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外集卷第九

外集卷第八 歐陽文忠公文集 外集卷第九
宋 歐陽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外集卷第十

外集卷第九    歐陽文忠公集五十九

  論時論三首附

   本論本論三篇中下篇已載居士集第十七卷此乃公晚年所刪上萹

天下之事有本末其為治者有先後堯舜之書略矣

後世之治天下未嘗不取法扵三代者以其推本末

而知所先後也三王之為治也以理數均天下以爵

地等邦國以井田域民以職事任官天下有定數邦

國有定製民有定業官有定職使下之共上勤而不

困上之治下簡而不勞財足扵用而可以備天災也

兵足以禦患而不至扵為患也凡此具矣然後飾禮

樂興仁義以教道之是以其政易行其民易使風俗

淳厚而王道成矣雖有荒子孱孫⿰糹⿱𢆶匹 -- 繼之猶七八百𡻕

而後巳夫三王之爲治豈有異扵人㢤財必取扵民

官必養扵祿禁暴必以兵防民必以刑與後世之治

者大抵同也然後世常多亂敗而三王獨能安全者

何也三王善推本末知所先後而爲之有條理後之

有天下者孰不欲安且治乎用心益勞而政益不就

諰諰然常恐亂敗及之而輙以至焉者何也以其不

推本末不知先後而扵今之務衆矣𠩄當先者五也

其二者有司之所知其三者則未之思也足天下之

用莫先乎財繫天下之安危莫先乎兵此有司之𠩄

知也然財豐矣取之無限而用之無度則下益屈而

上益勞兵強矣而不知所以用之則兵驕而生禍所

以節財用兵者莫先乎立制制巳具備兵已可使財

已足用所以共守之者莫先乎任人是故均財而節

兵立法以制之任賢以守法尊名以厲賢此五者相

為用有天下者之常務當今之世所先而執事者之

所忽也今四海之內非有亂也上之政令非有暴也

天時水旱非有大故也君臣上下非不和也以晏然

至廣之天下無一間𨻶之端而南夷敢殺天子之命

吏西夷敢有崛彊之王北夷敢有抗禮之帝者何也

生齒之數日益衆土地之産日益廣公家之用日益

急四夷不服中國不尊天下不實者何也以五者之

不備故也請試言其一二方今農之趣耕可謂勞矣

工商取利乎山澤可謂勤矣上之徵賦𣙜易商利之

臣可謂纎悉而無遺矣然一遇水旱如明道景祐之

間則天下公私乏絶是無事之世民無一歲之備而

國無數年之儲也以此知財之不足也古之善用兵

者可使之赴水火今廂禁之軍有司不敢役必不得

已而暫用之則謂之借倩彼兵相謂曰官倩我而官

之文符亦曰倩夫賞者所以酬勞也今以大禮之故

不勞之賞三年而一徧所費八九百萬有司不敢緩

月日之期兵之得賞不以無功知媿乃稱多量少比

好嫌惡小不如意則羣聚而呼持梃欲擊天子之大

吏無事之時其猶若此以此知兵驕也夫財用悉出

而猶不足者以無定數也以兵之敢驕者以用之

未得其術以此知制之不立也夫財匱兵驕法制未

一而莫有奮然忘身許國者以此知不任人也不任

人者非無人也彼或挾材藴知特以時方惡人之好

名各蔵畜收歛不敢奮露惟恐近扵名以犯時人所

惡是以人人變賢為愚愚者無所責賢者𬒳譏疾遂

使天下之事將弛廢而莫敢出力以為之此不尚名

之弊者天下之最大患也故曰五者之皆廢也前日

五代之亂可謂極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

而亡國𬒳弒者八長者不過十餘歲甚者三四歳而

亡夫五代之主豈皆愚者邪其心豈樂禍亂而不欲

為久安之計乎顧其力有不䏻為者時也當是時也

東有汾晉西有岐蜀北有強胡南有江淮閩廣呉越

荊潭天下分為十三四四靣環之以至狹之中國又

有叛將強臣割而據之其君天下者𩔖皆為國日淺

威徳未洽強君武主力而為之僅以自守不幸孱子懦

孫不過一再傳而復亂敗是以養兵如兒子之啖虎狼

猶恐不為用尚何敢制以殘弊之民人贍無貲之徵賦

頭㑹箕歛猶恐不足尚何曰節財以冨民天下之𫝑方

若弊廬𥙷其奧則隅壞整其桷則棟傾枝撐扶持苟存

而巳尚何暇法𧰼規圜矩方而為制度乎是以兵無制

用無節國家無法度一切苟且而巳今宋之為宋八十

年矣外平僣亂無抗敵之國內削方鎮無強叛之臣天

下為一海內晏然為國不為不久天下不為不廣也語

曰長䄂善舞多錢善賈言有資者其為易也方今承三

聖之基業據萬乗之尊名以有四海一家之天下盡大

禹貢賦之地莫不內輸惟上之𠩄取不可謂乏財六尺

之卒荷戈勝甲力彀五石之弩彎二石之弓者數百萬

惟上制而令之不可謂乏兵中外之官居職者數千員

官三班吏部常積者又數百三𡻕一詔布衣而應詔者

萬餘人試禮部者七八千惟上之擇不可謂乏賢民不

見兵革者㡬四十年矣外振兵武攘夷狄內修法度

興徳化惟上之𠩄為不可謂無暇以天子之慈聖仁

儉得一二明智之臣相與而謀之天下積聚可如文

景之富制禮作樂可如成周之盛奮發威烈以耀名

