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四
頭門三
王肯堂證治準繩〈頭痛總論 雷頭風 真頭痛 大頭病 頭風屑 頭
重 頭搖 頭痛脈法 眩運 百會疽 頂門癰 額疽 太陽疽 鬈毛瘡廣瘡 赤色
疽 癰疽頭痛頭眩用托裏消毒散加減法〉
陳實功外科正宗〈頭痛 腦疽論 腦疽看法 腦疽治法 鬢疽論 鬢
疽看法 鬢疽治法 蟮拱頭 透腦疽 玉枕疽 白禿瘡〉
喻昌醫門法律〈濕熱上干於頭宜審下法 頭眩 額黑〉
張介賓景岳全書〈頭痛 頭眩 論治〉
陳士鐸石室祕籙〈頭痛治法 腦痛治法 頭面腫 癩頭瘡 頭角生瘡〉
藝術典第一百四十四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四
編輯頭門三
編輯《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頭痛總論》
編輯
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 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其痛卒然而至,易於解 散速安也;深而遠者為頭風,其痛作止不常,愈後遇 觸復發也,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
世俗治頭痛,不從風則從寒,安知其有不一之邪乎? 試考《內經》論頭痛所因以明之。如風從外入,振寒汗 出頭痛,新沐中風為首風,當先風一日,頭痛不可以 出,內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 痛。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其病 氣怫於上,頭痛;二之氣,火反鬱,白埃四起,其病熱鬱 於上,頭痛。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 如瘧。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 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 頂巔,腦戶中痛,目如脫。太陽之復,心痛痞滿頭痛。太 陰司天,濕淫所勝,腰脊頭項痛,時眩。太陰在泉,濕淫 所勝,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太陰之復,頭頂痛重, 而掉瘛尤甚。陽明之復,欬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傷 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靈樞》謂:「風痹股脛 爍,足如履冰,時如入湯,煩心頭痛,時眩,悲恐短氣,不 出三年死。」凡此皆六氣相侵,與清陽之真氣相薄而 痛者也。至於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頭痛 巔病,下虛上實。注以腎虛不能引膀胱之氣故爾。心 煩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心熱病者,卒心 痛煩悶,頭痛面赤,刺手少陰太陽。肺熱病者,頭痛不 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陰陽明。腎熱病者,項痛員員澹 澹然,刺足少陰太陽。《靈樞》謂: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 心,取足陽明太陰。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取血與 厥陰。「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取手足少陰。厥頭痛,意 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厥頭 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厥頭痛, 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頭 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 未已,可側取,不可遠取也。」「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 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 明,後取足少陽陽明。」膀胱足太陽所生病頭顖頂腦 戶中痛。膽足少陽所生病頭痛。凡此皆臟腑經脈之 氣,逆上亂於頭之清道,致其不得運行,壅遏經隧而 痛者也。蓋頭象天,三陽六腑清陽之氣,皆會於此,三 陰五臟精華之血,亦皆注於此。於是天氣所發,六淫 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聰明, 或瘀塞其經絡,因與其氣相薄,鬱而成熱,則脈滿,滿 則痛。若邪氣稽留,則脈亦滿而氣血亂,故痛甚,是痛 皆為實也。若寒濕所侵,雖真氣虛,不與相薄成熱,然 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寒則脈縮卷緊急,外引 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止,是痛為虛也。如因風木痛者, 則抽掣惡風,或有汗而痛。因暑熱痛者,或有汗或無 汗,則皆惡熱而痛。因濕而痛者,則頭重而痛,遇天陰 尤甚。因痰飲而痛者,亦頭昏重而痛,憒憒欲吐。因寒 而痛者,絀急惡寒而痛。各與本臟所屬風寒濕熱之 氣,兼為之狀而痛。更有氣虛而痛者,遇勞則痛甚,其 脈大。有血虛而痛者,善驚惕,其脈芤。用是病形分之, 更兼所見證察之,無不得之矣。
三陽頭痛藥。羌活、防風、荊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 芎、芍藥、細辛、連鬚、蔥白。
陰證頭痛,只用溫中藥,如理中、薑、附之類。
