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7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七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七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五十

  小兒瘧門

  朱震亨幼科全書瘧疾 西江月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瘧證

  徐春甫古今醫統瘧疾

  薛氏保嬰撮要

  王肯堂證治準繩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寒熱論

  方恆山湯 平胃散 四物湯 桂枝湯 小柴胡湯 白虎湯 補中益氣湯 平瘧養

  胃丸 加減胃苓湯 月蟾丸 斬鬼丹 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虎加桂湯 柴胡桂枝湯

   鬼哭散 清脾湯 四獸散 胡黃連散 養胃湯 又方 經效瘧丹 大柴胡湯 木

  香丸 五苓散 柴胡石膏湯 蔥白湯 知母麻黃湯 瓜蔞湯 薑桂湯 草果飲 清

  脾湯 二薑丸 張渙桃仁湯 全生指迷旋復花丸 半硫丸 張渙知母丹 活人方

  十味香薷散 千金大補湯 聖惠犀角散 三聖丸 二仙飲 祛瘧丹 𪔀甲飲子 經

  效瘧丹 瘧母丸 消癖丸 大腹皮湯 青皮湯 斷瘧飲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四百七十卷

醫部彙考四百五十

編輯

小兒瘧門

編輯

《元朱震亨幼科全書》

編輯

瘧疾

編輯

治瘧有二法,新瘧先截後補,久瘧先補後截。凡治瘧 之法,要分早晚治之。如午前作者,此邪在陽分氣位 也,先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治之,後以平瘧養脾丸 調之。午後作者,此邪在陰分血位也,輕者或以四物 湯加桂枝,或以桂枝湯加桃仁、紅花。發出血中寒邪 甚者,以小柴胡湯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則以平瘧 「養脾湯」調之。

如瘧來熱多寒少者,俱以白虎湯加常山草果截之。 如瘧來寒熱相半者,俱以柴胡湯加常山草果截之, 後用平瘧養脾湯調之。如大人以補中益氣湯調之。

以上數證,皆先截後補者。

凡久瘧纏綿不退,或二日一次,或三日一次,其邪已 深,不可妄用截藥,只以平瘧養脾丸調之。有汗要無 汗,無汗要有汗,其瘧易退。再要避風寒,禁雞魚或冷 水。如犯此戒,雖《九轉靈丹》,亦不可治。

凡瘧疾後轉作痢疾者,此疾多得於夏末秋初,因內 有伏陰,多傷生冷故也。當從虛治,不可妄用通利之 藥。如單下痢者,以香連丸、陳米湯吞下。如瘧痢竝作 者,以平瘧養脾丸、橘皮和中丸治之。

如瘧後面目遍身浮腫者,此因汗後受風故也,以胃 苓丸,用五加皮、燈心、長流水煎湯治之。外用浴法,於 日當午時,向背風處,以溫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時,以 被蓋之,微汗為度。日日依此法行之,甚效。

如瘧後腹脹,或氣喘,或氣不喘,此因傷生冷,脾肺俱 病故也。蓋脹屬脾,喘屬肺,治法以「塌氣丸」消脹,以葶 藶丸定喘,後以「集聖丸」調之。

如瘧後腹中有痞者,此瘧母也,因多飲冷水所致。亦 有熱極而成者,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瘧後形體黃瘦且虛熱者,只用集聖丸調之自愈。 祖傳治瘧之法,以「斬鬼丹」截之,以胃苓湯調之。余常 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為末,每服一錢,於臨發時五 更用桃枝七根煎湯送下。

