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千五百十五 永樂大典
卷之七千五百十六
卷之七千五百一十七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十六 十八陽

軍倉桐汭志軍倉。在軍衙前街之東。名九儲。濡湏志軍倉四所。一在軍衙東。建造年月不可考。一在報恩寺東。紹定元年。沈景淵建

爲屋三十九楹。名南倉。扁曰豐積。舊來路逕迂僻。又近軍寨。寳祐三年。陸壡如闢。通大街。置外門。一在嘉蓮池西北。古岡之上。紹定三年。季衍建。爲

屋五十五楹。名北新倉。一在朝宗門裏。郴江志軍倉分收軍糧。在廉訪分司之右。太守耿懷逺建。南安郡志軍倉。郡治西一里。祥符經鹽米倉。並軍

衙西南一里。二百二十六步。今倉不知以何時遷。端拱勑雲。𧆛州所賣。通泰鹽。每斤四十四文。足廣州見管鹽萬數不少。欲候建軍。依江南價賣。廣

南鹽。及起立倉庫。大叚般廣州鹽。垜積於大庾縣。奏乞賣與𧆛吉袁洪等州。百姓及依淮南兩浙例。差置提點𥝠鹽。使。臣今商。賈。仍販通泰鹽。倉之

廢巳乆。凡時和𡻕豐。等六厫外門。揭軍倉字。石曼卿書。咸淳戊辰。郡守趙公。孟藡鼎剏門臺三間。並厫之腐者。一新軍倉。字侯自書之常平倉。附軍

倉。秋收冬藏等凢六厫。軍儲倉宋呂南公灌園集石陂寨。新置軍儲倉記。南城領治。建昌東北。自寅連巽。境皆接閩。閩

之貨莫盛於鹽。異時東諸鄉民。所食。壹取之邵武。未甞問郡倉積否也。以商販家者。率十五六。負鹽平行顯粥。哄莫知禁熈寧法度既新。條約致嚴

善柔者戒。而不逞者忿。失常輙嘯。黨挾刃道險。而貿遷。其慮刑誅。以比醉臥。上官患焉。而捕鹽之使臣建矣。十年。時使臣巳三繼。而鹽盜亦再起。𣴑

毒建劒邵武間。濫溢而西。所過燔室廬。屠刼生聚。乃至剽三官吏於一日事聞於朝。執政以爲憂。而江西轉運提刑鈐轄司。相與上言。建昌兩縣。圜

五六百里。一廵檢不能周察。請改石陂捕鹽使臣爲廵檢。增兵倍其舊。爲百人專督南城部分。報曰可。後二年。當元豐之己未。廬陵徐君義實。來蒞

職。始至。愀然曰惡。少兒釋耕耒。應募占軍籍。群行山谷。以殺獲爲事功。而訓練之不勤。威械之不攻誅賞不悚於官。顧愛無繫於𥝠。是殆戲劇雲爾。

爲之勞心用智。如厲諸已。居𡻕餘。勤者精。攻者備。悚者謹。繫者安。君曰幾可矣。唯軍食猶艱。敢不恤先。時寨請置倉以便月給。而轉運使以其事委

屬吏叅詳。吏故不靈。則妄議以爲難。至是君復力請。大䟽其繆。或謂君三𡻕即去。何必固論。與人異同。君曰。非此之患。事存公。理存冝。維公且冝。則

足以行於昭昭安能沮於黯黯。今百兵月食。斛米二百。而於距寨四十里之藍田受之。蓋可但阻暴𣴑。淹厚淖。則跬步猶燕楚。而議者以爲小費不

害。然則孰之黯。孰之昭乎。明年冬。今轉運使劉公。初按部君迎謁論焉。公曰。議者何以張。王君對曰。護謬同懷方。又共歌無例。近𥡴諸郡。兵有寨去

縣逺。而置倉者六七。所若信之醹口黃金場。吉之沙溪。邵武之營平。皆是矣。吉之人制事。蓋常以義。亦何等比之。取維公察之。公曰。恣彼云云。吾能

使爾寨。軍儲有倉。於是倉建決矣。建以壬戌之六月十二日。凢費緡錢三十而贏。屋以間計之三。以楹計之十有八。又增中前二楹爲亭。以芘出納

以存舊閲武之位。蓋自君之有請。至於克成。首尾三載。縣代令郡代守。路代使。而君間關懇激。以得此志。向非誠力至到。乘義不回。則亦何以及此。

天兵之所聚。其食必便。甚易知也。而一倉之成。非君幾不克。況於事之每大。而欲立之以草草之計。其可乎哉。嗟乎。事善存乎法。法善存乎人。舉之

之難有時。而過於立之之難。則法或見疑。事或以隳。故天下維人之待以君之材。而治百兵於一寨。力固有餘矣。使其志之所得。有大於今日。則是

倉何是吾書。然且書焉。所以資其有考於後。六年四月八日。灌園呂某記。王君實臞軒集晉江軍儲倉記 晉江於泉爲壯縣。紹定初。盜起潭飛磜

七聚騷動永春德化俱受兵晉江在二邑東南隅於是嚴保障警斥堠募兵卒。以備禦之用度鉅而帑藏竭故有以傷錦去者仙遊鄭侯鼎新實來

時盜方平。而邑巳彫弊。侯乃糾覈版籍之缺逸檢柅吏胥之𨼆謾撙裁費用之浮冗朞月間。堇堇有序會永嘉方公俌以官僚司庾事目撃民痍惄

焉如擣噓龢霈潤。用補燒痕有寧化李君順甫請於臺。欲帥屬邑各立倉峙糧榜。以軍儲爲不虞備。公下其議於四十八縣縣皆縮朒。來之應侯獨

稟承惟謹。當縣計赤立。百費毛舉。圭積勺累得米若干。列爲廥庾別以仁義禮智信之號。宇於𠫇事之西。偏出納則委丞佐。值米翔貴。減值以糶。樁

其鏹。俟秋成。復糴如初。數𨿽不夥。而意度休美能始善以勸來者是爲可書。蓋自邠之積申之峙。不見於後世縣鄙州里蕩然無備轉輸千里率十

餘鍾致一石者有之近日桴鼓鳴官駈疲民挽餉於道。頳肩雷腹纍纍相望。盜得以甘言厚幣。誘之爲舟中之敵然則是倉之建。先寒而索裘未雨

而徹桑非爲政者深長計歟。然事功之難成非病於下言而上不行則苦於上作。而下不應而原其上下。交相扞格之故。正坐於周官之以公滅私大

學之以義爲利者未甞加明卞篤行之功爾今是役也一尉言之方公行之。不曰謀不自巳出。而以下僚出位言之爲忌也。部使者作之鄭侯應之

不曰衆皆遲於稟命。我不可先衆人而犯其難也。非明於公𥝠義利之分者。其孰能之。侯乆游西山先生之門。先生甞傚朱文公之法。立社倉於潭

䂓畫燦然。垂惠無極。侯宰百里。厥施未弘。推而廣之。良有後日縣解有問政堂。大書魯語言政二十二章於其間。餘一日登斯堂。指其末章。所謂因

民所利而利之者。以語侯曰軍儲有倉。庶幾此意其亦五美中之一歟侯曰。子知余心。冝爲余識其事。遂條顛末。以申告後人。增廣而緝續之俾勿

壞。侯繇太學。登癸未進士第。不七年。脫選調。蓋所至有聲雲洪武志軍儲倉。在鼓樓西馬鞍山下。及各衙營。上元縣志軍儲倉。在懷逺門江寧縣志

軍儲倉。在通濟門外。鳳陽府圖志軍儲倉。在州治東南。松江府志軍儲北倉。在北府治西北。軍儲倉在府治東南。汝寧府志軍儲倉。在府治前東偏

