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一卷目錄
泉州府部彙考七
泉州府物產考
泉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泉州府部藝文一
桃林場記 唐盛均
泉州二公亭記 歐陽詹
泉州宴赴舉於東湖序 前人
泉州初建安溪縣記 後周詹敦仁
清隱堂記 前人
萬安橋記 宋蔡襄
蓮花巖銘 黃庭堅
高士軒記 朱熹
遊金溪記 傅自得
流惠亭修禊序 陳宓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一卷
泉州府部彙考七
編輯泉州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府總
穀屬
早稻 :有赤、白二種。晉江春種夏收,南安等縣稍遲。德化有早仔、師姑早。
晚稻 有赤白二種,秋種冬收,七邑俱有。大冬 春種冬熟,有赤白二種,米大殼厚氣完,七邑俱有。
寄種 與早稻同。下種早稻刈後更發苗,至十月結實有芒,米赤色。又一種無芒,晉南、《同惠》出。青晚 埭田多種之,其種與收俱遲於早稻一月,米色赤,《晉南、同惠》出。
占城稻 耐旱,其色有白、有斑、有赤,自種至熟,僅五十餘日,涸燥之地多種之。七邑俱有畬稻 ,種出獠蠻,必深山肥潤處,伐木焚之,以益其肥,不二三年,地力耗薄,又易他處。山縣俱有。晉江,惟四十七都以後有之。
白香 春種秋熟,有芒,殼黃米白,味香。又一種無芒更美,名「過山香。」 晉江、南安、永春出。
「降來 」 夏種秋熟,有芒差短,殼米俱赤,南安、同安出。
大尖 春種秋熟,殼赤無芒,與早赤大同小異。又有小尖比大尖差小,俱南安出。
「中灌 」 五月種,十月收。殼赤米白,南安出。新留 春種,同安出。
《河南早 》春種夏收南安出。又有「河南秋種同安出。」
白柳 秋種,晉江、南安、同安出。
烏芒 漬種甲微拆。投土中乃發芽抽苗。與赤晚同熟。鹵地之尤鹹者宜此。《惠安》出
林鳳 :《藿香 一秋紅》。
「紅芒 天上落 」 ,「已上永春出。」
「烏稻 」 《金城》早 栗殼,
「尤溪早 」 ,「八月白 」 ,「蘇州紅 」 ,已上德安出。
《早秫 》「春種夏收」 ,晉江安溪出,
《晚秫 》「秋種冬收」 ,晉江出。
《大冬秫 》春種冬收,或白或赤。七邑俱有,山縣多
赤蒡秫 春種秋熟,蒡穗赤色,米白,即荔枝秫,南安、同安、德化出。
牛頭秫 春種秋熟,一名好殼而清香,南安出。白鬚秫 ,即赤六,南安出。
白占秫 、花眉秫 、過山香秫 ,俱出同安。
虎皮秫 同安、永春、德化出。
龍牙 、斑占 ,俱永春出。已上皆糯稻、大麥 。又有一種名曰「早黃大麥」 ,一種名「烏肚麥。」 米肚青色,名「青大麥。」 俱立冬種,清明熟。七邑俱有。
鬱麥 殼薄易脫,故名。《晉江》出。
五葉麥 、蕎麥 似小麥而嫩,南安德化出。
薯黍 :葉長大如蘆而粒大者呼「蘆黍」 ,即秬黍也。
《黃粟 》即「稷」 別名。
粢 顆粒稠結,深黃,上疏。有秔、糯二種。以上七邑俱有。
粱 亦黍類,惟穗大毛長,顆粒粗厚,亦分黃、白二種。惠安出。
狗尾粟 :穗長尺,每穗數十粒。米粳同安呼為。
虎尾粟
脂麻 即胡麻,有白有黑,可作油,七邑俱有。白豆 殼白,磨碎煮作腐,俗呼「豆腐」 ,九月收。綠豆 殼綠,可作粉,早者六月收,晚者九月收。紅豆 殼紅肉白,亦可作粉,同綠豆收。
「九月」 豆 ,黑可作豉,綠可作粉,黃可為腐。《騎草豆 》色綠,可乾炒食。
「大豆 」 、「小豆 」 以上七邑俱有。
畬豆 :粒最大,山縣出。
「白卯豆 」 ,「六月綱豆 。」 以上俱德化出蔬屬。
薯 有數種:白者為上,紫次之,青黑又次之。七邑俱有。
番薯 :種出島夷,蔓生多結根,一畝地有數十石之獲。此土薯省力而獲多,貧者賴以充腹。茭筍 ,《惠安》出。
山藥 即薯蕷,安溪者佳。
《芹菜 》芹有二種:荻芹莖白;赤芹莖葉俱赤,可瀹食之,亦可為菹,山邑有。
《蟳菜 一名浮藤菜》,晉江出。
蔊菜 味辛香,產溪澗。《中山縣》出。
苦瓜 長四五寸,皮皺,味苦甚。其瓤初生色白,至熟轉紅,核如木鱉子而小,俗呼為「紅瓤。」 虎爪豆 ,角似虎爪,故名。
長豆 角長,亦名「筋豆」 ,亦名「菜豆。」
蕨 ,出溪澗旁,取拳芽為蕨菜,搗其根為蕨粉,山縣出。
紫菜 生海石上。晉南同、惠四邑俱有。
滸苔菜 生海中,細嫩者名「濕苔」 ,稍粗者名「海苔。」 晉江出。
石花菜 生海嶼中。夏月煮凝凍,調薑醋食之。晉江、「同安」 、惠安出。
香菰 生朽蛀木上,謂之「香菰」 ,亦名「木耳菰。」 有濕地生者數種:一名「紅菰」 ,色如胭脂;一名「碎米。」 《菰山》縣多有。
「《山茨菰 》,實如蕷而小。」 惠安出?