西江月

編輯

瘧疾來時寒熱,內傷外感生痰,初時截法似神仙,不 可養虎貽患。外感小柴飲子,內傷平胃為先,內加草 果與常山,桃柳枝煎引面。

截後纔調脾胃,只消清瘧養脾。祛邪補正作良醫,不 讓仲陽錢乙。瘧久若生痞塊,面黃腹脹消肌,《月蟾集》 聖是根基,此箇方兒祕記。

如是小兒久瘧,或於午後來潮,又於間日及三朝,截 法不宜急驟,只用「養脾清瘧,相兼集聖和調,神仙斬 鬼不輕饒,發時五更分曉。」

久瘧多成壞證,「脾焦肚大青筋,頭乾腳細,減元神,飲 食全然不進,面目虛浮怯弱,四肢無力難行,不須醫 治枉勞心」,九死一生之證。

瘧痢如逢並作,其間凶吉須知,大都飲食,要如平時, 胃氣完全可治。若是不思飲食,強將脾胃持支,胃苓 丸子莫差遲,間以香連止劑。

==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

瘧證

編輯

巢氏云:「瘧疾者,由夏傷於暑,熱結皮膚,至秋因勞動 血氣,腠理虛而邪氣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陰陽 交爭,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更盛更虛,故發寒熱, 陰陽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交爭復發,小兒 未能觸冒於暑,而亦病瘧者,乃乳母持抱解脫,不避 風寒者也。」夫風邪所傷,客於皮膚,而痰飲積於臟腑, 致令血氣不和,陰陽交爭。若真氣勝則邪氣退,邪氣 未盡,故發瘧也。邪氣雖退,陰血尚虛,邪干於真氣,臟 腑熱氣未散,故餘熱往來也。其病正發寒熱交爭之 時,熱氣乘臟,則燥而渴,留飲停滯成癖,結於脅下,故 瘥後脅下結硬也。若引飲不止,小便澀者,則變成癖 也。寒熱往來,而熱乘五臟,氣積不泄,故煩滿。寒熱相 搏,而擊於臟氣,故腹痛也。寒多熱少無汗者,桂枝麻 黃各半湯。有汗多者,柴胡桂枝湯。汗多渴者,白虎加 桂湯。小便赤熱多而渴者,小柴胡湯。瘧未散者,鬼哭 散止之。寒少熱多者,可服清脾湯、養胃湯,治脾胃冷 弱者,四獸飲亦可服。其截瘧丸子,切不可用砒霜者, 但可服有常山者,有阿魏者,真能散痞癖也。熱多汗 出而渴腹疼者,大柴胡湯加葛根可也。其瘧後加之 冷證,痞癖結塊者,木香丸主之。煩渴者,五苓散。有熱 甚者,白虎湯,或加桂,或加人參。時行壯熱者,柴胡石 膏湯亦可服。頭疼甚者,蔥白加甘草亦可服。知母麻 黃湯,亦治瘧之奇劑也。

《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

瘧疾

編輯

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蓋傷之淺者,近而暴,傷之 重者,遠而為痎。痎者,久瘧也。是知夏傷暑氣閉而不 能發泄於外,邪氣內行,至秋而為瘧也。良由乳母抱 時解脫,不避風寒,又因觸冒暑溫,致令邪氣客於皮 膚,痎積於臟腑,陰陽偏勝,邪正相攻,而作往來寒熱 也。若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先寒而後熱者,陽不足也; 「先熱而後寒者,陰不足也。寒多而熱少者,陰勝陽也; 熱多而寒少者,陽勝陰也。寒熱相半,陰陽交攻也;寒 熱相間,陰陽乍離也。大抵小兒皆自飲食上得之者 為多,須先消導,然後隨其得病所由而調理之,斯為 良法。」

《薛氏保嬰撮要》

編輯

瘧證,當分六經五臟,及痰、食、勞、暑、鬼瘴之不同,邪中 三陰之各異。如「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 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足少陽之 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 惕然,熱多汗出。」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久乃熱,熱去 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怏然。足太陰之瘧,令人不 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止則善嘔,嘔已乃 衰。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 戶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腹滿,小便 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 此六經瘧也。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 有所見者。心瘧者,令人心煩,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 甚熱。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脾瘧 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腎瘧者,令 人灑淅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胃 瘧者,令人病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此五臟 瘧也。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治小兒瘧疾,多與大人同法,以出汗為瘥,宜桂枝、柴 胡、麻黃、參、苓等輩。又視其病食、病痰,以意消息之。大 抵多是飲食失節得之,須以消導為先可也。

