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1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十二卷目錄

 衛輝府部彙考六

  衛輝府驛遞考

  衛輝府兵制考

  衛輝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四百十二卷

衛輝府部彙考六

編輯

衛輝府驛遞考        府志

編輯

府屬

衛源水馬驛 在府西關衛河南。舊有河,明設平水驛,在北馬頭。正統七年,知府葉宜奏併入「衛源驛。」 成化十八年,圯於水,知府張謙督令驛丞梁和重建。嘉靖二年,知府翟鵬督令驛丞張爵重修,未完。三年,知府申綸督令驛丞楊瑜同陰陽官路禹修完。萬曆十三年,知府周思宸重修。今因驛所久廢,設馬廐於縣衙西隅寧境寺側。馬分四號,各有號房。西關、德勝關有餵馬官店支應。過往上司勘合火牌換馬。

馬三十八匹「原額四十一匹,今裁減,每匹工食銀一百二十兩。」 驢八十一頭「原額九十五頭,今裁減,每頭工食銀六十兩。」 馬驢俱係糧僉工食,派各州縣徵解,各驛俱同。

南馬 係浙江各驛同。十三匹。原額十五匹,今裁減。每匹工食銀三十八兩,赴布政司支領。各驛俱同。

館夫銀一千二百兩,原額一千四百三十兩,今裁減派各州縣徵解各驛俱同。舊有站船五隻,水夫四十名,俱嘉靖四十五年奉例裁革。以上原額驛站等銀兩,因明季崇禎年間兵荒疊罹,除荒徵熟,止存站銀一千六百三十三兩七錢一分一釐一毫外,各州縣協濟站銀一千零九兩八錢八釐八毫七絲一忽支「應不敷於。」

皇清順治十年,增撥補銀三千二百四十七兩一錢。

六分五毫一絲六忽六微一纖一沙。見今養馬三十八匹、驢八十一頭。在號行差猶苦不足。蓋緣衛苦南北要衝,差使絡繹,晝夜不絕,官役茹盡。巡撫賈軫念衝疲,多方拯救,特疏具題奉

旨「准分東西驛路,而大河以北郵符頓減,供應稍紓。」

地方從此有甦息之望矣。

河平遞運所 在府西關德勝橋北。永樂十七年建,萬曆十三年重修,今裁。

車二十六輛,原額五十二輛,明裁減。牛一百八十二隻,原額二百八隻,明裁減,每隻工食銀二十四兩。泒各州縣徵解各所俱同。舊有座船十隻,水夫一百二十名,俱嘉靖四十五年奉例裁革。糧僉防夫三十名,隆慶二年裁革。

北關閘遞運所 舊在府城北濱河,永樂六年建。嘉靖二年,巡撫何天衢具奏請省「入河平遞運所。」 今閘並所俱廢。

以上牛夫額銀舊係陳留、長葛、原武三縣徵解支應。後因

《皇清》除荒徵熟,額數不足,順治十一年詳請部准。條

議增協濟銀一千八十九兩零九分四釐八絲,在臨漳等縣撥補。新置車二十輛,牛四十隻,牛夫二十名,在號行差。自巡撫賈疏題分路以來,車牛漸有休息。見在驛馬二百七匹,驛馬夫一百名,塘馬四匹,塘馬夫四名,扛轎夫二百一十名,遞送公文馬夫二名,探馬夫四名,馬牌子二名,館夫八名。

以上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每夫日支工食銀四分五釐。獸醫二名,每名日支銀二分。修理號房銀二十一兩,藥材銀二十四兩一錢,鞍屜銀二十九兩,煮料柴值銀二十九兩,槽鐁鍋油銀一十九兩七錢五分。