果屬
龍眼 ,名品不一,最大者呼「虎眼」 ,最小者呼「鬼眼」 ,龍眼,是其中者。今人不復識別,總呼龍眼。《晉南同惠》出。
梨 有清消梨,有水梨,以佳種接迺生,其味清。有綿梨,俗呼「秤錘梨」 ,以早稻蘊之迺熟,肉軟如綿,故名。七邑俱有,出同安者佳。
金棗 有二種:形長者曰金棗,形圓者曰金橘。金豆 俗呼「羊矢橘」 ,生山林中,蜜煎良佳。銀杏 、菩提果 ,俱安溪出。
《林檎 》、冬梨 ,俱德化出。
《餘甘 》,野產初食味澀,咽後有餘甘。
冬粘子 :俗呼當粘,野生名《逃軍糧》。以逃軍採而食之,色深紫,味微甜。
蒲萄 青紫二種。藤生架引。以上七邑俱有。菱 有青紫二色。晉江出別縣亦有。
蕉 俗呼「芭蕉。」 身極柔脆,針刺可入。葉長四五尺,如扇,結子數十枚,生青熟黃。有二種:一曰荊蕉,一曰「牙蕉。」 牙蕉差小而尤甘。
通瓜 :形圓,熟則色黃,其肉略似綿梨。
葛 :俗呼「土瓜」 ,肉如蘿蔔,味甜,苗生。為藤種者,取藤斷之,作圈埋之,則生苗。
甘蔗 :性溫味甘。泉南砂糖煮蔗所成。又有一種榦小而甜薄,名曰荻蔗。以上七邑俱有帛屬。
薴布 即青山薴。有用糯糊,烈日中抽過而織之,曰「糊布。」 又有夜露晝曬,其色自白,曰「白紗布。」 七邑俱有。
北鎮布 漚,白薴蔴為之,出惠安。蕉布 用小蕉不結子者,以灰理之,績而成布,出《山縣》。
絹 用湖州頭蠶絲為上,柘蠶次之。有「素織」 、「花織」 、「雲織」 、金線織,出郡城。
紗 :有素紗、花紗、金線紗,出郡城。
絲布 用「湖絲」 ,今織者少出郡城。
貨屬
鹽 有「煎法」 ,有「曬法」 ,「晉江、同安、惠安出。」
糖 :有黑砂糖,有白砂糖。其響糖、冰糖、牛皮糖,皆煮白砂糖為之,晉江為多,南安、同安、惠安俱有。
蜜 蜜蜂,小而微黃,荔枝、龍眼。開花時,採花作蜜。晉邑之蜜,視他處獨佳。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俱有。
蠟 ,凡蜂作蜜皆結房,房中藏蜜,絞出蜜,取房練之,則成黃蠟。晉江南安、同安、惠安俱有。
生椒 ,顆粒似蜀椒,但辛香不及之。七邑俱有紅花 。麥時摘紅花擣之,絞去其汁為餅,曝乾。亦有散花,不擣、不絞、不為餅者,價尤高。《晉南同惠》出。
薯榔 莖蔓似薯,根似何首烏,皮黑肉紅,染皂用之。七邑俱有。
吉貝 ,即木綿花,七邑俱有。
「香茶 盛小罐。」 相餽贈。《晉江出》。
磁器 ,出晉江瓷竈地方。又有色白次於饒磁。出安溪崇善、龍興、龍涓三里。又有白磁器,出德化程寺後山中,潔白可愛。
「磚瓦 」 出晉江溝頭、新亭等處。
「金精石 」 ,似鐵礦而鬆,其色如金,出永春、雙髻山等處。
紙 以草穰為之。其紙堅厚,與草紙相似,名曰「官紙。」 土人焚以事神。又有大如席者,曰「角紙」 ,出安溪感德、常樂二里。
灰 燒蠣殼為之
燈心草蓆 ,織編密緻,出晉江。又有編草為之,名曰「大草蓆。」 又有龍鬚草,編蓆利暑,出安溪縣新康、《還集》、依仁三里。
芒箒 ,南安、惠安、永春俱有箬葉 ,同安出。
藥屬
芙蒥 味辛、香。取其葉合檳榔並蚶殼灰、茶葉食之。惟晉江三十二都多種。
菖蒲 :晉江同安、安溪永春有,生山澗,九節者,入藥。
《葛根 》晉江同安有。
半夏 晉江、同安、安溪、永春有。
覆盆子 晉江有
木鱉子 ,蔓生,狀如枯蔞而大,有刺,生青熟紅,核如小鱉,故名。晉江、同安、永春有。
茱萸 晉江安溪有
使君子 :蔓生,花紅有薐。昔潘州郭使君用以療小兒,因名。晉江、安溪、同安有。
丁公藤 晉江有
黃精 產山谷中,本葉皆類薑,同安、永春有「木賊 」 ,同安、安溪、永春俱有。
桑白皮 同安有
龍眼薑 寄生、龍眼樹。
禿菜 金櫻 蔓生,有刺。四月花,夏秋間結實。已上七邑俱有。
小蘹香 ,人家園圃多有之。開花疏細如傘蓋,實如麥而小。味辛香,俗呼為「芹香。」 南安、惠安有絡石 旋覆花 ,俱出安溪。
竹屬
箬葉竹 安溪出
鉤竹 一曰「綿竹」 ,安溪出。
筠竹 永春出
毛竹 、油竹 、筋竹 ,俱德化出。
木屬
水綿 ,榦類杉而皮有綿,葉似檜而細,城外水側有之。
杉 南安有安溪、永春、德化、多
木綿樹 ,一名「攀枝」 ,其花可縕為褥。《南安山川壇》前一株。
楠楮 同安有
桄榔 ,杜英 ,楛檟。
金、荊 、苦、檀 ,俱同安出。
櫸柳 生水側,其樹與葉皆如柳而不垂條,七邑俱有。
吉兆藤 :即降真香,安溪有。
五鬚松 ,產戴雲山,高者不四五尺,蒼鬱可愛。《德化》有
花屬
刺桐 花,木高大,枝葉繁茂。夏初開花,殷紅爛然。初築城時,環植此木,故有「桐城」 之號。晉南有佛桑 ,其葉似桑,故名。其花多葉,紅而無香。四時常開,朝開暮落。
照殿紅 ,亦佛桑之類,但花單葉,六出,大蕊,有心,色深紅,亦無香。
素馨 夏開色白,露浥愈香。又一種開花黃色,曰「黃素香。」
麗春 似長春,差大三月開。
《末麗 》即茉莉。低叢夏開,花白而香,其根能毒人。
蘭 葉似菖蒲,花有細紫點,有葉長一二尺,硬直而花榦長者曰「蕙。」 其葉稍短而披垂,其花榦亦短而藏葉中者,曰「蘭。」 蕙蘭皆一榦數朵,蘭尤清香可愛。鳥銜蘭花於樹上寄生,取而懸諸屋。
簷之下亦開花,曰「弔蘭」 ,不甚香,若種之盆即死。《碎米蘭 》,枝披葉大,花似碎米,亦香,俗呼「細蘭。」 《樹蘭 》,叢高成樹,花亦清香。
巖桂 一名「木犀。」 八月花開,有黃有白,香氣酷烈。又有逐月開者為「月桂。」
「含笑 」 葉似枇杷,小而無刺。有紫色者,有外白內紫者。有白者。四月開花,微開則香酷烈,聞半里許,大開則香稍減。
百葉榴 花百葉,不結子。
百葉桃 :色深紅。一名「絳桃」 ,不結子。
