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十二卷 |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彙考六
唐二〈元宗開元五則〉
禮儀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天地祀典部彙考六
編輯唐二
編輯元宗開元 年張九齡表請郊祀
編輯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張九齡傳》:元宗即位,未 郊見。九齡建言:「天,百神之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 繼統之主,必有郊配,蓋敬天命,報所受也。不以德澤 未洽,年穀未登而闕其禮。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 天,謂成王幼沖,周公居攝,猶用其禮,明不可廢也。漢 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亦言:『不 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於禮,故《春秋》非之』。」臣謂衡、 仲舒古之知禮,皆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紹休聖 緒,於今五載,而未行大報,考之於經,義或未通。今百 穀嘉生,鳥獸咸若,夷狄內附,兵革用弭。乃怠於事天, 恐不可以訓。願以迎日之至,升紫壇,陳采席,定天位, 則聖典無遺矣。
開元八年三月,遣官攝祠南郊。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開元八年三 月敕:「頃歲未登,水旱不節。今春事方起,農桑是憂,祈 於上元,福茲下土。式展郊禋之禮,以申誠請之心。宜 令左常侍元行沖攝侍中,祠南郊,太常長官分祭華 嶽溫湯。」
開元十一年二月壬子如汾陰祠后土十一月戊寅 有事於南郊大赦。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按《禮樂志》:「開元十一年親 享圜丘,中書令張說、衛尉少卿韋縚為禮儀使,乃以 高祖配,而罷三祖並配。」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一年九月癸未制曰:「帝王承天, 必崇告類之典;文武尊祖,是遵嚴配之義。所以克荷 成命,昭升前烈。蓋王者之子道,乃聖人之神教。朕以 寡昧,猥承丕緒,獲主祭祀,一紀於茲。輔相之宜,下不 足以被物;馨香之德,上不足以動天。故歲咸不登,刑 且未恤。內省為媿,大禮猶鬱。星晷驟遷,夙夜祗懼。」今 「四夷內附,諸侯率職,群生和洽,百物阜蕃,猶恐教或 未孚,求之皇極,誠有不達。觀於《國風》,故親巡河東,祈 穀脽上,神歆有答,歲物以冀。此皆先聖無疆之休,上 元啟佑之貺,冀因報謁,式展誠敬。宜以迎日之至,允 備郊天之禮,所司詳擇舊典以聞。」十一月戊寅,親祠 南郊。
按《文獻通考》:「開元十一年,上將還西京,便幸并州。兵 部尚書張說進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東,有漢 武后土之祀。此禮久闕,歷代莫能行之。望陛下紹斯 墜典,以為三農祈穀,此誠萬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 二十二日,祠后土於汾陰脽上,太史奏:「榮光出河,休 氣四塞,祥風繞壇,日揚其光。」初,有司奏修壇掘地,獲 古銅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獲 古磚,長九寸,有篆書「千秋萬歲」字及「長樂未央」字,又 有赤兔見於壇側。以中書令張嘉貞為壇場使,將作 少監張景為壇場副使,張說為禮儀使。
開元十五年,定「每年九月於南郊雩壇行享禮,以睿 宗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開元十五年, 「太常博士錢嘉會上議曰:准《月令》,及今九月農功畢, 大享五帝於明堂。貞觀及神龍皆於南郊報祭,中間 寢廢,有虧祀典。准《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請每年九月於南郊雩壇行享禮,以睿宗皇帝配。」從 之。
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始定郊祀迎氣之禮。冬十一 月,如汾陰,祀后土。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陰 祠后土。按《禮樂志》:「開元中,起居舍人王仲丘議曰: 按《貞觀禮》,祈穀祀感帝。而《顯慶禮》,祀昊天上帝。《傳》曰: 『郊而後耕』。《詩》曰:『噫嘻,春夏祈穀於上帝』。《禮記》亦曰:『上 辛祈穀於上帝』。而鄭元乃云:『天之五帝迭王,王者之 興,必感其一,因別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 帝』」於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靈威仰,以后稷配,因 以祈穀。然則祈穀非祭之本意,乃因后稷為配爾,此 非祈穀之本義也。夫祈穀本以祭天也。然五帝者,五 行之精,所以生九穀也,宜於祈穀祭昊天而兼祭五 帝。又曰:「《月令》大雩、大享帝,皆盛祭也。而孟夏雩、季秋 大享,《貞觀禮》皆祭五方帝,而《顯慶禮》皆」祭昊天上帝, 宜兼用之,以合大雩、大享之義。既而蕭嵩等譔定《開元禮》,雖未能合古,而天神之位別矣。至二十年,蕭嵩 等定禮,而祖宗之配定矣。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 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十一月庚午,祀后土於脽上, 大赦天下。」按《禮儀志》:開元二十年,蕭嵩為中書令, 改撰新禮。祀天一歲有四,祀地有二。冬至祀昊天上 帝於圜丘,高祖神堯皇帝配。中官加為一百五十九 座,外官減為一百四座。其昊天上帝及配帝二座,每 座籩用十二,簋、簠、㽅、俎各一。上帝則太樽、著樽、犧樽、 象樽、壺樽各二,山罍六。配帝則不設太樽及壺樽,減 山罍之四,餘同上帝。五方帝座則籩豆各十,簋、簠、㽅、 俎各一,太樽二。大明、夜明,籩豆各八,餘同五方帝。內 官每座籩豆二,簋、俎各一。內官以上設樽於十二階 之間,內官每道間著樽二,中官犧樽二,「外官著樽二, 眾星壺樽二。」正月上辛祈穀,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 高祖配,五方帝從祀。其上帝、配帝,籩、豆等同冬至之 數。五方帝,太樽、著樽、犧樽、山罍各一,籩、豆等亦同冬 至之數。孟夏雩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宗配,五方 帝及太昊等五帝,勾芒等五官從祀。其上帝、配帝、五 方帝,籩豆各八,簋、簠、㽅、俎各一。《五官》每座,籩、豆各二, 簋、簠及俎各一。季秋大享於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 宗配。
按《開元禮》:皇帝冬至祀圜丘,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 齋四日於別殿,致齋三日。其二日於太極殿,一日於 行宮前,致齋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於太極殿西序 及室內,俱東向。尚舍直長張帷於前楹下。致齋之日, 質明,諸衛勒所部屯門列仗。晝漏上水一刻,侍中版 奏:「請中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如常儀。 通事含人引文武五品已上褲褶,陪位如式。諸侍衛 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並結珮,俱詣閣奉迎。上水 二刻,侍中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帝服袞冕。〈上辛服通天冠 絳紗袍〉結珮,乘輿出自西房,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 儀。皇帝即御座東向坐,侍臣夾侍如常。一刻頃,侍中 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就齋室。」俛伏,興,還侍位。 皇帝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通 事舍人分引陪位者以次出。凡應祀之官,散齋四日, 致齋三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二日於本司,一日於 祀所。其無本司者,皆於祀所焉。近侍之官應從升者, 及從祀群官、諸方客使,各於本司館清齋一宿。無本 司,各於家正寢。諸祀官致齋之日,給酒食及明衣布, 各習禮於齋所。
攝事無「皇帝齋儀」 ,上辛、雩祀同。
光祿卿監取明水火,大官令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 燧,火以供爨,水以實樽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 堯皇帝廟,如常告之儀。
告以配神作主雩祀侑。孟夏告太宗文武皇帝廟。
前祀一日,諸衛令其屬,「未後一刻,各以其器服守壝, 每門二人,每隅一人,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焉。」 《陳設》: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 道北,南向。
