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38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三十八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八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

  北齊

  邢邵       杜弼

  李公緒      楊愔

  李鉉       刁柔

  馮偉       張買奴

  劉軌思      鮑季詳

  邢峙       劉晝

  馬敬德      馬元熙

  張景仁      權會

  張思伯      張雕

  孫靈暉      孫萬壽

  馬子結      石曜

  顏之推

  北周

  蘇綽       盧辯

  斛斯徵      寇儁

  盧誕       盧光

  沈重       樊深

  熊安生      樂遜

經籍典第三百三十八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

編輯

北齊

編輯

邢邵

編輯

按《北齊書邢邵傳》:「邵字子才,河間鄴人,魏太常貞之 後。父虯,魏光祿卿。五歲,魏吏部郎清河崔亮見而奇 之,曰:『此子後當大成,位望通顯。十歲便能屬文,雅有 才思,聰明彊記,日誦萬餘言。讀《漢書》五日,略能遍記 之。廣尋經史,五行俱下,一覽便記,無所遺忘。文章典 麗,既贍且速。年未二十,名動衣冠。孝明之後,文雅大』」 盛,獨步當時。每一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讀誦俄遍 遠近。永安初,累遷中書侍郎。所作詔誥,文體宏麗。普 泰中,兼給事黃門侍郎,尋為散騎常侍。太昌初,除國 子祭酒。丁母憂,哀毀過禮。後楊愔與魏收及邵請置 學校,修立明堂。奏曰:「世室明堂,顯於周、夏,一黌兩學, 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嚴;宣布下土, 以彰則天之軌。養《黃髮》以詢哲言,育《青矜》」而敷教典, 用能享國長久,風徽萬祀者也。爰暨亡秦,改革其道, 坑儒滅學,以蔽黔黎。故九服分崩,祚終二代。炎漢勃 興,更修儒術。故西京有六學之義,東都有三本之盛。 逮自魏晉,撥亂相因,兵革之中,學校不絕。仰惟高祖 孝文皇帝稟聖自天,道鏡今古,列校序於鄉黨,敦《詩》 《書》於郡國。但經始事殷,戎軒屢驚,未遑多就,弓劍弗 追。世宗統歷,聿遵先緒,永平之中,大興板築,續以水 旱,戎馬生郊,雖逮為山,還停一簣。而「明堂禮樂之本, 乃鬱荊棘之林,膠序德義之基,空盈牧豎之跡,非所 謂追隆堂構,儀型萬國」者也。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 無教授之實。昔劉向有言:「王者宜興辟雍,陳禮樂,以 風天下。」夫禮樂所以養人,臣以為當今四海清平,九 州寧晏,經國要重,理應先營。使辟雍之禮,蔚爾而復 興;諷誦之音,煥然而更作。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宮 棘寺,顯麗於中。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 經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 國,豈不休歟!」累遷太常卿,中書監,攝國子祭酒,頓居 三職,並是文學之首,當世榮之。後授特進,卒。劭率情 簡素,內行修謹,兄弟親姻之間,稱為雍睦。博覽墳籍, 無不通曉。晚年尤以《五經章句》為意,窮其指要,吉凶 禮儀,公私諮稟,質疑去惑,為世指南。每公卿會議,事 關典政,郃援筆立成,證引該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頃。 詞致宏遠,獨步當時。

杜弼

編輯

按《北齊書杜弼傳》:弼字輔元,中山曲陽人也,小字輔 國。祖彥衡,淮南太守。父慈度,繁畸令。弼幼聰敏,家貧 無書,年十二,寄郡學受業,講授之際,師每奇之。同郡 甄琛為定州長史,簡試諸生,見而策問,義解閑明,應 答如響,大為琛所歎異。孝昌初,除太常博士,歷鎮南 將軍。高祖引弼典掌樞密,甚見信待。相府法曹辛子 炎諮事,雲「須取署。」子炎讀「署」為「樹。」高祖大怒曰:「小人 都不知避人家諱。」杖之於前。弼進曰:「《禮》,二名不偏諱。 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罪理或可恕。」高 祖罵曰:「眼看人瞋!」乃復牽經引禮,叱令出去。弼行十 步許,呼還,子炎亦蒙釋宥。後從高祖破西魏於邙山, 命為露布,弼手即書絹,曾不起草。以功賜爵定陽縣 男,加通直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弼性好名理,探味元宗,自在軍旅,帶經從役。復注《老子道德》二卷,表上之。 顯祖踐祚,以預定策之功,遷驃騎將軍,封義安縣伯。 歷膠州刺史。又注《莊子·施惠篇》《易》上下繫名、新注《義 苑》,並行於世。

李公緒

編輯

按《北齊書李渾傳》:公緒字穆叔,渾族兄藉之子。性聰 敏,博通經傳。魏末冀州司馬,疾去官。後以侍御史徵, 不至卒。公緒沉冥樂道,不關世務,故誓心不仕。尢善 陰陽圖緯之學,嘗語人云:「每觀齊之分野,福德不多。 國家世祚,終於四七帝年。」則及亡之歲,上距天保之 元二十八年矣。公緒潛居自待,雅好著書,撰《典言》十 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 《元子》五卷,《趙語》十三卷,並行於世。」

楊愔

編輯

按《北齊書楊愔傳》:「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弘農華陰人。 父津,魏時累為司空侍中。愔兒童時,口若不能言,而 風度深敏,出入門閭,未嘗戲弄。六歲學史書,十一受 詩《易》,好《左氏春秋》。幼喪母,曾詣舅源子恭,子恭與之 飲,問讀何書?曰:『誦詩』。子恭曰:『誦至《渭陽》未邪』?愔便號 泣感噎。子恭亦對之歔欷,為之罷酒。子恭後謂津曰: 『嘗謂秦王不甚察慧,從今已後,更欲刮目視之』。」愔一 門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學者三十餘人。學庭 前有柰樹實落地,群兒咸爭之,愔頹然獨坐。其季父 暐適入學館,見之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 家風。」宅內有茂竹,遂為愔於林邊別葺一室,命獨處 其中,常以銅盤具盛饌以飯之,因以督厲諸子曰:「但 如遵彥謹慎,自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之食。」愔從父 兄黃門侍郎昱特相器重,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 已是我家龍文。更十歲,當求之千里外。」昱嘗與十餘 人賦詩,愔一覽便誦,無所遺失。及長,能清言美音,制 風神俊悟,容止可觀,士人見之,莫不敬異,有識者多 以遠大許之。正光中,隨父之并州。性既恬默,又好山 水,遂入晉陽西縣甕山讀書。孝昌初,津為定州刺史, 愔亦隨父之職。以軍功除羽林監,賜爵魏昌男,不拜。 永安初,拜通直散騎侍郎。年十八,除通直散騎常侍。 愔以世故未夷,志在潛退,乃謝病,與友人邢邵隱於 嵩山。天保初,封陽夏縣男。十年,封開封王。乾明元年, 為孝昭帝所誅。愔自居大位,門絕私交,輕財貨,重仁 義,前後賞賜,積累巨萬,散之九族,架篋之中,惟有書 數千卷。

