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0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六卷目錄

 瑞州府部彙考二

  瑞州府山川考二府志未詳山川水利附

職方典第九百六卷

瑞州府部彙考二

編輯

瑞州府山川考二府志未詳山川

編輯

《高安縣志》

編輯

缽盂山 ,在大愚山相對。

高湖山 在府西北七十里。自漢已有仙壇在絕頂。遇旱祈禱多應。

青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

三建山 :在縣治西南七十里。

遼山 在治西南四十里。山巔有唐末楊、權二將軍廟。時二將軍奉詔索劉侍郎,偵其賢,且為讎者所劾,不忍索,遂登山,觸石而死。鄉人義之,立廟祀焉。

連山 :在治東南七里。

招山 :在治東五十五里。

員嶠峰 在治南八十里,嶺南即清江界。「碧雲峰 」 在治西南八十里,上有雷祖殿,殿側有祈夢館,遠近至者無不響應。

洪石峰 在治西八十里。

尖峰嶺 :在治西北四十里。上有峭石,有隱士峭石、黃堂遺跡。

真武嶺 在治西北張坊鎮旁。有龜蛇山。「筆峰 」 在府學前石鼓嶺。

主嶺 在治西北,與華林相近,有南北嶺、三寶嶺,少南曰南山。明正德七年,官兵分屯於此,以討華林。諺云:「若要華林敗,三寶去立寨。」

李家嶺 在治西北六十里,下有石洞。

湖碑嶺 在治西北五十里。山下有港,係三十都總河口,搬運漕糧水道。

余博嶺 在治西北,近丁坊。

蔭岡嶺 :在治西南七十里。有墟市,設巡檢司,今裁。

曦嶺 :在治西南三十里。

琴嶺 在治南三十里。上有仙井,大旱不涸。俗傳丁、王二仙藏琴於此。

象道嶺 :在治南荷山側。舊傳王子喬駕象所經處。

白仙嶺 :在治東北招山。邑人陳儒建我《白山房》於後。

清潭嶺 :在治東南三十里。

祖師嶺 在治東南三十五里,上有雷祖廟。京岡嶺 在治東。宋敕葬楊繼祖,建白蓮寺,祀奉香火。

神前嶺 :在治西南三十里。

團軍岡 :在治南「荷山」 之旁。

雲岡 在治西二十里,左有蘭塘,前有掛榜山。長樂岡 在治東南十五里。

白竹岡 在四十二都

「五雷出洞 」 在治北六十里三十都陽坊羅地。「仙跡石 」 在調露鄉。

鉤刀石 其地名「鉤刀。」 有金甲神廟,甚靈顯,鄉民祈禱焉。

鯰魚洲 在縣東二十五里,當錦江水口之衝。中流突起,竹木縈迴。春夏水溢,洲隨水長。秋冬四週白沙如雪,上有樓閣,可供遊眺。

下湖 在南石橋之西

陳家湖 在水南稍東,市河經其中。

菱湖 在易俗鄉,以湖饒菱荷,故名。

小湖 及上、中、下三湖皆在信義鄉。

平湖 :在治南十五里。有四景:「東林寺鐘」 、《西隴牧笛》《鷺橋飛跨》《鵝峰聳漢》。

放生池 宋守陶夢訓移於水南,後人築亭其上,題曰「鳶飛魚躍之所。」

紅菱池 在鍾秀門,故學產也,為民所侵。明正德八年,知府鄺璠因重修府學,稽舊籍復之。私溪 在調露鄉,天德鄉之水匯焉。經坡山瑞仙橋,至巖上港口入蜀江。

斜溪 自蕭坊發源,經斜橋、樟樹橋,會梅口入蜀江。

梁家溪 在水南東二十里。

吳田瀑布泉 :在治西北馬鞍嶺內。

圳泉 :在治南八十里城南村。

狀元泉井 即舊貢院井,在縣學戟門左。井上有亭,歐陽世善扁曰「天一重」 《清明》,天啟丁卯,教諭劉國祥有賦。

龍見井 在縣學內。明知縣葉應乾、訓導郭文煥清復侵地,浚此井以便汲。

「義井 」 在錦水坊。泉味甘洌,大旱不涸。

「丁姑丹井 」 在調露鄉崇元觀側。

黃仙井 在祥符觀前二里許。

七星井 在玉虛觀孫智諒遺跡。

斷水 舊傳在治北五里,應使君叱水斷流,因名。東至架口橋入蜀江。

鍾口水 ,在治南三十七里。發源荷山,入蜀江。梁時人於此得鐘。

龍溪水 在治西南五十五里,北流入蜀江。分口水 ,在治西南十二里,其源發於易俗鄉,東入蜀江。

藍陂水 ,在遼山之下。上有鵝池橋,下有石水橋。

龍陂水 ,發源米山,出務農鄉,至高郵市入蜀江。

湧橋水 在治西北二十里,東流至梅口入蜀江。

青石橋水 ,在治南五里,流入蜀江。

《新昌縣志》

編輯

綠秀山 :在治南一都。為縣治之案,故又名「案山。」

雲溪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許三都,下有度門院。

章平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五都。瀑泉穿石,飛雪數仞。

《志》留山 在縣南三十里十一都。舊傳梁誌公駐錫於此,故名。下有定慧院。

拏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十七都,勢若拏雲。清涼山 在縣東七十里二十六都。

郎山 在三十都

逍遙山 在縣北八十里三十一都。

中峰山 在四十一都

