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30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龍部紀事三

 龍部雜錄

禽蟲典第一百三十卷

龍部紀事三

編輯

《宋史五行志》:「太祖從周世宗征淮南,戰於江亭,有龍 自水中向太祖奮躍。」

乾德五年夏,京師雨,有黑龍見尾於雲際,自西北趨 東南。占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壞田廬。

開寶六年四月,單父縣民王美家龍起井中,暴雨,飄 廬舍,失族屬,及壞舊鎮廨舍三百五十餘區,大木皆 折。

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墮於城北門樓,有物抱東 柱,龍形,金色,足三尺許,其氣甚腥。旦視之,壁上有煙 痕爪跡三十六。

《茅亭客話》:郭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忘其名,以其語聲高大,因謂之曰。 請幫助識別此字。本成都豪族,不事生業,唯好畜鷹鷂,常募能以鷹 犬從禽獸者為伍焉。雍熙中,將鷹犬獵於學射山,鷹 拏一雄雉,救之得活。其雉每足有二距,徒侶皆異之, 以巾包而負之,覺其漸煖,行一里間如火。彷徨間俄 而陰晦,乃風雷震雹,林木擺簸,不知所歸,遂棄雉於 澗下,奔及至真觀避之。時雨如注,中宵方霽,不勝其 驚,因爾時有范處士者聞其說,即云:「雉者,龍也,龍為 五蟲之長,無定形,寄居十二位,為雞豬牛馬之屬。斯 龍為雉服也,自貽其患。苟無風雨之變,亦難逃鼎俎 爾。」

《宋史禮志》:「咸平二年旱,詔有司祠雷師、雨師。內出李 邕祈雨法,以甲乙擇東方地作壇,取土造青龍,長吏 齋三日,詣龍所,汲流水,設香案、茗果、餈餌,率群吏、鄉 老日再至祝酹,不得用音樂、巫覡。雨足,送龍水中。餘 四方皆如之,飾以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壇取土之里 數,器之大小,及龍之修廣,皆以五行成數焉。詔頒諸」 路。

景德三年五月旱,又以《畫龍祈雨法》付有司刊行。其 法,擇潭洞或湫濼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 史、守令帥耆老齋潔,先以酒脯告社令訖,築方壇三 級,高二尺,闊一丈三尺。壇外二十步界以白繩,壇上 植竹枝,張畫龍。其圖以縑素,上畫黑魚,左顧環以元 黿十星,中為白龍,吐雲黑色,下畫水波,有龜左顧吐 黑氣如線,和金銀朱丹飾龍形。又設皂旛,刎鵝頸血 置槃中,柳枝灑水龍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畫 龍投水中。」

《山西通志》:「祥符元年,五龍躍於丹水。」

《餘干縣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龍墜李梅峰西麓,大 七十五圍,長一十五丈,黑質白文,骨節脫,七日不死。 里人章豹聞之於官,屠之,風雨大作。」

《山西通志》:祥符四年,八龍見,榮光溢河。是年祀后土, 司天監言,「黃氣繞壇,月重輪,太角光明。祀畢,鑾輿還 縣東北十五里,見八龍垂象,宛然八羊,俄頃不見。又 榮光溢河。」

《歸德府志》:「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五月,二龍見,奉迎聖 祖於穀熟舟中,幢節上得之。」

《江寧府志》:「陶隱居稱茅山龍池右有方池丈餘,育龍 子。宋祥符間,遣中使致祭,使禱取一龍以獻。因取其 二,緘閉器中,中道風雨,遂失其一。語具御製《觀龍歌》 中,今禱雨皆驗。閩黃孝翌遊茅山,使道人導行,披蒙 翳中,得小池,有小黑龍游藻間,色如漆,頭類蜥蜴,腹 下如丹砂,五爪微白。神物變化,信自古有之。人謂龍 子,非至虔莫睹。」孝翌獲觀,甚以為異。

《玉海》:「祥符中,召輔臣於崇政殿北觀。中使任文慶於 茅山郭真人池所獲龍,體長二寸許,腹如玳瑁。」 《宋史程顥傳》:「顥調鄠上元主簿,茅山有池產龍,如蜥 蜴而五色。祥符中,嘗取二龍入都,半塗失其一,中使 云:『飛空而逝。民俗嚴奉不懈,顥捕而脯之』。」

《茅亭客話》:益州城西北隅有龍女祠,即開元二十八 年長史章仇公兼瓊拔平戎城,夢一女曰:「我此城龍 也,今棄番陬,來歸唐化。」投問諸巫,其言不異。尋表為 立祠,錫號會昌祠,在少城舊跡,近揚雄故宅,每旱潦 祈禱,無不尋應。乾符中,燕國公高駢築羅城,收龍祠 在城內,工徒設板,至此驟有風雨,朝成夕敗,以聞於 高公。公亦夢龍女曰:「某是西山龍母池,龍君今築城, 請將某祠置於門外,所冀便於往來。」公夢中許之,及 覺,遂令隔其祠於外而重葺之,風雨乃止,城不復壞 焉。繼之王孟二主,甚嚴飾之,祈禱感應,封睿聖夫人。 天禧己未歲,自九月不雨,至庚申歲二月,寺觀諸廟禱祈寂無影響。知州諫議大夫趙公稹躬詣其祠冥 禱,未至郡,甘澤大澍達旦,屬邑皆告足。是歲豐登,民 無札瘥。遂奏章新其祠宇焉。

《後山談叢》:夏英公既卒,其家客鄢陵,鄰之謹僧,有學 解。客嘗問之曰:「英公貪而喜殺,其報如何?」曰:「以教言 之,當為龍爾。」未以為然也。他日至京師,遇夏氏故吏, 語近某生曰:「狂夢遇公於塗,氣貌枯悴,白衣故暗。問 其所在,曰:『為廬山東潭龍爾』。」客始驚。其後復至京師, 遇其故人於興國寺,其鄰有相語曰:「廬山東潭龍已」 去矣,客又大驚,往問之,曰:「東潭隱密,人所不至。往歲 木皆立槁,人始至其上,潭水清澈,有白龍在焉。夏日 之中,水沸而龍死,夜則復生,冬結冰。數歲有僧十餘, 結廬其上,為之誦經。又數歲而龍去,草木復生。英公 奉釋,故當困厄,復能致僧,為之作福。」

《南墅閑居錄》:丁謂有小山,高才數寸,蒼翠嵌空,盛夏 常設盆水,置小山其中。一日張宴,有客掬水灑之。須 臾雲霧自竅中出,有光如電,細視之,蜿蜒小龍如線, 掛雲霧中。已而散繹蜿蜒,亦莫知所之。眾客驚異,謂 曰:「此龍精石也。龍交海上,流精於石。」

