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124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二十四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跂踵部彙考

  夏帝癸一則

  圖考一則

 跂踵部藝文

  跂踵國贊         晉郭璞

 山戎部彙考一奚 厙莫奚 兀良哈 朵顏福餘泰寧三衛

  周成王一則 平王一則 桓王二則 惠王六則 襄王一則 靈王一則

  北魏道武帝登國一則 孝文帝延興三則 承明一則 太和五則 宣武帝正始一

  則 永平二則 延昌二則 孝明帝正光二則 孝昌一則 孝武帝太昌一則 文帝大

  統一則

  隋煬帝大業一則

  唐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顯慶一則 睿宗延和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一則 德

  宗貞元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宣宗大中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後唐莊宗同光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遼太祖一則

  金太祖天輔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成祖永樂六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四則

   代宗景泰一則 憲宗成化五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六則

  神宗萬曆七則

 山戎部彙考二

  遼史地理志遼燕京至中京道里考

  元史地理志大寧路所屬州縣考

  明實錄三衛建置沿革考

  鄭曉吾學編兀良哈考

 山戎部藝文

  諭朵顏等衛屬夷檄    明葉向高

 山戎部紀事

邊裔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跂踵部彙考

編輯

帝癸六年跂踵戎來賓

編輯

按:《竹書紀年》云云。

跂踵國

跂踵國

圖考

按《山海經。海外北經》:「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 足亦大,一曰大踵。」

其人行,腳跟不著地也。《孝經鉤命訣》曰:「焦僥跂踵。」重譯,款塞也。

跂踵部藝文

編輯

《跂踵國贊》
晉·郭璞

編輯

厥形雖大,斯腳則企。跳步雀躍,踵不閡地。應德而臻, 款塞歸義。

山戎部彙考一奚 厙莫奚 兀良哈 朵顏福餘泰寧三衢

編輯

成王 年大會諸侯於成周山戎入貢

編輯

按:《汲冢周書王會解》:「山戎菽。」

山戎,東北夷戎。菽,荳藥也。

平王五十年春魯侯會戎於潛秋魯侯及戎盟於唐按春秋隱公二年云云按左傳春公會戎於潛修

編輯

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秋,盟於唐。復修戎好也。

====桓王六年北戎侵鄭鄭伯大敗之====按《春秋》不書。按《左傳》隱公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 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公子突曰:「使 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 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 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 逞。」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 擊之,盡殪,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桓王》十年「秋九月,魯及戎盟於唐。」

按《春秋》桓公二年云云。按《左傳》,「修舊好也。」

惠王元年夏魯侯追戎於濟西

編輯

按《春秋莊公十八年》云云。按《左傳》「夏,公追戎於濟 西。」不言其來,諱之也。按《公羊傳》,此未有言伐者,其 言追何?大其為中國追也。

惠王三年冬齊人伐戎。

按《春秋》莊公二十年云云。

惠王七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

按《春秋莊公二十四年》云云。按《左氏》無傳。按《公 羊傳》,曹羈者何?曹大夫也。曹無大夫,此何以書?賢也。 何賢乎曹羈?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 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 為得君臣之義也。

惠王九年春,魯侯伐戎。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云云。

惠王十三年冬,齊侯、魯侯遇於魯濟。齊人伐山戎 按《春秋》莊公三十年云云。按《左傳》冬遇於魯濟,謀 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惠王十四年夏六月,齊侯獻戎捷於魯。

按《春秋》莊公三十一年云云。按《左傳》:「夏六月,齊侯 來獻戎捷,非禮也。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 以警於夷,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

襄王二年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編輯

按:《春秋》僖公十年云云。

靈王三年冬晉侯使魏絳盟於諸戎

編輯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四年:冬,無終子嘉父使 孟樂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晉侯 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魏絳曰:『諸侯新服,陳新 來和,將觀於我。我德則睦,否則攜貳。勞師於戎,而楚 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獲戎失華,無乃 不可乎』?」《夏訓》有之曰:「『有窮后羿』。公曰:『后羿何如』?」怪其言不 次故問之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 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 武羅、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 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 浞行媚於內,而施賂於外,愚弄其民而虞羿於田,樹 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咸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 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於窮門。 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 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於過,處 豷於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 少康滅澆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 故也。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 人》之箴曰:「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 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 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 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懲乎?」於是晉侯好 田,故魏絳及之。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 五利焉:戎狄荐居,貴貨易土,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 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 侯威懷,三也。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四也。鑒 於后羿而用德,度遠至邇安,五也。君其圖之!」公說。使 魏絳盟諸戎,修民事,田以時。襄公十一年,鄭人賂 晉侯以師悝、師觸、師蠲、歌鍾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 八。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 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 與子樂之。」辭曰:「夫和戎狄,國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 諸侯,諸侯無慝,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 有焉,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

北魏

編輯

道武帝登國三年五月北討庫莫奚六月大破之獲其四部雜畜十餘萬渡弱洛水班賞將士各有差

編輯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云云。按厙莫奚本傳,「厙莫奚 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 落者竄匿松漠之間,其民不絜淨,而善射獵,好為寇 鈔。登國三年,太祖親自出討,至弱洛水南,大破之,獲 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帝曰:『此群狄諸種,不識 德義,互相侵盜,有犯王略,故往征之。且鼠竊狗盜,何 足為患!今中州大亂,吾先平之,然後張其威懷,則無 所不服矣』。」既而車駕南還雲中,懷服燕、趙。十數年間, 諸種與厙、莫奚亦皆滋盛。乃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 震懼,各獻方物。

====孝文帝延興三年厙莫奚遣使朝獻====延興四年厙莫奚遣使朝獻。

延興五年五月厙莫奚遣使獻名馬。

承明元年二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編輯

太和元年三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編輯

按:以上《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四年,厙莫奚輒入塞內鈔掠,詔切責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厙莫奚本傳》:「高宗、顯 祖世,厙莫奚歲致名馬文皮。高祖初,遣使朝貢。太和 四年,輒入塞內,辭以畏地豆於鈔掠,詔切責之。 太和十七年五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二十二年,詔許厙莫奚入塞貿易。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厙莫奚本傳》:二十二 年,入寇安州營,燕、幽三州兵數千人擊走之。後復款 附,每求入塞與交易。詔曰:「厙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 以前,與安、營二州邊民參居,交易往來,並無疑貳。至 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今雖款附,猶在塞表, 每請入塞,與民交易。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聽 而不虞。或有萬一之警,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 節。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監之。」自是已後,歲常朝獻,至 於武定末不絕。

