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01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十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十二卷目錄

 農部紀事

 農部雜錄

 農部外編

藝術典第十二卷

農部紀事

編輯

《太元經》:「神農冬耕,被服純青。」

《莊子天地篇》:「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 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 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 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 故何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 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 之亂自此始矣。夫子闔行耶?無落吾事』。」俋俋乎耕而 不顧。

《讓王篇》: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予立於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 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 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予 也。」遂不受。

《呂氏春秋》:「舜耕於歷山,昌草生,於是始耕。」

《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

《周本紀》:周后稷名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 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 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 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 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

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 《山海經》:「后稷是播百穀。后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 耕。」

《管子小問篇》:桓公放春三月,觀於野。桓公曰:「何物可 比於君子之德乎?」隰朋對曰:「夫粟內甲以處,中有卷 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於君子 之德乎?」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 其壯也莊,莊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茲免,何 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則安,不得則危,故命之曰禾。此 其可比於君子之德矣。」桓公曰:「善。」

輕重甲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管子入賀桓公曰: 「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是歲租稅九月而 具,粟又美。桓公,召管子而問曰:「此何故也?」管子對曰: 「萬乘之國,千乘之國,不能無薪而炊。今北澤燒,莫之 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蕘。一束十倍,則春有 以倳耜,夏有以決芸,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輕重乙桓公曰:「寡人慾毋殺一士,毋頓一戟,而辟方 都二,為之有道乎?」管子對曰:「涇水十二空,汶、淵、洙浩 滿,三之於。乃請以令使九月種麥,日至日穫,則時雨 未下而利農事矣。」桓公曰:「諾。」令以九月種麥,日至而 穫。量其艾,一收之積中方都二。故此所謂善因天時, 辯於地利,而辟方都之道也。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 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 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之,出門如賓,承 事如祭,仁之則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對曰:「舜之罪 也殛鯀,其舉也興禹;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康 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詩》曰: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文公以為下軍 大夫。

襄公十四年,吳子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札,季札辭曰: 「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 臧去之,遂弗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君,義嗣 也,誰敢奸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才,願附於子臧, 以無失節』。」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高士傳》:「老萊子者,楚人也,當時世亂,逃世耕於蒙山 之陽,蒹葭為牆,蓬蒿為室。」

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 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

《琴操》:「曾子幼小慈仁,居貧無業,以事父母。躬耕力作, 隨五土之利,四時惟宜,以進甘脆。嘗耕於太山之下, 遭雨雪寒凍,旬月不得歸,乃作憂思歌。」

《說苑》:曾子衣敝衣而耕,魯君使人致邑,曾子不受,曰: 「受人者畏人,與人者驕人。」終不受。

《墨子·魯問》篇:「魯之南鄙人有吳慮者,冬陶夏耕,自比 於舜。」

《韓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而死。因釋耕 而守株,冀更得兔。宋人笑之。」

《戰國策》:張孟談既固,趙宗告襄子曰:「五霸之所以致
考證
天下者,約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

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 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損。」一本作捐「功名,去權勢以 離眾。」襄子悵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 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 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 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 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而能美,未之有也。前事 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愴然有決 色,乃便厚以便名。便安厚重也去權所以安其重損名所以安其名納地釋 事,以去權尊,而耕於負親之丘。

《史記滑稽傳》: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 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太 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 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穰田者,操 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正義曰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 也汙邪滿車。索隱曰即下田之中有薪可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漢書陳勝傳》:「陳勝,字涉,陽城人。勝少時,嘗與人傭耕, 輟耕之壟上,悵然甚久,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 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 鴻鵠之志哉』!」

崔元《始正論》:「宣帝使蔡登教民耕田,三犁共牛,一人 持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一日種頃也。」

《後漢書徐穉傳》:「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 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

《龐公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 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 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 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 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 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於壟上,而妻 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 後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 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歎息而去。 《襄陽耆舊傳》:龐公,襄陽人,居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陽 城,躬自耕耔。其妻相待如賓,休息則整巾端坐,以琴 書自娛。睹其貌者肅如也。

