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十五卷目錄
泰山部藝文一
秦泰山刻石銘
封禪文 漢司馬相如
東封泰山記 後漢光武帝
泰山封禪儀記 應劭
請封禪疏 魏蔣濟
請封禪疏 晉書禮志
有司奏請登封疏 晉書禮志
封禪議 梁許懋
祭岱嶽文 魏孝文帝
祭岱嶽文 高允
封泰山玉牒文 唐高宗
雙碑敕 睿宗
封泰山玉牒文 元宗
紀泰山序銘 同前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文 駱賓王
大唐封禪頌 張說
日觀賦 丁春澤
日觀賦 闕名
封泰山玉牒文 宋真宗
加青帝懿號詔 同前
廣生帝君讚 同前
御祝文 同前
泰陰亭碑銘 同前
天齊仁聖帝碑銘 晁迥
靈巖寺記 張公亮
祭東嶽文 歐陽修
祈雨東嶽文 曾鞏
又 前人
又 前人
謝雨泰山文 前人
宣和四年修嶽廟頌 宇文粹中
泰篆譜序 劉跋
泰山錄 邵伯溫
遊泰嶽祠記 錢伯言
論封禪 章俊卿
泰山書院記 金党懷英
泰山賦 元郝經
東平張宣慰登泰山記略 杜仁傑
山川典第十五卷
泰山部藝文一
編輯《秦泰山刻石銘》
編輯
《史記》曰:「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嶧山,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 :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 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 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 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 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 經宣達,遠近畢理,咸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 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 奉遺詔,永承重戒。
《封禪文》漢·司馬相如
編輯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歷撰列辟,以迄於秦, 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 不可勝數也。續昭夏,崇號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 罔若淑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軒轅之前,遐哉邈乎, 其詳不可得聞已。五三六經,載籍之傳,維見可觀也。 《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 「臣莫賢於后稷,后稷創業於唐,公劉發跡於西戎,文 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而後陵遲衰微,千載亡 聲,豈不善始善終哉!然無異端,慎所由於前,謹遺教 於後耳。」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濛涌,易豐也;憲度 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是以業隆於襁褓,而 崇冠於二後,揆厥所元,終都攸卒,未有殊尤絕跡,可 考於今者也。然猶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大 漢之德,㷭涌原泉,沕潏漫衍,旁魄四塞,雲布霧散,上 暢九垓,下泝八埏。懷生之類,霑濡浸潤,協氣橫流,武 節飄逝,邇陝遊原,迥闊泳沫,首惡湮沒,闇昧昭晳,昆 蟲凱澤,回首面內。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 獸,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獸,獲周餘珍放 龜於岐,招翠黃乘龍於沼,鬼神接靈圉賓於閒館,奇 物譎詭,俶儻窮變。欽哉符瑞臻茲,猶以為薄,不敢道
封禪。蓋周躍魚隕杭,休之以燎,微夫斯之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進讓之道,何其爽歟!」於是大司馬進曰:「陛下仁育群生,義征不憓,諸夏樂貢,百蠻執贄, 德侔」往初,功無與二。休烈浹洽,符瑞眾變,期應紹至, 不特創見。意者泰山、梁父,設壇場望幸,蓋號以況榮, 上帝垂恩儲祉,將以薦成,陛下謙讓而弗發也。挈三 神之驩,缺王道之儀,群臣恧焉。或謂且天為質,闇示 珍符,固不可辭。若然辭之,是《泰山》靡記,而《梁父》靡幾 也。亦各並時而榮,咸濟世而屈,說者尚何稱於後而 雲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錫符,奉符以行事,不為進 越,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祇,謁款天神,勒功中嶽,以 彰至尊,舒盛德,發榮號,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 斯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不可貶也。願陛下全 之。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略術,使獲燿日月之末光, 絕炎以展采,錯事猶兼,正「列其義,校飭厥文,作《春秋》 一藝,將襲舊六,為七攄之無窮,俾萬世得激清流,揚 微波,蜚英聲,騰茂實,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 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於是天子 沛然改容曰:「愉乎,朕其試哉。」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 議,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遂作頌曰: 「自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壤可游,滋液滲漉, 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曷蓄,非唯雨之,又潤澤之, 非唯濡之,氾布濩之,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顯位, 望君之來,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 白質黑章,其儀可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能,蓋聞其聲, 今觀其來,厥塗靡蹤,天瑞之徵,茲爾於舜,虞氏」以興。 濯濯之麟,游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 帝用享祉。三代之前,蓋未嘗有。宛宛黃龍,興德而升。 采色炫燿,熿炳煇煌。正陽顯見,覺寤黎烝。於傳載之 雲,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託寓,諭以封 巒。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聖王之 德,兢兢翼翼。故曰:「於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 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此之謂也。」
《東封泰山記》後漢·光武帝
編輯
