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三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十一
腫脹門四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三十一卷
醫部彙考三百十一
編輯腫脹門四
編輯單方
編輯治水腫,「葶藶三兩為細末,防己末四兩,綠頭鴨切頭, 瀝血於臼中,令血盡,納藥末,和鴨頭,更搗五千杵,丸 如梧子大,空心白湯下十丸」,此藥利小便如神。〈本草下同〉 水腫:取白色商陸生根細切,雜生鯉魚煮作羹服。 水氣蠱脹,白丑、黑丑頭末各二錢,大麥麪四兩,和作 燒餅,臨臥茶清嚼下,降氣為驗,名曰「二氣散。」
水屬腎,行腎之水無如黑牽牛,取細末入於豬腎,慢 火煨熟,溫酒嚼下,則借腎入腎,兩得其便,惡水既泄, 不復泛溢矣。
又方:㮋李仁一合,為末,和麪作燒餅與喫,大便通利 便瘥。
水腫腳滿氣急:「鯉魚肉十兩,蔥白一握,麻子一升,取 汁煮作羹,入鹽豉薑椒調和,空心食之。」
又方用鯉魚一頭,重一斤已上者,煮熟取汁,和冬瓜、 蔥白作羹食之。
又方大鯉魚取肉,赤小豆二升,以水一斗同煮取二 升許,去滓,分二服,當下利即瘥。
黑豆治浮腫。黑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酒 五升,更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再合服之。 治水腫,下水氣。赤小豆和桑白皮或通草煮服之。 又方:「赤小豆五合,壺盧一頭,生薑三錢,並碎白色商 陸一條切,同水煮豆爛,湯成,去三味,只細嚼豆,空腹 食之,旋旋啜汁令盡,腫立消便止。」
水病初得危急。冬瓜不限多少,任喫,神效。或取汁服。 久病忌之。
浮腫下水:取苦瓠瓜白瓤,捻如大豆粒,以綿裹煮一 沸,空心服七枚,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內慎口 味,須擇用細理潔淨者,不爾有毒。
十種水病垂死:青頭鴨一隻,治如食法,和米並五味 煮令極熟,作粥空腹食之。白鴨亦好。鴨頭能利水而 涼血故也。
浮腫脹滿:豬肝一具,細切,以酢洗,蒜虀食之。又以熟 水煮,單喫亦可。
十種水病,不瘥垂死。肉半斤,切,粳米三合,水三升, 入蔥椒薑豉作粥食之。又作羹臛食之,下水大效。 頭面手足虛腫,水氣喘急:葶藶子隔紙炒為末,棗肉 和丸小豆大,麻子煎湯下十丸,日三。
水腫浮滿:「烏錫五兩,皂莢一挺炙,酒二斗,煮六沸,頻 服,至小便出二三升,即消。」〈千金翼〉
水腫尿少,鍼砂酢煮炒乾,豬苓、生地各三錢,為末,蔥 涎研和,傅臍中,約一寸厚,縛之,待小便多為度,日二 易之。入甘遂更妙。〈德生堂方〉
水氣腫滿:「汞粉一錢,烏雞子去黃,盛粉蒸餅包,蒸熟 取出,苦葶藶一錢,同蒸餅杵丸菉豆大,每車前湯下 三五丸,日三服,神效。」〈元戎〉
正水腫病,大便利者:銀朱半兩,硫黃煅四兩,為末,麵 和丸梧子大,每飲下三十丸。〈普濟方〉
通身水腫:薑石燒令赤,納黑牛尿中熱服,日飲一升。 〈千金〉
張三丰《仙傳方》載伐木丸云:「此方乃上清金蓬頭祖 師所傳,治脾土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尅土,病心腹中 滿,或黃腫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蒼朮二斤,米 泔水浸二宿,同黃酒、麪麴四兩,炒赤色,皂礬一斤,酢 拌曬乾,入瓶火煅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 丸,好酒、米湯任下,日二、三服。時珍常以此方加平胃 散,治一切中滿腹脹,果有效驗。蓋此礬色綠味酸,燒 之則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濕化涎,利小便,消 食積也。
血證黃腫:「綠礬四兩,百草霜一升,炒麪半斤,為末,沙 糖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薑湯下。」
又方「小麥淘淨一斤,皂礬半斤,同炒黃為末,黑棗肉 半斤,搗勻,米酢打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八九十丸, 一日三服。〈簡便方〉
脾病黃腫:青礬四兩,煅赤蓮子當歸四兩,酒浸七 日。焙百草霜三兩為末。以浸藥酒打糊丸梧子大。每 服五丸至七丸。溫水下。一月後黃去。立效。此方祖傳 七世。
又方:綠礬四兩,百草霜、五倍子各一兩,木香二錢,為末,酒煎飛麪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丸。又方:「平胃散」:「青礬二兩,為末,酢糊丸,米飲下。或加烏 沉湯四兩,酒糊丸亦可。」〈活法機要〉
水腫:桑柴灰水淋取清汁,煮赤小豆作粥,常服大下 水脹。
水腫喘急:「桑皮四兩,青粱米四合,同煮爛,取清飲。」 四肢腫滿:白朮三兩,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大棗 三枚,煎九分,溫服,日三四服,不拘時候。〈本事方〉 虛後水腫,因飲水多,小便不利,用白茅根一大把,小 豆三升,水三升,煮乾,去茅食豆,水隨小便下也。〈肘後方〉 心腹脹滿短氣:用草豆蔻一兩,去皮為末,木瓜生薑 湯調服半錢。〈千金方〉
遍身腫滿,陰亦腫者,用縮砂仁、土狗一箇,等分研,和 老酒服之。〈直指方〉
酒腫、虛腫:香附、蘄艾,米酢煮乾,焙研為末,米酢糊丸 服,久之,敗水從小便出,神效。〈經驗方〉
氣虛浮腫:香附子一斤,童子小便浸三日,焙為末,糊 丸,每米飲下四五十丸,日二。〈丹溪〉
水腫尿澀:「馬蘭菜一虎口,黑豆、小麥各一撮,酒水各 一鍾,煎一鍾,食前溫服,以利小水,四五日愈。」〈簡便方〉 水病洪腫:「用乾香薷五十斤,剉,水釜中以水淹過三 寸,使氣力都盡,去滓澄之,微火煎至可丸,丸如梧子 大」,一服五丸,日三服。日漸增之,以小便利則愈。《師深 方》,「每香薷一斤熬膏,加白朮末七兩和丸。」〈胡泠方〉 四肢腫滿:白朮三兩剉,大棗三枚,水煎服,日三四。 澤瀉逐膀胱三焦停水,或剉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日二三。
一切腫疾:紅花熟搗取汁服,不過三服便瘥。〈外臺祕要〉 風水身腫欲裂:鼠粘子二兩,炒研為末,每溫水服二 錢,日三服。〈聖惠方〉
