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八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六
痘疹門八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痘疹碎金賦 原痘論 胎毒論 瘡疹惟腎無候
論 腎主痘中之水論 五臟證見論 臟腑所主證治 六氣十二經所主證治 氣運
疫癘 部位 脈候 氣血 陰陽 標本 形色 疎密 輕重 順逆 痘有怪變 虛
實 動靜 痛癢 老嫩 榮枯 善惡〉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六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六
編輯痘疹門八
編輯《明萬氏家傳痘疹心法》
編輯
《痘疹碎金賦》
編輯
痘本胎毒,俗名「天瘡。」雖癘氣之傳染,實殺機之顯彰。 變遷莫測,酷惡難當。肌肉潰脫兮,若蛇蛻皮、龍蛻骨; 精神困頓兮,如蚓在灰、鱔在湯。瘡有疎密兮,疎者輕 而密者重。毒有微甚兮,微則祥而甚則殃。笑彼拘於 日數者,未達遲速之變。悲夫!惑於鬼神者,不求醫藥 之良。
「乾坤妙合,震巽分張,受氣於父兮得陽精而凝結。成 形於母兮賴陰血以培養。民多嗜慾,氣匪淳龐」,淫火 熾於。席,食穢蓄於膏粱。精血稟其毒氣兮,甚於射 罔,形體負於殺氣兮,險於鋒芒。或謂去其口血兮,不 過「脫空」之語;或謂解其胎毒兮,未見「抵聖」之方。 五運統於南北兮,有太有少;六氣分於主客兮,曰陰 曰陽。變化各正,勝復靡常。得其序而氣治兮,國無疵 癘;失其序而氣亂兮,民有疹瘍。應至而不至兮,其氣 徐貴,迎之以奪其勢,未應至而至兮其氣暴,姑持之 以避其強。「不知此而妄作兮,違時者敗,能審此而慎 動兮,順天者昌。」
「春令溫和而升生,夏令暑熱而浮長,秋令清涼而降 收,冬令寒冽而沉藏」,是得四時之正,不為萬物之傷。 「冬反燠煖兮,勾萌早發,春反栗烈兮,蟄蟲且藏,夏反 清肅兮,涼風襲肉,秋反蒸溽兮,暑汗沾裳。若此逆氣 兮,染之者即成疫癘;又有虛風兮,中之者必致夭傷。 受父母之穢毒兮,隱於黝僻;觸天地之癘氣兮,發其」 伏藏,自內而出兮,布於四體,自外而散兮,根於五臟。 肝主淚而為水泡,肺主涕而作膿囊,心則斑而且赤, 脾則疹而又黃,腎乃封藏之本,變則黑陷之象。可喜 者,苗而秀,秀而實,如鳥之脫距;所惡者,枯而陷,陷而 伏,如虎之負岡。
東赤南白,西黃北黑,各分布而有定;春生夏長,秋收 冬藏,自流行而無疆。初出血點兮紅鮮,得生之氣;次 化水液兮白瑩,漸長之狀;膿成而色黃兮,欲收之候; 痂結而色黑兮,已藏之象。「謂腎無證者,似去冬不能 成歲;謂黑為逆者,如廢北何以調陽。」
方其發生兮,春夏為順而秋冬非吉;及其收斂兮,秋 冬為順,而春夏不臧。應發生而反收斂者,謂之「陷伏」; 應收斂而反發生者,謂之「爛洋。」順者不必治兮,待其 平復;逆者不可治兮,避其怨謗。若逢險證,必在奇方。 治不乖方兮,險變順而春回幽谷;「藥不對病兮,險變 逆而火烈崑岡。」
病似順而反逆兮,認之要確;病似逆而反順兮,察之 貴詳。似粟堆聚堅硬兮,孰若磊落而稠密?如丹艷赤 嬌嫩兮,不如淡白而老蒼。初出現而涵水,乍起發而 戴漿。膿未成而乾黑,囊未滿而萎黃。早發先萎兮,如 園林之花蕊;暴長遽消兮,似溝澗之潦潢。是謂「奪命 之證,休誇折肱之良。」
輕或變重兮,誤服藥而或犯禁忌,重或變輕兮,得遇 醫而且善調養,「蚊跡蚤斑兮,不旋踵而告變,蛇皮蠶 殼兮,惟束手以待亡,夾斑疹者,斑瘡消而足喜,頂平 陷者,平陷起而莫惶。切戒臨病揮霍,最宜用藥審詳。」 病有標本兮,視急緩以立法,藥有補瀉兮,因虛實而 立方。
「噫嘻兮,醫無定法;迷亂兮,藥無定方。」大率賤攻而貴 補,故多喜溫而惡涼。設若病遇虛寒兮,溫補有效。假 如證屬實熱兮,辛香敢嘗;辛熱下咽,陽之盛者必困; 苦寒入胃,陰之盛者乃戕。戒汗下於首尾兮,惡攻之 說;補脾土以制腎水兮,喜補之常。不識補者之短,奚 論攻者之長。
形尖圓而光壯兮,氣之充拓,色鮮明而潤澤兮,血之 涵養。可以勿藥,是謂無恙。灰白平陷兮,血氣虛而補 之以溫;紅艷掀腫兮,氣血熱而瀉之以涼。氣至而血 不足兮,雖起發根窠不肥;血至而氣不足兮,雖明潤 郛郭不長。泥章句以舉一隅者,守株安可得兔;馳辨 說而執兩端者,多岐必然《亡羊》。脾為水糓之本,固不 「可以不補;腎為津液之源,尤不可以不將。土雖為水 之防,水能制火之亢。腎主骨髓兮倒陷,入於骨髓者 莫救;腎司閉藏兮變黑」,至於閉藏者可防。是皆歸腎 之害,豈可謂腎之強。毒火燔灼兮,腎水且涸;營氣敗壞兮,脾土亦傷。故補脾不如救腎,而養陰所以濟陽。 熱則氣血淖澤而不斂,寒則氣血凝澀而不彰,氣血 失養,痘疹受傷。或受於熱兮,為煩躁,為赤為痛。或受 於寒兮,為振悸,為白為癢。「順時令之寒暄,禁人畜之 來往。勿動溷厠之臭,勿燒檀麝之香。恐乘虛而易入, 反助毒以為殃。痘雖吉而犯多凶,屢經恠變;證雖惡 而調則善,終見安康。」
若夫痘疹之熱,相似內外之傷。邪火烜赫兮,玉石俱 焚;真水靜順兮,波浪不揚。「噴嚏咳嗽兮,肺金流鑠;項 急煩悶兮,肝木被創。呵欠驚悸兮,心雖君主而不寧; 吐瀉昏睡兮,脾則倉廩而不藏。各臟有證,惟腎無象。 不受穢毒之火,獨見耳骫之涼。」熱微兮毒少,熱盛兮 火旺;「大熱安靜兮,毒隨熱出而無慮;小熱煩躁兮,毒」 與火留而可防;凶災莫測兮,又熱又渴;輕疎可許兮, 乍熱乍涼。吐瀉勿止兮,使毒得越而無遏;驚悸不定 兮,恐毒深入而反藏。血妄洩於空竅兮,死期速於彈 指;語妄涉於鬼神兮,變候易於反掌。
形證定其疎密,部位決其存亡。如豆紛布兮,且顆粒 而其疎已定;如麻堆聚兮,更模糊而其密堪傷。「挨頰 遶口兮,庚戊陽明之位;顴間額上兮,壬丙太陽之鄉。 頭為元首之尊,最怕蒙頭;項乃關津之要,偏嫌鎖項。 鼻準初出兮,淫毒犯於天根;耳輪先現兮,邪火侵乎 玉堂。」
漸次出兮吉兆,齊湧出兮凶狀。痘將出而熱減兮,藥 勿妄服,痘正出而熱劇兮,醫宜早防。解其火毒兮,恐 鬱遏而乾枯;養其氣血兮,欲流行而舒暢。遠寒熱之 犯兮,損之益之而必使和平;助春夏之令兮,達之發 之而必使長旺。治其未亂兮,徹桑土於迨雨,知其方 漸兮,戒堅冰於履霜。
「出欲盡而不留,發欲透而齊長。苗漸成窠兮,氣之所 呴;血漸化水兮,血之所養。」疎則毒少兮,頭面不腫而 休怕;密則毒多兮,氣血不充而宜慌。時日既足兮,自 翹翹而雜起;表裏無邪兮,勿汲汲以作湯。所謂「良將 用兵,善攻不如善守。」又云:「上農治田,勿助生於勿忘。 咽喉急痛兮,勿違時而早治;頭面預腫兮,但引日以」 必亡。小便欲清兮,《大便》卻欲其堅實。淡味可食兮,厚 味不可以啖嘗。茹淡者胃氣不損,養厚者火邪益亢。 或見黑䵟兮,點之速以胭脂。或遇乾枯兮,浴之貴以 《水楊》。瘙癢忽生兮,取茵蔯以熏燎;爬搔不寧兮,雖盧 扁而徬徨。
