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長白山部 (東過寧古塔,西趨奉天府)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十卷
維基百科 參閱維基百科中的:長白山
維基大典 閲文言維基大典文:長白山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九卷目錄

 長白山部彙考一

  圖

  考

 長白山部彙考二

  金世宗大定二則 章宗明昌一則 泰和一則

 長白山部彙考三

皇清康熙三則

 長白山部藝文

  冊封長白山文       金世宗

 長白山部紀事

 長白山部雜錄

 醫巫閭山部彙考一

  圖

  考

 醫巫閭山部彙考二

  有虞氏帝舜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唐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金太宗天會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

  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四則

 醫巫閭山部彙考三

皇清順治一則 康熙一則

 醫巫閭山部藝文一

  永樂十九年建北鎮廟敕   明成祖

  遊醫巫閭山記        周祚

  北鎮廟記         王宗彝

  醫巫閭山賦         張升

  醫巫閭山具瞻亭賦      劉琦

  重修北鎮廟記        張岫

  重修北鎮廟記       胡景榮

 醫巫閭山部藝文二

  醫巫閭山         金蔡珪

  登醫巫閭山         前人

  覽秀亭           前人

  具瞻亭歌        明程啟充

  登閭山           賀欽

  同總戎馬恆齋諸君子登閭山二首

                任洛

  詠廟下古松         前人

  詠廟下古松和前韻     薛廷寵

  登會仙亭          前人

  謁北鎮祠         許宗魯

  醫閭春望同李戶部臨陽諸子  前人

  秋晚閭山登眺        前人

  九日玉泉寺登高       前人

  廣寧道中望閭山發興    溫景葵

  九日同計部趙汝泉登觀音閣二首

               張邦士

  明年三月陪撫院王公按院吉公再登

                前人

  又明年三月計部黃少南同登  前人

  登玉泉寺          李輔

  觀音閣           前人

  春日偕計部王君良貴僉憲趙君介夫遊醫巫

  閭山觀音閣         俞憲

  玉泉寺亭         蔡可賢

  覽秀亭           毛倫

  玉泉新霽         賀士諮

  石堂松雪          前人

 醫巫閭山部紀事

 醫巫閭山部雜錄

 醫巫閭山部外編

 千山部彙考

  圖

  考

 千山部藝文一

  遊千山記        明程啟充

 千山部藝文二

  千山溫泉二首       明唐皋

  前題           徐景嵩

  前題           程啟充

  下香巖寺          前人

  遊中會寺二首       龔用卿

  同兵憲黃雨田諸公遊祖越寺留別二首

                張鏊

  羅漢洞          王之誥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二首   張邦士

  遊千山祖越寺       徐文華

  前題            劉琦

  次劉北郭韻         朱箎

  九日遊千山         前人

  宿大安寺有懷       吳希孟

  羅漢洞          薛廷寵

  登千山寺二首        李輔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二首   張邦治

 千山部紀事

 十三山部彙考

  圖

  考

 十三山部藝文

  十三山          明黃襄

山川典第九卷

長白山部彙考一

編輯

奉天府東北之《長白山》,

長白山在今船廠東南一千三百餘里。古名不咸山, 又名太白山,又名白山。舊《志》稱「橫亙千里,高二百里。」 今按:此山東過寧古塔,西趨奉天府,而開運、隆業諸 山,皆發脈於此,蓋不止千里矣。山巔一潭,五峰環遶, 百泉自山麓旁出,分為鴨綠、土門、混同三大江。其體 勢高大,支裔綿遠,洵足雄冠五嶽,俯視萬山。

長白山圖

長白山圖

按《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 慎氏之國,有蜚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有 人名曰大人。」

按《金史世紀》,其在北者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 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按《名勝記》:「長白山,其巔有潭,周八十里,深不可測,南 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

按《明一統志》:「長白山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橫亙千 里,高二百里。其巔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 流為混同江,東流為阿也苦江。」

按:《全遼志山川攷》:「長白山在開原城東北千餘里,橫 亙千里。《方輿勝覽》云:黑水發源於此,舊名粟河。 托溫江在開原城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

上木江,在開原城北六千餘里,源出長白山。

花江在開原城東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

按《盛京通志山川攷》,「長白山即歌爾民商堅阿鄰,《山 海經》作不咸山。」《唐書》作「太白山」,或作白山。《明一統志》 云:「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橫亙千里,高二百里。其巔 有潭,周圍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東 流為阿也苦江。」今考其地,在船廠東南一千三百餘 里,西南流入海者為鴨綠江,東南流入海者為土門 江,北流遶船廠城東南,出邊受諾尼江,東注,北受黑 龍江,南受烏蘇哩江,曲折入海者為混同江,並無「阿 也苦」之名,古今稱呼之異也。金大定十二年,即山北 建廟,冊為興國靈應王,有司致祭,如嶽鎮故事。明昌 四年,冊為開天弘聖帝,其後廟廢。山半有石砌臺,坦 平宜四望。山巔作圜形,積雪皚然。及陟其上,五峰環 峙如俯。南一峰稍下如門,中潭窈杳,距崖五十丈許, 周可四十餘里。山之四周,百泉奔注,即三大江所由 發源也。其巔不生他樹,草多白花。南麓蜿蜒磅礡,分 為兩幹。其一西南指者,東界鴨綠江,西界通加江,麓 盡處,兩江會焉。其一遶山之西而北,亙數百里,以其 為眾水所分。舊《志》總謂之分水嶺。今則西至邊,茂樹 深林,幕天翳日者,土人呼為納綠窩集。自納綠窩集 而北,一岡袤四十餘里者,土人呼為歌爾民。朱敦復西指入英額邊門,遂為天柱、隆業二山。迴旋盤曲,虎 踞龍蟠,其間因地立名,為山為嶺者不一,要皆此山 之支裔也。

訥秦窩集,在船廠城南七百三十里,長白之北。崇岡 疊嶂,茂樹深林,百餘里遂不以山名,而以林名,土人 呼為「窩集」,即樹林也。船廠城南諸河,多發源於此。 「望祭山」即溫德恆山。在城西南九里,高一百五十步, 周圍五里,每歲春秋於此山上望祭長白山之神。 「長嶺子」,即歌爾民朱敦。在城西南五百里,南接納綠 窩集,北接庫魯訥窩集。自長白山南一嶺環遶,至此 綿亙不絕,遂為眾水分流之地。東北流為遼、吉善河、 輝發等河,入混同江。西北流為英額占、尼哈達、葉赫、 黑兒蘇等諸河,入奉天府界內。

《納綠窩集》在城西南五百里歌爾民朱敦之南,即分 水嶺中密林叢翳處也。林週數十里。船廠城西南諸 河多發源於此。

撒木禪山在長白山西南,太子河發源於此。按《明一 統志》:太子河,一名東梁河,源出斡羅山,或古今稱名 之異也。

俊團山在長白山之西南,近鳳凰城邊外之宣城,即 和七坤木哈連山也。

分水嶺亦名黑林嶺,即長白山南麓,一幹盤曲,西北 指者也。此嶺有三泉,自谷中湧出,即為通加江之源。 湖淪嶺在城西南。

《康刪嶺》,在長白山西南,湖淪嶺之東。

喀巴嶺在長白山西南,康刪嶺之東。以上並「湖淪」、康 刪二嶺,俱長白山南分水嶺所分也。土人因地立名, 所呼不一。

歪頭䃳子山在長白山南。 紅石䃳子山在長白山南。歪頭䃳子之東 珠魯木克善峰峰有二,在長白山南。以上並兩䃳子 山,俱長白山南麓,一幹西南指者,山名各異,而峰巒 相續。其東為鴨綠江,其西即通加江,山盡處,兩江合 流入海。

混同江:在船廠城之東南,源出長白山。

打虎河在城東南六百七十里,源出「訥秦窩集。」 五里河:在城東南七百七十里,源出「訥秦窩集。」 吉郎吉海闌河:在城東南七百九十里,源出訥秦窩 集。

英阿什庫河:在城東南九百三十七里,源出訥秦窩 集。

哈占河在城東南九百六十餘里,源出訥秦窩集。 色渚淪河在城東南九百九十五里,源出訥秦窩集。 昂邦土拉庫河在城東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源出長 白山,激湍奔出,瀑布千尋,俗名「土拉庫。」