《淳于恭傳》:恭字孟孫,北海淳于人也。歲饑遭賊寇,百 姓莫事農桑,恭常獨力田耕。鄉人止之曰:「時方淆亂, 死生未分,何空自苦為。」恭曰:「縱我不得,它人何傷。」墾 耨不輟。

《東觀漢記》:「梁鴻將妻之霸陵山,耕耘織作,以供衣食, 彈琴誦書,以娛其志。」

承宮將妻之華陰山谷,耕種禾黍,臨熟,人或認之,宮 悉推與去,由是顯名。

第五倫為會稽太守免官歸田裡身自耕種不交通 人物。

《三國志常林傳》註:「林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 於人。性好學,漢末為諸生,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餽餉 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太平御覽》:「桓階為趙郡太守,期月之間增戶萬餘。路 有遺一囊,耕者見之,舉以繫樹,數日其主還取。」 《晉書朱沖傳》:「沖字巨容,少有至行,閑靜寡慾,好學而 貧,常以耕藝為事。」

《趙至傳》: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賤,世亂 流離,遂為士伍耳。爾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 業。聞父耕吒牛聲,投書而泣。師怪問之,至曰:「我小,未 能榮養,使老父不免勤苦。」師甚異之。

《太平御覽》:「石勒元康中,流宕山東,寄旅平原荏平界。 與師欣家傭耕,耳恆聞鼓角鞞。」請幫助識別此字。之音,勒私異之。 任嘏,字昭先,樂安人。有比居者,擅耕嘏地數十畝,種 之。人以語嘏,嘏曰:「我自以借之也。」耕者聞之,慚謝還 地。

《南史沈慶之傳》:「慶之少有志力,躬耕壟畝,勤苦自立。 後為太子步兵校尉,語徐湛之等曰:『治國譬如治家,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及孝武晏駕,與柳元景等並受 顧命,履行田園,每農桑劇月,無人從行,遇之者不知 三公也。柳元景、顏師伯嘗詣慶之,會其遊田,元景等 鳴笳,列卒滿道,慶之獨與左右一人在田,見之悄然」 改容曰:「夫貧賤不可居,富貴亦難守。吾與諸公並出 貧賤,因時際會,榮貴至此,唯當共思損挹之事。老子 八十之年,目見成敗者已多,諸君炫此車服,欲何為 乎?」於是插杖而耘,不為之顧。元景等徹侍蹇裳,從之。 慶之乃與相對為歡。

《王韶之傳》:韶之家貧好學,嘗三日絕糧,而執卷不輟, 家人誚之曰:「困窮如此,何不耕?」答曰:「我常自耕耳。」 《范雲傳》,文惠太子嘗幸東田觀穫稻,范雲侍從,文惠 顧雲曰:「此刈甚快。」雲曰:「三時之務,亦甚勤勞,願殿下 知稼穡之艱難,無徇一朝之晏逸也。」文惠改容謝之《戴僧靜傳》:僧靜為北徐州刺史,買牛給貧人耕種。 《梁書孔子袪傳》:「子袪,會稽山陰人。少孤貧好學,耕耘 樵採,嘗懷書自隨,投閑則誦讀,勤苦自勵,遂通經術。」 《南史張興世傳》:興世為方伯父仲子,由興世致位給 事中,興世欲將往襄陽,愛鄉里,不肯去,嘗謂興世曰: 「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興世素恭謹畏法,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公 所吹。

《陳書程靈洗傳》:「洗進號安西將軍,封重安縣公。性好 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陸所宜,刈穫早晚,雖老農不 能及也。」

《唐書陸龜蒙傳》:龜蒙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 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饑,身畚鍤薅刺無休時。或譏 其勞,答曰:「堯舜黴瘠,禹胼胝,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 不勤乎?」