攝事,「守宮設祀官公卿已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
尚舍奉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守宮設文武侍臣次焉〉 於大次之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於大次之 後俱南向〉設諸祀官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從祀「文官九品 已上於祀官之東,東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東,東 方、南方蕃客又於其東,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 介公、酅公於西壝之外道南,武官九品已上於介酅 公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 客又於其西,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東上。」
其褒聖侯若在朝,位於文官三品之下。攝事無大次、褒聖等儀。上辛、雩祀同。
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南向。北門之 外道東、西向。
壇上及東方、南方午陛之東,饌陳於東門外。西方及南方午陛之西,饌陳於西門外。北方之饌陳於北門外。上辛、雩祀,但有壝東方之外饌焉。
前祀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外,東 方、西方,磬簴起北,鐘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鐘 簴次之。設十二鎛鐘於編懸之間,各依辰位。樹雷鼓 於北懸之內,道之左右。植建鼓於四隅。置柷敔於懸 內,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於壇上近南,北向,磬 簴在西,鐘簴在東。其匏竹者立於壇下,重行北向,相」 對為首。「諸工人各位於懸後,東方、西方,以北為上;南 方、北方,以西為上。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 於燎壇。其壇於神壇之壬地,內壝之外,方一丈,高丈 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禮設御位於 壇之北,南向。設祀官、公卿位於內壝東門之外。」
上辛雩祀則東門內,攝事亦然。
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
上辛雩祀無分獻位,以下皆然。
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設 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 設奉禮贊者位於燎壇東北,西向,皆北上。設協律郎 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 當壇北向。設從祀文官九品已上位於執事之南,東 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 南,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於中壝 西門之內道南,武官九品已上位於介公、酅公之南, 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於 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向北上。
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各分方位於朝集使之後。攝事,無褒聖已上至從祀位。
又設祀官及從祀群官等門外位於東西壝門之外, 如設次之式。設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向。蒼牲一, 又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黃牲一、白牲一、 黑牲一。〈雩祀五方色牲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辛雩祀無日月牲〉在南, 皆少退,以北為上。又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 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 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 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設酒樽之位:上帝太樽二、 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 山罍四,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 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於上帝酒樽之東 北向,西上。五帝、日、月各太樽二,在第一等。
上辛,則五帝各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罍二,在第一等神座之左而右向,無日月已下諸座。攝事亦然也。
內官每陛間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間各壺 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階間各摡樽二,在壇下。眾星 每道間各散樽二,於內壝之外。凡樽,各設於神座之 左而右向。樽皆加勺冪。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 爵雩。祀無日月以下樽。其五帝太樽、犧樽各二,罍一, 在第一等;五人帝犧樽各二,在第二等;五官象樽各 二,在壇下。設御洗於午陛東南,亞獻、終獻同洗於卯 陛之南,俱北向。
攝儀但設洗午陛東南,北面。雩祀設五獻之洗於御東南,五官洗於樽北。
設分獻罍洗、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 爵篚冪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內向。執樽罍篚冪者, 各於罍篚冪之後。設玉幣之篚於壇上下樽坫之所。 祀前一日,晡後。
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刻焉。
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帥其屬升設「昊天上帝神座 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
雩祀,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焉。」
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五方帝、日月神座於壇第一 等,青帝於東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東,黃帝於南陛 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
雩祀,又設五人帝座於第二等,如五方之陛位。又設五官座於壇下東南,西向北上,無日月以下諸星位。
大明於東陛之南。〈上辛並無大明以下位矣〉《夜明》於西陛之北,席 皆以槁秸。又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五十五座 於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各依方面,凡座皆內向。其 內官有北辰座於東陛之北,《曜魄寶》於北陛之西,北 斗於南陛之東,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東,五帝內座 於曜魄寶之東,差在行位前。又設二十八宿及中官 百五十九座於第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 星、帝席、大角、攝提、太微、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 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等十七座,並差在行位前。又 設外官五百座於內壝之內,又設眾星三百六十座 於內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間,席皆以莞,設 神位各於座首。所司陳異寶及嘉瑞等於樂懸之北, 東西廂。
昊天上帝及配帝、五帝、日月之座,設訖卻收。至祀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太史令各服其服,升壇重設之。其內官、中官、外官、眾星等諸座,一設定不收也。
省牲器,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去壇二百步所。
享明堂則於明堂所,享廟則於廟所,皆二百步所焉。
《諸衛之屬,禁斷行人》。
廟享,則太令整拂神幄焉。