維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東巡狩,至於岱宗,柴 望秩於山川,遍於群神,遂覲東後從臣太尉熹行司 徒事特進高密侯禹等,漢賓二王之後在位,孔子之 後褒城侯序在東後,藩王十二,咸來助祭。「昔在帝堯, 聰明密微,讓與舜庶,後裔握機。王莽以舅後之家,三 司鼎足,冢宰之權勢,依託周公、霍光輔幼歸政之義」, 遂以篡叛借號自立。宗廟隳壞,社稷喪亡,不得血食, 十有八年,揚、徐、青三州首亂,兵革橫行,延及荊州,豪 傑併兼,百里屯聚,往往僭號,北夷作寇,千里無煙,無 雞鳴犬吠之聲。皇天睠顧,皇帝以匹庶,受命中興,年 二十八載,興兵以次誅討,十有餘年,罪人斯得,黎庶 得居爾田,安爾宅,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舟輿所通, 人跡所至,靡不貢職。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設庠序, 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吏各修 職,復於舊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有二。乾乾日 昃,不敢荒寧。涉危履險,親巡黎元。恭肅神祇,惠恤耆 老,理庶遵古,聰允明恕,皇帝惟慎。《河圖》《雒書》正文。是 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禪於梁陰。以承靈瑞,以為 兆民。永茲一宇,垂於後昆。百僚從臣,郡守師尹,咸蒙 祉福,永永無極。」
《泰山封禪儀記》應劭
編輯
車駕正月二十八日發雒陽宮,二月九日到魯,遣守 謁者郭堅伯將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魯遣宗室 諸劉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壽受賜,皆詣孔氏宅,賜酒 肉。十一日發。十二日,宿奉高。是日,遣虎賁郎將先上 山,三案行還,益治道,徒千人。十五日始齋。「國家居太 守府舍,諸王居府中,諸侯在縣庭中齋,諸卿、校尉、將」 軍、大夫、黃門郎、百官及宋公、衛公、褒城侯、東方諸侯、 雒中小侯,齋城外汶水上太尉、太常齋山虞、馬第伯, 自雲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觀祭山壇及故明堂宮 郎官等郊肆處。入其幕府,觀治石。石二枚,狀博平,圓 九尺,此壇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時石也,時用五車,不 能上也,因置山下為屋,號「五車石。」四維距石長丈二, 廣二尺,厚尺半,所,四枚檢石長三尺,廣六寸,狀如封 篋,長檢十枚,一紀號石高丈二尺,廣三尺,厚尺二寸, 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紀功德。是朝上山騎行,往往 道峻峭,不騎步牽馬,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留馬, 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睹。仰望天闕,如從谷 底。仰觀抗峰,其為高「也,如視浮雲,其峻也,石壁窅窱, 如無道徑。通。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為白石或雪。久 之,白者移過樹,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臥石 上,有頃復蘇。亦賴齎酒脯,處處有泉水,目輒為之明。 復勉強相將行到天關,自以已至也,問道中人,言尚 十餘里。其道旁山脅,大者廣八九尺,狹者五六尺。仰 視巖石松樹,鬱鬱蒼蒼,若在雲中。俛視谿谷,碌碌不 可見丈尺。遂至天門之下。仰視天門,窔遼如從穴中 視天,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道」,往往有絚 索可得而登也。兩從者扶挾,前人相牽,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磨胸捏石, 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脣焦, 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 而兩腳不隨。早食上晡,後到天門。郭使者得銅物。銅 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也,疑封禪具也。得 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楊名通。東上一里餘,得木甲。木 甲者,武帝時神也。東北百餘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 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二十餘步,得北垂圓臺,高九 尺,方圓三丈所,有兩陛,人不得從上,從東陛上,臺上 有壇,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維有距石,四面有 闕。闕壇再拜謁,人多置錢物,壇上亦不掃除。國家上 見之,則詔書所謂酢梨酸棗,狼籍散錢處數百,幣帛 具道。是武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先上跪 拜,置梨棗錢於道以求福,即此也。東山名曰「日觀。」日 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 長安,吳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西北有石室 壇,以南有玉盤,中有玉龜。山南脅神泉,飲之極清美, 利人日,人下去,行數環,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 居前,則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比至天門下,夜人 定矣。
《請封禪疏》魏·蔣濟
編輯
夫帝王大禮,巡狩為先;昭祖揚檷,封禪為首。是以自 古格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無竟之名,紀 天人之際者也。故司馬相如謂:有文以來七十二君, 或順所繇於前,謹遺教於後。太史公曰:「主上有聖明 而不宣布,有司之過也。」然則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 石,無以顯帝王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觀也。《語》曰:「當君 而歎堯、舜之美,猶之人子,對厥親而惟譽他人之父。」 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亂,拯流遁之艱厄,接千載之衰 緒,繼百代之廢業,自武、文至於聖躬,所以參成天地 之道,綱維神人之化,上天報應,嘉瑞顯祥,以比往古, 無所取喻。至於歷世,迄今,未廢大禮,雖志在掃盡殘 盜,蕩滌餘穢,未遑斯事。若爾,三苗屈強於江海,大舜 當廢東巡之儀;徐夷跳梁於淮泗,周成當止岱嶽之 禮。且去歲破吳虜於江漢,今茲屠蜀賊於隴右,其震 蕩內潰,在不復淹,無累於封禪之事也。此議久廢,非 倉卒所定。宜下公卿,廣撰其禮,卜年考時,昭告上帝, 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軍旅,不勝大願,冒死以聞。
《衛瓘等請封禪疏》晉·書禮志
編輯
臣聞肇自生靈,則有後辟,年載之數,莫之能紀。立德 濟世,揮揚仁風,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諡號 可知者十有四焉,沉淪寂寞,曾無遺聲者,不可勝記。 大晉之德,始自重黎,實佐顓頊;至於夏、商,世序天地。 其在於周,不失其緒。金德將升,世濟明聖,外平蜀、漢, 海內歸心,武功之盛,實由文德。至於陛下,受命踐祚, 弘建大業,群生仰毓。惟獨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負固, 歷代不賓,神謀獨斷,命將出討,兵威暫加,數旬蕩定, 羈其鯨鯢,赦其罪逆,雲覆雨施,八方來同,聲教所被, 達於四極。雖黃軒之徵,大禹遠略,周之奕世,何以尚 今。若夫元石素文,底號前載,象以數表,言以事告,雖 古《河圖》《洛書》之徵,不是過也。宜宣大「典,禮中嶽,封泰 山,禪梁父,發德號,明至尊,享天休,篤黎庶,勒千載之 表,播流後之聲,俾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斯帝王之盛 業,天人之至望也。」