額設趙州、柏鄉二處防秋冬二季塘,撥馬工料銀一百四十兩。

額設常辛店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十七兩四分三釐,支應廩糧銀一百二十八兩六錢五分,買補倒馬銀六百七十九兩二錢五分。除裁減外,通共支用銀一萬九百八十六兩三錢九分三釐,照三十三年確數,其詳見《驛傳》奏銷。新鄉縣新中驛 ,舊在八柳渡,永樂十三年驛丞樂文燦改建東關,弘治十七年驛丞萬榮修。嘉靖間,驛丞梁承福重修。

馬二十八匹,原額三十一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一百一十兩。驢六十九頭,「原額八十頭,明裁減,每頭工食銀五十五兩。」 南馬十四匹,原額「十」

八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三十八兩,館夫銀八百八十八兩。

以上「《明季歷》年,裁減不一。」 《至》。

皇清定設新中驛。額馬二十八匹。每匹工食銀一百

三十二兩,共額銀三千六百九十六兩,除荒徵熟銀一千五百一十九兩五分六釐。驢二十五頭,每頭工食銀六十六兩,共額銀一千六百五十兩,除荒徵熟銀六百七十八兩一錢五分;《縣》馬三十六匹,每匹工食銀二十四兩,共額銀八百六十四兩,除荒徵熟銀三百五十五兩一錢四釐。

新鄉遞運所 舊在八柳渡,洪武中建。永樂間,大使顧顯改建東間。弘治八年,知縣王統。萬曆二年,知縣於應昌重修。

車一十八輛,原額五十二輛,明裁減牛一百五十二隻,每隻工食銀二十二兩。見在驛馬一百四十四匹,驛馬夫六十九名,塘馬三匹,塘馬夫三名,扛轎夫八十名,遞送公文馬夫二名,探馬夫四名,馬牌子二名,館夫五名。以上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每夫日支工食銀四分五釐。獸醫一名,日支銀二分。修理號房銀一十一兩二錢五分,藥材銀一十五兩五錢,鞍屜銀二十八兩六錢,煮料柴值銀二十八兩六錢,槽鐁鍋油銀一十六兩三錢五分。額設內丘、順德二處防秋冬二季塘,撥馬工料銀一百二十兩。額設常辛店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十七兩四分三釐,支應廩糧銀一百二十二兩五錢四分,買補倒馬銀四百兩,除裁解外,通共支用銀六千五百二十九兩九錢三分三釐。

獲嘉縣崇寧驛 在縣治東南。永樂十三年,知縣朱斌始建。成化二十二年春,驛丞曹瑞重修。馬二十匹,原額二十三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一百兩。驢二十八頭,原額四十四頭,明裁減,每頭工食銀五十兩,館夫銀五百六十兩。

以上「《明季歷》年,裁減不一。」 《至》。

皇清定設本縣「崇寧驛」額數:走遞馬四十匹。每匹每

歲支草料共銀一十八兩八錢。後因協濟除荒徵熟,奉文照不敷數目撥補南馬,議裁充餉。又館夫銀五百六十兩,亦以除荒徵熟,查照每年開墾地畝加泒銀兩支用。

獲嘉縣遞運所 在縣北門外,永樂十三年,知縣朱斌建。

車,原額四十七輛,裁革未置牛一百二十二隻。原額二百八十八隻,明裁減,每隻工食銀二十兩。至

皇清定設東車四輛。牛八隻。車夫四名。與亢村所通

《融》使用夫照原額一百二十二名,工食銀數照每年開墾加銀支用。見在驛馬五十一匹,驛馬夫二十三名,塘馬二匹,塘馬夫二名,扛轎夫四十名,遞送公文馬夫一名,探馬夫二名,馬牌子一名,館夫三名。

以上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每夫日支工食銀四分五釐。獸醫一名,日支銀二分。修理號房銀五兩,藥材銀六兩一錢,鞍屜銀一十一兩七錢五分,煮料柴值銀一十一兩七錢五分,槽鐁鍋油銀五兩八錢五分。

額設保定府方順橋、清風店三處,防春夏二季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百四十九兩一錢七分七釐,支應廩糧銀四兩,買補倒馬銀一百三十兩。除裁解外,通共支用銀二千六百二十八兩五錢二分七釐。