《內經瘧論》痎瘧皆生於風,而發作有時,何也?岐伯曰: 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謂腠理開而汗出遇風,或得於 澡浴水氣,舍於皮膚,因衛氣不守,邪氣井居,其疾始 作,欠伸寒慄,腰背俱痛,骨節煩疼,寒去則內外皆熱, 頭疼而渴,乃陰陽二氣交爭,虛實更作而然。陰氣獨 盛則陽虛,故先寒戰慄,腰背頭項骨節皆痛;陽氣獨 「勝則陰虛,故先熱發時,不嗜食,善嘔,頭疼腰痛,小便 不利。陰盛陽虛,則內外皆寒;陽盛陰虛,則內外俱熱。」 此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蘊積痰飲,病氣與衛氣併 居,故病日作。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得陽而外出, 得陰而內薄。內薄五臟,病氣深入,不能與衛氣俱出, 則間日而作。當衛氣所至,病氣所在則發,在陽則熱, 在陰則寒。《經》曰:「亢則害,極乃反。」俟陰陽各衰,衛氣與 病氣相離,則病休。陰陽相搏,衛氣與病氣再集,則病 復。各隨其衛氣之所在,與所中邪氣相合而然也。先 寒後熱者,先傷寒而後傷風,名曰寒瘧。先熱後寒者, 先傷風而後傷寒,名曰溫瘧。但熱不寒者,名曰癉瘧。 身重寒熱,骨節痛,腹脹滿,自汗善嘔,名曰「濕瘧」;但寒 不熱者,名曰「牝瘧。」蓋瘧之為病,為證非一,故處方之 制,隨其陰陽虛實,脈病證治,汗吐下溫,對證施治,以平為期。然百病中人,必因其正氣之虛,感受邪氣,留 而不去,其病為實。自表傳裡,先汗後下,古今不易。故 治瘧之法,必須先表,用百解散,水薑蔥煎投,次小柴 胡湯加桂水薑棗煎服,以和解表裡之邪,自然有效。 若表裡實,用當歸散、五和湯或烏犀丸、六聖丸下之。 勻氣散止補後,以藿香飲加草果良薑水薑棗煎投。 正胃氣,去寒邪,則自平復。

如解表後,寒熱往來,以二仙飲截之。寒熱既除,用平 胃散加茴香湯和勻,鹽湯空心調服。溫胃燥脾,進美 飲食,使中州之土既實,則外邪不戰而自屈,此為明 論。

有寒多熱少。經久不愈。致脾胃弱。飲食減。神色變。二 薑丸及清脾湯為治。

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其證先起於毫毛,伸欠乃 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 渴欲飲冷。蓋邪氣併於陽則陽勝,併於陰則陰勝,陰 勝則寒,陽勝則熱,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故寒熱 間發也。」有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有間一日 連二日發,有日與夜各發,有上半日發,下半日發,及 「『發於夜者,有有汗,有無汗,此其大略也。以詳言之,當 分六經五臟,及痰、食、勞、暑、鬼、瘴之不同,邪中三陰之 各異。痰瘧者,胸膈先有停痰,因而成瘧,令人心下脹 滿,氣逆煩嘔是也。食瘧者,是飲食傷脾,其人噫氣吞 酸,胸膈不和是也。勞瘧者,久而不瘥,表裡俱虛,客邪 未散,真氣不復,故疾雖間,遇勞即發』是也;暑瘧者,其 人面垢口渴,雖熱已退,亦常有汗」是也;鬼瘧者,進退 無時是也;瘴瘧者,感山嵐瘴氣,其狀寒熱,休作有時 是也。作於子午卯酉日,為少陰瘧;作於寅申巳亥日 為厥陰瘧;作於辰戌丑未日為太陰瘧,此所謂三陰 各異也。久而不愈,名曰痎瘧。痎瘧,老瘧也。老瘧不愈, 結癖於兩脅之間,名曰瘧母。此先失於解散,或復外 感風寒,內傷飲食,故纏綿不已也。治法風暑之邪,從 外而入,宜解散之,解表後,即宜扶持胃氣,故丹溪曰: 「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固正氣為主。」驟 發之瘧宜解表,久發之瘧宜補脾;寒瘧宜溫,溫瘧宜 和,癉瘧宜清。挾痰則行痰,兼食則消食。勞瘧宜安,暑 瘧宜「解,鬼瘧宜袪,瘴瘧宜散。」此亦其略也。更以詳言 之,則熱多寒少者,小柴胡湯;寒多熱少者,清脾飲子; 無汗者,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汗者,柴胡桂枝湯;汗多 渴者,白虎湯;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小便赤熱多 而渴者,小柴胡湯;熱多汗出,腹滿便祕者,大柴胡湯; 渴加葛根;痰瘧者,二陳湯加柴胡、黃芩,甚者加枳實。 食瘧者,先用大安丸,次用異功散。勞瘧、痎瘧,竝用補 中益氣湯。暑瘧者,十味香薷飲。鬼瘧者,鬼哭散。瘴瘧 者,四獸飲。瘧母者,𪔀甲飲。凡脾胃虛而患瘧者,不拘 有汗無汗,三陰六經,悉以六君子湯為主。熱多加柴 胡、山梔,寒多加乾薑、肉桂。有汗加黃芪、浮麥,無汗加 蒼朮、葛根。元氣下陷,及肝木乘脾,竝加升麻、柴胡為 善。若用青皮、草果、常山等藥,以為攻截良法,正氣益 虛,邪氣益深,是多延綿不止,而為勞熱者有矣。若乳 母七情六慾,飲食不調,或寒熱似瘧,肝火熾盛,致兒 為患者,又當治其乳母,斯無誤矣。

