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十六卷目錄
慶遠府部彙考四
慶遠府祠廟考〈寺觀附〉
慶遠府驛遞考
慶遠府兵制考
慶遠府物產考
慶遠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十六卷
慶遠府部彙考四
編輯慶遠府祠廟考 府志
編輯本府。〈宜山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關內。
社稷壇 在城西北
厲壇 在西竺寺後
城隍廟 在鐘鼓樓西
旗纛廟 在令公廟西
關帝廟 在演武亭西南。
雷王廟 在城南龍塘岸。
火神廟 在舊城北
五通廟 在縣前右
令公廟 在衛衙左,祀李廣將軍。
三界廟 在城南
馬王廟 在府城內
九龍廟 在慶遠府城南八里九龍山。宋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祈雨獲應,上其事,賜額「靈潛。」
黃山谷祠 按《通志》:「在西關,祀宋太史黃庭堅。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建。明知府周一清、姜琯俱重建。嘉靖間,知府王顯高查復侵地,知府葉藟修葺。」
二侯祠 在舊城北門外,祀梁、吳二侯。
「嘉惠祠 」 在南關內。祀吳侯名優。
忠孝祠 在城隍廟西。天順三年,因蠻溪峒賊圍歸善鄉,本府同知葉禎偕子葉榮領民兵進至人頭山下,有勇士𤩁禮、周昌二人,奮不顧身,衝冒矢石,力戰,死於賊陣。事聞於朝,旌禎為廣西參議,旌禮、昌為「義勇士,襲百戶職,將都司署改立忠孝祠」 ,春秋祀享不絕。
馮三元祠 按《通志》:「在府學東。乾道間,知州李守柔建,祀宋文簡公馮京。明正統間,知府楊禧復建。嘉靖間,知府吉棠廢其祠,改祀啟聖公。後郡人都御史張烜言、諸御史魯公。十四年,知府林廷杓始復之。」
遺烈祠 在西關,祀唐刺史蘇仕評暨其子。唐大順三年,文、蘭等州叛,仕評率兵自柳來援,尋領州事,盡戮其渠魁,境內始謐。後徙柳州,勸農闢土,民庶而冨。仕評卒,其子日朝代。光化三年,馬氏叛,攻桂州,日朝偕其子入援,軍不利,皆死之。民以仕評有惠愛,且日朝父子死於忠,因為立祠。紹興十七年,賜額「遺烈」 ,加封「昭應」 ,又加「威德。」 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重建。按:蘇仕評遺恩在民,然身稱王、子稱太子,恬然安之,難以稱純臣矣。故不列名宦而附於此,蓋其功過總不相掩雲。
天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城門外。《禮制》於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社稷壇 :在南城門外。每年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厲壇 :在城北門外,每歲於清明日、中元日、十月朔日致祭。
城隍廟 在縣東
關帝廟 :在城外東街。
龍江廟 :在城南門外。祀吳平大王,於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白馬廟 在城北門外
三界廟 在城北門外
梁吳廟 在城西門外
土地祠 在儀門東
三寶廟 在新雒歸里。祀會仙吳平大王。凡新令到任,三日,例往祭之。
《忻城縣 祠廟志》俱不載,無考。
河池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三侯廟東。
