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68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八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雲氣異部彙考四

  周景王二則 敬王一則

  漢高帝一則 武帝後元一則 昭帝元平一則 成帝建始二則 永始一則 綏和一

  則 哀帝建平一則 王莽始建國一則 地皇一則

  後漢章帝元和一則 和帝永元二則 順帝永建一則 桓帝永興一則 靈帝熹平

  一則 光和一則 中平一則 獻帝興平一則 建安一則 昭烈帝章武一則

  魏高貴鄉公正元一則

  晉武帝咸寧一則 惠帝永康一則 太安一則 永興二則 光熙一則 懷帝永嘉三

  則 愍帝建興一則 元帝永昌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安帝義熙二則 恭帝元熙二則

  宋少帝景平一則 文帝元嘉四則 孝武帝大明四則 明帝泰始四則

  南齊高帝建元三則 武帝永明八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簡文帝大寶一則 元帝承聖一則

  陳文帝天嘉一則 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世祖始光一則 高宗興光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太和七則 世宗景明

  二則 正始一則 永平四則 延昌一則 肅宗正光三則 莊帝永安一則 出帝太昌

  一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北齊後主天統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二則 靜帝大象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唐高祖武德六則 太宗貞觀十一則 中宗景龍二則 睿宗景雲一則 太極一則

  元宗先天一則 開元十七則 天寶五則 肅宗至德二則 乾元二則 上元一則 寶

  應一則 代宗大曆十一則 德宗貞元七則 憲宗元和一則 穆宗長慶一則 敬宗寶

  曆一則 文宗太和六則 懿宗咸通一則 信宗中和一則 廣明一則 光啟一則 昭

  宗光化一則 天復一則

  後梁太祖開平二則

  後唐明宗天威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後漢高祖天福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太祖神冊一則 天顯一則

庶徵典第六十八卷

雲氣異部彙考四

編輯

景王十八年春魯有赤黑祲見於武宮

編輯

按《左傳》魯昭公十五年春,將禘於武宮,戒百官。梓慎 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氣 也,其在蒞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蒞事,籥入而卒,去 樂卒事,禮也。」

二十三年春,宋有亂氣。蔡有喪氛。

按《左傳》,魯昭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 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蔡有大喪。」 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汰侈無禮已甚,亂所在也。」

《二月,記》「南至日」,以正歷也。氛,氣也。時魯侯不行臺之禮,使梓慎望氛。

敬王三十一年楚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

編輯

按《左傳》魯哀公六年:「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將救陳。卜 戰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則死也。再敗楚師,不如死; 棄盟逃讎,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讎乎』?命公子申為 王,不可,則命公子結;亦不可,則命公子啟。五辭而後 許。將戰,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於城父。子閭退 曰:『君王舍其子而讓群臣,敢忘君乎?從君之命,順也; 立君之子,亦順也。二順不可失也』。」與子西、子期謀,潛 師閉塗,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後還。是歲也,有雲如 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太史。周太史 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 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 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

高帝元年灞上有天子氣

編輯

按《漢書高帝本紀》: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亞夫范 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 珍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 氣,皆為龍,成五色,此天子氣,急擊之勿失!」

武帝後元二年長安獄中有天子氣

編輯

按《漢書宣帝本紀》,帝,武帝曾孫,戾太子孫也。遭巫蠱 事,在襁褓,坐收繫郡邸獄。丙吉為廷尉監,治巫蠱於 郡邸,憐曾孫之無辜,私給衣食,視遇甚有恩,巫蠱事 連歲不決。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 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 獄,繫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吉 拒閉,使者不得入,曾孫賴吉得全。因曹大赦,吉乃載 曾孫送祖母史良娣家。元平元年七月,大將軍霍光 奏「皇太后迎曾孫即皇帝位。」

昭帝元平元年有黑雲如炎風亂鬊

編輯
按《漢書昭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元平元年正月
考證
庚子,日出時有黑雲,狀如炎風,亂鬊轉出西北,東南

行,轉而西,有頃亡。占曰:「有雲如眾風,是謂風師法有 大兵。」其後兵起,烏孫五將征匈奴。

成帝建始元年雲氣赤黃四塞

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建始元年夏四月,黃霧四塞。博問 公卿大夫,無有所諱。」 按《五行志》,「建始元年四月辛 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風從西北起,雲氣赤 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是歲,帝元 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始用事。又封鳳母弟崇為安 成侯,食邑萬戶。庶弟譚等五人賜爵關內侯,食邑三 千」戶。復益封鳳五千戶。悉封譚等為列侯,是為「五侯。」

按《元後傳》:「成帝尊皇后為皇太后,以王鳳為大司。」

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 又封太后同母弟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鳳庶弟譚 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其夏,黃霧四塞終日。天子以 問諫大夫楊興、博士駟勝等,對皆以為「陰盛侵陽之 氣也。高祖之約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諸弟皆以無 功為侯,非高祖之約,外戚未曾有也。故天為見異。」言 事者多以為然。鳳於是懼,上書辭謝曰:「陛下即位,思 慕諒闇,故詔臣鳳典領尚書事,上無以明聖德,下無 以益政治。今有茀星天地赤黃之異,咎在臣鳳,當伏 顯戮以謝天下。今諒闇巳畢,大義皆舉,宜躬親萬機, 以承天心。」因乞骸骨辭職。上報曰:「朕承先帝聖緒,涉 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陰陽錯繆,日」月無光,赤黃之 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將軍迺引過自予,欲上 尚書事,歸大將軍印綬,罷大司馬官,是明朕之不德 也。朕委將軍以事誡,欲庶幾有成,顯先祖之功德。「將 軍其專心固意,輔朕之不逮,毋有所疑。」按紀傳俱言黃霧應入霧

《異部但志》有雲「氣赤黃」 ,故見於此。

《建始三年》,有青黃白氣。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建始三年七月 夜有青黃白氣長十餘丈,光明照地。或曰天裂,或曰 天劍。」