《雲仙雜記》:琴叟耕鳳嶺之田,以虎紋巾裹犁,推之曰: 「勞吾躬耕,山神必以豐年相報。」已而果然。

青、齊間,遇春耕,則飼牛以「天麻飯」,仍用錦縷繫於角 上。

《五代史馮道傳》:道莊宗時拜道戶部侍郎,充翰林學 士。後解學士,居父喪,歲饑,悉出所有以賙鄉里,而退 耕於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 道夜往,潛為之耕,其人後來媿謝,道殊不以為德。服 除,復召為翰林學士。明宗即位,拜道中書侍郎,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天成、長興之間,歲屢豐熟,中國無事, 「明宗問曰:『天下雖豐,百姓濟否』?道曰:『穀貴餓農,穀賤 傷農』。」因誦文士聶夷中《田家詩》,其言近而易曉。 《宋史張去華傳》:「去華字信臣,開封襄邑人。父誼字希 賈,好學,不事產業,既孤,諸父使督耕壟上,他日往視 之,見閱書於樹下,怒其不親穡事,詬辱之。誼謂其兄 曰:『若不就學於外,素志無成矣』。」遂潛詣洛陽龍門書 院,與宗人沆、《鑾、湜》結友,故名聞都下。

《岳飛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 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 《辛棄疾傳》:棄疾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北方 之人,養生之具不求於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農,而兼併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故 以稼名軒。

《姚宗明傳》:「宗明,河中永樂人也。其十世祖棲雲,當唐 貞元中調卒戍邊。棲雲之父語其兄曰:『兄嗣未立,可 無往。某幸有子,請代兄行。遂戰沒塞上。時棲雲方三 歲,其母再嫁,棲雲養於伯母。既長,事伯母如其母。伯 母亡,棲雲葬之,又招魂葬其父,痛其父死於邊,乃廬 於墓次,終身哀慕不衰。縣令蘇轍以俸錢買地開阡』」, 刻石表之。河中尹渾瑊上其事,詔加優賜,表其門,名 其鄉曰「孝悌」,社曰「節義」,里曰「敬愛。」棲雲生岳,岳生君 儒,君儒生師正,自岳至師正,四世廬墓,五世孫曰厚, 六世曰雅,七世曰文,八世曰敬真,九世曰直,十世曰 宗明。當慶曆初,有司以姚氏十世同居聞於朝,仁宗 詔復其家。十一世孫用和,十二世孫士明,十三世孫 德。自宗明至德又三世,自慶曆以後又五十餘年,而 其家孝睦不替。姚氏世為農,無為學者,家不甚富,有 田數十頃,聚族百餘人,子孫躬事農桑,僅給衣食,歷 三百餘年無異辭者。經唐末、五代兵戈亂離,而子孫 保守墳墓,骨肉不相離散,求之天下,未或有焉。 《杜生傳》:杜生者,潁昌人,莫知其名,縣人呼為杜五郎。 所居去縣三十里,不出門者三十年。黎陽尉孫軫往 訪之,問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 兄同耕。迨兄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盡以與兄,而 攜妻子至此,蒙鄉人借屋,遂居之,惟與人擇日,又賣 醫藥以給餰粥亦有時不繼。後子能耕,荷長者見憐, 與田三十」畝,使之耕,尚有餘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 足。鄉人貧以醫術自業者,多念己食既足,不當更兼 他利,由是擇日賣藥,一切不為。

裴啟《語林》:「有周犨噴者,貧而好道,夫婦夜耕。」

《見聞錄》:洪武時,吳琳為戶部尚書,尋以老致仕。既家 居,朝廷嘗遣使察之。使者潛至其旁舍,見一農人孤 坐小几,起而拔稻秧,徐布於田,貌甚端謹。使者乃問 曰:「此有吳尚書者在家否乎?」農人斂手對曰:「琳是也。」 使者還以其狀聞,上益重之。

農部雜錄

編輯

《書經仲虺之誥》:「肇我邦於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 有秕。」治我商家,國於夏世。欲見翦除。若莠生苗。若 秕在粟,恐被鋤治簸颺。

