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一百三十五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一百三十六
卷之一萬二百八十七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百三十六二紙

歷代諸史八 唐書

唐書目録。本紀十卷。髙祖皇帝第一。太宗皇帝第二。髙宗皇帝第三。則天順聖武皇后。中宗皇帝第四。睿宗皇帝。玄宗皇帝第五。肅宗皇帝。代

宗皇帝第六。德宗皇帝。順宗皇帝憲宗皇帝第七。穆宗皇帝。敬宗皇帝。文宗皇帝武宗皇帝宣宗皇帝第八。懿宗皇帝。僖宗皇帝第九。昭宗皇帝。哀

皇帝第十。 志五十卷。 禮樂一第一。禮樂二第二。禮樂三第三。禮樂四第四。禮樂五第五。禮樂六第六。禮樂七第七。禮樂八第八。禮樂九第九。禮

樂十第十。禮樂十一第十一。禮樂十二第十二。儀衛上第十三上。儀衛下第十三下。車服第十四。曆一第十五。曆二第十六。曆三上第十七上。曆三

下第十七下。曆四上第十八上。曆四下第十八下。曆五第十九。曆六上第二十上。曆六下第二十下。天文一第二十一。天文二第二十二。天文三第

二十三。五行一第二十四。五行二第二十五。五行三第二十六。地理一第二十七。地理二第二十八。地理三第二十九。地理四第三十。地理五第三

十一。地理六第三十二。地理七上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下第三十三下。選舉上第三十四。選舉下第三十五。百官一第三十六。百官二第三十七。百

