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七卷目錄
鸞鳥部彙考
鸞鳥圖
詩緯〈含神霧〉
春秋緯〈元命苞〉
山海經〈西山經〉
說文〈神靈之精〉
禽經〈鸞為瑞鳥〉
玉符瑞圖〈鳳凰之佐〉
埤雅〈鸞〉
爾雅翼〈鸞〉
鸞鳥部藝文一
鸞鳥贊 晉郭璞
青鸞頌 明解縉
鸞鳥部藝文二〈詩〉
贈秀才詩 魏嵇康
雜詩 王粲
鸞鳥 宋范泰
鸞鳥部選句
鸞鳥部紀事
鸞鳥部雜錄
鸞鳥部外編
禽蟲典第七卷
鸞鳥部彙考
編輯釋名
鸞鳥:〈山海經〉 瑞鳥:〈禽經〉
《雞趣》。〈禽經〉 《丹鳳》:〈禽經〉
《羽翔》。〈禽經〉 《化翼》。〈禽經〉
陰翥。〈禽經〉 土符。〈禽經〉
朱雀:〈古今注〉 朱鳥。〈古今注〉
青鳳:〈埤雅〉
鸞鳥圖
《詩緯》
編輯
《含神霧》
編輯
德化充塞,照潤八冥,則「鸞臻」也。
《春秋緯》
編輯
《元命苞》
編輯
《火離》為鸞。
《山海經》
編輯
《西山經》
編輯
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鳥。」見 則天下安寧。
《說文》
編輯
《神靈之精》
編輯
鸞者,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 則至。
《禽經》
編輯
《鸞為瑞鳥》
編輯
鸞,《瑞鳥》。
鸞者,鳳鳥之亞,始生類鳳,久則五彩變易,故字從變省。《禮斗儀》曰:「天下太平安寧,則見。其音如鈴,巒巒然也。」 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如鸞之聲也。後改為鑾。
一曰《雞趣》。
顧野王《符瑞圖》曰:「雞趣,王者有德則見。」
首翼:赤曰丹鳳,青曰羽翔,白曰化翼,黑曰陰翥,黃曰 「土符。」
別五采而為名也
鳳翥鸞舉,百羽從之。
「鸞鳳翔止,百鳥皆從」 ,也以類化。
「鳳靡鸞吪」,百鳥瘞之。
鳳死曰「靡」 ,鸞死曰「吪。」 禽鳥啄土,以瘞藏之。
《玉符瑞圖》
編輯
《鳳凰之佐》
編輯
鸞鳥者,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赤色,亦被五 彩,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人君進退有度,親 疏有序則至。《一本》曰:「心識鍾律,律調則至,鳴舞以和 之
《埤雅》
編輯
《鸞》
編輯
《說文》云:「赤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 聲作則至。」一曰青鳳為鸞。孔穎達曰:「燕雀有啁噍之 感,鸞鳳有歌舞之容」是也。鸞雌曰和,雄曰鸞。《禮》云:「在 輿則聞鸞和之音。」蓋取諸此。乘車和在衡,鸞在軾,而 輶車置鸞於鑣,異於乘車者,驅逆之車則尚輕疾故 也。《庭燎》之詩,一章曰「鸞聲將將」,二章曰「鸞聲噦噦」,將 「將大聲,聲大則近故也;噦噦小聲,聲小則遠故也。《郊 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鸞刀,刀有 鸞者也。以言割牲,中節而和。蓋《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利物足以和義,先王寓之於禮,則刀之所以有鸞也』』。」 又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 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先王寓之於」禮,則瓚之所以 有鬯也。鸞取和,鬯取暢,在《易》則為道,在禮則為器,其 義一也。舊云:鸞血作膠,可以續弓弩琴瑟之弦。或曰: 鸞,鳳之亞也。鸞善歌,鳳善舞。《山海經》曰:「鸞鳥自歌,鳳 鳥自舞。」鸞始生類鳳,久則五采變易。當上古時,鸞輿 順動,此鳥輒集車上,雄鳴於前,雌應於後。後世不能 致,作和鸞以象之,因謂之鸞仗。《葬書》曰:「若龍若鸞,或 騫或盤。」言山形若龍之盤伏,鸞之騫翔也。元武垂頭, 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蹲踞。
