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喪葬部彙考三十一
明三〈孝宗弘治 則 武宗正德四則 世宗嘉靖二十則 穆宗隆慶二則〉
禮儀典第六十七卷
喪葬部彙考三十一
編輯明三
編輯孝宗弘治元年以未及憲宗小祥服淺淡御殿受朝按明會典弘治元年正旦以憲宗服制未及小祥上服黃袍御奉天殿鳴鐘鼓鳴鞭作樂文武官具公服
編輯「行五拜三叩頭禮。」「至十五日、具黑翼善冠、淺淡袍服、 犀帶御奉天門。文武官具常服朝參。禫祭免朝一日。」 弘治三年、定官吏監生守制、接喪、承重、過房、及丁憂 後犯罪應坐事例。
按明《會典》,「凡官吏監生接喪,弘治三年令官員守制, 未滿接服,不行申報,及扶同官吏究問。若稱已行申 報,中途沉滯者,官員監生不許附選,吏典不許實撥, 候行查至日定奪。」凡官吏監生承祖父母憂,不開何 年父故,及有無伯兄應否承重,或丁養父母憂,不開 自幼過房者,俱行查。凡官吏丁憂,除公罪不坐外,其 犯贓罪及係官錢糧,依例勾問。
弘治十七年春二月,太皇太后周氏崩,以宰臣議祔 葬裕陵。是歲萬壽節,以《太皇太后山陵》襄事,奏准於 奉天門行禮,冬至節免賀。
按《明通紀》:弘治十七年二月,太皇太后周氏崩,上尊 諡曰孝肅睿皇后。尋詔罷尊諡,仍稱太皇太后,立廟 別祭。初,成化戊子孝莊錢太后崩,大學士彭時等議 合葬裕陵,時已有周太后他日祔葬祔廟之說矣,至 是,太后崩,隨上尊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 聖睿皇后,同孝莊之制矣。既而大學士劉健等覺其 誤,乃上疏言「成化初事有難處,臣子姑為委曲將順 之意,今當再議。」於是詔禮部會多官詳議以聞。 按《明會典》,弘治十七年,敬皇帝萬壽聖節,以孝肅太 皇太后山陵襄事,奏准文武百官服錦繡,於奉天門 行五拜三叩頭禮。是歲冬至節免賀。
按《明外史英宗周太后傳》:初,錢太后合葬裕陵,太后 殊難之,憲宗委曲寬譬,得請乃已。孝宗生西宮,太后 育之宮中,以故孝宗事太后亦至孝。弘治十七年二 月,太后崩,合葬裕陵。 按《孝莊皇后錢氏傳》:弘治十 七年,周太后崩,詔禮部集群臣會議。孝宗御便殿,出 裕陵圖,指示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曰:「陵有二隧, 若者窒若者可往來,大非禮,當釐正。」又曰:「此皆當日 內臣所為。昨見成化間彭時、姚夔等章奏,先朝大臣 為國如此。」健、遷對曰:「英宗皇帝遺命,合葬先臣李賢 記於閣中。」帝曰:「柰何違之?」東陽對曰:「以周太后故,先 帝委曲至此。」帝曰:「先帝亦不得已耳。欽天監言通隧 上干先帝陵堂,恐動地脈,朕意不爾。」因以指畫紙曰: 「窒則天地閉塞,通則風氣流行。」因力贊帝曰:「事須師 古,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朕豈敢忘,顧私情耳。祖宗來, 一帝一後,今並祔壤,禮自朕始。」然帝始欲通隧,竟以 陰陽家言,寢不行。
弘治十八年,上聖祖母及聖母尊號,以太皇太后服 未滿,免賀。五月,上崩。六月,葬泰陵。
按《明通紀》:「弘治十八年五月,上不豫。初六日昧爽,司 禮監太監戴義出左掖門,急宣劉健、李東陽、謝遷入 乾清宮,授遺旨。初七日,上崩。十八日,皇太子即位。六 月,上大行皇帝尊諡曰『遵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 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
按《明會典》:「弘治十八年,上聖祖母及聖母尊號,以太 皇太后服制未滿,百官並命婦照成化二十三年例 免賀。」〈又〉孝宗敬皇帝陵曰「泰陵。」敬皇后張氏合葬。
武宗正德元年景帝廢后汪氏薨以妃禮葬金山
編輯按《明會典》:「景皇帝陵寢在金山,景皇后合葬。」
按《明外史景帝廢后汪氏傳》:「後,順天人。正統十年,冊 為郕王妃。十四年冬,王即皇帝位,冊為皇后。正德元 年十二月薨。廷議祭葬禮。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後』。遂 合葬金山。明年,上尊諡曰貞惠安和景皇后。」
正德四年,始許「輔臣得終喪制。」
按《明外史楊廷和傳》:「正德四年,廷和為首輔。父春卒, 乞奔喪,不許。三請乃許,使中官護行,旋起復之,三疏 辭,始許。閣臣之得終父母喪者,自廷和始也。」
正德十三年,太皇太后王氏崩,合葬「茂陵。」
按《明通紀》:正德十三年正月,上復出關遊幸。二月二 日,太皇太后王氏崩,上還京。諡大行太后曰孝貞純 皇后。四月朔,上以大行太后梓宮將祔葬,親詣天壽 山,祭告六陵按《明外史憲宗孝貞皇后王氏傳》:「後,上元人。初,憲宗 在東宮,英宗為擇配,得十二人,選後及吳氏、柏氏留 宮中,意頗屬後。及即位,左右為吳地,遂」冊吳為後。已 而吳後廢,冊為皇后,天順八年九月也。萬貴妃寵冠 後宮,後處之澹如。孝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武宗即位, 尊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加上尊號慈聖康壽太皇 太后。十三年二月己卯崩,上尊諡曰孝貞莊懿恭靖 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廟。
正德十六年,上崩於豹房。葬「康陵。」
按《明通紀》:正德十六年二月,上不豫。三月十四日,上 崩,無嗣。慈壽皇太后定議,遵祖訓兄終弟及之旨,為 遺詔遣文武大臣迎興王入繼大統。五月初八日,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 文思孝毅皇帝,廟號武宗,葬康陵。」
按《明會典》,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毅皇后夏氏合葬。
世宗嘉靖元年十一月壽安皇后邵氏崩祔葬茂陵十二月服制滿御奉天門不鳴鐘鼓不鳴鞭
編輯按《明通紀》,嘉靖元年十一月庚申,壽安皇后邵氏崩。 十二月,群臣俱奏「壽安皇太后服制已滿,宜漸從吉 典,御奉天門視事」,久之乃允。仍命不鳴鐘鼓,不鳴鞭 按《明會典》。孝惠皇后邵氏祔葬茂陵。
按《明外史孝惠邵太后傳》:「後,憲宗妃,興獻王母也。成 化十二年,冊為宸妃,尋封貴妃。生三子:興王祐杭,岐 王祐榆、雍王祐橒。興王之藩,貴妃不得從世宗入繼 大統,進封為皇太后。嘉靖元年,又上尊稱曰壽安皇 太后。十一月庚申,太后崩,帝欲祔葬茂陵,數下廷議, 禮部尚書毛澄等不敢力爭。大學士楊廷和等言祖 陵不當數興工作,驚動神靈。今欲祔《壽安》於茂陵,恐 憲廟在天之靈不安。」帝不從。卒葬茂陵,上尊諡曰孝 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后,別祀奉慈殿。尋遷 主陵廟,稱皇后,與孝肅、孝穆等。