官三第三十八。百官四上第三十九上。百官四下第三十九下。兵第四十。食貨一第四十一。食貨二第四十二。食貨三第四十三。食貨四第四十四。

食貨五第四十五。刑法第四十六。藝文一第四十七。藝文二第四十八。藝文三第四十九。藝文四第五十。 表十五卷。宰。相上第一。宰相中第二。

宰相下第三。方鎮一第四。方鎮二第五。方鎮三第六。方鎮四第七。方鎮五第八。方鎮六第九。宗室世系上第十上。宗室世系下第十下。宰相世系一

上第十一上。宰相世系一下第十一下。宰相世系二上第十二上。宰相世系二中第十二中。宰相世系二下第十二下。宰相世系三上第十三上。宰

相世系三下第十三下。宰相世系四上第十四上。宰相世系四下第十四下。宰相世系五上第十五上。宰相世系五下第十五下。列傳一百五十

卷。 后妃上。太穆竇皇后。文德長孫皇后。徐賢妃。王皇后。則天武皇后。和思趙皇后。韋皇后。上官昭容。肅明劉皇后。昭成竇皇后。王皇后。貞順武皇

後。元獻楊皇后。楊貴妃。第一。后妃下張皇后。章敬吳皇后。貞懿獨孤皇后。睿真沈皇后。昭德王皇后。韋賢妃。莊憲王皇后。懿安郭太后。孝明鄭太后。。

恭僖王太后。貞獻蕭太后。宣懿韋太后。尚恭宋若昭。郭貴妃。王賢妃。元昭晁太后。惠安王太后。郭淑妃。恭憲王太后。何皇后。第二。宗室。江夏王道宗。

廣寧縣公道興。永安王孝基。𣶬淮陽王道玄。漢。長平王叔良。都國公孝協。彭國公思訓。新興郡王𣈆。長樂。王㓜良。襄武王琛。河間王孝恭。晦。漢陽王

瓌。廬江王瑗。淮安王神通。膠東王道彥。梁郡公孝逸。國貞。皓。說。齊物復。襄邑王神符。從晦。隴西公愽義。渤海王奉慈。戡。第三。髙祖二十二子。𨼆太子

建成。衛王玄霸。巢王元吉。楚王智雲。荊王元景。漢王元昌。酆王元亨。周王元方。徐王元禮。韓王元嘉。黃公撰。彭王元則。鄭王元懿。霍王元軌。虢 王鳳。

道王元慶。鄧王元裕。舒王元名。魯王靈夔。江王元祥。宻王元曉。滕王元嬰。第四。太宗九王。常山王承乾。鬱林王恪。武王於里。吳王琨。信安王禕趙國

公峘。嗣吳王祗。嗣吳王巘。濮王泰。庶人祐。蜀王愔。蔣王惲。之芳越王貞。琅琊王沖。紀王慎。義陽王琮。曹王明。嗣曹王臯。象古。道右。第五。三宗諸子燕

王忠。澤王上金。許王素𥱳褒信王璆。孝敬皇帝弘。裴居道章懷太子賢。邠王守禮。廣武王承宏燉煌王承寀。懿德太子重。潤。譙王重福。𥱳愍太子重

俊。讓皇帝憲汝陽王璡。漢中王瑀。景儉。惠莊太子撝。惠文太子範。嗣岐王珍。惠宣太子業。嗣薛王知柔。第六。十一宗諸子。奉天皇帝琮太子瑛 王

琰。鄂王瑤。靖恭太子琬。光王琚。潁王璬。永王璘。壽王瑁。延王玢。盛王琦。豐王珙。汴王璥。越王係。承天皇帝倓。彭王僅。襄王僙。嗣王熅。恭懿太子佋。昭

靖太子邈。睦王述。舒王誼。通王諶。䖍王諒。肅王詳。文敬太子謜。郯王經。惠昭太子寧。澧王惲。絳王悟。建王恪。懷懿太子湊。安王溶。悼懷太子普。陳王

成美。莊恪太子永。通王滋。吉王保。德王裕。第七。諸帝公主。世祖一女。髙祖十九女。太宗二十一女。髙宗三女。中宗八女。睿宗十一女。玄宗二十九女。

肅宗七女。代宗十八女。德宗十一女。順帝十一女。憲宗十八女。穆宗八女。敬宗三女。文宗四女。武宗七女。宣宗十一女。懿宗八女。僖宗二女。昭宗十

一女。第八。李宻。單雄信。祖君彥。第九。王世充。竇建德。第十。薛舉。仁杲。李軌。劉武周。髙開道。劉黑闥。徐圓朗。第十一。蕭銑。輔公祏。沈法興。李子通朱粲。

林十弘。張善安。梁師都。劉季眞。第十二。劉文靜。裴寂。趙文恪。李思行。李髙遷。姜寳誼。許世緒。劉師立。劉義𥱳。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龐卿惲。張長遜。

張平髙李安逺。馬三寳。李孟甞。元仲文。秦行師。第十三。屈突通。尉遲敬德。張公謹。大安。秦瓊。唐儉。憲。次。扶。持。彥謙。呌志玄。文昌成式第十四。劉弘基。

殷開山。劉政會。竒。崇望。崇龜。崇魯。許紹。圍師。欽寂。欽明。程知𥱳。柴紹。任瓌丘和。行恭。第十五。溫大雅。彥愽。大有。佶。造。璋。廷筠。廷皓。皇甫無逸。李襲志。

襲譽。姜謨。行本。皎。慶初。晦。崔善為。李嗣眞。第十六。杜伏威。闞棱。王雄誕。張士貴。李子和。苑君璋。羅藝王君廓第十七。李靖。客師。令問。彥芳李勣。敬業

思文。第十八。侯君集。張亮。薛萬均。萬徹。萬備咸彥師盧祖尚。劉世讓。劉蘭。李君羨。第十九。髙儉。履行。眞行。重竇威。軌。琮杭。靜。諚。璡。德玄。第二十。房玄

齡。遺愛。杜如晦。楚客。淹。元頴。審權。讓能。第二十一。魏徵。謨。第二十二。王珪。燾。薛收。元超。元敬。稷。伯陽。馬周。載。韋挺。待價。武萬石。第二十三。李網。安仁。