高爐峰 在城東北五里二都,形若香爐。柏葉嶺 在治西南三里一都,上有駐足亭。匾嶺 在縣北五里二都。

西原嶺 在縣北五里二都。

曹家嶺 在縣北十里三都。

木黃嶺 在縣北二十里四都。山多石,草木萎黃,故名。

長崙嶺 在縣西四十里四都。

狗骨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五都。

義鈞嶺 在縣東四十里十七都。

宣風嶺 在縣南十一里十一都。

延慶嶺 在縣東北七十里二十七都。

寨嶺 在縣北三十里十七都,一名「大嶺。」 彭祖嶺 在縣北五十里三十二都。

沿坑嶺 在縣西三十里三十八都。

老鴉石 在縣北二十五里三都,有憩石亭,以休行旅焉。

張果老石 在縣東三十五里二十二都。黃蓮洞 在三十都。

周隱洞 在縣北二十里三都,又曰「桃花洞」 ,又曰「雷孚洞」 ,澗壑深邃。

新豐洞 在三十都,又稱「洞山。」

天隱洞 在三十七都,俗呼仙隱洞,又名靈巖。石像甚奇,前右折百餘步有石巖,青質白理,隱成「佛」 字,拭之愈顯。

柘木岡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十五都。

聚龍岡 在縣北四十五里三十二都。

蔡家尖 在縣東北一里二都。

南山尖 在縣西北三十里五都。

雙丫尖 在縣西北三十里五都。

七寶尖 在縣西南二十里六都。

毘岡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十一都。

相公堆 在縣東六十里二十八都。宋晏殊幼時戲此,故名。

古陽砦 在縣北六十里三十二都。山勢深峻。《石牛砰 》,在縣南二十里六都。有石形類牛,俗傳夜食人稼,雷擊其首。

食粥坪 在縣東十里十三都。宋岳飛駐師於此,居民糜粥餉軍,故名。

蕉溪 在縣東三十里二十都。

東溪 有二,一在邑東北二十都,一在邑北三十都。

宜豐溪 在縣東七十里二十三都。

儒溪 在縣北四十里三十三都。

洑溪 在縣北四十里三十四都。

潮溪 在三十九都

德溪 在縣西四十里四十一都。元至元間,里人黎道成結菴溪畔,讀書好義。荒年出粟以濟貧乏。鄉閭德之,因以名溪。

葛江 在三十都

棠浦江 在縣東四十里十九都,太平鄉。諸水合於此,經上高,出安塘河口入蜀江。

芳塘江 在縣西四十里三十八都,合廣賢鄉諸水,由楊木港口入蜀江。

長神江 在四十都

東陽井 在浴德池之左,久塞。康熙四年,知縣黃運啟開而名之,水更清洌。

考功泉 在三十都,以邑宰邢倚考功,故名。「聰明泉 」 ,在三十六都吉祥山。唐僧悟本飲之,禪機忽悟,故名。

《縣眼池 》,有二,一在積善橋之左,一在積善橋之右。

「浴德泉 」 在城隍祠右,齋宿亭前。池久淤,康熙中重濬。

白竹港水 自高嶺發源,以至港口入江。祿陂洲 在縣東南舊儒學之左。

雲峰嶺龍潭 在二十九都。

元道觀龍潭 在三十都。

黃蘗山龍潭 在四十都。

《上高縣志》

編輯

報馬山 ,在縣西七十五里。地名「田心。」

高峴山 ,在縣西十七里。

插笏山 有插笏之勢,故名。

大官山 在縣西南五里許。有烏峰。

小水山 在縣西八里。西南連於天嶺,橫長七八里許,起伏如浪。

柘湖山 在縣五里。山下坦夷,鄉人咸栽柘以飼蠶。遇蜀江水漲,瀰漫如湖,故名。

石渡山 在縣東北五里。

浪山 ,在縣東二十里許。

安山 ,在縣北十五里。

萬松山 在邑前,即見「金剛嶺。」

石龍山 即今成鋼山,在邑西五里灣。

高梘橋山 在縣黃村團,茶花山 屬堆頭,晏姓祖塚在焉。四至俱界新昌。

觀山 :在縣治北十步,況姓屋後,登之可望數里。

鷲峰山 與新昌相界,有異僧來,因見此山,曰:「甚似吾國中靈鷲山。」 因名。

蟠龍山 在縣東二十里許。

鐵索山 形有九十九股,在縣西二十里許。山左黃潭,江深莫測,相傳有龍宮焉。

雞籠峰 在縣南三十里之蒙山。

烏峰 在縣南七里。上產烏藥,故名。

梅峰 在邑二十五里,地名梅沙山。上有梅峰廟,禱雨輒應。

章嶺 在縣西五里

刁嶺 在邑西六十里

寨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

吳王嶺 在邑西千春北鄉,又名「梧桐嶺。」 戒香嶺 在縣西四十里許,界抵分宜。

赤溪嶺 在縣西五里

潭埠嶺 在縣五里

仁源嶺 在縣西十二里,石陂水發源其下。山湖嶺 ,在縣南五里,與大官山相連。

簟石嶺 在縣西之望蔡下鄉,石人嶺相連。義城嶺 在縣東二十五里許圓光寺。前漢嶺 在蒙山,有普蓮堂。

烏鴉嶺 窵葛步界,自本山至蒲城,俱樂城,「來龍。」

石嵩嶺 在縣西六十里許。嶺有奇石,聳如嵩嶽,故名。

路藍坑口嶺

蟹坑石嶺 俱在縣北四十里。景竹團

紙錢嶺 在陽和,二嶺俱蕭坊。

《七星》啟子嶺 在樂城團。

臥閒岡 在縣東一十五里。

《坐禪石  》《看經石 》,在蒙山唐道村。

白面石 ,在縣東二十餘里。江流迴洑,上有白石,其形儼如人立,故名。

觀音石 在凌江

獅子石 在義城下袍泉。