二十餘步。創立洪武八年。又於府治東南。三百餘步。增蓋倉厫亦名軍儲倉。黃州府志軍儲倉。在治之北。崖州郡志軍儲倉。在城內州衙之東。

軍糧倉南昌府志軍糧倉。在州城內近北。唐正元十二年中丞路襄移出驛街南臨江。便於轉納故也。今廢。通川志通州軍

糧倉。在州治西。一百三十八步。大軍倉江寧縣志元大軍倉。即宋咸淳平糴倉。為大軍倉。宋范石湖大全集奏乞。蠲免大軍

倉。欠負箚子。 臣比奉聖㫖。盤量總領所大軍倉儲積米數。今巳畢。事通計淨欠八萬六千餘斛。總領所。見將合干人送本府左院根勘照條斷罪

備償臣竊考之。大軍一倉。創於紹興五年。至今巳得三十六年。前後支過軍糧。無慮二千餘萬斛從前即不曾除豁冒頭蠹耗亦不曾如此。盤量到

底即上件欠數。猶不爲多縱有情弊。恐非盡出於目即合干人等。若繩以三尺則根株斷罪徒配。猶爲輕典案後備償估籍。不足充數緣情有可矜。

理有可察臣輙冒昧奏聞。伏望天恩詳酌特降指揮。施行取進止鎮江志大軍倉在程公下埧北。前臨潮河。後枕大江。即舊轉般倉也。宋紹興七年

每上江糧運至鎮江。冬則候潮閘占舟。而防摺運綱兵亦復侵耗運使向子諲。乞置倉以轉般爲名。諸路綱至即令卸納從之。淳熈戊戌。郡守司馬

伋。總領葉翥。運副陳峴。三司同剏開禧初郡守李大異增爲五十四厫納儲米六十餘萬石。外續納米餫厫少。不足以容司庾者。擬以總領所。大軍

倉借厫交受然以朝家樁積寄之他司。出納混殽兩皆不便嘉定甲戌郡守史彌堅念濵江積貯最爲利濟。要須儲蓄百萬以便轉輸。倉後隙地。尚

可展拓。新開歸水澳去倉宻邇就運澳土積成厫基力省功倍。乃以借厫增厫利害。諗於朝奉㫖增蓋厫宇二十座以乙亥五月庚申。鳩工。八月甲

午。竣事。至元十二年。改置以受本路官民租糧。北磵禪師集大軍倉𠫇壁記。鎮江代人。倉厫基。兩漢餉道不絶也。淮東一道貔貅萬竈所仰給。厥任

重。非錯綜精練之佐。分掌出內會𥡴。雖有應變宏才偉畧。終勌於獨振倉實。今使長總恃某官。發軔之地。毫忽利病。罔不備悉。每以獨振惟艱。白諸

朝。乞去甲仗庫官。別增監倉一貟。依舊䘖。止添兼監甲仗庫五字。㑭事集力裕。若巳蒞事時等而上之。逮今使節駸駸黃閣紫禁而惠被四表。自某

官至某官。歷三任。壁記未始建。恐改作之。自乆而不開。遂䟽。凢居是官者在官之日。與夫爵里名氏。悉書於其下。庶夫徃績。歷歷可考。建康志大軍

倉。在下水門內。北接廣濟倉。監官一員。帷揚志大軍倉。舊名北倉在北門內。淳熈間。帥守鄭公興裔。修並建門屋三楹。以大軍券米貯焉淮東總所。

專委監倉官一貟。仕責收支。淮安志大軍倉。在府城內。髙公橋西。三十步。即舊倉也。山陽志大軍倉。在州倉後。乾道七年。知州事陳敏建。淳熈十一

年。知州事章沖增建。每𡻕淮東總領所。截撥綱運。赴倉下卸。應大軍月遣濡湏志大軍倉。在縣西北。臥牛山之巔。開禧三年。令李錡建爲屋五十五

楹。嘉定十六年。黃輅添五楹。寳慶二年胡焞添六楹。淳祐五年。孫立改造一十二楹。十一年。郝鎮改造八楹。通甃地面。今爲屋六十六楹。清源志大

軍倉在西園淳祐七年。任䣘建。武昌志大軍倉。壽昌乘武昌府在市西天慶觀之側。郴州志大軍倉。在縣南九十里江州圖經志大軍倉。在苗倉側

贍軍倉新昌志贍軍倉。在麻塘市今廢延平志贍軍倉在本寨洛陽志水南倉。宋太祖常幸其所。制度甚雄敞按倉之南。有土塚

俗傳蔡邕墓。疑非是。水北倉。本梁太祖宅。開平元年。號太昌宮。敬翔興創。編遺録雲。竟不施行。乃以爲太倉。西河倉

志西河倉基在城西。運河西岸。舊爲南北鹽倉。武岡倉邵陽志武岡倉。在邵陽府。崇寧而成陞武岡縣爲軍。𡻕撥本府民戶。

苗米肆千五百斛助武岡軍廩兵其後知軍汪義和。知軍洪秘。以本府米給不以時。節次申請於朝。乞令本府自行受納。以米易錢。代起湖廣總所

綱運於是令頓置倉受納上項米數。以武岡倉爲額。每𡻕抱認。代武岡軍觧總所。正錢八千四百四十四貫九百文。實自慶元四年始也。本府架閣

庫有代綱省箚可攷。儀川倉遼州志儀川倉。在縣衙前街南嘉興倉嘉禾郡志嘉興倉宋朝在子城

西南一里。一百步。元朝在府治後西北。皇朝在府治後。倉仍舊。添建左倉。在中正橋西。右倉在縣學東。白沙倉德興縣志

白沙倉。在靈雲院。去寨二十里。長蘆倉滄州志長蘆倉。在州治東。洪武四年創蓋。八年又於州西。及城北增蓋。

渚倉赤城志縣渚倉。在縣南七十五里港頭倉赤城志倉在縣東南一十五里。後省罷。

北口倉順天府志古北口倉。在口城內。洪武六年創蓋。永壽鄉倉武陵圖經志永壽鄉

倉在松林寺。今管米三千二百八十石有竒。冝陽鄉倉武陵圖經志冝陽鄉倉。在寳峯寺中。今管米千二百石

有竒。榖四千九百石有竒。馬軍橋倉東陽志馬軍橋倉舊經雲在州西二里。二十五步。今廢

利場倉德興縣志興利場倉。在本場。都倉鎮江志都倉。在府治之東南即學宮故址也。舊厫八𡻕乆

傾摧。所貯無幾。守臣待制史彌堅。增創厫宇。併葺其舊而新之。越數月始畢。合肥新志都倉。在州衙東南三里。武德坊。𡻕豐橋南。百餘步。宣威

門裏。省倉。常平倉。大軍倉隷焉。省倉。常平倉。爲厫二十有四。爲屋九十有七楹。大軍倉爲厫六。爲屋三十楹。𡻕乆傾落。嘉定六年。帥李大東重

脩。仍增剏七十五楹。江陰志都倉。在軍治西南。政和五年。時江陰爲縣主簿俞光祖。於官倉獲一烏雛。全體潔素。而啄自脛掌俱紅。蔣公靜奉

祠里居撰政和聖德致瑞烏賦進之。新定圖經都倉。在子城東門內。街北。東陽志都倉。在州西一里。舊曰資福倉。三山志都倉。州都倉。舊名西

版倉。閩王審知創子城外。皇朝熈寧二年。拓豐樂門城爲子城。倉乃在內。元祐四年。建倉𠫇。治厫廥。翼以旁屋。大小凡二百一十區。政和八年。

重修。建炎二年。復脩。列倉厫於兩廡。凡三十八眼以千文題其號。紹興四年。石甃兩廊。以便輸納。常平倉。舊在倉內。吉州郡志都倉。在州

之北。南唐李氏。昇元中置。天聖中。太守張倣重修。內有雲積亭。儲計亭。瑞陽志都倉。今改爲瑞豐上倉。臨川志都倉。在州北慶延坊靣東。

內分南北倉。新昌縣志都倉。今改爲際留倉。𢖍陽志都倉。在鼓角樓前之西。郴州圖經志都倉五座。在都庫之右。係每𡻕收六邑一司稅