《王公有司奏請登封疏》晉·書禮志
編輯
自古聖明光宅四海,封禪名山,著於史籍,作者七十 四君矣。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嶽,躬行其道,《易》著 「觀俗省方」,《禮》有「升中於天」,《詩》頌「陟其高山」,皆載在方 策。文王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魯藩,列於諸侯,或 享於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聖德,猶得為其事。自是 以來,功薄而僭其義者,不可勝數,號諡不泯,以至於 今。況高祖宣皇帝肇開王業,海外有截;世宗景皇帝 濟以大功,輯寧區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晉,盪定蜀、 漢。陛下應期龍興,混一六合,澤被群生,威震無外。昔 漢氏失統,吳蜀鼎峙,兵興以來,近將百年,地險俗殊, 人望絕塞。今不羈之寇,二伐而平。非聰明神武,先天 弗違,孰能巍巍其成功若茲者歟?臣等幸以千載,得 遭運會,親服大化,日睹太平,至公至美,誰與為讓?宜 祖述先朝,憲章古昔,勒功岱嶽,登封告成,弘禮樂之 制,正三雍之典,揚名萬世,以顯祖宗。是以不勝大願, 敢昧死以聞。
《封禪議》梁·許懋
編輯
舜柴岱宗,是為巡狩。而鄭元引《孝經鉤命決》云:「封於 泰山,考績燔燎,禪於梁父,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 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 而治,安得鐫文告成?妄亦甚矣。若聖主不須封禪,若 凡主不應封禪。秦始皇嘗封泰山,孫皓嘗封國山,皆 由主好名於上,而臣阿旨於下,非盛德之事,不可為 「法也。」
《祭岱嶽文》魏·孝文帝
編輯
維太和十九年,敢昭告於泰山東嶽之靈:「造化氛氳是生二儀,元黃既闢,山川以離,四流含靈,五嶽苞祇, 併兼萬象,出納望羲,岱宗穹崇,梁父盤崛,青丘崎嶬, 春阯鬱律肇生,庶類啟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靈秩, 載協化文,四氣以溢,百王鐫成,莫不茲室。」
《祭岱嶽文》高允
編輯
「正址坤元,作鎮東夏,齊二儀以永固,崇至德以配天」, 故能資元氣以造物,協陰陽而變化。若其巖嶺峭峙, 川谷幽深,神怪譎詭,倏忽百靈,吐納風雲,育成萬品, 攝生之所歸焉,禎祥之所萃焉。是以歷代帝王之崇, 封禪銘功,以告其成,七十二君,咸在茲焉。自非功侔 造化,應同自然,孰能若此者哉!自我國家肅恭禋祀, 「懷柔百神。邦域之內,罔不咸秩。往以天路未夷,雖望 祭有在,旅告終闕。今大化既同,奄有淮岱,謹薦於嶽 宗之靈。尚饗。」
《封泰山玉牒文》唐·高宗
編輯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有隋運屬顛 危,數窮否塞,生靈塗炭,鼎祚淪亡。高祖仗黃鉞而救 𥟖元,賜元圭而拯沉溺。太宗功宏鍊石,定區宇於再 麾;業壯斷鼇,飲滄海而一息。臣忝奉餘緒,恭承積慶, 遂得崑山寢燎,炎海澄波。雖乃業茂宗祧,斯實降靈 穹昊。今謹告成東嶽,歸功上元。大寶克隆,鴻基永固。」 凝薰萬姓,陶化《八紘》。
《雙碑敕》睿宗
編輯
「景雲二年六月二十三日,皇帝敬憑太清觀道士楊 太希,於名山斫燒供養。惟靈蘊祕凝真,含幽綜妙,類 高旻之亭育,同厚載之陶鈞。蓄洩煙雲,蔽虧日月。五 芝標秀,八桂流芳。翠嶺萬尋,青溪千仞。《霓裳》戾止,恆 為碧落之庭;鶴駕來遊,即是玉京之域。百祥覃於遠 邇,五福被於黎元。往帝所以馳心,前王由其載想。朕」 恭膺寶位,嗣守昌圖,恐百姓之不寧,慮八方之未泰, 式陳香薦,用表深衷,實冀明靈,降茲休祉。所願從今 以後,浹宇寧安朕躬,男女六姻,永保如山之壽;國朝 官寮萬姓,同符擊壤之歡。魚鳥遂性於飛沉,蠻貃歸 心於邊徼。實希靈鑒,用副翹誠。
《封泰山玉牒文》元·宗
編輯
有唐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天啟李氏,運興 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極。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 紹復,繼體丕定。上帝眷祐,錫臣忠武,底綏內難,推戴 聖父。恭承大寶,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 岱嶽,謝成於天。子孫百祿,蒼生受福。」
《紀泰山序銘》同前
編輯
朕宅帝位,十有四載,顧惟不德,懵於至道。任夫難任, 安夫難安。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心之浩蕩,若涉於 大川。賴上帝垂休,先後儲慶,宰衡庶尹,交修皇極,四 海會同,五典敷暢。歲雲再熟,人用大和,百辟僉謀,倡 予封禪,謂「孝莫大於嚴父,禮莫尊於告天。」天符既至, 人望其積,固請不已,固辭不獲。予與夫二三臣稽虞 典,繹漢制,張皇六師,震疊九㝢,旌旅有列,士馬無譁, 肅肅邕邕,翼翼溶溶,以至於岱宗頂也。《爾雅》云:「泰山 為東嶽。」《周官》曰:「兗州之鎮山」,實惟天帝之孫,群靈之 府,其方處萬物之始,故稱岱焉;其位居五嶽之伯,故 稱宗焉。曰:「昔者受命易姓,於是乎啟天地,薦成功,序 圖錄,紀氏號。朕承先王,茲率厥典,實欲報元天之眷 命,為蒼生而祈福,豈敢高視萬古,自比九皇哉!故設 壇場於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於山上,冀一獻 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廣增地之義也。乃仲冬庚 寅,有事東嶽,類於昊天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 不畢降。粵翼日,禪於社首,侑我聖考,祀於皇祇,在地 之神,罔不咸舉。暨壬」辰,覲群後,上公進曰:「天子膺天 符,納介福。」群臣拜手稽首,稱千萬歲。慶答歡同,陳誡 以德。大運葉度,彝倫攸敘,三事百揆,時乃之功。萬物 由庚,兆人允殖,列牧眾宰,時乃之功。一二兄弟,篤以 孝友,錫類萬國,時惟休哉!我儒制禮,我史作樂,天地 擾順,時惟休哉!蠻夷戎狄,重譯來貢,累聖之化,朕何 慕焉?五靈百寶,日來月集,會昌之運,朕何感焉?凡今 而後,儆乃在位,一王度,齊眾法,搉舊章,補缺政,存簡 易,去煩苛,思立人極,乃見天則。於戲!天生蒸人,惟後 時又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坤厚載物,惟後時 相能以厚生生萬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 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孫,克享上帝, 時若馨香。」其丕乃曰:「會我之文、武曾孫,其誕錫新命, 纘我舊業,永保天祿,子孫其承之。」予小子敢對揚上 帝之休命,則亦與百執事尚綏兆人。將多於前功而 毖彼後患。一夫不獲,萬方其罪。予一心有終,上天其 知我。朕惟寶行三德,曰慈、儉、謙。慈者履無疆之言,儉 者崇將來之訓。自滿者人「損,自謙者天益。苟如是,則 軌跡易循,基構易守,磨石壁,刻金記,後之人聽詞而 見心,觀末而知本。」銘曰:「惟天生人,立君以理,惟君受 命,奉為天子。代去不留,人來無已,德涼者滅,道高斯 起。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萬邦。罄天張 宇,盡地開封,武稱有截,文表時雍。高宗稽古,德施周普,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禮備封禪,功齊舜禹。巖巖岱 宗,衍我元神。中宗紹運,舊邦維新。睿宗繼明,天下歸 仁。恭己南面,絪縕化醇。告成之禮,留諸後人。緬予小 子,重基五聖。匪功伐高,匪德矜盛。欽若祀典,丕承永 命。至誠動天,福我萬姓。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禪社 首,或禪云云。其跡不見,其名可聞。祗遹文祖,光」昭舊 勳。方士虛誕,儒書齷齪。佚後求仙,誣神檢玉。秦災風 雨,漢汙編錄。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觀政,名非從 欲。銘心絕巖,播告群嶽。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文》駱賓王