亢村驛 在縣治南三十里。明成化元年開設,知縣邢表創建。十九年,知縣吳裕重修。

馬十六匹,原額十七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一百一十兩。驢二十四頭,原額二十八頭,明裁減,每頭工食銀五十五兩。南馬十一匹,原額十三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三十八兩,館夫銀五百二十八兩。

以上「《明季歷》年,裁減不一。」 《至》。

皇清定設本縣亢村驛額數:走遞馬四十匹。每匹每

歲支草料銀共二十八兩八錢。後因協濟除荒徵熟,奉文照不敷數目撥補南馬,議裁充餉。又館夫銀五百二十八兩,亦以除荒徵熟,照每年開墾地畝加泒銀兩支用。

亢村遞運所 在亢村驛西。成化十七年開設。十八年典史王貫創建。

車,原額四十三輛,裁革未置。牛一百二十隻。原額一百七十二隻。明裁減,每隻工食銀二十二兩

以上「《明季歷》年,裁減不一。」 《至》。

皇清定、設車在獲嘉所、通融使用。夫照原額一百二

十名,工食銀數照每年開墾加銀支用。見在驛馬一百一十匹,驛馬夫五十二名,塘馬三匹,塘馬夫三名,扛轎夫八十名,遞送公文馬夫二名,探馬夫四名,馬牌子二名,館夫五名。

以上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每夫日支工食銀四分五釐。獸醫一名,日支銀二分。修理號房銀一十一兩二錢五分,藥材銀一十七兩八錢五分,鞍屜銀二十七兩,煮料柴值銀二十七兩,槽鐁鍋油銀一十三兩五錢。額設保定府方順橋、清風店三處,防春夏二季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百三十五兩八錢六分三釐。

額設常辛店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十七兩四分三釐,應支廩糧銀一百一十四兩四錢,買補倒馬銀三百三十兩。除扣解外,通共支用五千五百二十兩一錢五分六釐。

淇縣明設淇門驛 。舊驛在淇河東淇門鎮,明洪武十三年建。弘治十三年遷入淇城縣治西南。知縣崔暠、令驛丞朱貴創建。嘉靖間,知縣詹岳、張宜相繼重修。

馬三十四匹,原額三十七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一百二十兩。驢七十九頭,原額九十頭,明裁減,每頭工食銀六十兩。南馬十三匹,原額十五匹。明裁減,每匹工食銀三十八兩。館夫銀一千兩,原額一千一百三十四兩。明裁減至

皇清定設淇門驛。額馬三十四匹。原額工食草料銀

四千九百七十四兩四錢一分,除荒實徵銀一千六百六十五兩七錢六分六釐六毫。驢七十五頭,原額工食銀五千六百九兩,除荒實徵銀二千六百六十四兩五錢四分七釐九毫。館夫,除荒實徵銀三百四十二兩九錢四分一釐八毫,撥補銀三千九百三十六兩九錢一分一毫。淇縣遞運所 舊在淇河東淇門鎮,明洪武十三年設。弘治十三年遷入淇城縣治西北。嘉靖八年,知縣詹岳、張宜相繼重修。

車二十六輛,原額五十二輛,「明裁減。」 牛一百七十六隻,原額二百八隻,「明裁減。」 每隻工食銀二十四兩。

以上「《明季歷》年,裁減不一。」 《至》。

皇清定設通許、儀封、原武三縣。協濟除荒,實徵牛夫

銀二千四百一十五兩七錢八分七釐六絲。見在驛馬一百九十八匹,驛馬夫九十六名,塘馬四匹,塘馬夫四名,扛轎夫二百名,遞送公文馬夫二名,探馬夫四名。

以上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每夫日支工食銀四分五釐。醫獸二名,每名日支銀二分。修理號房銀二十兩五錢,藥材銀二十三兩四錢,鞍屜銀三十二兩二錢五分,煮料柴值銀三十二兩二錢五分,槽鐁鍋油銀二十一兩五分。額設涿州高碑店什伍級三處,防春夏二季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二百八十五兩四分。