糧米碩。又都倉。在州治西。武昌志都倉。常平倉。壽昌乘武昌府。在市西崇真坊。全州清湘志都倉。在郡治東。莆陽志都倉。諸縣米悉輸之。已

而大理寺丞馬易從。有請諸外縣令。順便受納。於是外縣始置省倉。實咸平四年也。至皇祐元年。翰林侍讀學士宋祁。又以逺縣力農之家。去

郡遼邈。𨿽有常平。無由霑被。又各置常平倉。莆田縣。阜郭不置。又都倉。在軍治之東隅。天禧坊內。舊置𡻕乆頽圮。紹熈元年。知軍事趙彥勵重修。都

梁志都倉。在郡治東。司法𠫇左。職田倉。在都倉內。二倉共十九厫。有官𠫇吏舍。土地堂。共五間。潮州圖經志都倉。在州治設𠫇之側。陳侯圭重建。牟

𡖖濚重修。寧越志都倉。在郡治西南。永豐門內。瑞陽志杜孝嚴都倉記。余友趙君。出宰新昌。牛刀發硎。窽卻理觧。興利圖永。急所先務。𡻕受義倉

米三千一百石有竒。以備水旱。以賑孤貧。則有常平倉之名。𡻕受官兵廩給米。一千五百石。以支土軍。以給吏祿。則有軍糧倉之名。𡻕受飼馬榖。二

千石以供鄂渚。以養戰馬。則有馬料倉之名。然皆無其所隨寓他處。不可𥡴察。君曰嘻。食廩邑之根本。出內之際。可無司存。昔夫子爲委吏。必求。會

計之當。而賈生論矯僞者。出幾十萬粟。以爲漢治之不綱。縣章之缺。孰大於此。乃於縣治之左。得務場廢址。市材於山。取工於庸。百堵皆作。而民不

知役中爲受官𠫇三楹。左右翼以常平厫凢十其前。限以脩廡榜曰常平倉門。先民也。出門而左爲軍糧厫三。重人也。出門而右爲馬料厫三。後畜

也。凢廩之所容。各足以貯其𡻕受之數無缺事然後亘以橫廊。總以大門榜以都倉。繚以周墻。髙廩翬飛。與縣增壯。君視事。以癸未之八月經營。以

十月斷手以十一月陰盛氷堅。惟塗塈畢於甲申之二月。是役也。以監務文林郎余百祿。董其事爲費二百萬。常平使者趙汝談助錢五十萬郡將

陳振。助錢二十萬。餘皆從縣擲節。以足其用屬余爲之記。余謂倉廩之治二。出內而巳。內而不治則病民。出而不治則傷國此長民者。所冝加意也

入而寬其槩量禁其苛取。使鴈鶩不得喋啑。民其紓矣。出而謹其簿書嚴其檢柅。使雀鼠不得耗蠹國其裕矣。今倉既有司存。二者之治可得而舉

也然趙君決不能如古倉氏。長子孫於此也。其爲我併刻此以詒後之人鎮江志都倉宋置在府治東南𡻕乆朽敗宋嘉定郡守史彌堅重葺。彌堅

自爲記曰直子城東南隅是爲都倉𡻕乆弗葺。椽桶朽蠹垣壁隤缺上兩旁風儲偫弗嚴。庾氏司出納。無一席地以蒞事執筆循除而坐俛首塵秕

中。尚何望。會計當耶。西城既秩民租麋至舊厫褊隘。不足以受所委則假他司空廩。而寄蔵焉。發歛無定所輸受者。始交病矣嘉定癸酉九月。余來

守是邦怪而問之屬秋入方殷黽勉故態明年夏因稍給之隙始先葺新而規廣之。築土增髙。使絶浸潤。䟽剔蕪壅。以去𣴑潦。甃甎級石。累塹層庋

礱宻堅壯。俾利永乆列爲十有二厫因舊而增葺者半之。官𠫇神祠。門關之制。向所闕典。今悉備具。肇工於次年四月。斷手於十月。屋以間計。合六

十。費羨餘之泉。凢千二百萬。米一百五十五石。民不知役。而倉以新。夫積貯。有邦之先務。蓋藏有司之常職。靳小費。苟𡻕月而恃假寓以爲安。是隳

常職而慢先務也。余爲郡不能自閑。補罅䟽壅。扶僵植壞。政條稍稍舉。乃以餘力而營斯倉。倉成。會𡻕大稔。復斥公帑。糴粟實之。以備不虞。於積貯

先務。詎能補萬分一。庶不廢有司之職雲耳。江陽譜別集紹聖剏都倉記。君子明天下之務者。變而能通。周萬事之理者。動而多功。然不精義。無

以致用。不應物。無以冝衆。此古今之大患也。余甞病班孟堅。記漢文帝稱條侯之語。止以嚴守軍壁。雖天子車騎。不得馳騁爲真將軍。而豐儲廣廩

之善不載焉。使後世將帥軍容者緩國政。安近利者忘逺圖。不思文帝親屈萬乘之尊。按轡徐行。以伸其令者。豈止此哉。當知有大過人之事。觀漢

文之初。關中之民。未識耕稼。野無完箱。府無實庾。匈奴兵熖。𡻕通甘泉。當是時營三將於長安之東。𨿽曰備胡。而所憂豈止匈奴也。條侯能知先務。

即軍中置細柳倉。籠關輔之粟。十貯其七。三年。分營吳楚兵。作細柳。餘積飛入𨿅洛陽。吳人之兵衝伏崤黽不能絶之。此所以爲真將軍矣。棘門㶚上。

晝桴夜鼓。仰食太倉。豈不謂兒戲哉。瀘𨿽邊州熈寧之前。人民官府。僅若一戍之聚。土田興賦。一能給一旅之衆。元豐四年。神宗皇帝。遣將開邊。赦

蠻之罪。斥數百里之土。置十三堡寨。𡻕移嘉眉米三萬斛以實之移梓夔路兵馬鈐轄司置瀘南㳂邊安撫。使司帥邊面千里兵屯萬計張官布吏

十倍於前。漕府謀餉。憂在轉粟。議者請以新田募夷漢之民。計田授耕分壘相望有警則兵。無事則農將以寨給一寨。城賙一城。官免支移民脫飛

挽。議奏未報。首膺帥任者手提三印。當措置之初。切於官守。牀於體國遂以新田餌安舊寇。𡻕取荼蠟不償牛酒。自是隣路告糴。漕府移餉。交集境

上。惟分寄縣寨以就蓄藏州有頽廩百年之構。不能增赤椽。以足一𡻕之備。紹聖元年十二月。元城王公。以作坊使守方渠。詔帥州事。輕裘緩帶。日

以補敝經逺爲務。一日按軍儲之數。吏告曰州無多廩。半且頽圮。常𡻕之積。分寄縣寨。公曰金城湯池。非粟榖不守。飢饉軍旅。非食不救。水不藏海

散之江湖。此自竭之勢也。百畆之農。尚知有困箱之用何萬兵之府。連戍之國。不能完大廩。務多積。以備㐫荒水旱。乃請漕臺得省金一千八百緡。

購材於山。陶土於野。募民五千六百手。役兵之力以足之。公減賔客燕集之費。月視工徒。躬勞而恱使之。故人若其家。陳力竭作。戊寅仲春起役。中

冬訖事。飛翬大棟。環七十三間。共五百眼。給納有亭。斗量有庫。外築池禦。以修火禁。中闢廣庭。以分廥事。百工告成。無橫草取民。噫。安平之日。兵肥

窮邊。粟陳髙廩其利在國豐年喜𡻕常平之榖轉山而蔵。一朝饑饉水旱。疆場生齒。免於捐瘠。其利在民安國強䀨晚貳州事。經始之善。𨿽莫巳有。

落成之喜。實與衆同故直書而無愧元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謹記宣教郎。權通判瀘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借緋家安國撰左騏驥使持節英州

