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十卷目錄
經籍總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四十卷
經籍總部紀事二
編輯《後漢書循吏傳》:「王景字仲通,少學《易》,遂廣闚眾書,又 好天文術數之事,沈深多伎藝。辟司空伏恭府。時有 薦景能理水者,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 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 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景 以為《六經》所載,皆有卜筮,作事舉止,質於蓍龜,而眾」 書錯糅,吉兇相反。乃參紀眾家數術、文書、冢宅、禁忌、 堪輿、日相之屬適於事用者,集於《大衍》。元基雲。 《宦者傳》:「蔡倫字敬仲,始給事宮掖。元初四年,帝以經 傳之文多不正定,乃選通儒謁者劉珍及博士良史 詣東觀,各讎校漢家法令,倫監典其事。」
曹騰字季興沛國譙人也。安帝時除黃門從官順帝 在東宮鄧太后以騰年少謹厚使侍太子書。
呂強字漢盛,為人清忠奉公。時宦者濟陰丁肅、下邳 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等五人稱為清 忠,皆在里巷,不爭威權。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 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 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石。於是詔 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爭者用息。趙祐博 學多覽,著作校書,諸儒稱之。
《儒林傳序》:「昔王莽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 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 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書, 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范升、陳元、 鄭興、杜林、衛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而集。於是立《五 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 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毛,《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凡十 四博士,太常差次總領焉。建武五年,迺修起太學,稽 式古典,籩豆乾戚之容,備之於列;服方領、習矩步者, 委它乎其中。
初,光武遷還洛陽,其經牒祕書,載之二千餘兩。自此 以後,參倍於前。及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 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割散。 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迺制為縢囊。」及王允 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餘乘,道路艱遠,復棄其半矣。後 長安之亂,一時焚蕩,莫不泯盡焉。
《文苑傳》:「傅毅字式仲,少博學。建初中為蘭臺令史,拜 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黃香,字文彊,江夏安陸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憔悴, 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召 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妾,躬執苦 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 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詔 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所著賦、牋、奏、書、令凡五篇。 劉珍字秋孫,一名寶,南陽蔡陽人也。少好學,永初中, 為謁者僕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騊駼馬融及五 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 誤,是正文字。永寧元年,太后又詔珍與騊駼作《建武 已來名臣傳》,遷侍中,越騎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 年,轉衛尉,卒官。著《誄》《頌》《連珠》凡七篇,又撰《釋名》三十 篇,以辨萬物之稱號雲。
崔琦字子瑋,濟北相瑗之宗也。少游京師,以文章博 通稱。所著賦、頌、銘、箴、弔、論、九咨、七言凡十五篇。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學知名,教授數百 人。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 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 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 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著詩、頌、 碑、銘、書、策凡五十篇。
劉梁字曼山梁宗室子孫而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 資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迺著破群論時之覽 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臣知懼今此論之作俗士豈 不愧心其文不存。」又著辯和同之論迺更大作講舍 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往勸誡身執經卷試策殿 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
侯瑾,字子瑜,敦煌人也。少孤貧,依宗人居。性篤學,恆 傭作為資,暮還輒㸐柴以讀書。常以禮自牧,獨處一 房,如對嚴賓焉。州郡屢召,公車在道徵,並稱疾不到。 作《矯世論》以譏切當時,而徙入山中,覃思著述,以莫 知於世,故作《應賓難》以自寄。又按《漢記》,撰中興以後行事,為《皇德傳》三十篇,行於世。餘所作雜文數十篇, 多亡失西河人敬其才而不敢名之皆稱為「侯君」雲。 高彪字義方為諸生游太學有雅才而訥於言嘗從 馬融欲訪大義融疾不獲見迺覆刺遺融書融省書 慚追謝還之彪逝而不顧後郡舉孝廉試經第一除 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 時京兆第五永為都督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 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等皆賦詩,彪獨作箴,邕等甚 美其文,以為莫尚也。後遷內黃令。帝敕同僚臨送,祖 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
《方術傳》:「北海王和平性好道術,自以當仙。濟南孫邕 少事之,從至京師。會和平病歿,邕因葬之東陶,有書 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送之。後弟子夏榮言其屍解,邕 乃恨不取寶書仙藥焉。」