痘長滿水,毒化成漿。愛其稠濃兮,惡其清淡;取其滿 足兮,舍其虛癢。欲知透與不透兮,於手足而細察;欲 知足與不足兮,於輔頰以端詳。設四末之未透,取脾 胃而服藥;如一方之未足,視經絡以求方。譬如為山 兮,勿功虧於簣土;又如執熱兮,寧濯洗於探湯。 面頰最嫌破損,肩背猶怕焦囊。腫忽消兮氣脫,語忽 妄兮神亡。食糓則嘔兮胃爛,飲水則嗆兮咽傷。咬牙 兮,肝火熾而腎敗;寒顫兮,陽氣弱而陰強。膿反乾兮 倒陷,膿不成兮伏藏。叫哭不止兮,毒攻腸胃;悶亂不 寧兮,火烈鬲肓。倉廩不藏兮,魂魄歸於溟漠;水泉不 止兮,姻親泣於北邙。
膿血已化,收靨相當。痂自脣吻兮,漿足結如珠粒。靨 自人中兮,部分界乎陰陽。令行秋冬兮,依先後而不 亂;氣應收藏兮,循上下而有常。顴上平乾兮,慮乎倒 靨。額間先收兮,謂之「不祥。」痂不著而壅腫兮,由榮血 之淖溢。瘡盡裂而皺揭兮,此衛氣之殘傷。
「當靨不靨,當藏不藏。」便祕未通兮,裏氣熱而涼導;便 溏不實兮,中氣虛而溫養。熱傷皮毛兮,恠肺金不收 餘氣;濕傷肌肉兮,責脾土不燥殘漿。頭瘡堆膿不平 兮,孤陽似鰥而不生;足瘡包水不乾兮,純陰如寡而 不長。飲食減少兮,迤邐引日而斃;煩熱增劇兮,倏忽 絕命而亡。
「若問痂皮之不脫,其間病氣之相妨。」痘若敗壞兮,補 空痘勿疑番次。瘡如潰爛兮,成潰瘡莫厭膿漿。遍身 浸淫兮,黏被席而最苦;正面腫灌兮,忌腥臭而再妨。 利多水液兮,此蓄水之病也,水去盡而自止。便多膿 血兮,此倒靨之證也,膿去盡而可詳。瘢痕凹凸兮,陷 者虛而突者實。痂皮嫩薄兮,裏則困而外則瘍, 邪氣盡而正復,痂皮脫而身康。苟幼軀之多病,定餘 毒之有藏。出或未盡兮,無空痘須妨辛暴;發或未透 兮,無潰膿必發疽瘍。不及時兮早收,毒火陷而可怕; 或過期兮不靨,邪氣留而堪悵。身熱審其虛羸,咽瘂 觀乎嘔嗆。忽灑淅而肌熱兮,知風寒之外感;暴吐瀉 而腹痛兮,必飲食之內傷。
病有苦而眩暈兮,凶多吉少之占;身無邪而昏瞀兮, 否去泰來之象;聲音不出兮,求諸肺腎之經;斑疹復 現兮,責其心脾之臟。疳蝕出血者難治,洞泄完糓者 不祥。勿謂痘收而縱弛,勿謂毒去而怠遑。正氣浸長 而未復,邪氣方消而未央。特犯禁忌兮今即生變,多 食肥甘兮後必有殃。
疥癩腐潰兮,一面黥瘢而似鬼。癰疽流注兮,四肢殘廢而如尩。目腫赤痛兮,痘瘡入而成瞖;齒宣黑爛兮, 熱毒侵而潰牀。雖曰「餘毒之為害,抑皆調理之失常。」 形容頓改兮令人駭愕,療治悔遲兮空自惆悵。謂「人 不能勝天兮,何以立乎醫藥」;「謂醫不如用巫兮,安能 格乎穹蒼。」
但逢出痘之歲,多求解毒之方。重者必輕兮,輕者不 出;凶者變吉兮,吉者何妨?其方則有其效,未嘗與其 先事而輕妄,孰若臨時以消詳審歲氣之災祥兮,必 解其鬱;視形氣之勇怯兮,各平其臟。欲避癘氣傳染 兮,必先擇地之善。欲仗藥力調護兮,尤要識醫之良。 惺惺參蘇,乃發散之妙劑;人參通聖,誠疫癘之奇方; 熱而驚悸兮,導赤瀉青合用;熱而焦渴兮,柴胡、葛根; 作湯;自利兮,黃芩不便兮,清涼。腹痛毒攻兮,勻氣散 再加枳實;腰痛病劇兮,敗毒散更入木香。調元可補 兮,表裏實者勿飲;承氣可攻兮,脾胃弱者莫嘗。養正 兮,黃芪、人參、甘草;解毒兮,連𧄍、山豆、牛蒡。咽喉苦痛 兮,甘桔湯中加大力;斑疹夾出兮,防風散內去硝、黃。 小便赤澀兮,連𧄍導赤;大便滑洩兮,荳蔻木香。瘡若 乾枯兮,四物合乎涼膈;痘如黑陷兮,奪命助以水楊; 赤艷掀腫兮,解毒入三黃、歸、芍,灰白平塌兮,異功用 桂枝。芪、防,氣虛而毒盛者無價;四君、枳實,血虛而毒 盛者無價,四物、牛蒡,氣血兩虛兮,十全無價;便溺俱 阻兮,八正三黃。再用膽導之法,以洩毒氣之藏。黑陷 審其虛實,虛者大補,而實者涼膈。癢塌分其急緩,急 者異功,而緩者調陽。昏悶譫妄兮,龍腦膏孰知其妙; 虛煩迷亂兮,「抱龍丸莫及其良。」
滿面燥痛兮,百花調水;遍身潰爛兮,敗草鋪牀。蟬蛻 去目中之膚瞖,苦參治身上之淫瘡。虛熱多汗兮,調 元湯引用浮麥。食積常痛兮,《脾積丸》飲以原湯。饑不 喜食兮,異功宜久;渴欲飲水兮,白朮可常。敗毒通聖, 允矣衝陣之先鋒;調元異功,信乎殿後之大將。大抵 醫要識證,藥不執方。專行溫補者,則宗乎文中;喜用 「涼瀉者,則師乎仲陽。不解其書兮似瞽冥行於蹊徑, 未會其神兮如矮仰望乎宮牆。嘆吾年之耄兮,欲深 造而力不足;懼斯道之晦兮,特發明而言不彰。嘔盡 心肺兮非欲立異,勞費頰舌兮豈敢恃長。幸取正於 具眼,毋見笑於大方。」
「疹屬君火,氣本少陰,傳於其子兮,故為脾胃之證」;「乘 於其妻兮,現乎皮毛之分。亦胎毒之所發,因疫癘而 後成。咳嗽噴嚏兮,辛金鑠於丁火;煩悶淚出兮,君主 御乎將軍。迎而奪之兮,其鋒易挫;隨而擊之兮,其銳 難勝。如拆勾萌兮,斧斤不用;苟待燎原兮,玉石俱焚。」 其色如斑兮,摸之有跡;其形似痘兮,視之無津;朝出 暮收兮,發之於陽,暮出朝收兮,發之於陰。變化莫測, 出沒靡定,大抵愛赤而惡黑,治者喜涼而忌溫。赤如 點朱兮,光明彰顯之象;黑如灑墨兮,火鬱曛昧之甚。 制以酸涼兮,收炎光於麗澤;投以辛熱兮,縱赫曦於 重明。
敗毒防風,開發斬關之將;解毒連𧄍,制伏降敵之兵。 如錦爛漫兮,服化斑而艷斂;似火熏蒸兮,飲涼膈而 熱清。咽痛兮,甘桔牛蒡,止咳嗽更能潤肺。溺澀兮,導 赤芍藥,定驚悸又可涼心。便祕兮,承氣膽,導便洩兮, 黃芩豬苓。大渴兮膈焦,置瓜蔞於白虎湯;苦煩兮裏 熱,加山梔於安神丸。無伐天和兮,使陰陽之適調;勿 「犯胃氣兮,雖攻補之不盡。」
「痘欲盡發而不留,疹欲盡出而無病。」或邪氣之鬱遏 兮,留而不去,或正氣之損傷兮,困而未伸。毒歸五臟, 變有四證。毒歸脾胃兮,泄瀉不止而變痢;毒歸心肝 兮,煩熱不退而發驚;咳嗽久而血出兮,毒歸於肺;牙 齒爛而疳蝕兮,毒歸於腎。輕者從制以嚮善,平之有 功;重者拒敵而肆惡,攻之不勝,熱不除者,調元湯加 麥門冬、知母;作搐兮,兼以抱龍溫;驚咳不止者,阿膠 散加杏仁、枳實;帶血兮,專以補肺。太平注下兮,異功、 豬苓、澤瀉;虛滑者,大作參、苓;滯下兮,異功、當歸、芍藥; 休息者,少與真人。惟有牙疳之病,原呼「走馬」之名。初 息臭而腐肉,漸血出而穿齦。內服地黃兮,制其火怪; 外擦文蛤兮,殺其𧏾精。牙若脫落兮,崩砂之狀可畏; 聲若啞嗄兮,狐惑之證難明。
應出不出兮,發之初,惺惺,次通聖,奪命,大發而有準。 應收不收兮,解之初,葛根。次化斑,涼膈大解而最靈。 色淡曰兮為虛,四物去川芎,加紅花、桂枝。色紫黑兮 血熱化斑,去人參,加元參、燒糞奪命。發斑疹之聖無 價,解疫癘之神。發不出而煩躁兮,虞不能臘;黑不變 而譫妄兮,食不及新。熱蒸蒸兮色赤,痢滴滴兮氣腥。 羸瘦骨肉之脫瘈瘲神識之昬。喘急兮胸高肩聳,疳 爛兮漏腮缺脣。休誇三世之妙手,難留一息之遊魂。 豈不聞「誤服湯丸兮不如勿藥,又不見特犯禁忌兮 可以自省」;愛喫醎酸兮,咳嗽連綿而未已。喜啖辛燥 兮,火熱燔灼而不寧。甘甜過而齒齲,生冷多而糞清。 鷄則生風之畜,魚則動火之鱗。鷄魚「貪而亂食,風火 並而起釁。」邪反滋甚兮,為斑疹而不息;毒反深入兮值疫癘而再經。斯則疹之遺毒,亦若痘之餘證。 欲決內傷,須詳外證。目常赤痛兮,青童抱火;鼻常鼽 衄兮,素女臥薪。病牙齒以終身兮,元武困於湯鑊;發 顛癇而連年兮,朱雀驚於燒林。溲數短澀兮,乃州都 之遭火;便溏垢蠱兮,必倉廩之被焚。哮喘炎上之象, 丹瘤赤熛之形。脣舌多瘡兮,門戶殘煙未熄;咽喉常 腫兮,管籥餘燼猶存。苟求其故兮,則一言之可盡;欲 撥其本兮,豈一旦之能平。噫此賦之作,效蛙之鳴。詞 雖鄙里兮積如累石,法則珍祕兮故曰「碎金。」