月橘 :葉似橘而小,花月開而香似橘柚。木槿 :葉似佛桑,花紫色,朝開暮落,土人種以為籬。
《一丈紅 叢》有丈高花,有紅有粉有白。
《金絲蝴蝶 花》,黃形類蝴蝶。
《百日紅 》,五月開,
罌粟 南安出
鳳尾 、南安、同安出。
水仙 、《七里香 》俱同安出。
「噴雪 」 、「白蘋 」 ,七邑俱有。
闍提 羅漢 俱惠安出。
勝春 ,一名「月季」 ,一名「鬥雪紅」 ,與「長春」 相似而色富麗,安溪出。
杜鵑 ,一名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映山紅。有深紅、淺紅及紫紅。三月盛開,正杜鵑叫苦之時,故名。《安溪出》。
西番蓮 花,大如銅錢,色微黃,無香,永春出,草屬。
仙草 搗爛絞汁,和麵粉煮之,雖三伏成凍,七邑俱有。
鼠麯 生野田,葉蒼白色。三月間採之。七邑俱有。
燈心草 ,取其穰,沃以油,燒火則燃,故名。晉江有。
蒲草 :生原隰中,可織為薦。《晉南同惠》出燈籠草 、雞舌草 、龍舌草。
金絲五葉藤 、《澤蘭草 》《雞矢藤》。
穿壁藤 已上七邑俱有。
《羊耳草 。花葉不相見 》。《馬鞍藤》。
旱蓮草 、大風草 ,以上晉江、同安俱有。呴吻 ,一名「斷腸草」 ,蔓生野中,葉大如芙蒥,食之即殺人,難治。愚民輕生,有爭競,輒採食之以圖賴。
香茅 安溪永春有
鎗刀 同安、安溪、永春有。
地榆 同安有
瓦松 七邑俱有
菱 晉南同惠有
狂茄 同安有
仙人掌 即古名。射干,安溪、永春俱有。
《耳鉤珠 》、豬母莧 ,俱永春有。
禽屬
《畫眉 》,褐質,白眉,善鳴,好鬥。今按其聲似鶯而小,亦清圓可聽。
山胡 ,大如鳩,蒼色,兩腮有圓點,黑白相映,上下翔跳不定。善鳴,聲清調如鶯,人多籠畜之。鷓鴣 ,其身有文,黑白相間,其飛不遠,聲鳴重大。
鬼鳥 海中出,嘴頸腳俱長。
兕 山縣有
熊 冬蟄,饑則自舐其掌故。掌味美。惠安、大帽深山有之。
鼠 似鼠,尾散垂,食果實,緣樹而走如飛鼠。狼 似鼠而大,色黃,能食鼠捕雞。
香。 所過草木皆香,《九節》。 尾有九節,脊毛可為筆心。《德化》有鱗屬。
石首魚 俗名「金鱗。」
鯧魚 鯧:有黑、白二種,形闊而扁者佳。
鮫: 色青、有齒,氣腥。油魚 似鯿而小,多骨奇鬣, 一名「鬐鬣」,一名「過臘魚。」
《烏頰 》二魚形頗相似,俱於隆冬大寒時取之。《白帶魚 》。魚、 魟魚、毒魚。 已上四魚俱乘氣候而至春魟夏及毒。秋冬白帶。每群聚。乘潮而至。夜視之。水上有浮光。網至不能容。
《敏魚 》形略似鱸,口闊肉粗。
飛魚 :頭大尾小,有翅善跳。
魚 形圓如扇,口在腹下,尾長於身,《刺人章》魚, 足垂裏,肚在中
《石拒 》八足似章魚,居石穴中。或取之,能以腳粘石拒人。
烏賊 八足集在口,縮喙在腹,一名「墨魚鎖管 」 ,似烏賊而小,色紫。
鎗魚 、鰒魚 、海燕。
青魚 :黃鬣 龍蝦。
鮓魚 、午魚 、點魚
《魚 黃》魚 已上皆海魚。晉南同、惠俱有。山縣無。
塗虱 有刺彈人
《鱺魚 》已上七邑俱有。
介屬
「鱟 下有十二足,上覆以殼,殼上有刺,尾長尺許,行則牝牡相隨,至則牝負其牡,漁人每雙得之。」 《晉南同惠》有。
蟹 ,其螯與爪皆有毛,大者曰「毛蟹」 ,小者曰「石蟹。」 小而殼微黃色,螯細無毛,其行斜傍曰「蟛𧑅。」 小而螯赤,生溝渠中曰「螃蜞。」 殼圓似虎,頭有紅赤斑點,螯扁與爪皆有毛,曰「虎獅。」 《晉南同惠》有蟳 蠘 。蟳,殼圓而色青。蠘,殼尖而有紫點。蟳螯光圓,蠘螯有稜而長,要之皆蟹也。蟳四時常有蠘,二三月應候而至。《晉南同惠》有牡蠣 ,俗呼曰「蠔。」 麗石而生,鑿下更生肉,各為房,剖房取肉,故曰「蠣房。」 《晉南同惠》有。
車螯 俗呼曰螯,一種最小曰《螯白》,《晉南同惠》有。
「蟶 ,海塗中種而生者」 ,《晉南同惠》有。
蚶 殼如屋瓦,晉南同惠有。
蛤 :殼有斑紋,一名花蛤。《晉南同惠》有。
蛤蜊 :殼白,厚而圓。《晉南同惠》有。
西施舌 略似蛤蜊而長,其肉有舌,最美。《晉南同惠》有。
空豸 ,殼薄而白,《晉南同惠》有。
紅栗 :似蛤而小,色白微紅。晉南、《同惠》有仙人掌 ,一名龜腳。惠安、同安有。
淡菜 :殼小而深綠,俗名為榦,《晉南、同惠》有。土壞 亦名「沙屑」 ,殼色綠而旁有毛,尾色白。生海中,《晉南》《同惠》有。
花螺 :殼有斑點。《晉南同惠》有。
香螺 :大者如碗,肉雪白而尾有膏。《晉南同惠》有。
鴝鵒螺 :殼小而最厚,黑色,土人端午用之。《晉南同惠》有。
麥螺 ,浙東謂之「土鐵」 ,晉南同、惠有。
糍螺 南安有,泥蜆 同安有。
指甲螺 :形似指甲大者曰「江橈」 ,同安有。海膽 殼圓黑而多刺,同安有。
江《珧柱 花蛤 》俱惠安有。
《黿 》,《永春》有。
蟲屬
蜂 :種類甚多,有虎頭蜂、雞矢蜂。蜂虎頭雞矢,最毒螫人。其能作蜜者有二種:一種黑蜂作蜜崖石間,一種黃蜂作蜜人家,一種甚小曰蠮螉。
水龜 ,有翼,色黑,能走水面。晉江、福泉等處多,別縣亦有之。
泉州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本府。〈晉江縣附郭。〉
《桐城郡 》初築城,環城皆植刺桐,衢巷夾道皆桐,故號「桐城。」
八卦溝 弘治十一年,御史張敏檄開城中河,於惠民局東鄰家溝旁掘得一大磁缾,鑄有「巽」 字,蓋舊以八卦之缾置於溝中,非鑿溝如八卦之象也。
放生池 ,唐天寶六年置,周回四里,在肅清門。貞元中,作水陸堂於池上。乾符六年,廣而為院,後以其地為都監廨舍。淳熙間,徙於石筍橋北亭之上。慶元間,劉公穎濬東湖,始以湖為之,構亭其上曰「恩波」 ,作東湖放生祝聖寶勝禪院。後四十餘年壅塞,湖水淺涸。淳祐癸卯,顏頤仲開浚之。
