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嵩山部藝文二
投金龍玉冊紀事 元楊英
嵩山賦〈有序〉 明劉咸
嵩陽賦 盧柟
太室二十四峰賦〈有序〉 曹璉
登嵩山記 薛正言
遊嵩陽記 周敘
嵩遊記 唐樞
嵩高遊記 文翔鳳
嵩遊記一 袁宏道
嵩遊記二 前人
嵩遊記三 前人
嵩遊記四 前人
嵩遊記五 前人
遊嵩山記 都穆
遊嵩山記 喬宇
嵩遊記 王士性
嵩少遊記 周夢暘
宿煖泉寺遊嵩山少林寺記 王世懋
嵩書序 傅梅
書雷轟道安禪師碑事 前人
裴漼少林寺碑跋 王世貞
嵩陽觀記聖德感應頌跋 前人
山川典第五十九卷
嵩山部藝文二
編輯投金龍玉冊紀事 元楊英
編輯「皇帝接百王之統,席三葉之慶,祗紹烈祖聖考之丕 基,極天之覆,罄地之載,齒髮之屬,靡不臣服。思所以 推崇祀事,仰答鴻休。」乃詔設大醮三千六百,分位於 長春宮,上下神祇,以至於水陸草木所主咸在焉。戊 申春二月望,班淨侶於宮庭之內,度材百司,各肅其 事。七晝七夜,無有風雨,嘉氣神光,恍如有應。兩廂承 平,故老舉手加額,以謂「勝衣以來未之睹也。」事訖,按 《禮敦》遣提領佑元通義大師馬守心、使者密里吉女, 相與投金龍玉簡於名山大川。是歲夏五月乙丑,留 洛。甲戍,率有司致命中嶽祠所,科範載舉,燈燭交輝, 澗溜銷聲,嶺松彌響,群衛百靈,拱侍俯聽。是以嘆嗟 不足,穆誦叢興。夫削繁文,屏末節,重吏之擾也。減從 騎,省饋餉,慮物之費也。天既父之以誠,民又子之以 愛,所謂「人和而神和」,於斯徵之矣。它時濡《蘭臺》之筆, 緝郊祀之禮,則「黃雲」之飛,萬歲之呼,將不愧於漢矣。
嵩山賦〈有序〉 明劉咸
編輯《五嶽惟嵩》居天地之中,而其峰巒之秀偉亦非他山之可及,故古今騷人墨客往往見之歌詠。予不自揣,亦掇拾餘意而為之賦曰:
「翳山阜之停峙,切胚腪於元黃。諒凝形之有異,故奠 位而不常。惟嵩高之為嶽,獨穹窿而直方。雖同列於 下土,實尊處乎中央。左襟帶乎河洛,右控制乎齊梁。 前屏列乎崆峒,後幃幛乎太行。」彼泰、華、衡、恆之四鎮, 各東西南北於一方。茲蓋造化者自然之工巧,俾其 與天地同一久長,夫豈若是尋常之培塿,而屑屑然 「與群山較利於毫芒也哉?」觀其元氣淋漓,靈根蟠結; 磅礡縈紆,嶔巇巀嶪;質厚重而不遷,勢蜿蜒而聯接; 量含弘而有容,神昭貺而莫測;萬象翕欻兮森羅,四 時光景兮明滅;熠熠大士之瑞芝,森森將軍之封柏; 猗猗九節之菖蒲,粲粲三花之「貝葉。」彼四萬八千丈 之天台,固僅能方其太室之三尖;而根盤五百里之 匡廬,曾何足抵其少室之數疊。若乃時和景霽,天高 氣清,風生鶴唳,日出雞鳴,霞彩颺兮錦繡錯,嵐光蕩 兮圖畫呈。於斯時也,凌絕頂,履崚嶒,恍兮惚兮,蓋不 知此身之在人世,而別有所謂崑崙之與蓬瀛也。其 或月暈星藏,煙霏霧暗,陽烏匿彩,虹霓橫漢,轟雷霆 兮一聲,分晴雨兮山半。於斯時也,挾天風,遊汗漫,窈 兮閴兮,亦不知此身之在人寰,而又有所謂青城之 與赤岸也。雖然,此特其朝暮陰霽之常態,而未睹其 倏忽變化之形容,苟不究其所以,則雖智者亦莫得 而窮。彼其兩室諸峰,層出疊起,不參不差,無偏無倚, 在少室者三十有六,在太室者二十有四,或崒嵂而 崔巍,「或秀偉而好媚。或迤邐而婆娑,或隱約而虧蔽。 或羅列如兒孫,或比肩如兄弟,或尊嚴如父師,或卑 猥如媵婢。或瀟散如神人,或俊拔如豪士。或如蛟走 而蚪蟠,或如牛眠而馬駛。或如理木之連枝,或如芙 蓉之並蔕。或如舟楫之浮空,或如兵車之趨市。或如 忠臣之赤心,或如艷姬之高髻。矯矯兮如飛而翅,飄 飄兮如行而止,于于兮如醉而醒,怡怡兮如悲而喜。」 凡茲山之奇勝,所可愛者如此,然不指而稱焉,則亦
莫能默而識之矣。故夫青童太白,子晉浮丘,玉人玉女會仙,虎頭老翁遇聖兮相向,黃蓋華蓋兮疊稠,鳳凰鳴陽,獅子號秋,玉柱壁立,玉鏡光浮,「三鶴積翠兮 排闥,萬歲獨秀兮凝眸,臥龍起雲兮淨如洗,金壺元 圭兮翠欲流。」此則太室勝概之奇,而天下之為峰者 莫得而侔也。若夫東朝嶽祠,西望洛邑,白雲連天,紫 霄凝碧,缽盂丹砂之可觀,香爐檀香之堪挹;羅漢寶 勝之可尋,七佛靈隱之難覓,太陽少陽之嵯峨,石城 石筍之屹立;紫薇兮藥堂,寶柱兮瓊壁。來仙卓劍兮 孤高,翠華「繫馬兮峻極。紫蓋迎霞兮如丹,玉華白道 兮如璧。明月清涼,瑞應天德。白鹿留形,金牛現跡。」此 則少室勝概之奇,而天下之為峰者,又孰能與之敵 也?他如「琳宮梵宇,佛洞仙巖,蝌蚪出而書見,菡萏發 而霜寒,龍潭隱靈物兮潛處,天池通聖水兮潺湲。歷 代封禪,則有封祀之壇;往來經行,則有轘轅之」關。凡 若斯之歷歷皆可考而班班者也。至若名傳於今,事 出於古,測景定於周公,化石由於啟母,御筆書於則 天。金蠶築於漢武。隱有棄瓢之許由,廉有洗耳之巢 父。道有弈棋之八仙,佛有面壁之一祖。出而重於世 也,則有索價之山人;居而莫知其向也,又有擣帛之 仙女。其他奇蹤,燦然可數。既不暇於細推,亦無能為 之悉舉也。嗟夫!拳石無情,與時屯亨。況非逢千載之 景運,抑安能得夫一時之謐寧。惟聖皇之在上,屢賜 寵而錫榮。崇嘉號兮以禮,尊祀典兮以誠。故嵩之德 以之而益著,嵩之神由之而益靈。自茲以往,吾知太 嶽之儲精,必降申甫而駢生。於以列乎屏翰,於以充 乎帝廷。俾海宇之臣子,咸永樂於昇平;則吾又當秉 《霜臺》之白筆,以專紀夫《三呼》之頌聲也。
嵩陽賦 盧柟
編輯楚王北遊,登嵩陽之觀,嵩陽大夫侍,王迺涉蒙茸,履 嵬巋,長御遠睞,汎濫無際。顧謂大夫曰:「壯哉山矣,寡 人於茲,殆將脫屣邪?」嵩陽大夫曰:「大王之言誤,若臣 者,始足與憩焉爾。」王曰:「夫山蓄洩雲氣,萬物所祖,無 貴賤遠邇皆好焉。子大夫私之己有,是何厚以自待, 薄於寡人邪?」嵩陽大夫曰:「臣聞之《傳記》,鷦鵬摶雲,鵯 鶋悅群,物各有適,故其所託者殊焉。」王曰:「夫寡人舍 此,將復有說乎?」嵩陽大夫曰:「唯唯。嵩維巨嶽,峻極於 圓祇之中;橫帶汝潁,崒陗於氛霄之上。緣蒨靄之薄, 盛乎翠虹之嶂。爾其三十六峰二室,嶕嶢靈巖,浮敲 嶐」「叢轢互分,嶇崎傍迕。籧篨偃蹠,行者中亍。 久之卻息,汗脅增愳。」若夫阬《𧮯谾》虧澗無底。 《窅》。長風。飉扎軋吚。流離轉散。髣髴松聲,天雨 新霽。萬壑灌瀨,漰濤湢汃。頹雲《噦𥔀》。疊響。「歔 鬼怪,於是鵻鳩掩羽,豺虎驚蹙,慌忽謾台,悚息川谷。 此誠山精魑魅之所穴處,竊恐大王不遑託跡於此 也。」王曰:「敬聞命,夫大夫惡得獨憩乎哉?」嵩陽大夫曰: 「臣少遊上都,親侍諫垣,陪列公孤,尊三王,貶五霸,揖 讓於魏闕之下。爾乃南箕揚舌,青蠅點白,即墨膺讒, 寺人灑血,解圭組,脫鳴璫,辭金墉,凌風翔,飄然霞」逝, 迺昇乎嵩高之陽。故其怡神育靈,則攀緣嶔崟,傍眺 瑤城,陟乎泰清,盡足力而後返於青炎之圃,徘徊於 松桂之林,激嘯於汧水之滸,將折若華之英蕤,江蘺 襞幽蘭帶楚蘅,猿猨媟於左,麋鹿擾於右,逍遙容與, 精神益壽。然後檢搜巖穴,探飲玉漿,璧壇鳳笙,銅銚 石床,希瑞呈露,娛樂無方。若乃王「喬控鶴於林間,密 公失路於霧外,少君捧節乎雲中,劉根抗絕於人世, 莫不偃仰群笑,憑虛軒輊。臣雖庸駑,與通紹介。故夫 龍門、三臺,緱氏之嶺,皆臣往來遨遊者也。夫大王擁 千乘之器,妃嬪珍玩之御,不輟於前,焉能避世長往 哉?」王避席曰:「寡人不能也。」子誠為嵩陽大夫。
太室二十四峰賦〈有序〉 曹璉