嘉靖三年秋七月,璁、萼上言「不宜為壽安太后服三 年喪」,上切責之。是年,准王府墳戶撥給附近二人看 守。
按《明通紀》:嘉靖三年七月,璁、萼上言,今日典禮,願與 禮官辨晰,列十三事以上。其十一曰:「皇上於大行壽 安太后不得率百官終三年喪。」上切責之。
按《明會典》:「凡王府奏討墳戶,嘉靖三年准撥附近民 入二人看守。」
嘉靖七年十月,皇后陳氏崩,喪禮從殺,別葬襖兒峪。 是年定倉官守制例。
按《明通紀》:「嘉靖七年十月丁未,皇后陳氏崩。」
按「《明會典》,嘉靖七年,孝潔皇后喪禮:一,初喪三日,上 服素冠服。一、成服日為始。上元冠素服,御西角門視 朝。十日畢,易元冠元衣,御奉天門視朝。鳴鐘鼓,鳴鞭 如常。朔望日暫免陞殿。一,文武百官,十日內俱布冠、 素服、絰帶朝參。十日之後,入左掖門,則烏紗帽、青衣 侍班奏事。退出公衙及居私室,仍素服白帽,通前二」 十七日而除。待梓宮發引之後服常服。一、在京內外 禁屠七日。一、上於奉先等殿行禮並朝兩宮俱常服。 於几筵祭則服其服。服滿之日命內官代祭。一、兩宮 遣官祭如常儀。一、上祭儀。內贊奏就位。上香、奠帛、奠 酒。上立以帛、酒各授執事奠於靈前。贊讀祝。讀者立 讀祝文畢,贊「舉哀。」上就位哭。贊「哀止。」焚祝帛禮畢。〈又〉 是年,奏准「倉官聞喪,有被上司拘留不回守制者,拘 留官吏參問,倉官問罪,完日仍令回籍,以給引日為 始,補守服制。」
按《明外史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傳》:「嘉靖元年,昭聖皇 太后為帝選婚,得後立焉。帝性嚴厲,一日,張、方二妃 進茗,帝循視其手,後恚,投杯起。帝大怒,後悸墮妊崩。 喪禮從殺。素服御西角門十日,即元冠元裳,御奉天 門,諡曰悼靈,別葬襖兒峪。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 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不聽。十五年,禮部尚書夏」 言議請改諡,時帝意久釋矣,乃改諡曰《孝潔》。
嘉靖十二年十月,皇太子薨。詔議「祭葬禮。」
按《續文獻通考》:世宗嘉靖十二年,定哀沖皇太子祭 葬儀。先是秋八月二十五日,皇長子生,詔赦天下。皇 長子麗妃閻氏出,十月十日以疾薨。禮部議祭葬禮。 時查照成化八年皇太子薨事例,謂皇長子誕生,甫 及三月,尚未冊立,禮宜從殺。上曰:「朕長子既未冊封, 況聖母在上,舊儀不宜用,再著擬來看。」時尚書夏言: 「查得弘治九年二月二十日蔚悼王薨,照依憲廟皇 子並忻穆王薨事例,輟朝二日。祭祀壇數並殯葬儀, 俱照成化二年皇子喪禮行。」從之。其禮儀從是月十 三日至十四日止,輟朝二日,不鳴鐘鼓,上御奉天門, 淺淡服色從事。文武百官青衣、烏角帶朝參。聞喪之 日,御祭及昭聖皇太后、章聖皇太后、莊肅皇后並中 宮各祭一壇,俱用素羞,遣內官行禮。朝夕,仍設素饌 於柩前發引。又御祭及皇太后、皇后、中宮各祭一壇, 亦俱用素羞,遣中官行禮。及葬,上御祭一壇,亦素羞, 遣中官行禮。翰林院擬奏封號,並撰祭文《壙誌》。工部差官一員料墳塋、享堂、房屋等,凡百日。周年、二周年, 每次御祭,及憲廟皇妃、昭聖皇太后、章聖皇太后、莊 肅皇后、武廟皇妃、中宮,各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 嘉靖十四年,武宗皇后夏氏崩。帝以叔嫂無服,服青 臣民如母后服。夏言請暫罷朝參,許之。
按《明外史武宗孝靜皇后夏氏傳》:「後,上元人,正德元 年,立為後。嘉靖元年,上尊稱曰莊肅皇后。十四年正 月崩。禮臣上喪儀。帝曰:『叔嫂無服,且兩宮在上,朕服 青,臣民如母后服』。禮部尚書夏言曰:『皇上以嫂叔絕 服,則群臣不敢素服見皇上,請暫罷朝參』。許之。」已而 議上諡孝靜莊惠安肅毅皇后。十五年,從夏言議,改 諡「孝靜莊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后」,合葬康陵, 祔廟。
嘉靖十五年,廢后張氏薨。喪禮視《胡廢后》。
按《明外史廢后張氏傳》:「張氏,世宗第二後也。初封順 妃。嘉靖七年,陳皇后崩,遂立為後。十三年,廢居別宮。 十五年薨。喪葬儀視宣宗胡廢后。」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章聖皇太后崩,因議改葬「興獻」 及除服冠服之制。
按《明通紀》:「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癸卯,章聖皇太后崩。 壬子,駕發京師,詣山陵大峪山,躬往相視天顏,悽愴 號慟,諸臣莫不感慨。」
按《明會典》:「嘉靖十七年,章聖皇太后服既除,上常服, 俱墨布。至喪次,仍素服。百官俱青色冠服。郊有事,吉 服作樂。廟有事,淺色服,不作樂。」
按《明外史興獻皇帝傳》:「帝,憲宗第三子,母邵貴妃,進 稱壽安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封興王。弘治四年,建 邸德安,已改安陸。七年之藩,正德十四年薨,諡曰獻 王。薨二年而武宗崩,召世子入嗣,是為世宗。嘉靖三 年九月,百戶隨全錄事錢子勛言,獻皇帝宜遷葬天 壽山,帝謂不宜洩王氣,乃止。尊陵名曰顯陵。七年,加」 上尊諡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親製《顯陵碑》,封 松林山為純德山。十七年四月,加皇考廟號稱宗,以 配上帝。上尊諡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 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祔太廟。其年十二月,太后崩, 上尊諡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 按《慈孝太后蔣氏傳》,太后,世宗母也。弘治五年,冊為 興王妃。世宗入承大統,即位三日,遣使詣安陸奉迎。 將至,聞《考孝宗》留不進。群臣惶懼,改稱興獻太后,乃 入。頃之,又欲稱興獻皇太后。群臣力爭,謂稱皇,非是。 會清寧宮旁室焚,論者歸咎於議禮,乃稱興國太后。 後三年,上尊號曰本生章聖皇太后。時張璁、桂萼等 謂帝「宜考興獻帝,而母興獻後。」帝竟用其言。以是年 秋,尊妃為聖母章聖皇太后。七年,上尊號曰慈仁。十 五年上尊稱曰康靜貞壽。十七年十二月崩。