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百九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七百九十四卷目錄
畫部紀事二
藝術典第七百九十四卷
畫部紀事二
編輯《五代史鄭遨傳》:「遨字雲叟,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 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為寶。至或圖寫 其形,翫於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與乎石門、荷 蓧之徒異矣。」
五代荊浩《筆法記》:〈一名畫山水錄〉「太行山有洪谷,其間數畝 之田,吾嘗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鉦山,四望迥跡,入大 巖扉,苔徑露水,怪石祥煙疾進其處皆古松也。中獨 圍大者,皮老蒼蘚,翔鱗乘空,蟠虯之勢,欲附雲漢。成 林者爽氣重榮,不能者抱節自屈。或迴根出土,或偃 截巨流,掛岸盤溪,披苔裂石。因驚其異,遍而賞之。明 日攜筆復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明年春,來於 石鼓巖間,遇一叟,因問,具以其來所由而答之。叟曰: 「子知筆法乎。」曰:「叟儀形野人也,豈知筆法邪?」叟曰:「子 豈知吾所懷邪?」聞而慚駭,叟曰:「少年好學,終可成也。 夫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 六曰墨,曰畫者華也,但貴似得真,豈此撓矣。」叟曰:「不 然。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華取其華,物之 實取其實,不可執華為實。若不知術,苟似可也,圖真 不可及也。」曰「何以為似,何以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 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凡氣傳於華,遺於象。象之死 也。」謝曰「故知書畫者,名賢之所學也。」耕生知其非本, 翫筆取與,終無所成,慚惠受要,定畫不能。叟曰「嗜慾 者,生之賊也。名賢縱樂,琴書圖畫,代去雜慾,子既親 善,但期終始所學,勿為進退。圖畫之要,與子備言。氣 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思 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 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 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復曰「神妙、奇 巧。」神者,亡有所為,任運成象。妙者思經天地,萬類性 情,文理合儀,品物流筆。奇者蕩跡不測,與真景或乖 異,致其理偏,得此者亦為有筆無思。巧者雕綴小媚, 假合大經,強寫文章,增邈氣象,此謂實不足而華有 餘。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斷,謂之「筋」;起伏 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故 知墨大質者失其體,色微者敗正氣,筋死者無肉,跡 斷者無筋,苟媚者無骨。夫病有二:一曰無形,二曰有 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時,屋小人大,或樹高於山,橋不 登於岸,可度形之類也是。如此之病,不可改圖。無形 之病,氣韻俱泯,物象全乖,筆墨雖行,類同死物,以斯 「格拙,不可刪修。」子既好寫雲林山水,須明物象之原。 夫木之生,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 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勢既獨高,枝低復 偃,倒掛未墜於地下,分層似疊於林間,如君子之德 風也。《有畫》如飛龍蟠虯,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 柏之生也,動而多屈,繁而不華,捧節「有章,文轉隨日, 葉如結線,枝似衣麻,有畫如蛇如素,心虛逆轉,亦非 也。其有楸桐椿櫟,榆柳桑槐,形質皆異,其如《遠思》」,即 合一一分明也。山水之象,氣勢相生,故尖曰峰,平曰 頂,員曰巒,相連曰「嶺」,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間崖下 曰巖,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夾 水曰澗。其上峰巒雖「異,其下岡嶺相連,掩映林泉,依 稀遠近。夫畫山水,無此象亦非也。有畫流水,下筆多 狂,文如斷線,無片浪高低者,亦非也。夫霧雲煙靄,輕 重有時,勢或因風,象皆不定,須去其繁章,採其大要, 先能知此是非,然後受其筆法。」曰:「自古學人,孰為備 矣?」叟曰:「得之者少。謝赫品陸之為勝,今已難遇。親蹤 張僧繇所遺之圖,甚虧其理。」夫隨類賦彩,自古有能, 如水暈墨章,興吾唐代。故張璪員外樹石氣韻俱盛, 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曠古絕今,未之有也。 麴庭與白雲尊師,氣象幽妙,俱得其元,動用逸常,深 不可測。王右丞筆墨宛麗,氣韻高清,巧寫象成,亦動 真思。李將軍理深思遠,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 彩。《項容山人》樹石頑澀稜角,無「用墨,獨得元門,用 筆全無其骨,然於放逸,不失真元氣象。元大刱巧媚, 吳道子筆勝於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陳 員外及僧道芬以下,麤昇凡格,作用無奇,筆墨之行, 甚有形跡。今示子之徑,不能備詞。」遂取前寫者《異松 圖》呈之。叟曰:「肉筆無法,筋骨皆不相轉,異松何之能 用?我既教子筆法,乃齎素數幅,命」對而寫之。叟曰:「爾 之手,我之心,吾聞察其言而知其行。子能與我言詠之乎?」謝曰:「乃知教化,聖賢之職也。祿與不祿,而不能 去善惡之跡,感而應之。誘進若此,敢不恭命?」因成《古 松》贊曰:不凋不容,惟彼貞松。勢高而險,屈節以恭。葉 張翠蓋,枝盤赤龍。下有蔓草,幽陰蒙茸。如何得生,勢 近雲峰。仰其擢榦,「偃舉千重。巍巍溪中,翠暈煙籠。奇 枝倒掛,徘徊變通。下接凡木,和而不同。以貴詩賦,君 子之風。風清匪歇,幽音凝空。」叟嗟異久之,曰:「願子勤 之,可忘筆墨而有真景。吾之所居即石鼓巖間,所字 即石鼓巖子也。」曰:「願從侍之。」叟曰:「不必然也。」遂亟辭 而去。別日訪之而無蹤。後習其筆術,嘗重所傳,今遂 修集,以為圖畫之軌轍耳。
