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64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四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六十四卷目錄

 倉廩部藝文

  御廩災傳        周公羊高

  御廩災傳         穀梁赤

  倉廩之實

  對           唐白居易

  淮南都梁山倉記      沈亞之

  擬倉部高廩除提舉常平倉誥 宋胡錡

  代高廩到任謝表       前人

  論常平倉          余靖

  建寧府建陽縣大闡社倉記   朱熹

  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     前人

  常州宜興縣社倉記      前人

  永利倉記          前人

  跋曹唐弼通濟倉記     真德秀

  助濟倉記         宋之瑞

  義倉記          明黃淮

  新建便民倉記        王華

  重建蕪湖倉記       蘇宇庶

  義倉記          王演疇

  常平倉議         何東序

  郡倅汪公建倉碑記     錢天錫

  長泰縣常平倉記      唐堯欽

 倉廩部選句

考工典第六十四卷

倉廩部藝文

編輯

《御廩災傳》
周公羊高

編輯

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御廩災何以書?記災也。 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嘗也。曰:「猶嘗乎?」御 廩災,不如勿嘗而已矣。

《御廩災傳》
穀梁赤

編輯

御廩之災不志,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 嘗可也,志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 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 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 嘗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御廩。」夫嘗, 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廩災;乙亥嘗,以為未易災 之餘而嘗也。

《倉廩之實》

編輯

問:「紡績之弊,出於女工,桑麻不甚加,而布帛日已賤, 蠶織者勞焉。公議者知之。欲乎價平,其術安在?又倉 廩之實,生於農畝,人有餘則輕之,不足則重之,故歲 一不能,則種植多竭。往年時雨𠍴候,宸慈軫懷,遣使 賑廩,分官賤糶,故得餒殍載活,麥禾載登。思我王度, 金玉至輕。」竊聞《耿壽昌常平》,今古稱便,國朝典制,亦 有斯倉。開元之二十四年,又於京城大署,賤則加價 收糴,貴則約平出糶,所以時無艱食,亦無傷農。今若 官司上聞,追葺舊制,以時斂散,以均貴賤,其於羨利, 不亦多乎!

《對》
唐·白居易

編輯

「人者,邦之本也;衣食者,人之所由生也。」古者聖人在 上,而下不凍餒者,非家衣而戶食之,蓋能為之開衣 食之源,均財用之節也。方今倉廩虛而農夫困,布帛 賤而女工勞,以愚所窺,粗知其本,何者?夫天之數無 常,故歲一豐必一儉也。衣食之生有限,故物有盈即 有縮也。古人知其必然也,故敦儉嗇以足衣,務儲蓄 以足食,是以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野無青 草,人無菜色者,無他歟,蓋勤儉儲積之所致耳。故曰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元龜」也。當今將欲開美利,利天 下,以厚生,生蒸人,反貞觀之昇平,復開元之冨壽,莫 過乎實倉廩,均豐凶,則耿壽昌之常平,得其要矣。今 若升聞率循舊制,上自京邑,下及郡「縣,謹豆區以出 納,督官吏以監臨。歲豐則貴糴以利農,歲歉則賤糶 以卹下。若水旱作沴,則資為九年之蓄;若兵革或動, 則餽為三軍之糧。可以均天時之豐儉,權生物之盈 縮。循而行之,實百代不易之道也。虞災救弊,利物寧 邦,莫斯甚焉。」然則布帛之賤者,由錢刀之壅也。苟粟 麥足用,泉貨通流,則布帛之價,輕重平矣。抑《居易》聞 「短綆不可以汲深,曲士不可以語道。」小子狂𥳑,不知 所以裁之。莫究微言,空慚大問。謹對。

《淮南都梁山倉記》
沈亞之

編輯

汴水別河而東,合於淮。淮水東,米帛之輸關中者由 此會入,其所交販,往來大賈豪商,故物多游利。鹽鐵 之臣,亦置署其間,因擇官分曹,以權庶貨,而部貢之 吏盡令鹽鐵諸官校達之疾徐,用賞罰。大梁、彭城控 兩河,皆屯兵居卒,率食出官田,而畎畝頗夾河仰澤, 河流言「其水溫而泥多肥,比涇水四月,農事作,則爭」 為之派決而就所事,視其源綿綿,不能通橋葉矣。天子以為兩地兵食所急,不甚阻其欲。舟艫曝滯,相望 其間,歲以為常,而木又多敗裂。自四月至七月,舟傭 食盡,不得前。元和九年,隴西李稼為鹽鐵官,掌署淮 口,病其涸滯,思欲以為救,乃與楊子留使議之曰:「自 閩、越已西,北郡所貢輳輓,皆出於是。而以炎天累月, 久滯於咫尺之地,篙工諸傭,盡其所儲,不能賑十年 之食,只益奸偷耳,或有終歲而不得返其家者。今誠 得十數之倉,列於所便,以造出入之計,無憂也。正月 河冰始泮,吾盡發所蓄而西,六月之前,虛廩以待東 之至者。如此,則役者逸,而弊何從生哉?」議定,即以狀 白,得遂其便。於是稼度泗土卑濕無堪地,遂刱庾於 淮南,都梁山。十二年,詔以誅蔡之師食窘,促令鹽鐵 所輓,皆趨郾城下。是時,下淮南倉,發舂工人,曰:「舂材 必櫟若榆。」吏欲令工就山林剪市之,稼曰:「夫火方焚, 曰將焦萬家。當頃刻之間,雖得弊穢之器,奮濁汙之 波,百夫汲而揚之,立足滅患。如曰不然,我欲利其器, 待我」成柘桂之杓,至滂沲之流,操以救之。彼言而後 謀,則燃灰尚不可望,而況所全者。今縣軍十萬,旦暮 不賑,其為急也,間不容釐而待汝,訪山求材然後用, 何異乎「柘杓滂流」之語耶?其倉材所剪之餘,大可以 為臼,小可以為杵,長可以為杵之梁,薄可以為䏶樞 夾峙,促命裁之,即日而舂成百具。其餘米「與吏分辦 之。先以家奴就役,次及群郡吏,各有差,所舂凡二十 八萬石,不涉旬,俱得浮淮而西矣。十三年夏,泗水大 災,淮溢壞城邑,民人逃水西岡,夜多掠奪,更相驚恐 號呼,而鹽鐵貨帛十餘萬,乃囊之於布,緘用吏名」,載 與渡,貨帛無餘尺。及內倉中,不能盈一厫,其餘皆應 仕家之急。時余過泗上,得其事,故與悉論「善濟」之方, 而著之,以明其績。

