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90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九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九十卷目錄

 成都府部彙考六

  成都府風俗考

  成都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五百九十卷

成都府部彙考六

編輯

成都府風俗考

編輯

府總

《歲華記麗譜》:「成都遊賞之盛,甲於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凡太守歲時宴集,騎從雜沓,車服鮮華,倡優鼓吹,出入擁導四方,奇技幻怪,百變以從。民樂歲率有期,謂之故事。及期則士女櫛比,輕裘袨服,扶老攜幼,闐道嬉遊,或以坐具列於廣庭以待觀者,謂之遨床,而謂太守為遨頭。」 宋以益州重地,嘗謀帥以命宋公祁公先奉詔修《唐書》,因以書局自隨。自成都,每宴罷盥漱,闢寢門,垂簾燃二椽燭,媵婢夾侍,和墨伸紙,望之者知公修《唐書》,若神仙焉。嘗宴於錦江,偶微寒,命索半臂,諸婢各送一枚。公視之,慮有厚薄之嫌,訖不服,忍冷以歸。舊俗傳誇以為談。本田公況嘗為《成都遨樂詩》二十一章,以記其實,而薛公奎亦作《何處春遊好》詩一十章,自號《薛春遊》,以從其俗,且欲以易京尹之舊稱。至清獻公為記,乃曰:「曩時宴會,皆牙校掌之。」 蓋榷酤之利有餘,人樂於為役,公帑歲入無慮千萬貫有奇。自新法頒行,酒坊為官所鬻,牙校雖得券錢,不足自贍。乃者議置成都市易務,方游觀時,人情愀然,減常歲之半。及《浣花溪》始開罷去,乃復朋聚游江。今公使錢歲給三萬貫,常懍懍慮不足,譬之巨人以狹衾寢,覆趾則露肩,擁左則闕右,甚可笑也。今盤饌比舊從省,樂優之給,亦復過殺。

正月元日 ,郡人曉持小綵幡游安福寺塔,粘之盈柱,若鱗次然,以為厭禳,懲咸平之亂也。塔上燃燈,梵唄交作,僧徒駢集。太守詣塔前張宴,晚登塔眺望焉。

二日 ,出東郊,早宴移忠寺舊名碑婁院,晚宴大慈寺。《清獻公記》云:「宴罷,妓以新詞送茶,自宋公祁始。」 蓋臨邛周之純善為歌詞,嘗作茶詞授妓,首度之以奉公,後以之

五日 五門蠶市,蓋蠶叢氏始為之,俗往往呼為蠶叢。太守即門外張宴。

上元節 放燈。《舊記》稱唐明皇上元,京師放燈,燈甚盛。葉法善奏曰:「成都燈亦盛。」 遂引帝至成都,市酒於富春坊。此方外之言,存而勿論。咸通十年正月二日,街坊點燈張樂,晝夜喧闐,蓋大中承平之餘風。由此言之,則唐時放燈,不獨上元也。蜀王孟昶時間亦放燈,率無定日。宋開寶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燈三夜,自是歲以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門樓,甲夜觀山棚變燈。其斂散之遲速,惟太守意也。如繁雜綺羅,街道燈火之盛,以昭覺寺為最。又為錢燈會,會始於張公詠。蓋燈夕二都監戎服分巡,以察奸盜,既罷,故作宴以勞焉。通判主之,就宣詔亭或涵虛亭。舊以十七日,今無定日,仍就「府治,專以宴監司也。」