譽可如漢武帝唐太宗之顯赫論道徳可興堯舜之

治然而財不足用於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於外而

敢驕扵內制度不可爲萬世法而日益叢雜一切苟

且不異五代之時此甚可嘆也是所謂居得致之位

當可致之時又有能致之資然誰憚而久不爲乎

  正統論七首此七論公後刪爲三篇巳載居士集第十六卷今所載蓋𥘉本也

   原正綂論

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正者所以正天

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與

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堯舜之相傳三代之相代或

以至公或以大義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扵一是以

君子不論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終之分明故也及

後世之亂僣偽興而盜竊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

合天下扵一者周平王之有呉徐是也有合天下扵

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謂秦爲閏是也由是正統

之論興焉自漢而下至於西晉又推而下之爲宋齊

梁陳自唐而上至扵後魏又推而上之則爲夷狄其

帝王之理舛而始終之際不明由是學者疑焉而是

非不公非其不公蓋其是非之難也自周之亡迄於

顯徳實千有一百一十二年之間或理或亂或取或

傳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槩是以論者扵此而難也

大抵其可疑之際有四其不同之說有三此論者之

所病也何謂可疑之際周秦之際也漢魏之際也東

晉後魏之際也朱梁後唐之際也秦親得周而一天

下其跡無異禹湯而論者黜之其可疑一也王莽得

漢而天下一莽不自終其身而漢復興論者曰偽冝

也魏得漢而天下三分論者曰正綂其可疑二也以

東晉承西晉則無終以周隋承元魏則無始其可疑

三也梁之取唐無異魏晉而梁為偽劉備漢之後裔

以不䏻一天下而自別稱蜀不得正綂可也後唐非

李氏未嘗一天下而正綂得之其可疑四也何謂不

同之說三有昧者之論有自私之論有因人之論正

綂之說肇扵誰乎始扵春秋之作也當東周之遷王

室微弱呉徐並僣天下三王而天子號令不䏻加扵

諸侯其詩下同扵列國天下之人莫知正綂仲尼以

為周平雖始衰之王而正綂在周也乃作春秋自平

王以下常以推尊周室明正綂之所在故書王以加

正月而繩諸侯王人雖微必加扵上諸侯雖大不與

專封以天加王而別吳楚刺譏襃貶一以周法凡其

用意無不在扵尊周而後之學者不曉其旨遂曰黜

周而王魯或曰起魯𨼆之不正或曰起讓國之賢君

泥其說扵私魯殊不知聖人之意在扵尊周以周之

正而綂諸侯也至秦之帝既非至公大義因悖棄先

王之道而自為五勝之說漢興諸儒旣不明春秋正

綂之旨又習秦世不經之說乃欲尊漢而黜秦無所

據依遂為三統五運之論詆秦為閏而黜之夫漢所

以有天下者以至公大義而起也而說者直曰以火

徳當天綂而已甚者至引虵龍之妖以為左驗至扵

王莽魏晉直用五行相勝而已故曰昧者之論也自

西𣈆之滅而南為東𣈆宋齊梁陳北為後魏後周隋

私東晉者曰隋得陳然後天下一則推其綂曰𣈆宋

齊梁陳隋私後魏者曰綂必有𠩄授則正其綂曰唐

授之隋隋授之後周後周授之後魏至其甚相戾也

則為南史者詆北曰虜為北史者詆南曰夷故曰自

私之論也夫梁之取唐無異魏晉之取也魏晉得為

正則梁亦正矣而獨曰偽何㢤以有後唐故也彼後

唐者初與梁為世仇及唐之滅欲借唐為名託大義

以窺天下則不得不指梁為偽而為唐討賊也而𣈆

漢承之遂因而不改故曰因人之論也以不同之論

扵可疑之際是以是非相攻而罕得其當也易曰天

下之動正夫一夫帝王之綂不容有二而論者如此

然搢紳先生未嘗有是正之者豈其興廢之際治亂

之本難言歟自春秋之後述者多焉其通古今明綂

𩔖者希矣司馬子長列序帝王而項羽亦爲本紀此

豈可法邪文中子作元經欲斷南北之疑也絶宋扵

元徽五年進魏扵大和元年是絶宋不得其終進魏

不得其始夫以子長之博通王氏之好學而有不至

之論是果難言歟若夫推天下之至公據天下之大

義究其興廢跡其本未辨其可疑之際則不同之論

息而正綂明矣

   明正綂論

凡為正綂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絶至其斷而不接