安靜。李大亮。道裕逈秀。戴胃。至德。劉洎。樂彥瑋。崔仁師湜。液。澄。第二十四。陳叔達。楊恭仁。思訓。師道。執柔封倫。裴矩。宇文士及鄭善果。元璹權萬紀

懷恩。閻立德。立本。蔣儼韋弘機。岳子。姜師度。強循。張知謇。第二十五。蕭瑀。鈞。嗣業。嵩。華。復。僥。仿廩。遘定第二十六。岑文本。義。長俏。格輔元虞世南。李

百藥。安期褚亮。劉李孫。李玄李守素。姚思廉。璹班。令狐德棻。峘。鄧世隆顧胤。李延壽。第二十七。蘇世長。良嗣。並。韋雲起。方質。孫伏伽。張玄素。第二。

十八。于志寧。休烈。敖。琮龐嚴道。髙季輔張行成。易之。昌宗。第二十九。長孫無忌。敞。操。詮。順德。褚遂良。璆。韓瑗。來濟恆。李義琰。巢。義琛。上官儀。第三十。杜

正倫。求仁。咸。崔知溫。知悌。髙智周。石仲覧郭正一。趙弘智。來章崔敦禮。楊弘禮弘武。元僖。纂。盧承慶。齊𡖖。劉祥道齊賢。從一。李。敬玄。元素。劉德威。審

禮。延景昇延嗣。孫處約。佺。邢文偉。髙子貢第三十一。傳弈。呂才方毅陳子昂。王無競趙元。第三十二。劉仁軌。裴行儉光廷。稹。倩均婁師德。第三十三。

崔義玄。神基。神慶琳。楊再思。李昭。竇懷貞。兢宗楚客。𣈆卿。紀處訥。祝欽明郭山憚。王璵第三十四。諸夷蕃。將史大柰。馮盎。智戴。子猷。阿史那社尒。忠。

執失思力。契苾何力明。黑齒常之李謹行泉男生。獻誠。李多祚李湛。論弓仁。惟貞。尉遲勝。尚可孤。裴玢第三十五。郭孝恪。張儉。延師王方翼。珣。蘇定

方。薛仁貴。訥。嵩。平。從。程務挺。王孝傑唐休璟。張仁願張敬忠。王晙。第三十六。王義方。貟半千。石抱忠。韓思彥。琬。蘇安恆。薛登。王求禮。桞澤。範。興。馮元

常。元淑。蔣欽緒。沇。清第三十七唐臨。皎。紹。張文瓘。文琮。鍚。文收。徐有功。商彥若。第三十八。崔融。從。能。慎由。。安潛。彥曾徐彥伯。蘇味道。豆盧欽望。史務

滋。崔元綜。周允元。第三十九。狄仁傑。光嗣。兼謨。郝處俊。象賢。朱敬則。仁軌。第四十。王綝。俌。遂搏。照。韋思謙。承慶。嗣立。恆。濟。弘景陸元方。象先。景倩景

融。希聲。餘慶。璪。王及善。李日知。杜景佺。李懷逺。景伯。彭年。第四十一。裴炎。伷先。劉禕之。郭翰。魏玄同。恬。李昭德。吉頊第四十二。張廷珪。韋湊。見素。諤

顗。知人。雄。繩虛心。韓思復。朝宗。佽宋務光。呂元泰。辛替否。李渤。裴潾張臯李中敏。李欵。李甘。第四十三。武平一。李人。賈曾。至白居易。行簡。敏中。第四

十四。桓彥範盧襲秀。薛李昶。楊元琰。仲昌。敬暉。崔玄暐。渙。縱。碣張東之。𡊮恕己。髙。第四十五。劉幽求。鍾紹京。崔日用。宗之。日知。王琚。張暐。王毛仲。李

守德。陳玄禮。第四十六。魏元忠。韋安石。陟。斌。叔夏。縧。扏。郭震。字元振。第四十七。李嶠蕭至忠。盧藏用。韋巨源。趙彥昭。和逢堯。第四十八。姚崇。弈合。易。

宋璟。渾。第四十九。蘇瓌。頲。詵。震。幹。張說。均。垍。第五十。魏知古。盧懷慎。眞。李元紘。杜暹。鴻漸。張九齡。拯。仲方韓休。洪。滉。臯。洄。第五十一。張嘉真。延賞。弘

