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6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六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

  小兒腫脹門

  錢乙小兒直訣腹脹

  張從政儒門事親小兒風水 通身浮腫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虛實腫脹

  樓英醫學綱目腫病

  徐春甫古今醫統濕證候 水腫不治證 腹脹 潔古論腹腫虛實 水

  腫 曾氏治法 演山治法 薛氏治法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腫病論 水腫

  陳治幼幼近編腹脹

  方塌氣丸 加減腎氣丸 升陽益血湯 厚腸丸 褐丸子 紫霜丸 白餅子 塌氣

  丸 三稜煎丸 大承氣湯 五苓散 大柴胡湯 下積丸 五珍丸 分氣飲 五疳保

  童丸 楊氏塌氣散 塌氣散 三稜丸 真珠天麻丸 大茱連丸 下蟲丸 沉香煎

  推氣丸 遇仙丹 訶梨勒丸 張氏補脾散 本事調中丸 三因肥兒丸 六神丸 胡

  黃連丸 阿魏丸 又 小阿魏丸 中滿分消丸 消痞丸 麻黃升麻湯 南星腹皮散

   香陸胃苓丸 赤蒼飲 三白散 商陸丸 濬川丸 榮衛飲子 分氣飲子 大效神

  功救生丹 退腫散氣方 分氣飲 補脾飲 塌氣丸 參苓散 除濕湯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四百六十卷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

編輯

小兒腫脹門

編輯

宋錢乙小兒直訣

編輯

腹脹

編輯

腹脹而悶亂喘滿者,實也,用紫霜丸、白餅子。若不悶 亂喘滿者,脾虛也,誤下之,以致目胞、腮面、四肢浮腫, 肚腹愈脹,以「塌氣丸」主之。因下而喘,脾氣益虛也。脾 虛不能勝腎水,隨肺氣行於四肢,如水狀,若侵浮於 肺,即大喘也。

按:腹脹喘滿,脾肺虛而氣不歸源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下脾肺氣虛,而面目四肢浮腫等證者,用《金匱》加減腎氣丸。況此證有因乳母脾胃宿積,飲食傷脾所致,其白餅子、紫霜丸,必形病俱實方可用。塌氣丸,亦非調補之劑,宜審用之。

若腎熱傳於膀胱,熱甚逆於脾肺,脾胃虛而不能制 腎水,流走四肢,而身面皆腫。若上勝則形於肺,故令 喘也。

按肺主氣,腎主水,前證因稟賦不足,或因大病後,或誤行汗下,致脾虛不能制水而溢皮膚,肺虛不能攝氣而氣上逆,宜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治之。如小便不利,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腎經虛火上炎,肺熱作喘者,用六味地黃丸。心火熾盛,肺熱作喘者,用人參平肺散。凡此皆屬腎經陰虛熱證,用六味丸壯水為主。若用清熱分利之藥,則誤矣。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編輯

小兒風水

編輯

郾之營兵。秋家小兒病風水,諸醫用銀粉、粉霜之藥, 小溲反澀,飲食不進,頭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 家人乃為勉強求治於戴人。戴人曰:「此證不與壯年 同,壯年病水者,或因留飲及房室,此小兒纔七歲,乃 風水證也,宜出汗。」乃置燠室,以屏帳遍遮之,不令見 火,若內火見外火,必昏憒也。使大服胃風湯而浴之, 浴訖以布單重覆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腫,乃減五 分。隔一二日,乃依前治之。汗出腫減七分,乃二汗而 全減。尚未能食,以檳榔丸調之,兒已喜笑如常日矣。

通身浮腫

編輯

小兒通身浮腫,是水氣腫也。小便不利者,通小便則 愈。《內經》曰:「三焦閉塞,水道不行」,水滿皮膚,身體否腫。 是風乘濕之證也。可用長流水加燈心,煎五苓散,時 時灌之,更於不透風暖處頻治,汗出則腫消,腫消則 自愈。一汗減半,再汗減七八分,三汗消盡,內外兼治 故也。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編輯

虛實腫脹

編輯

議曰:「腫脹二證,此由虛中有積,久患失治,日漸傳變, 證候多端,隨輕重,察盛衰,審表裡以主治。先固其本, 後正其標,斯無恙矣。有濕腫,有毒氣腫,傷寒虛腫,瀉 痢虛腫,氣血虛腫,有疳脹、氣脹、癥積脹,鎖肚脹、脘膈 脹、食膨脹,蛔蚘脹,虛冷積脹,以上腫脹虛積,竝當下 之,各有其法。其受濕於脾胃,久不剋化,氣浮四肢,頭」 面皆腫。由食毒氣傷於脾胃,冷積毒氣停留於脘膈, 致虛入腹作腫。傷寒下之太蚤,乘虛入腹作腫。瀉利 之人,脾氣亦虛,是以致腫。以上宜平調胃氣,補臟充實,方可去腫。其氣血虛腫,皆由榮衛不順,臟腑怯弱, 壅滯三焦,流注百脈,表裡俱虛,邪正相亂,以致四肢 浮腫,腹肚膨滿。以上先調榮衛之順,次服分氣以散 之。其疳氣積脹,宜先與保童兼塌氣以去之,褐丸子 亦可治。其痞癖氣脹癥脹,宜三稜以消痞。其鎖肚脹, 宜與珍珠天麻丸以通之。其上膈中脘食傷膨脹,宜 三稜塌氣大茱連丸以消磨之。其蛔蚘脹,宜下蟲丸 以化之。其虛冷積脹,宜沉香煎以溫之。以上諸證,宜 調和胃氣,消磨通利,腫脹必然平復矣。如有熱者,必 以葶藶、牽牛等輩以治之,推氣丸劑亦可服。有實熱 脹滿者,大承氣湯主之。一法用五苓散吞紫霜丸,量 虛實用丸數亦妙。熱輕者,大柴胡湯治之。