永始二年東方有赤氣

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始二年春二 月癸未夜,東方有赤色,大三四圍,長二三丈,索索如 樹。南方有氣,大四五圍,下行十餘丈,皆不至地滅。占 曰:「東方客之變氣,狀如樹木。以此知四方欲動者。」明 年十二月己卯,尉氏男子樊並等謀反,賊殺陳留太 守嚴普及吏民,出囚徒,取庫兵,劫略令丞,自稱將軍, 皆誅死。庚子,山陽鐵官亡徒蘇令等殺傷吏民,篡出 囚徒,取庫兵,聚黨數百人為「大賊」,踰年經歷郡國四 十餘。一日有兩氣同時起,並見,而並令等同月俱發 也。

綏和二年哀帝即位封外戚為列侯天氣赤黃

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綏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 後,立皇后傅氏。封舅丁明為陽安侯,舅子滿為平周 侯。」天氣赤黃事不載按《五行志》:哀帝即位,封外屬丁氏、傅 氏、周氏、鄭氏凡六人為列侯。楊宣對曰:「五侯封日,天 氣赤黃,丁、傅復然,此殆爵士過制,傷亂土氣之祥也。」 京房《易傳》曰:「經稱觀其生,言大臣之義,當觀賢人,知 其性行,推而貢之,否則為聞善不與,茲謂不知,厥異 黃,厥咎聾,厥災不嗣。黃者,日上黃光不散,如火然,有 黃濁氣四塞天」下,蔽賢絕道,故「災異至絕世」也。

哀帝建平元年春正月白氣西南行聲如雷冬十二月白氣貫天廁

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建平元年正月 丁未,日出時,有著天白氣,廣如一匹布,長十餘丈,西 南行,讙如雷,一刻而止,名曰天狗。《傳》曰:「言之不從,則 有大禍。」《詩》妖。到其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驚動,讙 譁奔走,傳行詔籌,祠西王母。又曰:「從目人當來。」又 按志,十二月白氣出西南,從地上至天,出參下貫天 廁,廣如一匹布,長十餘丈,十餘日去。占曰:「天子有陰 病。」其三年十一月壬子,太皇太后詔曰:「皇帝寬仁孝 順,奉承聖緒,靡有懈怠。而久病未瘳,夙夜惟思,殆繼 體之君,不宜改作。《春秋》大復古,其復甘泉、泰畤、汾陰、 后土如故。」

王莽始建國四年夏赤氣出東南竟天

編輯

按:《漢書王莽傳》云云。

地皇四年有雲如壞山墮王尋軍上

編輯

按《後漢書天文志》:「莽地皇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 昆陽。莽使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將諸郡兵,號曰百萬 眾。已至者四十二萬人,能通兵法者六十三家,皆為 將帥,持其圖書器械,軍出關東,牽從群象虎狼猛獸, 放之道路,以示富強用怖山東至昆陽山,作營百餘, 圍城數重,或為衝車以撞城,為雲車高十丈,以瞰城」 中,弩矢雨集。城中負戶而汲,求降不聽,請出不得。二 公之兵自以必克,不恤軍事,不協計慮,莽有覆敗之 變見焉。晝有雲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 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墮,其下覆軍,流血三千里是時,光武將兵數千人赴救昆陽,奔擊,二公併力,猋 發號呼,聲動天地,虎豹驚怖敗震。會天大風飛屋瓦, 雨如注水,二公兵亂,敗自相賊,就死者數萬人,競赴 滍水。死者委積,滍水為之不流。殺司徒王尋,軍皆散 走歸本郡。王邑還長安,莽敗,俱誅死。「營頭」之變,「覆軍 流血」之應也。

後漢

編輯

章帝元和三年北嶽見黃白氣

編輯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和三 年正月。車駕北巡。以太牢祠北嶽。山。見黃白氣。

和帝永元十二年有蒼白氣

編輯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元十二年 十一月癸酉夜,有蒼白氣長三丈,起天園東北,指軍 市見,積十日。占曰:「兵起十日,期歲。」明年十一月,遼東 鮮卑寇右北平。

永元十六年,紫宮中生白氣。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六年,「白氣 生紫宮中,為喪。」後一年,和帝崩。殤帝即位,一年又崩。

順帝永建三年有白氣

編輯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永建三年九 月戊寅。有白氣廣二尺。長十餘丈。從北落師門至斗。」

桓帝永興二年光錄勳吏舍壁下夜有青氣

編輯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興二年四 月丙午,光錄勳吏舍壁下夜有青氣,得玉鉤、玦各一。 鉤長七寸二分,周五寸四分,身中皆雕鏤,此青祥也。 玉,金類也。七寸二分,商數也。五寸四分,徵數也。」商為 臣,徵為事,葢為人。臣引決事者不肅,將有禍也。是時 梁冀秉政專恣,後四歲,梁氏誅滅也。

靈帝熹平二年白氣衝北斗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熹平二年八 月辛未,白氣如一匹練,衝北斗第四星。」白氣衝北斗 為大戰。明年冬,揚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寅攻盜 賊苴康,斬首數千級。

光和元年有黑氣墮殿中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 所御溫德殿庭中。 按《五行志》,光和元年六月丁丑, 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葢,起奮迅身, 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上問蔡邕,對曰:「所 謂天投蜺者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易傳》曰:『蜺之比 無德,以色親也』。」《潛潭巴》曰:「虹出后妃陰,脅王者。」又曰: 「五色迭至,照於宮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圖》曰:「天子外 苦兵威,內奪,臣無忠則天投蜺。變不空生,占不空言。」 先是,立皇后何氏。皇后每齋,當謁祖廟,輒有變異,不 得謁。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等立三十六方,起兵燒 郡國,山東七州處處應角。遣兵外討角等,內使皇后 二兄為大將統兵。其年,宮車晏駕,皇后攝政,二兄秉 權,譴讓帝母永樂後,令自殺。陰呼并州牧董卓欲共 誅中官。中官逆殺大將軍,進兵相攻討,京都戰者塞 道。皇太后母子遂為太尉卓等所廢黜,皆死。天下之 敗,兵先興於宮省,外延海內,二三十歲,其殃禍起於 何氏?按紀作溫德殿志作溫明殿互異

