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溪遺稿/卷上
詩
編輯擬木蘭詩月課
編輯烽火照甘泉。虜騎度桑乾。天子按劍怒。將軍已登壇。羽書日夜馳。壯士催征鞍。東隣朝送夫。別語何辛酸。南隣夕送兄。相視涕汍瀾。西家有阿女。自名爲木蘭。聞爺將赴召。中夜憂心慱。女願替爺行。女行無所難。女去好守邊。願爺心自寬。弓劍佩在腰。戰袍易羅紈。天明獨登途。關路何漫漫。行行適萬里。去去身形單。轅門號令急。刀斗風霜寒。轉鬪陰山北。輕騎追可汗。身經百餘戰。體膚無全完。不憚征戍苦。不辭筯力殫。但願爺孃在。歸去重相歡。十年乃得歸。奏凱入長安。爺孃聞女至。驚喜出門看。扶女下馬步。引女坐高闌。授女篋中裳。脫女戰時冠。對鏡理雲鬢。箜篌手自彈。但見笑容開。無復心頭剜。幾年邊塞別。一夕成團欒。親戚爭相賀。兒童相聚觀。可惜同戍客。不識阿女謾。相顧始錯愕。嘖嘖空長嘆。
謝任實宰趙汝三名晉錫送扇簡海衣紙束。
編輯圖南君作宰。直北我投荒。中間隔千里。消息何茫茫。昨者京使至。開緘書札光。遺我扇盈把。五色燦成章。副以靑華牋。竹冊古中郞。海衣疊成卷。緘之盛一囊。扇以表相思。循環且翕張。紙以勉相厚。輸寫傾心腸。海衣比膠漆。括囊喩閉藏。服之期無斁。收貯在巾箱。明月照兩地。兩地遙相望。男兒四方志。乍別安足傷。
汝三次韻以寄。更用前韻。
編輯歸隱胡不歸。底事又竄荒。得失與禍福。此理竟微茫。何罪在縲絏。何德被寵光。雕篆蔑小技。學業歉日章。洊雷叨講筵。記馬忝省郞。月殿重攀桂。玉署更隱囊。恐懼力難勝。謹避聲勢張。匍匐凡民救。人皆有是腸。此事誠偶然。非有宿怨藏。一札終深坐。謗書已滿箱。譴謫固所甘。奈此庭闈望。秋風吹客衣。嘿嘿徒自傷。
別李錫爾耽羅繡衣之行。名慶億
編輯昔我未勝冠。卽與徐君友。徐君多益友。無出伯氏右。顧我樗散姿。百拙無一取。得交伯仲間。釋褐相先後。刮去世俗態。情愛日益厚。中間我受玦。下邑君佩綬。愧我投木瓜。得君報瓊玖。俄然重盍簪。城南更攜手。伯氏又分符。朋知各異趣。相從惟我君。雨夜春煎韭。薇垣振直聲。淸朝任繩糾。批鱗爲君危。聖主終含垢。耽羅邈海外。刺史行所部。小倅銜嫌怒。置對言足醜。按驗擇繡衣。剛明舍君否。吾方忝銓席。注擬君爲首。遠涉波濤險。茲行異陸走。重貽慈闈念。我實任其咎。然君早許國。立心良不苟。行當看叱馭。破浪知何有。恩威庶遠布。是非立可剖。疾苦詢攻駒。艱難及畎畝。職貢或失宜。且念蠲逋負。逍遙漢挐頂。手探維南斗。胸懷隘宇宙。雲夢呑八九。汀洲擁橘柚。靈藥抽林藪。壯遊誠可喜。其奈睽離久。秋風惜別意。筆揮金殿帚。珍重愼行李。且莫畏多口。遐氓久罹害。一一陳纊黈。上以酬君恩。勉思毋虛受。下以慰慈顏。彩衣還上壽。竢君竣事日。更把江頭酒。
李濟卿挽
編輯昔君舞象年。與我同蓮榜。君才出等夷。光焰長萬丈。顧慙魯鈍姿。難和白雪響。交親自三世。莫逆擬無兩。俄然遭世難。東西避搶攘。登樓君有作。矗石增顯敞。文詞逼騷屈。讀之心神爽。及君歸京師。聲譽日又廣。峨洋千古調。力排哇音蕩。驊騮騰絶足。文場嚴韅鞅。決科如拾芥。雲霄看直上。軒冕不適意。忽乎吾將往。金剛萬二峯。杖策追龍象。傑句溢箱篋。往往懾魍魎。春塘帳殿開。花外簇仙仗。戰藝冠儒臣。至尊賜鑑賞。珥筆侍丹墀。同朝喜殊奬。嘔腸固已憂。神理竟何枉。我時問君病。君猶倚書幌。頃刻痛長絶。玉樓成惚怳。斷絃那可續。引滿非疇曩。朝嘻與夕怡。寂寞歸泉壤。高才旣未售。永年胡不享。所貴有令名。後世人皆仰。秋風動征翣。白露凋宿莽。與君從此訣。音容空仿像。
金剛山行。寄春坡老師。邀住烏鴨。師名雙彥
編輯金剛之名十界聞。十界之山無與匹。有大名者實難副。唯有金剛美不溢。華人慾見願生東。矧我煙霞成痼疾。弱齡東遊覘小白。傍走扶桑看出日。南窺臣浸北踰關。夙昔瓖觀頗可述。今年坐貶自玉堂。鳥道參天人所怵。聞說神山在咫尺。名與金剛相甲乙。攜僧獨上上上頭。俯瞰靈湫飛步疾。僧言此山亦奇絶。不必金剛爲第一。龍湫固與九淵並。廣石當爲萬瀑秩。鴨池元非九井倫。白顚比則毗盧失。金剛之名固不虛。茲山之勝亦超軼。旣見烏鴨便金剛。彷彿巖巒皆嵂崒。吾聞僧語意豁然。未見金剛願已畢。秋來臥病不再往。定擬明春乘興出。秪恨山中乏幽禪。何由得聞波羅密。春波老師聞名久。禪那獨持無上律。一庵高住釋迦峯。世人誰識維摩詰。氣岸堂堂小一世。肯向叢林開丈室。神山固應有所待。太半休慳來促膝。金剛烏鴨無彼此。一見庶忘塵世汩。爲報沙彌傳我語。旅窓點燈聊放筆。
讀藺相如傳
編輯戰國多奇士。相如有重名。設賓歸趙璧。屈節避廉生。一腋千羊勝。無心兩虎爭。如何王氏子。著論漫相輕。
讀樂毅傳
編輯忼慨酬知己。男兒輕死生。黃金纔築室。卽墨且殘城。晏出燕王駕。早空騎劫營。千秋國士報。不忍更還兵。
送永安都尉赴燕。時。余以禮議往祭魯山墓。
編輯我戒關東轄。君催薊北轅。鶴去千年恨。鵑啼萬古冤。行止本無定。廢興那復論。俯仰乾坤窄。臨岐更斷魂。
別金狀元建中宰淸風名震標
編輯湖西第一郡。地主卽龍頭。客送凌波閣。帆歸寒碧樓。仙舟望不及。眞境杳難求。塵累何時脫。與君同此遊。
吳大興君瑞別名挺緯
編輯聖主軫湖民。經帷輟近臣。化應期月速。惠及發春新。梅閣題詩富。花甎寄夢頻。潘輿早行樂。不日下恩綸。
李仁川幼能別名端相
編輯往歲離仙境。今春入玉堂。人方看出處。君自愼行藏。散跡纔江閣。殊恩又郡章。何如老司馬。奔走似顚狂。
挽尹直長楷
編輯陪遊童丱日。舊跡尙能諳。杖屨無冬夏。田園自北南。微官纔一命。餘慶屬多男。幽問今朝遽。題詞痛豈堪。
挽趙掌令涑
編輯介士今難見。唯公獨盛名。圖書娛晩節。簪紱謝浮榮。七袠踰中壽。高風遠俗情。終乖問字意。題挽愧平生。
次止庵李行進遊山樓韻樓卽尙成安公震遺址
編輯幽澗泠泠瀑。層崖面面臺。樓居元絶境。臨眺幾深杯。往事偏多感。諸公復一來。卽今構廈地。長憶棟梁材。
謫鶴城。次府伯李公韻。名後山○戊子
編輯一作明時放逐臣。此生長愧築瀼濱。十年陳跡還今日。千里相逢卽故人。得失已從翁馬驗。行藏堪與海鷗親。關心只是庭闈隔。節換殊方鬢欲新。
俚語記聞
編輯道上傳言十九非。關河迢遞信書稀。越裳翡翠從何至。卉服倭人尙不歸。嫠婦猶知憂社稷。諸公寧復事依違。向聞南國牛頭兩。又說村田鼯腳飛。
茅堂
編輯溪前茅屋架三椽。柳下疏渠引小泉。村客來時聊對酌。樹陰濃處且酣眠。乾坤納納身同寄。宇宙茫茫歲幾遷。無事百年渾得醉。莫敎軒冕到鷗邊。
酬扶安倅李錫爾
編輯故人南紀別經秋。千里書回豁我愁。嶺路歸雲三峽樹。海天明月五更樓。崚嶒病骨吟黃葉。悵望關河搔白頭。聞道鶴湖曾避地。如今安得做淸遊。
奉寄北伯李公名厚源
編輯離筵不作送行詩。天意應知會有時。鳥道十年重過此。人間萬事本難期。淸秋玉節勞相望。幾日淸尊慰所思。卻怪溪藤隨橐至。聊憑驛使爲題茲。
遙別趙士求之任淸河名備
編輯居然鬢髮見吾衰。況復關河恨別離。數子龍門看得意。一官鸞棘豈多時。板輿行樂酬君願。蘭室阻歡惱客思。漢水無緣攀祖席。題詩不覺淚痕滋。
次春沼申季良韻名最
編輯袁安獨臥閉門時。志士憂時淚洗頤。窓外雪深四五尺。枕邊梅發兩三枝。君今投紱遺塵慮。我已忘機絶俗疑。牛馬任他呼便應。不須開口說賢癡。
有懷亡友
編輯相望淮中尙別愁。泉臺永隔十年秋。馬卿賦擅凌雲譽。韓子身將磨蝎謀。古洞萋萋芳草綠。高樓寂寂大江流。遺書會待他年錄。門下今看有一侯。〈右懷春沼〉
乾坤翻覆丙丁年。遯跡湖中別有天。世事十難知一二。萍蹤再去隔三千。首陽忍埋高人骨。他日誰將草藁傳。孤負城隅死生別。至今追憶淚潸然。〈右懷華隱〉
小山叢桂早馳聲。文史三冬萬念輕。白下能詩推水部。斗間奇氣識豐城。幾從旅榻談鋒劇。一出名塗俗眼驚。每過弼雲峯下路。羊曇空復涕縱橫。〈右懷小山〉
趙氏連城白璧雙。幾年把臂讀書釭。將名早掛天門榜。翦燭同眠玉署窓。鶴上楊州飛畫棟。雁留寒影蘸澄江。半生知舊俱零落。廷尉門前奈斷跫。〈右懷慵隱藏六兄弟〉
燕都感懷
編輯蒼黃忍說甲申春。城闕昏昏暗賊塵。南渡奸臣猶黨舊。北來飛騎更添新。重天未徹齊民籲。率土咸悲異俗淪。千載河淸知有日。遺黎倘復見昌辰。