李鉉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李鉉傳》:「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九 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便通。家素貧苦,常春夏務農, 冬乃入學。年十六,從浮陽李周仁受《毛詩》《尚書》,章武 劉子猛受《禮記》,常山房虯受《周官》《儀禮》,漁陽鮮于靈 馥受《左氏春秋》。鉉以鄉里無可師者,遂與州里楊元 懿、河間宗惠振等結侶,詣大儒徐遵明受業,居徐門」 下五年,常稱高第。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撰定 《孝經》《論語》《毛詩》《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周易義例》,合 三十餘卷。用心精苦,曾三冬不畜枕,每至睡時,假寐 而已。年二十七,歸養二親,因教授鄉里,生徒恆至數 百,燕趙間能言經者,多出其門。年三十六,丁父喪,服 闋,以鄉里寡文籍,來遊京師,讀所未見書。州舉秀才, 除太學博士。武定中,李同軌卒後,高祖令世宗在京, 妙簡碩學,以教諸子。世宗以鉉應旨,徵詣晉陽。時中 山石曜、北平陽絢、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廣平宋欽道 及工書人韓毅同在東館,師友諸王。鉉以去聖久遠, 文字多有乖謬,感孔子「必也正名」之言,乃喟然有刊 正之意。於講授之暇,遂覽《說文》,爰及《倉》《雅》,刪正六藝 經注中謬字,名曰《字辨》。顯祖受禪,從駕還都。天保初, 詔鉉與殿中尚書邢邵、中書令魏收等參議禮律,仍 兼國子博士。時詔北平太守宋景業、西河太守綦毋 懷文等草定新曆錄尚書平原王高隆之令鉉與通 直常侍房延祐、國子博士刁柔參考得失,尋正國子 博士。廢帝之在東宮,顯祖詔鉉以《經》入授,甚見優禮。 數年,病卒,特贈廷尉少卿。及還葬故郡,太子致祭奠 之禮,並使王人將送,儒者榮之。陽元、懿宗、惠振,官亦 至國子博士。

刁柔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刁柔傳》:「柔字子溫,渤海人也。父整,魏 車騎將軍,贈司空。柔少好學,綜習經史,尤留心禮儀, 性強記,至於氏族內外,多所諳悉。初為世宗挽郎,出 身司空行參軍。喪母,居喪以孝聞。永安中,除中堅將 軍、奉車都尉,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元象中,隨例到 晉陽,高祖以為永安公府長流參軍,又令教授諸子。」 天保初,除國子博士,中書舍人魏收撰《魏史》,啟柔等 與同其事。柔性頗專固,自是所聞,收常所嫌憚。又參 議律令,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承襲者,無嫡子,立 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子孫弟。柔以 為無嫡孫,立嫡曾孫,不應立嫡子弟。議曰:「柔案《禮》,立

嫡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為嫡
考證
孫死,則曾元亦然。然則嫡子之名,本為傳重,故《喪服》

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禮記·公儀》:「仲 子之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其孫而立 其弟,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也。昔 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發微子舍其孫盾而立 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鄭注曰:「仲子為親者諱耳。」 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權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 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不立孫。」注曰:「據《周 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 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義,嫡子有孫而死, 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喪服》云:「為父後 者,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後者三年。」 「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三年者,大宗 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子孫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 弟者,則為父後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無嫡故得 為父後,則嫡孫之弟,理亦應得為父後。則是父卒然 後為祖後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為傳重者, 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嫡子死而立 嫡子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而立其弟? 或文或質,愚用惑焉。《小記》復云:「嫡婦不為舅姑後者, 則舅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無子, 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婦,將 不傳重於嫡,及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眾子庶 婦也。言死無子』者,謂絕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其有 子,焉得雲無後?夫雖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嫡名 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如禮何?」禮有損益,代相沿革, 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為後服斬,亦宜有因而改。 七年夏卒,時年五十六。柔在史館未久,逢勒成之際, 志存偏黨,《魏書》中與其內外通親者,並虛美過實,深 為時論所譏焉。

馮偉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馮偉傳》:「偉字偉節,中山安喜人也。身 長八尺,衣冠甚偉,見者肅然敬憚。少從李寶鼎遊學, 李重其聰敏,恆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後 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 精覃思,無所不通。趙郡王出鎮定州,以禮迎接,命書 三至,縣令親至其門,猶辭疾不起。王將命駕致請,佐」 史前後星馳報之。縣令又自為其整冠履,不得已而 出。王下廳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階而上,留之賓館,甚 見禮重。王將舉充秀才,固辭不就,歲餘請還。王知其 不願拘束,以禮發遣之,贈遺甚厚,一無所納,唯受時 服而已。及還,終不交人事。郡守縣令每親至其門,歲 時或置羊酒,亦辭不納。門徒束脩,一毫不受。耕而飯, 蠶而衣,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竟以壽終。

張買奴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張買奴傳》:「買奴,平原人也。經義該博, 門徒千餘人,諸儒咸推重之,名聲甚盛。歷太學博士、 國子助教,天保中卒。」

劉軌思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劉軌思傳》:「軌思,渤海人也。說詩甚精。 少事同郡劉敬和,敬和事同郡程歸則,故其鄉曲多 為詩者。軌思,天統中任國子博士。」

鮑季詳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鮑季詳傳》:「季詳,渤海人也。甚明禮聽, 其離文析句,自然大略可解,兼通《左氏春秋》。少時恆 為李寶鼎都講,後亦自有徒眾,諸儒稱之。天統中,卒 於太學博士。從弟長暄,兼通《禮傳》。武平末,為任城王 湝丞相。掾,恆在京教授貴遊子弟。齊亡後,歸鄉里講 經,卒於家。」

邢峙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邢峙傳》:「峙字士峻,河間鄚人也。少好 學,耽翫墳典,遊學燕趙之間,通《三禮》《左氏春秋》。天保 初,郡舉孝廉,授四門博士,遷國子助教,以經入授皇 太子。峙方正純厚,有儒者之風。廚宰進太子食,有菜 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 食』。顯祖聞而嘉之,賜以被褥縑纊,拜國子博士。皇建」 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愛之。以年老謝病歸,卒 於家。

劉晝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劉晝傳》:「晝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 孤貧,愛學,負笈從師,伏膺無倦。與儒者李寶鼎同鄉 里,甚相親愛,受其三禮。又就馬敬德習《服氏春秋》,俱 通大義。恨下里少墳籍,便杖策入都。知太府少卿宋 世良家多書,乃造焉。世良納之,恣意披覽,晝夜不息。 河清初,還冀州,舉秀才。入京考策不第。乃恨不學屬」 文,方復緝綴辭藻,言甚古拙。制一首賦,以《六合》為名, 自謂絕倫,吟諷不輟。乃嘆曰:「儒者勞而少工,見於斯 矣。我讀儒書二十餘年,而答策不第,始學作文,便得 如是。」曾以此賦呈魏收,收謂人曰:「賦名六合,其愚已 甚。」及見其賦,又愚於名晝。又撰《高才不遇傳》三篇,在 皇建、太寧之朝,又頻上書,言亦切直,多非世要,終不見收采。自謂博物奇才,言好矜大,每云:「使我數十卷 書,行於後世,不易齊景之千駟也。」而容止舒緩,舉動 不倫,由是竟無仕進。天統中,卒於家,年五十二。

