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202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二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二卷目錄

 松部紀事二

 松部雜錄

 松部外編

草木典第二百二卷

松部紀事二

編輯

《唐書郎餘令傳》:餘令博於學,擢進士第,授霍王元軌 府參軍事。從父知年亦為王友。元軌每曰:「郎家二賢 皆入府,不意培塿而松柏為林也。」

《列女傳》:「汴女李者,年八歲,父亡,殯於堂十年,朝夕臨。 及笄,母欲嫁之,斷髮丐終養。居母喪,哀號過人,自庀 葬具,州里送葬千餘人,廬於墓,蓬頭跣而負土,以完 園塋,蒔松數百。武后時,按察使薛季昶表之,詔樹闕 門閭。」

《褚無量傳》:元宗即位,遷左散騎常侍,兼國子祭酒,封 舒國公。母喪解,詔州刺史薛塋弔祭,賜物加等。廬墓 左,鹿犯所植松柏,無量號訴曰:「山林不之忍犯吾塋 樹邪。」自是群鹿馴擾,不復棖觸。無量為終身不御其 肉。

《酉陽雜俎》:「武攸緒隱居中嶽,服赤箭茯苓。晚年肌肉 殆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又能辨數里外語。」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遭祿山之亂,鑾輿西幸,禁中枯 松復生,枝葉蔥蒨,宛若新植者。後肅宗平內難,重興 唐祚,枯松再生,祥不誣矣。」

《唐書鄭薰傳》:「薰端勁,再知禮部,舉引寒俊,士類多之。 既老,號所居為隱巖,蒔松於庭,號七松處士雲。」 《秦系傳》:「系字公緒,越州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北 都留守薛兼訓奏為右衛率府倉曹參軍,不就,客泉 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餘章,俗傳東晉時所植,系 結廬其上,穴石為研,注《老子》,彌年不出。」

《王希夷傳》:希夷隱嵩山,師黃頤,學養生。四十年,頤卒, 更居兗州。徂徠餌松柏葉雜華,年七十餘,筋力柔強。 《李泌傳》:泌隱衡山,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後 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

《韋表微傳》:「表微擢進士第,授監察御史。裏行不樂,曰: 爵祿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鏡揃白,冒游 少年間,取一班一級,不見其味也。將為松菊主人,不 愧陶淵明雲。」

《拔野古傳》拔野古地有薦草,產良馬精鐵。有川曰康 干河,斷松投之,三年輒化為石,色蒼緻然節理猶在, 世謂「康干石」者。

《大唐新語》:張宣明有膽氣,富詞翰。嘗山行見孤松,賞 翫久之,乃賦詩曰:「孤松鬱山椒,肅爽凌平霄。既挺千 丈榦,亦生百尺條。青青恆一色,落落非一朝。大庭今 已搆,惜哉無人招。寒霜十二月,投棻獨不凋。」鳳閣舍 人梁載言賞之曰:「文之氣質,不減於長松也。」

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元和 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為丞。茲邑丞 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 書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牆鉅竹千梃,儼立 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哦 其間。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零陵總記》:東華觀在邵州城下,江岸有松,偃亞數枝, 凡八面,上有一枝中折搭在半樹間,復生垂下掃壇。 遊人以手扳而撼之,則千萬枝皆動。東野坐事謫居 於郡,見其魁異,賞翫無已,因為詩並序云:「搖一枝則 萬枝動,看一面則八面同。白犬出其根,青羊入其腹。 漢高祖琥珀,枕虛真君茯苓,人疑其孕也。」

《汗漫錄》:司空圖隱於中條山,芟松枝為筆管。人問之, 曰:「幽人筆正當如是。」

記事《珠白傅》,用胡松節支琴。

《文昌雜錄》:「唐宣政殿為正衙,殿廷東西有四松,松下 待制官立班之地。」

《石林燕語》:唐正衙宣政殿庭皆植松。開成中,詔入閣 賜對,官班退立東階松樹下是也。殿門外復有藥樹, 元微之詩云:「松間待制應全遠,藥樹監搜可得知。」自 晉魏以來,凡入殿奏事官,以御史一人立殿門外搜 索,而後許入,謂之監搜。御史立藥樹下。至唐猶然,太 和中始罷之。

《摭言》:鍾輻建山齋,手植一松。夢朱衣吏曰:「松圍三尺, 子當及第。」後三十年策名,松圍果然。

《獨異志》:唐初有僧元奘往西域取經,一去十七年,始 去之日,於齊州靈巖寺院,有松一本立於庭,奘以手 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長,若歸,即此枝東 向,使吾門人弟子知之。」及去年,年西指,約長數丈。一 年忽東向指門人弟子曰:「『教主歸矣』。乃西迎之,奘果還歸,得佛經六百部,至今眾謂摩頂松。」

《酉陽雜俎》:有一人夢松生戶前,一人夢棗生屋上,以 問補闕於菫。菫言松,丘壟間所植,棗字「重來」,「重來」,呼 魄之象。後二人俱卒。

洛中有魚甲松,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歲旱則官伐 其枝為龍骨以祈雨。蓋三藏役龍,意其樹必有靈也。 南康有怪松,從前刺史令畫工寫松,必數枝衰悴。後 因一客與妓環飲其下,經日松死。

《杜陽雜編》:「武宗會昌元年,夫餘國貢松風石。石方一 丈,瑩徹如玉。其中有樹,形若古松偃蓋,颯颯然而涼 飆生於其間。至盛夏,上令置於殿內,稍秋風颼颼,即 令撤去。」

《雲仙雜記》:「朝真觀九星院有三賢松三株,如古君子。 梁閣老妓英奴以麗水囊貯香遊之,不數日,松皆半 枯。」

《圖畫見聞志》:「永嘉僧擇仁,善畫松,初采諸家所長而 學之,後夢吞數百條龍,遂臻神妙。」

《錄異記》:「婺州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墮 水中,化為石。取未化者試於水,隨亦化焉。其所化者, 枝榦及皮與松無異,但堅勁。有未化者,數段相兼,留 之以旌異物焉。」

《群芳譜》:「唐沙門性至孝,母亡,墓前忽生松柏十餘株, 人以為孝感所致。」

《蒲州志》:唐侯道華泊於永樂觀,能升高,葺危屋,居常 執賤役,暇則手不釋卷。一日殿梁出光,相傳開元中 劉天師丹成,試犬死,藏之梁間,忽風雨損殿,道華登 葺得小金盒,有丹吞之。偶入市醉酒,乃著屐上,觀前 偃蓋松悉砍其枝,眾止之不可,曰:「他日礙我上昇。」縣 官至。眾白之,因而責辱。後七日,松上有雲鶴音樂之 異,道華忽升松頂,眾始驚惶。縣官亦來謝過,道華揮 手揖謝而去。後人採其松作殿梁,至今足跡尚存,相 傳為異事雲。

《五代史李茂貞傳》:茂貞居岐,以寬仁愛物,民頗安之。 嘗以地狹賦薄,下令搉油,因禁城門無內松薪,以其 可為炬也。有優者誚之曰:「臣請並禁月明。」茂貞笑而 不怒。

《鄭遨傳》: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藥, 能去三屍,因徙居華陰,欲求之。與道士李道殷、羅隱 之友善,世目以為「三高士。」

