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66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十六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六十六卷目錄

 藻部彙考水豆兒附

  藻圖

  水豆兒圖

  詩經召南采蘋

  爾雅釋草

  淮南子墬形訓

  毛詩陸疏廣要於以采藻

  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

  陸佃埤雅藻 海藻

  羅願爾雅翼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王圻三才圖會海藻

  徐光啟農政全書菹草考 水豆兒考

  本草綱目水藻 海藻

 藻部藝文一

  水藻賦         唐郭元超

  藻軒解         明李東陽

 藻部藝文二

  贈從弟          魏劉楨

 藻部選句

 藻部紀事

 藻部雜錄

 藻部外編

 荇部彙考

  荇圖

  詩經周南關雎

  爾雅釋草

  賈思勰齊民要術

  毛詩陸疏廣要參差荇菜

  陸佃埤雅

  羅願爾雅翼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王圻三才圖會鳧葵

  徐光啟農政全書荇絲菜考

  本草綱目莕菜

 荇部藝文

  荇           宋梅堯臣

 荇部選句

 荇部紀事

 荇部雜錄

 荇部外編

草木典第六十六卷

藻部彙考水豆兒附

編輯

釋名

《藻》:詩經     《莙》。爾雅

牛藻。爾雅    請幫助識別此字。爾雅 《海藻》:爾雅    《水藻》:綱目

馬藻。拾遺    《聚藻》。唐本

《水薀》。綱目    牛尾薀。俗名

《鰓草》:俗名    落首:本經

《海蘿》:爾雅注   馬尾藻:拾遺

菹草:農政全書  海菜。綱目

水豆兒圖

水豆兒圖

{{{2}}}

{{{2}}}

《詩經》

編輯

召南采蘋

編輯

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藻,聚藻也。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蘋藻,所以成婦順也。此祭女所出祖也。法度莫大於四教,是又祭以成之,故舉以言焉。蘋之言賓也,藻之言澡也。婦人之行尚柔順,自潔清,故取名以為戒。《左傳》曰:「蘋、蘩、薀藻之菜。」薀,聚也,故言「藻聚藻。」陸璣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然則藻聚生,故謂之聚藻也。朱注藻,聚藻也,生水底,莖如釵股,葉如蓬蒿。大全陸氏曰:「藻生水底,有二種。一葉似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一莖如釵股,葉似蓬蒿,謂之聚藻。二者皆可食。鬻熟挼去腥氣,米麪糝蒸為茹,佳美。饑荒可充食。」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莙》。音窘牛藻。音早

似藻葉大,江東呼為「馬藻。」莙,一名牛藻,江東呼「馬藻」,藻之葉大者也。《詩·召南》云:「於以采藻。」《左傳》云:「蘋、蘩薀藻之菜。」以此草好聚生,故言薀藻。薀訓聚也。《毛傳》云:「藻,聚藻也。」陸璣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又云:「扶風人謂之藻。」聚為發聲也。此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氣。米麪糝蒸為茹,嘉美。揚州饑荒,可以當糓食也。

請幫助識別此字。音尋《海藻》:

藥草也。一名「海蘿」,如亂髮,生海中。《本草》雲。請幫助識別此字。又名海藻。郭云:「藥草也,一名海蘿,如亂髮,生海中。《本草》雲」者。案:《本草》一名落首,一名藫,陶註云:「生海島上,黑色如亂髮而大少許,葉大都似藻,葉

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雲。綸,是糾,青絲繩也。組,綬也。東海有草,文理似之,即名「綸草組草。」

《淮南子》

編輯

墬形訓

編輯

海閭生屈龍,屈龍生容華,容華生蔈;蔈生萍、藻,萍藻 生浮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於萍藻。

「海閭浮草之先也。」 「《屈龍游》。《龍容華》。《芙蓉草花蔈流》也。無根水中草。」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召南

編輯

於以《采藻》。

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扶風人謂之「藻」,「聚」為發聲也。此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氣,米麪糝蒸為茹,嘉美。揚州饑荒,可以當糓食也。饑時蒸而食之,莙。《爾雅》云:「牛藻。」郭云:「似藻,葉大,江東呼為馬藻。」邢云:「以此草好聚生,故言薀藻。」鄭云:「水藻之類。而葉差大,生水底。」《博雅》云:「夌,菜藻也。」《風俗通》云:「殿堂宮室象東井形,刻作荷菱水草,以厭火。」 《埤雅》云:「藻,水草之有文者,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其字從澡,言自潔如澡也。」又云:「藻,萍類,似槐葉而連生,生道旁淺水中,與萍雜,至秋則紫,俗謂之馬薸,亦呼紫薸。故曰:『於以采藻,於彼行潦』。」而《傳》云:「聚藻也。」《爾雅翼》:藻生水底,橫陳於水,若自澡濯然。流水之中,隨波衍漾,莖葉條暢,尤為可喜,故采藻於行潦也。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五六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橫被水下,有自然之文,故古者象服有「藻火」之屬。藻取其潔又畫於「梲」以為飾,亦以厭火。山節藻梲雖取其文亦以禳火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亦曰綺井又曰覆海又曰罳頂今鳧,鴈屬,亦樂於藻,故曰鳧藻。《楚辭》曰:「鳧鴈皆唼夫」梁藻是也。