馬敬德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馬敬德傳》:「敬德,河間人也。少好儒術, 負笈隨大儒徐遵明學《詩》《禮》,略通大義而不能精,遂 留意於《春秋左氏》。沈思研求,晝夜不倦。解義為諸儒 所稱。教授於燕趙間,生徒隨之者眾。河間郡王每於 教學追之,將舉為孝廉,固辭不就,乃詣州求舉秀才。 舉秀才例取文士,州將以其純儒,無意推薦。敬德請」 試方略,乃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 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乃請試經業問十條,並 通。擢授國子助教,遷太學博士。天統初,除國子博士。 世祖為後主擇師傅,趙彥深進之,入為侍講。其妻夢 猛獸將來向之,敬德走超叢棘,妻伏地不敢動。敬德 占之曰:「吾當得大官,超棘過九卿矣。爾,伏地,夫人也。」 後主既不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時以《春秋》入授。武 平初,猶以師傅之恩,超拜國子祭酒,加儀同三司、金 紫光祿大夫,領瀛州大中正。卒,贈開府、瀛滄安州諸 軍事、瀛州刺史。其後侍書張景仁封王,趙彥深云:「何 容侍書封王,侍講飜無封爵。」於是亦封敬德廣漢郡 王,子元熙襲。

馬元熙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馬敬德傳》:「元熙字長明,少傳父業,兼 事文藻。以父故,自青州集曹參軍超遷通直侍郎,待 詔文林館,轉正員。武平中,皇太子將講《孝經》,有司請 擇師友。帝曰:『馬元熙,朕師之子,文學不惡,可令教兒』。 於是以《孝經》入授皇太子,儒者榮其世。」載性和厚,在 內甚得名譽,皇太子亦親敬之。隋開皇中,卒於秦王 文學。

張景仁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張景仁傳》:「景仁者,濟北人也。幼孤,家 貧,以學書為業,遂工草隸。選補內書生,與魏郡姚元 標、潁川韓毅、同郡袁買奴、滎陽李超等齊名,世宗並 引為賓客。天保八年,敕授太原王紹德書,除開府參 軍。後主在東宮,世祖選善書人性行淳謹者令侍書, 景仁遂被引擢。小心恭慎,後主愛之,呼為博士。歷太」 子門大夫、員外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後主登祚,除通 直散騎常侍。及奏,御筆點除「通」字,遂正常侍,左右與 語,猶稱博士。胡人何洪珍有寵於後主,欲得通婚朝 士,以景仁在內,官位稍高,遂為其兄子取景仁第二 息子瑜之女,因此表裏,恩遇日隆。景仁多疾,每遣徐 之範等治療,給藥物珍羞,中使問疾,相望於道。是後, 敕有司恆就宅送御食。遷假儀同三司、銀青光祿大 夫,食恆山縣幹。車駕或有行幸,在道宿處,每送步障, 為遮風寒。進位儀同三司,尋加開府侍書,餘官並如 故。每旦須參,即在東宮停止。及立文林館,中人鄧長 顒希旨,奏令總制館事,除侍中。四年,封建安王。洪珍 死後,長顒猶存舊款,「更相彌縫,得無墜退。」除中書監, 以疾卒。贈侍中、齊濟等五州刺史、司空公。景仁出自 寒微,本無識見,一旦開府、侍中、封王,其妻姓奇,莫知 氏族所出,容制音辭,事事庸俚。既詔除王妃,與諸公 主、郡君同在朝謁之列,見者為其慚悚。子瑜薄傳父 業,更無餘伎。以洪珍故,擢授中書舍人,轉給事黃門 侍郎。長息子玉,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景仁性本卑謙, 及用胡人、巷伯之勢,坐致通顯,志操頗改,漸成驕傲。 良馬輕裘,徒從擁冗,高門廣宇,當衢向街。諸子不思 其本,自許貴遊。自《蒼頡》以來,八體取進,一人而已。

權會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權會傳》:「會字正理,河間鄭人也。志尚 沈雅,動遵禮則。少受鄭《易》,探賾索隱,妙盡幽微。《詩》《書》 《三禮》,文義該洽,兼明風角,妙識元象。魏武定初,本郡 貢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門博士。僕射崔暹引為館 客,甚敬重焉。命世子達拏盡師傅之禮。會因此聞達 暹欲薦會與馬敬德等為諸王師。會性恬靜,不慕榮」 勢,恥於仕官,固辭,暹亦識其意,遂罷薦舉。尋被尚書 符,追著作修國史,監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轉加中散 大夫,餘並如故。會參掌雖繁,教授不闕,性甚懦懦,似 不能言。及臨機答難,酬報如響,動必稽古,辭不虛發, 由是為儒宗所推。而貴遊子弟慕其德義者,或就其 宅,或寄宿鄰家,晝夜承間,受其學業。會欣然演說,未 嘗懈怠。雖《明風角》解元象,至於私室,輒不及言學,徒 有請問者,終無所說。每云:「此學可知不可言。諸君並 貴遊子弟,不由此進,何煩問也。」會唯有一子,亦不以 此術教之,其謹密也如此。曾令家人遠行,久而不反。 其行還,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會方處學堂 講說,忽有旋風瞥然吹雪入戶,會乃笑曰:「行人至,何 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詣某處追尋,果如其語。每為人 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辭彖象以辨吉凶,《易》占之屬, 都不經口。會本貧生,無僕隸,初任助教之日,恆乘驢 上下,且其職事處多,每須經歷。及其退食,非晚不歸曾夜出城東門,鐘漏已盡,會唯獨乘驢。忽有二人,一 人牽頭,一人隨後,有似相助。其回動輕漂,有異生人, 漸漸失路,不由本道。會心甚怪之,遂誦《易經》上篇一 卷不盡,前後二人,忽然離散。會亦不覺墮驢,因爾迷 悶,至明始覺,方知墮驢之處,乃是郊外。纔去家數里, 有一子,字子襲,聰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 臨送者為其傷慟,會唯一哭而罷。時人尚其達命。武 平年自府還第,在路無故馬倒,遂不得語,因爾暴亡, 時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於世。會生平畏馬,位望既 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終。

張思伯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張思伯傳》:「思伯,河間樂城人也。善說 《左氏傳》,為馬敬德之次,撰《刊例》十卷,行於時。亦治《毛 詩》章句,以二經教齊安王廊。武平初國子博士。」