中平五年京師有兵氣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 按《何進傳》:「中平五年,天 下流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司馬 許涼說進曰:『《六韜》有天子將兵,可以威厭四方』。進言 於帝,大發兵,講武平樂觀。」

獻帝興平二年十月壬寅夜有赤氣貫紫宮

編輯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按注《獻帝春秋》曰:「赤氣 廣六七尺。東至寅。西至戌也。」

建安二十 年西南有黃氣直立數丈又有氣如請幫助識別此字。從西竟東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三國蜀志先主傳建

編輯

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 發喪制服。議郎楊泉侯劉豹等上言:「臣父群未亡時, 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有景雲 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又二十二年中,數 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 其方,宜即帝位,以纂二祖』。」乃即帝位於成都武擔之 南。

昭烈帝章武二年秭歸有黃氣見

編輯

按《蜀志先主傳》:「章武二年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 里,中廣數十丈。」

按《晉書五行志》:「蜀章武二年東伐,二月自秭歸進屯 夷道。六月,秭歸有黃氣見,長十餘里,廣數十丈。後踰 旬,備為陸遜所破。近黃祥也。」

高貴鄉公正元元年白氣經天

編輯

按《三國魏志少帝本紀》不載。 按《王肅傳》「嘉平六年。」 即正元元年肅迎高貴鄉公於元城。是歲,白氣經天,大將 軍司馬景王問肅其故,肅答曰:「此蚩尢之旗也,東南

其有亂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則天下樂安者歸德
考證
唱義者先亡矣。」

武帝咸寧元年有青氣出大社

編輯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寧元年八月 丁酉,大風折大社樹,有青氣出。占曰:「東莞當有帝者。」 明年元帝生。是時帝大父武王封東莞,由是徙封琅 琊。孫盛以為中興之表。晉室之亂,武帝子孫無孑遺, 社樹折之應,又恆風之罰也。

惠帝永康元年十二月庚戌日中有黑氣

編輯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太安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氣

編輯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永興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氣十二月赤氣亙天

編輯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興元年十一 月,日中有黑氣分日。十二月壬寅夜,有赤氣亙天,砰 隱有聲。占為大兵。」砰隱有聲,怒之象也。是後四海雲 擾,九服交兵。

永興二年。十月丁丑。赤氣見於北方。東西竟天 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光熙元年十一月懷帝即位十二月白氣如虹下至地

編輯

按《晉書懷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光熙元年十二 月甲申,有白氣若虹,中天北下至地,夜見五日乃滅。 占曰:「大兵起。」明年,王彌起青徐,汲桑亂河北,毒流天 下。

懷帝永嘉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照皆黃按晉書懷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編輯

《永嘉三年》,白氣貫參、伐。

按《晉書懷帝本紀》,永嘉三年十二月乙亥夜,有白氣 如帶,自地升天,南北各二丈。 按《天文志》:三年十二 月乙亥,有白氣如帶,出南北方各二,起地至天,貫參 伐中。占曰:「天下兵大起。」四年三月,司馬越收繆引等。 又,三方雲擾,攻戰不休。五年三月,司馬越死於甯平 城,石勒攻破其眾,死者十餘萬人。六月,京都焚滅,帝 如「虜庭。」

《永嘉五年》,黑氣四塞。

按《晉書懷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十二月黑 氣四塞。」近黑祥也。「帝尋淪陷。王室丘墟。」是其應也。

愍帝建興元年赤氣曜於西北

編輯

按《晉書。愍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建興元年十月 己巳夜。有赤氣曜於西北。」荊州剌史陶侃討杜弢之 黨於石城。戰敗。

元帝永昌元年十月黑氣蔽天日月無光

編輯

按《晉書元帝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永昌元年十一 月。帝崩。」

成帝咸和九年李班在成都有白氣二道帶天

編輯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李班載記》,李雄寢疾,雄 子越等惡而遠之,班為吮膿,殊無難色。雄死,嗣偽位, 時有白氣二道帶天。太史令韓豹奏「宮中有陰謀兵 氣,戒在親戚。」班不悟。咸和九年,班因夜哭,越殺班於 殯宮。

安帝義熙六年北方有白氣竟天

編輯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姚興載記》,義熙六年,興 在長安,北方有白氣,東西竟天。太史令任猗言於興 曰:「白氣出於北方,東西竟天,五百里當有破軍流血。」 興以楊佛嵩都督嶺北討虜諸軍事,以討赫連勃勃 蒿兵敗,為勃勃所執,絕亢而死。

義熙十年,有五色雲見於西秦。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乞伏熾磐載記》,熾磐以 義熙六年襲偽位。十年,有雲五色起於南山,熾磐以 為己瑞,大悅,謂群臣曰:「吾今年應有所定,王業成矣。」 於是繕甲整兵,以待四方之隙。聞禿髮傉檀西征,乙 弗投劍而起曰:「可以行矣。」攻之一旬而剋,傉檀遂降。 既兼傉檀,兵強地廣。

恭帝元熙元年燕馮跋境內赤氣四塞

編輯

按《晉書恭帝本紀》,不載。 按《馮跋載記》,有赤氣四塞。 太史令張穆言於跋曰:「兵氣也。今大魏威制六合,而 聘使斷絕,自古未有鄰國接境,不通和好,違義怒鄰, 取亡之道。宜還前使,修和結盟。」跋曰:「吾當思之。」尋而 魏軍大至,遣其將姚昭、皇甫軌等拒戰,軌中流矢死, 魏以有備,引還。

元熙二年正月壬辰,白氣貫日,東西有直珥各一丈, 白氣貫之,交匝。

按《晉書恭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少帝景平二年五色雲見

編輯

按:《宋書少帝本紀》,「景平二年正月乙巳,大風,天有五 色雲,占者以為有兵。夏五月,帝廢為滎陽王。」

文帝元嘉二年有黑氣

編輯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元嘉二年正月 甲寅夜。天東南有黑氣。廣一丈。長十餘丈元嘉七年。有赤黑氣。」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十一月癸 未,西南有氣,上下赤,中央黑,廣三尺,長三十餘丈,狀 如旌旗。其年索虜寇青司,殺刺史,掠居民。遣檀道濟 討伐,經歲乃歸。」