按:陸氏雲「藻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 羅氏亦云「橫被水下,則藻非浮者」 瞭然矣。或因韓氏雲「浮者為薸」 ,誤刻作「藻」 ,遂謂「藻亦出乎水上」 ,謬甚。《埤》引《呂覽》云:「菜之美者,崑崙之蘋藻。」 又引《淮南子》云:「容華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遂疑「蘋」 即所謂「藻。」 又雲「非蒲藻之藻。」 又云:「萍藻之藻浮,蒲藻之藻沈。」 總惑於浮沈之說,遂誤認「蘋藻」 為一物耳。《詩攷》作「於以采藻。」

《段成式酉陽雜俎》

編輯

廣動植

編輯

水網藻,漢武昆明池中有水網藻,枝橫側水上,長八 九尺,有似網目鳧鴨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
《陸佃埤雅》
==

藻,水草之有文者,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其字 從澡,言自絜如澡也。《書》曰:「藻火粉米。」藻取其清,火取 其明也。《周官》:希冕四章,自藻而下,其章不足道也,故 謂之希冕。希冕言其數也。元冕二章,自黼而下,其數 不足道也,故謂之元冕。元冕言其色也。先儒以為希 冕三章,元冕一章,非是也。孔子曰:「黼衣黻裳者不茹」 葷,非不能食也,服使然也。蓋元冕繪黼於衣,繡黻於 裳,大祭則王服以齊,故曰不茹葷也。中祭而下則服 元端。然則《禮》曰:「齊之元也,以幽陰思也。」元冕亦爾,非 特元端而已。《禮》曰:「元冕齊戒。」《詩》曰:「又何予之,元袞及 黼。黼」,元冕也。以袞舉上,以黼舉下,蓋言之法也。由此 觀之,元冕兩章,則希冕四章明矣。蓋子男之服毳冕 五章,則人君所服盡於此矣。人君所服,盡於毳冕,則 希冕而下,臣服也。故《禮》自毳冕而上,章數皆以奇;自 希冕而下,章數皆以偶。奇,陽也;偶,陰也。孔子曰:「管仲 鏤簋而朱紘,山節而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說 者以為藻取其文。蓋藻非特為取,其文,亦以禳火。今 屋上覆橑,謂之藻井,取象於此,亦曰綺井,又謂之覆 海,亦或謂之罳頂。《風俗通》曰:「殿堂宮室象東井形,刻 作荷菱。荷菱,水草也,所以厭火。」與此同義。《詩》曰:「魚在 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魚在在藻,有莘 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蓋魚性食藻,王者微至淵 泉,則藻茂而魚肥,故以頒首莘尾,為得其性。《莊子》曰: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故三章皆曰「魚在在 藻,王在在鎬也。且周之興也,憂勤在豐,其豈樂在鎬? 豈樂在鎬,其嘉樂在洛?故是《詩》正言樂豈」,蓋憂釋而 為樂,怒釋而為豈。《尚書大傳》曰:「周書自《泰誓》就《召誥》, 而盛於《洛誥》。」《傳》曰:「『士卒鳧藻』。言其和睦歡悅,如鳧之 戲於水藻也。」或言魚藻,亦以其如此。

海藻

編輯

《爾雅》曰:請幫助識別此字。海藻,如水藻而大,似髮,黑色,生深海中。陳 藏器以為《爾雅》所謂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正為 二藻也。善療瘤癭。夫頸處險而癭,今汝洛間多焉,而 浙右、閩廣人鮮病之者。按《本草》:海藻、昆布、青苔、紫菜, 療瘤癭結氣。被海之邦,食此,故能療之也。

《羅願爾雅翼》

編輯

藻,水草也,生水底,橫陳於水,若自澡濯然,若流水之 中,隨波衍漾,莖葉條暢,尤為可喜,故采藻於行潦也。 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五六尺;其一 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橫被水下,有自 然之文,故古者象服有藻火之屬,又畫於梲以為飾, 亦以厭火。《魚藻》之詩,言萬物不得其性,王居鎬京,不 能以自樂。蓋察見淵魚者,則魚無所逃,有所自蔽。蓋 魚之潛於藻,若鳥之集於林。一章曰:「魚在在藻,有頒 其首」,魚樂而出遊於藻之外也。二章曰:「魚在在藻,有 莘其尾」,言魚樂復樂,而反戲於藻之內也。三章曰:「魚 在在藻,依於其蒲」,樂既極而止於蒲。蓋樂而不知反, 則樂有窮。故有靜而止息之地,則時出而樂有餘矣。 惟王亦然,自豈樂出而飲酒,自飲酒入而樂,豈終而 那其居以休息?皆若魚之得所矣。今鳧,鴈屬,亦樂於 藻,故曰「鳧藻。」《楚辭》曰:「鳧鴈皆唼夫梁藻」是也。