編輯按《白虎通》云:嵩山者,中央之嶽,獨加高字者,以其居四方之中,而又高且峻也。故《詩》曰:「嵩高惟嶽,峻極於天。」 此之謂歟。山有二十四峰,皆遠近齊高,無低昂之態,有凝重之勢,誠非天下山川比。予因駐節騁目,乃併志其名於左方以自適,奚敢擬諸古賦雲。其辭曰:
「維登封之堙墟,當胚腪之正中。聳嵩高之嶄絕,屹千 仞而穹窿。託扶輿以正基,應房宿以曜空。結根彌於 崑崙,直指超乎崆峒。靄輪囷之繚繞,迎曦馭之曈曨。 匪嵯峨之莫測,抑迢遙之難窮。控齊梁之渺渺,襟河 洛之溶溶。俯首陽之隱隱,超太行之重重。迴盤嶮巘, 奔突巃嵷。峻極形於《周》《雅》,配天始於唐封。」彼岱華衡 恆之四嶽,各分鎮於南北西東。此則茲山之勝概,冠 古今而獨雄也。其為寶藏也,則金砂之璀璨,璞玉之 璘㻞,表中原之異產,充上國之奇珍。其為靈蹤也,則 石室據其陽,天池在其頂,敞金剎於少林,閟瑤宮於 真境。其為品彙也,則凡根荄之屬,飛走之群,時涵時 育,以悴以榮,超乎閬苑之蓊鬱,甲乎「靈囿之縱橫。是 雖博物之張華無以辨其類;洽聞之郭璞曷能究其 名也。若夫豐隆停震,飛簾捲霽,嵐光浮漢,林影篩日。 班二十四峰之駢羅,脫瑤簪於螺髻;肖迸筍之巑屼侔列戟之排立。卓乎彩筆書空而作軸,儼乎元圭平 水而初錫。聳乎蟠虯,昂角而崢嶸,矯乎驚鵬,垂翼而 奮擊。」高低起伏,遠近濃麗,鄙羅浮三百之磅礡,陋武 夷五千丈之崒嵂,彼巫峰之十二,匡廬之五老,又奚 可比而儔擬而匹也?「予嘗駕天風,遊玉柱,訪青童,攀 玉女,尋子晉之奇蹤,步老翁之幽趾,捫虎頭而舒嘯, 憩黃蓋而徙倚,面玉鏡之光芒,盼三鶴之軒翥,過遇 聖兮浮丘,躡元龜兮如砥,駭臥龍兮起雲間,跨獅子 兮會仙侶,覽鳳凰兮雝雝,灑金壺兮墨泚,瞻華蓋兮 亭亭,呼萬歲兮鼓舞,挹玉人兮太白」,眺積翠獨秀兮 延佇。已而夕陽隱映而銜山,歸鳥喧囂而投林,蒼狗 靉靆而四塞,螮蝀泯沒而曳陰,麇鹿相牽而呼友。猨 狖聚嘯而長吟;蟪蛄噪而嗚咽,於菟嗥而蕭森。斯時 也,予亦慄然而懼,悚然而驚。矯回首於盤谷,遘一老 而便輕。冠高冠之岌嶪,佩長珮之琮琤。質銷鑠而灼 灼,神杳渺而粹精。歷元冥之微徑,乘間繼而上征。視 倏忽而逾遠,超寥廓於無聲。欲從之而不可得,乃托 長歌而放情。歌曰:「嵩山之谷兮虛明,嵩山之泉兮澄 清。泉澄清兮可濯纓,谷虛明兮彷彿蓬瀛。追仙翁而 邈乎難及兮,聊徜徉而尋」盟。《載歌》曰:「嵩之山兮儲英, 嵩之神兮效靈。神效靈兮海宇平,山儲英兮俊駢生。 吾知申甫其復出兮,又將為後徵。」
登嵩山記 薛正言
編輯永樂二年正月,與都督扶風馬公同至嵩山神祠,登 草參亭,整衣冠,盥帨以入。至中門,道士二人出,肅進 至祠階。拜謁畢,步出兩廡,觀歷代封祀碑,遂至登封 官舍宿焉。早起,出縣治,北涉澗壑,披荊棘,行八九里, 望玉鏡峰甚奇。往觀啟母石。右傍舊有啟母神祠,祠 已燬,故基碑石具在,斷碑四五,臥荊榛中,字磨滅不 可考。過啟母神祠西十數步,是為崇福宮,宮宇亦已 廢。廢基上一平丘甚高,褰衣而上,乃得故堂。基中有 流觴曲水渠,皆鑿石為之,渠圓而正,周坐可十數人, 蓋昔遊觀者宴飲之所。東有一穴泉甚清,流於渠中, 今泉竭,不復出矣。循山西行,約三二里,一峰巍然而 南,漢武帝登封時神人呼萬歲之所。峰之半乃昔嵩 陽觀故基,有唐天寶年碑。東古柏五株,積翠婆娑可 愛,中有一株尤大,命從者五人連手抱之,圍始合。樹 下一石刻曰:「漢武帝封大將軍。」餘柏或三四抱圍,所 植皆歷千百年者。眾咸坐玩不忍去。又登十餘里,至 法王寺。寺有殿堂,可延坐。一老僧出謁,龐眉古貌,鬚 髯蒼然,仙如也。眾皆解衣憩息,談詠眺望,無不適意。 良久,登天門峰,峰極峻。既登,東瞻月峽,西觀少室,南 望南陽許、汝諸山,皆出沒在千百里外。空日澄明,端 倪無際,曠焉茫焉,不知天之為高,地之為下,而登陟 出於灝氣之上也。夫嵩山據天地之中,崇峻而端直, 磅礡而方廣,得坤道直方大之體。諸峰起伏於上二 十有「四備天運四時之數,造化蘊蓄如此,豈高廣足 以盡崧山之觀哉?」相與緩步,緣峰而下,至嶽麓寺峰 而西,至會善戒壇,以望永泰四寺峰巒之勝,皆不及 法王所見高廣矣。時日已昳,聯轡往少林寺。西出山 麓,夾道叢木交蔽,重峰疊巘,奇巒後先,令人應接不 暇。近寺一里許,寺僧數人來迎。須臾,鼓鐘聲自嵐翠 中出,樓殿金碧,掩映林巒間與夕陽同輝。夫不登法 王寺峰,無以見嵩山之高廣;不登少林寺峰,無以見 嵩山之幽奇。登覽之勝,無以踰於此矣。入寺,晚飰畢, 寺僧導登五乳峰,觀達磨麵壁洞。洞前有受記亭,設 達磨神光受記像。近階古柏一株,甚翠。僧曰:「此柏六 祖慧能所植。」香案上一石,長二尺許。僧曰:「石中有達 磨背坐形像,乃面壁時精神所寓者。」余觀其石,乃湍 激之石,非壁石之石,形像若人為之者眾。令從者抱 石置前,以水石磨之,形像如故,愈神其異。余因解之 曰:「昔梁魏之時,南北奉佛者,率以崇飾塔廟為事,靡 費生人。故達磨西來,不立文字,見性成佛,蓋示人以 靜也。當時」人鮮悟曉,面壁九年而去,豈區區寓精神 於一石,以示神異於後世哉?是夜,宿少林寺方丈。明 日,出轘轅關,都督公道語余曰:「吾年纔弱冠,即領戎 事,泝大江,上三峽,崎嶇巴蜀間,凡山之奇異者,靡不 周覽。及出守張掖,陟關陝,越酆鄗,周旋乎上郡,祈連 之廣,月氐之高,靡不遍歷。然巴蜀之山,偏於奇峭,張 掖之山苦於荒野。遠求夫具天地清淑之氣、得中正 之體者,惟嵩山為然。吾思之歷年,而今始得與諸公 登覽,以遂其生平企慕之懷,豈非幸歟!」
遊嵩陽記 周敘
編輯宣德丙午三月十五日,予在鞏祀宋陵畢,瞻望嵩、少 諸山,慨然想其勝,與廣文、宜春吳公遜志約遊焉。行 李僕御已戒,至期聞有達官至,吳君不果行。越二日, 予遂攜邑庠生王庸、劉清、李暄同往。行二十五里,至 黑石渡。沿路南上,河水清駛,水濱山石犖确。下馬步 行二里餘,午食將軍趙仁家。又行半舍許,地曰「漫流」 岡,上有郭汾陽廟,環廟古柏數百株,蒼翠蔚然可愛。 有碑二,通一金元光二年天黨越琢撰,云:「汾陽嘗領兵清河上,至是索芻粟不獲,里人告以是邦西南岡 嘗出毒霧為災,故田穀不秋,無以供餉。汾陽乃旋軍, 登其上以壓之,毒因以息。里人遂立廟祀之。」相傳祠 下有洞,時有聲隆隆然,蓋毒霧所出處。予惟古人稱 「掃清氛祲」,汾陽之謂矣。一則緱,山東老人所題。老人 逸其名,必宋元顯者。夜宿原良村王庸家。自鞏至是 七十餘里。翌日,遵趙城,陟轘轅道,石徑崎嶇,盤迴以 上。中有關名「崿嶺」,老卒數人守之。時天旱甚,忽有微 雨,三人相顧色喜。轉西五里,入少林寺。竹木蔽翳,仰 不見日,花草餘香,鬱郁襲人。寺在五乳峰麓,少室山 當其南,隱若屏列。佛殿後為講堂,堂後有立雪亭,則 佛徒惠可受法於達磨處。惠可嘗侍達磨,雪深至腰 不去,竟得其法。予因歎曰:「昔游定夫、楊中立立雪於 程門,卒傳其道。惠可學佛法亦然。使世之為弟子者 皆若此,其學詎有不成者耶?」因觀歷代所建碑刻,其 文最舊,則有梁武帝御製《達磨大師贊》,前刻歐陽圭 齋序,餘皆唐宋以下文字。又向西北循山崖深入三 里許,攀援而上,山勢岈然環抱,視寺之臺殿,山之林 壑,若在席下,是為達磨麵壁庵。庵有石影,云:「達磨麵 壁九年之遺跡也。」時雨止雲收,煙霧澄霽,幽鳥元蟬, 鳴聲上下,倏然有塵外之想。僧云:「西南八」里巔,有惠 可庵,有卓錫泉,以榛莽蒙翳,不果上。飯畢啟行,逾十 里,則嵩山少室,東西對峙,山色掩映,蒼翠如滴。路循 深澗,灘石礧磈,按轡徐行,髮毛森豎。俄經一小土神 祠,忽有赤衣童子疾趨道左,令導途者索之,彌久不 見。竊自念曰:「連月旱暵而赤色者,南方朱火之象也, 是豈旱魃之流歟?」