《雲仙雜記》:錢鏐鎮吳越,尊賢渴士,使名畫工二三十 人在沿江,號鸞手校尉,伺北方士子流移來者,咸寫 貌以聞,擇清俊福厚者用之。胡岳方渡江,畫工以貌 奏,鏐見之歎曰:「面有銀光,奇士也。」即時召見。
《宋史李昊傳》:「昊字穹佐,孟昶立,拜昊門下侍郎,兼戶 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因請置史官,乃以給事 中郭廷鈞、職方員外郎趙元拱為修撰,雙流令崔崇 構、成都主簿王中孚為直館,俄加昊左僕射。昶令就 知祥真容院,圖文武三品以上於東西廊,以昊有參 佐功,特畫於殿內。」
《成都古今記》:西蜀聖壽寺僧楚安,妙畫山水,須一旬 以來方就。一扇收得其筆,謂之「筆寶。」
《茅亭客話》:偽蜀成都人周元裕工寫貌,時因避暑於 大聖慈寺佛牙樓下,或自長吁。傍有一村人詰其吁 嘆,元裕答云:「某工寫真有年矣,生平薄命,有請召寫 真者,富室則不類,貧家則酷似,母老供給不迨,故有 是歎。」村人因問元裕跧泊之處,良久曰:「某有薄土在 靈池縣,鄰村有觀,觀主欲要寫真,囑我多時,來日詰 朝同來相尋,勿失此約。」翊日,有一道流,白晳長髭,來 求寫真,云:「夜來鄰村門徒話及,特來奉謁。」元裕乃定 思,援毫立就,其貌,無少差異。道流喜云:「門外有一僕, 少相酬,出門呼之,已失道流蹤跡。」逡巡蜀城,士庶咸 言:靈池朱真人來周處士家寫真,求請真容者日盈 其門。自此所獲,供侍周贍。觀斯靈異,「得非有道之士, 出處人間,救振貧苦者乎?」
東坡《志林》: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 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 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 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圖畫見聞志》:孟蜀有一術士,稱善畫,蜀主遂令於庭 之東隅畫野鵲一隻,俄有眾禽集而噪之。次令黃筌 於庭之西隅畫野鵲一隻,則無有集禽之噪。蜀主以 故問筌,對曰:「臣所畫者,藝畫也;彼所畫者,術畫也。」是 乃有噪禽之異。蜀主然之。
道士張素卿,神仙人也。曾於青城山丈人觀畫五嶽 四瀆真形,並十二溪女數壁,筆蹟遒健,神彩欲活,見 之者心悚神悸,足不能進,實畫之極致者也。孟蜀後 主數遣祕書少監黃筌令依樣摹之,及下山,終不相 類。後因蜀主誕日,忽有人持素卿畫《八仙真形》以獻 蜀主。蜀主觀之,且歎曰:「非神仙之能,無以寫神仙之 質。」遂厚賜以遣。一日命翰林學士歐陽炯次第讚之。 復遣水部員外郎黃居寶八分題之。
《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壬子,詔大臣 曰:『朕與宋主約為兄弟,歡好歲久。欲見其繪像,可諭 來使』。」
《畫墁錄》:「太祖微時,多遊關中,雖甚窘乏,未嘗干投。人 或周之,必擇而後納。有伯錢之餘,必以與人,人頗異 之。長武城寺僧嚴者,常周之,往來無倦。陰異其骨氣, 使工人貌之。」今置神御,過者朝謁,其繪事本褐衫青 巾,據地六博,後易靴袍矣。
《楓窗小牘》:《名畫》:李成以山水供奉禁中,然以子姓饒 貲,為宮市珠玉大商,不易為人落筆。惟性嗜香藥名 酒,人亦不知。獨相國寺東宋藥家最與相善,每往,醉 必累日,不特紙素揮灑盈滿箱篋,即鋪門兩壁,亦為 淋漓潑染。識者謂壁畫最入神妙,惜在白堊上耳。 《後山談叢》:「太祖閱蜀宮畫圖,問其所用,曰:『以奉人主 爾』。」太祖曰:「獨覽孰若使眾觀耶?」於是以賜東華門外 茶肆。
《玉海》:「宋太祖建隆三年,詔廣皇城,命有司畫洛陽宮 殿,按圖而修之。」
《圖畫見聞志》:「太祖平江,表所得圖畫賜學士院,初有 五十餘軸。及景德、咸平中,只有《雨村牧牛圖》三軸,無 名氏《寒蘆野鴈》三軸,徐熙筆,《五王飲酪圖》二軸,周文 矩筆,悉令重裝背焉。玉堂後北壁兩堵,董羽畫水,正 北一壁,吳僧巨然畫山水,皆有遠思,一時絕筆也。有 二小壁畫松,不知誰筆,亦妙,今並在焉。」
江表用師之際,故樞密使楚公適典維揚,於時調發 軍餉,供濟甚廣。上錄其功,將議進拜,公自陳「願寢爵
賞,聞李煜內庫所藏書畫甚富,輒祈恩賜。」上嘉其志遂以名筆僅百卷賜之。懶真子廬州東林寺有畫《須菩提像》,如人許大,梵相 奇古,筆法簡易,真奇畫也。題曰「戊辰歲樵人王翰作。」 此乃本朝開寶四年畫也。
《圖畫見聞志》:王齊翰工畫佛道人物。開寶末,有步卒 李貴入佛寺,得所畫《羅漢》十六軸,尋為商賈劉元嗣 購得,齎入京師,復於一僧處質錢。後僧以過期拒贖, 因成爭訟。時太宗尹京,督出其畫,覽之嘉歎,遂留畫, 厚賜而釋之。經十六日,太宗登極。後名應運《羅漢。 昨夢錄》:「畢少董言:國初修老子廟,廟有道子畫壁,老 杜」所謂「冕旒俱秀發,旌斾盡飛揚」者也。官以其壁募 人買,有隱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於是閉門不 出者三年,乃以車載壁沉之洛河廟,亦落成矣。壁當 再畫,郡以請隱士,隱士弗辭。有老畫工夤緣以至者, 眾議誰當畫東壁,隱士以讓畫工,畫工弗敢當。讓者 再三,隱士遂就東壁畫天地。隱士初落筆,作前驅二 人,工就視之,不語而去。工亦畫前驅二人,隱士往觀, 亦不語而去。於是各解衣盤礡,慘淡經營,不復相顧。 及成,工來觀,其初有不相許之色,漸觀其次,迤邐咨 嗟擊節。及見輦中一人,工愧駭下拜曰:「先生之才不 可當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畫矣。」或問之,工曰:「前 驅賤也,骨相當嗔目怒髯,可比騶馭。近侍清貴也,骨 相當清奇龐秀,可比臺閣。至於輦中人,則帝王也,骨 相當,龍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驅,乃作清奇 龐秀。」某竊謂賤隸若此,則何足以作近侍?近侍即可 強力少加,則何以作輦中之人也?若貴賤之狀一等, 則不足以為畫矣。今觀之,先生所畫前驅,乃吾近侍 也;所畫「近侍,乃吾輦中人也。洎觀輦中之人,其神宇 骨相,蓋吾平生未嘗見者,古圖畫中亦未之見,此所 以使吾慚愧駭服。」隱士曰:「此畫世間人也。爾所作怒 目虯髯,則人間人耳,人間人則面目氣象,皆塵俗。雖 爾,藝與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間人爾。」工往,自毀 其壁,以家資償之,請隱士畢其事。
