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閣藏本)/卷04

 卷三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閣藏本)
卷四
卷五 
本作品收錄於:《正德大名府志

大名府志卷之四

         前進士海上唐錦編纂

         鄉進士道州陳滯釆輯

祠祀志

 夫祀以昭誠孝通神明故先王建神民之官

 各司其序敬而不黷後世謟怪滛竒罔以非

 𩔖禍災荐臻莫盡其氣不亦冝乎我

聖祖明肅祀典非其道不與至於滛祠異教固

 巳滌蕩殆盡𨿽間有𡘤𡘤偷息草莾間蓋亦

 無幾附諸卷尾用彰異端之不振如此所以

 致慶幸於吾道也爲祠祀志

   廟貌

大名府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府治西南洪武三十四年建弘治

 八年知府李瓉𪔂新之

 馬神廟在府治西北

 狄梁公祠在舊城南門內唐通天中公刺魏

 州民徳之爲立生祠舊有二碑一李邕文張

 䖏繼書𨳩元中立一馮宿文胡証書元和中

 立今廢馮宿祠堂記後不可以獨臨必誕生岳靈扶既傾繫將絶茲梁國狄公是

 以興於天授之朝藴沉謀𡚒竒節也物不可以終否必繼挺邦傑欽徃績懋來功茲沂國

 田公是以挺乎河朔之郊剏新祠修舊典也初梁公出牧於魏實宜斯人罔遂乞留則深

 遺愛闔境同立生祠奉其神祈恩徼福亦若有答洎胡起幽陵毒痡中邦腥膻遺餘漸漬

 甿俗六十年於茲矣戰血滿野忠魂歸天階戺之容𨼆僯猶在元和壬辰𡻕我皇恢拓千

 古之不庭凡在率𡈽罔不來服維元侯保和一心之有衆舉茲列城來正多方歸職貢而

 奉官司尊漢儀而秉周禮鳯鳴而梟音革蘭芳而𣗥刺苑醴湧而溢泉竭慶飛而濁祲消

 四郊廓清萬方丕變然後辨正封疆咨謀耊老淂是舊址作爲新祠鳩材僝功庀事湏役

 上下有度東西惟序披圖以立儀像㨿品以昭命數不僣不偪經之營之越十月五日厥

 功成沂國公於是乎請護軍迨賔僚將校武𧴀之群選吉而致饗焉先一日執事設次於

 門西設柔毛翰音脆肥鮮藁之具以候詰朝公至則攺服於次率護軍等升拜將校以下

 序拜於堂下公親酌以奠揚觶而言曰昔者皇風中㣲隂沴勃興六宮弄其神器萬乘遜

 於房陵生人之耳目盡廽元老之肺肝彌固蹈履虎尾奪鯨口薙除蔓草扶本枝元良克

 任萬國以貞秘䇿授五王起包復夏之大業於心術貽安劉之永圖於身後𠕅造唐室時

 維梁公顧不腆之是羞獲守茲𡈽寔郡帥與三軍之衆逮封內之𥠖老勤請於天王重韙

 斯人而鑑厥誠未及浹旬而璽書金印命服瑞莭一日駢至且又頒非常之清問下莫大

 之洪澤馬逐逐車闐闐野接跡空駕肩彼感心與喜氣同羾九天而達九泉今所以靡遑

 寜居思有上報𥨸慕神之志義景神之忠功薦神於此堂告神以㣲懇至於脩廢繼絶興

 仁𣗳善乃守臣之軄烏敢爲名由是六州之人士知狄公之崇德可享田公之斯言可復

 也詩曰維其有之是以似之乃作銘曰奕奕新祠於魏之疆巖巖梁公鎮此一方其惠伊

 何其人則亡仕昔通天契丹猖狂衝䧟連城勢莫與亢山東繹騒駘藉犬羊顧是都會孰

 能保障天后召公飛傳靡遑至自彭澤屹爲金湯以𨓜待勞以柔催剛緩賦寛役農勸桑

 外示無虞內爲之防虜則引歸𡻕獲大穰人荷公來踴躍歡康人惜公遷泣涕徬徨援刀

 割膚守闕上章終然莫克詎可彌志衆心成城經始斯堂立公儀形薦此馨香於以祝之

 萬夀無疆於以歌之乆乆𡸁芳追惟我公寔邦之良嶷岐有聞金玉之相學以時習闇然

 日章文武是經謨謀𠃔臧測圭知正凾鼎難量碩大傳厚靖和端荘代使絶域義聲孔揚

 居憂致感有鳥呈祥毗於大理決獄平當西門抗巫汲直𨳩倉蜀守興學𣈆臣撫牀公兼

 有之謇謇在旁宣威中權論道上庠慰薦幽反懷來暴強天授以還燎火無光藹藹本枝

 困於新斨下窒人𦖦上逥天綱拜洛受圖非劉而王后實當扆帝遷於房時惟狄公下七

 巖廊進持正色中激剛膓婪侈邪謀將昜儲皇公陳不可校短推長血歴大階心祈彼蒼

 長戈倒日徑草橫霜一桂嶷然四維重張帝拜元老春歸火陽潛安爪牙宻布橫梁七日

 𥧌𥧌五賢興唐道憂三仁功茂一匡始終無媿夷夏所望維此魏邦寔維樂鄉燕㓂之後

 終爲戰塲何人不鰥靡室不䘮祠宇煨燼階除虛荒故老懷恩遺甿慨慷猶衣封畛時奠

 壺觴否道既傾聖暦會昌元和御辰天子𡸁裳九夷八蠻山梯海航禮備樂陳執贄奉璋

 思我懷人寘彼周行是生沂公忠順激昂劒乆埋獄錐能䖏囊道言愔愔武烈恍恍功尚

 管蕭化臻龔黃掃除零落弔恤災傷尾斷蜂蠆苗鋤莠稂萬夫歸誠有死無將天子嘉之

 霈澤瀼瀼龍莭虎旗玉佩金鐺班其慶賜施及潛翔沂公滋㳟扶服兢惶愧負山嶽誓酬

 毫芒乃建新祠嫓彼甘棠亢其廈屋繚以周墻吉蠲庻羞容衞兩相仰止何逺中心是藏

