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010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十卷目錄

 經籍總部彙考十

  隋書經籍志三

經籍典第十卷

經籍總部彙考十

編輯

《隋書》

編輯

《經籍志》子部上

編輯

《晏子春秋》七卷,齊大夫晏嬰撰;《曾子》二卷,目一卷, 魯國曾參撰;《子思子》七卷,魯穆公師孔伋撰;《公 孫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孟子》十四卷,齊卿孟 軻撰;趙岐注;《孟子》七卷,鄭元注;《孟子》七卷,劉熙 注;梁有《孟子》九卷,綦毋邃撰;亡;《孫卿子》十二卷,楚 蘭陵令荀況撰;梁有《王孫子》一卷,亡;《董子》一卷,戰 國時董無心撰;《魯連子》五卷,錄一卷。魯連,齊人,不 仕,稱為先生;《新語》二卷,陸賈撰;《賈子》十卷,錄一 卷。漢梁太傅賈誼撰;《鹽鐵論》十卷,漢廬江府丞桓 寬撰;《新序》三十卷,錄一卷,劉向撰;《說苑》二十卷, 劉向撰;《揚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揚雄撰,李軌注; 梁有《揚子法言》六卷,侯苞注,亡;《揚子法言》十三卷, 宋衷撰;《揚子太元經》九卷,宋衷注。梁有《揚子太元 經》九卷,揚雄自作章句,亡;《揚子太元經》十卷,陸績、 宋衷撰;《揚子太元經》十卷,蔡文邵注。梁有《揚子太 元經》十四卷,虞翻注;《揚子太元經》十三卷,陸凱注;《揚 子太元經》七卷,王肅注;亡;《桓子新論》十七卷,後漢 六安丞桓譚撰;《潛夫論》十卷,後漢處士王符撰。梁 有《王逸正部論》八卷,後漢侍中王逸撰;《後序》十二卷, 後漢司隸校尉應奉撰;《周生子要論》一卷,錄一卷,魏 侍中周生烈撰;亡;《申鑒》五卷,荀悅撰;《魏子》三卷, 後漢會稽人魏朗撰,梁有《文檢》六卷,似後漢末人作 亡;《牟子》二卷,後漢太尉牟融撰;《典論》五卷,魏文 帝撰;《徐氏中論》六卷,魏太子文學徐幹撰。《梁目》一 卷;《王子正論》十卷,王肅撰。梁有《去伐論集》三卷,王 粲撰;亡;《杜氏體論》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梁有 《新書》五卷,王基撰;《周子》九卷,吳中書郎周昭撰;亡; 《顧子新語》十二卷,吳太常顧譚撰;《通語》十卷,晉尚書 左丞殷興撰;《典語》十卷、《典語別》二卷,並吳中夏督陸 景撰;亡;《譙子法訓》八卷,譙周撰。梁有《譙子五教志》 五卷,亡;《袁子正論》十九卷袁準撰。梁又有《袁子正 書》三十五卷,袁準撰;「《孫氏成敗志》三卷,孫毓撰;《古今 通論》二卷,松滋令王嬰撰;《蔡氏化清經》」十卷,蔡洪撰; 《通經》二卷,晉丞相從事中郎王長元撰;亡;《新論》十 卷,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撰。梁有《揚子物理論》十六卷, 《揚子太元經》十四卷,並晉徵士揚泉撰;《新論》十卷,晉 金紫光祿大夫華譚撰;《梅子新論》一卷,亡。《志林新 書》三十卷虞喜撰。梁有《廣林》二十四卷,又《後林》十卷, 虞喜撰;「《乾子》十八卷,干寶撰;《閎論》二卷,晉江州從事 蔡韶撰;《顧子》十卷,晉揚州主簿顧夷撰;亡《要覽》十 卷,晉郡儒林祭酒呂竦撰」;《正覽》六卷,梁太子詹事 周捨撰。梁有《三統五德論》二卷,曹思文撰;亡;《諸葛 武侯集誡》二卷, 《眾賢誡》十三卷, 《女篇》一卷, 《女 鑒》一卷, 《婦人訓誡集》十一卷, 《婦姒訓》一卷, 《曹 大家女誡》一卷, 《真順志》一卷。