《春渚紀聞》:蕭注從狄殿前之破蠻洞也,取其寶貨珍 異,得一龍,長尺餘,雲是鹽龍,蠻人所豢也。藉以銀盤, 中置玉盂,以玉著摭,海鹽飲之。每鱗甲中出鹽如雪, 則收取用酒,送一錢匕,專主興陽。而前此無說者,何 也?後因蔡元度就其體舐鹽而龍死,其家以鹽封其 遺體,三數日用亦大有力。後聞此龍歸蔡元長家雲 談。請幫助識別此字。鄭毅夫未第時,夢浴池中化為大龍,池邊小兒 數十,拍手呼為「龍公來。」既覺,猶見其尾曳床間。卒於 安州,十年貧不克葬。滕元發為郡,一日夢毅夫來,但 見轎中一白龍,身首即毅夫也。元發因出俸營窆。 《宋史禮志》:天聖三年九月,帝宣諭近內臣,南中勾當 迴,言諸處名山洞府,投送金龍玉簡,開啟道場,頗有 煩擾,速令分祈投龍處。不得開建道場。

《夢溪筆談》:「天聖中,近輔獻龍卵,雲得自大河中。詔遣 中人送潤州金山寺。是歲大水,金山廬舍為水所漂 者數十間,人皆以為龍卵所致,至今匱藏。予屢見之, 形類色理都如雞卵,大若五斗囊,舉之至輕,唯空殼 耳。」

《聞見後錄》:「仁皇帝幸天章閣,召兩府以下觀瑞物十 三種,其十二龍卵,有紫斑而小。」

《宋史陶弼傳》:「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儻,放宕吳中。行 山間,有雙鯉戲溪水上,佇觀之傍一老父顧曰:『此龍 也,行且鬥,君宜急去』。去百步許,雷大震,而兩岸圮木 拔。又出大雲,倉卒遇風暴怒,二十七艘同時溺,獨弼 舟得濟。人以是異之。」

《墨客揮犀》:滑州韋城縣有廟曰龍王,廟中有井曰豢 龍井,其泓澄,人莫敢汲,汲則井有恠,不然水且沸,汲 者病。《圖經》曰:「春秋時,周侯治滑病,目久不愈。醫者曰: 『當得龍肝,治之乃平復,捨此不可治』。周侯詢左右,皆 曰:『龍蟠韋城池中,歲旱民禱皆有應,屠而取其肝可 矣』。」侯下令俾人取之。是日驚雷怒風,化作龍由南而 去,衝其城缺補之,復壞如故。慶曆年,有知縣門客馬 存秀才,因醉入廟,乃以礫投井,試其靈異。俄有金雀 自井底飛出,至井口化為烈焰。存鬚髮俱爇盡無孑 遺。臥病歲餘方愈。

《澠水燕談錄》:皇祐二年,陳珙知邕州。冬至日,珙旦坐 廳事,僚吏方集,有白虹貫庭,自天屬地。明年五月,龍 鬥於城南江中,馳逐往來,久之,水暴漲。未幾,儂智高 陷二廣。前此陶弼以詩貽楊畋,請為備云:「虹顏穿府 署,龍角陷城門。」

《東坡志林》:扶風有大白山,至靈禱無不應。天寶中,封 為靈應公,後奏改為濟民侯。自此禱遂不驗,因復改 原號,修其廟。祀之日,有白鼠長尺許餘,歷酒殽上齅 而不食。父老曰:「龍也。」是嘉祐七年。

《戊辰雜抄》:「有大龍蛻於太湖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 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 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不敢傷也。

《青箱雜記》:丁咸序應舉時,夢唱「我已過」,續有一龍蜿 蜒騰上,有一駱駝繼之,不知其然。比唱名,有龍起、駱 起二人在其後。

《聞見後錄》:龐孝祖言:「昔提舉成都茶馬,夏日坐後圃 堂上,忽聞其後鐵鎖鋃鐺之聲,遽窺窗外,一物自小 池中出,龍形面如貓,曳其尾石砌上,鱗甲有聲,少頃 雷雨暴作,失去。」孝祖疑世所畫龍皆非是。予讀《華嚴 合論》,龍類最眾,有如貓者,豈孝祖所見乎?

《泊宅編》:「奉議李畤,婺州人。守官江外,得替北歸,次金 陵,忽小龍見於舟中,急以銅盤盛之,整衣冠,焚香設 拜。明日視之,小龍已僵死盆中。畤尋病,至真州卒。」 《夢溪筆談》:「北狄黑山,予奉使嘗帳宿其下。山下黑水 之西有連山,謂之夜來山,極高峻。契丹墳墓皆在山 之東南麓,近西有遠祖射龍廟,在山之上,有龍舌藏 於」廟中,其形如劍彭蠡小龍,顯異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熙寧中, 王師南征,有軍仗數十船,泛江而南。自離真州,即有 一小蛇登船,船師識之曰:「此彭蠡小龍也,當是來護 軍仗耳。」主典者以潔器薦之,蛇伏其船,乘便風,日棹 數百里,未嘗有波濤之恐,不日至洞庭,蛇乃附一商 人船回南康,世傳其封域止於洞庭,未嘗踰洞庭而 南也。有司以狀聞,詔封神為順濟王,遣禮官林希致 詔,子中至祠下,焚香畢,空中忽有一蛇墜祝肩上,祝 曰:「龍君至矣。」其重一臂,不能勝,徐下至几案間,首如 龜,不類蛇首也。子中致詔意曰:「使人至此,齋三日,然 後致祭。王受天子命,不可以不齋戒。」蛇受命,竟入銀 香奩中,蟠三日不動。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奩中引 首吸之。俄出,循案行,色如溼胭脂,爛然有光,穿一翦 綵花,過其尾尚赤,其前已變為黃矣,正如雌黃色。又 過一花,復變為綠,如嫩草之色。少頃,行上屋梁,《乘紙》 請幫助識別此字。腳,以行輕若鴻毛,倏忽入帳中,遂不見。明日,子中 還,蛇在船後,送之踰彭蠡而回。此龍常遊舟楫間,與 常蛇無辨。但蛇行必蜿蜒,而此乃直行,江人常以此 辨之。

《春渚紀聞》:「橫海清池縣尉張澤,居於鄆州東城,夜自 莊舍還,而月色昏暗,殆不分道行,遇道傍木枝煜然 有光,因折以燭路,至家插壁間,醉不復省也。晨起怪 而取視,則枝間一龍蛻,才大如新蟬之殼,頭角爪尾 皆具,中空而堅,扣之有聲如玉石,且光瑩奪目。遇暗 則光燭於室。遂寶之於家,傳玩好事。」沈中老云:「紹聖 間,其從兄為青州幙官,因修庭前葡萄架,亦得一蛻 形,體皆如張者,獨無光彩耳。神龍變化,故無巨細,但 不知有光無光,又何謂也。」

