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74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十四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錄

 天名精部彙考

  天名精圖

  爾雅釋草

  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名精

  夢溪筆談藥議

  徐光啟農政全書蚵蚾菜考

  本草綱目天名精

 天名精部雜錄

 巴戟天部彙考

  巴戟天圖

  本草綱目巴戟天 附巴棘

 辟虺雷部彙考

  辟虺雷圖

  本草綱目辟虺雷

 火炭母部彙考

  火炭母圖

  本草綱目火炭母草

 麥門冬部彙考

  麥門冬圖一

  麥門冬圖二

  爾雅釋草

  山海經中山經

  羅願爾雅翼門冬

  林洪山家清供麥門冬煎

  徐光啟農政全書麥門冬考

  本草綱目麥門冬

 麥門冬部藝文

  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宋蘇軾

  霜後記園中草木      范成大

 麥門冬部紀事

 麥門冬部雜錄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天名精部彙考

編輯

釋名

《茢,薽》。爾雅    豕首。爾雅

《彘顱》。爾雅注   豨首。爾雅注

地菘。爾雅疏   埊松。別錄 《豨,薟》。別錄    天名「精。」別錄

天門精。別錄   天蔓菁。別錄

玉門精。別錄   蟾蜍藍別錄

蝦蟆藍:本經   《麥句》薑。本經

《蚵蚾草》:綱目   《狐狸臊》。綱目

《劉㦎草》。綱目   皺皮草:綱目 母豬芥。綱目   活鹿草:異苑

天蕪精。唐本草  杜,牛膝。根名

鶴蝨:實名

天名精圖

天名精圖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茢》。音列《薽》。音真豕首。

《本草》曰:「彘顱,一名蟾蜍蘭」,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茢薽藥草名,一名豕首,一名彘顱,一名蟾蜍蘭,一名天名精,一名麥句薑,一名蝦蟆藍,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別錄》一名天蔓菁,南人名為地菘。味甘辛,故有薑稱。狀如藍,故名蝦蟆藍;香似蘭,故名蟾蜍蘭。郭云:「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者。」三蒼云:「煼,熬也。」

《段成式酉陽雜俎》

編輯

天名精

編輯

《天名精》,一名「鹿活草。」昔青州劉㦎,宋元嘉中射一鹿, 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㦎怪而拔草,復倒,如 此三度。㦎密錄此草種之,多主傷折,俗呼為「劉㦎草。」

《夢溪筆談》

編輯

藥議

編輯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認地菘為火蘝。《本草》又出「鶴蝨」一條,都成紛亂。今按:地菘即 天名精,蓋其葉似菘,又似名精,名精即蔓菁也,故有 二名,鶴蝨即其實也。世間有單服火蘝法,乃是服地 菘耳,不當用火蘝。火蘝,《本草》名稀蘝,即是豬膏苗。後 人不識,亦重複出之。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蚵蚾菜考

編輯

生密縣山野中。苗高二三尺許,葉似連翹葉微長,又 似金銀花葉而尖,紋皺卻少,邊有小鋸齒,開粉紫花, 黃心。葉味甜。

救饑

采嫩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編輯

天名精釋名

編輯

蘇恭曰:「天名精」,即活鹿草也。《別錄》一名「天蔓菁」,南人 名為「地菘。」葉與蔓菁、菘菜相類,故有此名。其味甘辛, 故有薑稱。狀如藍,而蝦蟆好居其下,故名蝦蟆藍。香 氣似蘭,故又名蟾蜍蘭。

李時珍曰:「天名精」,乃「天蔓菁」之訛也。其氣如豕彘,故 有豕首彘顱之名,昔人謂之活鹿草。俗人因其氣臊, 訛為狐狸臊者是也。《爾雅》云:「茢薽,豕首也。」郭璞注云: 「江東呼為豨首,可以煼蠶蛹食。」 陳藏器曰:「郭璞注《爾雅》『蘧麥』」雲「即麥句薑者」,非也。陶 公注釣樟條云:「有一草似狼牙,氣辛臭,名為地菘,人 呼為劉㦎草,主金瘡。」按《異苑》云:宋元嘉中,青州劉㦎 射一麞,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㦎怪而拔草 便倒,如此三度。㦎因密錄此草種之,主折傷愈多,人 因以名之。既有活鹿之名,雅與麞字相合。陶、蘇俱說 是地菘,定非二物。