王肯堂曰:「按《百問》分證雖詳,而偏於攻下。若無錢張《活法》、薛氏補法以主之,鮮不殺人。慎之!」

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

腫病

編輯

腫病,腎熱傳於膀胱,熱盛逆於脾胃,脾虛而不能制 腎水,反剋脾土,脾隨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 皆腫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腎水勝而剋退脾土, 反勝心火,心又勝肺,肺為心剋,故喘。或問曰:「心刑肺, 肺本見虛,今何喘實?」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臟 逆;二者腎水氣上行,傍侵肺,故令大喘。」此皆難治。

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

濕證候

編輯

巢氏曰:「濕者,水氣也。《活人書》云:『風雨襲虛,山澤蒸氣。 豈止大人中濕,小兒亦有受濕者。緣小兒入夏以來, 脾胃虛弱,腠理開疏,或因連日陰雨,或地蒸濕,小兒 坐臥於上,便受熱氣,脈見沉緩,身體煩痛,發熱惡寒, 或多汗惡風,精神昏悶,或小便不利,大便溏瀉。若久 不愈,則手足垂軃,入臟則瘖啞不言。治法大要疏利』」 小水。其濕自除。不可發汗及峻攻之。

水腫不治證

編輯

「凡水腫先起於四肢,而後歸於腹者,不治。大便滑泄, 與夫脣黑、缺盆平、臍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 或男從腳下腫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竝皆不治。」 王肯堂《證治準繩》

腹脹

編輯

腹脹由脾胃虛而氣攻所作也。實者悶亂喘滿,可下 之,用紫霜丸、白餅子。

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 故可下。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不可下也。

不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 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 氣虛甚,即目胞腮腫,四肢黃色。治之用塌氣丸漸消 之,未愈漸加丸數,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溫 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故雖腹脹而不喘,可 以溫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若虛而氣 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弱,每生虛氣,入於四肢面 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則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 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 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之氣上行於四肢,面 目腫若水狀,腎氣漫浮於肺,即大喘也。此當用塌氣 丸,漸加丸數。病癒後面未紅者,虛衰未復故也。

此下後喘,故宜「塌氣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

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寇於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 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則必有失,當以意漸 收之,即順也。」

《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腫,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寇已出,林謂虛氣已出,為喘,為目腮腫,須用塌氣丸漸漸消之。

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糞, 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能食者,可下之。蓋 脾初虛而後有積,所治宜先補脾,然後下之,後又補 脾即愈也。若不先補脾而便下之,則大虛矣,不可補 肺,恐生虛喘。

潔古論腹脹虛實

編輯

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 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 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 養真氣。

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久病後,亦不因痢下,腹脹而 喘急悶亂。更有痰有熱,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宜 服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詳認大小便,如 都不通,先利小便,後利大便。

《雲岐》云:「小兒熱結於內,腹脹壯熱,大便赤黃,躁悶煩 亂者,宜瀉青丸。」

東垣云:「寒脹多,熱脹少,皆主於脾胃虛者,宜用六君 子湯。若喘而氣短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補之。若 服剋伐之類,而喘脹益甚者,脾肺之氣復傷也,用前 湯加半夏、升麻。若既下而不喘,則邪氣去而肺氣寧也,不必用藥。或病久小便不利,或四肢浮腫者,脾肺 之氣虛,不能通調水道也,用《金匱》加減腎氣丸主之。」 或手足逆冷,睡而露睛,脾胃虛寒也,用六君子加炮 薑。手足不冷,睡而露睛,脾胃虛弱也,用六君子湯。若 面色青,木剋土也,用六君木香柴胡。更當調治乳母 節其飲食,恐藥餌過劑,復傷胃氣故也。

水腫

編輯

《演山》云:「腫脹二證,此由虛中有積,久患失治,日漸傳 變,證候多端。隨輕重,察盛衰,審表裡以主治。先固其 本,後正其標,斯無恙矣。」

曾氏治法

編輯

原,腫病之由,標本之疾。腎主元氣,天一之水生焉;肺 主沖化,地四之金屬焉。腎為本而肺為標,皆至陰以 積水。其為病也,腎者胃之關鍵,關鍵不利,樞機不轉, 水乃不行,滲於脈絡皮膚而為浮腫。當推究內外所 因,而為施治。兒大者,憑脈以明虛實。古方有十種論 證:「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緊痛為肝水;大便鴨溏」 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 乾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 小便閉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然脈浮為風 為虛,沉伏為水病,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即為正 水。脾脈虛大多作脾腫,因循不治,乃成水腫。蓋脾屬 土,喜燥而惡濕,常感濕氣,濕喜傷脾,血化為水,土敗 不能制水,則停蓄不行,留滯皮膚,故作浮腫。初得病 時,見眼泡,早晨浮突,至午後稍消,以羌活散疏解,次 醒脾湯主之,及間投南星腹皮散。其脾冷困則燥,以 草果、縮砂之類。然此證夏與秋冬,治之頗易,惟春不 然。蓋四時之水,無如春水泛溢,兼肝木旺而脾土受 剋,不能受水,所以難療。進退不常,須徐徐調理取效。 若脾熱而困,又有熱藥燥之,雖火能生土,亦可勝水, 奈何燥之太過,土不敵火,則熱愈甚而不食,發熱煩 渴。醫者又進之以燥劑,由此而面目轉浮,致脾敗而 手足背皆腫。蓋手足背與臍凸,即脾之外候,有未經 發表,遽用下藥以瀉之,則一瀉而腫消,乃曰「得瀉之 力」,殊「不知脾愈瀉而愈虛,不逾旬月,其腫如初。」此世 人即知瀉腫為最,而不求其十補勿一瀉之論。法當 隨四時用藥解表,通利小便。春以七寶散加麻黃、桂 枝、赤茯苓,水薑、蔥煎服;夏以五苓散加麻黃、車前子、 薏苡仁;秋以清肺飲加羌活、細辛、商陸;冬以沖和飲 加白朮、生川烏、赤小豆。以上三藥,竝用水薑、蔥煎,次 投滋潤救脾導水湯劑滲泄之,乃為良法。更以商陸 胃苓丸、赤蒼飲頓服,自然獲安。蓋《內經》云:「開鬼門,潔 淨府,平治權衡,以平為期。」此之謂也。

