卷六 東湘先生文集
卷之七
作者:許震童
1870年

朝天錄

編輯

隆慶六年壬申八月。

初六日己未。晴。自家發行。到瓮井。金萬戶應貞,金光,金鏘,柳希英,李永孝,蔡起淵,金鐔,金銓,金昌齡等。設筵。張侯於蔡巨源家北以待之。余歷入酬酢。射侯三巡後。辭別。午餉於東津奴家。歷見朴膺。言婚事。宿於興福寺。

初七日庚申。晴。自興福寺發行。朝飯於平丘僧舍。午餉於全州梁井浦民家。到高山縣。舅氏在中大廳。監封早紅柿進上。直入謁。得見京簡。始知進定行期。夕入衙內。陪話。宿於西軒房。

初八日辛酉。晴。留高山。舅氏坐衙東軒。前縣監崔自淑。訓導尹興殷。同話。午餉後。陪叔主。射貫革六廵。與尹商叟。同宿於西軒房。

初九日壬戌。晴。自高山發行。舅氏與崔淸仲,尹商叟。餞余。宿於恩津神峀庵。

初十日癸亥。雨。自神峀庵發行。午餉於尼山吾德院。宿於敬天驛。

十一日甲子。晴。自敬天驛發行。朝飯於公山孝街院。渡錦江。秣馬於弓院上川邊。過車嶺。宿於德坪酒幕。

十二日乙丑。晴。自德坪發行。朝飯於天安南院。過愁歇院。到葛院宿。

十三日丙寅。晴。自葛院發行。到菁好驛朝飯。過行院。午餉於險川。宿於板橋酒幕。是日。逢本邑吏輩於駱生驛前。以舊倅陪來也。使之通余好行之奇於本家。

十四日丁卯。晴。自板橋發行。朝飯於新院。渡漢江。暫歇於霽川亭。由新門入。歷掌樂院。人馬塞道。以監試榜出也。到高察訪家。聞九淵不利。聘君在豐儲倉。使人問之。與高暫敘。往拜舅氏。夕謁聘君。仍宿於倉。

十五日戊辰。晴。往舅氏宅。監捧路費。仍留宿。

十六日己巳。晴。往高察訪家。敘話夕餉後。還舅氏宅宿。

十七日庚午。晴。借李希幹馬。往聘家。歷拜古阜叔氏。未及入門。尹千源自內而出。立話阻思而別。遂入謁。飮話。夕飯後。歷見李衢。又見李鞏。鞏病重。失母兒在傍。見之不覺墮淚矣。卽與相別。往拜聘父母。飮話而退。夜已闌矣。與金就鏡。同宿。

十八日辛未。晴。曉借古阜馬。到舅氏家。是日賜宴於政府。一行皆詣例也。而舅氏令余不參。與高大畜。治行李。仍留宿。

十九日壬申。晴。登極冬至使。同時拜表。余與李希幹及九淵。偕發到慕華舘。聘君先到館北松間。與長興庫令朴惟經。同坐。金就鏡侍在矣。余等入拜後。李希幹卽移其友之餞幕。俄而古阜。亦來。仍與餞別。朴希壽追到。余與朴希壽,九淵。同轡至弘濟院川上。鄭豐山,金連宗,李希英等。設筵於此。李希幹已入坐矣。余等亦暫卸。飮數酌。卽發到迎曙驛。京畿監司朴大立。坐於館棲。都事尹覃休。坐於幕次。楊州牧使任允臣。金浦縣令。坐於支應廳矣。余等。入坐他幕中。遆馬卽發。到碧蹄館。前縣監朴幹。察訪高德符。別坐柳夢翼。參奉柳夢井。引儀金元福及李衢,高大畜,高大坤等。先到矣。至暮。冬至使姜士弼。書狀官奇苓。先入。登極副使成世章。書狀官權純。次入。叔主最後乃至。監司都事。皆陪來。鄭應井從來。高陽郡守洪以坤。出迎支應。富平府使權鵩。以都差員來。交河縣監李大春。亦以支應來矣。

二十日癸酉。晴。冬至使先發。柳夢翼等。設餞。暫行而退。朴幹等。皆辭歸。京畿監司入謁。仍請副使,書狀設餞房內。卽發行。到坡州。牧使姜昱。積城縣監柳惟一迎。是日。監司在碧蹄落後。都事陪來。

二十一日甲戌。晴。自坡州發行。渡臨津。午餉於東坡館。長端府使金墀。朔寧郡守金希鍊。出迎。到天壽亭。留守柳智善。出侯。請入小酌而罷。遂入開城府。是日都事在坡州落後。

二十二日乙亥。晴。留開城府。前牧使金漢鄕。訓導朴苓。徐花潭子應麒等。來謁。豐德居訓導河雲。先已來候。仍與同宿。鄭應井等。謁先師塑像於館。余以已見。不往。松都。少時遊處。多有感古之情。公甞游花潭之門。故有是語。

二十三日丙子。晴。夕陰。自開城府發行。午餉於狻猊迤東川上。留守陪來。至此而止。到金郊站。黃海監司李拭。都事李元忠。都差使員平山府使朴泓。江陰縣監申汝恂。金郊察訪黃廷式。靑丹察訪鄭應期並來候。鄭乃余之少年友也。卽相訪敘話。河訓導雲。高習讀應忠。追到同宿。

二十四日丁丑。晴。午後風。行塵撲面。目不可開。到義興站。牛峯縣令閔季良來候。午餉後渡豬灘。過金巖站。入平山府宿。海州牧使韓性源。判官沈巖。來侯。監司都事。亦陪至。是日。河訓導在金郊落後。

二十五日戊寅。晴。有風。飛塵益甚。自平山發行。午餉於寶山站。谷山郡守蘇遂。新溪縣令閔思顔來迎。過蔥秀山。至安城站。都差使員瑞興府使李慶祐及遂安郡守朴愼元。信川郡守李慶禧幷迎之。慶禧余之故人。卽訪話。到龍泉站。載寧郡守金惠孫來迎。蒙學通事李貞在平山疾甚落後。

二十六日己卯。晴。自龍泉站發行。午歇於劒水站。文化縣令朴應立。來候。暮到鳳山。郡守成誼。長淵縣監尹希忠來迎。載寧訓導權用經來謁。京中人申彥深。自价川還京。先到於此。彥深余之少年友。贈詩以別。

二十七日庚辰。微陰仍晴。自鳳山發行。踰洞仙嶺。入恠石院。安岳郡守金忠甲。黃州判官孫樞。來候。午渡簇錦溪。到黃州。牧使朴好元迎。安岳僑居進士呂世潤。來謁。是日。設侯觀德。軍官金景福。魁。