《揮麈後》錄黃太史魯直本傳及文集序云:「太史罷守 當塗,奉玉隆之祠,寓居江夏,嘗作《荊南承天寺塔記》。 湖北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採摘其間數語,以為幸 災謗國,遂除名,編隸宜州。時崇寧三年正月也。」明清 後閱徽宗詔旨云:「大觀二年二月壬午,淮南轉運副 使陳舉奏,『臣巡按至泗州臨淮縣東門外,忽見一小』」 蛇,長八寸許,在臣船上,尋以燭照之,已長四尺有餘。 知是龍神,以箱複金紙迎之,遂入箱中,並箱複送至 廟中。知縣黃鞏差人報稱:所有箱內揭起金紙錢,已 失小蛇,止有「《開通元寶》錢一文,小青蟲一個。」次日早, 差人賫送臣船。臣切思之,神龍之示人以事,必以其 類。以臣承乏漕事,實主財賦,不示以「別物而示以錢 者,以其如泉之流行於天下而無窮也。不示以別錢 而示以開通元寶」,以其有開必有通而無壅也。示之 以青蟲一者,其蟲至微,背首皆青,腹與足皆金色。青, 東方色也,示其有生意;金,西方物也,示其有成意也。 臣切以謂神龍。伏見陛下復修神考漕運與鹽法,使 內外財賦,豐羨流通,不滯一方而無有壅塞,公私通 行,靡有窮竭,故見斯異。臣不隱默,謹述事由,並開通 元寶錢一文,及小青蟲一個,盛以塗金銀合子。謹專 人詣闕進呈,奉聖旨「陳舉,特罰銅二十斤。其進開通 錢並青蟲兒塗金銀合封,並於東水門外,投之河中, 以戒詭誕。」

《異聞總錄》:「太原府二龍,威靈甚著,廟貌特雄,府帥每 至,必修整焉。常化形為青蛇,人目為大青、小青、小青, 極暴猛,人不可犯。政和間,李祐普臣為帥,既至,不肯 致謁,寮屬共請不對。方白晝視事,霹靂一聲,煙霧冥 晦,咫尺不可見,有小竅,柙與袱皆穿,開視印已亡矣。 李莫知所為,搜求浹旬不獲,眾以為無雲而雷,必神 物所致,知必二龍騁怒,力請往禱之。」李不得已,詣其 廟焚香控懇,且謝不敏。方拜跪間,雷自神帳中出,直 抵印柙處,遂絕。即開柙,印在如初,李自是不敢慢。 《鐵圍山叢談》:江湖間小龍號靈異,見諸傳說甚悉。崇 寧中,淮水暴漲,而汴口檣舟不能進。一日昧爽,小龍 者出運綱之舟尾,有柂工之婦不識也,謂是蜥蜴,撥 置之,則又緣柁而上。婦怒,舉火柴擊其首,隨擊霹靂, 大震一聲,汴口官私舟般七百隻,皆自相撞擊,俱碎 死數十百人。朝廷聞而不樂,第命官為賑卹焉。會發 運使上計,而小龍者又復出。大漕甚窘懼,乃焚香祝 之:「願與王諧上計,入覲天子,可乎?」龍即作喜悅狀,因 舉身入香匳中不動。大漕遂攜至都輦,先以示魯公, 得奏聞,上遣使索入內,為具酒核以祝之,龍輒躍出 匳中兩爪據金盃飲幾釂。於是天子異之,取大琉璃 合貯龍,為龍,加封識焉。降付都城汴水之都門外小 龍祠中。一夕,封識宛如故,視缶中龍,則已變化去矣。 上喜,加封四字王,仍大敞其祠宇。大觀末,魯公謫東 南,舟行始抵汴口,而小龍又出迓魯公。然小龍所隸 南北當江湖間,素不至二浙也。政和壬辰,魯公在錢 塘,居鳳山之下私第,以正月七日小龍忽出佛堂中, 於是家人大小咸嘆異,疑必有故。明日而召命至,復 加六字王。及靖康之初家破,魯公貶嶺外。吾從行至 江陵,將遵陸出鼎澧間。公畏暑,因改舟行,下江陵,憩 渚宮之沙頭。一倉官廨舍,纔弛檐,則龍復出見。魯公為之泣下,且感念龍神乃不忘恩舊如此。吾戲公曰: 「固知小龍之必來爾。」公諤詢其故,吾曰:「此亦出公之 門也。苟每加意於是無世情者,則今日必來。使此龍 一出世間有世情,當又不來,是烏足辱人懷抱耶?」公 乃收淚而笑。

《宋史五行志》:「宣和元年夏雨,晝夜凡數日。及霽,開封 縣前茶肆中有異物如犬大,蹲踞臥榻下。細視之,身 僅六七尺,色蒼黑,其首類驢,兩頰作魚頷,而色正綠, 頂有角極長,於其際始分兩岐,聲牛鳴,與世所繪龍 無異。茶肆近軍器作坊,兵卒來觀,共殺食之。已而京 城大水,訛言龍復讎雲。」

《揮麈後錄》:宣和中,燕諸王於禁中。高宗以困於酒,倦 甚。小愒幄次,徽宗忽詢康王何往乎,左右告以故。徽 宗幸其所視之,甫入即返,驚愕默然。內侍請於上,上 云:「適揭簾之次,但見金龍長丈餘,蜿蜒榻上,不欲呼 之,所以亟出。」歎息久之,云:「此天命也。」由是異待焉。 《江西通志》:石壁龍潭,在南城縣東四十里,父老相傳, 潭中常有龍見。紹興丙子,雷電晦冥,忽有物鳴聞數 里,如是者月餘,人以為「龍吟。」

《宋史五行志》:「紹興初,朱勝非出守江州,過梁山,龍入 其舟,纔長數寸,赤背、綠腹、白尾、黑爪,甲,目有光。近龍 孽也。」

紹興二十五年六月,湖口縣赤龍橫水中,如山,寒風 怒濤,覆舟數十艘,士卒溺者數十人。

乾道五年七月乙亥,武寧縣龍鬥於復塘村,大雷雨, 二龍奔迯珠墜,大如車輪,牧童得之。自是連歲有水 災。

《浙江通志》:「江山縣徐王山有青雲洞,宋乾道間,里人 鑿石,遇一穴,多白骨,皆龍所蛻也。」

《宋史汪綱傳》:綱提點浙東刑獄,禱雨龍瑞宮,有物蜿 蜒朱色,盤旋壇上者三日。綱曰:「吾欲雨而已,毋為異 以惑眾。」言未竟,雷雨大至,歲以大熟。

《括異志》:「景德禪院,去縣五里,在城西門外之焚化院, 昔有白毫高數丈,民以為祥,乃作寺。有白龍潭在寺 前,以白龍穴於此,行人多漂溺,居人作塔,埋金劍鎮 之,後遂無害。今人謂之三塔灣寺。三伽藍,順德龍王 也。淳熙大旱,知縣李伯時以攪龍事告太守,以長繩 繫虎骨,縋於龍潭中,遂得雨。取之稍遲,雷電繞廳事」, 亟令人取之乃止。

