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二十四卷 |
第二百二十四卷目錄
禮記部藝文二
服蒼玉賦 唐獨孤申叔
躬耕帝籍賦 闕名
大合樂賦 元稹
反舌無聲賦 張仲素
世子齒於學賦 王履貞
白受采賦 獨孤授
松柏有心賦 上官遜
竹箭有筠賦 李程
人不學不知道賦 黎逢
學然後知不足賦 雍陶
冠賦 趙良器
笏賦 王子先
射宮賦 周存
珪璋特達賦 楊諫
小國附庸判 闕名
不除姊喪判 闕名
代曾參答弟子書 宋歐陽修
祭先河而後海賦 前人
三皇設言民不違論 前人
進禮記集說表 衛湜
夏后氏之郊 明劉基
禮記策 何喬新
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辨上 王世貞
又 前人
丹書說 章潢
曲禮說 前人
明堂位辨 前人
禮記部藝文三〈詩〉
賦禮記 唐李百藥
白受采 呂溫
竹箭有筠 李程
前題 席夔
前題 張仲方
反舌無聲 張籍
律中應鐘 裴元
魚上冰 紀元皋
前題 吳晃
迎春東郊 張濯
東風解凍 徐寅
經籍典第二百二十四卷
禮記部藝文二
編輯《服蒼玉賦》〈月令 以天子之服從此方色為韻〉唐·獨孤申叔
編輯
天配五色,惟春也蒼然,;地孕萬物,惟玉也堅焉.。玉可 久持,故君子比德於玉。蒼實正色,蓋聖人形象於天。 歲既陽止,色其著矣.。東方木德之令,蒼本靈威之紀。 順其色繫,象服是宜。飭其容信,以蒼為美。晶熒兮其 瑩如碧,追琢兮其平如砥。實同法服,不敢違於先王; 有異象環,獨見用於孔子。若乃太史告立春之期,天 子迎東郊之時。映乎元冕,節以采茨。瑟若生芻之色, 肅乎出藍之姿。縈垂組而溫潤澤矣,繫衝牙而左右 流之。質且異珪,終乃磨之無玷;色雖匪白,誰謂涅而 不緇。故能間五玉,先四服。混元冕,曜黃屋。微白虹之 皎潔,對蒼龍以照燭。豈非哲匠之所逢,他山之所攻。 採此溫如之質,擇其善者而從。得佩之服之於此,琢 之磨之於彼。齊蒼璧之獲薦,異白玉之見毀。色膺時 用,寧侔純漆之元;彩非染成,詎比奪朱之紫。矧乎四 氣莫先乎春陽,五位莫首乎東方。九有具瞻,其尊也 帝皇;萬物咸賴,其大也穹蒼。我迺應春氣之德,順陽 和之則,為帝者之行節。候穹蒼之正色,叢四美而具 宣,冠群玉之攸克。所以標嘉名於時令,宜乎哉垂楷 模之無極。
《躬耕帝籍賦》〈月令 一作籍田賦〉闕名
編輯
「帝王之德,無加於孝乎?」惟孝之理,惟農是先。我上皇 傳璽之二載,聖主飛龍之四年。日在陬訾,祇事於九 宮之位。時惟戊己,躬耕於千畝之田。祥雲發於耒耜, 瑞雲掩於郊廛。萬姓顒顒,若百川之朝海;九宮濟濟, 如眾星之麗天。帝乃儼然蔭華蓋,被袞服,戴冕旒,佩 瓊玉。朱紘炯以照燭,藻繂紛其繁縟。敬齊之色,既肅 肅以雍雍;禮樂之容,亦皇皇而穆穆。於是出甲乙之 帳,命先農之官。設庭燎而哲哲,陳量幣而箋箋。旌旄 夾於翠幕,簨簴列於青壇。然後華鐘撞,焚燎舉,馨香 發乎聖躬,煙熅感乎寰宇。常伯撰播殖之器,宗人掌 牲帛之數。既金石而間陳,亦籩豆而靜旅。晨光漸朗, 湛露初晞。告九天之事畢,將三辰之禮,依帝猶懷神 農之務。穡想伯禹之疆理,一之日於是躬耕,二之日於是舉趾。秉金耦而顒若,駕鐵驪而禮矣。將致美於 粢盛,遂盡力於耘耔。望農祥之晨正,知土膏之脈起。 所寶惟糓,故大飲以勞農;所貴惟人,故躬耕以悅使 俾夫三時不奪,六府咸修。遂放牛於藪澤,還卻馬於 田疇。道方齊於雨粟,「化實遠於焚裘。務穡勸分,顧勤 於《稷》卨;授時度地,彌甚於殷周,職乃分於九鳸,政不 逮於諸侯,豈非人和而俗阜,亦將力穡而有秋。」是日 命丞相巡行山林,道達溝瀆,因物土以分宜,隨川原 而刊木。畫為九野,教種百穀,實萬代之儲址,況九年 之所蓄。猶以為不躬不親,庶人不信,降趐車以徵求, 發紅粟以恤賑,綈弋不加於嬪御,茅茨永慕於堯舜。 祭惟司嗇,蠟必田畯。即異畝同穎,豈獨瑞於往年?象 耕鳥耘,是鍚羨於今運。適有田父起而歌曰:「畇畇千 畝兮理有疆,濟濟千耦兮稷既良。躬三推兮供神蒼, 分九鳸兮應農祥。粢盛普淖兮潔敬斯皇,神之聽之 兮將登穰穰。」
《大合樂賦》〈月令〉元·稹
編輯