二十八日辛巳。朝晴夜雨。留黃州。會副使書狀於東軒。命軍官等耦射。李𣽚。魁。

二十九日壬午。雨夕晴。呂世潤入謁小酌。以無禮。責黃州判官。遂發行。午憇於貯福院。日西。入中和生陽舘。平安監司尹毅中及都差使員肅川府使李元誠。支供差使員順安縣令李韶。中和郡守朴蘭英。祥原郡守柳德男。大同察訪金希弼等。來迎。先行通事柳世華。到平壤。聞喪回去。

三十日癸未。晴而風。自中和發行。過栽松亭。抵大同江。平壤庶尹安寬。判官閔宗道。出候回還。謝恩使朴民獻。副使金繼輝。書狀官柳希霖。亦在舟中。叔主與副使書狀。請謝恩使等。及監司設酌舟上。余持來謝恩使家書。令妓生呈之。日晡。謝恩使等。發行。仍作樂極歡。夜入大同館。

九月初一日甲申。晴。留平壤。叔主朝與順安及廣梁僉使南弘慶。話於房內。義禁都事南彥鎭。以平安虞候李鵬拿來事。歷去。午與順安廣梁。登快哉亭。

初二日乙酉。晴。留平壤。余與鄭應井,高大畜,李希幹。遊賞勝地。先登乙密臺。次謁箕子廟。晩登浮碧樓。飮酒。以國忌。不得作樂。妓生五六。亦從行。練光亭等處。以日暮。未賞。

初三日丙戌。雨。留平壤。叔主與副使,書狀,監司。往賞浮碧樓。日夕乃還。余已見不從。是日。軍官宋禮。通事梅世恭。持路費追至。

初四日丁亥。夜雨朝晴。咨文點馬李敬中先去。日晩。自平壤發行。憇於釜山院。監司陪至。庶尹,判官亦從。叔主與副使,書狀,監司小酌。監司仍落後。暮到順安。主倅乃咸從縣令張浚迎。夜與順安,廣梁酌於東軒。

初五日戊子。陰。自順安發行。憇於白石站。前頭永綏地也。縣令嚴緖出迎。盛辦支供。順安到此拜辭。暮到肅寧館。叔主與子弟等。坐蓮堂。未久還上房。是日。廣梁在順安落後。

初六日己丑。晴。李希幹從行至此。辭別而歸順安。午餉於雲巖院。安州牧使柳夢龍。殷山縣監李鏞。出迎。義禁都事鄭彥禮。以平安兵使李大伸拿來事。歷去。暮到安州。宿百祥樓。樓在淸川江上。景侔浮碧。而眼界之闊勝矣。寧邊妓生卄餘山來於此。

初七日庚寅。晴。滿浦僉使李嚴。自京歷去。義禁都事吳以順。拿郭山郡守許參。向京。渡淸川江。午餉於廣通院。博川地也。郡守安義孫。出迎。訓導李允昌。來謁。開城人也。渡大定江。抵嘉山。郡守劉漢信。龜城府使辛繼元。迎舅氏。上齊山亭。令軍官等。射貫革數巡而止。

初八日辛卯。曉雨晩晴。自嘉山發行。午餉於納淸亭。定州地也。牧使李潤德。判官申汝灌。來候。妓生亦來矣。暮到新安館宿。

初九日壬辰。晴。留定州。監司遣審藥方貞來。問行李。牧使入謁。副使書狀官亦會。令軍官。射貫革。金景福。魁。

初十日癸巳。陰。自定州發行。午憇於雲興舘。定州牧使判官。隨來。支供館在郭山地。而郡守拿去。故定州兼領之。到林畔館宿。宣川地也。郡守崔彥浻。來迎。

十一日甲午。雨。自林畔發行。午餉於車輦館。鐵山地也。郡守柳煕仁。出候。災傷御史鄭復始。歷謁。夕到良策館宿。龍川地也。郡守李瑊。出候。

十二日乙未。晴。自良策發行。渡古津江。至所串館。義州判官柳守訥。來候。入義州。牧使崔弘僴。迎以公服。拜諭書。冬至使姜士弼。書狀官奇苓。留在矣。譯僉知崔世協以事亦到。山人行思追至。

十三日丙申。晴。留義州。冬至使一行。越江。査對表咨文於大廳。千秋使先來通使玄應期,文世應來到。都差使員肅川府使,大同察訪等回去。余陪叔主。上聚勝亭。以風寒卽下。

十四日丁酉。陰。留義州。

十五日戊戌。晴。留義州。陪叔主上統軍亭。北望胡山。西通遼海。山河之壯。冠於關西矣。山人行思亦從。

十六日己亥。曉雪仍風雨。留義州。

十七日庚子。晴。留義州。都事鄭以周。搜卜始畢。入謁房內。

十八日辛丑。晴。自義州發行。到鴨綠江頭。書狀官都事牧使等。先出江上。搜點一行卜物。點馬亦來。日晩。渡鴨綠江中江狄江。到九連城。迤東借宿沈坤家。是日越江時。進獻馬十三匹驚走。艱捕三匹。夜遣通使池遂浻,安庭蘭於江沿臺。致禮物。仍說失馬事。備禦周之望。守堡官王咸和。皆受禮物。兩人仍自領軍馬。出沒馬耳山迤北。分送夜不收等。搜捕逸馬。義州亦發軍尋馬。

十九日壬寅。晴。留沈坤家。江沿臺守堡官。遣舍人致下程。依例打發。夜遣曺憲於沿臺。探問捉馬與否。團鍊使等。領軍尋馬。捉三匹。義州亦得三匹。

二十日癸卯。晴。留沈坤家。還送學官朴薈於義州。改書咨文。夜三皷。朴薈持咨文來。江沿臺守官。又遣夜不收。持標帖來雲。馬三疋。走到迤北。時未捕獲。卽送申應星謝之。仍問其馬下落。

二十一日甲辰。晴而風。朝會副使書狀官。査對咨文。又封啓狀。付義州來人。卽發行。過九連城金石山。午餉於細浦。申應星還自江沿臺。報以時未捉馬雲。到湯站東界。借宿民家。家主金祖尙也。論失馬之罪。笞押馬官,理馬等。

二十二日乙巳。晴。朝遣軍官邊良俊。通事趙頤壽。送禮物於湯站。午餉於龍山。歷鳳凰城。暫卸伯顔洞川上。湯站指揮朱奎𨓅。送下程。贈以扇帽等物。軍官梁思順。通事李廷敏。致禮物於鳳凰城而還。暮到雙嶺。借宿民陳士家。鳳凰指揮蔣承先送下程。亦贈以扇帽等物。