則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夫居天

下之正合天下扵一斯正綂矣堯舜三代秦漢𣈆唐天下雖不

一而居得其正猶曰天下當正扵吾而一斯謂之正

綂可矣東周魏五代始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扵一夫

一天下而居其上則是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綂可

如隋是也天下大亂其上無君僣竊並興正綂無屬當

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乎天下東晉後魏有功者強有徳

者王威一作澤皆𬒳於生民號令皆加乎當世幸而

以大並小以強兼弱遂合天下扵一則大且強者謂

之正綂猶有說焉不𦍒而兩立不䏻相兼考其跡則

皆正較其義則均焉則正綂者將安與乎其或終始

不得其正又不䏻合天下扵一則可謂之正綂乎不

可也然則有不幸而丁其時則正綂有時而絶也夫

所謂正綂者萬世大公之器也有得之者有不得之

者而論者欲其不絶而猥以假人故曰曲而不通也

或曰可絶則王者之史何以繫其年乎曰欲其不絶

而猥以假人者由史之過也夫居今而知古書今世

以信乎後世者史也天下有綂則為有綂書之天下

無綂則為無綂書之然後史可法也昔周厲王之亂

天下無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後宣王立

是周之綂嘗絶十四年而復續然為周史者記周邵

之年謂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扵年表漢之中衰

王莽⿱𫂁麼 -- 簒位十有五年而敗是漢之綂嘗絶十五年而

復續然為漢史者載其行事作王莽傳是則統之絶

何害扵記事乎正綂萬世大公之器也史者一有司

之職也以萬世大公之器假人而就一有司之記事

惑亦甚矣夫正與綂之為名甚尊而重也堯舜三代

之得此名者或以至公或以大義而得之也自秦漢

而下䘮亂相尋其興廢之跡治亂之本或不由至公

大義而起或由焉而功不克就是以正統屢絶而得

之者少也正綂之說曰堯舜夏商周秦漢魏𣈆而絶

由此而後天下大亂自東𣈆太建之元年止陳正明

之三年凡二百餘年其始也有力者並起而爭因時

者苟偷而假冒奮攘敗亂不可勝紀其畧可紀次者

十六七家旣而以大並小以強兼弱久而稍相併合

天下猶分為四東晉宋齊梁陳又自分為後梁而為

二後魏後周隋又自分為東魏北齊而為二是四者

皆不得其綂其後後周並北齊而授之隋隋始並後

梁又並陳然後天下合為一而復得其綂故自隋開

皇九年復正其綂曰隋唐梁後唐𣈆漢周夫秦自漢

而下皆以為閏也今乃進而正之作秦論魏與呉蜀

為三國陳壽不以魏綂二方而並為三志今乃黜二

國進魏而綂之作魏論東𣈆後魏議者各以為正也

今皆黜之作東晉論後魏論朱梁四代之所黜也今

進而正之作梁論此𠩄謂辨其可疑之際則不同之

論息而正綂明者也

   秦論

謂秦為閏者誰乎是不原本末之論也此漢儒之私

說也其說有三不過曰滅棄禮樂用法嚴苛與其興

也不當五徳之運而已五徳之說非聖人之言曰昧

者之論詳之矣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爾然未原秦

之本末也昔者堯舜夏商周秦皆出扵黃帝之苗裔

其子孫相代而王堯傳扵舜舜傳扵禹夏之衰也湯

代之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其

興也或以徳或以功大抵皆乗其弊而代之初夏世

衰而桀為昬暴湯救其亂而起稍治諸侯而誅之其

書曰湯征自葛是也其後卒以放桀而滅夏及商世

衰而紂為昬暴周之文武救其亂而起亦治諸侯而

誅之其詩𠩄謂昆崇共宻是也其後卒攻紂而㓕商

推秦之興其徳固有優劣而其跡豈有異乎秦之紀

曰其先大業出扵顓頊之苗裔至孫伯翳佐禹治水

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及非子為周養馬有功秦

仲始為命大夫而襄公與立平王遂受𡵨豐之賜當

是之時周衰固已久矣亂始扵穆王而⿰糹⿱𢆶匹 -- 繼以厲幽之

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而齊𣈆大侯魯衛同姓擅相

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獨秦之暴也秦扵是時旣平犬

夷因取周𠩄賜𡵨豐之地而繆公以來始東侵𣈆地

至於河盡滅諸戎拓國千里其後關東諸侯強僣者

