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45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五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音義部雜錄三

字學典第四十五卷

音義部雜錄三

編輯

《丹鉛總錄》:馬融《長笛賦》「丸挻雕琢」,注引《韓詩》「松柏丸 丸。」《薛君章句》曰:「丸,取也。蓋取而伐斲之,使其圓且澤, 故曰丸丸。」《山海經》「鳳卵作鳳丸。」又「建木其葉如羅,其 實如欒。」欒即卵也。古字「丸」與「卵」「欒」皆通,何也?彈丸之 形如雞之卵,故「卵」可借丸。梓人伐材謂之欒,削其刻 木為鳥獸形者曰雕欒,匠謂欒削其木,丸如卵也。薛 君解《韓詩》義,當出此。馬融兼治《四冢詩故》云云,注義 引而不發,今特衍之,然非深究六書假借之義,如鄭 樵、楊桓,朱子未易信此語也。

篆文:二鳥曰雔,三鳥曰雥。音戢。三鳥相聚其羽戢戢 也。「集」字從此,其音與「積」同。下從木,鳥集於木也。音義 皆殊。元趙古則、周伯溫輩妄作解事,便以雥為「集」,非 也。按:隋許善心《神雀頌》曰:「景福氤氳,嘉貺雥集。」可砭 趙、周之謬。雥之與集,猶氤於氳,以「雥」即為集,謂氤即 是氳,可乎?

今之俗書以馹為驛,以「畊」為耕,徒取其省,畢竟皆非 是。《說文》云:「馹,驛傳也。驛,置騎也。」《孟子疏》云:「置,騎也。郵, 馹也。」《詩》云:「驛驛其達。」《書》云:「雨霽蒙驛克。」《左傳》:「楚子伐 吳以馹,至於羅汭。」《唐書。鄭元璹傳》:「使馹銜箠於道。」則 「驛」與馹音義固有別矣。《唐六典》說府兵之制云:「居無 事時畊於耕。讀如更。」則「畊」、「耕」固不可混用也。 《左傳》解《詩》好是正直云:正直為正,正曲為直。正直二 字,器名。正,射鵠也,射禮用之。直,曲尺也,梓人用之。二 字之形即象二器。

孔穎達曰:盬與蠱字異義同,《左傳》「皿蟲為蠱」,是亦不 攻牢不堅緻之謂也。《史記》「器不苦窳」,《儀禮》「功沽」,《荀子 問》「楛者勿告也則苦」、沽、楛皆同蠱義。

《魏書蔣濟疏》「凋攰之民。」葛洪《字苑》「攰」作。請幫助識別此字。九偽反。 《歐陽集古錄析里橋碑跋》云:「醳散關之」請幫助識別此字。《漯》從朝陽 之平。請幫助識別此字。刻畫適完,非其訛謬而莫詳其義。故錄之以 俟博識君子慎按:「醳」古與「釋」通。《史記張儀傳》「杖而醳 之。」《韓信傳》:「醳兵北首燕路」,洪氏《釋醳》載漢碑文有云: 「農夫醳耒。」又云:「辭榮醳黻。」「漯」本濟漯之「漯」,漢人或寫 漯借作濕字用。請幫助識別此字。「漯」,即潮濕也。請幫助識別此字。與「燥」同,分隸小異, 如「操」亦作「摻」之例,平。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乾燥。言去濕而就燥也。以 此訓之,可通。

《易》:「憂虞之象也。」「虞」與憂對,蓋言樂也。《孟子》:「驩虞如也。」 《魏相傳》:「君安虞而民和睦。」《匡衡傳》:「未有游虞弋射之 宴。」字又作「豫。」《易》曰:「豫,樂也。」《孟子》:「一游一豫。」《揚雄傳》:「及 五帝之虞」註:「虞與豫同。或借作譽。」《左氏傳》:「季氏有嘉 樹,韓宣子譽之。」《服虔注》:「譽豫同,游其下也。」

越絕糧,告糶於吳,使素忠為信。晉武帝《炎報帖》末云: 「故遣信還。」《南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古者謂使者 曰信。《真誥》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傳》云: 「荊州信去倚待。」陶隱居帖云:「明日一信還,仍過取反。」 《虞永興帖》云:「事以信人口具。」凡言信者,皆謂使者也。 今之流俗,遂以遣書饋物為信,故謂之書信,而謂前 人之語亦然,謬矣。王右軍《十七帖》有云:「往得其書信, 遂不取答。謂昔嘗得其來書,而信人竟不取回書耳。」 而世俗遂誤讀「往得其書信」為一句,「遂不取答」為一 句,誤矣。古樂府云:「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瓶 墜井,一去無消息。」包佶詩云:「去札頻逢信,迴帆早掛 空。」此二詩尤可證。

「馨」字,晉人以為語助辭。《王衍傳》:「何物老嫗,生此寧馨 兒?」《世說》:劉真長語桓溫曰:「使君如馨地,寧或鬥戰求 勝。」王導與何次道語,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王朝之 雪中詣王螭,持其臂,螭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彊來 捉人臂。」劉惔譏殷浩云:「田舍兒彊學人作爾馨語。」合 此觀之,其為語辭瞭然。唐劉禹錫詩:「幾人雄猛得寧 馨?」得晉人語意矣。

《周禮司會》註:「計官之長,若今尚書。」陸德明音常。今之 官名亦然。但《尚書》音常,則尚衣、尚食、尚方皆宜同此 音,其義同也。今皆音上,不知何以分別如是。

唐王叡《炙轂子》云:「滑稽者,轉注之器也。若漏卮之類, 以比人言語捷給,應對不窮也。」余按,古六書轉注,亦 取應物不窮之義。

輕,《韻會》云:「牽正切,疾也。」引《左傳》「輕而不整」,又「輕則寡 謀。」註:「不持重也。」《唐書》:「淮西賊將陳光治,勇而輕,好自 出戰。」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 歸。」註:「展,魯大夫,欲與公俱輕歸。」乘如字,騎馬也。輕,遣政反。左師展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漢書》: 「發輕騎夜追之。」又「度幕輕留及輕車將軍」,皆音罄。今 俗語謂單身曰輕身,亦本《孟子》「輕身以先於匹夫」之 語雲。

王荊公好解《字說》,而不本《說文》,妄自杜撰。劉貢父曰: 「《易》之《觀卦》,即是老鸛;詩之《小雅》,即是老鴉。」荊公不覺 欣然,久乃悟其戲,又問東坡:「鳩字何以從九?」東坡曰: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恰是九箇又字。言波 者水之皮。」坡公笑曰:「然則滑是水之骨也。」

《說文》:「蠲,馬蠲也,從蟲。」引《明堂月令》:「腐草為蠲。明也,洗 也,潔也,除也。」《尚書圖》:「厥政不蠲。」烝馬音圭,《詩》:「吉蠲為 饎。」《左傳》:「蠲其明德。」古有涓圭二音。東坡《醉翁操》:「琅然 清蠲誰彈。」党懷英《題黃彌守吳江新霽圖》詩:「修娥新 粧翠連娟,下拂塵鏡窺明蠲。」又《題採蓮圖》:「紅粧秋水 照明蠲。」又轉音繢。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浪轉錦花 浮。」唐世有蠲紙,一名衍波牋,蓋紙文如水文也。 「慮歎變慹,姚佚啟態」八字,真人矢口成文。褚氏解云: 「慮則豫度未來,歎則咨嗟既往,變則輕躁而務作為, 慹則畏懼而不敢動,姚則說失以自肥,佚則縱樂而 忘反,啟則情閒而受物,態則驕矜而長傲。」