長城
編輯臨洮初起始皇年。山海增修勢扼咽。橫斷岡巒來萬里。截分夷夏壯三邊。英雄用武非無地。興喪由人豈在天。西望金臺饒感慨。幾多行客淚潸然。
次止菴李行進韻
編輯少小追隨文酒場。如今鬢髮已成蒼。騎曹豪氣輕餘子。京尹詩名似大郞。浮世宦遊堪一笑。暮年心事自多傷。急流勇退知何日。卻愧悤悤踏曉霜。
李僉樞時省挽
編輯半生潦倒鬱奇才。一捷驚人世共推。文足三冬該更博。窮驅五鬼去還來。年衰已納僉樞秩。興到時傾濁酒杯。是日花山收紫氣。霜楓露菊摠堪哀。
春日卽事
編輯遲日書齋靜。微風輕燕斜。一年春意好。細草又閑花
簡寄禮書洪大而名命夏
編輯僧自俗離來。風煙攜滿袖。根塵猶未了。卻向南宮扣。
縫針僧
編輯眉浮數點雪。衲破千片雲。暗裏不中線。持針待朝昕。
偶吟
編輯萬事不如意。浮生能幾時。羨茲雲外鶴。千里一高飛。
挽李江界光載
編輯紫塞雙旌去。靑山一木歸。可憐都護曲。行路亦沾衣。
挽權掌令斗樞
編輯地下辰溪子。人間歸隱翁。權郞今又逝。雪涕灑悲風。〈春沼一號辰溪〉
舟訪牛川舊居
編輯十七年前此地遊。歸來不識某林丘。隣翁話罷兒時事。夜久方回上瀨舟。
池成
編輯半畝方塘徹底淸。數叢佳菊傍籬生。閑來洗硯無餘事。歲暮幽期餐落英。
寄春沼
編輯文章經術子能全。高臥東山養幾年。遙想楚筵勤設醴。風流應不愧前賢。
從演上人。問金剛遊客路程。
編輯此去金剛信宿餘。秋來山色定何如。逢僧細話論眞面。濃淡高低一聽渠。
寄雙彥上人
編輯浮世曾無一日雅。神交空許百年心。詩篇謾道相逢語。莫是前緣夢裏尋。
夢見辰溪有作
編輯夜間魂夢共周旋。昵侍君王尺五天。不道煙波迷斗峽。覺來翹首倍茫然。
次鄭君平僧軸韻
編輯方丈蓬萊去又來。浮雲蹤跡儘奇哉。簿書叢裏開詩卷。當吸金莖露一杯。
奉審寧陵。奉和沂川相。洪公命夏
編輯撫枕中宵涕泗流。存亡危急屬茲秋。先王厚德將何報。戮力相期共戚休。
淸川江留別節度以下諸官
編輯淸川江上駐征鞍。爲別諸公坐語闌。回首妙香盤地軸。一筇安得雪中看。
錫兒以問禮官追到箕城。又自龍灣還至定州作別。題扇以贈。
編輯相送都門半日程。來逢關外一旬更。驅馳王事迷南北。父子深情到此輕。
寧遠衛祖大壽牌樓
編輯嫖姚曾聞勒燕然。沙漠無庭繫左賢。尙辭甲第金門裏。肯斲雲根紫塞邊。
元戎四世寵光休。伎盡工倕製作優。飛將當年沒羽石。想應鞭入祖生樓。
新正述懷
編輯隔歲松楸展省違。幾回南望涕沾衣。長勞魂夢金江月。剛恨當年未賦歸。
憶舍弟
編輯一自東陽雁影分。各天南北共看雲。不須行役關心念。斷飮唯將祝卯君。
憶校理
編輯新安分手欲無言。王事關心可割恩。玉堂持被寒多少。蠻館春回斷綠樽。
懷春洲申洗馬昇
編輯少日親知零落盡。洲翁復作九泉人。墳前短碣高三尺。寒食東風又一春。
懷心甫李監司萬雄
編輯友道今亡到十分。飜雲覆雨劇紛紜。每從綠水亭前過。悃愊無華憶李君。
面紗
編輯鮫綃憐汝質輕淸。對面期同萬里行。截得獰風知有力。篩來浮屑太多情。
驛馬
編輯千里初從足底生。黃昏驅策自鷄鳴。縱非冀野空群質。莫作燕臺死骨行。
白飯
編輯白飯豈嫌菰米滑。鱖魚不待桃花肥。味兼水陸渾無興。欲向西山採蕨薇。
挽李翰林潤朝
編輯柱下爭看紫氣東。淸氷孤映玉壺中。春光倏忽隨風燭。斷盡回腸奈若翁。
疏箚
編輯工曹參判及兼帶辭免陳情疏辛丑五月
編輯伏以臣受由愆期。冒死陳章。祗竢譴罷。不意茲者。聖諭丁寧。令臣調理上來。非臣賤分所可承當。惶恐隕越。無地自容。俄接吏曹傳關。擬臣以自上迎接客使時贊禮。繼伏覩備局啓辭。復差臣以本司有司之任。以臣疾病。以臣庸陋。決難堪任。實未料朝家之不諒微臣之情勢而謬擧之至此也。臣之所患。雖非朝夕危急之證。而尋常行步。尙虞顚蹶。則其敢望周旋升降於咫尺之天威乎。淺劣無識。最出凡人之下。而罪釁交積精又消亡。則其何能陪奉贊益於廊廟之末議乎。不但此也。臣於前日待罪畿輔。與俘譯大失忤。彼欲甘心於臣者非一日矣。奉使燕京儐接西路之人。皆言其執言咆喝。無所不至。而宰執之臣。莫不知其狀。畢竟臣身之危辱。顧不足恤。竊恐貽患於國家而悔無所抵也。其人適在今行。臣之兩任。又當此際。豈非可慮之甚者乎。且臣心有所懷。不得不罄竭於聖聰之下。伏乞聖慈垂察焉。昔在先朝。臣父建議請行兩湖大同。其時論議多端。而先王累歲深思。知其可行。遂試湖西。民以爲便。最後湖南人士相繼陳疏。請同湖西。均蒙其惠。臣父復上箚請從民願。先王又賜夬斷。卽命先行海邑。而臣民無祿。奄遭遺弓之痛。逮至聖明臨御。繼述先王之政。更許均行一道。而湖民不幸。連値凶歉。一年二年。漸至遲退。且按道之臣所見參差。無大段著手之事。故雖其已行之邑。亦不能一遵科條。色目之夥。徵斂之煩。猶夫前日。使先王恤民之至澤未克究宣。而聖朝博施之盛意。或至沮廢。臣每念及此。不勝悲嘆。繼之以涕淚也。今臣才識旣蔑。筋力又瘁。誠不足以備驅使之萬一。而至於爲國願忠之誠。耿耿於中。未嘗食息少弛。如使瓜代之辰。許臣試可。則臣庶亦少竭駑鈍。報答涓埃。如其不效。甘心受罪。亦無所辭。伏願聖明下臣此章於廟堂。詢問可否。如以爲姑可試用。則乃微臣報效之秋。如以爲不可。則臣之庸陋蔑用。於此益著。其可備數於樞宰之末。與聞軍國之事乎。亦願早降明旨。許臣罷退。以安微分。卽天地使萬物各遂其性之大德也。臣聞自衒自媒。士女之醜行。君子之所恥也。雖庶品微班。亦不敢有所僥求。而況於方面之重寄乎。然竊觀宋朝諸臣自請外試者非一二。而後之論者亦不以爲甚非。臣雖不敢自比於古人。而欲忠者國。區區之忱。亦豈遽下於人哉。臣非不知茲言一出。譏誚四集。而衷情所激。終不敢自隱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聖慈察臣情勢之悶切。諒臣忱誠之懇迫。將臣本職兼帶同知義禁備局有司及贊禮等任。盡行遞改。毋使曠日持久增益罪戾。以保微命。以遂至願。不勝萬幸。臣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辭都承旨仍論事疏辛丑八月
編輯伏以自前筵中記事。只從史官之草冊。雖大段擧行之事。其日入侍注書退而抄出。分付該司而已。丁丑以後。國家多事。記注之才又不逮於古人。時或有錯誤分付之擧。故始有擧行條件書入啓下之規。至於臺諫入侍時啓辭。若是新啓及不時避嫌之辭。則亦一從史官所記。而書出。史官所記。或非其實。臺諫枚擧而請推者。例也。近日則又刱一例。臺諫旣退。更以其意。別作一張啓辭。書送於政院。使之謄書啓下。而每考紙上之文字。多非榻前之口語。臣常於此不能無訝。頃者。朴長遠之引避也。亦依近規。書送於注書。且問其有所可改與否。而措語之間。別無潤色之處。只於語勢回轉處。有一句語似與筵中所達有相違錯。又以自上下敎不是其是非之批。以爲不知其是非而誤引之矣。臣以爲長遠伏在差後。想未詳聞上敎。致有此謬。且以其所書送者。不過取質於史官之所記而已。非如臺廳啓草之比。遽並抹改兩處。使之書入而退出矣。諫院終以此事。至於請推而以終不簡通爲言。臣之自失相敬之道甚矣。適値擧動臨迫。臺啓旋停。而臣又急於陪從。抗顏就列。捐廉冒恥。祗益招尤。伏願殿下亟遞臣職。仍論臣罪。以謝公議。不勝幸甚。且臣於出納之際。心有所懷。每欲陳暴。而進見非數。或値多官奏事。御坐移晷。不敢輒罄愚衷。耿結於中。茲於乞免之章。敢效芹曝之忱。伏願殿下留神澄省焉。經曰。天工人其代之。又曰。一日二日萬幾。天行若不健則萬物何得以遂焉。人君苟不力行則庶績何得以凝焉。是以聖如周文而昧爽丕顯。賢如唐宗而不安丙枕。曷嘗有逸豫而進德。優遊而致理者乎。殿下春秋鼎盛。淸明在躬。此正奮發志意勇往力行之日。苟能惕然警省。絶姑息偸惰之念。加嚴恭寅畏之心。策勵群工。綱紀庶務。則風動之效。當在於轉移之間。豈不快哉。宋臣蘇軾曰。畏期月之勞而忘千載之禍。其言最甚切至。今令人讀之。常有凜然之戒。伏願殿下尙念於茲。臣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以臣藐末。