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偏正頭痛,年深不愈, 竝以清空膏主之。如苦頭痛,每料中加細辛二錢。如 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去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半。如偏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 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發熱惡熱而渴,此陽明頭 痛,只與白虎湯加白芷。
頭旋眼黑頭痛,宜「安神散、川芎散。」
熱厥頭痛,雖嚴寒猶喜風寒,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 痛復作,宜清上瀉火湯,後用補氣湯。
風熱頭疼,「石膏散、荊芥散。」
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名曰厥逆。出《奇病 論》中,宜羌活附子湯。
頭痛。胸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寒冷。脈左寸弦急。宜 麻黃吳茱萸湯。
濕熱在頭而頭痛者,必以苦吐之。輕者用「透頂散」,㗜 鼻取涎。
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 甚。至其風日則少愈。大川芎丸主之。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神 聖散主之。」
凡治頭痛,皆用芎、芷、羌、防等辛溫氣藥升散者,由風 木虛不能升散,而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故用此 助肝木,散其壅塞也。若風盛疎散太過而痛,服辛散 藥反甚者,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乃愈。乳香盞落散 之類是也。
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當歸、川芎主之:當歸一 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
當歸、川芎連𧄍、熟芐各二錢,水煎去查,入龍腦薄荷 末二錢,乘沸泡之鼻,吸其氣,候溫即服,服即安臥,效。 氣血俱虛頭痛者,於「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 辛」,其效如神。
痰厥頭痛,眼黑頭旋,惡心煩亂,半夏白朮天麻湯主 之。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 天麻不能解。天麻苗謂之「定風草」,獨不為風所搖,以 治內風之神藥。內風者,虛風是也。黃芪甘溫瀉火補 元氣,實表虛,止自汗;人參甘溫調中,補氣瀉火;二術 甘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 溫,益氣調中而升陽。炒麴消食,蕩胃中滯氣。麥芽寬 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蘗苦寒,用酒洗,以 療冬日少火在泉而發躁也。
鼻鼽腹腫頭痛,病在胃。《經》云:「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 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 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動作頭重,痛熱氣潮者,屬胃。丹溪云:頭痛如破,酒炒 大黃半兩,茶煎服。婁全善云:「病在胃而頭痛者,必下 之方愈也。」如孫兆以利膈藥下,張學士傷食頭痛,郭 茂恂以黑龍丹下,其嫂產後污血,頭痛,皆下咽即安 是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東垣清空膏 之類治之。
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許 學士謂之「腎厥頭痛」也。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用 玉真丸治之。戴復菴用正元散,或大三五七散,入鹽 煎服,或於正元散內入炒椒十五粒,下來復丹,間進 黑錫丹。有服諸藥不效,其痛愈甚,宜茸硃丹。
《素問》曰:「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 入腎,徇蒙招尤,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 陰,甚則入肝。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 肝虛也,故肝虛則頭運。」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 不定,目眩耳聾,皆運之狀也,故肝厥頭運,腎厥巔痛, 不同如此。肝厥宜鉤藤散。
傷食頭痛。胸膈痞塞。嚥酸噫敗卵臭。畏食。雖發熱而 身不痛。宜「治中湯」加砂仁一錢。或紅丸子。
傷酒頭痛,惡心,嘔吐出宿酒,昏冒眩運,宜「葛花解酲 湯。」
怒氣傷肝,及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宜「沉香 降氣散,並蘇子降氣湯,下養正丹。」
上熱頭目赤腫而痛。胸膈煩悶。不得安臥。身半已下 皆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祕。宜「《既濟》解毒湯。」
外有臭毒頭痛,喫一味炒香附愈。
頭痛連睛痛,石膏、鼠黏子炒為末,茶清食前調下。 「頭風搐鼻,白芷散、川芎散、如金散、瓜蔕神妙散、火筒 散、鬱金散。」
雷頭風
編輯頭痛而起核塊者是也。或雲「頭如雷之鳴也。」為風邪 所客,風動則作聲也。張子和用茶調散吐之,次用神 芎丸下之,然後服烏荊丸及愈風餅子之類。衰者用 涼膈散消風散熱。
頭上赤腫結核,或如酸棗狀,用䤵針出血則愈。亦有 因痰火者,痰生熱,熱生風故也。痰火上升,壅於氣道, 兼乎風化,則自然有聲,輕如蟬鳴,重如雷聲,故名「雷 頭風」也。用半夏、牙皂、薑汁煮一兩,大黃酒浸透,濕紙 包煨,再浸再煨三次,二兩;白殭蠶、連𧄍、橘紅、桔梗、天 麻各五錢;片芩酒炒七錢;薄荷葉三錢;白芷、青蒙石粉草各一錢,末之,水浸蒸餅為丸,如菉豆大。食後臨 臥茶吞二錢,以痰利為度,然後用「清痰降火,煎藥調 理。」
