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五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五十七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十一
明四
尢時熙 張後覺
趙維新 朱恕
韓貞 夏廷美
呂潛 郭郛
張節 李挺
王之士 朱睦桔
朱謀㙔 王敬臣
來知德 鄧元錫
劉元卿 章潢
馮子咸 杜偉
陳履祥 徐三重
焦竑 郝敬
吳桂森 許世卿
辛全 顧大韶
卓爾康 鄭光弼
黃淳耀〈弟淵耀〉 朱朝瑛
張次仲 岳薦
經籍典第三百五十七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十一
編輯明四
編輯尤時熙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尤時熙傳》:「時熙,字季美,洛陽人。生而 警敏不群,弱冠舉嘉靖元年鄉試。時王守仁《傳習錄》 始出,士大夫泥舊聞多力排之。時熙一見輒有省,嘆 曰:『道不在是乎?向吾役志詞章,抑末矣』!已而以疾稍 從事養生家,則又嘆曰:『新建公致良知之旨,所謂養 生主者非與,何以他為』!自是深信而力體之。十一年」 授元氏教諭。父喪除,改官章丘。一以致良知為教,兩 邑士亦知新建之學。十九年入為國子博士。時徐階 為祭酒,雅重時熙,命六館士咸取法焉。及年四十,念 古人道明德立,語忽淚下。居常以不獲師事守仁為 恨,且曰:「學無明師,終不能有成。」聞郎中劉魁得守仁 之傳,遂師事之。魁以直言錮詔獄,則書所疑,時時從 獄中質問。尋以戶部主事榷稅滸墅,課足而止,不私 一錢。二十六年,念母老,丐終養歸,自是遂不出。日以 修己淑人為事,足未嘗涉公府。齋中設「守仁」位,晨興 必焚香肅拜,來學者亦令展謁。晚年病世之學者憑 虛見而忽躬行,甚且越繩墨自恣。故其論議必依乎 《中庸》,切於日用,而不為「元虛隱怪」之談。其善學守仁, 而救其末流之弊又若此。卒於萬曆八年九月,年七 十有八。其門人孟化鯉最著,自有傳。
張後覺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張後覺傳》:「後覺,字志仁,山東荏平人 也。父文祥,由鄉舉官廣昌知縣。後覺生有異質,舉止 端莊,事親孝,居喪哀毀,三年不御內室。早歲聞良知 之說於縣教諭顏鑰,欣然有省,遂精思力踐,偕同志 講習。已而貴谿徐樾以王守仁再傳弟子,來為參政, 後覺率同志往師之,學益有聞。久之,以歲貢生授華」 陰訓導。會地大震,人多傾壓死。上官令署縣事,救災 扶傷,下胥悅服。及致仕歸,士民泣送載道。東昌知府 羅汝芳、提學副使鄒善皆宗守仁學,與後覺同志。善 為建「願學書院」,俾六郡士師事焉。汝芳亦建「見泰書 院」,時相討論。猶以取友未廣,北走京師,南遊江左,務 以親賢講學為事,門弟子日益進。凡吏於其土及道 經荏平者,莫不造廬問業。巡撫李世達兩詣山居,值 後覺病,不能為禮,乃促席劇談,飽其蔬食而去。生平 不作詩,不談禪,不事著述,行孚遠近,學者稱之為「弘 山先生。」年七十六,以萬曆六年七月卒。其門人孟秋、 趙維新最著。秋自有傳。
趙維新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張後覺傳》:「維新亦荏平人。年二十,聞 後覺講良知之學,遂師事之,往復參證,大悟性命之 宗,曰:『幾罔此一生矣』。因次其問答語,為弘山教言性 純孝,居喪,五味不入口,哀毀骨立,杖而後起。鄉人慾 舉其孝行,力辭之。喪偶五十年,義不再娶。嘗築垣得 金一篋,工人持之去,維新不問,但囑之曰:『慎勿泄,泄 則人妒汝矣』。」家貧,或併日而食,超然自得。亦以歲貢 生為長山訓導,年九十二無疾而終。先是,孟秋之沒, 巡按御史既為立祠,維新言於知府李士登,亦立祠 祀。後覺、士登又建《四賢祀》,祠王道穆、孔暉及後覺秋 四人云
朱恕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恕傳》:「恕字先信,泰州樵夫也,日採 薪養母。一日過鄉人王艮講堂,歌曰:『離山十里薪在 家,離山一里薪在山』。艮聞之,謂門弟子曰:『小子聽之, 道病不求耳。求則不難,不求無易也』。恕聞之而喜,於 是每樵歸,必造階下竊聽,飢則向廚人乞漿,解所裹 乾糒以食。聽畢,復浩歌負薪去。艮門人瞷其然,轉相」 驚異。有宗姓者招而謂之曰:「吾貸汝數十金,別事生 涯,庶免作苦,且得日與吾輩遊,恕受金。」俯而思,繼而 大恚曰:「子非愛我者,我得是金,將朝暮經營之不暇, 不大誤我一生耶!」即擲還之。有監司知其賢,召之不 往,以事役之,短衣跣足入監司,與成禮而去。〈按此條未足入
儒林