娘木娘庫河:在城東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源出長白 山。

阿脊革土拉庫河:在城東南一千五百二十里,源出 長白山。

溫泉在城東南一千九百八十里,在長白山東北,熱 如沸湯,煖氣上蒸如霧,西北流入昂邦土拉庫河。 輝發河在城南三百二十里。《明一統志》作「灰扒江」,即 此。源出納綠窩集。

三屯河在城南四百八十五里,源出納綠窩集。 土門河在城南五百里,源出「納綠窩集。」

賽因訥因河在城南五百三十餘里,源出長白山。 瓦怒虎河在城南五百五十里,源出訥秦窩集。 發河在城南六百六十餘里,源出訥秦窩集。

額黑訥因河在城南八百十七里,源出長白山。 磨和。拖舍稜河在城南八百二十里,源出訥秦窩集。 佛多和河在城南八百四十餘里,源出訥秦窩集。 泥坎河在城南八百七十里,源出訥秦窩集。

蛇河即梅黑河。在城西南五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嶺。 《遼吉善》河在城西南五百三十里,源出納綠窩集。 噶桑阿河在城西南六百餘里,源出納綠窩集。 納綠河在城西南六百餘里,源出納綠窩集。

西爾門河:在城西南八百九十餘里,源出「納綠窩集。」 溫水河即哈爾渾木克河,在城西南九百里,源出「納 綠窩集。」

折中額河在城西南九百九十餘里,源出「納綠窩集。」 章京河在城西南,源出《納綠窩集》。

馬家河在城西南,源出《納綠窩集》。

尼馬臘河:在城西南,源出《納綠窩集》。

哈當極河:在城西南,源出《納綠窩集》。

東式庫河:在城西南,源出《納綠窩集》。

《金木新》河:在城西南,源出分水嶺。

里加河:在城西南,源出分水嶺。

加哈河:在城西南,源出分水嶺。

偏狼阿河:在城西南,源出分水嶺。

小夾河在城西南,源出分水嶺。

靉河在城西南,源出兮水嶺「佟家河」在長白山,源出分水嶺。

哈爾民河在長白山西南,源出分水嶺。

額爾民河在長白山西南,源出分水嶺。

加爾圖庫河:在長白山西南,額爾民河之西,源出分 水嶺。

衣密蘇河在長白山西南,加爾圖庫河之西,源出分 水嶺。

壺勒河在長白山西南,衣密蘇河之西,源出分水嶺。 三木定阿河在長白山西南,壺勒河之西,源出分水 嶺。

加渾河在長白山西南,三木定阿河之西,源出分水 嶺。

王成河在長白山西南,源出分水嶺。

鴨綠江即益州江,或呼「靉江」,源出長白山。

渾河在承德縣城南一十里,發源自長白山《納綠諸 窩集》中。

《古蹟攷古》「開天弘聖帝廟,金大定中,冊長白山神為 興國靈應王。明昌中,冊開天弘聖帝,備袞冕於山北 建廟,末年廢。」

《物產攷》:「香樹叢生而直,黃花長白,山中最多,土人取 以作香,祭神必用之。」

金線重樓《本草》作「蚤休。」生於深山陰濕之地,亦名紫 河車,亦名草甘遂,亦名三層草。《明一統志》云:「出長白 山」,未有採者。

兔,按《唐書渤海傳》以太白山之兔為貴,即今之長白 山也。

長白山部彙考二

編輯

世宗大定十二年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建廟宇於其地

編輯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定十二年,有司 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十 二月,禮部太常學士院奏,「奉敕旨封興國靈應王,即 其山北地建廟宇。」

大定十五年三月,定「長白山祭禮。」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定十五年三月, 奏定封冊儀物,冠九旒,服九章、玉圭、玉冊,函香幣冊 祝,遣使副各一員,詣會寧府行禮。官散齋二日,致齋 一日,所司於廟中陳設如儀。廟門外設玉冊、袞冕幄 次、牙杖、旗鼓從物等視一品儀禮用三獻,祭如嶽鎮。 自是每歲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擇日致祭。」

章宗明昌四年十二月甲寅冊長白山之神為開天弘聖帝

編輯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按《禮志》。明昌四年十月。備 袞冕玉冊儀物。上御大安殿。用黃麾。立仗八百人。行 仗五百人。復冊為「開天弘聖帝。」

泰和二年十二月以皇子晬日丁卯遣使報謝於長白山

編輯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長白山部彙考三

編輯

《皇清》。

康熙十六年

編輯

《大清會典》。康熙十六年,以「長白山」係

祖宗發祥重地、照嶽鎮例、封為「長白山之神。」每年春秋

二、祭令寧古塔將軍,遣官在烏喇地方設幄望祭。如遇吉禮,遣官祭告。「五嶽」、五鎮,亦遣官至烏喇地方望祭。與「北鎮」 為一差。其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應用犧牲器皿帳幄等項、俱

盛京禮工二部備辦

盛京通志

國朝誕膺天命,考正祀典,尊為「長白山之神」 ,《春秋》

兩祭。寧古塔將軍、副都統主之。在城西南九里溫德恆山之上、望祭

盛京禮部遣官隨祭

國家大典、遣大臣祭告。如嶽鎮儀

康熙十七年

《盛京通志》。康熙十七年奉

旨遣大臣覺羅吳《木訥》等登山相視。見山麓一所、四

周密林叢翳。其中圜平草木不生。出林里許、香樹行列、黃花紛郁。山半雲垂霧羃、不可仰睇。諸大臣跪宣、

旨畢,雲霧倏廓。山形暸然,有徑可登。

康熙二十三年

《盛京通志》。康熙二十三年奉

旨遣駐防協領勒出等復周圍相山形勢。廣袤綿亙

略如《明一統志》所云。

長白山部藝文

編輯

《冊封長白山文》
金·世宗

編輯

自兩儀剖判,山嶽神秀,各鍾於其分野。國將興者,天 實作之,對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跡,有若岐陽, 望秩山川,於稽《虞典》,厥惟長白。載我金德,仰止其高, 實惟我舊邦之鎮。混同流光,源所從出,秩秩幽幽,有 相之道。列聖蕃衍熾昌,迄於太祖,神武徵應,無敵於 天下,爰作神主。肆予沖人,紹休聖緒,四海之內,名山 大川,靡不咸秩。矧王業所因,瞻彼旱麓,可儉其禮。服 章爵號,非位於公侯之上,不足以稱焉。今遣某官某 持節備物冊命茲山之神為「興國靈應王」,仍敕有司, 歲時奉祀。於戲!廟食之享,亙萬億年;維金之禎,與山 無極。豈不偉歟!

長白山部紀事

編輯

《魏書勿吉國傳》,「國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羆 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逕山者,皆以物盛去。」

長白山部雜錄

編輯

《金史·地理志》:上京路會寧府,「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 嶺、完都魯」

《盛京通志》:「長白山為諸水發源之地,小者為河,大者 為江。江有三,西南流為鴨綠,東南流為土門山之北, 百泉奔湊。自船廠東南北流出邊,受諾尼江,折而東 北,受黑龍江,南受烏蘇哩江,遂東注入海者,混同江 也。」

《長白山》南,諸泉南注,匯為大江,西南流,與佟家江會 行五百餘里,繞鳳凰城之東南,入於海。江之東南,為 朝鮮界。

醫巫閭山部彙考一

編輯

北鎮醫巫閭

「醫巫閭」,或作「醫無慮。」在今錦州府廣寧縣城西十里, 高十餘里,週圍二百四十里。舜封十二山,以此山為 幽州之鎮。唐封為公。遼、金進封為王,明太祖定封,號 為北鎮,醫巫閭山之神。山上有翠雲巖、飛瀑巖、翠雲 屏、石門、桃花洞諸勝。

醫巫閭山圖

醫巫閭山圖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 醫巫閭在遼東。《正義》曰:雲「醫巫閭在遼東」者,目 驗知之。漢光武十三年,以遼東屬青州,二十四年還 屬幽州。訂義易氏曰:《後漢志》「遼東郡無慮縣有醫無閭 山。」《唐地誌》「營平乃漢遼西郡。」則其山又在營平之東 北。

