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七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七十九卷目錄
安慶府部彙考七
安慶府祠廟考一〈寺觀附〉
職方典第七百七十九卷
安慶府部彙考七
編輯安慶府祠廟考一 府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懷寧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西郭中,為壇,東西南北為門,門之西為齋、為庫、為廚。神皆木主。右社、左稷。里社壇 六處在於各鄉,「鄉人春秋集,以祀里社、里稷之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東郊。中為壇,外為四門,東為齋、為庫、為廚。春秋繼社稷,祀風雲雷雨之神、山川之神,皆木主。府題曰「安慶府山川之神」 ,皆出主於壇,及請城隍之主於壇而合祭之。西有祠,藏山川諸神木主,隍有廟。
郡厲壇 在府北郭內。設壇設告文碑,外設垣,設門。歲三月清明、七月望、十月朔請城隍之神出主其壇,榜「無祀鬼神而分祭之。」
鄉厲壇 懷寧縣舊六鄉,故設壇六。
學優祠 今燬
忠臣祠 二一在城內,為元守臣祠,亦名府主廟。一在西郭外山麓,韓公死節之後,皖人肖像其中,名「大節祠」 ,墓在康濟門外江濱。
烈夫人祠 在青陽書院。祀明知府胡纘宗妻蔣氏。
循廉祠 在府學東,今廢。
二忠祠 在塔東。明巡撫史可法以潘可大、陳龍亡於陣,建祠祀之。今燬。
趙公祠 在忠臣祠左,祀明知府趙壽祖,今燬。歐公祠 在縣學右應沙閣前。祀明通判歐騰霄。修繕城垣,士民祀之,今燬。
常公祠 在新察院左,祀明推官常自裕,鄢陵人,行取北科,有風采德政,士民祠之,今改公署。王公祠 在康濟門外,祀明兵道王弼。
李公祠 :在康濟門外,順治初年建,祀巡撫李猶龍。康熙丙寅重修。
李公祠 :在新馬頭。順治年間建,祀操撫李日芃,今漸圮。
茅司徒祠 在楓河衝。神屢顯於桐城,常夜出獵虎,桐人患虎者多祀之。
烈女祠 在正觀門外社壇之東少南,知府胡纘宗刱立,即白雲庵改為之,以宋黃千金女主祀,並以烈婦、節婦王氏、顧氏、陳氏、胡氏、方氏、林氏、孫氏、金氏、王氏、王氏、王氏、鄭氏、左氏、張氏、程氏、汪氏、趙氏、杜氏、鍾氏、陳氏、李氏、李氏、張氏、鍾氏、方氏、王氏、吳氏、桂氏、徐氏、姚氏、倪氏、胡氏、蔣氏、周氏,共三十四人,皆木主配享,春秋兩祭。余忠宣祠 在府學之東忠節坊,明高帝命有司建祠。
皇清操撫尚書李日芃重建。祀元忠臣余闕配韓建。
李宗可。其東序為黃突倫歹,都事帖謨、補化,經歷楊恆,知事余子正,萬戶花李,達魯花赤伯家奴,萬戶紀思敬、紀守仁、富金、金勝宗。其西序為縣尹陳秉德,鎮撫陳彬,經歷段玉章,千戶余嗣元,人赤不花、音理、盧廷玉、忽都蠻、葛延齡、丘巹、許元琰、那海、也先百花、黃君按,推官黃突倫歹以下二十有三人,皆從余闕死節,故請於臺而分配之。
名賢祠 在山谷書院。祀晉中書令王祥、光祿大夫王覽,唐翰林供奉李白,舒州從事張籍,宋舒州團練副使蘇軾,舒州知府黃庭堅,通判沈煥,知州李綱,寶謨閣學士楊萬里。
龍湫祠 :在大龍山西麓,即順濟龍王廟。每歲二、八月望日,知府詣其祠致祭焉。