《聞奇錄》:「呂知隱於洞庭山,穿一松,造草舍而居。寶正 中徵起鶴氅紗巾見武肅,甚奇之。」

《貴耳集》:「新羅使者多㩦松子賂公卿家」,問其名,有「玉 角子」、「龍牙子。」

《清異錄》:新羅使者每來,多鬻松子,有數等。「玉角香」、重 堂卷:「御家長龍牙子」,惟玉角香最奇,使者亦自珍之。 「卻老霜、九鍊松枝,為之辟穀長生。」

張薦明隱山林,有古松十餘株,謂人曰:「予人中之仙, 此松木中之仙也。」

晉僧法潛隱郯山,或問「勝友為誰?」乃指松曰:「此蒼顏 叟。」

傳載略越中《禹志》者,即高松數十株,參天遠望無不 見,故鄉人謂之《禹志》。

《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五年「十一月己未,武定軍奏松 生棗。」

《宋史易延慶傳》:「延慶父贇,以勇力仕南唐,至雄州刺 史。顯德四年,周師克淮南,贇歸朝,授道州刺史。乾德 初,贇卒,葬臨淮。延慶居喪摧毀,廬於墓側,手植松柏 數百本,旦出守墓,夕歸侍母。」

《郭義傳》:「義,興化軍人,客錢塘。聞母喪,徒跣奔喪。每一 慟輒嘔血,聚土為墳,手蒔松竹,而廬於其旁。」

《錢乙傳》: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後益甚,歎曰:此 所謂周痺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 使在末。因自製藥,日夜飲之。左手足忽攣不能用,喜 曰:「可矣。」所親登東山得茯苓,大踰斗,以法噉之盡,由 是雖偏廢,而風骨悍堅如全人。

《五行志》:天聖五年正月,綿谷縣松柏同本異。榦 洞《天清錄》:「蜀中有石,解開,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 株,行列成徑,描畫所不及。」

《畫史》:「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南昌縣君李尚書公擇之 妹。能臨松竹木石畫。大夫蔣長源,作著色山水,松頂 似荊浩,松身似李成」,葉取真松為之,如靈鼠尾,大有 生意。石不甚工,作凌霄花纏松亦佳。

錢藻,字醇老,收張璪松一株,下有流泉澗,松上有《八 分詩》一首,斷句云:「近溪幽濕處,全藉墨煙濃。」

《蘇東坡集》: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為 柳仲遠作松石圖。仲遠取杜子美詩「松根胡僧憩寂 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 前落」之句,復求伯時畫此數句,為憩寂圖。子由題云: 「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長松待伯時。只有兩人嫌未 足,兼收前世杜陵詩。」因次其韻云:「東坡雖是湖州派, 竹石風流各一時。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文。」與可嘗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雖不 及,石似過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魯直下一句。 《採蘭雜志》: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風雪中,獨往峨 嵋酣飲,著蓑笠,入深松中,聽其聲連延悠颺者伐之, 斲以為琴,妙過於桐。有最愛重者,以松雪名之。 《太平清話》:蔡襄知泉州時,植松七百里。

《閩志》:「蔡襄為閩部使者,夾道種松,以避炎歊,人至今 賴之。」

《洛陽名園記》:「松柏樅。」杉檜、栝,皆美木也。洛陽獨愛栝 而敬松,松,島數百年松也。其東南隅雙松尤奇。 《因話錄》:察院諸廳禮察謂之松廳,廳南有古松也。 《艮嶽記》:壽山西半山間,樓曰「倚翠」,青松蔽密布於前 後,號萬松嶺。

《陶朱新錄》:伊陽深山中有黑松山平高四十里,其上 皆大松,有二株尤大,一號大將軍,一號小將軍。大者 圍絹三疋,小者圍一疋。木客取材於此,皆祭之以絹, 圍訖造旛掛其上。政和間,求明堂柱,而邑官以無中 程者聞。既而有人告發云:「大松不可出,小松可取也。」 乃命告者以官,而令佐皆謫。已伐之,亦不可出。告者 尋卒。今獨大將軍尚在,而小者委於山間,惜哉。 《話腴》:慈谿縣西北有慶安寺,寺前有古松夾道,綿亙 數里,望之蒼蒼然。其一最巨而奇,蜿蜒若龍,飛偃如 蓋,臨池之上。寺後有泉,出於深谷,僧以巨竹連筒引 行數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溪。舒龍圖亶有詩 云:「門前屏障繞潺湲,付與林僧夜定還。松蓋作雲遮 十里,竹龍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蓮開後,謝氏池塘 草夢間。我亦鳳凰臺下客,圖間卻笑未能閒。」其後邑 長沈時升有造舟之役,睥睨玆松,將斧斤焉。里士馮 文學輗作詩以遺,沈賴以不伐,松因詩而壽焉。詩曰: 「寒松一榦老蒼蒼,古寺門前歲月長。匠伯偶圖舟楫 利,禪翁方患斧斤傷。得全」此日同齊物,勿翦他年比 召棠。可但與君期久遠,相將俱列大夫行。

《福建志》:「候官縣石松寺,宋紹興十年,僧天石種松石 上,故名。」又自刻詩云:「偃蓋覆巖石,歲寒傲霜雪。深根 蟠茯苓,千古饒風月。」

《老學庵筆記》:「青城山上官道人,北人也。巢居,食松麨, 年九十矣。人有謁之者,但粲然一笑耳。」

紹興間,復古殿供御墨,蓋新安墨工戴彥衡所造。自 禁中降出雙角龍文,或雲米友仁侍郎所畫也。中宮 欲於苑中作墨竈,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彥衡力持不 可,曰:「松當用黃山所產,此平地松,豈可用?」人重其有 守。

《楊誠齋集》:筠州人號夾道松為「涼繖樹。」

洪容齋《夷堅志》:「紹興戊午冬,予兄弟奉先大夫之喪, 居無錫大池塢外,家墳菴前後巨松二萬株。明年春, 兩松各結一毬,翠葉圍繞,宛然天成。菴僧曰:『近村邊 氏墓松,亦嘗有此。其孫安野預薦,今數二而大,豈非 沈氏有二子登科乎?時內兄沈自強自求應進士舉, 既而皆不利,而余伯氏、仲氏乃以壬戌中博學宏詞』」 科,蓋此時正在菴肄業,乃合二毬之瑞。

《後山談叢》:近年華山毛女峰有隸字曰「茯苓」,下云:「諸 山皆假,惟此者真。一旦一九,三斗三斤。」疑為服茯苓 法也。今山下人用三斗水煮藥三斤,水盡為度,蜜和 而蒸服,不丸道者趙翁云:「蓋茯苓不蒸煮,不能去陰 氣也。」余謂不煮不能去皮梗也。

《鄰幾雜志》:歙州黃山俞侍郎獻卿,嘗與友人肄業山 中。一日深入山中,見松樹有大實,俞拋石擊落一枝, 甚堅而香。翌日再尋,則失所在。或云:《抱朴子》所謂「招 威,食之可仙。」

《齊東野語》:「張鎡功甫號約齋,循忠烈王諸孫。能詩,一 時名大夫莫不交遊,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 常於南湖園作駕霄亭於四古松間,以巨鐵緪懸之 空半而羈之。松身當風月清夜,與客梯登之,飄搖雲 表,真有挾飛仙愬紫清之意。」