晡後二刻,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諸儀二人及齋郎 以樽坫篚冪入設於位。
廟享則籩豆簋鈃皆設位,加以巾蓋。諸器物皆濯而陳之。升壇者各由其陛,升廟堂者,升自東陛焉。
晡後三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公卿已下俱就東壝 門外位。
廟享則無壝外公卿位焉。
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牓位,謁者引司空,贊引御史入,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出 還本位。初,司空將升,又謁者引太常卿,贊引引御史 入,詣壇東陛,升,視滌濯訖。
「於視濯。」 執尊者皆舉冪,告絜,廟享升東階。
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廩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 位。太常卿省牲,廩犧令又前舉手曰:「腯還本位。」諸太 祝各循牲一匝,四向舉手曰:「充。」俱還本位。諸太祝與 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太官。謁者引光祿卿詣廚, 省鼎鑊,申視濯溉。謁者、贊引,各引祝官、御史省視饌 具,俱還齋所。
享廟,則進饌者入徹籩豆、簋簠、鈃㽅以出而已。
祀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 豆取毛血,各置於饌所,遂烹牲。
「廟享毛血,每座共實一豆,祝史洗肝於鬱鬯,又取膟膋,每座各實一豆,俱置饌所。」 膟膋,腸間脂也。
鑾駕出宮前。出宮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尚 舍》設行宮於壇東,南向,隨地之宜。守宮設從祀官五 品已上次於承天門外東西朝堂如常儀。前二日,太 樂令設宮懸之樂於殿庭,如常儀,駕出,懸而不作。其 日晝漏上水五刻,鑾駕發引。發引前七刻,搥一鼓為 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中奏「開宮殿 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 嚴。」奉禮郎設從祀群官五品已上位,文官於東朝堂 之前西向,武官於西朝堂之前東向,俱重行北上。從 祀群官五品已上,依時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
其六品已下,及介公、酅公、褒聖侯、朝集使、諸方客使等,並駕出之日,便赴祀所。
所司陳大駕鹵簿於朝堂。發前二刻,搥三鼓為三嚴, 諸衛之屬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入陳於殿庭。通事 舍人引從祀群官各就朝堂前位。諸侍衛之官各服 其器服。侍中、中書令已下,俱詣西階奉迎。侍中負寶 如式。《乘黃令》進玉輅於太極殿西階之前,南向。千牛 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黃門侍郎一人,在 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在黃門之前。侍中版奏:「外辦。」太 僕卿攝衣而升,正立執轡。皇帝服袞冕。〈上辛服通天冠絳紗袍〉 乘輿以出,降自西階,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執轡,皇 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侍中、中書令已下夾侍如常。 黃門侍郎進,當鑾駕前跪奏稱:「黃門侍郎臣某言,請 鑾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
凡黃門侍郎奏請、皆進鑾。駕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 訖。俛伏、興。
鑾駕動,又稱警蹕,黃門侍郎與贊者夾引以出,千牛 將軍夾路而趨。駕出承天門,至侍臣上馬所,黃門侍 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諸侍 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在黃麾內。符寶郎奉六 寶與殿中監後部從,在黃鉞內。侍中、中書令已下夾 侍於輅前,贊者在供奉官人內。侍臣上馬畢,黃門侍 郎奏稱:「請敕車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 侍郎退復位。千牛將軍升訖,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 進發。」退復位。鑾駕動,稱警,蹕鼓傳音如常,不鳴鼓吹, 不得諠譁。其從祀之官,在元武隊後如常儀。駕將至, 諸祀官俱朝服結珮,謁者引立於次前,重行北向西 上。駕至行宮南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於輅右。侍 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 還侍立。皇帝降輅,乘轝入行宮,繖扇華蓋,侍衛警蹕 如常儀,宿衛如式。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 引文武群官,集行宮朝堂,文左武右。舍人承旨,敕群 官等各還次,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及從 祀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 罍玉幣。
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汎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汎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樽,實以汎齊。其內官之象樽,實以醍齊;中官之壺樽,實以汎齊;外官「之概樽,實以清酒;眾星之散樽,實以旨酒。齊皆加明水,酒皆加元酒,各實於上樽。玉上帝以蒼璧,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白帝以騶虞,黑帝以元璜,黃帝以黃琮,日月以珪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幣,以蒼天帝、日月。」 內官已下,各從方色,各長丈八尺。上辛,則五方帝各大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珪,有邸,餘同無。日月已下,樽雩祀同圜丘。又有五人帝之幣,亦放其方也。
太祝以玉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 簋等,各設於饌幔內。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 位。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及令史與執樽罍篚羃 者入自東壝門,當壇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 「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羃者
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詣壇東陛,御史一人、太祝二人「升行掃除於上。及第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掃除於下訖、各引就位。」
上辛、「雩祀,贊引引御史、諸太祝掃除於上,令史、祝史掃除於下」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及從祀群官、客使等, 俱就門外位。
攝儀無從祀群官、客使、上辛、雩祀同。
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 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壇者,皆脫履於下,降納如常。 謁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拜訖, 謁者引司空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 下訖,引復位。謁者、贊者各引祀官及從祀群官、客使 等次入就位。初未明三刻,諸衛列大駕仗衛,陳設如 式。侍中版奏:「請中嚴。」乘黃令進玉輅於行宮南門外, 迴輅南向。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袞冕,乘 輿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 皇帝升輅如初。黃門侍郎奏「請鑾駕進發」,還侍立。鑾 駕動,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夾路而趨,駕至大次門 外,迴輅南向。侍中進,當鑾駕前奏稱:「侍中臣某言,請 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之大次,繖扇華 蓋侍衛如常儀。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訖,近臣奉出, 郊社令受,各奠於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頃,通事舍人 各引從祀文武群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 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 中版奏:「外辦。」質明,皇帝改服大裘而冕。