猶能逮事我仁祖大王及我孝廟兩朝之所以致謹於此者。臣可得以言之。如享官之受香。必在淸早。則受押之單。纔啓而卽下。如監軍巡將之受牌。事例嚴重。則落點之降。每趁宣飯之後。兩朝之事夫豈偶然哉。凡此數事。雖似小節。而曩因殿下久在調攝之中。多有差過之時。是無非喉舌諸臣不能隨事陳白之過。而亦由宮中掌故之屬不能詮稟之失也。至於禮貌大臣之節。我仁祖大王尤致意於此。雖尋常話言之際。章奏酬答之間。未嘗少有忽焉。是以藥房之啓。登時發落。相臣之疏箚入。不拘齋戒。批未踰時刻。我仁祖在邸之日。實嘗親炙於宣廟。其必有遵述。而孝廟承之。亦罔敢少忽焉。殿下之所當法者。其不在於兩朝乎。至於諸司草記。庶僚陳章。雖有間於此。亦不宜留時而引日。一則曠官而廢事。一則逆揣而妄說。如非熟思裁斷之事。則亦願隨事批下。俾無留牘於乙覽也。大抵人情。狃於安逸則易。起其頹惰則難。如非大段著力。何能變化氣質。噫。以匹夫之身。慮百畝之易。尙不欲晷刻放過。況以千乘之尊。受祖宗之託。係兆庶之望。貽燕翼之謨。其可自暇自逸。苟一時之安。忽經遠之圖哉。曾在先朝。因筵臣建白。令史官謄取列聖誌狀以進矣。殿下亦嘗覽觀於淸燕之側乎。我世宗大王。卽東方之聖人也。宵旰憂勤。勵精圖治。三十七年如一日焉。當此之時。品式備具。樞機周密。軼於漢唐之治世。語雲欲法堯舜。當法祖宗。殿下之所當法者。其不在於此乎。臣在先朝。叨侍經筵。先王嘗講周書文侯之命篇題之辭。顧謂臣等曰。此非譬喩於今日之事。而今日君臣上下。不可不思患而豫防之也。淵衷之發。出於尋常萬萬而有不獲已者也。殿下今日之不能不留意於戎備者。亦猶先朝之不獲已也。但古人所謂兇器危事之喩。不特取戒於用武之際而已。千金之子。尙不垂堂。況以人主之尊。豈可親蒞於倉卒之間。致有萬有一危之慮乎。昔年銜橛之虞。尙未痛定。而大臣之誤觸。又出於不虞。思之體粟。伏想聖懷當復如何。伏願殿下深加戒心。克盡愼毖之道。苟於日後欲有所試。則毋寧降旨明敎。俾令有司。得以周旋於先事之辰。而庶不至於如昨日之急遽顚倒。一擧而三失也。幸甚。臣本無似。忝叨近密。目見綱紀之日陵。而不能執一維持以尊君命。心知古事之日亡。而不能隨事糾察以存體例。而又不能陳達素蘊於咫尺之威。終又泯嘿而退。則臣罪尤大。茲將一二故事。仰陳於冕旒之下。一得之愚。如有所槪於宸心。則不必宣露此章。而特賜採納。俾以螢爝之微。得補日月之光。不勝萬幸。
以病辭職。因論事疏。
編輯伏以移御之擧。爲聖躬也。爲慈殿也。冀願警御之臨。庶獲康寧之福。臣民之祈祝。曷有其極。日者引接之辰。聖敎丁寧。凡諸修理之役。務從簡略。又內下紙地。使補其用。遠近瞻聆。孰不欽歎。第竊伏聞兩闕諸殿閣所鋪蓆子及塗壁菱紙等物可存舊排者。亦將易以新之雲。果若斯言。則與當初下敎之意。大相逕庭。是蒞事中涓。不體聖意。不恤浮費。視同平昔。欲售其才辦也。何可一任其所爲。使殿下懼災恤費之盛意。反歸於虛地耶。伏願殿下亟下明敎。凡鋪設之屬。塗飾之物可以仍舊者。令與諸官眼同取捨。並勿改之。以存恤費之意。以實前日之敎。移御之後。如有新鮮大過者。則有司諸臣及幹事中涓。皆論以違制之罰。毋少饒焉。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況今修理之事。內而中官。外而市徒。大以諸曹之堂郞。小而吏胥儓役之類。皆所目擊。豈非著現明顯之甚乎。若或與當初從簡之敎。不能相副。則其何以服人之心乎。是臣之所大懼也。嗚呼。國家不幸。連歲大侵。庚癸之呼。遠近同然。倉庾之乏。內外無異。加以星文告警。地道不寧。其他變異。指不勝屈。無非敗亂之徵。危亡之象。殿下深居九重。雖未能盡燭。而愚夫愚婦。皆知其禍患之迫在朝夕也。年少氣銳之人。徒懷慷慨而語不中窾。老成輔弼之臣。或知其然而亦無奈何。國門之外。未見藩蔽之固。肘腋之間。或慮蜂蠆之伏。雖在昇平之餘。足以馴至於亂。況値衰微之極。幾何其不至於無可救之地耶。念之至此。不覺涕零。嗚呼。祖宗數千里疆土。國家百萬億民命。皆係於殿下之一身。殿下之自處。其可同於匹夫之苟安而忽經遠之圖哉。近以賣官也船粟也免租也減貢也而觀之。則似乎憂民之㥯。而以侈忕也宴安也慢命也姑息也而言之。則未見有圖事之實。上下交修之道。其止於此而已乎。誠可慨也。噫。桑穀雉雊之異。古之賢君身親遇之。未聞其歸咎於物妖。而只修反身之德。豈慮有所不及而然耶。今有牛而兩頭。牛猶易罪。至於星之晝耀。其將何掩。惟願殿下懋修厥德。不容虛僞。事天以實。愛民以誠。求才如渴而嚴賢邪之別。從諫如流而察公私之分。以猛濟寬。勿移威福於下。以敬勝怠。常存兢業於中。則雖妖孼式月而生。或得全安之助。如其不然。則臣未知國家將稅駕於何所也。臣於今日。當詣賓廳之會。中宵耿耿。不遑假寐。若賜例對。擬貢愚忠於咫尺之威。忽遇風邪之襲。渾體寒戰。仍成眩暈之症。昏倒僅甦。瞻望宸極。不能自力。茲不諒其猥屑。敢效芹曝之忱。伏願殿下勿以人廢言。特賜採納。將臣本職兼帶。並行遞改。仍治臣逋慢自便之罪。不勝幸甚。
守禦使辭免疏
編輯伏以臣本駑劣。無所比數。猥當重任。遇事憒憒。而旣不能裨補涓埃以答鴻私。亦不欲都忘分義。私便身圖。故累遭彈章而未嘗一意求去。長招謗議而猶且夙夜奔走。臣之廉隅。掃地盡矣。有臣如此。將焉用哉。矧今時虞孔棘。小大慄慄。有若危亡之患迫在朝夕者然。當此之時。所以轉危爲安者。政在於甄拔人才。各當其職。而至於陰雨之備。尤不可少忽也。乃者。聖上高拱淵嘿於穆淸之上。諸臣分割門戶於朝著之間。大小差除。俱不滿人意。而今使一書生。掌本兵之權。又加以守禦之任。聖朝無人之歎。於是極矣。此豈駑才瑣力所可堪負。而又何可使聞於國人乎。廟堂之薦擬。固已可怪。而殿下之不量其才否而強委重焉。又何故也。古之人主。有輦過郞署。撫髀而思者。以今視昔。良可慨也。今臣迫於嚴命。遽尒叨受。異時緩急。將安所恃乎。微臣之僨敗。固無足恤。而其於國事何哉。且臣兼帶宣惠提調。已有年所。而本不解事。無所猷爲。今當田政改紀民役更始之日。全昧經遠之慮。重召畿民之怨。無非臣初不固辭冒受重任之致。臣今噬臍無及。其可再誤乎。卽者召牌下臨。臣不敢退伏私室。來詣闕下。而決不敢冒昧承當。茲敢略陳危衷。伏願殿下亟令還收守禦使之新命。回授可堪之人。而並遞宣惠提調之任。以安微臣之分。
英陵改莎更詢處置箚癸卯繕工提調時
編輯伏以臣竊伏聞本朝列聖諸陵寢中。惟健元陵英陵所用莎草異常。故自始封陵至今日。未嘗改莎雲。臣於丁酉秋。忝按畿輔。奉審英陵。則陵上莎草發穗離披。取風落者兩莖。以尺量之。則長二尺有八寸。卽俗所謂束莎草也。此莎。著根最固當初用此。意必有在也。往在甲戊春。故相臣吳允謙奉審後啓辭。有曰。英陵陵上莎草。與今時各陵莎草有異。莖葉芊綿。本根連結。今若盡去舊草。改以新莎。則不無日後易致枯損之患。反不如仍舊之全完而久長也。臣等素聞此陵曾無改莎之事。招致故老守護軍八九十歲者數人問之。皆以爲自前未聞有改莎之事。臣等之意。百年流來未改之莎。以一時所見。率爾改之。實爲重難云云。仁祖大王從其議。遂下勿爲改莎之敎矣。上年冬。大臣又爲奉審。今將改莎。臣心有所不釋然者。臣又伏聞咸鏡道六陵莎草。亦與常莎不同。私問於監司徐元履。則答以六陵莎草。果皆束莎於億莎之類交生而茂盛。長可二三尺許。俗傳此莎結根最固。宜於冢墓。故用之雲。以此觀之。則英陵之用此莎。益驗其不出於偶然而必非例用莎草。年久歲深。任其茂長。結穗而然也。臣之愚意。就卽今草根稀疏處。補以同色野莎而已。只修闌干石內頹覆之土。恐或得宜。臣當進往敦事。區區所懷。敢此陳達。伏願下詢大臣及禮官。俾於修改之日。觀勢善處。不勝幸甚。取進止。
進紀效新書箚