因相與名其地曰「赤童子山。」又行 十里,憩郵亭中,亭後一里有寺,名「會善」,刻元雪庵所 書茶榜,字徑三寸許,遒偉可觀,觀畢即出。晚至登封, 假館學宮,自原良至是又六十里,明日謁中嶽神祠, 且默禱久旱,祈賜雨澤。祠在縣東八里嵩山之陽,中 原壤地平曠,有山亦培塿,不崎嶇,唯嵩山綿延磅礡, 騎奔雲矗,長數十里,屹然在天地之中,諸山環列,勢 若星拱,蓋乾坤秀粹所鍾,真神靈之宅也。祠規制極 宏壯峻極,殿南為降神殿,三面皆圖申甫像,丹青頗 剝落,而筆意蒼古。宋、金以來,石刻以百數,惟王曾奉 敕撰者碑最穹壯,字體亦勁麗,文漫滅不可讀,並命 諸生用紙墨模搨,以考其舊。既出,李治具道室,相與 劇飲。懽甚。室後有竹數百竿,微風度之,鏗然有聲,如 擊金石,此又洛中僅見也。又明日,與仲武、永康循北 門,遊嵩陽觀。觀廢,唯古柏三株,大者圍幾三丈,高倍 之,相傳漢武帝封為大將軍,有石刻識其下次者亦 幾二丈圍雲。望之如張幃幄,如擁車蓋,風動如聞絲 竹之音,相對,久之不能去。前有《天寶三載紀聖德感 應碑》,高大異常制,書法極妙。又從東渡涸澗,尋崇福 宮,即太乙觀。林深,從者迷失道,往返數四始達。宮亦 廢,惟三清殿存,亦至元間重修者。舊有弈棋、摴蒱、泛 觴三亭,今俱圮。有泉名「太乙」,歲久亦湮。二宮觀俱漢、 唐、宋以來天子巡幸,暨王公卿士宴遊之所。方其盛 時,琳館珠宮,金「碧交映,鑾輿所至,草木生輝。及其廢 也,荒煙斷礎,鞠為丘墟,樵人牧豎,得而辱焉。噫!方外 之流,恆自視其道與天地長久。今若此,豈非物之興 廢,固自有時哉?升高望遠,則箕、潁諸山川,隱然如畫, 追想巢由之高風。西則少室,三十六峰,綺綰繡錯,高 插霄漢,深悲李山人之陳跡。目與景接,心契神曾,超」 然若御灝氣,游鴻濛,而不知其所止也。稍東有啟母 石,雲塗山氏所化,其說不經極。西有法王寺,亦名剎, 殿宇頹圮,惟浮屠儼然。南下有周公測景、觀星二臺 廢址。北顧嵩高二十四峰,舒奇獻秀,歷歷可指。並山 頂而東,又有所謂盧鴻巖、投龍洞,皆嵩陽勝處。擬次 日再遊。是夕予冒寒頗不懌,且登陟疲矣,遂不果而 顧予先後之所賞所得,亦奇而富焉。因累書其事於 簡以識予是遊之勤。並書二通,一以遺鞏縣廣文吳 公,俾想見茲遊之勝一以留登封學宮。以備他日行 遊者之故實雲。
嵩遊記 唐樞
編輯「山,純石崒嵂,雄亙縱橫,宏削雜出。太室在東,少室在 西。正南望,皆土星鎮兀,太室張擁而伏,少室差高而 狹。」泉石幽奇,莫可殫狀。廟在太室東麓。廟左北行,入 盧巖下寺,旋繞繚山腰隘,徑陟盧巖,上寺泉落,泠泠 湯湯,易步改響。寺過飛泉亭,圜谺高豁,上突而下,斂 水自空散注,石勢扼激,湧則如練,疏則若曳,珠簾風 「颺猶零雨飄濛。」予坐亂石堆,移晷心目澄閒,忽有悟 處。復峻陟,仰繞巒疊。登太室石虛中如屋,近附峰巖 多狀,其次如櫛,其薄如片,其聳如插,其合如瓣,其判 其繹其悠其發,其翥其隱,如作巧剷鋟。又西陟而降, 入石穴中。復出小徑,憑架過高登巖,登祖師廟,嵩之 峻極處也,四眺千里外,誠一大觀。西下「銀子溝,攀蘿 跡石罅,山谷勝美,擬在太室境上。小峰巉矗可萬計, 幽泉隨現隨閟,直疑白練,曲狀長蛇,點比巨星,下老 君洞。西踰大岡,過七星溝,山垣一區,美嶂種種。又踰數岡,入二祖法王寺,更闓衍佇玩,地湧金蓮。處南山 為嵩陽宮。」瞻拜二程書院,觀漢封三柏樹,膚理鬆虛, 無滋膩新態。乃入登封縣,訪管仲、潁考叔舊里。西發, 入會善寺,飲六祖泉,觀戒壇茶榜書刻。「入戴仙溝」,探 丹臺之故墟,「入玉皇溝,尋漢武之雄。」駐二溝乃少室 境矣。峰巒更麗拔,群尖簇起,人謂數百里,遠望如蓮 花。出。經轘轅關,憩少林寺,坐山皆土,且稍卑小,二室 交脈處,其石岫呈奇,自遠近案。木星外,復大土星高 覆,景事幽賞,可愛可想不可狀,誠高隱靈窟。乃登初 祖庵,觀面壁像及影石。頑石長二三尺,廣半之,達磨 坐時所面即成影,後有琢磨深入,尚不泯,其旁肖二 祖立雪狀。予曰:「嗟乎!天下何莫非精神所注哉?老磨 倡教,神光虔參,追憶機靈,求同志於斯,今誰可屈指 也?」悚省愧慨。下登甘露臺,觀《漢武三品封槐》,「經永泰 寺尼《總持道場》」,「度雲峽關參駕店」,拜湯王祠,經緱氏 山,訪浮丘公藏劍之地,登子晉吹笙故臺,乃渡洛水。
嵩高遊記 文翔鳳
編輯「登伊之臥雲山可問嵩。」自伊東入汝州,則嶽色蒼蒼, 直面頰然,閱十甲子弗得往,頃以他謁行,蓋乙卯之 四月十六日,自遵汝館,飯蓮因精舍,夜行三十里至 汝,則與魯山、寶豐兩令飲達旦。詰日,造風穴山之白 雪寺,山帶柏如綠髮,谷穿一線,沿溪入僧舍,布散肖 其谷,如村落之山棲者,弗垣弗巷。登其巔,閱空同《觀 風亭碑》,見予少所讓,大快。下觀仙人橋,為費長房飛 杖處。已出,自其山就道行澗中者四十里,飯仙林寺。 出寺行則為仙人嶺,始見少室之峨冠而卓揖我也。 行二十里皆石嶺,起伏澀,馬蹄險,盡則為崚嶝坡,始 見太室之龍眠於少室左也。涉潁水,則李盤珠特品, 自登封迓予者四十里,其父前廣文佐予汝濆書院 者,宿大金店,蓋又二十里。明日,予既以弗逮,叩晨閽, 又不可就邑居煩主者。遂假道禮嶽廟。廟當嶽首,嶽 蓋東南,其首雲。改衣於陟方之館,自西闥造峻極殿, 出觀王曾氏碑,登黃中樓,一曰天中閣。望箕山,山如 箕,或指其東巔之撮纍如螺者,曰「許由冢。」還館,雨至, 李生來,遂以李生遊盧巖寺。寺,盧鴻宅也。蓋東北行 至下寺,逶迤而上,得上寺可七八里,雲腳拂衣裾。予 以《東海舊夢》吟太白贈盧詩輒驗,故欲遊以當之。又 入澗,有亭子以觀瀑布者,翹首則如疋練,幅簾之下 垂,寒濤百尺逼人。蓋其上巖池水方乏,僧坊之以待 憲公來。予命決之,始作飛瀉。已乃問一臂之巖,曰:「盧 舊居」,盧嘗聚徒五百人,而寺當山之折處,隘弗肖此。 登頂一道。雨且暮,遂急還嶽館,受李生餉。十九日,西 馳八里而至登封,有申甫故里,有祠祀禹、益二程。公 謁已,即馳就嵩陽宮。焦嵩生進士,欲延予,予弗授。館 人北出闉東北望大石之岑,立崇福宮畔者曰啟母。 嵩陽宮有漢三柏,武帝爵之將軍者,大者可五六圍, 高不閱數丈。袁中郎疑其為疊基壅足,殆是禮二程 像已。諸生焦昌祚、王騁、張孔修、傅性良、謝允中、陳懋 齡、劉養沖、焦復亨因李生來謁,遂延坐於大將軍之 下。風透頂骨,不可留,遂以十子北穿澗巖,造象極洞。 洞片石而中豁者,故雞卵如初,名雞卵洞,坐石上,以 蓋障日流飲。又下息於洞,洞有雙井,洞之上菴雲即 太白所灑翰寄焦煉師蓬萊仙者。按李詩在少室東 北為萬歲峰,此亦登頂。一道七里可陟,畏毒熱,弗前。 遂還宮,受李生餉,辭諸生不可,遂階西。諸生請觀會 善寺,即嶽神受珪師戒者也。寺有泉水,至寺門而隱, 亦異,所謂龍化為老人聽經而報之水者。又西為戒 壇,寺觀茶榜碑,壇多異,鐫如斧繡。又西北行,再折而 至少林寺,蓋又二十五里,寺當少室之陰,三十六峰 之外,有峰曰五乳,自少室拖一臂而北抱。寺東則轘 轅,當嵩嶽之右垂。其夕,館於達磨衣缽之堂,有榜曰 「單傳」,其法座如王居,為諸士辨儒釋已大地山水。二 十日,陟立雪臺問,秦槐僵矣。縱觀已,俾焦復亨氏題 予並十子之名,於他碑琢之,系以《尊天作聖》之文。出 門,諸生請予過其主法僧,蓋曹洞宗世一人派達磨 者。遂觀秦槐之贗者於左院,自跋陀之甘露臺西北, 陟初祖菴觀面壁影石,石可二尺,白質而元文,如胡 僧之䰄而面微。側者異之,故洞石而置之,以便貴人。 觀者洞抉,絕巖數百武,畏毒熱,又弗前。問「貝多三花」, 僧以蘿之施於柏者對。其六祖手植柏亦贗。歸觀六 十僧之以掌博者、劍者、鞭者、戟者,遂以輿西南,陟缽 盂峰之二祖菴,六生從巉,不可,馬咸自擁蓋徒喘前, 堅辭不可。菴井四,兩兩相准,雲二祖卓錫得之少林。 無水,雲「神僧逆知五百年有女主奪之,而叱水使西」, 此高峰綆井又異。南巖有丈餘石,當絕壑,即覓心臺 亭之俗曰「煉魔。」予命焦生題曰「摩蒼。」下坂藉草,為諸 生談智仁勇,歸則就餉其主法者,夜則錄山中所得 詩。明日,復集士為極辨儒釋,諸生從之。十五里,別諸 岐旁,又藉草坐,為諸生口占,有「杯中翠色來嵩少,座 上清氛送潁箕」之句。張生問尊天,解之以闢佛,盡授 諸生嵩遊詩,李生則將諸金店,悵若去。予自《崚嶝》改途入伊,實邇五十里而坦,宿西店。次日,自溫泉至遵 汝館,入邑館前道,回首少室,冠立而蓮折,殆咫尺也。 嵩高則微現於少室之東,若欹案髣髴送歸客者凡 七日,嵩遊三日詩二十五首,《風穴》之詩二首。