諸軍事。英州刺史權發遣梓夔路兵馬鈐轄管勾。瀘南㳂邊安撫兼瀘州軍州王獻可。金陵志趙彥端作三倉記。 上臨御之六年。中都之倉廩實

乃始建豐儲倉著粟百萬然議者猶謂冝放古實邊之意藏之外便時天官貳𡖖。史公正志躬獻納。而彥端掾公府皆與聞之未幾出鎮建康。彥端

亦將漕江東踵至焉。會秋上熟。其糶二十幾以病農。公乃推前議。大出庫錢歛而藏之。以均本末。戒先備。而廩人病委積之無所也。以告。蓋昔之爲

倉者三。曰廣濟。曰常平。曰大軍。綿亘錯峙凡百有餘楹。自他郡眂之。可謂壯矣。惟帝之別都。天下勁兵良馬在焉。𡻕之經入無慮數十萬斛漕江而

下者。舳艫數千里。方其𣴑衍坌集。𨿽佛廬賔傳爲之充仞。而早棧之共。有至於露積者。然古帝王之居也。其廩廥之制宜雄盛閎慱後世可考而圖

記。獨稱吳苑倉在苑城內。於晉爲太倉餘無聞焉。苑城。今都城也。以當時運瀆推之。於廣濟爲近皆距城之西偏。外簿於江中。則秦淮注焉轉漕之

利。古今蓋同之。於是因廣濟之北。徹故官治。又告於大將從旁軍營。得地凡百有一十文。爲屋八十有四楹。度。受粟五十萬斛。髙明曠夷。深厚固嚴

輸者不勞。守者易力。然儲材於素。市工以直。農不去野。商不辟塗。斧斤齊和。丹堊絢煥。故新相臨。迵出其表。中役有沈筏舉於江。莫之主名取而用

之。既巨且良。民懷不擾。益以歏異。始於乾道四年。秋九月戊辰冬十有二月甲寅。乃告成焉。公在朝廷。甞爲上陳天下大計。上命坐。反復酬聽。率漏

下十數刻。其輟公之來。固不專於奉法令。剸煩劇。然適疆場無事而獄訟簿書之屬。又廓廓無足省。故得以其餘力。爲一方長乆之圖自城池邑屋

細大畢舉。此其一也。公平生慷慨不治財。及在官則觳然如他人之𥝠。方天子以恭儉先天下。乃者郡國以潦聞者。衆既優其復除又從而賑廩之

而太倉之富自若也。公之境人食三鬴。亦蠲其入十三。蓋君臣之間。以儉登濟者如此。夫道上德意。而采方國之風者。使人職也。故並記之。以昭示

來者。俾知富國之道。自儉始趙彥端記。維陽志周元作南倉記。 國家駐蹕東南。兩淮實爲邊境。惟楊樁積倉儲粟常五十餘萬。歷𡻕滋乆。闕於繕

修。浸滛𡻕時。頽垣敗壁。飄飄風雨。儲粟因以紅腐。前後掌守。謂粟有定額。慮於虧耗。第第相諉。莫敢有請。紹定戊子。制置安撫使翟公朝宗。建閫是

州。安集𣴑民。修飭邊備。又剏立制勇一軍廩給教閲。以壯軍聲。興滯補弊。百廢具舉。乃曰。積貯天下大命。漢唐盛時。皆實粟塞下。以備兵食。矧在今

樁積一倉。尤廟堂所加意。而任其傾圮腐敗。若此。豈所以體上意哉。遂諏諸僚屬。請修於朝。明年春。得㫖。命總侍岳公珂漕使任公繹。委官盤槩積

粟。增修厫宇。於是公得以力任其責。涓辰鳩工。度材庀事。凢樑棟之摧撓者。欀椽之朽壞者。樓屋墻垣之欹傾圮夷者。撤而新之。間有材植不蠹。間

架猶全者。亦隨葺之。計一百二十五間。新剏四十楹。增壯於舊。凢爲工三萬一千有竒。費緡八萬餘。用米幾千斛。自己丑三月上澣興工。至秋莫吉

成。民不知役。兵樂從事。人皆謂公非忠於體國。厚於實邊重於養兵。切於衛民。必不汲汲於此。蓋一舉而仁人禦邊之善具焉。是役也。前觀察推官。

章至輿。録事參軍吳鏜同董斯役元寓居於此。獲覩廉。使茲舉之偉期俾後人更相繕葺。爲邊儲永乆之利。是不可不紀敢僭述興工之難。以爲之

記。紹定庚寅。二月五日立。迪功郎。新慶元府司戶參軍。周元撰並書。迪功郎。揚州司戶參軍季著篆額東倉金陵志東倉。景定志

曰。唐六典雲。東晉有東倉。石頭倉。永陽續志東倉。屋七十間。門樓三間。廟子一間。內五十間。樁積厫一十間。生劵厫五間。淮東熟劵厫五間。淮西熟

劵厫。並金知郡任內起造。在東門大街之北。臨川志東倉。在文昌橋東。近孔家渡。嘉熈三年。郡守江公湛。易民田。剏建。凢八厫。淳祐十一年。郡守葉

公夢得增三厫。治餫頗便。西倉蘇州府志西倉。在子城西。一百八十步。疑即府倉也。右祥符圖經永陽續志西倉屋五  間。裏外門

樓各一間廟子一間。內四十間。樁積厫一十間。劵厫係陳宣使修。後日起造。又倉屋二十間。樁積厫金知郡任內起造。在東門大街之北臨川志西

倉。在迎恩門外之西津。今廢。南倉鎮江志南倉。在范公橋東。西倉在子城西今皆廢。松江府志太平南倉。在府治南小南倉在府治

東南蘇州府志南倉。在子城西。新志又雲。府城內有北倉橋南倉橋政和中。朱勔拆北倉爲養種園而南倉乆廢。但存倉弄巷雲。涿州志南倉。在州

治南。舊建溫州志南倉。在府治南。永嘉驛北。章貢志南倉在州治東南一里。廣儲坊。乾道辛卯郡守曹訓建通守胡安老書額。二倉相通厫眼並常

平倉。凢二十區。內一厫。係廣惠館所入租。專以給出嶺仕宦之有死䘮者。倉𠫇各三楹北倉蘇州府志北倉在閶門側皆前後臨

𣴑。按續記。每𡻕輸稅於南和糴於北以元豐三年計之所糴無慮三十萬斛。東南之計。仰給於此農民亦賴官糴。以平榖價其利甚慱溫州府志北

倉。在府治北洪積庫西。即舊倉。章貢志北倉在州治東南一里金魚坊紹興壬申兵燬。後郡守李耕建通州志北倉。在城北洪武七年創蓋松江府

志青村北倉。在郡東九十里。際留倉句容志際留倉元置在縣治東。又有常平倉達魯花赤丑閭置又置義倉一十七所。元末

俱廢。溧水縣志國朝際留倉。在縣治𠫇後新安志宋際留倉舊在縣治東。元義倉共二十三所。總收榖九百二十二石。六斗社倉六十六所總收榖

二千三百三十三石一斗今無。新安續志際留倉。在州治東。 際留倉。在縣衙內。與薛。少保祠相向。休寧縣彰安志際留倉在縣樓內。東偏宣城志

元際留倉。舊志在縣治東今察院基是也。國朝洪武十年。剏於縣治儀門外之西。元尉司舊址也宣城志元際留倉。舊在

三友坊。基存屋廢。國朝洪武十年。建於絃歌坊之西。合肥郡志際留倉。縣東城隍廟後際留倉。

平易坊南松江府志際留倉在郡西南。五百四十步。舊造船場。蘇州府志際留倉。在縣治東北。順民橋。即宋舊倉也。嘉定志際留倉在州治內。延祐五年。知

州任立建餘杭志際留倉。在縣東南。於潛志際留倉。在縣西。叢桂坊。建昌府新城志際留倉。在縣治東偏。鳳陽府圖志際留倉三座。俱在州治東。桐盧志際

留倉。元在縣側。今建於縣治正𠫇之東。會計本縣𡻕用祭祀粢盛。官吏廩祿儒學師生廩饍。以盛貯之分水縣志際留倉。在縣治正𠫇之東洪武十年有