二十三日 ,聖壽寺前蠶市,張公詠始即寺為會,使民鬻農器,太守先詣寺之「都安王祠奠獻,然後就宴。舊出萬里橋,登樂俗園亭,今則早宴祥符寺,晚宴信相院。」

二十八日 ,俗傳為「保壽侯誕日。」 出笮橋門,即侯祠奠拜。次詣淨眾寺「邠國社丞相祠」 奠拜畢事,會食。晚宴大智院。

二月二日 ,踏青節。初,郡人游賞,散在四郊。張公詠以為不若聚之為樂,乃以是日出萬里橋,為綵舫數十艘,與賓僚分乘之,歌吹前導,號小游江,蓋指《浣花》為大游江也。士女駢集,觀者如堵。晚宴於寶歷寺,公為詩有曰:「春遊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 公鐵石心腸,乃賦此麗詞哉!後以為故事。清獻公為記。時綵舫至增數倍,今不然矣。八日,觀街藥市,早宴大慈寺之設廳,晚宴金繩院。

三月三日 ,出北門,宴學射山。既罷後射弓,蓋張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覡賣符於道,游觀者佩之,宜蠶辟災,輕裾小蓋,照爛山阜。晚宴於萬歲池亭,泛舟池中。九日,觀街藥市,早晚宴。

「如三月八日。二十一日,出大東門,宴海雲山鴻慶寺,登眾春閣,觀摸石。」 蓋開元二十三年,靈智禪師以是日歸寂,邦人敬之,入山游禮,因而成俗。山有小池,士女探石其中,以占求子之祥。「既又晚宴於大慈寺之設廳。」 二十七日,大西門睿聖夫人廟前蠶市,初在小市橘田,公以禱雨而應,移於廟前。太守先詣諸廟奠拜,宴於眾淨寺,晚宴大智院。寒食出大東門,早宴移忠院,晚宴大慈寺,設廳曩。時寒食,太守先設酒饌於近郊,祭鬼物之無依者,謂之「遙享。」 後置廣仁院,以葬死而無主者,乃遣官臨祭之,而民間上冢者,各集於郊外。天禧二年,趙公稹嘗開西樓亭榭,俾士庶游觀。自是,每歲寒食,闢園張樂,酒壚花市,茶房食肆,過於蠶市。士女從觀,太守會賓僚凡浹旬,此最府庭游宴之盛。近歲自二月即開園,踰月而後罷。酒人利於酒息,或請於府,展其日月,府尹亦許之。

四月十九日 浣花,佑聖夫人誕日也。太守出笮橋門,至梵安寺,謁夫人祠,就宴於寺之設廳。既宴,登舟觀諸軍騎射,倡樂導前,泝流至百花潭,觀水嬉競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㡩水濱,以事游賞,最為出郊之勝。清獻公《記》云:「往昔太守分遣使臣,以酒均給遊人,隨所會之數,以為斗升之節。自公使限錢,茲例遂罷,以遠民樂太平之盛,不可遽廢,以孤其心。」 乃以隨行公使錢釀酒畀之,然不逮昔日矣。

五月五日 ,宴大慈寺,設廳,「醫人鬻艾,道人賣符,朱索綵縷,長命辟災之物,筒飯角黍,莫不咸在。」

六月 初伏日會監司,中伏日會職官以上,末伏日會府縣官,皆就江瀆廟設廳。初,文潞公建設廳,以伏日為會避暑,自是以為常。早宴罷,泛舟池中,復出就廳。晚宴,觀者臨池張飲,盡日為樂。趙清獻公使限錢,但為「初伏會」 ,今因之。七月七日 晚宴大慈寺,設廳。暮登寺門樓,觀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備焉。