《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惰農自安,不昏作勞, 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洪範》五行:「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大誥》:「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以耕田喻之。 父既反土而菑矣。其子乃不肯為之播種。況肯俟其成而刈穫之乎。

予永念曰:「天惟喪殷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畝?」 《酒誥》:「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 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 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 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 曰:「昔之人無聞知。」

《梓》材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陳修,為厥疆畎。稽,治 也。敷,《菑廣》去草棘也。疆,畔也。畎,通水渠也。大全敷,開墾 也。菑,始去草也。疆,畔也。廣尺深尺曰畎。

《禮記禮運》:「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 種之,講學以耨之。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 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 種而弗耨也。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穫 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弗食也。」

《少儀》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

《六韜》:「昔帝堯之王天下,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績之時。」 《汲冢周書大開武解》:「若農之服田。務耕而不耨,維草 其宅之。既秋而不穫,維禽其饗之。人而獲饑,去誰哀 之?」

《左傳隱公六年》: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 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 者信矣。」

昭公元年,《文子》曰:「譬如農夫,是穮是蔉,雖有饑饉,必 有豐年。」

宣公十年,申叔時對楚王曰:「人亦有言,牽牛以蹊人 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 已重矣。」

《國語》:管仲告桓公曰:「今夫農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 權節其用,耒耜枷芟及寒擊。」請幫助識別此字。「除田以待時耕」,及耕 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鏄, 以旦暮從事於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 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肢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 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農之 子恆為農。

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曰:「昔吾先主,體德聖明,達 於上帝,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

《管子大匡》篇:「耕者出入不應於父兄,用力不農,不事 賢行,此三者有罪無赦。」

《臣乘馬》篇:「一農之量,壤百畝也。」

《乘馬數篇》:桓公曰:「何謂持流?」《管子》曰:「有一人耕而五 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 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此齊力而功地,田筴相圓, 此國筴之時守也。」

《揆度》篇:「五穀者,民之司命也。」

《輕重乙》桓公曰:「衡謂寡人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 銚、一鎌、一鎒、一錐、一銍,然後成為農』。」

《古諺》:「智如禹湯,不如常耕。」

耕而不勞,不如作暴。

「子欲富,黃金覆」,謂秋鋤麥曳柴壅麥根也。

《莊子·則陽篇》:長梧封人曰:「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 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芸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 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終 年厭飧。」

《讓王篇》:顏淵曰:「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餰粥; 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 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

《墨子七患》篇:「一穀不收謂之饉,二穀不收謂之旱,三 穀不收謂之凶,四穀不收謂之餽,五穀不收謂之饑。」 《貴義》篇:子墨子自魯齊即過,故人,謂子墨子曰:「今天 下莫為義,子獨自苦而為義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 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 不益急矣。何故?食者眾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為義, 則子如勸我者也,何故止我?」

《魯問》篇:「教人耕而獨耕,其功孰多?」曰:「教人耕者功多。」 《商子農戰》篇:「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 年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為螟螣蚼蠋亦 大矣。」

《荀子富國篇》:「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 易,則出實百倍。」

掩地表,畝刺屮,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 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 《子道篇》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 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孔子 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 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 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以為而無孝之名也?」 《韓子外儲說》篇:「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 調布而求易錢者,非愛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 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耕,耕者盡巧而正畦陌疇畤者,非愛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錢布且易雲也。」 《呂子首時》篇:「聖人之所貴惟時也。冰凍方」固,后稷不 種。后稷之種必待春,故人雖智而不遇時,無功方葉 之茂矣,終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眾林皆羸。事之 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

《長攻》篇:「良農辨土地之宜,謹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 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遇時雨。遇時雨,天地也,非良 農所能為也。」

黃石《公安禮章》:「饑在賤農,寒在惰織。」

《淮南子地形訓》:「汾水濛濁而宜麻,濟水通和而宜麥, 河水中濁而宜菽,雒水輕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 黍,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穀。」