《茅亭客話》:「光祿卿高公保寅,渚宮高氏之後,入川為 九州巡檢,休復常往謁見之,因得張璪山水一軸。」 《宋史·李符傳》:「符字德昌,太平興國初,知廣州兼轉運 使。二年,符圖海外諸城及嶺外花木各一以獻。」 《圖畫見聞志》:「太平興國間,詔天下郡縣,搜訪前哲墨 蹟圖畫。」
蘇大參,雅好書畫,風鑒明達。太平興國初,江表平,上 以「金陵六朝舊都,復聞李氏精博好古,藝士雲集,首 以公倅是邦」,因喻旨搜訪名賢書畫,後果得千餘卷 上進,既稱旨,乃以百卷賜之。公後入拜翰林承旨,啟 沃之餘,且復語及圖畫。於時敕借數十品於私第,未 幾就賜焉。至今蘇氏法書名畫最為盛矣。公嘗奏對 於便殿,屢目畫屏,其畫乃鍾隱畫《鷹猴圖》。上知其意, 即時取以賜之。余嘗於其孫之純處見之,
王文獻家書畫繁富,其子貽正繼為好事,嘗往來京 雒間,訪求名蹟,充牣巾衍。太宗朝嘗表進所藏書畫 十五卷,尋降御札云:「卿所進墨蹟併古畫,復遍看覽, 俱是妙筆。除留墨蹟五卷,古畫三卷領得外,其餘卻 還卿家,付王貽正」,其餘者乃是王羲之墨蹟、晉朝名 臣墨蹟,王徽之畫、唐閻立本畫《老子西昇經圖》、薛稷 畫鶴,凡七卷。猶子渙遂得摸詔札,刊於翠琰。
《茅亭客話》:玉壘山人景煥善畫龍。雍熙年初,有富家 王仲璋者,求山人畫龍,初甚愛重,後有人云:「景山人 畫,格品低於孫位黃筌」,遂將染為皂。山人聞之曰:「何 不速言,酬以好絹。」恭謝而退。
《圖畫見聞志》:「端拱元年,以崇文院之中堂置祕閣,命 吏部侍郎李至兼祕書監,點檢供御圖書,選三館正 本書萬卷,實之祕監,以進御𨓆,餘藏於閣內。又從中 降圖畫,併前賢墨蹟數千軸以藏之。淳化中,閣成,上 飛白書額,親幸,召近臣縱觀圖籍,賜宴。又以供奉僧 元靄所寫御容二軸藏於閣。又有天章、龍圖、寶文三」 閣,後苑有「圖書庫」,皆藏貯圖書之府。祕閣每歲因暑 伏曝。近侍暨館閣諸公,張筵縱觀,圖典之盛,無替 《天祿》《石渠》,妙楷寶蹟矣。
《玉海》:「淳化二年,上以入閣舊圖承五代草創,禮容不 備,於是命史館修撰楊徽之等討論故事,別為新圖。 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禮於文德殿。」
《湘山野錄》:「淳化甲午,李順亂蜀,張乖崖鎮之。偽蜀僭 侈,其宮室規模皆王建孟知祥乘其弊而為之,公至 則盡捐之,如列郡之式。」郡有西樓,樓前有堂,堂之屏 乃黃筌畫雙鶴、花竹怪石,眾名曰「雙鶴。廳南壁有黃 氏畫《湖灘山水雙鷺》二畫,妙格冠於兩川。賊鋒既平, 公自壞壁,盡置其畫為一堂,因名曰『畫廳』。」
江南徐知諤為潤州節度使,溫之少子也。美姿度,喜 畜奇玩。蠻商得一鳳頭,乃飛禽之枯骨也,彩翠奪目, 朱冠紺毛,金嘴如生,正類大雄雞,廣五寸,其腦平正 可為枕。諤償錢五十萬,又得畫牛一軸,晝則嚙草欄 外,夜則歸臥欄中。諤獻後主煜,煜特貢闕下,太宗張後苑以示群臣,俱無知者。惟《僧錄》贊寧曰:「南倭海水 或減,則灘磧微露。倭人拾方諸蚌胎中有餘淚數滴 者,得之和色著物,則晝隱而夜顯。沃焦山時或風撓 飄擊,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磨色染物,則晝顯而 夜晦。」諸學皆以為無稽。寧曰:「見張騫《海外異記》。」後杜 鎬撿三館書目,果見於六朝舊本,書中載之。
《茅亭客話》:「張光贊者,金水石城山張羅漢之裔也。以 善畫羅漢,因以名之。每於寺觀妝畫功德,多歷春夏, 隨僧飲食,其性謹慤,守道不侈,如是五十餘年,人皆 敬重之。甲午歲為賊所執,迫令引頸,凡數劍而頸不 斷,遂於積屍中臥。至夜央,見一老僧曰:『汝生平妝功 德用心,吾來救汝』。言訖開目,無所苦焉。至今頸上創」 痕猶在。吁!西方聖人恩祐明顯,有若是之徵邪? 《山堂肆考》:宋陳靖作《彭祖觀井圖銘》,淳化中,予將命 之狄丘,道由彭門,有客得《彭祖觀井圖》以為祝。中有 臺榭人物山水森然,繪事之工,予無所取,所慕者惟 彭氏,面並而覆之以輪,背樹而纜之以繩,憑杖斂躬, 跼蹐而迎視,兢兢然若將墜也。
《鴈門野說》:太宗皇帝常出內府古畫三百軸,雜以山 川人物、鳥獸花木,糊其名氏。詔參政賈黃中、直舍人 院張洎、直祕閣刁術各領一百軸,不同日而給。謂曰: 「卿可分高下等第進來。」刁得之尋已品藻。一日參政 退朝,召刁往曰:「聖旨出畫一百軸令觀,某於此藝,未 常經心,學士多能,幸與銓決。」既而盡辨之。他日,舍人 亦召刁往出畫,如賈所說,踰月相決進納備言郡國 所書,復以九品第之。上覆視,與舊題不差,大喜曰:「卿 何為各能旌別?」二臣對曰:「臣等不曉繪事,俱是刁術 所定。」祕閣由是擅《博議》之名焉。
《玉海》:太宗至道二年,詔翰林畫工二人,圖三禮品物 制度於國學講論堂之壁,以舊壁頹落,以板代之。 《宣和畫譜》:武宗元特喜丹青,常於西京上清宮畫三 十六天帝,其間赤明和陽天帝,潛寫太宗御容,以宋 火德王故也。真宗幸上清宮,忽見御容,驚曰:「此真先 帝也。」遽命焚香再拜。
《玉海》:「真宗景德四年,宴近臣於龍圖閤之崇和殿。翰 林學士邢昺赴曹州,刑書溫仲舒、宋白、吏侍郭贄預 焉。昺視壁掛《尚書禮記圖》,指《中庸》九經事,講述其大 義,序修身尊賢,皆有倫理,在位聳聽,上嘉納之。賜詩 二首寵其行,命群臣咸賦。」
《圖畫見聞志》:真宗祀汾陰還,駐蹕華陰,因登亭望蓮 花峰,忽憶种放居是山,亟令中貴人裴愈召之。時放 稱疾不應召,上笑而止。因問愈曰:「放在家何為耶?」愈 對曰:「臣到放所居時,會放在草廳中看畫水牛二軸。 上顧謂侍臣曰:『此高尚之士,怡性之物也』。」遂按行在 所見扈從圖軸,得四十餘卷,盡令愈往賜之,皆名蹤 古蹟也。