「樂者制也,所以道天和,全人性。故作之以崇德,審之 以知政。王者敬其事而闡其道,順其時而行其令。」逮 夫季春屆期,乃命有司。且曰:「群萌達矣,播樂安之。重 以國經不可闕躬,理必以時。訂齊度於節奏,被雅樂 於聲詩。選乃吉日,總於樂師。是用資於誨爾,亦無沗 於命。」夔由是司儀辨等,庶工守位。備絃管之聲,陳匏 竹之器。祝敔邐迤而就列,簨簴嶙峋而居次。克展禮 容,而告樂備。天子於是率九卿,暨三事,必虔心而有 待,俾陪扈而斯致。既親睹於宮懸,又何假以庭試。若 乃曲度是並,不可殫名。雜以《韶》《濩》,間以《英》莖。追宣尼 之前聞,是能忘味;念師乙之舊說,各辨遺聲。考彼廢 興,存乎清濁。安以樂,且知治世之音;哀以思,不雜異 方之樂。類飛聲於垂仁,等潤物於流渥。足使魏文侯 之臥聽,已悟前非;吳季子之備觀,難施先覺。既盡美 矣,又何加乎。諒從律而罔忒,將克諧而不渝,必在聽 和。知其樂也洩洩,是惟反朴;變其風也于于。具舉不 患乎聲希,統同寧貴於和寡。奚必響鈞天之靈貺,而 有殊焉;想洞庭之異音。更思古者,誠夫天祚我皇,恩 歷遐昌。掩邃古之嘉樂,軼三代之盛王。竊賀聲明之 巨麗,敢聯《雅》《頌》之遺章。
《反舌無聲賦》〈月令 以氣感聲盡取以候時為韻〉張仲素
編輯
「彼眾禽兮,終歲嚶嚶,此反舌兮語默有程。蓋時止而 則止,故能鳴而不鳴。青春始分,則關關而爰語;朱夏 將半,乃寂寂而無聲。」有以見天地之候,有以知禽鳥 之情。爾乃觀其所來,察其所以,或群或友,爰飛爰止。 啄朱櫻而潛下,嫋綠楊而暗起。先秋而默,恥競響於 蜩螗;擇木而遊,契不言於桃李。於是靜觀其妙,先徵 「其比。」閟茲《百囀》,誡煩辭於躁人;默若三緘,象欲訥於 君子。徒觀其行藏以時,喧靜惟允,其鳴也有節,其默 也可準。初疑管弦之並奏,鏗爾曲終;又似環珮之齊 鳴,詘然聲盡。是以理契中寂,道符閑澹。陰陽象而止 聲,春夏交而知感。哂城烏之夜噪,向曙仍啼;歎野鶴 之秋鳴,在陰常慘。原夫生乃依巢,來而作候。靜集林 薄,閑棲苑囿。飛而無懼,知皇家仁。解網羅,應不𠎝期 答聖君,信及鳥獸。懿夫遏其音,調其羽,結舌何異,消 聲可取。鸎能囀,鸞善舞。鳳鏘鏘而聲,樂,鴈嗷嗷而音 苦。在和鳴而雖多,於敬授而何補?曷,若動適其宜,靜, 得其時。伴元鷰之辭巢,秋而俱去,;陪黃鳥之遷木,春 以為期。豈比夫「嘻嘻」者聞妖於亳社;交交者見刺於 《秦詩》。斯則冥契陰騭,迥殊品彙,標羽族以稱奇,,載月 令而為貴。配鳴鳩之拂羽,備歲候於三百六旬;媲鶡 鳥之吞聲,,應天時於二十四氣。至矣哉,!隨時之智,從 宜之義,,抑斯禽之謂。
《世子齒於學賦》〈文王世子 一作入學齒胄賦〉王履貞
編輯
我聖人之有國,酌古訓,,建皇極。太學備崇儒之禮,春 宮習齒胄之則。宗伯貳事,司成奉職。葉三王之教可 知,順四時之儀不忒。域中於是乎宣化,天下於是乎 觀德。既而儲駕戾止,虞庠肅清。傾章甫之列,駐和鸞 之聲。讓其齒也。長幼之節著。明其親也;父子之道成。 達其尊也,君臣之義行。疑三善兮皆得,實萬邦兮以 貞。故曰先知後為,上行下效。弘當代之楷式,奉前王 之德教。於以識尊卑之倫,於以觀莊敬之貌。大矣政 本,至哉化源。膺秬鬯之丕列,訪典謨之格言。揖讓於 《詩》《書》之府,雍容於禮義之門。敬其學而德至,親其師 而道尊。青青子衿,其容不改;亹亹諸嗣,其福斯在。則 孰能不恭而志佚?孰能不學而思殆?所謂遵萬民,刑 四海也。鄒魯儒士,文在茲乎!依稀兮翔集闕里,髣髴 兮詠歌舞雩,七十子兮三千徒,實將執經以問,豈獨 摳衣而趨哉?則知《大學》之義,國風之始,在明德,在貴 齒。延師臣,教胄子,尊賢所以抗法,講藝所以惇史。有 觀者曰:「玉琢成器,人可不學。」亦因此習禮樂。夫如是, 實國家之大柄,而德行之有覺。
《白受采賦》〈禮器〉獨孤授
編輯
元黃莫違。玉色可移,酒變美人之貌;素容可化,塵緇 遊子之衣。始以潔白為佳,無文是寶,流行於一掬之 緣,遷移於五彰之好。假乎異物,奚謂莫知其他;變而 從宜,匪曰不恆,其道是知白之美者,采必加諸。始謂 「不愆其素,終成求媚之虛,潔其身敢望於潤,色污為 染,勿訝其文。如露變盤中之文,氤氳而乍結;雲改封 中之色,燦爛而潛舒。然知素以為貴,文而後進,棄彼 涅而不緇,從我動而無競。知其白不足以含章,美其 文必滋乎彩潤,豈舊染於奸色,因物有遷;寧委質以 成文,非我無信。」於是推其嗜好,窮其「研究。虛白為文 藻之宗,繪事為樸素之後。坦然明白,佩此以飭身;婉 而成章,是期乎假手。」若以考自然之性,明發彩之功, 專其容,知變以為義,;形於色,不雜而為忠。英英之雲, 抱日之文何染?鑿鑿之石,補天之力何工?如以素質 莫問,奇文是啟。耀之以不慚之文,居之以勿執之體。 可黃可黑,將興墨子之悲.;或素或青.,未易殷王之禮。 不然者何以麻衣雖白兮采服斯有,如雪之潔兮,如 濡已受。黔生白鵠之羽,赤點青蠅之首。發顏色兮不 辱其身,離堅白兮莫失其守,。懿夫明斯理者,然後知 吾道之不苟.。