嵩遊記一 袁宏道
編輯「度緱嶺,越轘轅關,西南折入山坳,則少林寺也。少室 截然橫其前,諸山懷之,天然回合,如有尺度。京洛之 間,古蹟廢盡,獨此寺猶存典型。日者過東都,覓故宮 遺址,了不可識。詢李文叔所記名園亦無有,而伊闕 兩崖,廢像殘碣,崩剝苔蕪間令人墮淚。此中差強人 意,不復為此寂寂嘆矣。」樗道人曰:「今好事家所貴者」 曰古、曰完、曰款識。山狩於虞,古也;霧窗雲寮,飛布崖 壑,完也。隋唐以來,碑碣森列庭中,款識也。堂頭僧曰: 「道人慾置茲山於貫城市耶?請以一轉語酬價矣。」道 人曰:「有大力者負之而趨。」余大笑。堂頭僧者,曹洞下 兒孫,主斯院者也。從院東西穿詰曲磴道中,過甘露 臺,有古樹,根如欹,石虛處如梁。已出寺西折行,觀初 祖影石。石白地,墨繪,酷似應真像。老僧曰:「澗中自有 此石,能為水樹雲影。」余曰:「然。石以影重。達摩之重,不 以影,不以石,不以面壁。此中不須蛇足也。」已從菴後 出,行三十餘盤,得初祖洞,洞中石如波卷不盡,五乳 峰者數丈。已下山,度南嶺十餘里,得慧可覓心臺。臺 形如盂,倚翠壁,下臨伊洛,黃河蒼莽,行綠煙中。已歸 院,遍歷軒除庖湢。休於丈室,顧樗道人語曰:「是中有 余衣屨跡焉,雲樹煙巒,若舊識者。余夢遊茲山久矣。」 曉起出門,童白分棚立,乞觀手博。主者曰:「山中故事 也。」試之多絕技。欲登少室,無所得路,乃止。少室奇秀, 迫視不可見,遠乃得之。行修武道者,望若古鐘,仰出 諸山上。從汝來者,唯見千葉芙蓉,與天俱翠,搖曳雲 表而已。山四巿皆壁,群山翳其外,迫之,乃不見巔而 見翳,遊人多不愜。夫豪傑之偶於眾也,凡才得肩而 蔽之。及時地既遠,肩蔽者與腐草俱盡,而天下始望 之若飛仙。獲其隻字,以為至寶,土患不特達耳。余數 年前走南陽,道見遠翠干霄,土人曰:「九頂蓮花寨也。」 了不知所謂。及過崿嶺,忽有舉此名者,始知所見在 五百里外也。少室之秀特可知矣。
嵩遊記二 前人
編輯出東關里許,有皂巾而敝藍者請曰:「由西華道耶?」余 不解。及至嶽祠,從垣之西竇入,不覺一笑。祠在黃蓋 峰下,偏峰之左,東行數里得澗,寂無人聲,蘆風水響, 環繞山砦。沿澗而北,得山足,澗與山曲折如月半弓。 漸高得寺。寺盡而巖,盧浩然舊居也,至今猶襲其姓。 山至此忽兩分,如人張左右臂,當胸腹處,削壁千仞, 「根虛而卻,如割大甕之半。水從丫處出。初猶粘壁,霧 雪紛飛,忽然墜空,千絲直下,激石為屑,散布一澗。時 方下舂,日與煙相薄,而瀑濺之風復生態其間,正視 不一色。去瀑十許步,巨石岌嶪,遊人各踞一石,望瀑 而飲,回風忽射,稀點灑面,起立欲避,而雨腳已斜卷 去。」朱非二曰:「少時讀《天台賦》,知有瀑布,不知其奇麗 如此。」問余,余曰:「三見之矣。見於五泄者如奔雷,其觀 偉,見於黃巖者如立玉,其觀逸。若夫蒼寒霏微,簾披 綃曳,此為最幽矣。」登封令傅元鼎曰:「嘗夏月雨後經 此,飛濤掛壁,激石倒立如柱,響震一山。」余曰:「然。古人 謂夏山如滴,冬山如睡,瀑亦有之。夏瀑如怒,冬瀑如 喜,此正盧君喜時也。」壁石多奇,或為霞,或為紺,或為 嵐,而根下有石數丈,雲巒洗出,其紋如刻畫。澗中多 白石,墨浪界之,與影石相似,獨不能為人物耳。澗西 有小洞,容數人,其下流峽中石几、石龕、石版,遒妍不 一,與碧潭相映,為山中絕景。
嵩遊記三 前人
編輯道陽城廢址入會善寺。寺半圮有泉泠然,及門而沒。 西去數十武為戒壇,頹欄敗砌,皆鏤隋唐佳句,人物 山水,細入毫髮。石柱上有唐、宋題名,字極精。寺故魏 孝文避暑宮也,唐以來習毗尼者居之,遂有壇。古碑 刻完好者,《菩薩戒經》,大曆十三年協律郎高壁書。魏 天平二年《嵩陽寺碑》,不著撰書姓氏,末云:「唐麟德元 年九月庚申,從嵩陽觀移來。」乃知嵩陽,古梵剎也。門 之右有大曆二年中書門下牒,其下勒《代宗手敕》二 十四字,無一筆蝕者。碑陰勒《戒壇記》,汝州刺史陸長 源撰,河南陸郢書,隸法遒逸。戒壇西南麥畦中,有開 元十五年《道安禪師碑》,廣平宋儋撰兼書,末雲「建塔 僧破竈。」損一字,蓋神僧破竈墮也。塔已荒不可識,而 碑尚可搨,今人但知戒壇寺茶榜,可發一嘆。山僧云: 「古碑甚多,磨為時貴,書且盡。」余自少林入嵩廟,閱碑 如林然,耳目可及,或無他厄。數碑沈淪恐不免,聊載 之以竢永叔、德甫耳。東過嵩陽宮,觀漢三柏大者七 人,圍皮如皴石,望之若山幹不甚修者,土掩其本也。 今宮之石柱猶倖存,其一。掘三尺餘,乃見礎。古宮殿 基高常踰仞,柏之地視階,不當高於基三尺也。柏之 得封也,必以偉,在漢已為故物,前此之積埃,又不知 幾許。余意非去土數丈,不能盡其修偉也。《舊志》謂石上有韓文公題名,歐陽文忠公跋,遍覓無有。偶見石 柱上有宋人書,崇寧三年三月十日觀退之題,其半 沒土,具臿求之,左方得邢和叔題名,右方有云:「余與 子由攷試西洛進士畢,同遊二室諸寺。最後過天封 精思觀,道子畫遂行,熙寧五年九月十日也。」其下不 書款,又稱「子由不以氏」,語氣酷似大蘇。是時子由以 忤安石,出為河南府推官,而子瞻《送杭州進士詩序》 有云:「熙寧五年,錢塘之士貢於禮部者九」人。十月乙 酉,宴於中和堂。公是年監試杭州,不應復至洛也。其 人定佳士,當是西京教授王平甫輩耳。韓、歐書竟不 見。退之題最簡古,今載集中,郡邑志俱不收,韓集非 僻書也。永叔跋見《集古錄》,郡志有之,永叔先後凡數 至,其一與梅聖俞俱即跋中所云《登峰頂觀龍潭石 記》者也。其一與謝希深諸人,俱有見神清洞一事。希 深書云:「『師魯語怪永叔子聰歌俚調,幾道吹洞簫』。往 往令人一笑絕倒,至今數百載如見其眉目也。」《野史》 載:錢思公守西都,歐、謝同在幕下。一日自嵩山歸,暮 抵龍門香山,雪大集,忽煙靄中車馬渡伊水,則思公 遣廚傳歌伎來到,因傳語曰:「山行良佳,少留龍門賞 雪,無遽歸」也,宋人風韻乃爾。柏之右豐碑,一與太室 爭傑,其文不足言,書則徐浩八分體,字字生動欲飛, 書家所云「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不虛也。東過崇福宮, 宮荒寂甚,即有宋諸賢所嘗提舉者。宮之左為啟母 石,石三丈餘,旁裂小石,事載《淮南鴻烈》,甚誕。而唐崔 融《啟母廟碑》云:「漢臣之筆泉墨海,陳其令名;秦」相之 《一字千金》敘其嘉應,又引郭璞、李彤為證,則謂真有 其事矣。石之前疊石為門,其半已頹,右方有字皆大 篆,風雨蝕且盡。視元魏碑尤古,年號上隱隱一「光」字, 而「戶曹史某」及「辛癸之間」數字尚可識。