正誤

陶弘景曰:「天名精」,即今之豨薟,亦名豨首。夏月杵汁 服之,除熱病。味至苦,而雲甘,或非是也。

蘇恭曰:「豨首苦而臭,名精辛而香,全不相類也。」 掌禹錫曰:蘇恭云:「天名精,南人名地菘。」陳藏器《本草 解紛》亦言「天名精為地菘。」「《開寶本草》不當重出地菘 條例,宜刊削。」

李時珍曰:按:沈括《筆談》云:「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 認地菘為火杴。《本草》又出鶴蝨」一條,都成紛亂。不知 地菘即天名精,其葉似菘,又似蔓菁,故有二名。鶴蝨 即其實也。又《別錄》有名宋用地菘,即此地菘,亦係誤 出。今並正之,合而為一。

集解

《別錄》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澤,五月采。」

韓保昇曰:「地菘也。」《小品方》名「天蔓菁」,又名「天蕪菁。葉 似山南菘菜,夏秋抽條,頗似薄荷。花紫白色,味辛而 香。」

《馬志》曰:「地菘,所在皆有,生人家及路旁隂處,高二、三 寸,葉似菘葉而小。」

又曰:「鶴蝨出波斯者為勝,今上黨亦有力勢薄於波 斯者。」

蘇恭曰:「鶴蝨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細,合莖葉用之。」 蘇頌曰:「天名精」,江湖間皆有之,狀如韓保昇所說。 又曰:鶴蝨,江、淮、衡、湘皆有之。春生苗,葉皺似紫蘇,大 而尖,長不光。莖高二尺許。七月生黃白花似菊。八月 結實,子極尖細,乾即黃黑色。南人呼其葉為「火杴。」按: 「火杴」即豨薟,雖花、實相類,而別是一物,不可雜用。 李時珍曰:天名精嫩苗綠色,似皺葉菘芥,微有狐氣。 淘浸煠之,亦可食。長則起莖,開小黃花,如小野菊花。 結實如同蒿子亦相似。最粘人衣,狐氣尤甚。炒熟則 香,故諸家皆云辛而香,亦巴人食負蠜、南人食山柰 之意爾。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此物最賤,而《唐本草》言 鶴蝨出西戌,《宋本草》言出波斯者,何哉?蓋當時人不 知用之,惟西戎波斯始知入藥,且土產所宜故爾。亦 猶苜蓿,雲出西域,而不知中國飼馬者即是也。詳見 《豨薟》下。

葉根氣味

甘寒無毒。

《別錄》曰:「地菘,辛,無毒。」

李時珍曰:「微辛、甘,有小毒。生汁吐人。」

徐之才曰:「垣衣、地黃為之使。」

葉根主治

《本經》曰:「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輕身 耐老。」

《別錄》曰:「除小蟲,去痹,除胸中結熱,止煩渴,逐水大吐 下。」

《唐本草》曰:「破血生肌,止鼻衄,殺三蟲,除諸毒腫。丁瘡 瘻痔。金瘡內射,身癢癮𤺋不止者,揩之立已。」 《開寶》曰:「地菘,主金瘡,止血,解惡蟲、蛇螫毒,挼以傅之。」 李時珍曰:「吐痰止瘧,治牙痛、口緊,喉痹。」

《別錄》曰:「地菘,主眩痹。」

發明

李時珍曰:「天名精」,併根、苗而言也。地菘、埊菘,皆言其

苗、葉也。鶴蝨,言其子也,其功大。扺,只是吐痰止血,殺 蟲解毒,故擂汁服之,能止痰瘧,漱之止牙疼,挼之傅 蛇咬,亦治豬瘟病也。按:孫天仁《集效方》云:「凡男婦乳 蛾,喉嚨腫痛,及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者,以鶴蝨草,一名皺面草,一名母豬芥,一名杜牛膝。 取根洗淨搗爛,入好酒絞汁灌之,良久則甦,仍以渣 傅項下,或醋調搽亦妙。」朱端章《集驗方》云:「余被檄任 淮西幕府時,牙疼大作,一刀鑷人,以草藥一捻,湯泡 少時,以手蘸湯挹痛處即定。因求其方,用之治人多 效,乃皺面地菘草也,俗人訛為地蔥。」沈存中《筆談》專 辨地菘,其子名鶴蝨,正此物也。錢季《誠方》,用鶴蝨一 枚,擢置齒中。《高監方》以鶴蝨煎米醋漱口。或用防風、 鶴蝨煎水噙漱,仍研草塞痛處,皆有效也。