《全生指迷論》曰:「寒熱之病,或寒已而熱,或熱已而寒。 若寒熱戰慄,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欠,渴欲飲冷,或 先寒而後熱,或先熱而後寒,或晬時而發,或間日而 作,至其時便發,發已如常,此謂之瘧。瘧脈自弦,弦數 多熱,弦遲多寒。此皆得之於冬中,風寒之氣,藏於骨 髓之中。至春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而」 與邪氣相合而發,寒多者宜溫之與薑桂湯,熱多者 宜解之與瓜蔞湯,寒熱等者宜調之與𪔀甲湯。 凡小兒瘧疾,若寒從背起,冷天如手,不甚戰慄,似欲 發熱而汗出,或即頭痛,吐嘔時作,其脈遲小,此由脾 胃虛弱,因風寒而收聚水糓,不能剋化,變而成痰,伏 痰在內,陰上乘陽,陽為陰所乘,所以作寒,逼而成汗。 宜服旋覆花丸、半硫丸。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編輯

寒熱論

編輯

小兒寒熱者,由風邪外客於腠理,痰飲內漬於臟腑, 致血氣不足,陰陽更勝而作也。陽勝則發熱,陰勝則 發寒,陰陽交爭,邪正相干,則寒熱往來,時發時止。然 此證與瘧相似,而發寒不致戰慄,發熱不至悶亂,所 以異也。

恆山湯千金方

編輯

治小兒溫瘧

恆山切,一兩 小麥二合 淡竹葉切,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服。

平胃散幼科全書下同

編輯

治濕燥脾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五分 厚朴去皮,一錢

陳皮二錢, 甘草一錢

四物湯

編輯

此藥性平,治血不足之聖藥。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右水煎服

桂枝湯

編輯

此發散風邪之藥也

桂枝、 芍藥、 甘草。

右用薑、棗為引,水煎服。

小柴胡湯

編輯

此藥性平,故用之清表裡。

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 黃芩。

右薑棗煎服

白虎湯

編輯

此藥性寒,故用之治熱。但不可輕用,恐反傷人。

知母、 石膏、 甘草。

右粳米為引煎服

以上三方,截瘧必用常山、草果,蓋此二味,截瘧聖藥也。

補中益氣湯

編輯

此補氣不足之藥

黃芪 人參 甘草 柴胡 升麻 白朮 當歸 陳皮

右煎服

有汗加白朮

無汗加蒼朮

治瘧加青皮

平瘧養胃丸

編輯

白朮、 柴胡、 黃芩各錢半, 白茯、 陳皮

青皮、 歸身、 人參、 南星、炮 草果仁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右為末,水糊丸黍米大,竹葉炒米湯吞下。

加減胃苓湯

編輯

此滲利之藥

豬苓不去皮 澤瀉 赤茯連皮 白朮 官桂 蒼朮 厚朴 陳皮 木通 甘草 五加皮 大腹皮 防己 防風。

右,生薑皮、燈心為引,長流水順取煎服。

月蟾丸

編輯

木香 人參 黃芪 當歸 桔梗 黃連 枳實 綠礬 三稜炮 莪朮煨 𪔀甲酥炙 蝦蟆燒 史君子實 苦楝根皮 訶子肉

夜明砂。

右為末,醋糊丸,陳米湯送下。

斬鬼丹片玉心書

編輯

治小兒大人瘧疾

黃丹一兩,飛過曬乾 獨蒜大者七箇,搗爛

右和丹為丸,「取端午日修合,菉豆大,勿令婦人雞犬孝服見之。」 每於發瘧日五更,用桃枝長流水煎湯,面向東方服一丸,其效如神。

桂枝麻黃各半湯嬰童百問下同

編輯

治「發熱自汗或無汗。」

桂枝一兩 芍藥 生薑 甘草 麻黃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十二箇 大棗二箇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八分,去滓,量大小加減溫服。

白虎加桂湯

編輯

治小兒瘧發渴

知母三兩 甘草一兩,炙 石膏八兩,另研

粳米三合, 桂枝五分。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聖惠方》加乾葛。

柴胡桂枝湯

編輯

治瘧身熱多汗

柴胡八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半, 芍藥、 甘草、 桂枝各三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煎,食前服。

