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79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七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錄

 烏石山部彙考

  圖

  考

 烏石山部藝文一

  三山遊烏石記      明楊應詔

 烏石山部藝文二

  中秋烏石山       明傅汝舟

  南峰庵庵徑有古榕樹懸枝對峙宛若門闕

                前人

  暮春雨集四山堂晚晴登烏石往柬一山古逸

  二子           傅汝楫

 烏石山部外編

 鼓山部彙考

  圖

  考

 鼓山部藝文一

  鼓山銘          宋陳烈

  鼓山請雨記        徐鹿卿

  遊鼓山記         元吳海

  重遊鼓山記         前人

 鼓山部藝文二

  登鼓山         宋趙汝愚

  鼓山            蔡襄

  鼓山靈源洞         李綱

  前題            朱熹

  前題           真德秀

  登鼓山         元黃鎮成

  前題            王翰

  前題           明鄭閻

 鼓山部紀事

 鼓山部外編

 高蓋山部彙考

  圖

  考

 高蓋山部藝文一

  高蓋山記        宋張世南

 高蓋山部藝文二

  高蓋山二首        宋施常

  龍都峰下石室        陳暘

 高蓋山部雜錄

山川典第一百七十九卷

烏石山部彙考

編輯

福建之烏石山

烏石山在今福州府城西南隅,一名「閩山。」山有三十 三奇,後益為五十五,其中若薛老峰、鴉浴池、蟠桃塢、 金蟒穴之類,皆自然天成。

按《方輿勝覽》,福建路福州烏石山,在州西南一里,形 如龜,亦曰閩山,其東則九仙山,其北則粵王山。此三 山皆在城裏。歐陽光祖《皇華館記》:「仙人釋子之宮,縹 緲於三山煙翠間。」