按《爾雅》八陵,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 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珣玕琪玉屬按《後漢書郡國志》,遼東屬國,無慮有醫無慮山。 按《唐書地理志》,營州柳城縣有東北鎮醫巫閭山祠。 按《遼史·地理志》,醫巫閭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山形 掩抱六重,顯州在山東南。

按《三才圖會》「醫巫閭山」,攷醫巫閭山在廣寧衛西五 里,舜封十有二山,以此山為幽州之鎮,因是遂為北 鎮。其山掩抱六重,故又名六山。上有桃花洞,其中可 容五六人。又有聖水盆三,其水自懸巖下瀉,雖冬不 冰。又有仙人巖、飛瀑巖,山下有北鎮廟,廟內有呂公 巖,上有北嶽行宮、箕子祠。

按:《全遼志山川攷》:「北鎮醫巫閭山,廣寧城西五里,舜 封作鎮幽州,歲時致祭,今特加隆焉。」

仙人巖在北鎮廟內,東北有「呂洞賓石像。」

飛瀑巖在城西閭山,有水自懸崖下瀉如盆,即《舊志》 稱「聖水盆」,雖冬不涸。

「翠雲屏」在北鎮廟內西北,石高丈餘,廣二尺,厚八尺, 下有南北孔,如磬。

桃花洞在城西閭山中。

石門在閭山之麓。由城西北經平坂,兩山屹立如門。 有溪中出,雲壑窈窕,山巒迴合,有武陵之幽。

覽秀亭在醫巫閭山麓西,金人建。其地高爽,一登見 山河之秀,故名。

聚仙亭在醫巫閭山麓東,元人建,今改為會仙亭。 按《盛京通志山川攷》:「醫巫閭山在廣寧城西十里,高 十餘里,週圍二百四十里。虞舜封十二山,以醫巫閭 為幽州之鎮,故名北鎮。掩抱六重,又名六山。下有北 鎮廟。歷代帝王皆有封爵,明初始尊為北鎮醫巫閭 山之神」,今仍舊,凡遇大典,遣官祭告如儀。廟東北有 仙人巖,孤石峭拔,上鐫呂仙像,又名呂公巖。廟西有 翠雲屏一石,方廣丈餘,下有竇,南北相通。明巡撫張 學顏刻「補天石」三字於上。又有桃花洞飛瀑巖,懸泉 下瀉,雖冬不冰,構觀音閣臨之。其麓屹立,兩石如門, 煙霧出壑縈繞,重巒名勝,莫可殫述。其形勢恢特窅 奧,雄峙遼河之右,與長白山夾護王氣,以壯鴻圖者 也。

龍潭:在城西三十五里醫巫閭山之麓。週圍三丈許, 上有石,如篷覆之。

「玉泉」,在城西醫巫閭山中。

東沙河:在城東門外,源出醫巫閭山三道溝。

南門乾河在城南門外,源出醫巫閭山。「三道溝。」 「大石橋」河在城南一里,源出醫巫閭山。「玉泉寺」 「南沙」河在城南十二里,源出醫巫閭山。

西沙河在城南三十一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 板橋河在城南七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醫巫閭山。」 雙峰河在城西南二十里,在二十里鋪之南,源出醫 巫閭山。

泥河:在城西南三十四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山 澗。

石佛寺河:在城北十三里,源出醫巫閭山。

《祠廟攷》:「北鎮廟在城西,舜封醫巫閭山,以鎮幽州,歷 代因之。」

清安寺,在城西十二里閭山中,今為觀音閣。奇峰雲 插,陰木崖懸,右擁層巒,左觀溟海。勒石舊蹟,多有可 觀。

玉泉寺在城西十五里。

大朝陽寺:在城西十五里。

小朝陽寺在城西十五里。

觀音洞:在城西十五里。

龍潭寺在城西三十五里。

迎水寺在城西三十里。

五峰寺在城西三十里。

將軍拜母靈狗寺在城西三十六里。有將軍拜母石, 象其形也。寺在山上,故名。

琉璃寺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石佛寺在城北十五里。

保安寺: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青巖寺在城西南五十里。峭壁插天,壁中石洞可容 數十人,洞外松樹盤旋,儼如華蓋。洞東一泉,洞西又 一泉,山頂又一泉,有望海觀音閣。閣東大松樹二株, 洞上有「虛無真境」四字。每遇晴明,海洋在目,遼陽千 山,歷歷可數,亦一鉅觀也。障鷹臺即在其上,為西南 第一峰。

雙泉寺在城西十二里,寺南有石洞,寺門內又有一 小石洞,一竇通寺後,洞內一泉極佳。

《古蹟攷》:「望海堂在醫巫閭山,遼東丹人皇王耶律倍 好讀書,購書數萬卷,置之絕頂,築堂曰望海。久廢,遺 址尚存。」

遼顯陵在醫巫閭山。按《遼史》,東丹人皇王葬於醫巫 閭山,陵曰顯陵。後世宗及皇后蕭氏、甄氏亦葬於此。 《明一統志》云:中作影殿,制度宏麗,今舊址俱沒。 遼乾陵在醫巫閭山。按《明一統志》,上有凝神殿,今舊址俱廢。

遼豫王墓,即遼主天祚也。遼主入金,降封豫王,葬閭 陽縣之乾陵旁,亦在醫巫閭山,今舊址已沒。

遼平王墓人皇王子隆先封平王,葬醫巫閭山之「道 隱谷。」今舊址無考。

醫巫閭山部彙考二

編輯

有虞氏

帝舜肇幽州封醫巫閭山

編輯

按:《書經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周禮職方 氏》:「每州皆云其山鎮曰某山。」幽州醫巫閭取其高大 者以為州之鎮也。

文帝開皇十四年閏七月詔北鎮醫巫閭山就山立祠並取側近巫一人主知灑掃

編輯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云云。

開皇十六年正月。又詔北鎮於營州龍山立祠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云云。

元宗天寶十載封北鎮為公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正 月甲子,有事於南郊,大赦天下。制曰:「五嶽四瀆及諸 鎮山,宜令專使分往致祭。」二月乙亥,分遣范陽郡司 馬畢悅祭醫巫閭山。廣寧公,取三月十七日庚子祭。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醫巫閭山為廣寧公。

太祖乾德六年詔望祭北鎮於定州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圖書編》,宋太祖乾德六 年,有司言「祠官所奉止四嶽北鎮醫巫閭山,在營州 界,未行祭享,此後望祭北鎮於定州北嶽祠。」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祭北鎮於定州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嶽鎮海瀆,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 所隸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立冬祀北嶽恆山,北鎮 醫巫閭山,並於定州,北鎮就北嶽廟望祭。」

徽宗政和三年封醫巫閭山為王

編輯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醫巫閭,舊封廣寧 公,政和三年封王。」

太宗天會七年二月甲戌詔禁醫巫閭山樵採

編輯

按《金史太宗本紀》云云。

世宗大定四年定北鎮之祀

編輯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世宗大定四年,禮 官言「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 四立土王日,就本廟致祭,其在他界者遙祀。立冬祭 北嶽恆山於定州,北鎮醫巫閭山於廣寧府。其封爵 並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醫巫閭山為廣寧王

編輯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醫巫閭山為廣寧王。每歲遣使奉御 署祝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禮用 三獻。」

世祖至元三年遣使祭北鎮

編輯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十月,北嶽鎮海瀆土王日 祀恆山於曲陽縣界,醫巫閭於遼陽廣寧路界,祀官 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成宗大德二年三月封北鎮為貞德廣寧王

編輯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詔加封北鎮 醫巫閭山為貞德廣寧王,歲時與嶽瀆同祠,著為令 式。」

太祖洪武三年正北鎮稱號

編輯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嶽鎮海瀆稱 號,稱北鎮醫巫閭山之神,去前代所封名號。」

洪武七年、定北鎮祭日

按《明會典》:「洪武七年,定嶽鎮海瀆祀典,北鎮、醫巫閭 山、遼東祭令,春秋仲月上旬擇日,未幾,以諸神從祀 南郊,省春祭。」

英宗正統九年以旱遣吏科給事中姚夔祭告北鎮按全遼志云云

編輯

天順元年以復辟遣翰林院編修李本致祭北鎮

編輯

按:《全遼志》云云。

憲宗成化十三年以災疹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陳鉞致祭北鎮

編輯

按:《全遼志》云云。

====孝宗弘治六年以少雨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張====岫「致祭《北鎮》。」

