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七十三卷 |
第三百七十三卷目錄
閨飾部彙考
詩經〈召南采蘩章 鄘風君子偕老章〉
禮記〈內則〉
周禮〈天官〉
釋名〈釋首飾 釋衣服〉
段成式髻鬟品〈髻鬟〉
妝臺記〈女飾〉
中華古今注〈羃䍦 長眉蟬鬢 頭髻 冠子朵子扇子 釵子 盤桓釵 粉
燕脂 花子 衫子背子 裙襯裙 披襖子 披帛 席帽 襪肚〉
漢制考〈追師副編 櫛笄 副笄六珈〉
女紅餘志〈飛黃鬢 豪犀 竇鑷 玉雲 郎當 蓮枝帶 赤珠 承雲 裙
巾 玉撥 生香屧 莫難珠 珊瑚 釵帔 玉鏡臺 圓頂簪 璫〉
閨媛典第三百七十三卷
閨飾部彙考
編輯《詩經》
編輯
《召南采蘩章》
編輯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朱注〉被,首飾也,編髮為之。僮僮,竦敬也。祁祁,舒遲貌,去事有儀也。〈大全〉孔氏曰:「《少牢》云:『主婦被裼』。此《周禮》所謂次也。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髢也。」又曰:「剔刑人賤者髮,以被婦人之紒為飾,因名髲鬄。」 華谷嚴氏曰:「王后六服,緣衣為進朝於王之服,首則服次。諸侯夫人於其國,衣服與王后同,夫人祭祀不應服次。」曹氏謂此在商時,與《周禮》異。
《鄘風君子偕老章》
編輯
副笄六珈。
〈注〉副,祭服之首飾,編髮為之。笄,衡笄也,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珈之言加也,以玉加於笄而為飾也。〈大全〉孔氏曰:「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為之飾,編列他髮為之,假作紒形,加於首上,服之以從祭祀。衡、笄,以玉為之,必飾之以六。」 廬陵羅氏曰:「紞,織如絛,上屬於衡者。瑱,以玉為之,以纊縳之而屬於紞,縣之當耳。縳音專,卷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注〉瑱,塞耳也,象象骨也。揥所以摘髮也。〈大全〉華谷嚴氏曰:「揥,所以摘髮者,今之箆兒也。」
《禮記》
編輯
《內則》
編輯
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衣紳。」
〈注〉櫛,梳也。「縰,黑繒韜髮」者,以縰韜髮,作髻訖,即橫插笄以固髻總,亦繒為之,以束髮之本,而垂餘於髻後,以為飾也。櫛訖,加縰,次加笄、加總。
《周禮》
編輯
《天官》
編輯
《追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訂義〉《鄭康成》曰:「追治玉石之名。」
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
賈氏曰:「『掌王后之首服』,對《夏官弁師》掌男子之首服也。」 愚案:婦人之副翟,比男子之冕;婦人之次,比男子之弁。婦人之纚笄,比男子之元冠。婦人之髽,比男子之免 。鄭鍔曰:「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禮記》云:『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於東房』。然則身服褘衣,首乃戴副也。」 康成謂其遺象若今步繇。《詩》雲「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謂此副也。編者,編列其髮以為之,如後世之假紒。康成謂服之以採桑,然則身服鞠衣,首戴編也。次者,次第其髮髢也。《詩》云:「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正謂此耳。康成謂服之以見王,然則身服褖衣,首則戴次。《詩》言副言髢而不及編。蓋副者飾之上,而次者飾之下。惟褘衣可配以副,惟褖衣可配以次,惟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不以紞垂瑱,《左傳》所謂「衡紞」 ,《詩人》所謂「玉瑱」 也。詩人又雲「副笄六珈」 者,蓋自其冠言之則用衡,自其髮言之則用笄。衡所以維持其冠,而笄則以約束其髮。二物皆用玉,故必追以為之 。王昭禹曰:「後之服六,首服有三,蓋以一當二。副配褘褕,編配闕鞠,次配展褖 。」 史氏曰:「衡其維持冠之帶」 ,《傳》所謂「衡紞、紘綖」 是矣。笄其篸之髻,《敘禮》所謂「女子許嫁,笄而字」 是矣。
為九嬪及外內命婦之首服,以待祭祀、賓客。