《擬倉部高廩除提舉常平倉誥》
宋·胡錡

編輯

蓄積以備水旱,此堯、湯用心也。然司蓄積之職者,必 惟其人。爾彌高之望,有容之德,其胸中何止藏百萬 矣。頃典國儲,陳陳露積,乃且有賑貧救乏之心,朕甚 嘉之。常平使節,未嘗經界,今命汝往,以究其材。漢北 邊之給,唐京師之置,皆昔賢所講明者,可權度而舉 行之,使吾民含哺鼓腹,咸遂一飽之樂,則朕益汝嘉, 往惟欽哉。

《代高廩到任謝表》
前人

編輯

廩曹公職,慚無一粟之裨;庾節叨榮,誤被六絲之遣。 穀消問俗,粒飽知恩。伏念臣腹本空虛,慮先飢困。義 重將軍之急,劍屢指糧。禮知賢者之尊,鼎加繼餽。幸 遂坻京之詠,僅逭廛囷之譏。方期學稼以歸耕,忽俾 集苞而爰度。豐凶品約,當思戴胄之規;貴賤權宜,盍 究壽昌之策。第虞罄乏,曷副寵綏。茲蓋恭遇皇帝陛 下,平政行仁,博施濟眾。先時備具,成湯損瘠之思;以 己視人,大禹溺飢之念。故「當饋動人才」之嘆,而旰食 有「民瘼」之憂。「豈伊罌儲,亦塵器使臣敢不棠知所發, 飯不敢忘。」馳隰而廣諮詢,具宣德意;視歲而為斂散, 加惠黎元。

《論常平倉》
余靖

編輯

臣聞天下無常安之勢,無常勝之兵,無常足之民,無 常豐之歲。由是古之聖王守之有道,制之有術,儻有 緩急,不可無備。伏睹真宗皇帝景德中詔天下,以逐 州戶口多少,量留上供錢,起置常平倉,付司農寺係 帳。三司不問出入,每年夏秋兩熟,准市價加錢收糴。 其出息本利錢只委司農寺專掌,三司轉運司不得 「支撥。自後每遇災傷賑貸,使國有儲蓄、民無流散者, 用此術也。前三司使姚仲孫今春已來於京東等處 借支司農常平錢以給和買。」雖然,借支官錢以充官 用,循常視之,似無妨礙,若於經遠之謀,深所未便。臣 竊惟真宗皇帝聖慮深遠,臣敢梗概言之。當今天下 金穀之數,諸路州軍年支之外,悉充「上供及別路經 費,見在倉庫,更無餘羨。所留常平本錢及斛㪷等,若 以賑贍饑荒,此固常慮所及矣。萬一不幸,方隅小有 緩急,常給資糧,應卒可備,豈非先王暗以數百萬之 資蓄於四方者乎?今若先為三司所支,則天下儲蓄 盡矣。伏乞特降指揮,三司,先借支常平本錢去處,並 仰疾速撥還,今後不得更有支撥,並依《景德》先降敕 命施行。又聞昨來遭旱州軍,司農寺至今未曾指揮 出糶斛㪷。伏乞指揮司農寺遍牒諸路州軍,應合出 糶斛㪷去處,並仰疾速開倉,減價出糶,無使人民失 所,此實惠民之急,經國之要者也。」