編輯
圓天列象,紫宮通北極之尊;大帝凝圖,元猷暢東巡 之禮。是知道隆光澤,既輯玉於雲臺;業紹禋宗,必塗 金於日觀。伏惟皇上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御極 登樞,應千靈之累聖。故得河浮五老,啟赤文於帝期; 海薦四神,奉丹書於王會。瑞開三脊,祥洽五雲。既而 緝總章之舊文,紹辟雍之故事。非煙翼戟,移玉輦於 粱陰;若月承輪,祕金繩於岱巘。臣等質均芻狗,陰謝 桑榆,幸屬堯鏡多輝,昭餘光於連石;軒圖廣運,追盛 禮於摐金。然而鄒魯舊邦,臨淄遺俗,俱沐二周之化, 咸稱一變之風。境接青疇,俯瞰獲麟之野;山開翠屺, 斜連辨馬之峰。豈可使稷下遺甿,頓隔陪封之禮;淹 中故老,獨奏告成之儀。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輪而三 舍;望雲紓素,叫天閽於九重。倘允微誠,許陪大禮,則 夢瓊餘息,玩仙閭以相驩;就木殘魂,遊岱宗而載躍。
《大唐封禪頌》張說
編輯
皇唐六葉,開元神武皇帝再受命致太平,乃封岱宗, 禪社首,鑿石紀號,天文煥發。儒臣志美,立碣祠壇曰: 「厥初生人,俶有君臣,其道茫昧,其風樸略,因時而欻 起,與運而紛落,泯泯沒沒,無聞焉爾。後代聖人,取法 象,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兵以垣之,於是禮樂出而 書紀存矣。反其源,致敬乎天地;報其本,致美乎鬼神。」 則封禪者,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為也。閱曩聖之奧 訓,考列辟之通術,疇若天而不成?曷背道而靡失?由 此推之,封禪之義有三,帝王之略有七。七者何?《傳》不 雲「道、德、仁、義、禮、智信乎?」順之稱聖哲,逆之號狂悖。三 者何?一位當五行圖籙之序,二時會四海昇平之運, 三德具欽明文思之美,是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有 一不足,而雲封禪,人且未許,其如天何?言舊史者,君 莫道於唐堯、虞舜,臣莫德於皋陶、稷、契,三臣降德,皆 有天下。仲尼敘帝王之書,繫周、秦之誓,明魯祀周公, 用王禮;秦承伯益,接周統。孔聖微旨,不其效歟?然秦 定天下之功高,享天祿之日淺,天而未忘庭堅之德 也,故大命復集於皇家。天之贊唐,不惟舊哉?其興之 也,元靈啟迪,黃祇顧懷,應歸運以義舉,撫來蘇以利 見。湯也無放夏之慚,武也無伐殷之戰。高祖創業,四 宗重光,德有格天,漏泉,蒸雲濡露,菌蠢滋育,氤氳涵 煦,若天地之覆載,日月之照臨,溥有形而歸景,罄無 外而宅心,百有八年於茲矣。皇帝攘內難而啟新命, 戴睿「宗而纘舊服。」宇宙更闢,朝廷始位,蓋羲軒氏之 造《皇圖》也。九族敦敘,百姓昭明;萬邦咸和,黎民於變。 立土圭以步曆,革銅渾以正天,蓋唐虞氏之張帝道 也。天地四時,六官著禮;井田三壤,五圻成賦;廣九廟 以尊祖,定六律以和神,蓋三代之設王制也。武緯之, 文經之,聖謨之,神化之。然猶戰戰兢兢,日慎一日。納 規誨以進德,遂忠良以代工。講習乎《無為》之書,討論 乎《集賢》之殿。寵勇爵,貴經明,翼乎鵷鸞之列在庭,毅 乎貔豹之師居鄙。人和旁感,神寶沓至。乾符坤珍,千 品萬類,超圖溢牒,未始聞記。我後以人瑞為心,不以 物瑞為意。王公卿士,儼然進曰:「休哉陛下,孝至於天, 政合乎道。前年祈后土,人獲天。穰間歲祀圓丘,日不 奄朔。感祥以祈聖,因事以觀天,天人交合,其則不遠。 意者喬丘掃路,望翠華之來;上帝儲恩,俟蒼璧之禮 久矣,焉可專讓而廢舊勳?」群臣固言勤帝知罪,至於 再,至於三,帝乃挹之曰:「欽崇天道,俯率嘉話,恐德不 類,敢憚於勤?」其撰《巡狩之儀》,求封禪之故。既而禮官 不戒而備,「軍政不謀而輯。天姥練日,雨師灑道。六甲 按隊,八陣警蹕。孟冬仲旬,乘輿乃出。」千旗雲引,萬戟 林行。霍濩燐爛,飛焰揚精。原野為之震動,草木為之 風生。歷郡縣,省謠俗,問百年,舉百祀,興墜典,葺闕政。 攸徂之人,室家相慶。萬「方縱觀,千里如堵。城邑連歡, 丘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樂過以泣。不圖蒿里」之魂, 復見乾封之事。堯雲往,舜日還,神華靈鬱,爛漫乎穹 壤之間。是月來至於岱,祗祓齋宮,滌濯靜室,凝神元 覽,將款太乙,議:「夫泰山者,聖帝受天官之宮,天孫總 人靈之府,自昔立國,莫知萬數,克升中而建號,惟七 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非夫尊位盛時,明 德曠代,遼闊難並之甚哉!先時」將臻夫大封也,累封 疆於高岡,築泰壇於陽趾。夫其天壇三襲,辰陛十二, 咸秩眾靈,列坐有次,崇牙樹羽,管磬鏞鼓,宮懸於重 壝之內;干戚釵殳,鉤戟戣戳,周位於四門之外。伐國
重器,傳代絕瑞,旅之於中庭;玉輦金轂,翠冒黃屋,夾之於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蠻貊,褒成之後,讓王之客,序立於禮神之場,旄頭弩牙,鐵馬金鏃,介冑如雪,旗 幟如火,遠匝於清禁之野。於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駕 徐進,屯千乘於平路,留群臣於谷口。皇帝御六龍,陟 萬仞,獨與一二元老執事之人,出天門,臨日觀,次沆 瀣,宿巉巖,赤霄可接,白雲在下。庚寅,祀高祖於上封, 以配上帝;命眾官於下位,以享眾神。皇帝冕裘,登壇 奠獻,俯僂葉金,奏《佾羽》舞,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 天語,清將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極,勤恤蒼生,招嘏 乎未兆,禳災乎未萌,上下傳節,而禮成樂遍;福壽同 歸,而帝賜神策。乃檢玉牒於中頂,揚柴燎於高天,庶 忠誠之上達,若憑焰而駕煙。口轡方旋,神心餘眷。五 色雲起,拂馬以隨人;萬歲山呼,從天而至地。越翼日, 尊睿宗,侑地祇而禮社首,遂張大樂,覲東後。國風惟 舊,無黜幽削爵之誅;王澤惟新,有眚災大賚之慶。不 浹日,至化洽於人心;不崇朝,景福遍於天下。然後藏 金匱於祏室,迴玉鸞於上都。煌煌乎,真聖朝之能事, 而高代之盛節者也。於斯之時,華戎殊俗,異音同歎, 曰:「兵合多雨,山峻多雲,豈有大舉百萬之師,剋期千 里之外?及行事之日,則天無點翳,地無纖塵,嚴冬變 為韶景,寒風鬱為和氣,非至德其孰能動天如此其 順者乎?昔人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今信 知聖人作而萬物睹,其心服之之謂矣。」或曰:「祭《泰折》 主先後,非禮歟?」曰:「是禮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 地,侑」神,崇孝無嫌可也。且夫柴瘞外事,帝王主之;蒸 嘗內事,后妃助之。是開元正人倫,革弊禮,起百王之 法也。故令千載承末光,聆絕韻,咀甘實,漱芳潤,爍元 妙之至精,流不已之淑聲。臣說作頌,告於神明,四皇 墳而六帝典,雖吉甫亦莫能名。徒採彼輿人之詩曰: 「大矣哉!維天為大,惟皇則之。率我萬國,受天之祺。子 孫百代,人神共保綏之」雲爾而已矣。
《日觀賦》〈以千載之統平上去人馬韻〉丁春澤
編輯