鄭康成曰:「外內命婦衣鞠衣、襢衣者服編,衣褖衣者服次 。」 鄭鍔曰:「後之首服三副,非眾妾所得而戴,所謂九嬪及外內命婦首服者,殆亦編與次而已 。」 史氏曰:「『祭祀所以見祖廟,賓客所以享所尊,故首服用焉』。以明非祭祀賓客則不用,用之未必飾。」
喪紀共笄,絰亦如之。王昭禹曰:「喪紀則笄,而又加之以絰。其共九嬪外內婦所用,亦如祭祀賓客之禮,故曰亦如之。」
《釋名》
編輯
《釋首飾》
編輯
笄,係也。所以係冠,使不墜也。
簪,兟也,以兟連冠於髮也。又枝也,因形名之也。 揥,摘也,所以摘髮也。
導,所以導櫟鬢髮,使入巾幘之裏也。或曰:「櫟髮,以事 名之也。」
「王后首飾曰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覆,貳也,兼用眾 物,成其飾也。
《編編》為之次第髮也。
髲,被也。髮少者得以被助其髮也。
「剔也。」剔刑人之髮為之也。 《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
《爵釵》,釵頭及上施爵也。
瑱,鎮也,懸當耳旁,不欲使人妄聽,自鎮重也。或曰:「充 耳」,充,塞也,塞耳亦所以止聽也。故《里語》曰:「不瘖不聾, 不成姑公。」
穿耳施珠曰「璫」,此本出於蠻夷所為也。蠻夷婦女輕 淫好走,故以此琅璫錘之也,今中國人傚之。耳 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
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
《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香澤者,人髮恆枯悴,以此濡澤之也。
彊,其性凝,強以制服,亂髮也。
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此本天子諸侯群妾當以次 進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說,故注此於面, 灼然為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其名於第錄也。
《赩粉》,赩,赤也。染粉使赤,以著頰上也。
《釋衣服》
編輯
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翬雉之文於衣也。伊洛而南, 雉青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於衣也。江淮 而南,雉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
韠,蔽也,所以蔽膝前也。婦人蔽膝亦如之,齊人謂之 「巨巾。」田家婦女,出自田野,以覆其頭,故以為名也。 婦人上服曰「褂」,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 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內衣也。婦人以絳 作衣裳,上下連,四起施緣亦曰袍,義亦然也。
《晚下》如寫其下晚晚而危,婦人短者著之,可以拜也。
《段成式髻鬟品》
編輯
《髻鬟》
編輯
髻始自燧人氏,以髮相纏而無繫縛。
周文王加珠翠翹花,名曰「鳳髻凌雲髻。」
漢有「迎春髻」、《垂雲髻》。
王母降武帝宮,從者有「飛仙髻、九環髻。」
漢元帝宮中有「百合分髾髻、同心髻。」
梁冀妻作《墮馬髻》。
《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欣髻,又有「假髻。」
《合德》「有《欣》愁髻。」
貴妃,有義髻。
魏明帝宮有「涵煙髻。」
魏武帝宮有「反綰髻」,又梳「百花髻。」
晉惠帝宮有「芙蓉髻。」
梁宮有《羅光髻》。
陳宮有《隨雲髻》。
《隋文》宮有《九貞髻》。
煬帝宮有「《迎唐八寰》髻,又梳翻荷髻、坐愁髻。」
高祖宮有「《半翻髻》,反綰《樂游髻》。」
明皇帝宮中雙鐶、望仙髻、迴鶻髻。
貴妃作《愁來髻》。
貞元中,有《歸順髻》,又有《鬧掃妝髻》。
長安城中有「盤桓髻」、「驚鵠髻」,又「拋家髻」及「倭鬌髻」, 王憲亦作「《解散髻》,斜插簪。」
周弘文少時著錦絞髻。
《妝臺記》
編輯
《女飾》
編輯
舜加女人首飾,釵,雜以牙瑇瑁為之。 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曰「鳳 髻」,又有雲髻,步步而搖,故曰「步搖。」
始皇宮中悉好神仙之術,乃梳神仙髻,皆紅妝翠眉, 漢宮尚之。後有「迎春髻」、「垂雲髻」,亦相尚。