右六十二部,五百三十卷。通計亡書,合六十七部,六百九卷。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聖人之教,非家至而 戶說,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大抵本於仁義及五常 之道。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咸由此則《周官》太宰以九 兩繫邦國之人,其四曰儒是也。其後陵夷衰亂,儒道 廢闕。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經,三千之徒,並受其義。 至於戰國,孟軻、子思、荀卿之流宗而師之,各有著述, 發明其指,所謂「《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也。俗儒為之, 不顧其本,苟欲譁眾,多設問難,便辭巧說,亂其大體, 致令學者難曉,故曰「博而寡要。」

《鬻子》一卷,周文王師鬻熊撰;《老子道德經》二卷,周 柱下史李耳撰;漢文帝時河上公注;梁有戰國時河 上丈人注;《老子經》二卷,漢長陵三老毋丘望之注;《老 子》二卷,漢隱士嚴遵注;《老子》二卷,虞翻注;《老子》二卷, 亡;《老子道德經》二卷,王弼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 卷,張嗣注;《老子道德經》二卷,蜀才注;亡;《老子道德 經》二卷,鍾會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卷,晉太傅羊祜 解;釋;《老子經》二卷,東晉江州刺史王尚述注;《老子》二 卷,晉郎中鄭韶集解;《老子》二卷,邯鄲氏注;《老子》二卷, 常氏傳;《老子》二卷,孟氏注;《老子》二卷,盈氏注;亡;《老 子道德經》二卷,《音》一卷,晉尚書郎孫登注;《老子道 德經》二卷,劉仲融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巨生解;《老子道德經》二卷,晉西中郎將袁真注;《老子道德經》 二卷,張憑注;《老子道德經》二卷,釋惠琳注;《老子道德 經》二卷,釋惠嚴注;《老子道德經》二卷,王元載注;亡; 《老子道德經》二卷,盧景裕撰;《老子音》一卷,李軌撰; 梁有《老子音》一卷,晉散騎常侍戴逵撰;亡;《老子》四 卷,梁曠撰;《老子指歸》十一卷,嚴遵注;《老子指趣》 三卷,毋丘望之撰;《老子義綱》一卷,顧歡撰。梁有《老 子道德論》二卷,何晏撰;《老子序次》一卷,葛僊公撰;《老 子雜論》一卷,何王等注;《老子私記》十卷,梁簡文帝撰; 《老子元示》一卷,韓壯撰;《老子元譜》一卷,晉柴桑令劉 遺民撰;《老子元機》三卷,宗塞撰;《老子幽易》五卷;又《老 子志》一卷,山琮撰;亡;《老子義疏》一卷顧歡撰。梁有 《老子義疏》一卷,釋慧觀撰;亡;《老子義疏》五卷,孟智 周私記;《老子義疏》四卷,韋處元撰;《老子講疏》六 卷,梁武帝撰;《老子義疏》九卷,戴詵撰;《老子節解》 二卷, 《老子章門》一卷, 《文子》十二卷,《文子》,《老子弟 子七略》有九篇,梁七錄十卷,亡;《鶡冠子》三卷,楚之 隱人《列子》八卷,鄭之隱人列禦寇撰,東晉光祿勳 張湛注;《莊子》二十卷,梁漆園吏莊周撰,晉散騎常 侍向秀注,本二十卷,今闕。梁有《莊子》十卷,東晉議郎 崔譔注,亡;《莊子》十六卷,司馬彪注,本二十一卷,今 闕;《莊子》三十卷,目一卷,晉太傅主簿郭象注。梁七 錄三十三卷,集注《莊子》六卷。梁有《莊子》三十卷,晉 丞相參軍李頤注;《莊子》十八卷,孟氏注,錄一卷,亡 《莊子音》一卷,李軌撰;《莊子音》三卷,徐邈撰;《莊子 集音》三卷,徐邈撰;《莊子註音》一卷,司馬彪等撰; 《莊子音》三卷,郭象注。梁有向秀《莊子音》一卷,《莊子 外篇雜音》一卷, 《莊子內篇音義》一卷, 《莊子講疏》 十卷,梁簡文帝撰。本二十卷,今闕;《莊子講疏》二卷, 張機撰,亡;《莊子講疏》八卷, 《莊子文句義》二十八 卷本三十卷,今闕。梁有《莊子義疏》十卷,又《莊子義疏》 三卷,宋處士李叔之撰,亡;《莊子內篇講疏》八卷,周 弘正撰;《莊子義疏》八卷,戴詵撰;《南華論》二十五 卷,梁曠撰;本三十卷;《南華論音》三卷 ;《莊成子》十 二卷,梁有《蹇子》一卷,今亡;《元言新記》《明莊部》二卷, 梁澡撰;《守白論》一卷 ;《任子道論》十卷,魏河東太 守任嘏撰。梁有《渾輿經》一卷,魏安成令桓威撰;《亡 唐子》十卷,吳唐滂撰。梁有《蘇子》七卷,晉北中郎參軍 蘇彥撰;《宣子》二卷,晉宣城令宣聘撰;《陸子》十卷,陸雲 撰;亡《杜氏幽求新書》二十卷,杜夷撰;《抱朴子內 篇》二十一卷、《音》一卷,葛洪撰。梁有《顧道士新書論經》 三卷,晉方士顧谷撰;《亡孫子》十二卷,孫綽撰;《符 子》二十卷,東晉員外郎符朗撰。梁有《賀子述言》十卷, 宋太學博士賀道養撰;《少子》五卷,齊司徒左長史張 融撰。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攝生論》二卷,晉河內 太守阮侃撰;《無宗論》四卷;《聖人無情論》六卷,亡;《夷 夏論》一卷,顧歡撰;梁二卷。梁又有《談眾》三卷,亡簡 文《談疏》六卷,晉簡文帝撰;《無名子》一卷,張太衡撰, 《元子》五卷, 《遊元桂林》二十一卷,目一卷,張機撰; 《廣成子》十三卷,商洛公撰,張太衡注,疑近人作。

