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1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十六卷目錄

 太平府部藝文一

  夏日宴姑孰亭序      唐李白

  青山記         宋郭祥正

  北園記           蔡確

  遊青山記          陸游

  遊採石記          前人

 太平府部藝文二

  遊青山          齊謝脁

  治宅            前人

  東田            前人

  望三湖           前人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前人

  汎蕪湖          梁元帝

  至牛渚憶魏少英      王僧孺

  慈姥磯           何遜

  夕逗繁昌浦        劉孝綽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陶弘景

  慈姥磯上竹         吳筠

  夜泊牛渚        唐孟浩然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丹陽湖           前人

  謝公宅           前人

  凌歊臺           前人

  望夫山           前人

  九日龍山飲         前人

  望天門山          前人

  泊牛渚          劉禹錫

  望夫石           王建

  送羅少府歸牛渚       賈島

  謫仙樓          白居易

  凌歊臺           許渾

  青山館           前人

  隱靜寺           張祜

  靈山寺           杜牧

  湖陰詞          溫庭筠

  過蕪留詠         宋林逋

  泊牛渚          梅堯臣

  蕪陰樓上          蔡襄

  採石渡          郭祥正

  蛾眉亭         元趙孟頫

  望青山          明陶安

  天門山           前人

  橫山龍井         楊體仁

 太平府部紀事

 太平府部雜錄

 太平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八百十六卷

太平府部藝文一

編輯

《夏日宴姑熟亭序》
唐·李白

編輯

通驛公館南有水亭焉,四甍翬飛,巉絕浦嶼。蓋有前 攝令河東薛公棟而宇之,今宰隴西李公明化,開物 成務,又橫其梁而閣之。晝鳴閒琴,夕酌清月,蓋為接 輶軒祖遠客之佳境也。製置既久,莫知何名。司馬武 公長材博古,獨映方外,因據胡床,岸幘嘯詠,而謂前 長史李公及諸公曰:「此亭跨姑熟之水,可稱為姑熟 亭」焉。嘉名勝概,自我作也。且夫曹官紱冕者,大賢處 之,若游青山,臥白雲,逍遙偃傲,何適不可?小才居之, 窘而自拘,悄若桎梏,則清風朗月,河英嶽秀,皆為棄 物,安得稱焉?所以司馬南鄰,當文章之旗鼓;翰林客 卿,揮辭鋒以戰勝。名教樂地,無非得俊之場也。千載 一時,言詩紀志。

《青山記》
宋·郭祥正

編輯

當塗有山,曰「青山」,又曰「謝公山。」齊謝元暉守宣城時, 建別宅於此山,而每往遊焉。廢地遺址,隱隱尚存,左 丹湖,右長江,穹窿盤礡,延數十里,為當途諸山之表。 山之東南,修松夾徑而上,幾二百丈,依岸立屋,曰「巢 雲亭。」亭之陰,甃甓為磴道,又十餘丈,三門翼然,臨於 亭上,曰「白雲之院。」院之中,亭有石窟,渟泉深三十尺, 色若粉乳而味甘,益茶,歲或大旱不竭。因窟壘石為 方池,跨池為飛橋,以登於殿。殿之北為堂,環以廊廡, 東為齋羞之廚,西為待賓之所,堂之北為檻面圃,植 金沙酴醾,延蔓而為洞,佳花美竹,交幹而成林。當濤 明花敷之時,遊人無日不來,雖太守亦有時而至也由《巢雲》而望,則春空晴明,千里一碧,良田沃壤,高下 而相連;長溪深溝,迴旋而交映。行人往來,飛鳥出沒, 蓋不可以目力窮也。而或雲煙晦冥,雷雨震作,窗戶 之下,咫尺莫辨,居僧恬然,見以為常,則院據山之高 處,概可知矣。始謂「南峰院」載於《圖經》,而無碑誌,可以 考其建置之跡。嘉祐中,改賜今額。我先君金紫,當祥 符間為進士,結友習「課於南峰者久之。吾母同安郡 太夫人張氏又家於此山之下。予晚仕於朝,或進或 退,數過是院,登高遠望,而思我先君之遺風,思無可 得者。攲椽破瓦,不蔽風雨,未嘗不感慨太息而去。」至 熙寧中,有僧希仁始來住持,未果興構,遽卒,弟子懷 式者繼之。式有才略,不求於人而求於己,一金而積, 積至「數千萬緡。歷二十餘年,而所謂殿堂、廊廡、三門、 池亭之屋,一切新之。又召良匠塑佛菩薩侍衛凡九 軀,金碧煥燿,冠纓飛動,為一山之鎮焉。」嗚呼盛哉!蓋 院之廢興,繫乎主者之才否,抑亦有其時耶?宋受天 命,神聖繼位,皆以仁治天下,好生而惡殺,戢兵而惠 民。是以時和歲豐,民阜於財。而浮屠氏求取於民者 無厭,然民亦喜為之施也,於是列剎相望,爭以侈大 為勝事。若式師則不然,因山而為屋,因泉而為池,壯 而不僭,朴而不陋,聚景物之佳趣,資衣冠之盛遊,其 興作之費,一出於己而不求於人也,得不謂之才乎? 浮屠氏聞式師之風,亦可以愧矣。予故為之敘其事, 刻於碑,使後之人有以考焉。