編輯伏以臣待罪本兵之後。得接能麽兒廳文牒。則被選武官等演習陣法之際。秪憑兵學指南一冊。以爲講試之資。雖有論難證質之事。常患無所考據。願得紀效新書全本以相憑閱雲。臣問於本曹。則元無此書。問於他局。亦無所有。遂求得唐鄕本各一件。令能麽兒堂上及武官中曉解兵書者。再三讎校。正其訛誤。且以唐本所載新增八陣圖式及練兵實紀中車騎營陣登壇口授等篇。以爲別集二卷。合成一帙。用活字印出。此書卽天朝名將戚繼光之所著者也。繼光於嘉靖年間。起自行伍。募浙閩鄕兵。屢殲倭寇。以其練兵敎藝制敵之方常所歷試驗效者。悉具於篇中。往在壬辰之難。故相臣李德馨從提督李如松於平壤之戰。觀浙兵之布陣用技攻城鏖賊之狀。因求其所以敎練訓習之制。遂得是書。以獻於朝。癸巳之後。卽設訓局軍兵。而其所制置。實遵此書。且命印頒於國中。今垂七十年矣。屢經變亂。自底散逸。幾乎泯絶。誠爲可惜。語其爲書。則乃聖祖之所嘗眷眷於匡復舊物之際者。而論其爲用。則目今中外大小將領之臣所不可一日無者也。今以所印若干件。分送於三南各營鎭。而先將五件粧䌙投進。以備睿覽。取進止。
辭兵曹判書疏甲辰閏六月
編輯伏以臣之駑劣病瘁難強重負之狀。前後章疏。極陳無蘊。昨又更瀝危悰。冀蒙斥退。而誠淺辭拙。未能上格天意。非唯不賜允許。反下溫諭。臣誠惶惑。罔知攸措。臣之叨授本職。已至三年。而凡係軍政。一應差除。只循流例。未脫舊套。輦下兵布。久爲奸蠹之私竊而了不覺察。武官初選。居多宂雜之苟充而無以變通。其於番調策應之方。儲養培植之道無一擧者。顯罰之不及。亦云幸矣。其又可一向餔歠。知得而不知喪乎。且都目之政。武弁之陞擢者。非止一二人。雖曰名在抄選之中。注擬之際。高下先後。實由於臣。是亦豈必盡協公議而能稱其職者哉。至於邊將之擬差。如非積仕而例調。則皆從久勤而塡窠。旣無賢愚之鑑別。又無取捨於彼此。而得善地者。視爲若德。處遠惡則謂之後我。其不能遍慰群情而均塞衆望。於此可見。又豈無不敢言而敢怒者乎。失在於臣。怨歸於國。是臣之所大懼也。自古人臣之處銓地而圖欲速解者。政在於是。而朝家之必准其請。意亦非偶。臣是何人。乃敢屢過應遞之期而不避久專之嫌。上貽淸朝之羞。自速僨敗之災乎。游辭飾讓。臣所深惡。應文備數。臣所不欲。今茲蘄免。實出於情勢之萬不獲已。伏願聖慈俯垂矜察。將臣本職及兼帶。並賜遞改。以存舊例。以安微分。公私幸甚。臣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因李端相疏。陳情請退疏甲辰十一月
編輯伏以無狀小臣。才居衆後。爵在人前。菑孼之生。理所必至。況又不避戚畹之嫌。久專本兵之權。戎之伏莽。奚止三歲。到今顚躓。亦云晩矣。但臣所大恨者。緣臣斂退之不早。卒至貽辱於聖朝。又令淸名之士。得賣友之名也。法與執義李端相。家世相親。情義有素。年前端相乘夜來訪。致其繾綣。語臣曰。近有往來行言。吾旣有所聞。不可不言於君。此豈不由於君與尤菴情意阻隔而然歟。所謂尤菴。卽宋時烈之別號也。臣答曰。吾與尤菴。情分未深。己丑奔哭國恤之時。兩遭往見。戊戌再入之初。以知申事。引與登對。其後承先王之敎。往傳久未引接之意。未久遭艱。尤菴來弔而去。逮遭後喪。有閔維重請罪之論。流聞其時之事。尤菴果爲與知雲。吾於首事之閔維重。雖不能匿怨而爲交。至於共濟國事。誓不存纖芥之私於胸中。閔維重兄弟。亦且知其如此。況於與聞之尤菴。有何厚望宿怨而行言如此。此不過喜事之徒從中鼓鑄。必欲構釁。而一隊之人。自未免陷於術中耳。近聞湖中辭說甚夥。賢者亦不能無疑雲。吾於尤菴。不能如世人之如七十子之服孔子者。竊爲尤菴惜之。端相又問於臣曰。君於服制之論。所見如何。臣答曰。吾非知禮者。何可折衷也。但尹善道之用意構捏。不仁甚矣。至於當服三年之說。不爲無據雲。則端相曰。此則吾見與君不同矣。其時說話。大略如斯。出於臣口。入於端相之耳。此是朋友間吐露情款。彼此無隱之意。而端相則有意而扣之。臣則率口而應之。安知今日執爲左契。以爲賣臣之資哉。端相疏中所謂維重此論出於時烈雲者。非其實狀。豈有以曾所不知之語。語於端相之理乎。設令臣有是心。又有是言。若論彼此交際之如何則可也。豈可以此爲賢者進退間大關緊之物事乎。又曰。佐明且嘗以時烈服制之論爲不是雲。謂若臣因其私怨。知其論之是而強爲立異者然。凡人之所見。各自不同。且在游,夏之列者。亦不能聲入心通於夫子之訓。是何傷乎。而端相今乃勒定其如此如此。必欲毆而納諸懷嫌醜正之地者。亦何心哉。又曰。殿下若不信臣言。試以此下問於佐明。則亦必不敢以臣言爲不是。此又慮臣之掩覆此事。爲此丁寧操切之語。不亦甚乎。自古及今。未聞賢者之進退由於國舅意向之如何。而今其言曰。佐明之意如此則國舅之意亦必無異雲者。尤爲可懼。國舅之意如此。則又將推而及之於何所乎。若謂端相竊自附於事君無隱之義。徒爲是全無歸宿之語而等閑說過。則又何以臣何忍囁嚅不言以負殿下爲言哉。臣於此不欲質言更作負端相之人也。噫。使端相。若能眞知時烈之難於輕進。實由於臣身而必欲其幡然。則端相於臣心事。亦非全然不相曉者。何不曰向者雖有一時行言。而臣嘗見佐明而問之。則少無含憾之意。但其論禮處意見不同。而此則無他。由其見識未到而然。一人所見之不同。顧何損於正正堂堂之論乎。時烈必不以此介懷。唯在聖上盡禮敦勉以致之雲。而今乃提起已往之事。藏蓄無限底意。必欲使中外疑惑。公私俱病而莫之恤者。夫豈偶然哉。今臣情勢。毋論端相立心是非之如何。其不可一日立於朝則決矣。臣非不知屛竄郊畿以竢嚴命。而揆以分義。亦有所不敢姑且隱忍遲回。露章自列。有若與端相呶呶爭辨者然。臣於此尤不勝愧恧之至。伏願聖明俯燭危衷。亟削臣職。逬諸荒裔。以答公議。以謝國人。不勝幸甚。
刑曹判書辭免疏乙巳正月
編輯伏以臣曾在鄕廬。冒昧封章。冀蒙恩遞。聖批不許。諭臣入來。尋又祗承恩旨。以爲守禦使者。數日之內。召命繼降。有非負累之臣所可承當。臣一味惶悚。罔知攸措。更具尺疏。將付縣道。猝聞臣弟病谻。欲得面訣。竭蹶入城。臣之情事。雖曰切迫。進退無據。莫此爲甚。且其病勢危苦。幾絶而甦。相視涕淚。不忍暫捨。身到京輦之後。又遲席藁之請。臣而不罪。其何以責人臣之逋慢者哉。仍竊伏念臣所遭之事。非係一身之出處去就而已。使臣恬然晏然復抗顏而出。則此不過作一忘廉喪恥之鄙夫。顧無足惜。其於國家禮賢使臣之道。不瑕有歉然者乎。況頃日大臣之引咎。臺官之去職。苟求其故。皆由於臣。靜言思之。到今體粟。曾日月之幾何。臣之職任機務。次第旋授。宛然如舊。而諸諫之召復。側耳無聞。遠外之人。當以朝家擧措。爲如何哉。微臣之有無。無異於九牛之一毛。而堂堂聖朝之被譏。將流百世而不刊。利害輕重。豈不較然明乎。臣受國厚恩。位至卿列國安則與休。國憂則與戚。當此邦家杌隉之辰。湯火之蹈。尙且不辭。其何敢圖息偃之便而辭鞅掌之勞乎。區區之志。只欲下不喪廉恥之節。上毋貽朝廷之羞。伏願聖慈哀憐而垂察焉。將臣本職及兼帶守禦使惠局提調之任。並賜鐫改。仍治臣罪。以警百僚。不勝幸甚。臣無任悶迫祈懇之至。
輔養官辭免疏乙巳六月
編輯伏以臣於千萬夢寐之外。叨此不敢承當之命。環顧臣身。無一近似。猥將危悃。仰瀆宸聰。誠意淺薄。未蒙察納。臣於此尤增慙懼。直欲循墻而走而不可得也。夫閭巷蛾述之師。尙不可人人而當之。況此輔養之設。實有保傅之義。此豈如臣凡庸瞢學者之所可苟冒哉。經曰。官不必備。唯其人。其在庶職。尙且云然。況輔導國本。是何等重任。而簡之不愼。屬之匪人乎。儒賢宿德文衡雅望俱是輿論所歸。奚但一夔而足。今乃添臣一人於諸臣之後。反使斯選不重。作一笑端於明廷。此非臣之所能曉也。君令而臣恭者。禮之正也。事之當也。而或進退不安於義則辭。才地不合於任則辭。今臣所叨之任。才不特不稱。義不特不安而已。其何敢黽勉冒就。秪以承命爲恭哉。茲冒萬死。更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願聖明特垂俯察。亟命還收新命。以重國體。以安微分。臣無任悶迫祈懇之至。
刑曹判書辭免疏丙午十月