文武宣力祠 在忠宣公祠。知府張文錦、守備楊銳、指揮崔文,以三公扼逆濠,有全城功。知府胡纘宗建「二忠祠」 ,祀通判孫知微、夏椅。後祠廢,併附春秋致祭。
操撫李日芃祠 二,一在康濟門外西街,民建;一在培原書院後譽髦堂,知府王廷賓建。火神祠 在正觀門外,青陽書院後,祀祝融。舊有水神祠,祀元冥,因皖多火災,彌之不得其法,特建此以制之。今廢。
「二良祠 」 即「二良書院。」 祀文翁、朱、邑二先生後。
廢,復建「循廉祠」 祀之。
大節祠 :在西郭山麓。韓建死節之後,皖人肖像其中祀之,名「大節祠。」
「二忠祠 」 祀宋死節臣孫知微、夏椅,今廢。「功臣祠 」 特祀知府張文錦,今燬。
王公祠 在城隍廟之右,為知府王廷賓建。徐公祠 巡撫部院徐國相祠在大觀亭東。劉公祠 知府劉橒生祠在白衣庵前。關聖廟 「一在集賢門內,部院張朝珍、臬司佟國楨、知府趙世楨重建。一在樅陽門外五里大教場後,今建於場前。」
城隍廟 ,在盛唐門內。西向,有堂,有後堂,有東西序,有碑亭,有齋所,府縣官上任時齋宿之處。乙酉盡燬於兵。知府桑開第、知縣賈壯,委醫官李繼美等督工重建。
縣城隍廟 :在山口鎮。亦被兵焚。生員徐舜、耆民陶之琦等募建。
東嶽廟 在樅陽門外。順治七年,部院李日芃建。康熙九年,部院張朝珍、知府姚琅重建。藥王廟 在府城隍廟右,部院蔣國柱鼎建。火神廟 在樅陽門內。明宸濠攻皖,適東城忽傾,守城以蘆蓆障之,上畫雉堞狀。賊望其上,有巨人衣紅者,畏不敢近,並力修築,以為火神之力也,因建「完城感應祠」 祀焉。後燬。
皇清順治八年,知府王廷賓、知縣賈壯、遊擊孔國元。
重建。康熙十年,部院張朝珍、知縣姚琅重修祖師殿 ,在正觀門外五里。
五福廟 :在鎮海門內。知府李士禎建。
龍王廟 在集賢門外,今燬。知府李士禎新建於康濟門外左。
蕭公廟 在正觀門外二里。
白水廟 舊在鎮海門外,今改建於迎江塔之東。
文孝廟 :在盛唐門內,今燬。
忠臣廟 在正觀門外,塑元忠臣余闕像祀之。中為正氣樓,西為大觀亭,北為烈夫人祠,祠內塑夫人像,子德臣,女福童,皆旁列。祠後為忠宣公合墓,左右有二將,李宗可馬卒。墓。前有大坊曰「大節」 ,甬道直通大江。街中木牌樓。大坊內曰「一門忠義」 ,外曰「中流砥柱。」 廟周以垣,祠宇皆圮,止於樓基建堂三楹。
皇清康熙丁巳,靳巡撫捐俸鼎新生員吳文烈等始。
《終督理》規模壯麗,堂廟尊嚴。
柳公廟 在壇基嶺側,即洞庭君柳毅神祠也。從前誤呼「柳」 為「劉」 ,後遂相沿不察,今特辨之。忠潔王廟 舊在塔東,今移鎮海門。耆民劉應選、陳克之重建。一在余忠宣墓後。
旗纛廟 在安慶衛左,霜降曰「祭之。」
炳靈王廟 在鴨兒塘
東嶽行祠 在堯年鄉石牌之南,地名「錢家牌」 ,有總管甚顯應,遂以名廟。
靖壇廟 在石牌株林墈,明洪武間刱廟。有烏柏古樹,每以開花榮落卜年歲豐歉,甚驗。馬神廟 在韓忠臣祠西,遊擊孔國元建。侯王廟 在堯年鄉八峰山之陰,元末建。桐城縣
社稷壇 在縣西郊,有《石主》。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郭。
邑厲壇 在縣北郭外
里社壇 四在各鄉
英烈侯祠 二一在指廩坊,一在龍眠山麓,祀唐敕封英烈昭應侯夫婦。
陳公祠 在縣治西。祀明建城邑令陳於階,並祀捐助邑紳盛汝謙、吳一介,增祀全城禦寇邑令楊爾銘、張利民。