《逸民傳》:「梁鴻字伯鸞,受業太學,貧而尚節介,博覽無 不通,而不為章句。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書, 彈琴以自娛。」
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 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 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 問之,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 中。
法真字高卿,扶風郿人,南郡太守雄之子也。好學而 無常家,博通內外圖典,為關西大儒。弟子自遠方至 者,陳留范冉等數百人。
《列女傳》:「扶風曹叔世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 惠班,一名姬,博學高才。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兄固, 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 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 師事焉,號曰大家。」每有貢獻異物,輒召大家作賦頌。 及鄧太后臨朝,與聞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關 內侯,官至齊相。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 伏於閣下,從昭受讀。後又詔融兄續繼昭成之,作《女 誡》七篇,有助《內訓》。馬融善之,令妻女習焉。昭女妹曹 豐生,亦有才惠,為書以難之,辭有可觀。昭年七十餘, 卒。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 篇,子婦丁氏為撰集之,又作《大家讚》焉。
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 辨,又妙於音律。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 操請之。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 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 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 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 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後感傷離亂。追 懷悲憤。作詩二章。
《博物志》:蔡邕有書萬卷,漢末年,載數車與王粲。粲亡 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粲書, 悉入粲族子葉,字長緒,即正宗父,正宗即輔嗣兄也。 初,粲與族兄凱避地荊州,依劉表。表有女,表愛粲才, 欲以妻之,嫌其形陋。周率乃謂曰:「君才過人而體躁, 非女婿才。」凱有風貌,乃妻凱,生葉,即女所生。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註: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博覽 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註:「《孫武》 十三篇,皆傳於世。」
太祖拜議郎常託疾病告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 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
《袁渙傳》註:《袁氏世記》曰:「布之破也,陳群父子時亦在 布之軍,見太祖皆拜,渙獨高揖不為禮,太祖甚嚴憚 之。時太祖又給眾官車各數乘,使取布軍中物,唯其 所欲。眾人皆重載,唯渙取書數百卷,資糧而已。眾人 聞之大慚,渙謂所親曰:『脫我以行陳,令軍發,足以為 行糧而已,不以此為我有』。由是厲名也。大悔恨之。太」 祖益以此重焉。
《田疇傳》: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好讀書,善擊劍。 《王脩傳》: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籍沒 審配等家財物貨以萬數。及破南皮,閱脩家糓不滿 十斛,有書數百卷。太祖歎曰:「士不妄有名。」乃禮辟為 司空掾。
《邴原傳注原別傳》曰: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 書舍,過其傍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 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 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亦哀原之言, 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 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 經》《論語》。及長,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曰:「兗豫之士, 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原重其意,難辭 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 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於家,而行單步負 笈,苦身持力。至陳留,則師韓子助。「川則宗陳仲弓, 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子幹。歸以書還孫崧, 解不致書之意。後為郡所召,署功曹主簿《管寧傳》註:《傅子》曰:「胡徵君怡怡無不愛也,雖僕隸必 加禮焉。外同乎俗,內秉純絜,心非其好,王公不能屈。 年八十而不倦於書籍者,吾於胡徵君見之矣。」 《王朗傳》:「朗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郎中。明帝」 即位,進封蘭陵侯,轉為司徒。朗著《易》《春秋》《孝經》《周官 傳》、奏、議、論、記,咸傳於世。太和二年薨,諡曰成侯。子肅 嗣。
《王肅傳》:「弘農董遇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注〉《魏略》 曰:「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 季中依將軍叚煨,採梠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 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綱小設,郡舉孝 廉,稍遷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講, 為天子所愛信。明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數年病亡。」 初,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 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 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 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 時之餘也。」由是諸生少從遇學,無傳其朱墨者。 《王肅傳注》:「薛夏,字宣聲,天水人也。博學有才,文帝嘉 其才。黃初中,為祕書丞。帝每與夏推」論《書》《傳》,未嘗不 終日也。每呼之不名,而謂之「薛君。」