荔枝岩 亦名「龍岩」 ,在九峰寺之前。有石盤上生石,形如荔枝,有洞曰「龍洞。」

三峰巖

老虎洞 在禮黃上鄉之寧泰團。其山勢廣闊,坡陀而深。

帝陂洞 在縣西三十里興福寺側。

雷洞 ,在九峰寺之西南。

斗鼻洞 在境山之麓,中有泉水常流。

塔泉洞 在邑南三十里。

密村洞 在縣西之十五里章江嶺下。

喜塘洞 在邑西望蔡上鄉。洞中深邃,有甘泉,竇出不竭。

《上覽洞 》「在《德義》下團。」

南港洲 :在縣東二十五里。

萬家洲 在縣東二十五里。舊在蜀江之中,今與北岸相連。

佛塘洲 在縣東八里,瀕蜀江之北岸,長一里許。

控頭洲 在縣西蒙安之流。桑棗園築其上。荊藍湖 在河南岸。登瀛坊一名「鴛鴦池」 ,俱屬民。

鳳潭 在縣西五十里許九峰寺北雲末峰之下。

城溪 ,在縣之東南二十五里許。發源於寶雲嶺,東北流經全安、華陽地,亦入蜀江。

鏡溪 在縣東三里許。發源三鏡山,南會花園窯溪,東至石家渡入蜀江。

蓋樂水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乾陀嶺發源。東北流經永平後塘,至紫府口入蜀江。

白竹港水 在縣西北四十里。發源新昌縣高嶺之南,流入蜀江。

靈江水 ,在縣西北十五里。發源新昌縣天竺山,南流經縣河,西入蜀江。

山湖橋水 在縣東南五里。發源自黃村團普潤泉,東北經勞松團、石埠頭,合元豐橋之水,至山湖橋入蜀江。

水利附           府志

編輯

本府。高安縣附郭。

大塘 廣一百五十畝,流蔭田二十頃,載糧六石八斗。

大泊堤 在東岡腦,西抵平湖,附近居民修築。「喻方堤 」 在二都。明崇禎間,知縣蔡國光仝邑人梁維新立。

新豐第一鄉陂塘一百四十。

堰渠 在六都《十一圖》地名「安居」 ,有古壋滸、瀾溪下分、潘婆圳口二溪。華塘有華溪、下前保、新豐第二鄉。陂塘二十七。

崇本鄉陂塘湖四十二

洪山鄉陂塘湖四十二

易俗鄉陂塘湖二十九

仁孝南鄉陂塘湖二十七。

仁孝北鄉陂塘湖五十二。

宣政鄉陂塘二十七

務農鄉陂塘二十三

歸厚鄉陂塘湖二十二

永壽鄉陂塘湖一十七

來賢鄉陂塘一十八

旌義鄉陂塘圳一十六

豐安鄉陂塘一十二

萬碩鄉陂塘一十三

萬碩壋 在四十一都。歲久傾圮,居民水旱苦之,後加修築。潦則障水以免河決,旱則蓄水以資灌溉。流蔭埢蔭田,共計數百餘頃。

調露鄉陂塘七

大陂

山石陂 辛姓修

官陂 丁坊李口同修

羅橋陂 羅姓流蔭。發源周山。

小陂   洪山水圳 :荊田羅姓修。

井陂 發源山柿

渺陂 在三十都井塘

「火燒陂 」 發源黎家嶺。

界埇 ,在務農鄉虯嶺之西樟樹壟。向因清丈上高,奉新爭界,康熙八年立碑。東至黃柏石橋大路,西至高安鳳凰嘴墳山下,南至小港,北至高安園公嘴山,並莊基為界。

雞湧陂 在三十七都,舊在獅子山下。後善士汪廷朴買田改下流,蔭數百畝,至今賴之。《新昌縣》

上祿陂 :在縣北螺灘之上。

下祿陂 在舊學前灘左右石橋之上,元學前橋之下。自對岸為渠,引水經冷家車、相公塘、山後,鹽嶺背、大橋頭黃陂,直至磉口。

大和鄉陂三十三座,塘一十五口。

宣風鄉陂六十二座,塘二十五口。

義鈞鄉陂五十三座,塘四十九口。

新安鄉陂三十七座,塘二十二口。

天德鄉陂二十四座,塘五口。

太平鄉陂一十一座,塘四口。

天寶鄉陂二十六座,塘九口。

廣賢鄉陂八座塘五口

上高縣

蒙巖洞泉 在大蒙山之脊,即今禱雨之處。泉流洞底,出庵前田,至香爐峰下,有窟暗消,流不知所向。凡縣南水利皆其源也。

大瀑布泉 ,泉分二泒,一注為「蜂塘」 ,一注為「蕉塘」 ,又分為四口,蔭山前田。

煙竹凹泉 按泉《古志》不載,知縣陸時雍令寺僧報入,泉甚甘洌。

監水溝 水出蒙山,順流,無田承蔭。明弘治八年旱,有團民廖高松、胡治國倡作堰,挽流逆蔭至布張港,計四百餘畝。

大泉陂 在馬湖將軍廟前。源從分宜高家山鯉魚石出,下流歷短陂,經北里入梅沙江,灌田甚廣。迤南陂水皆本諸此。

短陂 亦在馬湖

石羊陂 在石楊嶺下

姜陂 因地為名

大甘陂 :在甘口山下。

上藍陂 在壋下。下京陂 土名「須田。」 已上六陂,皆通大泉,陂之水流蔭田計五千餘畝。

尚陂 在上梅,地名「上會。」 發源烏龜洞,流至雞堆坵,灌田三頃,地腴利厚。

澗山陂 接尚陂水,蔭至蘆前港,在上梅廟之前。

蘇洲陂 :土名「下梅」 ,亦接澗山陂之水,蔭至江口。

新陂 土名「須田」 ,近南里洪水衝倒,未修大成陂 受新陂之水,旁多小溝,引入林叢,屈曲如畫,溉田甚多。在宋家莊,流至下梅。

社陂 :在南邊櫪頭村。

火燒陂 在櫪頭村。按二陂「舊志」 不載,茲因歲旱,考水利入之。水源出猿嶺下,蔭至新橋頭,至水口。

沾澤陂 在滁山曹王寨。土人相傳,寨係湖賊李成所結,為宋岳武穆克破之,即此。山上有小姑廟,今廢。或雲岳武穆集民兵禦賊之處也。泉塘 土名「北港」 ,廣一畝,有細泉蔭田二十畝。泉塘 在下梅井邊黃瑞卿舍南。方一畝五分,有石巖水出,因歲旱,攷水利入之。