《主術訓》:「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 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 夏長,秋收冬藏。」

《稷》闢土墾草,以為百姓力農,然不能使禾冬生,豈其 人事不至哉?其勢不可也。

「民之為生也,一人跖耒而耕,不過十畝;中畝之獲,卒 歲之收,不過畝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時有涔旱 災害之患,無以給上之徵賦車馬兵革之費。」由此觀 之,則人之生憫矣。夫天地之大計,「三年耕而餘一年 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 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雖涔旱災害之殃,民莫困 窮流亡也。

務修田疇,滋植桑麻,肥磽高下,各因其宜。

《昏張》中則務種穀。《大火》中則種黍菽。虛中則種宿麥。 昴中則收斂。

《詮言》訓禹決江河,因水也。后稷播種樹穀,因地也。 《說山》訓農夫,不察苗莠而並耘之,豈不虛哉!

《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嬴蠪之肉, 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植五穀, 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

《泰族訓》「《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穫也。」 《離》與稻相似。

《春秋繁露度制篇》:孔子曰:「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故君子仕則不稼, 田則不漁。」

《五行相生篇》:「東方者,木農之本。司農尚仁,進經術之 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執規而生, 至溫潤,不知地形肥磽美惡,立事生則,因地之宜,召 公是也。親入南畝之中,觀民墾草發淄,耕種五穀,積 蓄有餘,家給人足,倉庫充實,司馬食谷,司馬本朝也, 本朝者,火也,故曰木生火。」

《方言》:「僉,宋魏之間謂攝殳,或謂之度;自關而西謂之 拂。」僉連架也所以打穀

王褒《僮約》:「刻木為架,屈木作杷。」

《漢書食貨志》:「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繇役。春不得避風塵,夏 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 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 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 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藝文志》: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 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 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 臣並耕,悖上下之序。

《釋名》「耨以鋤」,以鋤嫗耨禾也。钃,誅也,主以誅除物根 株也。枷,加也,加杖於柄頭,以撾穗而出穀。或曰羅架, 或曰「了了。」杖轉於頭,故以名之也。

《說文》:「耦,耕廣五寸為代,二代為耦。」耘,除田間穢也。耰, 摩田器也。穫,刈禾也。拂,架也。拂,擊木連架也。钃,斫也。 齊謂鎡基。一曰斤柄,主自曲者也。禾之秀實曰稼。莖 節謂禾。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穡,穀可收嗇 也。

《物理論》:「稼,借耕也。穡猶收也,古今之言云爾。稼,農之 本;穡,農之末。農本輕而末重,前緩而後急。稼欲少,穡 欲多,耨欲緩,收欲速,此良農之務。」

《尚書帝命期》:「春鳥星昏中以種稷,夏火星昏中以種 黍菽。」

《孝經援神契》:「土黃白宜種,禾黑墳宜黍,麥蒼赤宜菽, 泉宜稻。」

崔實《四民月令》:「正月可種葵,四月可收冬葵子,六月 六日可收葵,中伏之後可種葵,八月可種乾葵。」 徐幹中論:「良農不患疆場之不修,而患風雨之不節。」 今之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無田而欲樹藝也,雖 有良農,安所措其彊力乎?

張景陽《七命》:「大梁之黍,瓊山之禾。唐稷播其根,農帝 嘗其華。」

《文中子天地》篇:「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且庶人之職也亡職者罪無所逃,天地之間,吾得逃乎?予藝黍登場, 歲不過數石,以供祭祀冠婚賓客之酒也,成禮則止。」 《立命》篇:「古者聖王在上,田裡相距,雞犬相聞,人至老 死不相往來,蓋自足也。」

司馬子《收心論》:「有如良田,荊棘未除。雖下種子,嘉苗 不茂。」

《龍城錄》:余南遷度高鄉,道逢老叟,帥年少於路次講 明種蓺。其言「深耕穊種,時耘時耔,卻牛馬之踐履,去 螟螣之戕害,勤以朝夕,滋之糞土,而有秋之利,蓋富 有年矣。若夫堯湯之水旱霜雹之不時,則在夫天也。」 余感此言,將書諸紳,贄於治民理生者,無所施而不 可,而又至言也。