 地逥沙麓河抱𢖍漳刻勒豊碑揭乎中央

 三賢堂在舊城以祀唐魏鄭公徴狄梁公仁

 傑宋韓魏公𤦺今廢

 劉忠定公祠在文廟西南以祀宋劉安世天

 順間知府王正創成化間知府沈浩重建

 鄼侯祠在府堂東南

 文昌祠在文廟東南

 八蜡廟   𨵿王廟   龍王廟並在

 城隍廟西

 昭惠王廟在府治西北

 東嶽廟在體仁門內

 西嶽廟在府城西北

 金龍四大王廟在城東南十里衞河之濵

元城縣

 文廟見學校𩔖

 魏武侯廟在縣東十里下有武侯壇今廢

 西門豹廟在縣北五里今廢

 孝元後廟在縣東北堤上今廢揚雄誄曰太隂之精沙麓

 之靈合作於漢配元生成

 夀𠅘侯廟在縣治西南

 束晢廟在縣東六十里束舘鎮晉太康中晢

 禱雨有感邑人徳而祠之元平定間祠毀而

 再造至正末重修㢘訪使張孔孫爲之記

 國朝成化八年知縣叚正增修

 劉忠定公祠在縣學西

 文昌祠在縣學東

 𡈽神祠在縣堂東南

 蒼龍王廟在大李寜村距縣西北四十五里

大名縣

 城隍廟在縣治東北洪武三年縣丞秦本建

 景㤗四年典史郜容重修

 馬神廟在縣治東

東嶽廟在縣治東北知縣張鸞重修

 文昌祠在明倫堂東南

 壽𠅘侯廟在縣治西

 𡈽神廟在縣儀門東南

 龍王廟在三角潭成化七年巡按御史譚慶

 祈雪有感命有司重建事見訓導黃深記

 記畧成化庚寅大名諸道皆旱壤土焦灼辛卯春正月監察御史譚侯巡歴至郡風夜憂

 勤率厥屬抵潭所拜叩是夕侯夢天飛雪數片須臾日霽語神曰若肯雨我大雪當與立

 廟晨起油然雲興輕雪飄飄遽止侯仰天自責曰民𡨚有未雪歟民害有未除歟於是伸

 𡨚逹滯斷擊豪橫越五日丙申乃雪庚子又雪民猶爲未足甲辰雨雪兼至三日乃止侯

 率屬具牲醴徃謝之義聲𠩄激一倡百和委知縣任英董其事不月而成中爲殿前爲𠅘

 傍爲廡繚垣甃石𪔂然維新之制神位森嚴足以聳動瞻仰矣

南樂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治東洪武三年主簿葉伯瑾建

 天順八年知縣張子通重修

 馬神廟在城東北隅

 倉頡廟在陵前距縣西北三十五里地名呉

 樓村舊有元時祠宇頽廢弘治五年知縣張

 隆改建都御史李岳記之十年知縣王徳即

 學傍𨻶地建祠以便展謁

 東嶽廟在東𨵿

 八蜡廟在縣西南三十里成化十二年知縣

 𡊮英重建

 夀𠅘侯廟在南𨵿

 齊王廟在縣東四十里羅疃村唐𨳩元二十

 四年建元末廢 國朝成化十七年重建

 四嶽廟在孝慈坊

 王僉省廟在興文坊乃𡈽人王珎祠

魏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治西北洪武六年知縣婁景明

 建天順三年知縣譚理重修成化十八年災

 於水知縣白䋲武䢖正殿弘治三年知縣鮑

 𤦺完之

 馬神廟在東作門外天順四年知縣楊春重

 建弘治四年知縣鮑𤦺増修

 八蜡廟在縣治東北

 趙文君祠距縣二十三里君名䕫字虛和漢

 武帝時爲令大旱自焚以禱民感之立祠

 壽𠅘侯廟一在東作門外一在囬隆鎮

 白龍廟在縣東南十里新漲河西前志雲廟有宋陳堯

 佐元豊中作縣尉時所撰碑今莫可考

 龍王廟一在縣北十里一在縣南二十里一

 在南堤

清豊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治西北創於洪武四年至正統

 十年知縣徐同攺建之自後知縣熊綉劉芳

 劉玥㫮相襲崇葺弘治十二年知縣陸崑繕

 治有加焉

 馬神廟在儒學東

 八蜡廟在縣西南三十里豆固村

 鄉賢祠在儒學東弘治十三年知縣陸崐建

 祠祀魏李崇平雲定隋張清豊唐南霽雲宋晁逈晁宗慤晁說之凡七人

 名䆠祠在縣治西南故馬神廟址也弘治十

 三年知縣陸崐創䢖春坊左諭徳劉春爲之

 記名宦祠記清豊尹陸君如崐既視篆越一年惠敷弊剗庭無事事乃進諸𦒿彥誥之

 曰爾邑自 國朝迄今蓋踰百有三十禩矣其宦於斯者寜無淑慝若輩亦能悉乎則趨

 而前曰吾儕小人莫辨臧否曷由知也獨其繫民之思𨿽去後猶若在焉者則固知之矣

 有金侯雍者仕洪武時適羅兵燹里巷磬空民囂然不樂生侯舉廢興滯始有歸業至今

 𨿽百年吾輩尚知其姓氏也有熊侯繡者嚴毅方正盡心民𨻳自下車鞭朴不苟施百姓

 愛之如父母至今去任餘三十年吾輩親茹其惠尚未能忘也有吳公驥者則教諭於此

 慱學能文學者至今宗之若此三人其仕𨿽非一時而均繫民之思夫人無弗知者明公

 𡸁意惠民屋而祀之固吾民之心也君聞而愕然曰有是哉夫聞善不慕與聾聵同見善

 不敬與昏瞽同知善不言與嚚瘖同況於繫風教者乎遂酌民情相𨻶地於城坤隅爲堂