上辛雩祀蓋服袞冕
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 太常卿,太常引皇帝至中壝門外
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焉。上辛、雩祀《內壝》。
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殿中 監受進皇帝搢大珪,執鎮珪,華蓋仗衛停於門外,禮 部尚書與近侍者陪從如常儀。
大珪如搢,不便,請立定,近侍承奉焉。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
「攝事無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儀。」 上辛、雩祀同。
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 拜。太常卿前奏:
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自上辛、雩祀同焉。
「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
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他倣此。
鼓柷,奏《元和之樂》,及以圜鐘為宮,黃鐘為角,太簇為 徵,姑洗為羽,作文武之舞樂,舞六成,偃麾,戛敔,樂止。 太常卿前奏稱:「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
「攝事無太常卿,至皇帝拜」 ,上辛、雩祠同也。
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正座、配座太 祝跪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諸太祝俱取玉及幣, 亦各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 行,皆作《太和之樂》。
「攝,則謁者引太尉,已下皆謁者引太尉。」 《太和樂》,上辛、雩祀同。
皇帝詣壇,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已下、及左右侍衛 量人從升。皇帝升壇,北向立。
攝則太尉升南陛,北向立。
樂止。「正座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 向進皇帝《搢鎮》珪,受玉幣。」
凡受物皆搢鎮珪,跪奠訖,執珪俛伏,興。太尉則搢笏。
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 向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 於西方,東向配座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北向 進。
攝則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幣進奠。
皇帝受幣,太常卿引進高祖神堯皇帝神座,俛伏,興, 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 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攝則太尉行,還立無樂也。
初皇帝將奠配帝之幣,謁者七人各分引獻官奉玉 幣俱進,跪奠於第一等神位。
上辛,則謁者五人各分引獻官,奉玉幣奠五方帝座,攝事同雩祀。五人帝五宮,相次而畢。
「餘星座之幣」,《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進奠於首座,餘皆 祝史齊郎助奠訖,引還復位。
攝則太尉奠配座,諸太祝及諸獻官各奉玉幣進於神座,訖,還樽所。《上辛》,《無星》以下座也。
初眾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於門外。《登歌》止, 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取於壇上,俱 進奠於神座。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進熟」,皇 帝既升,奠玉幣
攝則太尉升。上辛雩祀同。
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各陳於壝門外。謁者引司 徒出詣饌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 樂止,太官令引饌入。
「攝事,則於太祝奠毛血,其太官引饌入。」 上辛、雩祀同。
俎初入門,奏《雍和之樂》,以黃鍾之均,饌各至其陛,樂 止。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
「上帝之饌,升自午陛;配帝之饌,升自卯陛;青帝之饌,升自寅陛;赤帝之饌,升自已陛;黃帝之饌,升自未陛;白帝之饌,升自酉陛;黑帝之饌,升自子陛;大明之饌,升自辰陛;夜明之饌,升自戌陛。」 其內官、中官諸饌,各隨便而升。上辛無大明已下饌,攝事同雩祀五人,帝饌各由其陛升。
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
籩豆蓋羃先撤,乃升簠簋既奠,卻其蓋於下也。
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俱降自東陛以 出。司徒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又進設「外官眾星之 饌」,相次而畢。
上辛,無外官已下饌。雩祀又進,設五官饌,並無眾星饌也。
初壇上設饌訖。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
攝則謁者引太尉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
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又侍中 跪取盤,盥承水;皇帝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 進,皇帝帨手訖,黃門侍郎受巾,跪奠於篚。黃門侍郎 又取匏爵於篚,興,進,皇帝受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 奉盤,皇帝洗爵,黃門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 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太常 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訖,樂止。
攝則太尉洗拭匏爵,無樂作以下儀。
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樽所。齋郎奉俎從其後。 太常卿引皇帝詣上帝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贊酌, 汎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壽和 之樂》。
攝則謁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詣上帝樽所。執事舉羃,太尉酌汎齊訖,樂作。
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 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
攝儀皆謁者引太尉
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維某年歲 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
《攝則》云:「天子某謹遣太尉封某臣名,敢昭告於昊天上帝。」 上辛雩祀同。
大明南至,長晷初昇。萬物權輿,六氣資始。式遵彝典, 慎修禮物。
《上辛》云:「惟神化育群生,裁成庶品,雲雨作施,普博無私。爰因啟蟄,式遵農事。」 《雩祀》云:「爰茲孟夏,龍見紀辰,方資長育,式遵常禮。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肅。」
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備茲禋燎,祗薦潔誠。高祖 神堯皇帝配神作主。
凡攝事,祀版應御署訖,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遂奉出。
皇帝再拜。
攝則太尉再拜
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 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樽所,執樽 者舉羃,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汎齊」 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高祖神堯皇帝神座,東向 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樂止。