編輯伏以臣之不合仍帶職名之狀。曾已露章陳瀆。而未蒙察納。緣臣遲回眷戀。尙廁朝班。常切愧懼。若隕淵谷。不意茲者新命又降。臣誠惶惑。不知所出。司寇之長。卽六卿之一。非如前職之比。國家苟有大小利害。彼人必責三公六卿。驗乎旣往。可知將來。且飛語之捷傳。無異戶闥之近。而我國之事。常失於不能縝密。雖尋常考官之擬。書出邸執。傳播遠外。臣常恨其無爲國事深思者。今此銓曹之注擬。豈不大錯乎。向日儐接之任。有以臣差遣之議。臣則已知彼人必欲甘心於臣不可避。避事之小嫌。致誤國事。故備陳實狀於廟堂而終不見採。彼到柵外。已有惡言。入我境之後。雖不顯加慢侮。而其怨怒之氣。恆蓄於胸中。故終蔑臨事周旋之效。而乃貽國家無前之羞辱。到此地頭。雖欲噬臍而不可得矣。此非已事之明驗乎。査事之結末。近在數月之內。遠不過三四朔。自我致愼而力所可及者。無論事之鉅細。宜其周思而長念。庶免再誤於他日。而觀今所爲。顧不能然。此臣之所大恨也。臣之才力。本不逮人。而諸務叢集。神思茫昧。決知僨敗之在卽而此則猶未暇論也。伏願聖明俯察危迫之懇。下臣此章於廟堂。早賜裁處。毋貽日後之悔。千萬幸甚。臣無任惶懼戰灼之至。
原襄守令擇送進上變通箚丙午十月
編輯伏以生民之休戚。係於守令之賢否。在平時尙然。況於顚連丘壑之際。其所關係爲如何哉。頃者原襄監司李後山抵書於臣曰。江陵物衆地大。豪右武斷。加以連値凶歲。公私赤立。卽今收拾。其勢甚難。而縣監崔錫祐不能擧職。欲爲罷遣。則又恐來代者未必勝於前人。以此趑趄。又曰。崔文湜曾爲此邑。能制豪強。治效頗著。遽以微過見罷。邑民至今思之。若令此人更來。則庶可望其蘇活雲。昨者之政。江陵縣監。當爲差出。故臣以此意言及於銓臣。及到榻前。私語於朴長遠。則長遠之意。亦欲擇遣而顧難其人。至於文湜再任。則爲慮獨賢之嘆。其在政體。可謂得矣。臣未免囁嚅而退矣。及歸私室。原襄都事鄭載禧過臣。仍傳道臣之意曰。通川亦是被災之處。亦宜擇守。而新除之人。秩高而身病。能擧荒政。亦未可必。欲請處置於朝廷而有所不敢雲。臣纔聞此語。旋接政目。以沈玖爲江陵縣監矣。此人不無名稱。而未聞其風力優爲此邑有未可知。政與前日道臣之所慮者相符矣。臣於此悔恨其不能悉陳於上前也。仍竊伏念。嶺東飢荒。近古所無。朝廷之軫念區畫。不啻如救焚拯溺。蠲免身役。調給口糧。無非急先務。而未有若擇守之爲切且急也。道臣之縷縷言及於臣者。蓋以臣管攝本道賑政之故也。後山則受任藩臬。憂民之意。若是其勤切。而臣則昵侍咫尺之威。終不能導達其情。臣罪大矣。伏乞聖明治臣不言之罪。更擇兩邑之守。使海隅之氓。俾續垂絶之命。不勝幸甚。且臣有所懷。不得不繼陳焉。嶺東民役。率皆蠲減。而臣於朔膳新產進上。則不在議減之中。此乃任土之貢。其在享上之道。不當論年事之豐歉輕議節損。而臣見杆城邑吏。細問目今飢荒之狀。則政當西成之日。已有呼庚之急。官奴婢十六人逃走於一夜之間。非緣厭苦官役而然。旣無餬口之資。不能坐而待死。散亡至此雲。聞之慘然。嶺東各邑進上物膳。雖不可遍減。而其中襄杆高三邑應封者。詢問本道。推移添定於稍勝之邑。如又難支。則依京圻物膳例。自常平廳。從其月令給價封進。限明年十月而止。則三邑之民。更可蒙一分之惠。請令該廳。稟旨施行。取進止。
辭兵曹判書疏丁未正月
編輯伏以臣跡是戚畹。任叨兵柄。宜退一也。才分不逮。筋力益瘁。宜退二也。旣經大政。是同瓜限。宜退三也。遺辱於國。免罰於身。此罪當誅。不但言退而止也。臣有宜退者三。當罪者一。而露單請急。賜告踰例。杜門靜竢。譴訶不及。臣誠惶恧。無地自容。日月所臨。幽無不燭。天地雖大。垢豈盡含。君之視臣。猶父視子。臣之事君。猶子事父。疾痛之極。必呼父母。理之常也。伏乞天地父母。俯諒微衷。將臣本職及兼帶守禦使知義禁備局宣惠太僕提調等任。並賜遞改。仍治臣罪。以謝國人。公私幸甚。臣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再疏丁未正月
編輯伏以臣猥將宜退當罪之實。仰瀆天聽。而語短誠淺。未蒙察納。屛伏私室。恭竢譴責。側聽累日。終無處分。臣之狼狽。顧不足卹。其於公務之廢墜何哉。目今朝廷潰裂。國不爲國。雖使有司之臣各盡其職。固無收拾之望。然豈可使如臣負罪者廁跡其間。專忘責任之如何。恬然晏宴。坐遣時日乎。臣仰媿俯恧。不知所裁。冒死更籲於冕旒之下。伏願殿下俯燭微衷。亟罷臣職。以幸公私。臣無任涕泣祈懇之至。
辭兵曹判書箚
編輯伏以大政之後。政官之呈告乞免。在例當然。而過兩都目。則朝家亦許遞改。意亦非偶。其在祖宗朝。雖愼簡一時之望實洽然者。授以斯任。尙且如此。況至今日如臣譾劣者承乏苟充。無一近似。而伊考竊吹之日月。乃反過之於前輩。寧不悚懼而慙恧乎。不料照臨之明有所未燭。加由之命。旣下於前。勿辭之諭。又及於後。此無非臣誠意淺薄未格天心之致。仰媿俯怍。罔知攸措。仍竊惟念。人主之器使群工。猶梓匠之用木。必得宏鉅之材。爲之結構。然後雖上雨旁風。可保久遠無事。如以孤榦弱條駕以高棟重甍。則將不日傾頹。不待智者而知之。今以臣之駑才蔑能而擔負重任。顧何異於是乎。且人之才分。自有限量。固不可引而長之。用逾其實。則無補於國而速戾於身。此尤臣之所大懼也。南漢守禦之任。決非一書生之所堪。惠局調度。實係四路民生之休戚。雖得加人數等之才。分授其任。猶難取辦。臣是何人。旣兼兩任。仍據司馬之長。再過應遞之期而不之退乎。負而且乘。尙慮致寇。今臣之所當者。豈特負乘而止哉。加以稟氣素薄。更得偏虛之證。失今不治。將成廢疾。雖欲陳力於他日。有不可得。臣之情勢。可謂戚矣。伏願聖慈俯矜危衷。將臣本職及兼帶惠局守禦之任。並賜遞改。俾得優閑專意調治。則生死隕結。圖報萬一。臣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再箚
編輯伏以臣罄竭危衷。累瀆宸聰。固知僭猥之極。無所逃罪。而顧念所叨之職。皆是國之重任。才識不逮。報效無期。與其僨事而後去。毋寧斂跡而自靖。似若爲身之計。而實欲存國之體。乃者聖批靳許。諭臣速出。不知聖明何取於臣而持難之至此也。目今天災疊現。人心驚疑。國勢危於綴旒。雖簡拔一世之賢才。布列朝端。難望其回亂爲治。轉危爲安。況使如臣駑下之資。久畀本兵之權。更加重寄於身。其何以副軍民之望而爲緩急之恃乎。臣之願忠之誠。顧不後於恆人。而自分蚊負之難堪。又恐賢路之久妨。惴惴靡安以待今日。亦云久矣。決不可迫於嚴命冒昧更出。伏願聖明俯察微臣前後瀝血之懇。亟遞臣本職及兼帶惠局守禦之任。以安微分。以延殘喘。不勝幸甚。臣無任悶迫祈祝之至。
三箚
編輯伏以殿下不知臣之無狀。置之匪據之地。臣亦不量臣之陋劣。圖效萬一之報。而迄於三載。罔做一事。前後請急。誠出於不能者去之義。非有分毫飾讓而然也。日月之明。或者未察乎此。冒瀆宸嚴。至再至三而猶靳聽許。微臣悶迫之忱。尙誰訴哉。臣於狼狽維谷之中。伏見政院啓辭。不勝駭然之至。頃者登對之時。臣纔見政院吏隷點退朔布之弊。極知瑣屑而有所煩達。特蒙聖兪矣。今者政院考據前事。以爲兵曹郞廳領來。與注書同坐分給。又曰。中間使書吏領納。又以使令領送。降之又降。世變可觀雲。郞廳領來之說。設或不誣。此尤可見其出於矯弊。而然認爲尊上司者。豈非誤耶。卿相祿俸。皆自受去。倉官輸納。必待特敎。政院胥隷。何其過尊也。料米則往受於外倉。價布則坐致於手中。受米之時。何不顧上司之體面耶。其時政院。如不知此說之無據而爲之執言。則可謂不辨之甚矣。今何其再誤也。近來外方軍民歸怨國家者。皆以役布升尺之比舊漸加爲言。而京司之仰食官給者。愈往而愈不滿慾。公肆點退。臣實痛惡。區區之意。只在於矯一分之弊習而使綱紀而不紊也。政院之所重。不在於此而在彼。宜乎齟齬而不相合也。緣臣率爾發口。致令國體加損。儓隷增氣。臣今懺悔無及而亦可見時事之無可措手也。且臣之所患。一向沈重。針爇藥餌。亦未見效。以此病勢。更無陳力之望。伏乞聖明亟罷臣職。以便公私。不勝萬幸。臣無任悚迫祈懇之至。
辭兵曹判書疏丁未五月
編輯伏以臣駑才庸品。百不如人。平生報答。唯在於爲國盡瘁。而不幸今者蒲柳先衰。朽質將顚。已至於不可收拾之地。臣於此時。雖欲自力。有不能得也。伏蒙天地父母。特垂異數。遣醫視疾。賜以珍劑。非臣糜粉所可上報。惶恐隕越。唯有涕淚。使臣筋力。可以調保旬月。能得就列。則豈敢偃息私室。日事封章。自速逋慢之誅哉。唯是病根旣深。眞元日耗。痰火上攻。氣力危綴。有若不保頃刻者然。顧臣所帶。是何等職務。而一向曠闕。重誤國事於垂死之辰乎。茲冒萬死。更暴危悃。伏乞聖上察臣病重實狀。將臣本職及兼帶修改都監提調之任。爲先遞改。俾臣得以專意調治。回死爲生。則隕首結草。豈無他日。臣無任悶迫祈懇之至。