史公祠 在陳祠前。祀明巡撫史可法。
黃公祠 :在縣治西。明季,都督黃得功援桐勦寇,桐人德之,立祠以祀。
竇將軍祠 在西城內,祀皖撫義卒蜀人竇成。方公祠 在東門內,祀明四川斷事方法。按法傳,字伯通,洪武間舉人,事繼母程以孝聞。程以嫠,婦獨授法以書,曰:「聖明定大下,行且偃武修文矣。」 故法以儒術顯,授四川都司斷事,剛正廉直,執法不撓。永樂元年,諸藩表賀,法不署名,尋被逮。登舟謂家人曰:「至安慶告我。」 次望江,家人曰:「此安慶也。」 法瞻望再拜曰:「得望吾先人鄉可矣。」 自沉於江,家人收爪髮葬焉。舊祀江寧府表忠祠。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督學張鵬翮「題請。奉」
旨建專祠於本縣、春秋致祭
方公祠 在東城外。祀明理學方學漸,諡「明善。」
後兵毀移於城內
左公祠 在察院西,祀明少保左光斗。按《光斗傳》:字共之,萬曆間進士,擢監察御史,視屯田。神宗不豫,璫劉朝等矯東宮旨索世廟戚畹,絕莊,光斗封還不啟,曰:「尺地皆殿下,有御史奉命巡田,而敢以田私進乎?」 一時歎為真御史雲。光宗登遐,康妃李氏以選侍居乾清,於是中人有垂簾之語,廷臣憂之。光斗極諫。康妃移仁壽,上還乾清,體統既正,尋晉左僉都御史,與副都御史楊漣相為倚重。時璫魏忠賢橫恣誣殺,朝士咋舌。漣乃疏列忠賢二十四罪,光斗繼之。疏未及上而謀泄。兩人以一日同逐,群憾猶未快,因置私人為緹騎,逮漣與光斗下獄杖死。璫敗,贈光斗太子少保,諡忠毅。
丹天祠 在察院東,祀火王神。
烈女祠 在西門外,祀節烈鍾氏、方氏、王氏、吳氏、姚氏五人。萬曆間,復增祀十餘人,春秋仲月繼鄉賢分祭。
朱公祠 在縣西,祀漢司農朱邑。
城隍廟 在縣治南治文坊。又樅陽鎮有古廟二。又管竹山有廟。
東嶽廟 在桐溪橋東。今移指「廩坊」 為「行宮。」 又嶽廟岡有古廟,建於西晉,明永樂間重修。五顯廟 在縣治北五聖坊。
關帝廟 舊在桐溪橋,今移建縣治之東。又樅陽古道庵左,明建廟一:樓閣《山齊》,為懷桐、潛廬水口。
徐常侍廟 在連城山,縣南百里。祀南唐直臣徐鉉。
潛山縣
社稷壇 :在縣治之西北隅,皆木主。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西南隅,皆木主。邑厲壇 在縣治北。
里社壇 四在各鄉。鄉人春秋上戊日集以祀里社、里稷之神。
「鄉厲壇 」 四,在各鄉。鄉人於三月清明、七月望、十月朔集,以祀其鄉之無祀鬼神。
皖伯祠 在皖山下,即漢武祀南嶽處。春秋縣官即其處祀皖伯之神。康熙二年,知縣常大忠移建於縣北門北察院舊址。
南嶽副祠 在潛山前。軒轅氏以南嶽為副。五嶽祠 在真源觀左,漢武建,明末寇焚。忠節祠 在縣東門內,祀邴令公,寇焚。
山谷祠 在山谷寺絕頂,祀涪翁,久廢。
唐明皇祠 「在真源宮」 ,今廢。
九天司命祠 在真源宮。唐元宗因白鹿見,於此建祠。
左真人祠 在真源宮,今廢。
五伯靈宮祠 在下煉丹,今廢。
司命龍王祠 在天祚宮前,今廢。
烈女祠 在縣治東門內千金巷。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末寇焚,知縣鄭《遹元》重建。
關聖廟 四「《一》縣治西,一舊演武場,一舒臺,一水吼嶺。」