石井鎮 在縣東南六十里修仁里。安海市客舟自海至州,遣吏榷稅於此,號曰石井津。疊石為門,鎮旁有亭,巍然獨峙,群峰秀麗,扁曰「雙明。」
都稅務 在鎮雅坊街東。熙寧八年建。稅之目有七,曰門稅、市稅、舶貨稅、綵帛稅、豬羊稅、浮橋稅、外務稅。嘉定十年,守真西山公移建於浯浦天妃宮前。
南外宗正司 ,舊在肅清門外。正統三年,奉例織造,知府尹宏以其故址之半,改為織染局,今局地為宦家分佃。又宗正司有芙蓉堂、天寶池,後俱入於水陸寺,今為宦家分佃。又有忠厚坊,今坊廢,而鋪猶以「忠厚」 名。
染局 宣德三年,於府治東南後巷創建。正統年間,織染歸併一局。成化年間,又將染料類解福州募造。嘉靖三十三年,移染局於府治後東畔。
新舊睦宗院 有元祐堂,宋淳祐六年建。又有「王祠」 ,在舊院內,祀二十三王,今廢。
宗學 在舊睦宗院門之東。紹興初置堂曰「彰化。」 齋有三:曰「宗強」 ,曰「信厚」 ,曰「立愛。」 嘉定十三年更堂曰《崇教》,增齋曰《懷德》,更信厚曰「升賢。」 齋。有長、諭皆以宗姓,講書、教諭則以庶姓。又有清源書院,在新睦宗院內,知宗希袞建。
宋州治 舊有中和堂,初名「愛松。」 又有清暑堂、安靜堂,在州治內。又有宣化堂、韓中令祠、韓忠獻祠,在州治後。
唐「六曹新都堂 」 即司功、司戶、司倉、司法、司兵、司田六參軍廳,在舊州治前左右。
宋通判廳 舊有「清白堂」 ,在廳事西。又有「康海堂」 ,在廳事東。嘉定十一年,施誠一建。
福建兵馬都監廳 舊在肅清門外,後守宋鈞改為行衙,闢都教場於朝天門內,以舊教場餘地作「兵馬都監廳。」
簽事判官廳 紹興二十六年,因架閣庫舊地改建。淳祐間,董元龍新之。
節度推官廳 有納涼軒,在廳事西。下瞰蓮塘,其堂曰「桐城道院。」 林希逸更名曰「敬義堂。」 元推官徐居正重修。
宋先賢祠 在州學禮殿之東。
瑞蓮堂 在州學講堂之右,為梁文靖公肄業所。紹興二十九年秋,堂下池產雙蓮,守辛次膺以詩紀瑞。乾道七年,林教授岊建斯堂。嘉靖十六年,立文靖公祠其中。
魁瑞亭 在舊晉江縣學前。舊名「槐亭。」 慶元四年,雙蓮產於亭下之池,教授邦俊易是名「教授廳 。」 東有溫知室,西有儒隱堂。堂之前有萬卷樓,下瞰泮池。淳熙中,蕭鶚建,今廢。
泉州路 ,宋時自西北取劍州路,出城西義成門,至南安汰口驛、永春桃源驛、德化龍潯驛、上壅驛,扺尤溪縣,迤邐經西芹,至延平建寧,為避福州大義江之險。然山嶺高峻,今不行。
市舶提舉司 按《通志》:「在府治南水仙門內,舊市舶務址。宋元祐初置,後廢。崇寧初復置,高宗時亦罷而復置,元季廢置不一,明洪武間仍置,成化八年,移置福州。」
左副新刷土軍萬戶府 按《通志》:「在府北泉山門外。元至元間,以殿前司左翼軍隸於府,復刷土軍以益之,乃立營建署於州之後門。萬戶赤干遷今所。明洪武初,歸附,調其軍隸山東寧海衛」 ,府署故址猶存。
殿前司左翼軍統制廳 按《通志》:「在府城東三十九都。宋以東禪、護安、太平、龍湖、報慈五院隙地合建營寨,設統制廳以領之。」 元至元中,以其軍隸左副萬戶府,尋廢。
雜造局 按《通志》:「在府治東,元時建,即宋廢提舉司故址也」 ,今廢。
清源驛 按《通志》:在府治西南忠孝坊內。元時以宋宗正司改建。至正九年,監郡偰玉立重修,後廢。
市舶務 按《通志》:「在府城南鎮南門外,元改為雜造局。」
石井鎮巡檢司 按《通志》:在府南八都安海市,元時建,明洪武二十年,徙於同安之陳坑,故址猶存。
來遠驛 按《通志》:「在府城南三十五都車橋村,永樂三年建,以館海外諸國之來貢者。成化八年,提舉司移置福州,驛遂廢。」
宋州社稷壇 按《通志》:「在府治西南淨明坊內,宋時建,初以風雲雷雨附祭。嘉定十四年,郡守宋均復別建風雨雷師壇於仁惠坊內東倉之隙地。元因之,後俱廢。」 今淨明坊故址,悉為民居,東倉故址,併入府治。
宋縣社稷壇 按《通志》,在元妙觀南,今為民居牧馬地 。按《通志》,唐柳冕以閩為六朝牧馬之
地。宋天聖中,向純嘗提點福泉、興化,養放海嶼馬
七里亭 在城東七里,淳祐中建。
二山亭 在北樓上,宋郡守陳康民建,對清源雙陽山,故名。
喜雨亭 在清源下洞前。宋郡守韓仲通禱雨北山有應,因建是亭。
望州亭 在北山瑞像巖絕頂。
望仙亭 在清源上洞前。
《十峰紫翠亭 》在北山之麓。
二公亭 在東湖大阜中。唐刺史席相、別駕姜公輔構,郡人呼為「二公亭。」 唐四門博士歐陽詹《記》。
蔡忠惠公祠 有《洛陽橋記》,出公自筆大書,刻石樹於祠廳事中,至今搨之,流傳海內。
安平 出城十里許,有大佛寺,石佛高五六丈餘,旁有大石,鐫「泉南佛國」 四字,字高六尺,宋王梅溪公筆。
清源山 碧霄巖有「壽」 字,高二丈,刻石壁上。宋淳祐三年中,林奭為同安令,奉父登遊,書以祝壽,有記。
天風海濤樓 在縣三十六都石頭山,宋建。唐歐陽詹故宅 ,在府城南三十五都潘湖。宋柯述故宅 ,在縣元妙觀前。
崔珙故宅 在縣南俊巷。
梁克家故宅 在縣學東。
諸葛廷瑞故宅 在府城「執節坊」 內。
「李邴故宅 」 在縣學前蔡巷內。
「錢熙故宅 」 在《李邴故宅》之南。
「石起宗故宅 」 在府城萬石坊內。
《留正故宅 》在府城西隅文錦鋪。
傅蔡故宅 在舊通津門直北,今宅前「忠肅坊」 猶存。
曾公亮故宅 ,在府東舊南城下,狀元坊左。呂夏卿故宅 ,在府城陸宗院之西偏。
陳從易故宅 ,在呂宅之西。
南安縣
墨玅堂 在九日山寺。宋乾道六年建,陳知葉有《記》。
尉司 按《通志》:在縣治東北,宋紹興間建,內有甲仗庫、閱武亭、京仙堂、安靖堂、豫軒、清肅軒,元至元間燬,故址猶存。
沃口驛 按《通志》:在縣北十六都鄭山,宋初設,後廢。
