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七卷目錄
禮儀總部總論一
易經〈乾卦 履卦 大壯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序卦傳上 序卦傳下〉
書經〈仲虺之誥〉
詩經〈鄘風相鼠三章〉
禮記〈曲禮 禮運 禮器〉
禮儀典第七卷
禮儀總部總論一
編輯易經
編輯《乾卦》
編輯
《亨》者,嘉之會也。
〈本義〉「亨」者,生物之通,物至於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眾美之會也。
嘉會足以合禮。
〈程傳〉得「會通」之嘉,乃合於禮也。不合禮則非理,豈得為嘉。非理安有「亨」乎。
《履卦》
編輯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傳〉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辨別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誌於尊榮;農工商賈,日誌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無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辨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
《大壯》
編輯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繫辭上傳》
編輯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大全〉《朱子》曰:無物事,無箇禮,雖於至微至細底事,皆當畏謹戒懼,唯恐失之,這便是禮之卑處。「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非卑底事,然又不是強安排,皆是天理合如此。
又
「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本義〉言德欲其盛,禮欲其恭也。
《繫辭下傳》
編輯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
〈大全〉朱子曰:「禮主卑下」,履也是那踐履處,所行若不由禮,自是乖戾,所以曰「履以和行。」謙又更卑下,所以節制乎禮。又曰:「禮是自家恁地卑下,謙是應物而言。」
《序卦傳上篇》
編輯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大全〉平菴項氏曰:「履不訓禮,人之所履,未有外於禮者,故以履為有禮也。」
《序卦傳下篇》
編輯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大全〉臨川吳氏曰:「禮義所以分別尊卑貴賤之等。錯,猶置也。」平菴項氏曰:「上下既具,則拜趨坐立之節形,而宮室車旗之制設,其行之必有文,故謂之禮。」
書經
編輯《仲虺之誥》
編輯
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 昆。
〈蔡注〉禮義者,所以建中者也。義者心之裁製。禮者理之節文。以義制事則事得其宜,以禮制心則心得其正。內外合德而「中道立」矣。
又
《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蔡注〉「有禮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天之道也。「欽崇乎天道」,則永保其天命矣。
詩經
編輯《鄘風相鼠三章》
編輯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 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朱注〉言「視彼鼠而猶必有皮,可以人而無儀乎?人而無儀,則其不死亦何為哉。」〈大全〉慶源輔氏曰:「首章言威儀,次章言容止,末章方言禮。」華谷嚴氏曰:「凡獸皆有皮齒體,獨言鼠,舉卑污可惡之物,以惡人之無禮也。」
==禮記==
《曲禮》
編輯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陳注〉朱子曰:首章言君子修身,其要在此三者,而其效足以安民,乃禮之本,故以冠篇。范氏曰:「《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
又
禮從宜,使從俗。
〈陳注〉呂氏曰:「敬者禮之常,禮時為大。時者禮之變,體常盡變,則達之天下,周旋無窮。」應氏曰:「大而百王百世,質文損益之時;小而一事一物,泛應酬酢之節。」又曰:「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風」,所以入國而必問俗也。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陳注〉疏曰:「五服之內,大功以上服麤者為親;小功以下服精者為疏。」妾為女君期,女君為妾。若服之則太重,降之則有舅姑為婦之嫌,故全不服,是決嫌也。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請「若喪父而無服」,是決疑也。本同今異,姑姊妹是也;本異今同,世母、叔母及子婦是也。得禮為是,失禮為非。若主人未小斂,子游裼裘而「弔,得禮」是也;「曾子襲裘而弔,失禮」,非也。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陳注〉「求以悅人」,巳失處心之正,況妄乎。不妄悅人,則知禮矣。躁人之辭,多君子之辭,達意則止,言者煩,聽者必厭。
《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 言道,禮之質也。
〈陳注〉忠信之人可以學《禮》,故曰:「禮之質也。」鄭氏曰:「言道,言合於道也。」
《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陳注〉朱子曰:「取於人」,為人所取法也。取人者,人不來而我引取之也,來學往教,即其事也。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僃;分爭辨訟, 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 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 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 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惟禽獸 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 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 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 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 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 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又
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又
「君子行禮,不求變俗。」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 皆如其國之故,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陳注〉言卿大夫士有徙居他國者,行禮之事,不可變其故國之俗,皆當謹修其典法,而審慎以行之。
《禮運》
編輯
〈陳注〉此篇記「帝王禮樂之因革」,及「陰陽造化流通」之