五顯廟 三一縣治東北,一求芝寺,一長安嶺。周瑜廟 在縣治南一里。
護地廟 在縣治北三里彭家嶺。
周老相公廟 ,在縣北一百里天堂。
吳龍王廟 在縣北一百里天堂。
騰雲廟 在縣北一百里。天堂。
汪洋廟 三一夾竹山,一鐵鎖嶺,一赤田湖。堆金廟 ,在縣西十五里潛嶽鄉長林山。斗塘廟 ,在縣東三十里玉照鄉四顧墩。龍王廟 ,在潛嶽鄉西十里古城山。
青龍廟 在潛嶽鄉,縣西十五里。
七陽廟 在潛嶽鄉七里,羅漢寺旁。
廣陽廟 在潛嶽鄉縣西十五里長林山。大王廟 在潛嶽鄉三十里黃泥港。
鳴山廟 在堯年鄉縣南三十里。車輞坂。宮莊廟 在堯年鄉十五里鴨湖洲。
仰天廟 在清朝鄉,縣北十里仰天湖。
聖帝廟 在清朝鄉四十里,石龕。
西峰廟 ,在清朝鄉縣北三十里。天柱山。「崔府主廟 」 ,在清朝鄉四十里排衙寨。
太湖縣
社稷壇 在縣東北郭,木主。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郭,木主。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
里社壇 凡八所,各里中祀之。
鄉厲壇 凡八所,各鄉中祀之。
玉皇祠 在龍山上
大節祠 在北門內,祀元韓定。
袁兵道祠 在縣東。劉汝國倡亂,袁討平,民德而祀之,今廢。
史中丞祠 在舊察院前。明巡撫史可法為兵道時,屢督兵衛太湖,又建城之功居多,因立祠祀之。
詹令祠 在縣西一里。祀知縣詹貞吉。
王令祠 在縣西門,祀知縣王一鳴。
五令祠 在泮池前。祀明知縣趙繼宗、翁溥、李承勛、李珊、羅汝芳,今圮。
弘仁祠 在新關廟後,祀知縣王崇曾。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建,後為賊毀。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李世洽重建上格城,亦有古城。
隍廟
東嶽廟 二一在縣北一里,一在縣北二十五里。
五顯廟 三一在縣治北,一在縣北三十里,一在縣南五十里。
文孝廟 內祀昭明太子,在縣治東,今燬。真君廟 ,在北山八十里。
真武行宮 在龍山
余谷章廟 在白芒山
關聖廟 三:一在龍山下,一在上格城,一在東門內。康熙壬子年,知縣王崇曾重建。
龍山廟 在龍山。祀龍山之神。
棠梨廟 在縣西十里。宋建,祀唐張巡。舊《志》:宋宣和間,邑有黃石二人客東平,以疑訟致獄,禱於神得釋,匿懷以歸。祠主追及,啟筐,忽變為箑。至邑西十里棠梨樹下,忽雷雨大作,二人因避寢焉。夢神告曰:「此可以居我矣。」 遂止,立其祠。狄梁公廟 在縣北三十里。廟後二里即其墓。北神廟 在縣南六十里,祀三閭大夫。一在薛家河。
宿松縣
社稷壇 :在治北半里。石主。明初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南郭外,明初建。邑厲壇 在北門外,明洪武初年建。
里社壇 六在各鄉
「鄉厲壇 」 六在各鄉。
武穆祠 在北門外
遺愛祠 在縣治東東禪寺左,明建,祀郡守李禹江。
關帝祠 :在治東半里。有橋跨布,曰「通濟。」 明邑紳金星耀建祠於上以鎮之。
振英祠 在治東半里靈泉觀左。明初邑勳石良建,祀唐東平王張巡。
皇清康熙丁卯重建,更造文像,並《雷》南二像。唐令閭。