元嘉二十六年,京口有黑氣。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三月 幸京口。有黑氣暴起。占有兵。明年虜南寇。至瓜步。飲 馬於江。

元嘉三十年,有青黑氣映宮上。

按《南史宋文帝本紀》:「元嘉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會 群臣於太極前殿,有青黑氣從東南來,覆映宮上。」

孝武帝大明元年紫氣出景陽樓

編輯

按:《南史宋孝武帝本紀》,「大明元年五月,景陽樓上層 西南梁棋間有紫氣」,改「景陽樓」為「慶雲樓。」

按《宋書符瑞志》:「大明元年,紫氣從景陽樓上層出,狀 如煙,回薄良久。」

《大明三年》,有赤氣。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夜, 通天薄雲,四方生赤氣,長三四尺,乍沒乍見,尋皆消 滅。占名「隧星,一曰刀星。天下有兵,戰𩰚流血。」尋兗州 刺史竟陵王誕反,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翎羽林兵攻 戰,及屠城。城內男女道俗梟斬靡遺。

《大明四年》,有赤氣見。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有 赤氣長一尺餘,在太微帝座北。占曰:「兵起,臣欲謀其 君。」明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又按志,十二月 通天有雲西及東北並生合八所,並長四尺,乍沒乍 見,尋消盡。占曰:「天下有兵。」

大明七年,四方有蒼白氣八。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夜, 通天薄雲,四方合有八氣,蒼白色,長二三丈,乍見乍 沒,名刀星。占曰:「天下有兵。」後二年,帝后崩,大臣誅滅, 皇子被害,四方兵起,分遣諸軍外討。

明帝泰始元年白氣入紫宮

編輯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泰始元年十二 月乙亥,白氣入紫宮。占曰:「有喪。」明年,昭太后崩。 泰始二年二月,黑氣貫宿。三月,黃紫雲從景陽樓出。 六月有黃白赤氣竟天。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丙辰。 黑氣貫宿。」不言何宿疑有脫字占曰:「王侯有歸骨者,其年四方 反叛,內兵大出,大將殷孝祖為南賊所殺,九月,諸方 反者皆平。」 按《符瑞志》,泰始二年三月丙午,黃紫雲 從景陽樓出,隨風回,久乃消。華林園令臧延之以聞。 六月己卯,日入後,有黃白赤白氣東西竟天,光明潤 澤,久乃消。

泰始四年,宣太后陵有五色雲見。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四年十一月辛 未,崇寧陵令上書言,「自大明八年至今四年二月,宣 太后陵明堂前後,數有光氣及五色雲,又芳香四滿。 又五采雲在松下狀如車葢。 泰始七年,崇虛館有五色氣。」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七年四月戊申 夜。京邑崇虛館堂前。有黃氣。狀如寶蓋。高十許丈。漸 有五色。道士陸修靜以聞。」

南齊

編輯

高帝建元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建元元年「六月甲申,立皇太子 賾。」慶雲見不載按《祥瑞志》:「世祖拜皇太子日,有慶雲在 日邊。」

建元三年,華林園有瑞雲見。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建元三年,華 林園醴泉堂東,忽有瑞雲,周圍十許丈,高下與景雲 樓平,五色藻密,光彩映山。徘徊良久,行轉南行,過長 船,入華池。」

建元四年,黑氣見。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建元四年二 月辛卯,黑氣大小二枚,東至卯,西至酉,廣五丈,久乃 消滅。」

武帝永明元年新林婁湖有異氣

編輯

按《南史齊武帝本紀》,永明元年,望氣者雲,「新林婁湖 東府西有氣。甲子,築青溪舊宮,作新婁湖苑以厭之。」 永明二年,北斗間有白氣。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明二年四 月丁未。北斗第六第七星間。有一白氣。

永明四年,有黃白氣及雲。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辛 未。黃白氣長丈五尺。入太微。癸未。南面有陣雲一丈 許。」

永明五年,有「黑雲陣雲。」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己巳。有雲色黑,廣五尺。東指丑,西指酉,並至地。十一月 乙巳。東南有陣雲。高一丈。北至卯。東南至巳。」

永明六年有「梗」雲。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癸 亥,東西有一梗雲半天,曲向西,蒼白色。三月庚辰,南 面有梗雲,黑色,廣六寸。」

永明七年,有蒼黑雲貫紫宮。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十月辛 未,有梗雲蒼黑色,東頭至寅,西頭指酉,廣三尺,貫紫 宮,久久消漫。」

永明八年,有黑雲亙東西。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十一月 乙未,有梗雲黑色,六尺許,東頭至卯,西頭至酉,久久 散漫。十二月庚辰,南面有陣雲黑色,高一丈許,東頭 至巳,西至未,久久散漫。」

永明十一年,有蒼白雲竟天。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 丙辰,東面有梗雲,蒼白色,廣二尺三寸,南頭指巳至 地,北頭指子至地。久久散漫。」

武帝天監十年天西北有聲赤氣下至地

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梁天監十 年九月丙申,天西北隆隆有聲,赤氣下至地。占曰:「天 狗也,所往之鄉有流血,其君失地。」其年十一月,馬仙 琕大敗魏軍,斬馘十餘萬,剋復朐山城。

簡文帝大寶二年紫雲臨江陵

編輯

按《南史梁元帝本紀》:「大寶二年十月辛丑朔,紫雲如 蓋,臨江陵城。是月,簡文帝崩。」

元帝承聖三年六月癸未有黑氣如龍見於殿內

編輯

按《南史梁元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五行志》:「梁承聖三年六月,有黑氣如龍,見於 殿內。近黑祥也。」黑,周所尚之色。今見於殿內,周師入 梁之象。其年為周所滅,帝亦遇害。