社稷壇 在城外西北
城隍廟 :在學宮東南。康熙五年,知州王玉麟重修,易茅為瓦,併鐘鼓樓二座。
真武廟 :在學宮後北山。康熙七年,知州王玉麟重修。
關帝廟 :在東門外路北。康熙六年,守備謝文英重修。
三侯廟 在城外正南秀水河邊,祀莫姓三土神。
思恩縣
山川壇 在縣西門外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城隍廟 在縣南門內。明萬曆三年,知縣朱家賢始建,祈禱多應。今重修。
三界祠 在縣南門外,邑人禱祀稱「靈。」
荔波縣
山川壇 在縣北門外
社稷壇 :在縣北門外。
城隍廟 ,建縣城東之山巔。草椽三間。順治十六年,縣令王家禎立祀。康熙五年,縣令張瑛敞大之。自「偽逆」 擾害,椽簷俱頹,臺階盡圮。康熙二十年,知縣劉棻在任,捐貲修葺。再建頭門三間,較前稍麗。
《東蘭州 祠廟志》俱不載,無考。
寺觀附
編輯本府。〈宜山縣附郭。〉
西竺寺 在府西關內。建文帝遜位,雲遊寓此。時彭英者,視衛篆,先曾侍帝,遇之嗚咽不自勝,饋蒸羊,帝起作偈,繞而誦之,乃食。既登舟,英復多所贈,帝解所乘馬酬之,復作偈曰:「蹴路人間知幾年,艱難險阻共周旋。我今別爾東西去,何日相逢兜率天。」 及解纜,馬騰躍,潸然而斃。香山寺 在府西南關內,寺右有書院,即「趙清獻公講《書》故處」 ,今圮。
廣化寺 在南山
保民寺 在會仙山
大觀寺 在德勝鎮
西華寺 在羊角山
壽山寺 在河池所
福山寺 在河池所
泰寧寺 在中里
清流寺 在東鄉
元妙觀 在儒學東。柱。有二木龍,常飛與泮池龍鬥,則風雨大作。尋之,不知其處,歸則青苔遍體。今燬無存。
元真觀 ,在河池東,有鐘亦能變化入水寨,與龍相角,民以鐵索繫之,不敢懸。
觀音閣 在府北江
齊雲閣 在北山頂
玉皇閣 在德勝鎮
東閣 在白龍岡
丹流閣 在會仙山
澄碧庵 「在府江北。」
白衣庵 在府江北
壽佛庵 在下北門外江岸石上,石屏青鳥山,下瞰龍江水,最為勝境。今廢,遺址尚存。
水月庵 在古坡
天河縣
聖壽寺 在東山下
敕福寺 在上思盧里
東禪寺 在上里
泗州寺 在下里
元帝觀 在東山上
文昌閣 在南山上
迴龍庵 在城東三里
浮碧庵 在舊里
《忻城縣 寺觀、志》俱不載,無考。
河池州
大觀寺 ,在城外東北山下。康熙六年,知州王玉麟清出香火田。
《金城》公署 ,在金城江南岸,北向。康熙四年,知州王玉麟鼎建,共茅屋十間。
思恩縣
景德寺 宋時建於環江渡東,為本縣供奉龍亭之所。
飛來寺 宋建。洛降里即普義里。
觀音庵 在縣北門外,萬曆四年建。崇禎十九年,兵火相繼,遂廢。
荔波縣
大士庵 在縣城南門外之山巔。原係寄寓黔生吳應魁倡建。
《東蘭州 寺觀志》俱不載,無考。
南丹土州
延壽寺 ,在州內北方。
瓦觀 在州北半里
三清觀 在州東半里
慶遠府驛遞考 縣志
編輯宜山縣
宜陽驛 在府新城東門外,今圮。
皇清順治十六年裁汰。
懷遠驛 在懷遠鎮。今圮裁汰。
大曹驛 「在大曹」 ,今圮。
天河縣
縣前鋪 、東興鋪 、古隆鋪。
長沙鋪 ,四把鋪 ,公茅鋪。
三隘鋪 東田鋪 ,白馬鋪。
忻城縣
高陽站 、風火塘 俱在縣北路,計程各二十里。
河池州 《驛遞,志》不載,無考。
思恩縣
縣前鋪 坐落縣前,傳遞公文。舊制皆西營堡兵當差。今設鋪兵二名,每歲終更換,係在城上、下甲輪流報充。每名月給工食米五斗,支銷正賦。倉米載《全書》。
紅泥鋪 去縣東十里,大路近蒙峒,為香良、湘峒水口,必由山路,防往來土宄,出沒無常。舊設堡目一名,堡兵二十名,月給糧如前。今改設鋪兵二名,塘兵二名,鋪兵月給工食如前。
