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17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十七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十七卷目錄

 書經部彙考七

  漢書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

  唐書藝文志

  宋史藝文志

經籍典第一百十七卷

書經部彙考七

編輯

《漢書》

編輯

《藝文志》

編輯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為五十七篇。師古曰:「孔安 國《書序》云:『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承詔作傳,引序 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鄭元《序贊》云:「後又亡其一 篇,故五十七。」

《經》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歐陽經》二十二卷師 古曰:「此二十九卷,伏生傳授者。」

《傳》四十一篇。

《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歐陽說義》二篇。

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

許商《五行傳記》一篇。

《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師古曰:「劉向雲。周時誥誓 號令也。蓋孔子所論百篇之餘也。今之存者四十五 篇矣。」

《議奏》四十二篇。宣帝時《石渠論》。韋昭曰:「閣名也,於 此論書。」

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劉向《稽疑》一篇。師古 曰:「此凡言入者,謂《七略》之外,班氏新入之也。」其雲「出」 者,與此同。

《易》曰:「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 孔子篹焉。

孟康曰篹音撰

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秦 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臧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 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 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

師古曰:《家語》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孝經》《論語》於夫子舊堂壁中。」 而《漢記·尹敏傳》雲「孔鮒所藏。」 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 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 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懼,乃止不壞。孔安國 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

師古曰:「壁中書多以考見行世,二十九篇之外,更得十六篇。」

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 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 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 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 之號令,號令於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 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隋書》

編輯

《經籍志》

編輯

《古文尚書》十三卷。漢《臨淮太守孔安國傳》。

《今字尚書》十四卷。《孔安國傳》。

《尚書》十一卷。馬融注。

《尚書》九卷。鄭元注。

《尚書》十一卷。《王肅注》。

《尚書》十五卷。晉祠部郎謝沈撰。

《集解尚書》十一卷。《李顒注》。

《集釋尚書》十一卷。宋給事中姜道盛注。

《古文尚書舜典》一卷。晉豫章太守范甯注。梁有《尚 書》十卷,范甯注,亡。

《尚書亡篇序》一卷。梁五經博士劉叔嗣注。梁有《尚 書》二十一卷,劉叔嗣注;又有《尚書新集序》一卷,亡 《尚書逸篇》二卷。

《古文尚書音》一卷。徐邈撰。梁有《尚書音》五卷,孔安 國、鄭元、李軌、徐邈等撰。

《今文尚書音》一卷。祕書學士顧彪撰。

《尚書大傳》三卷。鄭元注。

《大傳音》二卷。顧彪撰。

《尚書洪範五行傳論》十一卷。漢光祿大夫劉向注 《尚書駁議》五卷。王肅撰。梁有《尚書義問》三卷,鄭元、 王肅及晉五經博士孔晁撰;《尚書釋問》四卷,魏侍中 王粲撰;《尚書王氏傳問》二卷,《尚書義》二卷,范順問,吳 太尉劉毅答;亡;《尚書新釋》二卷《李顒》撰。

