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會典/卷八十一

都察院

編輯

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左副都御史,滿漢各二人。掌察覈官常、整飭綱紀。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1]經歴,滿漢各一人。都事,滿漢各一人。筆帖式十人。

給事中,滿漢各十有二人,掌傳達綸音、稽考庶政。吏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銓衡,注銷吏部順天府文卷。戸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財賦,注銷戶部文卷。禮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典禮,注銷禮部、宗人府、理藩院、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文卷。兵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戎政,注銷兵部、太僕寺、鑾儀衞文卷。刑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刑名,注銷刑部、通政使司、大理寺文卷。工科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分稽工程,注銷工部文卷。筆帖式吏科、戶科、兵科、刑科各十有五人,禮科、工科各十人。

監察御史滿漢各二十八人,宗室二人,䝉古二人。在滿御史額內掌糾劾官邪、條陳治道。

京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院事及直隸、盛京刑名,稽察內閣、順天府、大興、宛平縣。河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河南刑名、照刷,部院諸司卷宗,稽察吏部、詹事府、步軍,統領五城。江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三人。分理江南刑名,稽察戶部寳泉局、宣課司左右翼。監督在京十有二倉,總督漕運,磨勘三庫、月終奏銷之籍。浙江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浙江刑名,稽察禮部、都察院。山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山西刑名,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書科,總督倉場坐糧㕔、大通橋監督、通州二倉。山東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二人。分理山東刑名,稽察刑部、太醫院,總督河道,催比五城命盜案牘、緝捕之事。陜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陜西刑名,稽察工部寳源局、覈勘在京工程。湖廣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湖廣刑名,稽察通政使司、國子監。江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江西刑名,稽察光祿寺。福建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福建刑名,稽察太常寺。四川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四川刑名,稽察鑾儀衞。廣東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廣東刑名,稽察大理寺。廣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廣西刑名,稽察太僕寺。雲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雲南刑名,稽察理藩院、欽天監。貴州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分理貴州刑名,稽察鴻臚寺。筆帖式京畿道、江南道各三人,河南、浙江、山西、山東、陜西、湖廣、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道各二人。

廵視五城,分中東南西北。每城給事中或御史,滿漢各一人(於六科十五道內奏委,二年更代)。掌彈壓地方,釐剔姦弊。其屬兵馬司指揮、副指揮吏目各一人,凡憲綱左都御史、給事中、御史皆許風聞言事。事闗朝政得失、民生利弊、大臣徇私骩法、不飭簠簋,並聽據實陳奏,摭拾陳言及瑣屑傷治體者,不得瀆告。官民寃枉,所司不受理及受理不得伸者,許赴院陳愬,鞠實大事,奏請上裁,小事立予昭雪。奏章奉旨後,給事中録送吏科,御史録送京畿道封貯。如奉旨褒奬或經訓飭,備著於冊,三年一次進呈。

凡科鈔中外疏章既上,旨下內閣日,以給事中一人詣內閣,祗領分致各科備録。諭旨及原疏發所司奉行,豫定注銷日期。事涉數衙門者,以主稾衙門為正鈔,㑹稾及應闗白之衙門為外鈔。鈔畢,別録二通,敬謹校對,鈐蓋印信,一送內閣曰史書,一貯科垣曰録書,嵗終還原,疏於內閣。

凡封駮奉旨,事理確有未便施行者,封還執奏,閣臣擬旨批答。字句舛錯、部院督撫疏章事有謬誤者,並聽駮正。

凡頒給勅書,直省總督廵撫由吏科總督、漕運總督、倉場坐糧㕔監督、各闗監督、各鹽政由戶科,學政由禮科,提督總兵官由兵科,總督河道及各闗監督之隸工部者由工科,均於午門外授本官祗領。如由外任升轉給、該省提塘官齎徃任滿,各送科繳內閣。

凡掌察部院諸司,所治之事以六科十五道分掌稽察。月以已結未結之數,兩次具冊分送注銷,月終各具題。直省督撫題達之案具揭,各科道察覈事有難結者,嵗終彚題。罣漏及易結不結者,劾。宗人府以宗室御史二人,內務府以滿御史二人,專司稽察,別給印信注銷,具題同。八旗各以滿給事中或御史一人,稽察月一注銷,月終奏聞。滿洲、䝉古、漢軍同。八旗暨九卿奉旨㑹議之事,以滿漢御史各一人稽察,無故不到者,劾。廵視五城科道審理之事,嵗委滿漢御史各一人,督催月具冊申院送刑部者,兩月具題。五城振濟平糶,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分城親察,以絶弊端。

凡考覈中外文武官,三嵗京察大計、五嵗軍政,均由本院吏科、兵科、京畿道㑹吏兵二部覈實、具疏。宗人府吏部有奉旨議處之事,由院咨取職名定議。各闗監督任滿,由戶科考覈。鹽政任滿,由京畿道考覈驗視。月選官列掌印、給事中御史名,咨吏部奏請簡,命滿漢各二人,隨班察覈。文職司道以下、武職副將以下,由吏兵二科給與赴任文憑,違限者劾。五城司坊官,三年俸滿,堪列薦剡者,廵城科道詳具政蹟,申院覈實,咨吏部引見。