張雕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張雕傳》:「雕,中山北平人也。家世貧賤, 而慷慨有志節,雅好古學,精力絕人。負篋從師,不遠 千里,遍通五經,尤明三史。弟子遠方就業者以百數, 諸儒服其強辨。魏末,以明經召入霸府,高祖令與諸 子講讀。起家殄寇將軍,稍遷太尉長流參軍、定州主 簿。從世宗赴,並,除常山府長流參軍。天保中,為永安」 王府參軍事。顯祖崩於晉陽,擢兼祠部郎中,典喪事, 從梓宮還鄴。乾明初,除國子博士,遷太原太守,坐贓 賄失官。世祖即位,以舊恩除通直散騎侍郎。琅邪王 儼求博士,精儒學,有司以雕應選,時號「得人。」尋為涇 州刺史。未幾,拜散騎常侍,復為儼講。值帝侍講馬敬 德卒,乃入授經書。帝甚重之,以為侍讀,與張景仁並 被尊禮,同入華光殿共讀《春秋》。加國子祭酒,假儀同 三司,待詔文林館。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寵,與張 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託於洪珍,傾心相 禮,情好日密,公私之事,雕嘗為其指南。時穆提婆、韓 長鸞與洪珍同侍帷幄,知雕為洪珍謀主,甚忌惡之。 洪珍又奏雕監國史。尋除侍中,加開府。奏度支事,大 被委任,言多見從,特敕奏事不趨,呼為「博士。」雕自以 出於微賤,致位大臣,勵精在公,有匪躬之節,欲立功 效,以報朝恩,論議抑揚,無所迴避。宮掖不急之費,大 存減省,左右縱恣之徒,必加禁約。數譏切寵要,獻替 帷扆。上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雕便以澄清為己 任,意氣甚高。嘗在朝堂,謂鄭子信曰:「向入省中,見賢 家唐令,處分極無所以。若作數行兵帳,雕不如邕;若 致主堯、舜,身居稷、契,則邕不如我。」其矜誕如此。長鸞 等慮其干政不已,陰圖之。會雕與侍中崔季舒等諫 帝幸晉陽,長鸞因譖之故,俱誅死。臨刑,帝令段孝言 詰之,雕致對曰:「臣起自諸生,謬被抽擢,接事累世,常 蒙恩遇,位至開府、侍中,光寵隆洽,每思塵露,微益山 海。今者之諫,臣實首謀,意善形惡,無所逃死。伏願陛 下珍愛金玉,開發神明,數引賈誼之倫,論說治道,令 聽覽之間,無所擁蔽。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歔欷 流涕,俯而就戮。」侍衛左右,莫不憐而壯之。時年五十 五。子德沖等徙於北邊。安南之反,德沖及弟德揭俱 死。德沖和謹謙讓,善於人倫,聰敏好學,頗涉文史。以 帝師之子,早見旌擢,歷員外散騎侍郎、太師府掾。入 為中書舍人,隨例待詔。其父之戮也,德沖在殿庭執 事,目見冤酷,號哭殞絕於地,久之乃蘇。

孫靈暉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孫靈暉傳》:「靈暉,長樂武強人也。魏大 儒祕書監惠蔚,靈暉之族曾王父也。靈暉少明敏,有 器度。惠蔚一子早卒,其家書籍多在焉。靈暉年七歲 便好學,日誦數千言,唯尋討惠蔚手錄章疏,不求師 友。《三禮》及《三傳》皆通宗旨,然始就鮑季詳、熊安生質 問疑滯。其所發明,熊、鮑無以異也。舉冀州刺史、秀才」, 射策高第,授員外將軍。後以儒術甄明,擢授太學博 士。遷北徐州治中,轉潼郡太守。天統中,敕令朝臣推 舉可為南陽王綽師者,吏部尚書尉瑾表薦之,徵為 國子博士,授南陽王經。王雖不好文學,亦甚相敬重, 啟除其府諮議參軍。綽除定州刺史,仍隨之鎮。綽所 為猖蹶,靈暉唯默默憂顇,不能諫止。綽欲以管記馬 子結為諮議參軍,乃表請轉靈暉為王師,以子結為 諮議。朝廷以王師三品,啟奏不合。後主於啟下手答 云:「但用之。」仍手報南陽書,並依所奏,儒者甚以為榮。 綽除大將軍,靈暉以王師領大將軍司馬。綽誅停廢, 從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 齋,傳經行道。齊亡後數年卒。

孫萬壽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孫靈暉傳》:「子萬壽,聰識機警,博涉群 書,禮傳俱通大義。有辭藻,尢工詩詠。齊末,陽休之辟 為開府行參軍,隨奉朝請、滕王文學、豫章長史。卒於 大理司直。」

馬子結

編輯

按《北齊書孫靈暉傳》:「馬子結者,其先扶風人也,世居 涼土。太和中入洛,父祖俱清官,子結兄弟三人,皆涉文學。陽休之牧西兗,子廉、子尚、子結與諸朝士各有 詩言贈,陽總為一篇酬答,即詩云『三馬俱白眉』者也。 子結以開府行參軍擢為南陽王管記,隨綽定州。綽 每出遊獵,必令子結走馬從禽。子結既儒緩,衣垂帽」 落,或噭或啼,令騎驅之,非墜馬不止,綽以為歡笑。由 是漸見親狎,啟為諮議雲。

石曜

編輯

按《北齊書儒林石曜傳》:「曜字白曜,中山安喜人。亦以 儒學進,居官至清儉。武平中,黎陽郡守。值斛律武都 出為兗州刺史。武都即丞相咸陽王世子,皇后之兄, 性甚貪暴。先過衛縣,令丞以下聚斂絹數千匹以遺 之。及至黎陽,令左右諷動曜及郡治下縣官。曜手持 一縑,而謂武都曰:『此是老石機杼,聊以奉贈。自此來』」, 並須出於吏民,吏民之物,一毫不敢輒犯。武都亦知 曜清素純儒,笑而不責。著《石子》十卷,言甚淺俗。後終 於譙州刺史。此外行事,史闕焉。

顏之推

編輯

按《北齊書文苑顏之推傳》:「之推字介,琅邪臨沂人也。 父勰,梁湘東王繹鎮西府諮議參軍。世善《周官》《左氏》 學。之推早傳家業,年十二,值繹自講《莊》《老》,便預門徒 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博覽群書,無不該洽,情詞 典麗,甚為西府所稱。繹以為其國左常侍,加鎮西墨 曹參軍。侯景平,繹自立,以之推為散騎侍郎,奏舍人」 事。後為周軍所破。大將軍李穆重之,薦往弘農令,掌 其兄平陽公慶遠書幹。值河水暴長,具船將妻子來 奔,經砥柱之險,時人稱其勇決。顯祖見而悅之,即除 奉朝請,引於內館中,侍從左右,頗被顧盼。河清末,待 詔文林館,司徒錄事參軍。之推聰穎機悟,博識有才 辯,工尺牘,應對閑明。遷通直散騎常侍,俄領中書舍 人。帝時有取索,恆令中使傳旨之推,稟承宣告,館中 皆受進止,文章皆是其所封署,於進賢門奏之,待報 方出。兼善於文字,監校繕寫,處事勤敏,號為稱職。帝 甚加恩接,顧遇逾厚。除黃門侍郎。齊亡入周,大象末, 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甚見禮重。尋以 疾終。有文三十卷,撰《家訓》二十篇,並行於世。曾撰《觀 我生賦》,文致清遠。有二子,長曰思魯,次曰敏楚。

