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卷目錄
泉州府部彙考六
泉州府風俗考
泉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泉州府驛遞考
泉州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卷
泉州府部彙考六
編輯泉州府風俗考 府志
編輯府總
泉屬封疆逼狹,物產磽瘠,桑蠶不登於筐繭,田畝不足於耕耘。稻米、菽麥、絲縷綿絮之類,皆仰資吳、浙,惟魚蝦蠃蛤之利稍稍稱饒。山藪居民,樹藝葛薴,機杼所就,與他邑相灌輸,而貿易魚鹽,不過饔飧是賴。地利薄,故其蓄聚少。俗尚敦樸,諸詣黌塾市肆者,踽踽一布袍,士以素,庶人以緇。冬夏迭更,故四民各修其本業,居恆絕不為宴集。儉勤瞿蹶,有《唐風》「蟋蟀」 之意;耕織力本,有《豳風》「七月」 之意;守經講禮,有洙、泗齗齗之意。若晉江人文甲於諸邑。石湖、安平番舶去處,大半市易。上國及諸島夷稍習機利,不能如山谷淳樸矣。南安文教為盛,其巨姓亦最多意氣。惟長民者常於衙蠹費清理焉。惠俗節嗇,人知力學,攻苦文辭,未聞有嚚訟以罹罰者,故至今亦稱易治。同為朱子過化之邦,弦誦之聲四達,科第近埒於晉邑,其迤西近漳者,性頗悍勁,然義氣真率,亦一快也。大都附郡南、惠、同三邑,田土山海參半,俗相近安溪、永春、德化,盤糾山谷間,嵐瘴最重。早起蒸霧四合,人如坐甑中,村落迷失八九月多發瘧疾。其去城市遠,耕織外一無所事。儒碩亦斌斌繼出,然多世居都會,不與巢居崖處者為鄰矣。吉凶儀節,多依朱子《家禮》。七邑同風,但惑於郭璞《葬經》,遞相肄習,苟冀牛眠白鶴之祥,急則牙角交搆,緩則遷延歲月,雖再世不葬,恬然安之。此近俗之不古者也。歲時之節,如元夕張燈、端午競渡、中秋《翫月》。惟時和年豐,家給人足,聊以自相懽娛,而裝飾神像,窮極珍貝。閱遊衢路,因起爭端,猶醵錢置酒,互相鼓動,日昏酣而不知止。此何為者?是在長民者能善道之耳。
泉州府祠廟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晉江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北六里許。
山川壇 在城西南臨漳門外龜山,洪武二年知府常性建。
城隍廟 先在泉州府西察院之旁。嘉靖三十二年改為參將府,而改資壽寺為「城隍廟。」 太守童漢臣建。
厲壇 在城北七里許。洪武二年,知府常性建。嘉靖間,遷於城之東北。
旗纛廟 ,「洪武初立。」
忠孝祠 在府學禮殿之西,宋真文忠公建。成化十年,知府徐源重修,後迺廢之。今仍存故事如前。
王刺史祠 在崇陽門樓,祀刺史王公潮。朱文公祠 在泉山書院下。
王梅溪祠 在行春門外,祀宋郡守王十朋。真西山祠 在行春門外,祀宋郡守真德秀。蔡忠惠祠 在郡東洛陽橋南,祀宋郡守蔡襄。《衛民祠 》祀郡守熊尚。
韓魏公祠 在城隍廟右,祀宋郡守韓國華及子魏國忠獻公琦祠舊在郡治,移建於此。「姜鳳阿祠 」 在開元寺西廊之北。
莊方塘祠 在承天寺之右。
忠勇祠 :在仁風門內街北。
關王廟 在郡城通淮街北,郡人奉之特盛。廟有左右堂,萬曆四十年,復塑《三義》諸葛武侯像,並祀於廟堂之右。
元帝廟 在郡城東南石頭山。廟枕山漱海,人煙輳集其下,宋時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南安縣
社稷壇 在縣前姜相峰前。
山川壇 在縣東鵬溪北。俱洪武初知縣王罕建。
厲壇 在縣北一里許。洪武初,知縣王罕建。成化十九年,知縣陳廷忠重修。
城隍廟 在縣治東。宋時建。洪武、弘治間,知縣劉祥、黃濟重建。
朱文公祠 在儒學明倫堂左。