「日之升也,浴海而麗天;嶽之峻也,切漢而臨邊。登高 者以致九霄之上,愛景者欲在萬人之先。其所惟一, 其仞惟千。伊《風靈》之有載,彼《日觀》之存焉。」夫其夜刻 未終,曙色猶昧。彼窮高之極遠,此有進而無退。未辨 昏明,斯分覆載。屢聞鳴雁,猶陰沉而不睹;忽聽晨雞, 即曈矓而可愛。於是漸出暘谷,將離地維。巖巒既秀, 草樹生姿,氣則赫赩,人皆仰之。其望也如燭,其照也 無私。昔者帝王御宇,立極垂統,封禪及此成功,巡狩 應其春仲。莫不登茲絕頂,遐燭大明,思煦嫗之義,窮 造化之精。以為日象一人之德,嶽是三公之名,信王 侯之設險,俾夷狄之來平。方今一德無為,三光有象, 動植昭泰,神祇肸蠁。千巖瑞色,思效祉以爰升;萬壑 春雲,欲入封而空上。客有才乏羽儀,心思騫翥,每積 聚螢之志,難登望日之處。引領終夕,含情達曙。知照 燭之有期,故躊躇而不去。重曰:「日有觀兮絕代獨立, 登之望兮無遠不及。」何太陽之至精,莫不專於出入。
《日觀賦》〈以斜對杳冥中宵見日為韻〉闕名
編輯
「泰嶽東南,峰開一室。」傍接天路,低臨曉日。陰埋玉兔, 動霄漢之微明;曉報天雞,越氛埃之迥出。初其瞑色 蔥蘢,懸崖倚空。獨出清虛之外,遙分莽蒼之中。隱霧 猶白,經天漸紅。披草樹以燈亂,耀波濤而血融。及夫 林嶺寒消,煙雲色變。星河寥落以初沒,峰巒邐迤而 徐見。火動山頂,輪移水面。穿暗隙以飛鏡,歷幽窗而 走電。至若門宇蕭條,霜空泬寥。晴開曙景,暖入殘宵。 揚晶彩以赩赩,散芒角而飄飄。露灑交薄,風牽影搖。 觀夫望極天涯,生從地表;扶若木之歷歷,出窮陰之 杳杳。萬壑收暝,千巖送曉。消古砌之晴雪,動寒庭之 宿鳥。遙空冷滑,傷寸晷之難留。碧嶂岧嶢,望孤光而 漸小。拔地生疾,騰空影斜。氣亂山燒,光分水花。絕壁 孤危,覺靈海之津狹;炎輝咫尺,信長安之路賒。既而 背《暘谷》以徐來,汎圓靈之不礙。蒙水氣以珠暗,露松 陰而璧碎。霞色收錦,天風斂黛。披雲闕之斜視,豁天 門而俯對。依簷乍吐,威生齊魯之間;過嶺逾明,煦及 草茅之內。由是遠掛寥落,高辭絕溟。萬象焜煌而畢 照,六龍夭矯以無寧。安得足踏聳峭,手扶青冥。陳白 晝之苦短,請陽烏之暫停。
《封泰山玉牒文》宋·真宗
編輯
《有宋》嗣,「天子臣。」〈諱〉敢昭告於昊天上帝:「運啟大同,惟 宋受命。太祖開階,功成治定;太宗膺圖,重熙累盛。粵 惟沖人,丕承列聖,一紀於茲,四隩來暨。元貺殊尤,六 府章示,時和年豐,群生咸遂。僉議大封,聿申昭事。躬 陟喬嶽,對越上元。祈福逮下,侑神奉先。天祿無疆,靈 休允迪,萬乘其昌,永保純錫。」
《加青帝懿號詔》同前
編輯
敕:中書門下:「名嶽配天,乃眾山之雄長;盛德在木,實 萬物之資生。惟真宰之斯存,蓋靈篇之攸紀。青帝真 君,職司煦育,道葉沖虛,贊元化於高明,庇群生於溥 率。真祠夙建,方志可徵。屬嚴駕以時巡,爰祕封之成 禮。式瞻神館,冀沐冥休。祗舉典章,載揚懿美。奉蕭薌而昭薦,旌至德於無方。用表欽崇,永綏福祚。宜尊懿」 號曰《青帝廣生帝君》。觀宇特加修飾,故茲詔示,懇宜 知悉。
《廣生帝君讚》同前
編輯
「若夫典治喬嶽,表正靈祇,司生發於東方,佐聰明於 上帝,宜乎名冠仙籍,德被蒸民,饗祀典於蕭薌,鏤徽 稱於金石者也。屬以虔修封禮,恭答神休,薦顯號以 致誠,述斯文而頌美。」《讚》曰:「節彼岱宗,奠茲東土,生育 之地,靈仙之府。爰有高真,允司明命。至神不測,虔誠 斯應。茂實克昭,儲祥是繫。式奉嘉名,用申精意。」大中 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御書院模勒刻石。
《御祝文》同前
編輯
維大中祥符元年歲次戊申十一月戊子朔四日辛 酉,崇文廣武聖明仁孝皇帝,謹遣尚書兵部員外郎 邵某,告於青帝廣生帝君。「伏以峻功丕顯,誕彰陰騭 之仁;神化無方,實主發生之宇。惟高真之攸館,乃喬 嶽之靈區。屬以祗奉元符,躬陳大報。仰繄靈貺,克舉 上儀。式彰昭代之稱,以表欽崇之禮。合伸致告,用達」 虔誠。
《泰陰亭碑銘》同前
編輯
朕聞「一區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昇平,此邦家之 大業也;考茂典而薦至誠,登喬嶽而答純錫,此王者 之昭事也。結繩已往,茫茫而莫知;方冊所存,章章而 可考。罔不開先流福,累洽儲休,長發其祥,永錫爾類。 故能禋祀上帝,肆覲群後,追八九之遐躅,徇億兆之 歡心。」是以武王勦獨夫,集大統,而成王以之東巡;高 帝平三猾,啟天祿,而武帝以之上封。曩以五代陵夷, 四方分裂。嗷嗷九域,顧影而求存;顒顒萬民,龥天而 仰訴。不有神武,多難何以戡?不有文明,至治何以復? 恭惟太祖啟運立極「《英武聖文神德元功》大孝皇帝 積善自始,受命無疆,歷試於艱難,終涉於元後,威靈 震疊,元澤汪翔,無往不賓,有來斯應。濟民於塗炭,登 物於春臺。俾乂萬邦,成湯之甚盛;咸宣九德,文王之 有聲。啟運於前,垂裕於後。」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 文武大明廣孝皇帝洪基載紹,景貺誕膺,如日之升, 燭於率土;如天之廣,覆於群生。人文化成,神道設教。 尊賢尚德,下武後刑。金石之音,明靈是格;玉帛之禮, 蠻貊來同,書軌畢臻,典儀無闕。上元降鑒,虞舜之溫 恭;庶民不知,唐堯之於變。重熙之盛,冠絕於古先;《增 高》之文,已頒乎成命。逡巡其事,謙莫大焉。肆予沖人, 獲守丕構,其德不類,其志不明,弗克嗣興,罔識攸濟。 屬以陽春屆節,靈文錫慶。由是濟河耆老,鄒魯諸生, 啟予以神休,邀予以封祀,不遠千里,來至闕廷。朕惕 然而「莫當,彼確乎而莫止。」俄而王公藩牧,卿士列校, 獻封者五上,伏閤者萬餘。以為景命維新,珍符紛委, 不可辭者天意,不可拒者群心。天意苟違,何以謂之 順道?群心苟鬱,何以謂之從人?是宜登介丘,成大禮, 敦諭雖至,勤請彌固。切念乾坤垂祐,宗祏儲祉,導揚 嘉氣,僅洽小康。俾夫疆場以寧,干戈以息,「風雨以順, 稼穡以登。無震無驚,既庶既富,皆天之賜也,豈朕之 功歟?雖則告成功,紀徽號,非涼德之克堪也。然而序 圖錄,答殊禎,非眇躬之敢讓也。天孫日觀,梁甫仙閭, 五嶽之宗,萬物之始。升中燔燎,舊章斯在。繼繩先志, 懿範遵已定之規;祗事圜壇,嚴配肅因心之孝。」於是 詔輔臣以經置命群儒,而「講習。給祠祀者罔有不至, 供朕身者毋必求豐。故玉幣犧牲,朕之所勤也;羽儀 服御,朕之所簡也。精意篤志,夙興夕惕,誠明洞達,顯 應還彰。自天垂恩,正真親臨於雲馭;奉符行事,子育 敢怠於政經。粵以暮秋之初,恭享清廟,告以陟配;孟 冬之吉,虔登岱宗,伸乎對越。奉寶籙於座左,升祖宗 以並侑」,禮「之正也,孝之始也。」乃禪社首,厥制咸若。於 時天神畢降,地祇畢登,肸蠁可期,奠獻如睹。其薦也 雖慚乎明德,其感也實在乎至誠。亦復酌酆宮之前 聞,遵甘泉之受計,百辟委珮,五等奉璋,肆眚施仁,舉 善勸治。稽考制度,採摭風謠。文物聲明,所以揚二聖 之洪烈;歡娛慶賜,所以慰百姓之來思。蓋又兩「儀之 純嘏,七廟之餘慶,邦家之盛美,烝黎之介福,豈予寡 昧,所可致焉,唯當寤寐寅威,夙夜惕厲,不自滿假,不 自逸豫,寵綏庶國,茂育群倫,以答穹昊之眷命焉,勒 銘山阿,用垂永世,銘曰:『節彼岱嶽,巋然東方,庶物伊 始,元感其章,自昔受命,反始穹蒼,燔柴於此,七十六 王,顧惟寡薄,恭嗣洪猷,乾乾慄慄,雖休勿休,元符昭 錫。餘慶遐流,群情所迫。盛則妥修,前王丕顯』。」是月告 成。「伊予沖眇,無德而名。永懷眷祐,祗答景靈。聿崇嚴 祀,用達精誠。殊祥疊委,㝢縣奔馳。禮無違者,神實格 思。藏封石累,刻字山嵋。烝民永泰,繁祉常垂。」
《天齊仁聖帝碑銘》晁迥
編輯
臣聞「結萃為山,麗無疆之厚載;升名曰嶽」,表奠服之 崇丘。至若根一氣以混成,媲四時而首出。作鎮東夏, 實惟岱宗。辨乎五方設位冠配天之大;畫為八卦建 標當出震之區。邃深連空洞之宮,翕習號神靈之府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軸,嶾嶙碕礒,穹崇岧嶢。天門 路界於鬱蒼,日觀勢臨於杲曜。列仙遯跡,存棲真之 「石閭;永命儲休,閟與齡之金篋。」滋殖百卉,函育庶類, 畜泄雷雨,吐納風雲,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 天下。近綴梁社,遠矚秦吳,控壓海沂,襟帶洙泗,鄒人 所仰,魯邦是瞻,肇生物之化權,蓋頤貞之壽域也。古 先哲後,誕膺駿命,披皇圖,稽帝文,告成功,申大報,昭 姓考瑞,刻石紀號。自無懷氏迄唐明皇,登封展采,布 在方冊者,罔不於茲矣。開元十三年,始封神曰「天齊 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綿歷五代,寂寥無聞。爰暨皇朝, 勃興嘉運,葉百姓與能之望,應真人革命之秋。太祖 皇帝總攬英雄,鞭撻宇宙,勤勞四征,削平多壘,方混 一於寰中。太宗皇帝纂隆洪緒,懋建皇極,斟酌道德, 統和天人,乃綏懷於海外。然而艱難創業,蘊畜貽謀。 勒崇奮炎,將底績而未暇;開先遺大,知奕世而有歸。 