北周

編輯

蘇綽

編輯

按《周書蘇綽傳》:「綽字令綽,武功人,魏侍中則之九世 孫也。累世二千石。父協,武功郡守。綽少好學,博覽群 書,尢善筭術。從兄讓為汾州刺史,太祖餞於東都門 外,臨別謂讓曰:『卿家子弟之中誰可任用者』?」讓因薦 綽。太祖乃召為行臺郎中,歲餘,除著作佐郎。屬太祖 與公卿往昆明池觀漁,行至城西漢故倉地,顧問左 右,莫有知者。或曰:「蘇綽博物多通,請問之。」太祖乃召 綽,具以狀對。太祖大悅,因問天地造化之始,歷代興 亡之跡。綽既有口辯,應對如流。太祖益善。乃與綽並 馬徐行至池,竟不設網罟而還。遂留綽至夜,問以治 道。太祖臨而聽之。綽於是指陳帝王之道,兼述申韓 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覺膝之前席,語遂達曙 不厭。詰朝,謂周惠達曰:「蘇綽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 政。」即拜大行臺左丞,參典機密。大統四年,進爵為伯。 十年,領著作,兼司農卿。太祖方欲革易時政,綽得盡 其智能,為《六條詔書》,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其二,敦 教化。其三,盡地利。其四,擢賢良。其五,卹刑獄。其六,均 賦役。太祖甚重之,常置諸座右,又令百司習誦之。其 牧守令長,非通六條者,不得居官。自有晉之季,文章 競為浮華,遂成風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廟,群 臣畢至,乃命綽為《大誥》,奏行之。其詞曰:「惟中興十有 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會於王庭,柱國虎洎,群公列 將,罔不來朝。時迺大稽百憲,敷於庶邦,用綏我王度。」 皇帝曰:「昔堯命羲和,允釐百工。舜命九官,庶績咸熙。 武丁命說,克號高宗。時惟休哉!朕其欽若,格爾有位, 胥暨我太祖之庭,朕將丕命女以厥官。」六月丁巳,皇 帝朝格於太廟,凡厥具僚,罔不在位。皇帝若曰:「咨我 元輔、群公、列將、百辟、卿士、庶尹、御事,朕惟寅敷祖宗 之靈命,稽於先王之典訓,以大誥於爾在」位。昔我太 祖神皇,肇膺明命,以創我皇基。烈祖、景宗,廓開四表, 底定武功。暨乎文祖,誕敷文德。龔惟武考,不霣其舊。 自時厥後,陵夷之弊,用興大難於彼東丘,則我黎人, 咸墜塗炭。惟台一人,纘戎下武,夙夜祇畏,若涉大川, 罔識攸濟。是用稽於帝典,揆於王廷,拯我民瘼。惟彼 哲王,示我《通訓》,曰:「天生蒸民,罔克自乂。上帝降鑒叡 聖,植元後以乂之。」惟時元後弗克獨乂,博求明德,命 百辟群吏以佐之。肆天之命,闢辟之命,官惟以卹民, 弗惟逸念。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上下一體, 各勤攸司,茲用克臻於皇極。故其彝訓曰:「後克艱厥 後,臣克艱厥臣,政迺乂。」今台一人,膺天之嘏,既陟元 後,股肱百辟,又服我國家之命,罔不咸守厥職。嗟夫! 後弗艱厥後,臣弗艱厥臣,於政何弗斁?嗚呼艱哉!凡

爾在位,其敬聽命。皇帝若曰:「柱國唯四海之不造,載
考證
繇二紀。天未絕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錫我以元輔,國

家將墜。公惟棟梁,皇之弗極。公作相,百揆愆度,公惟 大錄。公其允文允武,克明克乂,迪七德,敷九功,龕暴 除亂,下綏我蒼生,旁施於九土。若伊之在商,周之有 呂,說之相丁,用保我無疆之祚。」皇帝若曰:「群公、太宰、 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 官,克諧六職。尉惟司武,武在止戈。徒惟司眾,敬敷五 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時三事,若三階之在天;惟 茲四輔,若四時之成歲。天工人其代諸。」皇帝若曰:「列 將,汝惟鷹揚,作朕爪牙,寇賊姦冗,蠻夷猾夏,汝徂征 綏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於無刑,萬邦咸寧,俾八表 之內,莫違朕命,時汝功。」皇帝若曰:「庶邦列辟,汝惟守 土,作民父母。民惟不勝其饑,故先王重農;不勝其寒, 故先王貴女功。民之不率於孝慈,則骨肉之恩薄;弗 惇於禮讓,則爭奪之萌生。惟茲六物,寔為教本。嗚呼! 為上在寬,寬則民怠。齊之以禮,不剛不柔,稽極於道。」 皇帝若曰:「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歲,卿士惟月, 庶尹惟日,御事惟時。歲月日時,罔易其度。百憲咸貞, 庶績其凝。嗚呼!惟若王官,陶均萬國,若天之有斗。斟 元氣,酌陰陽,弗失其和,蒼生永賴。悖其序,萬物以傷。 時惟艱哉!」皇帝若曰:「惟天地之道,一陰一陽;禮俗之 變,一文一質。爰自三、五,以迄於茲,匪惟相革,惟其救 弊;匪惟相襲,惟其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末流,接 秦漢遺弊,襲魏晉之華誕,五代澆風,因而未革,將以 穆俗興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輔、庶僚、列侯,朕惟否德, 其一心力,祇慎厥艱,克遵前王之丕」顯休烈,弗敢怠 荒。咨爾在位,亦協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難是務,克 捐厥華,即厥實,背厥偽,崇厥誠。勿愆勿忘,一乎三代 之彝典,歸於道德仁義,用保我祖宗之丕命。荷天之 休,克綏我萬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哉!朕言不 再。柱國、虎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聰明,作元後, 元後作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由此道,用臻於刑措。 自時厥後,歷千載而未聞。惟帝念功,將反叔世,逖致 於雍庸,錫降丕命,於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難,行 之實難,罔不有初,鮮克有終。《商書》曰:「終始惟一,德迺 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終,以躋日新之德明。我群臣 敢不夙夜對揚休哉!惟茲大誼,未光於四表,以邁種 德,俾「九域幽遐,咸昭奉元後之明訓;率遷於道,永膺 無疆之休。」帝曰:「欽哉。」自是之後,文筆皆依此體。綽性 儉素,不治產業,家無餘財。以海內未平,常以天下為 己任,博求賢俊,共弘治道。凡所薦達,皆至大官。太祖 亦推心委任,而無間言。太祖或出遊,常預署空紙以 授綽,若須有處分,則隨事施行,及還,啟之而已。綽嘗 謂治國之道,當愛民如慈父,訓民如嚴師。每與公卿 議論,自晝達夜,事無巨細,若指諸掌。積思勞倦,遂成 氣疾。十二年卒於位,時年四十九。太祖痛惜之,哀動 左右。及將葬,乃詔公卿等曰:「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 儉約。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達;如其 厚加贈諡,又乖宿昔相知之道,進退惟谷,孤有疑焉。」 尚書令史麻瑤越次而進曰:「昔晏子,齊之賢大夫,一 狐裘二十年。及其死也,遺車一乘,齊侯不奪其志。綽 既操履清白,謙挹自居,愚謂宜從儉約,以彰其美。」太 祖稱善,因薦瑤於朝廷。及綽歸葬武功,唯載以布車 一乘,太祖與群公皆步送出同州郭門外。太祖親於 軍後酹酒而言曰:「尚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 吾皆知之。惟爾知吾心,吾知爾意。方欲共定天下,不 幸遂捨我去,奈何?」因舉聲慟哭,不覺失卮於手。至葬 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為其文。綽著《七經論》行 於世。明帝二年,以綽配享太祖廟庭。子威嗣。隋開皇 初,以綽著名前代,乃追封邳國公。