辭兵曹判書疏丁未七月
編輯伏以臣當此天災孔棘上下憂遑之日。一味退伏。唯事陳章。罪戾山積。無所逃遁。如使臣病有一分之減。可堪奔走之役。則何敢不念分義。自速誅譴乎。唯其眞元耗損。虛火上升。有時氣短。縷喘若絶。精神惝怳。不能收拾。有若西頹之日。赴壑之水。非藥餌所可療。非飮啖所可撐。見臣者初以爲不至甚病。而諦視其喘嗽咳血。氣逆昏眩。頃刻異候。知其爲根深蔕固。終至難醫。醫人亦有望見而卻走者。其不見臣而不知臣病者。或慮臣情勢之難安。作此引疾之擧。此則萬萬無是理。聖明想已洞燭其不爾也。臣默計自夏至秋。三朔之間。行公之日僅二十。自番軍之點閱。禁旅之操鍊。將官之朔射。以至尋常坐衙政廳之進。並皆廢閣。如此而不蒙顯罰者。實由於國綱之解弛。有司之循默而然也。在臣何可幸其苟免。長占好爵。在國家。亦何可因一具臣。拋棄重務乎。況臣所帶守禦備局宣惠太僕之任。俱係緊重。雖使五人者分掌其務。而一有此難醫之疾。則於朝家利害。當仍畀之任而待其斃乎。抑擇人改授俾不至於瘝曠乎。今者禁軍將數人有窠。湖西之水帥。亦當差遣。而臣之調理察職。杳無其期。若不早賜處置。則豈不重誤國事乎。使臣憂讒畏譏。託病求去。則從今以前。應無立朝之日。使臣擇其燥濕。私便身圖。則亦必無今日之病。臣情阨辭蹙。倒錯無倫。殿下於此亦可以驗臣之不獨病於身而心亦病也。伏乞天地父母。俯諒危衷。亟循前請。將臣本職兼帶。盡行遞改。以安微分。以幸國事。臣無任涕泣祈懇之至。
辭職上疏丁未八月
編輯伏以臣伏蒙天地生成之澤。得解本兵之務。生死肉骨。未足喩其至德。沈痾可以去體。腐草可以回春。而狗馬之患。成於積勞。藥餌之投。不得對症。數日之內。病勢越添。尙何望趨朝而陳力乎。目今畿甸失稔。人皆謂之無異辛丑。言念民事。誠爲罔極。朝家特施寬大之政。不驗災實。盡蠲租稅之納群生之鼓舞。必不減於豐歲。但豪右之有良田者。獨享其樂。而貧民之耕瘠土者。猶病其升斗之出。政所謂天地之大。民猶有所憾者也。況秋旱至此。牟耕將廢。明歲之憂。有不可量而竊聞賑恤廳區畫。不過裁省若干料祿。減除若干常供。取用若干銀布。摠以計之。米不滿萬石。布不過千數百同。銀纔過萬兩。此外告身之賣。未知又得幾石米幾同布幾斤金。而畿路之外。亦有他道之告災者。前頭又當有身役減布之擧雲。以臣愚計之。入不足以當其出也。矧茲畿邑官需之外。不可廢者。大小祀典也。各項夫馬也。人吏復戶也。道內不時之役。難以毛擧。決不可將此銀布博施而遍及。且不幸而有二三年之饑荒。則國家將何以繼之乎。當局諸臣。必已念及乎此。先事經營。而臣方病伏。未得參聽末議。徒增憂歎於中。且宣惠廳主管畿甸民役。雖當平歲。猶患事務之或曠。況在今日乎。太僕之草價。亦云半減。而廏馬則姑無處分之事。臣待罪提擧。末由照管。伏願聖上察臣病狀。將臣新差賑恤廳堂上及備局宣惠太僕提調之任。爲先遞改。回授可堪之人。公私幸甚。臣無任惶恐戰灼之至。
陳弊箚子戊申正月
編輯伏以臣於昨日召命之下。不敢退伏。力疾趨詣。終未祗肅。冒昧陳章而退矣。伏承聖批以不必深辭調理察職爲諭。縱未蒙反汗之典。庶其有回生之望。臣誠惶感隕越於下。臣伏見政院啓辭。有曰客使垂到。許多擧行之事。無人主管雲。循例接應。自有舊規。不待廟堂之區畫而辦耳。第竊伏念。兩西與咸鏡原襄。俱被災荒。而西路支勑之需則曾因道臣之狀。助給銀布。且聞各邑亦有所需待。而若過今行則更無餘力雲。哀我民生。罹此誅求。視同分內之事。苟冀目前之免患。不恤凍餓之迫身。言念及此。不覺寒心。各站浮費之多少。實在於求請之裁製與否。其責專在於儐臣。而行中譯舌。果能存畏忌之心。則必不坐而越視矣。去冬客使之去來。更無別樣申警之擧。遂至還復舊套雲。今行則宜自備局。另加嚴飭。使譯輩各有分掌。隨事宣力。驗其功過於事後。則不無所益矣。且北路驛馬四十匹。則補把於關西。原襄驛馬二十匹。則立待於館所。累十人馬之行齎居送。其費不貲。雖在樂歲。猶且病焉。況其期限又甚促迫。乘飢疲之餘。涉關嶺之險。氷雪未消。星夜不休。雖免殞斃於中路。苶然顚踣。無一中用。臣於前歲。目擊此狀。臣以爲今行則並停補把之馬。題給軍木十餘同於兩西各驛。以爲雇馬之資。則北路關東之驛卒。蒙惠實鉅矣。至於館所立待之馬。除館伴以下因公所騎之外。吏胥皁隷公然跨行。曾莫之禁。殊可駭也。客使留館。率不過一旬。若於最緊不得已之事。取用軍營。出番若於匹。則蔑有不足矣。三南馹騎入把於燕行者。自來相銜。前頭又將有報謝之行。先去者未歸。後上者又至。何必爲此不緊之用。重爲勞致於數百千里之外哉。臣亦以爲可停。伏願並詢大臣。有所施行。不勝幸甚。
辭戶曹判書疏戊申二月
編輯伏以臣昨上疏本。仰瀆天聽。冀蒙收還新命。伏覩聖批。以本曹久曠。從速察職爲諭。臣誠惶悶。不知所出。臣之筋力苟可以支吾於劇務。則當此國事杌隉之辰。雖百身奔走。亦所不辭。其何敢游辭陳乞。上孤國恩。下負臣心乎。人亦有言。必量而後入。無入而後量。今臣痼疾沈綿。歲一周矣。朝而似愈。暮卽復然。外存形骸。內實消鑠。雖今日強起應命。必明日疾作自廢。臣身之死生。顧不足恤。其爲公家之害。爲如何哉。目今宰列中稱有才誠幹局者。非特一二人。朝家宜先拔擢。及其精力之未及消耗而別其利器。不當循塗守套。每求於恆品也。伏願聖明俯察微臣疾病難堪之狀。亟賜遞改。或垂睿簡。或詢大臣。回授可堪之人。則國事幸甚。臣身幸甚。臣於辭免之章。不當贅陳妄言。而思古人讓能之意。念今日國計之屈。區區之忱。自不能隱。惟聖明之加意焉。臣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辭戶曹判書箚戊申七月
編輯伏以臣重患毒瘧之後。氣力委頓。飮啖全減。數月之間。決無蘇復之望。乃於前日。敢陳短箚。冀蒙恩遞。伏承聖批。許以調理察任。仍降珍劑。感激鴻私。隕結難報。卽今筋力可能扶曳供仕。旬期之內。如得再三坐衙。則臣何愛一朝之軀命。負天地罔極之深恩哉。又自前月二十七日。前患復作。日晡寒縮。達夜煩熱。如是者已六箇日矣。朝夕所仰。只是苦口之湯劑。數匙粥飯。絶不下咽。若此不已。則溘然之期。夫豈遠哉。擔當度支之務。萬無其理。伏願聖上下詢廟堂。早賜處分。俾無曠日持久廢職害事之弊。千萬幸甚。別紙所錄。欲於病間登對時仰達矣。今無自力之望。敢此錄進。乞賜裁處。臣無任惶恐猥越之至。
別紙
編輯頃日因大司諫李正英上疏。有各祭祭服隨其執頉改造之敎。其後得接禮曹關文。則奉常寺所在祭服破傷者八十餘件。爲先改造雲。取見應改之件。則實不合齋潔之用。而且所著祭冠。則以紙糊疊。墨漆之後。加以阿膠。尤甚不精。並以竹網代糊紙。外裹薴布。著以全漆。其制頗勝於前。且移文太廟。問其應改之件。則冠一百二十餘部。兩色衫九十餘件。裳與蔽膝方心又是百數十件。其餘履襪之屬。亦並隨毀修改。而至於品帶則二品以上所帶。皆用牛角。三品以下所帶。皆用木片著墨。而其制有不可解者。取考五禮儀及三才圖會所載圖式。則果爲彷彿。而凡畫物之規。只得畫出其一面。故畫其前則遺其後。露其左者隱其右。其勢然也。今觀品帶圖式。則露其前之一半。隱其後之一半。而祭服之帶。泛從所圖爲之。故只有前面所謂粧錢一。小錢六。旁長錢一。而後面之七長錢及一邊之一長錢則闕焉。以卽今品帶論之。則只存其半。推究其理。實無意義。必是兵亂後改造之時。任事之臣。不爲深思。只依樣葫蘆而做此制也。前日引見時。領相臣鄭太和以爲先輩之人差祭時。帶其品帶。而祭服或有自備而著之者雲。今之服朝服者。必帶其品帶。令差祭之官。服祭服。各隨其品。帶其常帶之帶。似勝於木片假作。存前沒後。不成模樣之帶。伏乞並將五禮儀三才圖會圖式及新造祭帶。下詢於諸大臣及儒臣。以正其訛。且臣通計各處所用祭服凡三百八十七件。若盡數改備。則當用紬十四五同。卽今經費雖竭。本曹所在綿紬。尙有餘裕。古語曰。國之大事在祀。孔子亦曰。菲飮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祭服未改之件。鱗次改造。俾無參差不齊之患。而常時藏置之所。亦給點火燒木。令祀官限年主管。勿使有霾染致傷之弊。宜當乞賜裁處。