十八日 ,大慈寺散盂蘭盆宴於寺之設廳。宴已,就華嚴閣下散。

《八月十五日 中秋玩月》,舊宴於西樓,望月於錦亭,今宴於大慈寺

九月九日 ,玉局觀藥市,宴監司賓僚於舊宣詔堂,晚飲於五門,凡二日。官為幕㡩棚屋,以事游觀,或雲「有恍惚遇仙者。」

冬至節 宴於大慈寺,後一日,早宴金繩寺,晚宴大慈寺。《清獻公記》云:「至前一日,太守領客出北門石魚橋,具樽豆觀樵,已乃即天長觀晚宴。」 蓋文潞公始為之,後復罷。

《總志》:古蠶叢之國,其民重蠶事,故國中二月望日鬻花水蠶種,號曰「蠶市。」

《威州志》,羌番風俗,本不足記。今按川西羌番以什伯數,而屬在威版者,編里熟番周店、毛坪、毛嶺、羊頭、曾卜、化坪、加上、麻衣、通山、斜卜、閫外生番星上、水田、曾頭、牛騾、赤溪、龍山、蒲凹、太子墳、竹打、大寺、小寺,而諸寨又各分為小寨,皆踞巔而棲,碉寨壁立,高或丈餘,或三四丈,碁置繡錯相望。生番素不隸疆索,時出摽掠,阻截行路,發人塚墓為虐。順治十二年,大兵討龍、蒲、太三寨。康熙元年,又平星上、水田等寨,始畏罪認納麥糧,略如熟番。非利其有聊,以示羈縻而已。嗜酒好淫殺,不可以戶說,其習俗然也。男女衣服,多用毛織成,色尚赤,無襟衽,下拖如帷。男裁氈為笠,插羽毛齒角,或剪紙其上,腰帶刀,有事以鐵若皮捍其臂;女編髮如垂,覆若弁髦於頂。富者間綴以琥珀、硨磲、耳帶、銀鐶。男或鐶或否,皆跣足,上下峻坂如飛。種蕎粟,好儲倉窖。耕刈畢,男女背三足釜,往各州縣傭作,運斤砌壘皆便。習。耐勞苦,至春夏始歸。然俗淫殺,每醉即相殺,死則逃去。被殺家籍其家,貲田畜,誓不相見。見輒殺之以償,亦不赴官告理。寨各有頭目,稍不如意,互攻掠以為常。女生無約束,走山谷間,與人亂不顧,惟嫁後始為夫制。俗無姓氏,言語不通,土人與語介通事以傳。以冬至日為元旦,宰豬會飲,如年酒例。病垂死,市犏牛或馬。若為屍者,遞傳送飲食。駕木為龕。坐死者其中實以五穀油肉,置酒大會。番寨皆披組練,持刀劎為耀武狀,圍繞超躍數次。羌婦乃衣絳衣,雜以他飾,各侈其有,相向而哭,俱飲酒食肉畢,即火焚之,亦不瘞埋。先所市牛馬,或遂殺以食,或終豢於家。其無禮義廉恥,大概如此。然熟番稍知畏法,其淫殺亦略減雲。

成都府祠廟考一   總志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成都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西。