《遊茅山錄》:「臥龍松根盤如龍,枝如覆屋,常有道人結 菴其下。」

《范石湖集》:「包山松多非種植,風吹松子自成,謂之飛 松。」

《三峨山記》:「山有塔松,狀似杉而葉圓細,亦不能高,重 重偃蓋如浮圖。」

《湖山勝概》:甘園內侍甘昇園又名「湖曲」,曾經臨幸,至 今有「御愛松。」

《圖繪寶鑑》:「畢宏善畫山水,作松石圖於左省壁間,一 時文士有詩稱之。其落筆縱橫,變易常法,意在筆前, 非繩墨所能制,故得生意為多。」

宋迪,字復古。師李成畫山水,運思高妙,筆墨清潤。又 喜畫松,或高或偃,或孤或雙,以至於千萬株森森然, 殊可駭也。

馬宋英,溫州人,放達能詩。至錢塘,游靜慈寺,寫古松 於壁。題云:「磨出一錠兩錠墨,掃出千年萬年樹。月明 烏鵲誤飛來,蹋枝不著空歸去。」丁大全丞相賞其詩畫,急命索之。人忌其能,閟不令出,卒不遇。

《山川記異》:「翊真觀在南昌府城西南,觀有二松,相去 五尺,合為一榦,號曰義松。」

《兩山行記》:太霄殿前石壇上有大松,名昇仙樹,門右 有松,高與壇樹等,名「望仙。」

《輟耕錄》:白湛淵先生《續演雅詩發揮》云:「灤人薪巨松, 童山八百里,世無奚超勇,惆悵度易水者。」取松煤於 灤陽,即今上都。去上都二百里,即古松林千里,其大 十圍,居人薪之,將八百里也。

《林慮山記》:墨竈寺山門有白松,皮葉皆異。 《研北雜記》:鮮于伯機嘗於廢圃中得怪松一株,移置 所居齋前,呼為「支離叟,朝夕撫翫以為適。」

《西苑記》:「自兩掖洞門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榦槎牙, 形狀偃蹇,如龍奮爪挐空,突兀天表。」

《遊茅山記》:「夜深宿方丈左室,聞窗外聲澎湃淜滂,飄 忽颺激,如秋江怒濤,又如大將之師萬馬奔騰,千里 馳驟。」予意是日熱必大雨,虞其妨遊,攬衣起,徐耳之。 蓋《松風》云:「山空人寂,境乃如是。」宜陶貞白之愛聽也。 《武當山記》:「負欻巖宮前,古松數百株,皆參天倚雲,枝 葉扶疏,如大駕郊行,巨人力士,高執雲幢星蓋以從。」 《霍山記》:「山有古松數株,高數丈,槎枒詭怪,如青幢鐵 榦,枝皆東向。」

《齊雲山記》:「元武觀後古松數十,夭矯如虯龍,皆數百 年物。」

《長安客話》:「國子監彝倫堂前古松,是元儒許衡手植。」 《雨航記》:「自惠山寺門入,西曰聽松,松在斷岡上,大可 十圍,奇曲皆虯枝。入聽松,緣岡皆士大夫家墓隧,松 楸白楊,青沾翠灑,其最勝曰邵文莊墓。墓上三松,大 逾聽松者二倍,而奇峭不逮。」

《光福記》:「山間蒼松萬餘,樓閣臺榭,宛然圖畫,柏屏蘿 幄,在在有之。」

《天目遊記》:「天目山松形如蓋,高不踰數尺,一株值萬 餘錢。」

《遊盤山記》崖西一古松,頂稠結,受日光若絺衣。方顧 而樂之,從東崖得松,似更奇,朱題曰「蒼龍。」乃折中盤 下而觀,所謂蒼龍者,破石罅中出,駢起而中摧,怒枝 南傾,如渴虯之欲攫。遶北而西,抵環翠亭,亭面山松 屏之,並東西崖者為三望,而第其伯仲焉。

《登岱記》:十八盤兩峽口,各有松數十株,蒼翠相掩,里 人名為「對松。」自峪以上松益老,他樹殊不相敵。蓋至 此則元雲「宿霜孤寒,不受春花」矣。

《遊梁記》:「密東三里天妃宮,地上樹一松,圍五人起,三 枝而上,可十丈,色如傅粉,粉內即綠膚,爪之髓出,葉 如鐵線,樛曲詭怪,雲數千年矣。」

《遊岱記》:峽東西松數百株斜出,蒼翠相掩。《博物志》云: 松本石氣,石裂受沙即產松,松三千年更化為石。泰 山多松,亦以多石耳。

《玉堂別集》:「京師報國寺有松七八株,高不過丈許,其 頂甚平,而枝榦旁出至十餘丈者數百莖,夭矯如遊 龍。寺僧恐其折,每一榦以一木支之,加丹堊焉。好事 者㩦酒上其頂,盤踞群坐焉。」 《五雜俎》:「建州谷道中有數松,盤拏蹙縮,形勢殊絕。余 嘗過之,歎其生於荒僻,無能賞者。又十數武,石碣表 於周道,大書曰:『戰龍松』」,朱晦翁筆也。乃知古人識鑒, 其先得我心若此。

《王屋山志》:「四聖殿後,御愛松一株,軒轅所憩處,枯久 尚堅甚,不腐。」

《半塘小志》:「松林在千佛閣後,僅存百株,風濤鼓之,如 數部鼓吹,晴嵐煙翠映帶閣間,儼然宋人圖畫。 《登泰山記》:御障坪有五大夫松一株,亭亭其間,於是 為五大夫之詩曰:『一家天下車書同,我快秦皇虎視 雄。用事介丘臨綠海,特官虯叟號蒼公。雨師汎灑原 清道,木長絲綸本壽翁。虛壑槁槐何足賦,龍門琴摯 斫蒼』」桐,此詩蓋翻。案五大夫,秦官名,第九爵,非五株 也,而唐之目為「五株」者,誣。蓋或後人有舉五以實之 者。向來二,今存其一。

《梧潯雜佩》鬆化石,余曾於張雨若清江衙齋見之,大 小凡五,松理而石質。雲得之古廟中,大是奇物。雨若 繪圖而係以詩,好事者咸屬和焉。

《素園石譜》:「婺州永寧縣松林,一夕大風雨,忽化為石, 悉皆新截。大者徑二三尺,有松節脂脈,土人運而為 坐具。至有小如拳者,亦宜置几案間。」

《居山雜志》:松至三月花,以杖叩其枝,則紛紛墜落。張 衣裓盛之囊負而歸,調以蜜作餅遺人,曰「松花餅。」市 無鬻者。

《湖山勝概》:無垢寺偃松下有茯苓,因名泉為茯苓泉。 《燕閒錄》:戴石屏詩:「麥麨朝充食,松明夜當燈。」此是山 西本色語。深山老松,心有油者如蠟,山西人多以代 燭,謂之松明,頗不畏風。