《北園記》
蔡確

編輯

余來官之明年,因暇日視其舍後有廢地,連跨山阪, 叢榛蘿蔓,殆不可入。余疑其去甍霤之下不能百步, 而蕪茀如此,未以為奇也,然不得不治。於是糞壤既 撤,惡草木既盡,而形勢高下相映抱,有巨松數株,修 竹萬竿,蕭然自一佳處也。余心甚樂之。乃闢小徑,直 穿竹間。竹之後,益植美花雜果,廁以梧柏,被以蘭莎。 花。之後,又與竹會,而建翠雲亭於其中。亭之後,即有 高嶺,以為縹緲臺,而立射亭與埒於竹林之外,而總 其名曰「北園。」然予所以樂者,非特園中之勝也。四向 而望焉,其東南則公孫、覆釜諸峰,連延以為之屏;其 西北益峻,則臨大江,俯孤竹,以對濡須之津。坐於亭 上,而百餘里之物象歷歷在其目中。其為境也,蟠蓄 秀蔚,而又有曠遠無窮之致,此余所以為樂也。治事 之隙,則與友生抱書攜幾而往焉。於此笑傲觴詠,使 視聽不得役役於簿書牒訟之煩,而歲時嘉節,又得 與邑人共之,人之遊者,往往徘徊而不能去。余將罷 官,一日至其間,客有謂予曰:「自司馬晉時即有此縣, 雖廢置不常,然閱士君子蓋已多矣。江東之奇遊異 觀,雖號為饒,若此境者,豈易得哉?顧非深山幽谷之 阻,而臺榭登覽之跡,不少掛昔人之翰墨,而祇見辱 於樵芻,良可怪也。豈其地之偶不偶,亦有數邪?君之 來也,既搜剔經營,以發景物之堙鬱,今且行矣,乃默 無文詞以遺來者,使得考其所自,則於義尚為缺也。」 余曰:「諾。」遂書以刻石。熙寧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記。

《遊青山記》
陸游

編輯

「十七日,群集於青山李太白祠堂。祠在青山之西北, 距山尚十五里,墓在祠後,有小岡阜起伏,蓋亦青山 之別支也。祠莫知其始,有唐劉全白所作墓碣及近 歲張真甫舍人所作《重修祠碑》。」早飯罷,遊青山。山南 小市,有謝元暉故宅基。南望平野,極目而環宅皆流 泉奇石,青林文篠,真佳處也。遂由宅後登山,路極險 巇,凡三四里。又里許,至一庵,老道人出迎,年七十餘, 姓周,濰州人。居此山三十年,顴頰如丹,鬚鬢無白者。 又有李媼,八十矣,耳目聰明,談笑不衰,自言嘗得異 人祕訣。庵前有小池曰「謝公池」,水味甘冷,雖盛暑不 竭。絕頂又有小亭,亦名「謝公亭」,亭下視四山,如蛟龍 奔走,爭赴山谷,絕類吾鄉舜山。但舜山之巔豐沃平 曠,無異坦陸,此所不及也。亭北望,正對歷陽,周生言 完顏亮臨江時,戰鼓之聲,震於山中雲。夜歸舟次已 一鼓盡矣。坐問信伯,言桓溫墓亦在近郊,有石獸石 馬,製作精妙。又有碑,悉刻當時車馬衣冠之類,極可 觀,恨不一到也。