壬,擔也,字一作任。《孟子》:「治任將歸。」又負載。注云:「負任 在背,戴任在首。」《曾子》曰:「任重而道遠。」《詩》曰:「我任我輦。」 《淮南子》曰:「任動而車鳴。」所謂任者,皆指擔也。

謁字義有二。《說文》:「謁,白也。」《袁盎傳》:「上謁。」註:「若今通名 也。」士相見禮,聞名於將命者,故將命之人謂之謁者。 古以通名為謁,至漢猶然。晉人謂之門牋,唐人謂之 投刺,今人謂之拜帖。《史記》:「酈生踵軍門,上謁,案劍叱 使者,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入報。」《漢·徐穉傳》:「弔 喪醊酒畢,留謁則去。」註:「謁,刺也。」此謁字,於歇切,又音 葉。訪也,請見也。《汲黯傳》「中三千石拜謁」,《禮記》「請謁則 起」,皆從此音。今呼二音,多與義不相葉。

點與「玷」同,古詩多用之。束晳《補亡》詩:「鮮侔晨葩,莫之 點辱。」左思《唐林兄弟贊》:「二唐潔己,乃點乃污。」陸厥《答 內兄希叔》詩:「既叨金馬署,復點銅駝門。」杜子美詩「幾 回青瑣點朝班。」正承諸賢用字例也。

《抱朴子》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 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泥音涅,《後漢書》引《論語》「涅而 不緇」作「泥而不滓」,可證也。黽音蔑,《爾雅注》引「黽勉從 事」,或作「蠠沒」,又作「密勿」,可證也。泥音涅,則「黽」當音蔑; 黽或音密,則「泥」當音匿,古音例無定也。《晉書》作「怯如 雞」,蓋不得其音而改之。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瑟與索同。蕭索字一作「蕭瑟」, 則「索居」亦得作「瑟居」也。蓋「瑟」「索」皆借用字。正字作「槭。」 《漢書》:「霍去病為票姚校尉」,師古註:「票姚,勁疾貌。」票,頻 妙反。姚,羊召切。荀悅《漢紀》作「票鷂」,音義益明。票與𪅃 同,𪅃、鷂皆勁疾鳥也。杜子美律詩作平音。 《儀禮聘禮》速賓辭曰:「寡君有不腆之酒,請吾子與寡 君須臾焉。」註:須臾言不敢久。古者樂不踰辰,燕不移 漏,故少頃之間皆稱須臾。須,待也。《左傳》「寡君須矣」是 也。臾字從申從乙。乙,屈也,如今人請客雲恭俟屈降 之義。今之所云俟屈,古之所云須臾也。解字必宜如 此,方暢本原。

凸凹二字,《說文》不載,而見於《倉頡篇》。蓋象形之真,陰 陽之義,其為科斗古文無疑。予前錄已著之。近考《周 禮注》:「珪琮之瑑,凸曰珇。」鄭元與許慎同,世可獨信許 而疑鄭乎?「凸」「凹」二字,音義不同,凸者音垤,凹者音坳, 又音窪。《地理書》凸音突,凹音窟,皆通古字最少,例得 借音轉注耳。又《詩》「鸛鳴於垤詁」云:垤者,古凸字, 凹四高而中下也。凡凹之屬皆從凹。請幫助識別此字。象器凹受物 之形。請幫助識別此字。古文「曲」字,象半凹之形。請幫助識別此字。女洽切物可覆壓 者從反凹。請幫助識別此字。古文「匚」字從「側。」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他刀切。古器名。今 曰韜韥也。請幫助識別此字。受玉器也。即韜韥之韥。今文作匵。凸物 四下而中高也。與垤同。《釋文》引《詩》。「鸛鳴於凸。」《周禮》。圭 之凸曰珇。《說文》無凹部。止有請幫助識別此字。部《凹》為「母而。」請幫助識別此字。為子, 《說文》以子為母,今人遂不識凸凹字,今為補之。 平秩,馬融本作「苹秩。」槁飫,《左傳注》作「犒飫。」蕭茅,《書注》 作「莤茅。」蔓菁,《周禮注》作「蓂菁。」

《周禮·考工記》有楖氏雕氏。註:「楖,莊密切。」《釋文》引《左傳》 「使婢子執巾櫛。」註:「櫛」、「楖」是一也。櫛,梳也。《廣雅》曰:「梳,櫛 也。」《詩》:「其比如櫛。」《史大禹》「櫛風沐雨」,則櫛之來古矣。但 梳以木為之,「櫛」字又從竹,複矣。當從《考工記》作「楖」為 是。

《周禮》:「居幹之道,菑栗不迤。」沈重謂菑為恣四切。又《考 工記》:「察其菑蚤不齵。」註:「菑謂輻入轂中也。」泰山平原 呼所樹立物為菑,聲如胾,博立梟棋亦為菑。菑蓋借 字,今文作倳,又作剚。《史記》:「不敢剚刃於公腹。」《管子》「春 有以剚耕,夏有以剚耘。」註:「齊地謂物立地中為倳。」《管 子》又謂戰士曰剚戰之寶。

請幫助識別此字。古「餔」字。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從臼從日。餔時,申時也。《說文》申字從 臼,自束持之意。吏以餔時聽事,申旦政也。故臼與「申」 字皆從臼金臺田景延得古饕餮,拱泉而垂腹,羸其面而坐則 人焉,其下有若承盤者。元𥙿之考定為古器無疑也。 土字四音,土爰稼穡,如字。《詩》:「徹彼桑土。」土,桑根之皮 也,音杜。自土沮漆,地名,亦音杜。《史記》引《詩》「宅殷土芒 芒」,謂「社」,是「土」亦借作「社」也。又字書「『土苴」或作「䖃』。苴,泥 不熟也。」是「土」亦通作「䖃。」 《易大傳》:「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鄭元註:「水火也。」至解《樂 記》則曰:「方謂行蟲也,物謂殖生也。」孔穎達曰:「二注不 同,各有以也。方者行蟲,有性識道理,故稱方也。群分 稱物者,殖生無性,但一物而已。」慎按:古之名方,不見 於訓詁,但字書有解穀蟲名虸蚄,見《齊民要術》。又張 有《復古編》「虸蚄,古只仔方」,是方為行蟲之原也。鄭之 解方為行蟲,蓋緣字之音生,義頗亦僻左。

俗語急疾傾刻曰窋。咤字一作咄嗟,《晉書》「咄嗟而辦」, 《集韻》作「咋唶」,古樂府作「咄唶」,今俗書詞曲作趉。請幫助識別此字。 囗字,《說文》:音圍,象四周匝之形。六書故以為府狼切。 與方圓之方同,蓋方圓皆象形也。《淮南子》云:左畫圓, 右畫方。《論衡》云:方圓畫不俱成。圓必作○形,方豈不 作囗形乎?田從口,會意,開方之法出焉。畫又從口,會 意。畫也者,畫田之四至也。唐人寫畫字有作畫形者, 是其義也。口又作國。《商子書》:「弱民口彊」口彊民弱有 道之口,務在弱民。國字皆作口,蓋古文《倉頡》所制也。 今文國從口,又從「或」,或「域」,同戈守口,下一地也。內口 而外又口,複矣。且鯀始造城,《倉頡》上世,豈有戈守口 之事?由此觀口,一形而三音,方也,圍也,國也,皆同形, 借用古文,所以簡而括,不若後世之繁贅耳。