丁晉公典金陵。陛辭之日,真宗出八幅《袁安臥雪圖》 一面,其所畫人物、車馬、林石、廬舍,靡不臻極,作從者 苦寒之態,意思如生。旁題云:「臣黃居寀等定到神品 上。」但不書畫人姓名,亦莫識其誰筆也。上宣諭晉公 曰:「卿到金陵日,可選一絕景處張此圖。」晉公至金陵, 乃於城之西北隅構亭曰「賞心」,危聳清曠,勢出塵表。 遂施圖於巨屏,到者莫不以此為佳觀。歲月既久,縑 素不無敗裂,由是往往為人刲竊。後王君玉密學出 典是邦,素聞此圖甚奇,下車之後,首欲縱觀,乃見竊 以殆盡,嗟惋久之,乃詩於壁。其警句云:「昔人已化遼 天鶴,往事難尋《臥雪圖》。」
大中祥符初,有西域僧覺稱來,館於興國寺之傳法 院。其僧通四十餘本經論,年始四十餘歲。丁晉公延 見之,嘉其敏惠。後作《聖德頌》以上,文理甚富。上問其 所欲,但云:「求金襴袈裟,歸置金剛坐下。」尋詔尚方造 以給之。覺稱自言酤蘭左國人,剎帝利姓,善畫。常於 譯堂北壁畫釋迦面,與此方所畫絕異。
《玉海》:「真宗祥符五年十二月,召宗室近臣觀祀汾陰 后土壇,朝覲親奠西嶽廟及祥瑞四圖於龍圖閣。」 《茅亭客話》:「大中祥符六年,綿州彰明縣崇仙觀柏柱 上有木紋,如畫天尊狀,毛髮、眉目、衣服、履舄,纖縷悉 備。知州、比部佐郎劉宗言,遂繪事奏聞。奉聖旨,令津 置赴闕,送玉清昭應宮。其觀主賜紫及茶絹等物。今 川」民皆圖畫供養之。
大中祥符七年,東上閤門使魏昭亮言:「《入閤圖》,殿上 侍立諸臣僚,皆唐時職官,與今名品異,請依新定儀 制重畫。」從之。
《墨莊漫錄》:都尉王詵為王定國畫《煙江疊嶂圖》,東坡 作詩,所謂「江上愁心千疊山」者。定國死,其子由以畫 貨與高郵富人茅生以獻。章獻,或雲禁中。
《宋史程琳傳》:「琳字天球,為人敏厲深嚴,長於政事,辨 議一出,不肯下人。然性嗇於財而厚自奉養。章獻太 後時,常上武后臨朝圖,人以此薄之。」
《圖畫見聞志》:「皇朝與大遼國馳禮於今,僅七十載,繼 好息民之美,曠古未有。慶曆中,其主以五幅縑畫千角鹿圖為獻,旁題年月日御畫。上命張圖於太清樓 下,召近臣縱觀。次日,又敕中闈宣命婦觀之,畢,藏於 天章閣。」
李文正嘗於私第之後園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 之。後命畫人寫以為圖,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 曰「隴客」,《白鷴》曰「閒客」,《鷺鷥》曰「雪客」,各有詩篇題於圖 上,好事者傳寫之。
魯肅簡以孤直遇主,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每中書罷, 歸私宅,別居一小齋,圖繪山水,題曰「𨓆思巖。」獨遊其 間,雖家人罕接焉。
張侍郎去華典成都時,尚存孟氏有《國日》屏扆圖障, 皆黃筌輩畫。一日,清河患其暗舊損破,悉令換易,遂 命畫工別為新製,以其換下屏面,迨公帑所有舊圖, 呼牙儈高評其直以自售。一日之內,獲《黃筌》等圖十 餘面。後貳卿謝世,頗有奉葬者。其子師錫,善畫好奇, 以其所存寶藏之。師錫死,復有葬者。師錫子景伯亦 工畫,有高鑒,尚存餘蓄,以自寶玩。景伯死,悉以葬焉。 馬正惠常得《鬥水牛》一軸,雲厲歸真畫,甚愛之。一日, 展曝於書室雙扉之外,有輸租莊賓,適立於砌下,凝 玩久之。既而竊哂公於青鎖間見之,呼問曰:「吾藏畫 農夫,安得觀而笑之?有說則可,無說則罪之。」莊賓曰: 「某非知畫者,但識真牛,其鬥也,尾夾」於髀間,雖壯夫 膂力不可少開。此畫牛尾舉起,所以笑其失真。 《文獻通考》:始太祖朝鹵簿以繡易畫,號《繡衣鹵簿》。真 宗時王欽若為記二卷,闕於繪事,弗可詳識。翰林學 士宋綬與馮元、孫奭受詔質正古義,傳以新制車騎 人物、器服之品,皆繪其首者,名同飾異,亦別出焉。天 聖六年十一月上之。其考訂援証,詳洽可稽。
《玉海》:「仁宗明道元年,詔國子監重修七十二賢堂。其 左丘明而下二十一人,並以本品衣冠圖之。」
《困學紀聞》:「仁宗寶元初,圖農桑耕織於延春閣。」 《玉海》:「仁宗慶曆八年,知制誥楊億被旨檢討三朝事 跡,乞與內翰李淑同編纂。凡得祖宗故實事大體重 者百條為十通,命待制高克明等設色其上。」
《倦遊雜錄》:陳烈,福州人,博學不循時態,動遵古禮。蔡 君謨居喪於莆田,烈往弔之,將至近境,語門人曰:「《詩》 不云乎:『凡民有喪,匍匐救之』。今將與二三子行此禮。」 於是烏欄鞹與二十餘生,望門以手據地膝行,號慟 而入,孝堂婦女望之皆走,君謨匿笑受弔,即時李遘 畫《匍匐圖》。
《澠水燕談錄》:「皇祐中,仁宗命待詔高克明輩畫一朝 聖跡一百事,人物纔寸餘,宮殿、山川、車馬、儀衛咸具。 詔學士李淑等譔次序贊為十卷,曰《三朝訓鑑圖》,鏤 板印貽大臣宗室。」
《玉海》:英宗治平元年,作仁宗神御殿於景靈宮西園, 名曰「孝嚴」,別殿曰「寧真。」戶部副使張燾請圖乾興以 來文武大臣於殿壁,繪象自此始。
《圖畫見聞志》:「治平甲辰歲,於景靈宮建孝嚴殿,奉安 仁宗神御,乃鳩集畫手畫諸屏扆牆壁。先是,三聖神 御殿兩廊圖畫創業戡定之功,及朝定所行大禮,次 畫講肄文武之事,游豫宴饗之儀。至是又兼畫應仁 宗朝輔臣呂文靖已下至節鉞,凡七十二人。時張龍 圖燾主其事,乃奏請於逐人家取影貌傳寫之,鴛行」 序列,歷歷可識其面,於是觀者莫不歎其盛美。 治平乙巳歲,雨患,大相國寺以汴河勢高,溝渠失治, 寺庭四廊悉遭淹浸,圯塌殆盡,其牆壁皆高文進等 畫,惟大殿東西走馬廊相對,門廡不能為害。東門之 南,王道真畫《給孤獨長者買祗陁太子園因緣》。東門 之北,李用及與李象坤合畫《牢度叉》《鬥聖變相》;西門 之南,王道真畫《誌公變十二面觀音像》;西門之北,高 文進畫《大降魔變相》。今並存之,皆奇蹟也。其餘四面 廊壁,皆重修復。後集今時名手李元濟等,用內府所 藏副本小樣重臨倣者,然其間作用,各有新意焉。 魏之臨清縣東北隅,有王舍城佛剎,內東邊一殿極 古,四壁皆吳生畫禪宗故事,其書不知誰人,類褚河 南。循例接勞北使及使遼者,過,則縣大夫自請遊觀, 仍粉膀誌使者姓名。
《宋史唐介傳》:「介字子方,為人簡伉,以敢言見憚。比疾 亟,帝臨問流涕,復幸其第弔哭。以畫像不類,命取禁 中舊藏本賜其家。」
《圖畫見聞志》:余熙寧辛亥冬,被命接勞北使,為輔行 日,與其副燕人馬禋、邢希古結駟並馳。希古恭順詳 敏,有儒者之風,從容語及圖畫,且燕京有一布衣,常 其姓,思言其名,善畫山水林木,求之者甚眾,然必在 渠樂與即為之,既不可以利誘,復不可以勢動,此其 所以難得也。復見問曰:「南朝諸君子頗有好畫者否?」 余答曰:「南朝士大夫自公之暇固有琴樽書畫之樂。」 希古慨然嗟慕形乎神色。