有初中便覺痰嗽氣喘,小水不通,正屬肺腎所主,先 服解表散,次以三白散為治。餘證輕者,投商陸丸。故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湧吐之義也;下者引而竭 之」,即滲瀉之義也。凡得此病,非一朝一夕之故,不可 以孟浪之藥,求其速效,以致虛脫。如愈後再感外風, 滿面虛浮,用排風湯和解,仍服前救脾湯劑,免致反 覆飲食之忌,惟鹽醬虀酢濕麵,皆味鹹能溢水者,並 其他生冷毒物,亦宜戒之。重則半載,輕則三月,須脾 胃平復,腫消氣實,然後於飲食中旋以燒鹽少投,則 其疾自不再作。故《劉氏》曰:「治腫非易,補養尤難。」所忌 者,切須詳審。有經久不消者,下濬川丸即效。

演山治法

編輯

受濕腫。腳手面目虛浮。

食毒氣腫。腹肚腎蠱脹急。

傷寒虛氣入腹腫。

瀉痢虛氣入腹腫。

此四種,所患病不相同,皆由虛而得之。「受濕」,謂脾胃 受濕,冷久不剋化,氣浮四肢頭面皆腫。「食毒氣」,由脾 胃傷之,冷積毒氣,停留胃脘,致虛入腹作腫。「傷寒」,由 下之太早,乘虛入腹作腫。瀉痢之久,脾氣亦虛,是以 致腫。以上宜平調胃氣,補臟充實,方可去腫。先服四 味理中,乾薑減半,加白朮、桑白皮同煎。傷寒虛腫加 枳實,作喘加淡豆豉。瀉痢。虛腫服正氣調胃。胃氣既 壯,以「救生丹」利之,其腫即退。再調補臟腑,用觀音散 即平復矣。

氣虛腫亦名「氣蠱。」

血虛腫。亦名「血蠱。」

榮衛俱虛腫,亦名「氣血蠱。」

小兒所患腫脹一門,最為要急,前人少有究竟。然腫 脹之作,皆由榮衛不順,臟腑怯弱,壅滯三焦,流注百 脈,表裡俱虛,邪正相亂,所以致受。四大浮盛,腹肚膨 滿。多由食毒得之,飲食得之,癥傷得之,飢飽得之,積 久不化,故成斯病。病由虛得,或則妄為通下,因虛致 虛,根不得去,疾加已甚,是為壞證危候。智者怯而為 辭。庸者暴以攻擊。二醫不同。誠屬難治。「智者商之,良 者審之。疑者塌之。」疑其病甚不可利只與塌其氣明者調之。正榮衛也先 調榮衛之順。次服「分氣飲子以散其滯。」斯病去矣。

===薛氏治法===經曰:「至陰者,腎水也。少陰者,冬脈也。其本在腎,其末 在肺,皆積水也。」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 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胕腫腹大,上為喘 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腎虛不能行水, 脾虛不能制水」,胃與脾合,又胃為水糓之海,因虛而 不能傳化,腎水泛濫,反得以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 「滯,經絡壅塞,水滲於皮膚,注於肌肉而發腫也。其狀 目泡,上下微起,肢體重著,喘嗽怔忡,股間清冷,小便 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窟,舉手即滿」是也。有受濕氣 者,由脾胃之氣敦阜,四肢頭面皆腫也。食毒者,脾傷 積毒,停留於胃也。傷寒下早者,邪氣乘虛而入也。瀉 利後者,脾氣虛也。皆宜先調胃氣,次「可治腫。其患七 脹,皆由血氣不足,臟腑怯弱,表裡俱虛,邪正相亂,以 致四肢浮腫,腹肚膨滿,亦當先調榮衛,分別陰陽,治 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凡有熱者,水氣在表也,可汗 之。身無熱者,水氣在裡也,宜下之。腰已下腫,宜利小 便。腰已上腫,宜發汗,此仲景之法也。若遍身腫,煩渴, 小便赤澀,大便祕結,此屬陽水。遍身腫,不渴,大便溏 瀉,小便清利,此屬陰水。」陽水兼陽證者,脈必浮數;陰 水兼陰證者,脈必沉遲。氣若陷下,宜用「二陳加升提 之藥。如腹脹,少加木香調之。若朝寬暮急,屬陰虛,朝 用四物湯加參朮,夕用加減腎氣丸。朝急暮寬,屬陽 虛,朝用六君子湯,夕用加減腎氣丸。朝暮皆急,陰陽 俱虛」也,用八珍湯主之。真陽虛者,朝用八味地黃丸, 夕用補中益氣湯。若肚腹痞滿,肢體腫脹,手足竝冷, 飲食難化,或大便泄瀉,呼吸氣冷,此真陽衰敗,脾肺 腎虛寒,不能司攝而水泛行也,急用加減腎氣丸,否 則不治。惟調補脾土,多有生者。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編輯