水蠱腹大惡實微炒一兩為末,麪糊丸梧子大,每米 飲下十丸。〈張文仲方〉
大腹水腫,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末等分,每服二 錢,水下,日二服。〈千金方〉
通身水腫:鹿蔥根葉曬乾為末,每服二錢,入席下塵 半錢,食前米飲下。
又方:葶藶二升,春酒五升,漬一夜,稍服一合,小便當 利。
又方,「葶藶一兩,杏仁二十枚,並熬黃色,搗,分十服,小 便去,當瘥。」
腹脹積聚:葶藶子一升熬,以酒五升浸七日,日服三 合。〈千金方〉
鼓脹煩渴,身乾黑瘦:馬鞭草細剉曝乾,勿見火,以酒 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溫服。以六月中旬雷鳴時采 者有效。〈易簡方〉
大腹水腫: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 去滓再煎令稠,以粉和丸大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 四五丸,神效。〈肘後方〉
渾身水腫,坐臥不得,取蒴藋根去皮,搗汁一合,和酒 一合,暖服,當微吐利愈。〈梅師方〉
通身浮腫杜蒺藜煎湯,日日洗之。〈聖惠方〉
水氣腫滿:用「白商陸根去皮,切如豆大一大盞,以水 三升,煮一升,更以粳米一大盞,同煮成粥。」每日空心 服之,取微利,不得雜食。
又方用「白商陸六兩,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看人與服, 當利下水,取效。」
白商陸一斤,羊肉六兩,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和蔥 豉作臛食之。
腫滿洪大:防葵研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瞤 及小不仁為效。〈肘後方〉
水腫喘急,小便濇及水蠱,大戟炒二兩,乾薑焙半兩, 為散。每服二錢,薑湯下,大小便利為度。〈聖濟總錄〉 水病腫滿,不問年月淺深大。當歸、橘皮各一兩,切, 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頓服,利下水二三升,勿怪。至重 者,不過再服便瘥。禁毒食一年,永不復作。
水氣腫滿:「大戟一兩,廣木香半兩,為末」,五更酒服一 錢半,取下碧水後,以粥補之。忌鹹物。
又方用大戟燒存性,研末,每空心酒服一錢。
水腫腹大如鼓,或遍身浮腫:用棗一斗,入鍋內以水 浸過,用大戟根苗蓋之,瓦盆合定,煮熟,取棗無時食 之,棗盡決愈。
又方名「大戟散」:用大戟、白牽牛、木香等分為末。每服 一錢,以豬腰子一對,批開摻末在內,濕紙裹煨熟,空 心食之。左則塌左,右則塌右。〈活法機要〉
水氣蠱病:鮮澤漆曬乾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二 丸,白湯化下,日二服,覺腹中暖,小便利為度。〈乾坤祕韞〉 水腫腹滿:「甘遂炒二錢二分,黑牽牛一兩半,為末,水 煎,時時呷之。」〈普濟方〉
膜外水氣「甘遂末、大麥麪各半兩,水和作餅,燒熟食 之,取利。」〈聖濟總錄〉
身面洪腫:甘遂二錢,生研為末,以豶豬腎一枚,分為七臠,入末在內,濕紙包煨令熟食之。自一服至四五 服,覺腹鳴、小便利,是其效也。〈御藥院方下同〉
腎水流注,腿膝攣急,四肢腫痛,即《上方》加木香四錢, 每用二錢煅熟,溫酒嚼下,當利黃水為驗。 正水脹急,大小不利,欲死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臙脂 坯子十文,研勻,每以一錢,白麪四兩,水和作子大。 水煮令浮。淡食之。大小便利。後用「平胃散。」加熟附子。 每以二錢煎服。〈普濟方〉
水蠱喘脹:甘遂、大戟各一兩,慢火炙研,每服一字半, 水半盞,煎至五沸服,不過十服。〈聖濟總錄〉
陽水腫脹:「續隨子炒去油二兩,大黃一兩,為末,水丸 菉豆大」,每白湯下五十丸,以去陳莝。〈摘元方〉
水氣脹滿:蓖麻子仁研水得三合,清旦一頓服盡,日 中當下青黃水也。或云:「壯人只可服五粒。」〈外臺祕要〉 大人小兒男女腫,因積得,既取積而腫再作,小便不 利。若再用利藥,性寒而小便愈不通矣。蓋中焦下焦 氣不升降,為寒痞隔,故中凝而不通。惟服沉附湯,則 小便自通,喘滿自愈。用生附子一箇,去皮臍切片,生 薑十片,入沉香一錢,磨水同煎,食前冷飲。附子雖三 五十枚亦無害。小兒每服三錢,水煎服。〈集驗方下同〉 脾虛濕腫:「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 附子於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蘿蔔湯下。
陰水腫滿:「烏頭一升,桑白皮五升,水五升,煮一升,去 滓,銅器盛之,重湯煎至可丸,丸小豆大,每服三五丸, 取小便利為佳。」忌油膩酒麪魚肉。 又方:「大附子童便浸三日夜,逐日換尿,以布擦去皮, 搗如泥,酒糊和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煎流氣飲送 下。」〈普濟方〉
水蠱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用鬼扇根搗汁,服一杯, 水即下。〈肘後方〉
水蠱脹滿:芫花、枳殼等分,以酢煮芫花至爛,乃下枳 殼,煮爛,搗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普濟方〉 水腫腹大喘急,「馬兜鈴煎湯,日服之。」〈千金方〉
水氣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妙搗末, 以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空心 分二服,水從小便中出。」〈聖惠方〉
水腫:黃環根曬乾,每服五錢,水煎服,小便利為效。〈事親〉 遍身黃腫:掘新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 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 後,口內作酒氣,則水從小便中出,臍自消也。〈經驗方〉 水蠱,腹大有聲而皮色黑者:山豆根末,酒服二錢。〈聖惠 方〉