《建寧府建陽縣大闡社倉記》
朱熹

編輯

招賢里大闡羅漢院之社倉,新候官大夫周君某之 所為,而長灘之別貯也。始祕閣魏君之築倉於長灘, 非擇其地而處之也,因其船粟之委,於是乎藏焉耳。 故倉之所在,極里之東北,而距西南之境,遠或若干 里,貸者多不便之。而是時,率常數歲乃一往來,則猶 未甚以為苦也。淳熙甲辰,周君始以常平使者宋公 之檄,司其發斂之政,而以歲貸收息之令從事。既為 之更定要束,搜剔蠹弊,而以時頒焉,民已悅於受賜矣。周君因益問以因革之宜,而有以道里不均之說 告者,且曰:「自今以往,一歲而往來者再,則其勞佚之 相絕,又非前日比矣。」周君於是白之宋公,而更為此 倉,以適遠近之中,且令西南境之受粟者即而輸焉。 來歲遂以遠近分土,使各集於其所以待命。民既歲 得飽食,而又無獨遠甚勞之患,於是咸德周君,而相 率來請文以記其成。昔予讀《周禮》旅師遺人之官,觀 其頒斂之疏數,委積之遠邇,所以為之制數者甚詳 且密,未嘗不嘆古之聖人既竭心思而繼之以不忍 人之政,其不可及乃如此。及今而以是倉之役觀之, 則彼其詳且密者,亦安知其不有待於歷時之久,得 人之多,而後乃至於此耶?因為之記其本末,以為後 之君子或將有考於斯焉。周君字居晦,好讀書,有志 當世之務,吏事亦精敏絕人,不但此為可書也。倉凡 二間,高若干尺,廣若干尺,深若干尺。始作以某年某 月某日,越某年某日成,用工若干,錢若干,佐之者里 之人某也。十三年丙午歲,七月甲午,新安朱熹記。

《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
前人

編輯

《光澤縣社倉》者,縣大夫毘陵張侯訢之所為也。光澤 於邵武諸邑,最小而僻。自張侯之始至,則已病夫「市 里之間,民無蓋藏,每及春夏之交,則常糴貴而食艱 也。又病夫中下之家當產子者,力不能舉,而至或棄 殺之也。又病夫行旅之涉吾境者,一有疾病,則無所 於歸,而或死於道路也。」方以其事就邑之隱君子李 君呂而謀焉。適會連帥趙公亦下《崇安》《建陽》社倉之 法於屬縣,於是張侯乃與李君議,略放其意,作為此 倉,而節縮經營,得他用之餘,則市米千二百斛,以充 入之;夏則捐價而糶,以平市估;冬則增價而糴,以備 來歲。又買民田若干畝,籍僧田民田當沒入者若干 畝,歲收米合三百斛,併入於倉,以助「民之舉子者如 帥司法。既又附倉列屋四楹,以待道塗之疾病者,使 皆有以棲託食飲,而無暴露迫逐之苦。」蓋其創立規 模,提挈綱領,皆張侯之功。而其條畫精明,綜理纖密 者,則李君之力也。邑人既蒙其利而歌舞之,部使者 亦聞其事而加獎勸焉。於是張侯樂其志之有成,而 思有以告來者,使勿壞,則以書來請記。予讀古人之 書,觀古人之政,其所以施於鰥寡孤獨困窮無告之 人者,至詳悉矣。去古既遠,法令徒設而莫與行之,則 為吏者賦斂誅求之外,亦飽食而嬉耳,何暇此之問 哉?若張侯者,自其先君子而學於安定先生之門,則 已悼古道之不行,而抱遺經以痛哭矣。及其聞孫,遂 傳素業,以施有政,宜其志慮之及此,而能委心求助, 以底於有成也。李君於予,蓋有講學之舊。予每竊嘆 其負經事綜物之才,以老而無所遇也。今乃特因張 侯之舉,而得以粗見其毫末,是不亦有感夫!故予既 書張侯之事,而又附以予之所感於李君者,俾來者 尚有考雲。紹熙四年春二月丁巳,新安朱熹《記》。

《常州宜興縣社倉記》
前人

編輯

始,予居建之崇安,嘗以民飢請於郡守徐公喜,得米 六百斛以貸,而因以為社倉,今幾三十年矣。其積至 五千斛,而歲斂散之里中,遂無凶年。中間蒙恩召對, 輒以上聞,詔施行之,而諸道莫有應者,獨閩帥趙公 汝愚、使者宋公若水為能廣其法於數縣,然亦不能 遠也。紹熙五年春,常州宜興大夫高君商老,實始為 之於其縣。善拳、開寶諸鄉,凡為倉者十一,合之為米 二千五百有餘斛。擇邑人之賢者,承議郎趙君善石、 周君林、承直郎周君世德以下二十有餘人以典司 之,而以書來屬予記。予心許之,而未及為也。會是歲 浙西水旱,常州民飢尤劇,流殍滿道。顧宜興獨得下 熟,而貸之所及者,尤有賴焉。然予猶慮夫貸者之不 能償,而高君之惠將有所窮也。明年春,高君將受代 以去,乃復與趙、周諸君皆以書來趣予,文且言「去歲 之冬,民負米以輸者,襁屬爭先,視貸籍無龠合之不 入。」予於是益信高君之惠,將得以久於其民,又信其 民之信,愛其上而不忍欺也,則為之記其所以然者, 抑又慮其久而不能無弊於其間也,則又因而告之 曰:「有治人無治法。」此雖老生之常談,然其實不可易 之至論也。夫先王之世,使民三年耕者,必有一年之 蓄,故積之三十年,則有十年之蓄,而民不病於凶飢, 此可謂萬世之良法矣。其次則漢之所謂常平者,今 固行之,其法亦未嘗不善也。然考之於古,則三登泰 平之世,蓋不常有,而驗之於今,則常平者,獨其法令 簿書筦鑰之僅存耳。是何也?蓋無人以守之,則法為 徒法而不能以自行也。而況於所謂社倉者,聚可食 之物於鄉井荒閑之處,而主之不以任職之吏,馭之 不以流徒之刑,苟非常得聰明仁愛之令如高君,又 得忠信明察之士如今日之數公者,相與並心一力, 以謹其出納而杜其姦欺,則其法之難守,不待異日 而見之矣。此又予之所身試者,故並書之,以告後之 君子云。「慶元元年三月庚午既望具位朱熹記。」