《春風堂隨筆》:「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謂之『艾 蒳香』。」吾鄉錢鼒先生號艾蒳,蓋取諸此。趙文敏號松雪,乃是一琴名,若艾蒳香,亦可稱曰「松雪。」 《群芳譜》:「支硎山有晉松三十餘章,傳為支遁所栽,高 可巢鶴,大可蔽牛。土人腰斧入山,賴趙凡夫護之。射 書關使君馬仲良捐俸買脫,載樹築石,為古公壇。」葛 震父諸君皆有歌

《杭州志》:「於潛牧嶺上有古松一本,錯盤奇怪,嘗有兄 弟鬩牆欲訟於有司,夜行憩其下,遲明辨色,相視乃 伯仲也,遂各悔咎,息爭而還,因名松為木長官。」 《南昌志》:「建昌冷水觀壽松一株,盤屈奇古,又名掛劎 松,相傳許遜故事。府城東北章山上,喬松修篁,森列 交蔭。」

《都昌縣志》:「都昌柴棚鎮有古松一株,太祖征偽諒時, 駐蹕其下。萬曆甲申,知縣王廷策即地建亭,掘得白 蟹一枚,畜之江。又建前亭,豎梁,有赤鯉從空飛下。」 《興化府志》:「城東南穀城山,舊有梅隱、松隱、竹隱三精 舍。」

《新昌縣志》:「景泰中,余用貞葬竹塢,有怪松覆塚如張 蓋,號瑞松墓。」

《漢中府志》:「嘉靖四十五年,城固斗山松二本相距數 尺,高丈餘,其末合而為一,人謂連理松。」

《大理府志》:「平賊嶺,嶺高路峻。明萬曆年,巡撫周應龍 討鐵鎖箐、赤石崖賊,至此,捷聞,遂名嶺曰平賊。曬甲 松、上松,至今皆盤曲低伏。」

《武昌縣志》:「文廟古松,元主簿狄忠手植。明初尚百餘 株,歷為風雨所摧,僅三十餘。崇禎間,魚山熊先生復 手植數十本。」

《太平府志》:黃山老松數千障,羃一山前,令章嘉禎所 植,初栽時,人謂山多石,栽亦不能活。禎曰:此山乃風 水所關,不受栽植,豈山之性哉?栽小松半山,幸俱活, 人稱為章公松。數十年後,鬱蔥蒼翠,寺殿不致岑寂, 真大觀也。崇禎十六年,饑民侵之,僧訴之縣,縣令吳 韓起,閩人也,誤判曰:荒不問三日而盡,及知之,悔無 及矣。《形家》言「不利於闔府」,不一年,地屠。

《保定府志》:「松山多松,風雨撼之,聲若笙簧。」

《宣府鎮志》:「松樹梁葛峪堡北,以多松石,故名。」

《鄒平縣志》:「河湄園在城西郭,潤州司理張扣之搆勝 處。在水,水際多亭,環亭梧竹松柏極盛,今廢,惟有白 松四株,巋然石畔而已。」

《濟寧州志》:「集玉園在城之艮方,虯松一株,枝榦四敷, 儼如張蓋。」

《不窺園》一松可蔭,畝枝盤曲如囷形。

《福山縣志》:「榛山在縣東十里,山前有庵,庵後大松三 株,老榦濃蔭,蓋數百年物。」

《棲霞縣志》:「松山在縣北三十里,昔多松。」

《招遠縣志》:「鶴姑頂一望蒼松,瀰漫山谷,每大風起,則 數里中松濤謖謖,相傳昔仙姑跨鶴飛昇處。」

黑山,在縣東四十里。山多松嵐,為一邑利藪。

《萊州府志》:「松山在膠州西南百二十里,因產松故名。 山麓有碧雲庵、歲寒亭,萬松鬱然,濤聲清徹。」

《樂平縣志》「鳳凰山縣北八里,乃縣之主山也。巨松數 十株,儼然北方之屏蔽。」

松子嶺縣南四十里,多松。有微風,輒作松濤。

《平陽府志》:「襄陵賈莊佛寺,金碧輝煌,且甚幽邃。每於 日中闔門向窗隙窺之,見佛像懷中大松一株,翠葉 扶疏,啟戶視,則無有也。」

《襄陵縣志》:「臥龍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嶺上廟前古松 一株,大十餘圍,高百餘尺,枝葉扶疏如蓋,蔭可數畝。」 《靈石縣志》:「聖松樹在文殊原村,高四丈餘,相傳文殊 菩薩坐現於此。」

《長治縣志》:「五龍山在城南二十五里。慕容永據長子 時,此山五色雲現作龍形,因立祠祀之。有古松萬餘 株,翠鬣蒼鱗,群虯怒鬥,遠望如黑雲壓境,毒霧沉山。 近而即之,則又風雨半天,雷霆萬壑,晦冥殊狀,雖斧 斤不敢入。甚著靈異,為一郡偉觀。」

《屯留縣志》:「田石山在縣西八十里,松林蔥蔚蔽日。」 《襄垣縣志》:「韓王山在縣北一十五里,上有韓王廟,孤 松孑立,森然可仰。」

《黎城縣志》:「嵐山在縣西二十里,山腹多松,蒼茫森秀。」 《平遙縣志》:「萬松嶺在超山南,其山列障如屏,黛色撲 人。又上下盡松,每風至,濤聲謖謖然。」

《介休縣志》:「太虛巖在縣東南十二里,巖前古松一株, 形如張蓋。」

《沁州志》:「伏牛山在州城西三十五里,山勢巍峨,上有 古松數百章,皆千年物。」

捨身崖在靈空山十八盤之南。岩有蒼松翠柏,蟠結 下垂,一邑最奇處也。

《澤州志》:「西司奇松,黛色龍鱗,高可百尺。岩牆界之,虯 枝南引。明御史徐伯卿刻小石置松榦雲。官署後有 古松,蔭可數畝。按部公餘,日哦其下。將別,贈之以銘。 銘曰:『徂徠之英,後凋其貞。亭亭偃蓋,謖謖濤聲。科頭 箕踞,俗耳以清。吾將與爾,結歲寒之盟《陽城縣志》:「臥虎山,縣西四十里,形如臥虎。山陰之麓, 寺曰靈泉。松」柏蒼翠,森鬱山谷,有萬松亭故址存焉。 《沁水縣志》:「榼山在縣東九十里,萬柏參雲,千松翳日, 清泉映玉,飛閣憑空,蓋邑之最勝處也。上有大雲寺, 佛前有白松三株,圍一丈五尺,高數丈,玉立殿前,世 所罕有。每至月出,綠蔭蕭森。今三松已損其一矣。 蘇莊村官道旁,有藤松一株。」

《榆社縣志》:「黑山在縣東二十五里,其山甚高,過於諸 山,廣植松樹。」

《應州志》:「古龍松在城南小石寺,合抱平頂,色極蒼翠, 枝榦龍蟠,相傳異僧手植,蓋唐宋時物。」

《靈丘縣志》:「縣西南四十里道源寺門外,兩松翼然,每 日東西升落,祇具一影。後為傖父摧折,寺尋毀,土人 仍相傳其異不衰。」

《密縣志》:「天僊白松縣東五里,世傳黃帝葬三女,三女 九歲,俱辭家學道,後十七年歸省,一夕同逝,合葬於 此。明年,塚上生松一株,三榦大小榦色如粉,高八九 丈,膚理瑩澤,搯文隨起,真奇章也。名題豐碑,羅列紛 積。」

