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七
火門二
陳士鐸石室祕籙〈火證治法 命門之火宜補不宜瀉〉
方〈導赤散 安神丸 千金地黃丸 門冬丸 清心丸 黃連清膈丸 硃砂涼膈丸
瀉黃散 調胃承氣湯 回金丸 佐金丸 四順清涼飲子 桔梗湯 人參瀉肺湯 龍
腦飲子 龍腦雞蘇丸 洗心散 瀉心湯 升陽散火湯 地骨皮散 天門冬散 半夏
湯 利膈散 地黃煎 三黃丸 白虎湯 大黃散 柴胡升麻湯 火鬱湯 本事方
紫雪 神芎丸 當歸龍膽湯 瀉心湯 八正散 芍藥蘗皮丸 大金花丸 又方 碧
雪 妙功藏用丸 左歸飲 右歸飲 左歸丸 一陰煎 加減一陰煎 抽薪飲 徙薪
飲 清膈煎 玉女煎 安胃飲 太清飲 菉豆飲 玉泉煎 雪梨漿 滋陰八味丸
化肝煎 清化飲〉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七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七
編輯火門二
編輯《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編輯
《火證治法》
編輯
「瘦人多火,人盡知之。」然而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不 補水以鎮陽光,又安能去火以消其烈焰哉。方用元 參八兩,生地四兩,熟地、天冬、麥冬、丹皮、沙參各三兩, 地骨皮、白芍各五兩,陳皮五錢,各為末,蜜為丸,加桑 葉六兩,亦為末,同搗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妙 在元參去浮遊之火,而又能調停五臟之陽。各品之 藥,陰多於陽,則陰氣勝於陽氣,自然陰勝陽消,又何 必石膏、知母之紛紛哉。雖石膏、知母原是去火神劑, 不可偏廢。然而用之於火騰熱極之初,可以救陰水 之熬乾;不可用之於火微熱退之後,減陽光之轉運。 此瘦人之治法如此。
「瘦人多火,《定一煎方》」:方用元參一兩,麥冬、天冬、生地、 熟地、白芍各三錢,山茱萸、白芥子各二錢,丹皮二錢, 甘草、北五味各五分,水煎服。此方皆滋陰之藥,而又 不凝滯於胃中,瘦人常服,必無火證之侵矣。
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 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 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 涼飲,而病人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 愈。方用附子一箇為末,米酢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 上,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退,變成冰涼世界,然後 六味地黃丸湯大劑與之,則火不再沸騰矣。蓋此火 乃雷火也,見水則愈酷烈也。不見雷霆之震,濃陰大 雨之時,愈加震動,驚天轟地,更作威勢,一見太陽當 空,則雨歇聲消,寂然不聞矣。又不見冬令之天地耶? 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霏霏,陰風慘厲,此天氣下 行,而地氣反上,蓋下熱則上自寒也。又不見夏日之 天地乎?酷日炎蒸,暑隆火熱,鑠木焚林,燔湯沸水,天 氣上升,地氣下降,此上熱而下寒也。人身虛火,亦猶 是也。今既火騰於上,則下身冰冷,今以附子大熱之 藥於湧泉引之者,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之中實有火 氣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則水自溫, 水溫則火自降,同氣相求,必歸於窟宅之中矣。火既 歸窟宅,又何至沸騰於上哉?此咽喉口齒之虛火,忽 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法》之巧者也。 飽治者,病在上焦,則藥宜飽飯後食之也。病在上焦 者,頭目上之病也。用上清丸之類,上清丸方世多不 妥,吾斟酌更定之。凡治上焦之火俱可服:蘇葉、黃芩 各二兩,白芷、蔓荊子各五錢,桔梗、麥冬、天門冬各三 兩,半夏、陳皮、薄荷、甘草、柴胡各一兩,各為末,水打成 丸,每服三錢,飽食後服。此方妙在清火而不傷中氣, 強弱人感中風邪,上焦有風火者,服之俱妙。
「抑治者,抑之使不旺也。或瀉其肺中之火,或遏其心 中之焰,或止其胃中之氣,或平其肝木之盛是也。此 四經最多火,而最難治。肺經之火,散之則火愈甚,抑 之反勝於散之矣。蓋肺金之氣實,則成頑金,頑金非 火不煉,然而肺乃嬌臟,終不可以煉法治之。故用抑 之之法。」方用山豆根百部青黛、黃芩、桑白皮各一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此方專抑肺金之氣,而又不傷 氣,則肺金有養,自然安寧。倘全以寒涼之藥降之,則 又不可。蓋肺乃嬌臟,可輕治而不可重施,以輕清下 降之味,少抑其火,則胃氣不升,心火少斂,肺金煅煉, 必成完器,又何必用大散之藥哉。
心中之焰,非黃連不可遏,徒用黃連而不用瀉木之 品,則火雖暫瀉而又旺。方用黃連、柴胡、菖蒲、半夏各 一錢,白芍三錢治之。此方用瀉肝之藥,多於瀉心,母 衰則子自弱,必然之理。設不用瀉木之藥,而純用瀉 心之黃連,則黃連性燥,轉動心火,此所以心肝必須同治也。