二十三日丙午。晴。先遣通事曺憲於遼東。修治懷遠館。踰斗嶺。午餉於八渡河邊。過通遠堡。宿於稠林董應鳳家。

二十四日丁未。晴。過連山關。午餉於本關。迤北踰高嶺。宿於憇水站迤東新塞里李志參家。是日。站逢軍人。言聖節使金添慶。昨日到遼東。故馳報義州雲。

二十五日戊申。夜雨。朝陰晩晴。過憇水站。踰靑石嶺。午餉於狼子山前。見老僧。問話給糧。渡三流河。宿於冷泉民家。

二十六日己酉。晴。自冷泉發行。到懷遠館。聖節使金添慶。書狀官金時晦。自北京到矣。金添慶。余之少年友也。卽往見敘話。金仍屬余曰。我以軍馬不來。滯此四日。欲得回還軍馬。明日發歸雲。余卽告舅氏。得軍馬及一行糧饌而歸。鎭撫文禹等來雲。明日當見官。遣軍官宋禮,通事趙頤壽。送禮物於揔兵官趙完處。

二十七日庚戌。晴。一行早詣都司。掌印大人洪國忠,二大人陳言,三大人田永等。立於廳中南向。我國使臣北向再拜。彼答以揖。見官禮畢。行茶禮。呈咨文。令上通事李汝謹告以速行之意。則曰將打發車兩。仍許免宴雲。卽還館。遼城之周。雖未及我京城。城池之高深。門樓之壯麗。殆有過也。居民亦極稠庶。儼然如一大都矣。

二十八日辛亥。晴。留懷遠舘。揔兵官送下程。有童子郞應奎年十六。精神明秀。能作對句。舅氏與語而悅之。仍留賜話。優惠文房之具。應奎卽遼城經歷之子也。

二十九日壬子。晴。留懷遠館。余求見華表柱於城內北倉之北。柱高不過八尺許。而傍有立碑。刻丁令威詩及後之標出者之文矣。鄭汲古,高頤元,李浪仙,申應星等從行。郞應奎亦從。是日。曺憲領八里站車二十二兩來。天使韓世能,陳三謨等到遼城。伴送王世夏,繼祖等來見。仍送禮。

三十日癸丑。晴而風。夜雨。巳時自遼東發行。到八里站。團練使定州判官申汝灌。龍岡縣令金璲。辭去。過首山堡。午餉於沙所堡。又過長甸堡。到鞍山。借宿石天張家。夜已深矣。

十月初一日甲寅。晴。自鞍山發行。午餉於甘泉堡民家。歷土河堡。宿海州衛西門外黃忠家。海州之城池民物。亞於遼東。而繁華之盛則勝矣。

初二日乙卯。晴。有風。自海州衛發。行到牛家莊驛。借宿劉二家。

初三日丙辰。晴。自牛家莊發行。渡三叉河舟橋。憇於煙臺下。過西寧鋪。到沙嶺。借宿景順家。

初四日丁巳。晴而大風。塵埃漲天。宿於高平民家。

初五日戊午。晴。舅氏觸冐風寒。留高平。副使書狀官。先發向廣寧。

初六日己未。晴而風。自高平發行。憇於二十里煙臺邊築道上。宿於盤山驛。

初七日庚申。晴而大風。飛塵益甚。寒不可支。自盤山發行。午憇別勝堡民家。到廣寧。宿於王政家。令通事見都御史張學顔。御史送下程。卽回報。只受禮單。不受其物。備禦官則皆受之。副使書狀。已留一日矣。廣寧。山東巨鎭。城池民物。與遼東一也。而都御史在。故官號則尊於遼東矣。

初八日辛酉。晴。留廣寧。以車兩未出也。令通事見揔兵官李成梁。呈禮物。不受。都御史出牌差夜不收護送。成梁。如松之父。

初九日壬戌。晴。自廣寧行。午憇於壯鎭堡。望疑巫閭山。到閭陽驛。借宿田恩家。

初十日癸亥。陰有風。自閭陽發。到十三山驛宿。

十一日甲子。晴。自十三山發行。冰渡大凌河。午憇大凌河所城外民家。宿於小凌河驛舘。是日書狀官。舍騾乘車。

十二日乙丑。晴。自小凌河發行。過松山所。宿杏山民家。

十三日丙寅。晴。自杏山發行。午餉於塔山所民家。宿於連山驛館。

十四日丁卯。晴。自連山發行。午餉於寧遠衛城外民家。宿於曹莊驛館。

十五日戊辰。陰。自曹莊發行。午餉於大沙河迤南土煙臺民家。沙河所把揔官。領兵護送。令通事慰之。贈以扇子。揔官亦報以雌雉一首曰。路上所捕也。暮到東館驛。宿於館。是夜雪。

十六日己巳。晴。自東關發行。過中後所。午餉於沙河驛民家。宿於前屯衛趙多家。書狀所乘車等。皆未及到。

十七日庚午。雪。自前屯衛發行。午餉於高嶺城外民家。暮到中前所張世福家宿。是日於前屯衛。見揔兵官楊照母氏出葬。專尙文華。有同佛家事。中國治喪。不從朱文公禮。從可知矣。

十八日辛未。晴。曉頭。書狀官舍車乘馬而到。是日自中前所發行。午餉於山海關外民家。晩牌過關。主事任天祚出廳立。上使就拜。主事答拜。副使,書狀入拜。主事亦答拜。禮畢而出。主事坐廳上。披咨文。黠入一行矣。車兩皆落後。未及入。暮到西門外蕭家站借宿。山海關。本朝徐達所築。退設秦城六十餘里。帶山至海。城盡處起觀海亭。其爲壯雄。實天府也。

十九日壬申。晴。留山海關。以車兩未到也。

二十日癸酉。晴。自山海關發行。午餉於海洋城村舍。城則廢革已久。唯有餘址。到楡關城內。借宿民家。

二十一日甲戌。晴。自楡關發行。過古楡關。到撫寧縣。借宿城外民家。城中則本國人不得出入。車兩亦不得調發。縣南十里許。有昌黎古縣墓。

二十二日乙亥。晴。自撫寧縣發行。午餉於雙望堡。到永平府城南五里許灤河驛。宿於朱大寶家。大寶父子粗識文字。多持書冊圖畵以示之。永平山河之勝。民物之盛。冠於所歷諸鎭矣。大抵自關以西。鷄犬相聞。牛羊布野。倍盛於關外矣。

二十三日丙子。晴。自永平府發行。渡大小灤河。過孤竹古墟。有立碑曰孤竹古墟。又過安河堡。至野雞駄暫憇。令宋禮招輜重於安河。到七家嶺驛。借宿民家。副使書狀以謁夷齊廟。早發故先到矣。