《遊採石記》
前人

編輯

十一日早出,夾行大江,過三山磯、烈洲、慈姥磯、採石 鎮,泊太平州江口。謝元暉登三山,還望京邑。李太白 《登三山、望金陵》,皆有詩。凡山臨江皆曰「磯水湍急,篙 工併力撐之,乃能上。」然今年閏餘,秋早,水落已數尺 矣,則盛夏可知也。三山自石頭及鳳凰臺,望之沓杳, 有無中爾。及過其下,則距金陵纔五十餘里。晉伐吳, 王濬,舟師過三山,王渾要濬議事,濬舉帆曰:「風利不 得泊,即此地也。」是日便風擊鼓,掛帆而行。有大舟東 下者,阻風泊浦漵見之大怒,頓足詬罵不已。舟人不 答,但撫掌大笑,鳴鼓愈厲,作得意之狀。江行淹速常 也,得風者矜而阻風者怒,可謂兩失之矣。世事蓋多 類此者,記之以寓一笑。烈洲在江中,上有小山曰烈

山,草木極茂密,有神祠在山巔。慈姥磯,磯之尤巉絕
考證
峭立者。徐師川有《慈姥磯詩序》云:「磯與望夫石相望。」

正可謂的對,而詩人未嘗掛齒牙,故其詩云:「離鸞只 說閨中恨,舐犢誰知目下情。」然梅聖俞護母喪歸宛 陵,發長蘆江口詩云:「南國山川都不改,傷心慈姥舊 時磯。」師川偶忘之耳。聖俞又有《過慈姥磯下及慈姥 山石崖上竹鞭》詩,極高奇,與此山稱。採石,一名牛渚, 與和洲對岸,江面比瓜洲為狹。故隋韓擒虎平陳及 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風輒浪作,不可行。 劉賓客云:「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王文公云:「一風 微吹萬舟阻」,皆謂此磯也。磯即南唐樊若水獻策作 浮梁「渡王師處。初若水不得志於李氏,詐祝髮為僧, 廬於採石山,鑿石為竅,及建石浮圖,又月明繫繩於 浮圖,棹小舟急渡,引繩至江北,以度江面。既習知不 謬,即亡走京師上書。其後王師南渡,浮梁果不差尺 寸。」予按隋煬帝征遼,蓋嘗用此策渡遼水,造三浮橋 於西岸。既成,引趨東岸,橋短丈餘不合,隋兵赴水接 戰,高麗乘岸上擊之,麥鐵杖戰死,始斂兵引橋復就 西岸,而更命何稠接橋,二日而成,遂以濟。然隋終不 能成平高麗,國朝遂下南唐者,實天意也,若水何力 之有!方若水之北走也,江南皆知其獻《南征策》,或請 誅其母妻,李煜不敢,但羈置池州而已。其後若水自 陳母妻在江南,朝廷命煜謢送,煜雖憤切,終不敢違, 厚遺而遣之。若水所鑿石竅及浮圖皆不毀,王師卒 用以繫浮梁,則李氏君臣之暗且怠亦可知矣。雖微 若水,有不亡者乎?張文潛作《平江南議》,謂「當縛若水 送李煜,使甘心焉。不然,正其叛主罪而誅之,以示天 下」,豈不偉哉!潛此說,實天下正論也。