《劉放傳注》:《資別傳》曰:「資字彥龍,幼而岐嶷。三歲喪二 親,長於兄嫂。講業太學,博覽傳記。同郡王允一見而 奇之。」
《蘇則傳》註:《魏略》曰:「則世為著姓,隱於郡南太白山中, 以書籍自娛。」
《杜畿傳》註:《杜氏新書》曰:「寬字務叔,敏而好古。少長京 師,而篤志博學,絕於世務。其意欲探賾索隱,由此顯 名。年四十二而卒。經傳之義,多所論駁,草創未就。」 《任城威王彰傳》:「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 猛獸,不避險阻。數從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抑之曰:『汝 不念讀書,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劎,此一夫之用,何 足貴也』!」課彰讀《詩》《書》。彰謂左右曰:「丈夫一為衛、霍,將 十萬騎馳沙漠,立功建號,何能作博士邪?」
《陳思王植傳》:「植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 數十萬言,善屬文。」
《中山恭王袞傳》:「袞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每讀書 文學,左右常恐以精力為病,數諫止之。然性所樂,不 能廢也。每兄弟游娛,袞獨譚思經典文學。防輔相與 言曰:『受詔察公舉錯,有過當奏,及有善亦宜以聞,不 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 文學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諸君乃以上聞,適所』」 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 非益我者。其誡慎如此。
《王粲傳》:「粲字仲宣,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 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 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外,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 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 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 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 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 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 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 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搆,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王粲傳》注華嶠《漢書》曰:「應瑒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諷 誦,故世稱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著《後序》十餘篇,為 世儒者。」
《劉劭傳》:「劭字孔才,黃初中為尚書郎、散騎侍郎,受詔 集五經群書,以類相從,作《皇覽》。明帝即位,拜騎都尉, 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 論》。正始中,執經講學,賜爵關內侯。凡所撰述、法、論、人 物志之類百餘篇。」
《劉劭傳》注「《先賢行狀》曰:『繆斐,字文雅,該覽經傳,事親 色養,徵博士』。」
仲長統,著《昌言》。〈注〉襲撰《統昌言表》稱「統字公理,少好 學,博涉書記,贍於文辭。」
《魏略》曰:蘇林字孝友,博學,多通古今字指,凡諸書傳 文間危疑,林皆釋之。建安中,為五官將,文學甚見禮 待。黃初中,為博士給事中。文帝作《典論》,所稱蘇林者 是也。
《廬江何氏家傳》曰:明帝時有譙人胡康,年十五,以異 才見送。又陳損益求試劇縣,詔特引見,眾論翕然,號 為神童。詔付祕書,使博覽典籍。帝以問祕書丞何禎: 「康才何如?」禎答曰:「康雖有才,性質不端,必有負敗。」後 果以過見譴。
《楊俊傳》:「俊字季才,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為人 僕隸。年十七八,見使牧羊,而私讀書,因被箠楚。俊嘉 其才質,即贖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後與別。」〈注〉《魏略》曰: 詔撰《皇覽》,使象領祕書監,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 歲成,藏於祕府,合四十餘部,部各有數十篇,通合八百餘萬字。
《王昶傳》:「樂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內敏外恕。」〈注〉昭先名 嘏,《別傳》曰:「嘏八歲喪母,號泣不絕聲,以至性見稱。年 十四始學,疑不再問。三年中,誦《五經》,皆究其義,兼包 群言,無不綜覽。」
《鍾會傳注》。會時遭所生母喪,其母傳曰:夫人性矜嚴, 明於教訓。會雖童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 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 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 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奇文異訓,謂會曰:「學猥則倦, 倦則意怠。吾懼汝之意怠,故以漸訓汝,今可以獨學 矣。」雅好書籍,涉歷眾書,特好《易》《老子》每讀《易》,孔子說 「鳴鶴在陰,勞謙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戶庭」之義,每使 會反覆讀之,曰:「《易》三百餘爻,仲尼特說此者,以謙恭 慎密,樞機之發,行己至要,榮身所由故也。順斯術已 往,足為君子矣。」
《管輅傳注別傳》曰:輅父為瑯琊即丘長。時年十五,來 至官舍讀書,始讀《詩》《論語》及《易》本,便開淵布筆,辭義 斐然。單子春欲得見輅,輅父即遣造之。子春曰:「吾欲 與卿旗鼓相當。」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 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 神之形狀耳。」於是唱大論之端,遂經於陰陽,文采葩 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蜀書秦宓傳》:「宓字子敕,少有才學。廣漢太守夏侯纂 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宓稱疾臥在 茅舍。纂將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廚膳,即宓第宴談,宓 臥如故。纂問朴曰:『至於貴州養生之具,實絕餘州矣。 不知士人何如餘州也』?朴對曰:『乃自先漢以來,其爵 位者或不如餘州耳。至於著作,為世師式,不負於餘』』」 州也。嚴君平見黃、老作《指歸》,揚雄見《易》作《太元》,見《論 語》作《法言》,司馬相如為武帝制封禪之文,於今天下 所共聞也。
《向朗傳》:「朗字巨達,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 檢,以吏能見稱。自去長史,優游無事,垂三十年,乃更 潛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 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開門接賓,誘納後進,但講論 古義,不干時事,以是見稱。上自執政,下及童冠,皆敬 重焉。」