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其號

在爾秦昭㐮五十三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扵秦至

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一作天下此本末之跡也其

徳雖不足而其功力尚不優扵魏𣈆乎始秦之興務

以力勝至扵始皇遂悖棄先王之典禮又自推水徳

益任法而少恩其制度文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𠩄

以見黜也夫始皇之不徳不過如桀紂桀紂不䏻廢

夏商之綂則始皇未可廢秦也

   魏論

新與魏皆取漢者新輙敗亡魏遂傳數世而為𣈆不

幸東漢無賢子孫而魏為不討之讎今方黜新而進

魏疑者以謂與姦而進惡此不可以不論也昔三代

之興也皆以功徳或積數世而後王其亡也衰亂之

跡亦積數世而至扵大壞不可復攴然後有起而代

之者其興也皆以至公大義為心然成湯尚有慚徳

伯夷叔齊至恥食周粟而餓死況其後世乎自秦以

來興者以力故直較其跡之逆順功之成敗而已彼

漢之徳自安和而始衰至桓靈而大壞其衰亂之跡

積之數世無異三代之亡也故豪傑並起而爭而強

者得之此直較其跡爾故魏之取漢無異漢之取秦

而秦之取周也夫得正綂者漢也得漢者魏也得魏

者晉也晉嘗綂天下矣推其本末而言之則魏進而

正之不疑

   東𣈆論

周遷而東天下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區區扵尊

周而明正綂之所在𣈆遷而東與周無異而今黜之

何㢤是有說焉較其徳與跡而然爾周之始興其來

也逺當其盛也𤓰分一作規方天下為大小之國衆建諸

侯以維王室定其名分使傳子孫而守之以為萬世

之計及厲王之亂周室無君者十四年而天下諸侯

不敢僥倖而窺周扵此然後見周徳之深而文武周

公之作真聖人之業故雖天下無君而正綂猶在不

得而改況一有乎字平王之遷國地雖蹙然周徳之在人

者未厭而法制之臨人者未移平王以子繼父自西

而東不出王畿之內西周之地八百里東周六百里以井田之法計之通為千里之

則正綂之在周也推其徳與跡可以不疑夫𣈆之

為晉與夫一作周之為周也異矣其徳法之維天下

者非有萬世之計聖人之業也直以其受魏之禪而

合天下扵一推較其跡可以曰正而綂爾自惠帝之

亂晉政巳亡愍懷之間𣈆如綫爾惟嗣君繼世推其

跡曰正焉可也建興之亡𣈆扵是而絶矣夫周之東

也以周而東晉之南也豈復以晉而南乎自愍帝死

賊庭琅邪起江表位非嗣君正非⿰糹⿱𢆶匹 -- 繼世徒以晉之臣

子有不忘𣈆之心發扵忠義而功不就可為傷巳若

因而遂竊萬世大公之名其可得乎春秋之法君弒

而賊不討則以為無臣子也使晉之臣子遭乎聖人

適當春秋之責況欲以失國共立之君干天下之綂

㢤夫道徳不足語矣直推其跡之如何爾若乃國巳

滅矣以宗室子自立扵一方卒不能復天下扵一則

𣈆之琅邪與夫後漢之劉備五代漢之劉崇何異備

與崇未嘗爲正綂則東晉可知焉爾

   後魏論

魏之興也自成帝毛至於聖武凡十二世而可紀扵

文字又十一世至於昭成而建國改元畧具君臣之

法幸遭衰亂之極得奮其力並爭乎中國又七世至

於孝文而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後

脩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考其漸積之基其道徳雖不

及扵三代而其爲功何異王者之興今特以其不能

並晉末之一方以小不備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

之綂而不疑焉者質諸聖人而可也今爲魏說者不

過曰功多而國強爾此聖人有𠩄不與也何以知之

以春秋而知也春秋之時齊桓𣈆文可謂有功矣呉

楚之僣迭強扵諸侯聖人扵書齊𣈆實與而文不與

之以為功雖可襃而道不可以與也至書楚與吳或

屢進之然不得過乎子爵則功與強聖人有所不取

也或者以謂秦起夷狄以能滅周而一天下遂進之

魏亦夷狄以不䏻滅𣈆宋而見黜是則因其成敗而

毀譽之豈至公之篤論乎曰是不然也各扵其黨而

已周之興也與秦之興其說固已詳之矣當魏之興

也劉淵以匈奴慕容以鮮卑苻生以氐弋仲以羌赫

連禿髪石勒季龍之徒皆四夷之雄其力不足者弱

有餘者強其最強者苻堅之時自𣈆而外天下莫不

為秦休兵革興學校庻㡬刑政之方不幸未㡬而敗

亂其後一作強者曰魏自江而北天下皆為魏矣幸

而傳數世而後亂以是而言魏者纔優扵苻堅而已

就使魏興世逺不可猶格之夷狄則不過為東晉比