陳山在縣東北四十里。高八十一丈,週圍二十五里。 有白龍湫、顯濟敷澤龍王廟。山頂有龍穴,深不數尺, 春夏不涸。百姓遇旱則禱於穴,必有異物見,因取其 水祀之,雨即滂沛。又有龍母塚在焉。每歲常在七月, 多風雨,人謂「龍洗墓」雲。

《老學庵筆記》:張真甫舍人為成都帥,未至前旬日,大 風雷,龍起劍南西川門,揭牌擲數十步,外壞「南」字,爪 跡宛然,人皆異之。

《齊東野語》:「吳興漳南朱教授嘗江行,舟人忽報小龍 見,請禱之。朱出視之,小蛇也。以箸夾入沸湯中,蛇躍 出,自投於江,卻行波面,盼朱再四乃沒。有頃,片雲霹 靂,煙霧蔽舟。既而舟上一竅如錢,朱已斃於舟中矣。」 又「王村芮祭酒煜,初任仁和尉,長河堰有龍王廟,每 祭則有小蛇出,或止香爐,或飲於杯,往來者謹事之」, 堰歲數壞,人以為龍所為,芮疲於修築之役,一日,焚 香設奠,《蛇果》出爐上。芮端笏數之曰:「有功於民者,乃 得祀龍,廟食於此,未嘗有功,而歲數壞堰,勞民之力, 為罪多矣。無功有罪,於國,法當殺。」即舉笏擊之,應手 碎。是夕,宿於近地,疾風甚雨,大木盡拔,土人大恐,而 芮處之自若。後卒為名臣。其幸不幸也如此。

《茅亭客話》:蜀有蠶市,每正月至三月蠶將興,以為名 也。因是貨蠶農之具及花木果草藥什物,有鬻龍骨。 叟與孫兒輩將龍骨齒角頭脊之類凡數擔,至暮貨 之亦盡。因問所得之處,云:「某住靈池縣分棟山,山去 府城七十餘里,北連秦隴,南接資瀘。山阜岡岫之間, 溪洞土穴之內,有能興雲雨之處,即有龍蛻骨焉,齒 角頭足皆有五色者,有白如綿者,有年深朽腐者,大 十數丈,小三五丈,掘而得之甚多。龍之蛻骨與蟬蛻 無異。又聞龍有五苦,謂生時、眠時、婬時、怒時,蛻骨時 也。」每年秋夏中一兩度,愚遙見分棟山上陰雲勃起, 其間一物白色拖尾,及夭矯入雲,如曳練,長七八十 尺。時濯錦江橋上,千人縱觀,食頃方拏奮而沒。旋有 暴雨滂沱,雷震數聲,倏忽開霽,得不為蛻骨者龍乎? 世傳乖龍者苦於行雨,而多方竄匿,藏人身中,或在 古木楹柱之內,及樓閣鴟甍中,須為雷神捕之。若在 曠野,無處逃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往往為此物 所累,遭雷震死。

慈母池亦云滋茂池去永康軍入山七八十里,池水 澄明,莫測深淺,每至秋風搖落,未嘗有草木飄泛其 上,或墜片葉纖芥,必有飛禽銜去之。每晴明,水面有 五色彩,如舒錦焉。或以木石投之,即起黑氣,雷電雨 雹立至,或歲旱祭禱,無不尋應。休復曾見道門訪龍經水有五色及沙在石上者,皆是龍居之處也。 《青浦縣志》:「淳熙甲辰歲大風,有二龍戰於澱湖殿宇, 浮屠為之飛動。頃之,一龍蟠護其上,遠近皆見。」 《麗水縣志》:「宋紹定戊子六月二日,郡守高似孫持香 麗陽祠,至第二殿,有龍見扇上,初如飛螢熠熠,俄成 金色,長出扇外,頃又化五色,晶采異常,群自驚悚。似 孫賦詩皈拜麗陽峰:輕煙鎖亂松。一香通有象,五色 化成龍。但只飛靈雨,須教慰老農。平生知己處,神獨 最於儂。」

《江西通志》:「撫州府化龍池,在崇仁縣治北,宋樂史家 池傍有巨蟒,鱗甲爪距如金。一日風雨大作,史登科 正此日也,以是得名。」

黃土潭在廬陵紫瓊山下,有龍潛焉。宋文革齋嘗夢 潭中龍即居,隨產文山,雲霧暝室,潭日淺塞,及燕市 全節。土人復夢有乘輿擁入潭中者,旦大雷電風雨, 潭漲復舊。

《癸辛雜識》:廣王貌類,理宗即位之日,有黑龍見,兩足 一尾,改號「祥興。」

壬辰,水禍已作,往往龍物示現,多至十餘。湖州土山 有富人命數僕駕舟往田所點視。塍岸至漾中,忽舟 若湊,淺不能進,極力撐挽,略不為動,意必為暗石所 礙。及令僕下水負,乃知舟正閣龍脊上,而篙亦正刺 龍鱗間。驚窘無策,遂捨舟,急令僕善水者負之登岸, 急逃歸。再片時,龍躍而起,凡其處田疇數百畝,皆為 巨浸。其人歸舍,皆臥病,一人死焉。

吳子明居杭之橫塘,晚年閑步水濱,忽見泥中一物 蠕動,疑為蛇類,細視之,乃一鳥卵,大可如拳,心異之, 遂取歸,寘之聖堂淨水盂中。旋即漲大,忽發大聲,穿 屋而出,或以為龍卵云然。吳竟以此驚悸,成疾而殂。 乙未歲五月,宜興近湖之地,忽有二龍交鬥,俱墜於 湖,其長無際。頃刻,大風駕水高丈餘而至,即有火塊, 大如十間屋者十餘,自天而墜,二龍隨即而升。蓋天 恐其為禍,驅神火逐之,使少緩,須臾則百里之內皆 為巨壑矣。余向者舟經德清之桃園,其稻田皆焦黑, 凡數十畝。遂艤舟問其里人,雲「昨午有大龍自天而 墜下,隨即為地火所燒而飛去。」蓋龍之所畏者火也。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九月,克黃龍府,遣辭剌還, 遂班師。至江,徑渡如前。丁丑,至自黃龍府。己卯,黃龍 見空中。

《五行志》:「熙宗天眷元年夏,有龍見於熙州野水,凡三 日。初於水面見一蒼龍,良久而沒。次日見金龍一爪 承一嬰兒。兒為龍所戲,略無懼色,三日如故。」

皇統九年四月丁丑,有龍鬥於利州榆林河上,大風 壞民居官舍十六七,木瓦人畜皆飄揚十餘里,死傷 者數百,同知州事石抹里壓死。

海陵正隆六年六月壬戌,大風壞承天門鴟尾。是歲, 世宗居貞懿皇后憂,在遼陽。一日方寢,有紅光照其 室,及黃龍見於室上,又夜有大流星入其邸。八月,復 有雲氣自西來,黃龍見其中,人皆見之。

