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56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五十六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五十六卷目錄

 季夏部雜錄

 季夏部外編

 伏日部彙考

  史記秦本紀 封禪書

  緗素雜記伏日考

  事物紀原三伏

  農政全書占候

  遵生八牋伏日事宜 伏日事忌

  直隸志書豐潤縣 平谷縣 永平府 肅寧縣 任丘縣 交河縣 晉州

  山東志書陽信縣 曹縣 朝城縣

  山西志書潞安府 潞城縣 臨縣

  江南志書長洲縣 松江府 黟縣 含山縣

  浙江志書杭州府 龍泉縣

  江西志書永豐縣

  湖廣志書通山縣 江陵縣

  廣東志書始興縣

 伏日部藝文一

  大暑賦          晉夏侯湛

  納涼賦          隋盧思道

  遊大字院記        宋歐陽修

 伏日部藝文二

  嘲熱客           晉程曉

  懷縣作            潘岳

  苦熱行          梁簡文帝

  夏夜獨坐          蕭子範

  和長孫祕監伏日苦熱    唐任希古

  東郊納涼憶左威衛李錄事收昆季太原崔參

  軍三首          樓穎

  同李吏部伏日口號呈元庶子路中丞

                 包佶

  夏日陪馮許二侍郎與嚴祕書遊昊天觀覽舊

  題寄同里楊華州中丞     武元衡

  何處堪避暑         白居易

  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

                劉言史

  夏日東齋           曹松

  同陸使君水堂納涼      釋皎然

  苦熱            宋韓琦

  初伏日招王幾道小飲     歐陽修

  中伏日妙覺寺避暑      梅堯臣

  甲辰初伏快雨涼風晝眠初覺庭前小欄花木

  各有意氣效柏梁體       蔡襄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園避暑值雨  文同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風作爽涼炎酷

  頓消老病欣然乃命酒成詩    張耒

  伏日四望亭分韻得月字    王十朋

  伏日           明文徵明

 伏日部選句

 伏日部紀事

 伏日部雜錄

歲功典第五十六卷

季夏部雜錄

編輯

《詩經小雅出車》章:「黍稷方華。」大全新安胡氏曰:王氏云: 「黍稷方華,季夏時也。」

《六月章》「六月棲棲,戎車既飭。」朱注六月,建未之月也。 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朱注《服》,戎服也。

《尚書大傳》:「季夏可以大赦罪人。」

《詩含神霧》:「曹地處季夏之位,土地勁急。音中徵,其聲 清以急。」

《內經》備化之紀,氣協天休,其應長夏。所謂長夏者, 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王,故云「長夏。」 火鬱之,發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 騰煙,土浮霜鹵,止水迺減,蔓草焦黃。

敦阜之紀,是為「廣化」,厚德清靜,順長以盈,至陰內實, 物化充成,煙埃朦鬱,見於厚土,其穀稷麻,其畜牛犬, 其果棗李,其色請幫助識別此字。元蒼: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在天為濕,在地為土。 「六月四陽二陰合蒸,以生濕氣」,蒸腐萬物,成土也。「霧 露雲雨」,濕之用也。「安靜稼穡」,土之德也。

《素問·風論篇》以季夏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

《四時刺逆從論》篇:「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 鄒子:「季夏取桑柘之火。」

《史記。武帝本紀》:「所謂寒門者,谷口也。」谷,中山之谷 口,漢時為縣,今呼為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故曰「寒門。」

《天官書》葉洽歲:「歲陰在未,星居申。以六月與觜觿參 晨出,曰長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應見箕謹候曆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 《漢書律歷志》:「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於太陽,繼養 化柔,萬物生長。楙之於未,令種剛強大。」故林鍾為地 統。

《天文志》:「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義禮智 以信為主,貌言視聽以心為正。故四星皆失,填星迺 為之動,填星所居國吉。」

《五行志》:「盛夏日長,暑以養物,政弛緩,故其罰常奧也。」 《魏相傳》:「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

《賈誼新書》「懸弧之禮義,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 木也。

《種植書》:「甜瓜有綠有黃,小暑後方熟」,即邵平所種五 色子母瓜也。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篇:「夏至之後,大暑隆,萬物茂育, 懷任於時,寒為賊,故王者輔之以賞賜之事。」

《神異經》:「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蟲焉,既細且小,曰細蠛。 此蟲常春生,以季夏藏於鹿耳中,名嬰蜺。」

《後漢書郡國志》註:《南中志》:「朱提縣西南二里,有堂狼 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得去。」

《白虎通五行篇》:「六月律謂之林鍾何?林者,眾也,言萬 物成熟,種類眾多。」

《論衡龍虛》篇:「盛夏之時,雷電擊折,破樹木,發壞室屋, 俗謂天取龍。」謂龍藏於樹木之中,匿於屋室之間也。 雷電擊折樹木,發壞屋室,則龍見於外,龍見雷取以 升天。

《雷虛篇》:「雷者,太陽之激氣也。盛夏之時,太陽用事,陰 氣乘之,陰陽分事,則相校軫,校軫則激射,激射為毒, 中木木折,中屋屋壞。」

《說文》:「黍,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 萐莆,瑞草也,堯時生於庖廚,扇暑而涼。

《四民月令》:「六月可種冬藍。」

六月可蓄瓠。

大暑後六月,可藏瓜。

《月令章句》:「自柳三度至張十二度,謂之鶉火之次,小 暑、大暑居之,周之分野。」

《禽經》註:「黃鳥之屬,應土行,以象季夏。」

《風土記》:南中六月,則有東南長風,俗號「黃雀風。」時海 魚化為黃雀,因為名也。

《抱朴子守塉》篇:「野馬六月而後息。」

《仙藥篇》:「雲母,但有青黃二色者,名雲沙,宜以季夏服 之。」

《拾遺記》:「廣延之國去燕七萬,在扶桑東,其地寒,盛夏 之日,冰厚至丈,常雨青雪,冰霜之色,皆如紺碧。」 《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在海邊有大樹,枝葉正 如古松,生於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採。」