按:《全遼志》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以即位遣中書舍人尹梅致祭北鎮正德六年以平寧濠遣山東布政司經歷張敏德祭告北鎮

編輯

按:以上俱《全遼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以嗣統遣彭城伯張欽致祭北鎮

編輯

嘉靖十七年,以立儲,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劉漳 祭謝北鎮。

嘉靖四十年,以生辰,遣巡撫遼東右僉都御史吉澄 祭北鎮。

嘉靖四十三年,以生辰,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王 之誥祭北鎮。

按:以上俱《全遼志》云云。

醫巫閭山部彙考三

編輯

《皇清》。

順治八年

編輯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以親政,遣官祭嶽鎮海瀆一差。」

遼東祭北鎮

康熙六年

編輯

《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皇上親政。七月,遣官祭告嶽、鎮、海瀆等八處。廣寧鎮。

一陵一遣官一員

醫巫閭山部藝文一

編輯

《永樂十九年建北鎮廟敕》
明·成祖

編輯

北鎮醫巫閭山之神,自昔靈應彰顯,而為國祐民,厥 績尤著。獨其廟宇,至今弗克修治。朕心惓切,夙夜弗 怠。《敕》至,爾等擇日興工,建立祠宇,飭嚴祀事,以稱朕 崇仰之意。故敕。

《遊醫巫閭山記》
周祚

編輯

嘉靖九年九月,給事周子按遼東事,至醫巫閭之地, 適侍御謝子以觀風至,地官寇子以督餉至。周子曰: 「宿羨醫巫閭之美,請觀之。」謝子、寇子曰:「盍觀乎?以三 子似宜觀也。」乃盟。是月二十二日,遂至觀音閣。觀音 閣者,醫巫閭之勝也,喦岫萬狀,盡出天上。三子登且 觀,飲酒而樂。周子曰:「觀而樂矣,有感乎?」謝子曰:「吾觀 其山之穴,㟏焉岈焉」,請幫助識別此字。「焉,嶔焉,空空焉,洞洞焉,其風 氣所出乎?」寇子曰:「吾觀其山之土,穹如,窿如,墳如」,請幫助識別此字。 「如熇熇如焞焞如,其物類由產乎?」周子曰:「吾觀其山 之形,隩爾窒爾,嶄爾巀爾崒嵂爾兀結爾開而磅礡 爾,聚而輪菌爾,其封守攸藉乎?感止是耶?」謝子曰:「吾 觀而風氣,俗所攸寓矣,吾知其理而已矣。」寇子曰:「吾 觀而物類,財所自生矣,吾知其用而已矣。」周子曰:「吾 觀而封守,國所自設矣,吾知其防而已矣。吾三子是」 觀蓋不多乎?夫遊觀,外蹟也,而所感各有道焉,則觀 其可已乎?內外者,道也;消息者,亦道也。知所理則知 所亂;知所用則知所缺;知所防則知所失。是又不可 懼矣乎?時同遊監軍王公、總鎮劉公起而曰:「三子之 言近道矣,非徒觀也,是宜書。」周子歸,因書為《遊醫巫 閭山記》。

《北鎮廟記》
王宗彝

編輯

舜即位,分冀、醫、巫、閭之地為幽州。於時分州十二,各 封一山,以為一州之鎮。醫、巫、閭山即幽州之鎮也。按 書傳及《職方氏》俱作「無」後變「無」為「巫。」考之《廣寧志》云: 「山在城西五里,廟在山南。」今驗地里,城西五里無山。 又云:清安寺即今觀音閣,在閭山內,去城十二里。今 閣入山僅二里許。則是山距城十里,與今地里步數 正合。而《志》雲「五里」者,傳寫之訛也。今廟在山之陽,去 山五里四分里之一,距城三里四分里之三。唐開元 中,封山神為廣寧公。金加封為王。元以閭山密近邦 畿,大德間,加封「貞德」字,歲祀與嶽瀆同。元季值兵燹, 止遺正殿三間。我太祖高皇帝洪武二十三年,寢殿 之南建瓦屋三楹,左右司各一間。別於廟東建宰牲 亭、神庫、神廚各三間,繞以垣牆,春秋命有司致祭。太 宗文皇帝永樂十九年,特敕所司撤其舊,而創構前 殿五間、中殿三間、後殿七間,前又構「御香殿五間,以 貯朝廷之降香。通為一臺,高丈餘,周鑿白石為欄。後 殿前左右各建殿五間。前殿前東西各建左右司十 一間,又建神馬門及」外垣,磚甃朱門通二層。入門以 漸而高,就地勢為之也。歷歲滋久,鴛瓦日脫,椽木漸 朽,簷宇傾垂,梁棟欹斜。每遇霪雨,侵及神座。先是,守 臣以邊事旁午,不暇及此。成化戊戌,鎮守太監韋公 朗自開原遷此。到任三日,謁廟睹之,惕然不寧,謂前 巡撫陳公鉞、總戎緱公謙曰:「吾輩奉命守是方,為神 人所依。今一方山鎮之神廟壞弗安,則鎮守之臣豈 得自安乎?是當急為修葺也。」二公是之。命官董其事, 鳩工市材,凡殿宇及左右司門牆,朽腐者撤而易之傾斜者扶而正之,損者修之葺之,廢者營之補之。又 得監鎗監丞洪義、總儲郎中金迪、協守參將崔勝,咸 加贊襄之力。財用不取所司,工力不勞軍士。經始於 是年秋九月,落成於成化癸卯夏四月,廟貌煥然一 新。告成之日,太監與總戎請予紀其事,以垂於後,用 是記之。

《醫巫閭山賦》
張升

編輯

「繄馮翼兮厥初,維元黃兮孰分?」混鴻濛兮曠漭,渺坱 圠兮無垠。迨夫清濁既凝,高下以位;乾總運化,坤儲 流峙。瀦四海於四域,奠九州於九地。迺醫巫閭之為 山,獨巋然於沙竁。左環巨浸,右瞰長城;北斷遼海,南 抱神京。三州之所交會,九夷之所屏營。或高而昂,或 繚而曲;或翼以舒,或戟以簇。儼魚貫而雁翅,像指排 而旒屬。連乾磊砢,雄跨朔方。氣壓鶤溟,勢矯龍驤。控 井營之井絡,鎮幽冀之金湯。請幫助識別此字。「霅陽之砥柱,孕堪輿 之奇祥。根幾百里兮蟠於后土,壁數萬仞兮倚於圓 蒼。銳標蔭碣石之巔,倒景浸濡水之洋。羌培塿之莫 儔,豈跬步之可量。慨重華之肇封,亦千載之難忘。嘗 飛鞚而遐征,指鳥道而直進。襲煙草之幽芳,聆琴泉 之雅韻。雨花飄紅玉之碎,露葉點藍膏之潤。谽谺峭 壁,森森開虎豹之關;汨沒遙岑」,矗矗纚龍蛇之陣。望 石樑兮矯首,盼雲梯兮轉瞬。爾乃攀古棧,輓危闌,青 峰崒嵂,翠崦巑岏。層巖兀硉以下垂,複嶺岧嶢而上 干。牽蘿動琪樹之衣,灈纓掬銀河之湍。五丁睥睨而 智窮,六鰲贔屓而力殫。捫星辰之芒暈,挹灝氣之高 寒。棲予神兮華表,劃長嘯兮雲端。俯仰元冥,徘徊絕 頂。望金陵兮慷「慨,顧金臺兮延頸。萬壑擁香霧之區, 四目盡招提之境。聳紺宇於嵐光,隱白屋於林影。山 僧歸兮霱雲深,仙客去兮草堂靜。松柏鬱鬱,含晚歲 之姿;桃李芬芬,媚芳春之景。靡覆載之可容,何英靈 之遂逞。」蓋將吞泰華,躡衡嵩,鞭策會稽,隳突崆峒。彼 王屋終南之秀,天台五老之工,胡以方其綺麗,比其 「豪雄也哉!」爰考石室之經,徵汗竹之紀。封山濬川,上 肇於《虞書》;胙土分茅,下接於元史。功業圖於丹青,險 德昭於遐邇。典常之所具載,王者之所禋祀。是宜窮 山嶽之瓌冨,極神人之華美矣。已而斜陽兮澹明,緩 步兮從容,𨍭窈窕而踰險,忽邂逅而奇逢。繚戟林之 攢碧,環罘罳之圍紅。蔭參天之老柏,「偃閉日之喬松。 界蒼痕之古砌,即元蹟之仙蹤。漱漪瀾之清淺,滌煩 惋之心胸。周旋步武,左右登陟。雙闕對瞰以承霄,合 殿中施而鎮極。複道㛹娟以韜光,夾窗玲瓏而炫色。 階級妥墮,欄檻曲直。重廊廣均,列戶齊一。信靈祇之 特異,斯殊制之赫奕。乃尋龜龍,撥莓苔,摩石刻。究從 來我皇明之駿興,訇宇宙而闢翕。東漸扶桑之津,西 被崑崙之域;北暨黑龍之江,南重白雉之譯。皆梯山 而航海,咸奉琛而贄璧。收輿地,歸版圖,肆疆理,入尺 籍。匪茲山之高,信無以表皇仁之盛;匪皇仁之大,又 何以顯茲山之德。錫之以廟貌之隆,厚之以圭袞之 秩。豈惟障幅𢄙之巨屏,亦所以張大君之休澤。自今 於萬斯年,等乾坤而並立。」乃為之歌曰:「瞻彼閭山,維 峻巖巖,摩蒼空兮。肇封重華,蟠於龍沙,鎮天東兮。光 嶽儲精,維賢與能,衛帝躬兮。匪險伊德,匪神伊人,亮 天工兮。煌煌休徵,赫赫大明,垂無窮兮。」