世宗大定十四年八月丁巳朔,次糺里舌。日午,白龍 見於御帳之東小港中。既而乘雷雲而上,尾猶曳地, 良久北去。

章宗明昌五年七月丙戌,天壽節,先陰雨連日,至是 開霽,有龍曳尾於殿前雲間。是月,河決陽武故堤,灌 封丘而東。

六年八月,大雨雷電,有龍起於渾儀鰲趺臺匆,中裂 而摧,儀仆於臺下。

宣宗貞祐二年六月壬戌,上次宜村,有黃龍見於西 北。

《夷堅志》:「吳興鄭伯膺監楚州鹽場,曹局與海絕近,嘗 觀龍掛,或為黃金色,或為青,或赤,或白或黑,蜿蜒夭 矯,隨雲升降,但不覿其頭角。土人云:最畏龍窠,每出 則必有漲潦,大為鹽鹵之害。一旦忽見之,乃平地出 一巨窟,傍穿深竅,蓋龍出入處也。場眾往視,無復蹤 跡,滿穴皆龜鱉螺蚌殼。」

潼州白龍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為業,其家極豐 腴,乃立十窯,皆燒瓦器,惟一窯所成最善。餘九窯每 斷火取器,率窳邪不正,及鬻於市,則人爭售之,凡出 盡然,莫知其所以。谷中故有祠曰白龍廟,蓋因谷得 名。靈響寂寂,不為鄉社所敬。梁夢龍化為人來見曰: 「吾有九子,今皆長立,未有攸處,分寄身於汝家窯下。」 前此陶甑時,往往致力陰助於汝。梁曰:「九窯之建,初 未嘗得一好器物,何助之雲?」龍曰:「汝何不悟,器劣而 獲厚利,豈非吾兒所致耶?」梁方悚然起拜謝。龍曰:「汝 苟能創廟,異時又將大獲福矣。」許之而覺。即日呼匠 治材,立新祠於舊址。其後以亢陽祈雨,不擇日而降。 梁之生理益厚於昔矣。

元氏《掖庭記》:大德間,尾灑夷於清源洞得一物如龍 皮薄可相照,鱗鱗攢簇,玉色可愛。又間成花卉之形, 或白或綠,暑月對之,涼氣自生。遣人進貢,時無識者。 有一胡僧言曰:「此斑花玉虯殼也《歸安縣志》:天聖寺殿柱塑有二龍。一日老僧曉起,見 二龍戲於池。僧叱之,二龍復蟠於柱。但東西相錯,非 復舊處。趙松雪讀書其中,因作《錯龍盤殿記》。

《輟耕錄》:徐彥璋云:「商人某,海舶失風,飄至山島,匍匐 登岸。深夜昏黑,偶墜入一穴,其穴險峻,不可攀緣。比 明,穴中微有光,見大蛇無數,蟠結在內。始甚懼,久稍 與之狎,蛇亦無吞噬意,所苦飢渴不可當,但見蛇時 時䑛石壁間小石,絕不飲啗。於是商人亦漫爾取小 石噙之,頓忘飢渴。一日,聞雷聲隱隱,蛇始伸展,相繼」 騰升,纔知其為神龍,遂挽蛇尾得出,附舟還家,攜所 噙小石數十至京城,示識者,皆鴉鶻等寶石也。乃信 神龍之窟多異珍焉,自此貨之致富。彥璋親見商人 道其始末如此。

檇李郭元之言,「至正乙未秋七月三日,城東馬橋上 白龍掛烈風恠雨,天闇黑若深夜然,壞民居五百餘 所,大木盡拔,木自半空墜下,悉折為二,雜以萬瓦亂 飛,溪水直立,人皆叫號奔走,不暇顧妻子。龍由馬橋 歷城北北麗橋,望太湖而去。時方在家,家去城可三 里許,如聞萬屋齊壓。急出戶四望,黑雲洶湧,失府城」 所在。經一、二時,方乃開霽。不一年,為戰鬥之地。凡龍 所過處,荊棘寒煙,衰草野燐。視昔時之繁華,如一夢 也。

《浙江通志》:「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六月晦,龍鬥於樂清 江中,有光如毬,上下颶風大作,死者萬餘人。」

《廣西通志》:「元至正二十四年,象州清規院旁一池,其 中有龍寺鐘自脫入,與龍鬥,夜去曉回,勝則聲振林 木,不勝則一日不回。僧往視之,見龍雄據鐘於池,寺 尋廢。值冬水落,清徹猶見其形。」

《翦勝野》聞太祖在滁,嘗濯手於柏子潭,有五蛇擾而 就之,因祝之曰:「如天命在予,汝其永附焉。」一日戰畢, 群坐藉土,蛇忽蜿蜒其側,帝乃掩以兜鍪,頃復報戰, 亟戴兜鍪而往。是日手刃甚眾。軍法:戰勝必祭甲冑, 眾推帝功居多,乃置其兜鍪於前。甫奠,忽霹靂大震, 白龍夭矯,自兜鍪中出,挾雷聲,握火光,騰空而去,諸 將自是畏服。

《震澤紀聞》:宣宗一日於禁中閱畫,見龍有翼而飛者, 訝之,間詣閣下問三楊諸公,皆不能對。上顧翰林諸 臣曰:「有能知者否?」繼時官在下,對曰:「龍有翼。」曰:「應龍。」 上問何出,曰:「見廣雅。」命取《廣雅》視之信。上甚悅, 懸笥瑣探。天順七年九月十六日,予自嵩縣赴汝州, 見一物於中天淡白,垂長數丈,尾微曲,少頃不見,忽 又垂出,閃閃若動,細如數百丈線,人言此龍也。十月 二日,自南陽赴鄧,將至白馬寺,時微雨且晴,忽見西 南有黑物在薄雲間,蜿蜒如圈者,其首尾莫可辨,惟 身顯然,若艸書「雲」字之狀。忽又有一白物在其下,如 「乙」字,然相去尺許,久之始滅。人皆言龍鬥雲。

成化五年六月初五日,河決杏花營,水及堤。明日,三 司以牲醴致奠。既歸,有一卵浮於河,大如人首,下銳 上圓,質青白,微具五色,又多黧黑點。漁者得之,守河 者以十匹布易焉。因馳以告,始觀甚恐,以手撼之,中 汨汨作水聲,又甚重,氣煖而潤澤,不知何祥也。或曰: 「龍卵。吾聞龍有胎,未聞卵生。」或曰:「蛇亦卵生,此固其」 類也。越三日,予遇和僉憲於州橋西,見圖其狀於壁, 且書其上曰:「《元珠占法》,江湖見龍卵,主大水。」又聞前 一日卵送開封府,皆懼不敢收。守與判相卻之門,墜 於地中,惟水而已。

《陜西通志》:成化二十一年,郃陽民王興,左拇甲出龍。 先是甲內見紅紋如線紆曲,每雷雨輒旋動,小苦,興 數欲剔去之,後夢一男子,形容甚異,謂興曰:「余乃龍 也,謫託君體,三日後當去,幸勿訝。」至期雷雨大作,自 牖出其手,裂甲飛去。

