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會典 (四庫全書本)/卷044

卷四十三 欽定大清會典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四
  禮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一
  凡朝
  日之禮兆陽位於東郊其制一成嵗以春分迎日出祀
  大明甲丙戊庚壬年
  皇帝親朝
  日奉
  大明位西嚮赤璧一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鑪一鐙二先祀一日樂部設中和韶樂於壇下分左右懸祀日鑾儀衞陳法駕鹵簿於
  午門外日出前八刻太常卿詣
  乾清門告時
  皇帝御禮服乘禮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法駕鹵簿前導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導迎鼔吹設而不作鑾儀衞校鳴壇內鐘
  皇帝至壇北門外降輿賛引太常卿二人恭導皇帝由壇北門中門入詣具服殿更祭服禮部尚書
  率太常官恭請
  神位安奉壇上畢太常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具服殿盥洗賛引太常卿恭導
  皇帝入內壝左門由中階陞壇至黃幄次拜位前東嚮立鴻臚官引陪祀王公入內壝門位階下百官位內壝門外左右序立均東面典儀官賛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以下迎神至送神皆典儀官唱賛武舞八佾進賛引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迺迎
  神司香官奉香盤進司樂官賛舉迎
  神樂奏寅曦之章凡舉樂皆司樂官唱賛賛引官奏就上香位
  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司香官跪進香賛引官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柱香次三上瓣香興奏復位
  皇帝復位奏跪拜興以下行禮皆有奏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迺奠玊帛司玉帛官奉篚進奏朝曦之章司玊帛官跪奠玊帛三叩退行初獻禮司爵官奉爵進奏清曦之章舞干戚之舞司爵官立獻爵奠正中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讀祝畢詣
  神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樂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八佾進行亞獻禮奏咸曦之章舞羽籥之舞司爵官獻爵奠於左儀如初獻行終獻禮奏純曦之章舞與亞獻同司爵官獻爵奠於右儀如亞獻樂止文徳之舞退太常官賛答福胙光祿卿二人就南案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舉降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衞二人進立於左
  皇帝跪左右執事官皆跪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進胙受胙亦如之三拜興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徹饌奏延曦之章有司詣
  神位前奉赤璧退送
  神奏歸曦之章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
  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北嚮候祝帛過復位樂作祝帛燎
  半奏禮成恭導
  皇帝出內壝左門入具服殿更衣禮部尚書率太常
  官恭請
  神位還御
  皇帝出至壇北門外陞輿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
  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於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至內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宮各退○遣官行禮由北門左門入內壝門右門行禮於壇下上香升壇升降均由右階賛引以太常賛禮郎祝帛送燎位避立右旁王公不陪祀百官陪祀如儀



  凡夕
  月之禮兆隂位於西郊其制一成嵗以秋分迎月出祀
  夜明以
  北斗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配丑辰未戍年
  皇帝親夕
  月奉
  夜明位東嚮
  配位南嚮均設玉色幄
  夜明位白璧一帛一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鑪一鐙二
  配位帛十有一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鑪一鐙二祀日樂部豫設中和韶樂於壇下分左右懸鑾儀衞陳法駕鹵簿於
  午門外日入前四刻太常卿詣
  乾清門告時
  皇帝御禮服乘禮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法駕鹵簿前導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導迎鼔吹設而不作鑾儀衞校鳴壇內鐘
  皇帝至壇北門外降輿賛引太常卿二人恭導皇帝由壇北門中門入詣具服殿更祭服禮部尚書
  率太常官恭請
  神位安奉壇上畢太常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具服殿盥洗賛引太常卿恭導
  皇帝入內壝左門由中階陞壇至黃幄次拜位前西嚮立太常賛禮郎引分獻官入內壝右門至階前甬道北立鴻臚官引陪祀王公入內壝門位階下百官位內壝門外左右序立均西面典儀官賛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以下迎神至送神皆典儀官唱賛武舞八佾進賛引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迺迎
  神司香官各奉香盤進司樂官賛舉迎
  神樂奏迎光之章幾舉樂皆司樂官唱賛賛引官奏就上香位
  恭導
  皇帝詣
  正位香案前司香官跪進香賛引官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柱香次三上瓣香興奏復位
  皇帝復位太常賛禮郎引分獻官由北階升壇詣配位前上香畢降階退立原位奏跪拜興以下行禮皆有奏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分獻官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奠帛行初獻禮司玊帛官各奉篚司爵官各奉爵進奏升光之章舞干戚之舞司玊帛官各奠玊帛行三叩禮司爵官各獻爵奠正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讀祝畢詣
  正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樂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八佾進行亞獻禮奏瑤光之章舞羽籥之舞司爵官獻爵奠於左儀如初獻行終獻禮奏瑞光之章舞與亞獻同司爵官獻爵奠於右儀如亞獻
  配位獻爵儀均同樂止文徳之舞退太常官賛答福胙光祿卿二人就北案奉福胙至
  正位前拱舉降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衞二人進立於左
  皇帝跪左右執事官皆跪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進胙受胙亦如之三拜興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徹饌奏涵光之章有司詣