額設常辛店塘撥馬工料連閏銀一十八兩四錢六分三釐二毫五絲,支應廩糧銀一百二十八兩九錢,買補倒馬銀七百四兩。除扣解外,通共支用銀一萬七百六十六兩二錢五分三釐二毫五絲。

鋪設

汲縣明設「府前」 總鋪 在府治西北。

李村鋪 在府城東南十里,接胙城王端鋪。姚村鋪 在府城西南十里。

張午鋪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接新鄉臨清鋪。《衛津》鋪 在府城北五里。

黃土岡鋪 在府城北十里。

頓坊鋪 在府城北二十里。

道光鋪 在府城北三十里,接淇縣黃堆鋪。樊店鋪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接濬縣淇門鋪。胙城縣明設總鋪 在縣治前。

王端鋪 在胙城縣西二十五里,接汲縣李村鋪。

棘津鋪 在胙城縣西南三十里,接延津惠安鋪。

吳安屯鋪 在胙城縣西北二十里,接汲縣總鋪。

新鄉縣明設總鋪 ,在縣治西。

車村鋪 在新鄉縣東十里。

臨清鋪 在新鄉縣東二十里,接汲縣。張午鋪。靈地鋪 在新鄉縣西十里。

歸善鋪 在新鄉縣西二十里,接獲嘉彥當鋪。靳村鋪 在新鄉縣西南十里。

長興鋪 在新鄉縣西南二十里。

小冀鋪 新鄉縣西南三十里。

敦留鋪 在新鄉縣西南四十里,接亢村鋪。李臺鋪 在新鄉縣南三十里,接原武任村鋪。獲嘉縣明設,總鋪 在縣治東。

彥當鋪 在獲嘉縣東十里,接新鄉歸善鋪。司徒鋪 在獲嘉縣西十里。

太清鋪 ,在獲嘉縣西二十里,接修武萬相鋪。《劉活》鋪 ,在獲嘉縣東南二十五里,接新鄉敦留鋪。

固縣鋪 在獲嘉縣西南三十五里,接武陟邸邵鋪。

大槐樹鋪 在獲嘉縣南四十五里,接滎澤王麓鋪。

淇縣明設總鋪 ,在縣治東。

黃堆鋪 在淇縣南十里,接汲縣道光鋪。思德鋪 ,在淇縣北十里。

輝縣明設總鋪 在縣治前。

陳堡鋪 在輝縣東南二十里。

北王鋪 按《汲縣志》「在輝縣東二十里,接新鄉縣界,為駐節處」 ,非遞公文也。

中伙鋪 四處,供應往來上司中伙歇宿,東李源屯,南張武店,西「山彪鋪,北頓坊店」 四處。今漸圮。康熙二十五年,知縣佟國瑞創建郵亭於頓坊店、張武店二處。

郵亭

按《獲嘉縣志》:「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馮大奇,遵奉巡撫都察院陞任戶部侍郎王憲行創建,招僧道輩居守,為置田養贍,又煮茶湯以濟往來者,行人便焉。」