《爾雅翼》
編輯
《鸞》
編輯
鸞,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古者《職方氏》之職揚、荊 二州,其畜宜鳥獸。先儒以為孔鸞、鵁、鶄、犀、象之屬,然 則蓋常有之,非若麟鳳為畜,鳥獸不獝。也。孔雀鵁 鶄,後世稔識,而鸞在緯書已為瑞物,故《瑞應圖》稱「鸞, 赤神之精,鳳凰之佐。」《說文》以為頌聲作,則至引周成 王時氐羌獻之以為驗。而《山海經》亦言生於女床,見 則天下太平也。鸞入夜則歌,好自歌自舞。或曰:鸞甚 好其類,見則鳴舞。西域之國嘗有得之者,金樊珍羞, 三年不一鳴,乃懸鏡照之,睹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 蓋以為其類而感也。昔有虞氏之路,謂之鸞車,亦曰 鸞路。《明堂月令》:「春則乘之。」蔡邕稱「以金為鸞鳥,懸鈴 其中,施於衡,為遲速之節。」崔豹《古今注》亦以為五輅。 衡上金雀者,朱鳥也,口銜鈴,鈴謂之鑾。《禮》云:「衡前朱 雀。」或謂朱雀者鸞鳥。以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有 鈴,故謂之鑾。事一而義異。然則鳥之鸞主形,鈴之鑾 主聲,鈴之為鑾,亦以象鸞鳥之聲為名。然杜預又以 為鍚鸞和鈴者,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 皆有鳴聲,則與前說異。按:「鸞」、「和」皆鈴也,《韓詩外傳》《大 戴禮》及鄭氏解《周官大馭》《禮記玉藻經解》之篇,皆云 「鸞在衡,和在軾」,唯毛氏《蓼蕭傳》稱「在軾曰和,在鑣曰 鸞。」鄭氏解烈祖復兼取之。以《詩》「輶車鸞鑣」及「四牡八 鸞。」考之,鑣謂馬口兩旁四馬,故八鸞則言在鑣者,亦 不為無據。然此乃謂輶車及仲山甫人臣所乘耳。若 乃天子之路,既特以此為名,不當止如常車置馬口 傍。故《秦風箋》亦以為輶車者,置鸞於鑣,異於乘車。是 則天子之乘車,鸞不在鑣而在衡明也。然說者又以 衡之所容唯兩服馬,安能置八鸞?夫八鸞既不主謂 天子之車,則施一鸞於衡上,有何不可?豈必欲置服 馬間而後為在衡耶?蓋《鸞路》之說如此。至常鸞則所 在施之。如庭燎之鸞,則謂旂之鈴,蓋旌旗有鈴為旂, 夜未盡則聞其聲,夜鄉晨則見其旂。而所謂鸞刀者, 又特以有環為鸞,亦不待鈴也。凡此皆以鸞善為聲, 故取之。《禽經》有「鸞鳴噰噰,鳳鳴喈喈」,又以為君子之 車也。然鸞赤色五彩,古又以應朱雀。至後漢光武時, 華陰有大鳥,高五尺,雞頭燕頷,蛇頸魚尾,五色備舉 而青。詔問百僚,咸以為鳳。太史令蔡衡對,以為「凡象 鳳者五,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今此鳥多青,乃鸞, 非鳳也。與《說文瑞應圖》之說異。
鸞鳥部藝文一
編輯《鸞鳥贊》晉·郭璞
編輯
鸞翔女床,鳳出丹穴。拊翼相和,以應聖哲。擊石靡詠, 《韶》音其絕。
《青鸞頌》明·解縉
編輯
琳宮起,瑤壇麗。絳節朝,青鸞至。噦噦蹌蹌威鳳儀,迴 翔炫轉霏虹霓。黛毛翠羽蔭桂旂。碧天碾出青琉璃, 綴紅採金明。芝抃舞,合懽和,塤箎隨帝來。車徐徐,度 雲英,甘露濡。上帝陟降情所娛。感通聖孝來寰區,萬 世萬年垂簡書
鸞鳥部藝文二〈詩〉
編輯《贈秀才詩》魏·嵇康
編輯
雙鸞匿景曜,戢翼泰山崖。抗首嗽朝露,晞陽振羽儀。 長鳴戲雲裏,時下息《蘭池》。
《雜詩》王粲
編輯
聯翩飛鸞鳥,獨遊無所因。毛羽照野草,哀鳴入層雲。 我尚假羽翼,飛睹爾形身。願及春陽會,交頸遘殷勤。
《鸞鳥》〈並序〉宋·范泰