真頭痛
編輯天門真痛,上引泥丸,夕發旦死,旦發夕死。蓋腦為髓 海,真氣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不可治。《古方》云: 「與黑錫丹,灸百會」,猛進參、沉、烏、附,或可生。然天柱折 者,亦難為力矣。
大頭病
編輯頭腫大如斗是也,是天行時疫病也。東垣監濟源稅 時,長夏多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面目腫盛,目不 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雲「大頭天行。」遂處 方用黃連、黃芩味苦寒,瀉心肺間熱,以為君;橘紅、元 參苦寒,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𧄍、鼠黏子、 薄荷葉苦辛平,板藍根味甘寒,馬屁勃、白殭蠶味苦 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 明二經不伸之氣;桔梗味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共 為細末,用湯調,時時服之,拌蜜為丸,噙化服盡良愈。 乃施其方,全活甚眾,名「普濟消毒飲子」,或黑白散、甘 桔湯加鼠黏子、連𧄍、大黃、元明粉、白殭蠶、荊芥。
頭風屑
編輯羅謙甫云:「肝經風盛,木自搖動。《尚書》云:『滿招損』。《老子》 云:『物壯則老』。」故木陵脾土,金來剋之,是子來為母復 仇也。使梳頭有雪皮見肺之證也。肺主皮毛,大便實, 瀉青丸主之。虛者,人參消風散主之。
《萬病》紫苑丸治頭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薑湯 下。
按上治法,必有風熱上攻,頭目眩痛諸證,而後用之。 若止是白屑,但宜白芷、零陵香之屬,外治而已。
頭重
編輯頭重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濕淫外著也,因人之濕痰 上蒸也,因在下之陰氣逆於上也,皆得而頭重。何以 言之?頭象於天,其氣極清,地氣重濁。地者陰也,土濕 也。若外著內蒸,必壅蔽清道,致氣血不利,沉滯於經 隧脈絡,故重。《內經》曰:「陽氣者因於濕,首如裹。」是外濕 蔽著者也。又曰:「脾熱病者,先頭重。」是胃脈引其熱上 於頭也。
頭搖
編輯頭搖,風也,火也。二者皆主動,會之於巔,乃為搖也。《內 經》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 陰。」註謂:徇,疾也。蒙,目不明。招,掉搖不定也。尤,甚也。目 疾不明,首掉尤甚。又太陰之復,頭項痛重,掉瘛尤甚。 註:謂濕氣內逆,太陽上留胸中而掉瘛也。《靈樞》謂督 脈之別,長強,虛則頭重高搖之。然《病機》有謂諸風掉 「眩,皆屬肝木。夫頭之巔,足太陽之所過,督脈與厥陰 之所會,是故三經所逆之火,留聚於此者,皆從風木 而為掉搖也。張仲景又言:心絕者,亦直視搖頭也。」
《頭痛脈法》
編輯
浮緊為太陽, 弦細少陽。 浮緩長陽明。 沉緩太 陰, 沉細少陰, 浮緩厥陰。 浮弦為風, 浮洪為 火。 右寸滑或大或弦有力,皆痰火積熱。 細或緩, 兼體重者濕。 左脈不足血虛, 右脈不足氣虛, 左右俱不足,氣血俱虛。 右寸緊盛,食積。 右關洪 大,為胃熱上攻。 寸口弦細為鬲,上有風涎冷痰,或 嘔吐。 沉細為陰毒傷寒,但頭痛身不熱也。 病苦 頭疼目痛。脈急短濇者死。
眩運
編輯眩,謂眼黑眩也。運,如運轉之運,世謂之頭旋是也。 《內經》論眩,皆屬肝木,屬上虛。丹溪論眩,主於補虛,治 痰降火。仲景治眩,亦以痰飲為先也。
趙以德曰:「丹溪先生主火而言者,道也。然道無所之 而不在,道之謂何?陰陽水火是也。其順淨清謐者,水 之化;動擾撓亂者,火之用也。腦者,地氣之所生,故藏 於陰。目之瞳子,亦腎水至陰所主,所以二者皆喜靜 謐,而惡動擾,靜謐則清明內持,動擾則掉擾散亂,是 故腦轉目眩者,皆由火也。」《靈樞》曰:「五臟六腑之精氣」, 皆上注目而為之精。筋骨血氣之精與脈,並為目系, 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 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 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所謂邪者,風寒濕 熱內外之諸邪也。然諸邪盡謂以火之所成,眩者何? 《內經》謂「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者,是專言風邪矣。《原病 式釋》之曰:「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 搏,則頭目為之眩運而旋轉。火本動也,焰得風則自 然旋轉,於是乎掉。」眩,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此非風 邪之因火所成者歟?然風有內外,外入者兼火化者 則如是。若內發者,尤是因火所生之風也。及諸篇中 考之,有謂厥陰司天,客勝耳鳴掉眩。厥陰之勝者亦 然,此司天之氣,從上受者外入者也。又謂發生之紀, 與歲木運太過,皆掉眩巔疾,善怒。肝肺太過善忘,忽 忽冒眩巔疾。又徇蒙招尤,過在足少陽厥陰者,言目 瞤動蒙暗也。《巢氏》亦謂「脅下痛,頭眩者,肝實也。」此或 得於肝臟,應天氣者所動,或因本臟虛實之氣自動, 皆名之為風,非火之烈焰,何能上於巔也?至於木鬱 之發,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者,尤是肝 木中火發之甚也。此天氣內應於臟,與肝虛實之氣 動者,是皆名內發之風者也。又謂太陽之勝,熱反上 行,頭項頂腦中痛,目如脫。註文謂寒氣凌逼,陽不勝 之。太陽之氣,標在於巔,入絡於腦,故病如是。謂太陽 司天,善悲,時眩仆。《靈樞》謂邪在心者病亦同,二者皆 是邪逼於心下,致神志不安則悲,心火不行,則妄動。 上炎,謂太陰之復,陰氣上厥,飲發於中,頭項胸痛,而 掉瘛尤甚。註文謂濕氣內逆,寒氣不行,太陽上留,故 為是病。謂太陰在泉,病衝頭痛,目似脫。註文云:「亦是 足太陽病也。」謂太陰司天,頭項痛,善眩。