《松柏有心賦》〈禮器〉上官遜
編輯
「觀卉木之庶類,而松柏之異群,。貫四時而不改柯易 葉,挺千尺而恆冒雪凌雲。抗高標於物外,遠卑冗於 代紛。其榦則直,其理則文,驗受命於方地,,信無奇於 此君,。」於是載離風霜,多歷年紀,持本性而常茂,,抱幽 貞而獨美。太華之上,,森森映仙,堂之峰;台,嶺之傍,落 落蔭靈溪之水。經冬不改,憐江南之竹箭;乘春暫榮,, 笑東園之桃李。故見稱於前聖,,喻德於君子,。若其勁 節可佳,明心不忒,實繁,眾類,生我邦國。故將枝葉無 隔於心源,豈同橘柚,有限於南北,?錯萬物以為佐,求 其族而始得。是,以後凋之義,,久不刊於《魯經,》;有心之 言,永昭著於《戴禮》。吉士遠託,,詠亭亭於嶺上,;山叟時 臨,睹鬱鬱於澗底。雖彼此殊軌,而榮華一體。若乃背 徂,年,當芳歲,林煙乍卷,秋雨時霽。僊侶或遊,隱倫常 憩。莫不對偃蓋以瀟灑,,仰僊雲而搖曳。暢方外之遐, 遊,滌樊籠之流,滯。若乃幽澗之側,高岫之端,葉離離 而日來冬煖,枝梢梢而風至夏寒。不以無人而不秀,, 又同美乎,芳蘭。至若大廈,方構,長材是求。詣藪澤,訪, 陵丘,遠近必度,大小所諏。睹斯木之特達,,惟工倕而 《擇不重》曰:「歲聿云暮兮何木不變,惟松柏兮凌霜蔥 蒨。儻有心之可嘉,期君子之一眄。」
《竹箭有筠賦》〈禮器〉李程
編輯
「喻人守禮,如竹有筠。」俾修己以自守同,同固本而相因。 操持彰於歲暮,勤德貴乎日新。所以取彼後凋之色, 戒夫行道之人。將以禦冬,且見檀欒而守節;比於藏 器,詎可須臾而去身。若乃清霜翻,元律改。彼眾卉之 具落,同受氣於真宰。何蓊茸而自異,乃㛹娟而有待。 苟常其性,寒竹何患於時移;不易其心,志士當懷「於 道在。」豈不以和澤自潤,表裡相資。竹無筠不能固其 節,人捨禮曷以法於時。伊先哲之善喻,作後代之元 龜。企於禮者,勤而行之。苞本之時,已包周身之防;疏 莖之勢,更葉凌雲之期。當其冒霰停霜,雪披風靡,諒 青青而斯在,彼苒苒者何為?是知禮之於己,如我有 徒;筠之於竹,如我有膚。理無特立,義必相須。堅剛自 持,雖貫四時而莫改;賞翫不足,奚可一日而或無。嗟 乎!皮之不存,何以具其體;心之不固,何以謹其禮?所 以《大戴》之記足徵,《相鼠》之詩爰啟。君子之道,斯其象 諸!示外以固,執中而虛。閱寒暑之不變,齊榮辱之所 如。天時不侵,地利恆積。包綠籜而未改,交翠葉而不 易。君子察於此者,可學《禮》而受益。
《人不學不知道賦》〈學記〉黎逢
編輯
君子之為道也,敦《詩》《書》,閱禮樂,俾其潤身而浴德,克 己而志學。亦猶嘉肴在器,良玉抱璞。肴之知味,既因 於嘗;玉之成功,必由於琢。物既肖旃,士亦宜然。知此 道者,必勤學焉。若夫即其講肄,齒以胄筵,儒風是習, 素業斯傳。以《三墳》《五典》為本,以八索、《九丘》為先,存乎 博奧,究其精妍,漁獵乎六籍之內,牢籠乎百氏之前, 得用而行,將陳力於休明之代;自強不息,必苦節於 少壯之年。於是慎擇其師,審取其友,師之嚴則尊敬 而匪懈,友之直則切磋而可久。志有所立,言無所苟, 講道德必探其本源,進禮樂必盡其先後,故業就而 青紫可拾,器成而瑚璉自負。
《學然後知不足賦》〈學記〉雍陶
編輯
士有倦乎,耕耘,求諸《典墳,》,每下學以為己,期干祿而 事君,。雖歷三冬,,詞軋軋而未能足用;雖觀百氏,意歉 歉而常如。闕聞。復得散帙如初,攻堅茲始,。謂尺璧兮 易得,,歎分陰之難止。隱居就道,,欲名垂於千萬年;嗜 學從師,,將繼志於二三子,。當其敦詩閱禮,存誠自強,, 恃少壯而能勉勵,,懼老大而有悲傷。儆覆簣之遺事, 慕絕編以同芳。親賓兮莫往莫來,晝夜兮無怠無荒始焉勵己,似功誠矻矻;乍乃收心,而學復茫茫。豈《九 流》之深,豈《六藝》之祕?抑由彼學者,請益而尚少,雖勤 而未至。又安得食而求飽,困而欲寐。忘匡氏之心,無 蘇君之志。由是其意彌堅,其業彌專。開卷且爾,服膺 拳然。不出戶期知萬里,不下帷寧止三年,欲罷不能, 所求廣矣大矣。以思無益,故得藏焉修焉。儻《易》足於 謏聞,無求備乎講究。顧群籍而是棄,雖勤師而莫誘。 若然者,將微功並棄於前,俾洪名疾沒於後。所以大 器不愧晚成。時習以資其學殖,日就而冀其經明。靜 而專,敏而立,既勤勤而曾不息,又孜孜兮如不及。大 矣哉!學者之心,信地「芥而必拾。」
《冠賦》〈玉藻〉趙良器
編輯