靖。文規。次宗。嘉祐。源乾曜。光裕。洧。裴耀卿。佶第五十二。蘇珦。𣈆。尹思貞。畢構。栩。李傑。鄭惟忠。王志愔。許景先。潘好禮。倪若水。席豫。齊澣抗。第五十三。

裴守真。子餘。行立。崔沔。盧從願。李朝𨼆。王丘嚴挺之。武。綬。澈。第五十四。裴漼。寬諝。冑。陽嶠宋慶禮。楊瑒。崔𨼆甫。李尚𨼆。解琬第五十五宗室宰相。李。

適之。李峴。李勉。李夷簡李程廓。李石。福李回。第五十六。劉子玄。貺滋敦儒。餗。賛。通。秩。迅。吳兢。韋述。蔣人。係。曙。伸。偕柳芳。登璟冕沈既濟。傳師。詞。第五

十七。郭𧆛瓘。郭知運。吳傑。英又。王君㚟。張守珪。獻誠。獻恭。煦。獻甫。王忠嗣。牛仙客。第五十八。運字文融。韋堅楊慎矜。王鉷。盧鉉。第五十九。哥舒翰。權。髙

仙芝。封常清第六十。李光弼。彙。光進。荔非元禮。郝廷玉。李國臣。白孝德。張伯儀。白元光。陳利眞。侯仲莊。柏良器。烏承玭。第六十一。郭子儀。曜。稀。承嘏。

曖。釗。鏦。銛。曙。㓜明。昕。第六十二。李嗣業。馬璘。李抱玉抱眞。絾路嗣恭應。恕。第六十三。房琯。孺復。啓式。張鎬。李泌。繁。第六十四。崔圓苗𣈆卿。裴冕裴遵

慶。曰。樞。呂諲。第六十五。崔光逺。鄧景山。崔瓘。魏。少游。衛伯玉。李澄。克寧。韓全義。盧從史。髙霞寓。第六十六。李麟。楊綰。崔祐甫。植。棱。柳渾。識。韋處原。路

隋。第六十七。髙適。元結。李承。韋倫。薛珏。存慶。崔漢衡戴叔倫。王翃。正雅。翊凝。徐申。郗士美。辛袐。第六十八。來瑱表茂。田神功。神玉。侯希逸。崔寧。蕘嚴

礪。第六十九。元載。卓美璘。李少良。王縉。黎幹。楊炎。庾凖。嚴郢。竇參。申吳通玄。第七十。李棲筠。吉甫。德脩。李鄘谿。第七十一。王思禮。魯炅。王難得用辛

雲京。京呆。旻馮河清。姚況。李芃。李叔明。昇。曲環。王𧆛休盧群。李元素。盧士玫。第七十二。令狐彰。建通。張孝忠。茂宗。茂昭。裴夷直。陳楚。康日知。志睦。承

訓。李洧。劉澭。田弘正。布。牟。王承元。牛元翼。傳良弼李寰。史孝章。第七十三。劉晏。濛。進。潼。元琇。包佶。盧徵。李若初。於頎。第五𤦺。班宏。王紹李巽。第七十

四。李揆。常袞。趙憬。崔造。齊映。盧邁第七十五。關播。李元平。董𣈆溪。陸長源。劉全諒。𡊮滋。趙宗儒。竇。易直。第七十六。張鎰。姜公輔。武元衡。儒衡。李絳。璋

宋申鍚。第七十七。呌秀實伯倫。嶷。文楚。珂。劉海賓。顔真卿。第七十八。李晟。願。憲。愬。聴。琢。王佖。第七十九。馬燧。暢。炫。渾瑊。鎬。鐬。第八十。楊朝晟戴休顔。