古字軼與轍同。《莊子》:「夫子奔軼絕塵而回,瞠乎其後。」 今謬讀軼作逸,遂失其義。《戰國策》:「主者循軼之途。」註: 軼、轍同,車跡也。

內外字皆會意。入門曰內,夕卜曰外。夕卜之義難解。 《說文注》云:「卜尚平旦,夕卜於事外矣。」此意料之,言昧 目而道黑白者也。按《唐六典》引古占卜法云:「內卦為 貞,朝卜用之;外卦為悔,夕卜用之。」此義始白。

《左傳》。「粢食不鑿。」字當作「糳。」精細米也。楊桓《六書統》曰。 請幫助識別此字。米五升舂為四升曰毇。為五減而四也。古篆作請幫助識別此字。 「象四☉以見意。」小篆作。請幫助識別此字。毇米減而三曰「晶」,古篆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象》三☉「以見意糲而。」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而毇,毇而晶,細之極也。 魏校《六書精蘊》曰:「精粹字皆從米。」精者何也?米之脫 粟也,色微黃赤,人皆知其粗也。糠去而白毇矣。未也。 請幫助識別此字。矣,未也,舂而近心矣,色微若青,此生意所函也。粹 者何也?始而礱米,殼也;中而舂米,去膜也;卒而㠭米, 去翳也;乃後瑩然玉粒,萬粒與一粒同,雖欲去之,無 可得而去矣。 以字言之,則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從臼從米,即古文 「毇」字。後人加殳,複且贅矣。丵入臼,即古文。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丵》士 角切,音與齪同。插簡於地也。舂粟以杵,亦象插簡於 地之形,故《說文》雲。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從「毇」省,「則」請幫助識別此字。加「米」已贅,又加 「殳」於傍,益贅矣。《皇象章草》止用請幫助識別此字。《而漢碑隸字》變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可證之古字之始,因附著之。 《楚辭》「紛旖旎乎都房。」王逸注引《詩》曰「旖旎其華。」今詩 作「猗儺。」《司馬相如賦》「又旖旎以招搖」,揚雄賦「旟旐郅 偈之旖旎」,王褒《洞簫賦》「形旖旎以順吹。」其用字皆自 《詩》《楚辭》來,當依《詩》音作「猗儺」,特古今字形有異耳。今 以「猗儺」為平音,「旖旎」作仄,誤矣。

《莊子》「人貌而天」,《史記。郭解贊》「人貌榮名。」《唐楊妃傳》「命 工貌妃於別殿」,皆作入聲讀。杜詩「畫工如山貌不同」, 又「曾貌先帝照夜白」,又「屢貌尋常行路人」,梅聖俞詩 「妙娥貌玉輕邯鄲」,自注音「墨。」

今人別號菴字,印章往往不同。緣《說文》本無菴字,庵 彌俗也。予嘗考之,菴字古書所用者,《蜀都賦》「八方菴 藹」,王充《論衡》「桃李梅杏,菴丘蔽野」,皆取菴覆之義。至 三國及晉,始有菴幔菴閭之語,與今人所用菴字義 同。菴字不可謂不古也。但篆籀以《說文》為宗,《說文》不 載之字,用於印章,似為未安。又按:古篆有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又 止借「弇者」,《石鼓文》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其字從穴,穴亦人居也。近見 溫陵古寺一冊,有元人止菴印章,菴字作「盦」,詳《玉篇》 皿部,有盦,烏含切,覆蓋也。《考古圖》有伯戔饋盦,盦,器 名,而借為菴舍字,恐舍形似器,亦猶漢闕之觚稜,其 形亦本酒器也。未知是否,以俟知者。

《唐書樂志》:古無韻字,均即韻也。五帝之學曰成均,均 亦音韻。《書》曰:「命汝典樂教胄子。」《論語》曰:「成於樂。」是成 均之說也。周人立大學,兼五帝及二代之名,東學為 東序,西學為瞽宗,北學為上庠,南學為成均。宜學言 語者處之成均,則均之為韻義益明矣。潘安仁《笙賦》: 「音均不恆,曲無定製。」註:「均,古韻字。」《鶡冠子》:「五音不同 均」,然其可喜一也。《唐書李綱傳》引《周禮》「均工、樂胥不 得列於士伍。」

相如《上林賦》:「郁郁菲菲,眾香發越。肹蠁布寫馣。」請幫助識別此字。馝 馥司馬彪曰:「肹,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說文》: 「蠁,知聲蟲也。」《爾雅》:「圓貉蟲蠁。」郭璞云:「蛹蟲。」《廣雅》:「土蛹 也。」毛晃曰:「古蠁字作向。」晉大夫羊舌肹,字叔向。《左傳 釋文》:「香兩切。」取肹向布寫之義。又揚雄《羽獵賦》,蠁請幫助識別此字。「如神」李善曰:「蠁。」請幫助識別此字。疾也。《蠁》與「響」同。請幫助識別此字。與「忽」同。又《甘泉 賦》薌。請幫助識別此字。肹以棍枇,則肹蠁蓋古語也。 響之一字,古只作鄉,《漢書天文志》「鄉之應聲」是也。又 作嚮,《易繫》:「其受命也如嚮」,《荀子》「應之如影嚮」,《莊子》「砉 然嚮然」是也。《左傳》作向,揚雄賦作薌,漢隸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又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凡此等類,韻書亦豈能盡載也。 廞,許金切,與歆同音。《爾雅》:「廞,興也。」《周禮笙師職》云:「大 喪廞其樂器。」鄭註:「興也。」又《司服》:「大喪供其廞衣服。」《司 裘》:「大喪廞裘。」《司干》:「大喪廞舞器。」《司樂》:「大喪廞樂器。」鄭 注皆解為興,蓋襲用《爾雅》之誤。成周聖世,豈有大喪 用笙樂舞器之理乎?按此廞義,蓋謂陳而不作耳。唐 崔祐甫《獨孤及墓銘》:「廞衣楚挽,徘徊墓田。」李華《權文 公墓銘》:「廞隧納書,禮優職襄。」宋景文《真宗輓歌》云:「廞 翣浮晨旭,邊簫咽暝霞。」周平園《皇祐哀書》云:「桂輪隱 曜,椒掖廞儀。」皆得其解矣。

《考工記》「善防者水淫之。」鄭氏注讀「淫」作「廞」,謂水淤泥 土而留著之,則助之為厚也。《唐書》:滄州無埭渠,久廞 塞,薛大鼎浚之。此「廞塞」字義本鄭氏,《考工記注》併附 於此。

《說文》:「刊,削也。」又剟也。揚子雲《方言序》:「懸諸日月,不刊 之書。」謂不可削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宗鄭。請幫助識別此字。而削王 弼其序曰「刊輔嗣之野文,輔康成之逸象」是也。至宋 人轉失其義,乃以為刻木印書之義,如王氏《揮麈錄》 所云郡府多刊文籍,且易以刊為刻,訛矣。刻,鏤木也。 從《晉書虞溥傳》,當作㓶,從陶隱居《茅山碑》。當作栔,從 丁度。《集韻》又作鍥。皆鏤木印板之義。刊為俗字,不可 從也。