胃中之氣有餘,必且久變為熱。人以為我能食冷,乃 氣之有餘也;我能消食,乃脾之健旺也。我能不畏天 寒,此腎之有餘也。誰知胃氣之有餘,本之腎水之不 足,一遇風寒襲之,夏暑犯之,非變為消渴之證,必成 為痿廢之人。必須平日用大劑六味地黃丸吞服,自 然氣餒而火息,胃平而熱除也。無如世人不信,自號 曰強,不肯多服,又託言我不能吞丸藥,下咽則吐,不 聽仁人之語,因循不服。及至大病,則曰:「快與我用竹 葉石膏湯晚矣。」今立一湯方,用熟地五錢,麥冬、元參、 山茱萸、山藥各三錢,丹皮、北五味各一錢,天花粉八 分,水煎服。此方乃平胃火之聖藥,妙在補腎、補肺,補 肝全不純去平胃,中州安泰,豈有阻滯抑鬱之理,自 然輓輸有路,搬運無虞,上不凌鑠肺金,下不侵尅脾 土,旁不關害肝木,一方之中,眾美備臻,又何患胃火 之上騰哉。至於胃火既旺,或丸藥原有艱難之道,世 人不知,予井發明之。蓋人之胃,雖是胃土主事,其實 必得腎水上滋,則水道有路,糧食搬運,而無阻隔之 虞。今胃火既盛,水僅可自救於腎宮,又安能上升於 咽喉口舌之間。況丸藥又是硬物,原非易得下咽,此 所以不肯服,非天性不能服也。如反胃之病,食入反 出,非明驗歟!無腎水之人,無食以下喉猶然吐出,蓋 腎中無腎水以潤故耳。彼無腎水沖上,尚不能入於 腎中,況又有胃火之盛,無腎水之潤者,無怪乎到口 難嚥也。
「肝木之盛,抑之之法,必須和解。然和解之中,而不用 抑之之法,則火愈甚,木愈旺矣。」方用白芍五錢,炒梔 子三錢,當歸二錢,白芥、柴胡、甘草、荊芥、澤瀉各一錢, 水煎服。此方用柴、荊以散肝木之氣,更妙用白芍、梔 子以清肝木之火,火去而木衰,此善於抑之者也。 腎中之水,有火則安,無火則泛。倘人過於入房,則水 去「而火亦去,久之水虛而火亦虛,水無可藏之地,則 必上泛而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 之下溫,法當仍以補水之中而用大熱之藥,使水足 以制火,而火足以生水,則水火有相得之美也。」方用: 熟地三兩山茱萸茯苓各一兩北五味子一錢牛膝 肉桂各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痰即下行,二劑而痰消 無跡矣。蓋肉桂乃補腎中火之聖藥,倘止用之以溫 命門,水亦可以下降,然而不補其腎宮之水,則腎宮 匱乏,水歸而房舍空虛,難以存活,仍然上泛,故必用 補水以補火也。方中熟地、山萸純是補水之藥,而牛 膝又是引下之絕品,水有火之溫,又有水之養,又有 引導之使然,而無泛上之理也。
火治者,治火之有餘也。火證甚多,惟陽明一經最難 治,知治陽明之法,則五臟之火,各腑之火,無難專治 矣。陽明本胃土也,如何有火?此火乃生於心包,心包 之火,乃相火也。君火失權,則心包欺之,以自逞其炎 赫之勢,是必以辛涼大寒之品,大劑投之,恣其快飲, 斯火得寒而少息,熱得涼而略停,然必添入健胃之 「藥,始可奏功。蓋胃火之沸騰,終由於腎氣之不足,去 胃火必須補胃土。然而徒補胃土,而不去水濕之痰, 亦不得也。」方用石膏一兩,或二兩,或三兩,看火勢之 盛衰,用石膏之多寡,人參、知母各三錢,麥冬五錢,甘 草一錢,糯米一合,竹葉百片,水煎服。方則「人參竹葉 石膏湯」也。胃火之盛,非此湯不能平,還。問其人,必大 渴飲水,見其有汗如雨者,始可放膽用之,否則不可 輕用。蓋無汗而渴,亦有似此證者,不可不辯也。此方 純是降胃火之藥,所以急救先天之腎水也。此證一 日不治,即熬乾腎水而致不救,故不得已用此霸道 之藥也。倘無汗而渴,明是腎火有餘,而腎水不足,又 烏可復用石膏湯以重傷其腎水乎?然則又當何方 以治之?用熟地三兩,山茱萸、麥冬各二兩,北五味三 錢,元參一兩。此方乃治似白虎證,而非胃火之熱者, 人更宜知之也。其餘心火用黃連,肝火用梔子,肺火 用黃芩,前言悉之矣,茲不再贅。陽明之火,雖起於心 包,實成於肝木之尅之也。肝木旺,則木中有火,不特 木來「尅土,而轉來助焰,肝木之火,半是雷火,一發則 震地轟天,陽明得心包之火而沸騰,又借肝木龍雷 之火以震動,如何可以止遏?故輕則大渴,重則發狂 也。」予治此證,往往白芍加至數兩,先用石膏湯以去 火,隨加白芍以生木,木平而火無以助焰,自然胃火 孤立無援,又加麥冬以平肺金之氣,則金「有水潤,不 必取給於胃土,而胃土可以自救,況又有石膏、知母 之降火哉。此狂之所以定,而熱之所以除也。」方用石 膏、麥冬各一兩,知母、半夏各三錢,甘草一錢,竹葉一 百片,糯米一合,先煎湯四椀,又加白芍二兩同煎。此 方之妙,不在石膏、知母之降胃火,妙在白芍之平肝 木,使木氣有養,不來尅土,並不使木鬱生火,以助胃 火也。又妙在麥冬以清肺金,使金中有水,胃火難炎, 且去制肝,無令尅土也。 一方治各經之火。梔子、丹皮、元參各三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心火加黃連一錢;肺火加黃芩一 錢;胃火加石膏三錢;腎火加知母、黃蘗各一錢;大腸 火加地榆一錢;小腸火加麥冬、天冬各三錢。膀胱火 加澤瀉三錢,何以獨治肝經也?蓋肝屬木,木易生火, 故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諸經之火俱散,所以 加一味去火之藥,即可去各經之火也。
《命門之火宜補不宜瀉》
編輯
命門為十二官之主,《內經》已詳言之,余再取而尚論 者,蓋命門之經雖彰,而命門之旨尚晦也。命門既為 十二經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 此火而後十二經始得其生化之機。命門者,先天之 火也。此火無形,而居於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 所尅;無形之火,水之所生。火尅於水者,有形之水也; 「火生於水者,無形之水也。然而無形之火,偏能生無 形之水;故火不藏於火,而轉藏於水也。」命門之火,陽 火也,一陽陷於二陰之間者也。人先生命門,而後生 心,其可專重夫心乎?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始可以 應物;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胃得命門 而能受納;脾得命門而能轉輸;肺得命門而治節,大 腸得命門而傳導;小腸得命門而布化;腎得命門而 作強;三焦得命門而決潰;膀胱得命門而收藏,無不 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也。此火宜補而不宜瀉,宜於 水中以補火,尤宜於火中以補水,使火生於水,而還 以藏於水也。倘日用寒涼以伐之,則命門之火微,又 何能生養十二經耶?此《內經》所謂「主不明則十二官 危。」非重言命門歟。