按《閩書方域志》:烏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與閩縣 九仙山東西對峙。唐天寶八載,敕改曰閩山。《宋志僧 神解記》「有三十三奇,後益為五十五,曰石龜山,石如 龜,耆舊恐其靈而輕舉,竅龜脅焉。」曰射烏山,一雲九 日山,相傳九日登高,引弓落烏。曰鴉浴池,亦如九仙 山雲。曰四聖院,院奉梁武帝誌公和尚、婁約法師及 傅大士。曰華嚴巖,唐嗣聖中,有僧於此持誦《華嚴經》。 一夕雷雨大震,劈石成室。巖頂刻李陽冰篆《般若臺 記》,是篆與《處州新驛記》《縉雲縣城隍記》《麗水忘歸臺 銘》,當世寶為四絕。曰盤陀塔,山頂有古磚,塔門忽裂, 現一真身。郡人陳公云:「為兒時見石橋上有盤陀和 尚真身塔記」,末雲「大足元年建。」曰南澗寺,在神光寺 東。梁時居士蘇清捨宅為之。唐乾寧二年,閩王創天 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王。合庵十二為寺,以居澗 旁,故名南澗。上方有石佛像,唐天寶中雷震而出。歐 陽詹《記》云:「萬物闐闐,各繇襲沿。無襲無沿,而忽以然。 苟非妖怪,實為珍慶。」斯石像者,其珍慶歟始?孕靈韞 質,兆朕未見,則峨峨巨石,巖峭山立,鎮郡城之前阜, 壓蓮宮之上界。海若鞭而莫動,天時泐而終固。皇唐 天寶八年五月清晝,忽騰雲旁湧,驟雨來集,驚飈環 駭,軯訇杳冥。雄雄者雷,騞然中震,迸火噴野,大聲殷 空,岑嶺躨跜,潭洞簸蕩。須臾風雨散,雲雷收,頂劈輪 囷,斬然中闢。南委地以秭落,北干霄而碣樹,不上不 下,不「東不西,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具,八十 種好,備列侍環衛,品覺有序。莊嚴供養,文物咸秩,端然慈面,儼矣儀形,似倚雪山而授法,如開月殿以趺 坐。」異矣哉!不曰博聞乎?未聆於既往;不曰多智乎?罔 測其所來。曰神光寺,唐為金光明院,後唐監軍孟彪 南莊也。請於朝,捨為寺。宣宗夜夢神人,發光殿庭,覽 奏異之,賜名金光明院,後改為大雲。有絓月蘭若、紫 雲禪窟、愨頭石諸勝,曰仁王寺。晉天福三年,閩連重 遇造有雨花閣、橫山樓,曰五百羅漢寺。貞明五年,王 審知夢梵僧數百奕奕有光。光所至處,有雙檜並池 而秀。一僧擎跪前曰:「王能飯吾於此乎?」及旦訪得,如 夢中寺而堂之,命池曰浴聖,檜、曰息聖,曰頭陀巖,安 文頭陀遊南澗寺,莽蔓中得一竇,仄足入宴坐其間, 僅可容身。《磨崖》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雲深 谷中,穩坐浮生理。」普眼庵,亦安文頭陀宴作之所。曰 望潮峰,在神光寺後。曰左神策鐘。咸通五年與神光 寺額並賜,曰五臺山。王審知始創文殊臺,並東中、南 北四臺,曰王氏像設。王審知建院宇,廣設像鑄。五代 於競作《審知德政碑》,所謂「虹梁雕栱,重新忉利之宮; 鈿軸牙籤,更演毗尼之藏。」此其證也。曰銅像,王氏用 銅六萬斤、黃金三百兩,鑄彌勒像,方三丈六尺。曰百 道階,王氏所砌階也。曰金剛跡,峰頂石上有巨跡。曰 般若臺,昔有沙門持誦《般若經》於此,今為金粟庵。曰 迦毗羅神,曰涅槃佛、臥佛也,曰石觀音。僧廣惠於惠 勝堂後得異石,琢之曰大悲院。有僧嘗止廬嶽三十 年,誦《大悲神咒》,空中言曰:「功已成矣,可去救人。」後歸 鄉創此,曰僧行道處。相傳有僧創塼室西峰,白日宴 坐,清宵經行,一日坐逝。其夕聞爆裂聲,詰旦,見一石 塞行道處,曰坐禪石。東峰磐石上有石如筍,微觸即 動,又號降睡石,曰霸石,意者以王霸得名。曰天台橋。 東峰巖側有巨石樑,如天台石樑矣。曰宿猿洞,昔有 隱者畜猿洞中,因以名之。景福三年,《垣在城外,湛郎 中俞棄官》隱此。有《二十五詠。羅源林迥留題》:「幾年形 勝晦南州,一旦聲名藹湛侯。夜色併來三島月,水光 分破五湖秋。荔枝影裏安吟榻,紅藕香中繫釣舟。金 印解還天子後,詔書重起不回頭。」曰「金蟒穴」,在宿猿 洞東大石。後唐天成間,巨蟒長可六七丈,鱗甲如黃 金,王氏填而建佛殿焉,今葫蘆城是也。曰「謝公浴堂」, 鑿井引泉為之。曰「觀稼亭。」唐閻濟美守郡時,陛辭之 日,德宗喻以農事,且言南方山水之富。到官,首創是 亭,以茂帝寵,曰初陽頂。濟美守郡之暇,酷愛此峰,謂 從事曰:「每旦群山猶暝,獨此太陽先升。」因題石上曰 落景坪,在初陽。西。曰放鶴亭。唐觀察使崔千即寺東 峰創亭,曰四向。亭下畜鶴,一日沖去,遂名放鶴。熙寧 中,守程師孟改曰沖天。曰薛老峰。山頂突起「向陽峰」 三字。周朴詩:「薛老峰頭三個字,須知此與石齊生。直 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始明。」薛老,薛逢也。咸通 中為候官令,與僧靈觀遊,創亭其側,人書其峰曰「薛 老」雲。按逢字陶臣,蒲州人,會昌進士。有《元日田家》詩: 「南村晴雪北村梅,樹裏茅簾晚盡開。蠻榼出門兒婦 去,烏飛迎路女郎來。」想閩中詩也。但《唐書》本傳未見 逢令候官爾。靈觀住山,扃戶罕接,惟一信士,每至食 時,送供方開。偽閩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如數千 人喧噪,旦則三字倒立,其年閩亡雲。曰幽幽亭,宋候 官令沈邈作臺釋迦院東北隅曰「峻青」,後重來為守 寺僧並臺作亭館閣,較勘蔡襄名之曰「幽幽」,曰「道山 亭。」守程師孟作請,南豐曾鞏為記,而林希書之。鞏《記 略》曰:「福州治候官,於閩為土中,地最平廣,四出之山 皆遠,而長江在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外皆塗, 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門庭。麓多桀木,而 匠多良能。人以屋室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 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 北曰粵王。三山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 十百,其瓌詭殊絕之狀,已盡人力。光祿卿直昭文館 程公為是州,得山嶔崟之際,為亭其處。其山川之勝, 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簟席,盡於四矚。程公謂:「在 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為道家蓬萊、方丈、瀛洲 之山,故名曰道山之亭,曰長樂臺。」宋曹穎叔詩:「藍挼 水谷與秋輝,疑作危稜磴翠微。向晚山僧苦留我,層 層寒牖亂雲歸。」曰:不危亭,在山絕頂,曰蟠桃塢。《舊志》 曰:「疑盤陀之誤。」曰:跨鼇亭、木雁亭也。孫覺有詩曰:「擊 壤亭曰鄰霄,一曰凌霄,建時稱平材瓦土堊,若魏之 凌雲臺然。誡曰:『毋修也,修且壞。後人修之,良久壞矣』。」 蔡襄詩:「子夜看先日,陰崖得後春。三韓空瑣碎,萬落 自埃塵。」註云:「福人云:高峰晴海可見」新羅島、曰天章 臺、曰清冷臺、曰鱗次臺、曰箋香臺、曰白塔、曰宿雲庵、 曰惠安明應王廟。王姓陳,漢太丘二十二世孫也。舊 隱是山,沒而顯靈。唐元和後始立廟。《廟碑》云:「心遊墳 典,性愛山水。身息宿猿之洞,門臨落景之坪。」王審知 表其事,累封顯應王。宋熙寧八年,改封惠安明應王, 曰「剛顯祠。」宋紹興中建,以祀周朴。朴字大朴,吳人。其 初隱於安溪縣南山下,後徙此山,假寺丈室,絕去葷 酒,塊然靜居。諸僧晨粥卯食,朴亦攜巾盂廁其下,畢飯而退。郡中豪富設供,率施僧錢,朴即巡行拱手,各 丐一錢。有以三數錢與者,朴止受其一。既得千錢,以 備茶藥費,將盡復然,僧徒亦未嘗厭也。寺僧靈觀、薛 令逢皆與友善。雙峰寺法主李中丞瓚、大溈寺僧嬾 安,亦為禪悅之交。朴吟詩寫景,搜奇抉思,苟得一聯 一句,則忻然自快。嘗野逢負薪者,忽持之,且厲聲曰: 「我得之矣。」樵夫矍然,掣臂棄薪走,遇遊徼卒,以為偷 兒也,執訊之,朴徐往告曰:「適見負薪,因得句耳。」其句 云:「子孫何處閑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有一士跨驢 遇朴,以其僻於詩句,故敧帽掩頭吟朴詩云:「禹力不 到處,河聲流向東。」朴聞,遽隨其後,士但促驢去,行數 里及之,告曰:「僕詩流向西,何得言東也?」閩中傳為笑 柄。黃巢至福州,求得朴,問曰:「能從我乎?」朴曰:「我尚不 仕天子,安能從賊?」巢怒殺之,湧白乳尺五寸,後人立 祠焉,並祀觀與逢,曰「三賢。」而雙峰寺亦有三賢堂,則 法主李中丞瓚、寺僧嬾安及朴也。宋紹興初,張浚謫 福州,將遊雙峰,夜夢一僧與一金紫人及白袍士來 謁。翼日登山堂,見三公如夢中,異之。後為帥,遊烏石, 至朴祠,歎朴死節三百年未有廟額,乃以奏請,詔賜 號「剛顯。」郡人鄭昂記而序之曰:「東漢之衰,陳蕃、李固、 孔融之徒,相與標榜,以節義名世。故雖以曹公之陰 賊,終身睥睨漢室不敢取。唐末名節掃地,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朱溫以斗筲穿窬之才,談笑而攘神器,士 大夫亦欣然與之,莫敢正議。使公得志,其肯以國與 人乎?」乃以詩詒來者,俾歌以祀公。詩曰:「公昔隱居烏 石岡,老觀禪師同道」場。「法主嬾安共徜徉,李薛咨參 亙擊揚。擺脫利慾心清涼,是以能全此至剛。黃巢兵 亂來福唐,公力抗之不肯降。欣然引頸齒劍芒,白乳 上湧如雪霜。老賊自謂暴無傷,纔殺人半於南方公。 無爵位至周行,史臣不書名不彰。」後三百年丞相張, 夜夢三賢與迎將,翼日遊山登公堂,宛如夢中貌昂 藏再「來為州剡奏章,賜名剛顯烈有光。葺祠為廟飾 棟梁,普與州人奉肴觴。於薦荔丹與蕉黃。歲時來享 以為常,我作銘詩刻其旁。千萬億載死未亡。」嬾安者, 郡之陳氏子,受業黃蘗山習律乘。嘗自念言:「我雖勤 苦,未聞元極。」乃孤錫遊方,造百丈禮而問之。自茲領 旨,更不馳求。同參祐禪師,創居溈山,躬耕助道。及祐 歸寂,眾請接踵住持。有問:「黃巢軍來,和尚何處迴避?」 曰:「五蘊山中。」曰:「忽被捉著,如何?」曰:「惱亂將軍。」及朴被 殺,嬾安聞而脫去。賊入塔,以劍砍塔,亦湧白乳三尺。 巢言:自入閩,纔殺一人有半而已。故《鄭昂廟》詩有「纔 殺一人半」之語,曰:尊勝真堂像祀知州孟彪。崔干曰 慈氏閣巡官鍾杲建。後棄官出家,以身餧虎。曰道士 井,晉時林氏入閩,有華陽道士謂之曰:「可鑿井南山 下,遇磐石則止。」林如言,及磐石,有白豕躍入泉湧出, 曰仙井。仙人任放所鑿。曰崔公井。井在尊勝堂,崔干 賞其甘美,曰放生池。