漢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多用玉。時王 母下降,從者皆「飛仙髻」、「九環髻」,遂貫以鳳頭釵、孔雀 搔頭,雲頭篦以瑇瑁為之。 漢明帝令宮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
魏武帝令宮人梳「反綰髻,插雲頭篦」,又梳「百花髻。」
晉惠帝令宮人梳芙蓉髻,插通草五色花陳宮中梳「隨雲髻」,即暈妝。《隋文》宮中梳九真髻,紅妝,謂之「桃花面」,插翠翹桃蘇 搔頭,帖五色花子。
煬帝令宮人梳迎唐八鬟髻,插翡翠釵子,作日妝。又 令梳「翻荷髻,作啼妝;坐愁髻,作紅妝。」
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游髻。」 開元中,梳雙鬟、「望仙髻及迴鶻髻。」
貞元中,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
《古今注》云:「長安作盤桓髻、驚鵠髻復作。」《鬌髻》一雲 梁冀妻墮馬妝之遺狀也。
晉永嘉間,婦人束髮,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髮 被於額,自出而已。吳婦盛妝者,急束其髮,而劘角過 於耳。
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瑇瑁之 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
太元中,王公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髮既多, 不可恆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
宋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 上,謂之「飛天紒。」始自東海,流被民庶。
天寶初,貴族婦人則簪步搖,衫袖窄小。
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
蜀孟㫤末年,婦女治髮為高髻,號「朝天髻。」 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
梁簡文詩:「同安鬟裏撥,異作額間黃。」撥者,捩開也。婦 女理鬟用撥,以木為之,形如棗核,兩頭尖,尖可二寸 長,以漆光澤,用以鬆鬢,名曰鬢棗。競作薄妥髻,如古 之蟬翼鬢也。
《後周靜帝》令宮人「黃眉墨妝。」
漢武帝令宮人掃「八字眉。」
漢日給宮人,螺子黛翠眉。
魏武帝令宮人掃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細長,謂 之「仙蛾妝。」齊梁間多效之。
唐貞元中,「令宮人青黛畫蛾眉。」
《古今注》云:「梁冀妻改翠眉為愁眉。」
《魏宮人畫長眉》。
《西京雜記》云:「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 效畫遠山眉。」
五代宮中畫眉:一曰開元御愛眉,二曰小山眉,三曰 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 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 橫煙眉。十曰倒暈眉。東坡詩:「成都畫手開十眉,橫煙 卻月爭新奇。」
唐末點唇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 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恪 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眉花奴。」
婦人畫眉有倒暈妝,古樂府有《暈攏鬢》之句。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 跡也。
《隋文》宮中貼「五色花子」,則前此已有其制,乃彷於宋 壽陽公主「梅花落面」事也。
宋淳化間,京師婦女競剪黑光紙團靨,又裝縷魚腮 骨,號「魚媚子」,以飾面,皆花子之類耳。
《中華古今注》
編輯
《羃䍦》
編輯
「羃䍦」者,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羃䍦,而全 身障蔽。至永徽年中,後皆用帷帽,施裙到頸,漸為淺 露。至顯慶年,百官家口,若不乘車,便坐檐子。至神龍 末,羃䍦殆絕。其「羃䍦」之象,類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繒 帛為之。若便於事,非乘車轝及坐檐子,即此制,誠非 便於時也。開元初,宮人馬上著胡帽,靚妝露面,士庶 咸效之。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 外一體也。