都巡寨 按《通志》:在縣東三都潘山,宋紹興間置,元至順間,徙於盧溪橋,為盧溪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徙於惠安之獺窟嶼。今盧溪故址尚存。
惠安縣
鳴皋堂 在縣治左。宋知縣李侯,惟一鶴自隨於堂中,與士友商論古今;鶴立其旁,時或一鳴,聲徹雲表,故名。
舊縣治 按《通志》在縣北六都龍窟嶺下,後徙於螺山之陽,故址尚存。
舊儒學 按《通志》,「在縣治西登科山之陽。」 詳見
《學校志》故址尚存
編輯
皇華驛 按《通志》:在縣治東,宋時設,元元貞中徙於縣南名賢坊之內,故址猶存。
德化縣
春波樓 在縣門南。宋宣和間,令陳熊建,前瞰溪流。淳祐丙午,尉孫鳳為門以翼之。
令廳 按《縣志》:「在縣治東南沙坂,宋建炎三年建,後以縣不滿萬戶,罷令廳為民廬。」
簿廳 按《縣志》在縣西偏,趙師虙重立。
南塔 按《縣志》:「在靈化里程田寺側。舊高數丈,夜常有光,後傾頹,得辟支佛骨、佛牙、舍利於其頂。後移建於佛殿之東,增為七級,高七尋,以牙骨藏之,其光不絕。」
西塔 按《縣志》在縣西登高山之側。
上壅雙塔 按《縣志》:在縣西北東西團,舊屬尤溪,偽閩王後割屬德化。環里皆山,有平田十里許。邑人徐子陵倡為二塔,扁之曰「魁星。」
翀霄塔 按《縣志》:「在縣東南巽方。天啟二年,署掾府通判聞人宗望倡議邑令林大儁、始事令桂振宇落成,並建春臺於下,邑為立三賢祠。」
皇清順治四年,燬於寇。
安溪縣
印書局 在縣治琴堂之左。
清隱堂 在佛耳山,五代詹敦仁故居,今存梅堂 。宋令陳宓《梅堂》詩十絕。
仰朱堂 咸淳中建,祀朱文公,在縣南臨溪。
紫雲堂 唐建
雙溪閣 宋建
雲津閣 宋建
曉樂亭 在縣內。咸淳五年建,以午山衝縣亭以蔽之,今廢。
飛躍亭 舊名「詠歸」 ,宋令趙彥侯建,今廢。更衣亭 在縣前吉字街西,明令高金體建。觀瀾亭 一在縣西通安門內,宋淳熙中建。一在東水門泊岸,明萬曆年建,今廢。
溪光亭 「在雲津閣西」 ,今廢。
折柳亭 在縣東五里。下有甘泉。宋令李茂則建,後令鄭師申重建,扁曰「溪山勝概」 ,今廢。遺愛亭 在龍津觀右。中立知縣黃懌去思碑,今亭廢碑存。
義芳亭 在龍津觀前。嘉靖五年,歲旱米貴,令黃懌勸民出粟助賑。懌建亭,列名凡四十二人。今廢。
參嶺亭 在長泰里。里人黃鷟建,今廢。
溪口亭 在崇善里溪口鄉。
半嶺亭 在感化里,今存。
寓思嶺亭 界「龍興」 、「感化」 二里,今存。
白沙亭 在新溪里,今存。
崎藍亭 界崇善、龍興兩嶺。
磐宗樓 在新溪里
同安縣
高士軒 朱文公建,在縣主簿廳後。
石鼓寨 按《通志》:「在縣西南,宋靖康間建以禦寇,故址尚存。」
射圃 按《通志》:在縣西北慶豐門外。宋紹興二十五年,監稅曹沆建,朱文公為記,故址尚存。蘇訟故宅 ,在縣西北蘆山下。
林少卿棐宅 按《縣志》在前街名卿坊內,今無存。
丘鉤磯先生宅 按《縣志》,在小登中山下。林希元宅 按《縣志》,在東嶽保塔山下,南向,賜建坊。
陳尚書道基宅 按《縣志》在集善里鼎美鄉永春縣。
清和堂 在縣治內。堂後飛虹跨水,四面蓮塘。橋東有多暇亭,亭外為「平遠臺」 ,宋令江公望建。魁星亭 在縣東,與文廟對。宋紹興間令黃瑀建。
留從效故宅 在十四都留澳。
桃林場 在魁星山下。今其村曰「上場。」
東津 距縣十里
東西津 按縣志,距縣七里,在縣西朝天門外。南津 按《縣志》,距縣十五里地名小姑鋪前。已上三津,俱宋時設,以稅啇賈貨物。元廢。官田市 按《縣志》,在城外縣西。
陵墓附
編輯本府。〈晉江縣附郭。〉
林九牧墓 在仁風門外東湖之東。
曾會墓 在府城東北三十八都。
王審邽墓 在府城東鳳山。
梁克家墓 ,在府城東三十七都梁相山前。留從效墓 ,在三十八都青陽山。
留元剛墓 在三十一都後寮。
傅壅墓 ,在府城南磁竈村。傅察墓 ,在三十三都太平嶺。
賴統墓 在三十一都三圖走石山。
蔡清墓 ,在府城東南三十八都後渚山。顧珀墓 ,在府城東南萬歲山東。
陳琛墓 在三十二都秀林山。
蔡克廉墓 在四十一都蓮村山玉泉里。陳道基墓 在一都前埔科山。
王用汲墓 在三十六都海印山。
楊廷相墓 ,在一都,對錦山碧湖口。
吳全墓 在三十一都雙坑。全子尚書文度占籍江寧,豎坊墓所。
南安縣
姜公輔墓 ,在「九日」 山麓。
留正墓 在三十一都楓林山。
蘇緘墓 在縣北三都葵山之麓。
莊夏墓 在縣東三都京塘。
諸葛廷瑞墓 在楊梅山下。
劉昌言墓 在三都潘山。
曾從龍墓 ,在白石古樓村。
黃養蒙墓 在三十三都柯林山。
黃光昇墓 在三十二都鐵竈山。莊。國禎墓 在二都《一圖》黃石頭。
詹仰庇墓 ,在二十二都觀音山。
楊道賓墓 ,在三十二都霞溝。
惠安縣
唐王潮墓 在盤龍山下。
宋陳孺墓 在盤龍之西。
趙將軍墓 在縣北十三都龍頭嶺下。
呂夏卿墓 ,在白巖山。
張岳墓 在惠安縣東三十都許山之陽。監察御史陳濬墓 在縣南一都後埔山。刑部主事謝寧墓 在十九都上田嶺之東。子樂昌知縣平墓相近。
貴州左參政陳睿墓 在縣北三、四都陰山嶺之南。
德化縣
馬家墓 在新化里兵店村龍嶺,載《地里全書》。曾丞相墓 在新化里石山溪頭頂。宋丞相曾公亮常來祭祖,寓路旁山庵,遂額之曰「相安寺。」 《安溪縣》
吳王墓 在縣東長泰里黃潭村。塚凡三十有六,萃於一山。其礦皆花磚,外有墓亭,耆舊相傳為「吳王墓。」
同安縣
林少卿棐墓 ,在虎嶺孤卿山。
許順之先生墓 ,在西安橋南大路側,人呼曰「墓林」 ,向三秀山。
趙咸安郡王叔霦墓 ,在同禾里龍湫後壟山慈氏院之右。
葉郡馬墓 ,在佛嶺孤卿山右去三百餘步,為「子春卿墓。」
陳唐承事郎達墓 在浯洲山柄鄉,號《美人梳妝》。
廣東鹽運使曾諤、參政曾壽墓 在集善十七都角尾。