二十四日丁丑。晴。留七家嶺。以車兩未至也。

二十五日戊寅。晴。自七家嶺發行。午餉於芒牛橋。過榛子鎭鐵城,坎板橋鋪。到豊潤縣義豐驛。夜二皷矣。借宿雇路家。副使入榛子城宿。

二十六日己卯。晴。自義豐發行。過高麗鋪。午餉於流沙河鋪。到玉田縣。借宿朱時泰家。時泰號稱秀才。冠儒冠矣。副使自榛子鎭早發。及於玉田。宿於時泰之隣家。

二十七日庚辰。晴有風。自玉田縣發行。過采亭橋。午餉於別山店。到薊州城南二里許漁陽驛。借宿莫違忠家。

二十八日辛巳。晴。發漁陽。渡祿山橋。穿薊州城中行八里許。遇有行持鸜鵡一雙者。請而見之。使之言則不應矣。過邦均站。午餉於公樂鋪。到三河縣。借宿民家。車兩無一隻至。薊州城池民物。亞於永平。而士䆠名族。則勝於永平雲。

二十九日壬午。晴有風。以車兩不至。留三河。

至月初一日癸未。晴有風。自三河發行。過夏站。午餉於煙角鋪。暮渡潞河舟橋。到通州城外。借宿民家。龍舟滿河。河通城中。以至京城。漕運十三道貢稅。民物以是益盛。城池優於薊州矣。

初二日甲申。晴。自通州發行。到帝城。由朝陽門入。過大市街。渡玉河橋。至館門已鎖矣。久坐門外。請於主事開門後入。夜已闌矣。冬至使及書狀。卽會謁。

初三日乙酉。朝晴暮陰。留玉河舘。

初四日丙戌。晴。留玉河館。命安庭蘭。呈單于禮部。

初五日丁亥。晴而風。黎明。赴闕。由東長安門入。歷承天門端門。至午門前肅拜。詣光祿寺供饋。卽謝拜於前所。遂至禮部。請行見堂禮。以侍郞入齋。只受表咨文。免見堂禮。遂還館。是日。獲睹宗廟之盛。百官之富。宮室之壯。且見六象分守午門前。其奇恠壯偉之形體。駭動人目矣。

初六日戊子。晴有風。留玉河館。大官署致酒食於館中。持來人等。還自奪去。輦穀之下如此。一路偸竊。無足恠也。是日。與書狀官話。冬至使亦來話。

初七日己丑。晴。留玉河館。是日。冬至節。中朝只行祭天禮。不受賀。以穆宗小祥未過也。

初八日庚寅。晴。以冬至賀退行。昧爽赴闕。由東長安門入。歷承天門,端門,午門。入皇極門班定。至黎明。上御皇極殿。千官萬國。並皆拜賀。東西班行之盛。儀仗笙樂之華。不可談悉。朝罷後。出皇極門,午門,端門。東就太廟門。欲入觀。序班高雲程呵禁甚急。故只入大門。觀其庭除之廣坦。栢樹之森列而已。內庭則不能窺矣。

初九日辛卯。晴。一行早詣禮部。行見堂禮。唯左侍郞王希烈在堂雲。余以疾。不赴。

初十日壬辰。晴。留玉河館。呈方物貢馬於主客司。令安庭蘭。探問世宗實錄修完與否於禮部。有唐陸者雲。纂修將完。只四年未修。穆宗實錄。十月二十六日開扃時。方纂修雲。

十一日癸巳。晴。留玉河館。

十二日甲午。陰。留玉河館。令申世俊。呈事完通狀於通政司。傳下禮部。

十三日乙未。晴。留玉河舘。

十四日丙申。晴。一行及冬至使一行。早詣會同館。參受下馬宴。余有微恙。不參。

十五日丁酉。晴。以月食。免大朝會。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赴朝謝恩。余不往。

十六日戊戌。晴而風。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詣國子監。監在安定門內。都城北門也。由持敬門入。廟西挾門也。四拜於廟庭。聖殿扁曰先師廟。廟南有門曰廟門。門內兩傍。置石皷十枚。聖殿內。題孔子之位。曰至聖先師孔子之位。東則復聖顔子之位。述聖子思之位。西則宗聖曾子之位。亞聖孟子之位。聖殿之宏敞。擬於我國大明殿。而蓋以綠瓦矣。殿內東西。有十哲之位。東廡先贒。以澹臺滅明爲首。歷三十三人。以顔噌爲末。先儒。以穀梁爲首。歷十四人。以許衡爲末。西廡先賢。以密不齊爲首。歷二十九人。以步叔乘爲末。先儒。以左丘明爲首。歷十六人。以薛瑄爲末。彜倫堂。在聖殿之西。亦極宏敞。但講堂塵鎖。儒生闒葺。不足與談論矣。問其一代宗儒。則以羅一峯,河鏜對。一峯已逝。河鏜退休雲。問其當代所崇。則以王陽明對。陽明則守仁也。宗象山而背晦翁者也。今代儒業之未得其正可知矣。竟贈以扇子筆墨。皆欲多得。無謙讓之志。中朝士習之偸微。亦可知矣。

十七日己亥。晴。留玉河館。

十八日庚子。晴。留玉河館。

十九日辛丑。晴。留玉河館。

二十日壬寅。晴。一行與冬至使一行。往天壇。由正陽門出。渡正陽橋。至天壇外墻。墻周卄餘里。墻內有皇帝齋宮寢殿。蓋以靑瓦。階上有立纛小閣。極其侈巧。階下南邊。有仗馬房。房後及東西三面。有千官齋宿房。周於宮殿。鑿壕兩重。深可一丈許。齋宮之北。有大享殿。體圓而層三。蓋以靑黃碧三色瓦。作階三級。皆設玉闌干。刻龍鳳形。且以銀絲綴靑琉璃簾。垂於四面窓扉。殿內亦鋪靑琉璃甓。棟上貼金爲雲龍。其爲壯麗巧侈。不可形言。北有玉皇位。東有太祖配位殿。北有皇乾殿。蓋以深靑瓦。殿南左古有屋。皆蓋以碧瓦。藏祭器也。庭東有黃瓦小閣。卽燒紙處也。殿迤東有靑瓦長屋。宰牲所也。殿墻外左右。植栢樹甚盛。而方正守壇者皆道士。其服甚偉。圜丘。在大享殿正南。兩邊植其眞松。亦皆方正。壇設三層。鋪靑琉璃甓。闌干亦皆靑琉璃。上有白玉登坐兒五。則置香爐處也。又有穿孔白玉礎於四面。則祭天時。設靑幄而竪柱者也。壇北有皇穹宇。蓋以靑瓦。則安玉皇及太祖位牌。臨祭。奉詣於壇上。壇之東。有靑瓦屋。宰牲所也。壇門外左右。立白石門。題曰諸司官員下馬。門之南邊。列植眞松數行。自東至西。可五里許。外墻之周內。架一間屋。令軍馬不露。庭除之宏闊。宮屋之侈美。可料罄天下之財力而後成矣。周觀旣畢。又往先隴壇見之。日夕還館。