例會計本縣𡻕用祭祀粢盛。官吏廩祿儒學師生廩膳。而盛貯之。義烏縣志際留倉。在縣治東𠫇。今際留倉。在縣治內。東陽縣志際留倉。在縣東南。大德

十一年。縣尹郭瑛建。今際留倉。在州西一十步。武義縣志際留倉。在縣治西永康縣志際留倉。在縣治西。六十步。即舊禮節倉基。開化縣志際留倉。在縣

東南。倉屋三間。牌門一座。江山縣志際留倉。在縣南一十五步。四明象山續志際留倉在縣東二十步。定海縣志際留倉。在縣西南三十步。奉化州志際留

倉。在州治門之左。每𡻕收貯官糧六百餘石。以爲官吏俸給。及孤老軍人口糧。慈谿縣志際留倉。在縣治西廡。貯秋糧一千三十五石。以充吏貟軍人祿糧

瑞陽髙安縣志際留倉附本路瑞豐下倉。新昌縣志際留倉。在州治之東。即故廵檢司址。上髙縣志際留倉。倉二。並在鼓樓門之左右。吉安府龍泉縣志際

留倉。舊名慶豐倉。在縣譙樓內東偏。前燬於兵。今新創永新志際留倉在縣西。安福縣志際留倉。在縣治北。收儲軍儲糧米。郡武府建寧縣志際留倉。在

縣治東。三十步。洪武二年立。三山志際留倉。至元三十年始置。凡州縣糧之不滿石者。取便輸納。就給官吏月俸。州縣官吏。鎮守官軍卒。孤貧口糧。設官

二貟俾掌收支。常山縣志際留倉在縣治東洪武十年建倉三間官𠫇三間。門屋三間。今際留倉。在縣東舊係尉司故址至元壬辰年建潮州府圖

經志屬縣際留倉三所。 潮陽縣際留倉。在縣治西 程鄉縣際留倉在縣西南。 揭陽縣際留倉。在縣西南南寧府武緣縣志際留倉前代設置。在

本縣每𡻕會計。際留民納秋糧。以給縣寨官吏俸米。並守鎮軍人口糧。舊址尚存。即今不曾設置。存留倉海寧縣志存留倉。在

縣郭。餘杭志存留倉。在縣東南。即岑山驛基。洪武十年。知縣梁初建。臨安志存留倉。在縣市內。於潛志存留倉。在叢桂坊西。即元際留倉基建新城

志存留倉。在縣郭。紹興府上嵊志存留倉。在縣西一十五步。新昌志存留倉。在縣治儀門外。諸暨志存留倉。在縣治𠫇後上虞志存留倉。在縣前譙

樓之東。餘姚志存留倉。在縣治𠫇西。蕭山志存留倉。在縣治東。廣信府志存留倉。在府治北。計七厫。房屋計三十五間。龍游志存留倉。在縣西。習善

宮內。公廨房屋三間。牌門一座。省倉都梁志重建省倉記。 都梁省倉志。不載興建𡻕月。景定三年。六月十八日。永嘉趙希來領

郡事。後六日。給官軍饟餯傾廩。戴星腐粟委地。化不暇顧。亟事鼎新。八月十一日命工。十月初六日訖役。爲屋八十六楹。郡帑不蠹。拜人莫知。用書其

實。又省倉敞陋。經年不葺。景定三年。永嘉趙侯希䢍領郡。汲汲軍餉。用工修營䂓模宏敞。內建一𠫇。扁曰豐瑞堂揭扁之日。率僚屬舉酒。併犒饗工

匠。執役等人。是日也。飛雪盈尺。人以爲豐瑞之兆也。休寧縣新安志省倉。在縣樓內之東。嘉定鎮江志省倉。在金壇縣市東北慈雲寺後。太平州圖

經志省倉。在南津門內。街東。興化府莆陽志省倉在縣之中門外東偏。常平倉附焉。興化縣志省倉。在縣治之西常平倉附焉臨安志省倉。在縣東

南一十步。紹興八年置。會𥡴志省倉。在縣廨東廡之後。赤城志省倉。在縣治西廡二十步。今廢。溫州府志宋省倉。初在子城西南。百步。後遷西北。四

十三步。自唐以郡賦爲三分。其一爲上供。其一爲軍儲。其一留州支用。故有省倉。際留等倉。有銅朱印。政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降下。四明志省倉

在鄞江門內。建炎間廢於火。紹興初。重剏。隆興間郡守。吳公南老重修慶元初。郡守趙公伯檜又脩。永豐志省倉。在縣城。內丞𠫇之後。初以報恩水

淺澁。網運多滯。乃置倉吉水縣。名曰寄厫。𡻕乆弊生。紹興二十六年。邑白於州。遂寵寄厫。俾邑自任受領。未幾。復如故。隆興初。太守王佐復罷之。以

縣之苗鹽上戶。一半歸州倉。下戶一半歸縣。知縣魏希文乃創此倉。章貢志信豐縣省倉。在鼓樓下。 寧都縣省倉。在丞𠫇之西五步。 石城縣省

倉在縣治之東一里許。 安逺縣省倉。在縣治之西廡 龍南縣省倉在縣治之西五步。瑞金縣省倉。在縣治之左。 興國縣省倉。在縣門外之

西偏。南康志省倉鼓樓裏東偏一十五步。今亦權以此爲常平倉。臨川志樂安縣省倉。在縣𠫇之東。延平志省倉。在州西子城端平。乙未董守洪委

鄭僉循重修。 將樂縣省倉。在縣東北。 尤溪縣省倉。在縣衙西廊。建安崇安志省倉在縣西半里。松溪縣志省倉。在縣中門外東偏。建安志政和

縣省倉。在縣治東。即簿𠫇故基。浦城縣志東倉。在縣東一百步。西倉。在縣西二十步。清漳志州省倉。在子城內東北隅。有三門。中間爲𠫇五間。兩廊

分爲八厫以寒來暑徃。秋收冬藏爲號每厫三間。𡻕十月。委僚屬之清謹者受納苗米。其倉知録司戶掌之邕州建武志省倉在鎮逺門內邵陽志

省倉在府治東北。連桂州志省倉。自苗倉般量過入之省倉以供支遣。永平志省倉在縣西五十步。秋浦新志省倉。在縣廊之東。武陵圖經志省倉。

在武陵縣慶豐坊。凡十有二厫。中爲𠫇事𡻕收苗米。而儲之。以供官傳軍糧。及宗姓之廩。受職田米。以供官之有職者。率皆武陵縣所輸爾餘三邑。

各自受輸間就府納。武陵圖經志省倉。在皇華坊。受苗則撥常平倉米來儲之以供水旱之賑濟賑糴及月支貧民之闕食者。長沙志省倉舊在廣

照寺之東故老相傳。承平時。縣有倉儲十六縣米。自紹興五年知縣李稙建省倉。在今譙樓內之西。湘潭志省倉。在湘潭縣。稅輸於府。故缺。

新倉金元裕之集作鄧州新倉記。 觀察判官曹君德甫。以書抵某雲。武勝一軍。雄殿南服。重兵所宿兼倍諸道故廩庾之積尤爲

吾州之大政。今漆水公之鎮。是邦也。至之日即以新倉爲事。度材於山。賦庸於兵心計手授。百堵皆作。蓋經始於正大六年之八月。而斷手於八年

之四月。文石既具。子爲我記之。某以爲天下之爲食者。莫勞於農。而莫不害於農。農之力。至於今極矣。噓牛而耕。曝背而耘。十人之勞。不能給一人

之食。水旱霜雹。螟蝗蟊蠈。凡害於稼者。不論也。用兵以來。調度百出常賦所輸。皆創夷之民。終𡻕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妻子。而以之佐軍興者。兵