水氣鼓脹,大小便濇,羊桃根、桑白皮、木通、大戟炒各 半斤,剉,水一斗,煮五升,熬如稀餳,每空心茶服一匙, 二便利,食粥補之。〈聖惠方〉
水濕腫脹:白朮、澤瀉各一兩,為末或為丸,每服三錢, 茯苓湯下。〈保命集〉
諸積蠱脹,食積、氣積、血積之類:「石菖蒲八兩,剉,螌蝥 四兩,去翅足,同炒黃,去螌蝥不用,以布袋盛,拽去螌 蝥末,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白湯下。 治腫脹尤妙。或入香附末二錢。〈奇效方〉
治腫脹用「蠶繭草半斤,同冬瓜皮半斤,紫蘇根葉半 斤,生薑皮三兩,煎湯熏洗,暖臥取汗,洗三次,小便清 長,自然脹退。」
通身水腫。以黍莖掃。煮湯浴之 水腫喘急:用㮋李仁二兩研,以水濾汁,煮薏苡仁飯, 日二食之。〈獨行方〉
《身面浮腫》:用烏豆一升,水五升,煮汁三升,入酒五升, 更煮三升,分溫三服,不瘥再合。
新久水腫:「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取八升,去豆,入薄 酒八升,再煎取八升服之,再三服,水從小便中出。」 水病腫滿喘急,大小便澀,大豆黃卷酢炒、大黃炒等 分,為細末,蔥橘皮湯服二錢,平明以利為度。〈聖濟總錄〉 水氣腫脹:用小赤豆五合,大蒜一顆,生薑五錢,商陸 根一條,並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 令盡,腫立消也。
又方: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斗,煮極 爛,取汁五升,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食, 亦愈。
水腫:以東行花桑枝燒灰一升,淋汁,煮赤小豆一升, 以代飯,良。
十種水氣:「用菉豆二合半,大附子一隻,去皮臍,切作 兩片,水三椀,煮熟,空心臥時食豆。」次日將附子兩片 作四片,再以菉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別以菉 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從小 便下,腫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鹽酒六十日,無 不效者。〈集驗方〉
治水腫,利小便。桃皮煎汁,同秫米釀酒飲。
身面浮腫,小便不利,喘急:用胡蔥十莖,赤小豆三合, 消石一兩,以水五升,煮蔥、豆至熟,同擂成膏,每空心溫酒服半匙。〈聖惠方〉
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 從便漩而下,數日即愈。象山民人患水腫,一卜者傳 此,用之有效。〈稗史〉
遍身浮腫:蘿蔔、浮麥等分,浸湯飲之。
氣脹氣蠱: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 乾,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如神。〈集驗方〉 水蠱洪腫:苦瓠瓤一枚,水二升,煮至一升,煎至可丸 如小豆大,每米飲下十丸,待小便利,作小豆羹食,勿 飲水。
腹脹黃腫:用亞腰壺盧連子燒存性,每服一箇,食前 溫酒下。不飲酒者,白湯下,十餘日見效。
中滿鼓脹:用三五年陳壺盧瓠瓢一箇,以糯米一斗 作酒,待熟,以瓢於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三五 次,將瓢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酒下,神效。〈選奇方〉 水病危急:冬瓜不拘多少,任意喫之,神效無比。〈兵部手集〉 水蠱腹脹:老絲瓜去皮一枚,剪碎,巴豆十四粒同炒, 豆黃去豆,以瓜同陳倉米再炒熟,去瓜研米為末,糊 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蓋米收胃氣,巴豆逐水, 絲瓜象人脈絡,借其氣以引之也。〈鉤元方〉
水氣滿急:烏梅、大棗各三枚,水四升,煮二升,納蜜和 勻,含嚥之。〈聖濟總錄下同〉
水腫尿短:「桃皮三升,去內外皮,秫米一斗,女麯一升, 以水二斗,煮桃皮,取汁一斗,以一半漬麯,一半漬秫 飯,如常釀成酒。每服一合,日三次,以體中有熱為候。」 小便多,是病去。忌生冷、一切毒物。
手足心腫,乃風也。椒、鹽末等分,酢和敷之良。〈肘後方〉 水氣腫滿:椒目炒搗如膏,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身面浮腫:取瓜蔕、丁香、赤小豆各七枚為末,吹豆許 入鼻,少時黃水流出,隔日一用,瘥乃止。〈食療〉
十種蠱氣:苦丁香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棗湯下,甚效。
水腫「葡萄嫩心葉十四箇,螻蛄七箇,去頭尾,同研,露 七日,曝乾為末」,每服半錢,淡酒調下,暑月尤佳。〈保命集〉 陽水浮腫:敗荷葉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日三服。〈證治要訣〉
水腫自足起:削楠木、桐木煮汁漬足,併飲少許,日日 為之。〈肘後方下同〉
水氣浮腫:蘇合香、白粉、水銀等分搗勻,蜜丸小豆大。 每服二丸,白水下,當下水出。
手足浮腫:桐葉煮汁漬之,併飲少許,或加小豆尤妙。 〈聖惠方〉
腫從腳起:削桐木煮汁漬之,並飲少許。〈肘後方〉 腫滿入腹脹急: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酒一斗,石器 煮沸,服一升,日三服。
食氣黃腫,氣喘胸滿:「用不蛀皂角去皮子,酢塗炙焦 為末一錢,巴豆七枚,去油膜,以淡酢研好墨和丸麻 子大。」每服三丸,食後陳橘皮湯下,日三服。隔一日增 一丸,以愈為度。〈經驗方〉
胸腹脹滿,欲令瘦者,豬牙皂角相續量長一尺,微火 煨,去皮子,搗篩,蜜丸梧子大。服時先喫羊肉兩臠,汁 三兩口,後以肉汁吞藥十丸,以快利為度,覺得力更 服,以利清水即止。藥瘥後一月,不得食肉及諸油膩。 〈海上方〉
身面卒腫洪滿:「用皂莢去皮炙黃,剉三升,酒一斗,漬 透煮沸,每服一升,一日三服。」〈肘後方〉
通身水腫:櫸樹皮煮汁,日飲。〈聖惠方〉
身體暴腫:榆皮、擣末,同米作粥食之,小便利,良。〈備急方〉 大腹水病:采柯樹皮煮汁,去滓,煎令可丸,如梧子大。 平旦空心飲下三丸,須臾又一丸,氣水竝從小便出 也。