腫病論

編輯

小兒腫病有二:一者氣腫,因脾胃虛而氣攻腹,腹脹 誤行轉藥下之,致虛氣上附於肺,行入四肢,面目而 作腫也。疳氣亦然。二者水腫,因上焦煩渴,飲水無度, 脾胃虛而不能約制其水,腎反乘脾土,隨水行上附 於肺,主皮膚。脾主四肢,故水流走於四肢皮膚而作 腫也。甚則腎水浸浮於肺,則生大喘,為難治也。

水腫

編輯

水腫之證,脾土受虧,不能制水,腎水泛溢,浸漬脾土, 水滲皮膚,肌肉發腫。面腫曰風,腳腫曰水。手按成窟, 舉手即滿。脣黑傷肝,心平傷心;臍突傷脾,足平傷腎, 背平傷肺。水氣身熱,在表可汗;水氣身涼,在裡可下。 通利小便,順氣和脾。證雖可下,不可峻攻。肚上青筋, 腹滿滑泄,名為「蠱脹。」腫先起腹,後散四肢,順候可下, 先腫四肢,後歸肚腹,逆候難醫。男足腫上,女足腫下, 肉硬掌平,即不可治。秋春頗易,冬夏難治。重者半載, 輕者三月。治腫非易,補養尤難。腰以下腫,當利二便。 腰以上腫,須當發汗。

陳治幼幼近編

編輯

腹脹

編輯

小兒腹脹,有虛有實,小便不利,悶亂喘急者,此邪氣 之實也,宜「分氣飲、塌氣丸。」小便自利不喘,面目四肢 浮腫者,此正氣之虛也,或瘧痢經久,或飲食傷脾,虛 氣妄行,並宜「補脾飲,或理中湯加草果、砂仁、蔔子。」

塌氣丸錢乙小兒直訣

編輯

治小兒虛脹

胡椒一兩, 蠍尾半兩。

右為末,麵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陳來飲下。一加木香一錢,一加萊菔子半兩。

薛己曰:「二味惟錢氏潔古用之,後有牽牛者須慎。」

加減腎氣丸金匱

編輯

治脾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者。此證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者,非此藥不救。

白茯苓三兩 附子炮,五錢 川牛膝 肉桂 澤瀉 車前 山萸 山藥 丹皮各一兩

熟地黃四兩,掐碎,酒拌杵膏。

右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杵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湯下。

升陽益血湯蘭室秘藏下同

編輯

二月間,有一小兒未滿一百日,病腹脹,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益血,補血利大便。

蠍梢二分, 神麴末、 升麻各三分, 當歸

厚朴各一錢, 桃仁十個。

右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柤,食遠熱服。

厚腸丸

編輯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未有食,腸不能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痢色無常。

厚朴、 青皮各二分, 橘紅、 半夏、 蒼朮人參各三分, 枳實、 麥芽、 神麴各五分。

右為極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忌飽食。

褐丸子嬰童百問下同

編輯

治小兒疳積腫脹

蘿蔔子一兩,微炒,研 陳皮 青皮 檳榔

五靈脂 蓬莪朮麵裹煨, 赤茯苓各半兩

黑牽牛取凈末,半生半炒 木香各二錢半。

右為末,麵糊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蘇葉泡湯送下。

紫霜丸

編輯

治「變蒸發熱不解,並傷寒溫壯,汗後不歇,胸中有痰癖,乳哺不進,乳則吐哯,先寒後熱者。」 又治食積,乳哺失節,宿滯不化,或因食而發癇,大便酸臭,竝宜服之。

代赭石煅,醋淬七次 赤石脂同上製,各一錢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巴豆三十枚,去皮膜心油

先將杏仁、巴霜入乳鉢「內細研如膏,卻入代赭、石脂末研勻,以湯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一歲服五丸,米飲吞下,一二百日內兒三丸,乳汁下。更宜量其虛實加減,微利為度。」 此藥兼治驚痰諸疾,雖下不致虛人。

白餅子

編輯

治小兒夾食傷寒,其證發熱嘔吐,亦有肚疼者噯氣,辨得分曉,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平和藥發散調治,如《惺惺散》、加減參蘇散皆可服,卻不可服冷藥。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細。

右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霜,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餘藥末令勻,糯米飲丸如菉豆大,量小兒壯瘦虛實用藥,「三歲已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蘇湯空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為度。」

塌氣丸

編輯

治小兒疳氣,腹脹喘急,並面目浮腫。

丁香、 胡椒各一錢, 蘿蔔子、 《生白牽牛》各三錢。

右為末,麵糊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三稜煎丸

編輯

治嬰孩食傷生冷甜膩毒熱等物,脾胃積滯,久不尅化,令兒腹熱腳冷,痞癖寒熱,及療請幫助識別此字。瘕,中脘不和膨脹,上膈氣壅,心腹不得宣通,所以作疾。此藥溫涼,但是諸積滯食不化,竝宜與服