《孟光傳》:「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靈 帝末,為講部吏。獻帝遷都長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 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 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每爭此二 義,光常譊譊讙咋。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 並掌制度。後進文士,祕書郎,卻正,數從光諮訪。光問」 太子所習讀,並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親虔恭,夙夜 匪懈,有古世子之風。接待群僚,舉動出於仁恕。」光曰: 「如君所道,皆家戶所有耳。吾今所問,欲知其權略智 調何如也。儲君讀書,寧當傚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 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邪?當務其急者。」正深 謂光言為然。
《尹默傳》:「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遠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 子等受古學,皆通諸經史。」
《李譔傳》「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賢,與同縣 尹默俱遊荊州,從司馬徽、宋忠等學。譔具傳其業。又 從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著《古文易》《尚書》 《毛詩》《三禮》《左氏傳》《太元指歸》,皆依準賈、馬,異於鄭、元, 與王氏殊隔。初不見其所述,而意歸多同。景耀中卒。」 時又有漢中陳術,字申伯,亦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 《益都耆舊傳》及志。位歷三郡太守。
《張裔傳》:「裔字君嗣,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漢。汝南許文 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鍾元常之倫也。」 《譙周傳》:「周字允南,幼孤,與母兄同居,既長,耽古篤學, 家貧未嘗問產業,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研 精六經,尤善書札,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諸子,文章 非心所存,不悉遍視也。後遷光祿大夫,位亞九列。周 雖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輒據經以對,而 後生好事者亦咨問所疑焉。凡所著述,撰《定法訓》《五 經論》《古史考書》之屬百餘篇。
《譙周傳注》《華陽國志》曰:「文立,字廣休,少治《毛詩》《三禮》, 兼通群書。刺史費褘命為從事,章奏詩、賦、論、頌凡數 十篇。」
《益部耆舊傳》:「任安,廣漢人。少事楊厚,究極圖籍,游覽 京師,還家教授,與董抉俱以學行齊聲。」
《吳書嗣主孫休傳》:「休字子烈,銳意於典籍,欲畢覽百 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當晨出夜還,唯此時舍 書。休欲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沖講論道藝,曜、沖 素皆切直,布恐入侍發其陰失,令己不得專,因妄飾 說以拒遏之。休答曰:『孤之涉學,群書略遍,所見不少 也。其明君闇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 覽也。今曜等入,但欲與論講書耳,不為從曜等始更受學也。縱復如此,亦何所損。君特以曜等恐道臣下 姦變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備之, 不須曜等然後乃解也。此都無所損,君意特有所忌 故耳』。」布得詔陳謝,重自序述,又言懼妨政事。休答曰: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此」無所為非,而君 以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政務學業,其流各異,不 相妨也。
《劉繇傳》注《續漢書》曰: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 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寵字祖榮,受父業,以經明行 修,舉孝廉。
《吳宗室傳》:「瑜字仲異,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 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官,臨饗 講肄。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雖在 戎旅,誦聲不絕。」
《張昭傳》:「昭字子布,少好學,博覽眾書,與琅琊趙昱、東 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 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顧雍傳》:「雍長子卲,字孝則,博覽書傳,好樂人倫。少與 舅陸績齊名,而陸遜張敦、卜靜等皆亞焉。」
《步騭傳》:「騭字子山,避難江東,單身窮困,以種瓜自給, 晝勤四體,夜誦經傳。赤烏九年,代陸遜為丞相,猶誨 育門生,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
《嚴畯傳》:「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 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著《孝經傳》《潮 水論》。又與裴元、張承論、管仲、季路,皆傳於世。」
《闞澤傳》:「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家世農夫,至澤好 學,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 亦遍,追思論講,究覽群籍,兼通歷數,由是顯名。赤烏 五年,拜太子太傅,領中書如故。澤以經傳文多,難得 盡用,乃斟酌諸家,刊約禮文及諸注說,以授二宮,為 制行出入及見賓儀。又著乾象歷注,以正時日。每朝」 廷大議,經典所疑,輒諮訪之。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薛綜傳》: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黃龍三年,建昌侯 慮為鎮軍大將軍,屯半州,以綜為長史。外掌眾事,內 授書籍。凡所著述詩賦難論數萬言,名曰「私載。又定 《五宗圖述》《二京解》,皆傳於世。」
《魯肅傳》注《吳書》曰:「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 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