宣武帝正始四年八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編輯

永平二年八月厙莫奚遣使朝獻

編輯

永平三年十月厙莫奚遣使朝獻。

按:以上《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延昌元年十月厙莫奚遣使朝獻

編輯

延昌三年十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按:以上《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孝明帝正光四年厙莫奚國遣使朝獻

編輯

正光五年十二月厙莫奚遣使朝貢。

孝昌二年四月厙莫奚國遣使朝貢

編輯

按:以上《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厙莫奚國遣使朝貢

編輯

按:《魏書出帝本紀》云云。

文帝大統五年厙莫奚遣使貢方物

編輯

按《周書本紀》不載。按《厙莫奚傳》:「厙莫奚,鮮卑之別 種也。其先為慕容晃所破,竄於松漠之間。後種類漸 多,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主,二曰莫賀弗,三曰契箇,四 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置俟斤一人。有阿會氏者,最 為豪帥,五部皆受其節度,役屬於突厥。而數與契丹 相攻,虜獲財畜,因而行賞。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 樹」上。大統五年。遣使獻其方物。

煬帝大業 年厙莫奚遣使入貢

編輯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奚傳》,「奚本曰厙莫奚,東 國部種也。為慕容氏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間。其 俗甚為不潔,而善射獵,好為寇鈔。初臣於突厥,後稍 強盛。自突厥稱藩之後,亦遣使入朝,或通或絕,最為 無信。大業時,歲遣使貢方物。」

太宗貞觀三年奚人始來朝貢

編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奚亦東國種,為 匈奴所破,保烏丸山。漢曹操斬其帥蹋頓,蓋其後也。 元魏時自號厙莫奚,居鮮卑故地,直京師東北四千 里。其地東北接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與突厥 同俗,逐水草畜牧,居氈廬,環車為營。其君長常以五 百人持兵衛牙中,餘部散山谷間,無賦入,以射獵為 貲。」稼多穄,已穫,窖山下。斷木為臼,瓦鼎為餰,雜寒水 而食。喜戰鬥,兵有五部,部一俟斤主之。其國西抵大 洛泊,距回紇牙三千里,多依土護真水。其馬善登,其 羊黑,盛夏必徙保冷陘山。山直媯州西北,至隋始去 厙,莫但曰奚。武德中,高開道借其兵再寇幽州,長史 王詵擊破之。太宗貞觀三年始來朝,閱十七歲,凡四 朝貢。

貞觀 年,置饒樂都督府。拜「奚可度者持節六州諸 軍事饒樂都督,封樓煩縣公。」賜李氏。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帝伐高麗,大酋 蘇支從戰有功。不數年,其長可度者內附,帝為置饒 樂都督府,拜可度者使持節六州諸軍事,饒樂都督, 封樓煩縣公,賜李氏。以阿會部為弱水州,處和部為 都黎州,奧失部為洛瓌州,度稽部為大魯州,元俟折 部為渴野州,各以酋領辱紇主為刺史,隸饒樂府。復 置『東夷都護府』」於營州。兼統松漠饒樂地。置東夷校 尉。

高宗顯慶六年奚人叛尚書右丞崔餘慶護三都督兵討之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顯慶間,可度者 死,奚遂叛。五年,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候將 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為冷陘道行軍總 管。明年,詔尚書右丞崔餘慶持節總護定襄等三都

督討之,奚懼乞降,斬其王匹帝
考證

睿宗延和元年左羽林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孫佺等討奚人敗績孫佺等皆死之

編輯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萬歲通天中,契 丹反,奚亦叛,與突厥相表裏,號兩蕃。延和元年,以左 羽林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孫佺,左驍衛將軍李楷洛, 左威衛將軍周以悌,帥兵十二萬為三軍,襲擊其部, 次冷陘前軍。楷洛與奚酋李大酺戰不利,佺懼,斂軍 詐大酺曰:「我奉詔來慰撫若等,而楷洛違節度輒戰, 非天子意。」方戮以徇,大酺曰:「誠慰撫我,有所賜乎?」佺 出軍中繒帛袍帶與之,大酺謝,請佺還師。舉軍得脫, 爭先,無部伍,大酺兵躡之,遂大敗,殺傷數萬。佺以悌 皆為虜禽,送默啜害之。朝廷方多故,不暇討。

元宗開元二年奚人降詔宗室女為固安公主嫁之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元宗開元二年

編輯

使奧蘇悔落丐降,封饒樂郡王,左金吾衛大將軍、饒 樂都督。詔宗室出女辛為固安公主,妻大酺。明年,身 入朝成昏,始復營州都督府,遣右領軍將軍李濟持 節護送。大酺後與契丹可突於鬥死。弟魯蘇領其部 襲王,詔兼保塞軍經略大使。牙官塞默羯謀叛,公主 置酒誘殺之,帝嘉其功,賜主累萬。會與其母相告,訐 得罪,更以盛安公主女韋為東光公主妻之。

「開元十八年,奚附突厥,幽州長史發清夷軍討破之」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八年五月己酉,奚附於突 厥。」按《奚本傳》,「後封魯蘇奉誠郡王,右羽林衛將軍, 擢其首領無慮二百人,皆位郎將。久之,契丹可突於 反,脅奚眾並附突厥,魯蘇不能制,奔榆關,公主奔平 盧。幽州長史趙含章發清夷軍討破之,眾稍自歸。明 年」,信安王禕降其酋李詩、《鎖高》等部落五千帳,以其 地為「歸義州。」因以李詩拜左羽林軍大將軍、本州都 督,賜帛十萬,置其部幽州之偏。

天寶四載三月以楊氏女為宜芳公主嫁於奚饒樂都督李延寵九月奚殺其公主以叛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按奚本傳,「李詩死,子延寵 嗣,與契丹又叛,為幽州張守珪所困。延寵降,復拜饒 樂都督、懷信王,以宗室出女楊為宜芳公主妻之。延 寵殺公主復叛,詔立它酋婆固為昭信王、饒樂都督, 以定其部。安祿山節度范陽,詭邊功,數與鏖鬥,盛飾 俘以獻,誅其君李日越,料所俘驍壯戍雲南。」終帝世, 凡八入朝獻,至德、大曆間,十二

德宗貞元四年七月己未室韋奚寇振武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按《奚本傳》:「貞元四年與室 韋攻振武。後七年幽州殘其眾六萬。」德宗時兩朝獻。

憲宗元和元年奚君梅落入朝

編輯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元和元年,君梅 落身入朝,拜檢校司空、歸誠郡王,以部酋索氏為左 威衛將軍、檀薊州游奕兵馬使,沒辱孤平州游奕兵 馬使,皆賜李氏。然陰結回鶻、室韋兵,屯西城、振武。」大 抵憲宗世四朝獻。