凡監試,順天鄉試、禮部會試,外場以滿漢御史各二人,外簾同內簾各一人,殿試各二人。順天武鄉試、兵部會試,外場兼外簾,滿漢御史各二人,會試內簾一人,殿試各二人。考校見任筆帖式考。取中書官學教

   習各館謄録生選㧞貢生

  朝考貢監生考授職銜均滿漢御史各一人有潛

   通關節懷挾及傳遞文字冒名代考武場選入

   好字號覆校技勇不符者並劾○順天府考試

   文童滿漢御史各一人會府丞審音劾冒籍者

凡讞獄重囚審案,勅下三法司,會覈定擬者虛公擬斷期於明允或所

   見不同徃復詳議以歸一是若始終不能畫一

   許兩議並陳恭候上裁不得一衙門為一議及用夾單申明前議指駮

   後議○刑部見審之犯罪應死者承審司官録

   初供移知該道定期滿漢御史各一人至刑部

   會大理寺官公審既定讞左都御史左副都御

   史會刑部大理寺堂官詳審覈擬具題不得據

   稾定擬草率從事○秋審給事中御史皆與議

   御史不掌印者則分省與議

  朝審給事中及各道之掌印者與議京畿道不掌印亦與秋

   審勾決由各道具題刑科覆奏

  朝審勾決由京畿道具題刑科三覆奏均候

 命下各道御史齎本授刑部施行

  朝審決囚刑科給事中監視行刑○𤍠審期內薄

   刑小罪院道皆與議○刑部獄囚及各門枷犯

   每月滿漢御史各一人稽察

凡侍儀朝㑹御殿,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均於殿檐下西第三柱序立。躬祀壇、廟,滿漢各一人,於西南隅序立。

凡糾儀朝㑹御殿,以滿御史十有四人、漢御史八人。皇帝率羣臣詣皇太后宮行禮,以滿御史四人、漢御史六人、御門給事中御史滿漢各二人、御經筵給事中御史滿漢各一人。車駕出入午門、耕耤、常朝坐班、天安門宣詔、午門頒朔、頒賞中式舉人進士、詣闕謝恩,均滿漢御史各二人。有紊越班行、言語喧譁、威儀不肅者劾。壇、廟祭祀以滿漢御史各四人、告祀各二人、救護日月食各四人、祈雨報祀各二人、祭祀宰牲、監視各一人。有臨事不共、牲幣不潔或刑餘、喪服、有隱疾之人濫與祀典,齋期有違戒令,齋宿不於其所及行禮失儀者並劾。

凡差遣廵視鹽政長蘆河東兩淮各一人均給

 勅書一年更代○廵察

  京師通州十有四倉每倉給事中或御史一人一

   年更代○廵視漕運以給事中或御史瓜儀濟

   寧每處一人楊村通州每處二人舊駐淮安今移瓜儀舊駐

   天津今移楊村嵗以次奏請各給闗防事竣復

 命濟寧廵漕兼理疏濬運河之事○廵察

  盛京吉林黒龍江各以滿給事中或御史一人福

   建䑓灣府以給事中或御史滿漢各一人均閲

   三年奏請候旨差遣事竣復

 命○稽察宗人府銀庫理藩院內外館銀庫鄂羅斯

   來京貿易各以滿給事中或御史一人銀庫三

   年期滿奏請更代餘事竣即還○給事中御史奉

 旨離任在一年外者題請署理一年內者由院委署

   先奉差不離任繼奉別差離任其任其差署

   理亦如之

凡升遷,給事中御史三年內升,滿漢各一人,外轉宗室不與各一人,由院覆無降革事故者,序俸列疏,並彚其任內敷陳奏章,繕冊進呈,候旨簡用。六科給事中員闕,由院列御史無降革事故者,咨吏部引見簡用。科道掌印六科及京畿河南兩道,由院於給事中御史內簡選正陪,疏請補授,餘以本道見任資深者轉補。

凡五城地方,各以廵視科道為統轄官,指揮為專管官,副指揮吏目為分管官,各治一坊。中城中西、中東二坊,東城崇南、朝陽二坊,南城東南、正東二坊,西城宣南、闗外二坊,北城日南、靈中二坊。

凡條教,每月朔望,廵城科道率司坊各官,集衆於公所,令鄉約一人宣講聖諭:孝父母、敬長上、睦鄉里、教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凡辭訟,司坊各官分職而理,各依限審訊録供,詳報應觧審者。觧犯送本城覆審,定議完結。事有疑竇駮,令再審,不得草率結案。徒罪以上概送刑部,每月二次,以已結未結之數造冊,申院注銷。