東方朔客難雲。「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張晏注曰。蠡。瓠 瓢也。然蠡字從蟲若。與瓢義不協。又按揚子方言云。 請幫助識別此字。瓠瓢也,字從瓜從蠡。劉向《九歎》云:瓟請幫助識別此字。蠹於「篋簏。」 今閩廣之地以鱟魚殼為瓢,江淮之間或用螺之大 者為瓢,是以蟲殼代瓜匏用也。故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之取義兼之, 暇日與簡西嶨談及此,漫筆之。

衛覬《華山碑》:「神樂其靜,翛翬無形。」註:「翛翬與蕭暉通, 飛騰迅速之音也。言神人異處,逼近則不敬。」《黃庭經》: 「奼女窈窕翳霄暉。」字雖異,其義一也。

《近峰聞略》說:木工「㔼卵」字,引《伊川語錄》云:「枘鑿者,㔼 卵也。㔼卵圓則圓,㔼卵方則方。」又引文:「簨如室,新搆, 而去其鑿契。」註:「鑿契,簨也。」又引《金史》:「張中字制小舟, 不假膠漆,而首尾相鉤帶,謂之鼓子卵。」余按:「㔼卵」字 當作「簨牡。」「簨」字出《考工記》及《文選注》。而《漢書·五行志》 所謂門牡者,義取牝牡。蓋枘者,刻木端以入鑿,有牡 之象;鑿者空其竅以受枘,有牝之象。「簨」「牡」二字,蓋亦 古矣。「㔼卵」字,蓋亦後人撰借爾。 「枘」字從木從內,《考工記》「調其鑿枘而合之。」宋玉《九辨》: 「圓枘而方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今舉子程文, 襲用枘鑿不相入,彼此相效,莫知其非也。夫枘鑿本 相入之物,惟方枘圓鑿,則不相入。今去「方」「圓」字,而曰 「枘鑿不相入」,字義之不通,文義大謬矣。甚者寫「枘」字 作「柄」字,尤可笑也。

《老子道德經》「薄」作「泊。」王充《論衡》:「酒之泊厚,同一麴糵; 人之善惡,同一元氣。」又曰:「人生於陰陽,有渥有泊;玉 生於石,有純有駁。」泊、薄同一字也。

苴七閭切。麻也。子閭切。苴杖也。子旅切。履中薦也,又 布交切。天苴,地名,在益州,見《史記注》。又天沮與巴同又子邪 切。菜壤也。一曰獵場。又似嗟切。苴咩城在雲南。又鉏 加切。《詩傳》曰:「水中傅草」也。水草曰苴。字一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又作 浾。今作渣,非。又都賈切。土苴不精細也。又側不切。糞 草也。又側魚切。《說文》曰。酢菜也。酢古醋字又莊俱切,姓也。 漢有苴氏,又則吾切,茅藉祭也。又將預切,糟魄也。又 子餘切,苞苴襄貨也。 《說文》:查,浮木也。今作槎,非。槎音詫,邪斫也。《國語》:「山不 槎糵」是也。今是混用,莫知其非。略證數條於此。王子 年《拾遺記》:堯時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貫 月查,一曰桂星查。道藏歌詩:「扶桑不為查。」王勃詩:「澀 路擁崩查。」又《送行序》云:「夜查之客,猶對僊家;坐菊之 賓,尚臨清賞。」駱賓王有《浮查詩》,劉道友有《浮查硯賦》, 《水經注》:「臨海江邊有查浦」,字並作「查。」至唐人猶然。任 希古詩:「泛查分寫」,漢孟浩然詩:「試垂竹竿釣,果得查 頭鯿。」又云:「土風無縞紵,鄉味有查頭。」又云:「橋崩臥查 擁,路險垂藤接。」皆用正字,不從俗體。此公匪惟詩律 妙,字學亦超矣。杜工部詩「查上覓張騫」,又「滄海有靈 查」,惟七言絕「空愛槎頭縮項鯿」,七言律「奉使虛隨八 月槎」,古體近體,不應用字頓殊。蓋七言絕與律,乃俗 夫競玩,遂肆筆妄改,古體則視為冷局,俗目不擊,幸 存舊文耳。

古文孏與懶同。見《後漢書》。孏亦借作妍媸之妍。《論衡》 云:形。請幫助識別此字。骨。請幫助識別此字。「皮媚色稱」,又「骨體蘭麗」,皆妍之借也。請幫助識別此字。 乃孏省柬蘭又省「女。」古人用字,意勝於法例如此。 《文選》「吐燄生風,欱野歕屾。」音詵日月為之搖震。震音真, 山所臻切,字一作屾 㕦音華,大口也。字從口從大,與吳不同。《後漢戴就傳》 「鋘斧」注引張揖《纂文》音華,其字從金從㕦也。若《詩》不 吳不敖,吳音娛,張子厚《理窟》云云,當音吳,今多音華, 非吳自吳,㕦自㕦,何得混邪? 大字古音,戴音垛,而無一駕切者,惟今音有之。今之 韻書二十二禡亦不收大字,豈以為非古音乎?余考 《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 下。」以大葉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矣,惜乎作韻書者 之不考也。

《漢志》:「川塞谿垘,水澹池長。」澹音潭,水溢也。《文選》「澹淡 浮」,澹音潭,淡音琰,澹臺滅明,亦音潭。《管子》《淮南子》注 皆音潭。今誦《文選》者,澹淡作一音雌霓,謬呼久矣。 賈誼《鵬賦》。請幫助識別此字。若囚拘,蘇林音欺全反。師古云:「蘇音是 也。」南唐張佖辨之曰:「『《說文》窘,音渠隕切』。李善《文選注》: 『窘,囚拘之貌』。五臣註:『窘,困也』。其字並不從人,惟孫彊 新加字,《玉篇》及《開元文字》有作。」請幫助識別此字。然者,皆音渠隕切。 疑蘇音誤。今宜從《說文》音。余按:此句《漢書》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若囚 拘,《史記》作「攌若囚拘」,窘當音渠隕反,攌音斯全反,攌 即今之「拴」字也。《史記》《漢書》所見異辭,當各從本文解 之,所謂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也。蘇蓋以《史記》之 音而移之《漢書》,宜其誤而不通。張佖辨之是也,但不 知蘇音之誤所由耳,聊為詳說之。揚雄云:「一卷之書, 必立之師。」斯雖細事,亦誠難哉。

今之雲字,乃貟之省文。《秦誓》:「雖則貟然」,註:「貟」即雲。《毛 詩聊樂我貟》《石鼓文》「君子貟獵。」 《廣雅》曰:「夠,多也,音遘。」今人謂多曰夠,少曰不夠是也。 《文選魏都賦》:「繁富夥夠,不可單究。」五臣注誤音作平 聲,不知夠究本文,自協韻也。