《靈樞》謂「邪在 腎,頸項時眩。」此皆濕邪害腎,逼太陽之氣留於上而 然也。至於《金匱要略》謂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者, 亦是格其心火不行而上衝也。謂尺脈浮為傷腎,趺 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即眩。謂陽明脈遲,食 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二者因脾胃虛而陽氣不足, 所以外見遲緊之脈,內受濕飲之鬱,而不足之微陽, 始與所鬱之熱,並而衝上於頭目也。用此比類言之, 則眩運之病,非一邪而可終。若夫太乙天真元氣,皆 得胃脘之陽以行於周身,分三陰三陽之經脈。六氣 應天之陰陽,運行於表者,謂之「六化」;布五行於五臟, 屬之氣,應地之陰陽,運行於裏者,謂之「五陽。」雖然表 裏固分為二,及乎一經合一臟,相通氣而行,則表裏 必似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悉如其天之有德有化,有 用有變於氣交者,備在身形之中。《經》曰:「成敗倚伏,皆 生於動。動之清靜則生化治,動之躁亂則苛疾起。」自 此言之,掉眩由人氣所動者,豈止如《金匱》所云濕飲 而已?若此五陽六化,妄動而病者,又可勝數哉!且夫 凡有過節,即隨其所動經臟之氣而妄起,因名曰「厥 陽之火。」厥陽之火有五,謂之五邪。五邪之變,遂勝剋 之病作。又或腎水不足,或精血傷敗,不能制其五陽 之火獨光;或中土虛衰,不能隄防下氣之逆,則龍雷 之火,得以震動於巔。諸火上至於頭,重則搏擊為痛, 輕則旋轉為眩運矣。夫如是比類之道,在《經》有之。諸 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 守經,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其此之謂歟?或曰:「治諸 邪當何如?」曰:「夫火因動而起,但各從其所動之因而 治之。因實熱而動者,治其熱;因邪搏擊而動者,治其 邪;因厥逆逼上者,下治所厥之邪;因陰虛而起者,補」 其陰,抑其陽,按而收之。因陽虛而氣浮上者,則補其 陽,斂其浮游之氣。因五志而動者,各安其臟氣以平 之。因鬱而發者,治其所鬱之邪,開之發之。因精血不 足者,補之,不已則求其屬以衰之。因勝剋而動者,從 勝衰之氣而補瀉之。中氣虛衰而動者,補其土以安 之。上焦清明之氣虛,不能主持而動者,亦當補中焦 之穀氣,推而揚之,因五臟六腑上注之精氣不足而 動者,察其何者之虛而補之,如是,雖不專治其火,而 火自息矣。凡治百病之由火而生者皆然,非唯掉眩 而已。嚴氏云:「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皆能眩運,當以脈 證辨之。」
風則脈浮有汗。項強不仁。《局方》消風散、《本事》川芎散、 羚羊角散、都梁丸、青州白丸子。
寒則脈緊無汗。筋攣掣痛。不換金正氣散。加芎、芷、白 芍藥。甚則薑附湯、《濟生》三五七散。
暑則脈洪大而虛,自汗煩悶,黃連香薷飲、十味香薷 飲、消暑丸。
濕則脈細沉重,吐逆涎沫,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 滲濕湯、《濟生》芎術散。 風熱,羌活湯、鉤藤散。
寒濕芎術除眩湯。或理中湯。仍吞「來復丹。甚者養正 丹。」
七情相干。眩運欲倒,用「十四友丸」、「安腎丸。」二藥夾和, 以和劑七氣湯送下,仍間用乳香泡湯下。
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所致,當升 陽補氣,黃芪人參白朮川芎、當歸、甘菊花、柴胡、升麻 之類。《直指方》云:「淫慾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 氣逆奔而上,此眩運出於氣虛也,宜益氣補腎湯。」 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氣補 血,芎歸湯之類。
中脘伏痰,嘔逆眩運,旋覆花湯主之。《金匱》方:卒嘔吐, 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假令 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頭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又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白朮湯主之。澤 瀉五兩,白朮二兩,水二升,煮一升,分溫再服。支飲之 證,短氣倚息,形如腫是也。痰閉不出者吐之。
青黛散㗜鼻取涎,治眩神效。 頭風眩運,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用清上辛涼之 藥,防風通聖散加半夏等味。《仲景》云:「此痰結胸中而致也。」
大小便結滯者,微利之,河間搜風丸。
體虛有寒者溫之。仲景云:「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 味,暖肌補中益精氣,白朮附子湯主之。」 肝厥狀如癇疾,不醒嘔吐,醒後頭虛運發熱,用麻黃、 鉤藤皮、石膏、乾葛、半夏、麴柴胡、甘草、枳殼、甘菊為麤 末。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八 分,去查溫服。
百會疽
編輯或問:「百會穴生疽何如?」曰:「此名玉頂發,初如麥米,頓 增痛楚,寒熱大作,由虛陽浮泛,宜以鹽湯下八味丸, 引火歸源,甚則黑錫丹。或元氣素厚,六陽經受風邪, 風火相扇,臟腑熱毒上攻而然者,宜黃連消毒飲,兼 玉樞丹、勝金丹。更以附子切片,置湧泉穴,灸五壯,以 洩其毒,七日無膿者死。」
頂門癰
編輯或問頂門生癰何如?曰:此屬太陽經風熱所致,一名 佛頂疽,穴名「上星」,由臟腑陰陽不調,熱毒上壅而成。 宜服活命飲加芩、連、梔子、藁本清熱之劑,及紫金丹、 烏金散、奪命丹汗之。虛者,十全大補湯加羌活。稍遲 潰爛黑陷惡證多脈大神昏,二便閉結者,不治。
額疽
編輯或問:「當額生疽何如?」曰:「此屬陽明胃積熱,宜服活命 飲加升麻、桔梗、羌活,水酒煎服。壯實者,一粒金丹下 之。老弱者,十全大補湯,或十宣散、黃芪內托散托之。 過時潰爛腦髓出者死。」
太陽疽