《清異錄》:汾晉村野間語曰:「欲作千箱主,問取黃金母。」 意謂多稼厚畜,由耕耘所致。

林逋《省心錄》:「舜耕於歷山,伊尹耕於莘野。聖賢力田, 見於經傳。後世以文學明道,其弊至於菽麥不分,豈 止不知稼穡艱難哉?」

東坡《志林》:「吾昔求地蘄水,田在山谷間,投種一斗,得 稻十斛。問其故,云:『連山皆野草散木,不生五穀,地氣 不耗,故發如此。吾以是知五穀耗地氣為最甚也。王 莽末,天下旱蝗,黃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建武二年,野 穀旅生,麻菽尤盛,野蠶成繭,被於山澤,人收其利,歲 以為常。至五年,穀漸少,而農事益修。蓋久不生穀,地』」 氣無所耗,蘊蓄自發,而為野蠶旅穀,其理甚明。庚辰 正月六日,讀《世祖本紀》,書其事,以為衛生之方,地不 生草木者,多產金錫珠貝,亦此理也。

《野客叢談》:宋子京有《皇帝幸南園觀刈麥詩》曰:「農扈 方還夏,官田首告秋。」注云:「臣謹按,物熟謂之秋,取秋 斂之義,故謂四月為麥秋。百穀各以初生為春,熟為 秋。麥以初夏熟,故以四月為麥秋。」此說見蔡邕《月令 章句》。

嵇叔夜《養生論》: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天下 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安有一畝收百斛米 之理?前漢?《食貨志》曰:「治田勤則畝益三升,不勤,損亦 如之。一畝而損益三升,又何其寡也?」嘗以二說而折 之理,俱有一字之失。嵇之所謂斛,漢之所謂升,皆斗 字耳。蓋漢之隸文,書「斗」為「斗」字,文絕似升字。漢史書 「斗」字為「㪷」字,又近於「斛」字,恐皆傳寫之誤。左太沖《吳 都賦》曰:「國稅再熟之稻,鄉貢八蠶之繭。」注謂有蠶一 歲八育。按《廣記》:日南一歲八蠶,以其地暖故爾。俞益 期《牋》曰:「日南蠶八熟。」張文昌《桂州詩》曰:「有地多生桂, 無時不養蠶。」此言可驗矣。而《海物異名記》乃謂八蠶 共作一蠶,與前說異。

東方朔云:「豐鎬之間,號為土膏,其價畝一金。」杜篤曰: 「厥土之膏,畝價一金。」《費鳳碑》曰:「祖業良田,畝直一金。」 按漢金一斤,為錢十千。是知漢田每畝十千與斤,大 率相似。僕觀三十年前,有司留意徵理,所在多為良 田,大家爭售,主倍其直。而邇年以來,有司狃於姑息, 所在習頑為風,舉向來膏腴之土,損半直以求售,往 往莫敢鄉邇,世態為之一變,甚可歎也。

《戒菴漫筆》:「糞田宜火日,若金水日則不肥,圂圊溲亦 不肥,氣之通塞鬱暢,不容假也。」

《輟耕錄》:嘗讀金黃華老人詩,有「招客先開四十雙」之 句,殊不可曉。近讀《雲南雜誌》曰:「夷有田,皆種稻,其佃 作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而後驅之犁,一日為一雙, 以二乏為己,二己為角,四角為雙,約有中原四畝地。」 則老人之詩意見矣。

《暇日記》竇子野言,人言趙過始為牛耕也,然冉耕何 故字伯牛?當知牛耕其來遠矣。

《書》「蕉」,《呂氏春秋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穫死」,言候 農也。「見生樹生」,謂望杏敦耕,瞻蒲勸穡也。「見死穫死」, 謂靡草死而麥秋至,草木黃落,禾乃登也。