===
《永利倉記》
前人
===浦城縣遷陽鎮永利倉者,故提舉常平公事黃侯某

之所為也。聞之故老,某「年中,黃侯以鄉人奉使本道, 奏立是倉。其里中歲時斂散,以賑貧乏,且使鎮官兼 董其事。行之累年,近村之民,頗賴其利。後以兵亂,廢 息無餘,歲或不收,民輒告病。於今若干餘年,而吏部 之調鎮官,猶襲故號也。中間知縣事王君鉛視邑之」 仁風,諸里社倉,頗有成效,欲取其法以復此倉之舊, 而議不克合。今知縣事括蒼鮑君恭叔之來,乃復有 請,而使者吳興李侯沐深然之。於是鮑君得致其役, 營度故壤,築倉若干楹,不日告成,略如舊制。遂移縣 庾之粟若干斛以貯焉。夏發以貸,冬斂以藏,一以淳 熙某年《社倉制敕》從事。蓋凡貸之所及者,某里某都 之人,固皆有以望於其後,而無復凶年之慮矣。其所 未及,則亦欣然相告曰:「是倉息滋而藏羨,其肻卒遺 我哉?」鮑君聞之,以書來告曰:「邑人之情如此,不忍以 無記也。」予觀黃侯當日之權,足以制一道,而其後為 此,乃僅足以恤其鄉鄰,蓋未嘗不歎其心之仁,而病 其不廣。以今推之,則「未必其勢之有不能也,是安得 以今日《社倉》之法告之哉?」若李侯、鮑君之是役,則既 足以使黃侯之心愈久而不泯,而又能承天子之詔 以廣其惠於無窮,是皆可書也已。獨後之人能推所 餘以遍乎其所未及,則有未可必者,故特為之書其 本末而並以告焉,庶乎有所考而不亡也。紹興五年 夏四月己酉,朝散郎、祕閣修撰、新權發遣潭州主管 荊湖南路安撫司公事朱熹記。

《跋曹唐弼通濟倉記》
真德秀

編輯

大史黃公之詩有曰:「能與貧人共年穀,定有明月生 蚌胎。」世知誦其言而未必深信之也。撫之宜黃,有曹 君堯咨者,自其先世欲倣建昌吳氏為社倉未果。君 嗣成父志,即其家立庾六,計所有之田,歲收畝六升 以入之,遇年饑則發以糶,量必寬,價必平。於是一方 之人賴以全活者甚眾。君平生力學工文名,不一掛 卿大夫之籍。其子錫,敏悟絕人,方應舉時,制名未定, 里人吳君盟仕衡山,夢君子姪三人皆薦送,而錫與 焉,遂易今名。是年舉進士,明年擢奉常第。夫名不以 他而以錫,是天昭然示以𢌿予之意也。紹定二年冬, 盜發鄰封,宜黃人亦隨和而起,環邑數鄉,攻剽燔僇, 無免者。過君之居,獨曰:「是家能平糶以惠鄉里」,相戒 使勿犯。及亂定,君家廬舍邸墅皆全。昔漢唐之季,盜 不入康成、表聖之閭,世傳以為異事,今於君見之。顧 君本心,不過謂鄰里有相賙之義耳,非有所覬幸而 為之也。及久而不懈,天與之。人誦之,雖兇強不道如 盜賊,亦知毋負君之德。然則天道遠而人性惡者,於 此可以悟矣。錫字晉伯,其中第,予實取之。後使江東, 又邀致幕下。時方講行荒政,晉伯宣力最多,用是縉 紳稱其材。今官奉議郎,前知寧都縣,事業駸駸未艾 也。予讀君所作《通濟倉記》,歎仰久之。謹書其後,以警 世之為富不仁者,俾知希慕其萬一雲。

《助濟倉記》
宋·之瑞

編輯

「國家惠養元元,故詔天下郡縣置常平義倉」,為凶荒 備法,至善也。第後之為令者,迫於簿書期會,往往先 催科而後撫字,追呼鞭箠,窮日夜之力,猶懼勿給。幸 而集事,則世指為能吏。其甚健者,則肆為推剝,務求 增羨,藉以供苞苴而飾廚傳,尚奚暇憂深思遠,以遺 後日之利益哉?毘陵丁君大榮,天資開敏,勇於立事。 始至茲邑,新縣庠,闢公宇,輿梁濟涉,細大畢舉。邑介 冠蓋之衝,丁夫困於差役,殆無虛日。白郡亟免人以 奠居,公曰:「是第見吾始辦目前耳。」曾蔑寓吾經久惠 民之意,深惟茲邑地褊民貧,富室素罕蓄藏,歲一不 登,饑民嗷嗷,率仰食縣官。公庾賑乏,所出有限。令雖 惻然疚懷,而搏手無策,其勢決至流「徙。因痛節浮費, 一載有奇,除用度外,贏三千緡,乃預於縣側創屋十 間,以助濟名。會鄰邑大熟,遂糴穀三千二百石以實 之。仍括責公田逋租,歲可百石。脫遇旱暵,雖未能蠲 以予民,而裁價賤糶,式遏翔湧。庶幾子本循環,長有 餘蓄,以為常平義倉之助。」其措畫如此。議者謂公之 用心信美矣,如後繼何?某竊謂士大夫孰不慕為仁 而不安於忍?倘坐視民病如秦、越之肥瘠,真忍人矣。 大概當官臨民,亦盡吾心焉耳。如慮後人之隳廢,而 內沮中輟,則動輒退縮,抑何事之可為?是舉也,得公 用心,且以占公,異日官愈高,則及物愈廣矣,烏可以 無紀?嘉泰元年十月日,宋之瑞記。