編輯或問:「兩太陽生疽何如?」曰:「此名勇疽,亦名腦發疽,屬 足陽明胃經。狀如伏鼠,寒熱併作,面目浮腫,宜活命 飲加升麻、桔梗烏金散。」十一日刺得黃白膿者生;清 稀黑血者,及潰爛透腦者死。
鬈毛瘡廣瘡
編輯或問:「頭上生瘡,狀如葡萄,痛甚,久而無膿,何如?」曰:「名 鬈毛瘡,治法與癩頭瘡同,必須詳驗。其瘡若中陷而 四畔高起,色如黃蠟者,廣瘡也。」
赤色疽
編輯《鬼遺》云:「赤色疽發頭額及腦前,並手掌中,十日不穴 者死,七日可刺出赤血,七日未有膿,不可治也。不穴 者,不作穴而東攻西擊也。」
《癰疽頭痛頭眩用托裏消毒散加減法》
編輯
「初腫,頭痛發熱,邪在表也,加川芎、羌活。若外邪在表 而元氣實者,暫用人參敗毒散。」 頭痛惡寒,表虛也, 去金銀花、連𧄍,加參芪。 體倦頭痛或眩運,中氣虛 也,去三味加柴胡、升麻。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加 蔓荊子。 日晡頭痛,或發眩運,陰血虛也,去三味加 熟地黃;如不應,佐以六味丸。 夢泄遺精,頭運頭痛, 或痰喘氣促。腎虛不能納氣也。去三味併川芎。佐以 六味丸。如不應。大虛寒也。用八味丸。
《陳實功外科正宗》
編輯
頭痛
編輯頭痛者,風、火、濕、痰四者皆能致之。又楊梅瘡毒上攻, 亦有此證。或婦人產後梳洗當風太早亦致之,名曰 「頭風。」宜用天麻餅子、三聖散二方,毋論病之新久,受 之真似並效。
《腦疽論》
編輯
夫腦疽者,俗稱「對口」是也。但所發不同,其源有二:得 於濕熱交蒸,從外感受者輕;五臟蘊結,從內發外者 重。其理何也?濕熱之為病,天行氣候,寒暑不調,節序 溫涼,陰陽失度,凡有體虛者,易於侵襲。項後雖屬督 脈,又主太陽寒水司行之道,所有侵襲,氣血必凝,凝 則後必為腫。此從外感受者。其患初起有頭,多生正 「穴,三四日間,多作焮痛,始生寒熱,口和而乾,色紅根 活,瘡勢漸高,形不散大,時止時疼,易膿易腐,飲食知 味,起坐尋常」,外勢雖可畏,而內無七惡之證相干,此 屬陽證,其由從外來矣,故多不治可愈。所有五臟蘊 結而成者重,其源有五,蓋心主血,故心緒煩擾,煽動 不寧,以致火旺而沸騰,行於項間,與寒水交滯而為 腫者一也。肝統筋,故「惱怒傷肝。」項乃三陽統筋之所, 肝傷則血脈不潮,筋無榮養,凝結為腫,故項緊急強 痛,不能轉側。其患未潰前,肉色紫暗,堅硬漫腫,破流 血水,木痛無膿,此等之證,皆肝氣受傷者二也。脾主 肌肉,故思慮傷脾,脾氣日損,又或膏粱損胃,胃汁乾 枯,以致中脘否塞,氣「不運行,逆於肉裏,乃生壅腫。其 患外皮雖腐,而內堅不潰,口燥舌乾,飲食不進,根腳 走散,膿穢色敗,此等之證,皆脾氣受傷者,三也。」肺主 皮毛,故憂鬱傷肺,肺傷則毛竅閉塞,腠理不通,氣不 舒暢,縱橫經絡,結而為腫。其形「瘡多平陷,色淡不華, 皮腐脂流,形如湯潑,氣粗短促,面黴鼻掀,碌碌生痰, 殷殷」發嗽,此等之證,皆肺氣受傷者,四也。腎主骨髓, 故恣慾傷腎,腎傷則真陰之氣敗矣。真陰一敗,相火 自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動或靜,煎熬臟腑,消鑠津液,更變形容,改換聲音,瘡形紫黑,脈數乖度,煩躁 口乾,隨飲隨渴,此等之證,皆腎氣受傷者五也。凡治 此證,必內分虛實,外辨陰陽,體順天時,察「其病理。七 日以前,瘡勢未成者,當通竅以汗發之。七日以後,病 勢已成,治當兼補以托之,此則毒不內攻,必無變證。 如藥攻利太過,元氣受傷,毒多難出,又敷圍涼藥,氣 血冰凝,則肌肉多死,反難腐潰。予常治此,及諸發背 初起未成者,用披鍼當頂點入,知痛處,出其惡血,通 其瘡竅,隨插蟾酥條直至」瘡底,外用膏蓋,內服「萬靈 丹」或蟾酥丸發其大汗,解散內蘊之毒。次日患上或 腫或不腫,或痛或不痛,仍插仍貼,直至患頂腫高,根 腳突起,四圍裂縫,有膿方住。插藥輕淺者,九日後吐 出病根堅硬不化之物,毒甚者不能頓然脫落,亦可 漸腐成膿,為轉重就輕之良法。外用玉紅膏長肉,內 服補托收斂。其患不久自愈。如陽證輕淺者。候自腐 潰。不用前法鍼刺。如不腫不疼。灸亦不痛。陰證尤當 速用。不必遲延。此為移深居淺之大法也。
《腦疽看法》
編輯
初起頂高根活,色紅皮薄,作疼焮熱,腫不開散者順。 已成,無論偏正,瘡形獻起,疼痛發熱,易腐易膿者順。 已潰膿稠,肉色紅活,瘀腐易脫,焮腫漸消痛減者順。 潰後腐脫新肉,便生瘡口,漸斂凝結,癡膿作癢者順。 初生一點黃泡,或似疙瘩,不腫不疼,自不知覺者逆。 已成,不發高腫,亦不焮痛,瘡頂軟陷,根腳平散者逆。 已潰膿清,肉色紫黑,外皮不腐,內生臭穢,不食者逆。 腐肉雖盡,新肉不生,瘡口散大,軟陷無神,色敗者逆。
《腦疽治法》
編輯
「初起有頭或無頭,大痛或不痛,俱隔蒜灸,兼服解毒。 已成堅硬,發熱焮痛,口乾便祕者,邪在內也,宜泄之。」 「堅腫不痛,發熱惡寒,頭疼四肢拘急者,兼發表攻裏。 腫硬日深,形色紫黑,外皮不腐,內膿不潰,宜行拔法。」 「腫強,頭面焮熱,口燥惡心嘔吐者,邪在上也,宜清之。」 焮熱腫痛,紅色光亮,疼苦有時,內膿脹痛者,急開之。 將潰不潰,微熱微紅,不作腐潰者,脾胃虛也,宜補之。 潰後腐肉不脫,膿水清稀,腫痛仍作者,當大養氣血, 大便多溏,小便短濇,自汗食少,脈細身涼,溫中健脾。
《鬢疽論》
編輯
夫鬢疽者,乃手少陽三焦相火妄動,又兼腎水不能 制火,或外受風熱所感。但此經多氣少血,肌肉相薄, 凡有患最難腐潰,此皆起於情性急暴房慾,血虛火 動,肝氣凝結而成。疽之初起,寒熱交作,頭眩痛徹太 陽,甚則耳目連鬢通腫。治法不可妄用鍼灸,必分陰 陽表裏,邪正虛實治之,庶不有悞。且如初見瘡時,多 寒少熱,口乾作渴,好飲熱湯,六脈虛數無力,又兼患 上堅硬,多不焮痛,無潰無膿,瘡根流散,此等之證,乃 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治以托裏為主,消毒佐之,如「清 肝養血湯」、托裏消毒散之類是也。又見證時熱多寒 少,頭眩作痛,口燥舌乾,渴欲飲冷,二便祕澀,六脈沉 實有力,瘡亦焮腫疼痛發熱,易腐易膿,根腳不開,腫 焮在外,此乃正氣實而邪氣虛也。治以消毒為主,托 裏佐之,如梔子清肝湯、鼠黏子湯之類是也。大抵正 氣勝則實,邪氣勝則虛,必然一勝則一負,邪正不並, 立欲其虛,而不待損而自虛矣。又有未見瘡時,先作 渴證,或一年半載,日久日重,然後發為鬢疽。其形色 多紫黑,瘡多平陷堅硬無膿。毒流耳項。又兼氣味不 正。形容不澤。精神不明。飲食不進者。俱為不治。
《鬢疽看法》
編輯
初起,無口乾寒熱,飲食有味,舉止尋常,發瘡者順。已 成,瘡頭腫起,根腳不散,形色紅活,掀痛潰膿者順。已 潰,膿稠,色鮮紅活,腫消痛止,項便、頭輕,口和者順。潰 後,瘀肉易腐,新肉易生,瘡口易平,飲食有味者順。初 起,瘡頭如粟,頂軟不高,色紫根散,木痛食少者逆。已 成,瘡形紫黑軟陷無膿,足冷身涼,便利脈虛者逆。已 潰膿水清稀,多生臭穢,壞肉不腐,新肉不生者逆。潰 後飲食厭餐,發熱口乾不眠,肉削皮麤者逆。