則恃農而戰。農則恃戰而耕。朝廷旰食宵衣。惟榖之恤。勸農冠蓋相望於道。廩人之制。非不具備。而有司或不能奉承。精粗之不齊。陳腐之不知。度

量之不同。簿領之不一。收貯之不謹。啓閉之不時。訶禁之不嚴。檢察之不恆。冒濫之不究。請託之不絶。一隙所開。百姦乘之。百家之所歛。不足以給

雀鼠之所耗。一邑之所入。不足以補風雨之所敗。四方承平。粒米狼戾。時然且不可。況道殣相望之後乎。然則有能。爲國家。重民食。而謹軍賦者。業

文之士。冝喜聞。而樂道之也。唯公爲徐。爲陝。爲鳳翔爲京兆爲洛陽。盡力民事。二十年於茲。知民之所難。知戰之所資。知廢政之不可不舉。知積弊

之不可不去。是役也。易腐敗爲堅整。廣狹陋爲宏敝。增卑濕為與嵦。導壅蔽為開廓。環以複垣。鍵以重扄。圭撮有經。新陳有次暵曝有所。檢視有具。

出入有籍。廵衛有卒。條畫周宻。截若畫一。萬箱踵來。千倉日盈。陳陳相因。如岡如陵。望之巍然。有以增金城湯池之重。京師仰給。於是乎張本某屬

吏也。知公為詳。故並著其設施如此。四月二十三日。儒林郎。南陽縣令。武騎尉賜緋魚袋。元某記。周緒集灃州新倉記。 淳熈十年。秋八月。太守舍

人趙公被㫖。自郡易澧始至。訪郡所急先。悉興起之。倉故在州治西。厥地爽塏。厥址宏闢。厥置便冝。然棟宇未聞誅茅織草。意象圯陋。將何以定經

乆法程。公顧瞻怛焉。迺九月七日鳩工戒事。按圖斤材。中敞都𠫇。繞以列庾。洞闢崇門。耽耽巍巍。上覆陶瓦。鱗鱗差差。不飾不琢。斯直斯翼。垣周回

以丈。計百一十有七竒。五分丈之一。屋中廷環五區屬垣。合百有六丈竒。五分丈之二。為楹百四十有六。於是倉庾之壯。甲於洞庭之北。凡尺株寸

甓。悉官自辦。弗及民。冬十有二月既事。公與別乘洪公。暨寮掾落之。惟郡之有倉。所以儲軍須。給餼廩。為民水旱凶荒備者咸在。詎可因陋。仍簡弛

焉。弗圖將風雨燥濕之不時。蕩爲飛灰。濡爲泥沮若官若軍若民色饑。郡胡以給之。公敏識絶人。奧學經世。右庠蜚聲。稱爲有用之才。至以舍選奉大對。

親擢第一。乃今掇賢上閣。出鎮巨屏。知郡有逺模。莫倉庾先是舉也。堅固可以持乆雄麗。可以重威廣夷靖深。可以有容。栗人有藏。給予惟時。灃之

爲郡。繼自今有本乎哉。先是有㫖。因𡻕稔。下緡錢。糴於民郡守臣掌視惟謹。澧之糴四萬而嬴。時就糴即聚。徃徃依市虛。寓僧舍。留民家。以爲固。分

散不一。蓋藏弗謹。虞有耗失腐敗。倉成悉移而歸之。易新陳。嚴防守。以竢上命。然則公不特爲澧計。其爲國家計也。甚忠。一舉二美。具是不可不特

書。公名鼐。字和之。淇川人。淳熈十一年。二月吉日。迪功郎澧州慈利縣主簿。權軍事推官。周緒記。衢州府志新倉。在府治北。厫屋三座。共二十六間。

官𠫇三間。門屋三間。章貢志新倉。在城東坊。舊爲萬戶府。淮安府志東新倉。在府城內東南隅。去今府治南。三百八十六步。吳元年建。西新倉。在

府城內。西南隅。去今府治西南一里。零九十步。洪武元年建維揚志北新倉。在崇德坊。嘉定十年。帥守崔公與之建。以樁管朝廷科降糧米。又名樁

管倉。十三年。帥守鄭公損增剏厫屋。河南府志新倉。在陝州之東。儀真志轉運司新倉。三十七間。在天慶。觀西。十一間。嘉定八年。運判王大昌建。二。

十一間。十一年。運判方信孺建之。後米料倉。與錢物庫混爲一所。寳慶元年。十二月。權漕上官渙酉闢東墻之外空地。別創厫屋二十間。𠫇三間。門

四間。爲米料倉。以舊倉爲錢物庫。仍糴米一萬五千石。樁積爲循環平糴之用。宋蘇東坡奏議倉法箚子一首。 臣竊謂倉法者。一時權冝指揮天

下之所。駭古今之所無。聖代之猛政也。自陛下即位。首寬此法。但其間。有要劇之司。胥吏仰重祿爲生者。朝廷不欲遽奪其請受。故且因循至今。蓋

不得巳而存留。非謂此猛政。可恃以爲治也。自有刑罰巳來。皆稱罪立法。譬之權衡。輕重相報。未有百姓造銖兩之罪。人主報以鈞石之刑也。今倉

法不滿百錢入徒。滿十貫刺配沙門島。豈非以鈞石報銖兩乎。天道報應。不可欺罔。當非社稷之利。凢爲臣子。皆當爲陛下重惜此事。豈可以小小

利害。而輕爲之哉。臣竊見倉法巳罷者。如轉運提刑司。人吏之類。近日稍稍復行。若監司得人。胥吏誰敢作過。若不得人。𨿽行軍令。作過愈甚。今執

政不留意於選擇監司。而獨行倉法。是謂此法可恃以爲治也耶。今者又令真揚楚泗。轉般倉㪷子。行倉法。綱運敗壤。執政終不肯。選擇一彊明發

運使。以辦集其事。但信倉部小吏。妄有陳請。便行倉法。臣所未喻也。今來所奏。只是申明元佑編勑。不過𡻕捐轉運司違法。所牧糧綱稅錢。一萬貫。

而能使六百萬石上供。斛㪷不大失䧟。又能全活六路綱稍。數千牽駕。兵士數萬人。免䧟深刑。而押綱人貟。使臣數百人。保全身計。以至商賈通行。

京師富庶。事理甚明。無可疑者。但恐執政不樂。臣以踈外。輙議以行之。政必須卻送戶部。或卻令本路監司相度。多方沮難。決無行理。臣材術短淺。

老病日侵。常恐大恩不報。御恨入地。故貪及未致仕。聞時進瞽言。但可以上益聖德。下濟蒼生者。臣𨿽以此得罪。萬死無悔。若陛下以臣言爲是。即

乞將此箚子留中書省覧。特發德音。主張施行。若以臣言爲妄。即乞並此箚子。降出議臣之罪。取進止。陳次升讜論奏論盜發保州倉。 臣竊以北

虜通好。百有餘年。朝廷無北顧之憂。邊庭弛備。今虜主新立。喜兵好殺。人心未服。國中未定。萬一衝突。犯我邊陲。守邊之臣。若非其人。倉卒之際。不

無敗事。伏聞近者。保州軍糧倉。爲賊所發。般運踰城而出。其間多是兩屬人戶。及草場遺漏燒焚積草。數萬不少。𨿽不見賊之主名。切恐是姦細。本

州並不知覺。守倅如此。安可守邊。兼慮其餘州軍守倅。亦有似此不職。難以任事。皆冝罷去。擇其勇武智略之人以代之。庶可制勝於未然。銷患於

未兆。天下之福也。伏望聖慈。特賜指揮施行。取進止。李椿經濟編奏改還倉額。 臣契勘。行在省倉。上中下界。各管米色。界分出納。其來尚矣。須因

