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2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二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二十二卷目錄

 西安府部雜錄

 西安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五百二十二卷

西安府部雜錄

編輯

《漢舊儀》:「長安城中經緯各長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 百七十二頃,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 十六橋。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堅如石。

《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 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

《長安城》東出第二門曰「清明門」,一曰「籍田門」,以門內 有籍田倉,一曰「凱門。」

《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民間所謂「東都 門。」

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一號「杜門。」 長安城南出第二門曰安門,亦曰「鼎路門」,北對武庫。 長安城南出第三門曰西安門,北對未央宮,一曰便 門,即平門也。古者「平」「便」皆同字。

《三輔決錄》:「長安城西門曰便橋,橋北與門對,因號便 橋。」

長安城北第二門曰「廚城門。」長安廚在門內,因為門 名。

漢城門皆有候門。候,主候時、謹啟閉也。

長安城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緯。 衢路平正,可並列車軌。「十二門三塗洞闢,隱以金椎, 周以林木,左右出入,為往來之徑,行者升降,有上下 之別。」長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 三市在道東,凡四里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門」,夾 橫橋、大道,市樓皆重屋。長安八街九陌,有香室街、夕 「陰街」、「尚冠前街。」

長安城中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門巷修直。有「宣 明、建陽、昌陰、尚冠、修城、黃棘、北煥、南平」等里。

《漢·武帝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彝,五在中國。」中國 華山,首山太室,太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 神會。

《道經》「西嶽姓浩,名元倉。」

《龍魚河圖》:「華山姓浩,名鬱狩。」

《地理志》:「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華山古文以為敦物, 皆在扶風武功縣東。」

《三秦記》:「隴西關,其阪九迴,不知高幾許,欲上者七日 乃越。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數十萬戶,其上有清水 四注,俗歌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 絕。去長安千里,望秦川如帶。關中人上隴者,還望故 鄉,悲思而歌,則有絕死者』。」

河西有沙角山,峰崿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麤色者, 有如乾糒。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歷今古,沙 不填足。人慾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動 人足。

《關中記》:「漢築長安城及營宮殿,咸以堙平,至今坊市, 北據高原,南望爽塏,視終南如指掌。」

涇與渭、洛,為關中「三川」;與渭、灞、滻、澇、潏、灃、滈,為關中 「八水。」

《西京雜記》:「未央宮周迴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 道周迴七十里,臺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 在後宮。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後宮。門闥凡九 十五。」

太液池邊,皆是彫胡、紫蘀綠節之類。菰之有米者,長 安人謂為「彫胡;葭蘆之未解葉者,謂之紫蘀;菰之有 首者,謂之綠節。」

終南山多離合草,葉似江蘺,而紅綠相雜,皆紫色,氣 如蘿勒。有樹直上百尺,無枝,上結藂條如車蓋,葉一 青一赤,望之斑駁如錦繡,長安謂之「丹青樹」,亦云「華 蓋樹。」亦生熊耳山。

漢諸陵寢皆以竹為簾,簾皆為水紋及龍鳳之像。昭 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珮之聲。

何武葬北邙山薄龍坂。王嘉冢東北一里 太液池中,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採菱舟、越女舟。 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樹池」,池中有洲,洲上煔樹一 株,六十餘圍,望之重重如蓋,故取為名。

《水經注》:「華山為西嶽,在弘農華陰縣西南,古文之惇 物山也。」

《南部新書》:野狐泉店在潼關之西,泉在道南店後坡 下。舊傳云:野狐掊而泉涌,店人改為冷淘,過者行旅 止焉。今法饌中有野狐泉者,以菉粉為之,亦象此也。 《聞見錄》:予過武功唐高祖宅,昔號慶善宮,今為佛祠前向渭水。史載太宗生之日,有二龍戲於門外,此地 也,形勢殊偪仄。蘇世長云:「昔侍陛下於武功,見所居」 宅僅避風雨者,有唐二帝紵漆像,不知何帝也。游景 叔得唐本太宗畫於屋壁,極奇偉,與世所傳不同也。 《鄰幾雜志》:趙龍圖師民自耀、過同說,祋祤城有祋祤 廟,疑祋祤亦是一兵械,其秦禱兵之所乎?