文宗太和四年四月丁未奚寇邊李載義敗之

編輯

按《唐書文宗本紀》云云。按《奚本傳》:「太和四年,復盜 邊盧龍,李載義破之,執大將二百餘人,縛其帥茹羯 來獻,文宗賜冠帶,授右驍衛將軍。後五年,大首領匿 舍朗來朝。」

宣宗大中元年五月張仲武及奚北部落戰敗之

編輯

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按《奚本傳》:「大中元年,北部 諸山奚悉叛,盧龍張仲武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取 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萬輜,貯五百乘,獻京 師。」

懿宗咸通九年奚王遣使入朝

編輯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咸通九年,其王 突董蘇使大都督薩葛入朝。是後契丹方彊,奚不敢 亢,而舉部役屬虜,政苛,奚怨之。其酋去諸,引別部內 附,保媯州北山,遂為東西奚。」

後唐

編輯

莊宗同光 年賜奚掃刺姓李更名紹威隨數遣使朝貢

編輯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奚本傳》,「奚本匈奴 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涼川,在營府之西,幽州之西 南,皆數百里,有人馬二萬騎。分為五部:一曰阿薈部, 二曰啜米部,三曰粵質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訖支 部。後徙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地多黑羊馬。」 請幫助識別此字。前,蹄堅善走,其登山逐獸,下上如飛。契丹阿保、機 彊盛、室韋、奚霫皆服屬之。奚人常為契丹守界上,而 苦其苛虐。奚王去諸怨叛,以別部西徙媯州,依北山 射獵,常採北山麝香、人參賂劉守光以自托。其族至 數千帳,始分為東、西奚。去諸之族,頗知耕種,歲借邊 民荒地種穄,秋熟則來穫,窖之山下,人莫知其處。爨 以平底瓦鼎煮穄為粥,以寒水解之而飲去。諸卒子 掃刺立。莊宗破劉守光,賜掃刺姓李,更其名紹威。紹 威卒,子拽刺立。同光以後,紹威父子數遣使朝貢。初, 紹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魯》之姊為妻,後《逐不魯》叛亡入西奚,紹威納之。

後晉

編輯

高祖天福 年幽州以北地入契丹東西奚皆為契丹所併

編輯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按《奚本傳》,晉高祖入 立,割幽州鴈門以北入於契丹。是時紹威與逐不魯 皆已死,耶律德光巳立晉北歸,拽刺迎謁馬前,德光 曰:「非爾罪也,負我者掃刺與逐不魯爾。」乃發其墓,粉 其骨而颺之。後德光滅晉,拽刺常以兵從,其後不復 見於中國,自去諸徙媯州,自別為西奚,而東奚在琵 琶川者,亦為契丹所並,不復能自見雲。

太祖五年春正月親征西部及東部奚平之遂並其地

編輯

按《遼史太祖本紀》:「五年春正月丙申,上親征西部奚。 奚阻險,叛服不常,數招諭弗聽,是役所向輒下,遂分 兵討東部奚,亦平之。於是盡有奚、霫之地。東際海,南 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

太祖天輔七年奚王回離保寇燕地奧古哲等殺之併速古等三部皆至是討平之

編輯

按《金史太祖本紀》,不載。按《奚王回離保傳》,奚與契 丹俱起,在元魏時,號厙莫奚,歷宇文周、隋、唐皆號兵 強。其後契丹破走奚,奚西保泠國,其留者臣服於契 丹,號東西奚。厥後遼太祖稱帝,諸部皆內屬矣。鐵勒 者,古部族之號,奚有其地,號稱鐵勒州,又書作「鐵驪 州。」奚有五世族,世與遼人為昏,因附姓述律氏。中奚 有十三部,二十八落,一百一帳,三百六十二族。甲午 歲,太祖破耶律謝十諸將,連戰皆捷,奚鐵驪王回離 保以所部降,未幾,遯歸於遼。及遼主使使請和,太祖 曰:「歸我叛人阿疏、降人回離保、迪里等餘事,徐議之。」 久之,遼主至鴛鴦濼,都統杲襲之,亡走天德。回離保 與遼大臣立秦晉國王耶律捏里於燕京。捏里死,蕭 妃權國事。太祖入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出奔回離 保至盧龍嶺,遂留不行。會諸奚吏民于越里部僭稱 帝,改元天復,改置官屬,籍渤海奚、漢丁壯為軍。太祖 詔回離保曰:「聞汝脅誘吏民,僭竊位號,遼主越在草 莽,大福不再。汝之先世,臣服於遼,今來臣屬,與昔何 異?汝與余睹有隙,故難其來。余睹設有睚眥,朕豈從 之。儻能速降,盡釋汝罪。仍俾主六部族總山前奚眾, 還其官屬財產。若尚執迷,遣兵致討,必不汝赦。」回離 保不聽。天輔七年五月,回離保南寇燕地,敗於景、薊 間,其眾奔潰,耶律奧古哲及甥八斤家奴、白底哥等 殺之,其妻阿古聞之,自剄而死。先是,速古部人據劾 山奚路,都統撻懶招之不服,往討之。鐵泥部眾扼險 拒戰,殺之殆盡。至是,速古、啜里、鐵泥三部所據十三 巖,皆討平之。達魯古部節度使乙列已降,復叛奚。馬 和尚討達魯古並五院司等諸部,諸部皆降,遂執乙 列,杖之一百,其父及其家人先被獲者皆還之。初,太 祖破遼兵於達魯古城,九百奚營來降。至是,回離保 死,奚人以次附屬,亦各置猛安謀克領之。按《完顏 昌傳》,昌本名撻懶,太祖自將襲遼主於大魚濼,留輜 重於草濼,使撻懶牙卯守之。奚路兵官渾黜不能安 輔其眾,遂以撻懶為奚六路軍帥鎮之。習古迺婆盧 火護送常勝軍及燕京豪族工匠,自松亭關入內地。 上戒之曰:「若遇險阨,則分兵以」往。習古迺、婆盧火迺 合於撻懶。久之,討劾山速古部奚人,奚人據險,戰殺 且盡,速古啜里鐵泥十三巖皆平之。詔曰:「朕以奚路 險阻,經略為難,命汝往任其事,而克副所託,良用嘉 歎。今回離保部族來附,餘眾奔潰,無能為已。比命習 古迺、婆盧火護送降人,若遇險阻,即分兵以行,餘眾 悉與汝合。降詔二十招諭,未降汝當審度其事從宜 處之。」其後撫定奚部及分南路邊界。表請設官鎮守。 上曰:「依東京。渤海列置千戶謀克。」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等各遣使來朝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朵顏福餘、泰寧,高皇帝 所置三衛也。其地為兀良哈,在黑龍江南,漁陽塞北。 漢鮮卑、唐吐谷渾、宋契丹皆其種類。元為大寧路北 境。高皇帝有天下,東蕃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府相 率乞內附,於是即古會州地置大寧都司、營州諸衛, 封子權為寧王,使鎮焉。已數為韃靼所抄。」