《廣志》:「青芋,稻,六月熟。」

五嶽遊峨眉,西望西域,雪山夜白。巑岏此浩劫,積雪 不消,六月乃益明,數千里僅咫尺間。

《西征記》:「陵臺冰井有六月冰。」

《沙州記》:「六月二十六日,發龍涸,晝夜肅肅常寒,不復 得脫襦褲。」

《南史陸慧曉傳》,「何點常稱王思遠恆如懷冰,暑月亦 有霜氣。」

梁元帝《與武陵王書》:「季月煩暑,流金爍石。」

《三禮義宗》:「南嶽謂之霍。」霍者,護也,言陽氣用事,盛夏 之日,護養萬物,故以為稱。

《魏書律曆志》:「次卦,六月,鼎、豐、渙、履、遯。」

《水經注》:「臨胊縣熏冶泉,水出西溪,飛泉側瀨於窮坎 之下,水色澄明,而清冷特異,淵無潛石,淺鏤沙文,中 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功飾,以為嬉遊之處。南 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至若炎夏火流,閒居倦想,提 琴命友,嬉娛永日。桂欐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合,歡 情亦暢。是焉棲寄,實可憑衿。」

伊闕左壁有石銘云:「黃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 大出水,舉高四丈五尺。」齊此以下,蓋記水之漲減也。 《齊民要術》:「六月一日種白莖秋葵。白莖者宜乾,紫莖 者乾,即黑而澀。」

胡荽子熟拔去,急耕令好,調熟如麻地,即於六月中 旱時,耬耩作壟蹉子,令破手散,還勞令平。但旱種不 須耬潤。此菜早種,非連雨不生,麥底地亦得種止須 急耕調,六月中無不霖望。連雨生則根彊科大 種蘭香,治畦下水,及水散子訖,水盡蓰熟糞,僅得葢 子便止。晝日箔葢,夜即去之,生即去箔,常令足水,六 月連雨拔栽之。

《鋤地》「六月以後,雖濕亦無嫌。」濕鋤則地堅,夏苗陰 厚,地不見日,故雖濕亦無害矣。

作黃衣法:「六月中取小麥,淨淘訖,於甕中以水浸之, 令醋漉出,熟蒸之,搥箔上敷席,置麥於上,攤令厚二 寸許。預前一日刈薍葉薄。無薍葉者,刈胡枲擇去雜 草,無令有水露氣,候麥冷,以胡枲覆之。」

凡漆器,盛夏連雨,土氣蒸熱,什器之屬,雖不經夏,用六七月中各須一曝使乾。世人見漆器暫在日中,恐 其炙壞,合著陰潤之地,雖欲愛慎,朽敗更速。

《永嘉記》曰:「含。」請幫助識別此字。《竹筍六月生,味與箭竹筍相似。 夏至後二十日漚枲枲》和如絲。

《隋書禮儀志》中:「迎含樞紐者,含容也,樞機有闔闢之 義。紐者,結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萬物,開闔有時,紐 結有法也。」

《唐書吐蕃傳》:「吐蕃地直京師西八千里,國多霆電風 雹積雪,盛夏如中國春時,山谷常冰。」

《外臺祕要》:「造淡豉法:用黑豆二三斗,六月內淘淨,水 浸一宿,瀝乾蒸熟,取出攤席上,候微溫,蒿覆。每三日 一看,候黃衣上遍,不可太過,取曬簸淨,以水拌乾濕 得所,以汁出指間為準。安甕中築實,桑葉葢厚三寸, 密封泥,於日中曬七日,取出曝一時,又以水拌入甕, 如此七次,再蒸過,攤去火氣,甕收築封,即成矣。」 《酉陽雜俎》:「胡椒出摩伽陁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 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 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子形似漢 椒,至芳辣,六月採。」今作胡盤,肉食皆用之。

十二辰蟲,狀似《蛇醫》,腳長,色青赤,肉鬣。暑月時見於 籬壁間。俗云:「見者多稱意事」,其首倏忽更變為十二 辰狀。

《周易集解》: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干寶曰:陰氣 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出地上,佐陽成物,臣道 也,妻道也。

《吳地記》:「夏駕湖,壽夢盛夏乘駕納涼之處。」

《洽聞記》:「日濟國西南海中有三島,各相去數十里。其 島出黃漆,似中夏漆樹。彼土六月破樹腹取汁,以漆 器物,若黃金,其光奪目。」

《望氣經》:「六月三日有霧,則歲大熟。」

《宋史樂志》:「盛德在土,宮聲乃作,得徵而生,以商為相。 若用角則刑,用羽則戰。故季夏土王,宜禁角羽。」 《河渠志》:「朔野之地,深山窮谷,固陰沍寒,冰堅晚泮。逮 乎盛夏,消釋方盡,而沃蕩山石,水帶礬腥,併流於河。 故六月中旬後,謂之礬山水。」

《益部方物略記》:「七寶花,大抵玉蟬花類也。擢穎挺挺, 盛夏則榮。丹紫含英,以寶見名。」

《圖經本草》:「黃連葉似甘菊,花黃色,六月結實似芹子, 色亦黃。」

獨活、羌活春生苗,葉如青麻,六月開花作叢,或黃或 紫。結實時,葉黃者是夾石上生,葉青者是土脈中生。 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亦名「獨搖草。」

秦艽根,土黃色而相交糾,枝幹高五六寸,葉婆娑連 莖梗俱青色,如萵苣葉。六月中開花,紫色似葛花,當 月結子。

《夢溪筆談》:六月萬物小盛,故曰「小吉。」

《倦遊錄》:嶺南暑月,白蟻入水為蝦。土人夜以火燭取 製為鮓,名「天蝦鮓。」

《物類相感志》:「凡山石盛夏必汗出,赤黃者金汗,白而 辛者銀汗。」

《雞林記》:「高麗黃漆生島上,六月刺取瀋色,色若金,日 暴則乾。」本出百濟,今號為「新羅漆。」

《避暑錄話》:「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 快美。」

《政和本草》:「地錦草生近道田野,莖葉細弱,蔓延於地。 莖赤,葉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開紅花,結細實,取苗 子用之。」

《黎州圖經》:「黎州通望縣銷樟院有娑羅綿樹,三四人 連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後生葉。其花盛夏方開,謝 時不背而墮,宛轉至地。其花蕊有綿,謂之娑羅綿。」 《爾雅翼》:「射干苗高二三尺,葉似蠻薑而狹長,排列如 翅羽,故名烏翣、烏蒲、烏扇花以六月開,如萱草而小, 上有紅點,人家庭砌多植以為玩。」