也是皆有志乎天下而功不就者前所謂不幸兩立

而不䏻相併者故皆不得而進之者不得已也

   梁論

黜梁為偽者其說有三一曰後唐之為唐猶後漢之

為漢梁蓋新比也一曰梁雖改元即位而唐之正朔

在李氏而不絶是梁扵唐未能絶而李氏復興一曰

因後唐而不改因後唐者是謂因人之論固已辨矣

其二者宜有說也夫後唐之自為唐也縁其賜姓而

已唐之時賜姓李者多矣或同臣子之異心或懷四

夷而縻之忠臣茂正思忠克用是也當唐之衰克用

與梁並起而爭之梁以強而先得克用恥爭之不勝

難忍臣敵一作之慚不得不借唐以自託也後之議

者胡謂而從之㢤其所以得為正綂者以其得梁而

然也使梁且不滅同光之號不過扵河南則其為唐

與昪璟等耳夫正朔者何王者𠩄以加天下而同之

扵一之號也昔周之東其政雖弱而周猶在也故仲

尼以王加正而繩諸侯者幸周在也當唐之亡天祐

虛名與唐俱絶尚安𠩄寓扵天下㢤使幸而有忠唐

之臣不忍去唐而自守雖不中扵事理或可善其誠

心若李氏者果忠唐而不忍棄乎況扵唐亡託虛名

者不獨李氏也王建稱之扵蜀楊行宻稱之扵呉李

茂正亦稱之扵𡵨大抵不為梁屈者皆自託扵虛名

也初梁祖奪昭宗扵岐遂劫而東改天復四年為天

祐而克用與王建怒曰唐為朱氏奪矣天祐非唐號

也遂不奉之但稱天復至八年自以為非復稱天祐

此尤可𥬇者安得曰正朔在李氏乎夫論者何為疑

者設也堯舜三代之終始較然著乎萬世而不疑固

不待論而明也後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

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與不一

然後正綂之論興者也其徳不足以道矣推其跡而

論之庻㡬不為無據雲

   正綂辨上

正綂曰綂天下而得其正故繫正焉統而不得其正

者猶弗綂乎爾⿰糹⿱𢆶匹 -- 繼周而後帝王自髙其功徳自代綂

而得其正者難乎其人㢤必不得已而加諸人漢唐

之主乎曰甚㢤吾子之說其隘也以漢唐之盛烈由

曰不得已而加之焉為魏晉之主則將柰何乎曰不

然是烏得苟加諸人一簟食一瓢飲其義弗直而取

諸人君子且從而惡之以天下之廣而𬒳乎太公之

實苟非其人則闕之可巳必若曰應天而順人則⿰糹⿱𢆶匹 -- 繼

周之後桀紂之惡常多而湯武之仁義未嘗等也若

是其苟加諸人何㢤予以謂正綂之不常在人率與

言神聖者相𩔖必待擇人而後加焉是仁王義主不

足貴而姦雄⿱𫂁麼 -- 簒弒之臣得以濟也

   正綂辨下

秦之裔罪暴扵桀莽煬方扵紂漢唐之主仗義而誅

變以取天下其可謂之正綂歟猶未離乎憾也徳不及湯

秦之得天下也以力不以徳秦之亡仁義驅其人民以爭敵其任賢得

人孰若漢唐之始也晉之承魏也以⿱𫂁麼 -- 簒⿰糹⿱𢆶匹 -- 繼⿱𫂁麼 -- 簒隋亦若是而徒禪

雲爾晉隋盜也或者以為正綂茲非誤歟魏以吳存至於晉而

吳始滅或者又以魏為正統愈誤矣自後魏東晉至於周陳五代或以義或以不義皆不能並天下

人不生而暴偽代興名與實自重久矣必待後世之

明者斷焉斷而不以其勢捨漢唐我宋非正綂也

  時論

   原弊

孟子曰養生送死王道之本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

節故農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𠩄由起也古之為國

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㫁而已矣

聞有道農之事則相與𥬇之曰鄙夫知賦歛移一作

用之為急不知務農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

知務農而不知節用以愛農是未盡務農之方也古

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

用物者有節民無遺力國不過費上愛其下下給其

上使不相困三代之法皆如此而最備扵周周之法

曰井牧其田十而一之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𠩄任

一日之用節之必量其𠩄入一歳之耕供公與民食

皆出其間而常有餘故三年而餘一年之備今乃不

然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一歳之耕

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甚者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功甫畢簸糠麩