《呂蒙傳》注《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 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 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 涉獵見往事。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 《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 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 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 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 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 不自勉勗耶!蒙始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 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並作國士,不亦休 乎。」
《黃蓋傳》注《吳書》曰:「蓋少孤,嬰丁凶難,辛苦備嘗,然有 壯志,雖處貧賤,不自同於凡庸,常以負薪餘閒學書 疏,講兵事。」
《虞翻傳》:「翻字仲翔,與少府孔融書,並示以所著《易注》。 融答書曰:『聞延陵之禮樂,睹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 之美者,非徒會稽之竹箭也。又睹象雲物,察應寒溫, 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又為《老子》 《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吳主五子傳》:「孫和字子孝,年十四,為置宮衛,使中書 令闞澤教以書藝,好學下士,甚見稱述。」
《陸凱傳》:「凱字敬風,黃武初,拜建武都尉領兵,雖統軍 眾,手不釋書。好《太元論》,演其意以筮,輒驗。」
《華覈傳》:「覈字永先,以文學為祕府郎,遷中書丞,後遷 東觀令,領右國史。覈上疏辭讓,皓答曰:『得表以東觀 儒林之府,當講校文藝,處定疑難。漢時皆名學碩儒, 乃任其職,乞更選英賢,聞之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 聞,可謂悅禮樂敦詩書者也。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 以越揚班張蔡之疇,勿復紛紛』。」
《晉書宣穆張皇后傳》:「後諱春華,河內平皋人也。宣帝 初辭魏武之命,託以風痹,嘗暴書,遇暴雨,不覺自起 收之。家惟有一婢見之,後乃恐事泄致禍,遂手殺以 滅口,而親自執爨。帝由是重之。」
《鄭沖傳》:「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也。起自寒微,卓爾立 操,清恬寡慾,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嘉 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貴鄉公講《尚書》,沖執經親授,與 侍中鄭小同俱被賞賜。初沖與孫邕、曹羲、荀顗、何晏 共集《論語》諸家訓註之善者,記其姓名,因從其義,有 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論語集解》。成,奏之魏朝,於今」 傳焉《何遵傳》:「遵子嵩,字泰基,寬弘愛士,博觀墳籍。」
《裴秀傳》:楷字叔則。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 精理義,時人謂之「玉人。」又稱「見裴叔則如玉山照映 人也。」
《宗室傳》:「安平獻王孚,字叔達,溫厚謙讓,博涉經史。」 《宣五王傳》:「扶風武王駿,字子臧,幼聰惠,年五六歲能 書疏,諷誦經籍,見者奇之。少好學,能著論,與荀顗論 仁孝先後,文有可稱。」
《文六王傳》:「齊獻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 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才望 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 後反之。」
《張華傳》:「華字茂先,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 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性好人物,誘進不倦。至於窮 賤候門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稱詠,為之延譽。 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惟有文史,溢於機篋。 嘗徙居載書三十乘,祕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 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祕,世所希有者,悉在華所。由」 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王沉傳》:「沉字處道,少孤好書,善屬文。時魏高貴鄉公 好學有文才,引沉及裴秀數於東堂講讌屬文,號沉 為文籍先生。」
《荀勗傳》:「勗字公曾。武帝受禪,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 作,與賈充共定律令,俄領。」書監與中書令張華依 劉向《別錄》,整理記籍。咸寧初,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 詔勗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祕書。
《馮紞傳》:「紞字少胄,少博涉經史,識悟機辨。」
《賈充傳》:「模字思範。有志尚,頗覽載籍,而沉深有智算, 確然難奪,深為充所信愛。」
《劉寔傳》:「寔字子真,少貧甚,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手 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自少及老,篤學不倦,雖居職 務,卷不離手。寔弟智,字子房,貞素有兄風。少貧窶,每 負薪自給,誦讀不輟,竟以儒行稱。」
《唐彬傳》:「彬字儒宗,少便弓馬,好游獵,晚乃敦悅經史。」 《盧欽傳》:「欽字子若,世以儒業顯。欽清澹有遠識,篤志 經史。」
《王濬傳》:「濬字士治,弘農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濬博涉 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曲所稱。晚乃變節,疏 通亮達,恢廓有大志。」
《華表傳》:「恆字敬則,博學以清素為稱,尚武帝女滎陽 公主。恆清恪儉素,雖居顯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彌篤。 死之日,家無餘財,唯有書數百卷,時人以此重之。」 《傅元傳》:「元字休奕,少時避難於河內,專心誦學。後雖 顯貴,而著述不廢,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 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為內外中篇,凡有四部六 錄」,合百四十首,數十萬言,並文集百餘卷,行於世。元 初作《內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沉。沉與元書曰:「省足 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以塞楊、 墨之流,遁齊孫、孟於往代。每開卷,未嘗不嘆息也。不 見賈生,自以過之,乃今不及,信矣。」
《閻纘傳》:「纘字續伯,巴西安漢人也。僑居河南新安。少 游英豪,多所交結。博覽墳典,該通物理。」
《阮籍傳》:「籍字嗣宗,容貌瓌傑,志氣宏放。或閉戶視書, 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嗜酒能 嘯,族兄文業每歎服,以為勝己。」
《嵇康傳》:康字叔夜。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嘗遇王 烈,共入山,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 復見。烈嘆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