《鄭樵通志》

編輯

昆蟲草木略

編輯

海藻類紫。請幫助識別此字。而粗惡曰落首。曰藫。曰石衣。曰海蘿。《爾 雅》雲。「藫。石衣。」郭氏雲。石髮也。又曰請幫助識別此字。《海藻》。郭氏云:「如 亂髮。」其說無別,致誤。後人引據,且藫與請幫助識別此字。藻與藻皆 無異義,何得為二物?海藻形如敝衣;石髮形如亂髮, 自是二物。凡此之類,易得混淆。又有石帆之於水松, 亦能相亂。故陶弘景云:「石帆如柏,療石淋;水松如松, 療溪毒。」《吳都賦》所謂「石帆水松」是也。又有海帶似帶, 昆布似布。《爾雅》云: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綸即鹿 角菜,組即海中苔。

《王圻三才圖會》

編輯

海藻

編輯

海藻生東海池澤,今出登、萊諸州。有二種:一種葉如 雞蘇,莖如箸,長四五尺。一種莖如釵股,葉如蓬蒿,謂 之聚藻。今為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著水底石上, 黑色如亂髮而粗,葉類水藻而大,謂之大葉藻。《本經》 云:「主癭瘤」是也。按《本經》海藻一名藫,而《爾雅》謂藫為 石衣,又謂請幫助識別此字。一名「水若」,一名「石髮。」石髮即陟釐也。味 苦,寒,無毒。治宿食不消,五膈痰壅,水氣浮腫,腳氣,賁 㹠氣。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菹草考

編輯

即水藻也。生陂塘及水泊中。莖如麤線,長三四尺,葉 形似柳,葉面狹長,故名柳葉菹。又有葉似蓬子葉者, 根麤如釵股而色白。味微鹹,性微寒。

救饑

撈取葉,連嫩根,揀擇洗淘潔淨,剉碎煠熟,油、鹽調食或加少米煮粥食尤佳。

水豆兒考

編輯

一名「葳菜」,生陂塘水澤中,其莖葉比菹草又細,狀類 細線,連綿不絕,根如釵股而色白,根下有豆如《退皮 菉豆瓣》。味甘。

救饑

採秧及根豆,擇洗潔淨煮食。生醃食亦可。

《本草綱目》

編輯

水藻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藻乃水草之有文者,潔淨如澡浴,故謂之 藻。」

集解

蘇頌曰:「藻生水中,處處有之。《周南詩》云:『於以采藻,於 沼於沚,於彼行潦』是也。」陸璣註云:「藻生水底,有二種, 葉如雞蘇;一種莖如著,長四、五尺;一種葉如蓬蒿,莖 如釵股,謂之聚藻。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氣,米麪 糝蒸為茹,甚滑美。荊、揚人饑荒,以當穀食。」

陳藏器曰:「馬藻生水中,如馬齒相連。」

李時珍曰:藻有二種,水中甚多。水藻,葉長二、三寸,兩 兩對生,即馬藻也。聚藻,葉細如絲及魚鰓狀,節節連 生,即水薀也,俗名鰓草,又名牛尾薀是矣。《爾雅》云:「莙, 牛藻也。」郭璞注云:「細葉蓬茸如絲可愛,一節長數寸, 長者二、三十節,即薀也。」二藻皆可食,入藥以馬藻為 勝。《左傳》云:「蘋、蘩、薀藻之菜」,即此。

氣味

甘大寒,滑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去暴熱,熱利,止渴,擣汁服之。小兒赤白遊 𤺋火焱,熱瘡擣爛封之。」

發明

孫思邈曰:「凡天下極冷,無過藻菜。但有患熱毒腫並 丹毒者,取渠中藻菜,切搗傅之,厚三分,乾即易,其效 無比。」

海藻集解

編輯

《別錄》曰:「海藻,生東海池澤。七月七日采,暴乾。」

陶弘景曰:「生海島中,黑色,如亂髮而大,少許,葉大都 似藻葉。」

陳藏器曰:「此有二種:馬尾藻,生淺水中,如短馬尾,細 黑色,用之當浸去鹹味。大葉藻,生深海中、新羅國,葉 如水藻而大,海人以繩繫腰,沒水取之。五月以後,有 大魚傷人,不可取也。《爾雅》云:『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 之。正謂二藻也』。」