《江西通志》:「魚蜦山龍潭在南城縣東九十里,其深莫 測,人呼為海眼,有龍居焉。側有龍王廟,歲旱以鐵符 投潭,雨隨如注。」明成化間,有巫者主潭,命兒投鐵符 於潭,雷雨暴至,一黑犬迫兒甚,隨死焉。或曰:「龍怒而 傷之。」

《見聞錄》:弘治最為盛世,而一時奇變。如「九年六月初 五日,宣府鎮南口墩天雨降,火光明發,腰刀鞘內,龍 起煉化刀尖一處,燒傷軍人二名,及損壞軍器什物。 龍者陰物,其潛也淵,其飛也天,出入有時。今起自邊 墩,刀鞘之間,近龍孽也。」

《三才圖會》:鬥牛龍類,甲似龍,但其角彎,其爪三。嘉靖 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形類虯螭,遇陰雨能作雲霧,常 蜒蜿道傍,及金鰲玉蝀之上。世皇齋居西內,宮女換 班過此,見必驚仆,或有奔溺水中者。宮監以聞,上曰: 「此畜只宜在山後,何為在此駭人乎?」是夜但聞跋浪 跳擲之聲,平旦視之,湖水破裂,逶迤一道,蓋已徙去 矣。自是出沒,不過在《萬歲山》後。

《猗氏縣志》:「明萬曆十八年七月大水,烏停村有二龍 鬥浹旬,縣西百里店灘獲一巨卵,甚馨,中搖硜硜置 縣前,鮮能辯者,送黃儀古剎,後復大水,載去。咸謂龍所遺也。」

《濟南府志》:「范瑟字孔和。生十餘歲,讀書芙蓉山。嘗有 二龍頭窺於牖,諸生辟易,去公不動。亡何,復天樂作 雲中聲殷於庭。二十二舉於鄉,壬辰進士,選庶吉士。」 《山棲志》:「太白中峰絕頂有一僧,不知幾百歲,眉已長 數寸,常持《楞嚴經》。遇西湫有毒龍,久而為患,而僧以 器貯之。」

《瀛涯勝覽》:「滿剌加旁海有龜龍患。其龍高四尺,四足, 身皆鱗甲,露長牙,遇之則齧。」

《太平清話》:「西川有一孽龍,似馬,日行千里。南海有一 虯龍,與駑駘交之,遂生一獸,前二足如龍,後二足如 虎,有肉翅,飛而食。」

《霏雪錄》:「山東民間婦人右臂有物隱然,膚中屈結如 蛟龍狀。婦喜,以臂浸盆水中。一日雷電交作,婦自牖 出臂,一龍擘雲而去。」

嘗有縫人坐一室,忽堊壁中瑟瑟有聲,少間堊罅處 一小蛇隨出隨大,俄風雨化龍而去。

《澤州志》:明崇禎戊辰夏,陽城西隅民家見一龍頭面 如羊,俯飲甕中水,飲訖乘霧上昇,形漸長大。將近屋 脊,鄰婦新產,登樓望之,龍蜿蜒不能去,垂首簷際者 數。大雷一聲,火光爛爛,始入雲際。語云:「龍忌產婦。」其 信然乎。

《淮安府志》:「『安東長樂北鄉,地名團墟,民有張姓者,家 甚富,畜牛至百隻,入林則失其一,歸則如數。張疑之, 一夕夢中告云:吾已成龍,與桑墟湖龍鬥不勝,但角 上少刃,可繫以助之』。夢覺至旦,起視群牛中一牛最 大,驗之腹下有鱗,乃知其異,以刃繫角而去,遂與鬥 勝之。桑墟湖龍傷目而遯,牛自是不歸,竟化為大湖」 之龍。每歲一次風雨作於團墟,魚蝦隨至為驗。至今 人過大湖諱「牛」字,過桑墟湖諱「瞎」字,否則風濤驟作。 《青州府志》:安丘海邊人家有室女及笄者,夏月大雨, 女兩手作掬,接簷溜濯手後,右手拇甲內若有紅線 寸許,作盤屈之狀,年餘不減,亦無所苦。女伴戲而恐 之曰:「得非龍乎?」女信之,心恍惚不安。明年夏,雷雨,女 出其手於窗外,忽震雷砰訇,從窗間起,有龍自女手 甲中出,騰空而去。但甲分裂,餘無恙。

《鄱陽縣志》:峽山李氏婦孀居,忽中堂地裂水湧,有物 蜒起。婦取紅錦掛其角曰:「龍耶好去,毋壞吾廬。」龍若 俛伏漸去,竟無漂沒。太守李榮有記。

《江寧府志》:「高淳李溪有虞媼者,因驟雨,以杯承簷間 水,水中浮紅絲縷,飲之遂孕。及期產一蛇,身具五色, 媼怖裹而投之溪。每至溪浣洗,蛇輒來就乳,乳亦湧 射蛇以咽承之。既而厭之,斫以刀,正中其尾,忽變頭 角,巨幹絳章,風雨大作,掉母入溪,壅土成墩,而媼已 葬其中矣。龍出溪去,行輒回首顧,凡回者二十有四」, 而成二十四灣,俗稱為「望娘灣。」因湖達江,不知所往。 自後每歲寒食及冬首,必有風雷遶葬處,雨雹交下, 皆云龍祭掃。至則河魚上擁,居民持網以俟,有一人 而獲魚數石者。至今猶然。

《諸城縣志》:「王生存義,高士也。城南九仙社人言曾於 夏月行九仙山後,天微陰未雨,見一龍赤色從東來, 距地不高止二三丈許,首正如馬,一角四爪攫空,按 步而行,如履平地,鱗甲翕張出火。須臾,又一黑龍從 西來,行步亦如赤龍相遇初若相悅,交頸而靡,俄而 若怒,相嚙而鬥,口若有聲。俄黑雲漸濃蔽之,二龍皆」 不見。已而風霆大作,雨下如注。

《登州府志》:「蓬萊羽山,有龍自天而下,一時力田之人 多聚觀之。旋入石壁,人從其尾割肉,旋割旋縮。其肉 似魚,土人有食之者。」

《新泰縣志》:「龍池在龍堂山下,兩崖如削,壁立數仞,闊 三尺,亙二十里許,源發惡溝,上口為大龍池,水勢湍 急,石峽陡峻,噴激如珠,吼聲如雷,繞百餘步,有石突 起如龍門,中有大淵,深不可測,為小龍池,相傳龍潛 此,土人以荼取魚,雷電交作,電灼若龍飛,漁者盡仆, 始名龍池。明末,土人姚典取魚,以火燒石,滾入雲煙」, 陡起,雨大滂沱,龍騰而去。典數日而斃,池遂塞。