惠安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一里。
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許。知縣高顯建,今移南門外後樂亭西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宋天聖中,知縣李畋建。詳具《宦蹟傳》。洪武六年,知縣高顯重建。
厲壇 在縣北二里,知縣羅泰建。
朱文公祠 在社稷壇北。
襄惠祠 在山川壇前,祀都御史張襄惠公岳。林公祠 在縣治南門內,祀惠安死事知縣林公咸。
王中丞祠 在儒學朱文公祠之右,祀巡撫王公忬。青山靈應廟 在二十六都。神姓張名梱。閩時嘗營青山下,以禦海寇。宋建炎間,海寇作,神有陰助功聞於朝,賜額「誠應。」
鳳山通靈廟 在二十一都之鳳山。三國吳時,有將軍及妻葬於此山。常有雲霞覆其上,居民祈禳皆應,立廟江濱祀之。一夜,雷雨大作,廟忽自移山下。宋淳熙間,海寇入界,神所居前後常聞鑼鼓聲,旗幟羅列,賊不敢犯。聞於朝,封順濟侯。
濟陽蔡兵馬廟 在十都吳山南。神諱鎬,莆人,仕梁為兵馬使,擊賊有功,沒葬大鄉澳之西山。鄉人祀之。
靈應廟 在十都。廟有二像:曰「監倉陳公國忠」 ,曰「青嶼鄭公濟」 ,時皆光州固始人,避地入閩,遂居焉,歿而廟食。宋紹定間,海潮暴溢,民居盡沒,惟廟獨存。淳祐六年,賜今額。
大蚶廟 在十一都海濱。昔海濤洶湧,有物輪囷,高大如屋,乘潮而至。鄉人異之,為立廟。「昭惠廟 」 在萬安橋北。蔡忠惠作橋時,即建是廟,以奉香火。
德化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洪武六年,知縣王異建,三十一年,圮於水。
山川壇 在龍濟橋南,亦圯於水。俱主簿古彥輝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洪武六年,知縣王巽建。宣德、嘉靖年間,知縣何復、胡呈章各重建。
厲壇 在縣北妙峰山麓。洪武六年,知縣王巽建。十三年,知縣王貞復拓而廣之。嘉靖十年,知縣許仁遷於西北。
東嶽廟 在龍潯山麓。宋嘉熙己亥建。宣德間,何復重新。
忠應廟 在縣歸化里,即顏長官祠。二神一姓莊,名賦,桃源人,紹定間有驅寇功;一姓鄭,名昭祖,邑人,有惠愛於鄉,故並祀之。
英顯廟 在湯泉上。團。神諱「莫烈。」 宋紹定三年,以捍汀寇功,賜今額。
小尤廟 在小尤上團。二神,一姓章,一姓林,唐末避黃巢之亂居此,歿而有靈,鄉人祠之。《安溪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
山川壇 在縣治西南。俱正統、成化間,知縣路亨、方汝榮重修。二壇皆知縣陳綵於嘉靖四十一年變賣與民,知縣蔡常毓擇地未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唐保大中建。成化間,知縣谷廷怡、吳英相繼修建。嘉靖年間,知縣殷楘重建。嘉靖之季,燬於倭,未建。
厲壇 在縣治北。正統間,知縣路亨、成化間知縣方汝榮相繼重修。嘉靖四十一年,知縣陳綵變賣與民。四十四年,知縣蔡《常毓》仍擇城北壇壝,未建。
詹公祠 在縣治鼓樓內東偏。祀始創縣治詹公敦仁。
同安縣
社稷壇 :在慶豐門外。
山川壇 在厚德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皆洪武初建,燬於寇。成化間,皆知縣張遜重建。
厲壇 在拱辰門外,洪武間建。成化戊戌,知縣張遜重建。正統元年,知縣李彰重修。
蘇魏公祠 在儒學教思堂後。朱文公建,以祀故將蘇公頌,自為記。
朱文公祠 在儒學之東。
東嶽行廟 在城東二里許官路之北。
慈濟廟 在縣西南積善里之白礁。神姓吳,名。