嵩遊記四 前人
編輯古云:「華山如立,嵩山如臥。」二語勝畫,非久歷煙雲者 不解造是語也。然余謂華山如峨冠道士,振衣天末, 嵩則眠龍而癯者也。登嵩之路凡數處,從萬歲峰者 為漢封故道,迂迴二十餘里,至中峰巔。下視諸峰,危 石削壁,或懸或仄,態貌奇古。因憶謝絳《與梅聖俞書》 所謂玉女窗、搗衣石、八仙壇者,按圖索之,去此當不 「遠,然石上無片字,從者百許人,無一導引者,可恨也。」 山巔一頹室,側有古井,甚晶瑩,旱歲不竭。前後有小 峰,疑即古封禪壇,規制亦敞。余問道士:「此為峻極上 院耶?」道士茫然。余笑曰:「若得劉伯壽為導,當無此苦。」 元鼎問故,余曰:「《野史》載劉伯壽築室嵩山下,每登嵩 頂回,則於峻極中院,援筆記歲月登」頂凡七十四次。 伯壽蓋洛陽九老之一也,有妾名萱草、芳草,皆秀麗 而善聲律。伯壽出入乘牛,吹鐵笛,二草以蘄笛和之, 聲滿山谷。牛行即行,牛止即止。其止也,必命壺觴盡 醉而歸。嵩人以為地仙雲。元鼎躍然曰:「公作《嵩記》,幸 述此一段,以為太室佳話。」余諾之。稍東為白鶴觀故 址。背負三峰,左右皆絕壁,大熊諸山屏其前,橫者如 案,擁者如髻,列者如眉,幽邃平遠,實太室之奧宅也。 一松亭亭立,秀傑非常觀,廢已久,山中樹大於腕者, 動遭翦伐,而此松獨存,殆有物護之。松下遺跡宛然。 募童子能得片碣者與百錢,得故瓦礫者數錢。一時 隸卒散盡,披荊求之,得古瓦數片,皆琉璃龍,其首唯 碣不可得。欲過別峰而暝色已迫。余謂元鼎曰:「松間 得一亭,旁構小室,遊者宿其上五日,始為不負此山 也。」山之奧處不必論,其指名者,如韓公之龍潭,歐公 之天門泉,范公之三醉石,皆不能以一日窮。今之遊 者,一宿少林,輿而過太室之前,至嵩廟天中閣,倚欄 一觀,歸而向人曰:「吾已盡嵩山矣,是尚未」觀其膚也。 東行里許,天昏黑,不可得舊道從者曰:「從野豬坂下 稍近,但險耳。」余笑曰:「嵩山無險。」乃杖策行崎崖中,約 十五里至山足。是日曉出城,未至門百步許,見城外 有白煙突起,以為爆煙也。頃之,忽化為環,大可數圍, 直入雲際,不滅者久之。
嵩遊記五 前人
編輯石淙,非嵩也。繫之嵩後者,水從東澗注嵩之餘也。曉 起,見簷外絲雨,頗不快。倚軒瞻太室,翠色若滴,知非 雨候也。馳而出東門,纖塵不起,翻以為樂。過箕山,望 許由塚,雲片鱗鱗如欲坼,至測景臺乃見日。折而東, 倚澗行山,皆土阜,甚舒緩。將至石淙,半里許,漸聞水 聲,及至一澗,皆石如稠林之筍,四顧不得寸膚,不知 「是石何時飛來,轉盼之間,向之土阜何處徙去也。石 錯立波中,布置獧巧,四帀之山宜高,則為峰、為巘、為 屏,若約吾目使不外見,其朴也。中央之山宜平,則為 砥、為嶼,若以供吾布席置酒之用也。」石之大者可坐 十許人,小者可分棚角飲,飛籌走兕,近可手攬,遠可 繩度也。當澗之衝,列三峰以拒水,水「漱其根,如甕如 齒,斜飛正射,交注潭中,激以觀其怒也。遶石皆深潭, 幽冷如黛渟,以觀其色也。至澗之下流,石忽自夾兩 崖,青壁削立,長可十餘丈,水至此如匹練,所以蓄其 浩瀚,逸其奔放也。」石之麗在壁,水之麗在峽,踞中央者,眩於欹危,不敢迫視,則又為洞於岸之南,人穿洞 腹出,至唇而拓水之「深碧,石之奇峭,可以坐而收也。 澗上之山,高者不過二十仞,卑者數仞,水可以步計, 石可以笏計,然其勝為箕、潁之冠,其去太室也,二十 里而遙。」
遊嵩山記 都穆
編輯癸酉十一月朔,予至洛陽,欲圖嵩山之遊。二日丙寅, 至偃師縣。三日丁卯,離偃師,沿洛河南行五里,渡河 十里,登唐廬陵王墓。墓上石,人馬暨石表猶存,中一 碑高大,字漫滅不可讀。三十里,至崿嶺口,兩山對峙, 石道崎嶇,乃唐高宗幸少林寺時所鑿。山行八里,至 少林寺,在少室山北麓,後魏孝文為胡僧跋陀建。一 碑刻。唐太宗為秦王時,賜寺僧御劄有云:「王世充叨 竊非據,敢違天常。法師等並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 擒彼兇孽,廓茲淨土。聞以欣尚,不可思議。今東都危 急,旦夕殄除,並宜勉終茂功,以垂令範。」蓋當時寺僧 之立功者十有三人,惟曇宗授大將軍,其餘不欲受 官,賜地四十頃。此可補《唐書》之缺,惜無有知之者。少 林僧至今以武勇聞,則其所從來遠矣。寺佛殿後為 講堂,堂後有立雪亭。昔僧惠可嘗侍達磨,雪深至腰 不去,卒嗣其法,今僧中稱為二祖。出西廊百步,有甘 露臺,胡僧跋陀於此翻經,天降甘露,故名。西北上山 二里,至達磨庵,殿前有六祖手植柏。又上一室,門外 石刻「達磨麵壁之庵」六大字,宋蔡卞書。室中塑達磨 像,案置一石,高僅二尺,廣尺餘,其上達磨之形宛然, 拭之益顯。蓋庵之上四里有達磨洞,茲石乃其九年 所面者,古謂精誠,可通金石,諒哉!回宿方丈。四月戊 辰,主僧文載言:經閣後有古槐一株,視之其高十丈, 圍三十尺。文載誦《文潞公遊寺詩》,有「五品封槐今尚 在」之句,則其壽可知。第未知封自何時,莫能考也。出 寺東行十五里,折而東北三里至戒壇寺。入門,破屋 三楹,其中碑四,刻元學士李溥光所書茶榜,字徑三 寸,遒偉可愛。後即戒壇,傾圮已久,旁有唐大曆二年 《敕戒壇寺碑》。寺左百步為會善寺,法堂,中有後魏《嵩 陽寺碑》,後刻云:「大唐麟德元年移植於此。」可謂古矣。 佛殿右偏有泉,出自山中,惟供寺僧之汲,通之俾資 灌溉,則伏而不流。僧云:「唐有高僧晏公,於此講《法華 經》,龍作人來聽。」晏知其龍也,告以乏水,遂送此泉,蓋 其相傳如此。東南行時,有飛雪,十里。至登封,雪大作。 五日己巳,雪猶未止,六日庚午,雪霽。登封東行,嵩山 近目,雪蒙其巔如玉田,璚「樹,復相帶映,其清逼人,恨 無驚人之筆,如范寬輩者以圖之耳。」八里至嵩山神 祠,祠在黃蓋峰下。蓋嵩山巍然中國之中,其週圍二 百里,群山拱列,有類兒曹,宜其秀鍾靈聚,為五嶽之 尊。而黃蓋一峰,在東南盡處,其宅神靈尤異。祠之外 有亭翼然,過客憚於入謁,多展拜於此。入門三重,咸 有古柏,或「喬或偃,或俯或欹,或屈而蟠,或怒而攫,或 奮而欲騰,又或如帷幄之張,車蓋之擁,幾二百株。三 門之內,四嶽神祠分列左右。」又入門,有降神殿,壁繪 生甫及申像,歲久,惜多剝落。「《謁嶽神殿》,其西為御香 亭,每朝廷降香,悉貯於是。」祠多歷代碑刻,不能盡讀。 午飲,祠之公宇。飲畢東行二里,折而北,二里山之北 麓,入盧巖寺,蓋唐盧鴻隱處,後遂為僧廬。其上四里 復有盧巖上寺,聞石壁飛瀑數丈,視此殊勝。路陡雪 深,竟莫能至。七日辛未,登封北三里至嵩陽廢觀,其 中所存惟唐李林甫《聖德感應頌》、元五祖《七真堂記》 二碑及三古柏。柏之高皆不逾三丈,大可六人圍。舊 有石刻云:「漢武帝封大將軍」,其次亦可四人圍。道士 云:「此次將軍也。」皆形狀怪甚,不可圖繪。夫漢武迄今 千七百年,柏在當時則已受封,其壽固不可測,以今 視之,殆殷周時物邪?其又次亦可三人圍。予平生見 柏之古者多矣,若三古柏,豈惟余所未見,盡天下之 壽木或未有能過之者,奇哉奇哉!又東三里據山之 陽者為崇福宮,其後名為萬歲山。昔漢武帝臨幸,聞 空中呼「萬歲」者三,因即其地建萬歲觀。唐更名太乙。 宋於此奉安真宗御容,設提舉管勾以祝。釐中故有 弈棋、樗蒱、泛觴三亭,今惟存泛觴之石。予命道士引 泉,委曲流之,立飲其上,而寒風砭人,數杯即罷。下山 東行一里,觀啟母石。石旁之祠及唐《崔融碑》,今皆不 存,按啟母石事見《淮南子》,其說不經,後之人蓋嘗辨 之。四里還宿縣。