《林縣志》:「五松亭在縣西南谼峪山,五松並生,挺然可 愛。」

《光山縣志》:「石盤山上有寨,可屯千人。石上有萬年松。」 《陝西通志》:「古浪所黑松林山,在所東四十五里,山多 松,故名。」

《臨潼縣志》:「孔雀松在石瓮寺前。」

《商州志》:「州西四十里由麻澗鎮躋攀南上十里許,有 飛石嵌空,大可覆數百人,中位大悲觀音像,因名大 悲岩亦名靈岩。檻外即臨絕壑,壑南峰巒突起,名香 爐山。右側建毘盧高閣,上出重霄,下憑遠岫,周圍白 松以千計,獨岩之上下,左右奇形怪狀,霜皮斑駁如 白龍然,枝舞空中,攫拿雲日,根蟠石上,蜿蜒林阿,至」 於懸岩數株,又酷似渴虯瞰澗,爪牙俱動。憩息之餘, 松濤泉響,耳根為之一清。

安武山西南五十里。其水南流,地多美松。

赤水峪西南六十里,多松。

啟秀閣。請幫助識別此字。下舊有一松,高十丈,圍二丈四尺,號「雞冠 松。」平曠如臺,四望如張翠蓋,各官司遊覽,皆極賞贊。 明末忽然自折。

泉村屈家村東山一松,高八丈,圍一丈六尺,蒼古異 常,亦數百年物也。

《華州志》:「古松在西溪,偃蓋竟畝,遊者多詠歌。」

《三水縣志》:「金泉寺在半川府之東,中有偃蓋之松,亭 亭獨秀。」

福延寺,在邑東北五十里,內有古松一株,蒼翠欲滴, 遠望有凌空之致。

《真寧縣志》:「聖水泉在縣東四十里,岸有古松,枝榦凌 霄,黛色參天。」

《延安府志》:「神木縣神松在縣西十五里楊家城內,松 有二株,縣以之為名。」

《漢中府志》:「鳳縣長松山,東北一百里,一山三峰,皆有 喬松。」

《洋縣志》:「宋軍山縣北一百三十里,舊有叢林,今廢,止 存大殿五楹,前有古松二株,偃蓋蟠鬱,蔭約數畝。」 《興安州志》:「北一百二十里曰三教山,其高無極,雲物 皆出其下有二龍湫焉。旁有喬松,二龍之所游戲也。 繞三匝而上,燒痕宛然,其上多松柏。」

《靖遠衛志》:「雪山在衛北一百二十里,多產喬松。」 《洮州衛志》:「黑松嶺,在衛東三十里,上多松林。」

《涼州衛志》:「青山在衛東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柏,冬夏 長青,故名。」

松山在衛東三百一十里。上多古松,因名。

《莊浪衛志》:「衛東百二十里為大松山,一百里為小松 山,山多大松,採之可資器用。」

《上元縣志》:「靈谷寺在蔣山東南,有古松偃榦,雲高皇 掛衣於此,至今蟲蟻不生。」

《江寧縣志》:「西園在郡城南稍西去聚寶門二里而近。 折逕以入,為鳳遊堂。前月臺,有奇峰古樹,右有栝子 松,高可三丈,徑十之一。相傳宋仁宗手植,以賜陶道 士者,且數百年矣,婆娑掩映可愛。」

《六合縣志》:「馬鞍山在縣北二十里,狀似馬鞍,故名。此 山分支別派,瓜瓞漫衍,各山皆植馬鬣松,往來者盤 桓其下,翠葆高擎,類天目九里。」

舊學里。唐杜荀鶴手植偃蓋松一株,喬榦參天,條柯 飛穎,拳曲離奇,盤坳反覆,垂蔭數畝。浮白多蹲踞其 上作鳥飲。後為兵火廢。

袁孝廉塚上,古松百餘株,橫拏夭矯,各備奇致。榦葉 「上拂雲霄,行路人憩息其中,如坐疏幕。雖當炎夏,了 無暑氣,日光不穿,影繁色淡,有類月夜。」

《桐城縣志》:「龍泉寺在清淨鄉,有千歲古松二株。」 《太湖縣志》:「元妙觀,三國時左慈建,前有沙墀,廣可十 餘步,徑倍之。兩傍皆松,立者如人,臥者如虯,偃者如蓋,曲者如幢,風動韻生,令人神氣寂歷,莫可名狀。後 松跡既泯,月夜視之,猶有松影低綴,參差地上。若東 坡所謂『庭中似積水空明,荇藻交橫』」者,更為奇幻。 司空山皆石骨嶙峋,草樹稀疏,惟北嶺最高,拔出群 峰。馬鬣松多生其頂,高不盈丈,大可拱圍,柯枝盤桓, 結為偃蓋,上可攀登而箕踞,下亦可列坐數十人,若 綠陰亭障也。風飆迅發,濤聲如吼,「錢塘潮起,符陽雨 恠」,蓋其近之。若夫「颯颯涼颸,調宮送徵,笙簧天際」,又 不啻兩部鼓吹矣。

《宿松縣志》:「倒種松在獨山半嶺,七祖曾登壇求雨,倒 插松枝,虯榦倚天,絲葉垂地。今存三株焉。」

《望江縣志》:「北境接壤,皆平阜,通逵,夾道有古松,鱗榦 虯枝,綿亙七十里。」

《歙縣志》:「黃山平天矼,有蒲團松,詭異天成。」

《石筍矼》,有怪松,倒植橫上,蔥蒨相糾。

石林山觀音巖畔,一松獨秀,昂頂而翼,楚楚下垂,世 有「雌松」之目。

石耳山,絕類黃山,其筍出者甚眾。「一筍高丈許,中分 二股,一松斜覆其上,風過則盤旋百態,恍若仙人拍 肩玉立,恐終當飛去耳。」

松圓閣在長翰山。閣傍有松曰「纓絡」,虯蟉翔舞,枝枝 下垂至地,千態萬狀,宛若游絲。

撫松亭在豐樂溪北逍遙堤,古松盤曲,宛若虯龍。 《太平府志》:「白紵山有六朝松十餘株。白紵松風,其名 最著。」

橫望山,多怪,松倒懸石壁。

「隱靜山有十里松徑」,乃杯渡禪師手植。又嘗取新羅 五葉松實,種寺西

吉祥寺古松,徐知訓圖李昪,昪避此樹下。是松在南 唐已蔽人矣。

《高郵州志》:「東山在城東北隅,阜超高五丈,上植松柏。」 《寶應縣志》:「松岡在縣北門外,舊有長松數千,今十存 二三。」

《吳縣志》:「天平山在支硎南五里,有古松蟉虯如蓋,曰 華蓋松。」

上方教寺在西洞庭山,跨澗有香花橋,橋傍古松偃 覆其上,曰「臥龍松。」

《常熟縣志》:「茯苓山在慶安鎮西北,高數丈,周三百步, 舊產茯苓,故名。」

《嘉定縣志》:「婁塘羅漢松一株,在鎮北田野中,大可十 圍,扶疏蒼翠,橫亙數畝,相傳為王氏所植,初栽盆內, 後遺之野,遂成巨觀。蓋宋時物也。」

西隱寺大雄殿前有羅漢松二株相對,大可合抱,不 甚高,而枝榦奇古如鐵石,蓋三四百年物也。今殿燬 松存,榮茂如故。

《崇明縣志》:「蛇山廣數里,有東西二峰,東峰不可上,其 西峰頂有石,大數畝,五十七松環之,枝葉叢密,雨不 能濡。」

《上海縣志》:「寧國寺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羅漢松 四株,古色蒼然,蓋三四百年物也。」