《原痘論》
編輯
上古之時,未聞瘡痘之證,《素》《難》之文,鮮有及者,豈其 人淳龐樸野,積精全神,虛邪苛毒,莫之能害歟?或雲 自建武征魯,遂染其毒,流布中國,謂之魯瘡;或曰聖 瘡,言其變化莫測也;或曰天瘡,言其天行疫癘也;或 曰百歲瘡,言人自少至老,必作一番也;或曰豌豆瘡, 言其形之相似也。故病此者,如蛇蛻皮,如龍蛻骨,死 「生存於呼吸之間。」夫上古所無,而未世有之,抑時世 異邪,抑人將失之邪?予思其繇,天地之氣,春夏生養 之紀也,其物熙熙,秋冬殺戮之紀也,其物黟黟。時逮 末世,已非泰和之景,不可謂非時世之異。然人日習 偽,不知持滿御神之道,七損八益之數,務快其心,以 散其真,不可謂非人自失之也。有論穢毒者,有論淫 火者,有論時行正病者,靡有定論。將謂穢毒淫火邪, 則一歲之中,大而郡縣,小而村落,病者相似,而死相 繼,比屋哭聲。穢毒淫火,未必人人若此之甚也。將謂 時行正病耶,何以自少至老,但作一度,厥後再無傳 染也?蓋父母於子,一體而分,精血之毒,已蓄於陽施 陰化之始,固不待誕「生之頃,嚥其血而後有是毒也。 況男子惜其氣以養其精,女子純其氣以養其血,苟 失所養,即貽他日之患。」子之受於父母者雖殊,其為 毒則一也。豈有男子淫火起於氣,為陽毒,而易治,女 子淫火起於血,為陰毒,而難治之理耶?至於天行正 病,亦有其時,但觀夫年之所加,及有四時不正之氣, 即知有是正病也。然則待時而發者,胎毒也。或速而 危,或徐而安,或暴而死者,氣之微甚所使也。發則其 毒洩矣。所以終身但作一度,後有其氣,不復傳染焉。 痘為胎毒昭昭矣。其間或疎而輕,或密而重,或重變 輕,或輕變重,變化叵測,是又有說也。疎而輕者,始終 如一;密而重者,變怪百出。或因父母相傳而然,或因 疫癘相染而然,或因鬼疰相著而然,杳冥恍惚,出於 聞見思慮之所不及,此與智者道之,癡人前不必說 夢也。何者?蓋痘疹之毒,父母原自有之,雖常作過一 番,而臟腑經絡,皮毛肌肉骨髓之間,餘毒猶有存者, 一旦分形化氣,注之於子,其毒亦隨之洩矣。所以子 之瘡瘢,多肖親也。加之調攝失宜,放恣無忌,其毒益 甚。瘡痘之候,沉困危篤者,未必非父母之所致也。凡 子之侏儒跛蹶,必肖於親,況疹痘之毒乎。且人受天 地之氣以生,天地之氣變,人之氣亦變,或遇遷止失 守,淫勝鬱復之紀,德令乖常,眚菑迭見,自然厲氣傳 染,證候相似,所以輕則俱輕,重則俱重。若有主之者, 是則疫癘「之所為也。故人之癘疾而死者,精靈不散, 遊魂往來,隨氣而行,常以其氣疰於平人,而為之疾, 如瘵癩之傳染然,形質龐厚,福澤悠遠者,不能相及。 苟體虛福薄之人,陰陽舛亂之歲,則膏肓之豎,臺駘 之祟,互相染著,反覆變化,術不能禁,工不能活也。此 非鬼疰之害乎?」夫治此三者當奈何?曰:「必為之豫解 其毒,平其氣,遷其處,庶乎可免矣。」
《胎毒論》
編輯
《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又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夫乾稱父,資始者氣之始也。坤稱母,資生者形之始 也。人之有生,受氣於父,成形於母,是以毛髮皮膚、肌 肉、筋骨、四肢百骸,其來固有自矣。然則胚胎造化之 始,精施血受之候,輔翼調養,抑豈無道邪?奈何為父 者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命 「門衰敗,陽道弗興,乃服助陽之劑,至於陽火益熾,陰 水益枯,失其乾道,此父遺毒於氣之始也。為母者褊 急妒忌,以致衝任氣逆,月事不時,乃服煖宮之劑,煎 熬真陰,血中伏火,失其坤道,此母遺毒於形之始也。」 且古之男子,必待婦人月水時下之後,與之交媾,以 成其胎;婦人有孕,則居側室以保其「胎,而又不妄作 勞,飲食必謹。」今之夫婦不知此理,情慾妄動,飲食妄 嗜,此父母之餘毒,又不特一朝一夕而已也。況子喘 息呼吸,氣通於親故,蓄毒於腸胃膈膜皮毛筋骨之 間,待時而發,或為瘡瘧,或為驚忤,或為丹瘤,胎毒之 中,惟痘最酷,加以天地肅殺之氣,歲運乖戾之變,水 土之不齊,疫癘之交作,則夭昬稚殪,難以枚舉,是雖 氣數,抑人之所自致歟。誠使為父母者,以繼嗣為重, 以無後為慮,節其嗜慾,守其禁忌,父之有疾,謹而治 之,母之有疾,謹而治之。必使精血和平,則陽施陰化, 氣清形粹,子亦不攖其毒矣,復何夭殤之恫邪。 或曰:「兒在胎之時,其母不畏禁忌,恣意所欲,加添滋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氣摶於胞胎之中。所以兒 受此毒。發為瘡疹也。殊不知人之有生。受氣於父。成 形於母。胞胎之毒。父當分任其咎。未可專責母也。
如《東垣》所論。「紅絲瘤」 是已。
又曰:「胎在腹中,食母穢液,至生之時,啼聲一發,口中 所含惡血,隨吸而下,寄於右腎胞絡之中。瘡疹之發, 乃下焦相火熾也。蓋兒在胞中,賴母氣以養其形。母 懷胎之時,天食以五氣,五氣各有所湊也。」
如「燥氣」 湊肝,焦氣湊心,香氣湊脾,腥氣湊肺、腐氣湊腎之類。
「地食以五味」,五味各有所入也。
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醎入腎之類。
至於《五志》之動,各有所傷。
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類。
「兒之受病於母者,不特始生嚥血一事而然也。」又曰: 「小兒瘡疹,五臟之中,惟腎無候,以在腑下,不能受穢 故也。夫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男子以藏精,女 子以繫胞。胚胎之初,精血混合,設有其毒,腎將受之, 豈有腎在腑下而不受毒者哉。況肝生筋,心生血脈, 脾生肌肉,肺生皮毛,腎生骨,設使腎無所受,何以能」 生骨也?既瘡疹諸證,起於左腎之下行足太陽之經, 足太陽膀胱,腎之腑也,安得謂腎無候乎?或曰:諸痛 癢瘡瘍,皆屬心火,今謂起於右腎何也?《經》曰:「顯明之 右,君火之位也。」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君火在相火之 右,但立名於君位,而天氣不加。相火者,守位而奉天 之命,以宣行君火之氣,所以心者,君火也。欲彰其德。 右腎為命門。相火代君之令而行之耳。故曰「起於右 腎之下也。」
昔人謂「兒在胞中,饑則食母之血,渴則飲母之血」,予 獨謂其不然。蓋兒始受氣之時,一月胚,二月胎,不過 一點精血凝結,中涵生意也。至三月以後,其形漸成, 在胞之中,譬諸禽鳥之雛,在卵殼中渾融變化,熏蒸 滋養,惟所受太初之氣,漸自生長,日月既足,乃破其 胎,卵而出矣,何以能飲食邪?必謂有所飲食,則胚胎 之初,形象未具,何飲何食耶?且血者渣滓之物,入則 有出,十月之前所飲所食之血,又從何道出耶?若生 下口含惡血,乃母臨蓐之時,血穢流溢入兒口中,未 必便是先在腹中所食之血也。但云「兒在胞中,滋養 體形,長育變化,培植根蔕」者,則在母之血液也。