遊嵩山記 喬宇
編輯辛卯秋八月,予歸自京口,取道為嵩、嶽之遊。道出亳 州,州人薛君采來迓。予往官吏部時,君采嘗為郎屬, 因拉之同行。九月七日丁巳,抵登封縣。戊午,謁中嶽 廟,廟在黃蓋峰下,去縣東八里許。退觀歷代碑刻,中 一斷碑,八分書也。字畫勁美,類唐徐浩書。餘碑約五 六十,皆宋、元、金並我朝所樹者,閱之不能遍也。出廟 東北行四里,為盧巖,蓋唐盧鴻隱處。下又五里,為盧 巖寺。自下寺至此,崖谷幽邃,竹樹隱翳,嵩少之佳處 也。寺後有瀑布泉,尤為殊勝。泉出巖頂,下瀉石壁,長踰數百尺,闊止尺餘。寺僧云:「泉舊闊二三尺,今歲旱, 泉勢頓減,然即所見已奇麗。」正德庚午,余奉命祭山 東沂山,其山亦有二瀑布泉,形致相類,並北方名泉 也。九日己未,出啟嵩門,北行八里,遊崇福宮,又二里, 次山下。自此登山而行,山路詰曲,循諸峰而西,皆陡 絕。行十五六里,經西流泉,山氣淒冽,冰已寸許厚。又 四五里,至白鶴觀,觀去絕頂上二三里,時日已將晏, 迺坐觀前飲酒。飲畢,予上造北極廟,蓋嶽之絕頂,廟 側有玉井,冬夏不竭。予始入登封境,遠望嵩嶽,未知 嶽之高也,至山麓,所見猶然。比登絕頂,四顧群山,拱 列於下,北眺大河,迤邐而東,然後知嶽之崇高也。君 采素清臞,至觀前已疲甚,不能上絕頂。予歸顧而笑 曰:「若輸我一籌矣,其亦用《老子》之道,避盈而後人耶?」 歸抵縣已二鼓。十日庚申,復由啟嵩門西北行五里, 至嵩「陽宮,觀三將軍柏,其最大者盈六人圍,相傳漢 武帝所封。在漢時已為鉅木,其壽遠矣。歷年既久,狀 特奇怪。予往歲代祀平陽媧皇廟,廟有古木,與此柏 可伯仲,意天下之木,殆未有甲於二木者。」午後,至少 林寺宿焉。翌日辛酉,遊初祖菴,菴在寺後,林壑之美, 倍於盧巖。自菴後陟五乳峰,即少室之別峰,行十餘 里,始至峰頂有達磨麵壁洞,下望諸山,宏闊不逮嵩 嶽,而峰巒四合,攢叢映帶,亦少室諸峰之冠雲。十二 日壬戌,出少林,過崿嶺口,渡伊洛水,抵偃師。世嘗謂 「遍遊五嶽,為物外之福。」予素愛山水,不減昔人,而遊 山之福,似為過之。恆、泰、華三嶽,往歲皆嘗寓目,自餘 名山如句曲、清涼之屬,非五嶽列者尚不與焉。今老 矣,復得歷覽嵩嶽之勝。五嶽之中所未遊者,獨衡嶽 耳。昔賢有「缺陷世界」之語,謂人間之福,不宜備享,況 物外之福,可盡取乎?由是言之,予阿堵中雖欠祝融 諸峰,未為不可也。
嵩遊記 王士性
編輯蓋余少懷尚子平之志,足跡欲遍五嶽,乃今斯得自 嵩始雲。余既以滿秩,得自南陽赴省,因銳意問道嵩 山,時歲辛巳夏六月也。辛酉過汝州,壬戌至登封界。 入界步騎,上下山坂,繇鳥道中出。余行江北,山多土 而無木,有河瀆而無澗溪,獨此山石峽特而劍立,草 木蒙茸,披巖壑,溪水瀠洄,其下恍惚如行天姥嶺,亦 嵩山首途,一勝也。未至登封三十里,遙望一山絕嶂, 如虎豹蹲踞,意奇之,問牧者,雲「此名御寨。」是夜至縣, 宿三官廟,風雨驟,翻盆而下。枕上私念:「何山靈獨棄 我?」比明稍霽,起盥櫛,出戶視之,則嵩山兀立縣城之 北,而少室從西峙。道士指少室謂余即御寨也。二室 皆白雲,衣其半。余遊興益脈脈動,乃策騎出城北門, 時細雨,猶拂人衣面。先繇山東崇福宮,宮稍東為啟 母石,石正面方闊各三丈而厚稱之。余笑謂「塗山氏 即示化,當不至膨脝如是。」宮後弈棋、樗蒱二亭俱廢, 止存《泛觴》遺石。轉而西二里,入嵩陽宮,宮外立《唐碑》, 製甚鉅,碑後為漢武帝封三將軍柏,柏膚殼皆脫去, 獨存肉理,色蒼白,大者圍六人,次四人,次三人,計千 幾百年物矣。其最大者,南枝一節,瘇甚眾謂此木癭 也,空其中。余遂割癭注酒,滿引之畢,入拜二程夫子 像。復西五里法王寺,寺前石池,欄楯方僅丈許,有紫 金蓮,開中秋一月,雲「神光說法時,從地湧也。」土人往 往移去即斃,而池內復生,惜不及其開時見之。西壁 嵌開山僧像,乃東漢人也。時日已午,寺僧以笙簫度 法曲。飯畢,出山門。復西二里為會善寺,多唐佛像碑。 寺傍則嶽神現身於蛙禪師受戒處,後遂立為戒壇, 今亦廢,惟餘四天王石柱。門外茶榜,則元學士李溥 光為之者,筆勢逎勁可愛。復西二十里為少林寺,寺 弘敞特甚,碑刻種種,蘇子瞻、趙孟頫輩其「尤者,各命 工塌之。」殿前檜柏入霄漢,問秦封槐,則風摧二十年 矣。今寺東一槐亦可數百年,黠僧往往謬指以誇遊 人,無辨者。寺四百餘僧,自唐太宗以退王世充,故,賜 曇宗官,僧各習武,武藝俱絕。寺為跋陀所創,後四十 年而達磨來自西竺,跋陀翻經處天降甘露,西有甘 露臺。是夜宿方丈,住持僧為大千。通書史。嘗為眾僧 說法。其徒無言。年最少亦學禪。與語一夕大千推極 禪宗。亹,至愉快也。明日,與無言詣初祖庵,挾一幼 僧能健步者,定海隨之。行里許,入庵謁祖,白晳,修眉 鳳目,僧言此太子東渡像也,最真。後居東土,嘗六毒, 雖面稍赤,然非今所傳巨眼胡僧雲。庵前為三花樹, 蓋陵霄藤附檜而生者也。花正開,深紅可愛,自達磨 未至時有之。又其左一柏,高與花樹並,雲惠能謁祖 時,從缽盂中帶至也。」余為書「六祖手植柏」五字。庵後 有一小亭,為達磨麵。壁影石頑,高可三尺,隱隱一僧, 坐石中無言,指石曰:「公知祖之苦心乎?晉魏末世,人 修齋誦經,佛正法眼藏失,故祖不立文字,以九年寂 坐,見性遺影而示之,教所謂金石可貫也。」余曰:「唯唯。 第此意固當活看,《楞枷》四卷,何必非文。彼其三週渡 海,暫以指迷,不則頑寂枯僧,墮落外道。」又此胡引之 也。為書偈曰:「活人做死事,難向一切說。打破這片石方許見如來。」無言首肯。久之,相攜登五乳峰。蓋山形 為飛鳳,又若五乳然者。時白雲復靉靉起山腰,咫尺 不見人。定海翼而登,六里許,雲過處,則以袖藏之。至 洞揮袖,片雲從掌畔飛出也。洞在石乳,行山間,汗沾 背濕,入洞則寒冽栗起,不可禁。傍一隙,不測其底。僧 云:「昔火龍占居之,以達磨至,從此中去也。」下山轉而 南上十里,登二祖庵。庵前巖壁如翠屏拱立,中有四 井,為二祖卓錫而成者。泉相去不二丈,味各異。南上 一里,為祖煉魔之亭,則伊、洛二河環遶其下。河外邙 山橫亙,山外復為黃河一線西來。河北又見太行諸 山,迤邐不絕,二百里外皆一目盡之,卓哉觀也。此去 少室絕頂不遠,欲遂登之,以時大雨後山澗流水急, 沒人脛,且山陡無別道,故不果也。下山再宿,武僧又 各來以技獻,拳棍搏擊如飛,他教師所束手。視中有 為猴擊者,盤旋踔躍,宛然一猴也。次日復轉而東,十 里至中嶽廟。廟亞少林,壁畫申、甫二像,其古樹林立, 皆糾纏東轉,如手執之者。或雲「此即神為珪禪師,一 夜移而來者也。」自此至嶽頂止十里,亦以雨無路,不 果行,而嵩嶽之遊止是矣。何地無山,何山非勝,而嵩 少獨稱奇者,大抵其山上半皆巖石,蒼素相間,峭壁 環山而立,如芙蓉城列抱於上。《太室,其大者少室、缽 盂、子晉諸峰皆然,而三十六峰則片片如蓮花,遠望 之共成一山也。其寺皆隋唐以前建,而法王寺則漢 永平佛法初入時,在達磨四百年之先。其碑刻穹窿 數十百道,多古今名賢手筆,而唐碑皆刻佛像無數 於上,亦與今製異。其樹多檜柏,即秦五品、漢三將軍。 外古木蔭森,遮蔽天日,蚪枝曲榦,亦多與寺俱起,經 千百年。此宜他寺所不得伯仲,而古今稱絕也。然余 生長天台,嘗登天台華頂,未明,看海底日直一萬八 千丈,窮日以至而二室頂不二十里而遙,乃以為宇 內首嶽。至〈詩〉》稱「峻極於天,豈此山挺秀,崚嶒瑰瑋,雖 不高而奇耶?抑戴日至下為天中,鍾顥蒼最靈淑之 氣,以總領諸嶽,亦綿亙數百里而大耶?不則詩人之 言,何自古然哉?