 三間門如之而中門視堂之間殺二繚垣墻設木主於中榜曰名宦祠復考邑志又得陳

 執中者仕元至正間能平賦役課農桑興學校併祀焉而於熊侯則有其位而無其主本

 益州𦘕像之意也經始庚申三月不踰時畢工既落成諉予記之夫古之祀典法施於民

 暨禦災捍患則祀之以其有功烈於民也若諸賢者其所施𨿽僅止一邑不亦有功烈於

 民者乎謂之名宦固冝不可不祀然予𥨸有所感矣夫民至愚而神不可欺也若清豊目

 爲邑以來其令曁典教者不知𢆻人而民之思者乃僅可僂指如此而考諸賢之政則亦

 非其致力高世絶倫不過慈惠愛民視民如子勤於訓迪而巳而其間固有粥智衒名畢

 力薄書期㑹之務視民若不屬於毛以永輝赫於時者而民之思卒在此而不在彼焉則

 爲令者亦可以監矣因君之請併書於紀事之末以風勵將來若君拳拳於企前烈引後

 賢非禮 國愛民固亦莫能也君名崑如崑其字淛之歸安人其起家以丙辰進士雲

 湯王廟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江瀆廣源廟在縣南二十里廟側有神井水

 甘洌挹之不竭蓋𠩄謂江瀆者也毎𡻕旱禱

 之輙應元至正間縣尹陳執中太定初緫菅

 劉 國朝景㤗初大理少𡖖李奎㫮受其貺

 元進士杜志觀軰作感應碑紀之杜志觀撰感應碑大

 江爲四瀆宗所在率有祠廟以奉祀事然清豊之境距揚千里逺其祠廟剏建甚乆邑人

 奉事甚䖍而雨暘祈禱昭荅如響斯民之䝉惠甚厚則神之威靈妙用無所徃而不在矣

 皇元至正壬辰春清豊尹陳侯來領縣事屬有宼兵澶滑內黃魏諸州縣咸被其害滔天

 之烈勢將壓境侯率吏民齊㧞詣祠下籲衆慼以請救且禱且祝曰縣尹陳執中伏念王

 之血食於茲千數百年赫有靈響今狂宼萬群𣑽掠州郡執中力無如之何自守職以來

 爲政有不以忠國愛民爲心所悖於神明者俾㓂跳跟入境罪延邑長殞身碎首寜所甘

 心苟或不然尚頼王之英烈掀摧𠒋逆勿令侵境爾其有神尚克相之闔廟旋車雲忽四

 合至暮雪大作四隣烽火一時寂㓕卒之賊不入境尋復殱㓕民頼以寜又明年癸巳秋

 數月不雨農民妨於播種無復二麥望侯免冠徒跣望禱於邑之南墅祝未終雷雨倐作

 侯濡首沾衣而不顧或有引避者侯曰天久不雨今如此是神以甘澤惠我也何忍避之

 民大悅謳歌之聲播諸詩什翌日侯復報謝祠下召耆老告之曰比𡻕㓂擾攘頼神以生

 全今茲亢旱又蒙神惠而祠宇陋傾何以展敬爾等其爲我新之邑人安信陳從劉源軰

 寔董其事越明年三月戊辰厥功告成至是所謂昔之陋者宏矣所謂傾者崇矣至於髙

 門之蕩然廣殿之渠然袞冕之巍然侍衞之肅然莫不壯麗光明煥然一新𨿽五方帝之

 尊且雄無以踰比邑之耆老復相率謂曰是何足以報稱尚圖勒之金石以侈百祀俾邑

 人無忘神之嘉惠與陳侯之厚徳焉嗚呼王義方禱南海而大雲𨳩露張守珪祈堰方而

 大木𣴑下是皆至誠感應之妙實理自然而不可掩者耳況陳侯愛民之切憂民之深一

 念中孚之敬潛苻默契故江瀆之神𡚒其威靈有此武功非偶然也可謂壯哉可謂異哉

 邑人以其事囑予爲文予亦親所見聞而欣慕故不辭而爲之記且使後之人繼陳侯爲

 政者有事於祠下知神感侯之誠能捍大災侯能合神人之𦔳崇逮重業亦無負朝廷之

 付託焉侯名執中字𠃔恭宿州人由大常椽中守令選雲

 龍王廟在布德門外

 闗王廟在阜財門外

內黃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治前洪武八年縣丞楊丞建弘

 治九年知縣李隆重脩

 馬神廟在太僕分寺東

 湯王廟在縣西北天一村今訛爲田氏廟建

 於金章宗太和四年重建於東海郡侯太安

 元年舊傳金鄭王𠃔蹈子受王叛干戈不息

 河北大旱鄉民以湯嘗禱雨且生茲土遂祀

 以廟旱輙禱之元至元二十一年重脩今廢

 殷中宗廟在縣西南三十里亳城東陵寢在

 焉廟前有豊碑髙二𠀋餘宋太祖開寳七年

 脩廟時𠩄𣗳右拾遺梁周翰奉勑撰文修廟碑𦕈

 覿上古逖聽前王尊盧栗陸之代興燧人有巢之更主皇猷𠃔塞五帝步而同驅盛德光

 亨三王驟而益軌言至治者乃稱其茂烈語聖嗣者必本其鴻源𨿽子孫𡸁裕而克昌以

 昏明継世而迭有載籍具在可得而言按啇本紀啇太戊契二十一代之孫帝雍巳之弟

 司徒事夏佐治水而有功天乙勤啇征諸侯而受命惟帝克太祖宗之業生知皇王之道

 臨下有赫在上不驕休光炳然煒燁耀世皇家有天下十五載王𡍼無外地理有光文徳

 誕敷逺人來格武功大定凶族咸劉惠澤濡於黎元和氣煦於昆蟄恢禹跡之遐埋復中

 州之故封蠻貉之徵𡻕紀職方之藉象骨之譯時踐藳街之庭加以天下大寜海內如底

 隂陽水旱罕值於天災山川鬼神必𦔳於聖作郊丘備物之祀祖考孝思之誠三陞紫壇

 親奠蒼壁帝王之能事畢舉邦國之墜典聿脩爵鄼侯之孫興廢見乎厚德封皇帝之後