水氣虛腫,小便澀:烏桕皮檳榔木通一兩,為末,每服 二錢,米飲下。〈聖惠方〉
氣腫濕腫,用「海蛤、海帶、海藻、海螵蛸、海昆布鳧茨。」 枝殼等分,流水煎服,日二次。〈何氏方〉
食果腹脹,不拘老小,用桂末飯和丸菉豆大,吞五六 丸,白湯下,未消再服。〈經驗方〉
虛肥面腫,積年氣上如水病,但腳不腫用穀楮葉八 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常食勿絕。 男婦腫疾,不拘久近,暴風入腹,婦人新產上圊,風入 臟內,腹中如鳴短氣。楮皮枝葉一大束,切,煮汁釀酒, 不斷飲之,不過三四日即退,可常服。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脹滿。楮根白皮桑根白皮 各二升白朮四兩黑大豆五升流水一斗,煮四升,入 清酒二升,再煮至三升,日二服之。〈集驗方〉
老幼腹脹,血氣凝滯,用此寬腸順氣,名「四炒丸。」商州 枳殼厚而綠背者,去穰四兩,分作四分,一兩用蒼朮 一兩同炒,一兩用蘿蔔子一兩同炒,一兩用乾漆一 兩同炒,一兩用茴香一兩同炒黃,去四味,只取枳殼 為末,以四味煎汁,煮麪糊和丸梧子大,每食後米飲 下五十丸。〈簡易方〉熱水腫疾:山梔子仁炒研,米飲服三錢。若上焦熱者, 連殼用。〈丹溪〉
身腫攻心:用生豬肉以漿水洗,壓乾,切膾、蒜啖之,一 日二次,下氣去風,乃外國方也。〈張文仲方〉
水腫尿濇: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湯,日飲取效。〈普濟方〉 水腫脹滿,小便澀者:用水牛蹄一具,去毛煮汁作羹, 切食之。或以水牛尾條切作臘食,或煮食亦佳。〈心鏡〉 心腹脹滿:野雞一隻,不拘雌雄,茴香炒、馬芹子炒、川 椒炒、陳皮、生薑等分,用酢以一夜蒸餅和雉雞作餡 料,外以麪皮包作餛飩,煮熟食。仍早服嘉禾散,辰服 此,午服導氣枳殼丸。〈集驗方〉
久患氣脹烏牛尿一升,空心溫服,氣散止。〈廣濟方〉 水腫溲澀:黃牛屎一升,絞汁飲,溲利瘥。勿食鹽。〈梅師方〉 水氣腫滿:人尿煎令可丸。每服一小豆大,日三服。〈千金 方〉
腫脹忌鹽。只以秋石拌飲食,待腫脹消,以鹽入罐煅 過,少少用之。〈摘元方〉
積聚脹滿:白馬屎同蒜搗膏,敷患處效。〈活人心統〉 水腫脹滿:「雞矢炒研,沸湯淋汁,調木香、檳榔末二錢。」 〈正傳〉
又方「用雞屎、川芎、藭等分為末,酒糊丸服。」
一切肚腹四肢腫脹,不拘鼓脹、氣脹、濕脹、水脹等,峨 嵋僧用此治人得效。其人牽牛來謝,故名「牽牛酒。」用 乾雞屎一升炒黃,以酒醅三椀,煮一椀,濾汁飲之。少 頃,腹中氣大,轉動利下,即自腳下皮皺消也。未盡,隔 日再作。仍以田蠃二枚,滾酒淪食後,用白粥調理。〈經驗 方〉
《水鼓》石水腹脹身腫者。以肥鼠一枚,取肉煮粥,空心 食之,兩三頓即愈。〈心鏡方〉
水腫:大鯉魚一頭,酢三升,煮乾食,一日一作。〈范汪方〉 又方,大鯉魚一尾,赤小豆一升,水二斗,煮食飲汁,頓 服盡,當下利盡即瘥。〈外臺方〉
水腫脹滿:赤尾鯉魚一斤,破開不見水及鹽,以生礬 五錢研末入腹內,紙包裹,外以黃土泥包,放竈內煨 熟,取出去紙泥,送粥食。頭者上消,食身尾者下消,一 日用盡,屢試經驗。〈醫方摘要〉
卒病水腫:用鯽魚三尾,去腸留鱗,以商陸、赤小豆等 分,填滿紮定,水三升煮糜,去魚食豆飲汁,一日一作, 不過三次,小便利愈。〈肘後方〉
腎臟氣發攻心,面黑欲死,及諸氣奔豚喘急鉛二兩 石亭油脂二兩木香一兩麝香一錢先化鉛炒乾,入 亭脂急炒焰起,以酢噴之,傾入地坑內,覆住待冷取 冷,粟飯丸芡子大,每用二丸,熱酒化服取汗,或下或 通氣即愈。如大便不通,再用一丸,入元明粉五分服。 〈聖濟總錄〉
鍼灸
編輯《靈樞經》曰:「膚脹,先取脹之血絡。」
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三 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 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水穀之海, 有餘則腹滿。審守其輸,調其虛實。
胃病者腹䐜脹,取之三里。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 賁響腹脹。胃中寒則脹滿,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病腹脹善噫,視盛虛熱寒陷下 取之。
脾虛則腹滿腸鳴,飱瀉,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 其別者入絡,腸,胃虛則鼓脹,取之所別。
腎病者,腹大脛腫,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腎藏志,志有餘,則腹脹飱泄瀉。然筋血者, 邪在腎,則病腹脹腰痛,大便難,取之《湧泉》《崐崘》,視有 血者盡取之。
腹滿食不化。腹響響。不能大便。取足太陰。
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飲食,先取 「《湧泉》見血。」
脹。取三陽。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 留,即為脹,取委陽。
振寒灑灑鼓頷,不汗出,腹脹煩悗。取手太陰。
陽明之厥,腹滿不得臥;太陰之厥,腹滿䐜脹;少陰之 厥,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少腹腫痛腹脹。盛則瀉之,虛 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甲乙經》曰:「身腫,關門主之。」
水腫脹皮腫,三里主之。
風水膝腫,巨虛上廉主之。
風水面胕腫,顏黑。解谿主之。
風水面胕腫,衝陽主之。
水中留飲。胸脅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已。
面胕腫,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水腫,人中盡滿,脣反者死,水溝主之。
水腫大臍平,灸臍中,無理不治寒氣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積聚疼痛,衝門主之。 腹滿嚮嚮然,不便,心下有寒痛,商丘主之。
腹脹善滿,積氣,關門主之。
腹中氣盛,腹脹逆,不得臥,陰陵泉主之。