文帝天嘉五年有白氣出北斗

編輯

按《陳書文帝本紀》,「天嘉五年六月丁未夜,有白氣兩 道,出於北斗東南屬地。」

宣帝太建五年二月有白氣五月景雲見六月有黑雲屬地

編輯

按《南史陳宣帝本紀》:「太建五年二月乙卯夜,有白氣 如虹,自北方貫北斗紫宮。」

按《隋書五行志》:陳太建五年六月,西北有黑雲屬地, 散如豬者十餘。《洪範五行傳》曰:「當有兵起西北。」時後 周將王軌軍於呂梁,明年,擒吳明徹,軍皆覆沒。 按《冊府元龜》:太建五年五月癸丑,景雲見。

北魏

編輯

世祖始光二年東南有黑氣

編輯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始光二年正月 甲寅夜,天東南有黑氣,廣一丈,長十丈。占「有兵。」二月, 慕容渴悉鄰反於北平。

高宗興光元年有雲五色

編輯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興光元年二月 有雲五色。所謂「景雲,太平之應也。」

顯祖皇興三年河濟起黑雲

編輯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皇興三年正月, 河濟起黑雲,廣數里,掩東陽城上,昏暗如夜,既而東 陽城潰。」

高祖太和二年有白氣出地

編輯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和二年十一 月丁未夜有三白氣從地出。須臾變為黃赤。光明照 地。」

太和三年春正月癸丑,有白氣貫日。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太和五年,日旁有白氣直氣。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太和五年正月 庚辰。日暈。有白氣。長一丈。廣三尺許。復有直氣。長三 丈許。」

《太和八年》,有白氣貫日。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八年正月戊寅, 有白氣貫日,占曰:「近臣亂。」

太和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時,雲氣斑駮。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太和十六年》,赤氣見於西北。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十六年九月丁 巳昏時,赤氣見於西北,長二十丈,廣八九尺,食頃乃 滅。」

太和二十三年,日中有黑氣。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二十三年六月 己卯,日中有黑氣。占曰:「內有逆謀。」十二月甲申,日中 有黑氣。大如桃。

====世宗景明二年六月有五色雲見於申酉之間====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景明三年正月,黑氣貫日。二月,日中有黑氣,八月濁 氣四塞,九月黑氣四塞。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景明三年正月 乙巳,日中有黑氣如鵝子,申酉復見。又有二黑氣橫 貫日。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氣大如鵝子。」 按《靈徵志》, 「三年八月己酉,濁氣四塞。九月己卯,黑氣四塞。甲辰, 揚州破蕭衍將張囂之,斬級二千。」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氣貫日

編輯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元年三月己酉日西北有直氣長尺餘

編輯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二年》,日旁有黑氣。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永平二年八月 丁卯旦,日旁有黑氣,形如月,從東南來衝日,如此者 一辰乃滅。」

永平三年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氣二。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氣二。大如桃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延昌元年赤氣見

編輯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延昌元年三月 丙申。有赤氣見於天。自卯至戌。」

肅宗正光元年赤氣竟天

編輯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正光元年十一 月辛未,西北赤氣竟天畔,似火氣,京師不見,涼州以 聞。」

正光三年,西北有赤氣。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三年九月甲辰 夜,西北有赤氣似火爓,東西一匹餘。北鎮反亂之徵。」 正光五年赤氣竟天。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五年五月癸酉 申時。北有赤氣。東西竟天。如火爓。」

莊帝永安三年六月有青氣二相接十一月赤氣如霧

編輯

按《魏書莊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永安三年六月 甲子申時辰地有青氣。廣四尺。東頭緣山。西北引至 天半止。西北戌地有黑赤黃雲。如山峰。頭有青氣。廣 四尺許。東南引至天半。二氣相接。東南氣前散。西北 氣後滅。亦帝崩之徵也。十一月己丑有赤氣如霧。從 顯陽殿階西南角斜屬步廊。高一丈許。連地如絳紗 幔。」自未至戌不滅。帝見而惡之,終有幽崩之禍。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日初出有大黃氣成抱

編輯

按《魏書出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孝靜帝天平三年東方有赤氣

編輯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天平三年正 月己亥戌時,東方有赤氣可三丈餘,三食頃而滅。」

北齊

編輯

後主天統三年赤氣見

編輯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後主 天統三年五月戊寅甲夜,西北有赤氣竟天,夜中始 滅。十月丙午,天西北頻有赤氣。占曰:「有大兵大戰。」後 周武帝總眾來伐。

北周

編輯

武帝天和二年六月慶雲見十月黑氣見日中

編輯

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二年閏六月「戊戌,襄州上言 慶雲見。」

按《隋書天文志》:「周天和二年十月辛卯,有黑氣一,大 如杯,在日中。甲午又加一,經六日乃滅。占曰:『臣有蔽 主之明者』。」

天和六年,「蒼雲經天。」

按《周書武帝本紀》:「六年二月己丑,夜有蒼雲廣三尺 許,經天,自戌加辰。」

靜帝大象二年赤氣見

編輯

按《周書靜帝本紀》:「大象二年六月甲戌,有赤氣起西 方,漸東行遍天。」

文帝開皇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府常服 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柴 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京師,慶雲見。」

高祖武德元年七月慶雲見九月景雲見

編輯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元年七 月,京師慶雲見,九月,益州上言景雲見。」

武德二年,「慶雲疊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閏二月, 沁州上言慶雲見。九月,合州言慶雲見,又梓州言景 雲見。十月,河州言慶雲見。」

武德四年,「慶雲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四月,慶州言慶雲見。六月,坊州言慶雲見。」

武德五年,「慶雲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五年正月,代 州言「慶雲見。」

武德六年,「慶雲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六年,益州言 慶雲見。」

武德九年,「慶雲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七月,「幽 州慶雲見,徐州言慶雲見。」

太宗貞觀五年慶雲見

編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五年二 月,巂州慶雲見。」

貞觀十一年,黃氣際天。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觀十一年七 月癸未,黃氣際天,大雨,穀水溢入洛陽宮,深四尺,壞 左掖門,毀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餘家。」