《長眉蟬鬢》
編輯
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鶴髻》。魏文帝宮人絕 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段巧笑,皆日夕在 帝側。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來 善為衣裳,皆為一時之冠絕。
《頭髻》
編輯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繫也。女子十五而笄,許嫁於人, 以繫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為笄,笄以約髮也。居喪 以桑木為笄,表變孝也。皆長尺有二寸。沿至夏後,以 銅為笄於兩旁。約髮也,謂之「髮笄。」殷後服盤龍步搖, 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以其步步而搖,故曰 步搖。周文王又制平頭髻,昭王又制小鬚雙裙髻。始 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 髻。至漢高祖又令宮人梳奉聖髻。武帝又令梳十二 鬟髻,又梳墮馬髻。靈帝又令梳瑤臺髻。魏文帝令宮 人梳百花髻、芙蓉歸雲髻。梁天監中,武帝詔宮人梳 迴心髻、歸真髻,作白妝、青黛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 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髻、香髻、歸秦髻,奉仙髻,節暈妝。貞觀中,梳「歸順髻,又太真偏梳朵子,作啼妝。」又有 「愁來髻」,又飛髻,又百合髻,作白妝,黑眉。
《冠子朵子扇子》
編輯
「《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 子,以碧羅為之,插五色通草蘇朵子,披淺黃藂羅衫, 把雲母小扇子,靸蹲鳳頭履以侍從。令宮人當暑戴 黃羅髻,蟬冠子,五花朵子,披淺黃銀泥飛雲帔,把五 色羅小扇子,靸金泥飛頭鞋。至隋帝,於江都宮水精 殿令宮人戴通天百葉冠子,插瑟瑟鈿朵,皆垂珠翠, 披紫羅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瑞鳩頭履子,謂之「僊 飛。」其後改更寔繁,不可具紀。
《釵子》
編輯
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 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 鳳釵。至東晉有童謠言:織女死時,人插白骨釵子白 妝,為織女作孝。至隋煬帝,宮人插鈿頭釵子,常以端 午日賜百僚玳瑁釵冠。《後漢書》:「貴人助簪玳瑁釵。」
《盤桓釵》
編輯
盤桓釵,梁冀婦之所制也。梁冀妻改「驚翠眉」為愁眉。 長安婦女好為盤桓髻,到於今其法不絕。墮馬髻,今 無復作者。倭墮髻,一雲「墮馬之餘形也。」
《粉》
編輯
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僊人。蕭 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亦名「飛雲丹」,傳以簫曲,終而 同上昇。
《燕脂》
編輯
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成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 「燕脂,塗之作桃花妝。」
《花子》
編輯
秦始皇好神僊,常令宮人梳僊髻,帖五色花子,畫為 雲鳳虎飛昇。至東晉,有童謠云:「織女死時人,帖草油 花子,為織女作孝。」至後周,又詔宮人帖五色雲母花 子,作碎妝以侍宴。如供奉者,帖勝花子,作桃花妝,插 通草朵子,著短袖衫子。
《衫子背子》
編輯
衫子,自黃帝無衣裳,而女人有專一之義,故衣裳相 連。始皇元年,詔宮人及近侍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 蓋取便於侍奉背子。隋大業末,煬帝宮人百宮母妻 等,作緋羅蹙金飛鳳背子,以為朝服及禮見賓客舅 姑之長服也。天寶年中,西川貢五色織成背子。元宗 詔曰:「觀此一服,費用百金。其往金玉珍異,並不許貢。」