黃緦井 在歷山下。遶坑蔭至羊坑田。《舊志》未載,因歲旱,考水利入之。

福陂 在除潭上

尹陂 在梅沙村

黃陂 在紐源

雲陂 土名坊上。按四陂,福陂居上,尹黃雲則相次遞福陂水者也。受蒙山下流,汪洋湛碧,支淯穿繞林屋,有武陵九曲之態,溉田一千五百餘畝,歲旱不涸,居民賴之。

篢塘 在前山下,李姓舍旁。方廣六十畝。夏荷花盛開,藕小可食,味亦不減湖產,蔭田二頃餘。烏塘 在莊里,近易止元家,方廣一十六畝,蔭田二頃。

黃塘 在形嶺。方廣計八畝,蔭田一頃五十畝。潮坑 鄰黃村界,延袤二百餘畝。環坑皆山,春夏受諸山之水如潮,故名。旱則涸,類東吳沙洲,蓋神腦泉洩之也。旁無田,與民不相益,故《舊志》不載。然黃村、勞松水利本諸此。

鄱官孔 在新塘天嶺下。水遶至帶源眾家陂,利亦溥。民有塞孔上流,逆蔭己田者,今攷正之。蛟塘 在紐源村袁姓者舍旁,方廣四畝。相傳有蛟出其竇,故名。

石塘 在新村楊家邊山塘之旁。方廣五畝,蔭田六十頃。

家陂 在梅沙江上,承蒙山泉,蔭田二十頃,西流二十五里,由蒙安斜口入蜀江。

眾家陂 在帶源,受鄱官孔水也,眾修共蔭,故名。

唐陂 ,按《忠義》雲:「陂之水即蒙山發源者,灌田一頃有餘,流至楊古灣,出兩江口,泗溪橋、黃土陂  、下分陂  、郭陂。」

吳陂 右四陂相次接孝義帝陂之水,即發源米山獅子嶺,由傍陂、雷陂來者,下分陂以洪水

衝成潭難修,乃取郭陂之利,四陂約共灌田四頃,下流注於蒙安下均陂橋,

白竹塘 在臺石山。方廣七畝,中有泉,兼受臺石山水灌田,至稈堆約五頃,入吳陂。

合塘 方廣二畝五分,有泉孔,兼納嶺塘山水,灌田二十八畝,流遶虎帶山入均陂。

邢家塘 方廣四畝,有細泉,受兩邊山水,灌田可五十畝,流出地名「唐家田。」

壋下坑泉 在本處,窟約四分,水湧出,從社山下車蕩口,歷邊壟山出江,蔭田三百畝。

均陂 在蒙安上團,土名「夏家坊」 ,源出米山,歷吳陂來,灌田二十一頃,下流出兩江口。

斜陂 在熊家坊,接蒙山之水,年遠久不修築矣。

天岡塘 在泥坑口。方廣五畝,四周受浪山水,灌田四頃五十畝。

義塘 在密村,土名「利坑口」 ,方廣十二畝,源自梧桐坑來,灌田二頃。

楊林塘 土名「袁坑」 ,計二口,方廣一十六畝,上接小塘水流出塘下,灌密村田四頃九十畝。楊古灣泉 從江岸下出,岸高不能灌溉,於民無益,又號大廢泉,然春夏不竭,合蒙末至斜口入蜀江。

舟陂 今廢

高家陂  、斜口陂  、王家陂。

沈家陂 以上俱廢

江家陂 今廢

黃家陂 以上陂車七座,臨蜀江。《舊志》載,溉田共二十餘頃,存者王家、高家二陂,餘俱廢。朱公陂 ,上蔡團為界。

白茆陂 在裡陂上。以上二陂受蒙末之水,今俱廢。

裡陂 接茅陂,受蒙末之二流,水勢衝激,難成易壞。下有巉石,陂成灌至黃村,遶河南岸,出勞松山湖橋。舊《志》謂「蔭田四十五頃」 ,蓋利之最溥者。

柏樹陂 上距裡陂半里許。以裡陂廢,故得承其水而利之。

羊牯腦陂 在柏樹陂之下。以沙洲塞北,上流水狹緊難修,然沙洲亦為墾而自利也。下即斜口橋。

澤湖 舊《志》云:湖在縣南七里,方廣五畝,有灌溉之澤,故名。今攷之,已失其故處。

楊塘 ,在龜山下。方廣三畝,灌田三頃。水出白茆陂。

山源塘 在浪山下坑中。方廣三畝,灌田二頃。曾家圳 受裡陂水,直遶轉河南岸出山湖。今陂廢而圳亦為人所侵者甚多。蓋縣南附郭之利。惜裡陂廢缺,易崩而虛此圳也。

後坑山背泉 :在戴家山後,有孔,流成溝,至窯前,蔭田五十畝。

《雷西窩》塘 有小泉,方廣五分,其水可蔭田十畝。

斜口渡 以其渡在斜口水入蜀江之處,故名。普潤泉 在縣西十五里章岡。自石洞流出,莫窮其源,灌田數百頃,土人又呼為「貫珠泉。」 神腦泉 出忠義下潮坑,自鴉磯石流出,內有龍潭,深不可測,水冷如冰,與普潤相通。

鴉磯石泉 :在神腦泉之上,潮坑之下水集處,團民今買旁田開濬之。《古志》不載,今因歲旱,攷水利入之。

大泉窟 隔普潤山之北,源小,亦可灌田。知縣陸時雍因勘旱災經此,令里老報入之。

白家湖塘 塘方廣二十餘畝,在西關口,旁皆河南北岸田,蔭田二頃。

渚瀠塘 方廣一畝六分,坐落忠義下團聚山蔭田內,黃村喻姓者得買八分,餘皆忠義下熊家管業。

《菴前壋 》在亭口,《易湖陂 》在堆上。

石陂 在沿塘

七步陂 在黃土岸,接三陂相連,水出蒙安下密村小水經董家橋,修築之工省,易,蔭田可三頃餘。

石陂 土名「下林」 ,其水由洞中流出,成一小溪,灌田數頃,至勞松下團入蜀江。洞口俱河南岸潘姓田,其陂即潘佃修築。

淋陂 土名石埠頭,發源忠義下團潮坑,水合黃村普潤泉,由下林石洞流出,灌田八頃。龍王洞 洞在茅岡,與全安下唐良團貴溪嶺相連。《古志》云:「有泉流出,早晚黃濁,與潮候相應。」