懿哉聖人之所為!觸類而長,緣情以施。大則察乾坤 之用,小則稽鳥獸之儀。近取諸身,既制冠以象德;遠 取諸物,亦模範而開規。裝玉彩而晶耀,鈿珠華而陸 離。禮容於是乎克尚,首飾於是乎攸宜。故柔以虛中, 剛而勁外,惟德是輔,惟仁是大。綴香簪以半出,垂寶 纓而雙對。珥白筆以孤懸,㹅紺髮而繁會。若乃九門 朝啟,千官奉職。劎履鏘鏘,旌旗翼翼。趨玉階以雲聳, 入金門而電赩。於赫朝廷,其儀不忒。此乃禮容之有 則也。爾其尊卑異制,古今殊情。備鶡所以貴勇,加蟬 所以貴清。進賢表文者之號,《章甫》尊儒者之名。獬豸 觸邪,惡佞臣而直指;鵔鸃崇飾,光近侍以增容。此又 威儀之孔明也。是以舉之有節,施之「無妄。或用晦而 冕旒,或蔽聰而黈纊。居止而不失其職,得位而不愆 於上。每守分以自安,故雖高而不亢。此乃進退之惟 當也。」客有賦之而歎曰:「夫檢身者禮,表容者服。服之 不稱,必近於妖祥;禮之或差,自階於傾覆。故君子履 道以遠害,小人崇奢而取戮。鄭臧聚鷸,果貽出境之 誅;疏受掛門,克保永」終之祿。則知逆理者天之所禍, 順常者神之所福。況乎在位之庶寮,可不鑒茲而敬。 肅
《笏賦》〈玉藻〉王子先
編輯
昔者聖人之理天下也,辨方位,垂衣裳,制茲手板,整 乎維綱。莫不明有德,著才良,法天地,體陰陽。欲其表 行見能,則外文而內質;取其前讓後敬,則上圓而下 方。笏之時義,遠矣大矣。蕭何列其深規,郭璞辨其微 旨,請原為用之本,特申造作之始,採文竹,拔象齒,爰 謀爰相,載考載擬,華睆功錯,英,明卓峙。煥飛霞,綴流 晷,殊相逸發,奇文秀起。五嶽備焉,四瀆具矣。上及君 帝,下及庶士,或魚鬚而表其章,或玉珽以申其美。故 能朱紫不奪,尊卑咸理。懿夫植性端平,文理中正,間 瓊弁而雪白,對華纓而冰淨。出入必書,俛仰惟敬。其 在宗廟,即搢而請享;其在朝廷,即端而受命。豈不用 捨隨時,物莫之令。雖冠冕之貴,黼黻之飾。徒有備於 朝儀,孰與茲而同德。
《射宮賦》〈一作太學射堂賦〉周存
編輯
「觀射堂之攸設,知射侯之有以。非取善於生皮,蓋繹 心而正己。故王用制之」,而諸侯是務。擇以習焉。而射 宮觀美,莫不比乎禮樂,和其容止。將申明於德行,必 審固夫弓矢。皇家之闡化也。稽古議,酌前修。茲宇既 啟,茲道惟休。職備乎《司射》,事集乎司裘;采蘋采蘩,乃 施有度;以熊以豹,實命不猶。是用外直諸體,內正乎 「志。循聲而發彼有的,得祭而益乎爾地。苟斯義罔取, 或承之羞。既於德可觀,則無不利。豈徒稱善者五,舉 正者四。」誠有國之恆規,而擇賢之盛事。曩者天下無 虞,邊庭生變。動搖我區域,辛螫我方面。救弊者權,必 反常以合道;靖難者武,故訓人以知戰。於是大閱禮 行,大射義息。司馬無祭侯之事,梓人罷棲鵠之職。蓋 弛張之道因時,而沿革之宜可議。方今寰海謐如以 無事,射堂巋然而獨存。綵侯不張而遠國來屬;貢士 不習而盛德必敦。故夫五帝殊儀,三王異禮,咸登太 和與至理,,莫不雍雍而濟濟。是知崇樂非鐘鼓之器, 立德為正鵠之體也。鄙生乎堯日,選乎璧池,達弓矢 之妙旨,偉棟宇之宏規。儻斯道而可復,庶當見擇之 刑儀。
《珪璋特達賦》〈聘義〉楊諫
編輯
稽上古之貴德,考先賢之立言,偉珪璋之挺異,同君 子之不諼。是以先王之制斯器也,不資於珉,而采 之於璵璠。欲使執之者比德,佩之者克念。自然威儀 式序,而有要有倫;班秩以明,而不濫不僭。徒觀乎貂 蟬巍峨以耀彩,組綬暉映以生文。使夫閱信義堅貞 以守職,感瑕瑜不掩以事君。故能靖恭厥位,克舉其 勳。豈不由珪璋與賢哲相成其業,曠千古而流芬。則 聖哲之創物也,誠有足而稱雲。原夫世人莫「識,荊山 之裡,藏精淪滓。為寶未用,多歷年祀。笑瓦礫之相和, 喜蘭蓀之狎士。嗟乎!道不常屈,終收卞子;礱錯而真 質自然,拂拭而夜光特起。悲楚君之瞽昧,曷碔砆之 能似。既而玉人攻治,珪璋自尊;短長有制,規矩攸存。 其聲清越,其潤溫溫。處掌握而升玉砌,隨佩服而列 金門。暉映增美,炯然自持。涵」瑞日之洞澈,凜寒風之淒其。然後知至寶之成器,允夫天下之不疑。亦猶賢 人君子,遭逢惟時。有強學懷書,清規皎如。以不貪為 寶,思琢磨自居。感珪璋之特達,期哲人之吹噓。
《小國附庸判》失名
編輯
甲有子、男之爵,田四十餘里,修附庸之禮於諸侯。所司以《違禮》科之,不伏。
列爵惟五,肇侯伯而成規;分土為三,自夏殷而立制。 為之中上,次以卿士式序。代耕之祿攸均,列國之田。 任土歸餘,則聞恆政;朝宗會正,豈得踰閑?惟甲策名, 膺茲利建,朱羽入貢,漸飛鴻以成儀;白茅致封,均錫 馬之蕃庶;子男為秩,雖居尊爵之榮;井邑分疆,爰在 閑田之列。里不充於五十,國誠在於附庸。文軌則同, 朝覲非及,禮不合於天子,事將託於諸侯。抑惟典常, 孰為乖越?科之不伏,誰謂非宜?