《瘡疹惟腎無候論》
編輯
錢氏曰:「痘疹始出之時,五臟證見,惟腎無候,但見平 證耳,骩涼耳涼是也。骫耳俱屬於腎,其居北方,主冷 也。後人不知腎獨無候之理,遽謂腎在腑下,不受穢 毒,所以無候,欲專補脾土,以制腎水,又欲虛其腎,以 免黑陷之變。《內經》曰:『君火之下,陰精承之,五氣不可 以偏勝,苟失其平,則為災孽。今瘡毒之火,起於三焦』」, 煎熬腑臟,燔灼皮肉,非腎水有以制之,則慓悍之勢, 莫之能禦矣。惟腎無候者,所以存生生之源,見陰陽 造化之妙也。又腎在下而主骨,腎獨無候者,此瘡疹 之毒,升浮發散而出於外,不然則反陷伏入於內矣。 觀其但見平證,謂之平者,乃耳骩如常,不似渾身之 熱,非謂真冷也。蓋腎主骨,骩者骨之本也。腎通竅於 耳,故骩涼耳涼,為腎不病。若反熱,則火炎水涸,真陰 敗絕,而死不旋踵矣。或欲用四君子湯,專補脾土,以 制腎水者,殊不知白朮之燥腎之所惡,茯苓淡滲腎 中津液,腎本無候,而又伐之,所謂誅伐無罪也。或見 錢氏用百祥丸以下腎之實者,又欲虛其腎,以防黑 陷之變,不知百祥丸,正謂黑陷為毒氣入腎,故以百 祥丸下之。若不煩躁,大小便祕,安可下之乎?謂之實 者,邪氣實也。苟無黑陷而下之,寧不反虛其裏,自取 陷伏之變乎?或雲「以瀉膀胱,非瀉腎也。」此文飾之詞, 不足信也。然則保脾土以制腎水者非歟?曰:察其虛 實,如果內虛泄瀉,則補脾土,使裏氣實,瘡疹不致於 陷伏。若「內實則補脾」之說。正犯實實之戒。但云補脾 土使毒不陷伏而歸於腎則可。謂補脾土以制腎水 則不可。
《腎主痘中之水論》
編輯
論者皆曰:「痘瘡惟腎無證,腎不可實,腎實則為黑陷」, 有欲虛其腎之意,是未知五行生化之理也。蓋心肝 脾肺腎,五行之所屬也;聲色臭味液,五行之所化也。 《難經》云:「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淚;心色 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汗;脾色黃,其臭香,其 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 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此五 臟之中,各具一五行也。然肝主色,五色之變在乎木 也。心主臭,五臭之變在乎火也。脾主味,五味之變在 乎土也。肺主聲,五聲之變在乎金也。腎主液,五液之 變在乎水也。此一臟之中,統體一五行也。既曰:「肝為 水泡,以淚出如水」,淚則腎之液也;肺為膿泡。以涕出 稠濁。涕則腎之液也。心為斑。以血色赤而小。血則腎
之液也「在內為血」 ,在外為汗。
「夫五臟之液,皆本於腎如此,然則痘中之水,腎乃主 之,至於結痂,則土來制水而乾,較所以脾主結痂,其 色微黃也。腎又為封藏之本,痘之痂靨,腎又主之。」觀 乎此不可謂腎無證,亦不可使之虛也。雖曰「腎主黑 陷」,乃火太過,水不能勝,津液枯萎而變黑矣。
《五臟證見論》
編輯
凡病發於一臟,惟痘疹之證,五臟悉見。蓋兒受父母 之氣以成形,屬毛離裏,喘息畢通,肝氣通於筋,心氣 通於血脈,脾氣通於肌肉,肺氣通於皮毛,腎氣通於 骨髓。至發痘疹之時,內連臟腑,外達百骸,所以五臟 悉具也。故發熱之初,呵欠煩悶,肝證也;乍涼乍熱,手 足梢冷多睡,脾證也;面燥腮赤,咳嗽嚏噴,肺證也;驚 悸,心證也。骩涼、耳涼,腎之平證也。於其證之多寡,可 以知其臟之主病矣。自是之後,初出一點血,心也。諸 瘡屬心,其毒斬關而出,血先受之也;血化為水,肝也。 「肝主淚,水泡者,淚出如水也;水化為膿,肺也。肺主涕, 膿泡者,似涕稠濁也。膿成毒解而結痂者,脾也。脾屬 土,萬物功成於土。」痂皮微黃者,土之色也。其所以收 斂閉藏者,肺與腎也。肺主收斂,腎主閉藏也。如初出 一點血,隱伏皮下,不成顆粒者,毒伏於心,其死至速。 出如水珠,皮肉染丹者,毒伏於肝,必加癢塌而死。出 如灰白,皮枯不潤者,毒伏於肺,必喘呼悶亂而死。出 於皮下,肉先浮腫者,毒伏於脾,必至灌爛嘔瀉,不食 而死。出多血泡黑陷者,毒伏於腎,必血妄行而暴死 矣。如初出成顆,漸乾黑者,元府閉塞,毒無從出,其血 先乾,轉添悶亂而死者,心之病也。血化為水,浮囊嫩 薄者,肌肉已敗,必致癢塌,肝之病也。脾主肌肉,肝木 尅之,脾敗者死。皮破復灌,飲食能進,此脾土尚強,肝 木不能犯之也。水化為膿,膿未及成,忽然收斂,痂皮 焦黑,肺之病也。未至而至,是謂太過,反兼火化也。若 於空中再出一番,此腎不受邪,復還於肺,從下上者 順也,以痘形言之,裹束於外者脾也,脾虛則易破;充 拓於裏者氣也,肺主氣,肺虛則不起發;榮於根腳者, 血也,肝主血,肝虛則色不榮。痘中之水,腎也,腎虛則 乾枯黑陷癢痛者,心也,心主火,實則痛,虛則癢。以痘 之色言之,紅活者心也,惡其嬌艷;中黑者腎也,惡其 焦陷。漿白者肺也,惡其灰褐蒼蠟者肝也,惡其青乾 淡黃者脾也,惡其肉爛。臨病之工,審察五臟,以施方 治,無不效矣。
《臟腑所主證治》
編輯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主風惡風,其色青,屬木,其 味酸,其臭臊,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液為淚,其聲為 呼,在變動為握,開竅於目。實則目直大叫,呵欠煩悶 項急,虛則咬牙多欠,熱則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諸風 振掉,皆屬於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欲散,急 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生薑以酸瀉之,芍藥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主驚惡熱,其色赤,屬火,其味 苦,其臭焦,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液為汗,其聲為 笑,在變動為噫,開竅於舌。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 虛則困臥悸動不安;熱則合面睡,口中氣溫,上竄咬 牙,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心苦緩急,酸以收之;五味 子欲軟,急食鹹以軟之,芒硝以鹹補之,炒鹽以甘瀉 之,甘草。