《老學庵筆記》:「秦所作鄭、白二渠,在今京兆府之涇陽, 皆以涇水為源。白渠灌涇陽、高陵、櫟陽及耀州雲陽、 三原、富平,凡六縣,斗門百七十餘所,今尚存,然多廢 不治。鄭渠所灌尤廣袤,數倍於白渠,涇水乃絕深,不 能復入渠口,渠岸又多摧圮填淤,比之白渠尤不可 措手矣。」

東蒙,蓋終南山峰名。杜詩云:「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 含景蒼精龍。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皆 長安也。種明逸《東蒙新居》詩亦云:「登遍終南峰,東蒙 最孤秀。」南士不知,故註杜詩者妄引顓臾為東蒙主, 以為魯地。

劎門關皆石無寸土,潼關皆土無拳石。雖皆號天下 險固,要之潼關不若劎門。然自秦以來,劎門亦屢破 矣,險之不可恃如此。

《芥隱筆記》:《三輔黃圖》:長安故城,城南為南斗形,城北 為北斗形,故號斗城。何遜《咸陽詩》云:「城北疑連漢,老 杜秦城近斗杓,秦城北斗邊。」北斗故臨秦,而秦中詩 「春城依北斗,郢樹發南枝」,乃秦城耳。劉夢得《望賦》亦 云:「城依斗兮闌干。春。」亦無義,亦不可對郢樹也。 《癸辛雜識》:咸陽有六岡,如乾之六爻,故曰咸陽。唐時 宮殿皆在九岡上,而作太清宮於九五岡上,百官府 皆在九四岡上。

《春明夢餘錄》:「駱谷,自盩厔東南三十里,有道入洋。縣 北三十里為灙谷,南口曰灙,北口曰駱,實一谷也,中 距八十四盤。唐德僖幸興元由此。」

《偃曝談餘》:「臨潼縣驪山溫泉,上有室三楹,扃鎖甚嚴, 蓋非貴人不得浴此。其四周甃石如玉環狀,中一小 石,上鑿七竅,泉由是出。室之內有古今石刻,近知縣 事者聚之,壘於門外,儼若屏障。溫泉之左有泉曰『混 池,以浴小民,東行即華清宮故址。上有三清殿,前臥 一巨鐘,視其款乃華清物』。」「玉女閣方池即溫泉發源」 處,飲之可以已疾。每秋暮,人取未熟柿投其中,經宿 食之不澀。

唐《興慶宮廢》宮故址隆然而高,四周皆古柏壽藤。其 右稍上為「沉香亭,又上為貴妃洗粧樓」,與《興慶》柱礎 俱存。

唐高宗陵石表二,飛龍馬二,方石上刻為「畢方」之形 者二,石馬十,石人二十,石碑二,其左無後,人為刻名 於上。入門乃陶甓所甃,其半已傾,右石人為回紇狀 者六十有四,其上即高宗陵,武氏與之合葬。

《通志》:長樂、未央、甘泉遺址,皆有形製,古妙精緻,雖塵 壤漬蝕,破之如新。人有得其瓦頭者,皆古篆,盤曲隱 起,以為華藻,其文有「長樂」、「未央」等字。以是知古人製 作不苟,雖瓦甓必銘識,不特彝鼎然。

《鄠縣志》:釣臺之南有羅什寺,寺之後有樹二株,命曰 「淨土」,乃西域鳩摩羅什憩此壘土所生者。三月花,八 月實,中皆黃土,異哉!

高冠潭有河水衝流而下,迅駛駭人。潭水湧沸,聞內 有神龍。天旱禱雨,投豬狗血於中,龍必奮起成雹,卒 不可避。宋蔡京嘗奉詔祠此,有碑。

《雒南縣志》:今洛以北,自王家莊訖新莊以東,長渠一 道,幾二十里,鄉人傳為隋煬帝行舟故道。吾不甚省 洎,讀今獻彙言:「虹縣靈壁直河千里無水,是煬帝積 黍行舟處。」乃知鄉人之雲有自來矣。