曹真有名駃,號驚帆,言馳驟如風帆也。俗遂制「颿」字, 音義與帆同,然亦贅矣。

古文安為語助,猶言抑也。或作安,或作。按《荀子》:「安特 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禮記》三年「問作焉。」《戰國策》: 秦與韓為上交,秦禍安移於梁矣。秦與梁為上交,秦 禍安移於趙矣。《呂氏春秋》:「吳起謂商文曰:『置質為臣, 其主安重;釋璽辭官,其主安輕』。」蓋當時人以安為語 助,或方言耳。又漢《華嶽碑》《雲臺碑》並以安為焉字。 《史記》庾死獄中注不明庾義。按《說文》:束縛捽抴為臾。 臾、庾古字通也。

《釋名》東北隅為宧。宧,養也。東北,陽氣始生,布生物也。 《易》頤者,養也。頤亦音陽。

書曰「撻以記之。」撻音入聲,又轉入上聲,俗用打為撻, 非。打字。從手從丁,當音丁歷切,見歐陽公《集古錄》云: 打字以音義言之,當為丁歷切,不知何以轉為莫迥 切。蓋打字從丁為聲,與鼎同音,又轉為入聲,與鏑同, 其義皆訓擊也,義與撻同,故俗借用之。是知《虞書》撻 字轉為打。韻書音鼎,歐公音鏑,俗打語,打坐打乖,作 撻,上聲,於音和同,為「透」字母也,古俗皆通。

空字有四音:平聲,音枯公切。《說文》:竅也。天曰太空,沙 名方空。從平聲,上聲,音孔。《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舜 紀》:穿為匿空旁出,《莊子》:「礨空之在天澤。」註:小穴也。《張 騫傳》: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柳子厚《祭張舟文》:空道 北出,式遏蠻陬。《大宛傳》曰:張騫鑿空。皆音作上聲、去 聲,音控。《詩》:「不宜空我師」,《論語》:「其庶乎屢空」,《揚子》酒誥 之篇「俄空焉。」唐詩:「潭影空人心」,又曰:「天空霜無影。」皆 音去聲、入聲,音窟。古者穴地穿崖而居,謂之土空。司 空,官名,居四民時地利也,故曰司空。《周禮》註:司空主 國,空地以居民。空地即窟地也。天上星有土司空,亦 映地之土穴。《詩》曰:「陶復陶穴。」又曰:「曰為改歲,入此室 處。」室即土空也。冬時萬物閉藏,故司空之官屬「冬。」 請幫助識別此字。《韻會》以為「硯」字,非也。元次山文。「怪石臨淵。」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石 顛自注》:請幫助識別此字。綺競切。音義近瑩,非硯也。 賈誼《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註:誰何,問之 也。《漢書》有誰何卒。如淳曰:何謂何官也。按他註解,誰 與譙同,與《高帝紀》譙讓與之譙同。何與呵同,譙讓之 也。何,呵斥之也。何官,如今之盤詰守關者。

《詩》曰「棠棣之華萼不韡。」韡不花足也。《易》曰:「震為旉。」旉, 華蒂也,通作敷。鄒潤甫游僊詩「紫芝列紅敷,丹泉激 陽瀆。」字書作跗。古詩「紅萼青跗定滿枝」,字又作荂。《莊 子折揚皇》荂通作華。《易》「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壯夫。」夫 與華為韻,可證也。

班固《典引》勤恁旅力。註:恁,思也。如深切。今轉音作去 聲。

《文選宦者傳論》:「寺人掌女宮之戒。」寺音侍,於義始葉, 古文多省。

孟字當音夢,分韻當與夢同,而今乃與漾同韻,非也。 余前錄已引《淮南子》「正月之孟,陽氣始動」為證,以辨 其非。近觀《莊子》「孟浪」之言,古本作衁,字,從亡從皿,音 莫浪切,則孟與衁本二字,不可混為一也。衁浪之衁, 當在漾部,而孟仲之孟,自在送韻,何疑焉?

《古毘陵志》有漢《司農劉夫人碑文》,許劭所製,存者僅 百十字,中有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二字,不知何音義。又《酒官牌》有。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亦不知識,書以詢知者。

滇字有三音。《漢書》:西南滇池,音顛;豫州滇陽,音真。其 後訛為慎陽也。《杜預傳》:「滇淤之田,畝收數鍾。」此滇字 又音填塞之填。

吳大帝築東興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注》:今柵江口 有兩山,濡須山在和州界,七寶山在無為州界,兩山 對峙,中有石樑,「俠」作「夾。」古者俠夾二字通用。漢隸《蕐 山亭碑文》有云:「吏卒俠路。」《晉》《宋書》有俠轂隊,皆以「俠」 為「夾。」

許氏《說文》:「濕,水名,音榻。」即《禹貢》之漯水,《孟子》所謂「瀹 濟漯」也。《班史地理志》:古北平俊靡縣,漯水,南至無終, 東入庚。《水經注》:庚水與鮑丘水合「俊靡」,《魏書》道武帝 如馬邑,觀漯水註:「即紫河也,出鴈門陰館縣偏頭山, 一曰治水。」師古曰:「漯,力追切。」丁度《集韻》:漯請幫助識別此字。「濕」三字 同。《注》曰:水出鴈門,合而證之,則古名濕水,音榻,今名 漯水,音累,二音皆通。

「古字𦍛與永同。韓詩『江之永矣』」作「江之𦍛矣。」《博古圖》 「永寶用享」作「𦍛寶用享。」 古歲字即歲時之遂。今文歲字,從步從戌,年至戌而 終,乃秦人以十月為歲首,故制字從步戌,前此未也, 宋姚孝寧已辨之。予觀《史記注》引陸賈《楚漢春秋》云: 三老董公八十二,遂封為成侯。遂即歲也。陸賈著書, 不用秦篆,而用古文,亦卓士哉。崔希裕《略古篇》古「歲」 字作請幫助識別此字。未詳其義,然亦可證「步戌」之為秦制而非古 矣。

《文選笛賦》有「占成節鄂。」註:「鄂,直也。從邑者,乃地名也, 非此所施也。」據此,則「節鄂」、「連綿」字皆從。請幫助識別此字。而今刻本 皆誤從卩。 笨字音奔去聲,粗率也。《晉書》:豫章太守史疇,肥大,時 人目為笨伯。《宋書王微傳》亦有麤笨之語,今俗諺亦 然。《朱子語錄》云:「諸葛亮只是笨」,不是此字,乃書作盆 而音發之。噫!諸葛豈笨者邪?字尚不能識,而欲譏評 諸葛乎?