嵩少遊記 周夢暘
編輯餘生平有山水癖,一移中州,經年走平陸。庚寅冬十 月,始有汝洛之往,於是西取中牟。鄭州道不至鄭三 十里,榜列子故居於道傍。亟喜,立視無所見,是《周雅》 所稱「甫草」、「甫田」處也,以鄭圃當之,誤矣。由鄭州入密, 多行夾道中,若澗底忽出平壤,則西山一抹,隱隱眉 睫間。將至密三四里,有松數十仞,一株出地而三岐, 膚白如雪,柔澤如凝脂。指搯之,液輒津津出,香氣可 挹。相傳黃帝時,有三女俱得道,一夕逝,合葬其下,明 年松生焉,即未必實然,然亦奇矣。出密縣而西,上下 岡阜,嵩山青翠,英英來逼人,而迤南一孤峰,巋然獨 秀。問其名,曰「御寨也。」余視御寨,若嵩山首耳。既至嵩, 乃知遠數十里為少室派不相蒙矣。謁中嶽廟,廟當 黃蓋峰南麓,即漢武登禮時,見有黃雲起如蓋,故以 名。遍視碑碣,唐僅二宋,金元獨多。東下稍偏為神庫, 守以四鐵人像,亦奇醜,蓋金、元人所鑄也,神安得有 私藏?即有之,亦何煩此四介士?為之一笑。又出二戟 門,為天中閣,其制閎敞鉅麗,眺覽無際。閣下一偃松, 根迸起,出地外,榦去地不盈尺,藉別木支撐之,而枝 葉蒼茂,與植者無以異,其為漢、唐間物,不問可知矣。 東南望有周公觀星測景臺、許由棄瓢巖,以多澗谷, 不欲往。會日暮,止登封宿。平旦北出城,詣嵩陽宮。宮 當嵩山之陽,翠屏如帶,唐元宗煉藥於此,有李林甫 《穹碑》,字為八分書,頗足觀,而世以其人故不甚傳。碑 之傍三鉅柏,漢武帝所封三將軍也。大者在中,七人 圍,次居南,六人圍,又次居北,亦可四人圍。紋理紐拗, 絕不類近代樹。因念帝以求葡萄善馬不難,貳師將 軍封廣利,何如此柏為不朽哉!宮名數更易,旋亦廢。 嘉靖初,有知縣侯泰者,飾為嵩陽書院,肖二程像於 其中,不識何以竟澌滅,今祇頹垣耳。其東「有啟母石, 方廣數丈,謂為啟母所化,啟從此中出也。」殊怪誕,不 足信。事在《淮南子》,孫尚書原貞著為文辯之。循嵩陽 西走少林道,道傍浮屠以十數,制特偉。迫而視之,有 稱特進光祿大夫大司徒者,嘆元人重僧。至若此山 之岰,會善寺在焉。披萊折而入,其中唐碑一,宋元遺 跡,獨多泉自山巔來,灌寺「中,至山門匯為池,絕不欲 出門外,即雨甚,亦不溢也」,是殆不可解。寺刻元人布 袋和尚像,並有贊,俱雅馴,惜其石斷而為三,余命山 僧砌合之。又西為戒壇寺,寺已廢,其基址不甚闊,而 石人、石礎、石樑、石級,皆曲盡工巧,與余所見大內中、 遼後梳粧臺基無以異,門房不能蔽風雨,下貯元學 士李溥光茶。榜,文甚麗,字畫亦古健,有晉人風。讀罷 而去。下峻坂,走夾澗十餘里,蒼翠巃嵷,應接不得暇。 顧見碧琉璃色象殊異,高與山齊。從者曰:「此毘盧閣 也,少林近矣。」縱轡而前,列柏如戟。東偏僧舍間,蔽陰 數畝者,秦時槐也,葉不能不凋,然獨後於諸樹,氣王 故耳。登大雄殿禮佛,佛像莊嚴,其殿亦莊固堅質。佛前供罏,文古而細,必宋以前器,本朝無此殿。後為堂 殿方丈者四,每登輒高數十尺,最後為道間所見毘 盧閣,慈聖宣文皇太后建,以貯藏經。鑿山為基,其制 閎曠無與比。周覽碑刻,林林四出,目不及瞬。余命主 僧指唐、宋碑示我,其所知僅《則天詩》與唐、宋二三文 賦耳。余自偶辨五七,通為唐刻,主僧不能知也。西出, 走五乳峰下,求初祖庵。曲澗盤旋,步武居,多石磴,而 樹根參差出,若虯龍然。蓋三里許,始至庵。庵凡三重, 最後塑達磨像。其前一立石,可二尺,則面壁時所影 也。庵前五柏樹,其一六祖所手植,端偉暢茂,截然參 天。其三蒼藤緣之,度春夏間盛長必有異。山中人謂 為「少室三花」者,非是,蓋不得其說而為之辭耳。下庵 至甘露臺,樹亦異,遙望缽盂峰頭二祖庵,如在天際 矣。余問道所從,上欣然往,登崖磴絕險,過一峭壁下, 勢如削成,僧謂此子晉峰也。時峰頭多墜葉,高下不 可辨。捫蘿拾級而上,久之始至。庵負陽抱陰,臺上下 有井四,比比相向。蓋少室苦無水,盡為跋陀叱而西, 而是峰有之,良足異矣。上菴門樓,望煉魔臺,道不甚 隔遠,然峭峻不可近。僧謂遊人鮮至二祖庵,及至煉 魔臺者益少。余笑而去。須臾,陟其上,諸峰盡低,太室 當前,亦似不敵也。振衣四顧,見西北平衍,雲樹蓊翳, 有白如練者,若滅若沒。僧謂此黃河之流,其西兩線 伊與洛耳。往午霽時見之,甚分明不似此。既下庵,日 已薄崦嵫,卻望茲峰,上廣下銳,乃其中又特汙,世以 缽盂名之者。近似還少林,返照在壁楓樹遠近相暎 帶,目光欲眩。因憶沈佺期「紺園澄夕霽」之句,有味也。 次日啟行,僧以余獨未觀轉輪藏也,復止往觀之,伏 數人於下藏為一迴。余指問僧:此將法華轉,抑將轉 法華?僧不能答。就肩輿復過御寨,望所謂天門,則一 壁如削,飛鳥不度,是宜古今人不能至矣。然時時回 首,顧不能釋也。《周子》曰:「余既遊嵩山少林寺,已愜夙 願,而尤以盧巖未至為憾。」盧岩者,唐隱士盧鴻潛修 處也,景絕勝。
宿煖泉寺遊嵩山少林寺記 王世懋
編輯余東還抵洛陽,候舟宿於煖泉寺。寺在洛北,兩山夾 泉,下注於洛。循澗入,可一里許,見石上流泉瀰漫,居 民就泉種稻,稻香四發,心殊樂之。已入寺,寺頗窄,出 觀所謂「煖泉」者,僧指示泉出處,縷縷潛布而已。入溝, 始涓涓有聲,已匯為一大池,池底如碎珠上溢,不可 勝數。其泉至冬時煖甚,夏秋間溫於他水而已。餘步 臨池岸,目翫荑柳,手弄珠泉。忽舉頭見南山一帶,蒼 翠異常,問之,即嵩山二室也,「為程幾何?」曰:「七十里而 近。」余東躋泰岱,西登華山,南上匡廬、太和,獨以中嶽 未遊為平生歉,見此不覺神飛,遂命僮募土人,舁輿 決策裹糧,乃返方丈。飯畢,遲月且上,顧謂姚生曰:「若 知吾待月意乎?出此百武水,泉流大石上,真佳境也, 不可當,吾暇失之。」生曰:「吾固念此。」乃挾一瓢酒,削囊 中脯出寺。行久之,至石澗,蓋其地三泉所會也。煖泉 之東,泉自山北出者為大澗。煖泉據高西南行,至石 澗,始欲下墜入澗,而山之西忽一澗旁出水,淙淙東 注,與煖泉爭流石罅間,已乃併入窠臼,下墜澗底。其 石坡陀,可容數十人。余乃選勝趺坐,悠然命酒。時月 甫上,復為陰雲所翳。余謂「毋遽坐,可銷浮雲也。」久之, 果朗耀如晝,童子赤腳,水中壅石激水而決其上流。 二渠轟然四注,飛濤雨噴,臥石盡如沐浴,獨余所坐 最高,不能濡也。月光皛皛,射之珠迸玉碎,其聲則砰 訇錝錚,大者如鳴百鼓,細者如奏笙竽,平生快意,不 數有也。坐將夜分,恐宓妃竊聽,《翠羽陵波,姍若有人, 乃振策而返,四顧閴然,唯聞隔山犬吠而已。賦得二 詩,質明而起,就輿渡》洛,南望少室,如屏若在衡前。東 瞰原隰,土阜廩起,前後相望。舁夫云:「此趙宋太祖、太 宗陵也,皆在鞏縣界。」《偃師得分祭》云:「上下山坂,四十 里而遙,始扺招提寺,一飯而行。」寺僧云:「去此二十里 入山,以十里上山入少林。」僧請為導,出寺,渡澗而南, 則登封官道也。近山一大村市,荷擔者絡繹於道,始 知登封縣在山南,鑿山為道而過。輿至山上二里許, 見一石門天險,兩崖皆奇石陡立。輿夫云:「舊有巡檢 司,今革去。」而峽以北為偃師界,峽以南為登封界雲。 下輿縱步,回視洛南北百里如掌,望少室峰,皆重巒 削成,瑰偉特出。意其下必有奧壤,豈其為少林所卓 錫耶?行久之,見路有二岐,南上者,登封大道也。稍折 而西,果繇少室下趨少林,蛇行三四里許,漸入西徑。 山圍欲盡,而少林殿角已掛林端矣。山門前跨大澗, 泉淙淙,自西而東,不知所從始,亦不知何所出。山林 木蔽虧,藤垣蘿壁,迤邐下上。及門二,綽楔徑窅如也。 殿庭老柏森列,碑碣羅立。大雄殿不甚宏,而制度堅 雅,猶是宋時重建者。入殿禮佛畢,西參六祖殿,東謁 緊那羅。緊那羅者,元末神僧,怖紅巾不入寺者也,故 即為寺伽藍雲。