凡禁令,首嚴邪教傳造妖言、私銷私鑄、聚衆開窰燒炭及書吏招揺骫法、役滿逗遛寺院、坊店容留行蹤詭秘之人。廵城科道率所屬隨時稽察,以儆姦邪。至於使酒罵街,見即逮治,不得以地非所屬,過而不問。

凡平糶,五城各設厰二。遇米價騰貴,由戶部奏請,酌撥京倉成色米,分給各城,減價平糶。廵城科道率指揮、副指揮經理其事。

凡振濟,嵗於十月初一日至次年三月二十日,每城各設厰二日,支京倉米二石、柴薪銀一兩煮飯以振貧民。廵城科道率指揮、副指揮吏目經理其事。

凡棲流所,中東南北城各一,西城二。流民無依及衢巷臥病者,總甲即報指揮,悉令入所,日給薪米,病給醫藥,冬給絮衣布被,病故者給棺木。廵城科道以時親察,勿致屯膏。

凡承追、承緝、承變、承驗傷痕並內外問刑,衙門行提人犯或遞觧回籍及各公事差委,令副指揮吏目分任驗屍。專委指揮,通政使司、通政使滿漢各一人、副使滿漢各一人。參議,滿漢各一人,掌達天下章奏。經歴,滿漢各一人。知事,滿二人,掌出納文移。筆帖式,滿六人、漢軍二人,掌繙譯、登聞鼓。筆帖式,滿一人、漢軍一人。

凡內外臣工封事,許自達其陳事之疏。在京徑送內閣,在外皆郵遞至司,移送內閣,進呈御覽。

凡疏章定式,每幅六行,行二十格,平行空二格。疏語稱宮殿者上一格,稱皇帝上諭、稱旨、稱御者上二格。稱天地、宗廟、山陵、廟號、列祖、諭旨者逾格一字。首列官銜、姓名,末書年月日。鈐以印,別紙摘録。疏中要語黏於疏尾,曰貼黃。

凡疏章不拘字數,期於辭達。其頌而諛、繁以支者禁之。

凡上疏陳事,在內由部院堂官,在外由將軍督撫提鎮,餘令上司官代奏,毋得越職陳事。

凡接受疏章,設案於堂,正中經歴知事二人,左右侍立通政使或副使,參議一人,出聽事,至案側,齎奏人奉疏及霤跪,經歴恭接陳案上退,廼

校閱封送內閣,五日後以隨疏齎到之牒,應致各部院者授提塘官分投。

凡馳奏程,限由具疏官計程,刻日登注,文內鈐印,申司覈驗,違限者罪坐,所由失注日期者並劾之。如雨潦阻行致逾定限,由所在官司具結申司者,免議。

凡封發疏章,篋內汚損,議處。具疏之官篋外汚損,有專差者罪。奉差官吏無專差者罪。驛遞官役,其錯誤遺漏及不合體式者,由司勘明,重則

參處,輕則請旨飭行。

凡軍民實有寃抑,所司不受理,擊登聞鼔陳訴者,初專設登聞鼔,院後裁隸本司,由司覈實奏聞,得旨下所司昭雪,誣控越訴者論如法。

大理寺

編輯

大理寺卿,滿漢各一人。少卿,滿漢各一人。掌平反重辟,以貳邦刑。左寺正,滿一人、漢軍一人、漢一人。評事,漢一人。右寺正,滿一人、漢軍一人、漢一人。寺副,漢一人。評事,漢一人。分掌京師五城、順天府屬、直省府州縣衞死罪之刑。堂評事,滿一人,掌文案。司務,滿漢各一人,掌收發文移。筆帖式,滿四人、漢軍二人,掌繙譯。

凡直省重辟,寺受各省牒下其事於左右寺司

   讞者凖律定讞卿受其中竢刑部簡正既孚致

   辭於寺迺參覈焉議合者弊之不合者反之刑

   部重辟囚以左右寺司讞者暨御史㑹刑司察

   其辭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致辭於卿廼詣刑

   部暨都御史㑹聽之各麗其法以議獄議合者

   弊之不合者覆之必盡合廼㑹疏互異者各疏

   所見以聞

凡秋審直省候決之囚,刑部㑹其獄成寺受而覈之,嵗以八月㑹九卿詹事、科道於天安門外察於獄辭之麗而求其情別其情實者

   緩決者矜疑者㑹疏以

 聞以為處決畱繫減等之差

凡朝審刑部候決之囚,嵗以霜降後旬日,出囚於天安門外,㑹九卿詹事、科道察於獄辭之麗而質

   訊之別其情實緩決可矜疑者與秋審同

凡熱審,每嵗小滿後旬日,刑部小大之獄以左右寺官暨御史㑹刑。司聽之質,其成於卿笞者

   免杖者折減荷校者暫釋竢立秋浹旬一㑹疏

   俾夏暑無留獄至立秋前一日廼蕆事

  1. 均為督撫兼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