盧辯

編輯

按《周書盧辯傳》:「辯字景宣,范陽涿人,累世儒學。父靖, 太常丞。辯少好學,博通經籍,舉秀才,為太學博士。以 《大戴禮》未有解詁,乃注之。其兄景裕為當世碩儒,謂 辯曰:『昔侍中注《小戴》,今爾注《大戴》,庶纂前修矣』。及帝 入關,事起倉卒,辯不及至家,單馬而從。或問辯曰:『得 辭家不』?辯曰:『門外之制,以義斷恩,復何辭也』?」孝武至 長安,授給事黃門侍郎,領著作。太祖以辯有儒術,甚 禮之。尋除太常卿、太子少傅。魏太子及諸王等皆行 束修之禮,受業於辯。進爵范陽公,轉少師。自魏末離 亂,孝武西遷,朝章禮度,湮墜咸盡。辯因時制宜,皆合 軌度。性強記默契,能斷大事,凡所創制,處之不疑。累 遷尚書右僕射。世宗即位,進位大將軍。帝嘗幸其第, 儒者榮之。出為宜州刺史。薨,配食太祖廟庭。初,太祖 欲行《周官》,命蘇綽掌其事。未幾而綽卒,乃令辯成之。 於是依《周禮》建六官,置公卿大夫士,並撰次朝儀,車 服器用,多依古禮,革漢、魏之法,事並施行。今錄辯所 述六官,著之於篇。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 官府、冬官府史雖具載,文多不錄。雖行《周禮》,其內外 眾職,又兼用秦、漢等官。

===斛斯徵===按《周書斛斯徵傳》:「徵字士亮,河南洛陽人。父椿,太傅、 尚書令。徵幼聰穎,五歲誦《孝經》《周易》,識者異之。及長, 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 共一溢米。以父勳累遷太常卿。自魏孝武西遷,雅樂 廢缺,徵博採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 樂有錞於者,近代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 識。徵見之曰:「此錞於也。」眾弗之信。徵遂依干寶《周禮 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眾乃歎服,徵乃取以合樂 焉。六官建,拜司樂中大夫,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後 高祖以徵治經有師法,詔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時為 魯公,與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禮,受業於徵。 仍並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宣帝嗣位,遷上大將軍、 大宗伯。時高祖初崩,梓宮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 議之。徵與內史宇文孝伯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 許。帝之為太子也,宮尹鄭譯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 讁除名。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大夫,甚委任 之。譯乃獻新樂,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 令與徵議之,徵駮而奏,帝頗納焉。及高祖山陵還,帝 欲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徵曰:「《孝經》云:『聞樂不樂』。聞尚 不樂,其況作乎?」鄭譯曰:「既雲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 樂,何容不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御之。帝後肆行非 度,昏虐日甚。徵以荷高祖重恩,嘗備位師傅,若生不 能諫,死何以見高祖,乃上疏極諫,指陳帝失。帝不納。 譯因譖之,遂下徵獄。獄卒張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獄 牆,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終無所言,徵遇赦得免。隋文 踐極,例復官。除太子太傅,詔修撰樂書。開皇初薨。子 諺徵所撰《樂典》十卷。

寇儁

編輯

按《周書寇儁傳》:「儁字祖儁,上谷昌平人也。祖讚,魏南 雍州刺史。父臻,安遠將軍、郢州刺史。儁性寬雅,幼有 識量,好學強記。兄祖訓、祖禮及儁並有志行,閨門雍 穆,白首同居。父亡雖久,而猶於平生所處堂宇,備設 帷帳几杖,以時節列拜,垂涕陳薦,若宗廟焉。吉凶之 事,必先啟告,遠行往返亦如之。性廉恕,不以財物為」 心。正光三年,拜輕騎將軍,後拜司馬。出為左將軍、涼 州刺史。民俗荒獷,多為盜賊。儁乃令郡縣立庠序,勸 其耕桑,敦以禮讓,數年之中,風俗頓革。大統五年,拜 祕書監。時軍國草創,《墳》典散逸。儁始選置令史,抄集 經籍,四部群書,稍得周備。加鎮東將軍,封西安縣男。 孝閔帝踐祚,進爵為子。武成元年,進驃騎大將軍、開 府儀同三司。儁年齒雖邁,而志識未衰,教授子孫,必 先禮典。世宗尚儒重道,欽賞之,數加恩錫,入朝與同 席而坐,以御輿令於帝前乘出,時人咸以為榮。保定 三年卒,年八十。贈冀州刺史,諡曰元。

盧誕

編輯

按《周書儒林盧誕傳》:「誕,范陽涿人也。本名恭。祖曾祖 晏,博學善隸書,有名於世。仕燕,為給事黃門侍郎、營 丘郡守。祖壽,太子洗馬。燕滅,入魏為魯郡守。父叔仁, 年十八,州辟主簿,舉秀才,除員外郎,以親老乃辭歸 就養。父母既歿,哀毀六年,躬營墳壟,遂有終焉之志。 魏景明中,被徵入洛,授威遠將軍、武賁中郎將,非其 好也。」尋除鎮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並稱疾不朝。乃 出為幽州司馬,又辭歸鄉里,當時咸稱其高尚焉。誕 幼而通亮,博學有詞彩。郡辟功曹,州舉秀才,不行。起 家侍御史,累遷輔國將軍、太中大夫、幽州別駕、北豫 州都督府長史。時刺史高仲密以州歸朝,朝廷遣大 將軍李遠率軍赴援,誕與文武二千餘人奉候大軍。 以功授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固安縣伯,邑五 百戶。尋加散騎侍郎,拜給事黃門侍郎。魏帝詔曰:「經 師易求,人師難得。朕諸兒稍長,欲令卿為師。」於是親 幸晉王第,敕晉王以下皆拜之於帝前,因賜名曰誕。 加征東將軍、散騎常侍。太祖又以誕儒宗學府,為當 世所推,乃拜國子祭酒,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 恭帝二年,除祕書監。後以疾卒。

盧光

編輯

按《周書儒林盧光傳》:「光字景仁,小字伯,范陽公辯之 弟也。性溫謹,博覽群書,精於《三禮》,善陰陽,解鍾律,又 好元言。孝昌初,釋褐司空府參軍事,稍遷明威將軍、 員外侍郎。及魏孝武西遷,光於山東立義,遙授大都 督、晉州刺史、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大統六年,攜 家西入,太祖深禮之,除丞相府記室參軍,賜爵范陽」 縣伯。俄拜行臺郎中,專掌書記。十年,改封安息縣伯, 邑五百戶,遷行臺右丞。出為華州長史,尋徵拜將作 大匠。魏廢帝元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匠師中 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工部中大夫。大司馬 賀蘭祥討吐谷渾,以光為長史,進爵燕郡公。武成二 年,詔光監營宗廟,既成,增邑四百戶。出為虞州刺史, 尋治陝州總管府長史。重論討渾之功,增邑並前一 千九百戶。天和二年卒,時年六十二。高祖少時,嘗受 業於光,故贈賻有加恆典,贈少傅,諡曰簡。光性崇佛