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主困惡濕,其色黃,屬土,其 味甘,其臭香,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肉,其液為涎,其 聲為歌,開竅於口,在變動為噦。實則困睡,身熱飲水, 虛則吐瀉生風,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苦濕,急食苦 以燥之,白朮;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甘補之,人 參;以苦瀉之,黃連。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主喘惡寒,其色白,屬金,其味 辛,其臭腥,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液為涕,其聲為哭, 開竅於鼻。在變動為咳。實則悶亂喘促,虛則哽氣長 出氣,熱則手掐眉目面。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肺苦氣 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一作黃芩〉欲收,急食酸以收 之,白芍藥以辛瀉之,桑白皮以酸補之。五味子, 腎者,主蟄藏之本,精之處也,主虛惡燥,其色黑,屬水, 其味鹹,其臭腐,其華在髮,其充在骨,其液為唾,其聲 為呻,開竅於二陰。《又》云:「開竅於耳」,在變動為慄,虛則 目無精光,畏明,然骨重腎怯,則猝失音。諸寒收引,皆 屬於腎。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知母、黃蘗。欲堅。急食 苦以堅之知母。以苦補之黃蘗。
《六氣十二經所主證治》
編輯
「太陽所至為腰痛。太陽病,發熱腰痛,脊強項几几,頭 痛,小便赤澀。足太陽膀胱經氣病,則腎痛,腰似折,血 病則狂顛疾。」「手太陽小腸經氣病,則嗌痛頷腫,血病 則頰腫。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瀉之,以 辛潤之,以苦堅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 鹹瀉之。足太陽經,麻黃、桂枝、澤瀉、黃柏。手太陽經:生」 地黃赤茯苓。二經通用。羌活防風藁本。 陽明所至為揭陽明病,身熱目赤,作渴譫妄,大便祕。「足陽明胃經氣病,則喜呻數欠,驚妄發狂;血病則 唇胗喉痹;手陽明大腸經氣病,則頸腫;血病則鼽衄 喉痹。」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淫 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足陽明經,半夏、 蒼朮、防風、白朮;手陽明經,連𧄍、秦、芃、麻仁。二經通用 升麻、葛根、白芷、石膏、大黃。
「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死。少陽病,乍寒乍熱, 胸脅痛,乾嘔心煩。足少陽膽經氣病,則口苦,善太息; 血病則腋下腫。手少陽三焦經氣病,則嗌腫喉痹;血 病則目銳背痛,頰痛。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火淫所勝,平以鹹冷,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足少陽經,半夏、草龍 膽連𧄍手少陽經。川芎熟地黃附子細辛黃芪《二經 通用》柴胡、青皮。
「太陰,所至為中滿吐下。」「太陰病,自利,四肢逆冷。」「足太 陰脾經,氣病則舌本強,食則嘔,善噫;血病則溏泄。」「手 太陰肺經,氣病則喘咳,血病則渴,煩心。濕淫於內,治 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淫所勝,平 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足太陰經:防 風蒼白朮當歸白芍藥吳茱萸黃芪人參甘草砂仁。 手太陰經:「升麻白芷桔梗麻黃黃芩梔子石膏天麥 門冬桑白皮杏仁。」
少陰所至為瘍疹。少陰病咽痛口舌燥。足少陰腎經 氣病則善恐,血病則舌乾咽腫,嗜臥。手少陰心經氣 病則嗌乾,渴而欲飲,血病則衄衊血汗。熱淫於內,治 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熱淫所勝,平 以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足少陰經,附子丁香桂 黃芪。手少陰經:麻黃桂心生地黃連當歸。二經通用 獨活、細辛。
「厥陰所至為嘔瀉。厥陰病,四肢厥冷,時作搐搦,舌卷 卵縮。足厥陰肝經氣病,則腰痛嗌乾;血病則嘔逆飱 洩,遺溺閉癃。手厥陰心包絡氣病,則臂肘攣,腋腫脅 痛;血病則煩心,掌中熱。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 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 甘,以甘緩之,以苦瀉之。」足厥陰經,羌活、吳茱萸、甘草、 當歸龍膽草手厥陰經熟地黃牡丹皮《二經通用》柴 胡、青皮。
凡痘疹發於三陽者可治,發於三陰者不可治。
《氣運》
編輯
瘡疹之候,或間數年而發,或發則連年不已,何也?《經》 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 工矣。蓋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主天 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 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 行化令,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其中於人則病 矣。所以瘡疹必待其年而發也。六十年中。天符十二 年。
戊子,戊午,已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其中又四年,為「太乙天符。」
戊午己丑己未乙酉
「謂之《天符》」者。司天與運同也。《太乙天符》者。司天與運 及辰之同也。歲會八年。
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戌戊午己未乙酉。
「謂之歲會」者,運與支同也,同《天符》六年。
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