郡厲壇 在府城北

文昌祠 :在府治南。知府冀應熊書,有「不驕天」 三字。

大禹廟 在府治東。明萬曆時建,今廢。

江瀆廟 在城內南門西,隋開皇二年建,唐天寶六載重修,祀南瀆大江之神。明末獻賊焚燬。

皇清康熙六年冬,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寬致祭「巡撫。」

張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李請幫助識別此字。霄等捐金重修。

望帝廟 在府治西五里。齊永寧末建。

漢廟 昭烈陵東燬後總督蔡毓榮、巡撫羅森、布政金㒞、按察使宋可發等重建。巡撫羅森疏請春秋祭祀《昭烈武侯》。

關帝廟 :在南門月城。

真武廟 在府城東。昔廢,新建。

東嶽廟 :舊廟灰燼,僅有遺址。提督鄭蛟麟、布政司金㒞捐貲重建。「二郎廟 」 在城東,祀李冰之子。

趙元帥廟 :在治西南。賊燬,鐵像尚存。康熙七年,布政使郎廷相重建。

火神廟 :在府治東。康熙三年,布政使郎廷相鼎建。

五龍廟 在治東。相傳獻王入蜀,至嘉州,江漲,舟不得上。禱於神得濟,乃廟祀焉。神金姓,一雲即竇禹鈞。康熙元年重建。

蕭公廟 在金水河東

城隍廟 在府治東

三聖廟 在治南五里

牛王廟 在縣治頭門左。

皇清康熙七年,牛大疫,巡撫張德地建此「弭災。」

蠶叢祠 在府治西南。蠶叢氏初為蜀侯,後稱蜀王,教民蠶桑,俗呼為「青衣神。」 今廢。

鼠王廟 在府治東北

諸葛祠 在府治東北

藥王廟 在治西南,巡撫張德地建。

三官祠 在城西南。舊廢,重建。

杜甫祠 在浣花溪上。宋呂大防建,久廢。今總督蔡、撫院羅布政金捐貲重建。

六賢祠 在府治西南。祀秦李冰,漢文黨廉范,宋張詠、趙抃、崔與之。今廢。

昭應祠 在府治內金馬坊側。漢宣聞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遣諫議大夫王褒醮祭。宋賜廟額「昭應。」 今廢。

八蜡祠 ,在華陽治東。

韋皋祠 在大慈寺內,今廢。

三教祠 在城東

清獻祠 在治東南

濂洛祠 在府治東,即相如故宅。明正德中,提學王廷相建。祀周元公、程純公、程正公、張橫渠、朱文公、張南軒、尹和靖、魏鶴山,明薛文清、蔡道林諸賢。今廢。

「三義祠 」 :在城西。提督鄭蛟麟鼎建。

祈水廟 在都察院左。巡撫張德地重建。潛溪祠 在府治東,祀宋濂,今廢。

張方平祠 在淨眾寺內,今廢。

射洪祠 :在府治北門外。蜀王立,祀射洪土人陳子昂。今廢。

方正學祠 在潛溪祠左,今廢。

溫江縣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楊柳河岸。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一里。

邑厲壇 在縣北二里

城隍廟 :在縣治西街。《獻逆》焚燬。康熙五年,知縣蕭永芃捐俸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知縣王瑚捐俸重修東廊。

馬王廟 在縣西門內,久廢,今重建。

五顯廟 在縣治北街,久廢,今重建。

楊四廟 在縣西一里,久廢。

蕭公廟 在縣西一里,久廢。

川主廟 在縣小南門外,久廢。今各省商民重建。

東皇廟 在縣東一里,新建。

三烈祠 在縣小南門內。按《總志》,祀鄉貢任皋妻李氏同其二女。

文昌祠 在學宮前左,知縣蕭永芃重建。「三義祠 」 在城南一里,縣民夜聞泥馬嘶聲。康熙七年內,知縣蕭永芃捐俸重建。

新廟祠 在縣東六里,獻逆焚燬,今重建。土廟祠 在縣東七里。

川主祠 ,在縣西五里顏家街。

文昌祠 ,在縣西十里。

文昌祠 :在縣西十五里。馮儁修建。康熙二十五年,知縣王瑚扁題曰「斯文宗主。」

新繁縣

社稷壇 在縣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

邑厲壇 在縣西北

城隍廟 在縣治正南

關帝廟 在縣治東南

東嶽廟 在縣治正東

川主廟 在縣治西南

六賢祠 在縣治東北。祀漢章明侯剛、任永,宋梅摰、勾清王平。今燒毀無存。

關帝廟 在舊彭縣西門外一里。

火神廟 在舊彭縣南門外一里。

土主廟 在舊彭縣北門外二里。

東嶽廟 在舊彭縣小北門外一里。

梓潼宮 在舊彭縣北門外一里。

楊晟廟 在舊彭縣西湖。王建攻彭州,晟死之,鄉人立廟以祀。今廢。

濛陽王廟 在舊彭縣治東四十里許。祀唐韋皋。

鐵峰土主廟 在舊彭縣治北五十里。祀隋姚萇。

金堂縣

社稷壇 在縣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西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右