《醫巫閭山具瞻亭賦》
劉琦

編輯

戊子秋,莪峰公與客登醫巫閭之山,憩盤石之上,俯瞰滄海,仰睇丹崖;覽東遼之形勝,想重華之肇封。升降峛崺,顧盼沓森。指謂客曰:「美哉山河!即此可以寄觀矣。又奚必陟絕巘之危哉!」 乃即其處作具瞻亭,斥粉堊之施,省雕琢之巧,無枚實之工,鮮土木之擾。匪惟移情縱目,實可省俗觀風。故賦其事以美之曰:

「瞻西山之巖巖兮,摩雲漢之蒼蒼。挹煙嵐之疊翠兮, 溥盤錯於淳龐。對諸峰之羅立兮,儼劍戟之森張。崔 嵬萬仞,環抱六重。勢同插架,秀壓居庸。緬孑然之特 出兮,顯西域之梵宮。臥霏霏之煙霄兮,驚鶴馭之崆 峒。聆哀壑之呼號兮,響幽澗之石淙。北窺長白,南眺 蓬瀛。孤竹西挽,鴨綠東瀠。俯三韓兮跨長城,控九區」 兮拱神京。擊澄泓兮溯遼水,泛素影兮淩河之清。至 夫丘垤白雲,桮棬紅螺。高並泰岱,列勢嵯峨。基託醫 閭兮緯地理,星分箕尾兮煥天文。揖仙人之洞兮,擷 芝草之香薰。通聖水之汜兮,蔟碧波之細紋。俯呂公 之喦兮襲遐壑之芳芬。指東丹之臺兮,餘萬卷之典 墳。若其鳧鷖振鷺,頡頏浵翀。佳木異「卉,高低鬱蔥。聳 麗閣,倒喬松,懸瀑布,面長空。西風急而暮山紫,北鴈 盡而山葉紅。良辰不再,勝概難逢。攀巉巖之危石,若 凌虛之飛鴻。迴川澤於盼睞,覺宇宙之靡窮。」亂曰:「鳳 凰翱翔兮鴟鴞潛藏,魑魅遠遁兮鳥雀蹌蹌,虎豹斂 跡兮濈濕牛羊。喜韓范之宣撫,審憂樂之後先。威聲 揚於雲表,惠澤洽於」海天。將儀型於廟廊,豈曰茲土 之具瞻。

===
《重修北鎮廟記》
張岫
===冀州之境,由太行而東,尊嚴高峻,惟「醫巫閭」為諸山

之冠。我太祖高皇帝建極之初,主宰百神於天下,名 山大川,皆遣使持祝文牲帛以受命誥。又以前代崇 其號,人其神者非敬神之禮,下詔追正,以復其本號, 而北鎮實《醫巫閭》山之本號也。每歲春秋祀事,與嶽 瀆同,朝廷有大典禮、大政務,則遣使告焉。此竇聖祖 獨見,而萬古不易之盛典,有非前代之可及也。猗歟 盛哉!廟去廣寧城西五里,規模卑狹,殿宇滲漏。永樂 辛丑,我成祖文皇帝敕都司建立祠宇,飭嚴祀事。於 是乃推有材幹者,剪拂荒蕪,去阻剷堮,隳隆就夷。自 殿亭以下,皆易之以美材。夫北鎮禮秩,居他鎮之首, 永奠東土,禦我邊疆,利我邊民,與五嶽海瀆同功。歷 代所以崇祀之者在是,邊方所以依仰之者在是。今 韋公拳拳新其廟貌,廣其規模,所以仰答我祖宗,得 敬神之體,為千古不易之盛典者,寧不又有在於是 乎?書其事以記之,且以為來者勸焉。

《重修北鎮廟記》
胡景榮

編輯

《春秋傳》曰:「國主山川。」山川何靈乎爾?而國主之也,太 一分而為天地,高也、明也,博也,厚也,其如此而已,固 堪輿之淑氣也。其矗焉而奕大,構焉而孕秀,彌焉而 莫可紀極焉者,孰主張是耶?苟不固,天地之氣不凝 焉。說山川者莫辨乎《詩》,其曰「惟嶽降神」,言甫侯、申伯 之所自也;其曰「奕奕梁山」,言韓侯受命之始也;其曰 「天作高山」,言太王遷岐之終也。而《記》亦謂「山川能降 時雨。」於乎!莫秀乎人而能呈其祥,莫尊乎天而能發 其祕,謂國主之也固宜。古之聖王,相視原隰,因天事 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制名修禮,以鎮天下。 是故均五方則有五嶽之名,鎮諸州則有諸山之名。 不然,為山川者不少矣,而奚取於今之著耶?此舜、禹 之所經承,而古今之所不變也。廣寧軍之西,故有醫 巫閭山,舜封之以鎮幽州,歷代因之。第其號也,或王 之,或公之;其祭也,或侯伯之,或子男之,禮隆而義未 安。故我太祖詔釐正之,止稱「北鎮醫巫閭山之神。」是 故欲報其功也,尊其稱而不過;欲妥其神也,崇其寢 而不褻;欲節其祀也,時其享而不瀆,其文簡而該,其 制隆而辨,其禮揆諸義而協,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 達天地仁鬼神之大端也。故曰「惟聖人為能制禮。」歲 丁未春,會大中丞胡公宗明,大將軍戴公廉,大柱史 李君廷松,胥膺簡命,蒞茲東土,肅貞百度,振飭三軍, 風教浹和,疆域寧謐,文命武備,於今為烈。夏大旱,相 與齋祓率屬雩於北廟。中丞公及門曰:「竇矣弗墉,何 以守?」及庭曰:「圮矣弗精,何以承?」及堂曰:「穹矣弗塗,何 以妥?」僉曰:「俞。」越三日雨,民大悅。以雨眾,民亟於農之 故,未可趣工也。乃秋詹時日,度有司,計徒庸,物土方, 分財用。厥既號有眾,有眾丕作,浹辰。適景榮使於遼, 因攜而眺望焉。且曰:「『茲山之靈,莫之與京』。是役方經 始而子適至,將竣事而子遄歸,能無一言記之?」景榮 作色而對曰:「吾聞舉大事者,非成功之難而不愆於 義之貴,事有大於祀與戎乎?竊嘗聞之,人之稱斯役 也,其道有大焉:一曰發之以知,二曰惠之以孚,三曰 濟之以節,四曰出之以遜讓,五曰謀之以義,六曰本 之以仁,不徼福而急先務。」發之以知也;用民之力而 民說,惠之以孚也;大作而不窮其財,濟之以節也;更 相讓善而不居,出之以遜讓也;修人事而見天則,謀 之以義也;中心安仁而後能樂山,本之以仁也。是故 君子舉一事而眾皆知其德之備也,是亦不可以記 焉爾乎?景榮也劣,偶辱清問,乃摭其大較如此。若夫 封號之異,堂寢之詳,祀禮之節,崒嵂之奇,靈爽之神, 則先正諸記盡矣,庸何言肇是役者,先任大中丞於 公敖也?若司農陳君紹儒、僉臬陳君王道,皆與虞其 始而樂觀其成者也,故特書而不略。