皇朝之盛,遐荒九譯來庭者,相屬於路。惟高麗國敦 尚文雅,漸染華風,至於伎巧之精,他國罕比,固有丹 青之妙。錢忠懿家有著色山水四卷,長安臨潼李虞曹家有《本國八老圖》二卷,及曾於楊褒虞曹家見細 布上畫《行道天王》,皆有風格。熙寧甲寅歲,遣使金良 鑑入貢,訪求中國圖畫,銳意購求,稍精者十無一二, 然猶費三百餘緡。丙辰冬,復遣使《崔思訓》入貢,因將 帶畫工數人,奏請摹寫相國寺壁畫歸國,詔許之。於 是盡摸之持歸。其摸畫人,頗有精於工法者。彼使人 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覿物,其扇用鴉青紙為 之,上畫本國豪貴,雜以婦人鞍馬,或臨水為金砂灘, 暨蓮荷花木水禽之類,點綴精巧。又以銀為雲氣 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近歲尤 祕惜。典客者蓋稀得之。
《宋史鄭俠傳》:「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於七年之二月, 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每風沙霾曀,扶攜塞道,羸瘠愁 苦,身無完衣。並城民買麻籸麥麩,合米為糜,或茹木 實草根,至身被鎖械而負瓦揭木,賣以賞官,累累不 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閤門,不 納,乃假稱密急發馬遞上之銀臺司。」
過庭錄光祿舊藏麻師一《雪雀圖》,奇甚,士夫嘗就看 之。光祿居許,李之儀端叔時任許幕屬,以詩借云:「圖 中塵跡巳冥冥,說著麻翁耳便醒。凍雀高低棲舞白, 枯槎零亂倚寒青。欲憑妙手聊摸寫,暫借遺蹤作典 刑。老去未能忘著相,他年要伴草堂靈。」
《春渚紀聞》先生戲筆所作枯株竹石,雖出一時取適, 而絕去古今畫格。自我作古薳家所藏枯木並《拳石 叢篠》二紙,連手帖一幅,乃是在黃州與章質夫莊敏 公者。帖云:「某近者百事廢懶,唯作墨木頗精,奉寄一 紙,思我當一展觀也。」後又書云:「本只作墨木,餘興未 已,更作竹石一紙同往。」前者未有此體也。是公亦欲 使後人知之耳。
《莫廷韓集》:「朱竹起自東坡,試院時興到無墨,遂用朱 筆,意所獨造,便成物理。」
《東坡志林》:東坡居士移守文登,五日而去官,眷戀山 海之勝,與同僚飲酒。日賓樓上酒酣,作此木石一紙, 投筆而歎,自謂此來之絕。河內史全叔取而藏之 珍珠船。衢州花光長老寫梅花,黃魯直觀之曰:「如嫩 寒春曉,行孤山水邊籬落間,但欠香耳。」
《樂善錄》:李伯時深得畫馬名,法雲秀老謂曰:「此亦可 恥,況念在馬死後必入馬腹,不此為懼,而乃以誇諸 人乎?」伯時戄然,不覺身去坐榻,曰:「微公言,吾幾不免, 為之奈何?」師曰:「但學畫觀音,此念既專,則彼念自薄。」 伯時大以為然。
《暇日記》:「興國浴室院東殿水六祖像,僧令宗所畫。子 瞻,雲丘文播弟子。」
楚州勝因院,有曹仁熙畫水,有一筆長一丈八,無接 續處。曹慶中年八十時作。
《清波雜志》:「煇頃於池陽一士大夫處,見紙上橫卷《山 陰圖》,乃葉石林家本,人物止三寸許,已再三臨寫,神 韻尚爾不凡,況龍眠真筆耶?前有序、贊各八句,詞翰 皆出石林。《石林文集》,世不見其全,此贊尚慮散逸,非 墨妙之雅玩乎?當時常錄其文,恐好奇之士雖不見 畫,而欲想像高勝,今乃著於是。龍眠李伯時畫,許元」 度、王逸少、謝安石、支道林四人像,作《山陰圖》。元度超 然萬物之表,見於眉睫。逸少藏手袖間,徐行若有所 觀。安石膚腴秀澤,著屐返首與道林語。道林羸然出 其後,引手出相酬酢,皆得其意。俯仰步趨之間,筆墨 簡遠,妙絕一時。碧林道人梵隆,少規摸,伯時為余臨 寫,真偽殆不辨。更三十年,世當不知「有兩伯時也。」此 序也。贊曰:「揚眉軒然,意軼萬里。亦將焉往?而竟斯止。 日遠遊者,以是為遊。疾走息陰,彼將安休?」其二。「翰墨 之娛,以寓萬變。不償一姥,笑戢山扇。袖手縱觀,我行 故遲。豈以懷祖,樂此逶迤。」其三。「韞玉於山,煒然不枯。 我觀此容,非山澤儒。卻顧何為?東山之陟。如何淮淝? 乃折此屐。」其四。「一世所驅,顛倒衣裳。是身何依,獨委 支郎。從容三人,亦躡其後。人所無言,聊一舉手。」後又 見一本,摹益失真,第書四贊,而亡其序。
《明道雜志》:「採石中元水府祠有韓幹畫馬一軸,是一 武臣過祠下舍之,蓋摸本也,而人皆以為真。余曾取 視之,其典刑乃韓法,落筆洗色,常工所為耳。祠前人 說,頃年張唐公罷太平守,過祠下,見之不能舍,乃令 畫工摸易取去,以摸者納廟中。及行,他舟皆發,獨載 畫一舟,引之不動,其勢自沉。張公大恐,還舊本,舟乃 安。」余紹聖丙子歲罷守宣城,道採石,見此畫。其秋寓 居宛丘,於外氏李家見所畜摸本甚多,一馬與《中元 祠》中正同,乃信其為摸本決也。真幹畫乃可寶,摸本 固易得,唐公何用愛之如此,而神亦甚寶之?由此言 之,非唐公之鑒未精,雖廟神亦誤信也。
《山堂肆考》:石恪滑稽玩世,畫筆豪放,常作《鬼百戲圖》。 鍾馗夫婦對案置酒,供張果殽及執事左右,皆各述 其情態。前有大小鬼數十合,樂呈伎倆,曲盡其妙。 《傳神記》:「吾嘗見僧維真畫曾魯公像,初不甚似。一日 往見公,歸而喜曰:『吾得之矣』。乃於眉後加三紋作俛首仰視,眉揚而頞蹙者,遂大似。」
《畫繼》僧智平畫《觀音》,南商毛大節得其像以歸。過海, 風浪大作,開展懇祈,光相忽現,如大月輪,良久之間, 已數千里。
《冷齋夜話》:予往臨川景德寺,與謝無逸輩升閣,得禪 月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予口占嘲之 曰:「十八應聞解唾根,少叢羅漢亂山門。不知何處進 齋去,未見雲堂第五尊。」明日有女子來拜,敘曰:「兒南 營兵妻也,寡而食素,夜夢一僧來言曰:『我本景德僧, 因行失隊,相煩引歸寺,可乎』?」既覺而鄰人約飯,入其 門,壁間有畫僧,形狀瞭然夢所見也。時朱世英守臨 川,異之,使迎還,為閣藏之。