本世住白礁,平生醫灸濟人,明驗如神。及卒,鄉人祀之。
馬牧王廟 在翔風里十九都。其人陳姓,唐時牧馬翔風之山。馬日蕃人買馬,輒以馬贈。及過江,僅所買之馬在,人以為神。及卒,鄉人祀之。豪山廟 在馬鞍山之麓。朱文公真西山祈雨於此輒應。成化戊申夏旱,尹張遜修二先生故事,甘雨立至。重修其廟。
永春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山川壇 在縣西南。俱洪武六年知縣蔡暹建。嘉靖三年知縣柴鑣「重修。」
城隍廟 舊在丞廳左,後遷桃源驛東。宋慶元六年災,知縣林敞、梁恫重建。正德十四年,知縣楊太古續建,堂廊規制始備。
厲壇 在縣東北。洪武六年,知縣蔡暹建。嘉靖三年,知縣柴鑣「重建。」
朱文公祠 ,語具《規制志》「書院」 下。嘉靖末年燬於賊,尚未重建。
義烈祠 在縣西二十五都官田市。嘉靖四年,知縣柴鑣建,以祀嘉靖元年、二年、三年殺賊陣亡義士尤新五等三十四人。詳具《武衛志》。嘉靖三十九年,祠燬於倭寇,仍存故事如前。
樂山廣福廟 在十五都。其神甚靈響,俗敬祀之。宋嘉定中,歲大旱,郡守蔡襄禱雨有應,以狀聞,封善利王,尋加「廣福。」
「留廂使廟 。」 廟之神為光州固始人,名失傳。生梁乾化間。石晉永隆四年補廂使團練。次年契丹犯闕,神避地桃林,既歿有靈,鄉人立廟祀焉。石鼓祠 。在縣西二十三都。宋紹興二十五年,邑令黃瑀建祠瞰溪,溪心有石如鼓,相傳能鳴,雨鳴則晴,旱鳴則雨,雨旱禱之輒應,故名。龍潭祠 在十四都龍潭上。先是閩王審知使袁昭以兵鎮桃林,既卒,鄉人即其山立祠祀之。東臺僊祠 。祠之神為光州人,名失傳。初從王潮入閩,為奮威將軍,統戍桃林,因家焉。歿顯其靈以衛鄉井,因祀之。
寺觀附
編輯本府。〈晉江縣附郭。〉
開元寺 在肅清門外,唐之城西門外也。邑長者黃守恭晝夢有僧欲化其宅為寺,守恭曰:「待桑樹生蓮花乃可耳。」 不數日,桑樹盡生蓮花。守恭神之,即捨為寺,初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令天下佛寺皆名開元,遂改今額。元至正間災,洪武初重建佛殿,永樂戊子再增廣之。寺有東西二塔,東塔號鎮國,唐咸通六年,文偁禪師作木塔九層。宋天禧中,改十三層。紹興中,改木為磚,高七層。嘉熙二年,本供禪師易磚為石,僅一層。法權繼之,造四層;天錫成之,作五層。淳祐十年完。其上合尖有鐵香爐、銅寶蓋、鍍金銅葫蘆塔,八角,以鐵索鉤之。每層中為塔心,外遶以簷廊,護以石欄。廣圍圓一十七丈二尺,高十九丈三尺五寸。西塔號「仁壽」 ,五代梁貞明二年建。初閩王審知於都督府造木塔七層,塔成而沉地湧出泉。審知夢應在泉州,遂以木植浮海至泉建塔,號「無量壽塔。」 宋紹興中火,改造磚塔。寶慶中始為石塔,比東塔工巧相似,海內以為壯觀。萬曆丁酉,守恭裔孫參政黃文炳修正殿、法堂及兩廊。三十二年地震。東塔頂蓋石角折,邑人詹仰鳩財修之。三十四年大風,西塔葫蘆壞,大學士李廷機鳩財,命修之。
承天寺 在崇陽門內。唐天祐中,王延彬始創福先招慶院於北山。後燬於兵,留從效乃以別墅為寺,號「南禪。」 宋景德間,賜名「承天。」 元末兵火,鮮有存者。洪武初,僧原輔建佛殿,道陵建法堂,東西二經藏,智莊建輪藏及三門。永樂甲午建羅漢堂,丁酉建山門。己未,佛殿兩廊輪藏俱火於客兵,庚申重建佛殿。萬曆二十四年重修,東西廊及佛殿,阿難迦葉金身。
崇福寺 在城內東北隅。相傳寺故在城外,陳洪進有女出家,拓羅城包之,名「千佛庵。」 元祐六年,改崇福。今廢。
光孝寺 在郡城東南隅。宋崇寧二年,郡守潘玨奉詔以南草場廢地建。初名「崇寧寺。」 紹興十年,改光孝寺。嘉靖三十八年,移入承天寺右畔。萬曆己丑重建。壬子年,僧廣通重建法堂。水陸寺 在肅清門外西南。唐天寶六年,置放生池,建水陸堂其上。後廣為院。嘉祐中,郡守蔡襄改為寺,南外宗正司在焉。蒲壽庚據泉,盡殺南外宗室。至元復建為寺,今廢。