關帝廟 :在縣治北。賊焚燬,知縣董煜捐俸重修。

仁壽縣

社稷壇 在縣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西南

文昌祠 去治南一里,在雷月峰之麓。

關帝廟 在縣治前

嚴公祠 在縣治南。後漢嚴顏為巴州守,有德政。張飛《義釋》。後隱處翳嘶山,里人自唐宋以來祀之,祈禱輒應。敕封土主彰義王,今祠廢。金馬祠 在縣治東三里,廢。

龍王廟 在縣治北三里。旱禱有應,為蟠溪之源。今廢。

健兒廟 在縣治南。《寰宇記》:「健兒,蜀人,為漢拒公孫述死。吳漢表其勇義,為立祠祀之。」 今廢。二郎廟 在縣治東。俱秦李冰子。冰有功於蜀,故其子皆崇祀焉。今廢。

虞丞相祠 在治東

霄漢祠 在治南,祀太守張彥諒。

新都縣

社稷壇 在縣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西。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左。兵燹後,焚燬。康熙九年,知縣畢成英重建,正宇三楹。

龍君廟 在縣江南龍門山。祈禱輒應,傳茹榮飛昇於此。

八陣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西即武侯祠,前有《八陣》遺跡。

井研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一里。

邑厲壇 在縣治西一里。

城隍廟 在縣東北。萬曆五年建,天啟中重修。東嶽廟 在縣治東。

土主廟 在縣北門外

五顯廟 在縣前

川主廟 在縣東門外

郫縣

文昌祠 在縣西門外

關帝廟 在縣南門外

倒座廟 在縣東門外

何武祠 在縣南

武安王祠 在舊崇寧縣治南,今廢。

川主祠 在舊崇寧縣治南,今廢。

金馬、碧雞祠 在舊崇寧縣治北七里,今廢。資縣。

社稷壇 在縣南城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李市街。明嘉靖五年,知縣施一中移於縣東東斗觀之墟,於舊壇地建按察分司署。

東嶽廟 在北關外

關聖廟 在北關外

炳靈廟 ,在縣南三里。相傳帝堯第十七子,食邑於資,為縣中土主之神,靈應無比。

周公祠 在縣治北五里。明敕建,祀周冕處,表坊曰《名臣周公祠》。

狀元祠 在北關外,祀趙逵處。郭棐《詩》云:「雄文倚馬萬言成,鴈塔曾標第一名。芝草自甘駭佞宰,紫宸親喚作門生。深山尚隱啼鵑淚,古墓猶存絡緯鳴。知爾棲雲何附麗,於今千載獨含情。」 文昌祠 在縣治內。知縣劉振基重建。

萇弘祠 在縣治北

王褒祠 在縣治北二里許。

灌縣

社稷壇 在縣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治北。

厲祭壇 :在縣治城北。

望帝廟 在縣治西百步,今廢。

崇德廟 在縣治西三里。祀蜀守李冰。

皇清巡撫張德地捐金重修,知府冀應熊於廟中書。

有「澤被民生」 四字於碣。

龍溪祠 在縣治西龍溪,禱雨輒應。

景賢祠 在學宮內。祀名宦呂大防、宋璫、馮伉、劉綜、劉隨、馬執中、張松、王鵬,先儒范賢、李浩、宋汝為、譙定,鄉賢戴淵、張綜、張愈、張䇓。後另建名宦、鄉賢二祠,止先儒神主於內,春秋祭之。今祠廢。