醫巫閭山部藝文二

編輯

《醫巫閭山》
金·蔡珪

編輯

幽州鎮山高且雄,倚天萬仞蟠天東。祖龍驅之不肯 去,至今鞭血餘殷紅。崩崖暗合森雲樹,蕭寺門橫入 山路。誰道營丘筆有神,只得峰巒兩三處。我方萬里 來天涯,岥岮繚繞間風沙。直教眼界增明秀,好值嵐 光日夕佳。封龍山邊生處樂,此山之樂亦不惡。他年 卜地作生涯,世間誰問揚州鶴。

《登醫巫閭山》
前人

編輯

西峰絕境撫孤松,千里川原四望通。但怪林梢觀鳥 背,不知身到碧雲中。

《覽秀亭》
前人

編輯

簷前無數好峰巒,醉眼詩腸冰雪寒。不識閭山真面 目,請君來此憑欄干。

《具瞻亭歌》
明·程啟充

編輯

「高閣倚危巔,上與浮雲齊。林岑疊舞鑿斜逕,吞吐日 月分東西。盤旋曲折下復上,凌空百丈懸天梯。聳身 數息不可到,眼花神悸忽如迷。」陽坡寬敞抱山腹,群峰輻湊飛寒瀑。高人指點歷畫圖,結構孤亭縱心目。 雜芳繞逕搖晴光,石龕鍾乳流瓊漿。開。請幫助識別此字。攬擷生靈 籟,自然身世渾相忘,紫芝黃石爭絢爛,啼鳥落花還 復見,煙霞澹宕抱遊人,可惜風光自流轉。

《登閭山》
賀欽

編輯

勝日聯鑣出郭遊,喜同佳客入深幽。雲巾千疊坐盤 石,風景一番催酒籌。笑對林花如有約,醉聽巖鳥似 相留。由來福地煙霞裏,自是今人不解求。

《同總戎馬恆齋諸君子登閭山》
任洛

編輯

元戎小隊騎相聯,相約同登巨鎮巔。處處不傳塞上 火,家家喜種雨餘田。嵒花掩映供奇興,禪窟巃嵷落 半天。渴飲寒泉甘且冽,塵襟一洗卻忘還。

欲寫尋幽句一聯,忽驚華髮漸生巔。微風綠動河邊 柳,好雨青歸隴上田。棲息再移千里塞,腐愚慚負九 重天。並遊英俊堪持節,獨我重嗟未得還。

《詠廟下古松》
前人

編輯

祠屋蒼松多午陰,相攜陰下一閒吟。榦承雨露參天 直,根結茯苓入地深。旁立斷碑還草莽,人磨荒蘚認 《遼金》。慇懃愛護莫摧折,恐負栽培造物心。

《詠廟下古松和前韻》
薛廷寵

編輯

北鎮廟前古柏陰。虛空時作虯龍吟。山川為爾一增 勝。歲月從前不計深。盡日清風頻引鶴。高秋商氣自 噓金。《錦韉》《玉勒》上林者。那識深山歲晚心。

《登會仙亭》
前人

編輯

紫簫檀板洽《仙歌》,羽騎青幢照晚坡。關海襟喉城市 小,江山文藻燕遊多。石門雲氣侵衣濕,古樹禽聲應 管和。秋色醫閭堪攬結,幽情還欲訪松蘿。

《謁北鎮祠》
許宗魯

編輯

名山秩望古三韓,戒曉齋心展璧壇。觀闕海光搖遠 霽,塞垣風力殿餘寒。功齊五嶽威靈久,品視三公禮 數寬。一統華夷歸鎮靜,明禋千載奉祠官。

《醫閭春望同李戶部臨陽諸子》
前人

編輯

醫閭登眺倚晴天,遼左封疆指顧全。山勢北來連靺 鞨,海東雲盡辨朝鮮。巖花競煖霏香雪,塞草留春靄 翠煙。公暇暫同淹永日,喜無烽火報甘泉。

《秋晚閭山登眺》
前人

編輯

九日邊城風未寒,名山與客共盤桓。經霜錦樹真宜 畫,對酒黃花尚可餐。病體不勝浮《大白》,壯懷猶自岸 危冠。晚來更上崔嵬石,始信人間「行路難。」

《九日玉泉寺登高》
前人

編輯

禪林高出翠微中,九日來登四望通。野徑霜前驚落 木,海天秋杪送征鴻。看山把菊還陶令,結社談元自 遠公。醉裏獨憐雙鬢短,強持烏帽向西風。

《廣寧道中望閭山發興》
溫景葵

編輯

望入閭陽霽景濃,一犁膏雨動三農。風飄花氣香如 和,日射嵐光翠且重。雄鎮本緣無慮建,名山還自有 虞封。當今障塞非秦比,只在忠良妙折衝。

《九日同計部趙汝泉登觀音閣》
張邦士

編輯

羈客深秋樂事稀,醫閭高處叩禪扉。寺荒歲杪幾僧 住,木落山椒一鳥飛。欲覓《黃花》迷故逕,且從《元圃》問 真機。西風忽睹南歸鴈,回首關河舊路微。

誰將巨石疊清虛。朱檻高開大士居。苔磴躡雲隨鳥 道。香臺擁霧暗龍旟。塞鴻度海寒仍陣。邊樹逢秋葉 盡除。禪境偶來恣探歷。令人頓欲謝簪裾。

《明年三月陪撫院王公按院吉公再登》

編輯

前人

芳時曇閣景堪憐,二使登臨儼若仙。幾樹紅香一夜 雨,萬條碧玉半溪煙。中丞擁鉞節旄迥,柱史乘驄豸 繡鮮。觀賞正當春日霽,醫閭山水倍增妍。

《又明年三月計部黃少南同登》
前人

編輯

三年萍跡滯遼西,佛寺隨緣四度躋。香霧不曾離《貝 闕》,琪花常自繞《菩提》。白頭豕在人何處。華表鶴飛鳥 自啼。羈客登臨多感慨。那堪鄉國望中迷。

《登玉泉寺》
李輔

編輯

鎮日紅塵老素顏,偶因松葉叩禪關。煙含翠壁泉聲 細,僧臥白雲潭影閑。雨餘寒玉飛殘濕,天落銀河掛 半山。鐘磬杳然仙子去,夕陽峰外馬蹄還。

《觀音閣》
前人

編輯

萬里長空一柱擎,名山帝遣鎮元冥。曉開紫氣來蓬 海,春泛煙光薄太清。鳥外忽聞傳梵語,雲中時聽踏 歌聲。振衣此日隨高士,坐對芳尊侍月明。

《春日偕計部王君良貴僉憲趙君介夫遊醫巫閭山觀音閣》
俞憲

編輯

共惜醫閭春已暮。相將枰榼踏平沙。為尋靈帝新奇 跡。遍訪閭王舊《法華》。磐石舞衣桑落酒,洞瀛歌扇小 桃花。更從絕頂聞樵唱,海嶽煙霞第一家。

《玉泉寺亭》
蔡可賢

編輯

赤日黃雲慘不開,玉泉龍剎此徘徊。亭邊望海鄉書 斷,郭外看山秋色來。天地蒼茫何處盡,古今征戍幾人回。祇憐石上菩提水,風雨年年長綠苔。

《覽秀亭》
毛倫

編輯

「秋風幾日搖霜樾,北鎮西山兩奇絕。」啟窗覽秀小亭 幽,景物撩人自然別。丹崖翠壑吐仍吞,黃雲白草入 深垣。短碑古塔幽蘭馨,野店孤樁何處村。荒榛小徑 不盈尺,谷口縈紆更深入。蕭蕭木落豈勝秋,溪欲亂 流堆亂石。山形地脈勢何崇,上有千載之蒼松。孤高 偃蹇傲霜雪,秀拔天地干秦封。紅霞幾縷吞朝旭,突 「兀高樓斷山曲。南峰勢壓北峰雄,劍戟森然對群玉。 彩雲縹緲棲蓬萊,金闕森羅紫極開。山空寂寂白晝 永,野曠落落清風來。飛簷鈴鐸語朱閣,石殿簾櫳閑 翠幕。迴峰轉壑挹清溪,疊嶂層巒連碧落。山原迢遞 千里通,萬物蒼茫一目中。放懷聊取片時趣,仙境未 必人間同。白雲一片青山小,野戍煙」霞秋意老。林梢 幾點認歸鴉,天外數行橫絕島。晴時乘興縱登臨,與 客攜壺樂賞心。海闊天空雲浩浩。臺高樹合影沉沉, 九霄入幕飛瓊露。野鶴孤雲恍然度。長吟走筆思無 窮,盡覽風光此亭賦。