資壽寺 ,在行春門外北隅,俗呼「北藏寺」 ,宋初
陳洪銛建,為兄洪進祈壽,故名「資壽。」 嘉靖間,改為城隍廟。
東禪寺 在仁風門外東湖畔。唐乾符中,市蔡耽之宅構庵。至廣明元年改名東禪,今廢。法石寺 在通淮門外萬歲山。陳洪進葬妻及女於此山之岡,旋建寺,乾德賜名「法石」 ,今廢。安福寺 在三十三都龍首山下。唐垂拱間建,今廢。
保福寺 在三十三都。唐保大間建,今廢。廣教寺 在臨漳門外。留鄂公建,宋改「廣教」 ,今廢。
法雲寺 在青陽山。唐天祐間,刺史王延彬建,今廢。
普照寺 在靈應山下。唐天祐間建,今廢。方廣寺 在七都。五代時建,今廢。
空相寺 在靈秀峰下。後梁開平中建,今廢。杉植院 ,唐咸通間建。
禪悅寺 元至正間,僧自得建,今廢。
泰嘉寺 在北山阿。宋紹興間,僧靈源建庵於此。明洪武初,改為寺,今廢。
清淨寺 在郡城通淮街北。宋紹興間,回人茲喜魯丁自撒等來泉所造樓塔高敞,相傳為文廟青龍之左角。元至正間寺壞,里人金阿里修之。明正德間重修。隆慶丁卯,木塔壞,知府萬慶等修塔五層。萬曆三十七年,地震,樓頹其角,知府姜志禮、知縣李待問重修。
元妙觀 在縣治之南。唐神龍元年建,名中興觀。未幾,改龍興。開元中,改龍興為開元,而以老君祠為龍興觀。宋祥符間,改天慶,後改元妙,併開元觀入焉。
紫極宮 在元妙觀之西。留從效以「迎恩館」 為之,今廢。
天妃宮 在郡城德濟門內。神本姓林,世居莆陽之湄洲嶼。父林願天妃,其第六女也。生有祥光異香,長能乘蓆渡海,常乘雲遊島嶼,人呼曰「龍女。」 宋雍熙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昇化,後人見朱衣飛行水上。天聖間,立廟莆之西山,賜額曰「順濟。」 泉州建宮,自宋慶元間始。時羅城尚在鎮南橋內,而是宮適臨浯浦之上,當筍江、巽水二流之匯,有禱輒應。永樂五年,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守鎮官重新拓之,而宮宇益崇。東嶽行宮 在郡城仁風門外鳳山之陽。宋紹興二十一年鼎建。明萬曆三十五年地震,前殿盡圮,知府姜志禮建。
南安縣
延福寺 在九日山下。晉太康時建,去山二里許。唐大曆三年移建今所。宋乾德中,陳洪進增建,乃改名曰「延福。」
報親寺 在金雞橋南。宋太平興國六年建。後僧廣旭募緣重建。
佛跡寺 在三都。唐光啟二年建,今廢。
報劬寺 在三十九都。周顯德中,呂光亮捨居第建之。
雙林院 在五都。宋崇寧三年,僧師厚建,今廢。《惠安縣》。
寂光寺 在縣南一都盤龍山之後,即唐王潮故宅。潮歿,葬於此山南。唐保大間,留從效建寺,名曰「寂光。」 明永樂五年,僧惠日重建。
宣妙寺 在縣南二十九都。唐天寶間,里人王氏建,今廢。
大普安寺 在縣北五都。南唐保大間,檢校禮部尚書江盈建。今為「叢林。」
大福勝寺 在縣南二十五都錦田山之麓。唐文德中侍郎黃納裕建。元至正間僧妙峰重建。乾峰寺 在縣北觀光坊萬歲坡之麓。梁貞明二年建,明洪武辛亥,僧南州重建。
靈應寺 在縣南十九都白沙。宋天禧間道人王道詢建。初建時,垾沙為庵,潮水齧之。道詢以扇麾曰:「海於天地間最大,豈不能尺寸地相讓邪?」 潮立退三尺,以泥塞其衝,垾遂固。寺今廢。清水寺 即清水巖,在崇善里,正統間建,嘉靖八年災,復建。
龍津觀 在縣治南。天順四年建。成化十九年,道士劉時靜重修。今為祝聖習儀之所。
東嶽行宮 在鳳髻山之麓,每歲迎春於此。青溪宮 在感化里。宣德間,邑人李森建。龍僊宮 在來蘇里。洪武間,胡氏女名僊英,及笄將嫁,白日飛昇。次日候山之旁,現身趺坐。里人異之,塑像以祀。
覺苑院 ,後唐時,西嶽僧樂其山水,有卜居之意。偽閩王繼勳捐地建庵,留鄂公廣之為寺。寺