蘇頌曰:「此即水藻生於海中者,今登、萊諸州有之。」陶 隱居引《爾雅》「綸、組」註「昆布」,謂昆布似組,青苔紫菜似 綸。而陳藏器以綸、組為二藻,陶說似近之。

李時珍曰:「海藻,近海諸地採取,亦作海菜」,乃立名目, 貨之四方雲。

修治

《雷斆》曰:「凡使,須用生烏豆並紫背天葵三件同蒸,伏 時日乾用。」

李時珍曰:「近人但洗淨鹹味,焙乾用。」

氣味

苦鹹寒,無毒。

甄權曰:「鹹,小毒。」

徐之才曰:「反甘草。」

李時珍曰:「按:東垣李氏治瘰𤻤馬刀散腫潰堅湯,海 藻、甘草兩用之。蓋以堅積之病,非平和之藥所能取 捷,必令反奪以成其功也。」

主治

《本經》云: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痛,癰腫癥瘕堅氣,腹 中上下雷鳴,下十二水腫。

《別錄》曰:「療皮間積聚,暴㿉瘤氣結熱,利小便。」 甄權曰:「辟百邪鬼魅,治氣急,心下滿,疝氣下墜疼痛, 卵腫,去腹中幽幽作聲。」

《李珣》曰:「治奔豚氣、腳氣、水氣、浮腫,宿食不消,五膈痰 壅。」

發明

張元素曰:海藻,氣味俱厚,純陰沈也。治癭瘤、馬刀諸 瘡,堅而不潰者。《經》云:「鹹能軟堅」,營氣不從,外為浮腫, 隨各引經藥治之,腫無不消。

成無己曰:「鹹味涌泄,故海藻之鹹以泄水氣也。」 《孟詵》曰:「海藻起男子陰消,男子㿉疾,宜常食之。南方 人多食,北方人效之,倍生諸疾,更不宜矣。」

李時珍曰:「海藻鹹能潤下,寒能洩熱引水,故能消癭 瘤、結核、陰㿉之堅聚,而除浮腫、腳氣、留飲、痰氣之濕 熱,使邪氣自小便出也。」

附方

海藻酒「治癭氣。用海藻一斤,絹袋盛之,以清酒二升 浸之,春夏二日,秋冬三日。每服兩合,日三,酒盡再作, 其滓曝乾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不過兩劑即瘥。」 范汪方癭氣初起:「海藻一兩,黃連二兩,為末。」時時舐嚥,先斷 一切厚味。丹溪方

項下瘰𤻤如梅李狀。宜連服前方,海藻酒消之。肘後方 蛇盤瘰𤻤,頭項交接者,「海藻菜以蕎麪炒過,白殭蠶 炒等分為末,以白梅泡湯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 米飲下,必泄出毒氣。危氏得效方

藻部藝文一

編輯

《水藻賦》
唐·郭元超

編輯

遊子行邁,登晉山之孤嶽。翠谿皛以淪漣,紅嶂赫兮 斑駁。爾其雲崖委溜,風壑鳴泉。苔彬彪以冒石,藻漫 莽兮盈川。於以采藻,於彼行潦。沼沚之毛,汙潭之草。 靃靃靡靡,汎汎悠悠。乍夤緣於春水,或羃䍥於春洲。 觀其往往縈散,離離無畔。㛹娟島嶼,暐曄江漢。碎流 月於澄波,隱孤雲於斷岸。生不擇所,長亦無叢。不資 潤於微露,不懼威於勁風。纖莖璀璀,密葉茸茸。宿銀 塘之白鷺,矯清水之文虹。則知乘流則遊,遇坻則植。 柔而能全,弱而能直。其為隱也,不居高而處卑;其為 謙也,常韜光而晦色。嗟茂族之無託,願貞芳之見移。 生君之銅沼,汎君之瑤池。雜青蓮與翠荇,偶杜若與 江蘺。生於水兮人不知,歲歲年年幽「澗垂。」