《義倉記》
明·黃淮

編輯

「國家惠養斯民,以固邦本,恆恐閭閻阨於飢餒,不得 以遂其生,上煩聖慮,宵旰靡寧。重念朝廷舊設預備 倉廩,歲久馴致廢弛」,於是慎簡廷臣,授以璽書,條畫 事宜,分詣各道以經理之,仍命藩憲重臣之廉敏者 以為之。左刑部署郎中事員外郎劉廣衡承命往浙 江,偕布政使司方延玉、按察副使王豫協修預備之 政。按行郡邑,宣揚德意,仍召區里之長及鄉之耆民, 群聚於廷,諄切訓飭,益加詳焉。邑中冨羨之家,仰聆玉音,感激奮勵,願出穀輸於官。未浹旬,得穀米麥一 萬四千七百三十石。敕使同藩憲喜其民之效義也, 勞以羊酒,榮以繒綵,即日具名以聞。既而鳩工庀材, 構四倉一百二十楹,以備儲蓄。欽遵敕旨,選忠厚公 正耆民及殷富淳良之家嚴慎守護,兼知出納之數。 府委同知張本,縣委縣丞趙恭總其政,申明戒約,委 曲詳備,大要以絕私無擾為本。里社細民皆歎忻感 悅,仰戴聖恩,生成之賜也。郡縣樂其事之有成,徵文 為記,勒石以垂示永久。淮惟成周之世,縣都皆有委 積,以備凶荒。自漢以來,迭至常平、社倉、義倉,大率皆 倣周制,世殊事異,更變不一。皇上遠稽古典,近追祖 宗成法,遣使巡歷,修復舊政而光大之,俾得便宜行 事,務期民受實惠,綸綍煥頒,而效義之民雲集響應, 倉廩充實,賑貸於是仰給焉。《傳》曰:「未有上好仁而下 不好義者。」此之謂也。敕使同心協義,克稱任使,皇華 輝赫,遐邇具瞻。郡邑官僚,祗承惟謹,不煩而事集,防 閑有方,侵漁之弊消,於法皆當得書其義民姓氏,具 刻碑陰,使觀者視傚興起,後克有繼也。是為記。

《新建便民倉記》
王華

編輯

邑之有便民倉制也。維是桐鄉新造之邑,百事草創, 征輸之入,露積野聚,風雨鬱蒸,沾濕朽敗,逐避遷移, 歲無常所,蓋自有邑而然矣。歲弘治乙卯,衡陽王君 昊汝欽以癸丑進士來尹茲邑,乃歎曰:「民之脂膏,斂 而委諸草莽,又因以罷疲之,其謂便民何?且此而猶 可以為不急,吾其無復事矣。」遂稽隱籍,得空餘之粟 七千,曰:「是足易吾事。」於是分事授役,立程計績,因民 之隙,均民之力,十取一人,歲取一日而已。凡為厫六 十有四楹,中列廳治,厫周其旁,圜以長垣,守以重閽, 創前所無,而民不知役。於是邑之父老相與謀曰:「能 者創於前,不能者毀於後。賢者慮其始,不賢者敗其 終。今侯所謂創於前而慮其始者矣」,不有紀績以垂 來者,能無毀敗於終與後哉?於是礱石以告其邑丞 徐君珪而請《記》:昔魯人為長府,閔子以為仍舊貫,何 必改作。仲尼聞之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蓋嘉之也。 夫有之而改作,無之而不為,其餘勞民厲眾,一而已。 王侯之治桐鄉,蠲不急之務,去無名之役,一舉動皆 慮於擾民,此豈好為改作者?然一為此而民稱便之。 是夫人之不為也,而為之必中於道也,夫是可嘉也 已。《詩》曰:「厥倉未謀,積於郊丘。炙敗沾腐,狐處鼯游。運 徙遷易,民曷以休。斬木荷鍤,以防寇偷。」曰民之便,而 以為尤。「新倉翼翼,高簷翬翬。郊民相慶,來趨如歸。曰 惟王侯,覆我無遺。既哺我飢,又蓄我餘。昔奔以疲,今 遨以」嬉。我歌我侯,我樂我私。歷千百年,惟侯所貽。