〉韓貞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恕傳》:「貞字以中,興化陶人也。以陶 瓦為業,慕恕之風,從學於艮,己卒業於艮。子襞,略曉 文字,有茅屋三間,以之償責,遂居處窯中。年踰三紀, 無妻襞,弟子醵金為之娶。久之,學有得,遂以化俗為 任,隨機指導,農工商賈從之遊者數百人。秋成農隙, 輒聚徒談學。一村畢,又之一村,前歌後應,絃誦之聲」 洋洋如也。縣令聞而賢之,遺米二石、金一鍰,受米返 金。令問政,對曰:「貞窶人,無能補於左右。第與貞居者, 幸無訟牒煩公府,此貞所以仰報明府也。」御史耿定 向行部至大會艮祠下,語及故相,喜怒失常。貞拊床 叫曰:「安能若我識此區區意耶?」定向笑曰:「窮居而意 氣有加,亦損也。」襞顧曰:「韓生識之,大行窮居一視焉 可也。」每會講,有談世事者,貞輒曰:「光陰有幾,乃作此 閒談耶!」有尋章摘句者,則大恚曰:「舍當下不理會,而 掇拾陳言,此豈學究講肄耶?」自號樂吾學者,因稱樂 吾先生。
夏廷美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恕傳》:「廷美,繁昌田夫,孝友忠信見 稱里人,教諭張緒物色之,招與講學。一日,緒號於眾 曰:『夫學,學為人也。為人須為真人,毋為假人』。美憮然 內省曰:『吾平日所為,得毋未真耶』?隆慶中,往謁耿定 向,與處踰時,因定向而師於焦竑,漸有得。以竑教,始 讀《四書》。久之,謂定向曰:『比讀《四書註傳》,意未瞭然,第 以正文尋繹,乃有會處。如所云『異端者,謂其端異也。 吾人須研究為學,初念其發端若何,若祗為榮肥計, 即異端也。何更闢為謂竑』』?」曰:「竊疑孔孟學同,乃有聖 賢之別,何也?近反覆誦思,如《論語》中孔子自謂『未能 者七,何有於我者亦七』,而《孟子》篇中殊未之見,此其 為聖賢之別乎?美諸詮解多此類,聞」者莫不異之。而 其踐履篤實,一時之學士大夫或反有愧雲。
呂潛 郭郛 張節 李挺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呂潛傳》:「潛字時見,涇陽人。父應祥,禮 科都給事中。潛少有志尚,從學於高陵呂柟,柟甚重 之。生平言行一以柟為法。母病革,欲識婦面,命之娶。 潛娶而不婚,三年喪畢,然後入室。嘉靖二十五年,舉 於鄉,入國學。時朝紳有講會,潛參與其間。歸與里人 郭郛講學谷口洞中,從遊者甚眾,薦授國子學正,舉」 行柟祭酒。時學約,稍遷工部司務,以萬曆六年卒。郛 字維藩,受學於潛父應祥,舉嘉靖三十七年鄉試。後 應祥將葬,遂輟會試不行,其篤於師誼如此。學以持 敬為主,終身不敢屑越。歷官獲嘉教諭,國子助教,戶 部主事,終馬湖知府,卒年八十八。與潛同師呂柟者, 又有張節、李挺。節字介夫,潛同學人,始受業於湛若 水,繼復從柟游,柟稱其「守道不回」,卒年八十。挺字正 立,咸寧人。秉性孤直,不隨俗浮沉。既學於柟,復赴三 原,從馬理講學。道為盜所殺,人咸惜之。
王之士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呂潛傳》:「王之士,字欲立,藍田人。與郭 郛同舉於鄉。既而屏棄帖括,潛心理學,作《養心圖》《定 氣說》,書之座右,關閉不出者九年,蒿床糲食,尚友千 古。謂藍田風俗之美,由於宋呂氏。今其鄉約具在,乃 歲為十二會,赴會者百餘人,掃灑應對,冠婚喪祭,悉 本其約行之,美俗復興。萬曆十八年,祭酒趙用賢薦」 於朝,詔授「國子博士」,除目下而之士。已卒,年六十三。
朱睦桔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睦傳》:睦桔,字灌甫,周定王六世 孫,高皇帝七世孫也。父奉國將軍安河,好學,事親篤 孝。河南撫按官上於朝,璽書旌賚。既沒,周王及宗室 數百人請建祠,詔賜祠額曰『崇孝。睦桔妊十四月而 生,幼端穎朗,詣郡人李夢陽,一見奇之。年十五,封鎮 國中尉。被服儒雅,無紈綺習。二十盡通《五經》,尤邃於 《易》』」、《春秋》。其學不耑守師說,聚漢、魏以來諸家,殫精研 思,務求不詭於聖人。事親晨昏不離側,疾則嘗糞龥。 天祈代喪,三年居於外。有弟五人,親為教督,盡推遺 產與之,而使家人營什一之利,貲亦日起。性好客,座 上恆滿。士或擔簦造門,必館穀之。王慎中、陳束官開 封,咸與談藝。呂柟道其境,與論《易》東陂,上歎服而去先後巡撫楊宜、章煥重之,咨以時事,所陳說咸當利 害,宜為特薦於朝。神宗初始建宗學,博求可為師表 者,周府共推睦桔,遂命為宗正,訓迪宗人。乃嚴立科 條,擇秀異者各占一經。每三日以午前講《易》《詩》《書》,午 後講《春秋》《禮經》,雖盛寒暑不輟,稍不率者重懲之。自 是宗人多向學。時宗支繁衍,歲祿不繼。十一年,巡撫 褚鈇有「《恤宗通變疏》,議稍減郡王以下歲祿,均給貧 宗。帝特遣都給事中萬象春往議。方會議時,諸宗心 疑,睦桔倡其說,聚毆之,碎其冠服。事聞,諸宗治罪有 差,睦桔亦稱疾謝事。又三年卒,年七十。宗人頌功德 者五百人。詔賜輔國將軍禮葬之,異數也。是時,海內 藏書家稱江都葛氏、章丘李氏,睦桔盡購得之,築萬 卷堂,日諷誦其中,乃著《五經稽疑》《授經圖》《中州人物 志》《河南通志》《開封郡志》《大明帝系》《周國世系》《遜國褒 忠錄》《周乘韻譜》及詩文集二十卷,並行於世。學者因 其自號稱「西亭先生。」