縣南三十里有南芮鄉、北芮鄉,皆故芮伯國。

契封於商,為商人始。洛南在商封內。鄭元雲「商在太 華南」是也。

舜子義均封於商,號曰商均。今商均有舜九子墓者, 義均與弟季釐等九人也。與契同封於商,號「十商。」今 十商分地不可考。然洛商壤,故及之。

西安府部外編

編輯

《咸寧縣志》:杜伯名曰恆,為周大夫。宣王妾女鳩欲通 之,伯不可,女鳩訴之王曰:「恆與妾竊。」文王怒,囚伯於 焦,使薛甫、司空錡殺杜伯。其友左儒九諫而王不聽。 伯既死,為人見王曰:「恆之罪何?」王召祝,以伯語告。祝 曰:「殺杜伯,誰與王謀?」曰:「司空錡也。」祝曰:「何不殺錡以 謝之?」王乃殺錡。伯復至,言其無罪。錡亦為人而至,言 「臣何罪?」王告皇甫曰:「祝也我謀而殺之,殺者又為人 而見訴,柰何?」皇甫曰:「殺祝以謝可也。王又殺祝以兼謝焉,又無益,皆為人而至。」祝亦曰:「臣焉知之?奈何以 此為罪而殺臣也?」後三年,宣王遊圃田,騎從甚眾,日 中見杜伯乘白馬素車,司空錡左驂,祝右驂,朱冠盛 服,起於道左,執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脊,伏弓,衣而 《通志》。周幽王二年,日暈,黑貫日中,牛化為虎,羊化為 狼,三川竭。

《鄠縣志》: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公伐之輒大風雨。 一人往山中,聞鬼語樹神曰:「秦使人披髮,以朱絲繞 樹伐汝,得不困乎?」公聞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 入豐水中。其後牛出豐水,使騎擊之,不勝,騎墮地,復 上髮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頭。

《涇陽縣志》:漢武帝元封元年,祀甘泉,至涇橋,有女子 浴於涇水,乳長七尺。上怪,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 知臣。」時侍中倪寬在第七車,對曰:「此天狗星也,主祭 祀,齋戒不潔,則女人星見。」

《通志》:武帝與近臣宴未央殿,方噉黍臛,忽聞空中人 語曰:「老臣冒死自訴。」尋覓良久,忽梁上有一老人,長 八九寸,面目赬皺,鬚髮皓白,自梁而下,拄杖僂步而 前。帝問之,稽首不言,但仰頭視殿,俯指帝足,忽然不 見。問東方朔,朔曰:「此名藻簾,乃水木之精,夏巢幽林, 冬潛深河,今陛下頻造宮室,斬伐其居,故來訴耳。」仰 「頭視屋,而復俯視陛下足者,願陛下宮室止於此也。」 帝感之,為之息役。既而幸瓠子河,則前梁上翁及年 少數人,凌波而出,皆長八九寸。至帝前,奏樂進觴,獻 帝一紫螺,殼有物狀似牛脂。又獻一珠,徑數寸,明耀 絕世。帝問東方朔,殼中何物,朔曰:「是蛟龍髓也。」 宣帝黃龍二年,未央殿輅軨中雌雞化為「雄,毛衣變 化,不鳴不距。」

《長安縣志》:「成帝河平元年,男子石良、劉音相與同居, 有如人狀在其室中,擊之為狗走去。後數人被甲持 兵弩至良家,良等擊之,死傷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 乃止。」

《雒南縣志》:「晉劉曜時,上洛男子張盧者,死二十七日, 有盜發其塚,得甦。」

《同州志》:苻秦皇始四年,大霖雨,河渭皆溢。蒲津得一 履,長七尺三寸,人跡稱之,指長尺餘,文深一寸。先是 新平民張靖見長人,與語,俄而不見,新平令以聞,苻 健以為妖,下靖獄。至是蒲津監寇登以履上健嘆曰: 「覆載中何所不有,張靖所見不虛也。」赦之。

《渭南縣志》:隋文帝開皇末,渭南有沙門三人,行頭陀 法,於人場圃中,夜見大豕詣其所,小豕從者十餘,謂 沙門曰:「阿練,我欲得賢聖道,然猶負他一命。」言罷而 去。又有人寄宿他舍,夜聞二豕對語。