鱖魚巨口而細鱗,鬐鬣皆圓,黃質黑章,皮厚而肉緊, 特異常魚。夏月盛熱時,好藏石罅中,人即而取之。 《菊譜》:「夏金鈴菊,出西京,開以六月,深黃,千葉,甚與金 萬鈴相類,而花頭瘦小,不甚鮮茂,以生非時故也。」 《桂海花木志》:「茉莉花六月六日,以治魚腥水,一溉益 佳。」

《朱子集》問:「四時取火,何為季夏又取一番?」曰:「土旺於 未,故再取之。」

《朱子語錄》五行之有土,非土則不足以載四者。土於 四時,各寄王十八日,或謂王於戊己,然季夏乃土之 本宮,故尤王。夏末月令載中央土者,以此故也。 圖說五氣順布,四時行焉。金木水火分屬春夏秋冬, 土則寄旺四季,如春屬木,而清明後十八日,即是土 寄旺之時,每季寄旺十八日,共七十二日,惟季夏十 八日,「土氣為最旺,故能生秋金也。」

《武昌記》:楚山東有小溪,盛夏時凜然常有寒氣,謂之 「寒溪。」

《會稽志》:「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六出。會稽有二種:一曰山梔,生山谷中,花瘦長,香尤奇絕。水梔,生水涯,花 肥大,倍於山梔,而香差減。近歲有千葉梔,六月初始 盛。」

《玉海》:「西京宮城南三門,中曰長夏。」

《蠡海集》:鬼神類:「九天生於六月二十四日者,六為陰 數,四六二十四,老陰之策也。老陰變少陽,故應於雷 神焉。」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 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即為火,惟真琉 璃可貯之,入水藻荇俱盡。」

山家清供胡麻酒,盛夏飲一巨觥,清風颯然,絕無暑 氣。其法「漬麻子二升,煎熟略炒,加生薑二兩,生龍腦 葉一撮,同炒細研,投以煮醞五升,濾去渣,水浸之,大 有所益。」

《北苑茶錄》:「山木至夜益盛,故欲尊生長之氣,以糝雨 露之澤。每歲六月興工,虛其本,培其末,滋蔓之草,遏 鬱之木,悉用除之。此之謂開畬。」

《捫蝨新話》:「南中花木性皆畏寒,故茉莉惟六月六日 種者尤盛。」

《通考》:「六月初六日晴,主收乾稻。雨謂之湛。」請幫助識別此字。耳,主有 秋水。

《山居四要》種菉豆法:「立秋前,宜刈了麻地上,種太早 不生角。若預占豆收否,當年李多不蛀則宜豆,忌卯 日下種。」

《便民圖纂》:「造七醋,用六月六日,以黃陳倉米五斗為 率,不淘淨,浸七宿,每日換水一次。至七日做為熟飯, 乘熱入甕,按平封閉,勿令氣出。第三日翻動,至第七 日開,再翻轉,傾入井花水三擔,又封七日,再攪再封, 至三七二十一日成好醋。」此法簡妙。

《四時類要》:「六月掃庭除,候地毒熱出麥薄攤至未時 及熱收,可以二年不蛀。」

七修類槁種蘿蔔法:宜肥地,撒種沙地尤效。瘦地用 糞作壟種,帶露耙地則生蟲,鋤不厭頻,苗稠小拔令 稀則肥大。霜降後或醃或藏窨皆可。七月種遲。 《蕪史》:「六月六日食銀苗菜,即藕苗也。」

《丹鉛錄》:《朱子語錄》云:「人謂楊億通禪學者,以其有『八 角磨盤』之句耳。」按北澗禪師偈云:「『六月一日前,萬象 森羅替說禪。六月一日後,八角磨盤空裏走。今朝正 當六月一,無位真人赤骨律。金毛獅子解翻身,無角 鐵牛眠石室。十聖三賢摠不知,笑倒寒山並拾得』。楊 億因演之曰:『八角磨盤空裏走,金毛獅子變作狗。擬』」 欲藏身北斗中,應須合掌南辰後。

《熙朝樂事》:六月六日,宋時作會於顯應觀,因以避暑。 今會廢而觀亦不存。自此遊湖者,多於夜間停泊湖 心,月飲達旦。而市中敲銅盞賣冰雪者,鏗聒遠近。是 日郡人舁貓狗浴之河中,致有汨沒淤泥,踉蹌就斃 者。其取義竟不可曉也。

《荔枝譜》:「食荔枝有益於人。」當盛夏時,乘曉入林中,帶 露摘下,浸以冷泉,則殼脆肉寒,色香味俱不變,嚼之 消如絳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蠲渴補髓,啖可至數 百顆。

《雪濤談叢》:「滇省風俗,每年於六月二十八日,各家具 束葦為槁,高七八尺,凡兩樹,置門首,遇夜炳燎,其光 燭天。是日各家俱用生肉切為膾,調以醯蒜,不加烹 飪,名曰『喫生』」,總稱曰「火節。」問其故,謂弔忠臣王禕留 此記葢?禕受命入滇,說元梁王降,王反殺禕,醢其肉。 若爾,則炳槁可也,奚忍食生為耶?夫楚人競舟,弔屈 子也;晉人禁煙,傷介推也。皆有不忍之意焉。王公被 醢,而滇俗斫膾喫生,毋乃倒置乎?存炳火革,食生可 也。

《缾史月表》「六月,花盟主,蓮花、玉簪、茉莉花,客卿,百合、 山丹、山礬、水木犀花,使令,錦葵、錦燈籠、長雞冠、仙人 掌,赬桐、鳳仙花。」

《花曆六月》,桐花馥,菡萏為蓮,茉莉來賓,凌霄結鳳。仙 降於庭,雞冠環戶。

《月令》演六月避伏。三日《天貺節》。六日薦麥、瓜。初伏《碧筒勸》:中伏 《竹篠飲 蓮誕》。二十四日

《廣菌譜》:「五木耳,六月多雨時採之,暴乾,可烹食。桑、槐、 楮、榆、柳,此為五木耳。」

《田家五行月》內有西南風,主生蟲損稻。秋前損根,可 再抽苗,秋後損者,不復抽矣。諺云:「秋前生蟲,損一莖 發一莖;秋後生蟲,損了一莖,無了一莖。」

《農政全書》:「銀桃形圓,色青白,肉不黏核,六月中熟。」 《近峰記略》:「文皇將靖難,以六月十一日召三司府縣 官出西瓜食,因責以離間事,執都指揮謝貴、布政張 昺殺之,乃舉兵。宸濠將謀不軌,亦以六月十一日出 西瓜與群官共食,執都御史孫燧、副使許逵殺之,乃 舉兵。事同而義殊,不度德量力也。」