朱謀㙔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謀㙔傳》:「謀㙔,字鬱儀,寧府鎮國中 尉,獻王七世孫也。曾祖鎮國將軍宸浫,方嚴有行,王 宸濠欲屈之,數火其居而令宗人助之,貲固辭不受, 以故獲免於難。祖輔國將軍拱概,孝友誠篤,居暗室 無惰容。父奉國將軍多」亦端謹好經術,親課謀㙔 以《五經》《史》《漢》諸書。謀㙔亦束修自好,閉門諷誦,無世 祿驕侈之習,遂淹通群籍,曉本朝掌故。明興以來,宗 支繁衍,諸王孫好學敦行,著賢聲者,周藩中尉睦桔 而外,未有若謀㙔者也。萬曆十九年,給事中葉初春 請設江西宗正,舉謀㙔學行。二十二年以撫按疏薦, 令攝石城王府事。攝事三十年,宗人咸就其約束。性 好著書,所著百十二種,稿至數《易》,皆手自繕寫,不以 假人。既寢疾,猶與諸子說《易》,夜分不倦。及卒,南州人 士私諡為「貞靜先生。」
王敬臣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王敬臣傳》:「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江西 參議庭子也。幼讀《詩》,至『野有死麇』章,掩卷曰:『孔子放 鄭聲,是詩胡為存哉?必漢儒誤拾其已刪者,宋人承 陋,不能辨耳。十歲,值清明節,書幾曰:『天何以清?人何 以濁?天何以明?人何以昏』?長老咸異之。十四,侍父京 師,誦《四箴》註,悟孔子求仁之旨,嘆曰:『學在是矣。心者 動之主,心無妄念則非,禮之動安從生』』?」自是居處必 以禮,雖燕褻必正襟危坐。居數年,父命還鄉應舉,泣 不忍離。再被命始行,歸則室廬隘甚,寄居僧寺,鬻書 自給。有饋餐者,卻之不已,則書壁云:「不食嗟來食,寧 為溝壑夫?」其人乃止。十九為諸生,即受業崑山魏校。 他人爭尚文藝,獨默坐澄心曰:「學不聖賢,雖虛詞凌 厲,君子不貴也。」客有招飲者,見座中有妓,亟趨出曰: 「吾何以衣冠坐塗炭耶?」自是遂絕宴會。性至孝,父里 居三十餘年,所以娛事者百端,疽發於背,親自吮䑛。 老得瞀眩疾,則臥於榻下,夜不解衣,微聞謦欬聲,即 躍起問安。父自外歸,則迎於門,風雨迎於途,以為常。 事繼母如事父母。性卞急,臧獲少拂意,輒忿怒,至擊 毀器物。敬臣跪而解,不得,則蒲伏戶外至達旦。母久 而感其誠,亦為底豫。妻失母歡,自責曰:「身不行道,不 行於妻子。」閉戶省愆,不入室者十三載。嘗以銀器質 於人,踰年往贖,其人誤授以金器,趣僕還之,而其人 更以布賚僕,僕不受,曰:「主行義,而我為利乎?」嘉靖末, 提學御史耿定向廉其學行,俾越次充貢,以親老辭。 其初受業魏校,得默成之旨。嘗言議論不如著述,著 述不如躬行。故居常杜口不談。自見定向,語以聖賢 無獨成之學,由是多所誘掖,弟子從游者至四百餘 人。然其學惟慎獨為先,而指親長之際、衽席之間為 慎獨之本,尤以標立門戶為戒。學優德劭,鄉人尊稱 為「少湖先生。」萬曆中,以廷臣薦,徵授國子博士,力辭 不行,詔以所授官致仕。二十一年,巡按御史甘士價 復薦,吏部以敬臣年高,請有司時加優禮。詔可。年八 十五而終。
來知德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來知德傳》:「知德,字矣鮮,夔州梁山人。 幼有至行,有司舉為孝童。嘉靖三十一年應鄉試,考 官閱其文,擲之地,俄復在几上,如是者數四,考官異 之,乃獲中。四赴會試不第,遂焚棄路引,專養親。及二 親相繼沒,廬墓六年,不飲酒,不茹葷,服除傷,不及祿 養,終身麻衣蔬食,誓不枉見有司。其學以致知為本」, 盡倫為要。謂「《大學》之格物乃格去物慾,猶孔子『克己 復禮為仁,孟子『養心莫善寡慾之意,皆除去有我之 私也』』。」識者善之。其所著有《省覺錄》《省事錄》《理學辨疑》 《心學晦明解》諸書。而《周易集註》一編用功尤篤。自言 學莫邃於《易》,初結廬釜山,學之六年,無所得。後遠客 求溪山中,潛精殫思者數年,始悟《易》象;又數年,始悟 文王《序卦》、「孔子《雜卦》」之意;又數年,始悟卦變之非。蓋 二十九年而後書成,其耑精如此。萬曆三十年,總督 王象乾、巡撫郭子章合詞論薦,特授翰林待詔。知德力辭,詔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給米三石,終其身靜 坐讀書,老而彌勵,壽八十終。
鄧元錫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鄧元錫傳》:「元錫,字汝極,南城人。資穎 朗絕倫。五歲屬對奇警,師為避席。稍長,輒博覽經史。 十五喪父,哀毀,水漿不入口。十七行社倉法,惠其鄉 人。十九為諸生,游邑人羅汝芳之門,即銳然棄經生 業,耑事問學。又走吉安謁諸先達請益,學愈有聞。尋 以祖母命,復事經生業。以嘉靖三十四年舉於鄉。念」 二母年高,不赴會試。居三年,母力趣之。道出吉安,復 從鄒守益、劉邦采、劉陽諸宿儒論學。會鄉邑寇警,即 馳歸侍養,欲遂屏居不出,母不可。又三年,始一赴會 試。既下第歸,遂不復出。杜門著書踰三十年,《五經》皆 有成書。研精殫思,閎深博奧,一時學者莫不推尊之, 稱為「潛谷先生。」休寧范淶初知南城,重元錫後為南 昌知府,以萬曆十六年入覲,薦元錫及劉元卿、章潢 於朝。南京祭酒趙用賢亦請優加徵聘,如吳與弼、陳 獻章故事。得旨:「有司起送部試。」元錫固辭。明年,御史 王道顯復與元卿並薦,且請倣祖宗徵辟成憲,無拘 部試。得旨:「令有司問病痊可,起送赴部。」竟不行。二十 一年,巡按御史秦大夔復並薦二人,詔以翰林待詔 徵之,有司敦遣益迫,乃始上道。甫離家而卒,年六十 有六。鄉人私諡「文統先生。」元錫之學,其淵源雖本於 王守仁,而不盡宗其說。時心學盛行,謂覺惟無覺,一 覺即無餘蘊,九容、九思、四教、六藝,皆桎梏也。元錫力 排之,謂:「九容不修,是無身也;九思不慎,是無心也。四 教、六」藝,何一可廢?故其生平博極群書,而要歸於「六 經」,醇如也。所著《五經繹函史》上下編、《皇明書》並行於 世。