《尚書百問》一卷。齊太學博士顧歡撰。

《尚書大義》二十卷。梁武帝撰。

《尚書百釋》三卷。梁國子助教巢猗撰。

《尚書義》三卷。《巢猗》撰。

《尚書義疏》十卷。梁國子助教費甝撰。梁有《尚書義 疏》四卷,晉樂安王友伊說撰,亡。

《尚書義疏》三十卷。《蕭察》司徒蔡大寶撰。

《尚書義注》三卷。《呂文優》撰。

《尚書義疏》七卷。

《尚書述義》二十卷。國子助教劉炫撰。

《尚書疏》二十卷。顧彪撰。

《尚書閏義》一卷。

《尚書義》三卷。劉先生撰。

《尚書釋問》一卷。虞氏撰。

《尚書文外義》一卷。顧彪撰。

右三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通計》亡書,合四十一 部,共二百九十六卷。

書之所興,蓋與文字俱起。孔子觀書周室,得虞、夏、商、 周四代之典,刪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為百篇,編而 序之。遭秦滅學,至漢,唯濟南伏生口傳二十八篇。又 河內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伏生,作《尚書傳》四十一 篇,以授同郡張生,張生授千乘歐陽生,歐陽生授同 郡兒寬,寬授歐陽生之子,世世傳之。至曾孫歐陽高, 謂之《尚書》歐陽之學。又有夏侯都尉,受業於張生,以 授族子始昌。始昌傳族子勝,為大夏侯之學。勝傳從 子建,別為小夏侯之學,故有歐陽。大、小夏侯三家並 立,訖漢東京相傳不絕,而歐陽最盛。初,漢武帝時,魯 恭王壞孔子舊宅,得其末孫惠所藏之書,字皆古文。 孔安國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與河內女 子所獻不同。又濟南伏生所誦有五篇相合,安國並 依古文開其篇第,以隸古字寫之,合成五十八篇。其 餘篇簡錯亂,不可復讀,並送之官府。安國又為五十 八篇作傳,會巫蠱事起,不得奏上,私傳其業於都尉 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書》。古文之學,而未得立。後 漢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 作《傳》,鄭元亦為之注。然其所傳唯二十九篇,又雜以 今文,非孔舊本,自餘絕無師說。晉世祕府所存,有《古 文尚書》經文,今無有傳者。及永嘉之亂,歐陽、大小夏 侯《尚書》並亡,濟南伏生之傳,唯劉向父子所著《五行 傳》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東晉,豫章內史梅賾始 得安國之傳奏之,時又闕《舜典》一篇。齊建武中,吳姚 興方於大桁市得其書,奏上,比馬、鄭所注多二十八 字,於是始列國學。梁、陳所講有孔、鄭二家,齊代唯傳 鄭義。至隋,孔、鄭並行,而鄭氏甚微,自餘所存,無復師 說。又有《尚書逸篇》,出於齊、梁之間,考其篇目,似孔壁 中書之殘缺者,故附《尚書》之末。

《唐書》

編輯

《藝文志》

編輯

《古文尚書孔安國傳》十三卷。

謝沈《注》十三卷。

王肅《注》十卷,又《釋駁》五卷

《范甯注》十卷。

李顒《集注》十卷,又《新釋》二卷,《要略》二卷

姜道盛《集注》十卷。

徐邈注《逸篇》三卷。

伏勝注《大傳》三卷,又《暢訓》一卷

劉向「《洪範五行傳論》十一卷。」

《馬融傳》十卷。

王肅「《孔安國問答》三卷。」

鄭元注《古文尚書》九卷,又注《釋問》四卷王粲《問田 瓊》《韓益正》。

呂文優《義注》三卷。

《伊說釋義》四卷。

顧歡《百問》一卷。

巢猗《百釋》三卷,又《義疏》十卷

費甝《義疏》十卷。

任孝恭「《古文大義》二十卷。」

蔡大寶《義疏》三十卷。

劉焯《義疏》三十卷。

顧彪《古文音義》五卷,又《文外義》一卷

劉炫《述義》二十卷。

王儉《音義》四卷。

王元度注《尚書》十三卷。

《今文尚書》十三卷。開元十四年,元宗以《洪範》「無偏 無頗」聲不協,詔改為「無偏無陂。」天寶三載,又詔集賢 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

《尚書正義》二十卷。國子祭酒孔穎達、太學博士王 德韶、四門助教李子雲等奉詔譔。四門博士朱長才、 蘇德融、太學助教隋德素、四門助教王士雄、趙弘智 覆審。太尉揚州都督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左僕射於志寧、右僕射張行成、吏部尚書侍中高季輔、吏部尚 書褚遂良、中書令柳奭、弘文館學士谷那律、劉伯莊、 太學博士賈公彥、范義頵齊威、太常博士柳士宣、孔 志約、四門博士趙君贊、右內率府長史弘文館直學 士薛伯珍、國子助教史士弘、太學助教鄭祖元、周元 達、四門助教李元植、王貞儒與王德韶、隋德素等刊 定。