鬼哭散

編輯

止瘧疾

常山 大腹皮洗凈 白茯苓 𪔀甲醋炙 甘草炙,各等分

右除𪔀甲、甘草炙外,三件不得見火,用桃柳枝各七寸同煎。臨發略吐涎不妨,只用常山、白茯苓、甘草亦效。

清脾湯

編輯

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能食,口苦舌乾,煩渴飲水,小便黃赤,大便欠利。」

青皮 厚朴薑製炒 白朮、 草果、 柴胡。

茯苓 半夏湯炮七次 黃芩 甘草炙,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四獸散===

治「五臟氣虛,喜怒不節,勞逸兼併,致陰陽相勝,結聚痰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瘧疾。兼治瘴瘧,最有神效。常服溫中快膈。」

半夏、 白茯苓、 人參、 白朮、土炒 草果。

橘紅各等分, 甘草減半。

右剉散,每服三錢,烏梅薑棗各一,水一盞煎服。

胡黃連散

編輯

治小兒瘧

人參 胡黃連 草果煨 檳榔 甘草炙。

柴胡各等分。

右剉散,水一盞,煎三分服。

養胃湯

編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溫中快膈,能辟山嵐瘴氣,寒瘧,脾胃虛寒。」

厚朴 蒼朮製 半夏泡,各一兩 藿香葉

草果仁、 白茯苓、 人參各半兩, 炙甘草

橘紅各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七片,烏梅一箇,煎六分,去渣熱服。兼治冷飲傷脾,發為瘧疾,或中脘虛寒,嘔逆惡心。

寒瘧加桂

又方

編輯

陳皮三錢半, 炙草、 厚朴、炙 半夏各三錢, 人參、 草果各二錢, 白茯四錢, 藿香七錢, 青皮、 三稜、煨 蓬朮、煨 大腹皮各一錢半, 蒼朮、 烏梅各五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經效瘧丹

編輯

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真阿魏、 雄黃各二錢半, 硃砂一錢半。

右,沸湯泡阿魏研散,雄硃和之,稀麪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候冷,空心服。

瘴瘧:桃枝煎冷服。臨發磨一丸,傅鼻頭口畔。

大柴胡湯

編輯

半夏湯泡七次,切焙,二錢半 枳實麩炒,半錢 柴胡八錢 黃芩 赤芍藥各三錢

右㕮咀,薑棗煎,加減服之。欲下,加大黃半兩。

木香丸

編輯

木香 蓬朮 砂仁 青皮去白 硃砂細研 代赭石研,各二錢 丁香一錢 巴豆去油

右為細末和勻,飛白麪糊丸麻子大,風乾,每服二三丸。

乳傷乳汁下

食傷米飲下

五苓散

編輯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一兩半。

桂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服。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又治濕熱在裡,身發黃疸,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

柴胡石膏湯

編輯

桑白皮, 黃芩, 荊芥穗各三兩, 石膏, 前胡, 赤芍藥, 乾葛, 柴胡各五兩, 升麻二兩半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淡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三服,量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無汗。加麻黃、五味子、半夏。

蔥白湯

編輯

治頭疼不止。身痛熱渴。小便赤黃。脈浮數。無汗。

葛根、 芍藥、 知母各半兩, 川芎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出汗。

如有汗,溫服,加甘草。

治小兒夾驚傷風,並治發瘧頭痛,加石膏服。嘔者加半夏。

知母麻黃湯

編輯

治「傷寒差後,或十數日,或半月二十日,終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語言錯謬,又無寒熱」 ,醫或作鬼祟,或作風疾,多般治之不瘥。或朝夕潮熱頰赤,或有寒熱,似瘧一般,發汗不盡,餘毒心包絡間所致。

黃芩 知母 麻黃 甘草炙 芍藥各半兩 桂枝去皮,盛暑可減半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令微汗。若「心煩不眠,欲飲水,當稍稍與之,令胃氣和即愈。未汗須再服,大小加減。」

瓜蔞湯全生指迷下同

編輯

瓜蔞八箇 柴胡去苗,四兩 人參 黃芩

炙草各三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擘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薑桂湯