 繼絶表於至仁居一日皇帝若曰歷代帝王膺暦數驟翰共於先躅正朔被於中原𨿽年

 祀浸選而門寢尚在瘞淺盡廢穿窬者徃焉陵𡈽皆杯樵蘇者弗禁朕載用震悼豈忘窹

 興有陵園之處冝令禁止樵採仍各建祠廟一所務盡宏壯光靈賁於萬古皇明照於九

 幽粵以𨳩寳辛未𡻕經始壬申嵗畢功事越非常功存不朽太牢之饗遂秩於中祠二簋

 之誠必更乎儉禮登豆之器祝史之辭率非舊章皆用新典當使泯然之俗紛若之巫禱

 請天時將有豚蹄之愧諠譁神宇益知鐘皷之非將𨩐貞珉以觀永代臣仰承𧇖㫖實寡

 英辭採舊史以披文伹瞻陳跡染柔毫而敘事終玷清芬拜手颺言謹作銘曰司徒佐禹

 聖謨有裕成湯勤啇王業之昌祖宗昭顯子孫蕃衍盛徳聿興玄猷𠃔升去世千古陵荒

 無主廟貌不陳禱何人皇鍳昭晰興廢繼絶陵𣗳無樵徳音孔昭乃興大構以賛玄祐端

 拱嚮明凜然如生載披青簡帝文炳煥桑糓生朝且暮惟喬脩巳禳慝妖不勝德君道𠃔

 常休有烈光禮文載秩宣揚茂實碑於廟門終古其存國朝洪武二年

 命有司増修碑𠅘廚舎仍以春秋上甲致祭

 焉

 椘王廟在縣北楚村里相傳項羽斬宋義於

 此因爲立廟

 欒尚書廟在縣西五十里伏恩鎮今以衞河

 爲界乃屬相之安陽廟舊在冡前圮於水金

 皇統間徙建冡西里許大定二十五年重脩

 有進士邦直石記爲雷𠩄震元至元二十年

 加號護國神惠王殿門有碑乃江南浙西道

 按察使胡祗遹書簷下石碣則集賢學士祝

 慥𠩄撰也大德五年裡人相率新之翰林學

 士劉賡有記脩廟記欒尚書巴者字叔元魏郡內黃人也縣甞𨽾相州後還

 魏郡公墓在安陽之伏恩里故復爲相人焉公生於斯長於斯其沒也葬於斯千載而下

 尚能興雲致雨福惠鄉里且賢哲之於四方固無越肥秦瘠之間揆之以聖人去齊則接

 浙而行去魯則曰遅遅吾行也則其公神㳺故國徘徊而不忍決招昭矣矧今畎畆乃昔

 人之耕種今之遺民乃昔人之子孫苗裔惟桑則椊必恭敬止宜乎邦之人屍而祝之社

 而稷之也公之岀䖏語黙范蔚宗東漢書衆神仙傳具載其事然而能致廬山之鬼於呼

 吸之間而不能已憲陵侵毀小人墳墓禁錮二十餘年能㓕成都之火於數千里之外而

 不能理竇武陳蕃之𡨚扵咫尺之間竟自罹其禍嗚呼公之𠩄能者徳勝妖也公之所不

 能者天也不然廷尉之獄何其逼耶當桓靈之際閹竪擅政於中憸人用事於外舉朝之

 人不附於此則䧟於彼士大夫中立不𠋣者幾何人斯其憂國愛君殺身以成仁有如公

 者蓋歴歷可數也傳之故老墓上舊有公廟邑人事之惟謹飲食必祭水旱癘疫必禱禱

 之輒應捷如影響廟因河水泛溢金皇統間遂移於此大定二十五年鄉貢進士邦直重

 修廟記𡻕月滋乆棟宇是傾象設僅存風雨弗庇里人耆老相與合謀而營葺之富者以

 財壯者以力各劂朽漫工亦各獻其枝眧其儉也顧舊貫之仍徹而新之與攺作而何異

 落成大徳三年之春廟當有記謹具始末祝集賢慥以鄉人之意屢以爲言故援翰而不

 辭焉曰暘曰暘曰雨曰雨年屢豊穰物無疪癘則神之庇䕃一方者亦可以爲至矣而神

 之望於人者豈特牲醪香火具而巳哉力田則有秋惰洊則餬口不給於仰事俯蓄之際

 可不慎歟胖蠁之間動靜交養則神之所以爲神人之所以事於神者庸有旣乎又明年

 春一月望日記

 李靖廟在永豊里其廢已乆

 東嶽廟在集賢門外相傳金天會二年建

 文昌廟在儒學東

 王羲之廟  王獻之廟在縣西五十里二

 廟南北相距僅三里舊傳金時重翰墨塲屋

 中亦以此進退人才故人尊而祠之羲之廟

 建於㤗和二年獻之廟建於大安元年元初

 嘗修今廢

 九龍廟在張龍里乆廢

 義勇武安王廟在縣治南

 宋公祠封丘宋安以宣德間丞縣多惠政後

 被徵民詣 𨷂乞留正統初擢知滁州民復

 以請遂留掌邑事比去民不忍立生祠祀之

 今廢

濬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浮丘東麓洪武初建永樂五年知

 縣鞠芳重建成化甲辰弗戒於火遂成煨燼

 二十三年丁未縣丞李靖倡邑人𪔂建焉

 馬神廟在長春門內正統十三年知縣龍霖

 建

 八蜡廟在大伾山西洪武初建永樂十五年

 知縣王士㢘重修

 文昌祠在文廟東南

 𨵿王廟一在縣治西南一在李家道口

 東嶽廟在大伾山南嶺

 康顯侯祠在大伾山之嶺有石竅三蓋龍穴

 也名陽明洞石上鑱五龍形宋政政和八年

 誥封康顯侯誥詞曰朝廷咸秩無文神罔恫怨有功則祀國有常典矧禳禬

 之有憑豈襃嘉之可後惟神宅山川之奧萃天地之靈間因雨賜之永隂致豊穰之𦔳㑹

 需章之奏御爰申命以𡸁休爵以通侯賁之顕號併爲異數用答神釐夫隂陽不能常升

 水旱或疑有數然禮有禜門之祭詩在雲漢之章則人歸徳於神無所不用其至矣然則

 神之歸於人者可獨忘哉可特歆承益侈美報可特封康顕侯元至正庚寅