京三稜 蓬朮各半兩煮 芫花二錢半,醋炒 川當歸 𪔀甲醋炙,各半兩 巴豆二十一粒 淡豉二錢 杏仁去皮尖炒,三錢

右「將三稜、蓬朮、芫花、𪔀甲醋煮令乾,炒剉碎為細末,次入當歸末,又入杏仁、巴豆、淡豆豉和勻,水煮白麪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大承氣湯

編輯

治剛痓。胸滿內實。口噤咬牙。大熱發渴。大便澀

大黃, 芒硝各半兩, 厚朴一兩, 枳實二枚

右剉散,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五苓散

編輯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躁渴飲水不徹。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汗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

大柴胡湯

編輯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往來寒熱,大便祕澀,腹滿脹痛,譫語,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錢 黃芩 赤芍三錢 枳實炒,各一錢 半夏湯泡七次,切焙,一錢半

右剉散,薑棗煎,加減服之。

欲下加大黃半兩

下積丸

編輯

治「乳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壯熱。或瀉或嘔。」

丁香 砂仁各二十粒 史君五個 烏梅三個 巴豆三粒,不去油

右為末,爛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陳皮湯下。

===五珍丸===

治酒食積通用

青皮 乾薑燒存性 蓬朮 五靈脂各一兩 巴豆肉去半油,一錢

右為末,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下。」

分氣飲

編輯

治小兒腫脹,喘急而氣短。

桔梗、 赤茯苓、 陳皮、 桑白皮、 大腹皮。

枳殼、炒 半夏麴、 白蘇子、微炒 紫蘇梗。

炙草各二錢。 草菓仁一錢。

右剉散,每服一錢半,薑棗煎服。

五疳保童丸

編輯

治五種疳疾

生五倍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苦練根皮 蘆薈 熊膽研 黃連去毛 龍膽草生用。

乾蟾酥炙,去骨皮 麝香另研 蕪荑取仁

《蟬退去土》,各等分。

右為末,粟米糊丸麻子大,一歲兒二十丸,飯飲下二三服。

楊氏塌氣散

編輯

治小兒腹脹氣喘,體腫面浮。

青皮去穰巴豆二十一粒,炒黃色,去巴豆用。

炙甘草各半兩 黑牽牛二錢半,半生半炒

肉豆蔻二三個,煨香 陳皮一合,炒

右末,半錢,米飲調下,加檳榔一個。

塌氣散

編輯

治小兒腹脹氣粗,並疳疾相攻,面目浮腫。

青皮五錢,巴豆三十粒,同炒豆黃色,去巴豆,用 木香一錢。

右為末,三歲,半錢,米湯下,食前連進即效。

三稜丸

編輯

治「小兒停積,腹腸脹滿,乾噦惡心,全不入食。」

三稜 木香 神麴 陳皮 半夏薑製,各一兩 丁香 肉桂各五錢。

右為末,麴和丸,如「粟米大。每二十丸,乳食後溫生薑湯下。」

真珠天麻丸

編輯

治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弔腸、鎖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南星炮 天麻 白附炮,各二錢半 膩粉半錢 巴霜一字 全蠍 蕪荑炒 滑石各二錢半

右為末,煮麪糊丸如麻子大,一歲每服五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大茱連丸

編輯

治「小兒飲食過度,胸膈膨脹,上下氣不宣通,鬱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飲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脇疼痛。」

莪朮 京三稜各二錢半,醋煮 乾薑炮 陳皮 木香 丁香各三錢 巴豆二十一粒,去膜心油 綠細小茱萸二錢

右為末,醋和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棗子,生薑湯下。

一方有青皮

下蟲丸

編輯

治疳蛔諸蟲

苦楝根皮酒浸,焙 綠色貫眾 木香 蕪荑焙 桃仁去皮焙 檳榔各二兩 鶴虱炒 輕粉各錢 半 乾蝦䗫炙,三錢 史君子五十個,煨取肉

右為末,飛麪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

內加當歸、川黃連各二錢半,治積疳兼疳勞之證。

沉香煎

編輯

治脾氣冷積

乳香 沉香 丁香 百草霜 木香各一錢 肉豆蔻一個,煨 杏仁 巴豆各十四粒,出油如霜

右為末,酒煮蠟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薑湯送下。患肚痛不止者,服之效,常服以通為度。

推氣丸

編輯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大便祕澀。」

大黃 陳皮 檳榔 枳實炒,去穰 黃芩

黑牽牛各等分,生用。

右為細末,煉蜜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溫水下,量虛實加減。

遇仙丹

編輯

治諸蟲取諸積

牽牛三觔 《大腹子》二觔 大黃 雷丸各四兩, 錫灰炙乾為末 青木香 鶴蝨 乾漆各二兩 皂角四條

右後三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牽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錫灰,四用大黃,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薑湯熟水送。

此藥專治男子婦人蟲積氣塊,五榮七傷,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黃水腫,十般氣,十一般惡蟲,又進飲食,除病悅顏色,不與他藥相反。四季可服細末三四錢,量大小加減。服時不喫晚飯,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內蟲積及米粒盡,方可洗面,溫粥補之。傷寒孕婦不可服。

王肯堂曰:「東垣治脹,不犯上下二焦,用《素問》中滿者瀉之於內之法。實者分氣消積,虛者升陽滋血。治者當師其意而活用之,勝前所用排擊諸方遠矣。」

訶梨勒丸證治準繩下同

編輯

訶梨勒煨用皮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令黃熟 陳橘皮湯浸焙各半兩 乾薑炮裂 炙草

木香、 白朮、 人參各一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氏補脾散

編輯

治「脾胃虧損,腹脇虛脹,乳食不進,睏倦無力。」

訶子肉 人參各七錢 白朮 木香 桔梗 白茯苓 藿香葉 陳皮 黃芪炒,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五分