按《八閩通志·山川攷》:「烏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唐 天寶中,敕改為閩山,與九仙山東西對峙,眉目海上。 唐黃滔《萬歲寺碑》有云:『公府雄雄,坐龍之腹;九仙烏 石,聳龍之角』。」宋蔡襄詩:「低回傾北斗,突兀起東閩。」 薛老峰,咸通中,候官令薛逢與神光僧靈觀遊,創亭 其側,仍倒書「薛老峰」三字。

坐禪石在山之東峰。勁直若筍,峙於磐石,微觸即動 搖,又名「降睡石。」

天台橋東峰巖側有巨石樑,如天台石橋之狀。 仙井,仙人任放煉丹於此。

《宿猿洞》,昔隱者蓄一猿,因以名之。

《金剛跡,峰頂石上有巨跡》。

般若臺,今為金粟庵。

初陽頂,閻濟美曰:「每旦群峰猶暝,獨此峰太陽先升, 因名。」

落景坪,即初陽之西。

鴉浴池,《古記》云:「雷震石壇成一穴丈餘,不知泉脈所 出,夕陽群鴉亂浴,故名。」

華嚴巖,唐嗣聖十八年,有僧持華嚴於此。一夕雷雨 大震,擘石為巨室,僧遂宴坐其間。李陽冰篆《般若臺 記》,刻於華嚴巖頂,與《處州新驛記》《縉雲城隍記》《麗水 忘歸臺銘》世稱「四絕。」

尊勝真堂,知州孟彪、崔干祠像也。

「崔公井」在尊勝堂前,崔干嗜其「甘美。」

《謝烏山》,一雲「九日山。」

《謝公浴堂》,鑿井引泉為之。

《不危亭》在山危巔。

《蟠桃塢》蟠桃疑「盤陀」之誤。

《石像》,「唐天寶八載五月六日驟雨雷震,須臾晴霽,石 上湧出佛像。歐陽詹《記》。」

銅像,王氏用銅六萬斤,黃金三百兩,鑄彌勒佛像,方 三丈六尺。

向陽峰山頂突起三字,曰「向陽峰。」

金蟒穴宿猿洞之東。五代唐天成間,大石穴中有巨蟒,鱗甲如黃金,屈蟠六七丈。王氏命運土塞之,建大 殿以供佛,今葫蘆城是也。以上俱三十六奇。中景 鱗次臺在山之東麓。

頭陀巖安文頭陀因遊南澗寺,山莽蔓中得巖石,側 足而入,有一穴,僅可容身,遂宴坐其間,號頭陀巖。山 居闤闠,遊者絡繹。頭陀嘗《磨石崖》云:「客至不點茶,相 看淡如水。白雲深谷中,穩坐浮生裏。」