丘有「惠政」 ,李白嘗流寓,今並設主祀焉。舊以宋都總轄石興宗、明武節石良有捍禦功,袝,今仍之。
惠民祠 在治北一里城隍廟左。明建,因歲多荒田,民苦代輸。成化間,知縣孫衍白於巡撫都御史莆田彭韶,奏免三千餘石。民感其惠,共為立祠。又邑多湖汊,民漁以生。官司課之,所入羨餘,名曰《餘積》。歲至取盈,民亦苦焉。知縣施溥白於巡撫都御史四明朱瑄,即飛檄免逋。負者歡呼群請,乃合祀於堂之右。後以知縣邢旭、謝鑌、孫衍、施溥祔官司歲時致祭。
大節祠 舊建在治北三里。明弘治丁巳,知縣施溥以「忠孝乃人之大節」 ,詳攷歷代名賢,忠孝赫然可稱者,肖像於其間,歲時致祭,以勵風俗。白雲祠 在縣南百二十里涇江口。舊建。唐梁公嘗於此望白雲所在,思其親舍。後巡撫江淮民祠之。
城隍廟 在縣治北
東嶽廟 在縣治東三里。
五顯廟 在縣治北,祀靈官。廟隱山阿,古樹森立。每年四月八日,邑令致祈雨之祭。
關聖廟 二:一在縣治北,一在通濟橋。
南屏廟 :在縣治西北。舊為福主神建。
蕭公廟 在縣治東,舊建。汀渚連天,祀神以祈水澤。
張公廟 二:一在縣治東,一在河西山墓前,漢中散大夫張何丹以直言忤莽,謫於此,有惠政,後因躬禱致疾,歿雩壇。民哀之,立廟以祀。後遇旱,則禱於墓。
柳夫人廟 在南門外。祀薛仁貴妻。
龍王廟 在西源山九井之南,禱雨輒應。竹墩廟 祀張巡、岳武穆。
李公廟 在洿池山,地為群山所止,世傳「有李」
公者,不知其名,曾於江天風雨浮槎而來,蛻跡於此。民葬之,為立廟祀。傳其像,披髮以練約之,仗劍而立。神靈昭赫,卒莫詳為何代。封「助應顯德忠節侯。」
天妃廟 在縣南江中。祀小孤山之神,歷宋、元、明屢封。後巖崩廟圮,明季移建北岸有御碑亭。總管廟 在東嶽廟左。祀朱公總管之神。馮大王廟 在縣南百二十里涇江口。靈應利涉,江舟過者皆虔禱焉。
五穀廟 在縣西北二十里,舊建,祀神農、后稷。《望江縣》。
社稷壇 在邑西郭外,《石主》。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邑南門外,去躍鯉橋半里許。
邑厲壇 在邑門外一里。
鄉社壇 每里一所
鄉厲壇 每里一所
忠烈祠 :在縣治西。祀張巡、雷萬春、羅希益;謂許遠、南霽雲同有保障功,並立像合祀。
麴大夫祠 在縣治北。祠建大夫墓前,唐白樂天作《秦中吟》哀之。後堂附祀守將戚國泰於其中。
忠節祠 在縣治西,祀明邑紳尤漢令王之慶。「澤民祠 」 在儒學左,今廢。
彭侯祠 在縣治側,祀明邑令彭參。
五顯祠 在縣治西
五童祠 在邑門外
「三孝祠 」 在北街賢孝坊內。祀王祥、孟宗、徐仲源。
城隍廟 在縣治北
東嶽廟 在東郭外
忠潔王廟 四一在東郭外,一在西郭外,一在華陽鎮,一在雷港鎮。
關聖廟 在儒學西
國公廟 三:一在羅林村,一在橫山。邑紳龍應鼎建亭廟前施茶;一在蔡家灣。《舊志》:三廟皆祀唐丞相狄仁傑也。公曾撫江南,故祀之。
龍神廟 在邑十里。因義泉,禱雨有應。知縣王原立廟祀之。
祈雨廟 在祈雨山。亦祀龍神。
石龍廟 在石龍山。亦祀龍神。
金井廟 在陳師沖。亦祀龍神。
顯龍廟 在西圩壩。亦祀龍神。
宗三廟 :一曰「靖江水神」 ,在急水鎮。
令公廟 祀水神。在急水鎮。
姚顯廟 在七里岡
土磯廟 祀水神,在邑東南四十里。
相公廟 在邑東七里
余圃廟 在邑北二十里。
楠木廟 在邑南五里
百神廟 在香草鎮
寺觀附
編輯本府。〈懷寧縣附郭。〉