《本草綱目》:「造大小麥麴法:用大麥米或小麥連皮並 水淘淨曬乾。六月六日磨碎,以淘麥水和作塊,楮葉 包紥懸風處,七十日可用矣《海槎餘錄》:「榕樹最大,其陰最密,幹及三人圍抱者,則 枝上生根,綿綿垂地,得土力,又生枝如此數四,其幹 有闊至三、四丈者,陰覆重重,六月不知暑。」

《濟世仁術》:做蓮花醋法:「白麪一斤,蓮花三朵,擣細米 和成團,用紙包裹,掛於風處。一月後取出。以糙米一 斗,水浸一宿,蒸熟,用水一斗釀之。用紙七層密封定, 每層寫七日字。遇七日揭去一層。至四十九日,然後 開封,篘出,煎數沸收之。」

《濟陰方》「土王濕氣,起居宜避,慎之。」六月濕熱,尤宜節 飲涼冷,及居處濕寒之地。

《選擇曆》書:「六月土王用事,日後不宜興土工事, 安碓磑,開渠穿井,忌土王用事後日。」

《野獲編》:「時俗婦女多以六月六日沐髮,謂沐之則不 膩不垢。」

《昌平山水記》:「黍谷亦謂之寒谷山,有風洞,洞口風氣 凜冽,盛夏人不敢入。」

《廣東新語》:「素馨毬以掛複斗帳中,雖盛夏能除炎熱, 枕簟為之生涼。」

《輝縣志》:「白龍潭在鴨子口西南,飛練灑雪,恍似玉龍 倒臥崖壁間,噌吰鏜鎝,響震岩谷,乍觀者多卻步不 敢俯視,遇盛夏雷雨交作,往往有白龍見雲際。」 《廣信府志》:「清風峽在鉛山縣西北五里,有土山洗而 出石,得巨礱,兩崖嶄喦,寒氣逼人。峽長五丈,闊五尺, 在裂石間行,清風透體,六月如秋。」

季夏部外編

編輯

《菩薩本行經》:「佛在鬱覃羅延國,領千二百眾村落間。 時天盛熱,路無蔭涼,一放羊人念言:『三界之師冒涉 盛暑,編草作葢,用覆佛上。捉隨佛行,去羊太遠,放葢 擲地,還趨羊邊。佛告阿難:『此人敬心,十三劫中,天上 世間,生尊貴處。竟十三劫成辟支佛,名阿耨婆達 藏。經六月初四日南贍部洲轉大法輪』』。」

《道經》「六月初四日,太素三元君朝真。」

《雲笈七籤》:晉興寧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夜,王母第四 女南極王夫人降真人楊羲家,因吟授羲曰:「林振須 類感,雲鬱待龍吟,元數自相求,觸節皆有音。飛軿出 西華,總轡忽來尋。八遐非無娛,同詠理自欽。悼此四 維內,百憂常在心。俱遊北寒臺,神風開爾襟。」

《法苑珠林》:「晉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欲建剎立寺。夕 聞床頭鏘然,視得舍利三枚,因立寺剎。元嘉十六年 六月,舍利放光,通照上下,七夕乃止。」

《一統志》:弘州人張珪,晚憩神溪孤石上,有神自空而 下言曰:「律呂律呂,上天敕汝六月二十日行硬雨。」語 畢而去。珪至家,遍語鄰村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至 期為雨所傷。事聞,朝廷遣使祭焉,遂立律呂神於孤 石上。

伏日部彙考

編輯

《史記》:

秦本紀

編輯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正義》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曆忌釋》云:「伏者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徐廣曰:「《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也。」 正義曰: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禦之。狗,陽畜也。《左傳》云:「血蠱為蠱。」顧野王云:「穀皆積變為飛蠱」也。

封禪書

編輯

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遂都雍。雍之 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門, 以禦蠱菑。

《索隱》曰:服虔云:「周時無伏,秦始作之。」《漢舊儀》云:「伏者萬鬼行,故閉晝日,不干求也。」《東觀漢記》:和帝初,令伏閉晝日是也。又《曆忌釋》曰:「伏者何?金氣伏藏之名。四時代謝,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則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凡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案樂彥雲《左傳》「血蠱為蠱」,梟磔之鬼亦為蠱,故《月令》云:「大儺旁磔。」注云:「磔,禳也。厲鬼亦為蠱,將出害人,旁磔於四方之門。」故此亦磔狗邑四門也。風

《俗通》云:「殺犬磔禳也。」

《緗素雜記》

編輯

伏日考

編輯

《漢·郊祀志》:「秦德公立二年,卜居雍,子孫飲馬於河,遂 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孟 康云:「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顏師古曰: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 名伏日也。立秋之後,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 必伏。庚,金也,謂金氣伏藏之日也。」又《荊楚歲時記》:按 曆忌云:「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 夏火代木,木生火。立秋金代火,金畏火;立冬水代金, 金生水,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是月之雨,田家以 為甘澤,邑里相賀,名曰嘉雨。穀雨,嘉雨也。」曹植《大暑 賦》云:「席季夏之三伏。」潘岳賦云:「『初伏起新節』。按《陰陽 書》曰:『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 初庚,為末伏。

《事物紀原》

編輯

三伏

編輯

《曆忌釋》曰:「三伏無定日,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 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金畏火,庚日 為金,故值庚日必伏。」《陰陽書》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 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史記》云:「周時不書 伏。」三伏之名,始於秦德公時。又云:「六月上伏,始皇置 也。」《夢華錄》云:「唐時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並無時節, 故於伏日往來,風亭水榭,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新荷 苞鮓,曲水流盃,笙歌通夕而罷。」