《咸寧縣志》:「唐太宗貞觀中,終南山悟真寺僧夜入藍 溪,聞有誦《法華》經者,其聲纎遠。時星月迥臨,四顧閴 寂。僧慘然有懼,歸白於眾。僧具往聽之,經聲自地中 發,標表其所。明晨窮表下,得骷顱一具,其骨槁,獨唇 吻與舌鮮而且潤。持歸納以石函,置於佛殿西軒。自 是函中每夕有誦《法華經》聲,長安觀聽者甚眾。後新」 羅僧來寺住歲餘,伺寺僧悉出竊《石函》去,跡其往,已 歸海東矣。

《廣異記》:開元初,有三衛自京還青州,至華嶽廟前,見 一婦人,容顏慘悴,曰:「己非人,華嶽第三新婦,夫壻極 惡,家在北海,三年無書信,聞君還,欲以尺書仰累海 池上第二樹,但叩之當有應者。」言訖訣去。及至北海, 如言送書,讀之,大怒,乃傳教西伐華山,命左右取絹 二疋贈使者。三衛後至華陰,復遇前婦人,拜謝曰:「三 郎怒君達書,將兵於潼關相害,可且還京。不久大駕 東幸,鬼神懼鼓車。君若坐於鼓車,則無慮矣。」後數十 日,元宗幸洛,三衛隨鼓車出關。

《咸寧縣志》:天寶初,嚴安之為萬年縣捕賊官,亭午,有 中使黃衣乘馬自門馳入,宣敕曰:「城南十里某公主 墓,見被賊劫。宣使往捕之,不得漏失。」安之即領所部 井器杖往掩捕,見六七人方穴地道,纔及埏門,一時 擒獲。安之令求中使不得,因思之曰:「『賊方開塚,天子 何以知之』?至縣,乃盡召賊訊其事,賊曰:『纔開墓即覺 有異,自知必敗。至第一門,有冥器敕使數人,黃衣敕 使騎馬,內一人揚鞭,狀如走勢,愨頭角亦如風吹,直 豎,眉目以來,悉皆飛動,某即知必敗也』。」安之即思前 敕使狀,只乃冥器敕使耳。

《長安縣志》:天寶四年,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 七日水縮數尺。有老人夜詣僧宣律求救曰:「弟子昆 明池龍也,僧欺天求雨,利吾腦命在旦夕。」律曰:「可求 孫先生去。」老人求孫,孫思邈曰:「我聞昆明池有仙方, 若傳吾救汝。」俄頃奉方而至。孫曰:「汝還無慮。」僧及期, 池水泓溢如故,僧羞恚而去。

《咸寧縣志》:鍾馗,唐武德中應舉不第,觸階死。後明皇 晝寢,夢一小鬼盜玉笛,上叱之,忽有大鬼破帽藍袍 角帶,提小鬼刳其目,擘而啖之。上問,對曰:「臣終南進 士鍾馗,不第而死,蒙旨賜袍帶葬之,誓除天下虛耗帝感寤,命吳道子圖其像,儼然如夢中所見。

羅思遠善隱形,明皇樂其法,嘗就思遠勤求之。思遠 雖傳,不盡其要。帝每與思遠同為之隱沒,人不能見。 若自試。或露衣帶巾角,宮人每知所在,帝多方賜賫, 或懼以死,終不盡傳。帝怒,命力士裹以油襆,置於油 榨,殺而瘞之。不旬日,有中官自蜀道回,逢思遠於途, 乘驢而笑,謂中官曰:「上為之戲,一何虐也!」

安祿山多置道術人,謂術士曰:「我對天子無恐懼,唯 見李相則神機悚戰。」術士曰:「公有陰兵五百,皆銅頭 鐵額,常在左右,何畏李相?」且曰:「吾安得見之?」祿山一 日請宴宰相,令術士於簾下窺之,驚曰:「吾初見相公 來,有雙鬟二青衣,捧香罏先入,僕射侍衛銅頭鐵額 輩,皆穿屋踰垣而走。某亦不解其故。」

祿山亂,梨園弟子笛師竄終南,倚古蘭若寓焉。每清 宵朗月,哀怨多思,拔笛而吹,聲嘹唳徹山谷。俄間有 物,虎頭人形,著白布單衣,自外入,曰:「美哉笛乎!可復 吹。」師大懼,撩奏五六曲終,虎頭人忽寐咍。請幫助識別此字。大鼾。師 懼覺,乃抽身出,避高樹枝葉密處。及覺,不見笛師,懊 嘆曰:「不早食,被其逸也!」立而長嘯,有虎十餘至,狀如 朝謁,語曰:「適有吹笛小兒,乘我寐竄去,可分路四遠 取之散去。」少頃復曰:「遍覓無獲所。」時月落,斜照樹間, 虎頭仰視,笑曰:「謂爾雲行電滅,乃在茲耶?」率諸虎攫 取,不可及。復自跳躍,亦不至,遂散去。須臾人行,笛師 得返。