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為樞密,當唱名,讀為堅 音,上以為真音,攄辨不遜,遂坐貶。後見《姓譜》云:舜子 商均封虞,周封陳。楚烈王時,有陳通奔周,周以舜居 陶甄之職,命為甄氏。按《說文》:「甄,陶也。從瓦垔,居延反。」 《吳書》:「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人 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葉,以為受命之符。」 則三國以前未有音為之人切者矣。孫權即位,尊堅 為帝,江左諸儒為吳諱,故改音真。《說文》顛蹎、闐以真 為聲,煙咽以甄為聲,馴紃以川為聲,詵以先為聲,此 皆先、真韻中互以為聲也。其後秦為苻堅諱,隋為楊 堅諱,皆暫避其音耳。嘉祐中,王陶作《甄氏墓銘》云:「甄 以耳。陶氏出於陳,避吳苻,隋時以為『甄』」,南北溷訛,姓 音莫分,本之於古,乃識其真。

《孟子》「尹公之佗。」《漢書》趙佗。《項羽傳》「項佗過秦,論帶它。」 《後漢》「華它,五人名」,並音徒何切,讀為駝。《左傳》「賈佗,北 宮佗。陽它。」《毛詩》「陳它,五人名。」又音拖。

《方言》:「吳有桼娥之臺。」《束晳賦》「朝享五鼎之奉,夕宿桼 娥之房。」桼即七字也。《書》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而古文 作夾始,《史記》作「來始」,夾與來皆桼字之誤。《太元七政》 亦作桼。褚遂良書《枯樹賦》七亦作桼。

《史記》:「黃帝合萬靈於明堂。」《正義》引《緯書》:「黃帝明堂,名 曰神斗。黃帝含紐樞之府也。斗者,主也。土精澄靜,四 神之主也。」《周禮》:「設斗,共其釁鬯。」註:「斗音主,釁音徽。」《禮 喪大記》:「沃水用斗。」註:「斗一作枓。」《甘氏星經》:「帝張四維, 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漢書》:「涇水一石,其泥 數斗,以灌以溉,長我禾黍。」

《說文》:柔,栩也。今之橡斗。《莊子狙公賦》:柔謂分栩實與 眾狙也。杼,機杼也。二字皆從木為義,從予為聲。但疊 之則為柔,並之則為杼,亦猶旱旰棗棘之分也。《莊子》 作芧,從草亦得。

《易》:「冶容誨淫」,《太平廣記》引之作「蠱容誨婬。」《左傳》:「女惑 男曰蠱。」《國語》:「蠱女縱欲。」張平子《西京賦》:「妖蠱艷夫夏 姬,美聲暢於虞氏。」《南都賦》:「侍者蠱媚巾。」請幫助識別此字。「鮮明」,《五臣 注》作「冶媚。」馬融《廣成頌》古「冶」字作「蠱」字,可證。傅毅《舞 賦》「貌嫽妙以妖艷兮,紅顏煜其揚華。」註:「妖蠱,淑艷也。」 或省作「蟲」,人姓也。漢高帝功臣有蟲達,古蠱子之後, 見氏《英賢錄》。

《說文》:「款乃。」請幫助識別此字。也。《集韻》作「唉」,或從口,或從欠,如嘯之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歎之作,嘆字雖殊,義一也。《史項羽紀》:「亞父拔劍擊 玉斗而破之曰唉。」《揚子法言》:「始皇方獵六國而翦牙 款。」註:「款,絕語,歎聲。」《楚辭》:「款,秋冬之緒風。《楚辭》用之於 句首,揚子用之於句終,蓋噫嘻嗚呼之類也。」朱子《辨 證》云:「款乃,掉船相應聲。元結有款乃曲。」柳宗元詩「款 乃一聲山水綠」,註:「『款乃一本作襖靄』。按款音靄乃音 襖」,近日倒讀之,誤矣。項氏《家說》云:「劉蛻《文集》有《汨中 靄迺歌》,劉言史《瀟湘詩》有『閒歌瞹迺深峽裏』」,靄迺也, 瞹迺也,款乃也,皆一事,但用字異爾。款本音哀,亦轉 作上聲。後人因《柳集》中有注字云:「一本作襖靄」,遂欲音款為襖,音乃為靄。不知彼注自謂別本作襖靄,非 謂款乃當音襖靄也。靄迺、款乃,不妨兩本並行,何必 比而同之乎?慎按:「款乃」,歌聲,本無定字,劉蛻、劉言史 詩流惟寫方言。元結、柳宗元《通儒略》依字義。「唉」者,應 聲,如噫嘻之類。乃者,曳詞之難,如詞賦中「若乃」、「乃若」 之例。此雖字音之微,而「襖靄」當作「靄襖」,自朱子始正 世俗倒讀之誤。「靄迺自」「靄迺」、「款乃」、「自款乃」,自項平菴 始正前人混淆之失。古人文理密察如此,後學其可 以鹵莽觀之乎?

「施捨」二字,《左傳》《國語》《周禮》凡屢見焉,而解各有異。今 總攝而論之,《左傳》「晉悼公即位,施捨已責」,注「施恩惠, 舍勞役也」;「魏絳請施捨」,注「同上。」「楚平王施捨寬民」,注 「施恩惠,舍逋負。」叔向言「齊桓公施捨不倦」,注「施恩舍 逋」;士會構楚旅有施捨,《左傳》凡五見,《國語》《鑄無射篇》 雲,「布憲施捨於百姓」,注「施恩舍罪」,與《左傳注》意合,惟 單襄公過陳不禮雲「縣無施捨,所以施捨賓客負任 之處。」此「舍」字如「出舍於郊」之「舍」,「不」音「捨」也,與《左傳》「旅 有施捨」正相對。又雲「聖人之施捨也」,註:「施,予也。舍,不 予也。」此與前後訓注不同,亦不合本文意,未知是否? 又《齊語》云:「施捨分寬」,註:「施,施德;舍,舍禁也。」《楚語》云:「明 施捨以道之。忠恕」,注「施己所欲。原心」舍過,謂之忠恕。 《周禮》:凡征役之施捨。註:「施當為弛。」

《論語》曰:「足則吾能徵之矣。」「徵」當音證,《左傳》「不徵辭」,註: 「徵音證。」言語相違而不明證其辭,與《尚書》「明徵」、「定、保」 音義同。《莊子》九徵至「而不肖人得矣。」唐貞觀中有唐 九證,其名取《莊子》九徵說而字作證,可以定其音矣。 《左傳》「輕」字多作去聲讀。試略舉之曰:「國君不可以輕, 輕則失親。」又曰:「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又曰: 「吳王勇而輕。」又云:「左師展將以昭公乘馬而歸。」註:「乘 馬輕」,歸,輕去聲,即今諺所謂「輕身單馬」也。又曰:「吳輕 而遠,不久歸矣。」又曰:「夷德輕,不忍久也。」又曰:「將為輕 車千乘。」《注》皆音磬。《孟子》曰:「輕身以先於匹夫。」此尤明 白可證之文也。

《史記》:「上有檮蓍,下有伏龜。」徐廣曰:「檮音稠。」《左傳》八元 八凱有檮戭。《漢書藝文志》有公檮生。師古曰:「檮,直由 切,其字從木。」《霍去病傳》有檮余山,獨《孟子》檮杌之檮, 今音濤,蓋因陸德明《九經釋音》而誤也。《左傳》杜預注 曰:「檮杌,凶頑無儔匹也。」以此證之,則檮杌亦當音稠。 唐李郢詩:「薄雪燕蓊紫燕釵,釵垂簏簌抱香懷。一聲」 歌罷劉郎醉,脫取明金壓繡鞋。簏簌,下垂之貌,又作 「䍡。」請幫助識別此字。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挼絲團金懸䍡。」請幫助識別此字。「其義 一也。」薛君采語予云:

白樂天《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註:「殺 去聲音廈,俗語太甚曰殺。」《容齊隨筆序》:「殺有好處。」《元 人傳奇》:「忒風流,忒殺意。」今京師語猶然。大曰殺大,高 曰殺高,此假借字。俗書作傻,平水韻:傻俏不仁,一曰 不慧也。