《理疑》出於子游門人之所記,間有格言,而篇首大同小康之說,則非夫子之言也。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 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 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 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 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 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 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 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 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 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 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 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陳注〉《觀》,門,闕也。大人,天子諸侯也。父子相傳為世,兄弟相傳為及。在《埶》,居王者之勢位也。言為天下之君不以禮行此五事,則天下之人以為殃民之主,而共廢黜之也。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 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 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 聘。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言偃 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歟?」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 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 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陳注〉夏時,或謂即今《夏小正》。「坤乾」謂《歸藏》。商《易》首坤次乾也。所謂坤乾之義理,夏時之等列,吾但以此二書觀之而已。二代治天下之道,豈可悉得而聞乎?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 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陳注〉「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捭豚」,擘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也。「汙尊」,掘地為汙坎,以盛水也。「抔飲」,以手掬而飲之也。「蕢桴」,摶土塊為擊鼓之椎也。「土鼓」,築土為鼓也。上古人心無偽,雖簡陋如此,亦自可以致敬於鬼神。
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 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 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陳注〉升屋者,以魂氣之在上也。皋者,引聲之言。「飯腥」者,用上古未有火化之法,以生稻米為含也。「苴孰」者,用中古火化之利,包裹孰肉,為遣送之奠也。「天望地藏」,謂始死望天而招魂,體魄則葬藏於地也。所以然者,以體魄則降而下,知氣則升而上也。死者之頭向北,生者之居向南,及以上送死諸事,非後世創為之,皆是從古初所有之禮也。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 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 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 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 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 其朔。
〈陳注〉「橧巢」者,橧聚薪柴以為巢居也。「茹其毛」者,以未有火化,故去毛不能盡而並食之也。「範金為形」,範以鑄金器也。「合土」,和合泥土,為陶器也。裹而燒之曰炮,加於火上曰「燔」,煮於鑊曰「亨」,貫串而置之火上曰炙。酪,醋也,治湅染之類也。朔亦初也。
故元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 牲,僃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鍾鼓,修其祝嘏,以降上 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 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元酒以祭,薦 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羃,衣其澣 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 謂「合莫」,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 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 也。
〈陳注〉太古無酒,用水行禮,後王重古,故尊之,名為元酒。祭則設於室內而近北也。醴猶體也,酒之一宿者,《周禮》謂之「醴齊。」醆,即《周禮》「盎齊」,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也。此二者,以後世所為賤之陳列,雖在室內而稍南近戶。粢醍,即《周禮》醍齊酒成而紅赤色也,又卑之,列於堂。澄酒,即《周禮》沈齊成而滓沈也,又在堂之下矣。祝為主人告神之辭,嘏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上神在天之神也。《祭統》云:「君迎牲而不迎屍,別嫌也。」是正君臣之義。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是篤父子也。「睦兄弟」者,主人獻長兄弟及眾兄弟之禮。「齊上下」者,獻與餕各有次序,無遺缺也。「夫婦有所」者,君在阼,夫人在房及致爵之類也。《周禮》祝號有六:一神號,二鬼號,三祇號,四牲號,五齍號,六幣號。作其祝號者,造為鬼神及牲玉美號之辭,祝史稱之以告鬼神也。每祭必設元酒,其實不用之以酌薦其血。毛,謂殺牲之時取血及毛,入以告神於室也。「腥其俎」,謂牲既殺,以俎盛肉進於屍前也。此三者是法上古之禮。殽,骨體也,以湯爓為熟。越席,蒲蓆也。疏布,麤布也。羃,覆尊也。《周禮》「越席疏布」,祭天用之,此以為宗廟之用,記者雜陳之也。澣帛,謂祭服以湅染之帛制之也。「醴醆以獻」者,朝踐薦血腥時用醴,饋食薦熟時用醆也。燔肉,炙肝也。《特牲禮》:「主人獻屍,賓長以肝從;主婦獻屍,賓長以燔從也。」第一君獻,第二夫人獻,第三君獻,第四夫人獻,故云「君與夫人交獻」也。此以上至「孰其殽」,是法中古之禮,皆所以嘉善於死者之魂魄,而求以契合於冥漠之中也。「然後退而合亨」,謂先薦爓,未是熟物,今乃退取向爓肉,更合而亨煮之,使熟而可食也。又屍俎惟載右體,其餘不載者,及左體等,亦於鑊中亨煮之,故云合亨也。「體其犬豕牛羊」者,隨其牲之大小,亨熟,乃體別骨之貴賤,以為眾俎,用供屍及待賓客兄弟等也。此是祭末饗燕之眾俎,非屍前之正俎也。孝,事祖宗之道也,慈愛子孫之道也。「合亨」以下,當世之禮也。祥,猶善也。
孔子曰:「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 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 祭社稷。」
〈陳注〉王氏曰:「天子祭天地,諸侯但可祭社稷;杞、宋之郊,是王者之後,天子之事,守禮之所許者。魯而有郊,是背周公所制之禮,與杞、宋不同也。」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陳注〉《祭禮》:祝於始,嘏於終,禮之成也。常,古常,事,古法也。不敢變易,謂貴賤行禮,一依古制也。假亦當作嘏,猶上章大祥之意。言行當然之禮,則有自然之福,其福大矣。
「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
〈大全〉長樂劉氏曰:「《周官》太祝掌六祝、六祈、六辭、六號、九祭、九。」之辭與法,皆繫諸《六典》之籍,而藏於太史,屬諸春官,上下相維,不可少廢也。《春秋》之亂,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之家,遂使國之禮典幽暗不明,故曰「幽國。」
醆斝及屍君,非禮也,是謂「僭君。」冕弁兵革藏於私家, 非禮也,是謂「脅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 禮也,是謂「亂國。」
〈陳注〉醆,夏之爵斝,殷之爵屍。君,君之屍也。杞、宋二王之後,得用以獻屍,其餘列國,惟用時王之器。今國君皆用醆斝以及於屍君,非禮也,是僭上之君耳。冕,祭服之冠。弁,皮弁也。大夫稱家大夫以朝廷之尊,服國家之武衛,而藏於私家,可見其強橫,則此國君者,乃見脅於強臣之君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數事,具官,是僭擬也。祭器惟公孤以上得全。僃大夫無田祿者,不設祭器,以其可假也。有田祿者,祭器亦不得全具,須有所假,不假亦僭擬也。《周禮》「大夫有判縣之樂,少牢饋食無奏樂之文」,是大夫祭不用樂也。或君賜乃有之耳。聲樂皆具,亦僭擬也。尊卑無等,非亂國而何?