《不除姊喪判》失名
編輯
喪雖寧戚,禮且節哀,俾不足與有餘,必跂及而俯就。 景愛深血屬,禮過時制,興鮮兄之嘆,情既鍾於孔懷; 及居姊之喪,服將除而不忍。雖志崇敦睦,而事越典 彝,況儀貴適中,哀不在外,宜抑情而順變,多奚以為? 苟在禮而或踰,過猶不及,請遵仲尼之訓,無執季路 之辭。
《代曾參答弟子書》宋·歐陽修
編輯
參白諸足下:「聞吾黨之士思夫子而莫得見也,以有 子之貌似夫子,欲假設其位,以夫子思之,諸足下必 其然乎否耶?吾試為諸足下陳夫子之道以為斷。諸 足下知天之有四時乎?春能生物而不能長也,夏能 長之而不能成也,秋能有成而不能斂也,斂之者其 在冬矣。自生民以來,有大聖德,居大聖位,而作法以 濟世者,類不過八九。三皇經始之,五帝纘明之,禹、湯、 文、武該洽之,周公祖述之。」經始之者春也,纘明之,該 洽之者夏也,祖述之者秋也。「天恐斯文之中未有以 折衷,乃生吾夫子於衰亂之世。前聖之所未立者,俾 夫子立之;前聖之所未作者,俾夫子作之。」上觀聖明, 下救淪壞,垂之百王而不變,稽之千「古而不疑,雖百 周公、百堯舜復出於世,亦無以過夫子也。」是夫子於 列聖有成歲之功也。是列聖不能斂,而夫子斂之也。 吾以謂夫子之道,「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 不可尚已。吾與諸足下奚所識知?幸而生於時,得以 登其門,望其堂而傳其道,以光榮其身。吾與諸足下 猶眾無名之星也,夫子猶日月之明也,以無名之星 代日月之明,雖積累萬數,吾未見其可,況一焉而已 乎?諸足下奈何不察於是也?天則有一冬,而諸足下 有二冬乎?苟有子升夫子之席,而吾與諸足下趨進 於左右,斂衣而立,負牆而請,當是時有子能勿愧乎? 吾有以知彼之必愧也。吾儕有所問而不能答,有所 辨而」不能斷,譁然而往,默然而來,鏗然而叩,寂然而 應。當是時,有子能勿慚乎?吾又知彼之必慚也。昔者 吾友子淵,實有聖人之德,不幸短命,前夫子而死。使 子淵尚在,而設之於夫子之席,吾猶恐天下之不吾 信也。「足下以有子之道義,孰與子淵?德明而仁備,孰 與子淵?夫子稱而歎之,孰與子淵群弟子服其為人, 孰與子淵?達夫子之道,而鄰夫子之性,孰與子淵?」是 數者皆無一可,而徒以其容貌之似,而欲升師之席, 竊師之名,不亦難乎?夫容貌之似者,非獨有子也,陽 虎亦似矣。如欲其大似,則當以陽虎為先,奚先於有 子哉?諸足下果欲何耶?復欲睹夫子之容乎?復欲聞 夫子之道乎?如止欲睹夫子之容,則圖之可也,木之 可也,何必取弟子之似者以僭其稱而悖其位?如必 欲聞夫子之道,不可以苟而已也。且吾聞之,「師其道 不必師其人,師其人不必師其形。」如欲師其道,則有 夫子之「六經在,《詩》可以見夫子之心,《書》可以知夫子 之斷,《禮》可以明夫子之法,《樂》可以達夫子之德,《易》可 以察夫子之性,《春秋》可以存夫子之志」,是之勿務而 假設以為尚,此吾所以悼痛而不敢知也。且昔夫子 果何師哉?師堯舜者也,師文王者也,師周公者也,惟 曰師其道而已,未聞其假設而師之,則似堯舜者、似 文王者、似周公者,終身而不得見矣。苟不見其人,則 亦弗師其道乎。夫麟之於獸也,鳳之於鳥也,出「乎其 類而處乎長者也。不幸而麟以死,鳳以亡,則亦假設 而為之乎?諸足下盍姑止,不然,吾恐萬世之後,完口 者寡矣。死而無知則已,如其有知,則子淵、子路輩將 瞋目流涕而有責於足下也。諸足下其思之。」不宣。參 白。
《祭先河而後海賦》前人
編輯
在祭者必有常典,務本者貴乎不忘。既先河而告備,乃後海以為常。幣玉始陳,恭祀諸侯之瀆;牲牢繼列, 方祠百穀之王。探國典之舊文,撫《禮經》之大旨。以謂 「河導其派,本一勺而始矣;海納其會,實百川之委也。 祀容肅設,必先有事於靈長;望秩並修,然後功歸於 善下。誠以決九川而分導,括眾流而混並。一則窮本 而有自,一則兼容而積成。」是用分禮章而異數,昭祭典以推行。命祀首陳,始則出圖之所,禱辭以設方;祈 紀地之名,用能縟乃令儀,昭夫重祭。利萬物以斯善, 用五材而並濟。無文既秩,禜經瀆以領祠;群望繼行, 禱朝宗而用幣。外則盡物,中惟告虔。既義取於原委, 乃禮分於後先。一禱致誠,必告榮光之涘;大川並走, 嗣臨重潤之淵。豈非眾嶽肇乎一拳,椎輪生乎五輅, 考厥初之攸在,彰返始而為務。亦猶文王之祀雖貴, 不踰后稷之尊;齊人之事將行,敢越《配林》之故。是知 河必居首,取發源而肇茲;海不自大,由積眾以成其。 導洪流而並注,散靈潤以旁滋。顧乃濫觴之因,必有 先也。視爾委輸之廣,「然後從之。」異哉!祭尚潔誠,禮惟 思反,將展報以為義,必計源而自遠。故夫三王之祭 川,必務其本。
《三皇設言民不違論》前人
編輯
論曰:夫至治之極也,塗耳目以愚民之識,暢希夷以 合道之極,化被而物不知,功成而跡無朕。古有臻於 是者,其大道之行乎!聖人之興也,捐仁義以為德之 細,放約束以取民之信,德及而物自化,言行而人必 從,古有盛於此者,其三皇之世歟!故孔子有「三皇設 言而民不違」之說,敢試論之。若乃暢上古之至道,張 億世之遠御。結繩所以為信也,而懼信之未孚。我則 有書契之易,於是乎畫八卦以由數起。茹毛所以養 生也,而憚生之未具;我則有烹飪之利,於是乎嘗百 穀以粒烝民網罟,利人以為用,使以畋而以漁;牛馬 異性而必馴,使可乘而可服。壯棟宇以易古者之居, 垂衣裳以興天下之治,凡所以使民「不倦者,皆伏羲、 神農、黃帝之為也。然而治既行矣,民既賴矣,守之以 至靜,化之以無為。上有淡泊清淨之風,下無薄惡叛 離之俗。故言為教誨,非誥誓而自聽;言為號令,不鞭 撲而自隨。且夫歃血以涖盟約,要之於信者,由不信 而然也;為刑以殘肌骨,威之使從者,由不從而設也。 不若御至質之民,行」大道之化。「悅不以愛,故不待賞 而勸;畏不以威,故不待罰而責;政不罔民,故不待約 而信;事不申令,故不待誥而從。」一言以行,萬民稟命, 賴其德者百年而利,服其化者百年而移。非三皇之 德,其孰能與於此乎?噫商人作誓,欲民之從也,而人 始疑;周人會盟,欲信之固也,而諸侯叛。由是而言,則 詛民於神明,狃民於賞罰,而違之者,末世之為也。服 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而人自從之者,《三皇》之盛也。 夫設言而不違者,其在茲乎?