而食秕稗或採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夫糠覈橡實

孟子𠩄謂狗彘之食也而卒𡻕之民不免食之不幸

一水旱則相枕爲餓殍此甚可歎也夫三代之爲國

公卿士庻之祿廩兵甲車牛之材用山川宗廟鬼

之供給未嘗闕也是皆出扵農而民之𠩄耕不過今

九州之地也𡻕之凶荒亦時時而有與今無以異今

固盡有嚮時之地而制度無過扵三代者昔者用常

有餘而今常不足何也其為術相反而然也昔者知

務農又知節用今以不勤之農贍無節之用故也非

徒不勤農又為衆弊以秏之非徒不量民力以為節

一作又直不量天力之𠩄任也何謂衆弊有誘民之

弊有兼併之弊有力役之弊請詳言之今坐華屋享

美食而無事者曰浮圖之民仰衣食而養妻子者曰

兵戎之民此在三代時南畝之民也今之議者以浮

圖並周孔之事曰三教不可以去兵戎曰國備不可

以去浮圖不可並周孔不言而易知請試言之國家

自景徳罷兵三十三𡻕矣兵嘗經用者老死今盡而

後來者未嘗聞金鼔識戰陣也生扵無事而飽扵衣

食也其𫝑不得不驕惰今衛兵入宿不自持𬒳而使

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其驕如此況

肯冒辛苦以戰𨷖乎前日西𫟪之吏如髙化軍齊宗

舉兩用兵而一有兩字輙敗此其効也夫就使兵耐辛苦

而䏻𨷖戰惟秏農民為之可也柰何有為兵之虛名

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長大壯徤者皆

在南畝農𨻶則教之以戰今乃大異一遇凶𡻕則州

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徤者招之去為

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

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凶

荒則𠩄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

則恐為盜噫苟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其終身驕

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壯徤者任耕而老弱者㳺惰

今之長大壯徤者㳺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

甚邪然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

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民不得

不日減也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其耗之一端

也古者計口而受田家給而人足井田旣壞而兼併

乃興今大率一戶之田及百頃者養客數十家其間

用主牛而出已力者用已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

過十餘戶其餘皆出産租而僑居者曰浮客而有畬

田夫此數十家者素非冨而畜積之家也其春秋神

社㛰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與公家之事當其

乏時嘗舉責一作扵主人而後償一作之息不兩倍

則三倍及其成也出種與稅而後分之償三倍之息

盡其𠩄得或不䏻足其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功朝畢而暮乏食則又舉

之故冬春舉食則指麥扵夏而償麥償盡矣一無四字

秋則指禾扵冬而償也似此數十家者常食三倍之

物而一戶常盡取百頃之利也夫主百頃而出稅賦

者一戶盡力而輸一戶者數十家也就使國家有寛

征薄賦之恩是徒益一家之幸而數十家者困苦常

自如一作也故曰有兼併之弊者謂此也此亦耗之

一端也民有幸而不役扵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

二頃至一頃皆以等書扵籍而公役之多者為大役

少者為小役至不勝則賤賣其田或逃而去故曰有

力役之弊者謂此也此亦秏之一端也夫此三弊是

其大端又有竒衺之民去為浮巧之工與夫兼併商

賈之人為僣侈之費又有貪吏之誅求賦歛之無名

其弊不可以盡舉也旣不勸之使勤又為衆弊以耗

之大抵天下中民之士一作富且一作貴者化麤糲

為精善是一人常食五人之食也為兵者養父母妻

子而一作計其饋運之費是一兵常食五農之食也

為僧者養子弟而自豐食是一僧常食五農之食也

貧民舉倍息而食者是一人常食二人三人之食也

天下㡬何其不乏也何謂不量民力以為節方今量

國用而取之民未嘗量民力而制國用也古者冢

制國用量入以為出一歳之物三分之一以給公上

一以給民食一以備凶荒今不先制乎國用而一切

臨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賦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