 夏旱晁州判禱之有感新其祠尋罹兵燹

 國朝正統初知縣胡清重建成化乙巳旱甚

 知縣洪逺齋沐致誠大雨饒洽廟貌又一新

 焉

滑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東沂春坊洪武八年知縣諸弘

 道重建弘治五年知縣馮𠃔中增葺之廟制

 乃備

 馬神廟在馬厰東

 顓頊廟在縣東北七十里𡈽山之陽廟後帝

 陵並太子墳皆負臥龍岡宋乾德六年重修

 舊屬開州髙陽鄉金大定七年撥𨽾滑州太

 和三年同知滑州軍州事楊邦獻掌行祀事

 屬將仕郎楊煥撰文立石 國朝永樂六年

 知縣霍巍重建其地又有帝嚳陵遂合祭之

 滑伯廟   比干廟   韓擒虎廟並久

 宋忠肅公廟在沂春坊公名存祿永寜鄉人

 仕元追封魏郡公謚忠肅至正元年勑賜立

 祠

 宋祭酒祠在縣治東弘治十年知縣張鳴鳯

 建以祀宋公訥忠肅之子也

 文昌祠在大成殿西

 八蜡廟一在教成門外鯀堤上弘治十年知

 縣張鳴鳯重修一在神丘宣徳間掌縣事判

 官馬驥重修

 東嶽廟一在長春門內一在什善村

 夀𠅘侯廟在感化門內

 龍王廟在陳公隄上知縣龍用升重建

 龍虎廟在瓠子堤上俗傳漢武時城北河水洶湧以黒白二龍相閗

 衝蕩城也勑建龍虎廟禳鎮之

 顯靈王廟在程固村創於宋迨金元香火不

 絶事具建安黃坦記修廟記距滑之東北二十里有村曰程固是爲

 顯靈王之同王姓李諱靖李藥師唐之功臣也通書史識兵機見者謂爲王佐才根於忠

 智明於料敵𠩄謂戰勝攻取𠩄向無前當時同列以爲不如嘉庸簡於帝心天子視爲故

 舊且謂韓白衞霍無以加其於國有勞名𡸁典冊者不可勝紀故其剛大之氣如生英靈

 之真不泯幽爲明神蓋猶水行地中隨𠩄至而不可度思也此廟基構於宋慶曆前固有

 之中遭刼火廢址猶存其後𥠖陽神霄宮主孫志真者同提控張信壇主王衆等因爲災

 疫以新締剏以爲王血食之地廟宇森嚴廊廡雄麗迄今幾七十年矣廟之西南有聖井

 無故而汲之者速受其讉疾而飲之者立享其安赫赫厥靈揵於影響若暘若雨即副𠩄

 求其威靈顯應播在人耳目者非可一言述大德乙巳本州判官龐侯道經謁廟不得其

 門而入未幾遘疾或者謂神有以儆之一酌靈泉勿藥有喜侯乃慨然思感爲之就工興

 役宏治垣墉不數日而就馬王之爲靈至是愈昭昭矣然安國家定社稷者王之功𡸁後

 世利生民者王之德史不作則無以彰既徃碑不𣗳則無以示將來鄉之耆老權宰張成

 等有志於此乆矣因士夫劉仲實過予而言俾敘其事固讓弗獲始述見聞之顛末若夫

 豊功碩德焜耀青史者千載如一日可無贅也銘曰顯哉景武聲冠大唐凌炬圖像史牒

 𣴑芳累朝鍚命進爵爲王威靈赫赫以福四方捍災禦患興利降祥曰雨而雨曰暘而暘

 德其成矣不見而章刻之翠琰地久天長

𨳩州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同文坊洪武六年同知馮朝㤗建

 永樂元年判官李珣天順四年知州李迪㫮

 嘗葺之

 馬神廟在州治南

 顓頊廟在州東顓頊城唐太和四年立宋乾

 徳六年重修

 菜公祠在御井街弘治元年知州胡璟修

 忠烈公祠在由義坊洪武三年奉 詔建事

 具知州王景彰𠩄撰祠堂記祠堂記天下治君子小人同其

 休天下亂君子當其成小人不與焉夫世道有隆殺人事有得失民彜有向背其險夷難

 易死生懸矣士生盛時賢不肖同升沾染薰陶事功無大相逺降及李世朴散淳澆廉恥

 道䘮賣降誤國相藉也自非賢人君子孰能效忠宣力𡚒不顧身以扶植鴻化而礌硠乎

 宇宙若郭忠烈公者其殆庻幾乎按本傳郭嘉字元禮濮陽人祖郭昻父惠俱以戰功顯

 嘉慷慨有大志繇國子生登進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七遷中臺監察御史以辨治聞

 㑹海冠起權禮部貟外馳驛至慶元罷其不便事遼東弗靖爲總管承詔團義兵抗禦功

 最十八年㓂䧟上京倡赴難既而遼陽䧟率廵邏去城十五里張大夫寨遇賊攻之生擒

 數十百人死者無數巳而賊大至圍城亘數十里有大呼者曰遼省我得矣何不岀降公

 挽弓矢之中賊稍退遂開西門逐之義子俱力戰以死唯徳基僅以身免事聞廷臣僉曰

 屬天步艱難中原板蕩叛臣賊子奚千百啻以嘉志莭徹霄漢精忠貫白日義氣烈金石

 而弗克有成者天也使得如嘉軰十數人羅布郡縣賊軰敢爾耶是宜大書特書不一書

 也奏之贈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資善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太