諭禮工 二部,改葬獻皇帝於大峪山,以駙馬都尉京山侯崔 元為奉迎行禮使,兵部尚書張瓚為禮儀護行使,指 揮趙俊為吉凶儀仗官,翊國公郭勛知聖母山陵事。 已而帝親幸大峪相視,復令議奉太后南詣合葬。而 禮部尚書嚴嵩等言:「靈駕北來,慈宮南詣,共一舉耳。 顯陵遠在承天,陛下《春秋》念之。遷於大峪,朝發夕至。 臣謂如初議便。」帝曰:「成祖豈不思皇祖耶,何以南孝 陵?」因止崔元等毋行,而令趙俊往,且啟視幽宮。因上 尊諡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 按 《席書傳》,帝既加隆所生,中外獻諛希恩者紛然遝至。 錦衣百戶隨全、光祿錄事錢子勛既以罪褫,希旨請 遷獻帝顯陵梓宮,北葬天壽山。工部尚書趙璜等斥 其謬,帝復下廷議。書乃會廷臣上言:「顯陵,先帝體魄 所藏,不可輕動。昔高皇帝不遷祖陵,文皇帝不遷孝 陵。全等諂諛小人,妄論山陵,宜下法司按問。帝報曰: 『先帝陵寢在遠,朕朝夕思望,不勝哀痛,其再詳議以 聞』。」書復集眾議,極言不可,乃已。 按《孫交傳》,或議遷 顯陵天壽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遷仁祖於鍾山, 慮泄靈氣而止。具載皇陵碑事,乃止。 按《胡世寧傳》, 「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巡撫四川,召為吏部右侍郎,以 父憂歸。既免喪家居」,聞京師有議遷顯陵祔天壽山 者,世寧極言不可。疏上,帝深嘉歎。
嘉靖十八年四月,章聖太后梓宮南祔。七月,二聖合 葬顯陵。是年正旦及萬壽節,禮從簡素,大小祥,几筵 陵寢並行致祭。又題准:「士庶治喪能遵禮者,量加勸 獎。」
按《明通紀》,嘉靖十八年七月,二聖梓宮合葬顯陵 按《明會典》,「嘉靖十八年正旦,以章聖皇太后未南祔, 上具翼善冠、黃袍,御奉天門,鳴鐘鼓奏,堂下樂,鳴鞭, 百官具公服行禮。」八月萬壽聖節,以南祔未久,行禮 如正旦儀。九月小祥,上同后妃謁几筵致祭。公、侯、駙 馬、伯、文官三品以上大臣,各具青服陪拜顯陵,遣勳 戚大臣一員捧祀帛往祭。《大祥》同〈又〉《章聖皇太后梓 宮南祔儀》一。先期敕命勳戚重臣一員充奠獻使、並 護行武職大臣一員管領官軍扈侍梓宮行禮部堂 上官一員監禮扈行題主大臣一員護喪內侍官並入皇堂內官、內使匠作太常少卿一員執事官十人 鴻臚寺少卿一員屬官十人光祿寺少卿一員四署 官四人錦衣衛指揮一員千百戶四人,各供事。給事 中、御史各二員監視糾察。欽天監官一員,率博士一 員安葬候時。五府九卿等衙門分官奉送梓宮,俱照 欽點職名,各送至張家灣水次,恭祭而回。工部委官 會同內官監,先期於通州及張家灣水次二處,撘蓋 奉安梓宮席殿,及朝陽門至通州各處祭所席棚,及 行文沿路府州縣,各「該有司,預於水次撘蓋祭所席 棚。一、前期二日,《百官及皇親命婦、文武官三品以上 命婦》,俱衰服,每日早詣慈寧宮門外哭臨。命婦設祭 一壇,免朝,禁屠宰音樂,至神主回京日止。一前期六 日,以皇妣祔葬顯陵,祭告太廟、睿宗廟,遣官分告列 聖群廟。越二日,上吉服,告天神地祗壇,祭品行禮俱 如常」儀,百官陪拜。又二日,上預告几筵,內侍官陳設 牲醴如常儀。上具衰服,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奏「四 拜,奠帛、三奠酒,讀祝,俯伏,舉哀。哀止,奏四拜,興,焚祝 帛。禮畢,一設奠辭。」靈昭聖皇太后遣祭一壇,武廟皇 妃一壇,皇后一壇,皇妃、皇嬪各一壇,皇太子一壇,裕 王、景王、仁和大長公主等一壇,涇簡王妃一壇,內官 內使共一壇。是日,遣官祭告各門及諸神廟。慈寧門、 思善門、右順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御橋、大明門、俱遣 內官行禮。玉河橋、朝陽門、並橋、關王廟、顯靈宮、靈濟 宮、城隍廟、東嶽廟、真武廟、俱遣太常寺官行禮。祭用 酒果、脯醢、香帛,司禮監、禮部、錦衣衛提督執事者設 大昇轝於午門外,至大明門外一啟奠。內侍官陳設 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上具衰服詣拜位、奏 拜奠讀祝舉哀禮畢。內侍官跪奏「請慈孝顯皇后梓 宮升龍輴。」內侍官先捧諡冊寶由殿中門出置輿內。 次奉桑主由中門出奉安輿內次香亭安置訖。內侍 官捧銘旌由中門出梓宮降殿。執事官奉登龍輴訖。 以綵色帷幕障飾。梓宮執翣者分列左右。內使擎執 繖扇侍衛如常儀。儀仗用存日所御者諡冊寶輿、香 亭、銘旌,以次先行。上至梓宮前跪。內侍官跪奏「謹請 皇妣靈駕進發。」上由殿左門出,宮眷皆哭,後隨至午 門。內侍官跪奏「請靈駕安止。」安定,行祖奠禮。一、祖奠, 內侍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上衰服、 拜奠、讀祝、舉哀畢,內侍官跪奏「請靈駕進發。」執事者 進大昇輿奉安訖遂行。上率宮眷隨至端門外,行朝 祖禮一、朝祖欽定捧主官九員俱具青服恭捧各廟 主詣太廟。奉安訖,太常寺陳設脯醢酒果於列聖位 前,不奠獻。執事官先設褥位於太廟丹陛正中。梓宮 至端門外,上具青服。太常寺導引官導上詣桑主輿 前跪,太常卿跪於上之左。奏「請慈孝獻皇后朝祖。」上 捧桑主由太廟中門入,至太廟丹陛上立。典儀唱「迎 神。」各捧主官上香退。典儀唱「行朝祖禮。」太常卿進立 於殿中,北向。內贊奏「跪。」上捧桑主跪奉於褥位。內贊 奏「謁辭。」太常卿跪奏曰:「孝元孫嗣皇帝御名,謹奉慈 孝獻皇后謁辭」訖,內贊奏四拜禮、興,平身。上跪捧桑 主起立。太常卿跪奏曰「禮畢,請還宮。」捧主官納主還 各廟。上捧桑主退至陛東,西面立,隨列聖主後出安 亭內,行辭奠禮,一辭奠。先期,太常寺官於承天門內 陳設牲醴如常儀。內侍官設上拜位,設宮眷帷幕於 近西。《桑主》朝行禮畢,上易衰服。太常寺導引官導上 詣拜位。內贊奏「上香」,奏二拜。典儀唱「奠帛三獻。讀祝, 俯伏,舉哀。」哀止。奏二拜焚帛。祝禮畢,上退,宮眷入拜, 哭盡哀止。太常寺官跪奏「請靈駕進發」,上攀送而還, 宮眷俱還。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官提督輿亭儀衛等 以次前行。梓宮出承天門、大明門,轉東,由朝陽門出, 大樂鼓吹前導,設而不作。一、遣奠。先期,太常寺執事 官於朝陽門外陳設牲醴如常儀。梓宮至太常寺,導 引官引奠獻使詣拜位,行四拜禮,奠帛、奠酒、讀祝,俯 伏,舉哀。哀止,贊四拜,興,焚祝帛。禮畢,太常寺官詣梓 宮前跪奏「請梓宮啟行。」一路祭公、侯伯、五府九卿等、 衙門官員耆老人等共祭一壇,在朝陽門外五里,僧 道官共一壇,在通州,「皇親及駙馬共祭一壇。各衙門 奉送梓宮官員一壇俱張家灣。一京城至張家灣沿 途市巷軍民男婦遇梓宮至皆跪俯伏舉哀候梓宮 過興。