《藻軒解》
明·李東陽

編輯

青華主人建閥南輿,高居江渺。搆材為亭,甃石為沼。 層瀾碧皺,眾卉雲繞。擷芳漱潔,名之曰「藻。」客有過者, 難之曰:「萬彙藂茁,群植並分,鉅者為楩。」請幫助識別此字。「秀者為篁 筠,堅者為檜柏,芬者為蘭蓀。山苞水葩,莫可具陳。彼 藻之細,何足以雲。」主人曰:「君子設佩,聖人取物,匪名 則嘉,惟義斯擇。品不必富,類不必僻,泥形為迂,執象 為惑。子坐聽我言藻之德:夫藻者,氣孕天秀,根含地 靈,內秉柔質,外敷素英,不雕而華,匪馞其馨。順時生 者為孫命,與物徙者為和光。寧負潔以自濯,亦何心 於行藏?」客曰:「可得聞邪?」主人曰:「窮海之裔,荒溪之涯, 舟楫之所不至,人跡之所不加,以汗漫為方,以波濤 為家,雖溷跡於草莽,寧委情於泥沙。」客曰:「媺哉,善藏 其用。子既出矣,請言乎動。」主人曰:「或載衣襟,或登筐 篚,滌以甘泉,薦以方簋,陋末跡於芻蕘,恥遺瑕於葑 菲。繪形則與火齊光,比德則與鑑為軌。功雖著而不 知其勞,用非奢而莫閟其美。」客曰「韙哉,君子之斐。」主 人曰「嘻!物貴實用,禮戒彌文,弗玩其華,而采其根。楚 佩江茝,周歌澗蘩。桃李薇蕨,維葛與蘋。匏瓜行葦,列 國所陳。繄藻之德,於吾則均。朝爾吾居,夕爾吾群。匪 藻吾軒,亦藻吾身。下雪民隱,上華國勳。惟夙夜是存, 以無負於吾軒。」客起再拜,斂容棘吻。君門巍巍,矇者 莫瞬。君行濯濯,暇莫可捃。包荒納汙,辭不我擯。鄙人 何知,敢謝不敏。主人不答,莞爾而哂。

藻部藝文二

編輯

《贈從弟》
魏·劉楨

編輯

汎汎東流水,磷磷水中石。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藻部選句

編輯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菁藻。」

宋王炎《石菖蒲賦》,「有荇有藻,產漣漪兮,可薦可羞,播 聲詩兮。」

晉嵇康《詩》:「俯唼綠藻,託身洪流。」

唐·杜甫詩:「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北風起寒文, 弱藻舒翠縷。

張籍詩:「藻密行舟澀。」

白居易詩:「翠藻蔓長孔雀尾。」「綠藻潭中繫釣舟。」 金吳激詩:「微流帶文藻

藻部紀事

編輯

《書經益稷》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 於五色作服。」藻,水草,取其潔也,繡之於裳。

《周禮·春官》:「春入學,舍采合舞。」采讀為菜,蘋藻之屬。 《家語》管仲: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

《洞冥記》:「旦露池西有靈池,方四百步,有連錢荇、浮根 菱、倒枝藻。連錢荇,荇如錢文。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沈 波下,實細薄,皮甘香,葉半青半黃,霜降彌美,因名青 冰菱也。倒枝藻者,枝橫倒水中,長九尺餘,如結網,有 野鴨秋鳧及鷗鷖來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 繒網也,亦名水網藻。」

《南康記》:魚朝恩有洞,四壁夾安琉璃板,中貯江水及 萍藻諸色蝦,號「魚藻洞。」

《名勝志》:「青田溪生薀藻,冬天水熱如湯,眾魚歸之,名 曰『魚倉』。」

《蔚州志》:「暖泉城西三十里,其水澄清如鑑,三冬不凍。 池內產瑞藻,其歲郡人必發高科。」

藻部雜錄

編輯

《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藻,水草也。魚之依水草, 猶人之依明王也。

《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藻。」

《禮記·昏義》:「芼之以蘋藻。」

《左傳》:「澗溪沼沚之毛,蘋繁薀藻之菜。」薀藻:聚藻也。 「博雅」:夌,菜藻也。

《博物志》:「歲欲惡惡草先生。惡草者,水藻也。」

藻部外編

編輯

《酉陽雜俎》:「仙藥有神吾黃藻。」

臨邑縣北有《華公墓,碑》失,唯趺龜存焉。石趙世,此龜 夜常負碑入水,至曉方出,其上常有萍藻。

荇部彙考

編輯

釋名

荇菜。詩經    《莕》。爾雅

《接余》:爾雅    屏風:楚辭

請幫助識別此字。說文     《鳧葵》。唐本 《水鏡草》:土宿本草 靨子菜。野菜譜

荇絲菜。農政全書 《莕,公鬚》。綱目

苻葵。綱目    《金蓮子》:江東名

苻。葉名

荇圖

荇圖

《詩經》

編輯

周南關雎

編輯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朱注參差,長短不齊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莖如釵股,上青下白,葉紫赤圓徑寸餘,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無方也。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大全陸氏曰:「煮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三山李氏曰:「荇菜,是水有之,黃花,葉似蓴,可為菹。」南軒張氏曰:「荇菜,取其柔順芳潔可薦之意。」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采」,取而擇之也。「芼」,熟而薦之也。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莕接》《余其》《葉苻》。

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亦呼「莕。」莕菜一名接余,其葉名苻。郭云:「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亦呼為莕。」《詩·周南·關雎》云:「參差荇菜是也。」荇與莕同。陸璣《疏》云:「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圓,莖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