粟有和買之絹有雜料之物茶鹽山澤之利有𣙜有

征制而不足則有司屢變其法以爭毫末之利用心

益勞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無量也何

謂不量天力之𠩄任此不知水旱之謂也夫隂陽在

天地間騰降而相推不䏻無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氣

能無疾病也故善醫者不能使人無疾病療之而

已善為政者不能使𡻕無凶荒備之而巳堯湯大聖

不能使無水旱而能備之者也古者豐年𥙷救之術

三年耕必留一年之蓄是凡三𡻕期一𡻕以必災也

此古之善知天者也今有司之調度用一作𡻕足一𡻕

而已是期天𡻕𡻕不水旱也故曰不量天力之𠩄任

是以前二三歲連遭旱蝗而公私乏食是期天之無

水旱卒而遇之無備故也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復

用扵今為計者莫若就民而為之制要在下者盡力

而無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節則民與國庶㡬乎俱

冨矣今士大夫方共修太平之基頗推務本以興農

輒原其弊而列之以俟興利除害者採扵有司也

   兵儲

惟王建官各司其局雖有細大俾專董其權責其成

功斯古制也𬒳堅執銳乃禆校之事若屯田積榖在

委辦吏爾而漢末有田禾將軍屯田北𫟪魏興建典

農中郎將唐建營田使副判官雖晉魏南北職未嘗

闕國家弭獯戎之患包漢唐之境然而塞垣儲偫罔

遵古憲俾仰給他州饋餉一作此外固無築室反耕

典農營田之利儻遇凶荒未免艱食雖有轉運未免

營田何嘗建明利害稍致倉廩羨餘但守空名曾無

實効當今之議要在乎河北河東陜西戍兵之地各

特置營田使副判官仍在不兼職若遇水潦行流之

處廣植秔稻雖荒𨻶原田亦當墾闢播以五榖今河

北保塞河東並汾關中涇陽悉有水地基址惟有鄴

中西門豹漑田之跡未見興起得非後人務扵因循

而無昔賢識邪不然何歷朝而下涇陂如是或曰亦

嘗有人建議良以漑導之時瀕水之地恐害及民田

由是而止斯乃腐儒之見爾非經逺之士也夫利害

相隨古猶未免若利害相半憚扵改作猶可苟利七

害三當湏擇地而行豈可以小害而妨大利㢤夫如

是鄴中漑田之法若行關畎水衝民田秪百戶妨

閡而能漑灌千萬頃瘠土𠩄收𫉬利益大豈止利七

而害三亦嘗訪扵彼州人士僉曰漑田之跡湮廢茲

久土斷力田者不諳其事殊不知官中他日就功但

扵涇陽鄭白渠和雇水工及彼中負罪百姓悉可分

配此地俾之開導民旣見之必倣傚矣又豈成功之

難然後特置營田使副判官專董其役西北二𫟪

間水陸並放此分職何假飛芻輓粟率鍾致石坐困

民力以供軍實㢤

   塞垣

先王肇分九州制定五服必內諸侯而外夷狄姑務

息民弗勤遠略其來也調戍兵以禦之其去也備戰

具以守之修利隄防申嚴斥堠或來獻貢得以覊縻

蓋聖人制禦戎之常道嚴尤所謂得其中䇿古今大

槩在乎謹𫟪防守要害而已古之制塞垣也與今尤

異漢唐之世東自遼海碣石榆關漁陽盧龍飛狐鴈

門雲中馬邑定襄西抵五原朔方諸郡毎𡻕匈奴髙

秋膠折塞上草衰控弦南牧陵犯漢境扵是守𫟪

臣防秋之士據險而出竒兵持重而待外冦近世晉

髙祖建義並門得戎王為援旣已乃以幽薊山後諸

郡為邪律之壽故今劃塞垣也自滄海乾寧雄霸順

安廣信由中山拒並代自茲關東無復關險故契丹

奄有幽陵遂絶古一作北之隘往來全師入冦徑度

常山陵獵全魏澶淵之役以至飲馬扵河烝民不聊

生矣非北一作虜雄盛如此失扵險固然也今旣無

山阜設險𠩄可恃者惟夾峙壘道引河流固其復水

為險濬之勢就其要害屯以銳兵茲亦護塞垣之一

策也今廣信之西有鮑河中山之北有唐河盡可開

決水勢修利陂塘或導自長河之下金山之北派於

廣信安肅逹於保塞或包舉蒲隂入於陽城然後積

水瀰漫橫絶紫塞亦可謂險矣蒲隂陽城度其地𫝑

今塞上之要衝先是胡馬將入冦於茲城駐牙帳數

日伺漢兵之輕重或我師禦扞乃長驅南下我師旣

出即戎人為全師歸重之地此𠩄謂藉城險而資冦

兵非中國之利今若修復雉堞完聚兵糓與諸城柵

刁斗相聞鮑唐二水交流其下虜𮪍縱至無復投足

之地又焉有擾擾之患今之議者方南北修好恐𫟪

庭生事然而戎狄之心桀驁難信貪我珍幣蓄養銳

兵伺吾人之顦顇乗邉境之間𨻶出乎不意因肆猖

獗茲乃不圖豫備疆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而偷取安逸弟弟相付貽後

世深患復如何㢤

   代曾參答弟子書

參白諸足下聞吾黨之士思夫子而莫得見也以有

子之貌似夫子欲假設其位以夫子師之諸足下必

其然乎否耶吾試為諸足下陳夫子之道以爲斷諸

足下知天之有四時乎春䏻生物而不䏻長也夏䏻

長之而不䏻成也秋能有成而不䏻斂也斂之者其

在冬矣自生民以來有大聖徳居大聖位而作法以

濟世者𩔖不過八九三皇經始之五帝纉明之禹湯

文武該洽之周公祖述之經始之者春也纉明之該

洽之者夏也祖述之者秋也天恐斯文之中未有以

折𠂻乃生吾夫子扵衰亂之世前聖之𠩄未立者俾

夫子立之前聖之所未作者俾夫子作之上規聖明