一《大昇輿行》沿途校尉舁送選委內官同錦衣 衛官專一提督。務要起止有節行步安穩。送葬官員 人等不許逼近儀仗失次喧嚷有失禮儀者聽糾儀 官舉奏。」一、題主。前期,內侍官設神座香案於通州席 殿內。靈駕至,奉安訖,奠獻使行上食禮畢,退。執事官 陳設祭品,設題主案於香案前西向,奉桑主置案上。 奠獻使具青服,百官俱釋衰,具青服陪拜。太常寺官 引使就拜位,贊「三上香」訖,贊四拜,興,退。百官分侍左 右。題主官盥手西向立,恭題訖,內侍官捧主奉安神 座。命官青服行降神禮:一、降神。典儀唱「執事官各司 其事。」贊「就位。」贊「上香,復位。」贊「四拜。」百官同。次唱奠帛。 行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獻。贊四拜。焚祝帛。禮畢。 太常官跪奏請慈孝獻皇后神主降座升輿。命官捧主升輿還京。內侍官捧桑主用白韜櫃靈。駕行。內執 事官焚楮駕凶儀於野。一、次日,神主回京。內執事官 備儀衛,教坊司大樂鼓吹前導,至道中行饗神禮。命 官具青綠錦繡服色,百官同。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 事。」贊「就位。」贊「上香,復位。」贊「四拜」,百官同。次唱奠帛,行 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獻贊「四拜」,焚祝帛。禮畢,神 主輿行至朝陽門,命官具吉服隨行,百官同至午門 外,儀衛等退。內導引官導神主入。上具常服率皇后 宮眷等迎神主於慈寧宮門外。武廟皇妃、公主、涇簡 王妃等迎於宮內,俱吉服。神主至几筵殿內,上立於 殿東稍南西向。皇后皇妃以下序立於殿西稍南、東 向。內侍官詣靈輿前跪奏「請慈孝獻皇后神主降輿 陞座」畢。上捧神主奉安於靈座訖,行安神禮。內執事 官陳設牲醴如常儀。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奏拜奠 讀祝。禮畢。后妃以下入行四拜禮。鴻臚寺官引百官 於慈寧宮門外隨班行禮傳贊如儀。一神主輿行。奠 獻使等官行叩頭禮上食畢。太常寺官跪奏「奉請梓 宮啟行。」至張家灣。奉梓宮登舟奉安訖。行祭告禮。太 常寺官陳設奠獻使行禮如常「儀。各衙門奉送官俱 陪拜。祭畢,舟發」,沿途每日三上食。奠獻等官俱素冠 服詣梓宮前「行叩頭禮如常儀。神宮監尚膳監恭辦 上食饌五樣蔬果酒膳。一經過有王府去處、許王素 服出迎致祭。該府官預陳設祭物於水次席殿。其附 近王府、許遣輔導官致祭行禮。一《南京守備文武衙 門》、各處鎮巡三」司官、梓宮舟經、及附近去處、俱致祭 舉哀、與王府遣官同。所轄有司大小官員、通許陪拜。 致祭品物:簇盤一座豕一羊一、果五盤點心五盤 「煠五盤,俱用顏色紙花案,酒五樣、菜五碟、粉湯五盌、 飯五盌,帛一段、酒三爵,香燭、紙陳設如儀。」一、梓宮自 通州登舟,抵承天府張家灣祭潞河之神,天津祭海 口之神,「安平鎮祭龍王之神,徐州、呂梁二處祭洪神, 淮河口祭淮瀆之神,《儀真》」「南京祭大江之神,彭澤祭 小孤山之神、九江之神、漢江之神。所過大川,俱用牲 醴致祭,俱勳臣具青服行禮。其各處應祀水府之神, 開載未備者,臨期斟酌致祭。《顯陵合葬儀》:一、先期遣 官祭告顯陵,光祿寺官陳設牲醴、百官陪拜如儀。一、 舟至承天府,太常寺官陳設祭告牲醴如儀。百官俱 衰服奉迎。梓宮升席殿,奉安訖,奠獻使行祭告禮,師 生耆老人等俱隨班拜。奠獻使先詣」睿宗舊寢前行 禮畢。奉遷睿宗梓宮安於祾恩殿、復詣聖母梓宮前 候發。執事官先陳龍輴於祾恩殿門外候大昇輿至。 太常官詣前跪奏「請靈駕降輿。升龍輴詣祾恩殿。」執 事官奉梓宮升龍輴由中門入。奠獻使由左門入詣 祾恩殿奉安訖。諡冊寶輿仍設於前一安神。執事官 陳設酒饌如常儀。設奠獻使拜位於二聖梓宮前。內 侍官引奠獻使詣拜位行禮,執事、撫按等官陪拜。一 以合葬祭告后土並純德山之神,陳設牲醴如常儀。 一、遷奠,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奠獻使詣拜位,舉 哀行禮,退,候掩元宮時至。太常官引詣二聖梓宮前 跪。太常官奏「請靈駕赴元宮。」奠獻使俯伏,興。執事官 升,奉遷二聖梓宮進皇堂。奉安訖,太常官同內侍官 奉諡冊寶置於前,陳列冥器等畢,行贈禮一、贈禮,內 執事官陳設酒饌於皇堂門外,奉玉帛置於案。奠獻 使詣拜位,贊「四拜」,奠酒受玉帛。獻畢,以授內執事,捧 入皇堂安置訖,俯伏,興,贊「四拜」,舉哀興。贊「贈事畢」,遂 掩元宮。行享禮。執事官陳牲醴於元宮前如常儀。太 常官引使詣拜位行禮,百官陪拜,《一》掩《元宮》畢,太常 寺官同內侍官恭奉桑主並魂帛奉藏於元堂外。遣 官祭謝后土並純德山之神,陳設酒饌如常儀,禮同 「祭告。」奠獻使、執事等官回京復命。〈又〉是年題准:「士庶 喪禮,各稱家之有無,以為厚薄,時忌致祭,亦隨所有, 以伸追慕,不以富侈,不以貧廢。巨家大族,能遵禮以 為細民之倡者,有司量加勸獎。」
按《續文獻通考》:「睿宗獻皇帝陵曰顯陵,在湖廣承天 府之松林山,今號純德山。獻皇后蔣氏合葬顯陵。一 妃葬金山。」
按《明外史慈孝太后蔣氏傳》:「嘉靖十七年,議奉太后 南詣合葬,令趙俊往啟視幽宮。明年,俊歸,謂顯陵不 吉,遂議南巡。九卿大臣許讚等諫,不聽。左都御史王 廷相又諫。帝曰:『朕豈空行哉,為吾母耳』。已而侍郎呂 柟、給事中曾烶,御史劉賢,郎中嶽倫、太學生陳良鼎 等,復相繼疏諫,不聽。良鼎下錦衣衛獄。三月,帝至承」 天謁獻陵,作新宮焉,曰:「待合葬也。」歸過慶都,御史謝 少南言:「慶都有堯母墓,佚於祀典,請祀之。」帝曰:「帝、堯 父母異陵,可知合葬非古。」即拜少南左春坊左司直 兼翰林院檢討。定議葬大峪山。四月,帝謁長陵。諭嚴 嵩曰:「大峪不如純德。」仍命崔元護梓宮南祔。七月,合 葬顯陵,主祔睿宗廟。
嘉靖二十年八月,昭聖皇太后崩,合葬泰陵。大享服 吉,用樂。《時祫》權用青綠花樣樂,設而不作。
按《明通紀》:「嘉靖二十年八月,昭聖皇太后崩,上尊諡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
按《明會典》「二十年,以昭聖皇太后喪服。令大享齋戒 服吉。正祭用樂。時祫齋戒權用青綠花樣。至日樂暫 設而不作。」
按《明外史》《孝宗孝康皇后張氏傳》:「後興濟人。成化二 十三年,選為太子妃。孝宗即位,立為後。武宗即位,尊 為皇太后。五年,進慈聖皇太后。世宗入繼,進聖母昭 聖慈壽皇太后,再進聖母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二 十年八月崩,諡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 皇后,合葬泰陵,祔廟。」