龍部雜錄

編輯

《易經乾卦》:「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程傳陽氣在下、君子處微、未可用也。大全厚齋馮氏曰:龍 在田,則雨澤膏潤之象,故曰「德施普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 德,不可為首也。大全進齋徐氏曰:「大人造」者,聖人作也。 龍飛而在天,猶大人作而居位。雲峰胡氏曰:《乾》上九 陽之盈,盈則必消,故不可久。《坤》上六陰之虛,虛則必 息,故稱「龍」焉。東萊呂氏曰:《乾》者萬物之首,非有心於首萬物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程傳《龍 德》之「潛隱」,乃聖賢之在側陋也。本義在下故隱。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 中者也。程傳在卦之正中。本義不潛而未躍之時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大全臨川吳氏 曰:《貴》釋九之為龍,「高」釋上之為亢。「無位」者,陽不得陽 位,「無民」者,純陽無陰。九三之賢在下而敵體不應,是 「無輔也」,此所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程傳以在下未可用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程傳隨時而止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程傳得位而行,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程傳窮極而災至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本義「雖不在 上位」,天下已被其化。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本義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程傳時既極,則處時者亦極矣。 《書經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 會。」蔡註《龍》取其變也。

《禮記禮運》:「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故鳳凰麒麟皆 在郊陬,龜龍在宮沼。」

《禮器》升中於天而「鳳凰降」,「龜龍假。」

《周禮:地官》:「掌節,澤國用龍節。」

《春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訂義《鄭鍔》曰:「袞之為言卷也, 畫升降二龍。」

司常,交龍為旂。

《冬官》「畫繢之事,水以龍。」訂義趙氏曰:「龍,水中神物。畫水 不畫龍,則無以見變化之神。」

《儀禮鄉射禮》:「於竟則虎中龍旃。」「畫龍於旃」,尚文章 也。

《易乾鑿度》:「帝王始興將起,河洛龍見,皆察其首,黑者 人正,白者地正,赤者天正。」

《孝經左契》:「天子孝,天龍負圖,地龜出書。」

《管子水地篇》:「伏闇能存而能亡者,蓍龜與龍是也。龜 生於水,發之於火,於是為萬物先為禍福正龍於水 被五色,故神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於天下,欲 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 時,謂之神。」

《形勢》篇:「蛟龍,水蟲之神者也。乘於水則神立,失於水 則神廢。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家語困誓》篇:「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

《文子精誠篇》:「精誠內形氣動於天,景星見,黃龍下。」 《道德》篇:「積道德者,鳳凰翔其庭,麒麟遊其郊,蛟龍宿 其沼。」

《上德》篇:「山致其高而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 焉。」

《韓子·說難》篇:「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 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呂氏春秋·舉難篇》孔子曰:「龍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 乎清而游乎濁,魚食乎濁而游乎濁。今丘上不及龍, 下不及魚,丘其螭耶?」

《新書》:龍也者,人主之辟也。亢龍往而不返,故《易》曰:「有 悔,悔者凶也。」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曰「勿用。」勿用者不 可也。龍之神也,其惟茲能乎?能與細細,能與巨巨,能 與高高,能與下下,吾故曰:「龍變無常,能幽能章。」 《易林》:「蒼龍單獨,與石相觸,摧折兩角,室家不足。 黑龍吐光,使陰復陽。」

六龍共怒,戰於陂下。蒼黃不勝,旅人艱苦。

龍游鳳舞,歲樂民喜。

《淮南子覽冥訓》:「今夫赤螭青虯之游冀州也,天清地 寧,毒獸不作,飛鳥不駭。入榛薄食薦梅噆,味含甘。步 不出頃畝之區,而蛇鱓輕之,以為不能與之爭於江 海之中。若乃至於元雲之素,朝陰陽交爭,降扶風,雜 凍雨,扶搖而登之,威動天地,聲震海內。蛇鱓著泥百 仞之中,熊羆匍匐,丘山磛巖。虎豹襲穴而不敢咆,猨」 狖顛蹶而失木枝,又況直蛇鱓之類乎? 《說林訓》「神龍不匹,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 奉之。」

《泰族訓》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蛟龍乳於陵》 而伏於淵,其卵自孕。

公孫弘《答東方朔書》:「譬猶龍之未升,與魚鱉為伍,及 其升天,鱗不可睹。」

《說苑辨物篇》:「神龍,能為高,能為下,能為大,能為小,能 為幽,能為明,能為短,能為長。昭乎其高也,淵乎其下 也;薄乎天光,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 章。虛無則精以和,動作則靈以化。於戲允哉君子辟 神也。觀彼威儀,遊燕幽閒,有似鳳也。」

《法言問神篇》:「龍蟠於泥,蚖其肆矣。蚖哉蚖哉,烏睹龍 之志也歟?」或曰:「龍必欲飛天乎?」曰:「時飛則飛,時潛則 潛,既飛且潛,食其不妄,形其不可得而制也歟?」曰:「聖人不制,則何為乎羑里」曰:「龍以不制為龍,聖人以不 手為聖人。」

班固《答賓戲》:「應龍潛於潢汙,魚黿媟之而不睹。其能 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昊蒼也。故夫泥蟠而天 飛者,應龍之神也。」

《論衡奇怪篇》:「讖書言堯母慶都野出赤龍感己,遂生 堯。」《高祖本紀》言:「劉嫗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 雷電晦冥,太公往視,見蛟龍於上,已而有身,遂生高 祖。」其言實虛妄也。堯、高祖實龍之子,子性類父,龍能 乘雲,堯與高祖亦宜能焉。母之懷子,猶土之育物也。 堯高祖之母受龍之施,猶土受物之播也。物生自類 本種。夫二帝宜似龍也。且夫含血之類,相與為牝牡。 牝牡之會,皆見同類之物,精感欲動,乃能施受。今龍 與人異類,何能感於人而施氣?野出感龍,及蛟龍居 上,或堯、高祖受富貴之命,龍為吉物,遭加其上,吉祥 之瑞,受命之證也。

《江表傳》,孫策教曰:「龍欲騰翥,先階尺木。」

《博物志》:「人食燕肉,不可入水,為蛟龍所吞。」

《抱朴子嘉遁》篇:「潢洿足以泛龍鱗,豈事乎滄海?」 《逸民》篇:「漉魚鱉之池,則神虯遐逝。」

《貴賢篇》:「淵虯之天飛者,雲霧之階也。」

《名實》篇:「竊華名者,螻蜥騰於雲霄;失實賈者,翠虯淪 乎九泉。」

《尚博》篇:「夫應龍徐舉,顧盼凌雲,汗血緩步,呼吸千里。 而螻螘怪其無階而高致,駑蹇患其過己之不漸也。」 《博喻》篇:「翠虯無翅而天飛。」

《廣譬篇》:「設象於槃盂,而翠虯降於元霄。」

《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辰日稱雨師 者,龍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古今注》:「蒼龍闕,畫蒼龍。」