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 感於寒則洩,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 嗜食,身腫,俠臍急,《天樞》主之。
腹中有大熱不安,腹有大氣,如相挾暴,腹脹滿,癃淫 濼,氣衝主之。
腹滿痛不得息,正臥,屈一膝,伸一股,《氣衝》,鍼入三寸, 氣至瀉之。
腸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脹滿,腹痛, 洩食不化,心下脹,三里主之。
大腸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 虛上廉主之。」
腹滿不嗜食,衝陽主之。
寒腹滿脹,厲兌主之。
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寒熱,少腹偏腫,陰谷主之。 胃中寒脹,食多身體羸瘦,腹中滿而鳴,腹䐜風厥,胸 脅搘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胃俞主之。
頭痛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吐,時泄注,三焦俞主之。 腹滿臚脹,大便泄,《意舍》主之。
臚脹水腫,飲食不下,多寒,胃倉主之。
腹滿不能食。刺脊中。
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䐜滿脹,心腹胸脅搘滿,脈 虛則生百病,上脘主之。
腹脹不通。胃中傷飽。食飲不化。中脘主之。
水腫,水氣行皮中,陰交主之。
水腫腹大,水脹,水氣行皮中,石門主之。
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懸鍾主之。
《中藏經》曰:「外腰水腫,先從腰腫起,鍼肝募水分。 內中水腫,面痿黃,鍼胃脘、通谷、氣海水分。」
胞中水腫,「根在心水赤,鍼心俞、巨闕、氣海。」
腹中水腫從脾起,水黃,鍼脾俞、胃脘水分。
肺喘水腫從胸起,水白鍼肺俞肝募。
足心水腫從足起,鍼「白環俞、水分、亶中。」
四肢水腫遍身浮。鍼《膽募》。
兩脅水腫,四肢枯瘦,從脅腫起。鍼章門、期門。
小腸水腫,從臍腫起,鍼《氣海》。
《千金方》曰:「頭面腫,公孫主之。」
水腫,人中滿,水溝主之。
水腫臚脹,食飲不下,惡寒,胃倉主之。
身瞤石水,身腫,章門主之。 身腫皮痛,不可近衣,屋翳主之。
面腹腫,中府、間使、合谷主之。
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氣滿,陰交、 石門主之。
小腹滿石水,關元主之。
大腹石水,四滿,然谷主之。
身腫身重,關門主之。
面浮腫,天樞豐隆厲兌陷谷衝陽主之。
四肢腫,身重,豐隆主之。
身脹逆息不得臥,風汙身腫,喘息多唾,天府主之。 大氣石水,氣街主之。
面目癰腫,陷谷、列缺主之。
汗出四肢腫,《列缺》主之。
腋下腫,胸中滿,臨泣主之。
大腹腫脹,臍腹悒悒,大敦主之。
乳腫,缺盆腫,天牖主之。
腰尻腫,腨跟腫,崑崙主之。 腋下腫,寒熱脛腫,丘墟、陽蹻主之。
腹腫,曲泉主之。
風逆四肢腫,復留,豐隆主之。
頭面氣胕腫,完骨巨窌主之。
頭面腫,陽陵泉主之。
凡頭面癰腫,留飲,胸脅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已。 《保命集》曰:「青水,灸肝井 ;弦脈赤水,灸心榮;洪脈黃水, 灸脾俞;緩脈白水,灸肺經;濇脈黑水,灸腎合沉脈。」 《東垣十書》曰:「腹脹臍突,缺盆中滿,腰尻腫,取大敦、天 牖、崑崙。」
水氣皮痛不可近,小腹敦敦然,小便黃,身瞤,灸章門 屋翳,刺陰交、章門。
《祕要》雲。「鼓脹之狀。腹身皆大於臍上下左右各刺二 寸二分。於中脘通關三寸。」
膚脹之狀,空而不堅,腹身盡腫,按之陷而不起。取「太 白、公孫、復溜、絕骨、三里、分水。」
「腹脹取分水二寸半,及氣海、三里、三陰交、人中。」 腹脹並兩足有水,刺內庭五分瀉之,灸臨泣三分瀉 之,用香油抹穴,可出一身之水。
腹暴脹,按之不下,取「中脘、氣海、三里。」
單蠱脹氣喘,取商曲,在水分旁各一寸半,針入二寸半,灸五十壯。或於分水、三里、行間、內庭、右關、氣海,各 灸二七壯。
《筩鍼》取水,先以鈹鍼鍼之,已刺而筩之,引鍼而納之, 入而復之,以盡其㽷,必堅來,來緩則煩悗,來急則安 靜,間日一刺之,㽷盡乃止筩鍼,鍼中有空竅如筩也。 浮腫於水分、中脘,各灸之,於內庭、行間、臨泣各瀉立 安。
《玉機微義》曰:「繆刺,謂不分其隊穴而刺之也。」故此水 熱穴論無刺水分穴大法。水溢於表,或腹脹,或四肢 雖腫,而氣稍實,脈浮洪者,宜行此。至病氣孤危,脈微 弱,而四肢水氣盛實者,今人往往繆剌之,禍不旋踵, 蓋不審經言脈滿絡溢,宜繆刺之理也。
《景岳全書》云:「脾俞治脹,隨年壯灸之。」
肝俞治脹,灸百壯。
三焦俞,治心腹脹滿,飲食減少,小便不利,羸瘦少氣。 水分治腹脹遶臍結痛,不能食,若是水病,尤宜灸之。 神闕主水腫鼓脹,腸鳴如水之聲,極效。
石門,主水腫。水行皮中,小便黃。
足三里,主「水腫腹脹。」
水溝,主一切水腫。
按:水腫證,惟得鍼水溝,若鍼餘穴,水盡則死,此《明堂》《銅人》所戒也。庸人多為人鍼水分,誤人多矣。若其他穴,或有因鍼得瘥者,特幸焉耳。大抵水腫禁鍼,不可為法。
導引
編輯《保生祕要》云:「有大病之後,脾土過虛,傷於湯水,不能 運化,滯成水脹。或憂鬱過度,怒氣不伸,邪氣溢注,月 累積毒,致成膨脹;或飲食失節,中氣不足,清氣下浸, 濁氣上填,濕熱相攻,遂成氣脹。或勞力過傷,精虧氣 竭,水火失度,血不順行,而為血脹。宜導引坐定,擦手 足心極熱,用大指節仍擦摩迎、香二穴,以暢肺氣,靜 定閉息,存神半晌。次搓手心摩運臍輪,按四時,吐故 納新,從懸雍竅轉下至丹田,閉氣一回,撮谷道,緊尾 閭,提升泥丸,下絳宮,復氣海,週天一度,如此七七,身 心放下半香許。如久病難坐,用得力人扶背,慎勿早 睡,恐氣脈凝滯,神魂參錯,效難應期。手足可令人擦 摩。患輕者,一七能取大效,重則二七」,三七五七膨盡 消。屢屢取驗。妙入神也。
《運功》反瞳,守歸元,念四字訣,定後斡旋,推入大腸,曲 行,提回抱守能消膨脹。
《氣脹》加推散四肢。時吐濁吸清。飲食宜少降氣。安心。 而食自然愈也。
或病酒過用湯水而成,宜通其二,次摩臍輪、腎腧二 穴,吹噓其氣,或開腠理以洩,微汗,水脹自消。
血脹。加運血海效。
水脹,推下大腸九曲而瀉之,兩眼看臍,念如氣脹,推 散四肢去,呵而至臍。