右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本事調中丸

編輯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 橘紅、 白朮,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薑各等分。

右細末,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三因肥兒丸

編輯

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髮豎發熱,無精神。

黃連 神麯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箇 《史君子、 肉豆蔻》麪裹煨,各半兩

右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

編輯

治如前證

丁香、 青木香、 肉豆蔻用麪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史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右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食前下。

胡黃連丸

編輯

治小兒疳病或腹大

真阿魏一兩五錢,去肉積。 胡黃連去果積。

「神麴」去食積 黃連各二錢,去熱積 麝四釐。

右為末,每服十二粒,白朮湯下。

阿魏丸

編輯

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腹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 黃連炒、 連𧄍各半兩, 鹼研粉,三錢 山樝 半夏皂角水浸,各一兩

右為末,炒神麴和丸如蔔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

米食多者,加神麯、山樝。肉食多者,加阿魏。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右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編輯

山樝肉三兩, 鹼三錢, 《半夏》一兩。

右為末,阿魏半兩,酢浸和丸,白湯下。

中滿分消丸

編輯

黃連、 枳實、 厚朴各五錢, 乾薑、 薑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朮、 甘草各一分, 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右為細末,蒸餅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

編輯

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厚朴七分, 乾薑四分, 橘皮一錢, 薑黃五分。

右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麻黃升麻湯

編輯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皮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厚朴 麯末 羌活 白茯苓 升麻根 蒼朮澤瀉 豬苓 陳皮 黃蘗各一分, 柴胡根 白朮 青皮 黃連各五分

右㕮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熱服。

南星腹皮散

編輯

主腫疾欲愈未愈之間。脾胃虛慢。氣促痰喘。腹脹胸滿。飲食減。精神困。小便不利。面色痿黃。

南星製,一兩 大腹皮洗焙 薑皮、 陳皮、 青皮 桑白皮剉炒 甘草 扁豆炒去殼,各半兩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香陸胃苓丸

編輯

治腫疾日久不愈,此藥大能實脾導水,多服取效。

丁香 商陸 赤小豆 陳皮 炙草各二兩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去粗濾乾,剉片,炒微黃色」 澤瀉各二兩半 赤茯 豬苓 白朮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厚朴「用生薑汁炙令香熟」,二兩

右除丁香、肉桂不過火,餘藥剉焙,同二味為末,用麪微炒,水浸透,煮和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七丸,空心溫湯下。兒小者丸作「粟殼大」 ,吞服之。粒數引子,竝如前法。

赤蒼飲

編輯

主脾胃因虛受濕,面貌浮黃,或遍身作腫,飲食減少,氣不升降,小便赤色,肚膨脹,咳嗽有痰及腫,常服神效。加草果仁炮過,水薑棗煎投。

赤茯苓 蒼朮泔浸一宿,濾乾剉炒,各一兩半 枳殼製,一兩 藿香和根 半夏湯煮透,剉,焙乾 淨香附 紫蘇和梗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香熟 陳皮去白,各七錢半 炙草,一兩二錢。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三白散

編輯

解初中腫疾,四肢膚囊浮脹,大小便不利,皆由膀胱蘊熱,風濕相乘。

白牽牛半生半炒,杵碎 桑白皮剉炒 白朮 木通去皮節 陳皮 甘草各半兩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服。

商陸丸

編輯

治水腫小便不通。勿拘遠近。

商陸一兩。 淨黃連半兩。

右焙為末,薑汁煮麪和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用溫紫蘇熟水空心下,或溫蔥湯。

濬川丸

編輯

治「水腫及單腹脹,氣促食減,遍身面浮。」

《大》。請幫助識別此字。 芫花醋炒 沉香 檀香 木香 檳榔 蓬莪朮 大腹皮洗焙乾 桑白皮剉炒,各半兩 黑白牽牛末,一兩 巴豆「去殼膜心存油」,三十五粒

右除牽牛末、巴豆外,前九味內有沉香、檀香、木香、檳榔不過火,餘五味焙乾,同沉香等為末,就加牽牛末和勻,巴豆碎切,在乳鉢內極細杵,入前藥末,同再研勻,水煮麪和丸麻仁大,每服十七丸,濃煎蔥湯候溫,五更初空心下。去水未盡,停一日,減用十三丸,次減作九丸,再減至七丸,湯使下,法如前,證退即止,仍投「南星腹皮散。」

如單腹腫,甚能飲食氣壯者,加甘遂末同丸取效。仍忌有甘草藥餌相反。

榮衛飲子

編輯

調補。嬰孩氣血俱虛,榮衛不順,四肢頭面手足俱浮腫,以致喘急者,竝宜服之。

川當歸、 熟乾地黃淨洗 人參 白茯苓。

川芎 白朮 炙草 白芍 枳殼炒,別製

黃芪。蜜炙 陳皮。

右件等分,㕮咀,每服二錢匕,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滓,通口,不拘時候。《議》曰:「榮者血溫,流行於脈;衛者氣順,調和於絡。是故榮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安,循環無止,自幼至長,不離呼吸,無少滯礙,其脈方調,其氣乃順,呼吸之間,脈不應息,氣有違滯,流注經絡,隱伏臟腑,百病皆由茲始。此方最良,雖兒幼小,竝可與」 服,以壯其根,使血榮氣衛,順且和矣。腑寒臟虛,溫且壯矣。盈虧自然而平,怯弱自然而正,陰陽調勻,氣脈充實,何病之有。