同《歲會》。六年。
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
「謂之同者。謂歲運與在泉合其氣化。陽年曰同天符。 陰年曰同歲會也。」此五者。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 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經》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 令,太乙天符為貴人。」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 危,行令者,其病徐而待,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也。又子 午之歲,少陰君火主之;寅申之歲,少陽相火主之。《經》 曰:「少陽所至為瘍疹,少陰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 死。」凡此數年,剛柔失守,升降「窒抑,舊者不退,新者不 遷」,則「連年」「發」而不已也。
《疫癘》
編輯
瘡疹,雖胎毒,必待時令不正之氣,相傳染而發。蓋春 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 之序。若春應燠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清,秋應涼而反 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乃不正之令 也。夫人感之,或為寒熱,或為瘧痢,或為喉痹,或為腫 毒,或為斑疹,謂之天行正病,又雲「疫癘。」是以一歲之 中,彼此傳染,大小相似。又若冬溫,陽氣暴泄,至於來 歲,必發瘡疹,何也?蓋「小雪以後為終之氣,太陽寒水 主之,水德不彰,使厥陰少陰木火之氣,反來乘之,陽 氣早發,奉生者少,故來春民多病也。」況瘡疹之毒,藏 於至陰之下,發於太陽之經,當其時而動其氣,毒乃 發矣。此冬溫之後,必發瘡疹也。凡此不正之氣,發之 泄之,解之平之。勿犯歲氣,是謂良工。故治疫癘者,以解毒為急。
《部位》
編輯
諸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瘡病之候,但以面之部 各位占之,思過半矣。且痘瘡陽毒,諸陽皆聚於面,吉 凶善惡,尤易見也。額屬心火,如印堂以上,髮際以下, 橫兩日月角位,先見紅點,先作漿,先結靨者,此惡候 也。蓋心為君主,毒發於心,故先見於其位。君危則十 二官皆危,其死速矣。右臉屬肺金,左臉屬肝木。如兩 臉先見紅點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塊,其肉硬腫者死。 蓋肝藏魂,肺藏魄,生意既絕,魄魂將離,故不治也。《頦》 屬腎,承漿橫抵兩頤,先見紅點,先發先靨者吉。此位 雖屬腎,然三陰三陽之脈,皆聚於此,陰陽和,故可治 也。鼻屬脾土,若準頭先出先靨者凶。蓋脾屬土,四臟 稟命於脾,毒發於脾,土敗則四臟相隨而敗,故綿延 日久後斃也。腎之竅在耳。又云:「心開竅於耳。」心腎皆 少陰君火也。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之前後,凡在耳 輪先見紅點者凶。蓋君相二火用事,燔灼之勢,難可 撲滅也。惟口脣四圍,先出先收先靨者大吉。蓋陽明 之脈,浹口環脣,胃與大腸主之,無物不受故也。
《脈候》
編輯
瘡痘有形之證,無所用診,又歲氣主之,似不必診。經 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是則不 可不診也。先哲有言曰:痘疹脈靜身涼者生,脈燥身 熱者死。可見瘡疹亦用診矣。故小兒七歲以上四至 為平脈,七歲以下六至為平脈,或雲八至者,非也。大 抵小兒之脈,多帶緊數。《玉函經》云:「自然緊數甚分明, 都緣未散精華氣。」又瘡毒之脈,多浮大而數。《傷寒論》 云:「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為癮疹。」又云:「數 脈不時,則生惡瘡也。」脈六至為數,如過於本脈為太 數,邪氣實也。不及本脈為遲,遲則正氣虛也。診脈之 法,浮以候表,沉以候裏。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 衰也。沉而緊,裏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瘡疹之陽脈 浮沉,宜帶洪實。弱而無力,為陽病見陰脈。仲景曰:「陽 病見陰脈者死。」凡診得浮而無根,瞥瞥如羹上之肥; 數而急疾,連來如雀之啄;細而欲散,縈縈如珠之絲; 遲而欲絕,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時見,如魚之躍,皆死 脈也。
《氣血》
編輯
「人之一身,本乎營衛。衛者陽氣,所以開闔槖籥,運動 樞機者也;營者陰血,所以充溢臟腑,灌溉肢體者也。 故氣虛則神機息,血虛則化源絕,二者不可偏勝也。」 痘疹之毒,本於五臟之液,各隨經絡部位,直犯營衛 而出,氣血從之。觀其裏束堅厚,窠囊充長者,氣之足 也;根窠紅活,形色潤澤者,血之足也。氣血既足,則痘 易發易靨,不須施治,以蹈實實之戒。如平陷嫩薄者, 氣之病也;乾枯紫黑者,血之病也。宜速治之,不可因 循,以貽後悔。然脾胃者,氣血之父也;心腎者,氣血之 母也;肝肺者,氣血之舍也。脾納水糓,其悍氣注於腎 而為氣,腎舍於肺而為衛,以溫肉分,充皮毛,肥腠理, 司開闔也。衛氣虛則瘡不起發,其毒乘氣之虛而入 於肺,肺受之則為陷伏,而歸於腎矣。脾納水糓,其精 氣注於心而為血,心舍於肝而為營,以走九竅,注六 經,朝百脈也。營血虛則瘡不光澤,其毒乘血之虛而 入於肝,肝受之則為癢塌,而歸於心矣。凡治此者,氣 病治氣,血病治血。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 則瀉之,仍以脾胃為主。不可犯之也。
《陰陽》
編輯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者血 也,陽者氣也。《難經》曰:「氣以呴之,血以濡之。」言氣以行 其血,血以濡其氣也。痘瘡之出,其浮沉聚散,使於外 者,陽之德也;灌注滋潤,守於內者,陰之德也。陽守乎 陰,陰使乎陽,互為其用,所以易發易收也。若陰不足 則陽不長而枯萎之變出焉;陽不足則陰不生而陷 「伏之變出焉,必陰陽相濟,毒化而解矣。故治此者,春 夏養陽,秋冬養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鹹 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陰病治陽,陽病治陰,從 陰引陽,從陽引陰。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 取之陽。形不足者,溫之以氣陽也;精不足者,益之以 味陰也。是皆《素難》之所祕,能達陰陽」之理。可以為人 司命矣。