王元感「《尚書糾繆》十卷。」

穆元休「《洪範外傳》十卷。」

陳正卿《續尚書》。纂漢至唐十二代詔策、章疏、歌頌、 符檄、論議成書。開元末,上之,卷亡。

崔良佐《尚書演範》:卷亡。

右「《書》類」二十五家,三十三部,三百六卷。「王元感」以 下不著錄四家,二十卷。

《宋史》

編輯

《藝文志》

編輯

《尚書》十二卷。《漢·孔安國傳》

《古文尚書》二卷。孔安國,隸。

《伏勝大傳》三卷。鄭元注。

《汲冢周書》十卷。晉太康中,於汲郡得之孔晁注 陸德明《釋文音義》一卷。

孔穎達「《正義》二十卷。」

馮繼先「《尚書廣疏》十八卷,又《尚書小疏》十三卷, 尹恭初《尚書新修義疏》」二十六卷

胡旦「《尚書演聖通論》七卷。」

胡瑗《洪範口義》一卷。

蘇洵《洪範圖論》一卷。

程頤《堯典》《舜典解》一卷

王安石《新經書義》十三卷,又《洪範傳》一卷

蘇軾《書傳》十三卷,《書說》一卷《程頤門人記》:

孔武仲《書說》十三卷。

曾肇《書講義》八卷。

陳諤「《開寶新定尚書釋文》三卷。」

孟先《禹貢治水圖》一卷。

《尚書洪範五行記》一卷。

王晦叔「《周書音訓》十二卷。」

司馬光等《無逸講議》一卷。

吳安詩等《無逸說命解》二卷。

劉彝「《洪範解》六卷。」

曾旼等《講義》三十卷。

葉夢得《書傳》十卷。

張綱《解義》三十卷。

吳孜「《大義》三卷。」

《吳棫裨傳》十二卷。

張九成「《尚書詳說》五十卷。」

洪興祖《口義發題》一卷。

陳鵬飛《書解》三十卷。

程大昌《書譜》二十卷,又「《禹貢論》五卷,《禹貢論圖》五卷, 《禹貢後論》」一卷

晁公武《尚書詁訓傳》四十六卷。

史浩《講義》二十二卷。

呂祖謙《書說》三十五卷。

黃度《書說》七卷。

李舜臣「《尚書小傳》四卷。」

吳仁傑《尚書洪範辨圖》一卷。

陳伯達《翼範》一卷。

朱熹《書說》七卷。《黃士毅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陳經詳解》五十卷。

康伯成《書傳》一卷。

夏僎《書解》十六卷。

《王炎小傳》十八卷。

孫泌《尚書解》五十二卷。

《蔡沈書傳》六卷。

胡瑗「《尚書全解》二十八卷。」

成申之《四百家集解》五十八卷。

楊玉集「《尚書義宗》三卷。」

《三墳書》三卷。元豐中毛漸所得。

「《尚書治要圖》五卷,《尚書解題》一卷,《渾灝發旨》」一卷 並不知作者。

王柏《讀書記》十卷,又《書疑》九卷,《書附傳》四十卷, 袁燮《書鈔》十卷

袁覺《讀書記》二十三卷。

黃倫「《尚書精義》六十卷。」

趙汝談《書說》二卷。

卞大亨《尚書類數》二十卷。

胡銓《書解》四卷。

李燾《尚書百篇圖》一卷。

劉甄書「《青霞集解》二十卷。」

應鏞《書約義》二十五卷。

魏了翁《書要義》二十卷右「書類」六十部,八百二卷《王柏讀書記》以下不著 錄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