雙蓮寺 在城內阜民坊,舊為大塔寺,宋范文虎捨宅為之。其內產雙青蓮,因以名寺。有大塔。元至元間建,有二女名祠故址。明景泰間復產青蓮。又有蕭公神鐘、沈萬三祖師龕。寺後有「超然臺」 、紫玻璃齋諸古蹟。天順間重修,正德間塔廢。
皇清康熙壬子,知縣段鼎臣建大悲殿於「大雄寶殿。」
之右
天寧寺 宋創,今縣學是其舊基。有雙塔,所謂「雙塔上方」 也。明正德辛未,移建於忠節坊。
皇清康熙六年,巡撫部院張朝珍捐俸增修。內為僧
綱司
萬壽寺 元創,在治平坊。城內古剎凡五,此其一,今廢未舉。
三祖寺 在朝天坊,明嘉靖間重建。
太平興國禪寺 亦名「太平寺」 ,在正觀門外,萬松山麓。元創。明洪武間重增。舊制。博山元白曾闡法於此。
迎江寺 在樅陽門外。明隆慶庚午,郡守王宗徐、邑紳於惟一、吳宗周建萬佛塔。萬曆己未,邑紳阮自華募建寺。光宗御書「護國永昌禪寺」 ,特建「宸翰樓」 貯之。
皇清順治庚寅,部院李日芃重建。康熙二年,部院張
朝珍重修大殿及山門。知府趙世禎《重修萬佛塔》。
三城寺 在淥水鄉。宋建隆間建,明洪武間重修。
禪龕寺 在淥水鄉。宋嘉定間刱,明洪武間重。
修
宣國寺 在淥水鄉。宋咸淳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石山寺 在淥水鄉,梁天監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古塘寺 在淥水鄉,宋開寶間刱,明永樂間重修。
皇清康熙壬子年,知縣段鼎臣重建「大士閣。」
延壽寺 在山口鎮,宋開寶間刱。
雙城寺 在大豐鄉。宋淳化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四武寺 在大豐鄉。宋慶曆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源浦寺 明刱
法雨寺 在大豐鄉,梁建。
文殊寺 在欽化鄉。宋慶曆間建,明洪武間重修。
木榴寺 在受泉鄉,唐中和間建,明洪武間重修。
普澤寺 在受泉鄉,今名「煖水」 ,因寺旁有溫泉,故名。宋紹興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西畬寺 在受泉鄉,宋嘉定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平山寺 在堯年鄉,宋紹興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長櫟寺 在堯年鄉。元至正間刱,明洪武間重修。寺以泉勝。
植福寺 在堯年鄉。宋嘉定間刱,明洪武間重修,今燬。
寶福寺 在欽化鄉。宋景定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三聖寺 在欽化鄉。宋咸淳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洪山寺 在欽化鄉。宋景德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梅城寺 在欽化鄉。宋慶曆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車軸寺 在欽化鄉。宋紹興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三鴉寺 在欽化鄉。宋景德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紹聖寺 在堯年鄉,元至正間刱。
