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07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七卷目錄

 濟南府部紀事一

職方典第二百七卷

濟南府部紀事一

編輯

舊志,《左傳》魯莊公十年「冬,齊師滅譚,譚子奔莒。」註:「譚 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魯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 公孫嬰齊帥師會晉卻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 侯戰於鞍,齊師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 及國佐盟於袁婁。」《公羊傳》曰:「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 使乎大夫何?佚獲也。其佚獲奈何?」師還,齊侯、晉卻克 投戟再拜稽首馬前。逢丑父者,頃公之車右也,面目 與頃公相似,衣服與頃公相似,代頃公當左,使頃公 取飲,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頃公用是佚而不 及。逢丑父曰:「吾賴社稷之神靈,吾君已免矣。」卻克曰: 「欺三軍者,其法奈何?」曰:「法斮。」於是斮逢丑父。己酉,及 齊國佐盟於袁婁。

歷城北郭騷,奉母隱濟之南山谷中,嘗至數日不得 食,騷採附苗根以進。晏子聞其賢,躬徵不就,使人以 金粟周之,辭金受粟。母死,晏子以讒出亡,騷詣公庭 曰:「賢相去國必見侵,騷見國之侵也,不如死。」遂欲自 剄齊反晏子而禮騷焉。

《史記》:「漢王使酈生說齊王廣及其相國橫,橫以為然, 解其歷下軍。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齊使華無傷、 田解軍於歷下以距漢。漢使至,乃罷守戰備,縱酒,且 遣使與漢平。漢將韓信已平燕趙,用蒯通計,度平原, 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淄。齊王廣相橫怒,以酈生為 賣,已而烹酈生。」

《漢書》:武帝建元三年春,河水溢,平原大饑,人相食。 《府志》:元狩三年,山東大水,徙貧民於關西朔方。 《佚志》:公玉帶,歷山老樵也,得《黃帝明堂圖》,玉函山中。 漢武帝作明堂於奉高傍,未曉其制度。帶上之明堂 中有一殿,四面無壁,茅蓋通水,水圜公垣為複道,上 有樓,從西南入,後曰崑崙,天子從之。於是上令奉高 作明堂,《如帶圖》。

元鳳三年正月,萊蕪山南《匈匈》有數千人聲,視之,有 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 為足,石立處有白鳥數千集其旁。今名「冠山」,在萊蕪 西南五十里。

「本始元年,鳳凰集於千乘新城。」即千乘古地。

元康三年,神雀集泰山。

初元四年,「濟南東平陵王伯之祖墓門梓桂卒生枝。」 河平三年,黃河決平原,流入濟南千乘。

《後漢書》:「更始二年,梁王永據國起兵,至建武元年,稱 帝睢陽,立張步為齊王。時上北憂漁陽,南事梁楚,故 步得專集齊地,據十二郡焉。五年,上詔耿弇進討張 步。步聞弇將至,使費邑軍歷下以拒之。弇渡河先擊 祝柯,進攻巨里,大破之。步降,齊地悉平。」

《府志》:「建武元年,泰山雲氣成宮闕。」

三年春,河溢於平原,大饑,人相食。

九年,平原河水清。

元和二年,鳳凰集於肥城。二月辛未,帝幸泰山,黃鵠 三十經祠壇上東北,過於齋宮,翱翔升降。

元初二年十一月甲午,客星見西方。己亥,在虛、危。 三年春正月丁丑,東平陵樹連理。三月,東平陵有瓜, 異處共生,八瓜同蔕。

延光三年二月戊子,五色大鳥集濟南臺。九月辛亥, 濟南歷城黃龍見。

永興二年,厭次河水清。

延熹九年,平原河水清。

《三國·魏志》:「管輅,輅字公明,往見安平太守王基,基 令作卦。輅曰:『當有賤婦人生一男兒,墮地便走,入竈 中死。又床上當有一大蛇銜筆,小大共視,須臾去之 也。又烏來入室中,與燕共𩰚,燕死烏去,有此三怪。基 大驚,問其吉凶,輅曰:『直官舍久遠,魑魅魍魎為怪耳。 兒生便走,非能自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竈也。大 蛇銜筆,直老書佐耳。烏與燕𩰚』』」,直老鈴下耳。今卦中 見象,而不見其凶,知非妖咎之徵,自無所憂也。後卒 無患。

清河王經去官還家,輅與相見。經曰:「近有一怪,大不 喜之,欲煩作卦。」卦成,輅曰:「爻吉,不為怪也。君夜在堂 戶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君懷中,殷殷有聲,內神 不安,解衣彷徉,招呼婦人,覓索餘光。」經大笑曰:「實如 君言。」輅曰:「吉,遷官之徵也,其應行至。」頃之,經為江夏太守。

《府志》:平原高苑城東有漁津。傳云:「魏末平原潘府君 字惠延,自白馬登舟,之郡,手中弄囊,遂墜於水,囊中 本有鍾乳一兩,在郡三年,濟水泛溢,得一魚,長三尺, 廣五尺,刳其腹內,有墜水之囊,金針尚在,鍾乳消盡, 其魚得脂數十斛,時人異之。」