《鬢疽治法》
編輯
「初起,焮腫堅硬,內熱口乾,脈數有力,邪實也,當利之。 已成,增寒壯熱,四肢拘急,脈浮者,邪在表也,宜散之。 赤腫作痛,血凝滯也,散血清肝。」色黯漫腫,升陽助胃。 已潰,堅腫不退,脈細而數,日晡發熱者,宜滋陰健脾。 肝膽怒火上攻,心煩作躁,腮顴紅熱者,宜抑陰降火。 已潰膿清,腫痛猶甚,虛煩食少者,宜養氣血,健脾胃。 潰後氣血俱虛,身涼脈細,大便多溏者,宜峻補溫中。 潰後不斂,新肉生遲,瘡口淡白,膿水不止,健中補脾。
蟮拱頭
編輯蟮拱頭,俗名「腦豬」是也。患小而稟受悠遠,皆父精母 血蓄毒而成。生後受毒者,只發一次。其患腫高,破之 又腫,皆稟受時原有,皮膜相裹,毒雖出而膜未除,故 愈。又發腫甚膿熟者,用鍼刺破,以三品一條鎗插入 孔內,化盡內膜自愈。又有不膿而不收口者,此必風 襲患口,宜敗銅散搽之,兼戒口味自愈
透腦疽
編輯透腦疽,發在額上髮際之間,多發寒熱,頭疼如斫,不 可忍耐。先用萬靈丹發汗,解散風邪,次宜清托。
玉枕疽
編輯「玉枕疽」,生在腦後枕骨中,堅而難潰,痛引肩項,鼻塞 氣麤,此太陽膀胱濕熱凝滯而成。初起有表證者,便 宜解表;有裏證者,即與通利。潰後宜補托,久則宜收 斂。此為一定治法,不可混亂,妄投藥餌,致其危亡也。
白禿瘡
編輯白禿瘡,因剃髮腠理司開,外風襲入,結聚不散,致氣 血不潮,皮肉乾枯,發為白禿,久則髮落,根無榮養。如 禿斑光潤不癢,內血已潮,以薑蘸潤肌膏常擦其髮, 漸生禿斑,乾枯作癢者,內必有蟲,宜用「麥餞散」搽之。 蟲死風散,髮生可愈。後忌動風發物等件。
《醫門法律》〈臣喻昌著〉
編輯
《濕熱上干於頭宜審下法》
編輯
《金匱》治上焦之濕,本《內經》「濕上甚為熱」之義,而分輕 重二證。輕者但發熱面赤而喘,頭痛鼻塞而煩,邪在 上焦,裏無別病者,但內藥鼻中,㗜去濕熱所釀黃水 而已。以鼻竅為腦之門戶,故即從鼻中行其宣利之 法,乃最神最捷之法也。重者身熱足寒,時頭熱面赤, 皆濕上盛,為熱之明徵。濕熱上盛,故頭熱面赤目赤, 濕熱上盛,故陽氣上壅,不下通於陰而足寒。《內經》原 有上者下之之法,邪從下而上,必驅之使從下出,一 定之理也。其證輕者,裏無別病,但㗜其黃水,從清陽 之鼻竅而下出,則其重而裏多危證者,必驅其黃水, 從前後二陰之竅而出,所可意會也。《金匱》於本文之 下,增「若發其汗者」二十四字,垂戒初不以下為戒,又 可意會也。但下法之難,不推其所以不可汗之故,即 不得其所以用下之權。仲景以其頭搖、口噤、背張,幾 幾陽之欲亡,若更發其汗,重虛衛外之陽,惡寒必轉 甚。若發汗已,其脈如蛇,真陽脫離,頃刻死矣。由是推 之,濕上甚,為熱之重者,非用下法,難以更生。而下法 必以溫藥下之,庶幾濕去而陽不隨之俱去耳。此非 無徵之言也。仲景即於本篇申一義雲。下之額上汗 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豈非因下而奪其陽之大戒乎。
頭眩
編輯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若木勝則四肢強直而為掉,風 動於上而為眩,脾土受邪,肝之實也。若木衰則血不 養筋而為掉,氣虛於上而為眩,金邪乘木,肝之虛也。 因誤汗致心悸頭眩,身瞤動,無可奈何者,用真武湯 為救法。夫汗雖出而熱不退,則邪未盡而正已大傷, 況裏虛為悸,上虛為眩,經虛為瞤,身振振搖,無往而 非亡陽之象。所以行真武把關坐鎮之法也。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蓋陽回利止 則生,若利止更加眩冒,則其止也,乃陰已先亡,故陽 無依附,浮越於上,而神氣散亂,時時自冒也。
額黑
編輯女勞疸,額上黑,謂身黃加以額黑也。黑為北方陰晦 之色,加於南方離明之位,此必先有胃熱脾寒之濁 氣,下流入腎,益以女勞無度而後成,其由來非一日。 《肘後》謂因交接入水所致,或有所驗。然火炎薪燼,額 色轉黑,雖不入水,其能免乎?故脾中之濁氣,下趨入 腎,水土互顯之色,但於黃中見黑滯耳。若相火從水 中上炎。而合於心之君火。其勢燎原。煙燄之色。先透 於額。乃至微汗。亦隨火而出於額。心之液且外亡矣。
《景岳全書》〈臣張介賓著〉
編輯
頭痛
編輯凡診「頭痛者,當先審久暫,次辨表裏。蓋暫病者必因 邪氣,久病者必兼元氣。暫病有表邪者,此風寒外襲 於經,治宜疎散,最忌清降;有裏邪者,此三陽之火熾 於內,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久病者, 則或發或愈,或以表虛者,微感則發,或以陽勝者,微 熱則發,或以水虧於下,而虛火乘之則發,或以陽虛 於上,而陰寒勝之則發,所以暫病者當重邪氣,久病 者當重元氣,此固其大綱也。然亦有暫病而虛者,久 病而實者,又當因脈因證而詳辨之,不可執也。 頭痛有各經之辨,凡外感頭痛,當察三陽厥陰。蓋三 陽之脈俱上頭,厥陰之脈亦會於巔,故仲景《傷寒論》 則惟三陽有頭痛,厥陰亦有頭痛,而太陰少陰則無 之。其於辨之之法,則頭腦額顱,雖三陽俱有所會,無 不可痛。然太陽在後,陽明在前,少陽在側,此又各有 所主,亦外感之所當辨者也。至若內傷頭痛,則不得 以三陽為拘矣。如《本經》所言,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 巨陽。若《厥病篇》所論,則足六經及手少陰少陽皆有 之矣。《奇病論》曰:「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凡痛在腦 者,豈非少陰之病乎?此內外之異,不可不察也。 外感頭痛,自有表證可察。蓋其身必寒熱,脈必緊數, 或多清涕,或兼欬嗽,或兼脊背痠痛,或兼項強不可 以左右顧,是皆寒邪在經而然。散去寒邪,其痛自止, 如川芎、細莘、蔓荊子、柴胡之類,皆最宜也。若寒之甚者,宜麻黃、桂枝、生薑、蔥白、紫蘇、白芷之類。隨其虛實 而加減用之。
「火邪頭痛者,雖各經皆有火證,而獨惟陽明為最正。 以陽明胃火盛於頭面,而直達頭維,故其痛必甚,其 脈必洪,其證必多內熱。其或頭腦振振,痛而兼脹,而 絕無表邪者,必火邪也。欲治陽明之火,無如白虎湯 加澤瀉、木通、生地、麥冬之類,以抑其至高之勢,其效 最速。至若他經之火,則芍藥、天花粉、芩、連、知蘗、龍膽」、 梔子之類,無不可擇而用之。但治火之法,不宜佐以 升散。蓋外邪之火可散而去,內鬱之火得升而愈熾 矣,此為忌也。