《重建蕪湖倉記》
蘇宇庶

編輯

「是旌德縣官倉也,其在蕪湖,何也?邑芻輓之役,至是 有所遞受之也。其未有所遞受之也,必有貯焉。倉而 後有貯也,古有之,非自今昉也。古有也,而不可以貯, 何也?址當河下流,陽侯之所激射也,歲久傾圮,邑輸 長以芻輓至者,苟措諸地,覆之用茅而已矣。風雨至, 大則漂流,小則朽腐,卒於輸長取盈焉,累良苦也。蓋」 今所修者,填其土高三尺矣,是可以無為陽侯之所 激射,以不易傾圮;粟有所貯,以不漂流朽腐,輸長可 不苦賠累也,稱百世利焉。昔之君子之莫興斯役,何 也?嗚呼!此其故余難言之矣。勿論世之君子,秦越其 民,即使蒿目憂之,欲為之計,度,非得三百金不可,是 將於公帑乎取耶?縣官方搜贏索,孔「鰓鰓焉,銖積寸 累不暇,何暇作一錢事哉?」不佞之得興斯役,何也?異 時徵於里者不輸於倉,輸於倉者不徵於里。歲乙未 而更其制,合徵輸焉,則或逮於輸,或不逮於輸也。逮 於輸者相率詣余白,令不逮輸者各出金修倉,以均 前累而興後利,則諸不逮輸者唯唯聽焉。余乃按其 賦區斂之,得金二百八十,就今所為倉矣。是役也,其 逮輸者,不佞因議焉;其不逮輸者,不佞因財焉。「諸父 老之力也,余何力之有?」倉既成,余乃為之記其《歲規 制》焉。

《義倉記》
王演疇

編輯

考《周禮》,「司徒氏以十二荒政聚萬民,必以散利居先。」 則利之需於民至急也,第不有積,何由散?故古者三 年、九年之蓄,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即時有凶荒而 民無菜色,遐哉不可尚已。嗣是惟常平社倉若耿壽 昌、長孫平、富鄭公、朱元晦諸君子先後行之,得荒政 遺意,當其時亦先後賴焉。相傳至今,誠足述也。國家 著令,所在州縣設預備倉,積穀備賑,軫念非不殷,恐 貯有限而徼惠者無窮,是杯水車薪之喻也。矧公帑 出入,非申請得允不敢發,文移往返,動更月朔,縱得 發,未免後期,所云「緩急有賴」者不然矣。故斂散便民, 整齊惟上,而利病每相乘。無論封倉勸糶,稱敝政不 可行。即如春放秋收,權子母持券索「負,未能實沾升 斗,徒苦追呼。三家村裡,固不少此守財虜,又何俟從 事者爭道而馳耶?以斯知積貯之法,官倉不如社倉, 議貸不如議賑」,此確論也。不佞受事大埔,見四境蕭條,因思倣古創倉,以佐百姓之急。會歉月,奉上檄減 價糶官穀千石,就中權宜從事。糶數稍溢所定,幸秋 稔易還原數,積羨得六百石。清遠舊社倉早為豪猾 乾沒,因里排具呈,召諭減追,得九百餘石,並民間升 斗義輸亦不下千石。因分建倉共五處,度地方廣狹, 將前穀多寡貯之。議豐年不散,凶年全散,年在豐凶 間,半散半留。採輿論謂「積而散誠便矣,第後不能繼, 無若以穀易價,官買義田,其利濟當未有涯。」遂如議 行薄俸僅足餬口,原不能捐。乃民間鬻田具領,率稱 「本縣捐俸」,予甚媿焉。因量捐俸薪一季,以實其言。餘 一切不侵官損民者,悉為銖積。除建倉外,通計得七 百餘金,易田百畝。諸倉最鉅者,惟湖寮田租實倉倍 他處。是倉也,匪直貧民資焉,賚節孝以興行也,贍保 甲以蘇疲也,設津渡以利攸往也。至於祭鄉厲、祭駱 塚以仁,鬼神於是乎在矣。顧湖寮倉、東山渡,夫非其 舊設乎?乃未幾沒於豪民,今復之而已晚也。以舊無 籍可稽,故至此。願吾民覺察世守之,儻有侵漁,出此 相證,不待乾沒而議復焉,不庶幾永存無替哉!存心 濟物,一命之士當然。今茲之役,姑以試吾願耳。至如 追蹤漢、宋先民之程,以祈不謬,於《周禮》則以俟君子 不佞,又何敢希也。