《農政全書》

編輯

占候

編輯

三伏中大熱,冬必多雨雪。 老農云:「三伏中槁稻,天 氣又當下。」壅時最要晴,晴則熱故也。伏裏西北風,臘 裏船不通。

《遵生八牋》

編輯

伏日事宜

編輯

「三伏日,宜服腎瀝湯,治男子虛羸,五勞七傷,風濕藏 虛,耳聾目暗」方。乾地黃六分黃芪六分茯苓六分五 味子四分羚羊角四分桑螵蛸三兩炙地骨皮一兩 桂心一兩門冬五分去心磁石一錢二分打碎水洗 令黑汁出盡為止羊腎二箇豬腎亦可,去脂膜,切如 柳葉,以水四升,先煮去水升半,即掠去水上肥沫及 腎滓,取汁煎諸藥,澄清去滓,分為三服,三伏日各服 一料,隨人加減。亦可忌食大蒜、生蔥、冷陳滑物,空心 平旦服之。

《舊俗》曰:「造醬用三伏黃道日浸豆,黃道日拌黃。用草 烏五七箇,切作四片撒上,其蛆盡死。」

抱朴子《養生書》云:三伏內用甘草一錢,好明白滑石 六錢為末,和水飲之,名六一散,令人免中暑泄瀉之 病。三伏內服十味香薷飲方:香薷數年陳者一兩人 參陳皮白術炒白扁豆炒茯苓黃芪木瓜厚朴薑汁 浸甘草各五錢共為飲片,水煎,停冷服之。或為細末, 水調一二錢服。三伏時用門冬五味子,人參泡湯代 茶,謂之「參麥散」,消渴生津。

又曰:「三伏中用黃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二分,以並 涼水調服。治譫狂,大消暑熱毒炁。」 又方:木瓜醬,用木瓜十兩,去皮細切,以湯淋浸,加薑 片一兩,甘草二兩,紫蘇十兩,鹽一兩。每用些少泡湯, 沈之井中,候極冷飲之。

又方「梅醬喫水方」用黃熟梅十斤,蒸爛去核,將肉秤 有幾斤,每斤加鹽三錢,紫蘇乾一兩,乾薑絲二錢,甘 草三錢,攪勻,日中大曬,待紅黑色收起,用時加白豆 仁、檀香些少,飴糖調勻,和水服,最解暑渴。

伏日事忌

編輯

《四時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傷夫婦,不吉。」

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陰氣,故不宜鍼灸, 惟宜發汗。

《直隸志書》
各省風俗同者不載

編輯

豐潤縣

編輯

伏日造麵醬。初伏日洗頭去風。是月也,黍始登。

平谷縣

編輯

初伏日,居民各以麥麵造酒麴。

永平府

編輯

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伏日宜窨麴 醬麴,有𧢻細而醬,以生熟占。初伏雨,主秋旱。鋤茄十 次,每秧結十茄,人洗頭去風。以杏仁炒麥子,食數粒, 一年頭不痛,心無嘔。凡伏寒為災,與《唐五行志》占仝, 時黍將登。

肅寧縣

編輯

頭伏冷,一科豆打一捧;頭伏熱,一科豆打一捻。又云: 「三伏無雨休種麥。」

任丘縣

編輯

伏日早食綠豆湯,午食刀切麵。

===交河縣===
考證
初伏日雨,主旱。諺云:「淋伏頭,旱伏尾。」

晉州

編輯

伏日造醬。

《山東志書》

編輯

陽信縣

編輯

初伏,蓺綠豆作豉料。

曹縣

編輯

初伏日食冷飰洗六畜。

朝城縣

編輯

初伏早,以麥仁、豇豆、綠豆作飯,水淘食之,以卻暑。

《山西志書》

編輯

潞安府

編輯

伏日為「避暑飲。」

潞城縣

編輯

伏日婦女遊伏,食炒麥。

臨縣

編輯

初伏日浴於湫河,謂之「洗百病。」

《江南志書》

編輯

長洲縣

編輯

三伏宜晴宜熱。《諺》云:「六月弗熱,五穀不結。」

松江府

編輯

三伏中宜大熱。熱則苗茂。諺云:「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又云:「六月葢被。田中無米。」

黟縣

編輯

上伏種胡麻,中伏種粟。

含山縣

編輯

六月伏日,多製《六一散》、香薷引以卻暑。

《浙江志書》

編輯

杭州府

編輯

三伏有施香薷飲者。

龍泉縣

編輯

伏日切不可近新婦,犯之大凶。

《江西志書》

編輯

永豐縣

編輯

伏日具香燭酒果詣神廟,上「三伏香」,又有施茶飲於 路傍,祈福利者,至伏盡乃止。

《湖廣志書》

編輯

通山縣

編輯

《伏日》曰「三伏修景。」

江陵縣

編輯

伏日作湯餅食,名為「辟惡餅。」

《廣東志書》

編輯

始興縣

編輯

三、伏至,日在角,最炎熱,謂秋老鼠。

伏日部藝文一

編輯

《大暑賦         》晉·夏侯湛

「惟青春之謝兮,接朱明之季月,何太陽之赫曦,乃鬱 陶以興熱。」於是大呂統律,祝融紀節,蒸澤外熙,太陰 內閉。若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微風, 扶桑赩其增燌,天氣煜其南升。爾乃土墳墜坼,谷枯 川竭,寒泉潛沸,冰井騰沫。洪液蒸於單簟兮,珠汗沾 乎絺葛;溫風翕其至兮,若灑湯於玉質。沃新水以達 夕,振輕箑以終日。

納涼賦         隋盧思道

編輯

祝融司方,朱明屆序。氣乃初伏,節惟徂暑。積歊蒸於 簾櫳,流煩溽於園籞。陽風淟其長扇,火雲赫而四舉。 爾乃警六御,按三條。繫鼉鼓,吹鳳簫。雲車錯轂,麟馬 齊鑣。入雲宮之𡾰嵼,登仙觀之岧嶢。引雄風於洞穴, 承清露於丹霄。動颼飀於翠帳,散霏微於綺寮。