劉元卿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劉元卿傳》:「元卿,字調父,安福人。為諸 生,有聲。同邑鄒德涵講學於里,以其學語元卿,輒心 喜。歸取宋人語錄讀之,益喜,遂有志聖賢之學。舉隆 慶四年鄉試,明年會試,對策極陳時弊,主者不敢錄。 張居正聞而大怒,下所司申飭,且令人密伺之。其人 反以情告,乃獲免。既歸,師事同邑劉陽,王守仁弟子」 也。萬曆二年再赴會試不第,遂絕意科名,務以求道 為事。已而出遊蘭谿,訪徐用檢之黃安,訪耿定向於 定向,悟「生生謂《易》」之旨,欣然自信。學益進,從遊者日 益廣。給事中鄒元標、御史朱鴻謨、祭酒趙用賢相繼 薦於朝。有詔徵用,力辭。二十一年,御史陳大夔再薦, 乃召為國子博士。擢禮部主客主事。疏請早朝勤政, 又請從祀鄒守益、王艮於文廟,釐正外蕃朝貢舊儀。 尋見時事不可為,遂引疾歸。益肆力撰述,有《山居草》 《還山續草》《諸儒學案》《賢奕編》《思問編》《禮律類要》《大學 新編》諸書。年六十六,以萬曆三十七年卒。自吳與弼 後,元卿及鄧元錫、章潢並蒙薦辟,時號「江右四君子。」
章潢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章潢傳》:「『潢字本清,南昌人。資穎拔,年 十六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殫精經籍。或問:子近 日談經益簡,當何也』?曰:『昔讀書如以物磨鏡,磨久而 鏡始明。今如以鏡照物,鏡明而物自見』。居父喪,哀毀 血溢。已構此洗堂,聯同志講學,以通天地人。」曰:「儒自 命,為輯自古《河洛太極》諸圖,爰及天道地道人道,悉」 以類編次,凡百二十七卷,曰《圖書編》。又著《周易象義》 《詩經原體》《書經原始》《春秋竊義》《禮記劄言》《論語約言》 諸書,名播遠邇,弟子從遊甚眾。神宗時,提學僉事朱 廷益躬造其廬,聘主白鹿書院。知府范淶入覲,薦之 朝,不報。巡按御史吳達可再薦之,章下吏部侍郎楊 時喬請,遙授順天府儒學訓導。如陳獻章、來知德故 事。有司月給米三石贍其家,報可。卒於萬曆三十六 年,年八十二。其鄉人稱潢「自少迄老,口無非禮之言, 身無非禮之行,交無非禮之友,目無《非禮》之書。」乃私 諡「文德先生。」
馮子咸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馮子咸傳》:「子咸,字受甫,臨胊人。父惟 健,見《文苑傳》。子咸少孤,事母孝,母疾,不解衣者逾年。 沒而哀毀骨立,氣息僅屬,事兄亦盡敬。萬曆元年,舉 於鄉,再赴會試不第,幡然曰:『吾情異捧檄,何以科第 為』?遂捐舉子業,不復出。初從外舅冀錬,聞濂洛之學, 日以莊敬自持,一切積習力祛之,世俗所共趨,力矯」 之曰:「勿目放恣為灑落,尺尺寸寸而已。世以為拘,吾 無恤焉。」已而靜坐久之,覺有所得,曰:「道在是乎?吾向 不識虛靈之體,而從事於莊敬,若徽纆然,故去道遠。」 夫學須靜,信矣。其大旨務在識心體而涵養之以推。 及於禔躬應務,皆設誠而致行之。居常嘆俗失世敗, 始於禮亡。欲酌古今為一書,推行宜自宗族始。乃修 家廟,定祭儀,立族約,設好會,名曰「敦睦」,敕宗人世守 之。治家宗《顏氏家訓》,恆以義勝。躬秉耒耜,佐以陶冶, 自食其力。人餽之,不受,曰:「恐吾無以報也。」所居里,貧 民環而依之者百餘家。歲大祲,家止薄田數十畝。倡族黨出粟賑貸,親為劑量,貧者予之,有地可耕者取 償於豐年。明年稍豐,鄉人爭還粟。乃設義倉以備荒, 死喪者亦取給焉。與父老約,各以義禮訓子弟,毋得 千有司法,鄉人率其教,多為善良。所著《日進劄記》《自 警私錄》《耕餘筆談》《讀禮抄》具有深識遠詣,然不以示 人,亦不聚徒講學,凝然守正而已。或問為學,曰:「須剛 須恆,不剛則隳,不恆則退。」問敬,曰:「惺惺之謂敬,繩束 非敬」也。年四十九而卒。知與不知,莫不掩泣,私諡為 貞靜先生。鄉人鍾羽正稱:「子咸貞不抗俗,隱不肆志。 信道忘仕,則漆雕子;循經蹈古,則高子羔。孔門四科, 虞廷九德,其殆庶乎!」人以為篤論。