《晉書》:「泰始四年,歷城大水。七月,泰山崩墜三里。 五年,萊蕪大水。」

咸寧三年八月,平原、厭次、泰山隕霜害稼。

五年二月,白麟見平原鬲縣。

泰康元年五月,濟南雨雹,傷禾稼三豆。

二年二月,隕霜於濟南,傷麥。五月,大風折麥。六月,泰 山大水,蕩析三百餘家,溺死六千餘人。

三年閏八月己丑,白龍二見歷城。

四年十一月,白兔見富平。

五年七月,「平原雨雹,冰霜傷稼。」

六年春三月戊辰,梁鄒等八縣隕霜,殺桑、麥。

永平元年四月,彗見齊分。

元康四年五月,甘露降樂陵。

五年夏六月,萊蕪雨雹,大水。

泰興元年,濟南蝗。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 赤青珥。

《佚志》:臨邑縣北有華公墓碑,尋失,唯龜趺存焉。石趙 世,此龜夜常負碑入水,至曉方出,其上常有萍藻。有 伺之者,果見龜將入水,因叫呼,龜乃走,墜折碑焉。 《歷城縣志》:「東晉時,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於城東南 善石溝,上有狼狐千餘隨之,跡皆成蹊。趙王石虎大 悅曰:『虎者朕也。自平陵而南者,天將使朕平江南也』。 於」是起南寇之計。

《府志》:「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南燕世有漁人居 水側,常聽鵝之聲,眾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鵝 咽頸極長,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鎖,隱起『元鼎 元年字』。」

泰寧二年六月乙巳,齊州言「濟河水口見八龍升天。」 三年,山東大水,民饑死無算。

咸康八年,有石燃於泰山,八日而滅。濟南平陵城北 石獸,一夜中忽移於東南善石溝,上有狼狐千餘跡 隨之,跡皆成路。前佚志所紀即此事 《歷城縣志》:「晉慕容德乘時取青、齊而成霸業,石固寨 乃其故壘。劉裕潛渡大峪,塞五龍口,破廣固城,濟南 諸寨,無所用之。」

「慕容超大掠淮北,擄濟南太守趙元驅掠千餘家而 歸。劉裕乃伐超,屠廣固,執斬其王公以下三千人。」 《魏書》:「神麚元年二月,白麚見於樂陵,因以改元。」 《府志》:「宋元嘉十三年七月,濟南朝陽王道獲白兔。」 十七年,濟南大水。魏太平真君元年甘露降於《平原郡》, 二十五年,萊蕪饑。

二十七年六月白雀見濟南郡薛榮以獻。

三十年正月癸巳,濟南饑。

孝建三年春閏二月,白兔見平原。

大明元年十月,白雀見泰山。

五年五月白雀二見濟南刺史劉道隆以獻九月庚 戌河濟俱清平原太守申纂以聞。

六年八月,樂陵《嘉禾生》,刺史劉道隆以聞。十一月十 五日,太白、填星合於危。

昇明二年十一月,甘露降長山縣。

《魏書辛紹先傳》:「辛子馥除太尉府司馬,長白山連接 三齊、瑕丘數州之界,多有盜賊。子馥受使檢覆,因辨 山谷要害,宜立鎮戍之所。又諸州豪右在山敱鑄,姦 黨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亦請破罷諸冶,朝廷善而 從之。」

《歷城縣志》:「皇興元年,崔道固以歷城叛魏,詔慕容白 曜討之,百計不能下,乃築長圍以困之。固降,曜乃立 平齊郡,以歷城民實之,為歸安縣,使房崇吉為縣令。 孝文延興三年十一月,司馬小君自稱晉後,聚眾三 千餘人,反於平陵,號年聖君,攻破郡縣,殺害長吏。齊 州刺史武昌王平原身自討擊,遂擒小君,送京師,斬」 之。

《府志》:南齊王儉典吏部,有姓譚者求官,儉曰:「齊侯滅 譚,那得有君?」客曰:「譚子奔莒,是以有僕。」儉賞其善劇, 卒得職焉。

《歷城志》:「魏承明元年,幽州北平府主簿河間邢杲率 河北流民十餘萬戶反於青州,自署漢王,號年天統。 十月,以車騎大將軍李叔仁討於濰水,失利而還。十 二月,詔行臺於暉回師。時邢杲次於歷下。二年四月, 上黨王天穆、齊獻武王大破邢杲於齊州之濟南,杲 降,送至京師,斬於都市。」