《常平倉議》
何東序

編輯

「議照平糴備荒」一件:在漢五鳳間,歲數豐穰,石穀五 錢,耿壽昌請糴三輔、弘農諸郡穀供京師,又令邊郡 築倉,增價而糴以利農,曰「常平倉。」此蓋為京師邊郡 而設,未嘗通行天下也。當時廷臣已有議其不便,外 有利民之名,內實侵牟,百姓豪占,因緣為奸,小民不 得其平。其後或作或止,法不常行。唐貞元初,吐蕃劫 盟,蹂躪關中者二十年,人戶無幾,歲值穀賤,陸贄請 和糴一年,當轉運之二年,蓋為漕運而設,四方諸道, 未嘗盡用贄議也。當時外臣有謂和糴之事,有害無 利,稍有稽遲,鞭撻甚於賦稅。至言「和糴不如折糴,准 以青苗稅錢,量折使納。其後或舉或罷,法不常行。今 海內多故,公私俱竭,法如密網,事甚奕碁。至救災拯 溺,先事預防。欲於豐收去處支借官銀,隨市低昂,量 增糴買,以備凶荒。」科臣建議,極詳且善。有司受有求 牧之責,亟宜奉行。卑縣反覆籌慮,即以本境言之,事 在今日,其大者有五難:一、糴本之難;二、穀貴之難;三、 典守之難;四、查盤之難;五、弊孔之難。本縣錢糧,自起 解、存留二項之外,別無堪動銀兩,欲糴無本,何從得 穀?一難也。前代和糴,值其極賤之候。本縣土瘠民貧, 見不足用,曾無再歲之積。一遇官買,市價騰湧,救荒 何時?民先受困,二難也。歲僉預備倉,斗級經手出納, 浥折賠補,大率傾家什九。復立社倉,必增前役。一之 謂甚,再其何堪?三難也。上司專官查盤,本為考覈虛 實,文具相襲,卒成錮蔽,上下名實之殊,有未易以控 陳者,四難也。庫藏倉廩,代有成法,縣官新故交代,猶 不能無事後之議,此新法創詎無弊生,百孔千瘡,孰 能預知而盡掩之?即如近歲糧多納穀,行者未必利, 利者未必行,文網所格,空談紙上,民間訖不知其德 意謂何,五難也。查得本縣先於嘉靖二十年後,遵奉 明文,於張岳下任杜村鎮建立社倉三所,糴穀備賑。 行之數年,本息俱罄,而社倉之名地僅存。嗣是院道 間有按成事而督修廢者,亦竟罷弛不常。竊謂年歲 之有凶豐,百姓之有貧富,何代無之。富者憂深思遠, 惡衣菲食,終不肯取債於人,故其家常贏。貧者拮据 偷生,壹醉日富。急則取債於人,凍餒填壑而不悔。一 遇凶年,假貸百出。縣官倒廩不返者無論,或假息錢, 春秋貸濟。官吏恐以逋欠為負,必令貧富相兼,小有 不登。官督之急,則負而逃之,致令富者獨償,久則展 轉皆貧矣。出陳之法既不能以無弊,於是廟堂始議 社倉之舉。卑縣博採民情,斟酌時事,合候申請通詳 之日,本縣「多方設處,先將原立社倉修蓋倉房,聽候 本府借發何項無礙官銀若干,趁今秋收,依時糴穀 納倉,僉報附近殷實人丁二名看守,每年二月,量減 時值,糶與貧民,養贍力農。至秋成之日,仍復糴買,約 以三年一次,儘其營溢之數還官轉府。通計九年為 限,三次償足原本,以後歲糴歲溢,不復仰貸於公。倘 遇凶年,申請上司,先儘預備倉給賑,不足,再借社倉 穀石,待後豐稔,抵償還倉。務使歲愈久而穀愈多,勿 致貸出而不返。官吏總其成,上司不預其事,庶法立 而弊不生,下便而上不擾,或可仰裨德意於萬一矣。」 蓋宋儒所謂「賑飢莫要於近人,置倉必須於當社。」又 謂「天下常平義倉,但以穀奏申」,有司,更不收管,此古 今不易之格言。上下一心,文網盡脫,此海宇蒼生延 頸拭目,日夜仰流於上者也。《管見》卑卑無奇,伏乞鈞 裁。

《郡倅汪公建倉碑記》
錢天錫

編輯

余因汪公建倉一事,而有感於國計饒乏之故,「吏治 浮實」之辨也。漢興七十餘載,粟紅貫朽,陳陳相因,人 衍家富。迨乎建元、元朔間,兵戈騷動,海內虛秏。我明二祖以武功定天下,大軍之費不貲而轉餉不匱。列 聖相承,海內乂安,帑藏充牣,庾廩盈羨。邇者渠寇啟 疆,竭海內之物力以供之天下飛芻輓粟,積之露處。 「荷戈之子,捐粒棄糈,與泥沙同盡,則當事者之不能 定於鮮也。比歲不登,數百萬之漕糧滯積江、漢之間, 水涸冰堅,不能一粒致京師,於是積粟如山,歲久秏 蠹。嗚呼!此孰非天下之大命,小民之脂膏,而付之一 擲」,則以此衡諸郡邑,留心民瘼者,安得坐視而不為 之所哉?沔舊無倉,而寄諸衛厫,以四「十三里之入納 之數,椽秕糠莫辨,盈縮無稽。司倉者收各里之羨,歲 額既滿,而其後之供輸,盡作折色,用飽囊橐。胥吏之 侵漁,下里之逋負,不知幾何,相沿二百餘年,未有變 計。及新安汪君,毅然起而建之,有四善焉:里置一倉, 而完欠之數不敢混;倉各一儲,而奇羨之利不敢私; 蓋藏以毖,而杜雀鼠」之秏,轉運有次而杜積滯之患, 其有造於吾民如此,乃為之記,以告後來,使無忘厥 功雲。