道,至誠信敬。嘗從太祖狩於檀臺山,時獵圍既合,太
考證
祖遙指山上謂群公等曰:「公等有所見不?」咸曰:「無所

見。」光獨曰:「見一桑門。」太祖曰:「是也。」即解圍而還。令光 於桑門立處造浮圖,掘基一丈,得瓦缽錫杖各一。太 祖稱歎,因立寺焉。及為京兆,而郡舍先是數有妖怪, 前後郡將無敢居者。光曰:「吉凶由人,妖不妄作。」遂入 居之。未幾,光所乘馬忽升廳事,登床南首而立。又食 器無故自破。光並不以介懷。其精誠守正如此。撰《道 德經章句》,行於世。子賁嗣,大象中,開府儀同大將軍。

沈重

編輯

按《周書儒林沈重傳》:「重字德厚,吳興武康人也。性聰 悟,有異常童。弱歲而孤,居喪合禮。及長,專心儒學,從 師不遠千里,遂博覽群書,尤明《詩》《禮》及《左氏春秋》。梁 大通三年,起家王國常侍。梁武帝欲高置學官,以崇 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選,以重補國子助教。大同二 年,除五經博士。梁元帝之在藩也,甚歎異之。及即位」, 乃遣主書何武迎重西上。及江陵平,重乃留事梁主 蕭察。除中書侍郎,兼中書舍人。累遷員外散騎侍郎、 廷尉卿,領江陵令。還拜通直散騎常侍、都官尚書,領 羽林監。察又令重於合歡殿講《周禮》。高祖以重經明 行修,迺遣宣納上士柳裘至梁徵之。仍致書曰:「皇帝 問梁都官尚書沈重,觀夫八聖六君,七情十義,殊方 所以會軌,異代於是率由,莫不趣大順之遙塗,履中 和之盛致。及青緗起焰,素篆從風,文逐世疏,義隨運 舛。大禮存於玉帛之間,至樂形於鐘鼓之外。雖分蛇 聚緯,鬱郁之辭蓋闕;當塗、典午,抑抑之旨無聞。有周 開基,爰蹤聖哲,拯蒼生之已淪,補文物之將墜。天爵 具修,人紀咸理。朕夤」奉神器,恭惟寶闕,常思復禮,殷 周之年,遷化唐虞之世,懼三千尚乖於治俗,九變未 葉於移風,欲定畫一之文,思杜二家之說。知卿學冠 儒宗,行標士則,卞寶復潤於荊陰,隨照更明於漢浦。 是用寤寐增勞,瞻望軫念,爰致束帛之聘,命翹車之 招。所望鳳舉鴻翻,俄而萃止。明斯隱滯,合彼異同。上 庠弗「墜於微言,中經罔闕於逸義。近取無獨善之譏, 遠應有兼濟之美,可不盛歟!昔申涪鮐背,方辭東國; 公孫黃髮,始造西京。遂使道為藝基,功參治本。今者 一徵,諒兼其二。若居形聲而去影響,尚迷邦而忘觀 國,非所謂也。」又敕襄州總管衛公直敦喻遣之。在途 供給,務從優厚。保定末重,至於京師,詔令討論《五經》, 並校定鐘律。天和中,復於紫極殿講《三教義》,朝士儒 生、桑門道士,至者二千餘人。重辭義優洽,樞機明辯, 凡所解釋,咸為諸儒所推。六年,授驃騎大將軍、開府 儀同三司、露門博士,仍於露門館為皇太子講論。建 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過時制,表請還梁。高祖 優詔答之曰:「開府漢南,杞梓,每軫虛衿;江東竹箭,亟 疲延首。故束帛聘申,蒲輪徵伏。加以梁朝舊齒,結綬 三世,沐浴榮光,祗承寵渥,不忘戀本,深足嘉尚。而楚 材晉用,豈無先哲。方事求賢,義乖來肅。」重固請,乃許 焉。遣小司門上士楊注送之。梁主蕭巋拜重散騎常 侍、太常卿。大象二年,來朝京師。開皇三年卒,年八十 四。隋文帝遣舍人蕭子寶祭以少牢,贈使持節、上開 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重學業該博,為當世儒宗。至 於陰陽圖緯,道經釋典,靡不畢綜。又多所撰述,鹹得 其指要。其行於世者,《周禮義》三十一卷,《儀禮義》三十 五卷,《禮記義》三十卷,《毛詩義》二十八卷,《喪服經義》五 卷,《周禮音》一卷,《禮記音》二卷、《毛詩音》二卷。

樊深

編輯

按《周書儒林樊深傳》:「深字文深,河東猗氏人也。早喪 母,事繼母甚謹。弱冠好學,負書從師於三河,講習《五 經》,晝夜不倦。魏永安中,隨軍征討,以功除蕩寇將軍, 累遷伏波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嘗讀書見吾丘子,遂 歸侍養。魏孝武西遷,樊、王二姓舉義,為東魏所誅。深 父保周,叔父歡周並被害。深因避難,墜崖傷足,絕食」 再宿。於後遇得一簞餅,欲食之。然念繼母年老患痹, 或免虜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尋母,偶得相見,因以饋 母。還復遁去,改易姓名,遊學於汾、晉之間,習天文及 算曆之術。後為人所告,囚送河東。屬魏將韓軌長史 張曜重其儒學,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隱。太祖平河 東,贈保周南郢州刺史,歡周儀同三司。深歸葬其父, 負土成墳。尋而于謹引為其府參軍,令在館教授子 孫。除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遷開府屬,轉從事中 郎。謹拜司空,以深為諮議。大統十五年,行下邽縣事。 太祖置學東館,教諸將子弟,以深為博士。深經學通 贍,每解書,嘗多引漢、魏以來諸家義而說之。故後生 聽其言者,不能曉悟,皆背而譏之曰:「樊生講書,多門 戶,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學,老而不怠,朝暮 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 後除國子博士,賜姓萬紉于氏。六官建,拜太學助教, 遷博士,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天和二年,遷縣伯 中大夫,加開府儀同三司。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詔許 之。朝廷有疑議,常召問焉,後以疾卒。深既專經,又讀 諸史及蒼雅、篆籀、陰陽卜筮之書,學雖博贍,訥於辭辯,故不為當時所稱。撰《孝經》《喪服問疑》各一卷,撰《七 經異同說》三卷,《義經略論》並《月錄》三十一卷,並行於 世。

熊安生

編輯

按《周書儒林熊安生傳》:「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也。 少好學,勵精不倦。初從陳達受《三傳》,又從房虯受《周 禮》,並通大義。後事徐遵明,服膺歷年。東魏天平中,受 禮於李寶鼎,遂博通五經。然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 遠方至者千餘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 悟者,皆發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 時朝廷既行《周禮》,公卿以下,多習其業,有宿疑礩滯 者數十條,皆莫能詳辨。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 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 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辨,安生語所未至者,便 撮機要而驟問之。安生曰:「禮義弘深,自有條貫。必欲 昇堂睹奧,寧可汨其先後?但能留意,當為次第陳之。」 公正於是具問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咸究其根 本。公正深所嗟服,還具言之於高祖,高祖大欽賞之。 及高祖入鄴,安生遽令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 「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矣。」俄而高祖幸其第,詔不 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謂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 為愧。」安生曰:「黃帝尚有阪泉之戰,況陛下龔行天討 乎?」高祖又曰:「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 思革其弊,欲以府庫及三臺雜物,散之百姓,公以為 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 陛下此詔,異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 「武王伐紂,縣首白旗。陛下平齊,兵不血刃,愚謂聖略 為優。」高祖大悅,賜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區,並賜 象笏及九環金帶,並餘什物稱是。又詔所司給安車 駟馬,隨駕入朝,其敕所在供給。至京,敕令於大乘佛 寺參議五禮。宣政元年,拜露門學博士、下大夫。其時 年八十餘,尋致仕,卒於家。安生既學為儒宗,當時受 其業擅名於後者,有馬榮伯、張黑奴、竇士榮、孔籠、劉 焯、劉炫等,皆其門人焉。所撰《周禮義疏》四十卷,《孝經 義疏》一卷,並行於世。