「石大理寺」 賡墓 ,在高埔白鶴山。
宋少卿宜墓 ,在香山東。
蘇武安侯益墓 ,在蘇坑。
李員外郎賢佑墓 ,在歸德里朱垻山佛宅。周郎中源墓 ,在安仁里十六都草市。
林監丞。墓 在縣西湖井。「謝員外郎崑墓」, 在感化牛肚壟。
林寺丞希元墓 ,在從順里坑內,「高學憲勤石」 烏泥鋪大路之左。
王運同佐墓 ,在薴溪白鬚公崙。
「楊副使逢春墓 」 ,在同禾里洪塘。
劉提舉汝楠墓 ,在歸德馬坑。
「傅都堂鎮」 墓 ,在嘉禾金榜山吳村。賜葬。「劉副使存德墓 」 ,在太師橋東。
林主事叢槐墓 ,在石澳保姑院內。
蔡按察貴易墓 ,在民安董水橋北獅山。洪按察邦光封君墓 ,在縣西華倉山。
洪廉使邦光墓 ,在從順石龜草塘。
許主事廷用墓 ,在浯洲山竈。林參政一材墓 ,在安仁湖井尾。
李給事獻可墓 ,在翔風十四都樓山。
洪侍郎朝選墓 ,在人得五礁。
蔡經略復一墓 ,在沙溪小盈嶺南大路之右,賜葬。
林太常宗戴墓 ,在嘉禾廿二都「燈山倉。」 陳恤刑士蘭墓 ,在店前神山。
「張巡撫廷拱」 墓 ,在感化大嶺山。
蔡布政守愚墓 ,在翔風十九都湖南鄉。柯運使鳳徵墓 ,在仁得磁竈。許會元編修獬墓 ,在翔風十九都山前鄉。蔡提學獻臣墓 ,在前街後山。
劉憲副夢潮墓 ,在從順院前山。
池太常浴德墓 ,在廈門水仙宮鳳凰山。葉參政明元墓 ,在縣南賈厝後。
洪參政纖若墓 ,在歸德林嶺。
張行人煒墓 ,在歸德裏白沙崙。
黃太僕卿文炳墓 ,在梅埔。
王憲副道顯墓 ,在虎崛林。
盧巡按經墓 ,在仁得板橋曾厝山。
蔡禮科國光墓 ,在翔風十八都前尾鄉。「陳吏科昌文墓 」 ,在長興北頭山頭鄉。
林副使應翔墓 ,在長興塘仔後。
葉學御成章墓 ,在感化大嶺山。
蘇參議寅賓墓 ,在感化汀溪。
陳憲副基虞墓 ,在十二都山後。鄭
劉憲副夢松墓 ,在感化慈相山。
李長史惠賓墓 ,在感化田厝溪心。
陳員外瑞墓 ,在感化土地嶺楓仔林埔地。「陳副使沃心墓 」 ,在廿四都上林埔。
陳戶部睿思墓 ,在歸德里寶鎮山。
永春縣
唐昭州刺史盛筠墓 在十一都文章山「苦菜壟。」
宋莊中大夫墓 在十九都桃源里錦繡山莊。少師夏父裳,贈中大夫,葬於此。
林家大墓 在二十都,蓋福洋東格山。
林家小墓 在十五都碧坑大坵頭山名「虎尾尖。」 林家大小二墓。昔莆田林九牧六世孫從正、從周隱居於此,遂葬焉。
明國博「鄉賢」 鄭莊彥墓 在二十三都石鼓。《鄉學錄》「鄉賢」 陳嘉謀墓 在十一都裏院。
長史鄉賢顏廷矩墓 在二十五都大羽山麓。
泉州府部藝文一
編輯《桃林場記》唐·盛均
編輯
「唐武宗二年,余還斯境。其場由西十里,右脅精廬,前 距危岫,形拘勢促,不似公門。故其人輕而險,其官屑 而殘,時非厭遷,殆有數也。」今己卯年,覲季父於此,視 廛里若巨邑,覽風物如大邦。鱗鱗然廨宇之羅,靄靄 然煙火之邦。一派趨碧,群峰走青,橫飛而野鶴沖波, 曠望而晴郊遠去。是以俗阜家泰,官清吏閒,凌晨而 舟車競來,度日而笙歌不散。故知興廢有時,吉凶由 地。不然,何勞於舊宇而逸於新亭耶?吾友王顓,字還 古。鶯洎未遷,祿為親屈,莫邪曾試,犀象無全。是年冬, 枉車再至,蓋有為也。先是知余謀展覲視,驟謁簾幃, 去纔旬月,歸諧素志。知還古不日青雲,暫適我願耳。 徒服其所刊,變風易俗。嘗聞期日之內變為大縣乎? 亦是斯場人士之所願也。其他故事,前記已詳;其或 加余,未可無述。
《泉州二公亭記》歐陽詹
編輯
「勝屋曰亭」,優為之名也。古者創棟宇,纔禦風雨,從時 適體,未盡其要,則夏寢冬室,春臺秋戶,寒暑酷受,不 能自減。及中古,乃有樓觀臺榭,異於平居,所以便春 夏而陶堙鬱也。樓則重構,功用倍也;觀亦再成,勤勞 厚也。臺煩版築,榭加欄檻,暢耳目,達神氣。就則就矣, 量其財力,實猶有蠹。近代襲古增妙者,更作為亭。亭 也者,藉之於人,則與樓觀臺榭同,制之於人,則與樓 觀臺榭殊。無重構再成之靡費,加版築欄檻之可處, 事約而用博,賢人君子多建之,皆選諸勝境。今年暮 春月,邦牧安定席公、別駕置同正員天水姜公,念茲 邦川逼溟渤,山連蒼梧,炎氛時迴,濕雲多來。又日臨 胃次,斗建晨位,和氣將徂,畏景方至。《月令》云:「可以升 山陵,可以居高明。」蓋謂是月。況地理卑埤,而不擇爽 塏,以蕩夫汗廅乎?因問風俗相原,隰郭東里所共得 奇阜,高不至崇,卑不至夷,形勢廣袤,四隅若一。含之 以澄湖萬頃,揖之以危峰千嶺。點圓水之心,當奔騰 之前,如鏡之紐,狀鼇之首。二公止旌輿以迴睇,假漁 舟而上陟,幕煙茵草,翫懌移日,心謀意籌,有建亭之 算,而未之言也。二公既歸,邑人踵公游於斯者如市, 登中隆,觀媚麗,前來後至,異口同辭。昔漢帝不曰:「百 姓安其田裡,而無愁怨之聲者,其由良二千石乎?」是 謂政平教成,使俗泰而民以寧者也。《虞書》不曰:「股肱 良哉,庶事康哉。」是謂翼帝藩皇,調陽序陰,使物阜而 民以「昌者也。席公今日之化育,吾徒是以寧;姜公昔 歲之弼諧,吾徒是以昌。且以之寧,又以之昌,愷悌君 子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二公者,真吾父母矣。 茲阜二公攸選,尚而加愛,務休訟簡,必復斯至。上露 下蕪,忍令父母憩之乎?遂偕發言,為公就亭之功,如 牆而前,陳誠於縣尹。縣尹允其請而為之辨。方經蹠, 環當上頂;誠奢訓簡,以授子來。於是家有餘力,圃有 餘木,或掬一抔土焉,或剪一枝材焉。一心百身,蜂還 蟻往,榛莽可去以自薙,瓦甓無脛而奔萃。一之日斤 斧之功畢,二之日圬墁之傭息,再晨而成,二公莫知, 層梁亙以中豁,飛甍翼而四翥,東西南北,方不殊致, 糊白墳以呈素,雘赬壤而垂繪。