中火鋪 去縣東二十里,大路近清潭村。因都亮鄉土宄專勾引宜山。「峒及永順各土司土宄出沒劫竊。」舊設堡目、堡兵如前,月給糧如前。今改設鋪兵、塘兵如前,鋪兵月給工食如前。米嶺鋪, 去縣東二十五里大路,近米嶺村,為思恩、宜山交界大路,專防土宄出沒。舊設堡目、堡兵如前,月給糧如前。今改設鋪兵、塘兵如前,鋪兵月給工食如前。
古積鋪 去縣東三十里大路,防宜山南巢猺賊。舊設堡目、堡兵如前,月給糧如前。今廢,改設鋪兵二名,月給工食如前。
古邁鋪 去縣東四十里大路,防宜山木萊墟左右各村猺賊。舊設堡目、堡兵如前,月給糧如前。今廢,改設鋪兵二名,月給工食如前。
東蘭州
紅水塘 冨寧塘 各二十五里,隨裏塘 冊山塘 各三十里,俱在州東北路。
南丹州
堂前塘 二十里至
芝麻塘 二十里至
打拘塘 餘鋪各二十里,煩不勝載,俱在州西北路。
荔波縣
那地州 三土司 《驛遞,志》俱不載,無考。
慶遠府兵制考 通志
編輯本府。〈宜山縣附郭。〉
柳慶城守營副將一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內分防宜山、天河、羅城、來賓、雒容,駐防柳州各官一員。
順治十六年內,裁革衛所旗軍,設立柳慶營兵、步戰兵三百五十七名。
守兵八百三十四名
共兵一千一百九十一名。內撥分防天河縣,駐防柳州,貼防羅城、來賓、雒容三縣,共兵五百九十三名。
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三百六十九兩五錢;月共應支米三百五十七石三斗。
官自備馬二十八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月支馬匹乾銀九錢。
現設巡檢二員 ,弓兵八名。
宜山縣現設德勝鎮巡檢一員 ,弓兵八名。天河縣柳慶營撥分防官一員。柳慶營撥防守兵五十名。
河池州 河池城守營參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
內撥分思恩、荔波防守官二員。
康熙五年,知州王玉麟條議:「石壘、崇梟、官村、拱黃久廢外,其大山、紅沙、蘆塘、鬼岩、金城五堡,仍復兵額,以作鋪司郵傳之用。除將鋪兵工食米。」
六十四石八斗抵給外,又免惟建里金城田糧一十一石五斗。智本里鬼岩堡田糧五石,蘆塘堡田糧五石,英羅里紅沙堡田糧二石,共糧二十三石五斗。歲該編銀二十一兩四錢三分二釐。議知州、州同、吏目四六捐俸。
河池城守營兵
步戰兵二百一十二名
守兵四百五十九名
共兵七百零七名。內撥思恩、荔波二縣共兵四百名。
分防州治三旺汛兵三十名。
石峒汛兵三十名
金城江營兵十名
月共應支餉銀八百一十三兩。
月共應支米二百一十二石一斗。
官自備馬一十六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思恩縣 河池營撥分防官一員。河池營撥防守兵一百名。內撥蒙山、下利二堡汛兵二十名。現設安化鎮巡檢一員。弓兵不入經制。
荔波縣 河池營撥分防官一員。《河池》營撥防守新縣兵一百五十名,防守舊縣兵一百五十名。
按《縣志》:「舊立三堡,河池所千百戶管理。每堡土著軍丁五六十名不等,軍糧即食之。」 河池所屯,自
皇清定鼎以來,三堡俱廢,委把總一員帶兵一百五。