上辛,「又謁者五人各引五方上帝,太祝皆取爵於坫,酌汎齊各進奠於神座訖,還樽所。」 《雩祀》同。
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 歲次月朔日,子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
《攝則》云:「皇帝臣某,謹遣太尉封臣某。」
敢昭告於高祖神堯皇帝:「履長伊始,肅事郊禋,用致 燔祀於昊天上帝。伏惟慶流長發,德冠思文,對越昭 升,永言配命。」
《上辛》云:「時惟孟春,敬祈嘉穀,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高祖睿哲徇齊,欽明昭格。祭祀之禮,肅奉舊章。」 《雩祀》云:「時惟正陽,式遵恆典。伏惟道葉乾元,德施品物。永言配命,對越昭升。」
「謹以制幣犧牲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侑神作主,尚饗。」 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 神座,興,還樽所,皇帝再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 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作樂。太祝各以爵酌上樽, 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進, 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太祝各帥 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以胙 肉共置一俎。「太祝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進皇帝受以授左右。
攝則太尉受,以授齋郎。
謁者引司徒降復位,皇帝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 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帝俛伏,興,再拜, 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階,還版位,西 向立,樂止。文舞退,鼓柷,作《舒和之樂》,退訖,戛敔,樂止。 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戛敔,樂止。
自此已上,凡攝,皆太尉為初獻,其儀依皇帝行事。贊佐皆謁者、太祝、齋郎。
皇帝將復位,謁者引太尉。
攝,則太常卿為亞獻。已下並改太尉為太常卿。
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訖,謁者引太尉自階升壇,詣 昊天上帝著樽所。執樽者舉羃,太尉酌醴齊訖,武舞 作。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 謁者引太尉少退,北向拜訖,謁者引太尉詣配帝犧 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羃,太尉酌醴齊訖,謁者引 太尉進高祖神堯皇帝座前,東向跪奠爵,興,謁者引 太尉少退,東向再拜訖。
上辛,五方祝各取爵酌醴齊,供尊訖,還樽所,雩祀同。
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諸太祝各 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進太尉之右,西 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虛 爵,復於坫。太尉興,再拜訖,謁者引太尉卻復位。初太 尉獻將畢,謁者引光祿卿。
攝則同以《光祿卿》為「終獻。」
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酌盎齊,獻正座,配座。終獻 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光祿卿降復位。初太尉將升 獻。
攝則太常卿升獻
謁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洗, 盥手洗拭匏爵訖,各由其陛升
雩祀,太尉將升獻,贊引引五帝獻官酌醴齊奠太昊氏,餘座齋郎助奠。五帝將畢,五官獻官酌醍齊奠勾芒氏,餘座祝史助奠。
「詣第一等」,俱酌汎齊訖,各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各還, 引降還本位。初第一等獻官將升,謁者五人次引獻 官,各詣罍洗訖,引各由其陛升詣第二等內官酒樽 所,俱酌醴齊,各進跪奠爵於內官座首,興,餘座皆祝 史、齋郎助奠,相次而畢。謁者各引獻官還本位。初第 二等獻官將升,謁者四人次引獻官俱詣罍洗盥手, 各由其陛升詣第三等中官酒樽所,俱酌清酒,汎齊 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外官酒 樽所,俱酌清酒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 訖,「詣眾星酒樽所,酌旨酒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 奠,皆如內官之儀。訖,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還本位。
上辛雩祀,無日月已下獻儀。
諸獻俱畢,武舞止,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 《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 拜,樂作一成止。
攝事,則奉禮曰:「眾官再拜。」 眾官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燎位。」
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曰:「請就望燎位。」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樂止。
攝則謁者引太尉
於群官將拜,上下諸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玉幣、祝 版。日月已上齋郎以俎載牲體、黍稷、飯及爵酒,各由 其陛降壇南行,經柴壇西,過壇東行,自南陛登柴壇, 以玉幣、祝版、饌物置於柴上戶內諸祝史又以內官 已下之禮幣皆從燎。
上辛無日月已下牲幣,雩祀有五帝幣。
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 前奏「禮畢。」
攝則謁者前曰:「禮畢。」 則太尉出。
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中壝門。
上辛雩祀並內壝
殿中監前受鎮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 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 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 引引御史、太祝已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御史已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鑾駕 還宮。〈上辛雩祀並同〉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 不得離部伍。皇帝停大次一刻頃,搥一鼓,為一嚴,轉 仗衛於還塗如來儀。三刻頃,搥二鼓,為再嚴,將士布 隊仗。侍中版奏:「請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諸祀 官服朝服,乘馬者服褲褶。五刻頃,搥三鼓,為三嚴,通 事舍人分引群官、客使等,序立於大次之前,近南。文 武侍臣詣大次奉迎。乘黃令進金輅於大次門外,南 面,千牛將軍立於輅左,侍中版奏:「外辦。」太僕卿升執轡,皇帝乘輿出次,繖扇侍衛警蹕如常儀。皇帝陞輅, 太僕卿立授綏,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位。 鑾駕動,稱警蹕如常儀。黃門侍郎、贊者夾引,千牛將 軍夾路而趨,至侍臣上馬所,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 權停,敕侍臣上馬。」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 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畢,黃 門侍郎奏稱:「請敕車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 黃門侍郎退復位。千牛將軍升訖,黃門侍郎奏稱:「請 鑾駕進發。」退復位。鼓傳音,鑾駕動,鼓吹振作而還。文 武群臣導從如來儀。諸方客使便還館。駕至承天門 外,侍臣下馬所,鑾駕權停。文武侍臣皆下馬,千牛將 軍降立於輅右訖,鑾駕動,千牛將軍夾路而趨。駕入 嘉德門,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右鐘皆應,鼓柷,奏 《采茨》之樂。至太極門,戞敔,樂止。入太極門,鼓柷,奏《太 和之樂》。駕至橫街北,當東上閣,迴輅南向。侍中進鑾, 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 帝降輅,乘輿以入,繖扇侍衛警蹕如常儀,侍臣從至 閤,戞敔,樂止。初文武群官至承天門外,通事舍人承 旨,敕群官並還。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請解嚴。」扣鉦將 士各歸其所。夏至日祭方丘,齋戒。前祭七日,戒誓, 皇帝服袞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堯皇帝廟,如 常告之儀。〈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則告太宗文武聖皇 帝廟。餘並如圜丘之儀。」陳設。前祭三日,尚舍直長 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