太平府部藝文二

編輯

《遊青山》
齊·謝脁

編輯

「託養因支離,乘閒逐疲蹇。語默良未尋,得喪雲誰辯。 幸蒞山水都,復值清冬緬。凌厓必千仞,尋壑將萬轉。 堅崿既峻嶒,迴流復宛澶。杳杳雲竇深,淵淵石瀏淺。 傍眺鬱篻簩,還望森柟楩。荒隩被葳莎,崩壁帶苔蘚。 鼯狖叫層嵁,鷗鷺戲沙衍。觸賞聊自觀,即趣咸已展。 經目惜所遇,前路欣方踐。無言蕙草歇,留垣芳可搴。」 尚子時未歸,邴生思自免。永志昔所欽,勝跡今能選。 寄言賞心客,得性良為善。

《治宅》
前人

編輯

結宇夕陰街,荒幽橫九曲。迢遞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闢館臨秋風,敞窗望寒旭。風破池中荷,霜剪江南菉。 既無東都金,且稅東皋粟。

《東田》
前人

編輯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愛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望三湖》
前人

編輯

積水照赬霞,高臺望歸翼。平原周遠近,連汀見紆直。 葳蕤向春秀,芸黃共秋色。薄暮傷佳人,嬋娟復何極。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前人

編輯

灞埃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汎蕪湖》
元·帝

編輯

桂潭連菊岸,桃李映成蹊。石文如濯錦,雲飛似散珪。 橈度菱根反,船來荇葉低。颿隨迎雨燕,鼓逐伺潮雞。

《至牛渚憶魏少英》
王僧孺

編輯

楓林曖似畫,沙岸淨如掃。空籠望懸石,圓斜見危島。 綠草閒遊蜂,青葭集輕搗。徘徊洞初月,浸淫潰春潦。 非願歲物華,徒用風光好。

《慈姥磯》
何遜

編輯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夕逗繁昌浦》
劉孝綽

編輯

日入江風靜,安波似未流。岸迴知舳轉,解纜覺船浮。 暮煙生遠渚,夕鳥赴前洲。隔山聞戍鼓,傍浦喧棹謳。 疑是辰陽宿,於此逗孤舟。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陶弘景

編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慈姥磯上竹》
吳均

編輯

根為石所蟠,枝為風所碎。賴我有貞心,終凌細草輩。

《夜泊牛渚》
唐·孟浩然

編輯

星羅牛渚夕,風退鷁舟遲。浦漵常同宿,煙波忽間之。 棹歌空裏失,船火望中疑。明發從滄海,茫茫何處期。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編輯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丹陽湖》在當塗縣東南七十里
前人

編輯

湖與元氣通,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 龜遊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掉舟歸,歌聲逐流水。

===
《謝公宅》即謝脁宅也在城東青山
前人
===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竹裏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唯有清風閒,時時起泉石。

《凌歊臺》在當塗黃山上宋武帝南遊建離宮
前人

編輯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疊嶂列遠空,閒花雜平陸。 白雲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望夫山》在當塗
前人

編輯

顒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芳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 雲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

《九日龍山飲》
前人

編輯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望天門山》
前人

編輯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迴。兩岸青山相對 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泊牛渚》
劉禹錫

編輯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殘霞忽改色,遠鴈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望夫石》
王建

編輯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山頭日日風和雨,行 人歸來石欲語。

《送羅少府歸牛渚》
賈島

編輯

「作尉長安始三日,忽思牛渚夢天臺。」楚山遠色獨歸 去,灞水空流相送回。霜覆鶴聲松子落,月分螢影石 房開。白雲多處應頻到,寒澗泠冷漱古苔。

《謫仙樓》
白居易

編輯

採石江邊李白墳,遶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塚窮泉 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 過君。渚蘋溪藻猶堪薦,《大雅》遺風巳不聞。