鶴蝨氣味

《唐本草》曰:「苦、辛,有小毒。」

《大明》曰:「涼,無毒。」

鶴蝨主治

《唐本草》曰:「蚘蟯蟲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入 丸散用。」

《開寶》曰:「蟲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立瘥。」

《大明》曰:「殺五臟蟲,止瘧,傅惡瘡。」

發明

蘇頌曰:「鶴蝨殺蟲方中為最要藥。初虞世《古今錄驗 方》療蚘咬心痛。取鶴蝨十兩搗篩,蜜丸梧子大。以蜜 湯空腹吞四、五十丸。忌酒肉。」韋雲:「患心痛十年不瘥, 於雜方內合服之,便愈。」李絳《兵部手集方》治小兒蚘 蟲嚙心腹痛。亦單用鶴蝨研末,以肥豬肉汁下之。五 歲一服二分,蟲出即止也。

附方

男女吐血:皺面草即地菘,曬乾為末,每服一二錢,以 茅花泡湯調服,日二次。衛生易簡方

咽喉腫塞《傷寒蘊要》:治痰涎壅滯,喉腫水不可下者。 地菘一名鶴蝨草,連根葉搗汁,鵝翎掃入,去痰最妙。 《聖濟總錄》用杜牛膝、鼓鎚草同搗汁灌之。不得下者, 灌鼻得吐為妙。 又方:土牛膝春夏用莖,秋冬用根 一把,青礬半兩,同研,點患處,令吐膿血痰沫,即愈。 纏喉風腫:蚵蚾草即皺面草,細研以生蜜和丸彈子 大,每噙一二丸即愈。乾者為末。蜜丸亦可。名「救生丸。」 經效濟世方

諸骨哽咽:「地菘、馬鞭草各一握,去根白梅肉一箇,白 礬一錢,搗作彈丸,綿裹含嚥,其骨自軟而下也。」普濟方 風毒瘰𤻤赤腫:地菘搗傅,乾即易之。聖惠方 疔瘡腫毒:鶴蝨草葉、浮酒糟同搗傅之,立效。孫氏集效方 發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傷寒類要 惡瘡腫毒:地菘搗汁,日服三四次。外臺祕要

惡蛇咬傷:地菘搗傅之。易簡方

大腸蟲出不斷,斷之復生,行坐不得。鶴蝨末,水調半 兩服自愈。怪疾奇方

天名精部雜錄

編輯

《呂氏春秋》:「豨首生而麥無葉。」

巴戟天部彙考

編輯

釋名

《巴戟天》。綱目   《不凋草》:日華

三蔓草。唐本草  巴棘。

歸州巴戟天

滁州巴戟天

滁州巴戟天

{{{2}}}

{{{2}}}

《本草綱目》

編輯

巴戟天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名義殊不可曉。」

集解

《別錄》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 陰乾。」

陶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狀如牡丹而細,外 赤內黑,用之打去心。」

蘇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葉似茗,經冬不枯,根如連 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以連珠多肉厚者 為勝』。」

《大明》曰:「紫色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堅硬難擣。」

寇宗奭曰:「巴戟天本有心,乾縮時偶自落,或抽去,故 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也。今人慾要中間紫色,則多 偽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

蘇頌曰:「今江淮、河東州郡亦有,但不及蜀州者佳,多 生山林內。內地生者,葉似麥門冬而厚大,至秋結實。 今方家多以紫色為良。蜀人云:都無紫色者,采時或 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氣味,尤宜辨之。又有一 種山葎,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採得,以醋水煮之, 乃以雜巴戟,莫能辨也。但擊破視之,中紫而鮮潔者」, 偽也。其中雖紫,又有微白糝有粉色,而理小暗者,真 也。真巴戟嫩時亦白,乾時亦煮,治使紫力劣弱耳。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須用枸杞子湯浸一宿,待稍軟漉出,再 酒浸一伏時,漉出,同菊花熬焦黃,去菊花,以布拭乾 用。」