 原郡公謚忠烈 國都以武功定天下 皇帝開國之三年即 詔訪天下死莭之士本

 州歐陽萃以事上 上嘉其死事 詔大名開州立廟祀焉嗟乎古之旌功表節不過一

 卷史書而已至唐張廵許逺死於睢陽爲建雙廟以崇徳報功以爲人勸今 朝廷隆以

 死勤事之祀於以顯忠藎敦民彛𣗳風聲以震蕩乎一世也凡賢人君子登斯堂也其有

 感激者乎然則所謂當其戚者政所以獨承其休乎予牧是州始獲拜公之祠因謂爲人

 臣子立身大莭惟忠與孝不以理亂變志施於承平也易施於板蕩也難今公臨其危若

 安其易䖏其險若履其夷捐其生而蹈其死傳曰食人之祿不避其難又曰忠臣不二其

 君又曰殺身成仁公以之矣然則 朝廷異旌之寵禮亦宜之其有益於世教也大矣迺

 作迎享送神之詩俾其子孫謌以祀公詩曰靈翩翩馮太虛之陽啓我居天地裂萬物

 衂繄我公踐忠烈龍光卸蜑霧雲元氣易谷爲陵臣死忠子死孝唯其常我是效皇赫赫

 闢斯堂神攸棲樂無疆靈之來紛氤氳煥文象矗陣雲雲烝烝靈來下風冷冷神在宇擁

 長剱陳周行彎矢弧射搶神筵啓靈下之球鏘鳴儼以儀弭夕節氣勃如樂在御神樂

 胥靈𦕎嚮具醉止藉殽釃桂醴合趙舞作媧黃皷淵淵樂未央神之生生則那死弗磨獲

 實多靈之旋覃聖恩賜我祐衍以蕃靈之逰歘以翳肇來今歆世世

 鄉賢祠在儒學東弘治四年知州胡璟剏建

 以祀漢汲黯而下四人 國朝紀著而下九

 人十三年知州李嘉祥重修

 阿木律大官人祠舊在由義方阿木北庭人

 能日行八百里累立戰功元世祖愛重之稱

 以大官人而不名後封河南王甞過此有作

 亂者累及千餘家公爲剖辨以聞活者殆三

 之二至元初散軍衞於河北良民多被其虐

 公悉䋲以法民感而祠之今廢

 靈津廟在州西南八里宋元豊初建詳見御

 書院侯洙𠩄撰廟碑靈津廟碑熈寜十年秋大霖雨河洛晉溢濁𣴑

 洶湧壞孟津浮梁北注汲縣南汎胙城水行地上高出民屋東郡左右地最迫隘𡈽尤䟽

 𢙣七月乙丑大決於曹村下埽先是積年河稍北去吏不䖍楗積非固主者多以護埽

 卒給它役在者十𦂯一二事失預備不復可塞堤南之地斗絶三𠀋如覆破𦈢從空而下

 壬申澶淵以河絶流聞河遂盡徙而南廣深莫測岸東蘸於梁山張澤濼然後𣲖別爲二

 一合南清河以入於淮一合北清河以入於海大川既盈小川皆潰積潦猥集鴻洞爲一

 灌郡縣四十五而濮濟鄆徐四州爲尤甚壞官𠅘民舎且數萬水所居地爲田三十萬頃

 天子哀憫元元爲之旰食初遣公府椽徃俾之循視又遣御史徃委之經制虛倉廩闢府

 庫以賑救之徙民以就髙阜移粟以賙囏阨所灌郡縣悉蠲租賦諸逋貸未入者皆毋收

 責𣴑民所過毋得稅筭吏謹視遇不使失軄假官地與民使之耕而民不至於大轉徙質

 私牛於官貸之錢而牛不至於盡殺食其蠲省儉約勞來安集凢以除民疫苦者其事又

 數十然後人得不阽於死亡矣天子乃與公𡖖大夫議塞河初獻計者欲因其南潰順水

 所趣築爲隄防輸入淮海天子按圖書准地形覧山川顧水勢以謂河所泛濫緜地數州

 其利與害可不熟計今乃欲捐置舊道創立新堤棄已成而就難冀憚暫費而甘長勞夷

 天險絶地利使東𡈽之民爲魚鱉食謂百姓於國家事固有費而不可省勞而不獲已者

 天賛聖意聖與神謀即詔以明年春補治脩塞乃命都水史考事期審功用計徒庸程番

 築峙餱糧伐薪石將欲經始其事民多賤鬻貨産仍爲迯匿上慮人習舊常而胥動以浮

 言也先期戒轉運使明諭所部告之以材取於公秋毫不以煩民然後人得安堵矣物或

 闕供皆厚價和市財財湏徙運皆官給僦費唯是丁夫必心岀於民者乃賦諸九路而以

 道理爲之莭適凢郡縣去河頗逺者皆免行其身而聽使輸錢以顧工衆雖費可不至於

 甚疲財既出公矣工既告聚矣明年攺號元豊天子遣官先以牲玉祭於河以閠正月丙

 戌首事方河盛決時廣陸百步既更冬春益多大雨河涘之間遂踰千步始於東西簽爲

 隄以障水又以傍側闢爲河以脫水䟽渠爲鷄距以驟水爲牙以約水然後河稍就道而

 人得以奏功既左右是疆而下方益傷焉初仞河深一𠀋八尺至是役興九十日矣河未

 合者餘二十步而仞水深至百一十八尺奔𣴑𣵡甚新具不屬士吏失色主者數以疾置

 間請調急夫盡輸諸郡之儲以佐其乏天子不得巳爲調於傍近郡俾得蠲來𡻕春夫以

 紓民又以廣固壯成卒數千人徃奔命悉發近埽積貯而以鎮寜軍所畜馬食藁數十萬

 以赴之詔切責塞河吏於是人益竭作吏益畢力俯瞰回淵重埽九緷而夾下之四月丙

 寅河渭合水勢頗卻而埽下伏𣴑尚駛隄若浮寓波上萬衆環視莫知所爲先是轉運使

 剏立新意制爲橫埽之法以遏絶南𣴑至是始用之天子猶以爲憂屢出細扎宣示方畧

 加精緻誠其爲民禱祥應感發若有靈契五月甲戍朔新堤忽自定河還北𣴑奏至群臣

 入賀告𩔖郊廟勞饗官師遂大慶賜自督帥而下至於勤事小吏頒噐弊各有差等功爲

 三品率以次増秩焉濮濟鄆徐四州守臣以立堤救水城池不浸皆賜璽書嘉奨吏卒自

 下楗至竣事而歸凢與之庫錢者四天子閔役徒多遘癘者連遣大醫十數軰徃救治之

 以車載藥而行春尚寒賜以𥜗袍天𥘉暑給以臺笠人恱致力用忘其勞於是又命籍其

 物故者厚以免其家迯亡者聽其自出貫其罪編戶乘急出夫者更蠲春徭一𡻕有半仁

 霑而恩洽矣自役興至於隄合爲日百有九丁夫官楗作者無慮十萬人材以數計之爲

 一千二百八十九萬費錢米各三十萬隄亘四里詔名埽曰靈平立廟曰靈津推功於神

 也方天子憂埽新河未固水道內試上下惴恐俄有赤蛇㳺於埽上吏置蛇於盤祝而放

 之蛇亡而河塞天子聞而喜之命襄神以顕號領於祠官而曲加禮焉有詔臣洙作爲廟