通以虹橋,綴以綺樹, 華而非侈,儉而不陋。煙水交浮,巖巒疊迥。精舍奉其 旁達,都城企其遐際。容影光彩,漪入瀾澄。指朱軒於 潭底,閱雲岑乎波裏。熿熿油演,如飛若動。又「釣人飄 颻於左右,游禽出沒於前後。」一眄一睞,千趣萬態,稅 息之者,若在蓬壺方丈之上。二公重清曠於舊賞,納 衷懇乎群庶,尋幽探異常於斯,勞賓祖客常於斯。加 以平疇門闢,通途在下,可以觀耕耨,可以採謳謠,作 一亭而眾美具噫?天造茲阜,其固與人為亭歟?不然, 何不遠郛郭而博敞詭秀之?若此非常之地,意待非 常之人,故越千萬祀而至二公方覿也。邑人想之,復 言曰:「事無隱義,物有正名,地為二公而見,亭從」二公而建斯亭也,可署曰「二公亭。」雖芻蕘之雲,其實有謂。 二公不忽,遂以為號。小子藝忝於文,曾觀光上國,去 之日,歷越游吳,歸之晨,踰荊泛漢,會稽之蘭亭,姑蘇 之華亭,襄陽峴首,豫章湖中,皆古今稱為佳境。或棟 宇猶在,或基址未沒,山川物象,遍得而覽。方之於此, 遠有慚德。懿哉!二公!智周德厚,卜地如此,感民若彼, 俱非飾說。入吾邑者升吾亭者知之。古之製品物,造 宮室,咸有銘頌,以昭其義。斯亭也,豈無斆古而為之 章句者?小子薄劣,不敢議其事,粗述其指,始為之記, 兼借二公之名紀於左,以為邦榮。在位賓僚,亦以序 從公而列。貞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記。
《泉州宴赴舉於東湖序》前人
編輯
貢士,有宴我牧席公,新禮也。貞元癸酉歲,邑有秀士 八人,公將薦之於闕下。古者相覿相祖,有享有宴,享 以昭恭儉,宴以示慈惠,二典為用,鮮或克兼。諸侯升 俊,造於天子,遣之日,惟行鄉飲酒之禮,則享禮也。胾 肉元酒,莫飲莫食。公念肉不使食,則仁不下浹;酒不 使飲,則歡不上交。方欲激邦俗於淳醨,致王人於德 「行,而賢者仁未伊浹,才者懽未我交,其若蚩蚩何?」秋 七月,與八人者鄉飲之禮既修,乃加之以宴,餚移己 膳,醴出家醞,求絲桐匏竹以將之,選華軒勝景以光 之。後一日,遂有東湖亭之會。公削桑梓之禮,執賓主 之儀,揖讓升堂,雍容就筵。樂遍作而情性不流,爵無 算而儀形有肅。鏘鏘焉,濟濟焉。於是老幼來窺,盡室 盈岐,非其親懿,則其閭里皆內訟而選善焉。於戲!行 其教,不必耳提而口授;移其風,不必門扇而戶吹。公 斯宴則風移教行其間矣,真盡心竭誠、奉主化民之 宰也。煙景未暮,酒德俱飽,有逡巡避位而言曰:「夫《詩》 者,有以美盛德之形容。君侯因片善附小能,迴一邑 之心,成一邑之行,昭吾人恭儉於嘉享,示吾人慈惠 於清宴。迴人心,成人行,周孔之才也;昭恭儉,示慈惠, 管、晏之賢也。不有歌詠,其如六義何?」是日,人有《甘棠》 《頖宮》之什,客有天水姜閱、河東裴參和、潁川陳詡、邑 人濟陽蔡沼,佐贊盛事,亦獻雅章。小子公之甿幸,鼓 微聲,先八人者,鳴捧豆,伺徹。時在公之側,睹眾君子 之作,遂作《十商之後書》。其旨
《泉州初建安溪縣記》後周·詹敦仁
編輯
「夫萬戶而置郡,千戶而置邑,古制也」,泉之為郡古矣。 小溪場西距漳汀,東瀕溟海,乃泉之一鎮守也。地廣 二百餘里,三峰玉峙,一水環迴,黃龍內顧以驤騰,朱 鳳後翔而飛翥。土之所宜者,桑麻穀粟,地之所產者, 麞麈禽魚。民樂耕蠶,冶有銀鐵,稅有竹木之徵,險有 溪山之固。兩營之兵,額管二千餘人。每歲之給,經費 「六萬餘貫,地實富饒,是豈不足以置縣歟?」敦仁奉命 以來,視事之始,既嘉山川雄壯,尤喜人物夥繁,思築 而縣之,乃以狀請於郡太守,未幾而報可之。令下,增 割。南安近地,新揭清溪美名,敬奉以還,大懼弗稱。矧 新邑發岡,自乾亥而來,轉勢從辛兌而入,向丙巳以 奉《離》明之化,流寅甲以伸震疊之威,「左環右接,如抱 如懷;前拱後植,若揖若拜。」折為四鄉一十六里,通計 一邑幾三千餘戶。梓列以圖,卜契我龜。當三農收斂 餘暇,適二營番戍休閒。便近之戶,役止三日,而民不 告勞;築作之工,計不踰年,而兵不憚用。崇門豎樓,所 以嚴其勢;繩廊周宇,所以處其吏。屋不華而加壯,寢 僅足以為安。居民鱗次,雍雍然以和;官廨翼如,濟濟 而有辨。由陸而至者,必出其途;自水而運者,會流於 下。坐肆列邸,貿通有無。荷鍤執筐,各安職業。土沃而 人稠,風淳而俗朴,真東南形勝之地,實疆場衝要之 區也。初經營於「顯德大火」之首冬,遂落成於明年小 春之下。澣!苟完苟美,不至侈矣。曰庶曰富,又何加焉? 其奈地華人質,業儒者寡,是豈教有未及者歟?殆亦 有待而化者歟?豈知秦奢、魏褊,俗尚未易以轉移;夷 清、惠和,聞者尚能以興起;顧上之人所以作之者何 如耳。敦仁不能遠引古者之說以為喻,請以鄉邦之 事而昌言之,可乎?爾閩之初,人未知學;自常公觀察 以來,有歐陽四門者出,豈曰彼能而我否?「孰謂昔有 而今無。」蓋未然者,猶有所待而然,未至者,當有所勉 而至。齊變至魯,魯變至道。盛事鼎來,以答山川之靈; 雄名日起,以續龍虎之號。曰「教之令」,固不敢不勉而 從令之教。爾邑之人,當交相勸勉,以副令之願望。猗 歟休哉!丙辰十月甲辰日記。
《清隱堂記》前人
編輯
清源之西踰百餘里,有地曰清溪,去邑之西又踰百 餘里,有山曰「佛耳」,峭絕高大,遠跨三鄉。有田可耕而 食,有山水可居而安。予既卜而築之,爰取清幽之義, 榜所居之堂曰「清隱。」若夫煙收雨霽,雲捲天高,山聳 髻以軒騰,風梳木而微動,殆若曉妝臨鏡,夜籟沉聲, 寒泉聒耳,戞玉鳴琴。非宮非羽,五音不調而自協;不 絲不桐,五絃不撫而自鳴,此其所以為清者也。然與 其適於耳目之外,孰若得之胸襟之內。「春而耕一犁 雨足,秋而收萬頃雲黃。」饑餐飽適,遇酒狂歌,或詠風以嘲月,或眠雲而漱石。是非名利、榮辱得喪,皆不足 為身心之害,此又所以為真清者也。宜乎斯堂以清 目之。