《丹鉛總錄》:后稷教民樹藝之法曰:「五時見生而樹生, 見死而穫死。」又曰:「五穀生於五木,氾勝之曰:黍生於 榆,大豆生於槐,小豆生於李,麻生於楊,大麥生於杏, 小麥生於桃,稻生於柳。五木自天生,五穀待人生,故 五穀候於五木也。故曰見生而樹生也。」靡草死而麥 秋至,草木黃落禾乃登,故曰「見死而穫死也。」

《周禮》三農有兩訓,先鄭云:「山農、澤農,平地農」;後鄭云: 「原與隰及平地。」余謂先鄭之說為是。山農,南方之刀 耕火種,巴蜀之雷鳴田也;澤農,廣東之葑田,雲南之 海篺。諺所謂「戽水插秧,乘船割穀」者也。若原、隰、平地, 只可言中原,不可該邊甸也。

儲光羲詩:「落日曉霧明,農夫知雨止。」耿湋詩:「向人微 月在,報雨早霞生。」即諺所謂「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 里」也。劉禹錫《武陵》詩:「積陰春暗度,將霽霧先昏。」耿湋 詩:「晚雷期稔歲,重霧報晴天。」皆用老農占驗語。余舊 日《秋成》詩云:「草頭占月暈,米價問天河。」亦用諺語:「日 暈長江水,月暈草頭空。」又七月七夕,視天河顯晦,卜 米價豐歉,蓋老農有驗之占雲。

《賢奕編》:東郭子出吳興,見有膝行泥中而以手左右去草者,召而問之曰:「此芸田乎?」曰:「然。」曰:「吾邑之芸,以 鐵為器而木柄之,俯其身以盪撼於苗中,未嘗若是 難也。」曰:「州亦有之,沙田草易除,用之宜。泥田根難拔, 必若是者三至焉。山谿之田寒,必若是者五至焉。若 稍弛之,草侵吾苗矣。噫質美者易於渾化,猶沙田之」 草也,次則泥田矣,次則山谿之寒田矣,芸之而弗息, 草未有不拔,而苗未有不秀且實者。

農部外編

編輯

《汲冢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

《拾遺記》:成王時有因祗之國。其國丈夫勤於耕稼,一 日鋤十頃之地。又貢嘉禾,一莖盈車。故時俗四言詩 曰:「力勤十頃,能致嘉穎。」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東,有背明之國來貢其方物。 言其鄉在扶桑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暗。 宜種百穀,名曰「融澤」,方三千里,五穀皆良,食之後天 而死。有浹日之稻,種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言食者 死而更生,夭而有壽。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腸稻, 食一粒歷年不饑。有搖枝粟,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 食之益髓。有鳳冠粟,似鳳鳥之食,食者多力。有游龍 粟,枝葉屈曲,似游龍也。有瓊膏粟,白如銀,食此二粟, 令人骨輕。有繞明豆,其莖弱,自相縈纏。有挾劍豆,其 莢形似人挾劍,橫斜而生。有傾離豆,言其豆見日則 葉垂覆地,食者不老不疾。有延精麥,延壽益氣。有昆 和麥,調暢六府。有輕心麥,食者體輕。有醇和。麥為麴 以釀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可袒。有含露麥,穟中有 露,味甘如飴。有紫沉麻,其實不浮。有雲冰麻,實冷而 有光,宜為油澤。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燭,是苣蕂 也,食之延壽,後天而老。

崑崙有第九層山,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 耨焉。

《搜神後記》:「廬陵巴丘人文晁者,世以田作為業,年常 種田數十頃,家漸富。晉太元初,秋收已過,刈穫都畢, 明旦至田,禾悉復滿,湛然如初,即便更穫,所獲盈倉, 於此遂為巨富。」

《太平御覽:需支》夫善耕,婦人善織。以五色絲稍內口 中,兩手引而結之,則成文錦。丈夫多力勤稼,一日耡 十頃之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