《鐵圍山叢談》:王晉卿家舊寶徐處士碧檻蜀葵圖,但 二幅,晉卿每歎闕其半也。徽廟一旦訪得之,乃從晉 卿借半圖,晉卿惟命,但謂端邸愛而欲得其祕爾。徽 廟命匠者標軸成全圖,招晉卿以觀,因卷以贈。 《過庭錄》:忠宣舊藏一,江都王馬,往年自慶赴闕,李伯 時自京前路延見,求觀,忠宣云:「某非吝,但道路難為 撿尋,俟至闕未晚。」李日夕懇之甚力。尋出,李見之,稱 歎失措。借歸累日,用意摸寫,竟不能下手,復還之,但 以粉牌牓其上云:「神妙上上品,江都王馬雲。某看之 累日,不能下筆,聊留數字,以見歸向之意。」時米元章 作郎,每到相府求觀,不興言,唯遶屋狂叫而已,不盡 珍賞之意。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 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乃以畫正湊 於卓上,略無邪側,用油紙覆,微灑水,以物砑之,著紙 上,毫釐不失,然後用絹托其背,遂為完物。崇寧初,歸 上方矣。
《宋史李宗武傳》:「徽宗即位,宗武為祕書丞。哲宗將祔 廟,中旨索省中書畫甚急,宗武言:先帝祔廟,陛下哀 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於外,懼損聖德。 陛下踐祚,如日初昇,當講劘典訓,開廣聖學,好玩《易》 志,正古人所戒也。」
《石林詩話》:「《江干初雪圖》,真蹟藏李邦直家。唐蠟本,世 傳為摩詰所作,末有元豐間王禹玉、蔡持正、韓玉汝、 章子厚、王和甫、張邃明、安厚卿七人題詩。建中靖國 元年,韓師朴相,邦直、厚卿同在二府。時前七人者,所 存唯厚卿而已。持正貶死嶺外,禹玉追貶,子厚方貶, 玉汝、和甫、邃明則死久矣。故師朴繼題其後曰:『諸公 當日聚岩廊,半謫南荒半已亡。唯有紫樞黃閣老,再 開圖畫看瀟湘』。」是時邦直在門下,厚卿在西府,紫樞、 黃閣謂二人也。厚卿復題云:「曾游滄海困驚瀾,晚涉 風波路更難。從此江湖無限興,不如祇向畫圖看。」而 邦直亦自題云:「此身何補一毫芒,三辱清時政事堂。 病骨未為山下土,尚尋遺墨話存亡。」余家有此摸本, 併錄諸公詩續之。每出慨然,自元豐至建中靖國,幾 三十年,諸公之名宦亦已至矣。然始皆有願為圖中 之遊,而不暇得,故禹玉云:「何日扁舟載風雪,卻將蓑 笠伴漁人。」玉汝云:「君恩未報身何有,且寄扁舟夢想 中。」其後廢謫流竄,有雖死不得免者,而江湖間此景 無處不有,皆不得一償。厚卿至為危辭。蓋有激而雲。 豈此景必不可得,亦自不能踐其言耳。
《避暑錄話》:盧鴻《草堂圖》,舊藏中貴人劉有方家。余往 有慶曆中摹本,亦名手精妙,猶記後載唐人題跋云: 「相國鄒平段公家藏圖書,並用所歷方鎮印記。咸通 初,余為荊州從事,與柯古同在蘭陵公幕下閱此軸。 今所歷歲祀,倏踰二紀,洊罹多難,編軸尚存。物在時 遷,所宜興歎。丁未年,駕在岐山,涿郡子謨記。」又書:「己 酉歲重九日,專謁大儀,遂載覽閱,累經多難,頓釋愁 襟。」子謨再題,鄒平公,段文公也。柯古,其子成式字也。 子謨,不知何人。涿郡蓋亦盧氏望蘭陵公,或雲蕭鄴, 其罷相出為荊州節度使,正咸通初。成式終太常少 卿,則所謂大儀也。丁未,僖宗光啟二年。己酉,昭宗龍 紀元年。此畫宣和庚子余在楚州為《賀,方回》取去不 歸。
《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畫,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 嘗見其摹本,方廣不滿二尺,而山川雲物,車輦人畜, 草木禽鳥,無一不具,峰嶺重復,徑路隱顯,渺然有數 百里之勢,想見為天下名筆。宣和間,內府求畫甚急, 以其名不佳,獨不敢進。明皇作騎馬像,前後宦官宮 女導從略備。道旁瓜圃,宮女有即圃採瓜者,或諱之, 為《摘瓜圖》,而議者疑元稹《望雲騅歌》有「騎騾幸蜀」之 語,謂倉猝不應,儀物猶若是盛,遂欲以為非幸蜀時 事者,終不能改也。山谷間民皆冠白巾,以為蜀人為 諸葛孔明服,所居深遠者,後遂不除,然不見他書。 《揮麈後錄》。宣和初,徽宗有意征遼,蔡元長、鄭達夫不 以為然。童貫初亦不敢領略,惟王黼、蔡攸、將順贊成 之。有諜者云:天祚貌有亡國之相。班列中或言陳堯 臣者,婺州人,善丹青,精人倫,登科為畫學正。黼聞之 甚喜,薦其人於上,令銜命以視之。擢水部員外郎,假 尚書,以將使事。堯臣即挾畫學生二員俱行,盡以道中所歷形勢向背,同繪天祚像以歸。入對,即云:「虜主 望之不似人君,臣謹寫其容以進,若以相法言之,亡 在旦夕。幸速進兵,兼弱攻昧,此其時也。並圖其山川, 嶮易以上。」上大喜,即擢堯臣右司諫,賜予鉅萬,燕雲 之役遂決。
《文獻通考》:「宣和中,王楚集三代、秦、漢彝器,繪其形範, 辨其款識。」
《揮麈三錄》:「宣和中,蘇叔黨遊京師,寓居景德寺僧房。 忽見快行家者同一小轎至,傳旨宣召,亟令登車。叔 黨不知所以然不敢拒。才入則以物障其前,惟不設 頂,上以小涼傘蔽之,二人肩之,其疾如飛。約行十餘 里,抵一修廊,內侍一人,自上而下,引之升一小殿中。 上已先坐,披背子,頂青玉冠,宮女環侍,莫知其數,弗」 敢仰窺,始知為崇高莫大之居。時當六月,積冰如山, 噴香若煙霧,寒不可忍,俯仰之間,不可名狀。起居畢, 上喻云:「聞卿是蘇軾之子,善畫窠石,適有素壁,欲煩 一掃,非有它也。」叔黨再拜承命,然後落筆,須臾而成。 上起身縱觀,賞歎再三,命宮人捧賜釂酒一鍾,錫賚 極渥,拜謝而下。復循廊間登小輿而出,亦不知經從 所歷何地,但歸來如夢復如癡也。
《畫繼》徽宗建龍德宮成,命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皆極 一時之選。上來幸,一無所稱,獨顧壼中殿前柱廊栱 眼斜枝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上喜賜緋, 褒錫甚寵,皆莫測其故。近侍嘗請於上,上曰:「月季鮮 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 中者,無毫髮差,故厚賞之。」
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結實,喜動天顏。偶孔雀在其下, 亟召畫院眾史令圖之,各極其思,華彩爛然。但孔雀 欲升藤墩,先舉右腳。上曰:「未也。」眾史愕然莫測。後數 日,再呼問之,不知所對,則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 左。」眾史駭服。
《家世舊事》:少師影帳畫侍婢二人,一曰鳳子,一曰宜 子。頤幼時猶記伯祖母指其為誰,今則無能識者。抱 笏蒼頭曰「福郎。」《家人傳》曰:「畫工使啜茶,視而寫之。」福 郎尋卒,人以為畫殺叔父七郎中影帳亦畫侍者二 人,大者曰楚雲,小者曰僿奴。未幾,二人皆卒,由是家 中益神其事。人壽短長,自有定數,豈畫能殺,蓋偶然 爾。