安縣

社稷壇 在城東,今廢。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今廢。

厲壇 在城北今廢

鄉厲壇 :在城西二十里。亦名「教場。」

城隍廟 :在縣署後。順治十二年,知縣馬騰霄重建。

關帝廟 :在治北郭外。康熙七年,知縣吳英光重建。

五顯廟 :在治西街。順治十二年,知縣馬騰霄重建。

東嶽廟 :在治西浮山。康熙六年,知縣吳英光重建。

黃帝廟 在治北二十里。帝戰蚩尢於此,立廟祀之。今廢。

蘇秦廟 相傳秦禱雨於蘇包山,因有廟祀,今廢。

沸水廟 在治西三堆壩,即湧泉名勝處,今廢。遺愛祠 在治東梓潼宮之側。祀邑令李公世鼇、秦公宗伊。今廢。

惠民祠 在治北奠安墎之傍。祀署縣令龍安、同知陳公明庭、推官杜公邦棟。今廢。

內江縣

社稷壇 :在縣治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城西。

邑厲壇 在縣治城北

關聖廟 在縣治南門外。

土主廟 在縣治南,祀漢龐統。

東嶽廟 在縣治城西門外。

川主廟 在縣治內,尚存。

蕭公廟 在縣治城東門外。

張仙祠 在縣治城東

資陽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一里。今廢。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半里。齋居門牆俱廢。

邑厲壇 在縣治北一里。今廢。

城隍祠 在縣治內南,殿宇門牆俱備。

簡州

社稷壇 :在州治西門外數武。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城南門外數十武。城隍廟 原在舊城,因兵燬,至康熙元年始遷入新城察院之左。