《放生池》按郡邑之有放生池,蓋宋天禧、紹興之制也。 每歲聖節日,郡守率僚屬命緇流放生以祝壽。以上 俱在烏石山中。

烏石山部藝文一

編輯

《三山遊烏石記      》明·楊應詔

余性癖山水,自乙酉來三山,迄今凡五到烏石,三十 餘年矣。每遊必攄曠懷,肆遐探,所以求快目觀者,尚 歉未得其詳。余每語於余,同年雙山陳子,約與同遊, 不果。歲辛酉秋,余乃偕傅子丁戊二謝子天湖、梧溪 往。丁戊導余自南澗、石塔、神光三寺流觀至勉齋書 修《三禮》處,已莫辨矣。余迺入書院內,見上有古大梁 將墮,因迤書院東而去。過葫蘆城,丁戊指王氏所填 金蟒穴。還憩靈鷲庵,喜藤竹荒古。佇睇去,復迤東石 碪上,石級斗絕。稍頃,迺至華嚴巖畔,觀唐李陽冰所 書般若臺,篆刻於崖石上,世稱此刻與《處州新驛記》 《縉雲城隍記》《忘歸堂銘》為天下四絕。覽罷,又循巖側 石磴上,轉西至五通祠。少憩,見前石巒間有嵒幄小 祠,燈火熒熒。丁戊曰:「此神女祠也。俗謂能眩惑人。」余 笑曰:「癡漢為色鬼幺麼惑者,真英雄然耶?」稍頃,折祠 上,覽舊所,見人面竹蓊然森立如人者,今無一存矣。 迤竹坪下瞰,石觀音像嵬立巖側。世傳唐天寶八年 五月日,山中雷雨大震湧出者,載《歐陽詹記》中。余因 詢偽閩時王氏斂民膏鑄銅像,此山中在何處?丁戊 謂不知,但遙見東峰石頂上,傳有金剛巨跡存焉。頃 下石坂迤東瞰老佛庵故址,其下有霹靂喦天擘石 室尚存。又東下南望,見石帽山在前,中有宿猿洞。復 東下,遙望,海雲自天際來。余與二謝子攀雲上,觀杜 庠石壁所鑱「天地一聲鐘」句,歡然去。又稍西,迤兩石 門進行不數十步,見巖竅中亂崖齦立,忽石扇斗開, 丁戊曰:「此薛老峰也。」崖上有倒書「薛老峰」三字,或謂 薛老古仙,不知何代人。或曰:迺唐候官令薛逢與神 光僧靈觀遊,創亭於此。稍頃,又越小客寮,下至鴉浴 池。池在石壇上,可一掬,池中水泠泠徹人心骨,下有 石床,余倦甚,因倒臥其上。丁戊云:「此海山佳處。」復旋 西上,至一小庵。丁戊曰:「此唐周朴剛顯祠也。」朴善詩, 介特士,當黃巢破閩城,引朴偪官之。朴曰:「余尚不仕 天子,而肯仕賊乎?」竟遇害。後宋張浚請於朝,祠焉。復 招二謝子過寒翠亭,覽石上題詠。旋至鄰霄堂,臺宇 曠然,新醒人目。東望海上,漁舟樵木,其聲隱隱。又西 下平沙逶岸。請幫助識別此字。遄,應接不暇。余劃然歎曰:「此三山奇 觀也。」丁戊曰:「吁!子知吾三山之奇,而不知吾三山之 苦。余老於此者,緬昔兵興以來,自蕭梁迄唐宋元五 代中,巢賊王陳父子,割據紛紛,余不暇枚舉。即曩者, 正德己卯,進貴兵亂,尋己未倭夷犯海上,來寇吾城。 此山巖穴石孔間,稜稜皆兵甲蝟立,宮宇殄於回祿, 所遺者不過數拳荒石,孤丘鳥道,獨在目中。子視今 之勢將來者又何如?前小石嶂上,不知何代紀兵變 寇亂語,石刻猶模糊可見。」余聞而酸然不能聽。迺自 亭畔迤石碪環觀,中有大石屏,面東峙。不數步,轉石 梯西折,登烏石絕頂,丁戊四顧蒼莽,指無諸城郭。與 余劇談,直見越王臺起城背北下,九仙之觀東翥,與 此烏石對蹲,儼如龍虎相盤踞。環三山,直若瀛海,中 浮三青螺然。旗鼓二峰,左右鼎列,咸環拱內向。丁戊 復指西大王山下曰:「此五代時王審知郊天處也。由 大王山下蓮花峰一帶,挺起民居,鱗碎荒莽中匆又 有石盤斜出,名曰橫山樓,樓下覆仁王寺。循樓西上, 至大石坪,又有宋社稷遺壇,在石崖」背,鐫三大字。余 覽古今王圖霸業,瞬息目睫,下為一慨。俯瞰臺側,有 蔣之奇穎叔所刻石壁頂古松,枝榦扶疏,半頹落,曰: 「此何人所樹?」滿山童然,猶不意有此老龍骨者。存《丁 戊述》舊有訛言烏石青起刀兵之故。余輾然而下,沿 山麓去,見石巒上有晦庵題名在焉。已復詣南澗,寺 旁有晦翁大書石屋,清隱奇偉甚邃。又迤東,見一大 石塊,橫峭懸崖,若雲幄蓋於上,其中有謝宜相所書 「石天」二字。旁由小曲徑出,至東峰,遙望前神女祠,直 西上有秀巒嶄嵲,兩崖壁夾聳,內微露一線天,磔磔在煙靄中可吸,直若飛鸞舞於穹杪。更西下,有歷代 所封惠安王祠。又東去至一巖閣,曰天章臺。復迤初 陽頂北望,與丁戊欲訪唐閻濟美觀稼之所,邈不知 何處,而昔時所謂崔公井、謝公浴堂、古跨鼇亭,與蔡 端明所題「幽幽境」,俱落落埋沒荒荊中,雖欲探而無 所於考也。丁戊復與余談,偽閩王氏時,此山觀剎之 盛,宋謝泌有詩云:「城裏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 燈。」今十弗一存,迺過瞰曾鞏所記道山亭,《道書》謂「蓬 萊洞天」者。余猶欲尋昔仙翁任放煉丹井並頭陀巖 莽蔓中,凡前所瞰不危,亭降睡石,迴視俱冥冥半空 煙際矣。又東下轉小徑,上見兩大石騰齶,如二牆堵 然。中平敞可臺榭以遊,烏石除鄰霄,此為最。兩石東 西相去不盈數丈,前東面海門,遙睇五虎山,自海上 奔馳南來,勢若六鼇在掌上。然江潮島漵,汀煙嵐紫, 日夕不知幾千萬狀。又循石棧下行數十步,見有石 梁橫亙於絕壑,若天台石橋狀,巉巉倒跨空畔。橋側 有「沖天臺」,昔傳乃崔公放鶴沖天處。臺西有蟠桃塢, 石盤陀。請幫助識別此字。磈不省何所云?余曰:「烏石舊傳三十六奇, 盡於此乎?」丁戊曰:「還有未盡者。」余興劇,益不能已。更 往復,盡飽所觀,竟日始旋。丁戊曰:「三山之行蹤故事, 盡於子矣。」