宣武帝景明元年九月,齊州民柳世明聚眾寇齊、兗 二州,討平之。其年,太陰山崩,有泉湧出,殺一百五十 九人。

二年三月,齊州隕霜殺桑。七月,齊州獻嘉禾《府志》。「三年八月辛巳,泰山崩,湧水十七處。」

齊和帝中興二年四月,長山王惠獲異龜,龜六目,一 頭,腹下有「萬歡」字,並有卦兆。

《魏書》景明四年十一月,齊州東清河郡桃李華 《府志》:「正始二年三月,齊州大雹雨雪。四月,齊州隕霜。 六月,齊州獻嘉禾。八月,甘露降於新城縣。」

三年閏月乙酉,日在危蝕。三月,齊州獻白雉。

梁「天監十一年二月,野蠶成繭於濟陽。」

魏延昌二年五月,齊州獻白鹿。九月,甘露降。

三年四月,流星起天津,東南流轢虛、危。《歷城志》:「是年 十月,齊州甘露降。」

熙平元年,齊州《虸蚄》生。 正光元年,《齊州濟南郡》「靈壽山木連理。」

孝莊帝永安三年,齊州人趙雒州據西城反,應爾朱 兆,刺史、丹陽王蕭贊棄城走。

東魏元象元年七月,山東大水,蝦蟆鳴樹上。

武定六年四月,泰山甘露降。

北齊天保九年夏四月,龍見齊州後堂。

陳天嘉五年甲申,萊蕪大水,饑死者不可勝計。 周天統中,泰山封禪壇玉璧自出。

北齊武平四年,山東饑。

六年八月,山東諸州大水。

隋開皇四年,齊州水。

十四年,帝將祀泰山,令使者致神像於祠,未至數里, 野火忽起,燒像。十一月癸未,有彗孛於虛、危及奎、婁、 齊、魯之分。

十九年十二月,星隕於渤海。

二十年十一月戊子,地震。

《大業五》年,齊饑。

大業六年,鄒平民王薄擁眾據長白山,剽掠齊、濟之 郊。十二年,王世充擊破之。

《府志》:「七年夏四月,山東河決,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八年,山東大旱,疫,人多死。」

唐太宗貞觀元年夏,山東旱,詔賑恤,蠲免租賦。 六年三月乙卯朔,日食,在虛九度。

七年秋山東四十餘州大水遣使賑之。

《歷城縣志》:「貞觀十七年,齊王祐反,伏誅。祐武德八年 王齊,領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歸國。其舅尚乘直長, 憸人也,乃引客燕弘亮謁祐,祐說使募劎客。初上用 王府長史司馬,必取骨鯁敢言者,有過失輒聞。而祐 溺群小,好弋獵,長史薛大鼎諫不聽,帝免之,更用權 萬紀,性剛直,以法繩祐。祐有昝君謨、梁猛虎者,騎射」 得幸,萬紀斥之,祐私引與狎昵,萬紀說王上書謝罪。 萬紀見帝,言祐且自新,帝悅,厚賜萬紀而仍戒祐。祐 以萬紀為賣己,益不平。萬紀又以疑貳繫君謨等,祐 不勝忿。帝召祐、萬紀還京師,祐與燕弘亮等謀射殺 萬紀,支解之。左右勸祐遂發兵,乃募城中男子,王斥 庫貲行賞,人惡之,皆夜縋亡去。詔李勣等討之,祐檄 諸縣,縣輒以聞。勣未至而青、淄等兵已集,或勸祐「掠 子女走入山谷為盜」,計未決,兵鑿垣入,執送京師,賜 死內侍省。詔齊州給復一年。

《府志》:「永徽元年秋,齊州大水。」

二年七月,泰山、萊蕪大水。

三年十一月戊子雄雉馴飛泰山齋宮內。

四年,山東蝗。

六年十月,齊州「黃河溢。」

《總章》元年,山東大旱。

咸亨四年,齊州大水。

上元二年八月,齊州「大水。」

永隆年六月,濟南大水,溺死者甚眾。

永淳元年,山東大雨,民饑。

長壽二年,棣州河溢,壞民居二千餘家。

《唐書許敬宗傳》:高宗問敬宗曰:「天下洪流巨谷,不載 祀典,濟甚細,而載在四瀆,何也?」對曰:「瀆之言獨也。不 附眾流,獨能入海,濟雖細,獨而尊。」

《府志》:咸亨中,員半千上書自陳:「臣家貲不滿千錢,有 田三十畝,粟五十石,開陞下封神嶽,舉豪英,故鬻錢 走京師,行年三十,懷志潔標,未蒙一官,不能陳力歸 報天子。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膽。幸 得天下英才,五千與搉所長,有一居先,臣當伏死都 市。」書奏不報,調武陟尉。高宗御武成殿,問:「兵家有三 陣,何謂耶?」眾未對,半千進曰:「臣聞古者星宿孤虛,天 陣也;山川向背,地陣也;偏伍彌縫,人陣也。臣謂不然。 夫師以義出,沛若時雨,得天之時,為天陣;足食約費, 且耕且戰,得地之利,為地陣;舉三軍如子弟,從父兄, 得人之和為人陣;舍是則何以戰?」帝曰:「善。」

神龍二年五月,山東旱,饑。

《唐書武三思傳》:「『三思因韋後潛入宮中,反易國政,數 日而彥範等皆失柄,所斥去者悉還,詔群臣,復循太 後法。三思建言,大帝封泰山,則天皇后建明堂,封嵩 山,二聖之美不可廢』。帝韙其言,遂更名五縣曰乾封合宮、永昌、登封、告成雲。」

《府志》:「唐楊德幹,齊州刺史,有威嚴。時語曰:『寧食三斗 炭,不逢楊德幹』。」

景龍元年,山東疫。十月丙寅,太白、熒惑合於虛、危。 開元三年,萊蕪旱,蝗。

開元初,山東大蝗,姚元之請分遣使捕蝗埋之。上曰: 「蝗,天災也,誠繇不德而致焉。卿請捕蝗,得無違天而 傷義乎?」元之進曰:「臣聞《大田》詩『秉畀炎火』者,捕蝗之 術也。古人行之於前,陛下用之於後。古人行之,所以 安農,陛下用之,所以除害。臣聞安農非傷義也,農安 則物豐,除害則人豐。興農去害,有國家之大事也。幸 陛下熟思之。」上喜曰:「事既師古,用可救時,是朕心也。」 遂行之。時中外咸以為不可。上謂左右曰:「吾與賢相 討論已定捕蝗之事,敢議者死。」是歲,所司奏捕蝗蟲 凡數百石,時無饑饉,天下賴焉。