杜偉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杜偉傳》:「偉字道升,吳江人。六歲時,祖 母病盲,或言䑛之即愈。偉如其言,果復明。已育於給 事中沈漢家,冒其姓。漢愛其穎敏,令與諸子同學。以 嘉靖三十一年舉於鄉,耑志聖賢之學,與唐樞、許孚 遠為師友。江西羅洪先聞其賢,聘為子弟師,偉即從 受學,時與靜坐石蓮洞,學益有得。偉以受沈氏恩深」, 漢卒為督,訓諸孫經紀其家。隆慶時,漢孫位舉進士, 官翰林,偉始復姓。位卒遭家難,偉傾身營護,迄全其 孤。萬曆八年謁選,得南陽推官,治獄稱平。嘗署內鄉、 新野二縣事,課農桑,恤孤獨,行鄉約,治行冠河南。入 為工部主事,榷稅荊州,不私一錢,耑務寬恤,課乃不 及額。期滿,引疾歸,登舟見二木桶,詫曰:「此非荊州物 乎?」投之江而去。以缺額且不赴考覈被論,當事重其 清操,特免考覈,偉自是不復出。其學務主靜而尚躬 行,規言矩步,不欺暗室。有婺婦夜奔,為正坐,曉以大 義,婦慚悔而去。未仕時,歲大潦,巡撫自行縣督租,有 斃杖下者,偉跪大門外,請免嚴刑。水沒脛不起,巡撫 乃回車渡鄱陽湖。有盜入其舟,偉端坐不動。盜詢知 為偉,駭曰:「此即江南小聖人耶!」偉因勸諭,羅拜而去。 所著有《正學編》《靜坐訣學聚》《順性》二錄,《四書尚書筆 記》諸書。卒,年七十一。
陳履祥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陳履祥傳》:「履祥字光廷,祁門人,得南 城羅汝芳之傳。萬曆間,設教寧國,先後及門者至八 百餘人。門生施弘猷、汪有源輩,為築同仁會館,講學 其中。先是世宗朝,汝芳為寧國知府,創志學書院,與 鄉薦紳貢安國、梅守德、沈寵等講良知之學,文教大 興。至神宗時,張居正廢天下書院遂改為公館,講會」 亦輟。及是文教復興,諸生多蒸蒸嚮學。郡有雲山,泉 石佳勝,履祥游而樂之,乃築傳經臺,日事著述,自號 「九龍山人。」弘猷復構講堂其側,聯同志居之。其學務 闡性旨,與人言迎辨而解,妙能啟悟。所著有《九經翼》 《碩果大成》諸書。晚以歲貢生入都,卒於道。弘猷輩還 葬祁門,而藏其衣冠於雲山,立祠奉祀。其後寧國及 鄰郡人士講學,猶本其緒論焉。弘猷字允升,宣城人。 有源字惟清,太平縣人。兩人並敦學行,有陳門、顏、曾 之目。弘猷嘗得危疾,履祥齋戒為文,龥天請代,曰:「惟 施子能昌吾道也。」及履祥沒,聚講祠下。其卒也,因附 祀焉。有源既傳履祥之學,數游南都,與楊起元、周汝 登、焦竑、鄒元標會講。晚於邑中結《歸源會》,力誘後進, 以履祥昔居雲山,亦徙居之,年八十卒,即葬履祥墓 側。
徐三重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徐三重傳》:「三重,字伯同,松江華亭人。 為人貞靜,寡嗜慾,恬於進取。萬曆二年,既舉會試,不 就廷對歸,益務博覽。五年成進士。以輿望當獲館選, 有鄉人忌之,為謗言,遂不赴試。尋奔母喪,戴星而行, 哀毀骨立。服除,授刑部主事。時張居正當國,政尚嚴, 刑官務深文取悅,三重獨持平,為尚書嚴清所器,令」 總諸司章奏,益矜恕有聲。甫三年,輒謝病歸,自是遂 不出,家居四十二年,年七十有八卒。學者重其行,稱 為鴻洲先生。三重自幼嗜學,有至行。常赴友人飲,席 間有妓,即託故避去。讀書里舍,有鄰婦自媒,終不一 盼。所親老而無子,寄貲其家,且雲「身後即以相遺。」三 重亟返之。其學務崇踐履,以考亭為宗。自壯迄老,編 摩未嘗釋手。然沉嘿自晦,恆恐人知。絕跡公庭,長吏 不獲見其面。惟神、光兩朝國喪,始出哭臨,亦不見當 事而返。其嘉言懿行,遠近奉為模楷。士大夫語家法 者,率推徐氏為第一雲。所著有《庸齋日記》《信古餘論》、 「《牖景錄》《采芹錄》《鴻洲雜著》」、《徐氏家則》諸書。子禎稷,舉 進士,歷官四川副使,克遵父訓,亦以「清節聞。」
焦竑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焦竑傳》:「竑字弱侯,南京江寧人。為諸 生,有盛名。從督學御史耿定向問學,有所悟,入復質 疑於羅汝芳,益有省。舉嘉靖四十三年鄉試,下第還 適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讀書崇正書院,以竑為之長。 及定向里居,復往從之。自是日以講學為事。至萬曆 十七年,始以殿試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竑久負時名」, 及是名動天下,乃竑日從事學問,益討習朝章國典精勤不懈。先是,歲貢生廷試,多所黜落。及竑與閱卷, 憫之,言於內閣。許國曰:「諸生需次數十年,一旦被斥, 不得沾升斗祿,何以歸見家人族黨?且廣文一席,縱 年如伏生,寧不能授經乎?」國許之。自是歲貢生無黜 落者。二十二年,修《國史》,內閣陳於陛欲竑專領其事, 竑謝不敏,乃先撰《經籍志》,其他率無所撰,館亦竟罷。 翰林教小內侍書者,眾視為具文,竑獨曰:「此曹他日 在帝左右,所係實大,安得忽之?」乃取古奄人善惡可 為法戒者,時與論說。諸奄喜,咸稱焦先生善教。皇長 子出閣,擇講官六人,竑與焉。故事,講官進講,罕有問 者。竑講畢,徐曰:「博學審問,功用惟均,敷陳或有未盡, 惟殿下賜明問。」皇長子稱善,然無所質難也。一日,竑 再進曰:「殿下言不易發,得毋諱其誤耶?從來解則有 誤,問復何誤?古人不恥下問,願以為法。」皇長子復稱 善,而竟無所問。竑與同列謀曰:「吾儕啟其端,以便下 問,若何?」眾然之。適講《舜典》,竑舉稽於眾,舍己從人為 問。皇長子曰:「稽者,考也。考集眾思,然後舍己之短,從 人之長。」