《仁和縣志》萬松嶺在鳳山門外,夾道皆松。

《水洞塢》在臨平山北。相傳錢武肅王於此折松,故他 處小松折之不長,獨此處松折之能復生。

洛山,在城西北六十里。前麓有古松,挺榦凌霄,遠望 之若蒼蓋然。相傳為宋本也。

《富陽縣志》:「偃松寺在縣西南一十里,馴雉村前,大松 盤護,因名。」

《臨安縣志》:「分經臺有萬年松三株,一為雷火所摧,二 俱枯立。」

學士松:在玲瓏山。坡公所手植者,亦名「羅漢松。」 偃松,在徑山西,其高丈許,其蔭四垂,平柯不聳。其下 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

蓮花峰有虯松,偃屈如蓋。邑人陳堯典避雨其下,因 為之立碑。

《新城縣志》:「仙人石山在縣西六十里南安鄉有萬年 松,狀如柏。」

《石門縣志》:「吳越交兵之地,有丁相公廟,相傳吳越時 將也。廟中樹松二,一欹斜覆屋,一挺立,大皆合抱,扶 疏百尺。根如鐵,皮若青銅,枝葉蒼鬱可愛,不知歲月。 人有欲鋸之者,輒噴火流血,恐怖而止。」

《長興縣志》:「松墟在縣治西北二里,周圍十里,悉產青 松,故名。」

望湖亭在五峰絕巘,東望具區,煙波萬頃,上有古松 二株合抱,枝榦,大小盡向邑治,扶蘇夭矯,有拱之勢, 數十里外,入境即見,實為邑魁。

三松菴明嘉靖年建。菴前三松,奇古虯屈,因名。 《山陰縣志》:「鬆化石,道人馬自然古蹟也。石堅而滑,有 二段,高四五尺,大一圍,係松木所化,鱗皮紋理仍復 如松。」

《西安縣志》:「爛柯山下有寺,名石橋寺。寺門山徑幽寂, 有虯松數株,皆千餘年物,名戰龍松《江山縣志》:「保福寺有羅漢松二株,蒼翠若虯龍,蓋宋 時物也。」

《遂安縣志》:「縣東二十五里惠安寺,唐時建,有羅漢松 二株,大數十圍,相傳開山僧所植。自唐迄今,殿宇屢 毀,樹獨蓊然對峙。」

縣西六十里琅琯嶺,古松形如偃蓋,枝若虯龍,蟠覆 數畝。每風雨將至,則翔舞作吼聲,相傳宋元間物。 《遂昌縣志》:「馬鞍山,在邑東二十里,有五株松,同根而 生,狀如馬鞍,故名。」

《龍泉縣志》:「古松在萬壽宮內左邊,奇怪如臥虯舞鶴。 相傳槲衣真人於此上昇。」

《新建縣志》:「翊真觀有二松,趾相去五尺,合為一,世稱 義松。」

《德安縣志》:「古松一株,在布政分司,約九尺圍,其枝榦 蒼古,盤鬱如畫。」 《上饒縣志》:「九股,松溪縣西十五里開化鄉岸有古松, 一本九榦,經千百年,蒼翠如常,因名。」

《廬陵縣志》:「羅漢古松,在高唐祗陀寺門前,蟠而上際, 宛若龍虯,紐處中空,有木癭結佛像跏趺於內,欲取 則隱不見,時放光雲。」

朱口古松林在四十三都大路邊。婆娑翠藹,盤曲多 枝,結平蓋可坐數人,亦奇觀也。

《萬安縣志》:「白雲嶺在縣北郊,上有松林如擁蓋,榦類 虯龍,蒼翠殊異。」

《贑縣志》:「水東山於庚戌年總鎮姚自強倡紳士植松 於上山麓間,掘土得碑曰『萬松亭』」,是古曾植松於此。 數年來松色蒼茂,民居不災。

《長寧縣志》:「後屏山在縣署內,有古松十餘株,龍鱗偃 蓋,清風入樹,如歌如吟。」

《麻城縣志》:「萬松亭在縣西七里岡,宋縣令張毅植松 萬株於道,以庇行者,立亭其中,故名。」

《襄陽府志》:「南漳縣雙池寺三股松,相傳曾顯靈異,封 護國將軍,賜金牌掛枝上,年久枯而不朽。」

《隨州志》:「松蓋山,在城西北九十里,山多大松,遠望如 蓋,故名。」

《城步縣志》:「邑學殿後蒼松一株,古榦虯枝,根盤蓋翠, 合抱數圍。」

《寧遠縣志》:「煉丹觀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 如伏龍狀。」

《重慶府志》:「銅梁縣計壽山,在治南三十里,有古寺,後 有雲蓋松一株,傳雲張三丰手植,每日出時,祥光照 殿前。」

《龍巖縣志》:「曹溪有古松樹雙株,巉峙道旁,屈曲蒼鬱, 狀如虯龍,不知年代,俗呼為翁婆樹雲。」

《長泰縣志》:「天城山有石洞,一松亭亭生於石上,不土 而培,枝葉茂盛,冬夏不凋,不知幾百年矣。」

《寧洋縣志》:「天臺山有松蘿五株,每株數圍,挺然特立, 蓋數百年物也。」

《松溪縣志》:縣南有溪,發自浙江處州府慶元縣之松 源鄉,兩岸皆喬松,昔人榜曰「百里松陰」,故名。

《四會縣志》:貞山在縣西南十里,相傳文氏女仙去,故 名。絕頂有三池,池畔有松樹,橫瞰池水,名為「仙女掛 衣松。」

《貴州通志》:「大定州萬松嶺,在州城東一里,連山皆松, 枝駢響接望若羽葆。」

《晉寧州志》:「萬松山在州東五里,山多植松。」

《石屏州志》:「箐山在州南九十里雲臺里,涼爽快人。有 鳥名松雀,喜食松子,子隨矢飛墜,即生松樹,不假人 力,松陰蔽山可愛。」

《嶍峨縣志》:「縣西翠屏山有大石數丈餘,中通一竅,四 面玲瓏,內挺大松一株,曲屈垂蓋,可蔭數十步,暑月 炎蒸,遊人避暑其下。」

《河陽縣志》:「松嶺在陽宗東二里,群松鬱翠,天風振颯, 如奏笙簧。」

《大理府志》:「西山之西,古松十二株,盤踞平岡,虯爪攫 拏,龍鱗翔動。每雷鳴風吼,懼其挾雲氣而高升也。惜 僻處蠻砦,未遘知音,震壑驚濤,蓋亦自發其天籟耳。」 《楚雄府志》:「定邊縣北十里總兵坡頂太極山前有蒼 松虯枝,飛翠無際。」