唐霸渭間,閻村元某婦謝氏生女,嫁來阿照。謝亡三 載,托夢其女曰:「我生時酤酒作小升,取價太多,今罪 遣北山下為牛,近賣法界寺夏侯師城南耕稽田,辛 苦幾斃,女安知之?」女覺而語其夫,乃問尼,尼云:「固然。」 女訪之,尼使人導耕田處就之。其牛唯一人,禁制他 偶,近必觸見。女至,乃舐其遍體,且流淚焉。女詣尼贖 之,隨之歸。

陸康成嘗任京兆府法曹掾,不避強禦。忽見已故吏 抱案數百紙請押,云:「此幽府文簿,皆來年兵刃死者。」 康成亦在其數。因大駭,請為脫厄。曰:「惟《金剛經》可度。」 乃遂讀《金剛經》,日數十遍。明年朱泚反,署為御史。康 成叱泚曰:「賊臣敢干國士!」泚震怒,命數百騎環射之。 康成默念《金剛經》,矢不能傷。泚曰:「儒以忠信為甲冑, 信矣。」乃捨去。康成遂隱終南山,不復仕。

《雒南縣志》「元和二年,紅冶役夫將化為虎,眾以水沃 之,不果化。」

《酉陽雜俎》:「宣平坊一官人夜歸,賣油者張蓋驅驢馭 桶不避,導者搏之,頭隨而落,遽入大宅,官人異之,隨 入至大槐下遂滅。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數尺,樹根枯 朽,有大蝦蟆如疊,挾二筆錔樹津溜滿其中,及巨白 菌如殿門浮漚釘,其蓋已落。蝦蟆即驢筆,錔為油桶, 菌即其人也。里人沽其油月餘,異其油好而賤,及怪」 露,食者悉病嘔洩。

元和中,光宅坊民家有病者將困,家人環守之。夕間 見一人入,眾遂驚逐,急走投甕中。家人以湯沃之,得 一袋,鬼間所謂搐氣袋也。忽聽空中有聲,求其袋甚 切,且言「將別取人以代病者。」家人擲還之,病者即愈。 《咸寧縣志》:開成末,永興坊王乙掘井過常,度丈餘無 水,忽聽下有人語及雞聲,甚喧鬧,近如隔壁匠懼不 可掘。衢司申金吾韋處仁。韋以事涉怪異。不復奏。遽 令塞之。

陳季卿者,江南人。舉進士,至長安十年不歸。一日,於 青龍寺訪僧不值,憩於閤有終南山,翁亦候僧。偶坐 久之,壁間有《寰瀛圖》。季卿尋江南路,太息曰:「得此歸, 不悔無成。」翁曰:「此何難?」乃折階前竹葉,置圖上渭水 中,謂陳曰:「注目於此,如願矣。」季卿熟視,即渭水,波濤 洶湧,一舟甚大。恍然登舟,其去極速。行次禪窟寺,題 詩云:「霜鐘鳴時西風急,亂鴉又望寒林集。此時輟棹 悲且吟,獨對蓮花一峰立。」明日次潼關,又作詩題之, 末句云:「已作羞歸計,還勝羞不歸。」踰旬至家,兄弟妻 子迎見甚喜。信宿,謂其妻曰:「我試期已迫,不可久留。」 乃復進棹。又作詩別其妻云:「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 吟。」飄然而去,家人輩皆驚為鬼物矣。陳忽復至渭水, 經趨青龍寺,山翁尚擁褐而坐,僧猶未歸。季卿謝曰: 「豈非夢耶?」翁曰:「他日自知經月。」家人來訪,具述所以, 題詩皆在。