分氣飲子

編輯

調理小兒腫脹作喘。氣短促急。坐臥不任。四體浮腫。飲食嘔逆。神困喜睡。

五味子 桔梗 白茯苓 甘草炙 陳橘皮 桑皮 草果肉 大腹皮 白朮 枳殼炒。

川當歸。 紫蘇。 蘇子。 半夏。麴。

右等分,㕮咀,每服二大錢匕,水一小盞,生薑二小片,棗子半個,煎至半盞,去渣通口,不拘時候,兼「《八味理》中丸」 煎服。

議曰:「清濁無混,邪正不干,上焦得之清涼,下部受之溫暖,氣滯則少升降,血虛則多流注,雖是乳子,呼吸一息,其脈之至,徐徐應指,不違其數者,亦同大人流行,但隨小大受之短淺而已,若亦留滯,其」

「脈遲數,即太過不及,而病生焉。善療治者,鬱則分之,逆則順之,停則利之,滯則降之。」 調理之法,先宜順氣。大抵嬰孩氣順則易治,此方分氣,與《分水糓》之分者不同,明者察之。

大效神功救生丹

編輯

治小兒氣虛喘急,四肢浮腫,肚腹脹急,衝滿脅肋,乍熱乍寒,或瀉或祕。皆因久停虛積,榮衛不順,宜用推去其惡毒之氣。

雄黃另研, 硃砂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乾薑二錢。

右件用米醋一盞,以巴薑就煮令乾,去薑不用,將巴豆出油,和雄朱研勻,雪糕丸如麻子大,每一歲三丸,並用酒浸赤芍藥,以少許送下。

退腫散氣方

編輯

赤小豆、 陳皮、 蘿蔔子、 炙甘草各半兩

木香炮,七分

右為粗末,薑棗煎服,大小加減。

分氣飲幼幼近編下同

編輯

治肚腹膨脹。喘急煩悶。

桔梗 茯苓 陳皮 桑皮 大腹皮 枳殼 草果 蘿蔔子 蘇子 蒼朮 厚朴 木通 半夏 木香

「小便不利。」 加澤瀉。

傷食。加「神麴麥芽、砂仁。」

補脾飲

編輯

治脾虛肚腹膨脹,四肢面目浮腫。

人參 白朮 半夏麴 蘿蔔子 茯苓 砂仁 木香 陳皮 蒼朮 神麯 車前子 大腹皮。

塌氣丸

編輯

蘿蔔子、 木香、 陳皮, 莪朮、 五靈脂、 牽牛、 神麴。

打麪糊為丸。一歲十丸。

參苓散幼幼類集下同

編輯

治「小兒受溫,身痛,面浮,發熱惡風,多汗作嘔,小便不利。」

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 乾薑炮,各一錢 赤茯苓 木通各二錢

右咀,入燈心十莖,車前一撮,水煎,食前服。

除濕湯

編輯

治小兒寒溫所傷,手足軟弱,吐瀉不能擡舉疼痛。

人參 白朮 蒼朮 茯苓 半夏 陳皮。

厚朴薑炒 藿香 大腹皮洗 甘草炙,各等分

右咀,水煎,不拘時服。

單方

編輯

治小兒下痢,腹大且堅,以故衣帶垢者,切一升,水三 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下同

又方腹上摩衣中白魚,亦治陰腫。

治少小腹脹滿,「燒父母指甲灰,乳頭上飲之。」

又方「車轂中脂,和輪下土如彈丸」,吞之立愈。

小兒腹脹,用蘿蔔子、紫蘇梗、陳皮、乾薑各等分,甘草 減半,食減者加白朮煎服。平治會萃

《黃瘦腹脹》:「乾雞糞一兩,丁香末一錢,蒸餅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米湯下。」儒門事親

小兒腹脹,半夏末少許,酒和丸粟米大。每服二丸,薑 湯下,不瘥加之。或以火炮研末,薑汁調,貼臍亦佳。子母 祕錄下同

小兒煩滿欲死:雞子殼燒灰,酒服方寸匕。

小兒腹脹:韭根擣汁和豬脂煎服一合,間日一服,即 愈。

小兒腹脹,或腹皮青色,不速治,須臾死。胡粉、鹽熬色 變,以摩腹上。

小兒浮腫:天羅燈草、蔥白等分,煎濃汁服,並洗之。普濟 方下同

用絲瓜、燈草、蔥白等分,煎濃汁服,並洗之。

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濇:牽牛生研 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小兒虛腫,頭面陰囊俱浮:用史君子一兩去殼,蜜五 錢,炙為末,每食後米湯服一錢。簡便方

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黑牽牛各二兩,炒取頭末,井 華水和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蘿蔔子煎湯下。聖濟總錄 小兒疳利肚脹:用雞子一個,開孔,入巴豆一粒、輕粉 一錢,用紙五十重裹,於飯上蒸三度,放冷去殼,研入 麝香少許,糊丸米粒大。食後溫湯下二丸至三丸。經驗 方

退腫散氣用白朮炒、木香、炮、甘草炙、茴香、炮、青皮各 半兩,巴豆三十粒去膜,同青皮炒,去巴豆不用,共為 末,米飲調下。證治準繩下同

又用「錢氏益黃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蘿蔔子,去訶子, 為末。大小加減,米飲調下小兒傷乳腹脹,煩悶欲睡,大麥麵生用,水調一錢服, 白麪微炒亦可。衛生總微下同 小兒傷乳腹脹,煩悶欲睡:燒鼠二枚為末,日服二錢, 湯下。