攝事,衛尉設祭官公卿以下次於東壝外道南,北向西上。
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 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祭官次於東壝之外 道南,北向西上;三師於南壝之外道東,諸王於三師 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於祭官之東,北向 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之外道西,東向。諸州使人,東 方、南方於諸王東南,西向;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 南,東向,皆北上。諸國之客「東方、南方,於諸州使人之 南,西向。西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東向:皆北上。」武 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於西壝之外道南,北向東上。
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攝事無「御座」 以下至此儀。
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面南向。
壇上及神州、東方、南方之饌陳於東門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饌陳於西門外,東向。神州無西門之饌。
前祭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外,樹 靈鼓於北懸之內道之左右,餘如圜丘儀。」又為瘞埳 於壇之壬地內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前祭 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
攝事無御位
設望瘞位於壇西南,當瘞埳,北向。設祭官公卿位於 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官於公卿之南,執事者位 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 上,正位於東南隅,西向;副位於西南隅,東向。設奉禮 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設 奉禮贊者位於瘞埳西南,東向南上。設協律郎位於 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當壇 北向。設從祭之官「三師位於懸南道東,諸王位於三 師之東,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位於道西,北向東上。 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執事之南,每等異 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當 文官每等異位,重行東向,皆北上。諸」州使人位,東方、 南方,於諸王東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介公、 酅公西南,重行,北面東上。設諸國客使位於內壝南 門之外。東方、南方,於諸州使人之東,每國異位,重行, 北面西上。西方、北方,諸州使人之西,每國異位,重行, 北面東上。
《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
設門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每等 異位,重行,北面西上。三師位於南壝之外道東,諸王 於三師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於道西,東向:皆北上。 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東壝之外,祭官之 南,每等異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 上位於西壝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諸 「州使人位」,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重行西面;西方北 方於介公、酅公西南,重行東面:俱北上。「設諸國客位」, 東方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每國異位,重行西面;西 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每國異位,重行東面:皆北 上。
《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
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向。黃牲一居前,又黃牲一 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 祝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 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 南向。設皇地祇酒樽於壇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犧
樽二,罍一,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二,在壇下,皆於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罍一,在壇上,「皆於皇地祇酒樽之 東,北向,西上。」
孟冬,北郊酒樽於神州酒樽之東,如夏至之儀。
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鎮海瀆,俱山樽二。山 川林澤,俱蜃樽二。丘陵墳衍原隰,俱概樽二。」凡樽各 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
神州以上之樽置於坫,以下之樽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設爵於樽下。《孟冬儀》,「壇上之樽置於坫,壇下之樽藉以席。」
設御洗、及設玉幣之篚等、並如圜丘儀。〈孟冬祭同〉祭日「未 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設皇地 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設高祖神堯皇 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
孟冬,「神州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
設神州地祇神座於第一等東南方,席以槁秸。又設 岳鎮海瀆以下之座於內壝之內,各於其方,皆有原 隰丘陵墳衍之座。又設中嶽以下之座於壇之西南, 俱內向。自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設神位各 於座首。
省牲器如別儀。鑾駕出宮,服以袞冕,餘如上辛圓丘儀。〈孟冬北郊同圜丘。〉
奠玉帛:祭日未明三刻,諸祭官服其服,郊社令、工工良醞 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玉幣。
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泛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沈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以上孟冬同神州太樽,實以沈齊;五方岳鎮海瀆之山樽,實以醍齊;山川林澤之蜃樽,實以沈齊;丘陵以下之散樽,實以清酒。元酒,各實於諸齊之上樽。禮神之玉,皇地祇以黃琮,其幣以黃;配帝之幣亦如之。神州之玉,以兩圭有邸,其幣以元,孟冬同。岳瀆以下之幣,各從方色。