醫案
編輯《養疴漫筆》曰:「象山縣有村民患水腫者,以為鬼禍。訊 之卜者,卜者授之方,用田螺、大蒜、車前草,和研為膏, 作大餅覆臍上,水從便出,數日遂愈。」
《儒門事親》曰:「南鄉張子明之母極肥,偶得水腫,四肢 不舉。戴人令上涌汗而下泄之,去水三四。」初下藥 時,以草貯布囊,高支兩足而臥。其藥之行,自腰以上, 水覺下行;自足以上,水覺上行。水行之狀,如蛇走隧, 如線牽四肢,森然涼寒,會於臍下而出。不旬日間,病 大減,餘邪未盡。戴人更欲用藥,竟不能從其言。 戴人見一男子,目下腫如臥蠶狀。戴人曰:「目之下陰 也,水亦陰也,腎為水之主,其腫至於目下故也。此」由 房室交接之時。勞汗遇風。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 能出。與水俱行。故病如是。不禁房則死。
李七老,病湧水證,面黃而喘,兩足皆腫,按之陷而復 起,行則濯濯有聲,常欲飲水,不能睡臥。戴人令上涌 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車丸、濬川散下之,以益腎散復 下之,以分陰陽利水道之劑復下之,水盡皆瘥。 霍秀才之子十二歲,睪丸一旁腫如槌。戴人見之曰: 「此因驚恐得之。驚之為病,上行則為嘔血,下則傷腎 而為」水腫。以「琥珀通經散。」一瀉而消散。
張小一初病疥,爬搔而成腫,喘不能食。戴人斷為「風 水。」水得風而暴腫,故遍身皆腫。先令浴之,乘腠理開 發,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劑,加全蠍一枚吐之,節次用 藥末至三錢許,出痰約數升,汗隨湧出,腫去八九分。 隔一日臨臥,向一更來,又下「神祐丸」七十餘粒,三次 嚥之,至夜半動一行,又續下水煮桃紅丸六十丸,以麝香湯下。又利三四行。後二三日。再以舟車丸通經 散。及白朮散以調之愈。
曹典吏妻,產後憂恚抱氣,渾身腫,繞陰器皆腫,大小 便如常,其脈浮而大,此風水腫也。先以虀水撩其痰, 以火助之發汗;次以舟車丸、濬川散瀉數行,後四五 日方用苦劑湧訖用舟車丸、通經散,過十餘行。又六 日,舟車、濬川復下之,末後用水煮桃紅丸四十餘丸, 不一月如故。前後涌者二,瀉凡四通,約百餘行。當時 議者以為倒布袋法耳。病再來則必死。世俗只見塵 中貨藥者。用銀粉巴豆塌腫者。暫去復來必死。以為 驚俗。豈知此法乃《內經》治鬱之元法。蓋此藥皆小毒 之藥。豈有反害者哉。但愈後忌慎房室等事。況風水 不同。以水無復來之理。
蹙踘。張承應,年幾五十,腹如孕婦,面黃食減,欲作水 氣。或令服黃芪建中湯及溫補之劑,小溲涸閉,從戴 人療焉。戴人曰:「建中湯,攻表之藥也。古方用之攻裡, 已誤也。今更以此取積,兩重誤也。」先以涌劑吐之,置 火於其旁,大汗之;次與豬腎散四錢,以舟車丸引之, 下六缶,殊不困。續下兩次,約三十餘行,腹平軟,健啖 如昔。常仲明曰:「向聞人言。瀉五六缶。人豈能任。」及聞 張承應渠雲誠然。乃知養生與攻疴。本自不同。今人 以補劑療病。宜乎不效。
蕭令腹滿,面足皆腫,痰黃而喘急食減。三年之間,醫 者皆盡而不驗。戴人以瓜蔕散湧之,出寒痰三五升; 以舟車丸、濬川散下之,青黃涎沫缶平。更以桂苓白 朮散、五苓散調之,半月復舊矣。
《衛生寶鑑》曰:「范郎中夫人,因勞役飲食失節,加之憂 思氣結,病心腹脹滿,旦食則嘔,暮不能食,兩脅刺痛, 脈弦而細。《鍼經》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亂於胸中,是 以大悗。《內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 䐜脹。此陰陽返作,病之逆從也。至夜,濁陰之氣當降 而不降,䐜脹尤甚。又云:『臟寒生滿,病大扺。陽生運化』』』」 精微。聚而不散。故為脹滿。先灸中脘穴。乃胃之募。引 胃中生發之氣上行。次以木香順氣散而愈。
《醫學正傳》曰:「余族兄素能飲酒,年五十,得腫脹病,通 身水腫,腹脹尤甚,小便澀而不利,大便滑泄。召余治, 余曰:『若戒酒色鹽醬,此病可保無危,不然去生漸遠』。」 兄曰:「自今日戒起。余以丹溪之法,而以參、朮為君,加 利水道,制肝木,清肺金等藥,十貼,而小水長,大便實, 腫退而安。又半月,有二從弟平日乃同飲酒者,曰:『天 民弟素不飲酒,山中之鹿耳。我與兄水中之魚也。鹿 可無水,魚亦可無水乎』?」三人遂痛飲沉醉而止。次日 病作甚於前,復來求治。余曰:「不可為矣。」一月而逝。 《薛已醫按》曰:大尹劉天錫,內有濕熱,大便滑利,小便 濇滯,服淡滲之劑,愈加滴瀝,小腹腿膝皆腫,兩眼脹 痛,此腎虛熱在下焦,淡滲導損陽氣,陰無以化。遂用 地黃滋腎二丸,小便如故。更以補中益氣加麥門冬、 五味子,兼服而愈。
州守王用之,先因肚腹膨脹,飲食少思,服二陳、枳實 之類,小便不利,大便不實,欬痰腹脹,用淡滲破氣之 劑,手足俱冷,此足三陰虛寒之證也,用《金匱》腎氣丸, 不月而康。
州同劉禹功,素不慎起居七情,以致飲食不甘,胸膈 不利,用消導順氣,肚腹痞悶,吐痰氣逆,用化痰降火, 食少泄瀉,小腹作脹,用分利降火,小便濇滯,氣喘痰 湧。服清氣化痰丸,小便愈滯,大便愈瀉,肚腹脹大,肚 臍突出,不能寢臥,六脈微細,左寸虛甚,右寸短促,此 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之危候也。先用《金匱》加減腎氣 丸料內,桂、附各一錢五分,二劑下瘀穢甚多。又以補 中益氣送二神丸二劑,諸證悉退五六。又用前藥數 劑,並附子之類,貼腰臍及湧泉穴,脈漸復而安。後因 怒復悶,惑於人言,服沉香化氣丸,大便下血,諸證悉 至。余曰:「此陰絡傷也。」辭不治,果歿。
一富商飲食起居失宜,大便乾結。常服「潤腸」等丸後, 胸膈不利,飲食不甘,口乾體倦,發熱吐痰。服二陳、黃 連之類,前證益甚,小便滴瀝,大便泄瀉,腹脹少食。服 五苓、瞿麥之類,小便不通,體腫喘嗽。用《金匱》腎氣丸、 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儒者,失於調養,飲食難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氣消 導藥,欬嗽喘促;服行氣化痰藥,肚腹漸脹;服行氣分 利藥,睡臥不能,兩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實,脈浮 大,按之微細,兩寸皆短。此脾腎虧損,朝用補中益氣 湯加薑附,夕用《金匱》腎氣湯加補骨脂、肉果,各數劑, 諸證漸愈;再佐以八味丸,兩月乃能步履,卻服補中、 八味。半載而康。