李時珍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剉焙入藥。若急用,只 以溫水浸軟,去心也。」

氣味

辛甘微溫,無毒。

大明曰:「苦。」

徐之才曰:「覆盆子為之使。惡雷丸、丹參、朝生。」

主治

《本經》曰:「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 志益氣。」

《別錄》曰:「療頭面遊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補五勞,益 精,利男子。」

甄權曰:「治男子夜夢鬼交精洩,強陰下氣,治風癩。」 陳日華曰:「治一切風,療水脹。」

李時珍曰:「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出《仙經》。」

發明

王好古曰:「巴戟天,腎經血分藥也。」

甄權曰:「病人虛損,加而用之。」

寇宗奭曰:「有人嗜酒,日須五七杯。後患腳氣甚危。或 教以巴戟半兩,糯米同炒,米微轉色,去米不用,大黃 一兩,剉炒,同為末,熟蜜丸,溫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 遂愈。」

附錄巴棘

編輯

《別錄》曰:「味苦,有毒。主惡疥瘡,出蟲。生高地,葉白有刺。 根連數十枚,一名女木。」

辟虺雷部彙考

編輯

釋名

辟虺雷。唐本草  辟蛇雷。綱目

辟虺雷圖

辟虺雷圖

《本草綱目》

編輯

辟虺雷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此物辟蛇虺有威,故以「雷」名之。

集解

蘇恭曰:「辟虺雷。狀如粗塊。蒼朮節中有眼。」

李時珍曰:今川中、峨嵋、鶴鳴諸山皆有之。根狀如蒼 朮,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苗狀,當俟訪問。

根氣味

苦大寒,無毒

根主治

《唐本草》曰:「解百毒,消痰,去大熱頭痛,辟瘟疫。」

李時珍曰:「治咽喉痛痹,解蛇虺毒。」

火炭母部彙考

編輯

釋名

火炭母草。圖經

火炭母圖

火炭母圖

《本草綱目》

編輯

火炭母草集解

編輯

《蘇頌》曰:「生恩州原野中。莖赤而柔,似細蓼,葉端尖,近 梗形方。夏有白花。秋實如椒,青黑色,味甘可食。」

葉氣味

酸平有毒。

葉主治

《蘇頌》曰:「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不拘時采, 於坩器中搗爛,以鹽酒炒傅腫痛處,經宿一易之。」

麥門冬部彙考

編輯

釋名

蘠蘼。爾雅    《虋,冬》。爾雅

愛韭。爾雅注   羊韭:爾雅注

馬韭:爾雅注   羊蓍。爾雅注

《禹葭》。爾雅注   忍冬。別錄

《僕壘》。別錄    隨脂。別錄

麥門冬。別錄   《禹餘糧》。別錄

不死草。別錄   階前草:綱目

麥門冬圖一

麥門冬圖一
麥門冬圖二
編輯

睦州麥門冬

睦州麥門冬

{{{2}}}

{{{2}}}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蘠,蘼,虋冬。

門冬一名滿冬。《本草》雲。藥草也。一名蘠蘼,一名虋冬。案:《山海經》云:「條谷山,其草多芍藥。虋冬。」郭註亦云:《本草》一名滿冬。今檢《本草》,有天門冬,一名顛棘;麥門冬;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無名滿冬者,蓋所見本異也。「虋」、「門」字異音同耳。

《山海經》

編輯

《中山經》

編輯

條谷之山,其草多《𧄸冬》。

《本草經》曰:「𧄸冬,一名滿冬,今作門耳

鮮山,其草多𧄸冬。」

《羅願爾雅翼》

編輯

門冬

編輯

蘠蘼虋冬,郭璞曰:「今門冬也,一名滿冬。」按虋冬有二: 其一則天門冬,一名顛棘,《釋草》所謂「髦,天棘」也。故郭璞注顛棘云:「細葉有刺,蔓生。」其一則麥門冬,生山谷 肥地,葉如韭,四季不凋,根有鬚,作連珠,形似穬麥顆, 故名麥門冬。四月開花,淡紅如紅蓼,花實圓碧如珠。 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謝靈運《山 居賦》曰:「二冬並稱而殊性。」《潛夫論》曰:夫理世不得真 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治疾當得麥門冬,反得蒸 穬麥,己不識真,合而飲之,疾以寖劇,而不知為人所 欺也。《山海經》曰:「條谷之山,其草多芍藥、虋冬。」