又一日,舉「上帝降衷,若有恆性」,皇長子曰:「此 無他,即天命之謂性也。」時方十三齡,答問無滯。由是 中外咸知睿質之美,亦由竑善啟之也。嘗講次,值群 鳥飛鳴,皇太子為仰視,竑輒肅立輟講,俟皇太子斂 容聽,乃復講如初。竑每講畢,必取先朝典制及閭閻 疾苦備陳之。皇長子亦虛懷聽納,深加獎勞。他日候 文華殿,內侍以氈擁皇長子出,驚問之,曰:「中寒未奉 旨,不敢輟也。」竑急趨告於張位,請奏聞。位欲需之明 日,又告於趙志皋,乃得請。竑嘗為《養正圖說》,採古儲 君事可為法戒者擬進之。同列郭正域輩惡其不相 聞,目為賈譽,竑遂止。尋有疑其取他途密進者,因具 疏聞,神宗優旨褒答,同列益不悅。竑既負重名,性復 疏直,於時事有所不可,輒形之言論,以故政府亦惡 之,而張位尤甚。會二十五年順天鄉試,所司以考官 名上,神宗特度次用竑,於是諸不獲者亦弗悅。比榜 發,舉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險誕語,都下遂有浮言。而 給事中項應祥、曹大咸即據以入告,大咸至詆竑為 莽、操、懿、溫,且及其他事。竑疏辨言:「科場故事,正考閱 《易》《書》二經,副考閱《詩》《春秋》《禮記》三經。今所摘,多正考 中允全天敘所取,臣不待辨章。」並下所司,竟黜二人, 永停二人會試,餘悉停科,俟再試。謫竑福寧州同知, 房考何崇業等亦被謫,而置天敘不問。一時物論頗 不平。歲餘,大計,復鐫秩再調,竑遂不出。久之,吏部屢 推太僕丞、尚寶少卿,南京國子司業,終不復起。竑博 極群書,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所不淹貫。善為古文。 時海內盡宗王李,竑獨不喜麗。所作典正馴雅,卓然 名家。生平著述甚富,有《易筌》《禹貢解》《遜國忠臣錄》《獻 徵錄》《澹園集》等二十種。「澹園」者,竑所自號也。自未仕 至家居,無日不講學。然以羅汝芳為宗,而善耿定向、 弟定理,皆禪學也,故其學亦悉入於禪。其訓門人,亦 時以禪機相開悟,頗為識者所譏。萬曆四十八年,年 八十,無疾卒。熹宗時,以先朝講讀恩,復官,贈諭德,賜 祭,廕子。南渡時,追諡「文端。」
郝敬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郝敬傳》:「敬字仲輿,京山人。父承健,舉 於鄉,官肅寧知縣。敬幼有異質,稱神童而性跅。」𧿶不 可制。父既耄,以屬其友人李維楨。及沒,維楨教戒備 至,敬不能改。後坐殺人繫獄,維楨入視,涕泣開諭,直 諸官而出之,且館之於家,親為督課,敬始折節讀書。 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歷知縉雲、永嘉二縣,有能聲。徵 授禮科給事中,乞假歸養。二十六年起補戶科。時用 師朝鮮而餉不繼,敬列上《損益》十事,所司議行其半。 俄奏屯田事宜,謂:「祖宗籌邊至計,莫善屯田。自屯政 廢,而畿輔東南沿海以至大江迤北,昔為稼穡之區, 今皆鞠為茂草。頃歲大軍東征,計十餘鍾不能致一 石,而數千里之膏腴,乃任其荒蕪不治,計之左也。」因 條上十六策,其說甚具。時不能行。山東稅監陳增貪 橫,為益都知縣吳宗堯所奏,帝不罪。敬上言:「開採不 罷,則陛下之明旨,不過為愚弄臣民之虛文,奈何宦 豎輩不弁髦視之。乞先行停止,然後以宗堯所奏下 撫按勘覈,正增不法之罪。」不聽。頃之,山東巡撫尹應 元亦極論增罪。帝怒,切責應元,斥宗堯為民。敬上言: 「臣觀陛下處陳增一事,竊慮自今以後,宦豎之虐焰 張天,忠臣之正氣掃地,外庭之讜論絕響,而讒夫之 利口橫生,天下事莫知所底。」帝怒,奪俸一年,並奪應 元半年。帝又納千戶鄭一麟、百戶馬承恩奏,遣中官 高寀榷稅京口,暨祿榷稅儀真敬復抗疏力諫。宗堯 之劾增也,增怒甚,誣訐其贓私,詞連青州。闔府官僚, 旁引商民吳時奉等,請皆籍沒,帝輒可之。敬又上言 「宗堯以強直取罪,既加之箠楚,幽之囹圄,不啻足矣, 而增復羅織不已,必欲籍其家,逮其妻孥鄰里族黨, 一何很也!《律》惟叛逆,始有籍沒之法。陛下數年以來, 所籍沒罪人多矣,大抵皆仇家之訐告,絕無証佐,奸 人藉以紓不平之恨,而使陛下蒙不美之名,臣竊痛之。今內帑之財,不為不富,又取諸皇店;皇店不足,取 諸開礦;開礦不足,取諸抽稅;抽稅不足,取諸粥鹽,粥 鹽不足,取諸籍沒。古稱『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又曰: 『財聚則民散』。臣愚睹其入則慮其所以出也,見其聚 則憂其所以散也。伏願杜告訐之路,革聚斂之風。速 寢增奏,毋聽鍛錬之詞,致宗堯一家之哭,更為東南 萬家之慘。」亦不納。敬居諫垣,數有論奏,而為要人所 惡,謫知江陰縣,偃蹇不得志,投劾歸。自是杜門謝客, 耑務著述,《五經》及《周禮》《儀禮》《論語》《孟子》咸為之解。超 然朗詣,不襲先儒陳說,窮經者盡宗之。又著《山草堂》 二十八種,皆談經緒論。自古儒者釋經之勤,未有若 敬者。初官縉雲,聞湖州教諭鮑士龍嘗從王畿講良 知,善名理,往師之。命吏布席明倫堂,一如童子就傅 禮,其虛懷樂善如此。堂不設賓座婢僕,垢衣敝裙,操 作門內,未嘗知門外事。年四十,即卜窀穸為死制,自 作輓歌刻柩旁。至七十四,擇吉日,藏衣冠鬊爪於櫝 中,荷鍤兆所告后土,請以今年為死年,今辰為葬辰, 他時勿更擇日。誅茅啟坎,親屬素衣冠葬櫝而封樹 焉。旁置石匣,函著《書》三百二十四卷以殉。至崇禎十 二年,年八十二。冬日早起衣冠,命內外沐浴作書別 故人。乘輿出至墓,題數語堂柱,翛然而長逝。