關王廟 在州治前。明萬曆丁亥,知州林若企重建。甲申兵燬。康熙甲子,知州鄧其琰補葺如舊。

白龍廟 在州北八十里。祀孝子茹榮,今廢。赫神祠 在州治左,祀宋靖難李大全。相傳建祠之後,屢有靈應,因名「赫神祠。」

崇慶州

社稷壇 在治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北一里。

城隍祠 在治內東

關聖廟 :在治東南。康熙四年,知州藺開禧重修。

廣濟王廟 在治南一里。祀蜀守李冰。

蜀先主廟 在治東四十里。

杜工部祠 在治東

文潞公祠 「在治內。」

新津縣

社稷壇 在治西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南修覺塔前。

城隍廟 在治東

文昌祠 在城內,今廢。

關聖廟 在治南,今廢。

五聖廟 在治北,今廢。

劉公祠 在治東,祀知縣劉叔寶。

關王廟 :在治西門外。

蕭公廟 在治東門外

城隍廟 在舊雙流縣治西。

五皇廟 在舊雙流縣治東南。

遺愛祠 在舊雙流縣治東,祀明知縣孔友諒。《漢州》

厲壇 在城北二十餘步。

城隍廟 在治北,今存。

止水廟 在治北。明時河水泛漲進城,因建此廟以止,故名。今燬。

關帝廟 :在城內,昔燬。康熙元年,知州張萬壽重建。

土主廟 即大將張任之廟。

梓潼宮 :在城內。宋時建,今燬。

張魏國公祠 在學宮南,祀張栻父子,今廢。二程夫子祠 在學宮之南,今燬。

李公祠 在治北,祀李冰。蜀郡守鑿離堆,避沬水之害,疏二江灌田,沃野千里,號為「陸海」 ,至今利賴焉。

花卿祠 在治北,祀唐花敬定。定單騎遇敵,頭已斷,猶跨馬荷戈。至鎮,下馬盥手,適浣紗女語曰:「無頭何以盥為?」 遂僵仆。

張公生祠 在治東北正街,祀州守晉河東張公萬壽。

南軒祠 在治西,南軒父子讀書處。

什邡縣

城隍廟 :在治內。賊燬,今重修。

關帝廟 :在治東。賊燬,今重修。

「五靈祠 」 在治內,賊燬,今重修。

綿竹縣

社稷壇 在縣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西。

邑厲壇 在縣城北

上帝廟 在治北十五里,今存。

文昌宮 :在治東。賊燬,今建。

關帝廟 :在治南門外,今重建。

漢光武廟 在治西二十里,今燬。

紫巖祠 在治南,「張浚讀書處」 ,今燬。

岳武穆廟 《縣志》未載。按《總志》,在治南。

綿州

社稷壇 在治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城西。

邑厲壇 在治城北

八龍廟 :在治東五十里。旱禱輒應。

思賢祠 在治西,祀揚雄,杜甫,李白,樊紹述,蘇易簡,歐陽修,司馬光,蘇軾、唐庚諸先賢,今廢。富樂祠 在治東,祀漢昭烈。

太白祠 :在彰明縣治南。

德陽縣

社稷壇 在縣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東門外

孝感廟 在治北四十里,祀漢姜詩,知縣余國𣚴修。旌陽祠 在治東,祀真人許遜。賊燬,知縣余國𣚴重修。何張合祠 在治前。祀何克、張上行,今廢。羅隱祠 在舊羅江縣治西。

烈女張氏祠 在舊羅江縣治西,宋時建《茂州》。

社稷壇 在州南城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北門外。

厲祭壇 在州西北

城隍廟 在鼓樓街前

大禹廟 ,《一統志》謂「在州治左,後移阜康門。」 岷

山祠下,屋宇甚陋,兵備李承志移建廟於內城東北隅。堂、殿、廡門如文廟制,歲時崇祀。祠今燬,而附祀於社稷壇內。

東嶽廟二 一在北門外一里三溪口,元至正間建,明洪武中重修,至

皇清康熙間復修。一在控岷門外鼇山麓,見存。

西嶽廟二 一在治南,元至正間建,洪武間重修,今燬。一在鎮西橋西,見存。

岷山土主廟二 「一在州治西,元至正間建。明洪武間重修,兵火後燬。」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修。一在岷山下,元至正間建。明

洪武間重修,兵火後燬,康熙十四年重修川主廟 在阜康門內,明洪武間修。

五顯廟 在鼓樓街右

龍王廟二 一在鎮西橋,一在龍洞堡,今俱毀。關聖廟 在控岷門外,元至正間建,明永樂間重修。嘉靖間,兵備奚良輔、參將劉韜重葺。三聖廟 在州治北舍棠村。

火神廟 在參將署東。明成化間建。

皇清順治間重修。

晏公廟 在州治鎮西橋上。明洪武間建,今燬。獨雄廟 在治東七十里土門堡。

三清廟 在治東三十里馬蹄溪。

馬王廟 在東門外演武場之後。

三皇廟 在治東二里

文昌宮二 一在文廟右,明永樂間,知州陳敏鑄銅像祀焉。即樓下立石,鐫「朱夫子像。」 甲申後樓毀,至

皇清順治己亥年,兵備程翔鳳重修。一在靈佑宮右。

康熙二十四年,州民王承舟新建。

江瀆祠 在治東一里。舊廢。順治間新建「平正祠 」 ,明時建,康熙己未年重修。

武侯祠 在關帝廟後,舊毀,順治間新建汶川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邑厲壇 在縣治南

城隍廟 :在縣治南。康熙元年,知縣張耀祖重建。

文昌祠 :在縣治南。康熙元年,知縣張耀祖重建。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東。

東嶽廟 在縣治東南

關帝廟 在縣治西

大邑坪土地祠 ,地勢險阻,屢有飛石以傷人馬之異,過此必禮拜。

威州

社稷壇 在州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治西北。

厲壇 在州治北桑坪里。

城隍廟 在州治東

舊城隍廟 在壩州

禹王廟 相傳大禹生於通化里,後人立廟於楊柳坪箐山。

武侯祠 在州治西十里七盤山,今廢。

報功祠 在州治西。元至正中,祀漢姜維、唐李德裕。今廢,惟碑尚存。

文昌祠 在東城樓上。今因水患,樓將傾,移祀文廟側。

關帝祠 :在西城樓上。

川主廟 在舊州里。祀秦李冰。

土主廟 在桑坪里。祀姜維、李德裕。

保縣

社稷壇 在縣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東門外

靈佑祠 祀秦李冰、漢姜維、唐李德裕。

平政廟 :《縣志》未載。按《總志》,在治東,舊毀,知州崔元愷重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