《佚志》:香水亭,乃唐杖殺李邕處也。邕字大和,江都人。 父善,淹貫古今,不能屬辭,人號書簏。邕少知名,李嶠 為內史,薦邕,拜右拾遺。宋璟陳張昌宗反狀,武后不 聽,邕立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社稷大計,陛下當聽。」後 色解,即可璟奏。後為陳、淄、華諸州刺史,上計京國圍 觀如堵,咸以為古人。出為北海太守,李林甫忌之,坐 以罪就郡,殺之。杜甫為之賦《八哀詩》,《濟南山水》之表 章於世,蓋自唐李邕始。

開元十年,棣州河決。

十二年閏十二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在虛初度。 二十五年五月,淄州、棣州河溢。

二十七年七月,臨邑大水。

《佚志》:貝丘之南有葡萄谷,谷中葡萄可就其所食之, 或有取歸者,即失道,世言王母葡萄也。天寶中,沙門 曇霄因遊諸嶽,至此谷,得葡萄食之。又見枯蔓堪為 杖,大如指五尺餘,持還本寺,植之遂活,長高數仞,蔭 地幅員十一丈,仰觀若帷蓋焉。其穗磊落,紫瑩如墜, 時人號為「草龍珠帳。」

《唐書》:「肅宗乾元二年,史思明陷齊州。」

《府志》:「唐顏真卿沒於賊,賊平其家遷喪還京,棺朽敗 而屍形儼然如生,髭髮青黑,拳握不開,爪透手背,遠 近驚異。」

興元元年秋,山東蝗。

二年乙丑夏六月,蝗生,東至海,西盡河、隴,群飛蔽天, 旬日不息,所至草木葉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 斗米千錢,民蒸蝗暴乾食之。

四年,山東地生毛。

元和八年六月丙申,富平大風,拔木千餘株。

太和二年夏,齊州大水,棣州河溢,壞城。

開成四年,齊州黑蟲食苗。

五年夏,齊州蝗螟害稼。

大中四年秋,淄州、德州大水。

五年夏,齊州、德州、淄州蝗螟害稼。

咸通三年,濟南饑。

僖宗廣明元年,無隸洪霸郎為盜。齊、隸間,平盧節度 使安師道遣將王敬武擊破之。

後唐華溫琪字得閏,宋州下邑人,世本農家,身長七 尺,少從黃巢為盜,巢敗,顧其狀貌魁偉不自容,乃投 白馬河,流數里不死,河上人援而出之。又自經於桑 林,桑輒枝折,有田父見之,乃匿於家。後歲餘,濮州刺 史朱裕募士為兵,溫琪乃往依之。既而事梁,為開導 指揮使,以戰功,遂遷至棣州刺史,仕至鎮國軍節度 使。

後梁乾化中,棣州河水為患,刺史華溫琪徙新州避 之。

宋建隆元年,齊州大旱,生魃,民大饑。厭次蝝生,河決, 壞臨邑縣城,乃移縣治於孫耿鎮。十月,棣州河決,壞 厭次、商河二縣居民廬舍。

三年二月戊午,厭次隕霜,殺桑。

四年八月,齊州河決。

五年,德州民趙嗣妻,一產三男。

乾德元年,齊州饑。

二年七月,泰山大水。

三年八月,淄州河溢,壞鄒平民田。

四年春三月,五星聚奎。八月,清河水溢,壞鄒平田舍。 是月,淄州河溢。

五年夏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墮於北門城樓,有物抱 東柱,龍形金色,足三尺許,其氣腥。旦視之,壁上有煙 痕爪跡三十六。

開寶二年,齊州、淄州大水。

三年,淄州水災,害民田。

七年春,齊州野蠶成繭。淄州旱。棣州有火墮於城北, 有物如龍。

九年,淄州水,害田。

太平興國九年八月,淄州大水,孝婦河溢,壞民田。 淳化元年七月,淄州、棣州蝗廬陵趙應祥,不知何時人。父行賈不還,欲往,尋以祖 母年老,不得行。及祖母卒,會有人自北來,言父故已 久。應祥日夜哀號,辭母,往求父骨,誓必得乃還。聞都 下有老者與父厚善,走數千里往詢焉,知父死濱州, 擊馬鞍祝曰:「隨馬所之,過吾父墳,當髮解鞍墮。」忽經 一墳,髮解鞍墮。發之棺上,具有父姓名,遂獲父骨歸, 槁葬利津。今起去無存。

至道二年,歷城長清蝗。

《宋史施昌言傳》:昌言為河北都轉運使,言事者以為 濱、棣等六州河可涉,宜有城守如邊,以待契丹。詔昌 言與宦官楊懷敏往視,懷敏以為當城如邊,昌言曰: 「六州地千里,又河數移徙,城之甚難而無利,契丹未 渝盟,先自困,非便也。」乃止。

《府志》:「咸平三年秋七月,棣州嘉禾合穗。」

景德元年,商河蟲害稼。

二年八月,棣州蝗。九月,商河大蝗。

四年九月,德州獻「嘉禾。」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淄州、萊蕪大水。十月,大清河溢。 三年七月,淄州嘉禾多穗,異畝同穎。