陽惠元。旻。李元諒李觀。韓游瓌。杜希全。邢君牙。第八十一。陸贄。第八十二。韋臯。聿。正貫。劉關張建封。情。嚴震。撰韓弘。公武。充第八十三。鮑防李自良

蕭昕。薛播樊澤宗師。王緯。吳湊士矩。鄭權。陸亘。盧垣。閻濟美。柳晟。崔戎雍第八十四。徐浩。呂渭。溫。恭。孟簡。劉伯芻寬夫。允章。楊憑。凝。敬之。潘孟陽崔

元略。鉉。沆。元式。崔龜從。韋綬。第八十五。張薦讀。趙涓。慱宣。李紓。鄭雲逵徐岱。王仲舒。馮伉。庾敬休。第八十六姚南仲。獨孤及。朗郁。庠。顧。少連。韋夏卿

瓘。呌平仲。呂元膺許孟容李同薛存誠。廷老。李遜。方玄。建。訥。第八十七。孔巢父。幾。緯。戡。戢。溫業穆寧。替。質。員崔邠。郾。鄯。鄲柳公綽。仲郢。璞。珪。璧。玭。公

權。子華。楊於陵。馬總第八十八。歸崇敬。登融。奚陟。崔衍盧景亮。王源中。薛苹。膺。衛次公。洙薛戎。放。胡證。丁公著。崔弘禮。崔玄亮。王質。殷侑。盈孫。王彥

威。第八十九。鄭餘慶幹。處誨。從謹。鄭珣瑜覃。裔綽。朗髙郢。定。鄭絪顥權德輿。璩。崔群。第九十。賈耽。杜佑。式方。悰。孺休。慆。牧。顗。令狐楚。緒。絢。滈。定。第九

十一。白志貞。裴延齡。崔損。韋渠牟。李齊運。李實。皇甫鏄鏞王播。起。龜。式。第九十二。韋執誼。王叔文。王伾。韓曄陳諌。凌凖。韓泰。陸質。劉禹錫。柳宗元。程

異。弟九十三。杜黃裳。勝。裴垍。李藩。韋貫之。澳綬。溫。蕭祐第九十四。髙崇文。承簡。伊慎。朱忠亮。劉昌裔。范希朝。王鍔稷。孟元陽。王棲。曜。茂兀。劉昌。士涇。

趙昌。李景略。任迪簡。張萬福。髙固。郝玼。史敬奉。野詩。良輔。第九十五。李光進。光顔。烏重胤。石洪。李珙。王沛。逢楊元卿。延宗。曹華。髙瑀。劉沔。石雄。第九

十六。於頔。李友。王智興。晏平。宰。杜兼。羔。中立。杜亞。范傳正。第九十七。裴度。識。諗。第九十八。李逢吉。允稹牛僧孺。尉。徽。叢。李宗閔。楊嗣復江投。燹。損。第九

十九。竇群。常。年。鞏。劉棲楚。張又新。楊虞卿。溪公。汝士。張宿。熊望。柏耆。第一百。韓愈。孟郊張籍。皇甫湜。盧仝。賈島。劉又。第一百一。錢徽。珝。崔咸。韋表微。

髙鈛。湜。銖。錯湘。馮宿。定。審。李虞仲。李翺。盧簡辭。知猷。弘止。簡求。汝弼。髙元𥙗。少逸。璩封敖。鄭薰敬晦。韋慱。李景讓景溫。第一百二。劉蕡。第一百三。李

訓。鄭注。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韓約。羅立言。李孝本。顧師邕。李貞素。第一百四。李德祫。燁。延古。崔嘏。丁桑立。第一百五。陳夷行。李紳。李讓夷。

曹確。劉瞻。助。李尉。第一百六。李固言。李珏。崔珙。涓。琯。澹。逺蕭鄴。鄭肅。仁表。盧啇。盧鈞。盧簡方韋琮。周墀。裴休。劉琢。夏使孜。趙𨼆。裴坦。贅。鄭延昌。王溥。