太官令帥進饌者共實饌。及禮官就位,御史、太祝行 掃除等,並如圜丘儀。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從 祭官、客使等,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 將畢,降立於輅左。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 某言,請降輅。」俯伏,興,還侍位。五品以上從祭之官皆 就壝外位。
攝事無駕至大次以下儀。
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 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 皇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引各引祝官,通事舍人 分引從祀群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 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 奏:「外辦。」皇帝服袞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 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 門外。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圭授殿中監。 皇帝搢大圭,執鎮圭,華蓋仗衛停於門外,侍者從入。 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儀。皇帝至版 位,太常卿請再拜及請行事,並如圜丘儀。
攝事如「圜丘攝事儀。」
協律郎舉麾,工鼓柷,奏《順和之樂》,乃以林鍾為宮,大 簇為角,姑洗為徵,南宮為羽,作文武之舞樂,舞八成, 偃麾,戞敔,樂止。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 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幣 及奏樂之節,並如圜丘。
攝事則太尉奠玉帛,下倣此。
登歌作《肅和》之樂,以應鍾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 向跪奠於皇地祇神座,俛伏,興。及奠配座,並如圜丘 儀。
攝事同「圜丘攝事儀。」
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陳饌之儀如圜丘俎 初。入門,奏《雍和之樂》,以太簇之均,饌至陛,樂止。祝史 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皇地祇之饌升 自南陛,配帝之饌升自東陛,神州之饌升自北陛,孟 冬神州升自南陛。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 前。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降自東陛以 出,司徒復位,諸太祝還樽所。又進設岳鎮以下之饌, 相次而畢。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其盥洗、酌獻、 跪奠、奏樂之儀,並如圜丘。
攝事如「圜丘攝事儀。」
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 歲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
攝事云:「謹遣太尉」 ,臣名下倣此。
「敢昭告於皇地祇:乾道運行,日躔北至。景風應序,離 氣效時。嘉承至和,肅若舊典。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 品,備茲祇瘞,式表誠慤。高祖神堯皇帝配神作主,尚 享。」太祝俛伏興。
孟冬,《神州》云:「包函區夏。載植群生。溥被域中賴茲。」
厚德。式遵彝典,練此元辰。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明獻厥誠,備茲祇瘞。皇祖太宗文武聖皇帝配神作主
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 興,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 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 贊「酌沈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高祖神堯皇帝 神座前,東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 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 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孝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 敢昭告於高祖神堯皇帝:時維夏至,肅敬訓典,用祗 祭於皇地祇。惟高祖德葉二儀,道兼三統,禮膺光配, 敢率舊章。」
《孟冬》云:「皇曾祖太宗文武聖皇帝德被乾坤,格於上下。昭配之儀,欽率舊章。」
「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肅陳。明薦作主侑神,尚享。」 太祝俛伏,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 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帝飲福、受胙及亞獻、終獻、盥 洗、酌獻、飲福,並如圜丘儀。
唯「皇地祇太尉亞獻酌醴齊時,武舞作,合六律六同」 為異耳。
初,太尉將升獻,謁者一人引獻官詣罍洗,盥洗匏爵 訖,升自已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羃酌沈齊,進奠於 神州座前,引降還本位。謁者五人次引獻官詣罍洗, 盥洗訖,各酒樽所俱酌醍齊訖,引獻官各進奠爵於 諸方岳、鎮、海、瀆首座,餘座皆祝史助奠,相次而畢,引 還本位。又贊引五人各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酒樽 所,酌汎齊,獻山林川澤,如岳鎮之儀訖,又引獻官詣 罍洗,盥洗訖,詣酒樽所,俱酌清酒,獻丘陵以下及齋 郎助奠,如上儀。訖,各引還本位。武舞六成,樂止,舞獻 俱畢,諸祝徹豆及賜胙,皇帝再拜,奏樂,並如圜丘儀。 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瘞位。」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 就望瘞位,北向立,樂止。於群臣將拜,上下諸祝各執 篚進神座前取玉帛,齋郎以俎載神州以上牲體、黍 稷飯、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北行,當瘞埳西行,諸太祝 以玉幣、饌物置於埳,諸祝又以岳鎮以下之禮幣及 牲體皆從瘞。奉禮曰:「可瘞。」埳東西面各六人寘土、半 埳,太常卿前奏:「禮畢。」引皇帝還大次,樂作。從祀群官、 諸方客使御史以下出,如圜丘儀。祝版燔於齋所。 立春,祀青帝於東郊。
「立夏祀赤帝於南郊。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立秋祀白帝於西郊,立冬祀黑帝於北郊。」 及《攝事》並附。
齋戒前祀七日,平明,太尉誓百官於尚書省曰:「某月 某日,祀青帝於東郊,各揚其職。不供其事,國有常刑。」 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如圜丘儀。
攝事,祀官齋戒如圜丘儀。
陳設。前祀二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
攝事,則衛尉設祀官公卿已下次於道南,北向西上。
衛尉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設文武 侍臣次,又設祀官及從祀官、諸州使、蕃客等次。前二 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壝之內,設歌鐘磬於 壇上,各如圜丘之儀。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 柴於燎壇。
其壇於樂懸之南,外壝之內。攝事,則其壇於神壇之左,內壝之外。
方一丈,高丈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六尺。前祀一日,奉 禮設御位在壇之東南,西向。
攝事,則設祀官、公卿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每等異位,重行西向,以北為上也。
設望燎位於柴壇之北,南向。設祀官公卿位於內壝 東門之外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執事位於其 後。設祀官及從祀群官位及門外等位,一如圜丘。
攝事,則御史位於壇上。
設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配帝牲牓少退,南上。設 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御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 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 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南向。設青帝酒樽於壇之上下。