下救淪壞垂之百王而不變稽之千古而不疑雖百

周公百堯舜復出扵世亦無以過夫子也是夫子扵

列聖有成𡻕之功也是列聖不䏻斂而夫子斂之也

吾以謂夫子之道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

不可尚已吾與諸足下奚所識知幸而生扵時得以

登其門望其堂而傳其道以光榮其身吾與諸足下

猶衆無名之星也夫子猶日月之明也以無名之星

代日月之明雖積累萬數吾未見其可況一焉而巳

乎諸足下柰何乃不察扵是也天則有一冬而諸足

下有二冬乎苟有子升夫子之席而吾與諸足下趨

進扵左右斂衣而立負牆而請當是時有子能勿愧

乎吾有以知彼之必愧也吾儕有𠩄問而不能答有

𠩄辨而不能㫁譁然而往黙然而來鏗然而叩寂然

而應當是時有子能勿慚乎吾又知彼之必慙也昔

者吾友子淵寔有聖人之徳不幸短命前夫子而死

使子淵尚在而設之扵夫子之席吾猶恐天下之不

吾信也足下以有子之道義孰與子淵徳明而仁備

孰與子淵夫子稱而嘆之孰與子淵羣弟子服其爲

人孰與子淵逹夫子之道而隣夫子之性孰與子淵

是數者皆無一可而獨以其容貌之似而欲升師之

席竊師之位不亦難乎夫容貌之似者非獨有子也

陽虎亦似矣如欲其大似則當以陽虎為先奚先扵

有子㢤諸足下果欲何耶復欲睹夫子之容乎復欲

聞夫子之道乎如止欲睹夫子之容則圖之可也木

之可也何必取弟子之似者以僣其稱而悖其位如

必欲聞夫子之道不可以苟而已也且吾聞之師其

道不必師其人師其人不必師其形如欲師其道則

有夫子之六經在詩可以見夫子之心書可以知夫

子之㫁禮可以明夫子之法樂可以逹夫子之徳易

可以察夫子之性春秋可以存夫子之志是之弗務

而假設以為尚此吾𠩄以悼痛而不敢知也且昔夫

子果何師㢤師堯舜者也師文王者也師周公者也

惟曰師其道而巳未聞其假設而師之則似堯舜者

似文王者似周公者終身而不得見矣苟不見其人

則亦弗師其道乎夫麟之扵獸也鳯之扵鳥也出乎

其𩔖而䖏乎長者也不幸而麟以死鳯以亡則亦假

設而為之乎諸足下盍姑止不然吾恐萬世之後完

口者寡矣死而無知則已如其有知則子淵子路軰

將瞋目流涕而有責扵足下也諸足下其思之不宣

參白

 江鈿文海多以它人文為公𠩄作其章章者筠州

 學記曾鞏文也綿本亦誤收察言論唐庚文也甚至元

 豐以後曁徽宗朝所下制詔亦有託公名者自當

 刪去惟京本英辭𩔖槀似少偽妄而代曾參答弟

 子書不知何人之文與此卷兵儲塞垣兩論皆可

 疑削之恐無以解後來之惑姑留而著其說



外集卷第九

本論以教道道一作導而於一作而已立法以制之之一作財今四

三字上一有方字敢驕一作又驕

原正綂論正綂之論作一作正統之論興焉其不一無其字其詩下

同扵列國一作周之太師亦其詩同列國仲尼以為以加正月

四十五字一作仲尼以周平雖始衰之王而正統在周也乃作春秋自平王始去推尊周室明正綂之所

在內借魯史以託文又因隠公失正之君遂起元而明法故書王以加正月魯𨼆此下一有公字

左驗一作其驗唐授之隋授一作受下司至其至字下一有扵字

明正綂論其上一作其正則是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綂

可矣矣一作也相兼一作相併將安與乎此下注文一有東魏後魏是也六字

謂之正綂乎此下注文一有魏及五代是也六字⿱𫂁麼 -- 簒一作⿱𫂁麼 -- 簒正綂萬世

大公之器也正統字下一有者字得之者少也一無也字正綂之說

四字之上一有以其得之者少所以其為名甚尊而重也至乎不得巳則推其跡而進之二十八字

一作後正

秦論其徳一作其功徳夫始皇廢秦也二十八字一作然自漢而下為

正統者多矣其用徳之薄厚施政之寛猛雖有不同而其大體往往不能改秦也故自天子百官之稱號

下至郡縣阡陌之制皆因秦舊而用之然則秦之改作若以徳而附之何害扵正綂也夫始皇之不徳不

過如桀紂耳桀紂不能廢夏商之綂則始皇未可廢秦也三代之相傳而王也飾之禮樂文章而稱道其

功徳使後世炳然悅慕其所為秦獨不然然又特惡儒生學士是以漢興學者尤醜詆之此豈大公之論

耶漢之興也起扵亡徒而至皇帝非有三代漸積之徳非甚醜秦則不能見其興起之功昔周人道紂之

罪多孔子尚疑其不至扵是矧漢儒之說手然後遂惑其說而雷同者也

後魏論迭強扵諸侯此下一有矣字有𠩄不取也此下一有天地之生

爲物也人以聦明而爲貴人之分四夷也中國以有禮義而爲貴故以其貴者治賤者爲順以賤者干貴

者爲逆聖人之推與善之誠夷狄而慕中國則進之夫進夷狄扵中國幸矣遂以干帝王之綂其可乎八

十八苻堅此下脫當堅二字

梁論胡謂而從之五字一作胡以從之

 慶曆四年京師刋宋文粹十五卷皆一時名公之

 古文正綂論七篇在焉蓋公初本也外集此卷則

 公所自改者至居士集十七卷方爲定本今並存

 之使學者有考焉

原弊贍無節贍一作賙今坐華屋今字下脫一夫字請試言之

請試言兵戎之事髙化軍惟秅惟一作雖有支移之賦一作有賦有徵

塞垣斥堠一作斥候牙帳一作可汗帳我師禦扞此句疑有脫誤藉城

城一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