五年,河決棣州聶家口。詔免棣州田租。十月,濱州河 溢於安定鎮。

八年,河浸棣州,詔徙州陽信界。

乾興元年,無棣海潮溢,壞公私廬舍,溺死者甚眾。 慶曆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州降紅雪,雪盡雨血。 至和二年,六塔河決,齊、棣、淄、濱諸州民多溺死。 嘉祐三年七月,泰山上瑞麥凡五本。

熙寧九年七月,渤海禾異隴同穎。

熙寧中,河決澶州曹林,由濟河故道經長清、齊河入 海。

元豐元年,章丘河溢,壞官民廬舍。八月,棣州大水,蠲 租,詔「被水民以常平糧貸之。」

二年五月,歷城禾二本合穗。

紹聖三年,齊州禾異畝同穎,合秀九穗。

崇寧元年,淄州禾合穗。

宋劉豫,景州阜城人。元符中登第,累官殿中侍御史, 被劾,出為兩浙察訪,至真州,丁父憂,居焉。「金兵陷河 南,高宗過雒陽,起復豫知濟南。豫到郡,金人利誘之, 百姓遮豫,願以死守,豫竟出降。金人徙豫知東平,節 制河南兵馬。及張邦昌廢,豫使子麟以重賄結粘罕 及其腹心高慶裔輩求僭號。」粘罕假以百姓推戴,請 於金主,立豫為帝,國號大齊,改元阜昌,初據東平,繼 遷於汴,僉發鄉兵三十餘萬,付子麟、姪猊領之,分道 寇宋,大敗而歸。豫猶請戰不已,金主下詔,廢為蜀王, 父子並徙上京。豫僭位凡八年,至上京改封曹王而 死。初,豫僭立,嚴刑暴斂,取快一時。見兵士賣陵中玉 碗,即置淘沙官;再發河南山陵,及發民間無主墳墓, 行五等稅法。民鬻子者皆稅百錢,下至倡優。日有納 課臣子、納女獻妾者,皆得遷官貰罪。去汴之日,金帛 糧斛山積,父子姬妾各百餘人。金皇統間《沂州普照 寺碑》亦謂「豫專以苛政理國,知眾不附尢狹,中多忌 者。」足證其暴雲。

紹興三年七月,劉豫毀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 劉豫,阜城人,知濟南郡。金主立為帝,有醉民罵豫曰: 「伱是何人,要作官家。」豫墓在郡城西鵲山下,墓下產 蠍。

《金史》:「正隆二年,齊州蝗。」

大定二年六月,濱、棣二州大熟。

十六年,山東旱,蝗。

明昌二年秋,山東東路旱,大饑。六月,淫雨,大饑,斗米 至千餘錢。

三年十一月乙丑,金、木二星見在日前,十三日方伏 而順行,危宿在羽林軍上、壁壘陣下,光芒燭天。是年, 山東大饑,詔德州防禦使王擴賑貸饑民,棣州尤甚, 擴輒限數外給之。

四年,山東大稔。

宋范文正公仲淹,母嫁齊,居秋口,去公讀書處百里, 公往來省視。後知青州,優人戲曰:「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口到長山一百。」公感泣下。秋口在益都縣顏神鎮, 今建有范公祠。

范文正公仲淹書《環州馬嶺鎮夫子廟碑陰》云:「慶曆 三年春正月,予領環慶之師,出按邊部,過馬嶺鎮,四 望族落,皆鎮之屬羌,而戍城之中有夫子廟貌。觀其 記石,乃故兵馬監押殿直贈某官張公蘊所建也。昔 咸平二年冬,契丹侵淄、齊,刺史暨官屬咸欲奔於南 山,公按劍作色曰:『刺史果出,我當殺之以徇』。數日敵」 退,而朝廷賞不及公,人咸嗟咨。公生二子:長曰揆,今 為度支員外郎直史館荊王府記室參軍;次曰掞,今 為祕書丞通判京兆府事:並以文學節行稱。予幼居 淄川郡,又與記室為同年生,稔聞公事。及觀馬嶺之 跡,雖極塞窮壘,猶復立聖人之祠,以尚風教。乃知張 公信道有素,固能訓子義方,昌厥後「世,而大其門」也故書之。

大安二年四月,山東東路大旱,六月,淫雨,大饑,斗米 至千餘錢。

三年二月,山東諸路大旱。

至寧元年,山東大旱。

《萊蕪縣志》:「宋嘉定五年壬申,金泰安劉二祖兵起,掠 淄州等州縣。」

六年,夾谷石里哥破劉二祖,斬之。按是年即金衛紹王之至寧宣宗之

貞祐

《淄川縣志》:「貞祐元年,元太祖兵下山東,淄州民奉奧 敦世英及弟保和迎降,軍事判官齊鷹揚等死之,兵 旋退。世英先世仕金,為淄州刺史,名不可考。」

二年,濰州「紅襖賊」李全寇掠淄州,邑人國安用趨附 之。

《歷城縣志》:宋末長白山寇李全雄,兵五萬,據有全齊、 金、元、宋三國,視其左右,顧以為重輕,皆其妖婦楊妙 真所為。及敗,乃曰:「梨花鎗二十年無敵於天下,非戰 之罪也。」其子顯忠歸元封公。

《淄川縣志》:「興定元年四月,濟南泰安、滕、兗等州土賊 並起,肆行剽掠,淄州被圍,行省侯摯遣總領提控王 廷玉將兵來救,張順死之,城賴以完。十月辛未,元兵 攻淄州。十二月己丑,元兵破淄州。」