粵惟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欽明上聖仁孝 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顯仁以育物,廣 孝以奉先。宣洽重熙,財成庶政。弭息戎旅,撫柔要荒。 乘國步之密清,宅天衷於醰粹。因之以豐懋,加之以 阜康。席慶宗廟之重,游心帝王之術。長轡遠御,大道 坦夷。天衢於是乎嘉亨,德教於是乎漸被。戴日戴斗, 聿遵朝聘之期;太平太蒙,盡入車書之域。垂衣在上, 擊壤在下,得以疇咨俊茂,博訪幽隱,講求典禮,包舉 藝文。接千歲之統,可炳儀於封祀;當萬物之盛,宜昭 告於神明。然猶務謙尊而益光,體健行而不息。沖晦 藏用,淵默思道。俄而天休震動,上帝顧懷,真籙洊臻, 靈心有懌。總集峻命,覺悟烝黎。踰金簡玉字之文,等 《河圖》《洛書》之寶。承是祕檢,發為蕃釐,霈澤開榮,普天 受賜。新建元之號,易通邑之名,茂昭降祥,聳動群聽。 是時東土耆老,湊闕廷以上書;南司宰輔,率官師以 抗表。願循考古之道,煥發「升中之儀。」弗獲固辭,乃狥 勤請,且以增覆載之高厚,揚祖宗之純懿也。儲峙供 億,悉出於縣官;經啟營繕,不煩於民力。大中祥符元 年冬十月,具儀制,嚴仗衛,陳屬御,隮介丘,齋心服形, 奉符行事。群司奔走,百禮修明,集巉巖之巔,凌顥英 之氣。壇壝清肅,牲器純備,玉幣式敘,樽彝在列。奠獻 克謹,皦繹「用張,晏娭交三神之歡,陟配崇二聖之位。」 舉權火,升高煙,示瑤牘以環觀,建雲臺而特起。社首 之禮,抑又次焉。咸秩無文,奉行故事。朝會赦宥,涵濡 蕩滌。采輿誦,求民瘼,旌前列,衍徽章,參用王制,著明 皇績,大猷克集,神實幽贊。故自始及末,見象日昭,史 氏之筆,殆不停綴。則有非煙紛郁,太陽晏溫,仙芝無 根,菌蠢以含秀;醴泉無源,毖涌而善利。靈輝休氣,嘉 穀奇木,鱗介之宗長,翔游之品類,表異駢出,曠代絕 倫,豈非受職修貢,發祥介福之徵乎?人謂是山,崇冠 群嶽,功侔造化,斯不誣矣。國家稽《虞書》四巡之首,原 漢氏五祠之重,述宣邦典,申嚴祭法,奉正直聰明之 德,罄精虔嘉栗之誠,為民祈福,與國均慶。封巒之後, 復增懿號曰《仁聖天齊王》。蓋以形容靈造,舉褒崇之 禮也。名稱之義大矣哉!化工生物之謂仁,至神妙用 之謂聖,登隆顯赫,亦云至矣。復思嚴飭廟貌,彰灼威 靈,責大匠之職,議維新之制。於是命使屬役,協辰僝 功,庀卒徒,給材用,興雲鍤,運風斤,程土物以致期,分 國工而騁藝。規畫盡妙,樂勸忘勞,踰年而成,不愆干 素。楝宇加宏麗之狀,像設賁端莊之容,凡所對越,肅 恭逾至。四年春,舉汾陰后土之祀,成天地合答之禮, 憲章明備,上下交感。純嘏既錫,大賚施及,圓首方足, 式歌且舞。猗歟間歲,順動焜煌,景爍而皆擬聖明之 述作,從英茂以飛騰。灼敘慶靈,奉揚殊貺,紀諸盛節, 悉以命篇。布日星之華,配雲雨之潤,並刊鳳藻,散跱 龜趺,播洋溢之頌聲,垂極蟠之能事。而志求象罔,順 拜崆峒,闢眾妙之門,廣列真之宇,非止卜永年於郟 鄏,是將納雅俗於華胥者也。又以太乙五佐,本乎天, 太寧五鎮,本乎地,其位參兩,鴻名可齊,特尊列嶽,咸 加帝號。由是奉升泰山之神曰「天齊仁聖帝。」乃命案 馳道之東偏,直宸居之巽位,闢地經始,別建五嶽帝 宮,以申崇尚之禮焉。御製奉《神述》,詔中書召侍從之 臣,諭以製作之本意。觀夫聖文之梗概,以為岱鎮之 大輔。於柔祇動植之所蕃息,原源之所滋液,至靈允 宅,陰騭攸司。鍾戩穀而有徵,繄黎元之是賴。舊史具 載,前王式瞻,著冊封之典,嚴祀祠之禮,增奉邑之數, 申樵蘇之禁:皆以仰不測之明威,顯無方之妙跡也。 方今兵革偃戢,華夷會同,歲獲順成,物無疪癘,率由 丕應,冥助永圖。固當稽彼前聞,進其尊稱。謂乎「唐虞 曰帝,商周曰王。」夫商周之王,爵人臣而有素;唐虞之 帝,奉神道而何疑。況其容衛等威,冠裳制度,極徽數 以宿「備,宜明艷以相符。因而成之,禮無違者。願延景 祐,普及含生。」至乎哉!聲動睿辭,無私廣大,坦然明白 之理,沛然利澤之德,曲成司牧,俾臻富壽,有以見聖 人之情矣。遂誌勒石,遍立於五嶽廟庭,從近臣之議 也。是歲冬,並命使介分詣諸嶽,定吉日,飭有司,皇帝被法服,御朝元殿,禮行樂作而臨遣之。持節受冊,袞 冕相繼,次敘而出,觀者如堵,且嘆文物聲明之盛,未 嘗有也。使者奉詔訖事,率葉素期,於穆宏觀,敻超千 古矣。越明年,詔五臣撰詞,各建碑於嶽廟。而臣浸漬 皇澤,涵泳清徽,偶集鳧鴈之行,遂塵龍鳳之署。預承 綸旨,強叩蕪音,曷勝眷獎。上以慶幸宣明盛禮,叨奉 冊於秦城;潤色貞珉,玷彌文於魯嶽;荷輝榮之稠疊, 愧才學之空虛。燥吻濡毫,謹為銘曰:節彼泰山,蟠亙 大東;一氣凝神,五嶽推雄;勢並鳧繹,秀出龜蒙。崛起 海表,目為天中;高摩霄極,俯瞰暘谷;神策斯祕,昌圖 可卜;物性鍾仁,民居獲福;魯邦是當,盛德在木;百靈 淵府,三宮洞天。稷丘真隱,芝童列仙;白鹿方駕,飛龍 命篇。宅其勝境,幾乎大年。嶽長曰宗,歲交曰岱。仰止 巉巖,奠茲持載。壽域既優,神聰有賚。禱祀誕隆,寅威 如在。千載興運,八紘開基。武功盪定,文教緝熙。封禪 縟典,祖宗制宜。逮夫聖嗣,方畢宏規。惟帝奉符,惟神 佑德。茂績其凝,皇猷允塞。嘉應沓臻,鴻禎靡測。芃芃 豐衍,元元滋息。於赫靈廟,控帶名區。有詔改作,俾受 全模,協心董役,豐資庀徒,技殫功倍,雷動星敷。大廈 咸新,群黎改觀,䆗窱靚深,崢嶸輪奐。肅穆,威容,潔清 几案。欽修允宜,肸蠁攸贊,功懋天作。澤從雲游,式諧 民望,昭報神休。殊號斯薦,前古匪儔。庶安億兆,豈止 懷柔。天帝之孫,復升以帝。出乎震宮,臨乎日際。事固 莫京,理亦潛契。樹此《崒碑》,騰芳「百世。」
《靈巖寺記》張公亮
編輯
「泰山西北數里餘,有靈巖寺者,按《圖經》,本希有佛出 現之地。後魏正光年,法定師始置寺,有青蛇、白兔、雙 鶴、二虎之異。」我朝景德錫今額。先是,率意締構,因地 任材。景祐中,主僧瓊環者,即眾堂東架殿兩層,龜首 四出,南嚮安觀音像。文楣藻栱,頗極精麗,設簴刻鯨, 以警昏曉。後復置殿之兩楹,闢正門,疊石填澗,為回 廊,庭除顯敞,乃為大壯。寺有石三門,千佛殿與釋迦 殿、辟支佛塔,皆古制。塔西長松,狀若偃蓋。背一峰,聳 起百丈,北望正方,青壁削成如羯玉牛。有石龕,金 容儼然。西尖峰可登,下視深谷千仞。前有洞,東西南 三門相通,中設羅漢像。西南望一山,壁穴如車輪,午 晴日在南,飛光透徹。講堂東石壁下一泉曰「錫杖。」又 東南五步,一泉曰白鶴,今現存。東北二百步,一泉曰 甘露門。西百步,一泉曰黃龍,皆為絕景。神宗章聖嘗 錫御書琅函鳳篆,輝映巖谷。皇上復降御篆飛白為 賜。寺之殿堂、廊廡、廚庫、僧房間,總五百四十。東北巖 上平處,古堂殿基宛然,石柱礎、銕像,下體尚存。蓋法 定始置於此處,後來者遷之也。今屋其上,僧之講習 者居之。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台之國 清,荊之玉泉,合茲寺為四絕。慶曆三年,予為長清尉, 寺居封內,周覽絕「景,不知屬厭」,餘三則未之見也。
《祭東嶽文》歐陽修
編輯
修比者獲解郡章,許還里閈,方巾車而即路,屬暑雨 之時行。輒以愚誠,仰干大造,蒙神之惠,賜以不違,吹 清飆而散陰,暴秋陽以涸轍,遂無道路之阻,得返草 茅之居。荷德之深,不知所報。一觴之潔,謹用薦衷。
《祈雨東嶽文》曾鞏
編輯
去歲之旱,有請於神,蒙畀嘉澤,田則大稔。今春河役, 發民二萬,更迭齎送,眾又倍之。蓋此齊人,出者幾半, 迨其反室,維夏之初,勞費既深,又違穡事。夫民數歲, 乃遇一稔,敝之如此。今二麥方苞,而亢陽為虐。吏任 其咎,所不敢逃。惟民何辜,賴神終惠,能致雲雨,則實 在神,尚其念之。敢告。
又 前人
編輯惟神含德體仁,鎮茲東夏,興雲致雨,澤施八紘。今此 齊邦,近在山趾,方夏久旱,麥苗將萎,吏思其由,奔走 群望,而人微言賤,不能上動,頻陰復散,忽已兼旬。念 此疲民,敝於征斂,方歲之富,食常不足,一遇災害,必 捐溝壑。惟神威烈,覆被群生,顧此比州,宜先蒙賜,豈 伊靈眷,獨忍遺之。是用飭遣士民,布誠祠下,情窮詞 急,冀獲哀矜。使一雨霈然,則倒懸可解。尚其降鑒,無 作神羞。
又 前人
編輯維泰山,歷古至今,有天下者,巡狩封禪,勒成告代,莫 不之焉。「或企足動容,卒莫能至。」實卓偉殊尤,神明之 地,故天下宗焉。《二典》所記,其光靈威烈,焯示萬世,夫 豈他山,可得而視,維齊魯獲仰而事,粒食縷衣,莫匪 陰施。今邦不雨,自四月以迄於茲,積水之澤,塵起冥 冥,粟將槁死,蝗亦滋生。雖政或不良,足以致此,而百 「姓何罪,宜蒙哀矜。」彼撮土之山,勺水之川,尚能與民 為福,錫之有年,豈如「泰山朝出,一雲,暮澤天下?」其勢 之易,易於轉圜。而比近託麗,顧不能憐,殆莫之或告, 告或不虔。夫民之生,蓋亦艱矣。無儲與藏,重斂煩使, 歲一不登,多濱於死。姦強無知,或起乘時,聚為盜攘, 以取誅夷。循理安業,田間之民,亦與俱亡,奚可不傷!