乾元寺 在潛嶽鄉,元至元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白龍寺 在潛嶽鄉,宋紹興間刱,明洪武間修。有山河二寺,統名「白龍。」
顯能寺 在潛嶽鄉,元初刱,明洪武間遷近香茗山,萬峰聳翠。舊寺在缽盂山,因掘地得唐像古佛,遂徙置今地。
靈泉寺 在潛嶽鄉,宋崇寧間刱。
淨明寺 在潛嶽鄉,宋慶曆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萬佛塔 在迎江寺中
無量塔 唐建,在大龍山。明僧如宣將梁柱俱易為石。
寶善庵 在輯睦坊,宋崇寧間刱明海瓚禪師建。「擊竹堂」 ,「緘關習靜」 、《刺血書經》之處。
鐵佛庵 在輯睦坊。明邑紳劉若宰刱。
準提閣 在治平坊都察院之左。
「三聖庵 」 在按察司察院之左。
大悲殿 ,在「雙蓮大雄殿」 之右,知縣段鼎臣刱建。
飛缽庵 :在朝天坊,僧淨聞募建。
一指巖 在康濟門
地藏庵 在將軍衝之右。明洪武間刱,正德間修。有白沙井,泉甚洌。
寶蓮庵 ,在樅陽門內,面城即古汪洋廟。大士閣 在迎江寺塔之右。知縣馬剛建,皖士立「生生社」 於此。
《白衣庵 》:在太平寺之東,知府王廷賓建,知府趙世禎復置亭於庵之側。
清涼庵 :在北門外野螺橋。部院,張朝珍建,元白禪師涅槃處。
「準提庵 」 ,在集賢門外南莊嶺,老僧無染募建。「興隆庵 」 ,在正觀門外,壇基嶺之右。
準提庵 在正觀門外里仁坊。
三官堂 在縣右面城,明萬曆七年刱建。「保寧庵 」 在平治坊,宋紹興間刱。
皇清康熙壬寅,復建「雲蓮閣。」
菩提庵 在樅陽門外
接待庵 在集賢門外
觀音庵 :在正觀門外。
彌勒庵 在集賢門外。明博山元來禪師兩度說法於此,名「蔣家庵。」 今燬。
水雲庵 在樅陽門外,久圮。順治壬辰重建。午日,競渡者集此。
廣照庵 在正觀門外,旁有三僧塔。
迴翔庵 在集賢門外十里,灰心禪師習靜處。師身若寒巖,眼同秋水,每夕施食濟幽。往參壽昌慧經禪師,值經已逝。聞經從大好山悟道,遂晝夜力參二十餘年,脅不至席。一日忽大笑曰:「推倒大好山也。」 示寂偈曰:「放倒從前鐵脊梁,今朝撒手便還鄉。去來畢竟誰回互,倒跨泥牛過海滄。」 葬於庵後,其塚不壘自高。
白雲庵 在正觀門外,白雲舊里,宋建,為白雲端祖師開山闡教之處。
報國庵 在淥水鄉。宋咸平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止水庵 在大龍灣止水,性源禪師住處。「秀峰庵 」 、無漏庵 俱在大龍山頂。
大龍庵 在淥水鄉,元至正間刱,明永樂間重修。
「三石庵 」 在淥水鄉,明刱。
玉泉庵 在淥水鄉,元至正間刱,明天順間修。山色松濤,有泉泠然,是以名庵。
德源庵 「明刱」 在寨基山。
般若庵 在大豐鄉,元至正間創。
龍眠庵 宋創
黃梅庵 在石鏡山,邑人阮堅之建「石瀨閣。」 「龍泉庵 」 在大豐鄉,宋淳祐間刱。
「八方殿 」 在大龍山。