貞觀十五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五年六月 庚子,商州言慶雲見。七月丁亥,靈州言景雲見。八月, 嘉州、撫州各言慶雲見。十一月,幽州言五色雲見。 貞觀十六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六年正月, 宣州言慶雲見,七月,溫州各言景雲見,十一月,箕州 言景雲見,湖州言慶雲見。」

貞觀十七年,青氣繞東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四月,立 晉王為太子,青氣繞東宮殿。始冊命而有祲,不祥。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七年五月,潤州言慶雲見,湖州 言慶雲見;閏六月,柳州言慶雲見;七月,鄜州言景雲 見;九月,魏州言慶雲見;十一月,滁州言景雲見,永州 言慶雲見。」

貞觀十八年,青黑氣亙天,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六月壬 戌。有青黑氣。廣六尺。貫於辰戌。其長亙天。」

按:《冊府元龜》,十八年「正月,巂州言慶雲見。六月,瀛州 言慶雲見。七月壬午,滁州言景雲見。八月,商、宋、蘭、鄧、 雒五州言景雲見,曹、雒二州言景雲見。十月,潞州言 景雲見。十一月,湖州言慶雲見。」

貞觀十九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九年十一 月,「費州言慶雲見。」

貞觀二十年,黃雲際天,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閏三月 己酉。有黃雲闊一丈。東西際天。」黃為土功。

按:《冊府元龜》:「二十年二月,潮州言慶雲見,德州言景 雲見;景戌,冀州言景雲見。五月,襄州言慶雲見。七月, 安州言慶雲見,穀州言景雲見,疊州言五色雲見。 貞觀二十一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一年「四 月,易州言慶雲見。六月,昭州言景雲見;壬申,亳、宋二 州各言慶雲見;懷、荊二州言景雲見;辛酉,趙州言慶 雲見。七月,懷、襄、同、鳳、瀘、宋、亳、蓬、綏等州言慶雲見。八 月,綏州言慶雲見。九月,岷州言慶雲見,開州言景雲 見。十月戊戌,綏州言景雲見。」

貞觀二十二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二年「二 月,原州言景雲見。六月,循州言景雲見;七月,襄州言 慶雲屢見,定襄都督府言慶雲見。八月,昭州言慶雲 見。九月,晉州言慶雲見,巴州、沂州皆言慶雲見。十二 月,絳、綿、代、潞州並言慶雲見。閏十二月,朗州言慶雲 見。」

貞觀二十三年,「慶雲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三年三 月,「代州言慶雲見。」

中宗景龍元年赤氣竟天

編輯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景龍元 年九月十八日。有赤氣竟天。其光燭地。

景龍二年,赤氣際天。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龍二年七月 癸巳。赤氣際天,光燭地,三日乃止。」赤氣血祥也。

睿宗景雲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唐隆元年六 月甲辰即位,大赦天下,是日,慶雲見於東方。丙午,揚 州上言慶雲見。七月己巳,冊元宗為皇太子,是日有 景雲之慶,改元為景雲元年。」

太極元年紫氣見日上

編輯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極元年五 月戊寅,睿宗有事於北郊,是日東南有紫氣扶日上。」

元宗先天二年慶雲見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先天二年十月有事於太廟,是日慶雲見。」

開元八年慶雲見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八年十 二月,隰州慶雲見。」

開元九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十月,洪 州慶雲見。」

開元十一年長至日,有雲迎日,有黃白冠珥。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十一 月癸酉,日長至,太史奏曰:「平明陰雲祁寒,及其日出, 有雲迎日,又有祥風至,須臾日出,有黃白冠,及日南 有珥。臣謹按《黃帝占》云:『冬至之日,陰雲祁寒,來歲大 稔,人安,五穀豐熟』。又曰:『風不及地,和緩而來,謂之祥 風。王者德至於天,則祥風起,日冠且珥,人主有嘉,並 太《平之嘉》應,臣請宣付所司』。」許之。

開元十二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五月, 溱州慶雲見。六月景申,光州五色雲見。十月,合州慶 雲見。」

開元十三年,五色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三年五月 戊戌,以親製《西嶽碑》示百寮。有五色雲見於前。 又 按《冊府元龜》: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日南至,上備法駕 登山至齋室。其夕陰霧慘烈,勁風四起,裂幕折柱,寒 氣切骨。上露立祈請,仰天自誓曰:「某身有過,請即降 罰;萬人無福,亦請某為當罪。」應時風雨止,天地清晏, 日氣和煦。及升壇,休氣四塞。登歌奏樂,有祥風自南 而至,絲竹之聲,飄若天外。及禪社首,五色雲見,日重 輪。及還山,下之齋宮,有慶雲隨馬,祥風遶路。時中書 令張說等蹈舞拜賀,帝曰:「朕以薄德,恭膺大寶。雲物 休洽,皆是輔弼之力。君臣相保,勉副天心,長如今日, 不敢矜怠。」說等又奏曰:「聖心誠懇,昨夜齋」居,則息風 反雨;今朝封祀,則天清日暖。復有祥風動樂,卿雲引 燎。靈跡盛事,自古未聞。陛下又思慎終如初,長福萬 姓,天下幸甚。

開元十四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四年八月, 梓州言慶雲見;十二月癸丑,申州言慶雲見。」

開元十五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五年八月 丁丑,資州言慶雲見。十月,簡州言慶雲見。」

開元十六年,慶雲見,長至日,黃雲扶日。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六年七月, 慶雲見於仙州葉縣。十一月日南至,帝御含元殿受 朝賀,太史奏「黃雲扶日,請付有司。從之。」

開元十八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八年五月 辛丑,徐州奏慶雲見。六月甲申,沁州奏月抱瑞彩,揚 光五色。乙酉,鄂州奏景雲見。」

開元十九年,紫氣覆地,黃雲見於西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九年二月 癸未,皇太子鴻等奏曰:『昨正月二十七日,伏見陛下 於興慶宮親耕三百餘步。既而青光紫氣覆地。八月 辛巳,上降誕之日,有黃雲三道,見於西方』。」