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 期,不使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 君與臣同國。
〈陳注〉「臣」者,對君之稱;「僕」者,服役之名。仕於大夫者,自稱曰「僕」,則益賤矣。人臣有三年之喪,或新昏,則一期之內,君不使之,所以體人情也。就二者而論,喪尤重於昏也。今乃不居喪於家,而以衰裳入朝,是視君之朝如己之家矣,是君與其臣共此國也。就卿大夫而言,僕又其臣也。今卿大夫乃與其家之僕雜居齊列,無貴賤之分,亦是君與臣共此國也。
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 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
〈陳注〉王之子弟有功德者,封為諸侯,其餘則分以畿內之田。諸侯子孫命為卿大夫,其有功德者亦賜采地,所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也。大夫位卑,不當割采地以與子孫,但養之以采地之祿耳。此先王之制度也。
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 子壞法亂紀。」
〈陳注〉廟尊於朝,故天子舍之。然必太史執簡記,奉諱惡者,不敢以天子之尊而慢人之宗廟也。不如此,則是壞法度,亂紀綱矣。〈大全〉劉氏曰:「以太史所掌之禮籍,入處其廟,言動之際,必據乎禮,示不敢慢也。」
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
〈大全〉蔣氏曰:「君臣無私交,聖人嚴之。」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 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 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 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 弗歸也,是謂疵國。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 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於社之謂「殽」,地降於祖 廟之謂「仁義」,降於山川之謂興作,降於五祀之謂制 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陳注〉「人君之政,必本於天,而效法之,以布命於下也。社,祭后土也。因祭社而出命,是效地之政。有事於祖廟而出命,是仁義之政。有事於山川而出命,是興作之政。有事於五祀而出命,是制度之政。效地者,效其高下之勢,以定尊卑之位也。仁義者,仁以思慕言,義以親疏言,思慕之心無窮,而親疏之殺有定。」又「親親,仁也」;尊尊,義也。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於祖,而尊尊之義隆;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於禰,而親親之仁篤也。興作之事,非材不成,故於山川;制度之興,始於宮室,故本五祀。
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 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 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 過之地也。
〈陳注〉此承上章,言政之事,謂聖人所以參贊天地之道,擬並鬼神之事,凡以治政而已。故處天地鬼神之所存,則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聖人法之,此《禮之
「所以序也。玩天地鬼神之所樂,則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聖人法之,此民之所以治也。四時本於天,百貨產於地,人生於父而德成於師,此四者,君以正用之」 ,謂人君正身修德,順天之時,因地之利,而財成其道,輔相其宜,以左右民,使之養生喪死無憾,然後設為庠序學校之教,申之以孝弟焉,則有以富之教之而治道得矣。然其要在君之自正其身,立於無過之地而後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 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 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 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而分定。故人皆愛其 死而患其生。
〈陳注〉此承上章「君立於無過之地」而言。此章三「明」字皆讀為「則」字。君者,正身修德而為臣民之所則傚,非則傚人者也;臣民之所奉養,非奉養人者也;臣民之所服事,非服事人者也。惟百姓者則君以自治其身,所謂文武興則民好善也。「養君以自安」,謂竭力供賦稅,則有耕食鑿飲之安也;「事君以自顯」謂竭忠盡職則有「錫爵之榮也。」石樑王氏曰:「此處皆非夫子之言。」
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 其貪。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 「變。」
〈陳注〉「大夫死宗廟」,衛君之宗廟而致死也。「變」,讀為「辨。」死有分辨,非可以無死而死也。
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 也,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 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 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 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 殺,謂之人患。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 「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 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 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 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 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 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陳注〉月之盈虧,由於日之近遠。「四序順和,日行循軌」,而後月之生明,如期朢而盈、晦而死,無朓朒之失也。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
〈陳注〉「已往者為見,在者所竭」,見在者為方,來者所本。
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