詩膚如凝脂,凝音佞。唐詩「日照凝紅香」,白樂天詩「落 絮無風凝不飛」,又「舞繁紅袖凝,歌切翠眉愁」,又「舞急 紅腰凝,歌遲翠黛低」,徐幹臣詞「重省別時,淚漬羅巾 猶凝」,張子野詞「蓮臺香燭殘痕凝」,高賓王詞「想蓴汀、 水雲愁凝」,「閑蕙帳、猿鶴悲吟」,柳耆卿詞「愛把歌喉,當 筵逞遏,天邊亂雲」、「愁凝」,今多作平音,失之音律,亦不 協也。

「帆」字,符咸切,舟上幔也,又扶泛切。使風也。舟幔則平 聲,使風則去聲,蓋動靜之異也。劉熙《釋名》曰:「隨風張 幔曰帆。」註:去聲。《廣韻》曰:「張布障風曰帆。」音與梵同。《左 傳》宣十三年註:拔斾投衡上,使不帆風。謂車斾之受 風,若舟帆之帆風也。舟帆之帆平聲,帆風之帆去聲。 疏云:帆是扇風之名。《孫綽子》曰:動不中理,若帆舟而 「無柁。」《南史》「因風帆上,前後連煙。」《荊州記》云:「宮亭湖廟 神,能使湖中分風而帆南北。」晉湛方生有《帆入南湖 詩》,又有《還都帆詩》,謝靈運有《遊赤石進帆海詩》,劉孝 威有《帆渡吉陽洲》《詩》。《選》詩「無因下征帆」;徐陵詩「南茨 大麓,北帆清湘」;劉刪詩「迴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張 曲江詩「征鞍稅北渚,歸帆指南陲」;張燕公詩「離魂似 征帆,常往帝鄉飛」;趙冬曦詩「帝城馳夢想,歸帆滿風 飈」;杜詩「浦帆晨初發」;韓退之詩「無因帆江水」;包何詩 「錦帆乘風轉,金裝照地新」;孟浩然詩「嶺北迴征帆,巴 東問故人」;徐安身詩「暮雨衣猶濕,春風帆正開。」近蘇 州刻孟詩,改「征帆」為「征棹。」何仲默笑曰:「征帆改『征棹, 錦帆亦改曰『錦棹』,可乎』?」蓋淺學妄改,非初誤也。 《楚辭》「遠望兮阡眠」,陸機詩「林薄杳阡眠。」呂延濟曰:「阡 眠,原野之色。」按《說文》:「谸,山谷青谸谸也。」則「阡眠」字當 作「谸眠。」又《列子》云:「鬱鬱芊芊,茂盛之貌。」李白賦「彩翠 兮芊眠。」「谸眠」作「芊眠」,亦通。《文選》別作「盰眠」,字皆從目。 《周禮》「汧浦」作「弦浦」,《左傳》「萑浦」作「萑蒲」,杜詩「側生野岸 及江蒲。」江蒲,江浦也。

今文語辭。朅來聿來,不知所始。按《楚辭》:「車既駕兮朅 而歸,不得見兮心傷悲。」舊註:「朅,去也。」又按《呂氏春秋》: 「膠鬲見武王於鮪水,曰:『西伯朅去,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將伐殷也』。」膠鬲曰:「朅至。」武王曰:「將以甲子日 至。」註:「朅,何也。」若然,則朅為言盍也。若以解《楚詞》,則謂 車既駕矣,盍而歸乎?以不得見而心傷悲也。意尤婉 至。則今文所襲用「朅來」者,亦謂盍來也,非是發語之 辭矣。《文選注》劉向《七言》曰:「朅來歸耕永自疏」,顏延年 《秋胡妻詩》曰:「朅來空復。」辭義皆謂「盍來」始通。

《唐詩》:「錢塘蘇小小,人道最夭邪。」又:「長安女兒雙髻鴉, 隨風趁蝶學夭邪。」夭音作歪。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斑。」皇甫士安《勸志》: 「青紫之璘斑。」璘斑即斕斑也。斕字俗書。到溉《餉任昉 杖詩》:「文彩既斑。」爛。爛即俗斕字。韓文公詩:「華燭光爛 爛」,注亦作平音斑爛字古體,俗用斕字。

僧皎然《題周昉畫毗沙天王歌》:「憶昔北兵圍未解,感 得此神天上下。」「解」,讀如道家「屍解」之解,與下相葉。吳 氏《韻補》亦失此一字不收雲。

唐詩:「三十六所臨春殿,一一香風透管絃。」又「綠浪東 西南北水,紅闌三百九十橋。」又:「春城三百九十橋,夾 岸朱樓隔柳條。」又「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 詩。」陳郁云:十音當為諶也,謂之長安語音,律詩不如 此,則不葉矣。

韋莊《應天長》詞云:「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字 義與「涴」同,而字則讀如「涴」字入聲,始得其葉,然《說文》 《玉篇》俱無。請幫助識別此字。字惟元,「詞中馬驟。」請幫助識別此字。《人語喧》:北音作平 聲,四轉作入聲,正葉。

《六書》合體為字,上下左右,可以相易,如「秋」之與。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之與「酬。」相易而音義同。惟重朿為棗。並朿為棘。日乘 干為旱。干從日為旰。此則不可易。又不知何說也。 《說文》曰:「妄入宮掖曰」請幫助識別此字。徐鉉曰:「律所謂闌入也。」通作 「闌。」《漢成紀》:「闌入上方掖門。」應劭曰:《無符傳》:「妄入宮曰 闌。」《西域傳》:「闌出不禁。」又加草作蘭。《列子》:「牢有蘭子。」張 湛注曰:「凡物不知生之主曰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 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亦謂以技妄游,義與蘭同。或 又加木作欄。李正己曰:「園亭中藥欄」、藥音義與篽同。 藥即欄,欄即藥,非花藥之欄也。杜子美詩「乘興還來 看藥欄」,王維詩「藥欄花徑衡門裏」,皆貪新麗而理不 通者也。今或加手作攔,《官府文移》曰巡攔,曰花攔票 是也。以今花欄比古語「藥欄」,語意益明。若以藥欄為 芍藥之欄,則今之花欄乃花蕊之欄,可乎?

《說文》:「略,經略土地也。」《左傳》:「天子經略,諸侯正封。」註:「聚 土為封曰略。」「經」謂巡行,略謂邊界,即聚土為封之略。 《孟子》所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也。後世不知「略」之 為「聚土」,陸詞、黃公紹謂「巡行」為「略」,失之遠矣。「巡行」可 以解「經」字,而不可以解「略」字。「經略」之雲,猶雲防邊也, 猶雲出塞也,二字相聯為義。若以「略」為「巡行」,則謂「邊」 雲「防禦」,謂「塞」為征行,可乎?略也,邊也、塞也,皆實字也。 「邊」「塞」字易明,人皆知之,「略」字義少隱,故解者不以為 實字而虛之,轉解轉謬矣。再考《左傳》中,凡言「略」者,皆 謂聚土為封也。如雲「侵敗王略」,又曰「與之武公之略」, 又曰「吾將略地焉」,又曰「略塞垣」,其義皆同。《尚書》雲「嵎 裔既略」,謂立邊防以界嵎裔,正天子經略之事也。孔 穎達不識「略」字《本義》,以為俗稱忽略簡略之略,乃注 雲「用功少曰略」,何其俗而且陋,謬而可笑哉!孟子曰: 「此其大略也。」略字本喻言,謂得其邊而未盡其中也。 亦猶《莊子》所謂「道無封為是不有畛也。」郭象注云:「道 無封,故萬物得恣其分域。」妙得莊旨。孟子之言略,猶 《莊子》之言封與畛也。惜乎!趙岐之注《孟》,不能如郭象 之注《莊》也,乃曰:「大略」,大要也。《漢武紀》「殺略」,謂入界殺 人;《龔遂傳》「劫略」,謂入界劫人。今遂以「略」為「殺」為「劫。」史 雲「智略輻輳」,蓋謂其智足以周知天下之略。今遂以 略為才智之稱,假借譬喻,遠失初意,何異瞽者聽車 輪之聲以為雷哉?