《進禮記集說表》衛湜
編輯
臣湜言:伏以私庭學禮,妄嘗窮汗竹之勞;昭代尊經, 竊欲效野芹之獻。輒忘寡陋,仰瀆睿聰。臣惶懼惶懼, 頓首頓首。惟六籍之指歸,賴群言之訓釋。《戴記》雖雲 於後出,漢儒備述於前聞。制度文為,炳若具陳;道德 性命,燦然畢載。倘非博習,疇克兼通?然俚箋臆說,罕 識其全。故微辭奧旨,或幾於晦。所可知也,猶多闕焉。 臣蚤襲布韋,濫承弓冶。睠時「恭儉莊敬」之教,頗得父 兄師友之傳。念藝著名場者,僅止決科;而業擅專門 者,又多膠柱。乃考同而辨異,爰撮要以芟繁。孔、鄭注 疏,孰是孰非。程、張講授,或詳或約。會粹略備,編摩罔 遺。閱二十餘年,其書始成。凡四十九篇之義皆在。可 以施於新學,庶有補於將來。恭惟皇帝陛下天啟皇 圖,日新聖政。謂家欲齊,國欲治,必謹範防。而帝所興, 王所成,不相沿襲。若朝覲、會同之品式,與射、鄉、祀享 之等威,方蒐舉於縟儀,以鋪張於景鑠。有元老大臣, 以贊表章之盛;有鉅儒碩學,以增緝熙之光。雖簡斷 以篇殘,亦海涵而川納。茲率錄諸家之善,庸冒塵乙 夜之觀。舉而措之,維其時矣。名曰《集解》,敢希先哲之 纂修,悉上送官,願備秩宗之採擇。臣所編《禮記集說》 一百六十卷,謹繕寫成五十冊,隨表上進以聞。臣無 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臣惶懼惶懼,頓首頓首。 謹言。
《夏后氏之郊》明·劉基
編輯
《祭法》曰:「夏后氏禘黃帝而郊鯀。」鯀固夏後之父也。夏 後之天下受於舜,非受於鯀也。禹不得以天下私其 父。夫鯀以治水,績用弗成,而舜殛之羽山,天下咸服, 則鯀天下之罪人也。故舜之刑非私刑也,天刑也。以 天刑討天下之罪人,天下之至公也。禹受舜禪而升 其罪人以配天,是舜之殛鯀,非也。夫鯀之殛,獲罪於 天,天殛之也,非舜殛之也,奉天討也。而以鯀配天,是 天之殛。鯀亦非也,一私其父而逆於舜,又逆於天,天 其弗享夏后氏之郊矣。禹,聖人也,而敢為是哉?《祭法》 之言非也。然則禹之於鯀也如之何?曰「廟以祭之而 已矣」,何必郊?
《禮記策》何喬新
編輯
《禮記》之作,出自孔氏,蓋七十子之徒共撰所聞,或錄 舊禮之義,或錄變禮所由,或兼記體履,或雜敘得失, 見於漢初者二百餘篇,戴德刪為八十五篇,號《大戴 禮》,戴聖刪為四十九篇,號《小戴禮》,精粗雜紀,靡所不 有,不能皆純。《曲禮》論撰於曲臺,而不及五禮之本;《王制》著述於博士,而盡失先王之意;《緇衣》本乎公孫尼 子,而改《魯論》之文;《禮運》載夫子之說,而大道之言則 本於老氏之遺意。《經解》引《易》之緯書,而嘗禘之說,多 牽於夫子之緒論。《明堂位》周公踐祚之說,乃流俗之 妄語。《月令》四時異居之制,以陰陽之拘忌,其言之疵 者,大略如此。然其文繁,其義博,學者觀之,如適大都 之市,珠璣寶玉,隨其所取,如遊阿房之宮,千門萬戶, 隨其所入,博而約之,亦可弗畔。未可以其言非盡出 於夫子而輕議之也。唐魏徵以《小戴》彙次不倫,更作 《類禮》二十篇,然不可見,不知其書何如也。元宗時,王 巖請刪去《禮記》舊文,益以《經》事,張說以為《禮記》不刊 之書,去聖既遠,不可改易。臨川吳氏始取二戴之記 重加序次。《小戴記》中《大學》《中庸》既為朱子之所表章, 以與《語》《孟》並為四書,固不容復廁之禮篇。《投壺》《奔喪》 《儀禮》之經,亦不可雜之於記;《冠》《昏》《鄉飲》《宴射》《聘義》《儀 禮》之傳,亦別輯以附於經。其存者凡三十六篇。曰「通 禮」者九,《曲禮、內則》《少儀》《玉藻》《通記》、大小儀文,而《深衣》 附焉;《月令》《王制》專記國家制度,而《文王世子》《明堂位》 附焉。曰「喪禮」者十一,《喪大記》《雜記》《喪服》《小記》《服問》《檀 弓》《曾子問》六篇,記喪,而《大傳》《間傳》《問喪》《三年問》《喪服 四制》五篇,則喪之義也。曰「祭禮」者四,《祭法》一篇,記祭, 而《郊特牲》《祭義》《祭統》三篇,則祭之義也。曰「通論」者十 有二,《禮運》《禮器》《經解》一類,《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 居》一類,《坊記》《表記》《緇衣》一類,《儒行》自為一類。《學記》《樂 記》,其文雅馴,非諸篇比。則以為是書之終。《大戴記》中 《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既以為《儀禮》之經;《朝事》一 篇,又以補《儀禮》之傳;《投壺》亦入逸經;《哀公問》又為《小 戴》所取。其《存昔》猶三十四篇,但其書冗泛,不及《小戴》 書甚。蓋彼其膏華而此其渣滓耳。然或間存精語,不 可棄遺。《夏小正》猶《月令》也,《明堂》,猶《明堂位》也。《本命》以 下,雜錄事辭,多與《荀子》、賈、傅之書相出入,非專為記 禮設,《禮運》以下諸篇之比也。
《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辨上》王世貞
編輯
《禮記·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命魯公 世祀周公以天子禮樂。」程子曰:「成王之賜,伯禽之受, 皆非也。」楊子慎曰:「其論正矣,其事則未之詳也。魯之 用天子禮樂也,其末世乎?明堂位,周衰陋儒為之也。 昔魯惠公請郊廟之禮於周,天子使史角往報之,平 王也。夫成王賜矣,伯禽受矣,惠何以重請之?曰:『往報』」 未成,許也。周至於平衰矣,至襄抑又衰矣。襄不許晉 文之請隧也,而謂成王賜魯郊乎?然則魯之僭何始? 曰:著在《春秋》《魯頌》。《春秋》桓五年書「大雩」,雩始桓也。閔 二年書「禘於莊公」,禘始閔也。僖三十年書「四十郊」,郊 始僖也。魯自伯禽而下十八世,至僖公始郊。詩人頌 之曰:「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又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則不出於成王之賜益明矣。