一男子素不善調攝,唾痰口乾,飲食不美;服化痰行 氣藥,胸滿腹膨,痰涎愈甚;服導痰理脾之劑,肚腹膨 脹,二便不利;服分氣利水之劑,腹大脅痛,睡臥不得; 服破血消導之劑,兩足皆腫,脈浮大不及於寸口。朝 用《金匱》加減腎氣丸,夕用補中益氣湯,煎送前丸,月 餘諸證漸退,飲食漸進;再用八味丸、補中湯,月餘自能轉側,又兩月而能步履,卻服十全大補湯、還少丹, 又半載而康。後稍失調理,其腹仍脹,服前藥即愈。 一男子患前證,余為壯火補土漸愈。彼欲速效,服攻 積之劑,下血甚多。余診之曰:「此陰絡傷,故血內溢,非 所宜也。」後果歿。
大方妻趙氏,忽嬰痰熱,治者多以寒涼,偶得小愈。三 四年餘,屢進屢退,於是元氣消爍。庚子夏,遍身浮腫, 手足麻冷,日夜欬嗽,煩躁引飲,小水不利,大肉盡去, 勢將危殆。余診之,脈洪大而無倫,按之如無,此虛熱 無火,法當益火之源,以生脾土。與《金匱》腎氣丸料服 之,頓覺小水潰決如泉,俾日服前丸及大補之藥,二 十餘劑而愈。三四年間,平康無恙。甲辰仲春,悲哀動 中,前證復作,體如焚燎,口肉盡腐,胸腹腫滿,食不下 嚥者四日,束手待斃。復投以八味丸二服,神思清爽。 服《金匱》腎氣丸料加參、芪、歸、朮,未竟夕而胸次漸舒, 陡然思食,不三日而病去五六矣。嗣後日用前二丸 間服,逾月而起。至秋初復患痢,又服金匱腎氣丸料 加參、芪、歸、朮、黃連、吳萸、木香,痢遂止。但覺後重,又用 補中益氣加木香、黃連、吳萸、五味,數劑而全愈。 《醫宗必讀》曰:「太學何宗魯,夏月好飲水,一日太宗師 發放,自早起候至未申,為炎威所逼,飲水計十餘椀, 歸寓便脹悶不能食。越旬日,腹如抱甕,氣高而喘,求 治於余。余曰:『皮薄而光,水停不化也。且六脈堅實,其 病暴成,法當利之』。」遂以舟車丸,每服三錢,香薷湯送, 再劑而二便湧決如泉,復進一錢五分,腹減如故,用 六君子十貼即愈。
徽州方太和,大怒之後復大醉,至明日,目下如臥蠶, 居七日而肢體皆腫,不能轉側,二便不通,煩悶欲絕。 余診之,脈沉且堅,當逐其水,用疏鑿飲子,一服而二 便快,再服而四肢寬。更以五皮飲,服三日隨愈。 武林文學錢賞之,酒色無度,秋初腹脹,冬杪遍體腫 急,臍突背平,在法不治。迎余治之,舉家叩首求救哀 迫。余曰:「我非有起死金丹,但當盡心力而圖之耳。」即 用《金匱》腎氣丸料大劑煎服,兼進理中湯,服五日無 效。余欲辭歸矣,其家曰:「自知必死,但活一日,則求一 日之藥,即使不起,安敢歸咎乎?」勉用人參一兩,生附 子三錢,牛膝、茯苓各五錢。三日之間,小便解下,約有 四十餘椀,腹有縐紋。舉家拜曰:「皆再造之恩也。」約服 人參四斤,附子一斤,薑、桂各一斤,餘半載而瘥。 都憲李來吳,積勞多鬱,肢體脹滿,以自知醫,輒用胃 苓湯加枳殼,三月以來,轉加痞悶。余診其脈,沉濇而 軟,視其色,黃白而枯,此虛證也,宜大溫大補。始猶不 信,爭之甚力,僅用參二錢,稍覺寬舒。欲加桂、附,執不 肯從。余曰:證坐虛寒,喜行攻伐,「己見既堅,良言不納, 雖有《扁倉》,豈能救耶?」越兩月果歿。
錦衣太傅徐澹寧,稟畀素壯,病餘肥甘過度,腹脹氣 粗。余診之,脈盛而滑,按之不甚虛。宜以利氣之劑,少 佐參、朮,惑於多岐之說,旦暮更醫。余復診曰:「即畏參, 不用攻擊之劑,決不可投也。」後與他醫商之,仍用理 脾疏氣之劑而安。
光祿卿吳伯玉夫人,患腹滿而痛,喘急異常,大便不 通,飲食不進。醫者用理氣利水之劑,二十日不效。余 診之,脈大而數,右尺為甚,令人按腹,手不可近。余曰: 「此大腸癰也。脈數為膿已成。」用黃芪、皂刺、白芷之類, 加葵根一兩,煎一椀,頓服之,未申痛甚,至夜半而膿 血大下,昏運不支。即與獨參湯稍安,更與十全大補, 一月而愈。
《寓意草》曰:郭台尹年來似有勞怯意,胸腹不舒,治之 罔效,茫不識病之所存也。聞僕治病,先議後藥,姑請 診焉。見其精神言動俱如平人,但面色痿黃,有蟹爪 紋路,而得五虛脈應之。因竊疑而詰之曰:「足下多怒 乎?善忘乎?口燥乎?便祕乎?胸緊乎?脅脹乎?腹疼乎?」渠 曰:種種皆然,此何病也?曰:外證尚未顯然,內形已具, 「將來血蠱之候也。」曰:「何以知之?」曰:「合色與脈而知之 也。夫血之充周於身也,榮華先見於面。今色黯不華, 既無舊恙,又非新疴,其所以憔悴不榮者何在?且壯 盛之年而脈見細損,宜一損皮毛,二損肌肉,三損筋 骨,不起於牀矣。乃皮毛肌肉,步履如故,其所以微弱 不健者又何居?是敢直斷為血蠱,腹」雖未大,而腹大 之情狀,已著如瓜瓠然,其日趨於長也易易耳。明哲 可不見機於早耶?曰:「血蠱乃婦人之病,男子亦有之 乎?」曰:「男子病此者甚多,而東方沿海一帶,比他處更 多,醫不識所由來,漫用治氣治水之法,嘗試夭枉,不 可勝計,總緣不究病情耳。所以然者,以東海擅魚鹽 之饒,魚者甘美之味,多食使人熱中。鹽者鹹苦之味, 其性偏於走血,血為陰象,初與熱合,不覺其病,日久 月增,中焦沖和之氣,亦積漸而化為熱矣。氣熱則結, 而血始不流矣。於是氣居血中,血裹氣外,一似婦女 受孕者然,至彌月時,腹如抱甕矣。」但孕系於胞中,如 熟果自落。蠱蟠於腹內,如附贅難療,又不可同語也。 究而論之,豈但東方之水土致然?凡五方之因膏粱厚味,椒薑桂糈成熱中者,除癰疽消渴等證,不嘗見 外,至脹滿一證,人人無不有之,但微則旋脹旋消,甚 則脹久不消而成蠱耳。倘能見微知著,寧至相尋於 覆轍耶?要知人之有身,執中央以運四旁者也。今中 央反竭四旁以奉其身,尚有精華發見於「色脈間乎? 此所以脈細皮寒,少食多汗,尩羸之狀,不一而足也。 余言當不謬,請自揆之。」月餘病成,竟不能用,半載而 逝。
何茂倩令愛,病單腹脹,乃脾虛將絕之候也。蓋從來 腫病,遍身頭面俱腫尚易治,若只單單腹腫則為難 治,此其間有所以然之故,不可不辨也。蓋傳世諸方, 皆是悍毒攻刦之法,傷耗元氣,虧損脾胃,可一不可 再之藥,縱取效於一時,倘至復腫,則更無法可療,此 其一也。且遍身俱腫者,五臟六腑各有見證,故瀉肝、 瀉肺、瀉膀胱、瀉大小腸之藥,間有取效之時,而單單 腹腫,則中州之地,久窒其四運之軸,而清者不升,濁 者不降,互相結聚,牢不可破,實因脾氣之衰微所致, 而瀉脾之藥,尚敢漫用乎?此又其一也。且腫病之可 瀉者,但可施之西北壯盛,及田野農夫之流,豈膏粱 老少之所能受?設謂腫病為大滿大實,必從乎瀉,則 病後腫,與產後腫,將亦瀉之耶?此又其一也。且古方 原載「腫病五不治,脣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出傷脾, 背平傷肺,足底平滿傷腎,此五者不可治矣。」是其立 方之意,皆非為不可治之證而設。後人不察,概從攻 瀉者,何耶?惟理脾一法,雖五臟見不治之證,而能治 者尚多,此又其一也。張子和以汗、吐、下三法刦除百 病,後人有謂子和之書,非子和之筆,乃麻徵君文之 者,誠為知言。如常仲明云:「世人以補劑療病,宜乎不 效者。」此則過信劉、張之學,而不顧元氣之羸劣耳。所 以凡用刦奪之藥者,其始非不遽消,其後攻之不消 矣,其後再攻之,如鐵石矣。不知者見之,方謂何物,邪 氣若此之盛?自明者觀之,不過為猛藥所攻,即以此 身之元氣,轉與此身為難首,實有如驅良民為寇之 比。所謂「赤子盜兵,弄於潢池」,亶其然哉?明乎此,則有 培養一法,補益元氣是也;則有招納一法,升舉陽氣 是也;則有解散一法,開鬼門,潔淨府是也。三法俱不 言瀉,而瀉在其中矣,無餘蘊矣。