《萬安橋記》宋·蔡襄
編輯
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於皇祐五年庚寅,以嘉祐四 年辛未訖工,絫趾於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 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 數而兩之,靡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 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執事者盧實、王錫、許 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太守莆陽蔡襄為之 《合樂讌》,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 所作,勒於岸左。
萬安橋未建,舊設海渡,渡人每歲遇颶風大作,或水怪為祟,沈舟被溺而死者無算。宋大中間,某年月日,濟渡者滿載。至中流,風作,舟將覆,忽聞空中有聲云:「蔡學士在,宜急拯之。」 已而風浪少息,舟人皆免於溺。既渡,舟人細詢同渡者之姓,一舟皆無,止有一婦人之夫,乃蔡姓也。時婦方娠,已數月矣。舟人心異之,因白於婦人。婦人惑眾人之言,亦以為異,即發願禱於天曰:「吾今懷娠,若生子,果官至學士,必造輿梁,以免病渡之苦也。」 後生子,即忠惠公襄,以狀元及第。後出守泉州,追憶前日,得免覆舟之難,促公創建此橋者至於再三。公私計海之濱極千丈,若欲築趾纍石,將從何處著力?違命者累年,夫人復督貴不已。一日,忽命工房吏寫文申報海神,公亦勉承母命,自以為迂誕而不可憑,乃命皂隸投文海濱。隸畏溺死,眾皆受責,無一敢從命者。有一風,皂隸出而倡言曰:「吾願齎文以赴。」 既至,即就酒肆痛飲,飲畢,酣睡於海。厓潮至,有睡而已。睡及半日而始醒。醒後退潮起視之,則文書已易封矣。封上無他書,止一封字,乃返而呈於公。公拆而閱之,內一醋字在焉,翰墨如新,舉郡莫之識也。公夜臥展轉思之,方悟其意,曰:「醋字以酉配昔,神其令我廿一日酉時興工乎?」 至期,潮果退舍,沙泥壅積者丈餘,潮之不至者聯以八日,遂創建此橋。又時有讖云:「若要此橋成,如是狀元生。」 則公之默承天佑,感通「神明」 者,蓋有自也。
《蓮花巖銘》黃庭堅
編輯
自古在昔,雷雨電擊。天開八石,青蓮趺鄂。中有巖壁, 狀敷意息。大士密跡,置缽倚錫。蛇𧈭避宅,虎豹服役, 行人護戒。如龜藏六,以戒為甲。如蓮生泥。不染香色, 維巖居無斁。
《高士軒記》朱熹
編輯
同安縣主簿廨,皆老屋支拄,殆不可居,獨西北隅一 軒,為亢爽可喜,意前人為之,以待夫治簿書之暇日 而燕休焉。然視其所以名,則若有不屑居之之意。余 以為君子當無入而不自得名,此非是。因更以為高 士軒。而客或難余曰:「漢世高士不為主簿者,實御史 屬。漢官御史府典制度文章,大夫位上卿,亞丞相。主 其簿書者,名秩亦不卑矣。彼猶以為浼己而不顧焉, 故足以為高也。今子僕僕焉在塵埃之中,左右朱墨, 蒙犯箠楚,以主縣簿於此,而以高士名其居,不亦戾 乎!」余曰:「固也。是其言也,豈不亦曰『士安得獨自高?其 不遭則可無不為已乎』?」余於其言,蓋嘗竊有感焉,然 未嘗不病其言之未盡也。蓋謂士之不遭,可無不為, 若古之乘田委吏、抱關擊柝者焉可也。謂士不能獨 自高,則若彼者,乃以未睹夫高也。夫士誠非有意於 自高,然其所以超然獨立乎萬物之表者,亦豈有待 於外而後高耶?知此,則知主縣簿者雖甚卑,果不足 以害其高。而此軒雖陋,高士者亦或有時而來也。顧 余不足以當之,其有待於後之君子云爾。客唯唯而 退,因書之壁以為記。
《遊金溪記》傅自得
編輯
紹興丙子八月十一日,攜酒襆被,謁朱元晦於九日 山。向晚,幅巾藜杖,相與彷徉渡頭,喚舟共載,信流而 行。老蟾徐上,四無纖雲。兩岸古木,森然搖動,龍蛇布 地,溪光山色,月所照耀,遠近上下,更相映輝。朱子曰: 「樂哉斯遊。」舉杯引滿,擊楫而歌《楚騷》九章,聲調響壯, 魚為驚躍,棲鳥起而飛鳴也。余亦誦東坡先生《赤壁 前》後賦和之。每至會心,輒迭起酬勸。時常飲酒,率不 過三杯皆醉。至是連釂十餘觥,而月逾好,舟逾逸,飲 逾豪。酒且盡,艤舟岸側,命老兵貸錢。酒家保亟挈一 榼來,解維復去,洗盞更酌。少焉,斗轉參橫,風作浪湧。 予曰:「樂不可極。」鼓棹而返。會宿於東峰道場,明日,元 晦賦詩紀勝,次韻為謝,恨無傑句稱勝游也。
《流惠亭修禊序》陳宓
編輯
得暇日邀佳友,尋勝地,賞良辰,昔人以兼之為難,況 綰銅束帶,吏議拘迫。僕來安溪,愛其山水,事煩才短, 此事俱廢。積雨快晴,吏以告休。童子曰:「非修禊辰乎?」 於是命友聯騎,東出龍津橋,步登高山。山上有臺,翠 巘旁繞。下瞰曲湍,如過幾席。杯行到手,疾於飛羽。詠《蘭亭》之章,如與昔人同處一席。少焉而登鳳池橋,憩 於中亭,清風掀袂,如跨虹。登《漢拏》舟抵流惠亭,平湖 偃日,紫荷刺水,白鷺窺人,草木芳蔚,遊人堤上不絕, 依稀錢塘西湖。酒半,假筆旁舍,即景成詠。回泊雙清 閣,五峰屏立,一水鏡淨。觴一再引,日暮,意戀戀猶未 足。嗟乎!樂不可極,遊不可放。斯集俱同心友,又子姪 偕來,向之數美,今已盡償,其所得不既充矣乎?詩以 「蘭亭修禊」為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