鞏受命天子,守藩於東,敢齋以嚴,告於靈宮。惟神閔人之病,助歲之功,霈然下雨,變沴為豐。尚俾斯民以牛羊黍稷,得承事於無窮。
《謝雨泰山文》前人
編輯
臣愚行為時之所背,言為時之所輕,寡儔少和,眇眇 煢煢。奇於人而如此,敢望信於冥冥。屬東轅而進謁, 託斯文而薦誠。眷齊魯之舊邦,依大鎮之崢嶸。苦旱 魃之方驕,憂歲事之不登。民且瘠於溝壑,或椎埋而 死兵。冀聰明之饗答,霈膏雨之霄零。言丁寧以上訴, 心惝恍而潛驚。顧不能以諧世,將何以動夫威靈?乃 不知夫神與道而為徒,雖窅然而難明。其虛心也,物 有來而必應;其公聽也,無憎愛之常情。彼犬雖自大, 小雖謂小,吾與善而已矣。常一視而持平,故《微衷》得 以上徹,利澤為之旁行。或噫為風,或震為霆。隱然雷 出,靄然雲蒸。灑甘霖以兼夕,滅災氣於無形。蓋西極 於甸服,東屬於滄溟。人盈其望,物遂其生,黍芃芃而 擢秀,粟薿薿而敷榮。使時沴遂息,年功可成。人食豐 乎鍾鬴,神祀衍乎粢盛。民相安於田裡,吏無用於威 刑。信大恩之莫報,而至德之難名。愚所以意激而感 深者,方涉世之零丁。荷降鑒之不昧,知忠信之可憑。 敢因辭以進謝,愧抽思之匪精。
《宣和四年脩嶽廟頌》宇文粹中
編輯
「東方曰仁,萬寶資始,神惟岱宗,爰主張是,雞鳴見日, 其高巖巖。」兗州之鎮,魯邦所瞻,觸石生雲,合於膚寸。 曾不崇朝天下,膏潤無懷而下。七十二君,咸登茲山, 告厥成勳。於皇時雍,肇跡東土,誕膺天命,實受神祜。 我後中興,出震應辰,禋祀上帝,懷柔百神。無文咸秩, 創此喬嶽,宮廟制度,天子禮樂。災之所生,然在不虞, 「舊或未捨,新何以圖?洪惟聖明,監此神意,親授規模, 選能興事,宸衷簡在。民願攸同,不愆於素。案圖奏功, 臺門將將,如鳥斯革。廣殿巍巍,增陛以級。牲酒圭幣, 薦羞以時。敢獻善祝,神之聽之。聖人之德,聖人之壽。 泰山之高,泰山之久;聖人之業,聖人之基,泰山之固, 泰山之維。神居孔安,有饗是格。生甫及申。藩宣方國。 禮無不答,神罔時恫。於萬斯年,福祿來崇。」
《秦篆譜序》劉跋
編輯
余以大觀二年春,從二三鄉人登泰山,宿絕頂,首訪 《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過四五尺,形制 似方而非方,四面廣狹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礱。 所謂五十許字者,在南面稍平處,常為人所搨,故士 大夫多得見之。其三面尤殘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審 觀之,隱若有字痕,刮摩垢蝕。試令模以紙墨,若可辨。 自此益使加工模之,然終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復 宿嶽上,親以氈椎從事,校之他本,始為完書。蓋四面 周圍悉有刻字,總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從西面起, 以北東南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東面六行,南面 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復轉在西南稜上。每行字 數同,而每面行數乃不同。如此廣狹不等,居然可見。 其十二行是始皇詞,其十行是二世詞。以《史記》證之, 文意皆具,計其缺處,字數適同,於是泰山之篆,遂成 完篇。歐、江二公初未嘗到,惟憑工匠所說,無足怪。人 多以二公為信,故亦不復詳閱。余既得墨本,並得碑 之形像制度以歸。親舊聞之,多來訪問,倦於履報,乃 為此譜。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讀者百四十 有六,余亦作篆字書之,其毀缺及漫滅不可見者七 十有六,以《史記》文足之,注其下。譜成,揭壁間,久幽沉 晦之跡,今遂歷然。秦至無義不足論。然李斯小篆,古 今所師,經千三百有餘歲而復彰,茲可尚也。
《泰山錄》邵伯溫
編輯
客云:「昔罷兗曹,與一二友祀岱嶽,因登絕頂四十里, 宿野人之廬,前有藥竈,地多鬼箭、天麻、元參之類。將 五鼓初,各仗策而東,僅一二里,至太平頂,叢木中有 真宗東封壇遺址,擁褐而坐,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漸 稀,東望如平地,天際已明,其下則暗。又久之,明處有 山數峰,如臥牛車蓋之狀,星斗盡不見,其下尚暗。初」 意日當自明處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輪湧出,正紅 色,騰起數十丈,半至明處,卻半有光,全至明處,卻全 有光。其下亦尚暗。日漸高,漸變色,度五鼓三四點也。 經真廟帳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經「龍口泉」,大 石有罅如龍,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經天門十八盤,峰 尤秀聳。北眺青、齊諸山可指數,信天下偉觀也。
《遊泰嶽祠記》錢伯言
編輯
「宣和己亥九月二十四日,面奉玉音至,奉符催視嶽 祠。後一月,伯言至自兗,明日具香燭以告上旨。」已而 罷醮於會真宮,獨登瑞雲亭,早飯於行館。遂同令寇 庠、丞呂光問、祠官曹欽承、萊蕪令韓僖謁岱嶽觀,留 連池上。復自金母洞過青帝觀,觀文僖丞相遺刻。遂 游白龍潭,奠《御苑玉芽》於水中,愛其泉石之勝,迺相 與策杖散步,還過雞籠峰,始復肩輿躬走「社首山」,視 禪壇,訪遺跡。晚入乾元觀,小飯翠陰亭而歸。
《論封禪》章俊卿
編輯
「以封禪為非古者,王仲淹也;以封禪為不經者,李泰伯也;以封禪為不足信者,蘇子由也。夫《六經》無封禪 之文,帝王無封禪之事。著是文者,管仲疏其源,史遷 濬其流,季仲推其波,張說助其瀾;侈是事者,祖龍噓 其煙,孝元封其燼,隋帝熾其膏,元宗烈其焰。是封禪 之典,證以《六經》之明文,質以帝王之實跡,則後世之 惑滋甚。且云云一山也,或以為在東山,或以為在蒙 陰;亭亭一名也,或以為在牟陰,或以為在鉅平。社首 一地也,或以為在鉅平,或以為在博縣。」則服虔、晉灼、 應劭之論不同。既曰伏羲、神農禪云云,又曰三皇禪 繹繹;既曰帝嚳、堯舜禪云云,又曰五帝禪亭亭;既曰 禹禪會稽,湯禪云云,又曰三王禪梁父,則管仲、孔穎 達之說為不一,紛紛異議,迄無訂證。唐虞三代果有 是乎?七十二君果足信乎?設有是事,《六經》遺文豈應 不載?吁,安得仲淹、泰伯、子由與之議封禪之非哉?