開元二十二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二年五 月,河州慶雲見。八月,幽州奏,千秋節日有慶雲見。」 開元二十三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三年二 月「己酉,安州慶雲見。五月癸未,晉州慶雲見。六月丙 戌,文州慶雲見。九月乙丑,楚州慶雲見。十一月,楚州、 陵州、會州並言慶雲見。」

開元二十四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四年三 月「辛巳,沂州慶雲見,壬午,台州、鄆州並言慶雲見,乙 酉,荊州、萬州並言慶雲見。」

開元二十五年,慶雲見,日抱戴。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五年四 月丁卯,幽州慶雲見。八月丁未千秋節,宴群臣於勤 政樓下,太史奏曰:『今日卯時,有祥雲出東方,及其樂 作,非煙燭於西北,巳午之時,日有抱戴。伏以陛下聖 曆方永,福履無疆,薦臻瑞靄之符,載洽繞樞之日,臣 等不勝忭躍,請宣付史館』。」許之。十月庚申,宰臣李林 甫、牛仙客祭南北郊,有瑞氣縈壇,祥風拂地。太史奏: 「今日陛下虔報豐稔,昭祭神祗。臣謹候天地清謐,星 辰明朗,初祭則樽俎適陳,祥風拂地;既奠之後,瑞氣 縈壇,其風則暢和緩之候,其氣乃蓄龍鳳之色。臣謹 按:王者德至於天,則祥風起。」又「堯沈璧於河,休氣四 塞。伏惟陛下一德馭物,而天祥薦祉,盡皇王之靈貺, 躋蒼生於仁壽。請付所司,編入史冊。」許之。十二月,泗 州奏「日抱戴開元二十七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七年七 月「己卯,蒲州刺史韓朝宗奏,新置靈貞觀,有慶雲見。 壬午,河西隴右節度使蕭炤討吐蕃,大破之,有慶雲 見於陣前。請編史冊,許之。」

開元二十八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八年,「陝 州有慶雲見。」

開元二十九年,井中湧氣成雲,有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九年正 月,亳州刺史鄭願奏,「元元皇帝廟中之井,湧氣成雲, 五色相映。五月戊寅,有慶雲見於亳州真源縣之元 元皇帝廟。八月,命有司於興唐觀設齋,自內迎元元 皇帝真容於觀。宰臣已下百官悉行香,有慶雲見。」

天寶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元年正 月癸丑,太史上言,今旦卯時,日有紅碧黃氣數見,紫 赤雲氣,潤澤鮮明在日上。謹按《瑞應圖》,名曰慶雲,太 平之應,請編入史冊。」許之。

天寶二年,「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月,南 郡奏,所部紫極宮有慶雲見。」

天寶五載,慶雲捧日。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五載,「五月丙 戌,絳郡上言,姑射山修功德處,有慶雲捧日。」

天寶十載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載「八月癸 丑,黔中郡紫極宮慶雲見。甲寅,雒陽慶雲見。十月乙 丑,御朝元閣,有慶雲見。上賦詩,群臣畢和。癸酉,丹陽 郡茅山慶雲見。十一月長至。太史奏,北方有黑雲氣, 四方俱有薄黃雲,佳氣濃厚,又有黃氣扶日。十二月, 餘杭郡慶雲見,化樓閣勢,兼有仙人形像。乙卯,彭城 郡」有慶雲見。

天寶十四載,江陵郡紫氣見中書省,五色雲見,蜀郡 慶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四載:三月, 觀察使源涓奏:「江陵郡古紀城東有紫氣成雲,中有 一人,衣白衣,乘雲氣向上。其時安南招討使康令謙 及同行軍將等同見,臣謹畫圖奉獻,伏望宣示中外, 編諸史冊。」從之。八月己亥,中書省五色雲見。丙辰,蜀 郡奏慶雲九見。

肅宗至德元載慶雲屬天

編輯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肅宗以天寶 十五載七月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是年九月三日, 帝降誕之辰,有慶雲屬天。十一月辛未,長安雲氣如 衣冠備具,太史奏天下和平之象。」

至德二年,「紫雲見太清宮。」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至德二年十 二月癸亥,帝受國璽。太清宮晨有紫雲見。從殿東南 角稍至殿前。」

乾元元年景雲見

編輯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元元年四 月甲寅,帝親行享廟禮,並祭昊天上帝。禮畢,有景雲 見於日之南,自卯至辰,久而方散。」

乾元三年六月,有青氣。十一月,慶雲見。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元三年六月 昏,西北有青氣。」

按《冊府元龜》:三年十一月景寅,左金吾衛大將軍王 晟奏,「明鳳門有慶雲自欄杆上起,盤旋紛郁,光彩明 耀,門官皆睹焉。」

上元二年白氣貫昴冬至有雲迎日

編輯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上元二 年,制去上元之號,單稱元年。其年建子月,有白氣從 北來貫昴。司天監韓穎奏曰:「昴畢為天綱,白氣兵喪。 掩其星,大破胡王。」

按《冊府元龜》:「上元元年建子月戊戌冬至,有雲迎日, 日揚光。」司天監韓穎奏,「謹按《春秋感精符》,南至有雲 迎日,年豐之象。」

寶應元年四月代宗即位慶雲見八月赤光亙天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應元年八月 庚午夜。有赤光亙天。貫紫微。漸移東北。彌漫半天。 按《冊府元龜》,代宗寶應元年四月己巳即位,其日有 慶雲見。初帝至飛龍廐,座前有紫雲見,雲中有三白 鶴徊翔。又有喜鵲鳴。及將即位,仗衛宿設。夜分雲霧 四合,不辨咫尺。既曉,朝呼萬歲。天地清朗。非煙滿空, 黃氣抱日,咸以為聖感。五月,商州上言「慶雲見。」

代宗大曆二年有白氣黑氣赤氣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曆二年七月 甲戌,日入時,有白氣亙天。十二月戊戌,黑氣如塵,彌 漫於北方。」黑氣,陰沴也。

按《舊唐書天文志》:「大曆二年七月丙寅申時,有青赤氣長四十餘尺,見日旁。久之乃散。十二月,赤氣長二 丈,亙日上。甲戌酉時,白氣亙天。」按新舊唐書志所載互異故並存之 大曆三年,「五色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三年十 月,太原府上言,五色雲見。」