「東關」 郵亭一座三間,茶房三間,僧房三間,屬大悲院,管地七頃五十八畝八分二釐三毫。「縣東」 郵亭一座三間,住持房三間,在十五里堡,地一頃一十九畝。

「縣西郵亭」 一座三間。住持房三間,在獅子營,現在議置「贍地。」

「縣南郵亭」 一座三間,住持房三間,在亢村北杏莊口,地二頃。

「縣南郵亭」 又一座三間,住持房三間,在亢村南,新城北,真武廟傍,地一頃七十六畝二分二釐五毫。

衛輝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

明兵防

衛輝府明設守禦千戶所 ,隸懷慶衛。洪武二十三年,謂「本衛前千戶所守禦衛輝」 ,領十百戶所。本所公署舊在府治東。弘治十一年,因建封汝府建,置府城西北隅。

皇清順治元年,革明守禦千戶所等官,改設衛營參

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兵二百名,步兵八百名,分汛防守。於順治十四年十一月內,奉文調撥駐防鎮江馬步官兵三百一員名內,把總一員,馬兵六十名,步兵二百四十名。於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內,奉文裁汰馬步兵一百一十一名內,馬兵二十二名,步兵八十九名;見在馬步官兵五百九十六員名內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三員、馬兵一百一十八名、步兵四百七十一名。所用餉銀,按季起文赴布政司支領;照康熙三十三年營制定數。

屯田地六百五十八頃七十畝七分二釐七毫子粒糧二千八百九十八石三斗一升二合,新增銀五百六十九兩四錢二分八釐二毫,屯營十六

《均徭》銀二百二十五兩一分八釐。

以上荒蕪減額

皇清順治七年,革守禦所,改設守備管千總事一員。

管理,《屯田均徭》。前因明季凶饑,拋荒逃亡,上存熟地三百九十五頃二十二畝七分八毫,止存人丁五百四十八丁,丁地二頃,共徵銀一千六百一十二兩八錢四分九釐四毫零。又於順治十六年,奉文歸併州縣,除附近歸併濬縣外,歸併汲縣熟地七十五頃五十七畝一分七釐。人丁三百三十九丁,丁地二頃,共徵銀五百六十一兩五錢四分五釐八毫零。

汲縣附郭

演武場 與千戶所同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三百四十名 。有馬五十

四名。內團操二十六名 。步行二百八十六名。內團操二百一十二名。

警鋪 按《縣志》:「在郊外諸路,十里一鋪,隨界牌安置,各設煙墩,撥兵瞭望。」

營房 「汝藩府校尉營,在北關倉上。」 「潞藩校尉營,在東關。」 今防衛兵營,在藩府內。

胙城縣

演武場 在東關外路北。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一百五十名 。有馬一十六名 。步行一百三十四名。內團操二十二名。新鄉縣

演武場 在東關廂內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三百三十名 。有馬四十四名。內團操十名 。步行二百八十六名。內團操一百二十名。

獲嘉縣

演武場 在東門外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一百五十名 。有馬三十八名 。步行一百二十二名。內團操五十名。墩臺

按《獲嘉縣志》舊蹟,半頹半峙。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馮大奇奉巡撫章憲行,捐修增築,撥駐防兵汛守相望響應,以弭不虞。

「南路墩臺」 一座 ,在大槐村,自亢村驛南起,至此五里。

墩臺一座 ,在新城,自大槐村起至此五里外,至滎澤縣界五里。

墩臺一座 在劉固堤,自亢村驛北起,至此五里外,至新鄉縣交界二里。

東路墩臺一座 ,在三里堡。

墩臺一座 ,在彥當營,自三里堡起至此五里。墩臺一座 ,在小甲堡,自彥當營至此五里外,至新鄉縣交界五里。

「西路」 墩臺一座 ,在南陽屯,自縣至此「三里。」 墩臺一座 ,在蘇張營,自南陽屯至此「五里。」 墩臺一座 ,在花家莊,自蘇張營至此「五里。」 墩臺一座 ,在獅子營,自花家莊至此「五里。」 墩臺一座 ,在黃棟隄,自獅子營至此五里外,至修武縣交界五里。

東北路墩臺一座 ,在沈家莊,自縣至此五里。墩臺一座 ,在趙境營,自沈家莊至此五里外,至新鄉縣交界五里。

淇縣

演武場 在北關外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一百六十二名 。有馬二十四名 。步行一百二十二名。內團操五十名。輝縣