樂遜

編輯

按《周書儒林樂遜傳》:「遜字遵賢,河東猗氏人也。年在 幼童,便有成人之操。弱冠為郡主簿。魏正光中,聞碩 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 《易》《左氏春秋》大義。尋而山東寇亂,學者散逸,遜於擾 攘之中,猶志道不倦。永安中,釋褐安西府長流參軍。 大統七年,除子都督。九年,太尉李弼請遜教授諸子。」 既而太祖盛選賢良,授以守令。相府戶曹柳敏、行臺 郎中盧光、河東郡丞辛粲相繼舉遜,稱有牧民之才, 弼請留不遣。十六年,加授建忠將軍、左中郎將,遷輔 國將軍、中散大夫、都督。歷弼府西閤祭酒,功曹諮議 參軍。魏廢帝二年,太祖詔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 諸儒分授經業。遜講《孝經》《論語》《毛詩》及服虔所注《春 秋左氏傳》。魏恭帝二年,授太學助教。孝閔帝踐祚,以 遜有理務材,除秋官府上士。其年,治太學博士,轉治 小師氏下大夫。自譙王儉以下,並束脩行弟子之禮。 遜以經術教授,甚有訓導之方。及衛公直鎮蒲州,以 遜為直府主簿,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武成元年 六月,以霧雨經時,詔百官上封事,遜陳時宜一十四 條,其五條切於政要。其一,《崇治方》曰:「竊惟今之在官 者,多求清身克濟,不至惠民愛物。何者?比來守令,年 期既促,歲責有成,蓋謂猛濟為賢,未甚優養。此政既 代,後者復然。夫政之於民,過急則刻薄,傷緩則弛慢。 是以周失舒緩,秦敗急酷。民非赤子,當以赤子遇之。 宜在」舒疾得衷,不使勞擾。頃承魏之衰政,人習逋違。 先王朝憲備行,民咸識法。但可宣風正俗,納民軌訓 而已,自非軍旅之中,何用過為迫切。至於興邦致治, 事由德教,漸以成之,非在倉卒。竊謂姬周盛德,治興 文、武,政穆成、康,自斯厥後,不能無事。昔申侯將奔,楚 子誨之曰「無適小國。」言以政狹法峻,將不「汝容。」敬仲 入齊,稱曰:「幸若獲宥,及於寬政。然關東諸州,淪陷日 久,人在塗炭,當慕息肩,若不布政優優,聞諸境外,將 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其二省《造作》曰:「頃者魏都 洛陽,一時殷盛,貴勢之家,各營第宅,車服器玩,皆尚 奢靡,世逐浮競,人習澆薄,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 比來朝貢,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 逐好移,有損政俗,如此等事,頗宜禁省。《記》言「無作淫 巧,以蕩上心。」《傳》稱「宮室崇侈,民力彫弊。」漢景有云:「黃 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彫文刻鏤,傷農事者也; 綿繡纂組,害女功者也。」以二者為饑寒之本源矣。然 國家非為軍戎器用,時事要須而造者,皆徒費功力, 損國害民。未如廣勸農桑,以衣食為務,使國儲豐積, 大功易舉。其三,明選舉。曰:「選曹賞錄勳賢,補擬官爵, 必宜與眾共之,有明揚之授,使人得盡心,如睹白日。 其材有升降,其功有厚薄,祿秩所加,無容不審。即如

州郡選置,猶集鄉閭,況天下選曹不取物。」以下闕「州郡
考證
自可內除。此外付曹銓者,既非機事,何足可密。人生

處世,以榮祿為重;修身履行,以纂身為名。然逢時既 難,失時為易。其選置之日,宜令眾心明白,然後呈奏, 使功勤見知,品物稱悅。」其《四重戰伐》曰:「魏祚告終,天 睠在德,而高洋稱僭,先迷未敗,擁逼山東,事切肘腋。 譬猶棋劫相持,爭行先後,若一行非當,或成彼」利。誠 應捨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在邊,輕為興動,捷 則勞兵分守,敗則所損已多,國家雖彊,洋不受弱。《詩》 云:「德則不競,何憚於病。」唯德始可以庇民,非恃彊也。 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彼行暴戾, 我則寬仁;彼為刻薄,我必惠化。「使德澤旁流,人思有 道,然後觀釁而作,可以集事。」其五,禁奢侈。曰:「按《禮》,人 有貴賤,物有等差,使用之有節,品類之有度。馬後為 天下母,而身服大練,所以率下也。季孫相三君矣,家 無衣帛之妾,所以勵俗也。比來富貴之家,為意稍廣, 無不資裝婢隸,作車後容儀,服飾華美,炫耀街衢,仍 使行者輟足,路」人傾蓋。論其輸力公家,未若介冑之 士。然其坐受優賞,自踰攻戰之人,縱令不惜功費,豈 不有虧厥德?必有儲蓄之餘,孰與務恤軍士?魯莊公 有云:「衣食所安,不敢愛也,必以分人。」《詩》言「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皆所以取人力也。又陳事上議之徒,亦應 不少,當有上徹天聽者,未聞是非。陛下雖念存物議, 「欲盡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猶為未盡。何者?取人受 言,貴在顯用。若納而不顯,是而不用,則言之者或寡 矣。」保定二年,以訓導有方,頻加賞賜,遷遂伯中大夫, 授驃騎將軍、大都督。四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五年,詔魯公與畢公賢等俱以束脩之禮,同受業焉。 天和元年,岐州刺史陳公純舉遜為賢良。五年,遜以 年在懸車,上表致仕,優詔不許。於是賜以粟帛及錢 等,授湖州刺史,封安邑縣子,邑四百戶。民多蠻左,未 習儒風。遜勸勵生徒,加以課試,數年之間,化洽州境。 蠻俗生子,長大多與父母別居。遜每加勸導,多革前 弊,在任數載,頻被褒錫。秩滿還朝,拜皇太子諫議,復 在露門教授皇子,增邑一百戶。宣政元年,進位上儀 同大將軍。大象初,進爵崇業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戶, 又為露門博士。二年,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出 為汾陰郡守。遜以老病固辭,詔許之。乃改授東揚州 刺史,仍賜安車、衣服及奴婢等。又於本郡賜田十頃, 儒者以為榮。隋開皇元年,卒於家,年八十二。贈本官, 加蒲、陝二州刺史。遜性柔謹,寡於交遊,立身以忠信 為本,不自矜尚。每在眾中,言論未嘗為人之先,學者 以此稱之。所著《孝經》《論語》《毛詩》《左氏春秋序論》十餘 篇。又著《春秋序義》,通賈成說,發杜氏違,辭理並可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