右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

道者,蓋為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易》曰:「一陰一陽 之謂道。」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 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天地變化,萬 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跡。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 其體處,陰與陰為一,在陽與陽不二。仁者資道以成 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為智,道非智之謂也。 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聖人體道成性,清 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 化,不假脩營而功自成。其元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 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 其三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 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 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下士為之,不推 其本,苟以異俗為高,狂狷為尚,迂誕譎怪,而失其真。 《管子》十九卷,齊相管夷吾撰;《商君書》五卷,秦相衛 鞅撰;梁有《申子》三卷,韓相申不害撰;亡;《慎子》十卷, 戰國時處士慎到撰;《韓子》二十卷,目一卷,韓非撰; 梁有《韓氏新書》三卷,漢御史大夫晁錯撰;《亡正論》 六卷,漢大尚書崔寔撰。梁有《法論》十卷,劉邵撰;《政論》 五卷,魏侍中劉廙撰;《阮子正論》五卷,魏清河太守阮 武撰;《亡世要論》十二卷,魏大司農桓範撰。梁有二 十卷,又有《陳子要言》十四卷,吳豫章太守陳融撰;《蔡 司徒難論》五卷,晉三公令史黃命撰。亡。

右六部合七十二卷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於治者也。《易》著 「先王明罰飭法」,《書》美「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周官》司寇 「掌建國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司刑以五刑 之法麗萬民之罪」是也。刻者為之,則杜哀矜,絕仁愛, 欲以威劫為化,殘忍為治,乃至傷恩害親。

《鄧析子》一卷析,鄭大夫 ;《尹文子》二卷,尹文,周之處
考證
士,遊齊稷下;《士操》一卷,魏文帝撰。梁有《刑聲論》一

卷,亡;《人物誌》三卷,劉邵撰。梁有《士緯新書》十卷,姚 信撰;又《姚氏新書》二卷,與《士緯》相似;《九州人士論》一 卷,魏司空盧毓撰;《通古人論》一卷,亡。

右四部合七卷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 相僭濫者也。《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官宗伯》 「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辨其名物」之類是也。拘者 為之,則苛察繳繞,滯於析辭而失大體。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隨巢子》一卷, 巢,似墨翟弟子;《胡非子》一卷,非,似墨翟弟子。梁有 《田休子》一卷,亡。

右三部合一十七卷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也。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 翦,糲粱之食,桐棺三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 天下,右鬼神而非命。《漢書》以為本出清廟之守。然則 《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祇人鬼」,肆師「掌立國祀 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也。愚者為之,則守於節 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於親疏也。

《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子》,周世隱於鬼谷。梁有 《補闕子》十卷,《湘東鴻烈》十卷,並元帝撰;亡;《鬼谷子》 三卷,樂注。

右三部合六卷

從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漢 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 《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 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 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 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 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 信,覆邦亂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