 碑以明著神貺臣洙𥨸跡秦漢而下河決常於曹衞之城而列聖以來汎澶淵爲尤甚雖

 時異患除而功則一然必矌𡻕歷年窮力殫費而後僅克有濟固未有橫𣴑洪潰經瀆移

 徙不踰二時一舉而能塞者也何則孝武瓠子甚巨患也考今所決適值其地而害又愈

 於古焉然宣防之塞逺踰二十年費累億萬計乃至天子親臨沈玊從官咸使負薪作爲

 歌深自欝悼其爲難乆亦已甚矣観徃揆今則知聖功慱大閎偉古未有也嗚呼河之爲

 利害大矣功成事立夫豈易然哉主吏誠能 明詔䂓永圖不茍務裁省繇費以自爲功

 使官無弛軄卒無乏事繕治廢隄常若水至庻幾河定民安無決溢之敗矣臣洙既奉詔

 爲新廟刻金石因得仰述明天子所以禦災捍患計深慮逺獨得於聖心而成殊功偉績

 遂及治河曲折縣官調度與夫小大獻力內外協心槩言其畧使後世有攷焉臣洙謹拜

 手稽首而獻文曰 渾渾河原道自積石逆折而東乆輙羨溢維古神禹水行地中順其

 所趣不爲防庸降及戰國瀕齊趙魏陂障川𣴑與水爭注釃爲之渠利用灌溉水無所㳺

 因數爲敗由漢訖今千三百𡻕出地而行患又滋大明明天子纘禹舊服㤙均蠻貊澤潤

 草木丁巳孟秋滛雨漏河河徙而南千里濤波天子曰咨水實儆予勤民之力其得巳乎

 申命群司鳩材尤工上志先定庻言則同人樂輸費吏罔遺力聖誠感通河即順塞鉅野

 既瀦淮泗其道川無狂瀾民得烝罩東𡈽其乂徐方復寜茫茫原隰既夷既平水所漸地

 更爲沃野人資牧施及牛馬三齊土女相與歌呼㣲我聖功城其爲皇帝整山川魚獸咸

 若萬方歸之如水赴壑凢厥士吏迨及庻民其謹護視烝徒孔勤維是濁河作固亰室在

 庭靡思聖獨前識九𩔖攸序六府𠃔脩丕冐日出覃被海陬歸惠璽神落北新廟春秋承

 祭以祈靈保臣洙作頌本原休功刻是樂石攄之無窮

 清河龍王廟在清河裡堤上元建

 東嶽廟一在同文坊一在孟村

 衞大夫祠祀仲由也在城北七里

 照惠靈顯祠在曹家莊以祀蜀守李氷也氷

 於秦昭王時在成都穿江興利止水斬蛟民

 甚徳之此祠創自宋前元延祐四年重修

長垣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在縣治東北洪武三年縣丞劉彥昭

 建

 馬神廟在太僕分寺東

 比干廟在衞樓村

 二忠廟在南𨵿知縣杜啓建並記二忠廟記古今之  

 暴君至桀紂𠰥無以加之古今之稱忠臣至龍逢比干若亦無加之豈惟二臣之遇是君

 而二君之有是臣哉蓋以忠而當至暴死非所以死萬世𡨚之稱罵之者恆不置於口嗚

 呼斯亦賢否之監也歟昔玉子比干紂之叔父也詭辭稱聖談笑以剖其心而觀之其

 殘賊巧餙亦復何有於人心耶桀之𢙣浮於紂逢之死尤慘於干何也紂既誅殷之遺民

 有叛者桀放猶存民無存焉是亦一證也苐啇史不盡報其忠有難考耳啓嘗行野省耕

 見有比干廟於城南之十五里且就壊𥨸疑公之生死皆不係於垣其廟若無從然者既

 而閱縣志有之一統志亦有之又龍城雲者爲𨵿龍逢讀書處一統志畧縣志詳乃興而

 嘆曰夫以一境之小列二大賢之蹟於此莫有表見焉者然屢即所誌處追問所謂龍城

 雲者聲沉影息邈乎杳矣又復嘆曰夫忠義之氣在天地間與造化相爲𣴑通春若爲之

 増妍秋若爲之加肅潮若爲之奔猛岳若爲之雄特卉木若爲之衣被顔色二公之靈蓋

 無不在之而又無不有之何必拘拘於地所之有係蹤跡之有無也哉即公葬埋之所其

 骨亦杇矣若夫君子之愛敬其人而欲増重其地𨿽於所無之尚𣣔援而爲有之今志記

 可考廟貌攸存如二公者哉其可泯也夫因擇近地南城之𨵿內葺宇設主合而祀之扁

 曰二忠祠夫垣之祠學士大夫知忠節之當重𨿽愚夫愚婦之徃來者亦知此祠之非䙝

 也於是乎記

 鄉先生祠在學堂岡西天順間知縣劉弘建

 鄊先生者春秋蘧伯玊東漢吳季羙元李朔鄊暨子好問國朝陶希顔王存心邢九成顔

 宗藝凡八人

 東嶽廟一在城一在縣東南三十里    五嶽廟在正義門內

 芒神廟在東𨵿外

 司螟明公廟在預備倉北

 𨵿羽廟在東𨵿

 龍王廟在縣東十里

東明縣

 文廟見學校𩔖

 城隍廟舊在縣治東弘治十六年知縣鄧鉞

 徙建於城東南隅

 馬神廟在馬厰東

 𨵿王廟在南訛門外

   壇壝

大名府

 社稷壇在府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東南      

 郡厲壇在府城北

元城縣

大名縣

 社稷壇在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

 邑厲壇在城北永樂二年知縣古尚文建 

南樂縣

 社稷壇在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

 邑厲壇在城北

魏縣

 社稷壇在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東南

 邑厲壇在城北

清豊縣

 社稷壇在城北弘治十三年知縣陸崑重建

 翰林編脩王瓉記重建壇記唐析頓丘及昌樂置清豊縣魏州鉅邑也

 社稷有壇自前代即然我 國家創制𩛙祀之𥘉有司擇壌而壝之在邑城北門外二里

 許然踵躡怠弛蘩菅叢生羊馬蹶蹴百餘年來惟址僅存迨祀期迫臨始乃役促夫甲薅

 蠲  薉以舉故事塞成憲燔瘞一退  蔇載合𡈽糓之神歆格與否疇知計而憂哉荒歉

 迭見呻讟聿興甚失 國家𩛙祀惠民之本意夫人非𡈽不立非糓不養而穀生於𡈽土

 以糓顕設生生之效蓋同功均利以安養斯人者故社所以祭五土之神稷所以祭五穀