遊大字院記       宋歐陽修

編輯

「六月之庚,金伏火見,往往暑虹晝明,驚雷破柱,鬱雲 蒸雨,斜風酷熱,非有清勝,不可以消煩炎,故與諸君 子有《普明後園》之遊。春筍解籜,夏潦漲渠,引流穿林, 命席當水。紅薇始開,影照波上,折花弄流,銜觴對奕, 非有清吟嘯歌不足以開歡情,故與諸君子有避暑 之詠。」太素最少飲,詩獨先成,坐者欣然繼之。日斜酒 「歡,不能遍以詩寫,獨留名於壁而去。他日語且道之, 拂塵視壁,某人題也。因共索舊句,揭之於版,以致一 時之勝,而為後會之尋」雲。

伏日部藝文二

編輯

《嘲熱客          》晉·程曉

「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嚬蹙奈此何。 謂當起行去,安坐正咨嗟。所說無一急,𠴲唅一何多。 疲倦向之久,甫問君極那。搖扇膊中痛,流汗正滂沱。 莫謂為小事,亦是一人瑕。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訶。

懷縣作           潘岳

編輯

南陸迎修景,朱明送末垂。初伏啟新節,隆暑方赫曦朝想慶雲興,夕馳白日移。揮汗辭中宇,登城臨清池。 涼飆自遠集,輕衿隨風吹。靈圃曜華果,通衢列高椅。 瓜瓞蔓長苞,薑芋紛廣畦。稻栽肅芊芊,黍苗何離離。 虛薄乏時用,位微名日卑。驅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 自我違京輦,四載迄於斯。器非廟廊姿,屢出固其宜。 徒懷越鳥志,眷戀想南枝。

苦熱行         梁簡文帝

編輯

「六龍騖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床。」 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洄池媿玉浪,蘭殿非含霜。 細簾時半卷,輕幌乍橫張。雲斜花影沒,日落荷心香。 願見「《洪崖井》,詎憐河朔觴。」

夏夜獨坐         蕭子範

編輯

節序值徂炎,茲宵在三伏。憑軒佇涼氣,中筵倦煩燠。 寂寞對空窗,清流臨夜竹。蟲音亂階草,螢光繞庭木。 簾月夜斜輝,風光起餘馥。一傷年志罷,長嗟逝波速。

和長孫祕監伏日苦熱   唐任希古

編輯

玉署三時曉,金羈五日歸。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閑扉。 池鏡分天色,雲峰減日輝。游鱗映荷聚,驚翰遶林飛。 披襟揚子宅,舒嘯仰重闈。

東郊納涼憶左威衛李錄事收昆季太原崔參

編輯

軍三首:《並序》。       樓穎。

僕三伏於通化門東北數里避暑之地,地即故倅天宮顧公之舊林,今貳宰君李公之別業。右抵禁籞,斜界沁園,空水相輝。步虹橋而下視,竹木交映。弄仙棹而傍窺,足滌煩襟,陶蒸暑。獨往成興,恨不與數公共之。《率然有作,因以見意》。

水竹誰家宅,幽庭向苑門。今知季倫沼,舊是辟疆園。 饑鷺窺魚靜,鳴鴉帶子喧。興成祇自適,欲白返忘言。 納涼每選地,近得青門東。林與繚垣接,池將沁水通。 枝交帝女樹,橋映美人虹。想是忘憂者,悠悠在興中。 林間求適意,池上得清飆。稍稍斜回楫,時時一度橋。 水光壁際動,山影浪中搖。不見李元禮,神仙何處要。

同李吏部伏日口號呈元庶子路中丞

編輯

包佶

「火炎逢六月,金伏過三庚。幾度衣裳澣,誰家枕簟清。」 頒冰無下位,裁扇有高名。吏部還開甕,殷勤二客情。

夏日陪馮許二侍郎與嚴祕書遊昊天觀覽舊

編輯

《題寄同里楊華州中丞    武元衡》。

三伏草木變,九城車馬煩。碧霄迴騎射,丹洞入桃源。 臺殿雲浮棟,緌纓鶴在軒。莫將真破妄,聊用靜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涼簟翻。《黃公壚》下歎,旌斾國東門。

何處堪避暑        白居易

編輯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遊。遊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脫襪閒濯足,解巾快搔頭。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此語君莫怪,靜思我亦愁。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

編輯

劉言史

南越逢初伏,東林度一朝。曲池煎畏景,高閣絕微飆。 竹簟移先灑,蒲葵破復搖。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饒。 裛汗絺如濯,親床枕並燒。墮枝傷翠羽,萎葉惜紅蕉。 且困流金熾,難成獨酌謠。望霖窺潤礎,思吹候生條。 旅恨生烏滸,鄉心繫洛橋。誰憐在炎客,一夕壯容銷。

夏日東齋          曹松

編輯

「《三庚》到秋伏,偶來松檻立。」熱少清風多,開門放山入。

同陸使君水堂納涼     釋皎然

編輯

《柳家陶暑亭》,意遠不可齊。煩襟蕩朱絃,高步援綠荑。 愛公滿亭客,來是清風攜。瀅渟前谿上,曠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淒。野香襲荷芰,道性親鳧鷖。 禪子顧惠休,逸民重劉黎。乃知高世量,不以出處暌。

苦熱           宋韓琦

編輯

《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始伏之七日,大熱極炎苦。 赫日燒扶桑,焰焰指亭午。陽烏自焦爍,垂翅不西舉。

初伏日招王幾道小飲    歐陽修

編輯

「北園數畝官牆下,嗟我官居如傳舍。滹沱北渡馬踏 冰,西山病歸花已謝。落英不見空繞樹,細草初長猶 可藉。空園一鎖不復窺,不覺芳蹊繁早夏。隔牆時時 聞好鳥,如得嘉賓聽清話。今朝試去繞園尋,綠李橫 枝礙行馬。蒲萄憶見初引蔓,翠葉陰陰還滿架。紅榴 最晚子已繁,猶有殘花藏葉罅。人生有酒復何求,官」 事無了須偷暇。古雲伏日當早歸,況今著令許休假。 能來解帶相就飲,為子埽月開風榭。