《府志》:「興定五年正月,山東行省蒙古綱奏慶雲見,命 圖以進。六月戊寅,日將出,有氣如火,道經丑未,歷虛、 危,東西不見,首尾移時沒。」

元中統元年,棣州饑,發常平倉賑之。

三年夏五月,濱、棣二州旱。秋九月,濟南郡大饑,免租 稅。

李璮,小字松壽,濰州人,李全子也。太祖十六年,全叛 宋,舉山東州郡歸附,拜全山東行省。太宗三年,全攻 宋揚州,敗死。璮遂襲為益都行省,專制山東者三十 餘年,前後所奏凡數十事,皆恫疑虛喝,挾敵國以要 朝廷,而自為完繕益兵計。初以其子彥簡質於朝,而 僭為私驛,自益都至京師質子營。至是,彥簡遂用私 驛逃歸。璮遂反,殲蒙古戍兵,引麾下吳舟還攻益都, 入之,發府庫以犒其黨。自益都至臨淄數百里,寂無 人聲。帝遣諸軍討璮。璮盜據濟南,癸酉,命史樞、阿朮 帥師赴濟南。璮率眾出掠,輜重將及城,官軍邀擊,大 敗之,璮退保濟南。五月庚申,築環城圍之。甲戌,圍合。 璮自是不得復出,猶日夜據守,取城中子女賞將士, 以悅其心,且分軍就食民家,家賦之鹽,令以人為食。 人情潰散,璮不能制。各什伯相結縋城以出。璮知城 且破,乃手刃愛妾,乘舟入大明湖,自投水中,水淺不 得死,為官軍所獲。縛至諸王合必赤帳,前丞相史天 澤言:「宜即誅之,以安人心。」遂與蒙古軍官囊家並誅 焉。

《元史史天倪傳》:天倪子樞,中統二年從天澤扈駕北 征。三年,李璮叛,據濟南,復從天澤往討之。城西南有 大澗亙歷山,樞一軍獨當其險,夾澗而城,豎木柵於 澗中。淫雨暴漲,木柵盡壞。樞曰:「賊乘吾隙,俟夜必出。」 命作葦炬數百置城上。逮三鼓,賊果至,飛炬擲之,風 怒火烈,弓弩齊發,賊眾大潰,自相蹂躪,死者不可勝 計。未幾,璮就擒。 《淄川縣志》:「金季山東群盜起,歷城張榮率鄉民據學 堂嶺,眾稍盛,遂略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臺、新 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兵至則清野入山。至元太祖 二十年丙戌,始舉兵以地納款於元,後又經李璮之 叛。及璮擒而淄州始安。」 《府志》:「中統四年八月,濱、棣二州蝗。」

至元元年,濟南郡縣大水。

二年八月,歷城、淄州雹。

五年,淄州大水,免本年田租。十二月,濟南大水,詔以 米十二萬八千九百石賑之。

六年正月,濟南鄒平縣進芝二本。濟南歷城饑,淄州 大水,命賑之。

七年十月,賑淄、萊路饑。十一月,復賑淄萊路饑。 八年,濟南、淄州蝗。

九年九月,泰山、萊蕪霪雨,河水溢,圮田廬,害禾稼。 十五年,歷城進芝。四月,無棣縣獲白雉以獻。

二十年,詔停山東租稅。五月,棣州隕霜殺麥。

二十二年秋,濟南路大水。

二十四年,般陽霪雨,害稼。

二十五年夏四月,蒲臺饑。

二十六年,濟南隕霜,殺麥。六月,棣州霖雨害稼。 二十七年,棣州、厭次、濟陽大風,雨雹害稼。

二十九年,濟南隕霜殺桑。三月,般陽霜殺桑。五月,無 棣桑蟲食葉,蠶事不成。棣州境內大旱,敕「依東平例, 發附近官廩,計口以給。」六月,濟南、般陽蝗。

三十一年七月,棣州陽信雨雹,大風,拔木發屋。六月, 濟南郡蝗。

元貞元年,大清河水溢,壞歷城、長清民居。六月,泰山萊蕪大水。

大德元年,蒲臺大饑。

二年四月,山東蝗。

五年六月,歷城、般陽、新城、棣州大水,無棣霪雨害稼。 六年春正月,鄒平縣進芝一本,五枝五葉,色皆赤。五 月,濟南郡大水。

七年,「般陽蟲食麥。」五月,《濟南路》蟲食麥。大水,蝗生。 九年三月,「般陽霜殺桑。」

十年冬十二月,山東饑,遣尚書武鼎賑之。

《淄川炳靈王廟元碑》皇帝福蔭裏八不砂大王令旨: 這禿忽赤、李總管等奏:「有:咱每般陽路淄川縣王村 有一座炳靈王廟,有恁般陽路達魯花赤總管府官 人每。官人每,蒙古探馬赤每。這炳靈王廟裏,隨處諸 來燒香送供呵,今後都不得常騷擾者。廟裏軍器官 糧,休頓放者。休斷公事者。廟裏應有的,不揀甚麼稀」 罕物件等,休強使氣力奪要者。但有的獻之,休得損 壞者。上頭這劉伯源廟主根底令旨與了也。但有別 了的人每奏將上來,他呵,每大扎撒射裏,不怕那甚 麼?令旨。俺的蛇兒,年十一月十八日也。魯古那有時 分寫了。按《元史》,大德十一年,封八不砂為齊王,其 令旨辭雖不文,然一代之制,不可泯也。按元一代之文亦有可觀 此特翻譯者非文人故有此耳