演武場 在南關外路西。

團操守城馬步民壯二百名 。有馬五十二名。內團操十三名 。步行一百四十八名。內團操七十名。

以上俱係明制今

《皇清》、並革不用

衛輝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穀類

黍 :《爾雅翼》曰:「黍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有黃、白、赤三種。」

《稷 》:稷者,五穀之長,故陶唐之世,名農官為「后稷」 ,有黃、白二種。

粟 《爾雅》曰:「粢,稷也。」 江東人呼粟為粢,有黃、白、赤三種。

麥 :有大小二種。《廣雅》謂麰為大麥,「來」 為小麥,故《詩》曰:「貽我來牟。」

豆 :《爾雅翼》曰:「菽,豆也,其類最多。」

薥秫 幹長數尺,其形如蔗,與黍稷同熟。又一種可釀酒。

蕎麥 :立秋前後種,季秋而穫。其實三稜而白,亦麥屬也。食之實腸胃,益氣力。

芝麻 :一名「胡麻」 ,有黃、白二種,其葉可澤髮,其膏可滋羹。

麻 :麻實既可以養人,而其縷又可以為布,其利最廣。又一種葉大花黃,俗雲檾麻蔬類。

蔥 ,西域有蔥嶺,悉生蔥,故傳蔥自西域來,取義「鬱鬱。」 蔥蔥,言條暢也,古禮膾炙多用之。韭 ,物之美者,春初早韭,冬末晚菘,故《邠風》「獻羔祭韭」 ,庶人亦以薦新。又取義長久,一植數歲猶茂。

蒜 、大蒜、圃生小蒜、野生大蒜。醋浸經年者尤

佳。葉莖嫩者俱可食。以之和味甚有滋,能除瘟疫瘴氣。

白菜 :味甘溫。利腸胃。有數種,莖葉寬白者尤美,俗謂之「黃芽白」 ;莖葉窄矮者,謂之「蔓菁菜。」 蘿葡 有二種,白者為萊菔,紅者為胡蘿葡。俱補益人。

茄 :一名落蘇,一名崑崙瓜,有紫、白二種。芹 :《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蓋水英也,今圃植者亦佳。

芥 :紫芥作虀佳,白者尤美。又研子為末,助辛味。《嶺南異物志》曰:「南土芥,高五六尺。」

萵苣 :白者佳。能利五臟。葉心抽薹,名萵筍茼蒿 。味甘平,養脾胃。

芫荽 一名《胡荽羹,湯》多用之。又乾者和酒表痘疹。

菠菜 來自西域頗稜國,俗呼「菠薐。」 北人多食肉麪,食此則平。南人多食魚蟹,食此則冷。《莙薘 即莙蒿菜》。補中下氣,去頭風。莖灰淋汁洗衣,瑩白如玉。

白花菜 城中廢地多有之,鹽浸可以為葅。莧菜 《本草》云:「不可與鱉同食。」 丹溪云:「莧有六種,人莧、赤莧、白莧、紫莧、五色莧,其一即馬齒莧也。婦人臨產服之,胎易生。」

葫蘆 圓者為「葫蘆」 ,刀取為條,可以備冬。又一種細腰者,有微毒,不可多食。

瓜 :有地王瓜、茨王瓜、絲瓜、菜甜瓜,並東西南北四瓜名。《天文類苑》曰:「匏瓜星明,則諸瓜蕃盛。」 豆角 有扁豆、長豆、梅豆、刀豆之名。《格物解》曰:「角取芒角之義,故一蔕而叢生焉。」

果類

榴 來自《安石》國者為「石榴」 ,來自海外《新羅國》者為「海榴。」

桃 《典術》曰:桃為五木之精,仙木也。能厭邪魅,華最繁麗,故《詩》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春秋運斗樞》曰:「玉衡星精散為桃。」 故其實最甘。