按《明會典》:「朵顏衛、福餘衛、泰寧衛、兀良哈,即古山戎, 後稱厙莫奚,在烏龍江南,漁陽塞北。元時,大寧路北 境。國初,設北平行都司。洪武十四年,以大寧地封子 權為寧王。二十一年,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府元帥 等,各遣使來朝。」

洪武二十二年、始置泰寧、朵顏、福餘三衛。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洪武二十二年,乃置泰 寧、朵顏、福餘三衛指揮使司,俾其頭目各自領其眾以為聲援。自大寧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 義歷廣寧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 開原,曰福餘。獨朵顏地險而強,久之皆叛去。」

按《明會典》,「二十二年,乃分兀良哈為三衛於橫水之 北,曰朵顏,曰福餘,曰泰寧,以處降胡,授指揮使等官, 各賜冠帶,俾領所部。朵顏、福餘、泰寧三衛差來並自 來都督,賞綵段四表裏,絹二匹;都指揮綵段三表裏, 絹二匹;指揮千百戶所鎮撫頭目,每人綵段二表裏, 絹一匹,各織金紵絲衣一套,又各加綵段一表裏,舍」 人,每人綵段二表裏,絹一匹,織金衣一套;達子,每人 綵段一表裏,絹一匹,素紵絲衣一套。婦女有進貢者, 每人一表裏,絹一匹,紵絲女衣一套;隨來婦女一表 裏,絹一匹,女衣一套,以上靴襪各一雙。奏事進貢,都 指揮絹一匹,綵段三表裏,織金衣一套;指揮每人絹 一匹,綿布一匹,綵段二表裏,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 雙。舍人因事進貢者,每人綵段一表裏,織金衣一套, 絹一匹,靴襪各一雙

按《明一統志》:「兀良哈,東接海,西連開平界,北抵北海, 本春秋時山戎地,秦為遼西郡北境,漢為奚酋所據, 東漢征敗之,走匿松漠間。後魏之先復居於此,號厙 莫奚,後服屬契丹,元為大寧路北境。本朝洪武二十 二年,征敗北胡來降者眾,詔以兀良哈之地置泰寧、 朵顏、福餘三衛以處之,為東北外藩,命其長為指揮」 使、指揮同知,各領所部。自是每歲朝貢。

成祖永樂元年徙寧王於南昌盡以大寧地界三衛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成祖從燕起靖難患寧王躡其後自永平攻大寧入之謀脅寧王因厚賂三

編輯

衛說之來。成祖行,寧王餞諸郊。三衛從,一呼皆起,遂 擁寧王西入關。成祖復選其三千人為奇兵從戰。天 下既定,徙寧王南昌,徙行都司於保定。遂盡割大寧 地畀三衛,以償其前勞。帝踐阼之初,遣百戶裴牙失 里等往告,復使指揮蕭《尚都》齎敕諭之。

按《明會典》:「永樂元年,三衛來朝,益求內附,因改封寧 王於南昌,移行都司於保定,而以大寧全地與之。授 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官,各賜敕書。每襲 則更敕,有功則加陞,入貢者以敕為驗。自是,襲、陞朝 貢不絕。歲以聖節及正旦後,改冬至兩貢。每貢各衛 百人,由喜峰口入。」

永樂二年,三衛脫兒火察等入朝,各授都指揮等官, 掌衛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永樂二年夏,其頭目脫 兒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人,隨尚都來朝,貢馬。於是命 脫兒火察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哈兒兀歹為都 指揮同知,掌朵顏衛事,安出及土不申俱為都指揮 僉事,掌福餘衛事,忽剌班胡為都指揮僉事,掌泰寧 衛事。餘未至者三百五十七人,各授指揮千百戶等」 官,賜誥印、冠帶及白金、鈔幣、襲衣。自是,三衛朝貢不 絕。

永樂三年,以阿散為泰寧衛都指揮僉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永樂三年冬,命來朝頭 目阿散為泰寧衛掌衛事都指揮僉事。其朵兒朵臥 等亦各陞賞有差。」

永樂四年,三衛請以馬易米,許之。後附韃靼假市馬 來窺伺,詔責之,令以馬贖罪。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永樂四年冬,三衛饑,請 以馬易米。帝命有司第其馬之高下,各倍價給之。久 之,陰附韃靼,數掠劫邊城,復假市馬來窺伺。帝下詔 切責,令其以馬贖罪。」

永樂十二年,三衛叛附於阿魯台。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永樂十二年春,遂納馬 三千於遼東。帝敕守將王真仍一馬,各予布四匹。亡 何,復叛附阿魯台。」

永樂二十年,帝親征三衛於屈烈河,大敗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永樂二十年,帝親征阿 魯台,還擊之,大敗其眾於屈烈河,斬馘無算。來降者 釋勿殺。」

仁宗洪熙元年詔三衛許自新福餘衛奏印為賊所奪請印許之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仁宗嗣位,詔三衛許自 新。洪熙元年,安出奏其印為寇所奪,請更給。許之。冬, 三衛頭目阿者禿來歸,授千戶,賜鈔幣、襲衣、鞍馬,仍 命有司給供具。自後來歸者,悉如例。」

宣宗宣德元年三衛掠永平山海帝將親討之三衛謝罪撫之如初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宣宗初,三衛掠永平、山 海間。帝將親討之,三衛頭目皆謝罪入貢,朝廷撫納 之如初。」

按《明會典》:「兀良哈,宣德間使臣朝貢,沿途茶飯接待。 宣德七年,以三衛頭目恭事日久,加賜金幣有差。」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宣德七年,更給泰寧衛 印。其秋,以朵顏頭目哈剌哈孫,福餘頭目安出、泰寧頭目脫火赤等恭事朝廷久,加賜織金綵幣表裏有 差。」

英宗正統 年三衛入寇潛附瓦剌也先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統間,屢寇遼東、大同、 延安境,獨石守備楊洪擊敗之,擒其頭目朵欒帖木 兒。未幾,復附瓦剌也先。泰寧拙赤妻也先以女,皆陰 為之耳目。入貢輒易名,且互用其印,又入廣寧前屯。 帝惡其反覆。」