建議之臣。剏豐儲倉。和糴米斛。以充樁管。而省倉每𡻕支遣不足。自有合糴六十餘萬碩。卻緣糴本不繼。徃徃於樁管米內借撥。卻將綱運米斛。及

續糴米撥還。今來改省倉中界作豐儲倉。而中界合支遣米斛。撥入豐儲倉。收支者三分之二。是中界幾廢矣。上中下界。倉厫各有樁管米。則豐儲

本倉。變而爲中界。非樁管之本意矣。蓋建倉名者。以惑上下。本圖進取。其實無益。而徒增官吏之費。仰惟陛下。方隆循名責實之政。似此等。名實不

副之舉。似疑改正。臣愚欲望睿慈。下有司詳酌還豐儲倉。爲省倉。中界倉爲和糴場。緣每年和糴場。緣每年和糴。旋差監專官物無所專責。卻乞改

豐儲倉。監專爲和糴場。監專所有樁管米既在上中下界樁管依舊責逐界倉監專認數。常切樁管不得擅用。庶幾事體歸一。名實相副。伏乞睿察。

真西山集奏置潭州倉官罷贍軍。 臣竊見潭州。𡻕有秋稅苗米四十六萬餘碩。本州有四倉。並無監官。臣相度。欲乞從尚書吏部置潭州監倉二

貟。一貟充廣積倉。兼衙倉。一貟充永豐倉。兼榖倉。仍乞四選通差。內武臣須有堪充親民。舉官二貟及識字者。本州卻有城下。並湘鄉縣瞻軍務監

官二貟。各不醖造。並無職事。欲乞減罷。其巳到任人。聽終滿。庶得不致虛費廩祿。亦不妨廢有職事之人。兼免所差官。添給食錢之類。委是利便。取

進止。續奉聖㫖依並先令本部尚書左選使關。同日關尚書右選侍郎。左右選通差出關。若同日有官指射先差京朝官。次大使臣。次選入小使臣

施行。所有潭州城下。並湘鄉縣瞻軍務監官二貟。欲從本官所乞並行減罷。將見任。並已差下人。就改填上件監倉官闕。通理考任。李濵老集光澤

縣。大寺寨修倉記。由光澤縣治北。出四十里。所有寨曰大寺。在熈豐時。以隣𡨥廖恩吳筍之。嘬鋒相襲。徃來踐蹂。而縣之竟北。直江東。視三方。獨

爲闊逺。其地多峻嶺長谷。盜得出沒其間。民罹其害。於是部使者。以郡縣之請。上其事於朝。寨由此建。既成。郡撥禁卒。凢百五十輩充入之。闕則就

招以足其數。總一𡻕。轉餉幾千斛。由創倉其側。以便出納。當秋收時。郡撥民租委。僚吏受而儲之。然其䂓模草創弗能支逺。漂搖於風雨。穿穴於雀

鼠。棟墝墻圮。因仍不治。所給之粟。卒爲土壤。監臨之官。睨而弗視。以爲常焉。吁養兵之道如是。其何以責人之死力也哉。紹熈癸丑。廵檢李君始就

職。見而戚焉。未有以處也。會縣主簿張君。來領輸務。遂以告之。張君聞之。慨然輟常所得食錢三萬。悉以付李君。俾治其壞。李君得之。市材鳩工。土

木並舉。梁梠榱桶之朽蠹者。易以良。蓋瓦甓㙛之破缺者。補以全。昔者環以糞墻。今則壁以厚版。蒸濕之氣。無自而入。蟲鼠之耗。易以補剔。繚以髙。

墉。限以深閎。可絶穿窬之警。用度不足。則李君捐俸以繼之。黝堊丹雘煥然一新。噐用庖湢。莫不備設。先是一兵。月給一斛八斗七升。例損其七升。

歛而蔵之別庾。以備不常之需。吏並緣爲姦莫可𥡴較。李君之至。盡以與之。曰無污我。且撤其蔵。以剔去本根。蓋不惟茲寨永乆之利。抑去其害。惟

保障之設。我國家所以廩給之者。𨿽厚費。不憚在官者。又爲之瘽身輕紀全畀所給。唯恐有不足之憂。如二君之用心者。果何爲乎。當無事時。爾吏

卒得不挽強超距。以閑其力。進鼓退金。以習其令。一有寇警。則損軀思奮。以圖報效。庶爲無負。儻群聚怙強。飽食以嬉。則將焉用保障矣。張君

名彥清建之浦城人。連四薦得第。一行作吏。已爲當路者所知。徃徃數任以事。張君亦勇於爲人。不自校計利害。以能集事如是。倉之爲者。殆

未可以一二數也。抑甞聞之前輩。宣政間有太學生張公某者。受知時宰。客其家。一日論及時事。直忤其意。拂衣歸。自號草堂翁終焉。茲乃知

爲張君之曾大父。則張君之氣節。豈無所自哉。李君名某。家世爲。將居滑臺。今爲太末人。自任未幾巳能究心乃職。以起廢革弊。律巳䘏下。爲

首務。是不亦可尚也。夫是役之成。二君屬筆於某。謝非其人。不可則爲次其顛末。並書二君之出處。俾後有考。次年冬十有二月。東州李某記。

米倉赤城志黃巖縣米倉。在縣治東二十步。慶元元年。令盧永年重修。 寧海縣米倉。在縣西四十步。 天台縣米倉。在縣東七步。

都米倉。在州東北二里。至和二年。孫守礪建。糯米倉。在州東三里。舊在州南演教院側。乾道九年火。附惠濟院。嘉定十四年趙守彥紓徙今地。

冝春志萍鄉縣米倉。在荹載縣治之右。開禧間。知縣胡渠徙於縣治之後。郴州志米倉。在縣治西南二十步。武陵圖經糯米倉。在武陵縣東門外。報

恩寺左。寳慶初。林農丞岳剏。凢秫米皆儲焉。遇官釀。則以入城。臨川志糯米倉。在州衙內。東園明潤樓側。會𥡴志受納糯米倉。在西門外一里。鎮江

志香糯倉。在程公下埧南。即舊大軍北倉。大軍倉。舊有南西北三。此其一也。至元十二年。改置以受本路。及常州路上供香𥻟。蘇州府志香糯倉。在

西成倉後。苗倉龍泉志苗倉。舊在縣門內西偏。尉司前。紹興二十八年。知縣胡敦詩。徙置東偏。常平倉附焉。蓋舊縣丞廨舍。常德志

在桃源縣東百步。連桂州志苗倉。入納三縣人戶。本色田米。豫章志新喻縣苗倉。在開化寺左。會𥡴前志苗米倉。在府衙東二百步。

會𥡴志麥倉在崇道橋西。會𥡴志夏麥倉在府衙南二百步。江寧縣志稻子倉在大軍倉後。常滿倉玉海漢顯宗即位。天

下安寧民無橫徭。𡻕比豐稔。永平五年。作常滿倉。述征記。東城二石橋。舊於王城之東北。開渠引洛水名曰陽渠。東𣴑經洛陽於城之東南北囬通運。

至建春門以輸常滿倉。杜佑通典漢明帝即位。天下安寧。民無橫徭。𡻕比登稔。永平五年。作常滿倉。立粟市於城東。粟斛直錢三十。府廩還積。文獻通考

永平十一年。明帝欲置常平倉。公𡖖議者。多以爲便。屯騎校尉。劉般對以常平倉外有科民之名。而內實侵刻百姓。豪右因緣爲姦。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