  正位前奉白璧退送
  神奏保光之章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
  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南嚮候祝帛過復位樂作祝帛燎
  半奏禮成恭導
  皇帝出內壝左門入具服殿更衣禮部尚書率太常
  官恭請
  神位還御
  皇帝至壇北門外陞輿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
  祐平之章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於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至內金水橋恭候
  皇帝還宮各退○遣官行禮由壇北門左門入內壝門右門上香時升降由右階分獻官位在遣官後之左升降由左階行二跪六叩禮餘儀與朝
  日遣官同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圖]>
  康熙六十年四月初六日奉
  㫖朕披覽史冊於前代帝王每加留意書生輩但知譏評往事前代帝王雖無過失亦必刻意指摘論列短長無一人為帝王公言者朕見厯代帝王廟每朝崇祀不過一二主或廟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書生議論而定甚未允當況前代帝王曽為天下主後世之人俱分屬臣子而可輕肆議論定其崇祀與不崇祀乎今宋明諸儒人尚以其宜附孔廟奏請甚多至古帝王宜入廟崇祀從未有人奏請前代帝王皆無後裔後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朕君臨宇內不得不為前人言也朕意以為凡曽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此外盡應入廟即一二年者亦宜入廟崇祀爾等將朕此㫖寫出㑹同從容詳議具奏欽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奉
  㫖這所議應崇祀之處皆是但其中尚有應詳細斟酌者明代甚近朕少時嘗問有明遺舊宦官愍帝無甚過失皆由萬厯泰昌天啟時衰微及至愍帝雖勵精圖治終不能補救也國之滅亡皆伊祖所壊於愍帝何涉稗官野史所載豈足為憑愍帝不可與亡國者一例同論而萬厯㤗昌天啟實不應入崇祀之列至從前所配享之功臣大概皆開國元勲居多如明之徐達不過一草莽武夫劉基係元之進士皆遭遇成功遂以元勲配享耳其有治安之世輔佐太平有功君國者反不得與配享之列是皆未為允當大學士㑹同九卿詹事科道將此等處詳悉從容確議具奏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二日奉
  上諭朕因覽四庫全書內大清通禮一書所列廟祀厯代帝王位號乃依舊㑹典所定有所弗愜於心敬憶
  皇祖實録有勅議増祀之諭令查取禮部原議紅本則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內具題爾時諸臣不能仰體
  聖懐詳細討論未免因陋就簡我
  皇祖諭㫖以凡帝王曽在位者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此外盡應入廟即一二年者亦應崇祀煌煌
  聖訓至大至公上自羲軒下至勝國其間聖作明述之君守文繼體之主無不馨香妥侑不特書生臆論無能仰喻
  髙深即厯代以來升歆議禮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㑹議疏內聲明偏安亡弒不入祀典而仍入遼金二朝不入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視若仰承
  聖意而實顯與
  聖諭相背朕意若謂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統則遼金得國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適足啟後人之訾議即因東西晉前後五朝有因簒得國擯而不列如操丕不得為正統之例殊不知三國時正統在昭烈故雖以陳夀三國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奪萬世之公評至司馬氏簒竊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如宋武帝
  掘起丹徒手移晉祚自不能掩其簒奪之罪其他雖祖宗得國不正而子孫能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亦不可概從缺畧況自漢昭烈以至唐髙祖統一區夏時之相去三百餘年其間英毅之辟節儉之主史不絶書又安可置而不論至於後五代如朱溫以及郭威或起自冦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更易數姓中華統緒不絶如綫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餘業憑有疆域尚不失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則東西晉前後五代數百年間創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協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地廣勢強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講學興農亦可為偏安英主並當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館臣録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內詳晰宣諭以維楨所辨正統在宋不在遼金之説為是所以存春秋綱目之義見人心天命之攸歸且檢閲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所載明代崇祀古帝王位號原未列遼金二朝今帝王廟崇祀遼金而不入東西晉前後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於何底是皆議禮諸臣有懐偏見明使後世臆説之徒謂本朝於厯代帝王未免區分南北意存軒輊甚失
  皇祖降諭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紀綱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統時國事已不可為雖十七年身厯勤苦不能補救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與荒淫失國者一例而論是以
  皇祖睿裁將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則
  特令廟祀
  褒貶予奪毫釐不爽實千古大公定論乃諸臣於定議時轉復將漢之桓靈増入豈未思炎漢之亡亡於桓靈而不亡於獻帝乎從前定議未將東漢全局詳審論斷轉使昏闇之君濫叨廟食所議未為允協夫自古帝王統緒相傳易代以後饗祀廟庭原以報功崇徳至於嚴簒竊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奪要必衷於至當而無所容心於其間方協彰癉之義所有厯代帝王廟祀典著大學士九卿更行悉心詳議具奏並著於定議後交四庫館恭録
  皇祖諭㫖並朕此㫖於通禮廟饗卷首以昭殷鑒厯朝垂
  示萬年之至意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奉
  上諭據大學士九卿等㑹議増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一摺並聲請唐憲宗金哀宗應否一體増祀等語憲宗處唐中葉各鎮節度憑陵跋扈僭叛不臣憲宗命將專征削平淮西厥功頗偉在有唐一代中尚屬英主其末年被弒係禍變猝乘與荒亂失徳召變致釁者不同至金哀宗處衰弱之時國勢已不可問推其致敗之由實因熙宗海陵淫虐階厲哀宗自縊殉國與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應一體増祀餘俱著照所議行欽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