《裙襯裙》
編輯
古之前制,衣裳相連。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 翟衣,皆以絹為之。始皇元年,宮人令服五色花羅裙, 至今禮席有短裙焉。襯裙,隋大業中,煬帝製五色夾 纈花羅裙,以賜宮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單絲羅,以為 花籠裙,常侍宴供奉宮人所服。後又於裙上剪絲鳳 綴於縫上,取象古之褕翟。至開元中,猶有制焉。
《披襖子》
編輯
《披襖子》,蓋袍之遺象也。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 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繡羅為之,或以錦為 之,始有其名。煬帝宮中有雲鶴金銀泥披襖子,則天 以赭黃羅上銀泥襖子以燕居。
《披帛》
編輯
女人披帛,古無其制。開元中,詔令二十七世婦及寶 林御女良人等,尋常宴參侍,令披畫披帛,至今然矣。 至端午日,宮人相傳,謂之「奉聖巾」,亦曰「續壽巾。」「續聖 巾」,蓋非常參從見之服。
《席帽》
編輯
「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至煬帝淫侈,欲見 女子之容,詔去帽,戴愨頭巾子幗也。
《襪肚》
編輯
襪肚,文王所制也,謂之「腰巾」,但以繒為之。宮女以綵 為之,名曰「腰綵。」至漢武帝,以四帶,名曰「襪肚。」至靈帝, 賜宮人蹙金絲合勝襪肚,亦名「齊襠。」
《漢制考》
編輯
《追師副編》
編輯
《追師副編》:
〈注〉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象若今步繇矣,服之以從王祭祀,編編列髮為之,其遺象若今假紒矣,服之以桑也。〈疏〉漢之步繇,謂在首之時,行步繇動。此據時目驗,以曉古至今,去漢久遠,亦無以知之矣。「假紒」,亦是鄭之目驗,以曉古至今,亦不知其狀也。 《續漢·輿服志》:「皇后入廟,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桂枝相糾,八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豊大特六獸。」 《東觀漢記》:「章帝詔東平王蒼,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遺王。
《櫛笄》
編輯
櫛、笄:
〈注〉《櫛笄》者,以櫛之木為笄,或曰榛笄。有首者,若今時刻鏤摘頭矣。〈疏〉摘頭之物,刻鏤為之,此笄亦在
頭而雲「首為大飾」 ,明首亦刻鏤之,故舉漢法況之也。
《副笄六珈》
編輯
副笄六珈。
〈箋〉珈之言加也。副既笄而加飾,如今步搖上飾,古之制有所未聞。〈疏〉步搖,副之遺象,故可以相類也。古今之制,不必盡同,故言「古之制有所未聞。」以言六珈必飾之有六,但所施不可知。
《女紅餘志》
編輯
《飛黃鬢》
編輯
元雍姬艷姿,以金箔點鬢,謂之「飛黃鬢。」
《豪犀》
編輯
豪犀,刷鬢器也。《詩》曰:「側釵移袖拂豪犀。」
《寶鑷》
編輯
袁術姬,馮方女。有千金寶鑷,插之增媚。
《玉雲》
編輯
吳主亮夫人洛珍,有櫛,名「玉雲。」
《郎當》
編輯
「郎當」,淨櫛器也。
《蓮枝帶》
編輯
荀奉倩將別,其妻,曹洪女割蓮枝帶以相贈。後人「分 釵」,即此意也。
《赤珠》
編輯
吳絳僊有夜明珠,赤如丹砂,恆繫蓮花帶上,著胸前 夜行,他人遠望,但見赤光如初出日輪,不辨人也。
《承雲》
編輯
承雲,衣領也。昔姚夢蘭贈東陽,以「領邊繡腳下履」,領 邊繡,即承雲也。沈並八物為《十詠》,當時傳誦之。
《裙》
編輯
周昭王美人延娟,以奇錦為裙,晝看成鳳,夜看成龍, 名「交龍鬥鳳裙。」
《巾》
編輯
《羊侃姬孫荊玉拂》履,皆用輕絲合璧錦巾。
《玉撥》
編輯
煬帝《朱貴兒》插崑山潤毛之玉撥,不用蘭膏,而鬢鬟 鮮潤。
《生香屧》
編輯
《無瑕》屧牆之內,皆襯沈香,謂之「生香屧。」
《莫難珠》
編輯
李願姬女寶,腕繩恆貫莫難珠。
《珊瑚》
編輯
宋褘侍女數百,掛鏡,皆用珊瑚珠。
《釵帔》
編輯
燕昭王賜旋娟以「金梁卻月」之釵、「玉角紅輪」之帔。
《玉鏡臺》
編輯
淑文所寶有「對鳳垂鸞玉鏡臺。」淑文名婉,姓李氏,賈 充妻。
《圓頂簪》
編輯
魏文帝陳巧笑挽髻,別無首飾,惟用圓頂金簪一隻 插之。文帝目曰:「元雲黯靄兮金星出。」
《璫》
編輯
璫,婦人首飾也。《詩》曰:「明璫間翠釵。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