昔在祖宗朝。鑄銅爲字。多印書籍。有丁未字乙亥字之號。字體鑄法。極其精妙。至見稱於中朝文字間矣。自累經兵燹以來。散失無餘。流傳冊子。少有完秩。甚可惜也。而至於近日。芸局行用。皆是木字。字體刻法。不成模樣。臣於頃年印出紀效新書。欲鑄銅字而力有不及。經營屢歲。至今春。試取玉堂所在散秩綱目數冊。抄揀其字樣之精好者。木刻而銅鑄。卽今所成。大略七千字。而一字疊用者。少則四五六。多則四五十。合而計之。已鑄者近六萬字。方印孟子大文。而不別設局。只令守禦管下軍官員役受料解字之人。分掌赴事。而匠人七八人則姑以廳儲月給料布。印出書籍之後。自可拮据充償。而所鑄銅鐵將至千數百斤。此字畢竟爲公家通用之物。不必自守禦廳獨當其役。前頭數朔工匠料布及銅鐵之價。令戶曹參酌磨鍊題給。俾得完役何如。
辭禮曹判書疏己酉二月
編輯伏以臣於彌年痾疢之餘。更縻職務。晨夕供仕。幾至兩朔。已敗收回之筋力。漸覺銷鑠。移拜春官之後。尤復澌頓。茫昧如墮雲霧。上以隳壞職事爲憂。下以難保軀命自憐。而適値太廟展謁之禮。又承湖右往審之命。未暇請急。強疾驅馳。中路病作。幾死僅甦。自往至還。無日不痛。而只以所幹之事未克稟定之故。不計生死。進對咫尺之威。伏惟聖明下燭病劣之狀。豈容一毫飾辭以亟天誅乎。且泰安設倉之利病。已盡陳列。臣之所深慮者。只在於廟謨之不能期月守。而如得堅定不改。則雖有一二難便之節而元無必不成之理。故畢陳微臣之所見於榻前。以竢聖裁矣。伏見刑曹判書徐必遠疏辭。乃以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知其不可而不爲爭執。爲臣之罪案。終又目之以不忠。臣誠駭懼之至。凡天下之事。或有利害居半者。或有利多而害少者。或有利少而害多者。而至於萬擧萬當百爲百全者。臣誠未之見也。今此設倉之事。可謂利則多而害少。唯當執其兩端。定其行否而已。必遠所謂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槩指兩陳利害之說而發也。而人之所見。各自不同。其所見解處。亦有深淺之各異。或是或非。猶或可也。而至於不忠之說。何爲而發哉。夫人臣懷詐飾非。務欲承順君命者。方可以此斷之。臣豈有是事哉。雖然。人旣謂之不忠。則何敢自以爲無是事而晏然而已。臣旣有狗馬之疾。已無自力之望。而加有負犯至於斯極。決不可一日冒據於朝列。伏願聖明俯察危懇。將臣本職及兼帶諸司之務。一倂鐫改。仍治臣罪。以爲他日爲人臣不忠者之戒。不勝幸甚。臣無任悶蹙祈懇之至。
請罪申汝哲箚
編輯伏以人臣受命。不當擇其燥濕以徇一己之利害。使文士而若此。猶爲無補於國事。況以武弁當事者。若爲此態。則他日緩急。其可恃乎。忠淸兵使申汝哲。前任水使時。主管倉舍造作之役。因其時廷議不一。便懷瞻顧之心。蒞事之際。都無著力之意。浦邊卑下之地。元不築土。齟齬構成。及當雨水之節。屋瓦上漏。泥壁傍壞。致令衆功歸虛。倉米多濕。先設墻垣。乃其第一擧行之事。而旣聞分付之後。反虛一面。無所遮欄。諉以日後倉舍之添造。用餘木物。亦皆散捐。處事之無形若此。使汝哲無才幹辦而致此。則安所取也。有才而不經意。則尤可惡也。宜黜反陟。濫授閫鉞。徒長其私便身圖之習。揆諸國體。豈容如是。不可不明示其罰。以存國體。以懲他人也。且用人無漸。僨敗居多。此皆由於身未經事。心易生驕。汝哲出身未滿五歲。驟躋太甚。一加警策。未必不爲渠他日勖礪之資也。臣又伏見政目。以杆城郡守權世經移授長城府使。世經由章甫筮仕。爲人慈詳。陞遷州牧。固無不可。而但杆城連値歲歉。逋欠積多。飢民未蘇。非時迎送。其弊不貲。笠巖保障。又不知其人器之相稱。移易之擧。亦可謂失當。臣待罪備局。方管設倉之事。嶺東荒政。曾受主管之命。旣有所懷。不敢緘默。言或可採。則下詢廟堂。有所施行。不勝幸甚。
神德王后神主改題事略陳所懷箚己酉
編輯伏以神德王后上徽號之前。先爲題主之爲未安。無愚智共知。而無古禮之可據。非義起之可定。臣亦待罪都監堂上之列。反覆思度。未得其說。昨伏見玉堂箚辭。誠有意見。先後節次。亦似分明而但伏念題主之擧。莫大之禮節也。太廟之主。元無改題之例。爲其節目間次序之未穩也。而旋題旋改則後之改題。果爲得序。前之所題。不過爲一時告由而設。無乃近於欲重而反輕乎。臣之愚意。初以爲太廟請諡。雖是初喪之禮。卽今造主入廟。亦與三年後祔廟之禮無異。今倣初喪請諡之禮。先將上徽號進玉冊造主入廟之意。虔告太廟。乃後題主而仍及題徽號之意於題主祝辭中。繼進玉冊於神主奉安之後。則是猶太廟之命之也。此似愈於元無曲折而遽以徽號題於主面。後進冊寶之爲未安。且無旋題旋改瀆䙝之嫌。妄陳陋見。以備財幸。伏惟聖明之進退焉。取進止。
辭兵曹判書箚庚戌十一月
編輯伏以臣本空疏。無一可取。猥蒙國恩。濫躋崇班。自愧不稱。人謂斯何。由其受爵不讓。兼管常多。旣居其任。不能都無一事。差除之間。酬應之際。安得無不協輿論者乎。但不欲黨私以求譽。循情而負國。此心炳然可質神明矣。卽伏見正言兪櫶避辭。有曰兩銓掄選之公。半爲親故請托之私。又曰戚里有用事之漸。臣待罪戚畹。又竊西銓之柄。諫臣之斥。不是偶然。臣俯仰慙恧。無地措躬。受託用事之罪。當竢摘發而被譴。而本職與諸司之任。俱不可冒居而瘝闕。茲冒萬死。露章自列。伏乞聖慈亟賜斥退。以淸朝端。以謝言者。公私幸甚。
三度加由後辭免疏辛亥正月
編輯伏以臣忝叨本兵之長。再經大政。宜遞一也。待罪藥房之列。匝歲奔走。筋力已瘁。宜遞二也。兼管金吾賑恤之任。事務繁多。僨敗在卽。宜遞三也。加以月初累得寒疾。乍解旋感。乍歇旋痛。或試治標之劑。或用補虛之藥而俱未得效。輾轉沈痼。臥不能起。今已五日矣。卽今聖候尙未平復。藥房連有問安之擧。而臣無計運動。冥然退伏。逋慢之罪。無所逃遁。奏讞之辭。固多淹滯。而賑饋之政。亦未躬察。瘝曠之責。莫此爲重。況如本兵之務。尤豈可一向停廢乎。恩由洊降。德並生成。枯木朽株。亦可回春。而第臣狗馬之疾。出於積傷。旬月之間。難望差復。設令賴天之靈。幸得痊可。許多公務。其又可叢萃於病敗之身而一任其顚蹶乎。臣之此言。非爲一身之計也。實恐其重誤國事。伏乞聖慈察臣至懇。毋留時日。將臣所帶兵務內局金吾等任。爲先遞改。千萬幸甚。臣無任悶迫祈懇之至。
病未赴召辭免疏辛亥正月
編輯伏以臣之病勢情勢。決難仍冒劇地與重任。謹將短箚。猥陳情悃。一味惶隕。祗竢譴責。昨蒙聖批。特遞內局之任。體下之恩。殞結難報。病伏之中。感涕自零。欲爲調息數日。出而供務。朝者強起討食。忽覺遍身寒束。俄而。四肢煩熱。頭痛如碎。移時不歇。今方飮藥取汗。不意茲者。召牌下臨。臣欲強起趨赴。則寸步難運。臣欲偃息在床。則君命斯辱。臣於此際。罔知所措。國事民事。到此地頭。臣雖蔑識。夙夜憂念。不能少弛。思欲奮飛周旋於廟議之末。而不幸狗馬之疾有加無減。終不免爲逋命之歸。違慢之罪。無所逃遁。伏乞聖上將臣所帶職務。一倂遞改。仍治臣罪。不勝萬幸。臣無任惶恐隕越之至。
書啓
編輯魯山墓致祭後書啓甲午八月。禮曹參議時。
編輯魯墓無事致祭之由。臣在寧越時已爲馳啓。而取見郡中所上謄錄。則或有可考之事。故撮其梗槩。書啓如左。且沿路民人等。以京官下來。多有聚訴之處。事係民情。故不敢以越俎爲嫌。並此書啓。不勝惶恐。