正統九年,命成國公朱勇等征三衛,敗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統九年春,命成國公 朱勇偕恭順侯吳克忠出喜峰,興安伯徐亨出界嶺, 都督馬亮出劉家口,都督陳懷出古北,各將精兵萬 人分勦之。勇等捕其擾邊者致闕下,並奪回所掠人 畜。未幾,拙赤等拘肥河衛,使人殺之。肥河衛頭目別 里格與戰于格魯坤迭連,拙赤大敗。瓦剌復分道截」 殺,出兵攻之,三衛大困。

正統十二年,總兵曹義等擊敗三衛、瓦剌,復大掠之, 乞降於也先。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統十二年春,總兵曹 義、參將胡源、都督焦禮等分巡東邊,值三衛入寇,掠 擊之,共斬首三十二級,擒七十餘人。其年,瓦剌賽刊 王復擊殺朵顏乃兒不花,大掠以去。也先繼至,朵顏、 泰寧皆不支乞降,而福餘獨走避腦溫江。於是三衛 益衰,畏瓦剌強,不敢背,仍歲來致貢,止以利中國賜」 賚而已。又心銜邊將勦殺,故常潛圖報復。

正統十四年,石亨等擊敗三衛,三衛導瓦剌大舉入 寇,上以是役北狩。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統十四年夏,大同參 將石亨等復擊其盜邊者於箭谿山,擒斬五十人,三 衛益怨。其秋,導瓦剌大入,英宗遂以是役北狩。」

代宗景泰 年遣使撫諭三衛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景泰初,朝廷仍遣使撫 諭三衛,受也先旨,數以非時入貢,多遣使往來伺察 中國。既而也先虐使之,復逼徙朵顏所部於黃河母 納地,三衛皆不堪,遂陰輸瓦剌情於中國,而請得近 邊屯駐。舊制,三衛每歲三貢,其貢使俱從喜峰口驗 入,有急報則許進永平。時三衛使有自獨石及萬全」 右衛來者,邊臣以為言,敕止之。

憲宗成化元年三衛朵羅干入寇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天順中,嘗乘間掠諸邊, 復竊通韃靼,孛來每為之鄉導。所遣使與孛來使臣 偕見,中國待韃靼厚,請加賞,不得,大忿,遂益與孛來 相結。成化元年,其頭目朵羅乾等以兵從孛來大入 遼河。已,復西附毛里孩,東合海西兵數入塞,又時獨 出沒廣寧、義州間。」

成化九年,三衛入寇遼東,總兵歐信敗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成化九年,遼東總兵歐 信以偏將韓斌等敗之於興中,追及麥舟,斬首六十 二,獲馬畜器械幾數千。其年喜峰守將吳廣以貪賄 失三衛心,三衛入犯,廣下獄死。」

成化十年,三衛入寇開原、慶雲,參將周俊卻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成化十年,復掠開原、慶 雲,參將周俊擊退之。」

成化十四年,詔復「三衛馬市。」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成化十四年,詔復三衛 馬市。初,國家設遼東馬市三,一城東,一廣寧,皆以待 三衛。正統間,以其部眾屢叛,罷之。會韃靼滿都魯暴 強,侵掠三衛,三衛頭目皆走避塞下,數饑困,請復馬 市再四,不許。至是巡撫陳鉞為上言,始許之。滿都魯 死,亦思馬因主兵柄,三衛復數為所窘。」

成化二十二年,韃靼別部那孩大掠三衛,三衛逃匿 近邊,詔優卹之。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成化二十二年,韃靼別 部那孩復擁三萬眾入大寧金山,涉老河,攻殺三衛 頭目伯顏等,掠去人畜以萬計。三衛乃相率攜老弱 走匿邊圉。邊臣劉潺以聞,詔予芻糧優卹之。」

孝宗弘治  年三衛數盜入古北開原境未幾為小王子所掠因叩關輸罪宥之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弘治初,三衛常盜掠古 北、開原境。既悔罪,而守臣張玉、總兵李杲等以計誘 斬其來市者三百人,遂北結脫羅干,請為復仇,數寇 廣寧、寧遠諸處。時海西尚古者,以不得通貢叛中國, 數以兵阻諸蕃入貢,諸蕃並銜之。朝廷旋許尚古納 款。於是撫寧猛克帖木兒等皆以尚古為辭,入寇遼」 陽,殺掠甚眾。未幾,韃靼小王子屢掠三衛,三衛因各 叩關輸罪。朝廷許之,然陽為恭順而已。朵顏都督花 當者,恃險而驕,數請增貢加賞,不許。

武宗正德十年朵顏都督遣其子把兒孫入寇命副總兵杜勇禦之乃匿把兒孫使其子打哈等入朝請罪詔釋之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德十年,花當遣其子
考證
把兒孫以千騎毀鯰魚關入,大掠馬蘭谷。參將陳乾

戰死,復以五百騎入板場谷,千騎入神山嶺,又千餘 騎入水開洞。事聞,命副總兵杜勇禦之。花當旋退去, 屯駐紅羅山,匿把兒孫,而使其子打哈等入朝請罪。 詔釋不問。」

正德十三年,把兒孫死,其子伯革入貢。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正德十三年,帝巡幸至 大喜峰口,將徵三衛頭目,使悉詣關下宴勞。都御史 臧鳳等疏止之,不報,尋亦不果。當把兒孫犯邊時,朝 廷詔削其職。把兒孫死,其子伯革入貢。」

世宗嘉靖九年詔予伯革父爵而打哈自以不得職先後入寇邊將失防禦皆逮治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嘉靖九年,詔予伯革父 爵。而打哈自以花當子不得職,怒,遂先後掠冷口、擦 崖、喜峰間。參將袁繼勳等失於防禦,皆逮治。」

嘉靖十七年,泰寧部把《當亥》入寇,總兵馬永擊斬之。 其屬把孫入寇,少監王永與戰,敗績。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嘉靖十七年春,指揮徐 顥誘殺泰寧部九人,其頭目把當亥率眾寇大清堡, 總兵馬永擊斬之。其屬把孫以朵顏部眾復入,鎮守 少監王永與戰,敗績。」

嘉靖二十二年,詔「罷馬市及木市。」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嘉靖二十二年冬,攻圍 墓田谷,殺守備陳舜,副總兵王繼祖等赴援,擊斬三 十餘級。其年,詔罷舊設三衛馬市,並新設木市亦罷 之。秋,三衛復導韃靼寇遼州,入沙河堡,守將張景福 戰死。」三衛之迭犯也,實朵顏部哈舟兒、陳通事為之。 二人者,俱中國人,被鹵,遂為三衛用。