流至楊林橋,合石陂、小江水,至官陂、土塘陂、潭埠橋入蜀江,蓋勞松下鄰團之利也。

壑湖 在柘湖。地極卑下,四周田百餘畝。春夏多澇,栽插後,時秋雨少,間悉成焦壤,里人以為憂。有甘棠者,因其窪,出己田六畝,開為湖。由是澇有洩,旱有灌,西成可望,人甚便之。

官陂 水,出上茆岡龍王洞,流至楊林院黃泥塅,合石陂水,蔭田五頃,利亦溥。出潭埠橋入蜀江。

土塘陂 即官陂之下流也,蔭田二頃。

篠頭陂 ,源出黃村普潤泉,流入石瞰山,至石埠淋陂,合元豐橋水,蔭田四頃,出山湖橋入蜀江。

小境陂 水接全安下黃岡陂,亦里山泉也。蔭田二頃,在地名「橋堎」 ,下出石井橋入蜀江。里山小泉 在上港桃源山下。上有泉孔,經印塘下出,蔭田十頃,流入落鞍港。

「大造塘 」 ,土名「塘上」 ,方廣二十畝,在山坎下蓄水。《古志》止五畝,意者有人占之,故報少耳。今屬田北王家,修築養魚蔭田二頃餘。

小石塘 ,土名「橫坑」,有泉方廣四畝,出虎檻橋利山。「小泉 」,王姓修築南陂,源落至石山廟口。「桶楻泉 」,土名請幫助識別此字。田流槐柱嶺、香爐山沖尾泉眼方丈餘,出王姓田,流甚大。一路水道經土山石山之山腳,高坎古開,有深石水圳三里餘,流入槐柱坑,蔭請幫助識別此字。田二百餘畝屬田北下王姓泉塘, 土名「王家堎」下,方廣十畝,流出南港,里老已迷其故處。

赤塘 土名「桃源山。」 下有小泉,方廣五尺,在泉塘之上,發源里山,泉下流出小境山。

印塘 ,地名塘上。按舊傳,塘內有石如印,故名。旁有石人,土民因石人聚小鳥啄魚稻,故去之。有印尚存,今湮為田。有石橋,出小水入南港。或雲此地前有顯者,以石人在故也。

石曹坑水 水出宜春山,即《舊志》謂乾陀嶺發源者是也。其流甚長,灌田亦廣。由永平後塘至離婁橋入大江。《古志》謂紫府口,疑即洪口也。黃土陂 舊名院前陂。

小水陂 二陂接石曹坑之水,中有水碓,下流至永平團鄱官陂,復入益樂至斬陂,灌田五頃。斬陂 上接永平鄱官陂之水,蔭本團及百歲界田共百餘畝。

陰陂 ,土名「芒頭」 ,接斬陂之水,流至離婁橋洪口入蜀江。

《清溪泉 》泉出宜春清溪嶺下,可通小舟,溉田百餘頃,故以「潤」 名。今攷之,泉在山下,水入鄱官陂,合曹坑之水,至離婁橋入江,則可通小舟之語,應在橋之下。然亦春漲有之,未必謂泉之側也。

帶源洞水 在篛坑,有泉自孔出,分流三支,中有中江塅,左至仇家門首,右至鍾家屋後,共蔭田三頃,故號為「仇湖莊。」

丘郎陂 接益樂鄱官陂之水,灌田計二頃,復流入益樂斬陂,通連橋義江,古名丘浪,今俗呼為「郎」 ,亦音字相近也。

鄱官陂 在益樂、永平相交界上。蓋益樂地狹,橫貫益樂,故陂屬兩處也。

「界塘 」 方廣三畝,有泉孔,灌田一頃,其流入郎陂。

菰塘 方廣三畝有零,受諸山之水,灌田一頃,下通義江黃土陂。

三師塘 ,方廣三畝,灌田一頃餘,近浮樓嶺。「利塘 」 ,方廣四畝,有泉孔,灌田一頃餘,至社村山界。

清口塘 方廣一畝,灌田五十畝,下流至欽仁石陂洪口入蜀江。

小吉塘 方廣二畝,灌田五十畝,其流入郎陂,蟾塘 方廣一十八畝,有孔,灌田至社林壇下,計一頃,餘皆黃姓下族者。業源流入交濟橋。林塘 方廣八十四畝,蔭田三頃八十畝,入欽仁界,今亦產蓮藕。

社林陂 ,其源即萬載浮樓嶺所發者,經斗門陳家陂崩石界下,東流至陂,灌田三頃。

陰陂 受益樂之水灌溉至義江計三頃,流至後塘團黃土陂入離婁橋。

土陂  楊林陂

板陂 以上三陂,亦受離婁橋之水也。蔭田至榨前埠籠內西田社山下,計二頃。

東陂 受後塘蚊壙水灌田,至五聖廟背,出義江。

左金塘 方廣八畝,無泉,灌田至早禾埠一頃。

下入蓮橋義江

黃公塘 方廣四畝,有泉孔灌田,至喻家坎牌前,計一頃餘,流入交濟橋。

藍塘 方廣二畝,灌田至羅家堎下。或曰「黃玉閏」 ,已產新開者。

星塘 地名「蓮橋」 ,方廣七畝,三面皆山,蓄山坑水,一方咸賴灌溉。

水子洞 ,即古所謂小溪水發源浮婁嶺者是也。灌田至南灣塅,下流經龍家石,出交濟橋入江。舊《志》謂嶺雖屬萬載分宜,而東西則隸上高也。

陰塘

界塘 在界山下。中有泉孔,方廣五畝,下通三塘,蔭本處田,止四十畝。

三塘泉 :地名「三塘」 下。方廣一十丈,有泉眼,蔭至高田約一頃,下流至江東陂。

《南無》塘 方廣數十丈,在縣西八十里末山頂上,蔭注田心田地。

江東陂 在東廟背,即地名「梘頭」 也。闊四十丈,上接三塘泉水,蔭至柘湖塅,下通黃土陂。黃土陂 在江東山下,闊五十四丈,上接益樂團蔭陂水,蔭田至社村,約計三頃,餘蔭尚多,下通離婁橋。