十名駐新縣。又撥百總一名,帶兵五十名駐舊縣。每年該兵米七百二十石。本邑徵編無糧,撥赴河池、思恩挑運,相沿已久。自偽逆擾害以來,又復非遵前例。至康熙二十年,設委千總一員,帶兵一百五十名駐防新縣;又委百總一員,帶兵五十名,駐防舊縣。至康熙二十年冬,勦撫黃明之後,因恐地界生、黑各苗,並「舊縣蒙石勾引」「苗叛服不常,防守須嚴。奉文添撥官兵二百名,駐防舊縣各隘口。」其舊縣防汛共兵二百五十名,係千總一員帶領。新縣防汛官兵一百五十名,係把總一員帶領。至康熙二十一年冬,河池營又調回舊縣防兵一百名。是荔波新舊兩汛官兵,見今實共兵三百名,計造新縣營房共四十間,舊縣營房共五十間,俱係知縣劉棻在任捐建。
《新縣防營》仍設兵一百五十名。
舊縣防營,原設兵五十名,康熙二十年,添設防兵二百名,共二百五十名。至康熙二十一年冬,河池營調回一百名,見今共兵一百五十名。
慶遠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府屬總
穀屬
稻 各種不一
黍 早晚二種
蕎麥 春秋二種
菽 各種不一
蔬屬
青菜 、白芥 、蘿蔔
茼蒿 、芫荽 、芹菜
豆角 、冬瓜 、絲瓜
瓠子 、苦瓜 、木耳。
芋 、薯 《香菌》
蔥
苦蕒蒜 《唐五行傳》:「景龍二年,岐州郿縣民王上賓家有苦蕒菜,高三尺餘,上廣尺餘,厚二分。近草妖也。三年內出蒜條上重生蒜。」 蒜,惡草也,重生者,其類眾也。今河池苦蕒有高丈餘者,而蒜臺之上,皆重生小蒜,蓋其種如此,非異也。果屬。
圓眼 香櫞 、《橄欖》
櫻桃 、蓮子 、《石榴》
甘蔗 、柑子 、《柚子》。
栗子 ,《梨子》。
桄榔 《臨海異物志》曰:「桄榔木外皮有毛,似栟櫚而散生。其木剛,作鋘鋤,利如鐵,中石更利,惟中焦根乃致敗爾。皮中有似擣稻米片,又似麥。」
「麩,中作餅餌。」 《廣志》曰:「桄榔樹,大四五圍,長五六丈,洪直,傍無枝條。其巔生葉,不過數十,似棕葉。破其木,肌堅難傷,入數寸,得麵赤黃,密緻可食也。」 《牂牁傳》曰:「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蘭有船牂牁。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無蠶桑,故其郡雖貧。句町縣有桄榔木,可以為麪,百姓資之。但桄榔雖有,百姓不知為麪爾會當以是教之。」 《花屬》
簡子蘘荷 。楊用修云:「余往歲在大理,與姜孟賓讀蕭子雲賦,有『長卿晚翠,簡子秋紅』之句。孟賓吳人,博學,余舉以問曰:『長卿則草中徐長卿藥名是也。簡子亦必草木名,出何書耶?孟賓亦不能對,呼取《本草編》檢之,無有也。近觀《齊民要術》云:『簡子藤生緣樹木,實如梨,赤如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淡泊甘苦』。乃知子雪引用,必此物也,聊筆於此。王應麟常言:得一異事,如獲一真珠船,恨不與孟賓散幌共欣賞爾』。」又云:「丘文莊公《群書鈔》方載中蠱毒用白蘘荷,引柳子厚詩云:『子厚在柳州種之,其地必有此種。仕於茲土者,其物色之,蓋亦不知為何物也』。」余謂丘公之博洽,而不識世之識者亦罕矣。按《江志》引《急就章》注曰。白蘘荷。即今甘露。攷之《本草》。其形性正同。又按《古今注》。蘘荷似苴而色紫,花生根中,花未散時可食,久寘則鎖爛,不為食矣。葉似薑,宜陰翳地種之。按:此二物,河池皆有,其所謂「簡子」者,土人名稱「鉈子」,所謂蘘荷者,土人名「馬薑。」
玉葉花 古今凡草木之葉皆綠,有紅葉者經霜也。而本地一種野花,葉如紫蘇而花如丁香,開作老黃色,當吐穗時,叢包之外,先出數葉,其白如粉。詢之土人,不知何名。按《孔六帖》有「金枝玉葉」 ,此花當名玉葉金花,頗亦雅馴。
香飯花 ,又一種草木,葉如棠棣,花如真珠,二月即開。其香幽靜而甜,過於玫瑰、茉莉遠甚。近土人用以染飯,作黃色以供祭祀,謂之「香飯花。」 以形義論之,殆即釋氏所云「苾芻」 者耶?