二十一日癸卯。晴。留玉河舘。

二十二日甲辰。晴。留玉河館。

二十三日乙巳。晴。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詣會同館。參上馬宴。館在長安迤北。日晩。左侍郞王希烈來。上使以下。皆祗迎於階下。侍郞乘轎歷去。至廳前下轎。入火房。改服而出。行望闕禮。一拜三叩頭後。侍郞就位立。上使趍拜兩度。侍郞答揖。上副使及冬至使。坐東邊。二書狀官。坐西邊。余等皆列坐於東邊。樂則陳而不作。侍郞亦不着紅袍。以喪未及小祥也。行七酌。每酌。奏樂器。進優人。樂器之華美。優人之奇狀。駭目矣。

二十四日丙午。晴。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赴闕謝恩。

二十五日丁未。晴。一行以受賞賜。赴闕。余獨留館。

二十六日戊申。晴。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赴闕謝恩。余獨留館。

二十七日己酉。晴。一行及冬至使一行。詣闕辭朝。往禮部辭堂。見提督主事於其廳。遂發還。日已晩矣。到通州城外民家。夜已皷矣。冬至使先到。

二十八日庚戌。晴。留通州。以車兩未及調發也。冬至使先向夏站。

二十九日辛亥。微陰大風。飛塵漲天。目不能開。過鴈叫鋪。宿於夏站。序班高雲程。先到夏站。午餉後。仍向三河縣。

三十日壬子。晴。自夏店發行。過公樂鋪邦均店。到薊州城外漁陽驛。日已昏矣。借宿莫違忠家。

臘月初一日癸丑。晴。朝承舅氏之命。與上通事李汝謹。往成翰林憲之兄成恩之家。家在薊州城中。恩待以賓禮。行茶三巡。問曰。貴國禮樂文物。與中國何如。余令通事答曰。陋邦。胡能與中華侔也。成公。知其謙而笑。遂贈所送文房之具。辭出。成公隨出大門外。請余上馬。行數步。顧視相揖後。入矣。余卽還報舅氏。俄而成公來謝。且持酒饌答禮。舅氏又回報以扇子油芚等物。成公。州之世家巨族。父爲都督。其門庭宮室。擬於公府。圖畫器具。亦極侈華矣。日晩發行登州。之東岳。岳上有白高塔。與廟宇矣。岳不太高。而峙於廣原中。故登臨。所見益遠。西俯燕薊。南望中原。北通長城。東連遼海。可謂極天下之壯觀。而猶有登泰山小天下之志矣。過別山店。午餉於老山站。到玉田縣樊陽驛。夜已深矣。

初二日甲寅。晴。自玉田發行。午餉於沙流河鋪。過高麗鋪。到豐潤縣義豐驛。借宿雇路家。

初三日乙卯。晴。自豊潤發行。過榛子店。午餉於芒牛橋。到七家嶺。借宿民家。

初四日丙辰。晴。自七家嶺發行。遂謁夷齊廟。周以石城。城門題曰孤竹古城。廟之外門曰勅賜淸節祠。外門內東門題曰天地綱常。西門曰古今師範。次門題曰伯夷叔齊。又次門題曰百世之師。廟堂題曰淸聖祠。內有塑像。伯夷曰昭義淸惠公。叔齊曰崇讓仁惠公。堂之北。有揖遜堂。其堂之北。有淸風臺。臺上有採薇亭。亭臨碧濤。題曰北海濱。亭之東門題曰百代山斗。西門題曰萬古雲霄。中門題曰廉頑立懶。中門外兩傍。各立重修大碑。覆以高閣。廟宇墻屋。極其華美。照曜灤河。勝景無比。河之北。有小嶼。作孤竹君祠於其上。望見如畵圖焉。以行忙。未能造視。午餉於廟廷松下。舟渡灤河。到永平府城外灤河驛。借宿朱太寶家。

初五日丁巳。晴。自永平府發行。午餉於雙望堡。過古蘆峯口驛五里許。遇尊謚使宋贊。書狀官趙仁厚。下坐路傍敘話。聞朴大憲應男計音。到撫寧縣蘆峯口驛。借宿民家。

初六日戊午。晴。自撫寧縣發行。過楡關。到深河驛。午餉遆馬。向山海關。未及十里許。過尊號使李希儉。書狀官權克智。於馬上暫敘。以日暮故也。遂到山海關。借宿邵家店。

初七日己未。晴。留山海關。午後陪行舅氏。往於觀海亭。鄭應井,李𣽚,邊良俊,通事池守泂從行。亭在長城盡頭。距關門十里許。俯臨大洋。亭有上下。上亭扁曰觀海亭。下亭扁曰天空海闊。上亭內題曰海天一碧。亭門之東。書曰巨浪臨關。天塹不煩扃鎖鑰。門之西。書曰長城貫海。石龍常似吸波濤。下亭之北立大碑曰天開海岳。亭之南築煙臺。高可數仞。懸橋以登。守亭者能上。我國人皆未能上。戍卒十餘人來見。贈以扇子。問以守城之條。答曰。大槩長城二十餘𡺑。作一弓家。家有守人五名。皆率妻子。每一名一朔。給糧一石。賞銀七錢。朔小則減二錢半。以是足爲衣食雲。余問爾等及期遆去否。答曰。皆永定不得還家。我等皆是北京人云。又問曰。爾無懷土之心乎。答曰。豈無思親念鄕之心。但國法嚴重。且待以厚恩。以此忘其懷土之思雲。城上兩弓家間。積石三四處。高可七八尺。着以石灰。望之如人立。又兩弓家間。立大炬七枚。有變則火之雲。其器具完密。非我國之所可擬議也。看山望海。登眺旣洽而後還。日將沒矣。副使,書狀。皆不得往。是日。冬至使亦至關。

初八日庚申。晴。早牌出關。過八里站,中前所。到高嶺驛。午餉遆馬。至前屯衛城內。借宿民家。

初九日辛酉。晴。自前屯衛發行。到沙河驛。午餉遞馬。過中後所。至東關驛城中。借宿民家。

初十日壬戌。晴。自東關發行。過沙河千戶所。午餉於曹莊驛。宿於寧遠衛民家。

十一日癸亥。晴。自寧遠衛發行。過連山驛,塔山千戶所。宿於杏山驛。是日。余乘車先到杏山。

十二日甲子。晴。自杏山發行。過松山千戶所,小凌河驛。舅氏宿於大凌河千戶所。余乘車。冰渡大凌河。宿於十三山驛。是日。遇詔使陳三謨於未及松山十里許。下車過送。其帶率軍馬儀仗。擬於人君之行。正使韓世能。先到塔山所云。