 之神五榖而祭稷者以稷首種先成而爲衆榖之長故也儀禮崇隆均一靡貳春求秋報

 用遂民生而於壇陛舎宇顧淪夷頽傾𨿽曰秉誠其奚以將弘治戊午冬呉興陸君如崑

 來知縣事視瞻惶  蹙然興懷大懼速戾於神𢦙貽患於民明年已未政達令行鋭有志

 於振墜廢而社稷先焉稽按啚式竑拓故址中爲壇四出陞埋石主於壇之正中而露其

 圓首繚以周垣北爲降門取土産之木爲神牌廚庫有房宰牲滌物致齋有所籩豆簠簋

 鉶篚爐爵凡祭所需罔有不具且潔以堅命浮屠二人恆守之使無取於今肇事於七月

 望日迄十月望而畢工區䖏協冝民不知擾耄壯駢觀嘖嘖  快知神有憑托淂以幹宣

 濟利之明靈豊穣有期俗用和洽闔境之內抃蹈欣喜介邑教諭徐士元來京師謁余紀

 成事余惟人民社稷㫮宰之所有事慢神厲民誠在弗齒汲汲於遷陟者唯徇倍集事以

 徼譽於其民視社稷漠如也浚世州邑之治寢不古逮固有由哉抑不知事神所以爲民

 也時若雨暘捍攘災凶神寔柄之然則民惟神之庇依而宰民者當務莫重焉觀於此舉

 可以驗其有惠民之實徳矣謹書其槩以詔來者庻嗣承厥志迓延神休以永永弗懈如

 崑余丙辰同年進士明亮端介嘗上書指陳時事時論推服故其出宰知所先後如此用

 併記

 風雲雷雨山川壇舊在南門外弘治二年知

 縣劉芳徙南關外十三年知縣陸崑重建翰

 林編脩顧清記重建壇記今郡邑之制祀以郭之北郊禮社稷以其南禮

 風雲雷雨山川土生糓以飬人其功鉅矣雲雷風雨鼔舞而滋澤之山川國之望而雲雨

 之所岀也故禮視社稷而與城隍之神合焉兆域有制噐幣有式祝冊有詞載在邦典遐

 方僻壌罔敢有怠焉者清豊縣爲邑在 神州千里之內日月之所照風霆之所及視天

 下必先焉唯茲典禮冝極其備而有司者襲簡承陋矌焉弗䖍壇塲穢夷垣墉闕傾帛牲

 豆  奠置靡所人玩而慢神滋弗福蓋數十年於茲矣戊午冬呉興陸君崑以名進士來

 令是邑既和其民乃考禮秩遵王制以嗣𡻕七月即其故而一新之崇土以升稷設版以

 固防庫以謹蔵蓋庖以㓗烹宰所以致齊門以啓閉閱𠕅朔而㓛成凢宇於地以楹計者

 十有二閾於垣以間計者三爲噐物以奉神者若干事民不知勞而邑之祀典於是大備

 期以明年二月率屬僚謹將事焉邑教諭請予書其事以示永乆紀載之法宮廟之屬志

 變書失禮書其合於制者不書也合於制而書必有故焉謂可以訓戒也萍鄉之政観者

 即衢梁傳室而知之風雲山川國之大祀不虔則何事於令陸君於是其可訓也巳敬其

 神所以爲民神恱而民安是古賢令之政也乃爲摭其實而書之授徐君俾歸刻之石繼

 茲來者其尚勉乎哉

 邑厲壇在城北一里

內黃縣

 社稷壇在城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一里

 邑厲壇在城北

濬縣

 社稷壇在城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

 邑厲壇在城東北已上並洪武八年知縣方叔週創弘治七年知縣辛

 文淵重建

 八蜡壇在山川壇北元延祐二年逹魯花赤

 玉龍帖木兒重建後兵毀永樂十五年知縣

 王士㢘重建

滑縣

 社稷壇在城西陳公堤上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巳上俱弘治十四年知縣張鳴鳯重

 

 邑厲壇在城北一里

𨳩州

 社稷壇在城北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一里

 郡厲壇在城北一里巳上三壇俱弘治十八年知州譚綬重修

長垣縣

 社稷壇在城西北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東南一里    

 邑厲壇在城東北一里

東明縣

 社稷壇在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

 邑厲壇在城北

   寺觀

大名府

 普照寺   萬夀宮   三官廟

元城縣

 觀音寺   慈恩寺   普安寺

 洪武寺   三教寺   龍淵寺

大名縣

 白佛寺   興國寺   觀音寺  

 三官廟

南樂縣

 淨𡈽寺   清源妙道真君廟

魏縣

 文殊寺   興國寺   廣福寺

 三教寺   白佛寺   青雲寺

 興榮寺   法雲寺   囬隆廟

清豊縣

 普照寺   寳川寺   洪福寺

 慶雲寺   永泉寺   萬安宮  

 清真萬夀宮 清真観

內黃縣

 靈感寺   雲夀寺   清涼寺

 白馬寺   大興寺   觀音堂

 玊皇廟

濬縣

 天寜萬夀寺 延夀寺   西明寺

 延福寺   白馬寺   長春観

 髙真観

滑縣

 興國寺   聖功寺   雲峰寺  

 承天寺   瑞雲観   朝真觀

 萬夀宮

𨳩州

 太平興國寺 延夀寺   潛徳観

 太清觀   萬夀宮

長垣縣

 白塔寺   龍泉寺   観音堂

 崇真観   玄帝廟   三官廟  

東明縣

 龍興寺   八照寺   真武廟  

 

 

 

 

 

 

 

 

大名府志卷之四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