嘉靖二十四年,賜朵顏都督金帶、金頂大帽。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四年,以朵顏都督能鈐束人,不 擾邊境,准與金帶及金頂大帽,回賜。自進並帶進馬 匹,不分等第,每匹綵段二表裏,絹一匹;駝每隻三表 裏,絹十匹。在衛都督、都指揮每員加賜綵段一表裏, 求討,請旨,量與物件。到京者,照名給散;在衛者,討敕 開付,差來人領去。領賞畢日,許於會同館開市三日。」 鋪行人等照例將貨入館「兩平交易」順天府仍行薊 州遵化等處。如三衛人回還到彼聽令兩平交易。每 人許收買牛一隻,犁鏵一副鍋一口。不許將違禁之 物私自夾賣。違者巡按御史究治。

嘉靖三十年,哈舟兒伏誅。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嘉靖二十九年,韃靼俺 答謀犯畿東,哈舟兒為指潮河川路,俺答移兵白廟, 近古北,舟兒詐言敵已退,邊備緩,俺答遂由鴿子洞、 曹榆溝入,直犯畿甸。已,俺答請開馬市,舟兒復往來 誘阻之。三十年,薊遼總督何棟購捕至京,伏誅。」 嘉靖四十二年,朵顏通罕導俺答入掠順義三河。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朵顏通罕者,俺答子辛 愛妻父也。嘉靖四十二年,古北哨卒出關,為朵顏所 撲殺。俄,通罕叩關索賞,副總兵胡鎮伏兵執之。總督 楊選將為牽制辛愛計,乃拘縶通罕,令其諸子更迭 為質。三衛恨甚,遂導俺答入掠順義及三河,選得罪。」

神宗萬曆十二年朵顏長昂入寇

編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初,朵顏長昂益強, 挾賞不遂,數與其屬董孤狸等糾眾入掠,截諸蕃貢 道。十二年秋,復導土蠻以四千騎分掠三山、三道溝、 錦州諸處。守臣李松請急勦長昂等,朝議不從,僅革 其月賞。未幾,復以千騎犯劉家口,官軍禦之,殺傷相 當。於是長昂益跋扈自恣,東勾土蠻,西結婚白洪大」, 以擾諸邊。

萬曆十七年,長昂寇遼東。總兵李成梁禦之,官軍敗 績。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十七年,朵顏長昂 合韃靼東西二部寇遼東。總兵李成梁逐之,官軍大 敗,殲者八百人。」

萬曆十九年,長昂大掠獨石路。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云云。

萬曆二十二年,長昂寇中後所。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二十二年,長昂復 擁眾犯中後所,攻入小屯臺。副總兵趙夢麟、秦得倚 等力戰卻之。」

萬曆二十三年,長昂潛入喜峰口。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二十三年,長昂潛 入喜峰口,官軍擒其頭目小郎兒。」

萬曆二十九年,長昂與《董孤狸》等皆納款。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二十九年,長昂董 孤狸等皆納款,請復寧前木市,許之。」

萬曆三十四年,長昂以三千騎窺義院界,邊將有備, 乃引去。頃之,長昂死,三衛皆靖。

按《明外史朵顏福餘泰寧傳》:「萬曆三十四年冬,復糾 韃靼班不什白言台吉等,以萬騎迫山海關,總兵姜 顯謨擊走之。長昂復以三千騎窺義院界,邊將有備乃引去。旋詣喜峰,自言班、白入寇,已不預知,守臣具 以聞。詔長昂復通貢市,頒給撫賞如例。頃之,長昂死, 諸子稍衰,三衛皆靖。」

山戎部彙考二

編輯

《遼史地理志》。

《遼燕京至中京道里考》

編輯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門,至望京館,五十里 至順州,七十里至檀州,漸入山,五十里至金溝館。將 至館,川原平曠,謂之金溝淀。自此入山,詰曲登陟,無 復里堠,但以馬行記日。約其里數,九十里至古北口, 兩傍峻崖,僅容車軌。又度德勝嶺,盤道數層,俗名思 鄉嶺,八十里至新館,過雕窠嶺、偏槍嶺,四十里至如 來館,過烏濼河,東有灤州。」又過黑斗嶺、「度雲嶺、芹菜 嶺,七十里至柳河館」、「松亭嶺」甚險峻,七十里打造部 落。「東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館,八十里至鹿兒峽館,過 蝦蟆嶺,九十里至鐵漿館,過石子嶺。」自此漸出山,七 十里至富谷館,八十里至通天館,二十里至中京大 定府。城垣卑小方圓,纔四里許,門但重屋,無築闍之 制。南門曰「朱夏門」,內通步廊,多坊門。又有市樓四,曰 天方、大衢、通闤、望闕。次至大同館。其門正北曰「陽德 閶闔。」城西內西南隅岡上有寺,城南有園圃,宴射之 所自過。北口居人草庵板屋,耕種但無桑柘,所種皆 從壟上,虞吹沙所壅。山中長松鬱然,深谷中時見畜 牧牛馬橐駝,多青鹽黃豕。

《元史地理志》

編輯

《大寧路所屬州縣考》

編輯

大寧路:本奚部。唐初,其地屬營州。貞觀中,奚酋可 度內附,乃置驍樂郡。遼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初 為北京路總管府,領興中府及義、瑞、興、高、錦、利、惠、川、 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松山縣屬上都路。至 元五年,併和州入利州為永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 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寧。」二十五年,改為武平路, 後復為大寧。領司一,縣七,州九。 錄事司。初置警 巡院。至元二年,改置錄事司。