編輯

乾薑 牡蠣煅 炙草,各二兩 柴胡八兩 肉桂去粗皮,三兩 黃芩二兩,《活人書》三兩

瓜蔞根四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草果飲證治準繩下同

編輯

治寒多熱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腫。肚腹疼痛。

厚朴薑製 青皮 草果 藿香 甘草炙。

丁皮。 神麴。 良薑。 半夏。麴。

右等分,㕮咀,薑棗煎,空心服。

清脾湯

編輯

治「諸瘧久不瘥者,脾胃虛弱,形容憔悴。」

厚朴去粗皮,薑汁釀一宿,炒乾,一兩 烏梅去核, 半夏湯煮透,濾剉焙乾 良薑剉用東壁土炒 青皮,各半兩 炙草三錢 草果炮去殼,二錢半

右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未發前三服。仍忌生冷油膩時果毒物。

二薑丸

編輯

治瘧疾往來寒熱。經久不愈者。

白薑一兩,剉片,巴豆九粒,去殼同炒微黃,去巴豆 良薑一兩,剉片,東壁土炒

右為細末,用豶豬膽汁和水煮麪糊丸麻仁大,就帶潤以硃砂為衣。熱多用溫湯,早晨面北空心送下。寒多亦於清旦用溫酒,面南空心嚥服。若寒熱相停,用「陰陽湯」 ,以一半冷水,一半熱湯參和是也。不拘面南北投服。

張渙桃仁湯

編輯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𪔀甲酥炙微黃,各一兩 桂心 黃芩 赤茯苓 川升麻各半兩

右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全生指迷旋復花丸

編輯

旋復花、 桂心、 枳實,麩炒 人參各五分。

乾薑、 芍藥、 白朮各六分, 茯苓、 狼毒

烏頭炮去皮 礜石煅一伏時,各八分 細辛 大黃紙裹煨 黃芩 葶藶炒 厚朴薑汁炙 吳萸炒 芫花炒 橘皮各四分 甘遂炒,三分

右用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丸,未知加至七丸,小兒黃米大二丸。

半硫丸

編輯

半夏湯洗七次,三兩 硫黃二兩,研飛

右為末,生薑汁煮麪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小兒黍米大三五丸。

張渙知母丹

編輯

治小兒發熱瘧甚者

知母微炒 𪔀甲酥炙 川大黃細剉,微炒 赤茯苓 硃砂細研,水飛,各一兩 川芒硝

川升麻各半兩 龍腦一錢,研

石件同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生薑湯下。大便利下即愈。量兒大小加減。

活人方

編輯

治瘧疾但熱不寒者

知母六兩 炙草二兩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服。

十味香薷散

編輯

香薷一兩。 人參 白朮 黃芪 橘紅 扁豆 木瓜 厚朴薑製 白茯 炙草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熱湯或冷水調下。

千金大補湯

編輯

治小兒時行後。變成瘴瘧。

桂心一兩二錢半, 遠志 桔梗 川芎各二兩, 茯苓 芍藥 人參 白朮 熟地黃 當歸 黃芪 甘草各三兩 淡竹葉五兩 半夏 麥門冬各一斤, 生枸杞根 生薑各一斤

大棗二十枚。

右十八味,以水三斗,煮竹葉、枸杞,取二斗,內諸藥,煮取六升。分六服,一日一夜令盡之。小兒量大小加減,以一合至二合,漸服至一升而止。

理惠犀角散

編輯

治小兒熱瘴氣為瘧

犀角屑 炙草 川大黃剉微炒 知母各半兩 𪔀甲一兩,塗醋炙黃 柴胡 常山各七錢半

右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三聖丸

編輯

治諸瘧不拘遠近

穿山甲浸透,取甲,剉碎,同熱灰鐺內慢火焙令焦黃雞骨常山 雞心檳榔各一兩,薄剉,曬乾

右件再曬為末,水煮糯米粉為糊丸菉豆大,就帶潤以紅丹為衣,陰乾,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未發前,隔晚用酒空心投一服,重者二服。經久不瘥,下「袪瘧丹。」

二仙飲

編輯

青蒿去根,五月五日採,曬乾用,二兩 桂枝半兩。

右二味,俱剉焙為細末,每服一錢,寒熱未發前用涼酒調服,或先隔晚以酒調下。加香薷葉二兩,好茶芽半兩,合研成末,又名「斬邪飲。」 治證同前,療暑瘧尤勝。服法同前。

袪瘧丹

編輯

治瘧經久不瘥

常山細剉,二兩 烏梅一兩 紅丹好者,半兩

右除烏梅,屋瓦別焙,常山或曬或焙,仍同烏梅、紅丹研為細末,糯米粉煮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未發前涼酒空心送下,或隔晚酒下。重者二服,輕則一服。忌雞麪羊生冷飲食毒物。

𪔀甲飲子

編輯

治瘧久不愈,腹中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𪔀甲」,醋炙 白朮 黃芩 草果 檳榔 芎藭 橘紅 甘草 厚朴 白芍藥各等分。