吳桂森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吳桂森傳》:「桂森,字叔美,無錫人。父汝 倫,給事中。桂森幼有志行,長同顧憲成、高攀龍講學 東林書院,又刱《五經》會,集子姓講習。聞同郡錢一本 善《易》,往從之游,盡得其指要。先是,東林書院之興,憲 成實主講席。憲成沒,攀龍主之。及天啟初,攀龍官於 朝,桂森遂主之。已而魏忠賢亂政,殺攀龍,毀天下書」 院,東林遂廢。忠賢敗,桂森復建「麗澤堂」、「來復齋」,聚同 志講習如初。為人孝友好行。德惠初以歲貢生當得 學官,桂森棄不就,布衣蔬食,郡邑長欲見不可得。時 東林與席者率貴顯,獨桂森書生抗談其間,因自號 「素衣」,學者稱為「素衣先生。」卒年六十有八。所著有《周 易像象述》《書經說》《曲禮說》《息齋筆記》諸書
許世卿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吳桂森傳》:「同邑許世卿,字伯勳,少孤, 事祖及母以孝聞。舉萬曆十三年鄉試,端介不與俗 浮沉,常揭安貧五戒省事五戒於壁,有求者,輒指壁 示之。一日,所親以贖鍰緩急來請,世卿鬻婢以應,終 不犯干謁戒也。東林之會,攀龍以前輩事之,門庭落 然,不容一俗客。訓其子曰:『人何可不學,但口不說欺 心語,身不為欺心事,出無慚朋友,入無慚妻子,方可 名學人耳』。」里黨咸誦其言。
辛全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辛全傳》:「全字復元,絳州人。幼稱神童, 見書輒讀,即欣然若有所得。以家酷貧,不能從師,遂 廢學。年十五,父兄復命讀書,見所載程朱事,嘆曰:『我 固謂天地間當有此等人也』!即為作贊,錄其言行效 法之。父沒,哀毀盡禮,事母及兄以孝友聞。參政畢自 嚴知其賢,造廬相訪。提學副使南居益招致,試以明 體」適用策,廩餼之,自是始有室,年二十七矣。已,師事 安邑曹於抃,走關中,師事長安馮從吾,學益有聞。巡 鹽御史李日宣、巡按御史祝徽、巡撫都御史吳甡,先 後禮聘講學。薦於朝,不報。崇禎八年以歲貢生入都。 尚書賀逢聖、祭酒倪元璐、御史路振飛交章論薦,詔 許錄用。請假歸,明年卒於家,年四十九。門人私諡曰 文敬先生。所著有《樂天集》《養心錄》諸書。全早有令譽。 天啟時,高攀龍與人書曰:「辛子聖質也,見在,已是吳 康齋等輩再進此一步大儒矣!」其為名人推許如此。 後劉宗周評全,則曰:「復元之儒,儒而偽者也。」蓋亦譏 其近名雲。
顧大韶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顧大韶傳》:「大韶字仲恭,常熟人,太常 卿雲程子也。與兄大章孿生。大章仕於朝,以忤魏忠 賢致死。而大韶老於諸生,通經史百家及內典,於《詩》 《禮》尤精。其論《詩》,謂當以毛傳為主。毛必不可通,然後 用鄭;鄭必不可通,然後用朱;毛鄭、朱皆不可通,然後 網羅眾說而斷以己意。」其論《禮記》,謂「宋以前惟知鄭」 注、孔《疏》。自宣和有好古之主,於是三代器物雜出於 墟墓之間,學者得以証漢儒之謬,而陳氏《集說》出焉。 「未有《集說》,學者之患在於疑而不能明。既有《集說》,學 者之患又在於明而不能疑。不可不深維而自得也。」 於《儀禮》《周官》亦多所發明。他如《辨五帝世系》、辨李翱 《五木經》、正蘇洵《太元論》、駁蘇轍《洪範五事說》,縱橫浩 瀚,不下數萬言,於近代諸儒少許可,獨推卓爾康《十 五國風論》,以為通儒。爾康勸大韶著書,答曰:「春秋以 前,作者之事備矣,雖有聖人,但述而不作。宋、元以來, 述者之事備矣,雖有志士,但當誦而不述。」爾康無以 難也。監司馮元颺行部至,造門修謁,請所著書,亦以 斯言謝焉。晚語友人:「吾欲取《十三經》、諸子墜言滯義, 標舉數則,勒成一書,竊比程大昌《衍繁露》、王應麟《困學記聞》,庶有以謝友人。」易簀前始繕寫所箋《詩》《禮》《莊 子》付之其子,世所傳《炳燭齋隨筆》是也。大韶自負才 高,傑然有志當世,衰晚病廢,志意約結不得施,好為 文章以自慰,同邑程嘉燧以李文饒擬之。
卓爾康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卓爾康傳》:「爾康,字去病,仁和人。萬曆 四十年,舉於鄉。本生母卒,終喪三年。初授祥符教諭, 入為國子學錄,歷兵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工部 郎中。坐事貶常州府簡校,量移大同推官,遷兩淮運 司判官,罷歸。賊陷京師,年已七十五,悲憤遘病卒。爾 康為人孤峭介特,憤時俗重進士科,厚自灑濯,所至」 不屑浮沉,尤究心經濟。神宗時,河決山東。爾康適下 第還南京,急遣使裹糧往視,儕輩咸目笑之。舟車南 北,每迂道沿洄,訪問河、淮分合形勢,作《河渠議》十篇。 他若禮樂、郊廟、財賦、轉運、錢法、官制,各有成書。其於 兵事尤善,人初以為迂。及官大同,盧象昇方為總督, 重爾康將吏,謁見畢,輒延入後堂,揖使上坐,咨兵事。 爾康謝不敏,則隅坐抗談,漏下乃已。象昇用其策,奏 效為多。其於學無所不該,而尤邃於經術。所著《易說》 五十卷、《詩學》四十卷、《春秋辨義》四十卷,談經者尚之、 文。震孟進講《春秋》,將錄其書以獻,會去官不果。其他 詩文又二十卷。