嘉靖二十二年,定「醫院官生丁憂、及各監匠官奔喪 事例。」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奏准,太醫院除堂官外,合 屬官生丁憂等項,先送禮部查明,轉咨本部。凡匠官 丁憂者,奔喪二十七日,赴部送監辦事。」
嘉靖二十三年,定「未封公主喪禮。」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三年,未封公主喪禮,喪聞,賜封, 御祭一壇,皇妃共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主 共祭一壇,涇簡王妃祭一壇。俱用素羞,遣內官行禮。 欽天監差官擇地,並選出殯等項日期。工部差屬官 一員造墳享堂等項。破土祀后土,遣大臣行禮。」發引, 御祭一壇,皇妃以下祭同前。俱用素羞,遣內官行禮。 「靈柩由東上南門、東上北門、北中門、北安門出,各祭 一壇,內官行禮。西直門祭一壇,太常寺官行禮,工部 內監官於墳所安設。享堂各用儀物,俱行內府、該衙 門預行製造。」錦衣衛撥旗校擺路,教坊司撥女樂三 撥,並樂人三百員名,送至墳所。靈柩至墳及下葬,「各 御祭一壇,用素羞,遣內官行禮。」掩土後、祀后土、並題 神主安神、各祭俱遣大臣行禮。百日、周年、二周年、每 次御祭一壇。皇妃以下、祭數同前。俱用素羞。遣內官 行禮。聞喪下葬、並免輟朝。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皇后方氏崩。詔以元後禮葬, 預名陵曰「永陵。」是年,定各官起復違限事例。
按《明通紀》,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皇后方氏崩。 按《明會典》,孝烈皇后喪禮:一發喪,上素冠服,詣大行 皇后宮舉哀,設奠畢,歸喪次。皇妃、東宮、裕王、景王公 主皆素服舉哀,設奠畢,各歸喪次。次日及第三日,同 一成服。上素服詣大行皇后宮舉哀設奠,大殮,奉安 梓宮,設几筵,安神帛,立銘旌,上具喪服。皇妃、東宮、裕 王、景王、公主等皆成服行祭。禮畢,歸喪次,上祭一壇, 皇妃共祭一壇,東宮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 主共祭一壇,涇簡王妃祭一壇,內官內使共祭一壇。 是日,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共祭一壇,文 武官三品以上命婦共祭一壇《一》。每七及百日,上及 皇妃以下各祭一壇。《一》。聞喪,次日為始,輟朝,不鳴鐘 鼓,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詣思善門橋南哭 臨畢,退於金水橋南伺候。上素服御西角門,文武百 官行奉慰禮,退於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次日,同 一成服。日為始,上素冠、素服。十二日十二日後,易淺 色服視朝,俱在西角門。文武百官十二日內,俱布帽、 素服、絰帶朝參。十二日之後,烏紗帽、黑角帶、素服,通 前二十七日而除。上御奉天門視朝,服常服,百官淺 色衣,鳴鐘鼓、鳴鞭如常。朔望日暫免陞殿,待梓宮發 引之日,百官服常服。一成服日,百官各具斬衰服,詣 思善門橋南,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聲而止。每日早, 哭臨畢,退易素服,仍入金水橋南伺候西角門,行奉 慰禮如前。凡在衙門視事,用布裹紗帽、垂帶,素服,絰 帶「麻鞋。退居即服孝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 官員一品至三品命婦,麻布大袖、圓領長衫、麻布蓋 頭。清晨由西華門入思善門,哭臨三日而止。不許戴 金銀首飾,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諸寺觀各 聲鐘三萬杵,聞喪日為始,禁屠宰七日。一、軍民素服, 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以聞喪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 一,聽選官、辦事官、監生、吏典、僧道、坊廂人等,聞喪即 易素服。次日至第三日,皆清晨赴順天府,朝闕設香 案哭臨。至第四日,官各具斬衰服,監生人等素服,朝 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而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 七日而除。一,各王府、南京、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及直 隸府分。禮部請敕差官訃告。「一、在外親郡王及世子、 王妃以下,聞訃,皆哭盡哀,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易素 服。第四日服斬衰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外文武官 員人等,聞訃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於本衙門歇宿, 不飲酒食肉。次日具斬衰服,率官僚人等於衙門朝 闕設香案,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聲而止。自是素服, 通前二十七日而除。軍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各 王府及在外文武衙門俱免進香。一、成服後三日,在 京文職七品以上武職三品以上衙門,陸續赴思善 門外進香。每日鴻臚寺朝退後、由西華門引入思善 門前行禮、司禮監官捧進几筵前。一、梓宮未發,南京」 堂上官及朝鮮差陪臣進香,服制雖滿,仍衰服行禮。 鴻臚寺引從西華門入,陪臣衰服。工部製給一冊諡及發引以下,與大喪同。但八虞、九虞俱於宮中遣內 官行禮。是年,以孝烈皇后喪服,題准,歲暮大祫、來歲 孟春時享,各齋戒權用青綠花樣樂,設而不作。其啟 蟄、祈穀齋戒,服吉用樂。〈又〉題准:「丁憂起復年限、違限 一年之上者送問二年之上、雖有事故、亦不准理、仍 行原籍查回定奪。」
按《明外史孝烈皇后方氏傳》:「『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 乙未,宮中火,中官請救後,帝不應,遂崩。詔以元後禮 葬,預名葬地曰永陵,諡孝烈』。親定諡禮,視昔加隆焉。 禮成,頒天下。」