至大元年,濟南、般陽、棣州、泰安、無棣大饑,無棣有父 食其子者,詔有司贖饑民所鬻子女。四月,濟南、般陽、 新城、泰安、厭次大風雨雹。九月,泰安大水。

二年四月,泰安、德州、厭次、濟南、般陽蝗。七月,濟南、德 州、厭次霪雨害稼,般陽大水。

三年七月,無棣蝗。

四年,新城鄭皇溝水決,蝗生。

皇慶元年,濱州、棣州、德州陽信、蒲臺旱。

二年,棣州霪雨害稼。

延祐元年三月,般陽、泰安州、萊蕪大雨雪三日。是月, 隕霜殺桑。

三年,濟南饑。

六年六月,濟南般陽大雨水。秋,饑。

七年四月乙巳,濟南蒙古軍饑。六月,德州、棣州大水。 至治元年春,般陽饑,以粟賑之。六月己未,太陰犯虛 梁東第二星。十一月丙子,太陰又犯東第二星。 二年五月,無棣霪雨害稼,民饑。

三年五月,濟南霖雨害稼,厭次無棣,詔賑糧,蠲民半 租。六月,濟南郡霪雨,水深丈餘,漂沒田廬。

泰定元年六月,濟南般陽蝗,德州霪雨。八月,濟南霑 化、利津霪雨害稼。

二年閏正月,濟南郡饑。六月,德州歷城、章丘,淄州齊 東蝗。

三年正月,棣州大水,饑,詔賑貸死者,給鈔以葬。四月, 濟南路饑,免郡縣租稅。

致和元年,濟南、淄州霪雨害稼。

天曆元年,泰山大水。

至順元年,泰安州饑,命有司賑之。

元統元年,泰山霪雨,河水溢,大饑。

二年三月,山東霪雨,水湧。

至元三年,濟南饑,遣使賑饑民九萬戶。是年,濟南、淄 州、萊蕪雹。

六年,歷城縣饑。

至正元年,濟南饑。

二年五月,濟南山崩水湧。六月癸丑夜,濟南大水暴 至。

四年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 許,北浸安山,延袤濟南,老幼昏墊,壯者流離。

五年夏,濟南饑,大疫。

六年春二月,濟南、歷城、德州、泰安、萊蕪、長清、般陽大 饑。是月,山東地震,七日乃已。

七年三月,山東地震,有聲如雷,天雨白毛。

十年春正月,棣州隕石。初,空中有聲,自西而來,距州 二十里外,隕於地為石,其色黑,微有金星散布其上。 有司以進,遂藏之司天監。

十二年二月乙酉,彗星長丈餘,青白色,見於危宿。三 月戊申夜,不見星,惟有白氣,凡三十四日始滅。四月 丙子朔,長星見虛、危間,其形如練,長十數丈,四十餘 日乃滅。六月,白氣起危宿,掃太微垣。

十六年,山東大水。

十七年,濟南大風,雨雹。冬,山東大饑,人相食。

十八年,萊蕪地裂,大饑。

十九年,濟南、鄒平、蝻生,萊蕪、淄州蝗,大饑。

二十年,山東地震,雨白毛。

二十一年八月壬午,棣州夜半有赤氣亙天,起東北, 至於西北。

二十二年夜,有白氣如孛,起危宿,長五百丈,掃太微。 二月己酉,彗見於危宿,光芒長丈餘,色青白。四月丙 子朔,長星見二十三年,濟南大旱。六月庚戌,星隕於龍山,入地五 尺。冬,山東無麥,赤地千里。十月丙申,大名路向青齊 一方有赤氣,照耀千里。