縣七

大定。下。中統二年,省長興入焉。

龍山。下。初屬大定府。至元四年,屬利州。後復來屬。

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興中州。後復置。

和眾,下 。金源,下 。惠和,下 。武平。下。

州九

義州下

興中州。下。元初,因舊為興中府,後省。至元七年,又降府為州。

瑞州。下。至元二十三年,伯顏奏准「以唆都哈䚟等拘收戶計種田,立屯於瑞州之西,撥頻海荒間地及時開耕,設打捕屯田總管府,仍以唆都哈䚟等為屯田官。」

高州,下 。錦州,下 。利州,下 。惠州,下 。川州,下。建州。下。

《明實錄》

編輯

《三衛建置沿革考》

編輯

洪武二十年秋九月,置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於大寧。 二十二年春正月壬午,會寧侯張溫及周興奏「修拓 大寧等城成」,井上其規制:「大寧城門五,城周三千六 十丈,濠長三千一百六十丈,深一丈九尺;會州城門 四,城周一千一百二十八丈,濠長一千一百八十九 丈二尺,深一丈八尺;富峪城門四,城周九百丈,濠長 九百八丈二尺,深一丈三尺,寬河城門四。城周八百 一十二丈,濠長八百五十九丈,深一丈五尺。」夏五月 辛卯,置泰寧、福餘、朵顏三衛於兀良哈,地在烏龍江 南、盧龍塞北,以處降部。「東自全寧抵喜峰外,近宣府, 曰朵顏;自錦、義歷廣寧至遼山,曰泰寧;自黃泥窪踰 瀋陽鐵嶺,曰福餘」,在潢水北、大寧外邊,由冷口入貢。 置驛於遷安縣,接達京師。二十七年六月乙酉,命兵 部官至北平布政司議置驛傳。自大寧至廣寧東路 四百八十五里,置十驛;中路北平至開平七百六十 五里,置十四驛;西路至開平六百三十里,置十三驛; 北路土木至宣府一百里,置二驛。三十年春正月,置 馬驛八:「東曰涼亭、沈」阿、賽峰、黃崖,四驛接大寧,古北 口。西曰桓州、威胡、明安、隰寧,四驛接獨石。

建文元年秋七月庚寅,「大寧總兵劉貞、都督陳亨、都 指揮卜萬,引《大寧》兵號十萬」,出松亭關,駐沙河,進攻 遵化,貞等退保松亭關。冬十月,燕王襲破大寧,以寧 王及大寧官軍歸北平永樂元年春三月,改北平行都指揮使司為「大寧都 指揮使司」,隸後府,徙於直隸保定府。遷各衛於內地 營州左右於薊州,中於平谷「縣,前於香河縣,後於三 河縣。興州:前於豐潤縣,後於三河縣,中於良鄉縣,左 於玉田縣,右於遷安縣。」大寧中,前及會州於京師,左 右於萬全都司。因兀良哈三衛來朝,益求內附,以大 寧故衛地使為外藩,「自古北口至山海關為朵顏,自 遼東廣寧前屯衛至廣寧白雲山為泰寧,自白雲山 至開原為福餘歲許百人。干聖節及正旦兩貢駝馬, 並由喜峰口置把總提督之,即松亭關」也,達於三屯。 灤陽驛出遷安東北境,朝京師。而遷安驛徙於山海 關,以隆平侯張信為總兵,備禦桃林口。是年,東勝左 衛自山西行都司調至,領五千戶所,其右徙遵化。開 平。中屯衛原設大寧、沙嶺,「洪武中調真定府,移置灤 州義豐里石城廢縣。領五千戶所。」

鄭曉吾學編

編輯

《兀良哈考》

編輯

兀良哈,在烏龍江南,漁陽塞北,春秋時山戎地。元為 大寧路。戶四萬六千,口四十四萬八千。國初,割錦、義、 建、利諸州隸遼東,設都司於惠州,領營、興等二十餘 衛所,所謂「北平行都司」也。

洪武十四年,封子權於大寧,為寧王。二十二年分兀 良哈為三衛於潢水之北,曰朵顏,曰福餘,曰大寧。處 降部以脫魯忽察兒、海撒、男奚阿札失里為三衛指 揮使,同知並邊,為我藩籬。靖難初,首劫大寧兵,及召 兀良哈諸酋,率部落從行,有功,遂以大寧畀三衛。寧 王,移封南昌。徙行都司於保定,為大寧都司。令三衛 歲二貢衛百人。東起廣寧前屯,歷喜峰近宣府,為朵 顏;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開原,為福餘;由錦義度 遼河至白雲山,為大寧。皆逐水草,無恆居。三衛,朵顏 最強,分地又最險。永樂中最親附。宣德時,嘗入漁陽 塞上,率諸將出喜峰關,敗諸鹵於寬河,誅其大酋,自 後稍馴順。

正統中又叛,侵盜東北關諸寨,索鹽米賞賜而已。以 故喜峰、密雲間有都指揮或都督鎮守,驗貢夷。己巳, 福餘、大寧結也先為也先鄉道朵顏獨扼險不肯從。 也先至,不能入塞,不得利,大掠福餘、大寧人畜去。始 敕都御史鄒來學經略。已而設太監、參將,又設總兵。 景泰四年,守臣言「兀良哈貢使往來不絕,為瓦剌間」 諜。詔自後使至,許二三人入京,餘不得輒入關。成化 四年與北虜毛里孩通,侵天城,遣都督李鐸詰之。十 二年,通癿加思蘭謀寇遼東,敕邊臣備之,然亦未敢 大為寇盜。弘治中,守臣楊友、張瓊燒荒出塞掩殺,邊 釁遂起。

正德初,部落既蕃,陽順陰逆,累肆侵盜。朵顏督花當 求添貢,其子把兒孫深入擄掠,動稱結親迤北,恐中 國。革蘭台者,花當孫也。兀良哈朵顏為大部,朵顏花 當為貴種。花當長子革列孛羅早死,其弟把兒孫驍 勇。十年,把兒孫入馬蘭峪塞,殺參將陳乾,遣都督桂 勇討之。把兒孫遣扯禿等來言,請入貢,且獻馬贖殺 「乾罪,又謾言射林孛羅幹兒路阿剌忽旦夕且糾諸 部大舉入寇,令小失台、呼扯禿等去,我亦幸無事。」奏 敵退,班師。未幾,入寇,參將魏祥全軍覆沒。時把兒孫 狡劣,屢謀劫奪,諸部不相附,尋亦死。花當種人皆附 革蘭台,革蘭台貢馬遲之,未請嗣番官也。邊臣上言: 兵部令譯部落後許貢。革蘭台遂入寇,漁陽,諸小關 堡皆殘破。