蘳花 石上生一種黃花,三四月間倒垂高巖之下,遠望如金鋪可喜,取植軒砌,次年仍復璀璨。其花宛一小金蓮,而蕊際黃絨蒙錯如繡。其枝榦似木賊而大,節間另生枝葉,葉如百合,兩兩排比,枝末又生細根如角須,抱裹節上,一似寄生者,土人名屈子花。余為改金蓮花偶讀《說文》蘳字,音乎互切,黃花也,又音圭鱻明黃也。《玉篇》。蘳亦音圭。又毛苗出也。
比擬之大似此種,恨不起譙周《稽含》一論定之。〈譙周有《巴蜀異物志》。「稽含有《南方草木狀》。」 〉桂花、 菊花、 《茉莉》
海棠 、《金錢 》《萱花》
「芙蓉 麗。」 《春 夜合》。
《露花 弔蘭 黃絲》。
竹屬
紫竹 、豆竹 、貓竹
白竹 、金竹 、泡竹
木屬
松 、柏 榕:
楓 、槐 、柘。
桑 黃楊 栗木
梨木 椿
禽屬
伯勞 ,《月令》:「鵙始鳴。」余曰:鄉作《惜化吟》,以鵙為子規,可無疑矣。《丹鈆錄》以鵙為伯勞,引《禽經注》云:伯勞飛不能翱翔,直刺而已,形似鴝鵒,但鴝鵒喙黃,伯勞喙黑。以此別之。此鳥好隻飛,未常雙性,亦能擊摶。鷹集於林,則盤旋鳴聒,俟鷹飛擊之,俗呼為鳳凰。皂隸言百鳥畏之也。蜀中名駕犁,滇中名鐵鸚哥,又名榨油郎,五更輒鳴不止,至曙乃息。按此說自是一種,實非鵙也。〈鵙非《伯勞》,確是「子規。」 〉此種即伯勞也,中州俗名為「翅不稜」,湖南、粵西多有之,河池謂之「青陽猺」,人名為「吉塞吾。」鷓鴣。 野雉 鷺
杜鵑 《鳩 鶯》
鵲 、《鵪鶉 》鷴雞
獸屬
牛 、馬 、羊。
豬
小步馬 ,河池不產馬,率來自左近土州,然身分雖小,頗有能行者。《漢書》:「烏秅國出小步馬。」孟康曰:「種小能步也。」師古曰:「小也。步能蹀足,即今所謂「百步千號」者也,豈謂小種乎?余謂師
說非也。「凡馬大則胑長而蹄自闊焉,小則胑短而蹄自促,以余今所見,皆小步馬也。」
虎 、豹 、豺
《熊 狸 猿》。
山羊 鹿 兔。
麞 麂,蟲屬。
螢 ,《丹鉛錄辨》螢有水螢、草螢二種,引証甚悉。此地螢頗多,且經年不斷,然未能辨其水與草也。余曾有句云:「山際九秋無過鴈,草根十月有藏螢。」 又本地俗語:「五六月間螢火滿天,八九月內螢火滿地。」 準諸古䚻,亦龤可聽。蚊 ,蚊蟲之為人害,可惡而不能絕者。至於蝨蚤,蚊蠅至矣,而蚊為甚。河池更有種,小似針尖,一日之間,自辰至酉,搖搖目前,如一飛塵旋落肌膚,撲之皆血,而膚即腫癢,十倍於蚊。昔用修譏湖譽蚊,誚其不躬至團風陽羅以身齋之。余更憾慈湖,何不攜板來此,與斯蚊尊之愛之,以講學明道耶?此蚊色黑,翅足莫辨,土人名為「納吝。」 以顯微鏡照之,如蜜蜂而小。
草屬
《香草 風》《蘭 林禽》
藥屬
錦地蘿 :一名「獨角蓮。」 治無名腫毒。
茱萸 :《土人》曰:「茶辣,味辛,解瘴毒。」
《山羊血 》治「跌打淤血。」
《木腰子 》治無名腫毒及藥毒,其性寒。
三七 一名「金不換」 ,載《本草》。
水蘿蔔 治泄瀉
馬、檳榔 、麝香 、芭豆。
紫草 ,《五棓子 》,白芨。
香附 、砂仁 、山豆根。
土茯苓 、草果 、何首烏。
《天門冬 》·竄地楓 青廂
豆寇
貨屬
錫 葛布 、綿花
青麻 ,馬蹄香 ,黃蠟。
山椒 藍靛 茶。
蔞 ,《楮皮紙》。
慶遠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本府。〈宜山縣附郭。〉