嘉靖二十七年夏五月,葬孝烈皇后於永陵。以梓宮 未發,祭方澤,照「祈穀例。」定兩京官出差、丁憂及館局 等官丁憂服滿事例。
按《明通紀》,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孝烈皇后葬永陵。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七年,梓宮未發,題准夏至大祭 地於方澤,照祈穀例,齋戒服吉用樂。是年題准兩京 官出差丁憂,免其來京,准令差人齎執回文,赴部告 領勘合。其館局司所倉庫等官,止令給引照回,服滿 原籍,有司查勘無礙,給文送部聽用。
嘉靖二十八年春三月,皇太子薨。命與哀沖太子並 建寢園。是年,定丁憂起復官「違限三年」之例。
按《明通紀》:「嘉靖二十八年三月,皇太子冠,尋卒,諡莊 敬。」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八年,莊敬太子喪禮:一,「聞喪第 四日成服,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一壇,裕王、景王共 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內官、內史共祭一壇,東宮六 局官共祭一壇。一。文武百官自聞喪次日為始,具素 服、烏紗帽、黑角帶,於本衙門歇宿。至第四日早,具齊 衰服,不杖,赴南城明德宮,候大殮畢,舉哀,行四拜禮。 仍共舉祭一壇。《一》,每七百日,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 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一》,自聞喪次日為始,輟朝, 不鳴鐘鼓,十日止。」《一聞喪》第五日,百官具素服烏紗 帽黑角帶,詣西角門行奉慰禮。退,易布裹紗帽、絰帶 麻履,於各衙門辦事。「通前成服日為始,十二日而除。 在京軍民人等各素服,十二日而除。禁屠宰五日。聽 選辦事官吏、監生僧道耆老人等、俱於成服日赴順 天府舉哀,行四拜禮。官具衰服。監生人等具素服。一、 翰林院撰祭文、光祿寺辦祭物。一、各王府、直隸各布 政司等處、禮部請敕差官訃告。一、諸王及世子王妃、 郡主以下,聞訃次日,具素冠服舉哀,行四拜禮畢。服 十二日而除。一、在外文武官員人等聞訃次日,各具 衰服舉哀,行四拜禮畢。易素冠服絰帶麻履,十二日 而除。其各王府及天下文武衙門,俱免進香。一諡冊 先期題請欽定大臣二員充正副使,行翰林院擬請 諡號。撰諡冊文、諡寶文、《壙誌》文、祭告文、並各該衙門 造辦諡冊諡寶《壙誌》。欽天監擇吉。先期一日遣大臣 告於」太廟寢。內侍官設節冊寶案於皇太子靈柩前。 至日早,鴻臚寺設節冊寶案於奉天門稍東,百官青 衣、黑角帶侍班,正副使各就拜位,候序班舉節冊寶 案至丹墀中道置定。鳴贊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序 班舉案,正副使後隨,由左順中門至明德宮。內侍預 設素羞於皇太子靈柩前,正副使捧節冊寶置於案。 就位上香。贊宣冊寶。太常寺堂上官立宣訖。復置於 案。贊禮畢。正副使捧節復命。次日《敕諭》禮部以賜諡 頒示天下。照例差官齎捧。一安葬先期擇地擇日遣 工部堂上官祭告啟土。一發引。先期命大臣一員護 喪、一員題主、各衙門堂上官題請各一員照例率領 所屬送喪。欽天監差官二「員前去候時。工部撘蓋各 處席殿。」前一日起,禁屠宰三日。遣官一員以葬期告 於太廟寢內,命婦告於孝烈皇后几筵,及遣官祭告 經過各門橋,司禮監錦衣衛官提督執事者。設靈輿、 諡冊寶輿並真亭儀仗於明德宮門外,設方相冥器 於北安門外以俟。是晚,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一壇, 皇妃共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 俱遣內官行禮。」至日,《文武百官布》裹紗帽素服《絰帶》 麻履,候於北安門外。步送至西直門外。祭畢即回。其 《分送入山》官員,俱免辭朝,步送出西直門,騎送至墳 所。還日朝見《護喪官並各執事冠服》同啟奠。遣奠靈 輿至墳所,皇上皆遣祭一壇。護喪官行禮路祭「文武 官等衙門共祭一壇。」皇親駙馬共祭一壇。俱西直門 外席殿行禮、祭畢而回。其護喪官並墳所執事官、待 葬畢回。凡回還官員、俱易烏紗帽青衣黑角帶。次日 以後常服辦事。一下葬、皇上遣祭一壇。母妃以下祭 同前。俱內侍官於將葬時行禮。葬畢行贈禮如儀。掩 壙後、皇上遣祭一壇,俱護喪官行禮。掩壙畢、題主官 題主訖,護喪官獻酒、贊讀祝。禮畢,安神。皇上遣祭一 壇。葬畢、祀后土、遣工部堂上官行禮一百日。《期年》,每 次皇上遣祭一壇。母妃以下祭同前〈又〉是年題准:「丁 憂起復官,違限三年之上,雖有患病公文,亦不准理, 送法司問,完日付選。」
按《明外史哀沖太子傳》:「太子,世宗第一子。母閻貴妃生二月而薨。」 按《莊敬太子傳》:太子,世宗第二子,母王貴妃。嘉靖十八年,帝將南巡,立為皇太子,年甫四 歲,命監國。二十八年行冠禮。是日,風壞泰折坊,越二 日薨。泰與太同,未婚而死,曰「折」,殆其應雲。帝命與哀 沖太子並建寢園,歲時祭禮,從諸陵後。
嘉靖二十九年,皇貴妃王氏薨。議定《喪禮》及未封皇 妃《喪禮》。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九年,皇貴妃王氏喪禮一。初喪, 增六尚,司祭一壇,內官、內使共祭一壇。一,行翰林院 撰諡冊文,及各祭文壙誌文。」一。焚黃,用黃絹裝褙,如 冊樣兩葉,寫冊文。是日陳設祭儀,以祝文及冊文置 於靈前,遣司禮監官行禮。獻爵讀祝訖,女官宣冊。禮 畢,焚祝及冊。一。靈柩前,儀仗內使女樂三十二人,拜 《花旛》《雪柳》女隊子二十八人,女將軍二十四人。一靈 柩至墳園奉安,御祭一壇,遣護喪內官行禮,其餘各 祭,俱同前。「一墳園及各壇路祭,並靈柩頓歇處所,行 工部預為撘蓋席殿。其輓歌執翣人等,該用孝巾孝 帶,俱工部轉行內府、該衙門製造。」 是年未封皇妃 喪禮,喪聞,賜封號,輟朝一日。御祭一壇,皇妃以下各 祭一壇,俱遣內官行禮。光祿寺備祭,翰林院撰冊文、 祝文、「《壙誌》文,擇日行焚黃禮。」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 每次御祭一壇,皇妃共祭一壇。開塋域,祀后土及辭 靈,祭祀壇數,與「初喪」同,俱遣內官行禮。發引以後,合 行事宜同前。凡未封妃喪葬,禮儀隆殺不等,俱禮部 開造,題請施行。