《曹志傳》:「志字允恭,少好學,以才行稱。為樂平太守,遷 章武趙郡太守。雖累郡職,不以政事為意,晝則游獵, 夜誦詩書,當時見者未能審其量也。」
《庾峻傳》:「峻字山甫。少好學,有才思。時重莊老而輕經 史。峻懼雅道陵遲,乃潛心儒典。」
《皇甫謐傳》:「『謐字士安,出後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 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 任氏。任氏曰:《孝經》云:『三牲之養,猶不為孝』。汝今年餘 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歎曰:『昔孟母 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 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 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 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沈靜寡慾,有高尚之志,自號元晏先生。後得風痹疾, 猶手不輟卷,耽翫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束晳傳》:晳字廣微,博學多聞,與兄璆俱知名,少游國 學,或問博士曹志曰:當今好學者誰乎?《志》曰:「陽平束 廣微好學不倦,人莫及也。」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 十志。遷轉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 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紀 年》十三篇,記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以事接 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蓋魏國之 史書,大略與《春秋》皆多相應。其中《經》《傳》大異,則雲「夏年多,殷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幽王既亡, 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經》二 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 繇辭則異。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 公孫段與邵陟論易。《國語》三篇,言楚晉事,名三篇,似 禮記,又似《爾雅》《論語》;《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 似是造書者姓名也。《瑣語》十一篇,諸國卜夢妖怪相 書也。《梁丘藏》一篇,先敘魏之世數,次言丘藏金玉事。 《繳書》二篇,論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曆》二篇, 鄒子談天類也。《穆天子傳》五篇,言周穆王遊行四海, 見帝臺西王母圖,詩一篇,畫贊之屬也。又《雜書》十九 篇,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 凡七十五篇。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冢中又得銅 劎一枚,長二尺五寸,漆書皆科斗字。初發冢者,燒策 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 次。武帝以其書付祕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 文寫之。晳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晳 才學博通,所著《三魏人士傳》《七代通紀》《晉書紀志》,遇 亂亡失,其《五經通論》《發蒙記》《補亡》詩文集數十篇,行 於世雲。
《王接傳》:接字祖游,父蔚,世修儒史之學。接幼喪父,哀 毀過禮,及母終,柴毀骨立,居墓次積年,備覽眾書,多 出異義。接學雖博通,特精《禮傳》,常謂《左氏》辭義贍富, 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 傳不妄起,於文為儉,通經為長。任城何休訓釋甚詳, 而黜周王魯,大體乖礙。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 羊》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義。時祕書丞衛 恆考正《汲冢書》,未訖而遭難。佐著作郎束晳述而成 之,事多證異義。時東萊太守陳留王庭堅難之,亦有 證據。晳又釋難,而庭堅已亡。散騎侍郎潘滔謂接曰: 「卿才學理議,足解二子之紛,可試論之。」接遂詳其得 失,摯虞、謝衡皆博物多聞,咸以為允。當。又撰列〈一作烈〉 《女後傳》七十二人,雜論議詩賦碑頌駁難十餘萬言, 喪亂盡失。長子愆期緣父本意,更注《公羊》,又集《列女 後傳》雲。
《陸機傳》:「喜字恭仲,好學有才思,嘗為自敘其略曰:劉 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余不自 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睹賈子之美才而作《訪 論》,觀子政《洪範》而作《古今歷覽》,蔣子通萬機而作《審 機》,讀《幽通》,思元《四愁》而作《娛賓九思》,真所謂忍愧者 也。其書近百篇,吳平又作《西州清論》傳於世,借稱諸 《葛孔明》」以行其書也。
《劉喬傳》:「耽字敬道。少有行檢,以義尚流稱,為宗族所 推。博學,明習《詩》《禮》三史。」
柳字叔惠,有名譽。時右丞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 義。柳云:「卿讀書多而無所解,可謂《書麓》矣。」
《索靖傳》:「靖字幼安。少有逸群之量,該博經史,兼通內 緯。」
《祖逖傳》:「逖字士稚,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 知書,諸兄每憂之。後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 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
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閒居但清談, 披閱文史而已。
《邵續傳》:「續字嗣祖,樸素有志烈,博覽經史,善談理義, 妙解天文。」
《王導傳》:「導字茂弘,時中興草創,未置吏官,導始啟立, 於是典籍頗具。」
珣字元琳。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 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昵於帝。
《郄鑒傳》:「鑒字道徽,高平金鄉人,漢御史大夫慮之元 孫也。少孤貧,博覽經籍,躬耕隴畝,吟詠不倦,以儒雅 著名。」
《紀瞻傳》:「瞻字思遠,性靜默,少交遊。好讀書,或手自抄 寫,凡所著述詩賦牋表數十篇。」
《賀循傳》:「循字彥先,少玩篇籍,善屬文,博覽眾書,有知 人之鑒。」
《刁協傳》:「協字元亮,少好經籍,博聞彊記。時朝廷草創, 憲章未立,朝臣無習舊儀者。協久在中朝,諳練舊事, 凡所制度,皆稟於協,深為當時所稱許。」
《甘卓傳》:「卓字季思,拜豫章太守,遷湘州刺史。精加隱 括,備禮舉桂陽谷,儉為秀才,辭不獲命,州厚禮遣之。 諸州秀才聞考試,皆憚不行,惟儉一人到臺,遂不復 策試。儉恥其州少士,乃表求試,以高第除中郎。儉少 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經史。於時南土凋荒,經籍道 息,儉不能遠求師友,唯在家研精。雖所得實深,未有」 名譽,又恥衒耀。取達遂歸,終身不仕。