十三日乙丑。晴。自十三山發行。過楡林鋪。到閭陽驛。遞車。暫憇於壯鎭鋪。到廣寧城外。夜已四皷。以城門不啓。駐車城外者久。日將出始入。是日叔主。宿於閭陽。

十四日丙寅。晴。舅氏自閭陽。午後到廣寧。宿於王政家。余亦留宿。

十五日丁卯。晴。自廣寧發行。到盤山宿於民家。

十六日戊辰。晴。自盤山發行。過高平。氷渡三叉河。到沙嶺驛。借宿民家。

十七日己巳。晴。自沙嶺發行。午餉於牛家莊。夜到海州衛宿。

十八日庚午。晴。自海州衛發行。午餉於甘泉鋪。宿於鞍山驛館。

十九日辛未。晴。自鞍山發行。到遼東懷遠館。

二十日壬申。晴。留懷遠舘。夕東邊團鍊使肅川府使李元誠入來。是日。令上通事李汝謹。進見都司。告以免宴速行之意。都司官許之。

二十一日癸酉。晴。留懷遠館。朝序班高雲程來見。仍言禮部尙書陸樹聲之贒。貴國宗繼事。可於明年奏請。吾亦極力圖成雲。午西邊團鍊使嘉山郡守劉漢信。入來。

二十二日甲戌。晴。自遼東發行。午餉於三柳河。宿於三歧坪民家。經歷之子郞應奎。遠送於野。臨別。多有依然之情。

二十三日乙亥。晴。自三岐河發行。午餉於甜水站。迤東遇謝恩使尹鉉。書狀官李彥怡等一行敘話。到連山關宿。

二十四日丙子。晴。自連山發行。午餉於通遠堡迤北。宿於土河子民家。

二十五日丁丑。晴。自土河發行。午餉於伯顔洞。宿於渴站西民家。

二十六日戊寅。晴。自渴站發行。午餉於金石山。日沒時還。越江都事鄭以周。牧使崔弘僴。判官柳守訥及順安縣令李韶。廣梁僉使南弘慶等。出候江上。泰川縣監柳縝。以都差使員亦來迎。以有旨未來。牧使與書狀官。監納一行卜物於義順館庫內。

二十七日己卯。晴。自義州發行。午餉於所串。夜入良策。鐵山郡守柳煕仁。以兼任官出迎。是日。有旨下來。令都事搜卜。副使留義州。

二十八日庚辰。晴。自良策發行。午餉於車輦。暮到林畔館。宣川郡守崔彥浻出候。

二十九日辛巳。晴。自林畔。午餉於雲興舘。昏入定州。牧使李潤德。判官申汝灌。祗迎。都事追至。

癸酉正月。

初一日壬午。朝霧仍晴。留定州。副使追至。

初二日癸未。晴。自定州發行。午餉於納淸亭。暮入嘉山。平安虞候柳忠貞來謁。

初三日甲申。晴。自嘉山發行。午餉於廣通院。博川郡守戍邊。故嘉山郡守兼任來。日西。到安州百祥樓。牧使柳夢龍迎。

初四日乙酉。晴。自安州發行。午餉於雲巖院。夕入肅川肅寧館宿。

初五日丙戌。朝晴夕雨。自肅川發行。於餉於永綏幙次。暮入順安宿。是日書狀官。以聞見事件改書事。留肅川。

初六日丁亥。雪。自順安發。午餉於斧山院。到平壤。日已西矣。書狀官追至。監司病未出。

初七日戊子。微陰。自平壤發行。暫設茶於大同江樓船。廣梁僉使南弘慶同參。仍落後。暮入中和宿。郡守尹吉迎。黃海監司遣長淵縣監尹希忠。來侯。是日平安都事。落後。

初八日己丑。晴。自中和發行。午餉於貯福院。黃州判官孫樞。支應差員遂安郡守朴愼元來候。到黃州。監司李栻。金郊察訪黃廷式迎。信川郡守李慶禧。亦以都差員追到。信川余之故人。相見於卄載之後。可謂幸矣。

初九日庚寅。晴有風。自黃州發行。午餉於恠石院。安岳郡守金忠甲。先到矣。由洞仙嶺。入鳳山宿。是日。軍官申德麒。落後向安岳。夕監司追至。

初十日辛卯。晴。自凰山發行。午餉於釰水站。文化縣令柳淇。松禾縣監朴應立出候。暮到龍泉店宿。瑞興府使李慶祐出迎。是日。監司在鳳山落後。

十一日壬辰。晴。自龍泉發行。午餉於安城站。夕到寶山店宿。谷山郡守蘇遂。病不來。是日。遂安郡守朴愼元。以病落後。

十二日癸巳。晴。自寶山發行。午餉於金巖站。海州牧使沈巖。平山府使朴弘。出迎。李希幹,許九淵,邊應祥等。自京來迎。又憇於興義店。延安府使李廷馣。牛峯縣令閔季良。出候。夕到金郊站。白川郡守洪凈。江陰縣監申汝恂出候。

十三日甲午。微陰。自金郊發行。午餉於狻猊驛亭。開城經歷李頤壽。都事朴應寅出侯。暮到開城府宿。長端府使金墀。以都差員來。是日。黃海都差使員信川郡守。在金郊落後。余贈句以別。

十四日乙未。晴。自開城府發行。過天壽亭。憇於東坡館。朔寧郡守金希鍊。以支應來矣。渡臨津。麻田郡設茶於船上。到坡州。京畿監司李澤。都事尹覃休。牧使姜昱。迎書。

十五日丙申。晴。自坡州發行。到碧蹄館。京東親舊來迎者。多不能記。

十六日丁酉。晴。自碧蹄發行。過迎曙驛。到弘濟院。叔主入於院樓。令九淵留侍。余與李希幹。由彰義門。入謁。叔母主待叔主之來。卽辭。歸聘家。歷拜古阜叔氏。暫酌而出。哭李鞏靈座。仁男在傍哭之。哀慘極矣。遂至聘家。謁見聘父母。與金就鏡。同宿西房。