〈陳注〉五聲:宮、商、角、徵、羽也。六律陽聲:黃鍾子,太簇寅,姑洗辰,蕤賓午,夷則申,無射戌也;陰聲謂之六呂,大呂丑,應鍾亥,南呂酉,林鍾未,仲呂巳,夾鍾卯也。六律、六呂,皆是候氣管名律法也。又云:述也。呂,助也,言助陽宣氣也。總而言之,皆可稱律,故《月令》十二月皆稱律也。長短之數,各有損益,又有娶妻生子之例。長短損益者,如黃鍾長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故下生林鍾長六寸也。上生者三分益一,如林鍾長六寸,上生太簇長八寸也。上下之生,五下六上。蓋自林鍾未至應鍾亥,皆在子午以東,故謂之下生;自大呂丑至蕤賓午,皆在子午以西,故謂之上生。子午皆屬上生,當雲七上,而雲六上者,以黃鍾為諸律之首,故不數也。律娶妻而呂生子者,如黃鍾九以林鍾六為妻,太簇九以南呂六為妻,隔八而生子,則林鍾生太簇,夷則生夾鍾之類也。各依此推之,可見。「還相為宮」者,宮為君主之義。十二管更迭為主,自黃鍾始。當其為宮,五聲皆備。黃鍾第一宮,下生林鍾為徵,上生太簇為商,下生南呂為羽,上生姑洗為角,餘倣此。林鍾第二宮太簇三,南呂四,姑洗五,應鍾六,蕤賓七,大呂八,夷則九,夾鍾十,無射十一,仲呂十二也。此非十二月之次序,乃律呂相生之次序也。
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陳注〉酸苦辛鹹。加滑與甘,是五味六和也。「十二食」,十二月所食也。還相為質。如春三月以酸為質,夏三月以苦為質,而六和皆相為用也。
《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
〈陳注〉五色,青、赤、黃、白、黑也。並天元為六章,十二月之衣,如《月令》「春衣青、夏衣朱」之類,還相為質,謂畫繪之事,主其時之一色,而餘色間雜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 生者也。
〈陳注〉「天地之心」以理言,五行之端以「氣言。」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 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
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 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可守也;五行以為質,故」 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 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陳注〉情之善者屬陽,惡者屬陰,求其端於陰陽,則善惡可得而見。柄,猶權也,四時各有當為之事。執當時之權柄以教民,立事則事司勸勉而成。「日星為紀」,如日中星鳥、日永星火之類,所以紀時之早晚。列者,以十二月之事詳列以示民而使之作為也。量,限量也,謂十二月之分限。分限不踰則所為皆得其時,故事功滋長,如樹藝然也。徒,如徒侶之相依,「郊社」、「宗廟」、「山川」五祀之禮,皆與政事相依,即前章「殽地」以下諸事。如此行政,則凡事可悠久不失也。五行之氣,周而復始。質,猶正也。國家歲有常事,必取正於五行之時令,則其事亦今歲周而來歲復始也。器必成而後適於用,今用禮義如成器,則事之所行,豈有不成者乎?「考」,成也。治人情如治田,不使邪僻害正性,如不使稊稗害嘉穀,則人皆有宿道向方之所,如室之有奧也。六畜,人家所豢養,四靈本非可以豢養致者,今皆為聖世而出,如馴畜然,皆聖人道化所感耳。飲食有由,由,用也。四靈為鳥獸魚鱉之長,長至則其屬皆至,有可用之以供庖廚者矣。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 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 為畜,故人情不失。
〈陳注〉淰,群隊驚散之貌。獝,驚飛也。狘,驚走也。龜能前知,人有所決,以知可否,故不失其情之正也。
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 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陳注〉瘞,埋也。繒,幣帛也。《祭法》云:「瘞埋於泰圻」,祭地也。繒之言贈,埋幣告神者,亦以贈神也。宣,揚也。先王重祭祀,故定期日於蓍龜而陳列祭祀之禮,設為制度如此。
「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也,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 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 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 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 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 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於祖廟而孝慈 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 五祀,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陳注〉《百神受職》,謂風雨節,寒暑時,而無咎徵也。「百貨可極」,謂地不愛寶,物無遺利也。
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 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
〈陳注〉「極大曰太,末分曰一。」太極函三為一之理也。分為天地,則有高卑貴賤之等;轉為陰陽,則有吉凶刑賞之事;變為四時,則有歲月久近之差;列為鬼神,則有報本反始之情。聖人制禮,皆本於此,以降下其命令者,是皆主於法天也。官者,主之義。
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 分藝。其居人也,曰養。〈養音義〉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 冠、昏、喪祭、射御、朝聘。
〈陳注〉上言義之修,禮之藏,故此亦始言禮,終言義。居人,猶言在人也。禮雖聖人製作,而皆本於人事當然之義,故云「居人曰義。」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肌 膚之會,筋骸之朿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 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惟聖人為知禮 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 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陳注〉人以禮而成德,如酒以麴糵而成味。
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 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 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 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義者,藝之分,仁 之節也。協於藝,講於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 之體也,得之者尊。