華嚴庵 明刱在大龍山頂。有般若喦,白雲端禪師論《華嚴》處。
興隆庵 在大豐鄉。明洪武間刱。
如是庵 在龍門山下。明崇禎間,貢士方都韓建。
古唐庵 ,在龍門山,破闇師說法於此。
白麟庵 在大豐鄉,元大德間刱。
應化庵 後周刱
翠竹庵 宋刱
松隱庵 :在大龍山北。
繡頭庵 明刱在龍山巔,有繡頭和尚住此,年九十三,久不食煙火,趺坐一石,髮卷如繡。臨寂時,頂光上騰,光成五彩。
「桃源庵 」 :在龍門山,竹樹稱勝。
蓮花庵 在大豐鄉。元皇慶間刱,明洪武間重修。
華鎮庵 「明刱」 ,在大豐鄉。
報劬庵 在釋迦坂大雄山之西。明崇禎癸酉,貢士劉餘清建。清受博山來禪師心印,止靜於此。
彰法庵 明刱在石牌
墨雨庵 元刱在釋迦坂,初名「普濟。」 至正間,洪水浮香木,逆流至壤河,土人刻作龍王像奉之,改名「墨雨」 ,旱則禱之。
梵綱庵 「明刱,在天井潭湖西庵。」
「衣雲庵 」 在江邨山,俯瞰江湖,南岸千山屏列。「品波庵 」 在石嶺內,楓河衝。
圓迦庵 在岡陂山
智種庵 ,在石牌大勢山,覺浪禪師題名。萬德庵 ,在周家墩,東源禪師住靜。
圓照庵 宋刱,在受泉鄉。
龍池庵 明洪武間刱,在受泉鄉。嶺頭銅像鐵瓦,有「吼雲峰、薜蘿階、靈芝石、一松亭、躍龍池」 諸勝。近為石潮禪靜處。
華山庵 明洪武中刱建,永樂間修,在受泉鄉。穀神庵 明刱,在受泉鄉。
古梅庵 在受泉鄉,宋紹興間刱。
「雲隱庵 」 宋紹興間刱。
正覺庵 在受泉鄉,宋淳祐間刱。
普濟庵 宋刱,在峽石嶺。明邑紳阮自華捐金置茶地,薪山建亭,永遠施茶。
《暘明庵 》「明刱」 在冶塘西最深處。
如義庵 「明刱」 :在椰溪內。
庫嶺庵 明建,又名「茶庵。」
貢嶺庵 在受泉鄉子貢嶺之巔。
新庵 在子貢嶺之南
禪庵 《梁》刱,在大豐鄉柏子山頭,為寶誌公過化之地。
龍泉庵 在龍現嶺。門前。岩下有龍泉,噴淙而下,行人飲焉。
南泉庵 明創,在受泉鄉。
鹿苑庵 宋刱「在欽化鄉。」
崇福庵 宋刱在潛嶽鄉。
永水庵 :明刱在潛嶽鄉,舊為無心長老焚化處。
圓通庵 「明刱」 ,在淥水鄉。
朝陽庵 :在大龍山般若喦之上。
羊角庵 在受泉鄉,與花山近。
《石礱庵 》:明刱在陣林山。
「崇德庵 」 明刱在潛嶽鄉,為木孔禪師習靜之處。
曇花庵 在堯年鄉石牌之河北。總兵黃鼎刱建。
萬緣庵 在峽石嶺雙湖口。
「雨花庵 」 「明刱」 在石牌。
文昌閣 :在縣學。巡撫薛柱斗移建。
文昌閣 ,閣四層,在樅陽門內,高五尺許,周圍約百餘步。按察多弘安捐俸鼎建。
佑聖觀 在同安坊,元泰定間建。羽士陳禎祥於殿樓下得遺金二百餘金。祥封書「神明作証」 四字,待失者至,詳詢其狀,悉付還。郡守高其義,給扁旌之,署為道紀司。
皇清康熙二年,道士胡朝國鳴梆苦募,至康熙六年。
部院張朝珍、按察佟國禎、知府趙世禎捐俸重建觀宇。
真源觀 ,明刱,在景定坊,名「萬壽宮」 ,道紀司在焉。
皇清康熙五年,部院張朝珍建。
真乙觀 在龍山麓。前知府李士禎建。內有龍王殿宇,雩禱輒應。知府姚琅建亭以紀其事,署曰《雨蒼》。
神霄觀 在白麟山衝
三元觀 在大豐鄉
紫霄觀 在欽化鄉
靈源觀 在受泉鄉。元至正二年建。
瑞雲觀 在大豐鄉
清虛觀 在受泉鄉。順治間,羽士李養真募資刱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