方
編輯導赤散〈錢氏〉
編輯治小腸火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一本》用黃芩,不用甘草。
安神丸
編輯治心肺火熱驚悸
麥冬焙 馬牙硝 白茯苓 山藥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兩 硃砂一兩,研 龍腦一字,研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 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無時。
千金地黃丸〈本事方〉
編輯治心熱
黃連四兩為末, 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查拌黃連 末,和勻,曬乾用。
右再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門冬湯下三十丸。
門冬丸
編輯治心經有熱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連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食後熟水下三十丸。
清心丸〈海藏方〉
編輯治熱
黃蘗二兩,生 麥冬、 黃連各一兩, 龍腦一錢。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臨臥門冬湯下,或薄荷湯亦得。
黃連清膈丸〈東垣下同〉
編輯治心肺間有熱。及經中熱。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連去蘆,五錢 黃芩三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無時。
硃砂涼膈丸
編輯治上焦虛熱,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
黃連 山梔子各一兩 人參 茯苓各五錢 硃砂三錢,另研 腦麝五分,另研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熟水送下五七丸,日進三服,食後。
瀉黃散〈錢氏〉
編輯治脾經火熱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半兩, 甘草二兩, 防風四兩。
右剉,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清汁飲。
調胃承氣湯〈仲景〉
編輯泄實火
大黃去皮,酒浸,四兩 《廿草炙》,二錢 芒硝半升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回金丸〈丹溪〉
編輯一名「左金丸。」 伐肝經火,亦審虛實用之。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
右為末粥丸
佐金丸
編輯佐肺金以伐肝木之邪
片芩六兩 吳茱萸湯洗三次,一兩右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朮、陳皮煎湯下。
四順清涼飲子
編輯一名「清涼散」 ,治前證。
大黃蒸 甘草炙 當歸酒洗 芍藥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薄荷十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桔梗湯〈海藏〉
編輯桔梗 連𧄍 山梔子 薄荷 黃芩 甘草各等 分。
右為粗末,竹葉白水煎,溫服。汗之熱服。春倍加防風、羌活,夏倍加黃芩、知母,季夏淫雨,倍加羌活。秋加桂五錢。冬加桂一兩。亦可以意消息,隨證加減而用之。
人參瀉肺湯〈東垣〉
編輯治肺經積熱,上喘欬嗽。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人參 黃芩 梔子仁 枳殼炒 薄荷 甘草 連𧄍 杏仁去皮尖 桑皮 大黃 桔梗各等分。
為末。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後通口服。
龍腦飲子〈和劑下同〉
編輯治蘊積邪熱,咽喉腫痛,眼赤口瘡,心煩鼻衄,上中二焦藥也。
藿香葉二兩四錢 石膏四兩 甘草蜜炙,六兩 梔子微炒,十二兩 砂仁 䒷蔞仁各三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至三錢,新汲水入蜜調下。
龍腦雞蘇丸
編輯治「上焦熱,除煩解勞;去肺熱,咳衄;血熱驚悸;脾胃熱,口乾吐血;肝膽熱,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麥門冬去心,二兩 甘草一兩半 生地六兩,另末 黃連一兩 黃芪 新蒲黃炒 阿膠炒 人參各二兩 木通 銀柴胡各二兩,剉, 「同木通沸湯浸一日夜,絞取汁」
右為細末,好蜜二斤,先煎一兩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加木通、柴胡汁,慢火熬膏,勿令火急,膏成然後加前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一方》無黃連。
虛勞虛煩梔子湯下
肺熱黃芩湯下
心熱悸動恍惚。人參湯下。
肝熱防風湯下
腎熱。黃蘗湯下。並食後臨臥服。
洗心散
編輯治「心肺積熱,風壅上攻,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口苦脣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粘,小便赤澀,大便祕滯。」