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 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又曰:「杞之郊也,祀禹也;宋之郊 也,祀湯也。」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其君臣恧 然虞天下之議己也,以藉手於成王、伯禽,其陋儒,又 從臾之甚矣,其無忌憚也。《魯頌》曰:「白牡騂剛,白,殷牡 也。魯曷不用,赤噫我知之。魯緣宋而僭者也,其以宋 解乎哉?」王子曰:「楊子辨矣美矣,然而未瞷於故也。夫 《禮》,成王實假之。於何知之?」曰:「以請隧知之。隧,隱禮也。 晉文,雄伯也。復王,崇勳也;而王,孱王也。文敦巽以請 之,王從容以卻之,而文弗復也。夫郊,禘之大典也。魯, 弱國也。魯弗請,天子弗問,吾故曰:『賜也閔。而後魯屬 政於』」盟主,為齊若晉矣。稽役有討,擅兵有討,公止公 弗見,大夫再執,而不聞以僭禮樂討也,則何故?借曰 辭之,天子之宗伯太史未失官也,三邦之分寶,天子 實記焉,豈其大禮而忘厥自耶?魯得僭之,齊、晉先矣, 奚待魯也?《春秋》之互見,以微譏耳。如其僖始,魯頌曷 弗削也?魯頌之弗削,非僖始也。然則曷為用白牡?曰: 「成王志也。尊周公以報功德也。用白牡,班魯、宋也。班 宋,示有等也。魯惠曷為請?」曰:「請議也。或器報之,示許 也。」夫《呂氏春秋》,呂氏言也。何徵<a name="va24">.?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辨上
又
然則周公之用天子禮樂也當歟?程叔子曰:「成王之 賜,伯禽之受,非也。」予則曰:「叔子之為此語也,語於秦 之君臣也,非三代之君臣也。唐虞之世,其為帝者,茅 茨不剪,土階三尺而已。都俞吁咈於其內,得一言,則 君臣交相拜而相詠嗟,非截然而不相及也。堯得舜, 而三載命之,陟位受終,類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 臣,輯五瑞,狩四嶽,不聞其以疑堯議也;舜得禹而命 之,終陟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不聞其以疑 舜議也。堯舜之於舜、禹,臣之者也;成王之於周公,師 之者也;以尊則叔父也;以親則為其父弟者也。存而 負扆以行天子之事,沒而崇以天子之禮樂,夫誰曰 不可?且以周公之功與舜、禹並,而尊親過之。不復子 則禪而帝,復子則祀而王」,聖人之所以崇德報功也, 而口非者,何也?夫秦而始君朕也,君父皇考也,而臣 弗與也,其尊若天,而臣若草芥也。吾故曰:叔子之為此語也,語於秦之君臣也。雖然,必舜禹生而可以行 天子之事,必周公歿而可以用天子之禮樂,必孔子 而萬世可以天子之禮樂報,外此則又非也。
《丹書說》章潢
編輯
武王始入殷,訪於箕子,受《洪範》。踐阼三日,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得,可以為子孫恆者乎?」 諸大夫對曰:「未得聞也。」 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之道存乎?亦忽不可得見與?」 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 齊三日,王端冕出,師尚父亦端冕奉書入,負屏而立。王下堂北面立。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至西行,折而南,東面而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慾者從,慾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 王聞《書》之言,惕若恐懼。於席之四端:於杌,於鑑,於盥盤,於楹,於杖,於帶,於履屨,於觴豆,於戶牖,於劎弓矛,皆為銘儆焉。
上古無文字,庖羲畫卦及先後天圖,《河洛》圖書即文 字也。故後世雖有文字之傳,而圖象不廢。武王受《洪 範》於箕子,乃有《九疇圖》,受丹書於太公,世止傳其文 耳,圖則未之觀也。近王氏欲立攜丹書圖示予,謂關 中舊傳此圖象,一展閱之,令人悚然懼,欣然喜。蓋不 待誦其全文,觸目儆衷,受益非淺淺矣。夫圓,天象也; 方,地象也,黑白晦明之象也。人心體虛靈,洞鑑圓融, 靡不統括,故圓象天苞。隨感裁決,行止疾徐,時措合 宜,故方象地矩。與《易》繫圓神方知,其理一也。然此心 在中,敬則昭明澄徹,怠則晦蒙窒塞,故曰:「敬勝怠者 吉,怠勝敬者滅。」事物應感,義則正明斷制,欲則叢棘 桎梏,故曰:「義勝慾者從,慾勝義者凶。」是方圓即中外 體用寂感之分,黑白即善惡邪正禍福之辨,所謂藏 之約,行之得,可以為子孫恆者何?簡明親切,一至此 也。《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又曰:「作德心逸日休,作 偽心勞日拙。」先後一揆,有自來矣。但此心發與未發, 分象方圓,豈判然不相合哉?亦惟觀象天地,斯得之 矣。彼天之圓,包乎地外,地之方奠於天中。天體太虛, 而天之氣則充貫乎地。凡萬類絪縕發生於地者,皆 天之氣。「乾元統天,坤順承天」,乾坤—╍即心之象也。 此心渾淪太極,莫知端倪,應幾變化,各止其所,未應 事非先,既應事非後,寂然不動,非局於內,感而遂通, 非滯於外,顯仁藏用,常明常覺,要在得心忘象,聖訓 躍然,常在心目間矣。《易》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 立而德不孤。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 「行吾敬,故謂之內也。」觀其會通,列聖豈欺我哉!