編輯
昔罽賓王結罝峻卵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則鳴,何不懸鏡以映之?」 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嗟乎茲禽,何情之深。昔鍾子破琴於伯牙,匠石韜斤於郢人,蓋悲妙賞之不存,慨神質於當年耳。矧乃一舉而殞其身者哉?悲夫!乃為詩曰:
神鸞棲高梧,爰翔霄漢際。軒翼颺輕風,清響中天厲, 外患難預謀。高羅掩逸勢。明鏡懸高堂,顧影悲同契。 一激九霄音,響流形已斃。
鸞鳥部選句
編輯《後漢書。仇香傳》:「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崔駰詩:「鸞鳥高翔時來儀,應治歸德合望規,啄食竹 實飲華池。」
魏王粲詩:「翼翼飛鸞,載飛載東。」
晉陶潛詩:「靈鳳撫雲舞,神鸞調玉音。」
唐李白詩:「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
韓愈詩《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李商隱詩:「彩鸞餐顥氣,威鳳食卿雲。」〈又〉紫鸞不肯舞, 滿翅蓬山雪。〈又〉「相思樹上合歡枝,紫鳳青鸞井羽儀。」 《趙嘏詩》。「會須攜手乘鸞去,蕭史樓臺在玉京。」
《吳融詩》:「終古蘭巖棲偶鶴,從來玉谷有離鸞。」
鸞鳥部紀事
編輯《尚書》「中候黃帝,鸞鳥來儀。」
《拾遺記》:「堯在位七十年,鸞雛歲歲來集。」
《會稽縣志》:「世傳禹受圖籍,是時麟遊其庭,鸞結其巢, 鳳凰鳴飛,依於林木。」
《尚書中候》:周公歸政於成王,太平制禮。鸞鳳見 《汲冢周書。王會解》:「丘羌鸞鳥。」〈注〉丘地之羌不同,故謂 之「丘羌」,今謂之《丘戾》。鸞大於鳳,亦歸仁義也。
《漢書宣帝本紀》:「神爵四年春二月,詔曰:乃者鳳凰甘 露降集京師,嘉瑞並見,修興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 為百姓蒙祉福。鸞鳳萬舉,蜚覽翱翔,集止於旁。齋戒 之暮,神光顯著,薦鬯之夕,神光交錯,或降於天,或登 於地,或從四方來集於壇。上帝嘉嚮,海內承福。其赦 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五鳳》三年春三月辛丑,鸞鳳又集長樂宮東闕中樹 上,飛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餘刻,吏民並觀。
《決疑要注》:「辛繕嘗隱居華陰,光武徵不仕。有大鳥高 五尺,五色備舉而多青,棲繕槐樹,旬時不去。弘農太 守以聞,詔問百僚,咸以為鳳。太史令蔡衡對曰:『凡象 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多黃色者鶵,多 紫色者鵷,多白色者鵠。此鳥多青,乃鸞也』。」上善之。 《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五月戊申,詔曰:『乃者鳳 凰、黃龍、鸞鳥比集七郡』。」
謝承《後漢書》:「方儲字聖明,幼喪父,事母。母終,自負土 成墳,種奇樹千株,鸞鳥棲其上,白兔遊其下。」
靈帝建寧四年,河南上言「二鳳、二凰、二鸞鳥集原縣 東。」《觀漢記》:「王阜為重泉令,鸞鳥止學宮,阜使掾沙疊 為張雅樂,鳥舉足垂翼,應聲而舞,止縣庭,留十餘日 乃去。」
《豫章記》:「洪井在西山,有鸞岡,洪崖先生乘鸞所憩處 也。」
《拾遺記》:「蓬萊山有浮筠之簳,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 青鸞集其上。」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四年五月辛未,白鸞集司徒 府西園,太尉江夏王義恭以聞。」