《凌歊臺》
許渾

編輯

宋祖《凌歊》樂未回,三千歌舞宿層臺。湘潭雲盡曉山 出,巴峽雪消春水來。行殿有基荒薺合,寢園無主野 棠開。百年便作萬年計,岩畔古碑生綠苔。

《青山館》
前人

編輯

「昔人詩酒地,芳草思王孫。」曰水平塘岸,青山橫郭門。 懸崖碑已折,盤古井猶存。無處繼行樂,野花空一樽。

《隱靜寺》
張祜

編輯

松徑上登攀,竹深煙靄間。合流廚下水,對聳殿前山。 澗壑鳥聲迥,泉源僧步閒。更憐飛一錫,天外與雲還。

《靈山寺》
杜牧

編輯

西岩一徑不通樵,八十持盃未覺遙。龍在石潭聞夜 雨,雁移沙渚見秋潮。經函露濕文多暗,香印風吹字 半消。應笑南來又東去,越山無路水迢迢。

《湖陰詞》
溫庭筠

編輯

《祖龍》「黃鬚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虎髯拔劍欲成 夢,日壓賊營如血鮮。海旂風急驚眠起,甲重光搖照 湖水。蒼皇追騎塵外歸,森索妖星陣前死。五陵草碧 春萋萋,灞川玉馬空中嘶。羽書如電入青璅,雪腕如 搥摧畫鞞。白虯天子金煌鋩,高臨帝座迴龍章。吳波 不動楚山晚,花壓欄杆春晝長。」

《過蕪留詠》
宋·林逋

編輯

詩中長愛杜池州,說著蕪湖是勝遊。山掩縣城當北 起,渡沖官道向南流。風消檣碇網初下,雨擺魚薪市 未收。更好二三僧院舍,松衣石髮鬥僧幽。

《泊牛渚》
梅堯臣

編輯

落帆牛渚前,便為牛渚宿。波搖殘照中,采翠浮巖谷。 岩谷足幽篁,石上羅寒玉。裁作媧氏笙,堪吹《鳳凰曲》。 楚客夕無眠,獨將清籟續。更看江月來,還想然犀燭。

《蕪陰樓上》
蔡襄

編輯

野馬沈寒氣,神禽度暖風。斷霞天共紫,斜日樹齊紅。 山口橫虛釣,江隈跋遠蓬。解窮千里目,爭奈思無窮。

《採石渡》
郭祥正

編輯

「採石渡頭風浪惡,九道驚濤注山腳。金牛出沒人不 知,翠壁巑岏險如削。上有藤蘿幕霧張羽蓋,下有洞 窟崩澌震天樂。水神開府定歲年,犀燭朱衣馬爭躍。」 我來覽古憑陽春,高吟未遇謝將軍。騎鯨捉月去不 返,空餘綠草《翰林墳》。風期亢爽非今古,冥冥神交兩 相許。倒提金斗傾濁醪,滴瀝招魂寂無語。斜陽御山 暝。潮退兩兩漁舟迷向背。便欲因之垂釣竿,六鰲一 擲天門外。

《蛾眉亭》
元·趙孟頫

編輯

天門日湧大江來,牛渚風生萬壑哀。青眼故人攜酒 共,兩眉今日為君開。蒼崖直下蛟龍吼,白浪橫空鵝 鸛迴。南眺青山懷李白,沙頭官渡喜相催。

《望青山》
明·陶安

編輯

三峰江外出,千里夢中來。神秀還如昨,飄零獨可哀。 田園先業在,杖履幾時回。斜日孤帆遠,相思倚鳳臺。

《天門山》
前人

編輯

石壁脫扃鑰,倚空雙觀臺。江流關不住,閶闔豁然開。 雲表群仙望,舟中獨客回。欲揮千丈筆,題鳳記曾來。

《橫山龍井》
楊體仁

編輯

松根石欄空剝落,古甃苔深林影薄。一泓寒碧湛渟 瀠,神物何年露頭角。黑雲壓山山欲平,夜半忽聞風雷爭。明朝山下新雨足,野老扶犁歌太平。

太平府部紀事

編輯

《府志》:「魯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至於衡山,使 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吳人要而擊之, 獲鄧廖。」

《昭公五年》,「楚子以諸侯及東鹵伐吳,聞吳師出,薳啟 疆帥師從之,吳人敗諸鵲岸。楚子以驛至於羅汭。沈 尹赤會楚子,次於萊山。」

漢獻帝興平初,孫策攻劉繇牛渚營,盡得邸閣糧穀 戰具。時薛禮據秣陵城,笮融屯縣南,策皆擊破之。轉 攻湖熟、江乘,皆下之。策攻笮融,融為流矢所中,自輿 還牛渚營。策以融所屯地勢險固,乃捨去。