二十六年六月,濟南霪雨害稼,飛蝗蔽天,所過溝壑 盡平,民大饑。八月,棣州《大清河》決,濱河州邑居民漂 溺殆盡。

二十七年五月,山東地震,淄州二月不雨,至於六月, 蝗生。

明洪武元年四月,蠲免山東新附州縣夏秋稅糧。 二年正月詔以天旱民未甦,再行蠲免山東稅糧。 三年再免山東租。

五年,山東饑,詔發粟賑之。

六年秋八月,濟南河水暴漲,自齊河潰至商河樂安 州境南,巨浪七十餘里。

十年,濟南大稔,斗米七錢。

十三年,「陽信紅軍為祟,十村九墟。」遷直隸及青州、登 州、萊州三府民以實其邑。

十五年,樂安州城西南隅井中龍見。二月,詔免山東 稅糧。

十八年七月,山東旱,詔蠲秋糧。蒲臺大水。

二十八年九月,詔以「山東民供給軍需」,蠲免秋糧。 建文元年,減田租。臨邑黑眚見

《歷城縣志》:「建文二年庚辰夏四月,燕師渡白溝河,李 景隆敗,單騎奔濟南。參贊高巍遇參政鐵鉉於臨邑, 遂趨濟南守城。丁丑,燕師迫濟南。己卯,李景隆出兵 合戰城下,敗績,奔入城。燕兵以箭射書城中,使急降。 鐵鉉等悉力防禦。辛巳,燕兵決隄水灌濟南,濟南人 大懼,鐵鉉曰:『無恐,計且破之,不三日遁矣』。令登陴人」 皆哭呼曰:「旦日且降!」盡輟守具,出千人城外伏地請 降。又請退兵十里,無驚動城中人。燕府聞濟南降,大 喜,遂下令退軍受降。軍中大喜,呼萬歲。鐵鉉懸鐵板 城門上,伏壯士闉堵中,約候燕府入城,呼千歲,即下 鐵板拔橋,乃遣人請燕府入城。燕府乘肩輿,張蓋,率 勁騎數人渡橋,直至城下。城門開,守陴者皆登城伏 堵。比入門,門中人即呼千歲。鐵板急下,傷燕王馬首, 王棄馬取,從馬走。走至橋,橋下伏兵發,斷橋,橋不可 動,燕王得過橋,復合兵圍濟南。鐵鉉隨機應敵,間出 兵,累敗燕兵。八月戊申,濟南圍解。冬十月,封盛庸為 歷城侯,以鐵鉉為山東布政使。

《德州志》:「建文元年春二月,命都督韓觀練兵於德州。 秋九月,大將軍李景隆乘傳至德州,合兵五十萬,進 營河間。冬十一月,李景隆兵潰於白溝河,奔駐德州。 二年夏四月,李景隆與燕兵戰於白溝河,敗績,奔德 州。燕兵攻德州。五月辛未,景隆奔濟南,燕將陳亨、張 信入德州。秋七月,平安率兵二十萬,進次單家橋。八」 月,盛庸兵至德州。燕將陳旭遁歸北地。

三年春三月,盛庸合兵二十萬,駐德州。三月,盛庸與 燕兵戰於夾河,敗績,奔德州。

《府志》:「永樂元年,山東郡縣野蠶成繭,有司以綿進獻。 永樂八年二月,唐賽兒聚賓鴻等為亂。賽兒,蒲臺小 民林三妻也。林死,賽祀墓歸,途側露石函,掘得寶劍 妖書。習之洞知來事,青齊民多應之。剪紙作人馬狀, 能起敵人,衣食皆以術運,據益都石棚寨,攻安丘縣 及益都縣,安遠侯柳升等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賽」 兒竟不可捕。

金鄉貢士王永印,任霑化訓導,能詩,善風雅。有異疾, 耳中有孽鬼,每於耳中作歌舞,亦於耳中更改詩句, 每捉弄之,卒以致死。其遺詩斷句,人膾炙之。才鬼所附不足 為怪謂致夭者過也

十五年,萊蕪旱,蝗。

永樂中,樂安州謝恩臺下石獅自移於田中,土人駭 疑,毀之。

洪熙元年四月,詔免山東夏稅秋糧之半。

十五年,武定城西南隅井龍見。

正統十三年,濟東河決沙灣,由大清河入海。

景泰元年,濟南、德平饑。德州大水,人相食。黑風晝晦, 燈燭無光。

三年,蒲臺大饑。

七年,青城、德平大水,民多避居鄒平山麓。是年,樂安 州大饑,人相食。

天順元年,濟南大水,饑,人相食三月。山東饑,發太倉 銀四萬兩賑之。

八年,甘露降於青城學宮。

成化六年,陽信縣隕石。

七年,武定龍戰於野,大饑。八月,淄川饑,人相食。 八年,商河、新泰大饑,人相食。

九年三月四日,濟南長山、鄒平、淄川臨邑、陵縣、平原、 萊蕪、青城晝晦。是年,德州陵縣、新城、淄川、青城、蒲臺 大饑,人或至相食。德平先蝗後水,民茹草木。

十年,濟南諸州邑大稔,斗米七錢。

十三年,魚臺大水,壞民舍十五年,「甘露降於青城學宮。」

十六年九月,鄒平地震。

二十年,山東旱。七月,遣大臣祀岳鎮、河瀆神,並賑之。 二十一年三月,萊蕪地震。泰山二月至三月屢震,遣 官祭告。

二十二年,萊蕪大饑。

二十三年三月,德平地震。

弘治元年,德州大饑。

五年,河決黃龍岡,由大清河入海。濟南郡縣大饑。德 平、肥城、新泰旱,萊蕪大水,淄川饑,民相食。

六年,淄川大稔,麥生於不墾之田,穀穗熟,剪而復秀。 七年,濟南諸州邑大稔。

八年,德平城濠水暴溢於野。

十七年,武定、海豐自正月不雨,至於秋八月。九月十 五日,海豐忽雨雹,人畜死傷甚眾。

正德元年,濟南鄒平王府產芝二本。

二年秋八月,德平大雨雹,武定境內晝雨木冰。十二 月,德平大雪,深丈餘。二十六日,海豐大雪,至次年元 日始霽,凍死者眾。

四年,淄川、新城蝗,長清、德平蟲生,害稼,歲饑。

五年,新城饑,長清大旱。冬十二月,德平雨,大水。 六年,長清大水,流賊劉六、劉七至德州城下擊卻之。 七年,齊河、武定飛蝗蔽天。六月,濟南黑眚見,至冬乃 息。時老幼皆擊銅器以自衛,通夕不寐,諸州邑皆然。 八年,齊河蝗。秋,蝻生。

九年,長清大旱。

十年冬十月,德州、德平李梅實。

十一年春,陵縣黑風,長清大旱,海豐大水。秋七月,德 州、德平不雨。

十二年六月,德平霪雨害稼。

十三年,章丘、淄川大水,長清大旱。

十四年春,武定、海豐、商河大疫。

十六年春三月,岱廟災,武定大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