白朮一兩半 麻黃 當歸、 荊芥穗 芍藥 甘草 大黃各六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
瀉心湯〈錢氏〉
編輯治實火
黃連一兩,去鬚
右為極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一錢,臨臥溫水調下。海藏云:「《易老單方》瀉心湯出於此。」 此乃實邪也,實則瀉其子。
升陽散火湯〈東垣〉
編輯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痹熱,骨髓中熱,發困熱如療,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久鬱則發之。
生甘草二錢, 防風二錢五分, 炙甘草三錢, 「獨活、 白芍、 羌活、 人參各五錢, 柴胡八錢。」
右㕮咀,每服秤半兩,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忌寒涼之物及冷水月餘。
地骨皮散
編輯治「渾身壯熱,脈長而滑,陽毒火熾發渴。」
地骨皮、 茯苓各半兩, 柴胡、 黃芩、 生地、 知母各一兩, 石膏二兩, 羌活、 麻黃各七錢半。
右㕮咀,每服一兩,入薑煎。有汗,去羌活、麻黃。
天門冬散
編輯治肺壅腦熱。鼻乾。大便祕濇。
天門冬去心 桑皮 升麻 大黃 枳殼麩炒 甘草各八分 荊芥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半夏湯
編輯治膽熱。精神不守,熱泄。
半夏麴 黃芩 軍薑炮 遠志去心 茯苓 生地黃 酸棗仁微炒,研,各八分 黍米一合
長流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利膈散===
治脾肺火熱,虛煩上壅,咽喉生瘡。
雞蘇葉 荊芥穗 防風 桔梗 甘草 人參 牛蒡子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點服。《咽痛》口瘡甚,加殭蠶一兩。
地黃煎
編輯治積熱
地黃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兩 䒷蔞根 生薑汁 鮮地骨皮 生麥門冬汁 白蜜各二升 石膏八兩 竹瀝三合
右㕮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諸藥,取汁三升,去查,下竹瀝、地黃、麥冬汁,緩火煎四五沸,下蜜、薑汁,微火煎至出六升。初服四合,日三服,夜一服,加至五七合,四五月作散服之。
三黃丸〈東垣〉
編輯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飲食不美;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祕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癤瘡痍。
黃連、 黃芩、 大黃各十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熟水吞下,視臟腑虛實加減。小兒積熱亦宜服。一方用腦麝為衣,丸如豆大,夜間噙化一二丸亦好。
白虎湯〈仲景〉
編輯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黃散〈河間〉
編輯治上焦熱而煩。不能睡臥。
山梔仁、 大黃、 鬱金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微利則已。
柴胡升麻湯〈東垣下同〉
編輯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錢, 柴胡、 升麻、 葛根、 羌活、 獨活、 人參、 白芍各半兩, 防風二錢半。
右㕮咀,每服半兩,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忌冷物冰水月餘。
火鬱湯
編輯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根各一兩, 炙甘草、 防風各五錢。
右咀㕮,每服三四錢,水二大盞,入連鬚蔥白三寸煎,去滓,稍熱服。
本事方
編輯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脣裂喉閉,目赤,鼻頷結硬,口舌生瘡。
山梔仁、 甘草、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 𥐚硝, 連𧄍 薄荷葉、 乾葛各二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竹葉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
紫雪〈和劑〉
編輯療時氣毒遍內外,煩熱不解,口中生瘡,狂易叫走,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疰,心腹諸疾,㽲刺切痛,及解諸熱藥毒,邪熱卒黃等,並解蟲毒鬼魅,野道熱毒。又治小兒驚癇百病。
「黃金一百兩」,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滑石。
已上四味各三斤,搗碎,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項。
犀角屑 羚羊角屑 青木香搗碎 沉香搗碎,各 五兩 元參洗焙,搗碎 升麻各一斤 甘草剉炒, 八兩 丁香一兩,搗碎
已上八味,入前藥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項。
硝石四升,如闕,芒硝亦得。每升重七兩七錢半。 𥐚硝精者,十斤。