孫興公問曰:「世稱黃帝鍊丹於鑿硯山,乃得仙,乘龍 上天,群臣援龍鬚,鬚墜而生草。曰:『龍鬚有之乎』?」答曰: 「無也,有龍鬚草,一名縉雲草,故世人為之妄傳。至如 今有虎鬚草,江東亦織以為席,號曰西王母席,可復 是西王母乘虎而墮其鬚也。」

《新論知人》篇:「龍之潛也,慶雲未附,則與魚鱉為鄰。」 《雲仙雜記》:「取蛻龍牙一枚,手握之,臨局自然機變橫 出。」

《酉陽雜俎》:「畜生有三十四億種龍,住閻浮提者,五十 七億龍於瞿陁尼不降濁水,西州人食濁水則夭。單 越人惡冷風,龍不發冷。」

「龍與蛇」師為親家。

龍血入地為「琥珀。」

《避暑錄話》:吳越之俗,以五月二十日為分龍日,不知 其何據。前此夏雨時行,雨之所及必廣,自分龍後,則 有及有不及,若有命而分之者也。故五六月之間,每 雷起雲簇,忽然而作,類不過移時,謂之「過雲。」雨雖三 二里間亦不同。或濃雲中見,若尾墜地,蜿蜒屈伸者, 亦止雨其一方,謂之「龍掛。」深山大澤,龍蛇所居,其久 而有神,宜有受職者,固無足怪。屋廬林木之間,時有 震擊而出,往往有隙穴,見其出入之跡。或曰:「此龍之 嬾而匿藏者也。」佛老書多言龍行雨甚苦,是以有畏 而迯。以是推之,龍之類蓋不一,一雨分役,亦若今人 之有官守長貳、佐屬,其勤惰材不材為之長者,各察 而治之耶。

《遊宦紀聞》:「諸香中龍涎最貴重,廣州市真者每兩不 下百千,次亦五六十千,係蕃中禁榷之物。出大食國。 近海,傍常有雲氣罩山間,即知其有龍睡在其下。或 半載,或二三載,土人更相守視,俟雲散則知龍已去, 往觀必得龍涎。或五七兩,或十餘兩,視所守人多寡 均給之。或不平,更相讎殺。」或雲「龍多蟠於洋中,大石」 臥而吐涎,魚聚而噆之,土人見則沒而取焉。又一說: 大海洋中有渦旋處,龍在下湧出,其涎為太陽所爍 則成片,為風飄至岸,人則取之納官。予嘗扣泉廣合 香人云:「龍涎入香,能收斂腦麝氣,雖經數十年,香味 仍在。」《嶺外雜記》所載:龍涎出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 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采之,以「為至寶。新者色 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又一說雲,「白者如百藥煎而 膩理,黑者亞之,如五靈脂而光澤。其氣近於臊,似浮 石而輕。」或雲異香,或雲氣腥,能發眾香氣,皆非也。於 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則 翠煙浮空,積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煙縷。所以 然者,蜃氣樓臺之餘「烈也。」又一說云:「龍出沒於海上, 吐出涎沫,有三品:一曰汎水,二曰滲沙,三曰魚食。汎 水輕浮水面,善水者伺龍出沒,隨而取之。滲沙乃被 濤浪飄泊洲嶼,凝積多年,風雨浸淫,氣味盡滲於沙 土中。魚食乃因龍吐涎,魚競食之,復化作糞,散於沙 磧,其氣腥穢。汎水香可入香用,餘二者不堪。」曲江鄧 顥就三說較之,《後說》頗是。諸家之論不同,未知孰當。 以愚見,第一說稍近。

《癸辛雜識》:龍之名有三:龍見而雩,此謂東方七宿為蒼龍;蛇乘龍,此謂歲星木精。木為蒼龍,故歲星亦以 龍名,並見《左傳》。又《淮南子》青龍為天之貴神,即太歲 異名。王莽《銅權銘》「歲在大梁,龍集戊辰」者,以歲為歲 星,龍為太歲也。魏文昌殿《鍾簴銘》:「歲在丙申,龍次大 火。」是則以歲為太歲,龍為歲星,義得而通。若《張純傳》 所謂「攝提之歲,蒼龍甲寅。」按是歲太歲而言駁。右見吳斗 南兩漢刊誤補遺今按:龍集者,歲星所集也,魏銘所指星也, 《莽銘》乃易置為太歲。今世皆以太歲為龍集,蓋名用 莽銘而實用魏銘也。若《張純傳》語則疊指太歲,其誤 甚矣。又「蒼龍甲寅在東宮」,此以歲在寅,德與甲相值, 甲位在東方故也。《王莽傳》亦云:「蒼龍癸酉,德在中。」註 云:「癸德在中宮。」按杜欽云:「戊土,中宮之部」,今癸北宮, 而雲中宮者,以癸為戊妃也。此與《純傳》小異。《莽傳》又 云:「今年刑在東方」,是歲壬申,申刑寅故也。歐陽公《集 古錄》載隋《李康碑》云:「歲在亥,大將軍在酉。」公謂出於 陰陽家,前史所未見。按此即張晏所謂歲後二辰為 太陰者也。《抱朴子》有諾皋太陰將軍之稱,碑用其說。 大賓辱語,龍壽萬年不死,今之龍骨,或以為脫也,見 《本草》。按《造化權輿》云:龍易骨,蛇易皮,麋鹿易角,蟹易 螯。由此言之,信乎龍之骨、脫骨也。

《長松茹退憨憨子》曰:「龍為鱗蟲之長,孰不賓焉。然長 而有欲,則人可以豢之。豢之者,犬豕也。今龍亦可豢 之,豈真龍也哉?」

《太平清話》:「龍性極嬾,道士行雨,禹步吹炁,驅而出之, 則雨沸遽走,大水即隨其後。」

廣莊龍屈伸不測,龍能為鰍、為蟹、為蛇、為蛙、為諸蟲 蚓,故雖方丈涔蹄之中,龍未嘗不泝鱗濯羽也。龍能 為鯉、為鯨、為蛟,故江淮河漢諸大水族,龍未嘗不相 噓相沫也。龍之為龍,一神至此哉!

《跋難陀》,龍無耳而聞,虯聽以掌,牛以角耳果可常乎 哉?

《田家雜占》:龍下便雨,主晴。凡見黑龍下,主無雨,縱有 亦不多。白龍下雨必到水。鄉諺云:「黑龍護世界,白龍 壞世界。」

龍下頻主旱,諺云:「多龍多旱。」

《龍陣雨》始自何。一路只多行此路,無處絕無。諺云:「龍 行熟路。」

《玉笑零音》,神龍無毈卵。

《書》「蕉福龍優樂,過逾於人。薄福諸龍日苦,熱沙摶身, 為諸小蟲之所唼食。又如人間畜生,驅策鞭打,擔輕 負重,馳騁走使,不得自在。」

珍珠船:四分律文中說:「諸龍初生時,睡時、嗔時、行欲 時,不能變形,餘時皆能變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