鄭光弼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卓爾康傳》:「同時鄭光弼,字右君,慈谿 人,受學族父一蘭,一蘭受之同邑顏鯨,鯨受之山陰 王畿,遠有端緒。故光弼深於性命之學。萬曆時,以歲 貢生為餘杭訓導,性方介疾惡。兩生負俊才而多穢 行,長吏優假不問。光弼至坐明倫堂,聲其罪而杖之, 一邑震動。終光弼任,無敢佻達者。遷吉安州學正。督」 學使者謁文廟,日旰不至,諸生候久,飢疲甚。光弼曰: 「謁廟而不夙駕,是慢先師也。諸生第歸,即有譴,吾自 當之。」諸生退而督學至,問諸生安在,光弼曰:「日雲暮 矣,諸生散矣,謂非行禮文廟之時也。」侃侃庭辨不屈, 督學大怒,杖之十,遂解印辭官。後為太平府教授,而 前是餘杭兩生已成進士,遂囑所司劾罷之。光弼經 學深醇,著有《易繹》《孝經義彙》《永孝編》《孔廟禮樂考》諸 書,其散軼者尚多。卒崇禎末,年七十餘。
黃淳耀〈弟淵耀〉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黃淳耀傳》:「淳耀,字蘊生,嘉定人。生而 穎朗,甫就塾,輒篝燈夜誦。父母憐其弱,尼之,則伺人 定後,更從鄰舍乞火,端坐默識。年十七為諸生,試輒 冠其曹。時科舉文浮靡淫麗,深疾之,乃原本經術一 出,以深醇典雅,遂名噪海內,場屋士無不奉為楷模。 性寧靜,惡一時名士爭務聲利,獨淡漠自甘,不事徵」 逐。以崇禎十五年舉於鄉。明年第進士,名益高。時方 行館選,奔競若騖,獨鍵戶晏居,恥不肯預。既歸,益耽 研經籍,縕袍糲食,蕭然一室,不知世有紛華事。已而 京師陷,福王立於南都,諸進士悉授官,淳耀獨不赴 選。及南都亡,嘉定亦破,乃愾然太息,偕弟淵耀入僧 舍,將自盡。僧曰:「公未服官,可無死。」淳耀曰:「是何言歟? 城亡與亡,豈以出處二其心哉!」乃索筆書曰:「弘光元 年七月二十四日,進士黃淳耀自裁於城西僧舍。嗚 呼!進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潔身自隱,讀書寡益,學 道無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與淵耀相對縊死,年 四十有一。越七日,屍猶不腐,時益異之。淳耀弱冠,即 著《自監錄》《知過錄》,有志聖賢之學,後為日曆,晝之所 為,夜必書之。凡語言得失,念慮純雜,無不備識,用自 省改。晚而充養和粹,造詣益深,所作詩古文亦悉軌 於先正,卓然名家。有《陶菴集》十五卷,其門人私諡之 曰「貞文。」淵耀字偉恭,諸生好學敦行如其兄。其死也, 人尤賢之。
朱朝瑛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朝瑛傳》:「朝瑛,字美之,浙江海寧人 也。生而沉潛,好古力學。舉崇禎十三年進士,除旌德 知縣。明年,以外艱歸。尋遭國變,遂隱居息交,務以窮 經為事。初,漳浦黃道周精《易》象曆數之學,以《授時曆》 分配三百八十四爻,驗古今治亂,詞旨深奧,諸弟子 咸莫能通。朝瑛受業其門,獨能通之。已,遂遍釋五經」, 多破前儒成說,名之曰《五經略記》。所與辨質,惟同邑 張次仲,敝廬蕭然,不見喜慍。年六十六而卒。
張次仲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朱朝瑛傳》:「張次仲,字元岵。八歲母疾, 割股而愈。已而上官欲奏旌,謝曰:『童子何知,思之尚 有餘愧,可復以此為名耶?舉天啟元年鄉試,久之不 第,亦不求仕。既遭喪亂,益奮力經術,於《易》《詩》二經並 有著述。其持論間與朝瑛殊,然歸趣一也。卒年八十 有八』。」
岳薦
編輯按《明外史儒林岳薦傳》:「薦字西來,山陽人,參政鍾秀 從子也。生而端凝如成人,稍長,肆力經史百家,尤好 洛閩之學,反身實踐,造詣篤實。性至孝,左右就養,務悅親心。值歲飢,己食糠覈,而父母甘旨未嘗缺,沒則 哀毀骨立,至成羸疾。有庶弟,甫生,其母暴卒。適薦亦 生女,令婦棄女而乳其弟。弟患瘍,曉夜啼不止,夫婦」 更相懷抱,遂俱染瘍,至濃血淋漓,其婦亦無怨色。里 中劉昌言重其人,延為二子師,曰:「岳先生,非徒經師, 乃人師也。」是時天下多故,薦究心經世之務,及遭喪 亂,遂棄諸生,屏居田裡,益務韜晦。持身嚴重,不苟訾 笑,燕居危坐,若對神明,雖盛暑衣冠不去體。其接人 則務為和易,誨里黨子弟,諄切不倦,終身未嘗去書 而不喜者,述間發為歌詩,或辨論古人,動輒數百千 言,然不以示人。有勸著書者曰:「古今作者多矣,其可 傳者能幾人,人顧自立何如耳!」鄉人莫不重其行,稱 為「西來先生。」卒,年五十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