十七日戊戌。晴。留聘家。是日。聘君出仕。金就礪而精,金均子平等。來見。

十八日己亥。晴。留聘家。金就鎔,金就鍊等。來見。就鍊。以其室之有疾歸。就鎔。仍留同宿。

十九日庚子。晴。留聘家。古阜叔氏。來見。

二十日辛丑。晴。留聘家。是日。李硉卓爾,尹明善擇中,柳永謙謙之,金就鎔彥成,金就鍊彥精,金就鏡彥淸等。爲余持酒。陪聘君及古阜。會於紅門立洞金僉知家。飮話。到夜深乃罷。九淵。亦從參。

二十一日壬寅。晴。留聘家。是日政。聘君移拜濟用監主簿。夜聘君爲余設酌動樂。金彥成三昆季及其庶祖母。同參。

二十二日癸卯。晴。留聘家。古阜來見飮話。

二十三日甲辰。晴。古阜及金而精來見。日晩。向於舅氏宅。歷訪金參議啓於大寺洞。不遇。到高察訪家。見鷹。鷹已得疾。不食矣。暮到叔宅。仍留宿。九淵同宿。

二十四日乙巳。晴。余與李希幹,高大畜。邀琴師洪長斤。聽琴於空家。承尹昌寧轅氏召。往於明禮坊洞尹明善家。飮話。古阜叔氏及慈山郡守李元仁。叔其子之聘父。張士善誠仲,尹明善等。同參。余因夜深。與昌寧叔氏。同宿於明善家。是日病鷹。昌寧持去。

二十五日丙午。晴。朝飮醉臥。不知昌寧先歸。日晩。始醒。借馬於主人。向於叔宅。訪晦叔。令侍者喩。再不遇。歷見高察訪。暫話。到叔宅。留宿。

二十六日丁未。晴。留叔宅。高察訪行父忌。請余。余與李希幹。同往食後。希幹先還。余仍留話。日夕。來叔宅。成世章及元軸。同參。

二十七日戊申。晴。暮陰。留叔主宅。食後退休於空家。吳任,鄭應井,孫億及山人行思。同話。李希幹。終日習琴。

二十八日己酉。陰。留叔宅。李大方兄家奴儉忠。自鄕入來。聞室人患痢苦痛。卽告叔主。命劑藥於政府。

二十九日庚戌。灑雪。留叔宅。退休於空家聽琴。李陽臣來見。孫億亦來。

三十日辛亥。晴。留叔宅。尹千源來見。

二月初一日壬子。晴。留叔宅。令儉忠賚藥物。先歸。午承高察訪之邀。往話。全州府尹高景虛。生員元軸。同話。仍設酌。日夕還叔宅。是日。鄕奴金伊及三丁入來。雲室人之病如舊。

初二日癸丑。晴。留叔宅。舅氏以奉審事。歸康陵。暮還鄕校洞小宅。夕高山從馬入來。

初三日甲寅。晴而風。是日發還南鄕。率九淵。辭拜舅氏於鄕校泂。叔主設酌送別。日晩馳到漢江。卜馬已越矣。全州友生崔得麟,鄭好信等。赴覆試。立於江上。暫與話別。遂渡江。午餉於良才驛川邊酒幕。宿於板橋酒幕。金鋐,金銘,金鋏三昆季及金亨福,林秀春,金叔福,金益福,柳安國等。赴試到此。仍與敘話。得聞妻病向蘇。

初四日乙卯。晴而風。曉發板橋。朝飯於行院酒幕。秣馬於菁好驛。宿於葛院。鄕友金坡。赴試到此。仍與敘話。

初五日丙辰。晴而風。自葛院發行。朝飯於愁歇院。路逢完山柳大容。暫敘而別。秣馬於三岐院。宿於德坪酒幕。

初六日丁巳。晴而風。曉發德坪。踰車嶺。朝飯於弓院酒幕。渡錦江。秣馬於孝街院酒幕。宿於定天驛實孫家。

初七日戊午。晴。晩發定天驛。到尼山縣前。遇高山叔主所遣問安人。朝飯於草浦酒幕。喪人前縣監宋宙。送人問安。寄以糧斗子。九淵直向家山。余向高山。秣馬於縣北民家。夕到高山。謁叔主於衙東軒。金台亢叔氏,李奉事繼鄭,朴苓等。同坐談話。夜久乃罷。

初八日己未。微陰。留高山舅氏。分給還上後。會話衙東軒。至暮。令衙婢四人動樂。夜久乃罷。

初九日庚申。晴而風。自高山。發向家山。舅氏出餞於無等亭。金台亢叔氏。正字徐益。奉事李繼鄭。前縣監崔自淑。別監具大仁等。從參。至暮辭別。宿於梁井浦民家。醉甚。不食夕飯。先生伯舅諱漑。號煙波。時爲高山縣監也。

初十日辛酉。晴。曉發梁井甫。朝飯於參禮驛館。秣馬於金堤東院。夕飯於朴膺明善家。九惕來迎矣。宿於東津奴千守家。是夜雨。

十一日。晴而風。自東津發行。路逢崔濱,崔沫於蘇堤止。遇蔡弘淵於彥實家前。又逢成彥章於從政池上。各敘阻懷。謁於先塋。歷見娣氏。遂到家。子武叔主及李信孝,南成己,朴元哲,宋得成,李衢,李衡,舍弟昌童等。來見。

赴北京道里館站

編輯

義順館。到湯站九十里。指揮一員。送禮下程。鴨綠江,源出白頭山。西江,黔同島,狄江,九連城,廢革已久。今始改築。金石山,松骨山。一名骨露山。

湯站。到鳳凰城四十里。指揮一員。送禮下程。燕子巖,龍山。有廢城。

鳳凰城。到松站一名鎭東鋪。四十里。煙臺基,俗名乾車渠。乾河,劉家莊,屯河,伯顔洞。俗名蛇同。元將伯顔。住兵處。

松站。到通遠鋪六十里。斗嶺河,八渡河,長澤。

通遠鋪。一名鎭夷鋪。到連山關七十里。千戶一員送禮。畓洞,羅將塔,分水嶺,騍馬塲。俗雲騸馬塲。

連山關。到甜水店三十里。千戶一員。赴京之人。護送軍馬數。書報遼東都司。彌勒堂,甓洞,高嶺。有袁家莊。

甜水站。到遼東懷遠館九十里。靑石巓,三岐坪,狼子山,三流河,頭館店舊基,王祥基,冷泉莊。

都司衙門。都指揮司一員。正二品。卽掌印大人。指揮同知一員。從二品。卽二大人。指揮僉事一員。正三品。卽三大人。捴府衙門。副揔兵官一員。從二品。布政司衙門。山東道參議一員。分守。從四品。按察使衙門。山東兵備副使一員。分巡。察院衙門。巡接御史一員。正七品。周年而遞。大僕寺衙門。掌各衛軍士之馬。華表柱。在城中北倉後。望京樓。樓形八角在城西南隅。白㙮寺。在城西。東寧衛城。在城東。敎塲。在城南。懷違舘。在安定門外實城之東南。達子館。在懷遠之西。