《郭璞傳》:「璞字景純,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於言論, 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有郭 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 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嘗 竊青囊書,未及讀而為火所焚。璞撰前後筮驗六十」 餘事,名為《洞林》。又抄京、費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 《卜韻》一篇,注釋《爾雅》,別為《音義圖譜》。又注《三蒼》《方言》 《穆天子傳》《山海經》及《楚辭》《子虛》《上林賦》數十萬言,皆 傳於世。所作詩賦誄頌亦數萬言。
《葛洪傳》:「洪字稚川,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紙筆, 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為人木訥,不好榮利, 閉門卻掃,未嘗交遊於餘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 擊而已。時或尋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冒涉,期於 必得。遂究覽典籍,尤好神僊導養之法。凡所著撰,皆 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在山積年,優游閒養,著述不」 輟,凡內外一百一十六篇,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其 餘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 《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 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 四卷。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於班、馬。又 精辨元頤,析理入微。
《桓彝傳》:「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博涉群書。常獨處 一室,簡千應接,時人方之庾純。」
《王湛傳》:「承字安期,東海王越鎮許以為記室參軍,遷 東海太守。政尚清淨,不為細察。有犯夜者,為吏所拘, 承問其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使吏送令歸 家。
《范汪傳》:「汪字元平,少孤貧,六歲依外家庾氏,長好學, 外氏家貧,無以資給,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 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學多通,善談名理。」
《蔡謨傳》:「謨字道明,少好學,博涉書記,為邦族所重。」 《司馬彪傳》:「彪字紹統,高陽王睦之長子也。出後宣帝 弟敏少篤學不倦,然好色薄行,為睦所責,故不得為 嗣,雖名出繼,實廢之也。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 習,故得博覽群籍。」
《虞預傳》:「預字叔寧,少好學,有文章,雅好經史,憎疾元 虛。著《晉書》四十餘卷,《會稽典錄》二十篇,《諸虞傳》十二 篇,皆行於世。所著詩賦碑誄論難數十篇。」
《干寶傳》:「寶字令升,少勤學,博覽書記,以才器召為著 作郎。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中興草創,未置史官, 中書監王導上疏,宜建立國史,撰集帝紀,宜備史官。 敕佐著作郎干寶等漸就撰集。元帝納焉。寶於是始 領國史,遷散騎常侍,著《晉紀》,自宣帝迄於愍帝,五十 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書簡略,直而能婉,咸稱良史。」 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撰集古今神 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二十卷,以示劉惔, 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寶既博採異同,遂混虛實,因 作序以陳其志。寶又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 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
《鄧粲傳》:「粲以父騫有忠信言而世無知者,乃著《元明 紀》十篇,注《老子》,並行於世。」
《謝沉傳》:「沉字行思。少孤,事母至孝。博學多識,明練經 史。閒居養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墳籍。康帝即 位,朝議疑七廟迭毀,乃以太學博士徵,以質疑滯。以 母憂去職。服闋,除尚書度支郎。何充、庾冰並稱沉有 史才,遷著作郎。撰《晉書》三十餘卷。會卒,時年五十二。 沉先著《後漢書》百卷,及《毛詩》《漢書外傳》,所著述及詩」 賦文論,皆行於世。其才學在虞預之右雲。
《徐廣傳》:「廣字野民,東筦姑幕人,侍中邈之弟也。世好 學,至廣尤為精純,百家數術,無不研覽。孝武世,除祕 書郎,典校祕書省。義熙初,奉詔撰車服儀注,封樂成 侯,轉員外散騎常侍,領著作尚書。奏宜敕廣撰國史, 成《晉紀》凡四十六卷。性好讀書,老猶不倦。」
《袁瓌傳》:「瓌字山甫。時喪亂之後,禮教陵遲,瓌上疏曰: 臣聞先王之教也,崇典訓以弘遠代,明禮樂以流後 生,所以導萬物之性,暢為善之道也。宗周既興,文史 載煥,故延州聘魯,聞雅而嘆;韓起適魯,觀易而美。何 者?立人之道,於斯為首。孔子恂恂,以教洙泗,孟軻係 之,誨誘無倦。是以仁義之聲,於今猶存;禮讓之節,時」 或有之。疇昔皇運陵替,喪亂屢臻,儒林之教漸頹,庠 序之禮有闕,國學索然,墳籍莫啟。有心之徒,抱志無 由。昔魏武帝身親介冑,務在武功,猶尚廢鞍覽卷,投 戈吟詠。況今陛下以聖明臨朝,百官以虔恭蒞事,朝 野無虞,江外謐靜。如之何泱泱之風,漠然無聞;洋洋 之美,墜於聖世乎?古人有言:「《詩》《書》,義之府,《禮》《樂》德之 則。實宜留心經籍,闡明學義,使諷誦之音,盈於京室。 味道之賢,是則是詠,豈不盛哉!」疏奏,帝從之。
《張軌傳》:「軌子寔,字安遜。軌卒,州人推寔攝父位。愍帝 因下策增位三等,賜帛四十匹,遣督護王該送諸郡 貢計,獻名馬方珍,經史圖籍於京師。帝嘉之。」
《孝友傳》:「劉殷字長盛,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 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 殷門為盛。」
《忠義傳》:「劉敏元字道光,厲己修學,潛心《易》《太元》不好讀史,常謂同志曰:『誦書當味義根,何為費功於浮詞 之文?易者,義之源,太元,理之門。能明此者,即吾師』。」 《良吏傳》:「魯芝字世英,扶風郿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川 豪族。父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離,年十七乃移居雍, 耽思墳籍。」
吳隱之字處默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 名。
《儒林傳》:「范平字子安,研覽墳素,遍該百氏,姚信、賀卲 之徒皆從受業。太康中,頻徵不起,年六十九卒,有詔 追加諡號曰文貞先生,賀循勒碑紀其德行。三子奭、 咸、泉,並以儒學至大官。泉子蔚,關內侯。家世好學,有 書七千餘卷,遠近來讀者恆百餘人,蔚為辦衣食。 虞喜字仲寧,公車徵拜博士,不就。太寧中,與臨海任 旭」俱以博士徵,不就。復下詔曰:「任旭、虞喜,研精墳典, 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勵俗,博學足以明道,其更以博 士徵之。」喜辭疾不赴。喜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安 天論》以難渾、蓋,又釋《毛詩略》,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 凡所注述數十萬言,行於世。