夏赤帝,季夏黃帝,秋白帝,冬黑帝。
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 樽二,壺樽二,山罍二,在壇下。皆於南陛之東,北向,西 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罍二,在壇上,於青 帝酒樽之東,北向,西上。歲星、三辰、勾芒氏。
「夏《祝融》」 「季夏后土。」 「秋蓐收。」 「冬元冥。」 已下倣此。
俱象樽二,各設於神座之左,皆右向。七宿壺樽二,設 於神座之右而左向。
上帝、配帝之樽,置於坫。星辰已下樽,藉以席,皆加勺羃,設爵於樽下。
設御洗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星辰之樽罍 洗篚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內向。執樽罍篚羃者各 於其後。又設玉幣之篚於壇上下樽坫之所。祀日,未 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設青帝靈威仰神位。
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紀》。
「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設帝太昊氏神座、
夏神農,季夏軒轅,秋少昊,冬顓頊,已下倣此。
「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歲星、三辰之座於壇之東北, 七宿之座於壇之西北,各於其壇南向,相對為首。設 勾芒氏之座於壇之東面,西向,席皆莞。」設神座各於 座首。
省牲器如別儀。鑾駕出宮、如圜丘儀。
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 醞令各率其屬入實樽罍玉幣。
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汎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汎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其歲星、三辰、勾芒氏之象樽,俱實以醍齊;七宿之壺樽,俱實以汎齊;元酒各實於五齊之上樽。禮神之玉,東「方以青珪,南方以赤璋,中央以黃琮,西方以騶虞,北方以元璜。」 其幣各隨方色,長丈八尺。
太官令帥進饌者實籩豆簠簋,入設於內壝東門之 外饌幔內。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御 史博士、諸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樽罍篚羃者入自 東壝門,當壇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 者承傳,御史已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羃者各就位。 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詣卯陛,升,行掃除於上,令 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就位。車駕將至,謁者、贊引、 引祝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方客使先至者, 各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於 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 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之大次,通事舍人各引文 武九品以上從祀壝外位。
「攝則無車駕將至」 ,下至壝外位儀。
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 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陳,掃除訖,出復位 如常儀。皇帝停大次半刻頃,通事舍人、贊引各引從 祀群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 太常卿立於大次,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
攝則初司空入,謁者引祀官,贊引、引執事,俱就門外位。司空掃除訖,各引入就位。贊再拜,謁者進太尉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無皇帝停大次,下至太常奏「謹具儀。」
皇帝服大裘而冕。〈夏服袞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博士 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
至內壝外,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 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珪,執鎮珪,華蓋仗衛停 於門,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 陪從如常儀。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博士即立於左。
謁者、贊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稱: 「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 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鼓柷,奏角音。
夏徵音季夏宮音,秋商音《冬羽音》。
乃以黃鍾之均、文舞之舞,樂六成,偃麾,戞敔,樂止。太 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 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上下諸太祝俱取玉幣於 篚,各立於樽所。其奠玉幣及毛血,並如圜丘儀。
攝則太尉為初獻,受玉幣,登歌作《肅和》之樂,餘亦如圜丘攝事之儀。
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帛,其設饌、盥洗、奠皆如圜丘之 儀。
攝事如「圜丘攝事儀。」
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 歲次某月朔某日,子嗣天子臣某」
《攝事》云:「嗣天子之臣某,謹遣太尉封臣名。」
敢昭告於青帝:「靈威仰獻。春伊始,時惟發生。品物昭 蘇,式遵恆禮。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肅恭燔祀,暢 茲和德。帝太昊氏,配神作主,尚饗。」訖興。
夏云:「昭告於赤帝,赤熛怒。朱明戒序,長嬴馭節,庶品蕃碩,用遵恆典,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恭敬禋祀,肅昭養德。帝神農氏配神作主。」 《季夏》云:「黃帝含樞紐,爰茲溽暑,實惟土潤,成己統位,黃鍾在宮,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恭備燔祀,式虔厚德。帝軒轅氏配神作主。」 秋云:「白帝白招拒。素秋伊始,品物收成,祗率舊」 章,展其恆禮。「帝少昊氏,配神作主。」
《冬》云:「黑帝汁光紀,元冥戒序,庶類安寧,資此積歲,祗率恆典。」 云云。帝顓頊氏,配神作主。
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前, 興,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 樽所,執樽者舉羃,侍中取爵,侍中贊酌泛齊訖,樂作。 太常卿引皇帝進當太昊氏神座前,東向跪奠爵,俛 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 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某月朔」 日,子,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帝太昊氏:「爰始 立春,盛德在木,用致燔燎。青帝靈威,仰惟帝布茲仁 政,功葉上元,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備茲明薦,配 神作主。尚饗。」訖興。
夏云:「昭告於帝神農氏,時維孟夏,火德方融,用致明禋於赤帝,赤熛怒。惟帝表功協德,允斯作對,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作主配神。」 季夏云:「告於帝軒轅氏,時維季夏,位膺土德,式奉明禋於黃帝,含樞紐。惟帝功施厚地,道合上元,謹以云云。秋,云:『告於帝少昊氏,時維立秋,金德在馭,用致燔燎於白帝,白』」 招拒「惟帝立茲義政,葉此神功」 云云。冬云:「帝顓頊氏,時維立冬,水德在馭。用致禋燎於黑帝汁光紀。惟帝,道合乾元,允茲升配,謹以」 云云。
其飲福及亞獻、終獻至還宮,並同圜丘。
攝事同圜丘攝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