中伏日妙覺寺避暑     梅堯臣

編輯

紺宇迎涼日,方床御綌衣。清談停玉塵,雅曲弄金徽。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

甲辰初伏快雨涼風晝眠初覺庭前小欄花木

編輯

各有意氣。效《柏梁體      》。蔡襄

閏夏天氣熱焰烘,崇朝快雨隨清風。晝軒夢覺開前 櫳,畫欄花草意氣雄。側枕遙聞數異同,如此微物煩化工。盍各言爾之所從,繁葩富豔生朱紅。川海棠枯條 大蕊千萬重。緋桃修榦點綴赤日中,蜀葵「《蠲》去憂忿」,誰與 功。萱草採摘烹煮祛煩胸。百合《秋霜》巨實垂如甕。木瓜橫柯 遠引交加叢,紅玫瑰葉抽綠劎端黃茸,山薑直立開披泉 貨通。金錢疊繞,翠羽翻虯龍。薜荔誤入畦町非余公。䔛麻「助 滌渴肺」思匪躬。麥門冬物物自名詞不窮。願當我意乃 汝容,負汝不飲慚衰翁。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園避暑值雨  文同

編輯

《南園避中伏》,意適晚忘歸。牆外谷雲起,簷前山雨飛。 興餘思秉燭,坐久欲添衣。為愛東喦下,泉聲遶翠微。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風作爽涼炎酷

編輯

「頓消老病。」 欣然乃命酒成詩   。張耒

西風吹淡白,窗戶含淒清。炎涼一朝變,徂暑逝不停。 山堂曉瀟灑,病叟葛巾輕。平時干雲樹,芳葉亦復零。

伏日四望亭分韻得月字   王十朋

編輯

「伏日何處遊,危亭蔭清樾。十客同我登,詩興浩然發。 四簷山在眼,奚用更拄笏。」小飲未成醺,天邊見新月。

伏日          明文徵明

編輯

九衢三伏漲黃塵,病髮蕭蕭罣葛巾。正好關門消永 日,可堪曳履見時人。驚風梧葉常疑雨,窺戶薇花不 是春。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團香細石泉新。

伏日部選句

編輯

《梁昭明太子啟》:「三伏漸終,九夏將謝。螢飛腐草,光浮 帳裏之書;蟬噪繁柯,影入機中之鬢。」

《何遜詩》:「願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換。」

唐·岑參詩:「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高適詩猶是對「夏伏幾時有涼飆。」

《姚合詩》:「下伏秋期近,還知扇漸疏。」

《李頻詩》:「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

《羅鄴詩》:「休搖雉尾當三伏,似展龍鱗在一床。」

黃滔詩:「山寒徹三伏,松偃出千年。」

《李洞詩》:「松下度三伏,磬中銷五更。」

宋韓琦詩:「人間酷暑痛庚伏。」

蘇軾《真一酒歌》:「三伏遇井了不嘗,釀為真一和而莊。」 朱熹詩:「病隨庚伏盡,尊向晚涼開。」

釋惠洪詩。「炎炎三伏過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元陳天錫詩:「雨收三伏暑,風送一帆秋。」

伏日部紀事

編輯

《史記留侯世家》:「良嘗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至良 所,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後十年興,十三年 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後十三 年,從高祖過濟北,果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 留侯死,並葬黃石冢。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漢書東方朔傳》:「朔為常侍郎,得愛幸,伏日詔賜從官 肉,大官丞日晏不來,朔獨拔劎割肉,謂其同官曰:『伏 日當蚤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 賜肉不待詔,以劎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謝上曰: 『先生起自責也』。朔再拜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何 無禮也?拔劎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 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迺反自譽。復 賜酒一石,肉百觔,歸遺細君。

《書儀》:「六月三庚,伏日。」昔賈誼在湘南,六月三庚日,有 服鳥來。時以南方毒惡,以助太陽銷鑠,萬物因損人, 故避之。

《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六年「六月,初令伏閉盡日。」 《漢官舊儀》曰:「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不干他事。」 《風俗通義》:漢中巴蜀,自擇伏日。俗說,漢中巴蜀廣漢, 土地溫暑,草木早生晚枯,氣異中國,故令自擇伏日 也。謹按《漢書》,高帝分四部之眾,用良、平之策,還定三 秦,席捲天下,蓋君子所因者本也。論功定封,加以金 帛,重復寵異,令自擇伏日,不同凡俗。

《四民月令》:「初伏,薦麥瓜於祖禰。」

《魏典略》:「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與 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 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

《酉陽雜俎》: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八愨三伏 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 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囷如象鼻,傳噏 之,名為「碧筩杯。」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

《世說》:郗嘉賓三伏之日詣謝公,炎暑熏赫,雖復當風 交扇,猶沾汗流漓。謝著故絹衣,食熱白粥,晏然無異。 郗謂謝公曰:「非君幾不堪此。」

《鄴中記》:「石季龍於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

《圖畫見聞志》:「梁劉產齊所藏名蹟,不啻千卷。每暑伏 曬曝,一一親自卷舒,終日不倦。」

《洛陽伽藍記》:「千秋門內道北有西遊園,園中有凌雲 臺,即魏文帝所築者。高祖於臺北造涼風觀,觀東有 靈芝釣臺,累木為之,去地二十丈。風生戶牖,雲起棟 梁,三伏之月,皇帝於此避暑。」

《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並作湯餅,名為辟惡。」《魏氏 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 非傅粉則伏日湯餅,魏已來有之。

《唐會要》:天寶五載六月三日敕:「三伏內,令宰相辰時 還宅。」

《開元天寶遺事》:「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 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 挾纊者。」

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 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綵帶,置之雕盤中, 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惠。

長安富家子劉逸、李閑、衛曠,家世富豪,而好待士。每 至暑伏中,各於林亭內植畫柱,以錦結為涼棚,設坐 具,召長安名妓閒坐逓,請為避暑會,人皆愛羨。 唐都人伏天於「風亭水榭,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 曲沼,通夕而罷。」

《銷夏榮輯》:「子邕酷好圖畫,務廣蓄。每三伏中曝之,各 以其類,循次開展,遍滿其家。每一種日日更換,旬日 始了。好事家鮮其比也。」

《圖畫見聞志》:「端拱元年,以崇文院之中堂置祕閣,命 吏部侍郎李至兼祕書監,點檢供御圖書,選三館正 本書萬卷實之祕監以進御,退,餘藏於閣內。又從中 降圖畫前賢墨蹟數千卷以藏之。淳化中,閣成,上飛 白書額,親幸,召近臣縱觀圖籍,賜宴,每歲因暑伏曝。」 請幫助識別此字。近臣暨館閣諸公,張筵縱觀,圖典之盛,無替《天祿》 《石渠》,妙楷寶蹟矣。