拜畢,與住持幻休坐談,因憶余寓京 師廣惠寺時,傳少林有一僧,能不食數日,不畏虎狼, 已成道去矣。問休,休云:「誠有之。此僧無名,不知何處人,亦不知夏臘幾何。」人以僧著大鞋,呼之即應,因即 名大鞋僧。不識一字,遇寺開講,亦輒來聽。居五乳峰 上達磨洞中,冬夏一衲。每日下山三四里許乞食。常 以二更時獨行歸洞,如遇大雨雪,即四五日不出。好 事者訝而尋之,見儼坐如常。間有攜之飯者,固卻,即 留亦不食,云:「本欲省事,恐緣此遂煩人也。心如牆壁, 真能離恐怖者。」諸人問道隨意,答語必簡。而元一縉 紳固叩真詮,答云:「君輩每患口有是言,心不能然,但 能認真幹去便是,何必它問。」此語尤切中。今時士大 夫病,問其所以去,曰:「為人尋覓漸多,恐尚有損漏,已 入終南山矣。」因嘆渠功行至此,猶恐為世緣累。吾輩 火宅蓮花,豈易生長。齋畢,偕休出寺西行。時日已崦 嵫矣。上下山麓間,望少室蒼翠,轉來相逼,使人應接 不暇。其東高山,雲氣晻靄於上,曰太室。太室最東,曰 黃蓋峰,峰下有中嶽神廟焉。就山中視之,太室為高。 休雲出山,則少室巋然矣。且語且行,先至一所,曰講 經臺,乃高僧菩提流支講經處也。有一小庵,僧居之, 臺亦具延覽之勝。覽畢下臺,因問流支何以毒初?祖 曰:「此亦示魔耳。」登庵謁祖師像,出視庭前四柏樹,皆 合抱參天,而三株為老藤所纏,生理稍困,圍殺無藤 者十之三。休曰:「此即所謂少室三花也。」殿後更一室 前種二松,偃蓋古色,其藤亦三百年外物也,即松柏 可知矣。殿西一室,祖師面壁像塑焉。傍立二祖師雪 中,而前置一石,即祖師面壁影也。石不盈二尺,師像 眉目鬍髯皆具袈裟紋,如西域衣,石理亦光潤可愛。 先是招提寺中亦有一石,作祖師披巾像,不能甚分 明,雲亦自嵩山得之,竟不知其所以。休云:「五乳峰形 如鳳,張兩翅,而祖庵」正當鳳頭,即少林寺,形勝不能 逮也。須庵後視之,乃盡勝概。因與步庵後平地將十 餘畝,松柏森列,五峰了了可觀,真如鳳舞。達磨洞在 峰半,隱隱可望。余謂此山形勝如此,世主得無有垂 涎者乎?師曰:「昔跋陀三藏開創時,有讖云:『後五百年, 當有女主來,欲葬此』。因叱水不令東流。唐則天后果 至此」,欲奪其地,竟以無水而止雲出庵,再望少室西 角,峰巒尤異,劃如有缺。庵僧云:「此少室西天門也。」蓋 其上有四天門,中有三十六峰,泉石天池之勝,不可 殫記,特未易登耳。然三門猶可攀掖,至獨西天門缺 處望之,一鐵楞窗,儼然玲瓏,竟不可踐其處。余素聞 長老言,少室勝於太室,今見果爾,恨不能一躡其巔。 又少室下一臺,高百餘丈,當庵之西南,其地似勝。詢 之,為二祖庵。其上乃有泉可汲。一僧居之,問「可登否?」 曰:「步而上,上下可六七里。」顧日力、足力俱不能停視, 恨恨而別。返入方丈,已黃昏矣。飯畢,草四絕句贈休。 頃之,月上皎甚,出坐庭中,少室當前房,櫳閴靜,松蘿 隱約。命童出囊中天池茶供休縱談禪旨。師言無生 理山河大地俱為妄念所結。余因發一難,使當劫初 不起一幻念,即佛亦無,如此則理何所寄?今卻緣有 此身,然後得成是佛。然則無生乃從生得乎?休笑不 答。余謂《圓覺經》中「以幻修幻」四字便了,坐將夜,分別 去。次晨下山,登舟鼓舵,行十餘里,而少室猶在空際, 依依若相送者。
嵩書序 傅梅
編輯先揚州府君年不惑時,四上春官,三試既畢,出闈就 寢,夢有冕而自稱山人者,直入內室,寤而識之。數日, 家報至,第四子生,問懸弧之候,即夢寤之頃也。府君 私念曰:「既冕矣,猶稱山人,是兒必當有異。」因命名山 子。山子年七歲,從父官山東,始出就外傅,更今名曰 梅則,受《詩》。季父南皋先生年十一,從父官宛南則受 《易》。吉水羅先生年十六,從父官京師,則受《春秋》。麻城 梅先生後以《春秋》舉京兆。自府君謝郡,數載即世。梅 年三十,北遊成均間,從建業焦先生受書。久之,丁先 恭人艱。友里中吳生讀《三禮》。蓋三十年,泛濫六藝之 中,卒無所遇,久待公車,不覺顛毛短矣。國家承平日 久,自製舉義外,別無物色之典。無論三代耕莘釣渭 之遇,杳不可復,即如中古,束帛尺書,下賁巖穴,尋常 細事,亦成曠儀矣。梅既以數奇久待,公車不第,家日 益貧,不得不效陶元亮,思以弦歌資三徑,乃謁選探 策,得濟北之商河。既組而悔,喟然嘆曰:「男子生而桑 弧蓬矢,以射四方六合,內事皆分內事。」予自少至壯, 東未嘗觀海,南未嘗「渡江,西未嘗入關,北未嘗至塞, 既不能如子長世官太史,得細覽《石室金匱》之書,廣 其聞見;又不能如子長足跡遍天下,遐陬僻壤,無不 有車輪馬跡,以縱覽海內之勝,擴其胸懷。徒區區守 一簿書,侷促轅下,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於是陳牒銓 部,乞返初服,當事者弗許。未幾,乃自商河移令登封, 甫入境,見二室插漢,不覺躍然喜曰:「此古所謂中嶽 嵩高也。」夫天下之山讓嶽,四方之嶽讓中。梅卑卑墨 綬,儼然稱茲山主。雖一城僅如斗大,而左右前後無 非山者。因思先大夫曾名予山子,殆成夙讖矣。又思 子,美稱也,在周班爵列第四等,應分茅土方五十里, 今郎官出宰百里,輿圖倍之。又主祭境內名山,得比於古之諸侯,豈偶然哉!嵩故無書,古今一切禮樂文 物,委諸草莽掌故之謂何?蓋亦有司失職所致也。梅 竊有志焉。以初至無年,拮据荒政,未敢訟言。纂述既 踰一考,徼天之幸,時和年豐,百姓順化,謬以治行高 第,拜璽書之寵。小子梅深自愧念,無足稱塞萬一,唯 有搦三寸管,率職終志,陰藉山嶽之靈,以上報君父, 仰答天意,此其時矣。《魯論》有言:「賢者識其大者,不賢 者識其小者。」嵩山在《禹貢》名為外方。漢制,大邑曰令, 小邑曰長。梅所領小邑也,奄有全嵩,得自稱外方長, 在山言山。於是退公布卷,探舊捃新,考證往古之失, 得發明昭代之典則,期以補職方之遺,備史官之采。 凡有關於《嵩山》者,芟蕪正缺,編摩成書,凡十三篇。
書雷轟道安禪師碑事 前人
編輯戒壇院西南荒壟中,有開元十五年碑,隸書,額「唐《嵩 山故道安禪師碑》」九字,有古法,首行廣平宋儋撰,兼 書文尚可讀,字、行書遒勁多骨,而風致超逸,出李北 海上。末雲建塔僧破竈下損一字,袁中郎謂為神僧 破竈墮。余細辨損處下從木,不似墮字,豈嵩山有兩 稱破竈者乎?可疑也。一日,余命人搨得五本歸,燈下 展玩,心口自語:「儋不以書名,筆法精絕乃爾,明發當 多搨以傳。」久之,甫就枕,聞風雷聲大作,平旦雨霽,巡 役來告云:「夜半前碑雷轟碎矣。」異哉!時萬曆庚戌七 月六日也。向疑李邕《嵩嶽寺碑》為寺僧所瘞,予欲具 三百人餱糧,勒十日限,大索土中,歲儉未果。今乃知 此物鬼神所祕,非人力可致也。
裴漼少林寺碑跋 王世貞
編輯裴懿公漼書《少林寺碑》,開元十六年建,又在嵩山,而 《金石錄》不載,何也?裴少時負文筆,號「霹靂手」,而雅不 以「八法」名碑,辭至沓拖不可讀,而書頗秀勁多媚態, 得非時代為之耶?傳不載階封,此書銀青光祿大夫 正平縣子,亦可補傳之闕。
嵩陽觀記聖德感應頌跋 前人
編輯「《聖德感應頌》,尚書左僕射兼右相吏部尚書晉國公 李林甫撰。」蓋元宗命方士煉大還於嵩陽觀,六轉而 移煉緱氏山太子廟,九轉而林甫紀其瑞者也。當是 時,女蠱邊釁交作於中外,而林甫以金石之毒發之, 天下之緣督幾絕,而唐事去矣。而君臣方日熙熙然 交譽其美而張大之,良可嘆也。頌石之明,載太真冊, 其又七載而林甫歿。又四載帝走蜀,不知大內辟穀, 自託元始孔昇真人時亦得此丹力否耶?書為徐浩 古隸,與帝隸法絕相類,雖以肉勝,亦自有態,可寶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