建安三年,太史慈遁於蕪湖山中,自稱「丹陽太守」,進 至涇縣,大為山越所附。策討慈於勇里,禽之。

三國吳黃武二年,高瑞領丹陽太守,自建業徙治蕪 湖。

孫桓以功拜建武將軍下鎮牛渚作《橫江塢》。

《孫瑜領丹陽太守》自溧陽徙屯牛渚招納廬江二郡 各得降附。

晉武帝太康元年,王渾南下,吳使張悌等逆戰於牛 渚。沈瑩曰:「宜蓄力待其來,若幸勝之,江南自靖。今渡 江,不幸敗,大事去矣。」悌濟江與周浚戰,敗。

惠帝太安初,石冰攻揚州,周𤣱密欲討冰,陳敏率眾 助𤣱,斬冰別帥趙鸗於蕪湖,因與𤣱俱前,攻冰於建 業,冰之黨司馬張統斬冰以降。

明帝太寧元年王敦移鎮姑熟屯於湖二年敦將舉 兵內向帝知之乘巴滇駿馬微行至於湖陰察敦營 壘。

成帝咸和三年,蘇峻濟自江,登牛渚,至蔣陵。陶回謂 庾亮曰:「峻必向小丹陽南道步來,宜大兵邀之。」亮不 從,後乃悔之。

四年三月庾亮為豫州刺史鎮蕪湖十二月後將軍 郭默據隘口以叛庾亮率將軍路永毛寶趙引步騎 二萬會太尉陶侃俱討破之亮還蕪湖。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南郡王義宣與臧質反,孝武遣 王元謨師據梁山,東西附岸為偃月壘。質去元謨一 里,分遣垣護之綽兵出壘,大敗質軍,縱火延燒義宣 營壘殆盡,義宣、質單舸走。柳元景次採石,進采南州, 垣護之水軍先發。賊遣將龐法起率眾襲姑孰,適值 垣護之至,奮擊大破之。

明帝泰始元年,晉安王子勛反。二年,建安王休仁督 諸軍軍於南州,殷孝祖督諸軍向虎檻。子勛遣陶亮 統二萬俱下。亮聞休仁自上,孝祖又至,不敢進,屯軍 鵲州。鄧琬遣孫沖之帥薛常寶等據赭圻,眾軍水陸 並進攻之。沈攸之帥諸軍圍赭圻,斷其糧餉,常寶等 惶懼,開城突圍走。攸之拔赭圻。諸軍與鄧琬相據濃 湖,久未決。張興世曰:「若以奇兵潛出其上,因險而壁, 此制賊之奇也。」帥輕舸五百,泝流舉帆,直前,過鵲尾, 徑趨錢溪立寨。既據錢溪,濃湖乏食。袁顗懼曰:「賊入 人心肝裏,何由得生?」劉胡陰謀遁去,顗亦走鵲頭。 齊和帝中興元年,蕭衍自軍至蕪湖,申胄棄姑熟走, 衍進軍據之,進屯江寧。

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反,羊侃請以二千人急據采 石,令邵陵王襲取壽春,使景不得前,退失巢窟,自然 瓦解。朱異謂景未敢便逼都,遂寢其策。景自採石臨 江,詔邵陵王綸討景,景自橫江渡於採石。

梁元帝承聖元年,王僧辯、陳霸先發鵲頭,至蕪湖。侯 景守將走,侯子鑑據姑孰南州以拒西師。僧辯合戰, 子鑑大敗,霸先立柵石頭,景眾大潰。

侯景初叛,歷陽太守莊鐵以城降,因說景曰:「國家承 平歲久,人不習戰,宜乘其震駭,速趨建康,可兵不血 刃而成大功。若使朝廷徐得為備,遣羸兵千人直據 採石,大王雖精甲百萬,不得濟矣。」