《泰山書院記》金·党懷英
編輯
魯兩先生曰孫明復、石守道。自宋祥符、天聖間,以「仁 義忠孝之道發於文章,為諸儒倡,當世大儒如文忠 歐陽公、文正王公皆尊禮之。故其沒也,歐陽公為誌 其墓,蓋比之孟軻、韓愈之流,羽翼聖道,立朝行己,治 行終始,偉如也。」初,兩先生築室泰山下以為學館,屬 大闢嶽祠,壖基甫迫,乃北徙山麓,而以舊館為柏林 地,歲分施錢為養士之費,學者至今賴之。而鄉人指 以為上書院者,則其所徙地也。大定間,嶽祠火,越明 年,有詔營建,乃命更新廟學。已而諸生相與言曰:「昔 兩先生宦學汶上,汶學祀之不忘。吾儕居其鄉,食其 德,乃可遂己乎?」於是兩先生諸孫聞其言,更出所有, 作祠堂於大門之左,以成學者之意。石先生之孫使 其姪翊走京師,屬其門壻党懷英書其本末,將刻諸 石。懷英曰:「兩先生之道,垂於後世,炳如日星,奚患無 傳。雖然,有一言焉。」方孫先生以《春秋》之學教於魯,石 先生蓋師事之。時給事孔公道輔聞其名,自兗來謁。 孫先生既出應客,而石先生執杖履侍其左右,升降 拜伏皆扶之,其往謝也亦然。由是魯人始識師弟子 之禮,士風為之一變。近世士尚剽竊,以從師親友為 恥,忠厚之道不著久矣。國家尊經養士,將使人人為 鄒魯,固當師承鴻碩,因文以入道德之奧,而後游兩 先生祠下而食其餘庇,可以無愧矣。
《泰山賦》元·郝經
編輯
粵大荒之播氣,「肇天一而為水滓。」「澄而濁凝,柔洞 蕩而剛峙。故水載乎地,地載乎山。柢《艮》茁震,冠海而 起。為萬物之始終,藏八索之首尾。」堪輿之骨壯,真宰 之形似。人皇九頭,俶載於祀。禹鑿益焚,神力是試。條 而為三,別而為九,祀而為四。中維岱宗,獨尊而雄。盤 踞萬古,莫與比隆。衡固阜麗,瘴海極熾。融飆赫赫,物 燬其銳。華固秀拔,金天肅殺。一翠橫「秋,萬化搴揠。恆 亦宏富,天地闔戶,元都幽府,固陰寒沍。」粵惟茲山,首 出庶岳。其頂則呀突乾維,其足則亙「『坤絡,奄東國 之全勢,孕日出之鴻爝,作帝孫而奕大,混天胎而不 鑿,為有生之司命,權天地之橐籥,露太初之面目,慍 巨靈之獰惡。鼇六眷而矯首,龍七襄而奮角。障大海 使不流,俾降丘以東作;拒洪河之奔湍,俾迴翔而北 卻。三州得以完厚,萬民得以土著。瞰臨冀、魏,軒輊恆 趙,背左燕遼,夾右瀛鄗。劈青徐之疆畛,包兗豫之封 略壓吳頭而益重,捽楚尾而欲割。拉琅邪而橫騖,控 龜蒙而回躍。瀹濟漯以為襟帶,汶沂以為約瀦大霈 於雷、夏,洩厖澤於洙漷。秦觀可以窺長安,周觀可以 窺汴洛,合沓九州之半,覆壓數千餘里。重覺魯彊,不 為齊弱。豈無他山,高蹈磊落,劍門則擅其重閉,樓石 則肆其超卓,天台則鬱其詭譎,太行則亙其磅礡,各 據地勢,偃蹇岝崿,如草昧之崛起,據偏方而驕跋,恃 區區之險固,徼制外之封爵。孰如茲山,中華正朔,建 極啟元,衣冠禮樂,天宇夷而皞皞,王道裕而綽綽。豈 無群山,紛紜交錯,或《繚經》之蛇結,或垂巘之鷲啄,或 刀巖之櫛疊,或斷壁之牙遏,或青蓮之天開,或蒼屏 之玉削』。如夸徒與宵民,極其力而相較。客氣鼓其餘 勇,冶容盛其塗抹。」孰如茲山,袞冕黻珽,朱絃疏越,純 粹中正,崇高溥博。大哉乎!聯延九重,鬱如深宮。巋其 中峰,見天子之雍容;前列如卻,後列如剝,拱捧旋躩, 見百工之致恪。云云亭亭,眾星北辰。石閭社首,百鷙 一鶚。既熢湧而豐隆,復曠豁而綿邈。扶青帝「之宮觀, 締元臺之樓閣。瀛洲邃其幽深,蓬壺敞其寥廓。飛仙 飄兮遨遊,抱日月而遂樂。采玉芝之芳潤,探先天之 希闊。御絕頂之長風,眇天地於目末。閱扶桑之菌蠢, 幻魚龍之轇轕。卵長鯨於雲根,巢陽烏於日腳。蒼筤 分其霽色,鑠紅金於碧落。羲和起其龍馭,駭萬國以 開覺。耆貺蓄而奕奕,昭靈貯而灼灼,豈徒云乎高大, 乃與世而落莫,豈呈奇而露異,等尋常之巖壑哉。」若 夫觸石而雲,膚寸而合,崇朝一雨,暵旱弭虐,卷舒陰 陽,杳不可度。有如是之神,儲膏溢澤,蒸為桑土,衣被 天下,民無寒苦,播為陽春,狐纊天宇,發育萬物,勾芒 彙庶,信屈起伏,如嫗如煦。有如是之仁,既高而大,又神而仁,乃於嶽麓篤生聖人,續太皞之統,萃奎璧之 真,太極再造,四時復春,蘊而為道,發而為文,膏澤其 民,堯舜其君,德與山高,名與山尊,《六經》垂天,與不死 者存。則又與夫育蘭茞,囿松椿,出器車生鳳麟,羨金 錫之利,蘊珠璧之珍者,不既大矣乎?宜乎唐虞盛典, 周漢極制,巍巍堂堂,殷秩縟事。後王後帝,崇德報施, 繼繼承承,垂於萬世。
《東平張宣慰登泰山記略》杜仁傑
編輯
皇帝中統元載,擢用宿儒,宣撫十道,公首與其選。公 治河東有異政,考為天下最,主上親召,勞以巵酒,至 以字呼,朝野榮之。越四年,上復命公為東平宣慰使。 嘗曰:「曲阜實夫子之庭,泰山為中原,神岳,皆在境下, 所當親祀。」以至元重九前三日,辦嚴以行,由沂州門 出,時天宇晦冥,翌日,至林廟,拜三聖墓,雨氣猶未艾, 信宿抵岳祠,明旦登西華門。雲則載陰載陽,雨則間 作間止,咫尺三觀在水墨潑染間,剎那千百其變。公 謂所親曰:「登頂之約,蓋不敢定,苟晴矣乃行,否則恐 勞而人。」既而五鼓將作,陰為之解馭,三唱未終,星為 之芒錯。於是州刺史張汝霖、奉符令張佺、司戶王天 挺及從者三百指,具肩輿輦公而上。已而過黃峴,飯 於護駕泉,次御帳,少憩,去天門不翅十五里,路漸隘, 林樹四合。就其罅望之,天光凝碧如紺珠。薄暮至絕 頂,由東以望,見山影黕黑,偃臥無際。頃觀李斯碑,僅 得數字,其餘漫不可識。下自登封壇,皆歷代磨崖,亦 復剝裂。惟唐明皇御製《紀泰山銘》,其字大如碗,深幾 寸,泥金錯落,獨有存者。日沒少頃,寒氣已逼人,如仲 冬時。從者燎薪圍坐以待。旦參甫中,公起步,自玉女 池登日觀峰,六合蹇開,肅然無纖滓。待蒸黍時,東方 曨曨,乍離乍合。移晷,日露其半,恍然如入無量金色 界中。凡在行者,無不嘆詫。及迴,又得西影,直抵昧谷, 若與崑崙爭雄長公輒奮髯驚則曰:「吾此行凡三見 岱宗面目,吾願足矣。」噫!予自壬辰北渡三十餘年,凡 九來未嘗睹此奇事,雖欲勿紀,得乎?古者有天人之 辨,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真。知言哉!公純誠人 也。蓋無往而不協,無動而不吉,無禱而不應,是行之 異,乃一節耳。雖然,天下之事,固有邂逅相合者多矣。 昔衛旱伐邢,師興而雨,或者謂適與雨會,則非也。此 特純歸之天,烏在所謂由人乎哉?至於揮劍成河,變 晝為夜,或有此理。如韓吏部開衡山之雲,蘇端明措 海藏之春,皆我輩之餘事,安用詫為。因公此來,書諸 石以示來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