《賈思勰齊民要術》

編輯

《爾雅》曰:「莕,接余,其葉苻。」郭璞注曰:「叢生水中,葉圓,在 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葅食之。」

《毛詩·周南國風》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毛注云:「接余 也。」《詩義疏》曰:「接余,其葉白,莖紫赤,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莖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 以苦酒浸之為菹,脆美可案酒。其華蒲黃色。」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周南

編輯

參差荇菜。

荇,一名「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一作《肥美》。《爾雅》云:「莕接余,其葉苻。」郭註:「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亦呼莕。」鄭註:「今水莕也,蔓鋪水上。」《毛傳》云:「后妃供荇菜,以事宗廟。」《埤雅》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三相參為參,兩相差為差。參差,言其出之無類,左右言其求之無方。」王文公曰:「《菨餘》,詩雖以比淑女,然后妃所求皆同德者,則《菨餘》惟后妃可」比焉。其德行如此,可以妾餘草矣。若蘩、蘋、藻,所謂餘草,舊說藻花白,荇花黃。《顏氏家訓》云:「今荇菜是水悉有之,黃華似蓴是也。」《爾雅翼》《本草》云:「鳧葵,即莕菜也。」別本注駮之云:「荇菜,生水中,葉似蓴,莖澀,根極長,江南人多食。」《唐本》雲「是豬蓴,誤也。豬蓴與絲蓴並一種,春、夏細長肥滑為絲蓴,至冬短為豬蓴,亦呼龜蓴。」此與鳧葵殊不相似。案荇菜今陂澤多有,今人猶止謂之荇菜,非難識也。葉亦卷漸開,雖圓而稍羨,不若蓴之極圓也。葉皆隨水高低,平浮水上,花則出水,黃色六出。今宛陵中陂湖中彌覆頃畝,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蓮子。」狀既似蓴,又豬好食,皆以小舟載取以飼豬,又可糞田,或因是亦得豬蓴之名,但非蓴菜耳。陸德明曰:「《天官·醢人》陳四豆之實,無荇菜者,以《商禮》《詩》詠時事,故有之。」案:《風》有采蘩、《采蘋》,又有采藻、采茆、采芹之屬,水草甚多,而醢人所薦,止於昌本、茆芹、深蒲而已。物之為菹,蓋自有所宜,餘或為芼羹之用,豈可四物之外便謂商禮耶?顏之推云:「荇,先儒解釋,皆云水草」,江南俗亦呼為蓴,或呼為荇菜,而河北俗人多不識之,博士皆以參差者是莧菜,呼人莧為人荇,亦可笑矣。嚴粲云:「參差訓不齊,今池州人稱荇為莕公鬚」,蓋細荇亂生,有若鬚然,詩人之辭不苟矣。

按:詩人取興荇菜,以其柔順芳潔,可羞神明也。還重「左右」 ,「無方不流」 ,以興寤寐,無時不求意況。是時洽陽、渭、涘,尚未造舟親迎,何得便說到后妃薦荇以供祭祀?《埤雅》直云:「后妃采荇,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 固有次第,尤為可笑。王文公借接余舊名以為《妾餘草》,近於戲矣。

《陸佃埤雅》

編輯

《爾雅》曰:「莕,接余,其葉苻。」蓋荇一名接余,亦或謂之鳧 葵。叢生水中,莖如釵股,葉在莖端,隨水淺深。《詩》曰:「參 差荇菜,左右流之。」三相參為參,兩相差為差。參差,言 其出之無類,「左右,言其求之無方。」王文公曰:「《菨餘》詩 雖以比淑女,然后妃所求皆同德者,則《菨餘》惟后妃 可比焉。其德行如此,可以妾餘草矣。若蘩、蘋、藻,所謂」 餘草。舊說藻華白,荇華黃。《顏氏家訓》云:「今荇菜,是水 悉有之,黃花似蓴是也。」夫後祭荇,夫人祭蘩,大夫妻 祭蘋藻,而《詩》之言荇,止於芼之而已。蘩則曰「於以用 之」,蘋藻則至於盛之湘之奠之,無所不為焉。亦其位 彌高者,其事亦彌略之証也。又后妃言河,夫人、大夫 妻言「澗」,后妃言洲,夫人言「沼」;言「沚」,大夫妻言瀕,言潦, 亦言之殺也。且蘋、蘩、薀、藻、澗、溪,沼、沚之毛也,而荇則 異矣。故后妃采荇,《詩傳》以為夫人執蘩菜以助祭神, 饗德與信,不求備焉。沼、沚、溪、澗之草,猶可以薦后妃, 則荇菜也。據此,荇菜厚於蘋、蘩,故曰:「后妃有《關雎》之 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荇之言行也,蘋言 賓,藻言澡,蘩言盛。然則荇菜言「采」、言「芼」,是亦共之而 已,故教成之祭,芼用蘋藻,以成婦順。《易》曰:「德言盛,禮 言恭。」又曰:「君子以成德為行。」然則后妃采荇,夫人采 蘩,大夫妻采蘋藻,固有次第哉?且后妃夫人采一,大 夫妻采二,二而足,非其至也。許大夫妻者不一而足 也。