〈陳注〉《藝》以事言,仁以心言。事之處於外者,以義為分限之宜;心之發於內者,以義為品節之制;協於藝者,合其事理之宜也。講於仁者,商度其愛心之親疏厚薄,而協合乎行事之大小輕重,一以義為之裁製焉。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故得義者強。元者,善之長,體仁足以長人,故得仁者尊。
「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 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 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 安之以樂,猶穫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 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 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 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 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 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謬,細行 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 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也。
〈陳注〉以此大順之道治天下,則雖事之大者積疊在前,亦不至於膠滯;雖事之不同者一時並行,亦不至舛謬也。雖小事,所行亦不以其微細而有失也。「雖深窅而可通,雖茂密而有間」,謂有中間也。兩物接連而相及,則有彼此之爭,兩事一時而俱動,則有利害之爭,不相及不相害則無所爭矣。此泛言人君治天下之事,有大有細,有深有茂,有連有動,而自然各得其分理者,不過一順之至而已。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 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 年德,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 之疾。
〈陳注〉「貴賤有等,故禮制不同,應儉者不可豐,應隆者不可殺,所以維持人情,不使之驕縱,保合上下,不使之危亂也。安於山則不徙之居川,安於渚則不徙之居中原,故民不困敝也。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及春獻鱉蜃,秋獻龜魚,是用水必時也。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又《周禮》「季春出火,季秋納火」之類,是用火必時也。兆人以時取金玉錫石,是用金必時也。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是用木必時也。飲食則如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之類是也。合男女必當其年,頒爵位必當其德,用民必於農隙,凡此皆是以順行之。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 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 棷。〈藪〉「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 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 之實也。
〈陳注〉器為銀甕丹甑,車為山車垂鉤,謂不待揉治而自圓曲也。「修禮以達義」者,修此禮以為教,而達之天下無不宜也。「體信以達順」者,反身而誠,而達之天下無不順也。〈大全〉方氏曰:「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見,則以順之所感而無獝狘之患故也。」
《禮器》
編輯
〈陳注〉《器》有二義:一是學《禮》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禮者,明用器之制。
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 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 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 饗德。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 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禮也者,合於天時,設 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是故天時 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 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為禮,鬼神弗饗也。居山以魚 鱉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知禮。故必舉 其定國之數,以為禮之大經。禮之大倫,以地廣狹,禮 之厚薄,與年之上下。是故年雖大殺,「眾不匡懼,則上 之制禮也節矣。」
〈陳注〉以禮為治身之器,故能大備。其成人之行,至於大備,則其德盛矣。禮之大倫,以地之廣狹。天子、諸侯、卿大夫,地有廣狹,故禮之倫類不同。地廣者禮備,地狹者禮降也。禮之厚薄,則與年之上下為等。《王制》言「豐年不奢,凶年不儉」,是專言祭禮,此兼言諸禮耳。
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堯授舜,舜 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詩》云:「匪革其猶,聿追來 孝。」天地之祭,宗廟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倫也;社 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 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餘。此之謂 稱也。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家不寶龜,不藏圭,不 「臺門」,言有稱也。
〈陳注〉諸侯有國,宜知占,詳吉凶,故以龜為寶。大夫卑,不當寶。藏臺門者,門之兩旁築土為臺,於其上起屋。大夫不然,各稱其分守也。