《玉泉新霽》
賀士諮

編輯

寒泉洗出玉崆峒,百尺深源一竅通。光漾金盤涵瑞 旭,影搖文紱蕩輕風。碧天倒浸秋容淡,晴嶂平開曉 色濃。最愛臨流毛髮爽,陡然清思豁心胸。

《石堂松雪》
前人

編輯

雪壓松巔凍莫禁,石堂經日鎖寒陰。輕沾鶴背渾無 跡,密灑僧衣似有心。吹入竹床期偶出,掃充茶竈助 幽吟。自憐雅趣清人骨,呵筆題詩到夜深。

醫巫閭山部紀事

編輯

《遼史道宗本紀》:「咸雍元年冬十月丁亥朔,幸醫巫閭 山。」

七年十月己卯如醫巫閭山。

壽隆六年十一月丙子。召醫巫閭山僧志達。設壇於 內殿。

天祚帝乾統七年冬十月,謁乾陵,獵醫巫閭山。 《宗室列傳》:「義宗名倍,小字圖欲,太祖長子。神冊元年, 立為皇太子。天顯元年,從征渤海,夜圍忽汗城,太祖 破之,改其國曰東丹,以倍為人皇王主之。太祖訃至, 倍即日奔赴山陵,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請於太 後而讓位焉。太宗既立見疑,以東平為南京,徙倍居 之,盡」遷其民。唐明宗聞之,遣人跨海持書密召倍,倍 因畋海上,攜高美人,載書浮海而去。後明宗養子從 珂弒其君自立,倍密報太宗討之。及太宗立石敬瑭 為晉主,加兵於洛。從珂欲自焚,召倍與俱,不從。遣壯 士李彥紳害之,時年三十八。有一僧為收瘞之後,太 宗改葬於醫巫閭山。世宗即位,諡讓國皇帝,陵曰「顯 陵。」倍初市書至萬卷,藏於醫巫閭絕頂之望海堂。工 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獵雪》 《騎千鹿圖》,皆入宋祕府。

《耶律良傳》:「耶律良,字習撚,著帳郎君之後。讀書醫巫 閭山。學既博,將入南山肄業。友人止之曰:『爾無僕御, 驅馳千里,縱聞見過人,年亦垂暮。今若即仕,已有餘 地』。良曰:『窮通命也,非爾所知』。不聽。留數年而歸。重熙 中,補寢殿小底,遷修起居注。會獵秋山,進《秋遊賦》。清 寧中,上幸鴨子河,作《捕魚賦》。由是寵遇稍隆。」咸雍初, 同知南院樞密使事,為《惕隱》,出知中京留守。未幾卒, 追封遼西郡王,諡忠成。

《馬人望傳》:「馬人望字儼叔,高祖引卿為石晉青州刺 史。太祖兵至,堅守不降,城破被執,太祖義而釋之,徙 其族於醫巫閭山,因家焉。人望穎悟,幼孤,長以才學 稱。咸雍中第進士,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卒諡曰文 獻。」

醫巫閭山部雜錄

編輯

《盛京通志》:「按《爾雅》,石之美者有醫巫閭山之珣玕琪 焉。今山上亦不聞有此,經典所載,不敢遺也。」

醫巫閭山部外編

編輯

《居易錄》:積小塘居昌平山中,少遇異人授以術,能冬 月致菡萏花開,嘗召客飲,不治具,客至取之壁間,水 陸畢備,如有他客叩門,輒復納諸壁,室空無所有。又 常取磁盌碎之,推入壁曰:「為我治之。」聞壁中謖謖有 聲,須臾取出,盌已如故。總兵麻承恩召之,謂曰:「若能 盜吾頭上巾否?」曰:「易耳。」麻坐列甲士於庭,晝夜伺之, 明日巾已失去。麻怒,下之獄。小塘畫一舟於壁,躍而 登之,遂不見。後有人遇於醫巫閭山

千山部彙考

編輯

遼陽之千山

千山在今遼陽州城南六十里。上有蓮子、彌勒、淨缶、 缽盂、海螺、臥象、漱瓊、鵓鴿諸峰。有羅漢洞二。有祖越、 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大寺及仙人臺諸勝境。遼東 多山,以此為最。

按:《全遼志山川攷》:「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世傳唐 征高麗,駐蹕於此。峰巒秀麗,獨盛遼左,騷人墨客題 詠尤多,中有大安、龍泉、祖越、中會、香巖諸寺。」

羅漢洞,在千山祖越寺上。深四丈,闊二丈,內有《石羅 漢》。

松石屏在龍泉寺。大石如屏,列於西南,有松盤偃於 石。

龍泉在千山,泉自半山崖石竇出,下有龍泉寺。 按《盛京通志山川攷》:「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奇峰 疊聳,峭壁嵯峨。上有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 蓮花、月芽、獅子、彌勒、淨缶、缽盂、海螺、臥象、獻寶、鵓鴿、 三臺、漱瓊、松苔,上夾、下夾筆架等峰,太極、煉魔、鸚𪃿 三石、石佛、片石、花巖、三巖、振衣岡、松石屏、羅漢洞、石 洞、玉」皇閣、萬佛閣、濯纓泉、松門、雙井、「西湖井」、歇涼臺、 仙人臺、仙人奕碁、石枰諸勝蹟。沙河發源於此,山上 舊有白虎殿。

沙河城南三十里,源出千山。

龍泉寺城南六十里,千山上。崇德五年,撥僧人九名, 給衣糧。

大安寺,在龍泉寺南八九里。崇德元年,撥僧十名,給 衣糧。

祖越寺在龍泉寺東。

中會寺,在祖越寺東。

香巖寺,在龍泉寺南,有仙人臺。

「仙人臺」,在千山香巖寺,仙人對奕之所,石枰遺蹟猶 存。

雪庵塔,元僧雪庵歿,有舍利塔,在千山香巖寺。塔有 石臼露出,四時注水不竭。

千山部藝文一

編輯

《遊千山記》
明·程啟充

編輯

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秀峰疊嶂,綿亙數百里,東 引甌脫,南抱遼陽,巀嶪蓊鬱,時有佳氣,如海蜃然。嘉 靖丁亥,予戍撫順,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 徐、劉二子遊焉。出南門,過八里莊、石門釣魚臺,臺蓋 屯戍舊址也。東北有溫泉,瑩潔可鑑。南折入山數里, 抵祖越寺,路頗峻,稍憩於寺之禪堂,乃登萬佛閣。閣 在山半,緣崖旋轉,越飛梁而入。憑欄四望,天風泠然, 因宿於寺,時戊子日也。循東山望螺峰,附太極石入 巖澗,高不滿丈,深倍之廣半,俯看萬佛閣,已在下方 矣。前有亭曰「一覽。」自一覽亭迤西而北,入龍泉寺。晡 時往香巖,亂溪而東,巖壑窈窕,僧房半出雲間。扶杖 登之。明晨己丑,寺僧設齋,乃行憩大樹下,人境空寂, 翛然有遺世之想。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其 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 東而北,自龍泉至此,約二十餘里,陡絕洿陷,懸崖怪 石,後先相倚。撫孤山,瞰深壑,奇花異卉,錯雜如繡。行 復數里,隍堂中開,諸山羅列,高爽清曠,視三寺為最。 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題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翼日 庚寅晴霽。登中峰,顧瞻京國,遠眺荒徼,山海混茫無 際。東有羅漢洞,高寒襲人。又數息至雙井,一在樹下, 一在亂石間,泉甚甘冽。又數息,抵仙人臺。峭壁斷崖, 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慄,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 仙環奕焉。自仙人臺尋中會寺,入溪穿石,荊棘塞路, 不可杖徑,僅容雙趾,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後挽之,扶 藤側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 武,摘山花以詩贈余,余亦倚聲和之,趺坐石上,一老 進麥餅,值飢,食之厭。問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 大安山行幾二十里,因憊坐僧房。久之,起視山岡,兩 浮屠相向爭聳,乃自中會返祖越,從者病,取道石橋, 宿南村農家。四望諸峰,如在天上矣。茲山之勝,弘潤 秀麗,磅礡盤結,不可殫述。使在中州,當與五嶽等。僻 在東隅,高人遊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 柳州山水以子厚顯,予之劣陋,弗克傳其勝,姑撮其 大概如此。