臨溪幽勝,邑令陳熊顯有「水落舟橫露淺沙,粉垣松桂古禪家」 之句。
德化縣
程田寺 在靈化里。五代時,邑人程國知施田建寺,因名。
戴雲寺 ,在新化里。宋端拱二年僧懷整建。義林寺 ,在永豐里。後唐長興元年僧行豐建,今廢。
相安寺 在新化里。宋丞相曾公亮曾留宿於此,故名。
龍潯寺 在新化里大湖山。多異花奇木,靈跡勝境。
五華寺 在永豐里五華山。唐咸通間,僧無晦建庵,因坐逝。邑人遂創寺,塑真像祀之。
香林寺 在楊梅上,五代末,僧守珍建。
中興寺 在永豐里,南唐中,僧行邠建。
雲峰寺 在《小尤》中團。
安溪縣
雲居寺 在十一都,唐大中間建。
雲峰寺 在十六都。唐乾元間里人王坤建。西峰寺 在十九都。唐咸通間建。
東壺寺 在十六都
白雲寺 在十七都,唐大中間建。
苦竹寺 在二十一都
東嶽行宮 在十四都東渡橋東,明洪武二十二年建。
朝元觀 在慶豐門外。宋嘉熙二年建,明洪武十五年重建。
同安縣
梵天寺 在大輪山之阿,舊名興教。宋熙寧中改名梵天。洪武丁巳,僧無為重建。寺後為法堂,又後為寢堂。由寢堂出齋舍而東,有晦翁刻「戰龍松」 三大字於石旁有泉,歷壑而下,曰「靈泉。」 越壑而上,則「瞻亭」 二字倒掛於石,亦晦翁書。遞北而行,下瞰絕壁,有「達夫巖」 三大字。達夫姓名莫兼,時為同安令,與張元卿、黃希聖數君子同游興教寺北巖,刻石紀其盛雲。上復有層巒疊架,聳伏異形,翽然翔者若鳳,踆然遊者若麟,擾而馴者若龍,曳而伏者若龜,深然而不知其止者為虎穴。從徑北躡其顛,則煙火萬家,峰嵐四望,天風浩蕩,海色蒼冥,並歸一覽。晦翁有隸書於石曰:「極目翠微之際」 ,則朱祠在焉。
天興寺 在佛子岡。隋末莆田黃氏女結庵修行於此。元泰定間,達魯花赤建為寺,今廢。智門院 在人得里十一都,初名「南峰。」 元至元間改「智門。」 洪武辛亥僧法多重修。
嘉福院 在安人里十五都。洪武辛酉,僧少翁重建。
真寂院 在安人里十五都夕陽山。刺史王延彬建。洪武辛未,僧雪峰重修。
普照院 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島中五峰山。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僧覺光重建。
正悟院 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島中。五代僧徒煥建。
永春縣
太平寺 在十五都,唐開成二年建,初名「龍安。」 元至正間改額「太平。」 洪武三年重建。
白馬寺 在十四都白馬山顛。唐大中二年建。惠平寺 在十三都。唐大中間建,額曰「臨水。」 宋慶曆間重建,改今名。
延壽寺 在八都。唐大中間建,宋治平中重建。護國寺 在十二都。
南峰寺 在十一都
梁山寺 在十四都
興善寺 在十四都
普濟寺 在七都,成化乙丑建。
巖峰寺 在九都,宋紹興間建。
圓常寺 在縣南二十八都靈瑞山後。梁乾化二年,僧景墀建。
金相寺 在縣東二十三都龍興山下。梁乾化三年,僧一衲建。
東嶽行宮 在惠安縣北萬歲山下。洪武十八年,里人張崇道重建。三十五年,知縣陳永年修之。
報劬院 初,僧清惲參馬祖,歸居於牛頭山。大中初,里人刑部郎中陳嘏捨地建,為請額於朝,得今名。
泉州府驛遞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晉江縣附郭。〉
晉安驛 在府治西肅清門。宋貢院地。留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夫六名。
總鋪 在府治前
古樓鋪 、洛陽鋪 ,二鋪俱抵本府惠安縣界。
下輦鋪 ,雙路鋪 ,石龜鋪。
駟行鋪 、潘徑鋪 以上五鋪抵同安縣界。
寶月鋪 ,新亭鋪 ,白塔鋪。
秀山鋪 以上四鋪抵永寧衛界。
山前鋪 ,蘇村鋪 ,西湖鋪。