《姚州志》:「三窠在城南六十里三窠關,舊有三古松,夜 見光怪爨人以為金銀氣而掘之,枯其一。」

松部雜錄

編輯

《詩經·衛風》:「竹竿檜楫松舟。」

《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如松柏之枝 葉,常茂盛青青,相承無衰落也。朱注承,繼也。言舊葉將 落而新葉已生,相繼而長久也。

《斯干》,如松茂矣。言時民佼好,如松柏之暢茂矣。 「松言茂」,以松葉隆冬而不彫也。

《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兌》《易》直 也;謂少節目。滑易而調直。亦言其茂盛也《魯頌》「閟宮徂來之松。」《松桷》有舄。《徂來》,山也。桷,榱 也。舄,大貌。

《商頌·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松桷有梴,旅楹有 閑。《丸丸》易直也。

《禮記禮器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 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人經夷險,不變 其德,由禮使然。譬如松柏,陵寒而鬱茂,由其內心貞 和故也。松竹居於天下,比於眾物,最得氣之本,故「貫 四時,不改柯易葉」,貫,經也。既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 葉無凋改也。

《左傳》:「培塿無松柏。」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尸子》:「荊有長松文梓。」

《莊子》:「受命於地,惟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天寒 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荀子》。「松柏經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 貞矣。」「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呂氏春秋》:「百仞之松,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

《史記龜策傳》:「松柏為百木長而守門閭。」

《博雅道》,「梓松也。」

《神仙傳》:「松者,橫也,時受服者皆至三百歲。」

《說文》:松,木也。從木公聲。古文榕,從木容聲。

《焦氏易林》,「溫山松柏,鸞鳳以庇。」

《漢武內傳》:「仙之上藥,有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王逸子》:「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矣,異於群類 者也。」

《枹朴子》謂「夏必長而薺麥枯,謂冬必彫而松柏茂。 天陵偃蓋之松,大谷倒生之柏,皆與天齊其長,地等 其久。」

《枕中記》:「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晝夜不眠,二年 役使鬼神,四年後玉女來侍。」

《述異記》:「松有兩鬣、三鬣、七鬣者,言如馬鬣形也」,言「粒」 者,非矣。

千年之松,香聞十里外,一名《十里香》。

《酉陽雜俎》:「沈約謝始安王賜茯苓一枚,重十二斤八 兩,有表。」

《藥草異號》:「絳晨茯胎」,茯苓也。

《夢書》「松為人君。」夢見松者,見人君也。

柳宗元《送崔群序》:「貞松產於巖嶺,高直聳秀,條暢碩 茂,粹然立於千仞之表,和氣之發也。稟和氣之至者, 必合以正性。於是有貞心勁質,用固其本,禦攘冰霜, 以貫歲寒。故君子儀之。」

《化書》:「磵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氣也。」 《清異錄》:「卻老霜:九鍊松枝,為之辟穀長生。」

《物類相感志》:「凡雜色羊肉,入松子則無毒。」

松子仁帶皮則不油。

五色線松,取枝燒其上,下承取汁,名松雔。艾蒳樹綠 衣,名艾蒳,合和眾香燒之,其煙回聚,清白可愛。 《東齊記事》:「秦始皇下泰山,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 其樹為五大夫」,初不言其為何樹也,後漢應劭作《漢 官儀》,始言為松,蓋松柏在泰山之小天門,至劭時猶 存,故知其為松也。五大夫,蓋秦爵之第九級,如曹參 賜爵七大夫,遷為五大夫是也。後人不解,遂謂松之 封大夫者五,故唐人松詩有「不羨五株封」之句,蓋循 襲不考之過也。紹興上虞縣有村市曰五夫,故老云: 「有焦氏墓於此。」後五子皆位至大夫,因而得名。近世 好事者或異其說曰:「此秦封松為五大夫之地也。」紹 興間,王十朋為郡幕官,採訪所聞,作《會稽風俗賦》,得 此遂以為然,故賦中有「楓挺千丈,松封五夫」之句,疏 於下云:「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封松為五大夫之處。」 蓋越人但知始皇嘗上會稽,刻石頌德,不知封松乃 在泰山時,非在會稽時也。而十朋復失於致審,遂以 為實。余嘗過其處,見道旁古石塔有刻字,尚可讀,乃 會昌三年余珠所記,雲「草市曰五夫,因焦氏立塋於 此,孝感上聖而為名焉。」乃知五夫之名,實由焦氏,惜 乎十朋之不見也。

《玉澗雜書》:陶隱居好聽松聲,所居庭院皆種松,每聞 其響,欣然為樂。吾玉澗道傍古松皆合抱,每微風驟 至,清聲琅然,萬壑皆應,若中音節,或中夜達旦,意亦 喜之。謝靈運云:「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山水之音, 何但與絲竹爭美,便作鈞天之樂,有何不可。」晉人好 為人作題目,李元禮曰:「謖謖如勁松下風。」劉真長亦 云:「人言王荊產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荊產,王 微小字也。微自非元禮之比,然蕭瑟幽遠,飄拂虛谷 之間,自是王微風度。而力排雲雨,撼摩半空,此非元 禮,誰可比擬。山居常患無勝士往來,每行松間,時作 此想,便覺二人相去不遠。

《癸辛雜識》:道士郎如山云:「茯苓生於大松之根,尚矣。 近世村民乃擇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繫於其中,而 緊束之,使脂液滲入於內,然後擇地之沃者,坎而瘞 之,三年乃取,則成大苓矣。洞霄山最宜茯苓,往往民多盜種,密誌之而去,數年後乃取為種者,多越人云, 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釵。獨栝松每穗三鬚,而」 高麗所產,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謂華山松是也。李賀 有《五粒小松歌》,陸龜蒙詩云:「松齋一夜懷貞白,霜外 空聞五粒風。」李義山詩「松暄翠粒新」,劉夢得詩「翠粒 點清露」,皆以粒言松也。《酉陽雜俎》云:「五粒者當言鬣, 自有一種名五鬣,皮,無鱗甲而結實,多新羅所種雲。」 然則所謂粒者,鬣也。

凡所砍大松根不枯而紅潤者。其下必有茯苓。蓋得 茯苓所養故耳。人能服餌,豈無奇功。

《避暑錄話》:「松磊落昂藏,似孔北海。」

《西溪叢語》:《名山記》云:「松有兩鬣、三鬣。五鬣者,言如馬 鬣形。」李賀有《五粒小松歌》云:「新香幾粒洪崖飯」,五粒 未詳。

《細素雜記》:《史記》載秦始皇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 風雨暴至,休於樹下,遂封其樹為五大夫。墠梁父刻 所立石。蓋五大夫者,秦官名,第九爵也。唐陸贄作《禁 中春松詩》云:「不羨五株封。」按《史記》但云封其樹為五 大夫,不聞有五株松之說。而贄雲爾者,何耶?然贄博 極群書,不當有誤,恐有所據而云然也。或曰循襲之 誤耳,所未詳也。又李商隱有《五松驛詩》云:「獨下長亭 念過秦,五松不見見輿薪。只因既斬斯高後,尋被樵 人用斧斤。」而商隱亦謂五松如何?又李白《送人游桃 源序》云:「登封泰山,風雨暴作。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 而萬象乖度,禮刑將弛。」然太白亦以謂五松也。唯舒 王《詠柏詩》云:「老松先得大夫官。」乃為切當。