《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 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 八,下大夫六。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 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 五重八翣;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 再重四翣。」此以多為貴也。
〈陳注〉一廟,下士也。適士則二廟二十有六,天子朔食
之豆數。諸公,上公也。十六,更相朝時堂上之豆數。諸侯,通侯、伯、子、男也。十二,亦相朝時堂上之豆數。八、六皆謂主國食使臣堂上之豆數。介,副也。上介一人,餘為眾介。諸侯朝天子時,天子以太牢之禮賜之。《周禮》:「公九介,九牢,侯伯七,子男五。」 今言七,舉中以言之也。「大夫五介五牢」 者,諸侯之大夫為君使而來,各降其君二等。此五介五牢,謂侯伯之卿,亦舉中言之也。「天子祫祭,其席五重,諸侯席三重」 者,謂相朝時,賓主皆然也。三重則四席,再重則三席。五重者,謂抗木與茵也。茵以藉棺,用淺色緇布夾為之,以茅秀及香草著其中,如今褥子中用絮然。縮者二,橫者三,為一重。抗木所以抗載於土。下棺之後,置抗木於槨之上,亦橫者三,縮者二,上加抗席三,此為一重。如是者五,則為五重也。
有以少為貴者。天子無介,祭天特牲。天子適諸侯,諸 侯膳以犢。諸侯相朝,灌用鬱鬯,無籩豆之薦。大夫聘 禮以脯醢。
〈陳注〉介所以佐賓。天子以天下為家,無為賓之義,故無介也。天子祭天,惟用一牛,若巡守而過諸侯之境,則諸侯奉膳亦止一牛,其尊君之禮,亦如君之尊天也。諸侯相朝享禮畢,主君酌鬱鬯之酒以獻賓,不用籩豆之薦者,以其主於相接以芬芳之德,不在殽味也。大夫出使行聘禮,主國禮之,酌以酒,而又有脯醢之薦,此見少者貴,多者賤也。
「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大路繁纓一 就,次路繁纓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諸 侯視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為貴也。
〈陳注〉食餐也。位尊者德盛其飽,以德不在於食味,故每一餐輒告飽,須御食者勸侑乃又餐,故云「一食」也。諸侯則再餐而告飽,大夫士則三餐而告飽,皆待勸侑則再食。食力,自食其力之人,無德不仕,無祿伏耕,禮不下庶人,故無食。數飽即自止也。殷世尚質,其祭天所乘之車,木質而已,無別雕飾,謂之大路。繁,馬腹帶也。纓,鞅也。在馬膺前,染絲而織以為罽,五色一帀曰就。就猶成也。繁與纓皆以此罽為之。車樸素,故馬亦少飾也。大路之下有先路、次路。次路,殷之第三路也。供卑雜之用,故就數多。《郊特牲》雲「次路五就」,此誤。諸侯朝王以圭,朝後則執璋。玉之貴者,不以他物儷之,故謂之特,言獨用之也。琥為虎之形,璜則半環之形也。此二玉下於圭璋,不可專達,必待用爵。蓋天子享諸侯,諸侯自相享,至酬酒時,則以幣將送,酬爵又有琥璜之玉以將幣,故云「琥璜爵」也。鬼神異於人,不假多重以為溫暖也。君視朝之時,於大夫則特揖之,謂每人一揖也。旅,眾也。士卑,無問人數多少,君一揖而已。
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 之大,此以大為貴也。有以小為貴者,宗廟之祭,貴者 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獻之尊, 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此以小為貴也。
〈陳注〉「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散五升。」疏曰:「《特牲》云:『主人獻屍用角,佐食洗散以獻屍』。是尊者小,卑者大。」按天子諸侯及大夫皆獻屍以爵,無賤者獻以散之文,禮文散亡,不具也。《特牲》「主人獻屍用角」者,下大夫也。《特牲》《少牢禮》「屍入舉奠觶」,是尊者舉觶。《特牲》「主人受屍酢,受角飲」者,是卑者舉角。此是士禮耳。天子諸侯祭禮,亡五獻,子男之享禮也。凡王享臣及其自相享行禮,獻數各隨其命,子男五命,故知五獻是子男別尊之法。「門外缶」者,盛酒在門外。壺,盛酒在門內。君尊,子男之尊也。子男用瓦甒為尊,不雲內外,則陳之在堂,人君面尊而專惠也。其壺缶但飲諸臣,小尊近君,大尊在門,是以小為貴。
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 士三尺。天子諸侯臺門,此以高為貴也。有以下為貴 者,至敬不壇,埽地而祭。天子諸侯之尊廢禁,大夫士 棜禁,此以下為貴也。
〈陳注〉《考工記》「堂崇三尺」,是殷制。此周制耳。封土為壇,郊祀不壇,至敬無文也。禁與棜,皆承酒樽之器。禁者,因為酒戒也。天子諸侯之尊,廢去其禁不用,大夫用棜,士用禁。
《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元衣 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為貴也。有以素為貴者,「至敬 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越音 活〉席犧。〈犧音莎〉《尊疏》布鼏樿杓,此以素為貴也。
〈陳注〉「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亦非周制。周家旒數隨命數。大路,殷祭天之車。樸素無飾,以蒲越為席。犧尊,刻為犧牛之形,讀為「娑」者,謂畫為鳳羽婆娑然也。此尊以麤疏之布為覆鼏。樿,白木之有文理者。杓,沃盥之具也。
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蓋言稱也。禮之以多為貴者,以其外心者也。德發揚 詡,萬物大理物博如此,則得不以多為貴乎?故君子 樂其發也。禮之以少為貴者,以其內以也德產之致 也精微,觀天下之物無可以稱其德者,如此則得不 以少為貴乎?是故君子慎其獨也。古之聖人,內之為 「尊,外之為樂,少之為貴,多之為美。」是故先王之制禮 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稱也。
〈陳注〉省,察也。用心以致備物之享,則心在於物,故曰「外心散齊」,「致齊」,「祭神如在」,皆是內心之義。尊其在內之誠敬,故少物亦足以為貴,樂其在外之儀物,必多物乃可以為美。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 管仲「鏤簋朱紘」,〈紘音宏〉山節藻梲,君子以為濫矣。晏平 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為 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禮也,不可不慎也,眾之紀也,紀 散而眾亂。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
〈陳注〉紘,冕之繫,以組為之,自頷下屈而上,屬於兩旁之笄,垂餘為纓。天子朱,諸侯青,大夫士緇。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蚤音早〉不樂葆大,不善嘉事。 牲不及肥大,薦不美多品。
〈陳注〉君子曰:「記者,自謂也。祭有常禮,不為祈私福也。《周禮》小祝有祈福祥之文,皆是有故則行之,不在常祀之列。」麾,快也。祭有常時,不以先時為快。葆,猶褒也。器幣之小大長短,自有定製,不以褒大為可樂也。嘉事冠昏之禮,奠告有常儀,不為善之而更設他祭,牲不及肥大。及,猶至也。如郊牛之角繭栗,宗廟角握,社稷角尺,各有所宜用,不必須並及肥大也。薦祭之品,味有定數,不以多品為美也。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 柴於奧。〈奧音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陳注〉《周禮》以實柴祀日月星辰,有大火之次,故祭火神則燔柴也。今弗綦為禮官,謂爨神是火神,遂燔柴祭之,是失禮矣。《禮》,祭至屍食竟而祭爨神,宗婦祭饎爨,烹者祭饔爨,其神則先炊也,故謂之老婦。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賤之祭耳。