千山部藝文二

編輯

《千山溫泉》
唐·皋

編輯

本為觀泉到,非緣愛寺遊。祇看珠湧躍,那有芥沉浮。 鐘定香仍散,僧依境更幽。浴餘能愈疾,吾欲約吾儔。

《石罅》源泉湧,方池瑩欲流。不緣陰火烈,那得沸湯浮。 造化元相煽,薰蒸豈自由。吾方厭塵垢,洗濯故淹留。

《前題》
徐景嵩

編輯

「萬世溫泉水,百年幾度遊。」炎流從地發,煖氣蹴天浮風過亭臺爽,山環景致幽。自憐多病客,不是「濯纓儔。」

《前題》
程啟充

編輯

溫泉虛實竇,蒸沸欲飛汗。世已譏同浴,人今苦索瘢。 熱中吾豈敢,潔己意何難?既濟時觀物,滄浪歌未闌。

《下香巖寺》
前人

編輯

危途畏側足,高處更回頭。行路難如此,何時臥故丘。

《遊中會寺》
龔用卿

編輯

遠寺山僧少,叢林草徑深。懸崖盤石磴,古殿度雲岑。 枝密迴溪合,巖幽向日陰。欲將金印解,瀟灑定禪心。

蛇山盤百折,線路繞千尋。萬里風雲壯,諸天歲月深。 花香浮塔院,霞影落丘岑。杳杳鐘聲動,遙峰度碧林。

《同兵憲黃雨田諸公遊祖越寺留別》

編輯

張鏊

使節約山靈,征鑣暫爾停。龍宮開翠巘,鳥道上青冥。 夜宿蓮花嶂,朝看《貝葉經》。酒醒啼鳥緩,花雨滿禪庭。

孤亭不忍別,更上翠微間。南海八千里,東遼第一山。 杯前雲去處,席下鳥飛還。天遠無勞問,江鴻頻度關。

《羅漢洞》
王之誥

編輯

拾級尋幽處,苔沾屐齒香。露華侵徑草,朝旭上扶桑。 洞古蒼虯合,燈殘貝葉荒。焚香一冥坐,身意總相忘。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
張邦士

編輯

寺景逢秋霽,鐘聲靜夕氛。山青初斷雨,壑暝半屯雲。 松裏千花塔,碑間雙樹文。懸泉尤可愛,徹夜耳中聞。

客興探幽境。山容靄暮氛。螺峰高並斗。鶴樹直侵雲。 坐待松蘿月。閑聽貝葉文。乃知阿育教。妙悟戒聲聞。

《遊千山祖越寺》
徐文華

編輯

堂皇迴合水潺湲,路轉《岥岮》百折還。上界鐘聲霄漢 杳,前山塔影夕陽閒。松濤漲壑千巖響,花雨浮空滿 地斑。坐久虛堂疑誤入,恍然身世出人間。

《前題》
劉琦

編輯

路入千山小徑斜,林丘窈窕轉週遮。巖松宿霧長浮 翠,石澗流泉漾落花。遠近峰巒飛崒嵂,高低臺殿隱 谽谺。共來不倦登臨興,闃寂真堪謝世譁。

《次劉北郭韻》
朱箎

編輯

路轉峰迴石磴斜,禪關長是白雲遮。月華只道霜天 曉,秋葉翻疑上苑花。山引樓臺連碧落,風傳鐘磬出 嶔谺。野禽亦解聽《經咒》,群集松簷靜不譁。

《九日遊千山》
前人

編輯

冉冉旌麾郭外行,萬山秋色雨餘清。疏林落木年光 晚,絕塞新寒鴈陣驚。異域幾人同勝覽,天風為我拂 塵纓。白雲深處鐘聲動,知是山僧道左迎。

《宿大安寺有懷》
吳希孟

編輯

奇石蒼松世界分,千山虎豹散狼群。洞前黑白萬林 雨,壇上浮沉一篆芸。鐘盡漏隨莊室蝶,心休神會柏 臺雲。清尊舊約逾三月,何日參軍細論文。

《羅漢洞》
薛廷寵

編輯

羅漢洞天一徑通,煙叢林杪放行蹤。海螺捧出雲千 疊,錫杖飛來閣幾重。石澗長鳴曇雨落,香風不動法 門空。蓬萊未必能勝此,縹緲笙歌繞梵宮。

《登千山寺》
李輔

編輯

曲磴夤緣轉翠微,捫蘿攀樹叩禪扉。空巖積霧籠諸 佛,高閣浮空俯落暉。石壁半餘《蒼頡》字,山僧閑擁白 雲衣。行人歲月風塵度,來向丹丘問息機。

遠山紅日靄霏微,鐘鼓新晴啟曙扉。風裊篆煙清曉 夢,雲凝瑤草待春暉。羽旗捲霧催行色,畫戟飛霜照 客衣。高臥何如僧入定,一簾松影了禪機。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
張邦治

編輯

萬木蒼蒼一徑秋,行人迂駕獨尋遊。峰巒佳處得禪 境,松檜叢中忽梵樓。亂石雨餘泉溜響,空山日落磬 音幽。誰知巖穴平生癖,今夕煙霞一暫留。

千山宿雨霽新秋,孤客積懷慰壯遊。篆壁煙銷披古 籀,簷鈴風細語危樓。晴花照水春如在,涼月浮空夜 更幽。為問萬松蒼翠裏,幾人曾被「白雲留。」

千山部紀事

編輯

《盛京通志》:「元釋雪庵,居千山香巖寺,生有異質,歿有 舍利,人敬禮之

十三山部彙考

編輯

遼西之十三山

十三山在今錦州府城東七十五里,高一里餘,週圍 七十餘里。《五代史》及《遼史》所載「十三山」,即此山也。山 上有潭,下有金牛洞,為遼西之名勝。

十三山圖

十三山圖

按《五代史契丹附錄》,「胡嶠等東行過一山,名十三山」, 雲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

按《遼史地理志》。「東京道顯州在醫巫閭山東南有十 三山。」

按《三才圖會十三山圖攷》:「十三山在廣寧右屯衛北 三十里,山下有洞,山上有池,峰巒螺列,大小相錯。出 山海關即望見之,凝嵐積翠於大荒中,若遠若近,宛 若圖畫,海上一奇觀也。」

按:《全遼志山川攷》:「廣寧右屯衛十三山,在城北三十 里,山頂有池,巖下有洞。」

按,《盛京通志·山川攷》:「十三山在錦州城東七十五里, 高一里餘,週圍二十餘里,峰有十三。」胡嶠《北征記》:「東 行過一山,名十三山。」又《遼史》:燕王淳討武朝彥,至乾 州十三山。金蔡珪詩:「閭山盡處十三山。」皆此山也。山 上有潭,其下有金牛洞。

金牛洞,在城東北七十里,或作金女洞。上有三洞,洞 前有泉,挹以小瓢則不竭,以大器取之則立涸。

十三山部藝文

編輯

《十三山》
明·黃襄

編輯

「怪石形如削,崚嶒勢轉雄。洞深常帶雨,巖曲遠含風。 睥睨一相似,嵯峨各不同。自能寬眼界,何用躡崆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