《羅願爾雅翼》

編輯

「莕接余,其葉苻。」陸璣云:「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 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 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本草》別本注 云:「荇菜,生水中,葉似蓴,莖澀,根極長,江南人多食。」《唐 本草》云:「是豬蓴,全為誤也。豬蓴與絲蓴並一種,春夏 細長肥滑為絲蓴,至冬短為豬蓴,亦呼龜蓴。」此與鳧 葵殊不相似。按:荇菜今陂澤多有,今人猶止謂之荇 菜,非難識也。葉亦卷漸開,雖圓而稍羨,不若蓴之極 圓也。葉皆隨水高低,平浮水上,花則出水,黃色六出。 今宛陵陂湖中彌覆頃畝,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蓮 子。狀既似蓴,又豬好食矣。皆以小舟載取以飼豬,又可糞田,或因是亦得豬、蓴之名,顧但非蓴菜爾。唐本 注萍云:「水中萍有三種,大者為蘋。水中又有荇菜,亦 相似而葉圓,並水上小浮萍為三。以蘋喻之,蓋似之 耳。」《詩》:「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已而采之,已而芼之。」流者, 並流而取之也;采者,導擇之也。芼者,芼以為羹也。《禮》 曰:「牲用魚,芼之以蘋藻。荇亦可以為芼爾。」陸德明曰: 「《天官醢人》陳四豆之」實,無荇菜者,以《商禮》《詩》詠時事, 故有之。按《風》有《采蘩》《采蘋》,又有《采藻》、采茆、采芹之屬, 水草甚多,而醢人所薦,止於昌本、茆、芹、深蒲而已。物 之為菹,蓋自有所宜,餘或為芼羹之用,豈可四物之 外便謂《商禮》耶?顏之推云:「荇,先儒解釋皆云水草,圓 葉細莖,隨水淺深,今是水悉有之,黃花似蓴,江南俗 亦呼」為豬蓴,或呼為荇菜,而河北俗人多不識之,《博 士》皆以為參差者,是莧菜,因呼人莧為人荇,亦可笑 矣。

《鄭樵通志》

編輯

昆蟲草木略

編輯

荇曰接余。《爾雅》云:「莕,接余。」其葉苻。《詩》云:「參差荇菜。」今 謂之水荇,蔓鋪水上。故杜詩:「水荇牽風翠帶長。」

《王圻三才圖會》

編輯

鳧葵

編輯

鳧葵,即莕菜也,處處池澤皆有之。葉似蓴,莖根甚長, 花黃色,水中極繁盛。按《爾雅》,「莕謂之接余,其葉謂之 苻。」郭璞謂:「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 東人食之。」《詩·周南》所謂「參差荇菜」是也。陸璣云:「白莖, 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釵 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脆美,可以按酒。」今 人不食,《醫方》亦鮮用。味甘,冷,無毒。主消渴,去熱淋,利 小便。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荇絲菜考

編輯

又名「金蓮兒」,一名「藕蔬菜。」水中拖蔓而生,葉似初生 小荷葉,近莖有椏。《劐葉浮水上,葉中攛莖》上開金黃 花。莖味甜。

救饑

採嫩苗煠熟,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編輯

莕菜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按:《爾雅》云:「莕,接余也。其葉苻。」則鳧葵當作 苻葵,古文通用耳。或云:鳧喜食之,故稱鳧葵,亦通。其 性滑如葵,其葉頗似杏,故曰葵、曰莕。《詩經》作荇。俗呼 荇絲菜,池人謂之莕公鬚,淮人謂之靨子菜,江東謂 之金蓮子,許氏《說文》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音戀《楚詞》謂之「屏風」,雲「紫 莖屏風文綠波」是矣。

集解

蘇恭曰:「鳧葵,即莕菜也。生水中。」

蘇頌曰:「處處池澤有之。葉似蓴而莖澀,根甚長,花黃 色。」郭璞註《爾雅》云:「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 深淺,江東人食之。」陸璣《詩疏》云:「荇,莖白而葉紫赤色, 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釵股,上青下 白,可以按酒。用苦酒浸其白,莖肥美。今人不食,醫方 亦鮮用之。」