白山鋪 、安平鋪 、福全鋪 以上六鋪抵福全所界。
府前、《潘徑》等八鋪,共司兵四十一名,銀二百九十五兩二錢,閏月每名加銀六錢。
安平、西湖等十鋪,共司兵三十名,銀一百六十二兩,閏月每名加銀四錢五分。近奉文裁革小路鋪兵十名,工食充餉,共銀一十三兩五錢。奉文加編「府前」 等鋪火把銀六十三兩,閏月加銀五兩二錢五分。
新設蓮埭鋪兵銀四兩六錢四分,《新亭》鋪兵銀六錢七分五釐,閏月加銀八錢二分五釐。南安縣:
康店驛 在縣治西南三十六都。留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夫六名。
武榮鋪 在縣城
錦亭鋪 、澗埕鋪 、鄭山鋪。
汰口鋪 黃坂鋪 以上五鋪,西北抵永春界。
後田鋪 ,大師鋪 ,珠淵鋪。
大宇鋪 溪口鋪 以上五鋪,西抵安溪縣界。
大盈鋪 、康店鋪 、東嶺鋪 以上三鋪,南抵同安縣界。
大姑鋪 澳頭鋪 以上二鋪,北抵澳頭巡檢司白塔口。
本縣「武榮」 、大盈、康店、東嶺四鋪,每鋪司兵五名,共二十名,每名銀七兩二錢,閏月每名加銀六錢。又奉文加編大盈、康店、東嶺等三鋪,鋪司兵共一十二名,每名加火把銀一兩八錢,共銀二十一兩六錢。
錦亭、澗埕、鄭山、汰口、黃坂、塔口、後田、大師、《珠淵》、大宇、石井、溪口共一十二鋪。每鋪司兵各三名,共三十六名。每名銀五兩四錢;閏月每名加銀四錢五分。
惠安縣
錦田驛 在縣治,留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夫六名。
盤龍鋪 、上田鋪 二鋪西南達晉江、惠安二縣界。
居仁鋪 ,驛坂鋪 ,塗嶺鋪,白水鋪 。以上四鋪,東北達興化楓亭驛,前埔鋪 ,黃田鋪 ,青山鋪。
崇武鋪 以上四鋪,東南達崇武所。
「錦田」 驛夫二名,每名銀七兩二錢,另各加漿洗修補銀三兩六錢。「洛陽橋」 夫半名,銀一兩五錢。「縣前」 、白水、塗嶺、驛坂、居仁、盤龍、上田等七鋪,每鋪各司兵五名,共三十五名,每名銀七兩二錢,另加火把銀一兩八錢,閏月各加銀七錢五分。前埔鋪司兵二名,每名銀四兩,閏月各加銀三錢三分三釐三毫三絲。黃田、青山、崇武等三鋪,每鋪各司兵二名,共六名,每名銀三兩六錢,閏月各加銀三錢。
德化縣
縣前鋪 在城中
高洋鋪 東南達永春縣界。
本縣縣前、高洋二鋪鋪司兵六名,共銀三十兩;有閏加銀二兩四錢九分九釐九毫九絲。內奉文裁革二名,連閏共銀一十兩八錢三分三釐三毫三絲,解司充餉,實支給銀二十兩。有閏,加銀一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四絲;無閏,解司充餉。
安溪縣
縣前鋪 在城中
方母林鋪 羅渡鋪 以上二鋪,東達南安縣界。
本縣縣前鋪司兵三名,每名編銀五兩四錢,閏月每名加銀四錢五分;公母林、羅渡二鋪司兵各三名,共六名,每名編銀三兩六錢,閏月每名
加銀三錢
同安縣
大輪驛 在縣治西十五都。留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夫六名。
深青驛 在縣治南六十里,今廢。留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夫六名。
東門鋪 在縣城中
洪塘鋪 、沈井鋪 、店頭鋪。
小盈鋪 以上四鋪俱東達南康店驛。
烏泥鋪 ,新塘鋪 ,薴溪鋪。
安民鋪 ,魚孚鋪 ,深青鋪。
仙店鋪 蓮花鋪 以上八鋪俱南達漳州府界。
草市鋪 、北門鋪 :以上二鋪,東達高鋪所。
五通鋪 、永豐鋪 、廈門鋪 :以上三鋪,俱南達嘉禾所。
官澳頭鋪 、平林、金門鋪 、北門鋪 :以上三鋪俱東達金門所。
東門、沈井、烏泥、小盈、魚孚、店頭、薴溪共七鋪,原編每鋪司兵各五名,共三十五名,每名銀七兩二錢;續奉文裁革烏泥、魚孚二鋪鋪兵各一名,實編銀二百三十七兩六錢;閏月每名加銀六錢。