烏石山部藝文二

編輯

《中秋烏石山       》明·傅汝舟

良夜孤峰頂,秋天陰復晴。大江煙雨下,低月樹邊明。 雁過聲猶濕,雲收意未平。狂歌誰獨和,漁笛隔洲鳴。

南峰庵庵徑有古榕樹懸枝對峙宛若門闕

編輯

前人

古樹上危根,依天巧作門。雲飛不在外,虎過定消魂。 野客逢迎少,山僧出入尊。朋遊坐不厭,葉落滿金樽。

暮春雨集四山堂晚晴登烏石往柬一山古逸

編輯

二子           :傅、汝、楫。

雨罷山堂宴未休,烏山醉傍晚晴遊。隔江雲樹翻殘 照,到石風花減客愁。祠殿草荒中使返,姓名苔蝕古 人留。空傷往事論今夕,倚杖聽鶯憶酒儔。

烏石山部外編

編輯

《稽神錄》:福州城中有烏石山,山有峰上鑿三字,曰「薛 老峰。」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如數千人喧噪之聲, 及旦則薛老峰倒立,峰字返向上,地中石碑皆自轉 側。

鼓山部彙考

編輯

福州府之鼓山

鼓山在閩縣城東三十里。其山延袤數十里,上有石 如鼓,故名鼓山,一名「屴崱山。」相傳「在宋時,丁謂、趙汝 愚、李綱及朱子皆嘗遊於此。」

按《方輿勝覽》。福建路福州鼓山在閩縣,有石狀如鼓, 故名。或雲每雷雨作,中若鼓聲,上有亭,朱元晦書「天 風海濤」四大字。

按《八閩通志山川攷》:鼓山在福州府閩縣。或雲有石 如鼓,故名。或雲每雷雨作,其中簸蕩若鼓聲,因名。 按《福州府志山川攷》:鼓山去城三十里而近,延袤數 十里,郡之鎮山也。巔有石如鼓,其峰曰大頂峰。先是 榛莽不通人跡。宋咸平中,丁謂與諸公始披刈以登, 一曰屴崱,登之可望海。朱熹大書「天風海濤」字鐫之 石,又刻趙汝愚「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之句。又有小頂峰、香爐峰、缽盂峰、白雲峰、雙髻峰、獅 子峰,有池,五色鳥浴之,曰浴鳳池。有洞曰靈源洞、喝 水巖,五代時,僧神晏誦經於此,惡水聲喧,叱之遂西 流,故名。又有將軍石、應真臺、石門巖、祖師巖、白猿穴、 元公亭。宋嘉祐間,為郡守元絳建望州亭、鳳尾臺、蹴 鼇橋、忘歸石、羅漢泉、龍頭泉。梁開平中建湧泉寺。其 下有白雲廨院,明嘉靖間燬,獨下院存。其別麓有海 音洞,在鳳池右白雲洞,洞有三天門,雲萬曆丙戌僧 悟宗所開。鼓山之支,曰鼓岐,曰魁崎嶺,曰蕭灣嶺,曰 蓬崎,曰臥牛。蓬崎山多奇石,有蛇洞,南至於江,有石 如劍焉,曰「劍山

鼓山部藝文一

編輯

《鼓山銘          》宋·陳烈

鼓屴崱峰頂特,窮島夷。頫。封域屏閩東,拱辰北。歲辛 亥,帝司赤,竦神烈,從峭陟。搴若華,揖瑤極,呵蜚霆,蹴 鼇脊。披霄根,殫目力。高者仰,深必惕。謹其至,惟古則。

鼓山請雨記        徐鹿卿

編輯

紹定壬辰夏六月不雨,至於秋七月,遍走群祀,未效。 大帥番陽李公以「石鼓閩重鎮,其下眾水所匯,必出 雲,為風雨」,乃命屬吏南昌徐鹿卿致禱。丙申,詣寺齋 宿。丁酉,黎明登屴崱,禮畢而雨,是夕大雨。戊戌,又大 雨,己亥,雨止。槁者穫,涸者流。刻而識之,侈神之休。