《林洪山家清供》

編輯

麥門冬煎

編輯

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煎,急攪如飴 為度,貯之磁器,溫酒化服,滋益多矣。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麥門冬考

編輯

《本草》云:「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 名禹葭,一名禹餘糧。生隨州、陸州及函谷堤坂肥土 石間,久廢處有之,今輝縣山野中亦有。葉似韭葉而 長,冬夏長生。根如穬麥而白色。出江寧者小潤,出新 安者大白。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 無毒。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苦芺。畏木耳、苦 參、青蘘。」

救饑

采根換水,浸去邪味,淘洗淨,蒸熟,去心食。

《本草綱目》

編輯

麥門冬釋名

編輯

陶弘景曰:「根似穬麥,故謂之麥門冬。」

李時珍曰: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 凌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及有諸韭、忍冬諸名,俗作 門冬,便於字也。可以服食斷穀,故又有餘糧不死之 稱。《吳普本草》一名僕壘,一名「隨脂。」

集解

《別錄》曰:「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乾。」 《吳普》曰:「生山谷肥地,叢生,葉如韭,青黃,采無時。」 陶弘景曰:「函谷即秦關,處處有之。冬月作實如青珠。 以四月采根,肥大者為好。」

陳藏器曰:「出江寧者小潤,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 如鹿蔥,小者如韭葉,大小有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 圓碧。」

《蘇頌》曰:「所在有之。葉青似莎草,長及尺餘,四季不凋。 根黃白色,有鬆在根,如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 蓼花。實碧而圓如珠。江南出者葉大。」或雲「吳地者尢 勝。」

李時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 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 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 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 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

根修治

陶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湯浸抽去心,不爾令人煩。 大扺一斤,須減去四、五兩也。」

李時珍曰:「凡入湯液,以滾水潤濕,少頃抽去心,或以 瓦焙軟,乘熱去心。若入丸散,須瓦焙熱,即於風中吹 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損藥力。或以湯浸搗膏 和藥亦可。滋補藥,則以酒浸擂之。」

根氣味

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吳普》曰:「神農、岐伯:甘,平;黃帝、桐君、雷公:甘,無毒;李當 之:甘,小溫。」

李杲曰:「甘、微苦、微寒,陽中微陰,降也。入手太陰經氣 分。」

徐之才曰:「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苦芺。畏苦 參、青蘘、木耳。伏石、鍾乳。」

根主治

《本經》曰:「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 服輕身,不老不饑。」

《別錄》曰:「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燥渴, 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穀,調中,保神,定肺氣,安 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

陳藏器曰:「去心熱,止煩熱、寒熱、體勞,下痰飲。」

《大明》曰:「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止嗽定肺,痿吐膿,時 疾,熱狂頭痛。」

甄權曰:「治熱毒大水,面目肢節浮腫,下水,主泄精。」 張元素曰:「治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主血妄行,及經 水枯,乳汁不下。」

陳藏器曰:「久服輕身明目,和車前地黃丸服,去濕痹 變白,夜視有光。」

陶弘景曰:「斷穀為要藥。」

發明

寇宗奭曰:「麥門冬,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虛熱及虛勞,與地黃、 阿膠、麻仁,同為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之劑,與五味子、 枸杞子,同為生脈之劑。」

張元素曰:「麥門冬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者,加五味 子、人參三味,為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

李杲曰:「六七月間,濕熱方旺,人病骨乏無力,身重氣 短,頭旋眼黑,甚則痿軟,故孫真人以生脈散補其天 元真炁。脈者,人之元氣也。人參之甘寒,瀉熱火而益 元氣;麥門冬之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 溫,瀉丙火而補庚金,兼益五臟之氣也。」