陰虛頭痛,即血虛之屬也,凡久病者多有之。其證多 因水虧,所以虛火易動,火動則痛,必兼煩熱內熱等 證。治宜壯水為主,當用「滋陰八味煎、加減一陰煎、玉 女煎」之類主之。火微者,宜六味地黃丸、四物湯、三陰 煎、左歸飲之類主之。
陽虛頭痛,即氣虛之屬也。久病者亦有之。其證必戚 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飲食不甘,脈必微 細,頭必沉沉,遇陰則痛,逢寒亦痛,是皆陽虛陰勝而 然。治宜扶陽為主,如「理陰煎、理中湯、十全大補湯」、補 中益氣湯之類,皆可擇用。或以五福飲、五君子煎加 川芎、細莘、蔓荊子之類,以升達陽氣,則又最善之治 也。
痰厥頭痛,諸古方書,皆有此等名目,然以余論之,則 必別有所兼之因,但以頭痛而兼痰者有之,未必因 痰頭痛也。故兼痰者,必見嘔惡、胸滿脅脹,或欬嗽氣 粗多痰,此則不得不兼痰治之,宜二陳湯、六安煎、和 胃飲、平胃散加川芎、細莘、蔓荊子之類主之。如多痰 兼火者,宜用清膈煎,或二陳湯、六安煎加黃芩、天花 粉之類主之。火甚者。加石膏亦可。如多痰兼虛而頭 痛者。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加芎莘之類。酌而 用之。
頭眩
編輯「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 二耳。」原其所由,則有勞倦過度而運者,有饑飽失時 而運者;有嘔吐傷上而運者,有瀉泄傷下而運者;有 大汗亡陽而運者;有眴目驚心而運者;有焦思不釋 而運者;有被毆被辱氣奪而運者;有悲哀痛楚,大叫 大呼而運者,此皆傷其陽中之陽也。又有吐血、衄血、 便血而運者;有癰膿大潰而運者;有金石破傷,失血 痛極而運者;有男子縱慾,氣隨精去而運者;有婦女 崩淋,產後去血而運者,此皆傷其陰中之陽也。再若 大醉之後,濕熱相乘而運者,傷其陰也;有大怒之後, 木肆其強而運者,傷其氣也;有痰飲留中,治節不行 而運者,脾之弱也。此亦有餘中之不足也。至若年老 精衰,勞倦日積,而忽患不眠,忽苦眩運者,此營衛兩 虛之致然也。由此察之,虛實可辨矣。即如《內經》之言, 亦無非言虛而何?後世諸家,每多各逞臆說,其於病 情經義,果相合否?《指南》若此,後學能無誤乎?因摘其 尤者,悉之如左。
河間之論眩運,獨取《至真要大論》一句曰:「諸風掉眩, 皆屬肝木,風主動故也。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 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 屬陽,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 焰得風則自然旋轉也。」此釋風木之義,固然似矣。然 不知《至真要論》之言,乃言運氣臟氣所屬之理,非所 以悉眩運之病情也。必若《口問篇》《衛氣篇》《決氣篇》《經 脈篇》《海論》等議,方為最切最近之論。何河間一無引 證,而獨言「風火」二字,以該眩運一證,豈無失乎? 又若丹溪之論眩運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 其痰也。此證屬痰者多,蓋無痰不能作眩,雖因風者, 亦必有痰。挾氣虛者,亦宜治痰為主,兼用補氣降火 之藥。若據此論,則凡屬眩運,無非痰證也。何軒岐之 言,絕然不及痰飲,而但曰「上氣不足,頭為之苦傾,目 為之眩」;曰上虛則眩;曰督脈虛,則頭重高搖之;曰髓 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而眩冒,凡此者,豈皆痰證耶?又 若余前章所列諸證,無非眩運之由,亦豈皆痰證耶? 故在《丹溪》則曰:「無痰不能作眩。」當以治痰為主。而兼 用他藥。余則曰「無虛不能作眩。當以治虛為主。而兼 酌其標。」孰是孰非。余不能必俟明者正之。
頭痛之病,上實證也;頭眩之病,上虛證也。故《內經》分 別甚明,曰:「頭痛巔疾,上實下虛。」又曰:「上實下虛,為厥 巔疾。」此以邪氣在上,所以為痛,故曰上實也。至若眩 運之病,則曰上氣不足,又曰「上虛則眩」,未聞言上之 實也。而後世諸家,如嚴用和、楊仁齋輩,有曰結而為 飲,隨氣上逆者;有曰疲勞過度,下虛上實者;有曰腎 家不能納氣,使諸家氣逆奔而上者,即如朱丹溪亦 曰:「痰在上,火在下」,凡此皆言上實也,何與《內經》相反 若此噫?此實後人之不明耳。夫眩運之證,或為頭重, 或為眼黑,或為腦髓旋轉,不可以動。求其言實之由, 不過謂頭重者為上實,而不知頭本不重於往日,而惟不勝其重者,乃甚於往日耳。上力不勝陽之虛也。 豈上實乎。又何氣不歸元。及諸氣逆奔之有。蓋上實 者宜降宜抑。上虛者最不宜再伐生氣。此上實上虛 之旨。有不可不辨。而誤則害矣。
頭眩有大小之異,總頭眩也。於此察之,可得虛實之 情矣。何以言之?如今人之氣稟薄弱者,無論少壯,或 於勞倦,或於酒色之後,每忽有耳鳴如磬,或頭眩眼 黑,倏頃而止者,乃人所常有之事。至於中年之外,多 見眩仆卒倒等證,亦人所常有之事。但忽運而忽止 者,人皆謂之頭運眼花;卒倒而不醒者,人必謂之中 風、中痰。不知忽止者,以氣血未敗,故旋見而旋止,即 小中風也;卒倒而甚者,以根本既虧,故遽病而難復, 即大頭眩也。且必見於中年之外,而較之少壯,益又 可知。於此察之,則其是風非風,是痰非痰,而虛實從 可悟矣。何今人不識病機,但見眩仆不語等證,無不 謂之風痰,而非消即散,吾恐幾微之氣。有不堪再加 剷削矣。深可悲也。
《論治》
編輯
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 陽虛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陽中之陽虛者,宜治 其氣,如四君子湯、五君子煎、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如 兼嘔吐者,宜聖術煎、大加人參之類是也。 陰中之陽虛者,宜補其精,如五福飲、七福飲、左歸飲、 右歸飲、四物湯之類是也。
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 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如「大補元煎、十全大補 湯,及諸補陰補陽等劑,俱當酌宜用之。」
眩運證,凡有如前論首條所載病源者,當各因其證 求而治之。其或有火者,宜兼清火,有痰者,宜兼清痰, 有氣者,宜兼順氣,亦在乎因機應變,然無不當以治 虛為先,而兼治為佐也。