右為㕮咀,木一鍾,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經效瘧丹

編輯

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真阿魏、 雄黃各二錢半, 硃砂一錢半。

右,「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和之,稀麪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候冷,空心服。」

瘴瘧桃枝湯冷服

臨發磨一丸。傅鼻頭口畔。

瘧母丸

編輯

𪔀甲醋炙,二兩。 三稜、 莪朮各醋浸透煨,各一兩。

右為細末,神麴糊丸如菉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俟癖消一半即止。

消癖丸

編輯

芫花陳久者好,醋煮十數沸,去醋,水浸一宿,曬乾 硃砂另研水飛,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二百日兒黍米大二丸,日二服,不知稍加之。

大腹皮湯

編輯

治小兒瘧疾,用藥太早,退熱變作浮腫,外腎腫大,飲食不進。

大腹皮、 檳榔、 三稜、 蓬莪朮各五錢, 蒼朮、 枳殼各二兩, 甘草三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生薑皮、蔔蘿子、椒目同煎。

青皮湯

編輯

治小兒瘧後浮腫,兼寒熱不退,飲食不進。

白朮, 茯苓, 厚朴, 青皮, 陳皮, 半夏。

腹皮 檳榔, 三稜, 木通、 甘草, 莪朮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三錢,薑水煎。按上方皆剋泄元氣之藥,若病久脾虛而作腫者,當以「錢氏異功散為主,少佐以五皮湯」 ,誤用此必致不救。

斷瘧飲寓意草

編輯

治久瘧二十四味

「常山」酒炒 草果 檳榔 知母、酒炒 陳皮 青皮 川芎 枳殼 柴胡 黃芩 荊芥。

白芷、 人參、 紫蘇、 蒼朮、 白朮、 半夏。

良薑 茯苓 肉桂 葛根 甘草, 杏仁。

烏梅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發日早服。

單方

編輯

治小兒溫瘧。鹿角末,臨發時先服一錢匕。千金方下同 又:燒𪔀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時服三匕,並以火 灸身。

又,燒雞䏶胵中黃皮,為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嬰兒寒熱。冬瓜炮熟,絞汁飲。子母祕錄

小兒瘧疾有癖塊,用生地、芍藥各一錢,陳皮、川芎、炒 黃芩、半夏各一錢,甘草三分,加薑煎,調醋炙𪔀甲末 效。醫門法律

小兒邪瘧:以麝香研墨,書「去邪辟魔」四字於額上。經驗 方

小兒癉瘧,壯熱不寒:黃丹二錢,蜜水和,新汲水冷服。 鬼遺方

嬰兒瘧疾,無計可施:代赭石五枚煅醋淬,硃砂五分, 砒霜一豆大,同以紙包七重,打濕煨乾,入麝香少許, 為末,香油調一字,塗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應。保幼大全 小兒夏末秋初患瘧,用京芍藥、蘇葉、粉葛、陳皮、羌活 各三分,甘草一分,薑蔥同煎。若寒熱不退,用赤茯苓豬苓、澤瀉、白朮、青皮,氣弱者不用,陳皮、半夏各三分, 草果去殼膜炒存性,生薑三片同煎。窮鄉便方下同 截瘧:用常山二錢,黑豆水煮過,檳榔二錢,尖者一錢, 圓者一錢,丁香五分,生薑二片,煎用水二分,酒一分, 煎露一宿,次早未發時,五鼓向東服。

鍼灸

編輯

《千金方》曰:「小兒溫瘧,灸兩乳下一指,三壯。」

《古今醫統》曰:「小兒久瘧,灸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各 一壯。」

《水鑑》仙人百日兒瘧歌曰:「瘧是邪風寒熱攻,直須術 治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狀,釘在孩兒生氣宮。」如金 生人,金生在巳,即釘巳上,木生人釘亥上,火生人釘 寅上,水土生人釘申上也。