鍼灸

編輯

《古今醫統》曰:「小兒水腫腹大,灸臍上一寸三壯,大分 水穴。」

醫案

編輯

丹溪曰:「白文舉兒五歲,身面皆腫,尿多,用炒山梔、炒 桑皮各一錢,黃芩二錢半,白朮、蘇梗各一錢半,㕮咀, 作三帖,水一盞半,煎至半盞,食前溫服。」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發熱吐瀉,腹脹不乳,其紋如 流珠,此脾胃氣傷,先用香砂助胃膏,後用六君子湯 全愈。」

一小兒寒熱作嘔,飲食不入,按其腹乃哭,脈紋如長 珠,此飲食停滯也,先用「大安丸」,吐瀉宿滯遂安。但脣 目抽動,大便稀黃,此病邪去而虛熱所迫也,用六君 子湯加釣藤鉤而愈。

一小兒胸腹膨脹,發熱煩悶,脈紋如環珠,以手按腹 即哭,此屬脾胃虛而飲食停滯也,先用「保和丸」一服, 前證如失,更加煩渴,按其腹不哭矣,此宿食去而脾 胃復傷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治之頓瘳。

一小兒不時乾嘔,乳食不進,肚腹膨脹,其形如來蛇, 此脾胃虛而成疳也,用四味肥兒丸治疳,佐以四君 加蕪荑健中而痊。後傷食吐瀉完糓,形氣甚困,四肢 微搐,視其紋如去蛇。余曰:「且不用藥。」次日吐止,但搐 而瀉青黃,此脾土虛而肝木勝也,用六君子加釣藤 鉤而瘥。

一小兒四肢消瘦,肚腹脹大,行步不能,狀如蜘蛛,頗 能飲食,作渴發熱,去後臭穢,此脾臟傷也,以十全丹 數服漸愈,又用異功散、肥兒丸調理肢體如常。 一小兒停食發熱,服芩連、三稜、厚朴等劑,飲食日少, 胸腹膨脹,其紋透至指甲,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釣 藤鉤,溫補脾氣,制肝木,數劑漸效;又用六君子湯加 炮薑治之而安。其間泛用金石腦麝祛逐之劑。變驚 而歿者。不能枚舉。惜哉。

一小兒八歲,腹腫脹,臍凸出,大便下血,糞亦似痢,小 水短少,面目皆黃,兩腮兼赤,此食積傷脾,又兼肝木 所侮脾土,蓋脾病則肺氣虛,而不能生腎水矣,故有 是證。當先消導其積滯,遂用越鞠丸末加三稜、蓬朮 三錢,以淡薑湯調和,入酒二匙服之,腹中鳴動,二便 頓利;再服二錢,腹臍頓消;卻用《大安丸》末二錢,腹臍 全消,便血亦止,自進薄粥杯許,腹中頓痞,惡心,吐痰 不出,此脾虛不能腐化而成痰滯也,用六君子末二 錢,以薑湯和服,調補胃氣,飲食漸進。但日晡熱倦,腹 中覺脹,此脾虛故陰分而作,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後 復傷食,發熱腹脹,小便下血,保和丸四服而愈。 一小兒傷食腹脹,嘔吐,發熱面赤,服消導清熱之劑, 飲食已消,熱赤未退,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各二分, 升補胃氣,四劑而愈。

一小兒稟父腎熱,小便赤澀,服五苓散之類,後患停 食,服剋伐之藥,四肢面目浮腫,小便不利,漸至氣喘。 此誤行滲利,脾肺氣虛不能攝水而患腫,脾腎虛寒 不能制水而氣喘,用六味丸加牛膝、車前,及補中益 氣湯而愈。

一小兒數歲,每停食輒服峻厲之藥,後肚腹膨脹,嘔 吐泄瀉。先用六君子湯,諸證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 而安。

一小兒肚腹脹,飲食即瀉,手足逆冷,此脾氣虛寒也, 先用「人參理中丸」,後用六君子湯而愈。

一小兒傷食腹脹,胸滿有痰,用異功散而痊。後復傷 食,腹脹兼痛,或用下劑,痛雖止而脹益甚,更加氣喘, 此脾益傷而肺益虛也,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調補而 愈。

一小兒腹脹惡食,發熱惡心,殊類外感。余曰:「此飲食 所傷,脾肺虛熱也。」用保和丸一服,諸證頓退,但腹仍 脹,用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傷食腹脹,服剋伐之劑,小便濇滯;又服五苓 散之類,飲食漸減,小便不通,四肢頓腫。余朝用《金匱》 加減腎氣丸,夕用異功散而愈一小兒腹脹,面赤痰喘,大便祕,壯熱飲冷,此形病俱 實,用紫霜丸一服,諸證益甚,面色頓白,飲湯不絕。余 以為邪氣退而真氣復傷,故面白而喜湯,用白朮散 大劑煎湯,令恣飲,良久而睡。翼日頓安。

一小兒腹脹,大便青白,腹左一塊,面色痿黃,齒齦赤 爛,食少滯頤,余用異功散調補中氣為主,佐以大蕪 荑湯,清疳治熱,月餘諸證稍愈。仍用異功散及蚵蟆 丸,外貼阿魏膏,兩日塊消,左脅微痛,用四君子湯、九 味蘆薈丸而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