嘉靖十一年九月,巡撫王大用欲通朵顏,與厚賂,城 其霧靈山,不果。是時,酋阿堆、哈利赤數入建昌喜峰、 太平諸寨,殺掠人畜,革蘭台又乞陞官。兵部言大用 喜事,請以毛伯溫代。大用出漁陽巡撫。伯溫至鎮,虜 益盜邊,邊人不得耕牧。二十年,革蘭台挾北虜求添 貢。貢衛三百人,不許;請衛二百人,又不許。時時出沒 塞下,輒雲「結小王子,旦夕大舉入塞。」會俺答吉囊自 大同深入太原,不得已,許其補前貢失期者衛二百 人。二十一年,內批胡守中侍郎兼憲職,提督軍務撫 勦。守中憸險嗜利,乾沒內帑金多。又擅出塞,盡伐遼、 金以來松木百萬,自撤藩籬,遍索富人舊將金錢。言 官劾守中,論死。西市巡撫徐嵩阿事,守中削籍。已而 有發嵩乾沒庫金者,逮謫戍。二十二年,叛人白通事 道,虜數侵我塞,巡撫許論伏兵斬白通事,論進官副 都御史,請告去。朱方代論,以請撤防秋兵太早,為虜 所掠。逮至京,杖死闕下。職方郎中韓勗亦杖死。二十 五年,虜大入塞。明年,北虜道兀良哈入寇遼東。吾學 編《地理述》曰:「國初即古會州、大寧地,設北平行都司, 興營諸屯衛,封建寧藩,與遼東、宣府聯絡東西,為外 邊。已而魏國公經略自古北口至山海關,增修關隘, 為內邊。」以故薊州西接居庸,北折而東,南抵海上,盡 漁陽、盧龍,皆其管內。𦪑泛登、萊,陸走趙、魏,肩肘奚、達, 襟帶原澤,馮翊京師,號稱雄鎮。又地壤深厚,樹畜魚 鹽,黍稷之利,甲於圻內。文皇靖難,兀良哈內附,迺徙北平行都司於保定,為大寧都司,而散布興營諸衛 於京府之境。大寧地盡畀兀良哈,通貢互市,為我藩 籬,朵顏、大寧、福餘三衛是也。自是紅螺、白雲之北,棄 與戎寇,遼東、宣府聲援「隔絕諸夷,裂我險阻,闖我門 庭,要我官賞,殘我吏民。喜峰、三屯、密雲、白羊,僅僅收 縮。譬之左臂癰腫,則上谷孤子,後背傴僂,則盧龍單 薄;哽其喉吭,則遼海坐隔,扼其胸腹,則陵寢警逼,失 計甚矣。」正統以前,夷心畏服,方隅寧謐,土木之變,三 衛為也。先鄉道,始命都御史鄒來學經略,已而總兵 參將內「臣增設日多,三衛亦矯詐反覆,然尚未敢顯 言為寇也。」弘治中,守臣楊友、張瓊燒荒,掩殺無辜,邊 釁遂起。正德以來,部落既蕃,朵顏獨盛,陽順陰逆,累 肆侵噬。花當脅求添貢把兒孫,深入擄掠,動稱結親 迤北,恫疑中國,而參將陳乾、魏祥先後陷沒,以故三 衛日驕。嘉靖中,革蘭台,輒要官賞,請益貢。禍機所伏, 不待智者而知也。天壽山,七陵在焉。余嘗從祠官至 長陵,北望烽堞不數里。己已之變,祠官不能至昌平。 昌平陵衛吏卒如僑寓,增兵繕障,於斯為急。古北口、 潮河川俱要害,而河川本故元避暑故道,尤為虜衝。 作橋則浮沙難立,為塹則漲水易淤。都史洪鍾雖嘗 設有關城,勢孤難守。議者欲「塞川流,建石墩數十,令 其錯綜宛轉,下通流水,上傳烽火,亦一策也。喜峰口 三衛貢道稍深峻,燕河、太平寨、馬蘭峪、密雲四營,聲 勢相援,虜即至。中兩營當其衝。燕河、密雲相掎角。遵 化三屯、建昌固其內防,虜當大挫。永平、梁城間無虜 患,亦無海寇。若乃山麓林莽,樊樹阻固,以供薪炭,伐 條枚日就疏」薄。嘉靖中,胡守中又出塞,盡斬遼、金以 來松林百萬,自撤藩蔽矣。

山戎部藝文

編輯

《諭朵顏等衛屬夷檄》
明·葉向高

編輯

《告諭》,「朵顏等衛,服屬中國之日久矣。往高皇帝時,建 衛置戍,比於內臣。文皇帝經營天下,爾與有勞,遂俾 爾大寧,冠帶其酋,令世世勿絕。爾諸夷介在戎狄,獲 有寧宇,至於今無害,則誰之賜也?惟爾先世感國家 恩,慕義服從。洪永之際,貢幣歲通,事我中國甚謹。其 後悼心失圖,稍稍軼我邊陲,焚我郊保,犯我漁陽。諜 間瓦刺通毛里孩,以滋我蟊賊。我祖宗懼爾之有戎 心也,第裁其貢使,猶不忍爾絕,是我國家有德於諸 夷甚厚。爾乃益肆狼心,聯結土蠻諸虜,窺我兩河,蓋 至今日。而邊境之間騷然靡寧,則職汝之由。議者咸 謂爾名為薊鎮之藩籬,實為遼左之大患。不大芟薙 以威其心,禍且未厭。陛下聖德兼覆」遠近,謂爾先世 曾效順於國家,毋是剪除,爾亦或者悔禍之延,而欲 邀福於我二祖之寵靈也。以幡然易念,長為外臣,陛 下實與嘉之,其奚以興戎為?疆圉之臣奉宣此旨,不 敢妄自啟釁,日夜俟爾之改圖也。而爾未有悛心,陰 謀益甚,意者尚未諭陛下赦過兼容之盛心乎?爾獨 不念我中國全盛,士「馬精強,謀臣猛將,雲集霧蒸。材 官蹶張之技,百倍於控弦。爾寧不聞之?今軍吏欲加 威於爾,而陛下不忍,果何愛爾諸夷也?固謂國家素 於爾有恩,不與他夷諸虜同耳。且爾每歲貢獻,皆駑 蹇疲羸,不充於天廐。而國家時出金帛牛酒以犒爾 眾。較其貲費,遠不相當。我中國豈有賴焉?亦惟是累 世之故,不與爾爭。爾忘如天之德,而與虜為媾,利其 鹵獲,從而瓜分之。委德於身而委怨於諸虜,於計狡 矣。萬一陛下震怒,憪然忿爾之有非,正告天下以夷 德無厭,蔑恩蓄禍,責行間諸臣,滅此而後朝食,爾其 何辭?或者有狂謀之人為爾畫計,以爾結連青把都 土蠻諸虜,足為聲援。不知青把都土蠻所以結婚姻、 納厚交於爾者,以爾猶臣事中國,能為彼中詗耳。一 旦國家絕爾歡師渡橫水之北,彼安敢奮螳螂之臂, 助爾抗我天朝哉?夫棄積世之恩,捐萬全之策,而托 於不可知之虜以自固,計孰舛焉?爾誠悔於厥心,與 國家併謀協慮,毋通別種,毋啟難端,使我邊圉之民 無逢其災害,是爾之成也。當有休嘉以答爾勞,長享 中國之賜,令名厚利,爾實兼之,何如徇小利而忘大 害,棄前勳而以身為戎首也?爾其熟圖之,毋貽伊慼。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