嘉靖三十年,預造五墓於金山,各九數,以葬諸妃。 按《明會典》,嘉靖三十年,以古世婦御妻皆九宜九妃 為一墓。於是金山預造五墓,墓各九數,以次葬焉。 嘉靖三十二年,定南京給由官員在途聞喪,及京官 外補未出京各衙門辦事進士丁憂事例。
按《明會典》:「嘉靖三十二年題准,南京給由官員,往返 在途聞喪者,俱照公差丁憂官例。凡京官外補未出 京,及各衙門辦事進士丁憂者,候公文通狀投部,用 手本送順天府給引。」
嘉靖三十三年,康妃杜氏薨。詔「喪禮依賢妃鄭氏故 事,葬金山。」
按《明通紀》:「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康妃杜氏薨,裕王母 也。至穆宗登極,追封孝恪皇后。」
按《明外史孝恪杜太后傳》:「太后,世宗妃,穆宗生母也, 大興人。嘉靖初,封康嬪。久之,進為妃。三十三年正月 薨。是時穆宗以裕王居邸,帝下禮部議喪禮,尚書歐 陽德請輟朝五日,裕王主喪事,遵高皇帝《孝慈錄》,斬 衰三年。帝不許。輔臣言:『高帝嘗命周王橚為孫貴妃 服矣,慈母猶爾,況生母乎』?帝命比賢妃鄭氏故事,諡 榮淑康妃,葬金山。」
嘉靖四十二年定「各官治本生父母喪」例。
按《明會典》,「凡治喪。嘉靖四十二年題准:內外官員為 人後,遇本生父母亡故,自願回籍者,許給假治喪。在 京照例具奏,在外呈詳撫按,就任放回。定限二年餘, 原籍起送改選。如過三年者,參究。」
嘉靖四十五年冬十二月上崩,遺詔「喪禮各稽舊典, 斟酌改正。」是年大祫,遣官行禮,不作樂。穆宗於喪次 致齋,陪禮官暫免。
按《明通紀》: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上疾甚,還乾 清宮。翌日上崩。徐階等啟請裕王入主喪事,以大行 皇帝賓天告奉先殿。報訃音宗室諸王詔曰:「朕奉宗 廟四十五年,享國長久,累朝未有。朕奉列聖家法,皇 考身教一念,惟敬天勤民是務。祇緣多病,過求長生, 遂致奸人誑惑,有負初心。蓋愆成美,端在後賢。皇子」 裕王仁孝天植,睿知夙成,即皇帝位,勉修令德,無過 毀傷。凡諸附葬,悉稽舊典。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 沒者恤錄,見監者即釋復。職方士各正刑章。壬子,裕 王即皇帝位。隆慶元年正月,上大行皇帝尊諡曰「欽 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 世宗。
按《明會典》,嘉靖四十五年肅皇帝喪禮遺詔:「喪禮依 舊制,以日易月,宗室親、郡王、各處總督、鎮巡三司官, 各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差官代行。衛所府州 縣並土官並免進香、郊社等禮,及祔葬祔享,各稽祖 宗舊典,斟酌改正。」部議:「一、發喪,殿下括髮,詣大行皇 帝宮內舉哀,哀止。小殮括髮設奠不用文,舉哀歸喪 次。皇貴妃等妃、殿下妃、皇孫涇簡王妃等妃、景恭王 妃、寧安公主舉哀禮同,哀畢,各歸喪次。」是日,頒《遺詔》: 「一,大殮殿下素服束髮,詣大行皇帝前舉哀設奠,不 用文。大殮,奉安梓宮,設几筵,安神帛,立銘旌,哭盡哀。 皇貴妃、殿下妃、皇孫及各王妃、公主哭臨禮皆同。一, 成服殿下服衰服,詣梓宮前舉哀,行」奠祭禮。皇貴妃、 殿下妃、皇孫各王妃、公主皆成服,各設祭一壇,六尚 及宮人各隨祭。禮畢,各歸喪次。是日,內官、內使祭一 壇,以上祭俱用文。次日,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衙 門共一壇,文武三品以上命婦共一壇一。每七及百日,殿下一壇。皇貴妃等妃共一壇,殿下妃一壇,皇孫 一壇,涇簡王妃等妃共一壇,景恭王妃一壇,寧安公 主一壇一。內外官員軍民人等,及各王府夷使禮並 與洪武、永樂同。是年歲暮大祫,以世宗喪禮尚在二 十七日內,禮部題准,照弘治十八年例,暫遣官行禮。 樂設而不作,免陞殿,奏祭祀齋戒,陪祀官俱暫免。 按《續文獻通考》: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上 還乾清宮,疾甚,明日崩。是日,內閣及文武大臣啟請 裕王入主喪事。王舉哀,具黑翼善冠、青布袍、角帶,由 東安門入,內外臣謹宿衛。作梓宮。辛丑,小斂。以大行 皇帝賓天,告奉先殿,報訃音於宗室諸王,頒遺詔。壬 寅,大斂。壬子,王即皇帝位,改元隆慶。明年正月,上尊 諡,葬永陵。 世宗遺詔:「皇子裕王勉修令德,勿過毀 傷。喪禮依舊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祭用素饈。 毋禁民間音樂嫁娶。宗室親郡王,藩屏為重,不可輒 離封域。各處總督鎮巡三司官,地方攸係,不許擅去 職守。聞喪之日,各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差 官代行。衛所府州縣並土官並免進香。郊社等禮,及 朕祔葬祔享,各稽祖宗舊典,斟酌改正。齋醮工作採 買等項。但經勞費之事,悉皆停止。」
穆宗隆慶元年春三月葬世宗於永陵遷孝潔肅皇后合葬孝恪皇后祔葬詳定遷祔禮儀是年孟春時享不作樂正旦後仍素服二月先師等祭孟夏時享
編輯皆不作樂。大祥享祀亦如之。
按《明通紀》:「隆慶元年三月,葬肅皇帝於永陵。上攀靈 駕慟哭,慕戀甚篤,畿內感之。」
按《明會典》,「隆慶元年,奉安世宗皇帝梓宮,乃自天壽 山西南襖兒峪遷肅皇后梓宮合葬。孝恪皇后亦自 金山遷祔焉。」〈又〉世宗肅皇帝陵曰「永陵。」肅皇后陳氏 合葬,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俱祔葬。初,世宗 作壽宮於長陵東南之陽翠嶺。隆慶元年,孝潔肅皇 後遷祔永陵《儀》。孝恪皇后同尊諡冊寶,先遣官即陵 園行禮訖。敕命奉遷官一員詣陵供事啟攢。先一日, 遣官以祔葬告天地、宗廟、社稷,用祝文祭告行禮如 常儀。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官、提督執事者設大昇輿 於享殿門外,《葬儀》以次陳設。各衙門先期分官素冠 服詣陵園伺候,騎送至永陵。是日,啟元宮見梓宮,行 祭告禮。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 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祝 文。禮畢,梓宮奉遷出享殿,行啟奠禮。執事官陳設酒 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 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壙內原安奉元 纁玉、璧、五穀等物,就於壙側埋瘞。