遊鼓山記         元吳海

編輯

「福為八閩都會,上四郡皆山,地勢侷促,不能廓以舒; 下皆瀕海,風氣疏蕩,不能隩以周。惟是州處其中,不 蕩不局,得二者之宜。環州之山,惟東石鼓為最高,能 興雲雨,蓋州之望也。」歲乙巳秋,郡人黃伯弘約予與 廣平程伯宗、建安徐宗度,自河口買舟,順流而下,抵 白雲寺,過東際石橋,橋覆以舟,沿麓稍登,鳴澗在左, 荔蔭團團,有大石可坐。近里許,有亭曰「乘雲。」近亭有 窾泉,行者掬以飲。又里許,到半山亭。亭後小谿,俯瞰 山下。又里許,有閣曰「元通。」閣外疏竹斜映,倚欄平睇。 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龍,縈帶長洲。靡焉而東趨,漁歌 互答。西山凝暉,碧翠異狀。前登嶺路,景射人背。轉而 右,見奇光玲瓏篩林,若金色點綴樹上,如花嬰條,如 果,有葉,華彩相映,瑰麗不可名狀。轉而上,皆幽林清 樹。半里許,夾道有小松曰松關。日已下山,促行度圮, 表曰「全閩第一峰。」下小坂皆平途,迤𨓦達寺,已昏黑, 宿超凡閣。明日,經寺右,行蔬畦間,度松林二三百步, 入叢篁中,徑傍小竹微露綴其上如珠,時滴人衣,覺 清爽。出篁竹皆微蹊,二里許,登小頂峰,峰直寺後,下 視殿閣,若騎其尾。西望都城,列雉數千,市廛闤闠,臺 前府寺,釋老之宮,輝霍崇麗,州邑之雄,可謂罕矣。由 小頂而上,又里許至大頂,使僮僕伐莽披棘,擬步而 後可進,若是二百武。少轉而南,然後造乎屴崱之巔。 乃拂石刻觀晦翁大字,讀沈公𥫃銘,摩挲徐鹿卿《請 雨記》,記漫久乃可辯。時晴空景明,萬象露呈,幽奇詭 異,不待搜剔,自來獻狀,使人翛然而塵慮消,澹然而 情境融。極目西北諸峰,若數百里,攢者、騖者、凌者、𩰚 者、攘者、赴者、突者、簉者、特立獨出者、齦齶劍戟者。西 南諸峰,若雲矗波湧,若車馬馳驟。近至數千里之內, 皆周旋徘徊,頓伏妥帖,間之以溪壑,流之「以江河。」蓋 自劍、邵來者,至水西旂山而止;自汀、泉來者,至水南 方山而止;自建來者,至是山而止。若夫建、劍、汀、邵之 溪合流至於洪塘,分為二江,南過石頭,納永福之溪 與瀨溪出西峽;北過新步,亦分為二。又合而至於長 隑,乃西峽江合過石馬下洞,受長樂港與敻港,出閩 安鎮而入於海。東南彌望浩蕩,不可極遠。至於琉球, 近而《梅花》《南交》諸島,咸在五步之內。自「永福」、閩清、長 樂以至福清之境,歷歷可見焉。迴眺附城諸山,前者 若迎、後者若隨;左右環輔森列,若大將之治旅;尊嚴 閒暇,部武整肅,秩然不亂。南州之山,若鸞翔鳳翥,丘 垤礧礧,若子之在枰耳。滄溟無波,上下同色;輕飆徐 來,綠皺千里,潮落渚出,平沙衍迤,蒼鳶白鳥,共下齊 起,日既暮,乃宿焉。中宵月色如午,剛風忽起聯立,東 望扶桑,以候朝旭。奔星矢馳,四面相射,有元雲橫亙 在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視其初出之景。須臾,日已上 高山,第見煙水蒼茫,遠近城邑,隱顯迭出,恍然如畫 圖中,又一奇也。至寺已近午,寺左有靈源洞,石磴垂 梯,兩崖崇墉,通以石樑,白雲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 風,時來襲人。起觀蔡君謨書,有奇石立道側,號「將軍 石。」於是履危棧,度石門,求晦翁題名,趙子直詩抵天 風海濤之亭極焉。孤撐巉巖,憑闌欲墮,川分谷擘,江 面如沼,險絕清曠,遂兼得之。夫升㟝嶁者隘一方,陟 岡阜者薄萬里。乃今縱目力於「霄漢,納溟渤於胸次, 晦冥晝夜,收拾舉盡,豈非所處者益高,所見者益遠, 所造者益深,則所獲益富耶?且是山昔人莫不登之, 近百年來,人跡罕到。自予始登,命樵夫為導,亦不知 其路。」乃緣壑徑上顛踣者屢,而後得至其所,忽得舊 路,循之而下,蓋宋時所闢,而僧除之。始,絕頂皆短荊, 無林木,今可張幄矣。始寺外多數百歲古樹,今但見 新植矣。

重遊鼓山記         前人

編輯

吳子客居董下,出門面鼓山,惟限一水,自初秋即約 數人同登,既而秋雨連月,所與約諸人咸以事違,然 予意獨勤念,過此則冬氣將厲,寒不能登矣。十月十 一日,風定無雲,里中陳坦、彭琅、吳杲從余自蓬隑入 荔林,依山右行,暾旭宇霽。道傍野花炫耀黃碧色,霜 林葉如染彩,山果可噉,澗中泉韻琮琤,鳥聲啽哢,飛 來近人若相娛。二里許,至岐路,乃絕壑橫渡小石杠, 遇數人家,復有岐路當前,右有少年坐石上。紿曰:「宜 行。」左乃左行,由屋後躋石磴,崎嶇險峻。近二里許達路,寄衣舄寺中。升數岡,則篁竹深密,不可尋路。右徑 趨山後,並崖而進。雖覺微異,然意可得達,遂循之里 許,值窮,見水源而返,蓋寺中引泉處「也。退而披篁刊 木,剪伐椔翳,企樹而望,向高直上,攀緣蹭蹬三里許, 然後榛莽之中,略有微蹊可辨。」眾共進五六百步,果 至峰頂。息良久,尊酌屢行,然後徐起,徘徊瞻眺,意既 適,則又樂而忘罷矣。訪予曩年宿處,荒穢特甚,不可 以前下山日將暮,月已升東,不能復覽洞中諸勝。出 近南寺,得村氓引導,暝黑穿林中,歷畬田,指而詳悉。 乃乘月度嶺上下緣麥隴中,取道抵灰隑,舟從岸來 濟,及家將二鼓矣。

鼓山部藝文二

編輯

《登鼓山         》宋·趙汝愚

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壯哉!江月不隨流水 去,天風直送海濤來。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 已灰。堪嘆人生祇如此,虛欄獨倚更徘徊。