已上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水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項。
麝香當門子,一兩二錢半,研 硃砂飛研,三兩
已上二味,入前藥中,攪調令勻,寒之二日,右件藥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錢或二錢,用冷水調下,大人小兒以意加減,食後服。
神芎丸〈河間下同〉
編輯一名「顯仁丸。」 治一切火熱。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煉蜜丸愈佳。
當歸龍膽湯
編輯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寧,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小便澀閟,筋脈拘急,肢體痿弱,暗風瘛」 病。
當歸焙 龍膽草 大梔子 黃連 黃蘗黃芩各一兩 大黃 蘆薈 青黛各半兩
木香一分 麝香半錢,別研
右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生薑湯下,每服二十丸。忌發熱諸物,兼服《防風通聖散》。
瀉心湯
編輯治風熱壅盛
大黃 當歸 白芍藥 荊芥穗 麻黃去節 甘草各一錢半 白朮三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煎至一鍾,去滓,不拘時溫服。
八正散
編輯治火熱壅盛。小便祕塞。
大黃、 瞿麥、 萹蓄、 車前子、 木通、 山梔子、 生甘草各一錢, 滑石二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燈心二十莖,煎至一鍾,不拘時溫服。加木香一錢尤佳。
芍藥蘗皮丸
編輯治火盛
芍藥 黃蘗 丹皮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前。
大金花丸
編輯治火熱壅盛
黃連、 黃蘗、 黃芩、 大黃各等分。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水下。加梔子減大黃,名《梔子金花丸》。
又方
編輯治「心經蓄熱,夏至則甚。」
黃連二兩, 《木通》一兩半。
右為末,用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用燈心湯下,日三服。
碧雪
編輯治一切積熱,咽喉口舌生瘡,心中煩躁,致咽閉壅塞,及天行時熱,發強昏憒。
芒硝 𥐚硝 硝石 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水研飛 甘草各等分
右將甘草煎湯二升,去滓,即入諸藥再煎,用柳木棍「不住手攪,令消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冷結凝成霜,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噙化津嚥,不拘時候。如覺喉壅閉塞,不能吞物者,即以小竹筒吹藥入喉中,即愈。」
妙功藏用丸
編輯治「熱甚嘔噦不食,痿弱難運,血溢血洩澀,大小便閟不通,或泄利,三焦壅滯,傳化失常,並宜服之。」
大黃 黃岑 黃連各半兩 川芎 黑牽牛各一 兩 官桂去皮,三分 防風一分 滑石 木香各 二分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服,溫水亦得。
左歸飲〈景岳全書下同〉
編輯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或至一、二兩 炙甘草一錢 山藥 枸杞各二錢 茯苓錢半 山萸一、二錢〈畏酸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
心熱而躁者。加元參二錢。
脾熱而饑者,加芍藥二錢。
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
血熱妄動者。加生地二三錢。
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
右歸飲
編輯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以主之。治陰勝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法如前〉 山藥炒 山茱萸各一錢 枸杞 杜仲薑製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左歸丸
編輯治「真陰腎水不足,眼花耳聾,口燥咽乾,津液枯涸等證。」
熟地八兩 山藥炒 枸杞 山萸 菟絲子製 鹿角膠敲碎炒珠、 龜板膠敲碎炒珠,各四兩 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勿用〉
右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於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麥冬各三兩。
如火鑠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
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
一陰煎
編輯此治水虧火虛之劑,故曰「一陰。」 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火發熱,及陰虛動血等證。
甘草一錢。 熟地三五錢,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如火盛煩躁者,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