李時珍曰:莕與蓴,一類二種也。並根連水底,葉浮水 上。其葉似馬蹄而圓者,蓴也。葉似蓴而微尖長者,莕 也。夏月俱開黃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大如棠梨,中有 細子。按:寧獻王《庚辛玉冊》云:鳧葵黃花者是莕菜,白 花者是白蘋,即水鏡草。一種泡子,名水鱉。」雖有數種, 其用一也。其莖、葉、根、花,並可伏硫煮砂制礬。此以花 色分別。蘋莕,似亦未穩。詳見「《蘋下》。

正誤

蘇恭曰:「鳧葵,南人名豬蓴,堪食,有名未用」,條中載也。 《馬志》曰:「鳧葵即莕菜,葉似蓴,根極長,江南人多食之。 今雲是豬蓴,誤矣。」今以春夏細長肥滑者為絲蓴,至 冬粗短者為豬蓴,亦呼為龜蓴,與鳧葵殊不相似,而 有名未用類即無鳧葵、豬蓴之名,蓋後人刪去也。 李時珍曰:「楊慎《卮言》以四葉菜為莕者,亦非也。四葉 菜」,乃蘋也。

氣味

甘冷無毒。

主治

《唐本草》曰:「消渴,去熱,利小便。」

《開寶》曰:「擣汁服,療寒熱。」

李時珍曰:「擣傅諸毒腫,火丹遊腫。」

附方

一切癰疽及瘡癤,用莕絲菜或根,馬蹄草莖或子,即 蓴也。各取半碗,同苧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搗爛,傅 毒四圍,春、夏、秋日換四五次,冬換二、三次。換時以薺 水洗之,甚效。保生餘錄

穀道生瘡:荇葉搗爛,綿裹納之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毒蛇螫傷,牙入肉中,痛不可堪者,勿令人知,私以荇 葉覆其上,穿以物包之。一時折,牙自出也。肘後方點眼去瞖:莕絲菜根一錢五分,搗爛,即葉如馬蹄,開 黃花者,川楝子十五箇膽礬七分石決明五錢皂莢 一兩海螵蛸二錢各為末,同菜根以水一鍾,浸二宿, 去滓,一日點數次,七日見效也。孫氏集效方

荇部藝文

編輯

《荇》
宋·梅堯臣

編輯

荇葉光於水,鉤牽入遠汀。淺黃雙蛺蝶,五色小蜻蜓。 老去懷江女,飄浮笑楚萍。西風莫苦急,孤蕊有餘馨。

荇部選句

編輯

楚宋玉《招魂》,紫莖屏風。

宋王炎《石菖蒲賦》,「有荇有藻,產漣漪兮,可薦可羞,播 聲詩兮。」

晉張載詩:「水荇葉連香。」

宋謝朓詩:「魚戲亂水荇。」

梁劉孝威詩,「風荇散餘香。」

唐·杜甫詩:「春光淡沲秦東亭,渚蒲芽白水荇青。」水 荇牽風翠帶長。

儲光羲詩:「淺渚荇花繁。」

《曹唐》詩:「迎風細荇傳香粉。」

《崔櫓詩》:「荇花初沒舸行時。」

宋錢惟演詩:「綠荇溢魚防。」

元戴帥初詩:「甃塹水溫初荇葉。」

《眀彭紹賢詩》:「泉分石竇瀉珠光,坐挹磯邊水荇香。」

荇部紀事

編輯

《洞冥記》:「旦露池西有靈池,方四百步,有連錢荇、浮根 菱、倒枝藻,連錢荇,荇如錢文。」

《南史沈顗傳》:「顗素不事家產,逢齊末兵荒,與家人並 日而食,或有饋其粱肉者,閉門不受,唯採蓴荇根供 食,以樵採自資,怡怡然恆不改其樂。」

荇部雜錄

編輯

《顏氏家訓》詩云:「參差,荇菜。」《爾雅》云:「『荇,菨余也』。字或為 莕。」先儒解釋,皆云水草。圓葉細莖,隨水淺深,今是水 悉有之。黃花似蓴,江南俗亦呼為豬蓴,或呼為荇菜。 劉芳具有注釋,而河北俗人多不識之。博士皆以參 差者是莧菜,呼人莧為人荇,亦可笑之甚。

《巖棲幽事》:「吾鄉荇菜,爛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 志》不載,遂為漁人野夫所食。」此見於「《農田餘話》。俟秋 明水清時,載菊泛泖,膾鱸擣橙,並試前法,同與蓴絲 薦酒。」

《梧潯雜佩》:荇菜首見於三百篇,吾鄉陂澤中多有之。 《農田餘話》謂:「熟煮其味如蜜,名曰荇酥。」然知之者絕 少。

荇部外編

編輯

《名山記》:「武夷山神人,八月十五日會村人,酒行命食。」 請幫助識別此字。或曰:請幫助識別此字。即水苔也,或曰緗,即荇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