《玉海》:「淳化五年六月庚寅初伏,上親書紅綾扇,賜近 臣各一。」

《梁溪漫志》:溫公獨樂園之讀書堂,文史萬餘卷。公晨 夕所閱,雖累年如新。嘗謂其子公休曰:「吾每歲以上 伏及重陽間,暴群書之腦,所以年深不損。」

《東京夢華錄》:「都人最重三伏,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 雪檻冰盤。沈李浮瓜,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 通夕始罷。」

《乾淳歲時記》:「宰執、親王、三衙、從官、內侍省官伏日賜 暑藥。」

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及翠寒堂納涼。長松 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 大池可十畝。洪景盧學士嘗賜對於翠寒堂,當三伏 中,體粟戰慄,不可久立。上問故,笑遣中貴人以北綾 半臂賜之。

《玉堂雜記》:「學士院官,若侍從以上兼領,自從本官或 庶僚權直院,三伏,賜冰一擔,時果五品。」

《歲華紀麗譜》:「六月初伏日會監司,中伏日會職官以 上,末伏日會府縣官,皆就江瀆廟設廳。」初,文潞公建 設廳,以伏日為會避暑,自是以為常。早宴罷,泛舟池 中,復出就廳,晚宴,觀者臨池張飲,盡日為樂。趙清獻 公使限錢,但為「初伏會」,今因之。

《帝京景物略》:「三伏日洗象,錦衣衛官以旗鼓迎象出 順承門,浴響閘,象次第入於河,則蒼山之頹也。額耳 昂回,鼻舒糾,吸噓出水,面矯矯有蛟龍之勢。象奴挽 索據脊,時時出沒其髻,觀者兩岸各萬眾,面首如鱗, 次貝編焉。然浴之不能須臾,象奴輒調御令起,云:浴 久則相雌雄,相雌雄則狂。」

伏日部雜錄

編輯

《陶朱公書》:「伏裏西北風,主冬冰堅。諺云:『伏裏西北風, 臘裏船弗通』。」虹見主麥貴。日蝕主旱,有霧亦主旱。諺 云:「六月裏迷霧,要雨到。白露西南風,主蟲損稻, 藏麥。」三伏烈日之中曬極乾。先將稻草灰鋪缸底,帶 熱而收,復以灰葢之,用蒼耳辣蓼及麻葉碎雜其中, 可免化蛾。

《漢書》:楊惲報孫會宗曰:「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 羔,斗酒自勞。」

《水經注》:「楊溪水清冷甚於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 澡其津流也。」

《武周縣》有東西谷,廣十許步。南岸下有風穴,厥大容 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雖三伏盛暑,猶 須襲裘,寒吹凌人,不可暫停。

《齊民要術》:「種瞿麥法:以伏為時,畝收十石,渾蒸曝乾, 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細。磨下絹簁作餅,亦 滑美。」

小豆,「夏至後十日種者,為上時」;初伏斷手,為中時;中伏斷手,為下時。中伏以後則晚矣。

《陰陽書》從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 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曹植謂之「三旬。」

《玉堂閑話》:隴城縣東柯僧院,甚有幽致,高檻可以眺 遠,虛窗可以來風,遊人如市。其山北有隗囂避暑宮, 對面瀑布瀉出於蒼崖之間,三伏生涼,人跡罕至。 《膳夫錄》:「汴中節食,伏日綠荷包子。」

《山居四要》:「收椒,中伏後遇天色晴明,帶露收陰,一日 之後,曬三日則紅而裂,遇雨薄攤當風處頻翻,若盦 則黑又不香。仍收椒子,用乾土和拌攪勻,埋於避雨 水地內,約深一尺,勿令水浸生芽。」

《便民纂要》:「造醬三伏中,不拘黃黑豆,揀淨,水浸一宿, 灑出煮爛,用白麵拌勻,攤蘆蓆上,用楮葉或蒼耳葉 葢一日發熱,二日作黃衣,三日後翻轉曬乾。黃子一 斤,用鹽四兩為率,井水下水高,黃子一拳曬須不犯 生水。」

《七修類》槁種葫蘿蔔,宜於伏內畦種,或肥地漫種,頻 澆灌,則肥大。

家塾事「親造神麴方頭伏,六月六日,取麥一斗,新汲 井花水一桶,淘淨曬極乾,當日磨為細末,將淘米水 澄清和麴,每麩一升,分作三塊,用麻葉包,懸風道涼 處,七十日可用。每米一斗,用麴三塊或一斤半。」 《食物本草》:「種小豆,以初伏為上,中伏次之,後則難為 種子。」

《蓬窗續話》:「褦襶,涼笠也,以竹為胎,蒙以帛,暑時戴之 以遮日。」程曉《伏日》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居山雜志》:「美竹高者至數丈,其名曰毛竹,三伏蔭其 下,無暑氣。然獨宜山岡則生,移之平陸則勿活。」 《清閒供》:「六月初伏薦麥瓜,中伏碧筒,勸竹篠飲。」 《本草綱目》:「千年艾,三伏日采葉曝乾,葉不似艾而作 艾香,搓之即碎」,不似艾葉成茸也。

三伏鑄錢,其汁不清,俗名「爐凍葢」,火剋金也。 硫黃,神仙藥也。三伏日餌百粒,去臟腑積滯,有驗。 造麪麴法:三伏時用白麪五斤,菉豆五升,以蓼汁煮 爛,辣蓼末五兩,杏仁末十兩,和踏成餅,楮葉裹,懸風 處,候生黃,收之。

《銷夏壽陽記》曰:明義井,三伏之日,炎暑赫曦,男女往 來,其氣短急,望見義井,則喜不可言,未至而憂,既至 而樂,號為「歡樂井。」

《燕都遊覽志》:「積水潭在都城西北隅,或名淨業湖。每 年三伏日,錦衣衛率御馬監官校浴馬湖干,如濯雲 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