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粒。
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
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以澀之,亦妙。
加減一陰煎
編輯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如「煩躁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
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
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
抽薪飲
編輯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如熱在經絡肌膚者,加連𧄍天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大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
熱在陽明,頭面或煩躁便實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草龍膽、車前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加門冬、生地、芍藥之類以滋之。
熱在腸胃便結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徙薪飲
編輯治「三焦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清膈煎
編輯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錢半, 貝母敲破,二、三錢, 膽星一、二錢, 海石、 木通各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鍾。」
如熱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梔子一錢半。
如熱在上焦,頭面紅赤,煩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錢。
「如痰火上壅,而小便不利者,加澤瀉一二錢。如痰火閉結,大便不通而兼脹滿者,加大黃數錢」 ,或𥐚硝一二錢,酌宜用之。
玉女煎
編輯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知母、 牛膝各錢半 麥冬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或冷服。
如火之極盛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
安胃飲
編輯治胃火上衝,呃逆不止。
陳皮、 山樝、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脈滑實者。加石膏。
太清飲
編輯治胃火煩熱,發斑嘔吐等證,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錢半, 生石膏五七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或加「麥門冬。」
菉豆飲
編輯凡熱毒勞熱,諸火極熱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菉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
右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胃,且善於解毒除煩,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乾,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火。
玉泉煎
編輯一名「一六甘露飲。」 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祕結,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證。功倍益元散。
生石膏六兩, 《粉甘草》一兩。
右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加「硃砂」 三錢亦妙。
雪梨漿
編輯解煩熱,除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雪梨用清香甘美而大者,削去皮。
別用大椀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不食其查,退陰火極速也。
滋陰八味丸
編輯治陰虛火盛,下焦濕熱等證。若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熟地八兩,蒸搗 山藥 山萸肉各四兩 丹皮 茯苓 黃蘗鹽水炒 知母鹽水炒 澤瀉各三兩
右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水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化肝煎
編輯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土貝母二三錢, 青皮、 陳皮、 芍藥各二錢, 丹皮、 梔子、炒 澤瀉各錢半。