《聖符》,病單腹脹,腹大如箕,緊硬如石,胃中時生酸水, 吞吐皆然,經年罔效。蓋由醫輩用孟浪成法,不察病 之所起,與病成而變之理,增其勢耳。昨見雲間老醫 煎方龐雜,全無取義,惟腎氣丸一方,猶是前人已試 之法。但此病用之,譬適燕而南其指也。夫腎氣丸為 腫脹之聖藥者,以能收攝腎氣,使水不泛溢耳。今小 水一晝夜六七行,溝渠順導,水無泛濫之虞也。且謂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耳。今酸味皆從火化,尚可更益 其火乎?又有指腹脹為食積,用《局方》峻攻,尤屬可駭。 僕不得不疏明其旨。夫聖符之疾,起於脾氣不宣,鬱 而成火,使當時用火鬱發之之法,升陽散火,病已豁 然解矣。惟其愈鬱愈湮,漸至脹滿,則身中之氣,一如 天地不交,而成否塞,病成而變矣。證似無火,全以火 為之根,不究其根,但治其脹,如檳榔、厚朴、萊菔子之 類,皆能耗氣助火,於是病轉入胃,日漸一日,煎熬津 液,變成酸汁,胃口有如酢甕,胃中之熱,有如麯糵,俟 穀飲一入,頃刻釀成酢味矣。有時新穀方嚥,舊穀即 為迸出,若互換者,緣新穀芳甘未變,胃愛而受之,其 酸腐之餘,自不能留也。夫人身天真之氣,全在胃口, 今暗從火化,津液升騰屑越,已非細故。況土曰稼穡, 作甘者也。木曰曲直,作酸者也。甘反作酸,木來侮土, 至春月木旺時,必為難治。及今可治,又治其脹,不治 其酸。曾不思酸水入腹,脹必愈增,不塞源而遏流,其 勢何有極耶?試言其概,治火無過虛補實瀉兩法。內 鬱雖宜從補,然甘溫除熱瀉火之法,施於作酸日,其 酸轉增,用必無功,故驅其酸而返其甘,惟有用剛藥 一法。剛藥者,氣味俱雄之藥,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者 也。參伍以協其平,但可用剛中之柔,不可用柔中之 剛,如六味丸加桂附,柔中之剛也。於六味作酸藥中, 入二味止酸藥,當乎不當乎?剛中之柔,如連理湯丸 是也。剛非過剛,更有柔以濟其剛,可收去酸之績矣。 酸去而後治脹,破竹之勢已成,迎刃可解,錮疾頓蠲, 脾君復辟,保合太和,長有天命矣。孰是用藥者,後先 銖兩間可無審乎?
《景岳全書》曰:「腫脹之治,凡脾腎虛證,如前論所列薛 氏腎氣湯者,誠然矣。然用之之法,猶當因此廓充,不 宜執也。向余嘗治一陶姓之友,年逾四旬,因患傷寒, 為醫誤治,危在呼吸,乃以大劑參、附、熟地之類,幸得 挽回。愈後喜飲,未及兩月,忽病足股盡腫,脹及於腹, 按之如鼓,堅而且硬。因其前次之病,中氣本傷,近日 之病,又因酒濕。度非加減腎氣湯不可。」遂連進數服, 雖無所礙,然終不見效。人皆料其必不可治。余熟計 其前後病因。本屬脾腎大虛,而今兼以滲利,未免減 去補力。亦與實漏。者,何異「元氣不能復,病必不能退。」遂悉去利水等藥,而專用參附理陰煎,仍加白朮 大劑與之。三劑而足脛漸消,二十餘劑而腹脹盡退。 人皆曰:此證本無生理,以此之脹,而以此之治,何其 見之神也?自後凡治全虛者,悉用此法,無一不效。可 見妙法之中,更有妙焉,顧在用者之何如耳。
一姻家子,年力正壯,素日飲酒,亦多失饑傷飽。一日 偶因飯後脅肋大痛,自服行氣化滯等藥,復用吐法, 盡出飲食,吐後逆氣上升,脅痛雖止,而上壅胸膈,脹 痛更甚,且加嘔吐。余用行滯破氣等藥,嘔痛漸止,而 左乳胸肋之下,結聚一塊,脹實拒按,臍腹隔閉,不能 下達。每於戌、亥、子、丑之時,則脹不可當,因其嘔吐既 止,已可用下,凡大黃、芒硝、稜、莪、巴豆等藥,及蘿蔔子、 𥐚硝、大蒜、橘葉搗罨等法,無所不盡,毫不能效,而愈 攻愈脹。因疑為脾氣受傷,用補尤覺不便,湯水不入 口者,凡二十餘日,無計可施,窘劇待斃,只得用手揉 按其處。彼云:「肋下一點,按著則痛連胸腹」,及細為揣 摸,則正在章門穴也。章門為脾之募,「為臟之會,且乳 下肋間正屬虛里大絡,乃胃氣所出之道路,而氣實 通於章門。」余因悟其日輕夜重,本非有形之積,而按 此連彼,則病在氣分無疑也。但用湯藥以治氣病,本 非不善,然經火則氣散,而力有不及矣。乃制神香散, 使日服三四次,兼用艾火灸章門十四壯,以逐散其 結滯之胃氣。不三日,脹果漸平,食乃漸進,始得保全。 此其證治俱奇,誠所難測。本年春間,一鄰人陡病痛 脹隔食全與此同。群醫極盡攻擊,竟以致斃,是真不 得其法耳。故錄此以為後人之式。
孫一奎曰:余在吳下時,有吳生諱震者,博雅士也。一 日偶談及鼓脹,乃詰余曰:鼓有蟲否乎?余卒不敢應, 俛思久之,對曰:「或有之,《本事方》云:『臍腹四肢悉腫者 為水,只腹脹而四肢不腫者為蠱』。註曰:『蠱即鼓脹也』。」 由是參之,古人曾以蠱鼓同名矣。且蠱以三蟲為首, 豈無旨哉?愚謂鼓脹,即今雲氣虛中滿是也,以其外 「堅中空,有似於鼓,故以名之。彼蠱證者,中實有物,積 聚既久,理或有之。」吳生曰:「子誠敏也。余堂嫂病鼓三 載,腹大如箕,時或脹痛,四肢瘦削,三吳名劑,歷嘗不 瘳。吳俗死者多用火葬,燒至腹,忽響聲如砲,人皆駭 然,乃見蟲從腹中爆出,高二三丈許,燒所之天為昏, 俄而墜地,細視之,皆蚘也,不下千萬數,大者長尺餘。 蟲腹中復生小蟲,多者十五六條,或十數條,或五六 條。蟲在人腹中蕃息如此,曷不令人脹而死哉?惜乎 諸書未有言及者。」予聞之恍然,如夢始覺,然猶未親 睹其異也。歲萬曆癸巳,至淮陰,有王鄉宦者,其子年 十六,新娶後腹脹大,按之有塊,形如瓜,四肢瘦削,發 熱晝夜不退,已年半矣。醫惟以退熱消脹之劑投之, 其脹愈甚,其熱愈熾,喉中兩耳俱瘡。余診視之,脈滑 數,望其脣則紅,其腹則痛,又多嗜肥甘。餘思諸凡腹 痛者,脣色必淡,不嗜飲食,今其若此,得非蟲乎?遂投 以「阿魏積塊丸」,服之果下蟲數十,大者一紅一黑,長 尺餘,蟲身紅線,自首貫尾。蟲腹中復有蟲,大者數條, 小者「亦三四條。蟲下則熱漸減,脹漸消,三下而愈。」益 信前聞之不虛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