見官例。使書狀通事。具冠帶。進都司。鎭撫請引行兩拜於楹內。大人等各楫。令通事呈咨文。行茶禮。辭拜而出。揔兵官處及御史布政司衙門。只送通事行禮。○公宴。使書狀與冠帶人。進都司。立大人後。行望闕禮。五拜三叩頭。大人還立位次。進入行兩拜。使就東。書狀就西。通事以下。分左右列坐。宴畢。又行望闕禮如初。

遼東。到按山六十里。守堡官一員。以下各驛同。八里店,千戶一員。首山鋪,首山,一名駐䠋山。沙河鋪,長甸鋪。

鞍山驛。到海州衛五十里。參持指揮。甘泉鋪,土河鋪。

海州衛。到牛家莊驛四十里。一名東昌鋪。西沙河。

牛家莊。到沙嶺驛六十里。新設備禦。天妃廟,俗稱娘娘廟。女神也。亦有爺廟。馬圈子鋪,在三叉河邊。守河百戶一員。三叉河,源出開原。至此與泰子河。渾合流。西寧鋪。

沙嶺。到高平六十里。新設游擊。平洋橋。唐太宗征東時。所造。

高平驛。到盤山四十里。

盤山驛。到廣寧五十里。濟生鋪,今爲達子所陷。東岳廟,在東嶺上。都堂,巡撫禦史。正四品。兼贊理軍務。捴府,鎭守遼東揔兵官。正二品。備禦指揮一員。管本衛軍馬車兩。通事與伴送。見於都堂。呈批文勘合。還授。驗於過關時。亦詣揔兵處。見官進送禮。達子馬市塲。在北山外。醫巫閭山,在西。北鎭廟,在山下。八蜡廟。在城東。

廣寧。到閭陽五十里。壯鋪鋪。達賊陷之。

閭陽驛。到十三山三十六里。楡林鋪。

十三山驛。到小凌河六十里。大凌河,源出三衛逵子地方大凌河千戶所。

小凌河驛。到杏山三十里。松山千戶所。

杏山驛。到連山五十里。高橋鋪,塔山千戶所。

連山驛。到曹莊五十里。寧遠衛城,參將兵備。溫井。井邊有㙮。

曹莊驛。到沙河五十里。沙河東關。千戶所。

東關驛。到沙河三十五里。六州河,中後所。

沙河驛。到高嶺五十里。石河鋪,前屯衛城。守備有楊照祠。

高嶺驛。到山海關五十里。中前所,長城,卽秦時所築。本朝徐建。退設山海關。分司廳。兵部職方淸吏司主事一員。正六品。參將一員。關門一日兩開。朝則先入東來者。暮則先出西行者。通事與伴送。呈報單子主事行禮後。使書狀進行兩拜。主事答拜。茶禮後。亦行辭拜而去。下人呼名點入。

山海關遷安驛。到楡關六十里。一名深河。遞馬不遞車。紅杏店昌黎縣。在紅杏店迤南。

楡關驛。到撫寧縣蘆峯口四十里。

蘆峯口驛。到永平府灤河七十里。雙望堡。

灤河驛。到七家嶺一雲沙河。六十里。灤河,源出長城外。夷齊廟,在灤河二十里。李廣射虎石。在南山中。

七家嶺驛。到義豐一百里。蟒龍橋,榛子鎭鋪,鐵城坎鋪,板橋河。

豐潤縣義豊驛。到陽焚八十里。沙流河鋪,石家鋪。一雲琴家鋪。

玉田縣陽焚驛。到漁陽八十里。採石亭,別山店。

薊州漁陽驛。到三河七十里。祿山橋,在南五里。安祿山所築。邦均站,公樂站。

三河驛。到潞河一雲水馬驛。七十里。夏站,鴈郊鋪。

通州潞河驛。至皇都四十里。城內。有大運倉,玉河舘。在正陽門東。

帝都九門。東朝陽門,舊名齊華。東直門,南正陽門,舊名千門。宣武門,舊名順城。崇文門,舊名合達。西阜城門,舊名平則。西直門,北安定門,德勝門。

自鴨綠。至帝都一千九百一十一里。

帝都文廟位次朝皇京時。謁先師。寫五聖位次及先賢先儒位次而來。

編輯

至聖先師孔子之位。

東復聖顔子之位。

述聖子思之位。

西宗聖曾子之位。

亞聖孟子之位。

東先贒。冉雍,閔損,端木賜,卜商,仲由。

西先賢。冉耕,宰予,言偃,冉求,顓孫師。

東廡先賢。澹臺滅明,原憲,南宮适,商瞿,㓒雕開,司馬牛,有若,巫馬施,顔韋,曹卹,公孫龍,秦商,顔高,壤駟赤,石作蜀,公夏首,後處,奚容箴,顔祖,句井彊,秦祖,公孫句玆,縣成,燕俊,顔之僕,樂效,翟黑,孔忠,公孫蒧,施賾常,秦非,申棖,顔噌。

先儒。糓梁赤,高堂生,毛萇,后蒼,杜春,韓愈,程灝,邵雍,司馬光,胡安國,張栻,楊時,陸九淵,許衡。

西廡先贒。宓不齊,公冶長,公哲哀,高柴,樊須,公西赤,梁鱣,冉儒,伯虔,冉季,㓒雕哆,㓒雕徒父,商澤,任不齊,公良孺,公肩定,鄡單,罕父黑,榮旂,左人郢,鄭國,原亢,廉絜,叔仲會,郢巽,公孫輿如,陳亢,琴張,叔步乘。

先儒。左丘明,公羊高,伏勝,孔安國,董仲舒,王通,周敦頤,歐陽脩,張載,程頤,胡瑗,朱熹,蔡沉,眞德秀,呂祖謙,薛瑄。

朝天時同行錄

編輯
上使右議政 朴淳思菴
副使知中樞 成世章
書狀官執義 權純
上使子弟 許震童伯起
鄭應井汲古
高大畜頤元
副使子弟 金鰲浪仙
林遘春
上使軍官 金景福德綏
李濈士溫
宋禮恭叔
李宗張文卿
邊良俊國華
申德麒瑞卿
任世䧺彥秀
李琰
副使軍官 李世俊邦輔
洪春壽仁叟
成春卿仁叔
梁思順
從使官 李汝謹
申世俊
趙頤壽
池守泂
安庭蘭
醫員 李億年
高猉
學官 朴薈
押馬 朴楨
書吏 鄭連宗
火炮匠 崔億世

萬曆元年癸酉二月十一日。朝天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