天順元年丁丑。魯山遜於寧越。其年十月。葬於郡西六里許冬乙旨。越五十九年中廟朝正德丙子。左承旨申鏛。承命致祭。磨鍊節目。甚爲詳盡。右副承旨金安國奉旨擧行。其後又六十年宣廟朝萬曆丙子。假承旨柳塤來祭而去。越五年庚辰。故相臣鄭澈爲本道監司時馳啓。請改築其墓。又立標石。該曹回啓曰。魯山君雖貶削位號。封爵尙存而儀物不備。墓道荒涼。反不如賤人之塚。聞者悲傷。往在丙子。遣官致祭。以慰孤魂。一國之人。無不感動。知聖明所作爲出於尋常萬萬。日月漸久。樵牧相尋。封墓立石。特降香火。行祖宗未遑之典。允協人情。事係恩數。請得聖斷。萬曆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左承旨崔興源奉旨議。大臣領議政朴淳。以爲依該曹公事。特擧闕典。此實盛德事也。左議政盧守愼。以爲此盛德事也。依該曹公事施行至當。右議政姜士尙之議。與盧守愼同。至翌年辛巳七月。封墓立石。右副承旨李海壽承命致祭而去。至萬曆乙酉。西川府院君鄭崑壽爲監司。金玏爲郡守時。造祭廳齋室廚舍。且以戶長嚴興道當魯山初喪時。備棺葬斂。自本道復其子孫戶役。又於宣祖朝萬曆癸卯。右副承旨鄭㷤又來致祭。以本郡人民鮮少。不能專意守護。請除近墓居民三四人身役。永屬守護。而本郡以軍保抄定故。事未施行雲。今則本邑日守三人。除役守護。僅免樵牧之侵。且於庚戌年間。故相臣李廷龜爲禮曹判書。時因筵席說話。議立魯山祠宇於京中。而其時大臣李德馨,李恆福,韓應寅,尹承勳等議。或以爲請依該曹公事施行。或以爲方重建四學。土木多事。請設立祠宇於墓下淨地。故其時卽刱一間之宇於墓下。奉安神位。並祀夫人。俗節忌祭。皆行於祠宇。已成規例。而今番則臣旣以墓所致祭。承命而去。似不當行於祠宇。故致祭墓前而來。墳墓不甚頹圮。而莎草枯損多有見土處。今本道改莎似當。
寧越。以十室殘邑。連年凶歉。民事無形。邑民等以獨當魯墓俗節忌祭之故。本道計減六斗之米。以爲支保之地。且前爲魯墓守護。構一僧舍。募僧居之。今餘廢基。亦無它寺剎。而造紙之砧軍。南漢之義僧。循例差定。民代其役。白土掘取之時。亦定役夫三名。峽民以此難支雲。此則唯在道臣推移變通。似非難事。
啓辭
編輯因延城君李時昉論劾事避嫌啓辭。壬辰正月司諫時
編輯李時昉事。臣於今日當爲連啓。而臣之意見。有不可苟同者。若以親密兩賊。爲時昉之罪案。則曾同死生之人。容有可恕之道。比諸餘人之趨附者。宜輕而不宜重也。若以爲知其久蓄凶謀而甘心附比。一賊旣死。又親一賊而罪之。則其律豈但止於削職遠竄而已乎。大抵論人。如畫人面。必須毫毛不爽。然後方可以服人心而定國是。若或遺其實狀而加以非罪。則渠豈自服而人孰信之哉。直以時昉不能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如古之廉藺。爲其罪案。則亦必無辭自服而人皆快之矣。今若不明其可罪之實狀。而不敢崖異。隨人俯仰。非人臣直道事君之義也。且吏曹參判崔惠吉。亦在彈劾之中。而臣卽其時參政之郞僚也。不可自謂無失而晏然論執。以此以彼。決難苟冒。請命遞斥臣職。
軍兵試才賞格式例變通啓甲午承旨時
編輯啓曰。御營軍中日試才計畫施賞。與闕內中日。訓局中旬無異。而闕內中日單子。則摠府堂上郞廳著名踏印。郞廳親呈。而御營軍中日單子。則元無著署踏印之事。又使書吏來呈。雖雲舊例如此。莫重軍兵試才賞格之擧。不當任其疏漏以啓中間用手之端。今後則一依摠府例。大將中軍別將中監試者一員。著署踏印。使郞廳親呈。以防濫僞之弊何如。且臣曾忝兵曹時。摠府堂上有言於臣者曰。武藝別監及入直砲手等。與本府下輩相通。每於中日。若有初放得中者。雖不連中於再放三放之時。以他人再放三放之中數。都載於初中者之名。湊合三人之各中。爲一人之三發三中。自中輪回。均分其賞。故一番中日。以三發三中僞錄者。多至七八人。小不下四五人。事極寒心雲。臣與摠府相議。初放得中者。別置一處。令初放不中者盡放三柄。然後始令初中者以次入放。故三中者絶少矣。近見中日單子。則與前漸異。必有還踵舊習之弊。請令摠府及兵曹。更加嚴飭。俾無虛費賞給之弊。又聞訓局中旬時。例爲井間。各塡其中數於軍名之下。而只循一二三四五六放之次。以木刻中字。塡踏於得中之間。空其餘。更無標跡。故下吏受贈。追踏空間。良人之圖得禁軍帖者。不在技藝之精否。惟在囊錢之有無。一番得帖之後。便受厚料。利之所在。兩成痼習。殊無鍊習技藝嚴明賞罰之意。亦令訓局各別嚴察。並於不中之間。俱著標跡。以狹用奸之路。臣待罪該房。伏見該曹以軍兵賞格之難辦爲憂。而此等數款。皆係虛費國儲之事。故敢此煩啓。
厲祭事收議後更爲稟旨啓壬寅禮曹判書時
編輯啓曰。以厲祭設行議大臣草記。傳曰。依議施行事命下。又因儒臣博考之啓。知道事傳敎矣。臣等竊伏見諸大臣收議。則主意在於依常典所載厲祭例設行。而祭文中添入因厲氣流行。別爲設祭之意。蓋五禮儀所載大中小祭。靡神不擧。如蝗蝝害穀則設酺祭焉。淫霖不霽則設禜祭焉。至於地震而有解怪之祭。害馬而有馬步之祭。豈於厲氣之流行。人民之死亡。有所遺忘而不載其當祭之神乎。於厲祭祭文中。必曰毋爲厲災以干和氣雲者。其意蓋可見矣。儒臣之啓則蓋欲求之於常行厲祭之外。故不得禮典明文。乃引子產答叔向之語及自唐以來祭嶽瀆之說。以爲祭山川之證。此亦非無所據之論。而但考諸本朝祀典。則國內山川與風雲雷雨城隍之神。並列於南郊之壇。兩祭於春秋而未嘗特祀其三之一。及有旱災則乃祭四方山川嶽海瀆於北郊之壇。而常時則不祭焉。今者舍國朝以來恆祭之厲。而刱祭所不祭之山川。雖緣義起而恐非得宜。大臣之議。旣有依議施行之敎。儒臣之啓。只以知道批下。臣曹於此更無商確之事。從儒臣之請。更爲設祭。而依大臣之議。遵用國朝典禮。似爲得宜。依此擧行何如。
請勿遣內司官員啓戊申戶曹判書時
編輯啓曰。伏見吏曹背書關內需司文牒。則下送內司官員於全州宮家田地折受處。眼同査覈事也。取考本道啓本與本曹覆啓事意。則似無別樣更査之端。且發遣內司官眼同決事於外方。雖在常時。亦甚重難。況此憂虞孔棘民生殿屎之日。煩一路供億之弊。增小民疾視之心。尤有所不可者。如以前日本曹覆啓爲未恰而必欲更辨虛實。則雖送一宮奴。其力自倍於編氓。何待內司官員然後始能辦得乎。今當行文之日。不勝區區之忱。惶恐敢啓。
請罪內官啓
編輯啓曰。數日前。內官尹完招致本曹書吏。以勑使便殿接見時毛方席二坐。依見樣造作之意分付。且以上敎自內所用御坐豹皮方席。亦爲新造一件以入雲。臣在內局。卽爲取見前排方席。則心兒豹皮。有橫縫不正之處。臣意其前日次入之時。不無換造之弊。送言於中使。欲自本曹監造入之。則答以自內所用之物。不可自外造作。然則裁作入送雲。臣出往本曹。擇取毛好色鮮之皮。一從見樣裁作入送。則尹完出示內上中稍大方席曰。此豹皮。不足寸許不可用。還爲出給。近來中官操縱之弊。頗有云云之語。而爲其投鼠之嫌。不能隨現請罪。則日後之事。誠爲可慮。尹完令攸司推考何如。
敎書
編輯敎全羅道觀察使李時楳書
編輯王若曰。其難其愼。方思得人而治。汝賢汝能。宜膺宣化之責。用申厥命。敷告以言。眷彼全南。寔我豐沛。民物富盛。饒魚鹽稌竹之收。士馬精強。兼山河襟帶之固。爲國家根本之地。稱湖海藩臬之雄。然牧禦或乖其方。而習俗日趨於詐。徵調倍重。未免浚膏窮民。豪猾肆凶。甚至剚刃長吏。故茲旬宣之寄。必須文武之資。惟卿氣淸而剛。才敏而達。國華民望。咸曰難弟難兄。文采風流。可謂是父是子。淸班近列。久著令譽。錯節盤根。早別利器。遂輟貳卿於秋部。俾作一路之福星。茲授卿云云。卿其祗服寵章。益單心力。考績當愼黜陟。務恢嚴明之規。賦民要在均平。宜詢變通之道。況海溢水赤之變。適在今年。而島夷土賊之憂。當軫暮夜。凡諸區畫。一任便宜。唯其稟裁。並遵成憲。於戲。民生想望於初政。稱塞固難。兄弟後先於是邦。榮耀亦大。庶勉將多之績。克副委寄之誠。故茲敎示。想宜知悉。
致祭祭文
編輯卒前左尹崔葕致祭祭文
編輯王若曰。粵在先朝。登崇俊良。君子彙征。鳴玉瑲瑲。惟卿忠樸。首被寵光。講肆經帷。出入翺翔。柏府薇垣。振肅朝綱。暫試巖邑。留愛桐鄕。外內俱宜。美績斯彰。銀臺喉舌。咫尺含香。執靮捍王。艱險備嘗。從勞是賞。晉陞尹堂。退食於家。優游倘佯。畎畝思君。一飯寧忘。逮予嗣服。尙隔周行。不至耄期。胡遽雲亡。邦之殄瘁。增予怛傷。遣官致祭。式遵典常。緬懷英靈。在天一方。庶歆菲薄。奠此椒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