鐵城 在府城北三里。宋寶佑間築,黃應德有《記》。
宜州貢院 在府城南。宋置。元廢。宋紹興二十六年,前歲貢進士宜、融皆附於柳,後附於賓。淳熙十六年,知州韓璧請就本州考試。嘉定九年,以舊學基為貢院,終場五百餘人,預貢者五人。元省入省城,院遂廢。今址尚存。
寶積監 在府城西二百二十里,宋置,今廢。玉田場 在府城西南一百三十里,今廢。富安監 在府城南一百六十五里,宋置,今廢。墟市 去府城一百二十里,宋時百姓相聚交易於此。
籌邊樓 在府治後,舊名「望仙。」 規模壯麗,甲於諸樓。
南樓 在宜山縣前城上有黃庭堅所書《范滂傳》,刻石於其中。嘉熙三年己亥,樓燬。
惠慈樓 在府北城上
「明辰樓 」 「舊在子城上。」
四賢堂 在南山廣化寺前。內祀馮京、黃庭堅、趙抃、呂璹。在府城西二百二十里。宋置,今廢。龍溪書堂 在府城西二里。宋嘉定間建,今廢。宜山堂 在府東。
宜布亭 在城南六十里。宋慶元六年,知州耿明建。寶慶五年,知州黃夔重修。
阜民亭 在府治城外香山關之右。《汪浦記》:「披錦亭 ,岩桂亭 、梅陂亭。」
都郡亭 俱在城西北,今廢。
御書閣 在府城西六里南山之畔,舊名「龍濟。」 宋崇寧三年重建,郭良翰《記》。
金仙閣 在北山上
來薰臺 在府城內
瘞鶴臺 在城南「龍塘」 之旁。
於襄公筆跡 ,在南山「雙洞口。」
張自明有「紫華福地」 四大字及《龍隱洞》詩,鐫於
南山石壁
天河縣
舊縣 在思農鎮江之滸,嘉禧丁酉,遷於高寨《忻城縣》。
忻州 。唐置,即今忻城土縣。
河池州
廢庭州 ,宋大觀初置,四年廢。
思恩縣
廢溪州 宋大觀初,置於縣之帶溪砦,四年廢。演武場 在縣西門外一里。
西營 在縣西門外一里。
文漪亭 在縣東門外《望峰》。
《荔波縣 志》無「古蹟。」
東蘭州
文州 唐貞觀初置,本漢交趾、日南二郡界地,廢。今東蘭土州故址在城西二百四十里。蘭州 ,宋置,隸邕州,即今《東蘭土州》。
綏南砦 在東蘭土州。久廢無考。
南丹州
廢觀州 ,在州城內。宋大觀初置,尋移於高峰巖。紹興四年,復廢州為「砦。」
永州 鸞州 延州 福州 ,唐置。明洪武初,省入南丹土州。永州故址在岊峨哨,鸞州故址在移周哨,福州故址在羅冨哨,延州故址無考。南丹衛 ,明洪武二十九年與慶遠衛河池所齊置,後移南丹衛於賓州。既因民亂,復置為州,故址在今治東二里。
靖南砦 ,在州舊中平縣。宋大觀初置,屬庭州。後移於廢孚州。政和中,仍移於中平。紹興中,廢《那地州》。
廢孚州 按:《明一統志》:「舊本建隆縣,宋大觀初置此州,治歸仁縣,四年廢,政和中復置,宣和中又廢。」
永順正長官司
述崑州 ,唐建,隸桂州都督府,即宜山縣述崑鄉,今改屬永順司境地。
仙人足跡 大如箕斗,在司東北多靈山。又有異桃一樹,人往食之則得,及帶下山,變為泥團,今已樹亡種絕。更一小水流出石中,數人飲之固足,即數百人飲之亦足。此則更為奇異。
陵墓附 通志
編輯本府
宋馮三元祖墓 在府城北拜相山麓。相傳為三元馮京祖葬於此。
宋張丹霞墓 在府城西南六里九龍山左一峰巖內。
明太僕寺卿高嵩墓 在府北山麓,諭祭葬。明右副都御史馮俊墓 在九龍山北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