《標本》
編輯
病有標本,治有先後。有從標者,有從本者,有先標後 本者,有先本後標者,有標本兼治者,視其緩急,其法 不同也。痘疹之候,自人身而言,氣血為本,痘疹為標; 自痘疹而言,痘疹為本,別證為標。如瘡子稠密,在標 之病也。視其氣之不勻,血之不周,以勻氣活血,兼行 解毒,此則標本兼治也。瘡若起發,氣或虛者,補其氣 「血,或虛者補其血,此緩則專治其本也。氣血充實,瘡 或壅遏者,單行托裏解毒之劑,此急則專治其標也。 瘡勢太甚,咽喉腫痛者,以治咽喉為主,此急則治其 標也;瘡勢太甚,自利不止者,以止利為主,此急則治其標也。利久不止,漸成壞證,救裏發表,兼而行之」,此 亦標本兼治也。先救其裏,後攻其表,此則先標後本 也。「大小便祕,煩躁喘呼者,急利之」,此急則治其標也。 瘡勢太甚,煩渴不止,以解毒為主,兼治其渴,此先本 而後標也。凡此之類,擴而充之,以盡其餘,則治不紊 矣。
《形色》
編輯
或云:「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辯也。謂之形」者, 痘之形也。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 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與大豆、 豌豆、菉豆相似者,皆正形也。或平或陷,形之變也。如 初出時,空若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 如針頭。若熱之疿,寒之粟者,不能起發而死。粘聚模 糊,肌肉虛浮,溶輭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喜鮮明而惡昏暗,喜潤澤而惡 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紅不欲燄,燄則易破;白不欲 灰,灰則難靨。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 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 色之變。能辯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疎密》
編輯
「痘欲其疎,疎則毒少;不欲其密,密則毒甚。」此古今確 論也。疎密之分,各有喜忌。如頭面欲疎,元首不可犯 也;頸項欲疎,管籥不可塞也;胸背欲疎,臟腑俞募之 所附也。若夫手足,不忌其密矣。謂之疎者,非但稀少 也,鋪排磊落,大小勻凈,亦可以言疎;謂之密者,非必 盛多也,攢聚粘連,片復一片,雖只數處,亦可以言密。 疎而凶者,亦有數等,如初出時,纔見紅點三兩處,其 熱便退,可以語其疎也。苟大熱不解,脣口燥裂,大小 便祕,煩躁不寧,或身無熱,但增煩渴者,此由毒甚鬱 遏於中,不能遽出,日復漸出,漸加稠密,一也。又如初 出一兩點,頂尖焦黑,或三四粒作一堆者,僅見數處, 他無所出,喜睡不食,煩渴,大小便澀,此由毒伏於中, 加譫妄者,不待起發而死,若能起發後必發癰毒也, 二也。亦有出現實疎,遂生玩忽之心,禁忌不守,風寒 不避,飲食所傷,湯丸之試,變生不測,三也。設有密而 吉者,治之早,衛之嚴,裏無病而瘡悉成也。
《輕重》
編輯
痘有輕重,輕者不須服藥,但加保護而已;重而未成 壞瘡者,可急治之;重而且壞,不可治也。「何謂之輕?輕 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根窠紅,肥澤充滿,頭面 稀少,眼中及喉舌無瘡能食,大小便如常,此毒之輕 也。重者一齊出,起發收靨,如期能食,此重之可治者。」 若頭面頸項、胸背喉舌皆瘡,稠密無縫,或灰白色,或 「青紫陷下,或外白裏黑,或外黑裏赤,食糓則噦,飲水 則嗆,或自利不止,或大便不通,此重之不可治也。然 有輕變重者,以犯房室,觸穢污,食生冷,冒風寒,惑於 鬼神,悞投湯藥,此人事之失也。有重變輕者,以避風 寒,節飲食,忌生冷,遠人物,醫不乖方,此人事之得也。」 吁!本輕本重者,諉之於命,變輕變重者,非人所自致 歟?
《順逆》
編輯
「古人謂瘡疹,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三月謂之發陳, 萬物以生。夏三月謂之蕃秀,萬物以長,得其時所以 順也。秋三月謂之容平,草木萎落。冬三月謂之閉藏, 蟄蟲坯戶,違其時,所以逆也。」此亦語其生長收藏之 理,豈有春夏皆順而吉,秋冬皆逆而凶者乎?如春失 養生,夏失養長,則春夏亦逆。秋能養收,冬能養藏,則 秋冬亦順也。惟痘出一般。疎密得所。不愆其期。證之 順也。痘出夾帶斑帶疹,稠密無縫,常失其期,證之 逆也。噫!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古人之言,豈真拘拘於 時令之說耶?蓋春夏發生之令也,秋冬殺伐之令也。 痘瘡之出,起發者得春夏之令,所以為順;陷伏者得 秋冬之令,所以為逆,其斯之謂歟!或云:春膿泡,金尅 木;夏黑陷,水尅火;秋斑火尅金;冬疹土尅水,謂之逆 者,此不經之談。「黑陷一證,四時不治,何但在於夏耶? 故非其時而有是證者,氣血和平,臟腑充實,莫不皆 順;如其時而有是證者,氣衰血弱,臟腑虛憊者,莫不 皆逆。」
《痘有怪變》
編輯
夫《痘》曰「聖瘡」者,謂之變化莫測也。若正而順者,自然 苗而秀,秀而實,以成造化之功。被邪而逆,則有許多 怪變焉。一曰試痘。初發熱兩三日,面上報出紅點,磊 落稀疎十分,可喜也,不起發也,不灌膿,至五六日後, 都不見了,其人面多青黑,精神睏倦。再過兩三日後, 遍身發熱,其痘一齊湧出,善醫者能保其一二,其實 不可治者多矣。二曰:「痘母初發熱四五日後,其痘不 出,或肩背上,或胸前,忽然腫起一塊,小者如盃,大者 如盤。又有發熱二三日後,面上遍身其痘盡出,至起 發時,中間有痘瘡三五糊塗,根腳頑硬,但見此證,多 不可治。」三曰鬼痘。發熱三日,出痘又三日,磊落稀疎, 十分可喜。至起發時,痘頂作膿,如菉「豆色,根腳紅圈戴艷,至六七日後,其瘡自破,個個深孔如錢鏨中心 之狀,必不可救。」又有一等起發之時,忽有瘡頂變黑, 拊之則痛者,急以法治之,若待傳開,不可活矣。四曰 爛痘。初出之時,十分可喜,至於起發作膿之時,自然 爛潰破損,此病甚危。五曰乾痘。出形之後,細密混雜, 如疹如疥,皮膚乾燥,瘡頭焦黑,不能起發而死。六曰 空痘。出見時好,起發時好,只到灌膿之時,卻不作膿, 一片空殼,此證若不死,必發癰毒,大抵不可活者多 矣。七曰生痘。痘瘡之出,即如枝頭之果,以漸成熟。今 起發之時,中心平陷,再不滿頂,至於作膿之時,四圍 紅紫,猶是生血,不化膿水,其期已過,不見成熟之色, 此證必死。