《咸寧縣志》:唐昌觀內有玉蕊花,為唐昌公主植。每中 春花發,若瓊林瑤樹,觀者如堵。忽一日有少年女郎 衣繡綠衣,峨髻瑤環,容色婉約,從二三女侍,皆緋頭 黃衫,端麗無比。下馬詣花所,異香襲人,聞數十步,觀 者疑出自宮掖,莫敢偪視。久之,令小婢取花數莖而 出,將乘馬,顧黃冠者曰:「曩有玉峰之約,自此可以行」 矣。登轡百步,有輕風擁塵而去,觀者覺煙霏鶴唳,景 物輝煌。須臾視之,已在半天矣。餘香經月不散, 京城務本坊,西門鬼市也。每風雨暝晦,聞喧聚聲。秋 冬夜,多聞賣乾柴,雲是枯樹精也。或聞吟云:「天街鼓 絕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又云:「九衢生人何勞勞長安土盡槐根高。」

工部郎張周封《舊莊狗》。請幫助識別此字。嘴西常築牆,犯太歲,一夕 盡崩。張咎其基虛,工不到,率莊客復築之。高未數尺, 炊者驚叫曰:「怪作矣。」遽視之,飯數斗,悉躍出,蔽地著 牆,勻若蠶子,無一粒重者。矗牆之半如界焉。因詣巫 酹地謝之,亦無他焉。

《蒲城縣志》:金天會,戊申正月,有紅巾十萬攻城,危甚。 忽大兵至,破賊。時統兵烏魯大王憩兵同州界八魚 井,見老翁馳白馬,汗如洗,詣軍門告急,莫知為誰。忽 有人曰:「城隍廟塑馬,迄今有汗。」乃知告急者神也。 《郃陽縣志》:明成化二十一年,有莘里民王興,左手大 指甲內有紅紋,每雷雨輒盤旋如龍。興欲剉去之,龍 乃見夢,雲「三日後當去。」至期,雷雨大作,龍果裂甲而 去。

《澄城縣志》:嘉靖庚寅夏,玉泉子面生惡瘡,數日瘡且 腫潰,煩亂如祟,忽自誦曰:「鬼火三更夜,鵑聲二月天。」 又:「土埋千古恨,月照一天愁。」又「窮猿悲夜月,孤鴈唳 秋風。」又「孤窆荒墳空夜夜,琪花瑤草自年年。」悽惋之 詞,誦不絕口,家人不能悉記。俄而索水,或以碗水與 之,一吸而盡。又大聲誦曰:「飲瀑布之清洌,迥膏盲之」 沉痼。已即瞑目而臥,須臾瘡腫消而甦矣。詢以前事, 茫然莫知也。辛卯夏六月,罹內人之變,識其日正誦 詩時也,人以為鼓盆之讖。

孫嘉士負時名,屏絕家務,閉戶讀書。夜半忽聞人語 云:「天有五星兮,晦明不一;地有五嶽兮,高卑不齊;草 木兮夭喬,鳥獸兮走飛。生人造化兮,一定而不可移。」 開戶視之,惟有山谷泬㵳,涼風響答而已。知其神告 我也,遂以義命自安。

杜冕五歲不能言,嘗瞷母飼雞。一旦忽發聲曰:「牖下 雞,啖糟糠,不能振翽鳴朝陽,亦當鼓翼上扶桑。」 《咸寧縣志》:「嘉靖二十四年冬,別駕王濯征未第時,同 二三友人丙夜過秦邸,見一巨人從東蹣跚來,高三 丈餘,衣鶉百結,若乞者狀。至蕭牆東南隅,扶牆內望, 若有太息聲。越明年,一宗室出門,又見一巨人從北, 著白」衣,白幘,耳有。請幫助識別此字。高二丈餘,兩目炯炯,火光射地, 望南去。

吉給諫時為諸生時,讀書城隍廟。偶暮歸出,及廟門 已道無行人,忽聞門下若有人言:「去得否?」徐伺之,乃 門旁二泥鬼言也。須臾,二鬼下臺,倚肩笑語,東向行, 時因尾之。一鬼曰:「勿高言,解元在後。」尋至一人家,叩 門,即開以納。時疑此實鬼物,何延之入也,因記其處。 次日往訊之,主人言:有女得疾,每起鼓後,如鬼壓狀, 即迷不醒,至五更方甦,今已減食骨立矣。公能救之 耶。時心會,即令取硃紙為書「吉解元在此」五字,付貼 床頭,女病尋愈。後時果獲省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