便。帝乃止惠逺倉元史泰定紀。泰定二年。閏月丁卯。置惠逺倉。永需庫。於海剌禿總管府。子羅倉

續談助大業雜記。東都右掖門街西。有子羅倉。倉有鹽二十萬石。子羅倉。西有粳米六十餘窖。窖別受八千石。含嘉倉

要正元十四年。十二月。以河南府榖貴人𣴑。令以含嘉倉粟七萬石。出糶。髙倉都梁志在武岡州綏寧縣。硤口寨。嘉倉

西漢書三輔黃圖雲嘉倉。在長安城東。根倉西漢書地理志。河東有根倉。滋倉河南有厫倉。漕倉元史世祖紀。至元三

年十一月戊戌。瀕御河。立漕倉。髙麗倉髙麗圖經倉廩之制。不施關鑰外爲墻垣。唯開一門以防盜竊。內城之內。舊有三倉。

今所見者。特右倉耳。宣義門之外。有倉曰龍門。洪州山中。有倉曰富用。俗傳曰。芙蓉非也。大義倉。舊在西南門。積米三百萬。經囬祿。悉爲煨燼。遂移

於長霸門。麗人。以衆水所會之地可以厭火災耳。又有海鹽。常平二倉。相去數百步。唯富用。與右倉。不常發。以儲兵革水旱之備。其積之狀如圓屋

正詩所謂亦有髙廩也。下築土基。其髙數尺。織草爲苫。中積米榖一石。積而致之。其髙數丈。出於墉外。上復以草蓋之。以蔽風雨。蓋米氣不泄則陳

腐。今髙麗倉廩中。雖數𡻕而米亦新者。以積苫之法。略通其氣耳。國相每𡻕給米四百二十苫。致仕半之。尚書侍郎而下。二百五十苫。卿監郎官。一

百五十苫。南班官四十五苫。諸軍衛録事一十九苫。其武臣視此等而上之。與文官相埓。內外見任。受祿官三千餘貟。散官同正無祿給田者。又一

萬四千餘貟。其田皆在外州。佃軍耕蒔。及時輸納。而均給之鹽倉三山志鹽倉。國初。轉運司置倉南臺儲福清長樂等縣長溪寧德羅

源連江鹽至天聖六年罷。鹽給州縣務。州有鹽稅務縣各置鹽稅務及倉聽民自買。今閩尉𠫇東。教場其地也見治平熈寧圖在武塍王廟之南按

祥符五年。轉運司奏鹽倉左城外十里。有一二千家接連城內大中祥符五年。以水口嵩溪驛增爲倉。移運上四郡綱鹽。於此以便搬賣明道二年

罷。元豐元年復之。政和八年。詔移水口倉於懷安縣創蓋。時典化軍以涵頭倉運鹽到此。搬剩留滯。奏移懷安始在縣治西一里黃石崎山置宣和

四年。復歸水口。時料賣民戶鹽。始不給還於是南臺倉。亦廢矣。徐成忠銓私記此年産鹽。每斤添一文爲十九文。無鹽給還建炎間停水口倉。復創

蓋於懷安。紹興十一年。轉運。使余應求賀允中。自縣西移至東北。地名郭埕。即今所。建安志鹽倉。舊在山東岐紹興甲子𡻕幾沒於水。今主管𠫇其

故址也。水退之後。郡守丘公礪。始徙置於府墉右。即中和坊。爲厫二十三間十厫。在都𠫇前兩廊下。專以出納增鹽十三厫。分列於都𠫇後。即府鹽

出納之所也。在城四坊。泄變鹽貨。一曰都坊。在平政門下。一曰雙門坊。在府儀門側。一坊在資化門。一坊在朝天門外。四坊之內。又有腳坊每月以

九日賣大上供其錢專觧上供庫。餘觧府司。以二十一日。賣小上供所賣到錢。觧轉運司。其餘分隷提舉司經總制庫。及府司諸庫。若綱本鹽錢。則

觧鹽錢庫。諸縣助學鹽錢。則觧學事庫。諸綱市利鹽錢。則觧公使庫。諸縣折納。春冬衣鹽錢。則觧軍資庫。豐國鹽罷科茶鹽錢則觧鹽錢庫。所謂大

小上供。並賣轉運司增鹽。及市利等鹽其賣大上供之前五日。每日觧錢五百四十二貫。八百文省。至第六止。第九日。每日觧錢。五百五十八貫。七

百八十文省。遇賣小上供。則每日觧錢一百二十一貫八百四十八文省。其府縣吏祿鹽錢。則於小上供。日觧提舉司。比年以來。本司亦有運到綱

鹽。而經總制司分隷鹽。遇小上供日。即觧錢一百貫。於經總制庫送納又有變賣諸縣衣糧。率分鹽錢。解坑冶庫。都倉所隷。有廬葉場。係買葉褁鹽

之所在。論秀坊。遇請官錢。本場具單申公使庫。照數支給。每𡻕約支錢三千七八百貫。及巳賣過。則於縻費錢內分擘。觧還府官主之。又有包卓局。

係分鹽褁賣之所。在府治西廡便門側。都坊日逐請鹽。即都倉照。使府單狀支撥。鹽籮差排軍押赴本局包卓。或爲則或爲褁。各有斤數分兩既畢。

依數發赴支鹽庫交收。其支鹽庫。又照數發赴都鹽坊變賣。互相關防。使無滲漏。本局包卓。以府官督之。續剏煎鹽場一所。專以燒煎。鹽籮反泥其

場。即社稷壇舊地爲之。與抽觧場爲鄰。初市人陳以得。就府賣撲。每料納息鹽一千二百斤每斤卻於官中請工食柴水錢二十四文三分七釐足。後有

張元圭者。經轉運司。增鹽減錢剗撲。每料增鹽二百斤每斤止請工食柴水錢二十文足時有措置官。條其出剩。乞支工食柴水之費。僱人自煎。且

差使臣監管。勿以給兩爭之人。始者之說以為用張元圭之數為凖每籮一隻。泥一斤。可煎得鹽十一兩二錢。直錢六十一文五分足。於內塗工食

等錢外。官司淨出錢四十一文足。每一料可出錢八十三貫文足今自燒煎以來。每料正納鹽一十三百斤。計其息止出錢二十一貫四百有零。仍請於轉運司併令本府抱認

納息。自紹熈五年。十二月。迄於今。約燒過五十料。督其事者。左右司理。以今燒到鹽息。比元措置官所申之數未能登及一半。然官司之事。有提督官。有

使臣。有專典等。不若私家之省徑。今官司固是不能全獲其利然買樸之人。並緣作弊。以侵奪官課其源亦塞矣。莆陽志涵頭鹽倉。在郡東南二十里。元豐三年。置

屬莆田縣延壽里。松江志浙西鹽倉記。 自煑海鬻筴鹽利不容廢置場籍戶。鹽禁不容弛。蓋有産。則有積。有入則有出。亦變通之權。便益之法也。

故倉不得不設。松江古華亭邑。枕江負海。厥土廣瀉。牢盆之贏。寔百它郡。後升爲府。仍司浙西鹹醝。併浙江東錢清西興。及江北六場隷焉。舊有倉。

歸附以來。廢爲瓦礫。昭信校尉。浙西鹽。使阿散前任松江府判官。有明敏稱。閲十年。來蒞是司。至之日。首以倉爲急務。乃率僚吏。即故基峙。屋八十一

楹。既成求記。 余謂廊𦝫𦆅廻。簷角翔舞。重欒傑棟。屬連演迤。此倉之營揥也。漉沙結白。𤎅波出素。氷裂雹碎。眩轉的皪。此倉之貯蓄也。風帆海艘。隨潮下

上。富商巨賈。雲合雨集。此今之發運也。此固爲美。猶恐未之盡領斯倉者。或邪溝暗庵。私販旁午。私日多而官日少。可不思所屏息乎。或倉吏綱兵。姦

利相視。混皛英而雜僞惡。可不思所核視乎或上虧國用。下闕民食利未興而害未除。可不思所建白乎。昔社中立爲義武節度使𡻕輓鹽海濵人

甚苦之。置數百人。具舟以載。民不勞而軍食足。當時號爲飛雪將軍。劉忠肅責監𢖍州鹽倉。人皆食善鹽且儲其羨。以爲償弊減十七八父老目爲。

學士鹽。今昭信建立若此。則中立之才可見矣。至於處監當之職。任均輸之責。如忠肅者。尤當選其人。昭信生西域。乆仕華夏。趣向甚可嘉。敢併書

以告。至元癸巳。清明日。朝列大夫松江府知府兼勸農事。邯鄲張之翰記並書篆昭信校尉浙西鹽。使阿散立將仕郎浙西鹽司副使趙仲良。將仕

佐郎浙西鹽司判官張明。吏目史彬同立。葛立方歸愚集題鹽倉壁。 破賊須緡錢。箕歛困郡縣。孰若嚴矩矱。溟海恣煎煉。僚寀課墮勤息入計虧

羨連艘走群商。金帛委神甸。小人堪底用吏鞅縻卑賤恠來符似火法制適中變。省覧幾牛腰。十日了未徧。鳬行摘𥿄尾。揮掃同掣電。盈車筆摧頴

溢匣印銷篆壯士縳朱墨。食廢枕弗奠。忍飢危腸吼。失睡兩眼眩。我本丘壑姿素乏封侯面。胡爲浪自苦。剛作五斗戀。會當還此笏歸雲送蒼弁。松江府

志西鹽倉。在郡西湖東。宋乾道七年。併入北倉。置浙西茶鹽分司歸附後爲浙西鹽。使司。元貞元年罷。北鹽倉。在郡西北三十步。 支鹽倉。在縣

西北三十五步。乾道六年閏五月奉朝㫖移置本縣今爲鹽倉詳見記杭州府臨安志都鹽倉在艮山門外紹興府會𥡴志鹽倉在縣西北二十步

見舊經四明續志鹽倉。在縣東五里設置倉厫三間。寧波府靳縣志鹽倉一所在西北隅。永豐門裏至元十三年。以後權貯稅糧延祐七年復爲鹽

倉。寧越志鹽倉。在郡治東廊。赤城志都鹽倉。在州東南二里。崇法院舊在報恩寺後又於子州裏置北倉。揚州府儀真志鹽倉。舊在小南門外西洲

之上。廢於兵火隆興二年郡守曾懷請於朝復之後江沙漲塞。舟行甚艱。淳熈三年提舉司徙其倉於州東。運河之北今在翼城內。東側福州府志

安撫司鹽倉 紹興初。帥奏置回易後始運賣官鹽。以寧越門內之東。舊。將官廨積貯號犒軍庫。乾道八年。轉運司行鈔鹽法。以合沙江南舊濟川

亭爲倉。尋罷鈔鹽。遂歸安撫司 鹽倉舊置於懷安縣東北之郭埕。歸附後移於閩縣南臺天寧寺之北。創公廨列厫廥。延祐五年運使朶兒伯臺。

重建倉𠫇增創厫廥。𡻕收各場鹽貨崇安志鹽倉。在縣西。二百餘步。簿𠫇之側。建安志鹽倉。在縣東三十步。又鹽倉。在縣中門外西偏臨江志鹽倉

舊在軍資庫內今移在庫後別門延平志鹽倉。在省倉南。董守洪亦委鄭僉重修前有水池。以備不虞。漳州府志鹽倉。在清漳門內。前有池曰鹽倉

池。倉𠫇三間。旁列兩厫。東西兩廊。各兩厫。年納吳慣沐瀆中𣑭三團鹽發賣在城鄉村一十五鋪。及龍平水頭二大鋪與汀。贑客旅通販司理掌之

淳祐己酉。守章公大任更新之。莆陽志鹽倉。在縣中門外之西偏。國初。轉運司儲鹽敷給諸縣聽民自買。故逐縣各置倉。其後又有産鹽浮鹽契鹽

産鹽。隨産髙下敷之每産錢百文。紅鹽三斤。浮鹽。漁鄴戶以船之大小爲差。契鹽每交易錢一貫買鹽四斤。初只本錢九文一斤後增至二十一文

政和以來公家匱之。無鹽本錢。支與亭戶。亭戶所輸不及額官無鹽可支而倉尚存永平府志鹽糧倉。在樂亭縣新橋海口。洪武八年。蓋造收貯。海

道客商。中納鹽糧。轉運赴府倉。以供軍用。滄州志大通鹽倉。在運司西南洪武三年創蓋。通川志支鹽倉。在城內之西南隅。掌支發灃陽志鹽倉二

其一在車渚鎮市。其一在安鄉縣。瑞陽志鹽倉。在都倉之右。後改爲州學今爲路學。吉水志鹽倉。在東門嶺之趾。今廢章貢志鹽倉。舊有之。後廢。今

孝義坊。名鹽倉巷。臨川志鹽倉。舊在州學南。後廢紹定間置大通倉於感化坊。端平廢爲贍學房廊。冝春志茶鹽倉。在縣東百餘步。今廢南雄志鹽

倉。舊在保昌縣學之東。今廢潯江志貴州鹽倉通三厫。計一十六間。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