冷水窟泉 通冷水,方廣一十五丈,大旱不竭,蔭田至官路下約二頃,惜其利,後塘之民不得沾受也。流入震步渡,出大江。

末山泉 在末山下。方廣一十丈,蔭田至側溪橋計一頃,餘蔭尚多,下通離婁橋。

上壋泉  、下壋泉 ,二壋相連,故以「上下」 名。皆方廣四丈,蔭田二頃,下通離婁橋江,《古志》未載。

「蚊塘泉 」 因地而名,方廣一丈,蔭田至洪家未計一頃,下通離婁橋。

大埠塘 在大埠土地廟前。方廣三丈,有泉蔭田,至土地山可二頃,下通離婁橋江。

周塘 在土橋,方廣一丈五畝,中有泉孔三,其一稍大,蔭田至官路口約二頃餘。

平塘 在地名「離婁橋」 ,受四山水,有泉,方廣二十餘畝,蔭下方田百餘畝,屬江況盧姓照糧管業。

白泥塘 ,在雞籠山下,方廣五畝,無泉,蓄山水蔭田,至荊澗計一頃。亦通離婁橋,橫過末山下,約四十里程,為里有八,餘團皆不及。則土之廣而水利之多可知。《古志》「止入界塘、末山泉」 ,而餘皆不載。

「陰塘 」 ,西近牛屎籠口,方廣十畝,內有泉孔,遇旱,車戽可灌,上下田,通約五百畝。

梅泉 在石獅嶺下,近分宜港心,又名「田西。」 方廣一丈,自本地至城下,可車灌田二頃。其流下注於刮陂。

廣平原泉 即本山南嶺下石窟,方廣八尺,與上覽洞泉相通,灌田一十三畝,流入孝義團,灌田尚多。

大泉洞 ,在上覽眉州嶺下。方廣二丈,灌田二十一畝,流出刮陂。

刮陂 坐地名「牛車頭」 ,舊名「土岡佈。」

短陂

戽陂 土名「壇」 上。右三陂相次承梅泉水,惟刮陂順灌至土主嶺,餘可車蔭,共計田二頃,下流注於德義上轎塘陂。

大石泉 在社林坊。泉自石山東向流出,灌田二頃;遂由鍾家屋後東注於小江,出斜口入蜀江。

轎塘陂 按:塘舊作「蕩」 ,在橋頭,下廒范陽江,發源自分宜界德義下末山石獅嶺下,東向流出,灌田三頃,遂北流合小江。

傍陂 地名「良田」 龍石頭,源自廢湖,有泉井東向流出,又接轎塘陂水,灌田五頃,遂北合江水,出孝義團。

皂塘 :土名「戴家坊。」 東自銕爐坑泉水發源,方廣二十五畝,產蓮藕、鯽魚,灌田五頃;北至社山坎,流出橫山,下通孝義團江水。

北山泉 在午嶺近喜塘,自石巖流注於石洪塘,蔭田一十三頃,遂人德義。下釗田流蔭璧伸泉 在佑塘出,東至彭家畬水圳,西至泉源,南至金家山,北至路,自源流入蓧塘、蓮花塘,載米一斗一升二合,順流蔭潘尚榮田,逆流蔭況士祥田。其米二姓分認完納,一方賴之。蓧塘 在宥塘下,方廣三畝五分,左右俱山,內有泉四穴,一方人民咸賴之。