陳永定元年,齊兵發蕪湖,入丹陽,至秣陵故治。霸先 遣周文育屯方山,徐度頓馬牧,杜稜頓大航南以禦 之。徐嗣徽留船蕪湖,自丹陽步上,霸先拒嗣徽於白 城,殺數百人。侯安都與嗣徽等戰耕壇南,破之。齊蕭 軌等與徐約、徐嗣徽合兵向梁山,陳霸先遣沈太就、 侯安都共據梁山禦之。安都輕兵襲齊司馬恭於歷 陽,大破之。

文帝天嘉元年,王琳至柵口,侯瑱督諸軍出蕪湖,相 持百餘日。東圍水漲,舟楫得通。琳引合肥、巢湖之眾, 舳艫相次高下。侯瑱進軍虎檻洲,琳亦出艦列於江西,隔洲而泊。明日合戰,琳軍卻,退保西岸。及夕,東北 風起,吹其舟艦並壞。王琳帥舟東下,去蕪湖十餘里。 時西南風急,琳自謂獲天助,引兵直趨建康。侯瑱等 徐出蕪湖,躡其後,西南風翻為瑱用。琳擲火炬燒陳 船,皆反燒其船,琳軍大敗。

隋文帝開皇九年正月,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 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擒虎自新林進軍,任忠帥 數騎迎降於瓦子岡。

唐高祖武德六年輔公祏反丹陽詔趙郡王孝恭李 靖李世勣討之。

七年二月,孝恭攻鵲頭鎮,拔之。三月,破公祏於蕪湖, 拔梁山三鎮。公祏遣馬慧亮等屯博望、青林。諸將曰: 「不如直指丹陽。」李靖曰:「丹陽不下,慧亮等躡吾後,此 危道也。」先攻博望、青林兩戍,皆遣兵至丹陽。公祏大 懼,棄城走。

宋樊知古,字仲師,京兆人。唐末,父潛為石埭令,因家 焉。知古幼聰敏,遍讀經史,長通陰陽圖緯、風雲地理 之學,尤好談縱橫。從郡人夏乾錫學,間請曰:「四方糜 潰,奚策可以開濟?」乾錫曰:「子年少,當自謹為文,取科 第養親,天下大事未易言。」知古毅然曰:「大丈夫當杖 策求真主,立功名,安能作儒生伎倆耶?」乾錫器之,曰: 「子且留此,學成,擇主事之,未晚也。」知古遂留數年辭 去。屢舉江南進士不第,上書言利害。後主李煜不省, 遂與所善江正謀歸中原,進平江南之策。正詭削髮 為浮屠,事清涼寺主僧,以得幸於煜。嗣主以其教號 小長老,講經設法,眩煜視聽,怠其守禦之志,就牛頭 山起僧房數百間。知古徙家當塗之江濱,偽為漁者, 晝則垂綸餌於采石磯上。遇月夜,以小船載絲繩維 南岸,疾棹至北岸,量度江面廣狹,凡數十往返,遂得 其丈尺。又俾僧卓庵磯下,草衣藿食,以動煜之聽。亦 得幸,即累石為浮圖,穴石通江,布置略定。知古遂北 詣闕,自言有策可取江南。太祖賜對,察其可用,命試 學士院,授舒州推官。用其策,即遣石全振往荊湖造 黃黑龍舟數千艘,將為濟師用。先試於上流之石牌, 忽輳集采石磯,布船為浮梁,纜繫於塔穴,三日浮梁 成,不差尺寸,王師過之,如履平地。遂屯牛頭之僧房, 進圍金陵,破城俘煜,時開寶七年十月也。曹彬克池 州,即奏知古為贊善大夫、知池州。

元世祖至元間,新定江南,郝經請置戍邏於採石,抱 三江之襟要,潰江淮之腹心。

明太祖率眾渡江,舳《艫齊》發,達牛渚,太祖先抵採石 磯,元兵陣於磯上,常遇春先登,諸軍從之,「元兵敗走, 遂拔採石。」

太平府部雜錄

編輯

《世說》:桓宣武移鎮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謂王東亭曰: 「丞相初營建康,制置紆曲,方此為劣。」東亭曰:「江左地 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鬯,則一覽而盡,故紆徐委 曲,若不可測。」