《虛實》
編輯
不知虛實者,不可以為工。《經》曰:「無虛虛,無實實。」虛實 之分,不可不知也。《經》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瘠,以調其 氣之虛實。」此以形體別虛實也。又曰:「糓盛氣盛,糓虛 氣虛。」此以飲食別虛實也。又曰:「脈實血實,脈虛血虛。」 此以血脈別虛實也。又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此以邪正別虛實也。大抵實者邪氣實也,虛者正氣 虛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 是也。又曰:「五實死者,謂邪氣之實也。五虛死者,謂正 氣之虛也。」痘瘡之證,其人形體肥健,飲食能多,六脈 洪實,素無疾病,大便如常,瘡色紅潤者,此表裏正氣 俱實也,不須服藥。若形體羸怯,素多疾病,飲食減少, 六氣微弱,吐利頻頻,瘡色淡嫩者,此表裏正氣俱虛 也,陳氏「溫補之法可用。」如瘡勢太盛,掀腫痛脹,大熱 不退,煩渴昏睡,大小便祕,此表裏邪氣俱實也,錢氏 涼瀉之法可用。如瘡本稠密,掀發紅活,吐利不食者, 此表實裏虛也,於補湯中加解毒藥。如瘡色淡白,發 不透滿,大小便祕,浩飲大嚼者,此裏實表虛也,於解 利中加升發藥。如瘡「痛者,邪氣實也,當活血以開其 鬱。若痛如刀剜,悶亂大叫者,勿治。瘡癢者,正氣虛也, 當補氣以燥其濕。如爬搔不定,破爛皮脫者,勿治。灰 白者,氣虛也,參、芪之功為大。乾燥者,血虛也,歸、芎之 力宜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病則已,無過其制,此 治之權衡也。若本實而反補之,則毒氣彌盛」,或為潰 爛,或為癰腫,或為目病,或為咽瘡,失血煩躁,皆補之 過也。如本虛而反瀉之,則正氣益虛,或為吐為利,為 厥逆,皆瀉之過也。《經》云:「毋致邪,毋失正,絕人長命。」其 此之謂歟。
《動靜》
編輯
凡物得其平則靜,失其平則動。《經》曰:「陽氣者,靜則養 神,柔則養筋。」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夫患 痘者,陰陽俱病,息欲其勻,語欲其少,寐欲其定,寤欲 其寧,饑則索食,渴則少飲,觸其瘡則吟,拂其欲則鳴, 此平人之候,神清氣定,謂之靜而吉也。如呻者,身有 苦也;自語者,神不清也;喘粗者內熱也;腸鳴者洩也; 坐臥不寧者,心煩也。啼叫不止者,痛也。搖頭者風也。 指欲搔者癢也。嚥物難者,咽痛也。咬牙者,心肝熱也。 若悶亂躁擾,譫妄昏眩,如見鬼狀,搖頭扭項,手舞足 擲,目睛上翻,寒戰咬牙,語音不出,則皆死候矣。如病 向靜,忽作擾動者,異也。以法求之,於瘡色變無他候 者此。氣所觸也。如瘡色不變,又無他證,此必有因, 但俟自定。其有目瞑息微,四肢殭直,口噤瘡壞,昏睡 不醒者,此真氣將脫,魂魄欲離之兆,又不可作靜論 也。
《痛癢》
編輯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 正氣虛也。又瘡疹為火,火盛則痛,火微則癢,故常作 痛者,此邪氣之實也。蓋痘瘡之毒,發於皮膚肌肉之 間,氣以束之,血以潤之,醞釀其毒,以抵於化,正氣周 旋而不舍,毒氣變化而未成,鬱而作痛,此其常也。毒 化膿成,其痛自止。若肉如刀剜,膚如錐刺,一向痛而 不止,大叫多哭,此則皮傷肉敗,不勝其毒,又痛之變 也。常作癢者,此正氣之虛也。《經》曰:「胃者,水糓之海,六 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胃氣既虛, 則水糓不化,津液內竭,不能輸精於皮毛,氣失其衛, 血失其營,不能醞釀毒氣,以至於成,使毒氣浮沉,隱 伏聚散,倏忽灼於皮毛,所以癢也。此其為異。補其氣 血,和中托裏,其癢必止。若一向瘙癢時甚,一時爬抓 破壞,皮脫肉坑者,此毒氣內陷,正氣外脫,不旋踵而 告變矣。如先痛後癢,此常候也。蓋先則毒未解化,其 火正盛,宜爾作痛。厥後膿成毒解,火氣漸微,宜爾作 癢也。但痛癢俱不宜甚耳。
《老嫩》
編輯
嘗觀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堅,隆冬不凋。夫以 草木,堅脆不同,堅者難壞,脆者易傷。況於人質有厚 薄,氣有強弱耶!彼瘡痘之毒,喜老而惡嫩。蒼蠟嬌紅, 色之老嫩也;緊實虛浮,形之老嫩也;濃濁清淡,漿之 老嫩也;堅厚輭薄,痂之老嫩也。老嫩之故,衛氣主之。 《經》曰:「衛氣者,所以溫肉分,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是故衛氣強則肉分堅,皮膚厚,腠理密,而開闔得 也。所以收斂禁束,制其毒,而使不得以放肆,故色蒼 而蠟,形緊而實,漿濃而濁,痂厚而堅,自然易收易靨, 雖有邪風穢毒,不能害也。如衛氣弱,則肉分脆,皮膚 薄,腠理疎,而開闔失矣。所以不勝其毒,而毒得以恣 其猖狂之性,故色嬌而紅,形虛而浮,漿清而淡,痂輭 而薄。易破難靨。不待邪風穢氣而先敗壞矣。觀夫瘡 之有老嫩,則氣不可不養也。
《榮枯》
編輯
夫物濕則潤澤,燥則乾枯,榮枯之分,血實主之。故血 者所以營陰陽,濡皮毛,流關節也。瘡本疎者,血不在 多而易充足;瘡本稠密,貴乎血之有餘矣。苟血有餘, 則經脈流行,淪於肌膚,浹於皮毛,灌溉滋潤,肥澤長 養,自然形色鮮明,根窠紅活也。如血不足,則經脈壅 遏,窠囊空虛,黑燥而不鮮明也,枯萎而不肥澤也。皮 膚。揭而加啟裂也。《經》曰。諸瘡枯涸乾勁。揭,皆屬 於燥。又曰:「燥勝則乾。」由其人血常不足,加之以毒火 熏灼,反兼燥金之化,精血並竭,是以有此證也。法宜 活血養液,散熱解毒,清金潤燥,則乾涸可回。觀夫瘡 之榮枯,而得養血之理。其或濕氣太過,瘡本浸淫,犯 之則破,潰爛難靨者,此又火極而兼水化也,脾強則 生,脾弱則死。
《善惡》
編輯
夫良工者,必知瘡之善惡,善則就之,惡則去之。瘡痘 之證,有五善,有七惡。「五善者,飲食如常,一善也;大小 便調,二善也;瘡紅活堅實,三善也;脈靜身涼,手足和 煖,四善也;語聲清亮,動止安寧,五善也。」五善之證,不 能悉具,但得一二,自然清吉。七惡者,煩躁悶亂,譫妄 恍惚者,一惡也;嘔啘洩利,飲食不能者,二惡也;瘡青 「乾黑陷,癢塌破爛者,三惡也;頭面預腫,鼻塞目閉,脣 裂者,四惡也;喉舌潰爛,食入則啘,水入則嗆者,五惡 也;寒戰咬牙,聲啞色黯者,六惡也;腹脹喘促,四肢逆 冷者,七惡也。七惡之中,但見一證,勢不可為。七惡之 外,復有渾身血泡,心腹刺痛,陷伏不出,便溺皆血,尋 衣撮空者,是又卒死之候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