范隆,字元嵩,并州人。生而父亡,年四歲又喪母。疏族 范廣愍而養之,迎歸教書,為立祠堂。隆好學修謹,奉 廣如父。博通經籍,無所不覽,不應州郡之命,晝勤耕 稼,夜誦書典,頗習祕歷陰陽之學。知「并州將有氛祲 之祥,故彌不復出。」
杜夷字行齊世以儒學稱夷恬泊不營產業博覽經 籍百家之書算歷圖緯靡不畢究。
徐苗字叔胄與弟賈就博士濟南宋鈞受業遂為儒 宗作五經同異評。又依道家著元微論前後所造數 萬言皆有義味。
范宣字宣子少尚隱遁加以好學手不釋卷以夜繼 日遂博綜眾書。
續咸字孝宗。性孝謹敦重,履道貞素,專《春秋》鄭氏《易》, 博覽群言高才善文論。又修陳杜律,明達刑書著「《遠 游志》《異物志》《汲冢古文釋》皆十卷行於世。」
孔衍字舒元少好學經學深博。又練舊典朝儀軌制 皆取正焉衍雖不以文才著稱而博覽過於賀循凡 所撰述百餘萬言。
《王歡傳》:「歡字君厚,安貧樂道,專精耽學,不營產業,常 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意怡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 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 耶』?」時聞者多哂之。
韋謏字憲道雅好儒學於群言祕要之義無不綜覽 著伏林三千餘言遂演為典林二十三篇凡所述作 及集記世事數十萬言皆深博有才義。
《文苑傳》:「成公綏字子安,幼而聰敏,博涉經傳,徵為博 士,歷祕書郎。」
左思字太沖祕書監賈謐誅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 齊王冏命為記室不就。
李充字弘度除大著作郎於時典籍混亂充刪除煩 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注 尚書及。「《周易》旨六篇釋莊論上下二篇詩賦表頌等 雜文二百四十首行於世。」
褚陶字季雅弱不好弄少而聰慧清淡閑默以墳典 自娛。
曹毗字輔佐少好文籍善屬詞賦。
趙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官,至 年十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賤,世亂流離, 遂為士伍耳,爾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業。聞 父耕叱牛聲,投書而泣。師怪問之,至曰:「我小,未能榮 養,使老父不免勤苦。」師甚異之。
《隱逸傳》:「郭琦字公偉,少方直有雅量,博學,善五行,作 《天文志》《五行傳》,注《穀梁》、京氏《易》百卷。」
《氾騰》字「無忌。」散家財五十萬以施宗族,柴門灌園,琴 書自適。
孟陋字少孤少而貞立清操絕倫布衣蔬食以文籍 自娛博學多通長於三禮註。《論語》行於世。
郭荷,字承休。六世祖整,漢安順之世,公府八辟,公車 五徵,皆不就。自整及荷,世以經學致位。荷明究群籍, 特善《史書》,不應州郡之命。張祚遣使者以安車束帛 徵為博士祭酒,使者迫而致之,及至,署太子友。荷上 疏乞還,祚許之,遣以安車蒲輪送還張掖東山。年八 十四卒,諡曰「元德先生。」
祈嘉字孔賓,少清貧。年二十餘,西至敦煌,依學官誦 書。貧無衣食,為書生都養以自給,遂博通經傳,精究 大義。西遊海渚,教授門生百餘人。張重華徵為儒林 祭酒。性和裕,教授不倦。依《孝經》作《二九神經》。在朝卿 士、郡縣守令彭和正等受業,獨拜床下者二千餘人。 天錫謂為「先生」而不名之。竟以壽終。
戴逵字安道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性不樂當世常 以琴書自娛。
《藝術傳》:「佛圖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學道,妙通元
術。腹旁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讀書,則拔絮孔中出,光照於一室。」黃泓字始長父沈善天文祕術泓從父受業精妙踰 深兼博覽經史。
索紞字叔徹敦煌人也。少遊京師受業太學博綜經 籍遂為通儒。
《列女傳》:「王渾妻鍾氏,字琰,潁川人,魏太傅繇曾孫也。 父徽,黃門郎。琰數歲能屬文,及長,聰慧弘雅,博覽記 籍,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
劉聰妻劉氏,名娥,字麗華,偽太保殷女也。幼而聰慧, 晝營女工,夜誦書籍,傅母恆止之。娥敦習彌厲,每與 諸兄論經義,理趣超遠,諸兄深以歎伏。
《段豐》妻慕容氏,德之女也。有才慧,善書史。
《扶南國傳》: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 《殷仲文傳》:仲文善屬文,為當世所重。謝靈運嘗云:「若 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言其文多而 見書少也。
《載記》:「劉聰字元明,幼而聰悟好學,博士朱紀大奇之。 年十四,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孫吳兵法靡不誦 之。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頌五十餘篇。」
劉曜字永明性拓落高亮與眾不群讀書志於廣覽 不精思章句善屬文工草隸雄武過人鐵厚一寸射 而洞之於時號為「神射」尤好兵書略皆闇誦。
石弘字大雅,勒之第二子也。幼有孝行,以恭謙自守。 受經於杜嘏,誦律於續咸。勒曰:「今世非承平,不可專 以文業教也。」於是使劉徵、任播授以兵書,立為太子。 虛襟愛士,好為文詠,其所親昵莫非儒素。
張賓字孟孫少好學博涉經史不為章句闊達有大 節常謂昆弟曰:「吾自言智算見識不後子房但不遇 高祖耳。」
慕容皝字元真尚經學善天文立東庠於舊宮以行 鄉射之禮每月臨觀考試優劣皝雅好文籍勤於講 授學徒甚盛至千餘人親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 《典誡》十五篇以教胄子親臨東庠考試學生其經通 秀異者擇充近侍。
慕容儁字宣英博觀圖書有文武略立小學於顯賢 里以教胄子封其子泓為濟北王沖為中山王讌群 臣於蒲池酒酣賦詩因談經史及周太子晉潸然流 涕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講論不倦 韓恆字景山父默以學行顯名恆少能屬文師事同 郡張載載奇之曰:「王佐才也。」身長八尺一寸博覽經 籍無所「不通。」
苻朗字元達,堅之從兄子也。性宏達,耽玩經籍,手不 釋卷,每談虛語,元不覺日之將夕,登涉山水,不知老 之將至。
苻丕字永叔,堅之長庶子也。少而聰慧好學,博綜經 史,堅與言將略,嘉之。
呂光字世明不樂讀書惟好鷹馬。
《呂纂》,字永緒,光之庶長子也。少便弓馬,好鷹犬。苻堅 時,入太學,不好讀書,唯以交結公侯,聲樂為務。 慕容德字元明,皝少子也。年未弱冠,身長八尺二寸, 姿貌雄偉,額有《日角偃月》重文,博觀群書,性清慎,多 才藝。
《拾遺記》:曹曾,魯人也。家財巨億,學徒有貧者,皆給食。 天下名書,上古以來文篆訛落者,曾皆刊正,垂萬餘 卷。及國難既夷,收天下遺書於曾家,連車繼軌,輸於 王府。諸弟子於門外立生祠,謂曰「曹師祠。」及世亂,家 家焚廬,曾慮先文湮沒,乃積石為倉以藏書,故謂曹 氏為書倉。
《神仙傳》:「封衡字君達,隴西人也。幼學道,通老莊,學大 言,凡圖籍傳記無不習誦。周遊天下,有二侍者,一負 書笈,一攜藥笥,在人間僅二百餘年,後入元丘山不 見。」
孫博者河東人也。有清才能屬文著書百餘篇 宮嵩有文才著書百餘卷。
《高士傳》:「贄恂字季直,明禮《易》,遂治五經,博通百家之 言。又善屬文,詞論清美。渭濱弟子扶風馬融、沛國桓 驎等,自遠方至者十餘人。既通古今,而性復溫敏,不 恥下問,故學者宗之。」
梁鴻字伯鸞遭世亂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 書彈琴以自娛著書十餘篇。
《十六國春秋·前涼錄》:「索綏,字士艾,燉煌人。父戢,晉司 徒。綏家貧好學,舉孝廉,為記室祭酒,母喪去官,又舉 秀才,著《涼春秋》五十卷,又作《六夷頌》《符命傳》十餘篇。 以著述之功,封平樂亭侯。」
《龍城錄》:「晉哀帝著《丹青符經》五卷,《丹台錄》三卷。」青符 子即神丘先生也,深闡至理,而近世有胡宗道,海上 方士,得其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