《曲禮說》前人
編輯
「至哉,禮之曲也。人肌膚有會,筋骸有束,耳目手足,以 視聽行持有則也。由衣服飲食,由執事居處,畢有軌 有物也。猗其曲也,以有至也;猗其至也,以能曲也。故 不曲不足以為禮。非禮而曲,君子謂之辟若諂,不謂 曲也。」是故奉之當心也。天子上之矣,國君取其衡,大 夫綏之矣,乃士則當帶而提,何曲也?性之直者靡然 矣。君之與屍也,接武耳,大夫繼武矣,士間一武曰「中 武」,無徐趨皆然,謂必接武也。繼也,中也,其則也,何其 曲也?性之直者靡然矣。其疾趨欲發,成其為趨也,而 手足無移以不失其莊。圈豕行不舉足,成其為圈豕 也,而齊如流襜如以不失其齊。端行頤霤如矢,直也, 乃弁行屨剡剡,起矣。執圭玉,則舉前曳踵,蹜如也,諸 《布武》有則也。一何曲也?性之直者靡然矣。古席地而 坐,奉席如橋衡,平也。設席有鄉,順陰陽,乃其間函丈 也。若盡後也,盡前也。如有則不得過,何曲也?蓋奉席 一天授坐,而坐以為恭也,乃授立受立,而坐勤之矣, 故立受立也不坐,何曲也?性之直者靡然矣。飲食之 有祭也,敬讓道也,其飲之食之也,欲其飲食之也。乃 客祭,主人顧興辭曰:「疏食不足祭。」其飧興辭曰:飧食 不足為飧也,何曲也?品食有水土之品焉,豈必備嘗? 不質問其嘗否?曰:「子亟食於某乎?」嫌億其未嘗也。道 術有六官之分,豈必兼通?不質問其能否?曰:子習於 某乎?善於某乎?嫌億其未學也,何曲也?性之直者靡 然矣,故曰:「一之於性情,則兩失之矣;一之於禮義,則 兩得之矣。」此之謂也。禮義者,性情之極也。夫禮之有 曲也,由物之有則也。引類而申之,眾動交於身而動 於前,何非則也?其曲何可得爽也?《畢公之命》曰:「惟公 懋德,克勤小物。」彼以小物為無當而忽之者,窮大而 失其歸者也。惟毋不敬,乃見天則。
《明堂位辨》前人
編輯
成王幼,周公為冢宰攝政,以王命賞罰天下,何嘗去 北面之禮而居非常之位哉!《明堂》乃曰:「周公朝諸侯 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扆,南面而立。」又曰:「周公踐天 子位。」果如是,則周公居尊矣。曾謂:周公:如果有是乎? 《金縢》曰:「武王既喪,管叔及其弟流言於國曰:『公將不 利於孺子』。公乃為詩以貽王。《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 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繼以蔡仲克庸祇德,周公以 為卿士,乃命諸侯邦之蔡』。」《書》曰:「公作詩以貽王。」乃言命之王,而後封仲於蔡。周公曷嘗負斧扆南面而立, 當時以為天子哉?以周公為天子,則成王何以處此? 周公特輔政耳,群叔且有不利之言。使實踐阼而朝 諸侯,豈特群叔流言已哉?謬之甚也。又曰:「以周公有 勳勞於天下,封周公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命魯公世 世祀以天子禮樂。」此又謬亂之甚者。予嘗辨其不然 矣。魯昭公曰:「吾何僭哉?」子家駒曰:「設兩觀,乘大輅,朱 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皆比天子之禮也。 觀《春秋》書初獻六羽,書郊,書望,書新作南門、新作雉 門及兩觀,無非惡魯人之僭天子,所謂「禮樂征伐自 諸侯出」也。何得謂魯用天子禮樂,兼虞、夏、商、周之制 也?孟子以魯儉於百里,彼乃以為七百里。《周書》以唐、 虞官百,夏、商官倍,彼則以有虞官五十,夏後官百。戾 經違古,莫此為甚。至其大可怪者,乃曰「魯之君臣未 嘗相弒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其果然乎?夫《春秋》一 書,魯只十餘君,隱為威所弒,子般、閔公、公子赤皆戕 於亂臣賊子,昭公、哀公皆見逐,十二公之中相弒害 已如此,而謂「未嘗相弒」,何也?蓋彼未嘗觀《春秋》,故妄 說至此。後世不察,乃據以為禮經,其謬亂又何如哉!
禮記部藝文三〈詩〉
編輯《賦禮記》唐·李百藥
編輯
玉帛資王會,郊丘葉聖情。重廣開環堵,至道軼金籯。 盤薄依厚地,遙裔騰太清。方說《升中禮》,足以慰餘生。
《白受采》呂溫
編輯
晶晶金方色,遷移妙不窮。輕衣塵跡化,淨璧繢文通。 沙變藍溪漬,冰渝墨沼空。似甘言受和,由禮學資忠。 皎潔形無定,元黃用莫同。素心如可教,願染古人風。
《竹箭有筠》李程
編輯
常愛凌寒竹,堅貞可喻人。能將先進禮,義與後彫鄰。 冉冉猶全節,青青尚有筠。陶鈞二儀內,柯葉四時春。 待鳳花仍吐,停霜色更新。方持不易操,對此欲觀身。
《前題》席夔
編輯
「共愛東南美,青青歎有筠。」貞姿眾木異,秀色四時均。 枝葉當無改,風霜豈憚頻。虛心如待物,勁節自留春。 鮮潤期棲鳳,嬋娟可並人。可憐初籜卷,粉澤更宜新。
《前題》張仲方
編輯
東南生綠竹,獨美有筠箭。枝葉詎曾凋,風霜孰雲變。 偏宜林表秀,多向歲寒見。碧色乍蔥蘢,清光常蒨練。 皮開鳳彩出,節勁龍文見。愛此守堅貞,含歌屬時彥。
《反舌無聲》張籍
編輯
夏木多好鳥,偏知反舌名。林幽歸舊宿,時過已無聲。 竹外天空曉,谿頭雨自晴。居人疑寂寞,深院益淒清。 入霧暗相失,當風閒易驚。來年《上林苑》,知爾最先鳴。
《律中應鐘》裴元
編輯
律窮方數寸,室暗在三重。伶管灰先動,秦正節已逢。 商聲辭玉笛,羽調入金鐘。密葉翻霜彩,輕冰斂水容。 望鴻南去絕,迎氣北來濃。願託無凋性,寒林自比松。
《魚上冰》紀元皋
編輯
春生寒氣滅,稍動伏泉魚。乍喜東風至,來觀曲浦初。 近冰朱鬣見,望日錦鱗舒。漸覺流澌退,還忻掉尾餘。 噞喁情自樂,沿泳意寧疏。儻得隨鯤化,終聽戾太虛。
《前題》吳晃
編輯
春水潛鱗發,寒潭舊藻疏。揚鬐順氣後,振鬣上冰初。 戲廣憐空潔,浮清媚景虛。戒貪還避餌,思遠每懷書。 溼映流澌薄,時游觸浪餘。終希泮渙澤,為化北溟魚。
《迎春東郊》張濯
編輯
顓頊時初謝,勾芒令復陳。飛灰將應節,賓日已知春。 考曆明三統,迎祥受萬人。衣冠宵執玉,壇墠曉清塵。 肅穆來東道,回環拱北辰。仗前花待發,旂處柳凝新。 雲斂黃山際,冰開素滻濱。聖朝多慶賞,希為薦《沈淪》。
《東風解凍》徐夤
編輯
「暖氣發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 入律三春變,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 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拂弱羽,飛翥趁和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