《長泰縣常平倉記》
唐·堯欽

編輯

夫民生三代而下,其命之制於天也,豈不信哉?余壯 歲登朝,祇役四方,今老矣,大都見郡邑之為政者,工 簿書,飾廚傳,暇則葺樓亭,興神祠,蓋若此者多矣。至 於民生大命,為緩急救助計者,拱手熟視,不一出力。 問之,云:「三代、漢、唐之法,其宜於昔者,今皆極弊,不可 復乾溢。」卒至民號呼以死,則又諉曰「天實為之。」由今 觀之,天耶?人耶?其果不可復,抑未有以復之者耶?余 謂行之而得其人,處之而有其法,藉令其出於秦皇 漢武之制,調停補葺,不幸有急,猶能有救。而況常平 義倉,雖其議於漢唐諸臣,實祖周人委積遺意。朱子 《社倉》倣而行之,亦既有效,孰謂其不可復哉?泰,故舊 邑也,常平倉自昔未有復者。復之自今郡理龍公始。 邑侯盧君一日造余曰:「泰廣袤十,不當旁邑之三;泰 賦額三足當旁邑之七。民《詩》《書》耒耜,賭且盜爾,無所 資什一之利。故泰所需於倉,視旁邑尤亟。昔者龍公 至,令而民曰:『爾賭、爾盜爾石而助我有籍。其亟更而 業,無擾我耕讀,不者死』。」閱而城曰:「『是女牆低圮,守望 何藉』?其亟築,訓而兵」曰:是將定反側,充差捕而百之 人,何兵之為?其亟增。已而思歲有饑穰,何儲蓄之與? 有詢故老,有城隍故址,先議置而輟,曰:「是足供吾事。」 修而蓋藏,環而牆柵,捐而鍰金,買而穀石,邑薦紳與 民有力者佐之。厫鑰東西,充然盈牣,顏其扁曰「常平。」 蓋公蒞泰不兩月,而蠹民者、衛民者、食民者次第興 除,常「平又其利之溥者,願一言以彰公之明德。」唐子 堯欽曰:「夫以《泰》之民之將永席於公之澤也,以公之 異於世之為政者也,以欽不佞之獲附一言,與公不 朽也。藉侯不命猶將勉,況有侯之命在。」既敘次其語, 則復再拜稽首而言曰:「天下事刱始之難,而潤澤之 尤不易也。夫漢唐常平,國家之預備,其制一也。談常 平者曰宜當社,不宜郡邑。」蓋雖朱子亦為是雲。余曰: 「非也。有司而賢乎?將薄海利弊盡知之,何有於封域 之內?如猶未也,置珠之品於荒野僻谷之處,弊始甚 爾。且夫自昔為常平者,散也,取二分之息斂也,與正 賦俱徵,國家預備,雖其貴放賤糴者同,而以贖鍰不 以息錢者異,則寬民者又」厚矣,而行之卒不效,何也? 余以為邑有繁簡,而鍰因之,上官督促太密,郡邑罄 俸資以賠,安所得糴本焉?其或有糴本矣,緩民囏而 肥橐不為糴,則倉雖存而穀無也。弊一。穀價與時貴 賤,役人倚市為奸,本賤也而貴估之,未荒也而賤散 之,不者,民饑於途,粟朽於倉,知其入不知其出,則穀 雖存而濟「寡矣。弊二。常平專備賑饑,取於民者還以 予民也。有如藉法行私,名為公糴,實充他用,給散之 際,聽憑書吏,得粟盡衙役與其近郭能自達者,貧民 不沾龠合之惠,則簿書雖具而不平甚矣。弊三。昔者 趙閱道在越州,前民未饑,先問民能自食有幾,當廩 於官有幾,庫錢倉粟可發有幾,富民可募出粟有幾?」 余以為今郡邑宜倣此意,先於保甲中審識上戶、中 戶、上貧、中貧與夫忠實可用之人,臨時委用給賑,先 窮鄉而後近郭,先上貧而後中貧,不以公廩供私用, 不以無事緩蓄積,荒歲減價而糶,頻年挨陳而支,夫 然後法行而無弊,制畫而可久,是惟公復倉為民之 意。後之人見其行之果有效,而法之果可復也,將又 有繼此而起者矣。如其議之者曰:「吾嘗復之」雲爾;記 之者曰:「吾嘗記之」雲爾。則今日之常平,猶之昔日之 預備也。國家預備之建遍天下,豈獨少一常平而已 乎?其斯惟公與侯之責。朱子行之建州,復請於朝,頒 之天下。當其日,實惟劉汝愚父子左右其間。亦嘗病 世鮮其人,而感歎於所遭之不易。今幸世有如公與 侯慨然有志制命之道,苟其生同斯世,而不勉焉共 成斯政,敝民也。其斯惟鄉人士君子之責。公名文明, 永新人。侯名洪遠,東陽人。倉建於萬曆辛卯四月,又

二年,欽為之記
考證

倉廩部選句

編輯

漢張衡《西京賦》:「發京倉,散禁財,賚皇寮,逮輿臺。」 晉左思《吳都賦》:「窺東山之賦,則瓌寶溢目;覰海陵之 倉,則紅粟流衍。」

梁庾肩吾《謝賚米啟》:「連箱委地,不殊陽翟;盈倉接宇, 寧異海陵。」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無勞拜石,均 《遼倉之重滿》。

北周庾信《小園賦》:「聚空倉而雀噪,驚懶婦而蟬嘶。」 唐劉希夷詩:「鬼神清漢廟,鳥雀參秦倉。」

《聶夷中》詩:「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李頻詩:「欲竊高倉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宋歐陽修詩:「亂鴉鳴古堞,寒雀聚空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