水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火盛。加黃芩一二錢。
清化飲
編輯治「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 麥冬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如覺「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半。」
熱甚而渴。或頭痛者。加石膏一二三錢。
下熱便澀者,加木通一二錢,或黃蘗、梔子。皆可隨證治之。
單方
編輯虛熱作渴:「桃膠如彈丸大,含之佳。」〈外臺下同〉
大熱心悶:槐子燒末,酒服方寸匕。
煩躁熱渴久不止:葛根半兩,水煎服。〈聖惠方〉
老人風熱內熱,目赤頭痛,視不見物:石膏三兩竹葉 五十片,沙糖一兩,粳米三合,水三大盞,煎石膏、竹葉, 去查,取二盞煮粥,入糖食。〈養老方〉
風熱攻手指,赤腫痲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 大便祕。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為末,每 服二錢,白湯下。〈本事方〉
膈上煩熱多渴,宜利九竅。滑石二兩搗,水三大盞,煎 二盞,去查,入粳米煮粥食。〈聖惠方〉
乳石發動,煩熱躁渴:滑石粉半兩,水一盞,絞白汁頻 服。〈聖惠方〉
三焦積熱:元參、黃連、大黃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 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小兒丸藥米大。〈丹溪方〉
鍼灸
編輯《素問》曰:「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 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 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 脈引衝頭也。」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 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 刺手少陰太陽。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 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 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 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 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 出血如大豆,立已。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 而強,胻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 𣽃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 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 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 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 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諸當汗者, 至其所勝,曰汗大出也。
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 身寒而止也。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 為五十九刺。
熱病始於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熱病身先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 九刺。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
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鬲中熱。 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 熱。」
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 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 者,鬲上也。
《古今醫統》曰:「兩手大熱為骨厥,如在火中,灸湧泉穴 五壯,立愈。」
導引
編輯《保生祕要》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常,呵以洩其火, 吸以和其心。諸心切勿食,穢氣觸我靈。夏至夜半後, 地氣一陰生。大熱勿食冷,受寒霍亂侵。更忌房中事, 元炁離命門。大抵甚暑天,善於養心,則無秋患。時當 飲六一燈心湯,豆蔻香薷水,飽醉勿頂風前,慎此則 無患矣。」
手足火燒患處推散想水洗之。
醫案