《府志》:范康父汪,守吳興,嘗省桓溫。時汪族高望重,溫 虛心景慕,謂郗超曰:「范公來,不當作太常卿。」及至,溫 深謝來情,而汪懼損時望,但曰:「兒亡瘞此,故來省視, 無他也。」溫大失望,亡兒即康也。按汪長子寧本傳曰: 晚家丹陽。而次子康又葬於此。舊志不載,失考也。甯 今已入流寓,康可軼而不傳也。

「十字圩」民趙姓者,乃普後。白紵山麓有呂姓,乃蒙正 後,雖各凋謝,猶各藏二公遺像,告身於家,蓋從南渡 過江,流寓此者。

王荊公曰:「採石山下白蟹,實東南之奇味,今時有之 而人不省。惟武山團臍,日取數百,足壯糟丘也。」 讎塘在黃池廣教寺後,近稱稠塘。相傳為漆提舉宅, 為勢家所陷,而族瀦其地。土人以其死於讎也,目之 曰「讎塘。」嘉靖間,有避倭蘆菼中者,被殺數十人,天暑 浥爛,臭達遠近,遂訛其名曰臭塘。讎、臭音相近也。蓮 藕甚佳。舊充貢後裁去。

魏朗字少游,漢「八俊」之一。黨錮急,沉於牛渚,人知采 石有「李白」之事,而不知魏朗之在其先也。明進士,邑 人謝理作賦弔之。

《當塗縣志》:「吳大帝孫權嘉禾七年,諸葛恪建議出降 山越之窮遠者,外縣不得嫌疑有所執拘。臼陽長胡 伉縛送降民周遺,恪以伉違教,遂斬以徇。」按臼陽既 置,長必縣也,地必在丹陽郡,而今無所考。

筆蘆星竹生青山李白墓。陶安詩云:「鳳管龍笙遺韻 律,筆《蘆星竹》借文章。」自注云:「墓上產蘆如筆,有竹散 點如星。」

文官花,在范學士常賜宅,有花朝紅,次紫,暮碧,名曰 「文官」,誇艷一時。陶安詩曰:「如何顏色都更換,別有工 夫染得成。」

《蕪湖縣志》,「齊武帝永明八年,省三縣並於湖南」《齊書

州郡志》載此文於於湖縣下,其三縣建置地域俱無
考證

太平府部外編

編輯

《府志》:「王敦枉害刁元,敦還姑孰,白日見元乘車導從 吏卒來,仰頭瞑目,乃入攝敦。敦大怖,逃不得脫,數日 死。」

桓大司馬從南州拜簡文帝陵,左右覺其有異。既登 車還,謂從者曰:「適明見先帝,不述其故。」人莫知者,但 見將拜時,頻言臣不敢而已。桓又問左右殷涓形貌, 答言「涓短肥黑色。」桓曰:「涓今在帝側。」蓋溫以人言殺 涓,未見其面也。歸即遇疾薨。

淮南陳氏于田中種豆。忽二女子著紫纈襦青裙,天 雨而衣不濕,入其家求茶。壁上先懸有銅鏡,鏡中見 之,乃二鹿也。遂以刀砍,獲之為脯。

雙廟,一在當塗,久廢;一在蕪湖城北,即今雙忠廟也。 《異苑》曰:「晉袁雙真第四子,桓溫誅真,雙忽不見。於時 郡多虎患,被害之家皆夢雙求立廟,患乃息。以二月 晦日祀之,其日必有風雨,居人丘都方奠畢,於廟後 方石上見一鼉,葛巾人面,有酒氣。」

潁人張路斯,龍也。一日語其子九人曰:「蓼人鄭祥遠 侵我,明日當戰。」絳綃者,我也。黑綃者,鄭也。其子因射 中黑綃者敗去。隋開皇間,路斯為宣城令,大興水利。 今雲「路西湖」,譌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