《桯史》康與之,在高皇朝以詩章應制,與左璫狎。適睿 思殿,有徽祖御畫扇,繪事特為卓絕,上時持玩流涕, 以起羹牆之悲。璫偶下直,竊攜至家,而康適來,留之 燕飲,漫出以示康紿。璫入取殽核,輒泚筆幾間,書一 絕於上曰:「玉輦宸遊事已空,尚餘奎藻繪春風。年年 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璫有頃出見之,大恐, 「而康已醉,無可奈何。明日伺間扣頭請死。上大怒,亟 取視之,天威頓霽,但一慟」而已。
《玉海》:「高宗十三年,建景靈宮,命有司圖配饗功臣像 於景靈宮廷之壁。」
《補侍兒小名錄》:經行寺僧行蘊,灑掃堂殿,見所畫女 人,姿顏妖冶,戲曰:「世間女人得如此者,我必作妻。」其 夕有款扉者,蓮花娘子來從一侍婢,妖姿麗質,妙絕 人倫。蓮花顧侍婢曰:「露仙可準備幃帳。」
《畫繼》楊惠之塑山水壁,郭熙見之,又出新意。遂令圬 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槍泥於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問。 乾則以墨隨其形跡,暈成峰巒林壑,加之樓閣人物 之屬,宛然天成,謂之「影壁。」
《野客叢書》:曾雲巢畫草蟲,予問何所傳,笑曰:「某自少 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窮晝夜不厭,又恐其神之不完 也,復就草地間觀之,於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筆之際, 不知我之為草蟲,草蟲之為我也。此與造物生物之 機緘蓋無以異,豈有可傳之法哉?」
《雲林遺事》:倪元鎮晚年流落,泊然居貧,有富人厚幣 贄謁,乃笑曰:「若亦知有我乎?」及出扇索畫,元鎮不悅, 裂其幣曰:「吾畫不可以貨取也。」
《齊東野語》:「乙亥歲秋,祕書監丞黃恮汝濟以蓬省旬 點邀余偕行,於是具衣冠望拜右文殿,然後遊道山 堂,最後步石渠,登祕閣,兩旁皆列龕藏先朝會要及 御書畫,別有朱漆巨匣五十餘,皆古今法書名畫也。 是日僅閱秋收冬,藏四匣,畫皆以鸞鵲綾象軸為飾, 有御題者,則加以金花綾。每卷表裡皆有尚書省印」, 防閑雖甚嚴,而往往以偽易真,殊不可曉。其佳者,有 董源畫《孔子哭魚丘子圖》,唐摸顧愷之《洗經圖》,此二 幅絕高古。李成《重巒寒溜》,孫太古誌公、展子虔作《伏 生》《無名人》《三天女》,亦古妙。燕文貴紙畫山水小卷,極 精。士雷小景、符道隱山水,關仝山水,胡瓌馬、陳晦柏、 文與可古木便面,亦奇,餘悉常品,亦有甚謬者。通閱 一百六十餘卷,絕品不滿十焉。暇日想像書之,以為 平生清賞之冠。
《筆談》:「永嘉僧擇仁善畫松。一日夢見四百條龍,自是 畫松臻於神妙。每醉揮墨,醒後乃補之,形狀極於奇 怪。嘗醉永嘉市中,顧竹壁,取拭盤布濡墨灑其上。來日少增修,為狂根枯枿,人服其神。」 《農田餘話》:「古人無畫葡萄者,吳僧溫日觀,夜於月下 視葡萄影,有悟出新意,以飛白書體為之。酒酣興發, 以手潑墨,然後揮」筆,迅於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 如神,甚奇特也。其弟子《沈仲華》傳其法,亦佳。
《中州集》:金蘧然子趙滋,畫入能品。嘗過長清一禪寺, 僧言《五派傳授圖》不易作,滋笑曰:「易與耳。」因索筆作 圖。他日以舊本證之,不差毫末。
《輟耕錄》:張句曲《戲題黃大癡小像》云:「全真家數,禪和 口鼓。貧子骨頭,吏員臟腑。」
唐伯剛《題邾仲誼小像》云:七尺軀威儀濟濟,三寸舌 是非風起,一雙眼看人做官,兩隻腳沿門報喜。仲誼 云:「是誰?是誰?」伯剛云:「是你,是你。」
《松雪齋集》:延祐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御嘉禧殿,集 賢大學士臣邦寧、大司徒臣源進呈《農桑圖》。上披覽 再三,問作詩者何人?對曰:「翰林承旨臣趙孟頫。」「作圖 者何人?」對曰:「諸色人匠提舉臣楊叔謙。」上嘉賞久之, 人賜文綺一段,絹一段。
《研北雜志》:「永嘉王振鵬畫,妙在界畫,運筆和墨,毫分 縷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圓平直,曲盡其體,而神 氣飛動,不為法拘。嘗為《大明宮圖》以獻,世稱妙絕。」 《元史》:「英宗居東宮,大司農塔失不花畫《豳風圖》以進。 帝命置圖東宮,俾太子時時觀省。」
《輟耕錄》:「高文簡公一日與客遊西湖,見素屏潔雅,乘 興畫奇石古木。數日後,文敏公為補叢竹,後為戶部 楊侍郎所得。虞文靖公題詩其上云:『不見湖州三百 年,高公尚書生古燕。西湖醉歸寫古木,吳興有補幽 篁妍。國朝名筆誰第一,尚書醉後妙無敵。老蛟欲起 風雨來,星隨天河化為石。趙公自是真天人,獨與尚』」 書情最親。高懷古誼兩相得,慘澹酬酢皆天真。侍郎 得此自京國,使我觀之三歎息。今人何必非古人,淪 落文章付陳跡。此圖遂成三絕矣。
文宗居金陵潛邸時,命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大 年辭以未嘗至其地。上索紙為運筆布畫位置,令按 槁圖上。大年得槁,敬藏之。意匠經營,格法遒整,雖積 學專工,所莫能及。
王淵,字若水,錢唐人。善山水人物,尢長於花竹翎毛。 幼時獲侍趙魏公,故多得公指教,所以傅色特妙。天 曆中,畫集慶龍翔寺兩廡壁,時都下劉總管者總其 事,劉命若水於門首壁上作一鬼,其壁高三丈餘,難 於著筆,因取紙連粘粉本以呈劉曰:「好則好矣,其如 手足長短何?」若水不得其理,因具酒禮再拜,求教於 劉。劉曰:「子能不恥下問,吾當告焉。若先配定尺寸,畫 為裸體,然後加以衣冠,則不差矣。」若水受教而退,依 法為之,果善。
《應庵隨錄》:魏郡宋知古工寫竹石,有進於明宗者,明 宗語左右曰:「此真士大夫之筆。」天曆中為藝文監照 磨,京師人名其竹為敕賜士大夫竹。
《元史》:巙芘ゥn:順帝暇日欲觀古名畫,巙竻Y取郭忠 恕《比干圖》以進,因言商王受不聽忠臣之諫,遂亡其 國。帝一日覽宋徽宗畫稱善。巙芘i言:徽宗多能,惟 一事不能。帝問:「何謂一事?」對曰:「獨不能為君爾,身辱 國破,皆由不能為君所致。人君貴能為君,它非所尚 也。」