編輯《儒門事親》曰:「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煩擾,而暴發狂,口 鼻覺如蟲行,兩手爬搔,數年不已。戴人診其兩手,脈 皆洪大如。」《繩斷之》曰:「口為飛門,胃為賁門。曰口者, 胃之上源也。鼻者,足陽明經,起於鼻交頞之中,旁約 太陽,下循鼻柱,交人中,環脣,下交承漿,故其病如是。 夫徭役煩擾,便為火化,火乘陽明經,故發狂。故經言 陽明之病,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又況 肝主謀,膽主決,徭役迫遽則財不能支,則肝屢謀而 膽屢不能決,屈無所伸,怒無所泄,心火礡遂乘陽 明經。然胃本屬土而肝屬木,膽為相火,火隨木氣而 入胃,故暴發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次, 《內經》曰: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是也。又以調胃承 氣湯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 血水與瘀水相雜而下數升,取之乃康,以通聖散調 其後矣。
麻先生妻,當七月間,病臟腑滑泄,以去濕降火之藥 治之,稍愈。後腹脹及乳痛,狀如吹乳,頭重壯熱,面如 渥丹,寒熱往來,嗌乾嘔逆,胸脅痛不能轉側,耳鳴,食 不可下,又復瀉。余欲瀉其火,臟腑已滑數日矣。欲以 溫劑止利,又禁上焦已熱,實不得其法。使人就諸葛 寺禮請戴人。戴人未至,因檢劉河間方,惟益元散正 對此證能降火解表,止渴,利小溲,定利安神。以青黛、 薄荷末調二升,置之枕右,使作數次服之。夜半遍身 出冷汗如洗,元覺足冷如冰,至此足大煖,頭頓輕,肌 涼痛減,嘔定痢止。及戴人至,余告之已解。戴人曰:「益 元固宜,此是少陽證也,能使人寒熱遍劇,他經縱有 寒熱,亦不至甚,既熱而有痢,不欲再下,何不以黃連 解毒湯服之。」乃令診脈。戴人曰:「娘子痛來,心常欲慟 哭為快否?」婦曰:「實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戴人曰:「少 陽相火,凌爍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 慟哭而為快也。」麻先生曰:「余家諸親,無不敬服。」脈初 洪數有力,自服益元散後已平。又聞戴人之言,始以 當歸芍藥以解毒湯中數味。服之大瘥矣。
李民範目常赤,至戊子年火運君火司天,其年病目 者,往往暴盲,運火炎烈故也。民範是年目大發,遂遇 戴人,以瓜蔕散涌之,赤立消,不數日又大發。其病之 來也,先以左目內眥,赤發牽睛,狀如鋪麻,左之右,次 銳眥發,亦左之右,赤貫瞳子。再涌之又退。凡五次交, 亦五次皆涌。又刺其手中出血,及頭上鼻中皆出血, 上下中外皆奪,方能戰退。然不敢觀書及見日。張雲, 「當候秋涼再攻則愈,火方旺而在皮膚,雖攻其裏無 益,秋涼則熱漸入裏,方可摛也。」惟宜暗處閉目,以養 其神水。暗與靜為水,明與動為火,所以不宜見日也。 蓋《民範》因初愈後,曾冒暑出門,故痛連發不愈。如此 涌泄之後,不可常攻,使服鼠黏子以退翳。
戴人之次子,自出妻之後,日漸羸瘦,語如瓮中出,此 病在中也。常撚第三指失笑,此心火也。約半載,日飲 冰雪,更服涼劑。戴人曰:「惡雪則愈矣。」其母懼其大寒, 戴人罵曰:「汝親也,吾用藥如鼓之應,桴,尚惡涼藥,宜 乎世俗之謗我也。」至七月,厭冰不飲,病日解矣。 趙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發 廁,雖親戚莫肯與對語。戴人曰:「肺金主腥,金為火所 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熱極則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調散涌,而去 其七分;夜用舟車丸、濬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 與胃相通,故臭,此妄論也。」
《薛氏醫按》曰:「余素性愛坐觀書,久則倦怠,必服補中 益氣加麥冬、五味、酒炒黑黃蘗少許,方覺精神清妥。 否則夜間少寐,足內酸熱,若再良久不寐,腿內亦然, 且兼腿內筋似有抽縮意,致兩腿左右頻移,展轉不 安,必至倦極方寐。此勞傷元氣,陰火乘虛下注。丁酉 五十一歲,齒縫中有如物塞,作脹不安,甚則口舌如」 有瘡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藥始安。「至辛丑 時五十有五,晝間齒縫中作脹,服補中益氣一劑,夜 間得寐。至壬寅有內艱之變,日間雖服前藥,夜間齒 縫亦脹,每至午前,諸齒並肢體方得稍健,午後仍脹。」 觀此可知血氣日衰,治法不同。
大尹祝支山,因怒頭運,時或寒熱,日晡熱甚。此肝火 筋攣,氣虛頭運,用《八珍》加柴胡、山梔、牡丹皮,二十餘 劑而愈。
職坊王用之,喘嗽作渴,面赤鼻乾,余以為脾肺有熱, 用二陳加芩、連、山梔、桔梗、麥門而愈。
《尚寶》劉毅齋,怒則太陽作痛,用小柴胡加茯苓、山梔, 以清肝火,更用六味丸以生腎水,後不再發。
大司馬許函谷,在南銀台時,因勞發熱,小便自遺,或 時不利。余作肝火陰挺不能約制,午前用補中益氣 加山藥、黃蘗、知母,午後服地黃丸,月餘諸證悉退。 《寓意草》曰:「吳添官得腹痛之病,徹夜叫喊不絕,小水 全無,以茱連湯加元胡索投之始安。又因傷食,復反 病至二十餘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纔得略寧。適遭 家」難,證變壯熱,目紅腮腫,全似外感有餘之候。余知 其為激動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地黃加知蘗三十餘 劑,其火始退。退後遍身瘡痍黃腫,腹中急欲得食,不 能少耐片頃,整日哭煩。余為勉慰其母曰:「旬日後腹 稍充,氣稍固,即不哭煩矣。」服二冬膏而全瘳,此極難 辯治之證,竟得相保不失,快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