古法之治眩運,亦有當察者。丹溪曰:濕痰者,多宜二 陳湯,火者加酒芩。挾氣虛者,相火也,治痰為先,挾氣 藥降火,如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 眩運不可當者,以大黃酒炒為末,茶湯調下。
火動其痰,用二陳加黃芩、蒼術、羌活,散風行濕。《附錄》 曰:「有早起眩運。須臾自定。日以為常者,正元散下黑 錫丹。」
傷食頭運,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
有痰者,青州白丸子。
愚謂「古法之治眩運,如半夏白朮天麻湯,治脾痰也。 二陳湯加黃芩,治熱痰也。青州白丸,治風痰寒痰也。 腎著湯,治腎痰也。此外如大黃末之治眩運不可當,惟 痰火上壅者宜之。黑錫丹之重墜,惟氣實於上者宜 之。」苐恐眩運一證,實痰實火者無幾,而亦非上盛之 病。此古方之有宜否用者,不可不審。
《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編輯
《頭痛治法》
編輯
常治法者,謂以常法而治之者也。如人病頭疼,則以 頭疼常法治之是也。何必頭疼而治之於兩足乎?雖 頭疼實有治之兩足而愈者,然彼必常治之而不愈, 然後以變法治之,非可以捨常法而先求之於變法 也。故一遇頭疼,即以川芎五錢、白芷、蔓荊子、甘草、半 夏、細莘各一錢治之,病去如埽也。
上治者,治上焦之證也。如頭疼而風入太陽經也,用 川芎、細莘、白芷、柴胡、半夏、甘草各一錢,芍藥三錢治 之。蓋風雖犯太陽,治法不可全治太陽,當上清其邪, 故用白芷、川芎、細莘三味以散之。又用白芍、甘草、柴 胡以清肝膽之火,膽經與肝經入於頭絡,故用此數 味以散邪去火,又加半夏去痰,甘草和中,相濟而有 成也。又頭痛。一方用川芎一兩。蔓荊子二錢。水煎服。 立愈。蓋川芎補血。蔓荊子去風也。
「完治」者,如病頭疼腦痛,不必支刀破,囫圇而治之也。 頭痛用黃酒一升,入細莘一兩,白芷一兩,煮酒一醉 而愈。
此等治法,世人不知,亦不敢用,今為開導之頭痛,至 終年累月,其邪深入於腦可知一二錢之散藥,安能 上至巔頂,而深入於腦中?必多用細莘、川芎、白芷以 大散之也。或疑散藥太多,必損真氣,恐頭痛未除,而 真氣先行散盡,誰知風邪在頭,非多用風藥,必難成 功,有病則病受之,何畏哉!「一醉而愈」,此方信而不必 疑者也。惟是既愈之後,必須用熟地、芍藥、當歸各五 錢,川芎一錢,山茱萸、麥門冬各三錢,水煎服,四劑為 妙。
如「人病頭痛者,人以為風在頭,不知非風也,亦腎水 不足,而邪火衝入於腦,終朝頭運,似頭痛而非頭痛 也。若只治風,則痛更甚。」法當大補腎水,而頭痛頭運 自除。方用熟地、葳蕤各一兩,山茱萸四錢,北五味、麥 冬各二錢,元參、川芎、當歸、山藥各三錢,二劑即愈。此 方妙在治腎而不治風,尤妙在治腎而兼治肝也。肝 木不平。則肺金失化源之令。而腎水愈衰。今補肝又補腎。子母相資。自然上清頭目。況又入麥冬五味。以 滋肺金之清肅乎。所以下喉即安然也。
頭痛有神,方用川芎、沙參各一兩,蔓荊二錢,細莘五 錢,水二碗,煎八分,加黃酒半碗調勻,早晨服之,一劑 永不再疼。此方妙在用沙參,蓋沙參補陰,原不入腦, 今用於川芎之中,而蔓荊、細莘直走於巔,則沙參不 能下行,不得不同群共入於腦中。夫腦痛者,因腦陰 之虛,風得留之而不去,今補其腦,則風不能存,而腦 痛自愈。而頭痛亦除矣。此方不特治頭痛。兼治腦疼。 無不神效。
頭痛之證止消,用蓖麻子一粒搗碎,同棗肉些須同 搗勻,丸如黃豆大,外用絲綿裹之,納入鼻孔,少頃必 有清涕流出,即將丸藥取出,不可久放其中,頭疼即 愈,永不再發。倘久留在中,必致腦髓流出,又成不可 藥救之證。切記切記。
如人頭疼,法當用輕清之品,少少散之,無不立效,如 小柴胡湯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湯,世人不知輕重 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為式。方用柴胡、黃芩、半夏、甘 草各一錢,人參五分,此小柴胡湯,予更加人參五分, 茯苓二錢,更為奇妙。蓋氣足則邪易出,而汗易發,世 人見用人參,便加失色,匪獨醫者不敢用,即病者亦 不敢服。相沿而不可救藥者。滔滔皆是。安得布告天 下醫人。詳察其病源。而善用之也。
《腦痛治法》
編輯
腦痛,用黃酒一升,白芍三兩,辛夷、桔梗各三錢,㮋李 仁、麥冬、柴胡各五錢,甘草一錢,水三椀煎湯,入前酒 飲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飲之以酒,必以醉為度。 腦痛之病,乃風入膽經也。膽應於腦,故腦痛。人以為 用柴胡太多,過於辛散,不知有白芍和之,則不散氣 而轉能散邪。辛夷、㮋仁,皆入膽之妙品,桔梗、甘草,又 入肺之妙藥,膽病何以又兼治肺?不知鼻上通於腦, 腦熱則必下流清水,久則必成鼻淵矣。兼治其肺,則 肺氣清肅,自去平膽木之旺,而清涕不致下行,此立 方之神妙有如此。
頭面腫
編輯有人忽頭面腫如斗大,看人小如三寸,飲食不思,呻 吟如睡,此痰也。用瓜蔕散吐之,而頭目之腫消;又吐 之,而見人如故矣。後用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三錢, 甘草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二劑愈。
癩頭瘡
編輯有癩頭洗方:用蝸牛數十條,以癩頭洗之,二次必全 愈,亦神方也。水三碗,煎蝸牛三十條足矣。
頭角生瘡
編輯「如人有頭角生瘡,當日即頭重如山,第二日即變生 青紫,第三日青至身上即死」,此乃毒氣攻心而死也。 此病多得之好吃春藥,蓋春藥之類,不過一丸,食之 即強陽善戰,非用大熱之藥,何能致此?世間大熱之 藥,無過附子與陽起石之類是也。二味俱有大毒,且 陽起石必須火煅而後入藥,是燥乾之極,自然尅伐 津液。況窮工極巧,於婦女博歡,則筋骸氣血俱動,久 戰之後,必大洩盡情,水去而火益熾矣。久之貪歡,必 然結成大毒,火氣炎上,所以多發在頭角太陽之部 位也。初起之時,若頭重如山,便是此惡證。急不待時, 速以金銀花一斤,煎湯飲之數十碗,可少解其毒,可 保性命之不亡,而終不能免其瘡口之潰爛也。再用 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煎湯,日 用一劑,服至七日,瘡口始能收斂而愈。此種病世間 最多,而人最不肯忌服春藥也。痛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