深陂 在丁原江

鍾家陂 ,在深陂下,灌鍾家一姓田,故名。「烏陂 」 ,在庵下。

雷陂 在方丘江,相次承按《宥瑭》水,其雷陂又合德義上旁陂之水,共順蔭田計一十九頃。遂由興福寺前至帝陂入於兩江口。

楊公洞口 在末山下。其泉自洞出,至石陂壋白茅陂,順灌田二頃。

末山泉 在上嶺下。小泉流至紫荊壋,順灌田一頃。

雙陂 蔭至廟前

寒山塘泉 在白土店前。有泉眼。流經岐石下,合楊公洞水,至白茆陂,順蔭田二頃。已上俱報入。

白茆陂 ,接楊公洞,水蔭至白土上坎頭經上蔡出斜口。

彭家井 在伏塘亂石坳,流至江背,蔭田五十餘畝。

紫金塘 即禾山。泉流至袁山之下,順蔭田二頃。

《石窟水 ,李玉泉灌田東》。

觀音洞 ,在九峰寺前,牽牛嶺之西。洞前有窟,方廣二丈,泉出復入山下流至皂下,順蔭田二頃。

楊家陂 在《山早渡》上。

石龍陂 :在山早渡,蔭注江姓田土。

龍公陂 在陳保埠下,即今趙家車。

「弓潭 」 在鄒家下首。

樟樹陂 在山早渡下。按:三陂臨蜀江,上承萬載大江水,以筒《車捲》溉田共二百畝,下流至崇本震步渡。

石腦陂 受萬載桃花石水,抵萬載界地,名「黃土」 ,下灌上高欽仁園田數百畝,俱屬本地欽仁,並灣溪、黃河、南潘河北周姓等莊田。

黃陂 在石腦陂下,亦受桃花石水,灌田百餘畝,下流至石陂。鄒姓同各莊修築。

石陂 接萬載岐山小溪水灌田一頃,下流於弓潭、龍家門首,入至蜀江。

樓泉塘 在庵前。水泉瀑湧,四時不息。

白竹港 :即離婁橋。水有源泉,灌至螺田坑及胡家渡,約田一頃。

羅家塘 在石陂莊後,受四邊水,灌田可數十畝,方廣二丈餘。其塘方廣六畝。今潘姓管四分之二,鄒管一分,江管一分。

回家塘 在禾壟。方廣六畝,溉田至江軍橋計一頃。下通洪口,出蜀江。

九子潭 在軍車下至埠頭弓潭。

潭頭陂 :土名楊田,源自萬載高村江水,即《古志》煙竹嶺水是也。下通社田江。

連車陂 在小江洲上。下通潭頭陂,有筒車捲水,可灌田五十畝,下流至九峰陂。修車竹木,多取於湖,田山亦眾業也。

九峰陂

江東陂 在小江背

何公陂 在嚴家洲

三灘陂 前方洲上,右四陂相次接連,車陂之水,俱筒《車捲》上,可灌田共二頃餘,其餘經灑石入蜀江。

大江陂 在震步渡。按:陂接欽仁山,早渡水乃大江也。亦有筒車捲水蔭下流通石虯渡。廟下陂 在江東。

灣頭陂 地名社田。按:水源出萬載煙竹嶺,自羅城下合新昌長城江之水,《舊志》所謂「小水」 者也。三陂相次,俱用筒車灌溉,亦多各姓田土多者修之。下流至灑石入蜀江。

石車陂 在潭上。今廢。

柳樹陂 在潭上

下藍陂 有青、藍,按三陂三次在震步渡之下,俱筒車灌田,共二十餘頃,而石車陂所灌居多,今以沙塞未修。

白竹港 :港之兩岸多白竹,故名。

洲江陂 在下京陂。計二筒車,上車長山莊管,下車楊姓管,今廢。

永嘉塘 在洲江上長山莊車蔭。

大陽陂 ,地名石虯潭尾。按二陂相接萬載大江水自崇本用筒車捲蔭田三頃餘,下流至廣安

京陂 在鄢家邊

大陂 在小江楊家橋

小陂 在下京陂橋。按:三陂相次受上京陂、石含洞之水也,灌田通約七頃,下流至石虯渡江。曹塘 在五鄉鋪,方廣五畝,灌田約一頃。

乾塘 ,方廣八畝,灌田一頃。

義泉池 在上京陂東溪。

藍陂   、城陂   、鄱連湖。

《金龜鎖水 》以上水源俱蔭注東溪田,皆李姓修築。

黃塘 在澄水,方廣四畝五分,灌田一頃。大泉塘 ,方廣四畝,即含石洞水也,湛碧可愛,旱澇如常,流歷上京陂、高路橋,順蔭至藍陂,灌田五頃。

麻坑圳水 在麻坑平地出,順流至田北橋,可用桔槔捲水灌田一頃,出石虯渡蜀江。

界塘 受四面山水,深四尺,方廣三十畝,灌蔭田三頃,自麻塘橋至上蔡,水利皆本諸此。「闌盤陂 」 按界塘之水有小泉蔭田一頃。石子陂 在麻塘橋花柱下,承界塘之水,明嘉靖四年,趙順乾立。