《異苑》: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 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鳴, 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沖霄一奮而 絕。
《南史梁武帝本紀》:天監元年「八月癸卯,鸞鳥見樂遊 苑。」
太清元年,帝捨身光嚴重雲殿。時海中浮鵠山,去餘 姚岸可千餘里,上有女人,年三百歲。有女官道士四 五百人,年並出百,但在山學道。遣使獻紅席。帝方捨 身時,其使適至,雲「此草常有紅鳥居下,故以為名。觀其圖狀,則鸞鳥也。」
《齊始安貞王道生傳》:道生三子,長鳳,次鸞,是為明帝。 明帝追封鳳始安靖王,改華林鳳莊門為「望賢門。」太 極東堂畫鳳鳥,題為「神鳥」,而改鸞鳥為「神雀。」
《魏書靈徵志》:「宣武景明三年六月,涇州獻曰鸞。」 《北史蕭寶夤傳》:「夤將有異圖,問河東柳楷,楷曰:『大王 齊明帝子,天下所屬,今日之舉,實允人望。且謠鸞生 十子九子』。」一、子:不關中亂,武王有亂臣十人。亂 者,理也。大王當理關中,何所疑慮?
《通鑑》:「大業十一年,有二孔雀自西苑飛集朝堂。親衛 校尉高德儒等十餘人見之,奏以為鸞。時孔雀己去, 無可得驗。於是百官稱賀,拜德儒朝散大夫,賜物百 段。」
《冊府元龜》:太宗貞觀元年十月,「和州言鸞見。」
二十一年四月,兗州鸞見。
《唐書楊元琰傳》:「琰子仲昌為孝義令,鸞降庭樹,太守 蕭恕表其政。」
《杜陽雜編》:「飛龍衛士韓志和,本倭國人也。善彫木,作 鸞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 凌雲奮飛。」
《舊唐書五行志》:貞元十四年秋,有鳥色青,類鳩鵲,息 於宋郊,所止之處,群鳥翼衛,朝夕嗛稻粱以哺之。睢 陽之人適野,聚觀者旬日,人不知其名,郡人李翔見 之,曰:「此鸞也,鳳之次。」
《儀真縣志》:「青鸞、白鶴亭二亭在西小山。大中祥符間, 鑄金像成,有青鸞白鶴翔舞之異,因建二亭於此。」 《通州志》:「萬曆二年,有大星殞於西方,火光四散,七月 十四日,風雨異常,江海泛溢,拔木發屋,溺死者不可 勝計。次日有青鸞數十棲於狼山,皆為僧人所殺。」
鸞鳥部雜錄
編輯《詩經秦國風駟鐵章》:「輶車鸞鑣。」〈注〉效鸞鳥之聲。 《春秋孔演圖》:「天子官守以賢舉,則鸞在野。」
《春秋運斗樞》,「天樞得,則鸞集。」
《孝經援神契》:「德至鳥獸,則鸞鳳舞。」
《易林》「溫山松柏,常茂不落。鸞鳳所庇,得其歡樂。 九疑鬱林,阻隰不中。鸞鳥易去,君子不安。」
「孔鸞鴛雛,鵔鸃鵜鶘。」翱翔紫淵。
大樹之子,百條共母。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鳳以庇, 召伯避暑。翩翩偃仰,各得其所。
《淮南子·地形訓》:「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
《鹽鐵論》:「香餌非不美,鸞鳳見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 《潛夫論交際》篇:「鸞鳳翱翔黃歷之上,徘徊太清之中, 隨景風而飄颻,時抑揚以從容。意猶未得,喈喈長鳴, 蹶號振翼,陵朱雲,薄丹極,呼吸陽露,曠旬不食。」其意 尚猶嗛嗛如也。
《抱朴子明本》篇:「鷹隼屯飛,而鸞鳳罕出。」
《論僊篇》:「俗人未嘗見龍麟鸞鳳,乃謂天下無有此物, 以為古者虛設瑞應,欲令人主自勉不息,冀致斯珍 也。」
《嘉遁篇》:「一枝足以戢鸞羽,何煩乎豐林?潢洿足以泛 龍鱗,豈求乎滄海。」
《逸民篇》:「夫蛻志於雛鼠者,不識騶虞之用心;盛務於 庭粒者,安知鴛鸞之遠指。」〈又〉何必服巨象,使捕鼠而 韝鸞也?