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 猶不備也。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 不可益,顯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經禮》三百,《曲 禮》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君子之於 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 若。
〈陳注〉若語辭,以「少者」、小者、「下者」、「素者」為貴,是內心之敬,無不實者;以「多者」、「大者」、「高者」、「文者為貴」,美而有文,是外心之實者。
君子之於禮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殺也,有經而等 也,有順而討也,有摲而播也,有推而進也,有放而文 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順而摭也。
〈陳注〉親始死而哭踴無節,是直情而徑行也,故曰「直而行。」父在則為母服期,尊者在則卑者不杖,是委曲而減殺之也,故曰「曲而殺。」父母之喪,無貴賤皆三年,大夫士魚俎皆十五,是經常之禮,一等行之也,故曰「經而等。」「順而討」者,順其序而討去之,若自天子而下,每等降殺以兩是也。「摲而播」者,芟取在上之物而播施於下,如祭俎之肉及群臣,而胞翟之賤者亦受其惠是也。「推而進」者,推卑者,使得行尊者之禮,如二王之子孫得用王者之禮及旅酬之禮,皆得舉觶於其長是也。冕服,旗常之章采,樽罍之刻畫,是放而文也。公侯以下之服,其文采殺於天子而不敢極致,是放而不致也。摭猶拾取也。雖拾取尊者之禮而行之,不謂之「僭逆。」如「君沐梁」,士亦沐梁。又有君大夫士一節者,是順而摭也。言君子行禮有此九者,不可不知也。
《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陳注〉「殷尚白,夏尚黑」,不言白黑,變文耳。此類皆《製作》之末,舉此以例其餘。
《周坐屍詔》《侑武》。〈武音無〉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屍 而卒祭,殷坐屍,周旅酬六屍。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陳注〉承上夏造殷,因而言三代屍禮之異。周之禮,屍即位而坐。詔者告屍以威儀之節;侑者勸屍為飲食之進。無方謂無常人亦然,亦如殷之禮也。夏之禮,屍當飲食則暫坐,若不飲食則惟立以俟祭事之終。殷則屍雖無事亦坐。周家袷祭之時,群廟之祖皆聚於后稷廟中。后稷屍尊,不與子孫為酬酢,毀廟之祖又無屍,故惟六屍而已。此六屍自為昭穆次序,行旅酬之禮,故《曾子》言周家此禮,其猶世俗之醵與醵,斂錢共飲酒也。錢之所斂者均,則酒之所飲必均,此六屍之旅酬,如醵飲之均平也。
君子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饗,腥,三 獻爓。〈爓音潛〉一、「獻孰。」
〈陳注〉「近者為褻。遠者為敬。」凡行禮之事,與人情所欲者相近,則非禮之極至者。其事本多端。此獨舉血
腥、爓孰四者之祭以明之者,禮莫重於祭故也。郊,祭天也。郊祀與大饗三獻,皆有血、腥、爓孰,此各言者,據先設者為主也。郊則先設血,後設腥爓孰。大饗,祫祭宗廟也。腥,生肉也,去人情稍近。郊先薦血,大饗則迎屍時血與腥同時薦獻,酌酒以薦獻也。祭社稷及五祀,其禮皆三獻,故因名其祭為「三獻」 也。爓,沉肉於湯也,其色略變,去人情漸近矣。此祭血腥,與爓一時同薦,但當先者,設之在前,當後者設之居後。據《宗伯》,社稷五祀,初祭降神時已埋血。據此,則正祭薦爓時又薦血也。一獻祭群小祀也,祀卑酒,惟一獻用孰肉,無血腥、爓三者。蓋孰肉是人情所食,最為褻近,以其神卑,則禮宜輕也。
是故君子之於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 是故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愨;三辭三讓而至,不 然則已蹙。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 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 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三月繫,七日戒,三日宿」,慎之 至也。
〈陳注〉上公之介九人,侯、伯七人,子、男五人,此舉其中而言之,兩君相見之禮,漸次而進,祭祀之禮,亦有漸次,由卑以達尊者。頖宮,諸侯之學也。魯郊祀以后稷配,先於頖宮告后稷,然後郊也。虖池,并州川之小者,河之從祀也。配林,林名,泰山之從祀也。帝牛必在滌。「三月繫」,繫牲於牢也。「七日戒」,散齊也。「三日宿」,致齊也。敬慎之至如此,故以積漸為之。
故《禮》有儐詔,樂有相步,溫之至也。
〈陳注〉賓主相見,有儐相者,以詔告之。樂工無目,必有扶相其行步者,此二者皆溫藉之至也。
《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 以樂。醴酒之用,元酒之尚;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莞簟 之安而槁鞂之設。是故先王之制禮也,必有主也,故 可述而多學也。
〈陳注〉「擗踴哭泣,不待詔告,以其發於本心之自然也。朝廷養老尊賢之事,必作樂以樂之,亦以愜其本心之願望也。此二者,反本之事,醴酒之美用矣,而列尊在元酒之下;今世割刀之利便矣,而宗廟中乃用古之鸞刀;下莞上簟安矣,而設槁鞂之麤為郊祀之席。此三者,修古之事有主,主於反本修古也。」但以此二者求之,則可以稱述而學之不厭矣。
《君子》曰:「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 禮,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禮,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禮, 弗之信矣!」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
〈陳注〉「無節於內」,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也。「觀物弗之察」,言雖見行禮之事不能審其得失也。察物而不由禮以察之,何以能得其是非之實?作事而不由禮何以能存其主敬之心?出言而不由禮何以能使人之信其言。