鼓山            蔡襄

編輯

郡樓瞻東方,嵐光瑩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 雲深翳前路,樹暗迷幽谷。朝雞亂木魚,晏日明金屋。 靈泉注石竇,清吹出篁竹。飛毫劃峭壁,勢力忽驚觸。 捫蘿躋上峰,太空延眺矚。孤青浮海上,長白掛天瀑。 況逢肥遯人,索尚自幽獨。西景復向城,淹留未雲足。

鼓山靈源洞         李綱

編輯

「碧海照長江,清波逾練淨。我為鼓山遊,潮落初放艇。 連峰盡崔嵬,倒影涵玉鏡。」捨舟訪招提,木末繚危磴。 凌雲開寶閣,震谷韻幽磬。乃知大叢林,棲託必深敻。 靈源更瓌奇,巖壑相隱。請幫助識別此字。「森羅並尤物,無乃太兼併。 偉哉造化力,至巧於此罄。煙雲互捲舒,變態初不定。 豈惟冠一方,實最東南勝。周行洞峽中,泉石若奔競。 飄蕭毛髮清,滌濯肺腑瑩。當年喝水人,端恐溷觀聽。 是心如虛空,動寂豈妨並。兵戈正聯綿,幽討亦云幸。 相攜得佳侶,散策謝軒乘。媮安朝夕閒,未可笑趙孟。 淹留遂忘歸,悵望雲海暝。」不負惠詢期,更起滄洲興。

《前題》
朱熹

編輯

「靈源有幽趣,臨滄擅佳名。我來坐久之,猶懷不盡情。 褰裳步翠麓,危絕不可登。豁然天地寬,頓覺心目明。 洋洋三江匯,迢迢眾山橫。清寒草木瘦,翠蓋亦前迎。 山僧好心事,為我開此亭。」重遊見翼然,險道悉以平。 會方有行役,卭蜀萬里程。徘徊更瞻眺,斜日下雲屏。

《前題》
真德秀

編輯

「嚴宸有追詔,趣上太守符。疲民未蘇醒,還顧空躊躇。 來尋靈源盟,喜與佳客俱。始酌清泠泉,一浣丹墨汙。 超然煩溽中,著身在冰壺。遲明陟危亭,雲濤渺空虛。 煙霏倏開闔,峰巒時有無。偉哉此絕觀,雄壓東南隅。 蒼崖萬仞立,四面環瓊琚。翠木巧蔽虧,亭午清陰敷。 令人澹忘歸,似到真華胥。憶昨汎蓮日,選勝邀朋徒。」 摩挲巖上刻,慨仰趙與朱。舉觴酹且盟,一節期終初。 重來三十年,恍如隔朝晡。並遊四五人,存者獨老癯。 有懷子陳子,感歎為欷歔。子抱明月終,我方長塗趨。 顛踣懼不免,儆省當何如。願言祝同社,著力相攜扶。 禪伯亦可人,新結峰頭廬。我老故勌遊,軒冕非所娛。 會須脫塵鞅,來依嬾殘居。

登鼓山         元黃鎮成

編輯

屴崱峰頭萬丈梯,上方高與白雲齊。青山盡處海門 闊,紅日上來天宇低。

《前題》
王翰

編輯

旭日照高岑,天風振遠林。不分滄海色,那識白雲心。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

《前題》
明·鄭閻

編輯

絕頂臨天迥,相攜興裏過。嵐光移野席,谷籟散林珂。 過雨沾衣濕,閒雲入袖多。不知滄海外,《員嶠》更如何。

鼓山部紀事

編輯

《莆田縣志》:宋僧祖林司法玠之叔也。其母陳氏夢異 僧遺以明珠,母因問僧從何來,應曰:「余姓黃,名涅槃。」 覺而有娠,以應珠名。相貌奇古,通身毛長二寸許。嘗 詣鼓山謁鑒淳禪師,一見而奇之,曰:「此真金老獅子, 異日之法器也。」因出化僧供至黃石。有朱姓者夜夢 黃涅槃登門,遲明乃師至,其人大喜,為道前夢,且施 錢五百緡。師自念山東大乘有獅子峰,佛心禪師實 主之。盍往依棲,以符獅子之名,遂往謁之。佛心喜曰「夜夢獅子入吾室,子其應乎?」佛心往鼓山,請作首座, 眾皆驚愕,相顧曰:「珍獅子平日不會開口,縱胸中有 佛法,如何舉揚?」一夜秉拂,隨機應答,叩擊不窮,自是 禪譽大播。後去福之泉州,趺坐而化。

鼓山部外編

編輯

《莆田縣志》:「漢武帝時,何氏居廬江,繼徙臨川,任俠有 奇氣,與淮南王安遊。娶張氏,生男九人,女四人。九人 生時目俱盲,獨長者一眼朗然如日,為諸真人前行。 九人初亦從父客淮南,已而師大羅學辟穀法,勸父 俱隱,不聽,遂相與自九江入閩,始即鼓山居焉。月餘, 復遊於莆。莆西故有龍津廟,其中井泉靈異,有胡道」 人修真於此。九人遂往謁之,因飲是水,仙眼盡開。一 日,辭胡曰:「此地非吾所也,吾將去。」胡曰:「子名已登,金 臺玉堂不患不僊,子其尋雞子山往矣。我亦躡壺山 之巔,以了塵寰。異日當會子於白雲清洞。」因留詞以 別九人,乃西行六十里,結楓為亭,而處其上。已過九 仙山,經雞子城,飲其泉,即飄飄欲沖。或謂「嶺之東大 有佳處」,遂踰嶺入湖煉藥。湖中丹成,九鯉化龍,白日 乘之昇天。