《史記張良傳》:「略地」,謂取其地而立我封疆也。《唐蒙傳》: 「略通夜郎」,謂通夜郎之略也。古文簡奧如此,若《春秋》 書「城楚丘,疆鄆田」,文法也。揚子《法言》「東溝大河,南岨 高山,西采雍梁,北鹵涇垠。」韓退之《去邠操》雲「將土我 疆。」其文法皆本於《春秋》。不知古人用字之法,則不得 立言之意,人可不識字哉?或曰:兵法有《黃公三略》,何 義也?曰:「略與韜對,韜,弓衣也,義取藏器;略,封畛也;義 取固守,決非簡略之略也。若依《集韻》謬解,因事生義, 謂略,簡也,少也,行而取也,才而智也。則三略之名,又 將曰略,書名矣。」用此以證「略」之為字愈益明。《趙充國 傳》:「『圖上方略』。圖,畫本也;方,鄉道也;略,邊界也。」注謂方 略為計策,亦謬。

古冶字或借作野。金陵有冶城,揚子江有梅根。野或 作冶字而音渚。齊武帝詩:「昨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 探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劉文房詩:「落日蕪湖色,空 山梅冶煙。」孟浩然:「水溢梅根冶,煙迷楊葉洲」,皆以冶 為野也。

「孟」字,《集韻》作莫更切。予每疑之。嘗考之,四方之音,無 南北皆呼孟與夢同聲。如依韻切,則當呼「命」,呼孟子 為命子,指孟津為命津可乎?但未有古韻語可為證以改訂之。一日,觀《說文》云:「東方之孟,陽氣萌動。」乃躍 然曰:「孟與動葉,乃是古中原之音。」可正沈約《鴂舌》之 繆矣。凡字有當從古音者十之九,有當從今音者十 之一,如此孟字其一也。他如朋當與「蓬」同音,而不當 作蒲登切;「薨」當音烘;「弘」當音紅,不當音卜;他當在麻 韻,而不當在歌韻。蓋以今之方言無南北,四方,皆如 今呼者多,而如韻呼者少也。今有迂士,呼他必以拖 音,至於臨下語,眾不省其語為何等語,反自詫曰:「予 所呼古音也。」予笑曰:「《毛詩》《楚辭、韻補》」古音五千有餘, 君皆不省,而獨一他字為古音,以對俗人僕隸,何異 施粉黛於足脛,綴靨子於眉目哉!李文正先生嘗云: 「古字不可不知其音義,但不可著意用之於文字中。 古音亦然。」然則詩文用古字、古韻者,必自然諧協,若 出之於己可也。

古地名多有不字,如《春秋》之「不羹華」、「不注」,史之「不周、 不姜」、「不耐」,《山海經》之「不津、不庭」、「不其」,或曰不讀作丕, 古無丕字,不即丕也。《詩》曰「不顯維德,不戢不難」,皆讀 作丕,亦一說也。

越曰於越,吳曰勾吳,邾曰「邾婁」,本二字而為一聲,古 聲雙疊也。《莊子》雲「離朱之目」,《孟子》雲「離婁之明」,婁、朱 本二字而一聲,足以為證。或以「勾吳」、「於越」為方言土 音,謬矣。

字義之多者莫如離。離別通訓也,卦見《易》。「黃離」、倉庚, 見《說文》。「大琴曰離」,見《爾雅》。流離,鳥名,見《毛詩注》。「前長 離而後裔皇」注。「長離,鳳也」,見《相如賦》。纖離,馬名,見《李 斯書》。「侏離,裔語也」,見《史記》。陸離,散亂參差也,見《文選》。 木名,見《孔子世家》。水名,見《地理志》。人姓,見《氏族志》。江 離,草名。接離,冠名。此皆字書已引者,予又見《公羊傳》。 「二人會曰離會。」謂各是所是,各非所非,不能定也。此 「離」義與二鳥離立之「離」同。

唫今多作吟字用,非也。揚雄《太元》有唫首,音欽。唫,閉 也。《素問》:「呿吟之徵。」

隑。曲岸頭也。音巨依切。隑碕。埼。圻、磯。五字同音。《哀二 世賦》。「曲江之隑,越絕蘆之碕。」《地理志》。請幫助識別此字。埼,《水經》「赭圻」 又作「磯」,是也。

《晉書》云:王衍口不言錢,晨起見錢堆前曰:「阿堵。」近世 不解此,遂謂錢為阿堵,可笑!晉人云阿堵,猶唐人曰 若箇也。故殷浩看佛經曰:「理亦應在阿堵中。」《顧長康 傳神》曰:「精神妙處,正在阿堵中。」謝安謂桓溫曰:「明公 何用壁後置阿堵輩」是也。凡觀一代書,須曉一代語; 觀一方書,須通一方之言。不爾,不得也。

太白詩「羌笛橫吹阿嚲迴」,番曲名。《張祜集》有《阿濫堆》, 即此也。番人無字,止以聲傳,故隨中國所書,人各不 同耳,難以意求也。

《說文》:「灘,水濡而乾也。」引《詩》「灘其乾矣。」今詩灘作「暵。」《集 韻》云:「本作潬,水中沙出也。」《說文》有灘字而無灘義,《集 韻》有灘義而無灘字,今俗假借用之久矣。慎按:《說文》 引《詩》「灘」與「暵」互文,則當作他案切,與《爾雅》「太歲在申 曰涒灘」同音,是「灘」有二音也。《爾雅》汶水曰灛。黃河有 巾潬城。燕肅《潮洛說》:浙江之口,起自《纂風》。北望嘉興, 「夾以沙潬,隔礙洪波,海舶怖於上潬。」皆作昌善切,與 闡同音,則潬乃灛之省文。而《漕船志》:「黃河退潬,田地 肥沃」,此潬字又作平聲,是潬亦有二音也。再考他字 書,石瀨水奔曰灘,《楚辭》所謂「石瀨兮淺淺」是也。是灘 之為字,主於石也。《聲類》曰:「水衍沙出曰潬。」《易》曰:「需於 沙,衍在中也。」《選詩》:「潦收沙衍出。」衍之與「潬」,字異而義 相發,蓋「潬」之為字,主於沙也。在河為磧,在江為灘,義 取於「石」,在汝曰「濆」,在汶曰灛,義多取於沙,而音則或 平或仄無定耳。

目擊道存之謂「睿」,故其字從「目」聲;入心通之謂聖,故 其字從「耳」,故曰聖人時人之耳目。

沈佺期有《夜泊越州》詩云: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縈海若,霹靂耿天吳。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蓋指。請幫助識別此字。「風也。」字書不載此二字。 弇州山人稿用修謂苴字有十四音,景盧謂委蛇有 十二變,俱可稱引證之博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