是故昔先王之制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爾。故 作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於日月,為高必因丘 陵,為下必因川澤。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陳注〉財物,幣玉牲牢黍稷之類財物皆天時之所生,故祭祀之大事,亦必順天時而行之。如「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皆是也。大明生於東,故春朝朝日,必於東方;月生於西,故秋莫夕月,必於西方。為高上之祭,必因其有丘陵而祭之;為在下之祭,必因其有川澤而祭之。一說為高,為圓丘也,為下為方澤也。祭有輕重。皆須財物。故當天時之降雨澤也。君子知夫天地生成財物之功如此乎。勉勉而不已也。則安得不用財物為禮。以致其報本之誠乎。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聚 眾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 天,因吉土以饗帝於郊。升中於天而鳳皇降,龜龍假; 饗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 天下大治。
〈陳注〉置,使之居其位。當大事之時,必擇有道德才能者執其事,又從而誓戒之。《周禮》「冢宰掌百官之誓戒」是也。因天之尊,制為事天之禮;因地之卑,制為事地之禮,郊社是也。中,平也,成也。巡守而至方岳之下,必因此有名之大山,升進此方諸侯治功平成之事,以告於天。《舜典》「柴岱宗」,即其禮也。吉土,王者所卜而建都之地,兆於南郊,歲有常禮。其瑞物之臻,休徵之應,理或然耳。而後世《封禪》之說,遂根著於此。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 廟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君在阼,夫人在房。大 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君西 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 之至也。
〈陳注〉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聖人禮樂之作,極至之德也。罍尊,夏后氏之尊。犧尊,周尊也。縣鼓,大
應鼓小設。禮樂之器,一以西為上,故犧尊、縣鼓皆在西,而罍尊與應鼓皆在東也。天子諸侯皆有左右房,此夫人在西房也。君在東而西酌犧象,夫人在西而東酌罍尊,此禮交動乎堂上也。縣鼓、應鼓相應於堂下,是樂交應乎下也。罍尊畫為山雲之形,犧尊畫鳳羽而象骨飾之,故亦曰犧象。此章言諸侯時祭之禮。
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 之制禮也,以節事,修樂,以道志。故觀其禮樂而治亂 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達,故觀其器而知其工 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與 人者。」
〈陳注〉「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主於報本,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王者功成治定,然後作樂。以文德定天下者,樂文德之成;以武功定天下者,樂武功之成。非泛然為之也。節事,為人事之儀則也,道志宣其湮鬱也。禮樂者,與人交接之具,君子致謹於此,以其所關者大也。
「《太廟之內》,敬矣。君親牽牲,大夫贊幣而從;君親制祭, 夫人薦盎;君親割牲,夫人薦酒。卿大夫從,君命婦從 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 饗之也。
〈陳注〉君出廟門迎牲,親牽以入,然必先告神而後殺,故大夫贊佐執幣而從君,君乃用幣以告神也。殺牲畢而進血與腥,則君親割制牲肝,以祭神於室。此時君不親獻酒,惟夫人以盎齊薦獻。及薦孰之時,君又親割牲體,然亦不獻,故惟夫人薦酒也。洞洞,敬之,表裡無間也。屬屬,誠實無偽也。「勿勿」,勉勉不已也。一雲「切切」也。
納牲詔於庭,血毛詔於室,羹定詔於堂,三詔皆不同 位,蓋道求而未之得也。設祭於堂,為祊乎外,故曰:「於 彼乎,於此乎。」
〈陳注〉牲入在庭,以幣告神。殺牲,取血及毛,入以告神於室。定,熟肉也。煮之既熟,將迎屍入室,乃先以俎盛羹,及定而告神於堂,此是薦熟未食之前也。「設祭於堂」者,謂薦腥爓之時,設饌在堂也。祊祭之明日,繹祭也。廟門謂之祊,設祭在廟門外之西旁,故因名為祊也。
一獻質,三獻文,五獻察,七獻神。
〈陳注〉獻,酌酒以薦也。祭群小祀則一獻,其禮質略。祭社稷五祀,三獻,其神稍尊,故有文飾。五獻,祭四望山川之禮也。「察」者,顯盛詳著之貌。祭先公之廟則七獻,禮重心肅,洋洋乎其如在之神也。
大饗,其王事與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 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朿帛加璧」,尊德也。 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丹漆、絲纊、竹箭,與 眾共財也。其餘無常貨,各以其國之所有,則致遠物 也。其出也肆。〈肆音陔〉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陳注〉大饗,祫,祭也。言王事者,明此章所陳,非諸侯所有之事也。三牲,牛羊、豕也。臘,獸也。用麋籩豆,所薦品味,皆四時和氣之生成。「內金」,納侯邦所貢之金也。示和,示諸侯之親附也。一說金性,或從或革,隨人,故言和也。君子於玉比德,諸侯來朝,璧加於束帛之上,尊德也。陳列之序,龜獨在前,以其知吉凶,故先之也。金在其次,以人情所同欲,故云「見情也。」自「三牲」以下至「丹漆」等物,皆侯邦所供貢,並以之陳列,或備器用,與眾共財,言天下公共所有之物也。「其餘無常貨」,謂九州之外蠻夷之國,或各以其國所有之物來貢,亦必陳之,示其能致遠方之物也,但不以為常耳。諸侯為助祭之賓,禮畢而出,在無筭爵之後,樂工歌《陔夏》之樂章以送之,設施如此,蓋重大之禮也。註「讀肆為陔」者,《周禮》鍾師掌九夏,屍出入奏《肆夏》,客醉而出,則奏《陔夏》,故知此當為「陔」也。
祀帝於郊,敬之至也。宗廟之祭,仁之至也;喪禮,忠之 至也。備服器,仁之至也;賓客之用幣,義之至也。故君 子欲觀仁義之道,禮其本也。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 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是 以得其人之為貴也。
〈陳注〉斂之衣服,葬之器具,皆全備無缺,莫非愛親之誠心,故亦曰「仁之至。」朝聘燕享,幣有常用,故幣帛篚筐,將其厚意,義之至也。道猶行也。道路人所共行者,人無忠信,則每事虛偽,禮不可以虛偽行也。
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 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 輕議禮。
〈陳注〉一獻小禮。大饗,祫祭也;大旅,祀五帝也;饗帝,祀天也。〈大全〉方氏曰:會而旅焉,故謂之《大旅》。
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 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
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
〈陳注〉「闇」,昧爽以前也。「室事」謂正祭之時事屍於室也。外人將饌至戶,內人於戶受之,設於屍前,內外相交承接,故云「交乎戶」也。正祭之後,儐屍於堂,故謂之「堂事。」此時在下之人送饌至階,堂上人即階而受取,是「交乎階」也。「質」,正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