柰 李屬火,南方之果也。《山海經》曰:「邊春之山多柰。」

杏 :《齊民要術》曰:「杏華榮輒耕,故農事之候占乎杏花。菖葉似梅,早熟,仁可入藥。」

梅 :梅為婚嫁之候。古者梅實薦籩,謂之乾橑梨 。《廣志》曰:「真定御梨脆如菱。」 又秣陵有哀家梨,其旨如飴,入口消流。

柿 :《齊民要術》曰:「柿有小者栽之,無則取枝於軟棗根接之內,則庶羞。」 「三十一有柿名削皮,曝之為餅,益美。」

《棗 》「安邑千株,棗比萬戶侯。其俗寘之懷袖食無時。」

核桃 一名胡桃。服之消食積,令人肥健。沙果 《物性帖》云:「出自恆沙,故名。」 接為花紅乃佳。又名林禽。

羊棗 實小黑而圓,乃柿之未接者。「曾子不忍食羊棗」 ,即此也。

葡萄 :有白、黑二種,可以釀酒。婦人胎孕衝心,食之即下。

文官果 ,即來禽也。《晉帖》云:「來禽青李櫻桃,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

木類

楊 齊民《要術》曰:白楊性勁直,堪為屋材。青楊則弗若矣。葉厚而密,乘風作響,甚悽聽也。人多植之墳壟。古詩云:「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柳 柳柔脆易生之物,人多采之為薪為材,則易朽也。一種金色長條者,謂之垂絲柳,風吹搖曳堪愛,故言宮腰細瘦嫋娜,善舞者擬以柳腰雲。

槐 :《春秋說》曰:「槐者,虛星之精。」 《周官》「外朝之法,植槐為三公位次。」 蓋槐取黃中之義,以象坐論者之中直爾。有白、黃、黑三種,白者為材最佳,黃次之,黑則劣矣。

榆 :《物性帖》云:「榆有青白二種,白榆謂之枌,削皮漬之,其汁可為飰,其莢如錢,故《詩》云:『榆莢飛飛不當錢』。」

楝 花類丁香,而蕊多黑,味亦微馥,故《詩餘》云:「楝花飄砌,簌簌清香細,其實如金丸。」

椿 木最長久,故稱父為椿堂,祝親壽也。一種香甘可為蔬,名「香椿。」

桐 桐為榮木,華葉蕃盛,葉落後結殼如瓢而有稜,其子附殼之邊,可以為茗果。

柏 歲寒後凋,與松同貞。其木紋理堅緻,有脂而香,結實可食。一種檜柏,葉密如刺。

椒 :其幹多刺,其實蕃衍如綴,味辛香,可以和羹。《詩》曰「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即此。