《書畫史》:「王元章飛白竹一軸,題云:『己丑歲夏五月廿 二日,會稽王冕寫。瀟湘三君子,是伊親弟兄。所期持 大節,莫負歲寒盟』。」赤城陶君九成,故家子也。淳粹雅 澹,有出塵風韻。讀書之暇,每以翰墨自適。余寓西湖 之東,九成時來會,談論竟日,退有不忍舍者。其仲季 皆清爽,真芝蘭玊樹,不下王謝家也。遂題而歸之。 宋濂侍經於青宮十餘年,凡所藏圖書,頗獲見之。中 有趙魏公孟頫畫《豳風前書》《七月之詩圖》繼其後。皇 太子覽而善之,謂圖乃古帙,恐其開闔之繁,當中折 處丹青易損壞,命工裝褫作卷軸,以傳悠久。
《金臺紀聞》:周元素善畫,太祖命畫天下江山圖,元素 曰:「臣粗能繪事,天下江山非臣所諳。陛下東征西伐, 熟知險易,請規摹大勢,臣從中潤色之。」太祖援毫揮 灑畢,顧元素成之。元素賀曰:「陛下江山已定,臣無所 措手矣。」太祖笑而頷之。
《列朝詩小傳》:「王履工繪事,嘗遊華山,見奇秀天成,因 屏去畫家舊習,作圖四十幅。有問何師,曰:『吾師心,心 師目,目師華山,如是而已』。」
《懸笥瑣探》:王孟端中書山水名筆,常退朝,黔國公呼 之不應,謂同行者曰:「此必與我索畫耳。」黔公又造其 第,求之數年,始作一幅曰:「吾不可直寄黔公,其西賓, 吾故人也,吾寄之,待彼與求耳。」
《列朝詩小傳》:王紱工畫,每遊覽,遇長廊素壁,輒索酒 引滿,淋漓揮灑。有投金帛購片楮,則拂袖而起。嘗在 京邸,月下聞簫聲,明日往訪其人,寫竹以贈曰:「『『我為 簫聲來,以簫材報之』。其人持紅氍毹為餽,乞再寫』。紱 大笑,裂前畫而還其餽《聞奇錄》:王耕善畫,而牡丹最佳。春張於庭廡間,則蜂 蝶萃至。
《蓬窗日錄》:「永樂十五年,北京奉天殿兩壁斗栱間繪 真武神像。」
《桂洲集》:「永樂時文華殿後東室,皇上齋居於此,設御 榻東壁,下有御屏三曲護焉。西室設新榻,為齋宿所, 命工繪《漢文止輦受諫圖》,懸之左,唐太宗納魏徵《十 思圖》,懸之右。」
「恭默室」者,文華後殿之東,九五齋之西室也。室北壁 繪《河圖》,東壁《洛書》,西壁《鳳鳴朝陽圖》。
《四友齋叢說》:「國朝特設仁智殿,以處畫士。一時在院 中者,人物則蔣子成,翎毛則邊景昭,山水則商喜、石 銳、馬軾、李在、倪端、陳暹、鍾欽禮、王諤、朱端,然皆像家 第二流人。」
《明良記》:宣廟喜繪事,一時待詔有謝廷循、倪端、石銳、 李在,皆有名。戴文進入京,眾工妬之。一日在仁智殿 呈畫,文進以得意之筆上進。第一幅是《秋江獨釣圖》, 畫一紅袍人,垂釣於水。次畫家惟紅色最難著,文進 獨得古法入妙。宣廟閱之,廷循從旁奏曰:「此畫甚好, 但大紅是朝廷品官服色,卻穿此去釣魚,甚失大體。」 宣廟頷之,遂揮去其餘幅,不復視。
《水東記略》:「於節菴養子於康,頗好聚圖畫。天順中,自 邊被宥還,將以節菴柩歸葬於鄉。一日,無聊中坐裱 褙巷人家,見賣畫人負數軸來,呼取而觀之,則兩軸 者,節菴夫婦畫像也,納微價而得之。初,節菴家圖畫 皆被籍,自分不可得矣。蓋同時籍入者太監盧永,後 旨宥免,籍物皆給還。兩畫像乃誤給盧氏、于氏,此事」 不亦一奇,幸矣哉!
《夷白齋詩話》:越僧某索畫於石田,翁嘗寄一絕云:「寄 將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畫幾層。筆到斷崖泉落處, 石邊添箇看雲僧。」石田欣然,畫其詩意答之。
《明良記》:《國史唯疑》:「大內後門有丹漆巨梃一支,此扉 不知幾何年矣。成化間偶墮地破,乃髹竹中藏。」卷三, 一為王摩詰畫,真蹟。
《稗史彙編》:江夏吳偉畫山水人物入神品。憲宗召至 闕下,待詔仁智殿。有時大醉,蓬首垢面,曳破皁履踉 蹌行。中官扶掖以見,上大笑,命作《松泉圖》。偉跪翻墨 汁,信手塗抹,而風雲慘淡生屏障間。上歎曰:「真仙筆 也。」偉出入掖庭,奴視權貴,求圖多不與。於是權貴人 數短之。居無何,放歸南郡。孝宗登極,復召見,命畫稱 旨,授錦衣衛百戶,賜章曰「畫狀元。」後稱疾歸。武宗復 遣使召之,使至,未就,道中酒死。
寶應陶成,字懋學,畫花鳥人物最工。中式,赴南宮試, 二月五日,語其婿朱升之曰:「聞張家灣某氏丁香盛 開,子其從我遊乎?」升之曰:「去試僅三日,公無往。」成不 許。明旦,升之他避,成買輿徑去,醉主人家五日。及榜 發,升之登第,其鄉人醵錢為賀曰:「公女婿捷矣,幸為 我輩作圖。」成曰:「善。」即舉筆畫丁香一本,尤妙絕。 《明良記》:「孝宗常至仁智殿觀鍾欽禮作畫,見其皺劈 飛動,從背後久立,鍾不知也。既而忽捋其鬚,大呼曰: 『天下老神仙』!」鍾遂以敕賜「天下老神仙」七字,刻石作 私印。
《列朝詩小傳》:「何景明為中書,時,錢寧方貴倖,持古畫 造門求題,謝曰:『好畫無污吾題也』。其氣節如此。 高濲《畫居逸品》,有宋生者,病瘧,瀔過之,酒酣,潑墨寫 菊數本,及奇石修竹,寒香飄拂,涼風颯然,宋躍起視 之,病霍然,良已。」
史忠號癡翁,嘗訪沈石田於吳門。沈他出堂中有素 絹,史潑墨成山水,不通姓名而去。石田曰:「此必金陵 史癡也。」
陳汝言訪王叔明,會大雪,欲圖雪景,而難於設色。汝 言沈思曰:「得之矣。」為小弓夾粉筆張滿,彈之儼如飛 舞,叔明叫絕。
《後山談叢》:「宣城包鼎,每畫虎,掃溉一室,屏人聲,塞門 塗牖,穴屋取明。一飲斗酒,脫衣據地,臥起行顧,自視 真虎也。復飲斗酒,取筆一揮,意盡而去,不待成也。」 《列朝詩小傳》:「顧益卿開府遼陽,以兩箑求董文敏畫, 一為益卿,一為山人。王承父乃畫承父而返。益卿簪 裾馬上,君子未嘗得一筆。」
《日下舊聞》:正陽門外三里河東之明因寺,有李伯時 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為人賺去,存者贗本,而僧不 知也。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臺來,夜夢十六 僧請掛瓶缽。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凡十六,貫休所 畫羅漢也。師嘆異,購之,各係以贊,傳寺中。
《崇禎遺錄》:「崇禎三年,命武英殿中書畫歷代明君賢 臣圖,書『《正心誠意箴》於屏,置文華、武英兩殿』。」
《六研齋筆記》:「李薊丘畫竹,其初專學黃華老人,見文 湖州墨竹數十本,皆以為不佳,且疑東坡、山谷與湖 州文字交,特多曲筆過也。錢塘王子慶謂曰:『子所見 皆非真湖州筆耳』。持一幅示之。竹凡五竿,濃淡相依, 枝葉間錯,轉折向背,攲側低昂,各有態度,於是叫絕深悔從前議論之非,用油紙臨摹。髣髴攜歸,盡力學」 之,又獲三本,又得「南唐李頗《叢竹圖》」、蕭協律《筍竹圖》, 參閱眾妙,而後成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