大曆四年,「慶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六月,慶 雲見於西郊。」

大曆五年,慶雲見,有白氣。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甲申。 西北有白氣亙天。」

按:《舊唐書天文志》:「五年四月甲申,西北方白氣竟天。 六月甲寅,白氣出西方,竟天。」

按:《冊府元龜》:「大曆五年四月癸巳,廣州、越州並言慶 雲見;丁未,台州言慶雲見。五月己巳,石州上言五色 雲見。」

大曆六年,「慶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六年七月己 丑,道州上言五色雲見。九月丁酉,沂州上言,慶雲見。」 「大曆七年,慶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七年六月丁 亥,「蔡州言慶雲見,是歲大稔。」

大曆八年,有氣竟天。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八年七 月庚寅酉時。有氣三道竟天。」

大曆九年,「慶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十二月 「丁亥,婺州上言慶雲見。」

大曆十年月,上有白氣。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十年十 二月甲子夜,東方月上有白氣十餘道,如匹帛,貫五 車、東井、輿鬼、觜、參、畢、柳、軒轅,三更後方散。」

大曆十二年,「慶雲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十月 「乙酉,潭州上言慶雲見。甲午,睦州上言,桐廬縣五色 雲見。」

大曆十四年五月,德宗即位,「慶雲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十四年閏五月, 澤州奏慶雲。詔曰「時和為嘉祥。」

德宗貞元二年有赤氣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二年十一 月壬午,日沒,有赤氣出於黑雲中,亙天。」

貞元七年,祥雲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七年八 月,同州言祥雲見。」

貞元十年,「慶雲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年五月,「連 州言慶雲見。」

貞元十二年,赤氣沖北斗。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九月癸 卯夜。有赤氣如火。見北方。上至北斗。」

貞元十四年,潤州有白氣、黑氣交。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潤州有 黑氣如隄。自海門山橫亙江中。與北固山相峙。又有 白氣如虹。自金山出。與黑氣交。將旦而沒。」

貞元十五年,「慶雲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五年七月, 鳳翔府雞足山慶雲見。」

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甲夜。有白氣八。東西際天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憲宗元和四年天有臭氣

編輯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四年十月 壬午。天有氣如煙。臭如燔皮,日昳大風而止。」

穆宗長慶元年日抱珥五色

編輯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慶元年正 月,帝饗太廟,禮畢,出朱雀門,中路日抱珥五色。宰臣 蕭俛等率兩省供奉官稱賀於馬前。」

敬宗寶曆元年有赤氣

編輯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曆元年十二 月乙酉夜。西北有霧起。須臾遍天。霧止有赤氣。或淺 或深。久而乃散。」

文宗太和元年有赤氣見

編輯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元年四月 庚戌。北方有赤氣。中有數白氣間之。六月乙卯夜。西 北有赤氣。八月癸卯。京師見赤氣滿天。」

《太和》二年,赤氣見。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閏三月乙 卯。北方有赤氣如血。」

太和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氣如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太和四年。黑氣見
考證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壬寅。

黑氣如帶。東西際天。

太和六年,慶雲見。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六年七 月,河陽、東川並奏慶雲見。八月,廣州奏,六月二日慶 雲見。」

太和七年十月己酉,西方有白氣如柱者三。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懿宗咸通十四年僖宗即位黑氣見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十四年七 月,僖宗即位。是日黑氣如盤。自天屬含元殿庭。

僖宗中和二年赤氣見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中和二年七月 丙午夜,西北方赤氣如絳際天。」

廣明元年四月甲申東都有雲氣西北大風隨之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光啟二年有白氣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啟二年四月, 有白氣頭黑如髮,自東南入於揚州滅。」

昭宗光化二年白氣見

編輯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二年三月 己巳。日中有白氣亙天。自東西貫於東北。」

天復元年西方白氣沖天

編輯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復元年八月 己亥,西方有白雲如履底,中出白氣如匹練,長五丈, 上衝天,分為三,彗頭下垂。占曰:「天下有兵。白者戰祥 也。」

後梁

編輯

太祖開平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元 年正月壬寅。帝至自長蘆。是日有五色雲。覆於府署 之上。又丙辰。慶雲見。」

開平三年,黃雲捧日。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三 年十一月。司天臺奏。「冬至日。自夜半後。祥風微扇。帝 座澄明。至曉黃雲捧日。」

後唐

編輯

明宗天成二年正月有青黑雲十二月西南方有赤氣

編輯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成二 年正月,司天奏,「今年歲日五鼓後,東方有青黑雲,主 歲多陰雨,宜行禳禜禱祠。從之。」

按《十國春秋。後蜀高祖本紀》。「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 西南方有赤氣如火燄,約二十里。」

後晉

編輯

高祖天福四年東南有雲成樓閣形

編輯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吳越忠 懿王世家》。「天福四年九月甲戌,大風,東南有雲。如樓 閣之象。識者異之。」

後漢

編輯

高祖天福十二年有黃紫氣成龍鳳形

編輯

按《五代史漢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福十 二年四月,星官奏有氣黃紫,多龍鳳之狀,坱莽盤旋, 不離城上。識者曰:「天不能無雲而雨,不能無氣而立, 今瑞氣如此,劉氏其大昌盛乎!」

後周

編輯

世宗顯德元年慶雲見

編輯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顯德元 年五月辛卯,慶雲見於西南。」

太祖神冊二年晉幽州城中氣如煙火

編輯

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二年四月壬午,圍幽州,不克。 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氣如煙火狀,上曰:「未可攻也。」以 大暑霖潦,班師,留曷魯、盧國用守之。八月,李存勖遣 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魯等以兵少而還。

天顯元年有紫黑氣蔽天

編輯

按《遼史太祖本紀》:「天顯元年七月,次扶餘府,上不豫。 辛巳平旦,子城上見黃龍繚繞,可長一里,光耀奪目, 入於行雲,有紫黑氣蔽天,踰日乃散。是日上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