啟奠畢,行祖奠禮。 執事官進龍輴於享殿下。設真亭神位輿、諡冊寶輿 於殿前。執事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贊引奉遷 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 祝文。禮畢,祖奠畢,內侍官詣梓宮前跪奏「請靈駕進 發。」內侍先捧諡冊寶,次捧神位銘旌,俱由殿中門出, 各安奉輿內。梓宮降殿,內侍官跪奏「請梓宮升龍輴。」 執事官奉登龍輴啟行,執翣者分列左右,內侍擎繖 扇侍衛如常儀。梓宮至陵園門外,梓宮升大昇輿,行 遣奠禮如常儀。遣奠禮畢,內侍官於梓宮前跪奏「請 靈駕進發。」司禮監官率儀衛諡冊、寶輿等前行,鼓樂 前導,設而不作。禮部、錦衣衛官提督葬儀等,以次前 行。沿途軍民男女人等輳集之處,遇梓宮至,皆跪俯 伏,候梓宮過而興。工部先期撘蓋席享殿於永陵獻 殿之右,候大昇輿至,禮官奏請升龍輴,詣享殿行安 神禮。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 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贊四拜,焚帛,祝分 送官俱於享殿外陪拜。禮畢,分送官回京。將掩元宮 時,行遷奠禮。奉遷官詣梓宮前,贊「四拜,興。」贊跪,奠帛、 獻酒、讀祝,俯伏,興。贊四拜,焚帛,祝退。俟掩元宮時至, 奉遷官詣梓宮前跪。內侍奏「請靈駕赴元宮。」奉遷官 俯伏興,梓宮進皇堂。安奉訖,內侍官奉諡冊、寶置於 前,陳列冥器等畢,行贈禮。贈禮畢,行享禮。《世宗肅皇 帝梓宮》至永陵日,遣官祭告后土天壽山並長陵等 陵。掩元宮日,遣官祭謝后土,天壽山並長陵等陵。《祝 文中俱以孝潔肅皇后、孝恪皇后祔葬》,一併告謝。葬 畢,奉遷官暫奉安神主於殿內。神主還京,至城外幄 次,文武百官青衣素服序列於幄前,行五拜三叩頭 禮。神主至午門外,上具翼善冠、淺淡色服、黑犀角帶, 奉迎於午門內。上步行前導,至寶善門外,皇后皇子 及宮眷等迎於門內。神主輿至奉先殿門外,內導引 官導上詣神主輿前跪。內侍官跪奏「請神主謁奉先 殿。」上奉神主由殿左門入,跪置神主於褥位,俯伏,興。 贊「五拜三叩頭。」禮畢,上跪捧神主興,由殿左門出,安 奉輿內。復至世宗肅皇帝几筵前,行謁几筵禮畢,上 捧神主出,安奉輿內。至專殿門外,內侍官奏「請神主 降輿升座。」上捧神主奉安訖,行《安神禮》。上詣拜位,贊 「四拜。」行初獻禮,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亞獻、終獻復 贊「四拜」,焚帛。祝禮畢,皇后、皇子以下以次入拜,行謁見四拜禮。是年孟春,時享太廟,以世宗喪禮尚在二 十七日之內,禮部題准照弘治十八年例,暫遣官行 禮。樂設而不作,免陞殿,奏祭祀。齋戒之日,上於喪次 致齋,陪祀官俱暫免。是年正旦後,《世宗喪禮》成服畢, 上始服衰服,御宣治門視事。百官素冠服、腰絰,行奉 慰禮。以後朝參並同。至二十七日滿,上易素翼善冠、 麻布袍、腰絰,御宣治門視事。俱不鳴鐘鼓,百官素服、 烏紗帽、黑角帶、皂靴,朝參辦事。二月,祭先師孔子及 朝日壇。歷代帝王,以梓宮在殯,議准照弘治十八年 例,免請陞殿及傳制,令太常寺具本奏知,仍各遣官 行禮。樂設而不「作。致齋之日,照天順八年例,上具黃 素袍、翼善冠,百官具淺淡色服朝參,陪祀、執事官,至 期仍各祭服行禮。本月祭太社、太稷,議准仍請上親 祭,餘並同例。」三月,世宗祔廟畢,次日免朝,百官烏紗 帽、黑角帶、青圓領辦事。又次日,上具黑翼善冠、黑犀 帶、淺淡袍服,御皇極門,百官仍烏紗帽、黑角帶、淺淡 色服,行奉慰禮。以後俱皇極門視事。鳴鞭、鳴鐘鼓,如 累朝例。是年孟夏時享太廟,以世宗神主尚在几筵, 照正德元年例,先一日上具常服祭告几筵,祗請詣 廟。享祀。以後,遇太廟時享、祫祭、大祥內皆如之。其鴻 臚寺奏請陞殿,太常寺奏「致齋」,及祭畢聖駕回宮,俱 樂設而不作。
按《續文獻通考》:穆宗隆慶元年正月丙寅,禮部會議 陵葬之禮。曰:「宣宗以前,陵寢合葬皆止一後,至裕陵 則二後同祔葬,茂陵則三後同祔葬。」今孝潔皇后為 皇考元配,禮應合葬永陵。皇考發引,宜先奉孝潔皇 後梓宮於永陵,與聖母孝烈皇后梓宮同日祔葬。 按《明外史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傳》:「隆慶初,禮臣議孝 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也,宜合葬祔廟。若遵遺制,祔 孝烈則舍元配也,若同祔,則二後也。大行皇帝升祔 時,宜奉孝潔配,遷葬永陵,孝烈移主陵廟。」穆宗從其 議。上尊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
按《孝恪杜太后傳》:「太后,世宗妃,穆宗生母也。」 嘉靖
三十三年正月薨,諡「榮淑康妃」,葬金山。穆宗立,尊諡 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遷祔永陵,祀 主神霄殿。
隆慶六年夏五月,上崩。六月,葬昭陵。孝懿莊皇后合 葬。
按《明通紀》:隆慶六年五月,上不豫,二十五日,召閣臣 高拱、張居正、高儀至乾清宮受顧命。上倚坐御榻後 及皇貴妃咸侍東宮立於左,拱等跪於御榻下,命宣 顧命曰:「朕嗣祖宗大統六年,偶得此疾,遂不能起,有 負先帝付託。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等,應協心輔佐, 遵守祖訓,保固皇圖。卿等功在社稷,萬世不泯。」拱等 咸痛哭叩首而出。翼日,上崩於乾清宮。六月,皇太子 即皇帝位,時年十齡。詔以明年為萬曆元年,上大行 皇帝尊諡曰契天明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純 孝莊皇帝,廟號穆宗。上御平臺,召首輔張居正至座 前曰:「先生為父皇陵寢,辛苦受熱。又以國家事重,只 在閣調理。」慰勞備至。隨賜銀幣,戒諭文武群臣。「《山陵》 禮成。」十九日辰時,奉遷梓宮入皇堂。行題主禮畢。奉 安於獻殿。未時,掩元宮。
按《明會典》,穆宗莊皇帝陵曰「昭陵,莊皇后李氏合葬 昭陵,諸妃葬金山。」
按《明外史穆宗孝懿皇后李氏傳》:「後昌平人。穆宗為 裕王,冊為妃,生憲懷太子。嘉靖三十七年薨,葬金山。 穆宗即位,諡曰孝懿皇后。神宗即位,加上尊諡曰孝 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合葬昭陵,祔太 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