鋸塘 方廣三畝,蔭田一頃五十畝。

踏塘 在踏塘坑,有泉不息,順流蔭至花苑下。大陂 在白土中,下流至燮陂,蔭田一頃。燮陂 在燮田塅,接界塘之水,合白下楊公洞泉,灌田約十頃。

「坎陂   」 、《新陂》

豐陂 舊名「姚家陂」 ,明弘治八年改此名。以上三陂,相次接燮陂之水,灌田共二十八頃有奇,而豐陂之利居多。

良陂

昇賢陂 在何家陂上,係中腰章姓新築,蔭章姓田一十一頃零。

何家陂 二陂相次接豐陂水,灌田共十三頃有餘。近處里老呈稱其水利難興,多由外團詐占之故。

小陂 在官橋趙姓鋪前,接昇賢陂水,蔭趙姓田畝。

湴塘 ,在王公山下,方廣五十畝六分,受四面山水,灌田三頃五十畝餘。

車井泉塘

塔陂 即古土陂,在官橋對門塔陂山上,接何家陂水,沿江分蔭,灌田甚順。官橋趙河南、趙今同力修築。

辛塘 ,土名「上洧湖」 ,方廣一十一畝四分,灌田九十六畝。

山塘 在江家屋後,近三十里。鋪方廣七畝六分,灌田一頃四十畝。

晚塘 地名「大山」 ,下有泉孔,方廣一十八畝,與湴塘隔嶺,灌田二頃九十畝,流出新陂。

車井塘  干坑塘

藍陂 發源自皂里,經官橋下至斜口流入蜀江。

上山塘 在官路北。方廣四十八畝,灌田二頃餘。

下山塘 在官路南。方廣一十八畝,灌田二頃一十七畝。兩塘皆蓄積山水者。

「長塘 」 ,土名「廖家堎」 ,上方廣四十畝,灌田三頃五十畝,流出公主橋。

官橋河 水出皂里團舍溪坑,下流至斜口江,但可車戽。

郭家陂 即江家陂,又名「鄔家」 ,今改此名,地名「埠塘。」 按:三陂相次在蜀江,接萬載、新昌二縣之水,以筒《車捲》蔭田約六頃。

埠塘 地即塘名,近郭家陂,方廣十畝,有泉孔,四周仍有山水可瀦灌,田約二頃,水流向六口入蜀江。

泉塘 ,在寨口。方廣五畝,灌田一十一頃。水注小港,由靈江出。

破塘 塘東南向三十里,鋪方廣五畝,灌田六十畝。

新泉塘 在破塘塅下。方廣四畝,順逆灌田二百畝。

小溝陂 在土人夏明仔門首,地名張家石下。取土堰水,以桔槔捲之,灌田可七十畝,流入西團晏姓塘頭。

白馬泉 在白馬山下。田中迸出,蔭田五十畝,遂注於西團南陂。

山觀尾泉 ,即《舊志》所謂黎源小泉者。湧出平田,方廣一畝,蔭田二頃。流歷東團熊姓舍,旁出石洪橋。

下陂江 源出新昌二十一都柘江,流至晏塘橋,經本團熊姓舍前,羅藍壋蔭田五十畝,至石洪橋入蜀江。疑此黎源小泉合流也。

盧陂 源在本處清源坑。以土堰水,俱共爭蔭,有陂長主之,流入石洪橋。

管山陂 :源出舉子團,地名「奄石」 ,亦以土堰水者,其流入石洪橋。

猿樹塘 或作「猿塘」 ,方廣四十畝,東西皆山,北可車戽,南向順蔭,田甚多。

靈江陂  城下陂

六口陂 陂有泉六口湧出,故名。舊築泉陂、櫸樹涴土陂,年久為人所毀,任姓修復。

高湖陂 在高湖坎下,即舊傳「傅家渡」 是也。今廢。

黃家陂 在老虎洲,土地名「白沙灣」 ,又名大江陂。

小港陂 :地名「楊林」 ,又名鄒家陂,今廢。

梘頭陂 在成鋼山之西,又名「雷家陂」 ,今黃姓修之。已上陂八座,相次在北岸,接萬載、新昌諸水,有筒車灌田,約共二十頃。

草坑陂 在城下,地名「雞冠石。」 未修。

圳陂 在六口。水由下莊裡流出。未修。

小陂 在一保,地名「陂頭。」 其流下通曲尺橋,俗呼為「赤竹橋。」 右三陂俱以土堰山灌田者也。烏石塘 在南源。方廣二十畝,灌田二頃五十畝,入靈江。

官塘 土名「曲水」 ,方廣三十畝,灌田二頃七十畝,源入六口陂。

六口泉  。成舟塘  。「靈應泉。」

沙石湖 :土名「窟」 前歲旱,多用桔槔灌。一方附近田土係傅、黃二姓管業。

南陂 在潭陂

泉陂 在隋樓

和尚陂 在下陂右。三陂相次發源,地名「上富」 ,皆自河西新城來泉。陂上有土泉二穴,以土堰水灌田,計二頃。

師家塘 在下鏡山。方廣四畝,中有泉,可灌田二頃。

武泉 在縣北十里。中多赬鯉。

蘇家塘 方廣二分,有小泉,可蔭田二十畝,恐為人據,故《況姓》報入。

章渡陂 在小港

乾港陂

百丈陂 在東陂嶺下,劉、袁二姓門首。圳闊一丈,日夜輪流公放,蔭至上高、寧景二團,田產筒車陂 土名「灣溪」 ,即紅石灘上也。按:三陂相次有筒車,其源出花橋章渡,有小圳灌至本團冷陽和舍。前筒車陂灌至章舍,共灌田三十八頃,下流至葛步。

陳功陂 在二十一都西劉門首。陂田三畝,喻姓修築,蔭至小港嚴家灣。

小港陂 在油店背,胡家車蔭田五十畝。「界竹陂 」 在南茶。

山塘陂 按:二陂相次,源出離婁坑車戽灌田,至界竹河塘院前南茶山背陂,元因水衝壞,今為山塘陂,共灌田一頃。

《鄢家陂 》舊作「煙」 ,蓋因形聲而誤。

葉家陂  、師家陂  、冷家陂。

胡公陂  南沙陂  、林家陂 右七陂相次,各因地而名。

東港陂 源自寧太,下方有小港,橫五尺。早禾塘 在西坑,方廣三畝,灌田五十畝。東塘 在黃塘洲上,方廣五畝,東蔭田二十餘畝。

橫港陂 在寧太界下,亦花橋水也。

城岡背圳 :自天子岡發源。

清陂 地名豪嶺

流陂 在觀前。按二陂接樂城橫港水也。「湛陂 」 在株山埠。

洪陂 :源自小港流出,灌廣樂團田三十畝。湴塘 :土名「安塘」 ,源由小港,方廣五畝。

袁埠陂 地名「河口」 ,又名「湖婆夾。」

牛埠陂 地名「良田。」 按:二陂俱相次臨於蜀江,上接辛義胡家陂水,有筒車灌田,約共百頃有餘。

廣陂 即古名「彭郎陂」 ,上接忠誠清陂水,順蔭田一頃。

火燒陂 接橫塘山之下,蔭田一頃。

鄒家井 在北道保

劉家井 地名「大田」 ,又號「劉良井。」

湯家卜井 :土名「朱家灣。」 以上三井,因地而名,各溉田六十畝。

小陂水 在牌山下,源出新喻滸江,蔭田約二頃。

朗陂 接小陂,水從蘭溪橋出,蔭田一頃五十餘畝。

石壟坑水 在朗陂。流遶李姓門首入朗陂,可引之灌田也。

楊陂 水從蒙山流出,至弔鐘形口順蔭田三頃,東北至大湖陂四十里,至華陽入蜀江。新陂 蕭坊蕭姓管

「崖洞泉 」 在西山下,方廣六畝二三尺,順流至城下,往新喻入鵠山市溉田。

「師姑洲」 泉 方廣四十畝,內有泉孔,蔭田三頃,近陽姓家。

嚴塘 方一十二畝,有泉孔,蔭田二頃。餘。泉塘 在葛前,方廣一畝,內有泉孔,蔭田一頃。上塘 方廣一十五畝,蔭田半頃。

苦塘 方廣有二畝,蔭田半頃。

南圳陂 在楊陂之下。方廣二畝,泉流瀑布,灌田甚多。自本處青山下起,流至灣溪晏姓塔山下而止。

蕭家陂 其源發自護村,在新喻界。

鈞石塘 在鈞石山下。方廣五十一畝。鄰團民晏姓者,舍本民修築,佃納魚米二石五斗,四時雖旱不竭,泥污魚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