《君道篇》:「鵂梟化為鵷鸞,邪偽變成忠貞。」
《貴賢篇》:「鴻鸞之凌虛者,六翮之力也;淵虯之飛天者, 雲霧之偕也。」
《交際》篇:「搜琬琰於培塿之上,索鸞鳳乎鷦鷯之巢。」 《守塉》篇:「奇士之居也,進則侶鴻鸞以振翮。」
《博喻》篇:「鸞鳳競粒於庭場,則受褻於雞鶩;龍麟雜廁 於芻豢,則見黷於六牲。」
止波之修鱗,不出窮谷之隘;鸞棲之峻木,不秀培塿 之卑。
「棲鸞戢鸑」,雖饑渴而不願籠委於庖人之室。
晉崔豹《古今注》:五輅衡上金爵者,朱雀也,口銜鈴,鈴 謂鑾,所謂和鑾也。《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 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今或為鑾,或為鸞, 事一而義異也。
《齊書輿服志》:「一轅漆畫車衡。」〈注〉銀花帶衡,上金塗博 山四,和鸞鳥立,花跌銜鈴,所謂「和鸞鳥立衡」也。 《新論韜光》篇:「窮巖曲岫之梓桀,生於積石,穎貫青天, 根鑿黃泉,分條布葉,輪囷磥硊,騏驎戲其下,鵷鸞遊 其巔。」
《託附》篇:「搏牛之䖟,飛極百步。若附鸞尾,則一翥萬里非其翼工所託迅也。
《驂鸞錄》:桂林自唐以來,以山川奇秀稱。韓文公雖不 到,在潮熟聞之,故詩有「參天帶水,翠羽黃柑」之語,末 句乃曰「飛鸞不下驂。」蓋歆羨之如此,故余行記以「驂 鸞」名之。
鸞鳥部外編
編輯《山海經海外西經》:「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 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 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 蛇相繞。此諸天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海內西經》:「開明西有鳳凰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 蛇。」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鳳凰鸞 鳥皆戴。 《大荒南經》「有臷民之國,帝舜生無淫,降臷處,是謂巫 臷民。巫臷民,朌姓。食穀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 也。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 群,爰處,百穀所聚。」
《大荒西經》。《山有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 一曰「鳳鳥。」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 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 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琁瑰瑤碧,白木琅玕,白 丹青丹,多銀鐵。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 是處。是謂「沃之野。」
《海內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 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 鳳鳥自舞。」
《拾遺記》:「燕昭王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 以獻燕王,王坐通雲之臺,亦曰通霞臺。是以龍膏為 燈,光燿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 拜之,燈以火浣布為纏,山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視人 物之影如鏡焉。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質方一丈則 重一兩,昭王舂此石為泥,泥通霞之臺,與西王母常」 遊居此臺上常有眾鸞鳳鼓舞,如琴瑟和鳴。
《洞冥記》:「元光中,帝起壽靈壇,此壇高八尺,帝使董謁 乘雲霞之輦以昇壇。至夜三更聞野雞鳴,忽如曙,西 王母駕元鸞歌春歸樂,謁乃聞王母歌聲而不見其 形。」
《漢武內傳》:西王母曰:「仙之次藥,有靈丘蒼鸞之血。」 《博物志》:「羽民國,民有翼,飛不遠,多鸞鳥,民食其卵。去 九疑四萬三千里。」
《異聞錄》:「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遊月中,見素娥十餘 人,皓衣,乘白鸞,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樂音嘈雜清 麗。明皇歸,製《霓裳羽衣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