高蓋山部彙考

編輯

《徐趙二人得仙之高蓋山》。

高蓋山在今福建福州府永福縣城西二十都,峰巒 秀聳,其上常有紫雲如蓋,故名。

按《廣輿記》福建福州府,高蓋山,在永福縣,「道書第七 福地。」石門插天,松檜晝暝,猿狖清嘯,與寒泉答響。嘗 有牧兒徐氏飯牛山椒,遇二人弈,遺徐一棋子,叱命 歸,遂精手談,往往與二人遇,得修煉訣。一日將仙去, 埋棋子田中,植牛杖其側,旋生枝葉,今老樹尚存。 按《閩書方域志》:高蓋山在永福縣境,昔徐趙二仙飛 昇之地,偽閩封此山為西嶽。其山雙崖對峙,聳拔撐 空,上有東西二石室。東室內有石龜,世傳僧叱出之, 歲旱禱雨多應。別峰曰「金支」,秀插天表。中有泉,色如 金。又有玉華峰、宴玉巖、放雲巖、水簾洞、龍吟池、飛昇 壇、鳳立臺、龍都峰、螺泉、石龜十景,邑稱十奇。

按《八閩通志·山川攷》:「高蓋山在福州府永福縣城西 二十都,峰巒秀聳,其上常有紫雲如蓋,故名。昔徐登、 趙昺皆昇仙於此。偽閩將郊天,嘗封為西嶽。山有玉 華峰、宴玉巖、放雲峰、水簾洞、龍吟池、螺泉、石龜,歲旱 禱雨於此多應。」

按《永福縣志地紀》:「高蓋山去城四十里,巖壁奇聳,常 有紫雲如蓋,又名紫蓋山。中有泉金色,又名金支。周 迴有十奇,曰紫蓋峰、宴玉巖、玉華峰、放雲峰、水簾洞、 龍吟池、螺泉、龜石、鳳立臺、飛昇壇東西有二石室,東 室前有古檜,枝葉倒生,相傳謂慧矩禪師倒植禪杖, 道書稱為第七福地。漢徐登、趙炳、齊慧矩、智著皆居」 於此。山下有名山院,不知始建年代。明正統六年,僧 德隆重建佛殿,旋即荒廢。嘉靖十三年,候官僧道通 與其徒七人,來居此山,飲水啖草,禮念精勤。六人皆 以不堪引去,獨有德員者,與師堅持初念,不少退屈。 十九年,道俗聞之,咸來皈依。乃以其檀施,砌路建屋, 莊嚴道場,及修葺下院佛殿。三十三年大起下院。遂 成叢林。

高蓋山部藝文一

編輯

《高蓋山記        》宋·張世南

福之永福。西山曰高蓋,為第七福地。出縣郭,陟峻嶺, 行五十里而近。最上處有禪剎,曰「名山」,徐真君上昇 之處。東西二室,則淛僧歸寂所也。朝廷累降御香,有 樵禁,載《曲臺祀典》。石門插天,杉檜晝暝,猿狖清嘯,與 寒泉響答,真偉觀也。徐本牧兒,飯牛山椒。一日聞樂 聲出林杪,緣崖造觀。至則有二人弈,拱立良久,遺徐 一棋子,叱令歸。歸即精解手談,時碎瓦器為子,布地 為局,縱遊崖上,往往與二人遇,遂得修行燒煉訣。有 趙真君,不遠千里訪之,以所得祕密,與之參契。徐喜, 酌酒飲草廬中。時霜月,草木彫空,徐曰:「承遠訪,無以 為樂。」以餘瀝一噴,頃刻林花遍開,今名所居曰林花 莊。徐功行成將仙去,埋棋子田中,壅土成墩,植牛杖 其傍,旋生枝葉,今老樹尚存。嘗有耕者發墩,致風雷 之變,至今相指為戒。丹成,與兄弟姊妹七人同時上 昇,故其地有七僊亭、徐趙二君祠,雲自仙羽化,莫有 詣者。數百年有淛僧攜小師來主寺,有《輕身術》。偕至徐君壇,得二石室,乃鑿山通道,飛燈自石門中出,始 盡發地祕。四方遊者,於是翕集。其東室明潔,前有水 簾,自千仞崖巔垂空而下,如其門之廣。山中佳致,可 坐而挹。西則晻靄,亦乏奇觀。獨去洞數武,有龜與石 棋枰對立,相傳雲龜舊處室中,徐君叱而出之,其事 頗誕。一日,東室主僧赴邑齋會,小師乘其遠出,趨師 床坐逝。主僧即知之,嘆云:「叵耐小鬼奪我山中住處。」 亦即「齋席坐逝。其徒議挈歸,以登涉之勞,乃茶毘囊 骨歸塑西室。雖加丹粉作喜色,每一風雨,即脫落如 舊。或者猶疑二僧禪寂雖高,而貪嗔一念未能瞭然 者。小師之趨東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盡一腳。數十 年前,有高僧數其敗教之罪,摺而正之,言其中如敗 炊餅」雲耳雲。所得梗概如此。高蓋為閩中佳山,雖左 僻,然多勝,往往遠從遊覽,吟題甚富。

高蓋山部藝文二

編輯

《高蓋山》二首        宋·施常

「曰雲來往自閒閒,鎖斷千山與萬山。」仙客已歸霄漢 去,虛堂流水漫潺潺。

其二

歷盡千山與萬山。白雲深處叩禪關。曉猿夜鶴相應 笑。笑我勞生幾度閒。

龍都峰下石室        陳暘

編輯

巖頂風雲常不散,洞門日日吐煙霞。濟時偏解為霖 雨,信是神仙第一家。

高蓋山部雜錄

編輯

《閩書方域志》讀張世南記,徐、趙俱稱真君,而黃敘引 徐登、趙昺實之,蓋不同矣。按黃滔為王審知作丈六 金身碑,謂九仙山定光多寶塔之右,仙徐登上昇之 地,然則登之上昇在九仙山矣。而宋淳熙《三山志》又 云:「高蓋山,徐登學道之所也。」按,《漢書登傳》云:「登物故 昺,東入章安,章安令惡其惑眾,收殺之。」則二人並無 昇仙事。「鳳立煙霄,桃花碧澗」,殆非漢時人語意敘見 世南所記二姓偶合,而其禁樹生荑,噴瀝開花,有相 類者,遂牽引之,姑兩存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