醫案

編輯

《幼科發揮》曰:「吾婿李中庵一兒,未周歲,因傷食發瘧, 間一日一發,在子丑時,瘧發搐亦發也。發時咬牙呻 喚,大便黃綠,努黃而出,用口吮母口,得乳即止。瘧後 汗出,心下跳,腹中鳴,退後頂上有小熱,其父母愛惜 之心,瘧退搐退,則喜而稱愈。瘧搐俱發,則憂懼不勝, 其母又不禁口病,未十日成疳矣。面色晃白,顖陷髮」 疏,兒漸羸瘦,請余治之。余曰:「此兒先受暑濕,暑則為 瘧,濕則為痰,又傷飲食,助其暑濕之邪,暑則傷心,濕 則傷脾,暑生熱,濕生痰,脾土一衰,肝木隨旺。瘧曰食 瘧,疳曰食疳,當從虛治。」且大哭手撒,皆肝膽之病。子 時屬膽,咬牙者,心肝俱熱也;肝木心火,子母病也;大 叫哭者,肝病也。呻喚者,腎病也。腎水肝木,母以子病 也;肝者,厥陰風木也;心腎者,少陰君火也。水火相搏, 則內作搐,故大便努黃而出。用口吮母之口,此內熱 作渴也。兒口不能言,得乳自解。汗出者,初發之時,邪 氣拂鬱,及其退而有汗,此真氣外泄也。故治瘧之法, 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養正為主。此兒 汗泄於外,便泄於內,心下跳,腹中鳴,皆火盛證也。肝 膽從火治,此其法也。退後頂熱,兒頂山顛,亦厥陰肝 經之脈也。余制一方兩治之,於平肝止搐方中,加治 疳之藥,於補脾消瘧方中,加止搐之藥。調理五日,瘧 搐俱止,兒亦漸肥,而疳瘦除矣。

《保嬰撮要》曰:「一小兒因停食腹痛,服峻厲之劑,後患 瘧,日晡而作。余以為元氣下陷,欲治以補中益氣湯, 不信,泛行清熱消導,前證益甚,食少作瀉。余朝用前 湯,夕用異功散加當歸,月餘而愈。」

一小兒每午前先寒後熱,久不愈,用六君子加炮薑, 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旬餘而愈。

一小兒患瘧,兼便血盜汗,年餘矣。審乳母素有鬱怒, 寒熱便血,早用「加味歸脾湯,夕用加味遙逍散」,兒以 異功散加酒炒芍藥為末,每服三四分,米飲下,月餘 母子竝痊。 一小兒瘧發熱,服消導之劑,腹脹作嘔,四肢浮腫,先 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諸證頓退,飲食頓進。後因飲 食過多作瀉,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又用「五味異功 散」而痊。

一小兒瘧後腹脹,咳嗽倦怠,屬肝肺氣虛,用補中益 氣湯、茯苓、半夏尋愈。後傷食,發熱如瘧,服寒涼之劑, 更加便血,用四君、升麻、柴胡,便血頓止;又用補中益 氣湯而愈。

一小兒瘧將愈,飲食過多,腹脹發熱,大便不通,用消 積丸、保和丸、異功散尋愈。後飲食不節,寒熱吐瀉,用 異功散、柴胡、升麻而愈。

一小兒瘧後少思飲食,便血發熱腹脹,屬脾虛不能 統血,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血止;又補中益氣 湯,飲食頓進,仍用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瘧後腹脹,用五味異功散、四味肥兒丸而漸 愈,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後傷食腹脹,大便不實,小便 不利,用五味異功散、加減金匱腎氣丸而愈。

一小兒愈後便濇,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而小便通。 因勞發熱不食,小便不利,用補中益氣湯、五味異功 散加升麻、柴胡而痊。後每勞心,寒熱如瘧,用補中益 氣湯;飲食失節如瘧,用五味異功散隨愈。

一小兒十四歲,瘧後肚腹膨脹,小便不利,屬脾腎虛 寒,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痊。畢 姻後,朝寒暮熱,肌體消瘦,服滋陰之劑,更痰甚發熱, 腹中作脹,小便不利。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 加減腎氣丸而愈。

一小兒瘧疾將愈,飲食過多,腹脹發熱,大便不通,用 消積丸、保和丸、異功散,調理脾胃而愈。後飲食不節, 寒熱吐瀉,先用胃苓散,吐瀉止;又用異功散、柴胡、升

麻,寒熱愈
考證
一小兒十五歲,瘧後發熱吐痰,余謂脾氣所變,不信,

反服黃蘗、知母之類,諸證悉具。謂余曰:「胃火盛而滋 水,其證益甚,何也?」余曰:「證在脾陰土,喜溫」和而惡寒 濕,前所用藥,悉屬沉陰,復傷其生氣,故病癒甚也。先 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四劑,諸證頓愈,乃佐以異功 散加柴胡、升麻,元氣漸充。又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 異功散而愈。畢姻後,發熱如瘧,用補中益氣湯,寒熱 益甚,手足並冷。另用清熱等藥,大便去則小便牽痛, 小便去則大便先出。余謂此陰精已耗而復傷耳。乃 腎氣虛寒之危證也。用大劑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 丸。喜其遠幃幕而得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