《墨客揮犀》:蘇伯材奉議云:「凡欲松偃蓋,極不難。栽時 當去松中大根,惟留四旁鬚根,則無不偃蓋。」

《後山談叢》:中州松子,雖秕小不可食,然其子可種,惟 不可近手。以杖擊其蓬,使子墮地,用深錐刺地,深五 寸許,以帚埽入之,無有不生者。東坡居士種松法, 白玉蟾文:「太微宮中奎星之精化而為松,矯矯鬱屆A 然於嚴霜積雪之間。」

賢奕:今人稱泰山五大夫,俱雲五松樹,至不能得其 數以為疑。獨黃美引《史記》載:「秦始皇上泰山,風雨暴 至,休於樹下,遂封其樹為五大夫。」五大夫,秦官名,第 九爵也。此語可證千古之誤。

《瓶花譜》:「二品,八命松枝。」

松部外編

編輯

《搜神記》:「偓佺者,槐山採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 長七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 暇服。」松者,簡松也。時受服者皆三百歲。

《列仙傳》:「仇生者,不知何許人,湯時為木正,常食松脂。 在屍鄉北山上自作石室,周武王幸其室祠之。」 《神仙傳》:「趙瞿者,字子榮,上黨人也,得癩病,重垂死,或 告其家云:當及生棄之,若死於家,則世世子孫相蛀 耳。家人為作一年糧,送置山中,恐虎狼害之,從外以 木砦之。瞿悲傷自恨,晝夜啼泣,如此百餘日。夜中忽 見石」室前有三人,問瞿何人。瞿度深山窮林之中,非 人所行之處,必是神靈。乃自陳乞,叩頭求哀。其人行 諸砦中,有如雲氣,了無所礙。問瞿「必欲愈病,當服藥 能否?」瞿曰:「無狀多罪,嬰此惡疾,已見疏棄,死在旦夕。 若刖足割鼻而可活,猶所甚願,況服藥,豈不能也。」神 人乃以松子松柏脂各五升賜之,告瞿曰:「此不但愈 病,當長生耳。服半可愈,愈即勿廢。」瞿服之未盡,病癒, 身體強健,乃歸家。家人謂是鬼,具說其由,乃喜,遂更 服之。二年顏色轉少,肌膚光澤,走如飛鳥。年七十餘, 食雉兔,皆嚼其骨,能負重,更不疲極。年百七十,夜臥, 忽見屋間光有如鏡者,以問左右,雲不見。後一日,一 室內盡明,能夜書文,再見,面上有二人,長三尺,乃美 女也。甚端正,但小耳戲其鼻上,如此二女稍長大至 如人,不復在面上,出在前側,常聞琴瑟之聲,欣然懽 樂。在人間三百餘年,常如童子顏色,入山不知所之。 黃初平得仙道,兄初起,棄妻子就初平學,共服松脂 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而有童 子之色。

《孔元方》,許昌人也。常服松脂、茯苓、松實等藥,老而益 少,容如四十許人。

《抱朴子》:「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皆 生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伺其所在,合圍取得,乃 是一婦人,問之,言是秦之宮人。關東賊至秦,秦王出 降,驚走入山,饑無所食。有一老翁教我食松柏葉實, 初時苦澀,後稍便吃,遂不復饑,冬不寒,夏不熱。此女

是秦人,至成帝時,三百餘載矣
考證
王子秀服茯苓十八年,玉女從之,能隱能彰。不食穀,

灸瘢滅,面體玉澤。」

《魏夫人傳》:「夫人志慕神仙,味真耽元,欲求沖舉,常服 胡麻散、茯苓丸。」

《酉陽雜俎》:「陝州西北白徑嶺上邏村,村之田氏嘗穿 井得一根,大如臂,節中粗皮若茯苓,香氣似朮。其家 奉釋,有象設數十,遂寘於像前。田氏女名登孃,十六 七,有容質,其父常令供香火焉。經歲餘,女嘗日見一 少年出入佛堂中,白衣躡屐,女遂私之,精神舉止,有 異於常矣。其物根每歲至春萌芽,其女有妊,乃具白 於母,母疑其怪。嘗有衲僧過門,其家因留之供養。僧 將入佛宇,輒為物拒之。一日,女隨母他出,僧入佛堂, 門纔啟,有一鴿拂僧飛去,其夕女不復見。其怪視其 根,亦成朽蠹。女娠纔七月,產物三節,其形如像前根 也。田氏併火焚之,其怪亦絕。」舊說枸杞、茯苓、人參、朮 形有異,服之獲上壽。或不葷血,不色慾,遇之必能降, 真為地仙矣。《田氏》非冀,故見怪而去之,宜乎。

《神境記》:「榮陽郡南有石室,室後有孤松千丈,常有雙 鶴,晨必接翮,夕輒偶影。」傳曰:「昔有夫婦二人俱隱此 室,年數百化成雙鶴。」

《高僧傳》:天台智者院釋行滿,居房檻外,有巨松橫枝 之,上寄生小樹。每滿出坐,其寄生必嫋嫋向側,時謂 此樹作禮茶頭也。

《原化書》:崔希真十月一日遇老父於門,獻松花酒。老 父曰:「此酒無味。」乃於懷中取丸藥,置酒中,味極美。後 問天師,師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其藥乃千歲松膠 也。」

《雲仙雜記》:茅山有野人見一使者,異服牽一白羊,野 人問居何地,曰:「偃蓋山。」隨至古松下而沒,松形果如 偃蓋,意使者乃松樹精,羊乃茯苓耳。

《岳陽風土記》:白鶴老松,古木精也。李觀守賀州,有道 人陳某,自雲一百三十六歲,因言及呂洞賓曰:「近在 南嶽見之。」呂云:「過岳陽日,憩城南古松陰,有人自杪 而下來,相揖曰:『某非山精木魅,故能識先生,幸先生 哀憐』。」呂因與丹一粒,贈之以詩。呂舉以示陳,陳記其 末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明日陳行, 留之,不可。後年餘,李守岳陽,因訪前事,果城南有老 松,以問近寺僧,曰:「先生舊題詩寺壁,久已摧毀,但能 記。」其詩曰:「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惟有 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後為亭松前,曰「過仙 亭。」舊松枯槁,今復鬱茂,得非丹餌之力耶?

曲洧舊聞中嶽頂上松,榦如插筆,其間數株,上巨下 細,柯似枯槎,皮或剝落,有半榮者。僧指云:「此是嶽神。」 為珪禪師夜移天將曉,其鬼兵懼,遽倒植之而去。 《群芳譜》:元珪法師坐禪於巖阿下,忽有嶽神來拜,請 受正法。師付戒畢,神曰:「願展小神通。」師曰:「吾東嶺無 松,此處多松,汝能移於東嶺乎?」神曰:「敬聽命,願勿恐。」 拜辭而去。是夜雷雨交至,次日,見巖前松皆移東嶺。 《羅浮志》:羅浮奏宸橋南有古松七株,上凌霄漢,仙靈 常此憩息。鄒葆光有道術,宣和中召至凝神殿,有七 人從之,倏不見。上問為誰,葆光對曰:「臣居山常習劍 術,此七人者,古松也。」上異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