洪塘、新塘、安民、深青、仙店共五鋪,原編每鋪司兵各五名,共二十五名。每名銀五兩四錢。續奉文裁革洪塘、安民、仙店三鋪鋪兵各一名,實編給銀一百一十八兩八錢,閏月每名加銀四錢五分。
五通、永豐、官澳三鋪,每鋪司兵各二名,共六名,每名銀四兩,閏月每名加銀三錢三分三釐三毫。
「《廈門》、平林」 二鋪,每鋪司兵二名,共四名,每名銀三兩六錢,閏月每名加銀三錢。
草市、北門、金門三鋪,每鋪司兵二名,共六名,每名銀三兩,閏月每名加銀二錢五分。
永春縣
縣前鋪 在縣城
長安鋪 東達南安縣界。
劇頭鋪 東達德化縣界。
縣前、長安二鋪,每鋪司兵各三名,每名銀五兩四錢,閏月每名加銀四錢五分;劇頭鋪司兵共三名,每名銀四兩,閏月各加銀三錢三分三釐三毫。
泉州府兵制考 通志
編輯府總
泉州城守營
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十五名,撥《桐山營》兵五十名,「晉江營。」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同安城守左營
副將一員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七十名。撥《桐山》營兵三十名。餉有定額。
右營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圍頭營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惠安營
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灌口營
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步戰守兵共五百名,餉有定額。
金門鎮中、左、右三營。
中營
總兵官一員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左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右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水師廈門鎮標中、左、右三營
中營
水師總兵官一員 ,中軍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左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右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水師浯嶼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水師提標」 中、左、右、前、後五營。
中營
中軍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左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右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前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後營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餉有定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