桑 :桑為蠶績之資,古者樹之牆下,便女紅也。其實名椹,可作酒。

棠 《釋木》云:「杜,甘棠也,有赤白二色。」 《詩》云:「蔽芾甘棠。」 謂白棠也。其木堅密。

楮 實甘可食,皮可為紙。唐人珍之。

花類

葵 望日葵向日而轉,以擬良臣,故曰「抱葵」 ,又有秋葵、蜀葵二種。

菊 ,菊為霜傑,凌寒而茂,釀酒可以延年,故甘之,人多壽。黃為金英,白為玉蕊,紅為朱穎,有樓臺者佳。

迎春 :方春先發,故名迎春,一名「木筆」 ,象未開之形耳。又名辛夷。

月季 花開最久,動則連月,善培者四季常妍,因名「月季。」

木槿 一名「舜華」 ,又名「晨香」 ,色亦嬌艷,詩人以擬女顏,但不耐久耳。

雞冠 :象形而名,有紅、紫、白三種。《物性帖》云:「出自海外雞鳴山,汁可染絳。」

萱草 一名「蠲愁」 ,服之令人忘憂,稱母為「萱堂」 ,蓋人於愛親之心常依母側,可無憂耳。花如玉簪而黃,亦名「金簪。」

玉簪 ,象形象色而名。《古詩》云:「靈娥臨月榭,因風墮玉簪。」

蓮 一名「瑞芙蓉」 ,江南多種之。

牡丹 花之富貴莫盛於此。唐開元間,朝野競植之。皮可入藥,有紅、白、紫、黃、綠五色。

芍藥 花類牡丹,亦可入藥。

藥類

半夏 味辛氣平,能消痰止嘔,除瘧消癰。地黃 味甘微苦,生血補腎。蜜炙之,可點茗,出自覃懷者尤佳。

香附子 ,即莎草根也。味甘,氣微寒。開憂鬱,理經血,婦人之仙藥也。

山藥 一名薯蕷。味甘,氣溫、平無毒。最補益人。車前子 ,味甘鹹無毒。滑胎產,利小便,養肺益精之妙品也。

牽牛 味苦,氣寒。有毒。治蠱脹,除壅滯。生用性急,熟則稍緩。羸弱之人勿輕用。

苦參 ,味甘,氣寒。無毒。少陰腎經之君藥也。補中明目,治痢。

枸杞子 ,味甘氣寒無毒,治勞傷,補血虛。酸棗仁 ,味酸氣平,能安五臟,治怔忡之證。瓜蔞根 ,即天花粉也,大而肥白,味苦氣寒無毒。治痰火,消煩渴之神藥也。

禽類

《雞 》:雞為司晨之畜,鳴必三度,又能自守,不為風雨止,詩人以比不改度之君子。

鴨 :《物性帖》云:「在水為鳧,在家為鴨。」

鴿 附簷而育,翔集依人,亦家禽屬也。食之調精益氣,解諸毒。

鵝 相《禽經》曰:「鵝性絕警,每更必鳴,可以防盜。人家宜畜之。其味甘平,利五臟。白者尤美,蒼者次之。」

獸類

牛 :牛屬土,黃者為良。王弼注《易》曰:「牛,稼穡之資,人賴以養。」

羊 羊兌象,屬西方,故西羊最盛,有山羊、綿羊二種。

犬 ,《物性帖》云:「犬以衛夜,不棄其主」 ,義畜也。豕 豕產子最多,六畜中之最利人者也。驢 ,《物性帖》云:「驢亦馬之屬,字從盧。盧,黑也。」 故驢以黑者為良。

騾 ,《說文》云:「驢父馬母為贏,馬父驢母為駃騠。」 《傳》稱「駃騠生三日而超其母」 ,言其過於驢耳。《食貨類》:

《繭絲 》衛土舊多桑,蠶事為盛。今久缺蠶飼,機杼將空矣。

綿布 衛土舊亦有家機紬絹之屬,今惟有綿花一種,為布禦寒耳。

手帕 ,帕,亦帨屬女子之飾。班勝固村中有之。靛 靛,藍汁所成也,可以染布帛。《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母艾藍以染藍」 ,青色青者赤之。母艾之恐傷時氣,有大藍、小藍二種。藍實可入藥,能使散敗之血分歸經絡。其葉汁又能治諸毒藥、箭刺、金瘡。

紅花 《本草》作紅藍。可以染繪。酒調服之,表痘疹。

蜜蠟 《丹溪》云:「蜜喜入脾,多食之害,恐歸於脾。山蜜雜取花草之蕊,易有毒。」 家蜜為良,其蠟可為燭。又補中益氣,續金創。

考證

香油 生則冷,熟則熱。胡麻所出也,烹治最宜得法。有齒胃疾者,不可食。

《府志》
未載物產

編輯

木瓜 出汲縣

《芋豆石榴 》出輝縣。

林禽 出獲嘉

括蔞 出胙城

仙茅 出新鄉

柏子仁

「何首烏 」 ,出輝縣。

「竹 出淇澳」 ,今輝縣有之。

蒼珉石 ,出汲縣蒼峪山。碾石 ,按《河南通志》,「出淇縣。」

青瓷 出淇縣

通草 按《河南通志》出輝縣,汝南亦有之。堊 :按《河南通志》出汲縣。

官粉 按《河南通志》,出輝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