李時珍曰:「按:趙繼宗《儒醫精要》云:『麥門冬,以地黃為 使,服之令人頭不白,補髓,通腎氣,定喘促,令肌體滑 澤,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蓋有君而有使也,若 有君無使,是獨行無功矣。此方惟火勝氣壯之人服 之相宜,若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也』。」

附方

《麥門冬煎》補中益心,悅顏色,安神益氣,令人肥健,其 力甚駛。取新麥門冬根,去心,搗熟絞汁,和白蜜,銀器 中重湯煮,攪不停手,候如飴,乃成溫酒,日日化服之。 圖經本草

消渴飲水:用「上元板橋麥門冬鮮肥者二大兩,宣州 黃連九節者二大兩,去兩頭尖三五節,小刀子調理, 去皮毛了,吹去塵,更以生布摩拭,秤之搗末,以肥大 苦匏汁浸麥門冬經宿,然後去心,即於臼中搗爛,納 黃連末和丸,並手丸如梧子大。食後飲下五十丸,日 再。」但服兩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 二日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 五十丸。合藥要天氣晴明之夜方浸藥,須淨處,禁婦 人雞犬見之,如覺可時,只服二十五丸。服訖覺虛,即 取白羊頭一枚,治淨,以水三大斗煮爛,取汁一斗以 來,細細飲之,勿食肉,勿入鹽,不過三劑平復也。崔元亮海 上集驗方

勞氣欲絕:麥門冬一兩,甘草炙二兩,糠米半合,棗二 枚,竹葉十五片,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南陽活人書 虛勞客熱:「麥門冬煎湯頻飲。」本草衍義

吐血衄血,諸方不效者:麥門冬去心一斤,搗取自然 汁,入蜜二合,分作二服,即止。活人心統

衄血不止: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五錢,水煎服,立止。 保命集

齒縫出血:麥門冬煎湯漱之。蘭室寶鑑

咽喉生瘡,脾肺虛熱上攻也。麥門冬一兩,黃連半兩,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麥門冬湯下。普濟方 乳汁不下:麥門冬去心焙為末,每用三錢,酒磨犀角 約一錢許,溫熱調下,不過二服便下。熊氏補遺 下痢口渴,引飲無度:麥門冬去心三兩,烏梅肉二十 箇,細剉,以水一升,煮取七合,細細呷之。必效方 金石藥發:「麥門冬六兩,人參四兩,甘草炙二兩,為末, 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飲下,日再服。」本草圖經 男女血虛:「麥門冬三斤,取汁熬成膏,生地黃三斤,取 汁熬成膏,等分一處濾過,入蜜四之一,再熬成瓶收。」 每日白湯點服,忌鐵器。醫方摘要

麥門冬部藝文

編輯

《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編輯

宋蘇軾

一枕清風值萬錢,無人肯買北窗眠。開心煖胃《門冬》 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霜後記園中草木》
范成大

編輯

門冬如佳隸,長年護階除。生兒乃不凡,磊落玻璃珠。

麥門冬部紀事

編輯

《荊州記》:「魚復縣巖崖內,生麥門冬。」

《廣州記》:「鄣平縣偏饒麥門冬。」

《建康記》:「建康出麥門冬。」

《遊名山志》:「泉山、竹際及金州,多麥門冬。」

麥門冬部雜錄

編輯

《潛夫論思賢篇》:「治世不得真賢,譬如治病不得良醫 也。治疾當得人參,反得支羅;服當得麥門冬,反烝橫 麥。己而不識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劇。不自知為人所 欺也,乃反謂方不誠而藥皆無益於病,因棄後藥而 弗敢飲,而更求巫覡者,雖死可也。」

《遊宦紀聞》。今醫家修製藥品,往往一遵古法,如《本草》 炮炙,及許學士方前所載亦既詳矣。世南在蜀得數 法,頗出古人意表。如麥門冬去心,古法湯泡少時則易去,今則以銀石銚火上微烙,隨手漸剝,極易為力, 又不為湯漬去藥味,乳香、沒藥最難研,若作丸子藥, 則以乳缽研略細,更入酒或水研,頃刻如泥,更無滓 腳。若酒糊丸則入酒研,若以麪則入水研。甚省力而 易細,且不飛走。虧耗分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