盧光啓。韋貽範。第一百七。畢諴崔彥昭。劉鄴。豆盧琢。陸扆。鄭綮。朱朴。孫優。韓偓。儀。第一百八。馬植。楊收。發。嚴。涉。路巖。韋保衡。盧攜。第一百九。鄭畋。王

鐸。鐐。王徽。章昭度。張濬第一百十。周寳。王處存郜鄧處訥。當滿。陳儒。劉巨容。馮行襲。趙德諲。匡凝。楊守亮。楊晟。顧彥朗。彥睴。第一百十一。王重榮。珙 

珂。諸葛爽李罕之。王敬武。師範。孟方立。遷。第一百十二。楊行宻。時漙朱宣。孫儒。第一百十三。髙仁厚。趙犨。昶珝。田頵。朱延壽第一百十四。劉建鋒成

汭。杜洪。鍾傳。劉漢宏。張椎。王潮番邦。劉知謙盧光稠第一百十五。忠義上夏侯端。劉感。常達敬。君弘。謝叔方。呂子臧。馬元規。王行敏盧士睿李玄通。

羅士信。張道源。楚金。李育德。李公逸。張善。相。髙睿。仲舒。安金藏。王伺皎。潛周憬。吳保安。李憕。源。彭盧弈。元輔。張介然崔無詖。第一百十六。忠義中。顔

果𡖖。春𡖖。賈循。𨼆林。張廵。許逺南霽雲。雷萬春。姚闇。第一百十七。忠義下。程千里。𡊮光廷。龐堅。薛願。張興。蔡廷玉。符令竒。璘。劉迺。孟華。張伾。周曾。張

名振。石濵芬吳漵。髙沐。賈直言辛讜黃碣孫揆。第一百十八。卓行元德秀李萼。權臯。甄濟。陽城。何蕃。司空圖。第一百十九。孝友。李知本。張志寬劉君

良。至少玄。仕敬臣。支叔才。程𡊮師。武弘度。宋思禮。鄭潛曜。元讓。裴敬尋梁文貞。沈李詮。許伯會陳集原。陸南金張琇。侯知道。程俱羅。許法慎。林攢陳

饒奴。王慱武。萬敬儒。章全益。第一百二十。𨼆逸。王績。朱桃椎。孫思邈。田游巖。史德義。孟詵。王友貞。王希夷。李元愷。衛大經。武攸緒。白履忠盧鴻。吳筠。

潘師正。劉道合。司馬承禎。賀知章。秦系。張志和。孔述睿敏。行。陸羽崔覲陸龜蒙。第一百二十一。循吏。韋仁壽。陳君賓張允濟。李桐客。李素立。至逺。畬。

巖。薛大鼎。克構。賈敦顧。敦實。楊德翰。田仁會。歸道裴懷古。韋景駿。李惠登。羅珦。讓。章丹。宙。岫。盧弘宣。薛元賞。何。易於。第一百二十二。儒學上。徐文逺。陸

德明。曹憲。顔師古。相時。游泰。孔頴達王恭。馬嘉運。歐陽詢。通。朱子奢。張士衡。賈大𨼆。張後胤。蓋文達。文懿。谷那律。從政。蕭德言。許叔牙。子儒。敬播。劉

伯莊。秦景通。劉訥言。羅道琮。第一百二十三。儒學中。郎餘令。餘慶。徐齊聃。堅。嶠。沈伯儀。路敬淳。敬潛。王元感。王紹宗。彭景直。盧粲。尹知章。張齊賢。柳

沖。馬懷素殷踐猷。孔若思。李詡。至第一百二十四。儒學下。褚無量。徐安貞。元。行沖。陳貞𥱳。施敬本。盧履冰。王仲丘。康子元。侯行果。趙冬曦。尹愔。陸堅。

鄭欽說。盧僎。啖肋。韋彤。陳京。暢當。林藴。韋公蕭。許康佐。第一百二十五。文藝上。𡊮朗。誼。承序。利貞。賀德仁。庾抱。蔡允恭。謝偃崔信明。鄭世翼。劉延祐。

𡻕器。知桑。張昌齡。崔行功。銑。杜審言。易簡甫。王勃。勮。助。楊炯。盧照璘。駱賓王。元萬頃。正義方。李方。范履冰。周思茂。胡楚賓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中。李

遍。幸元旦。劉允濟。沈佺期。宋之問。閻朝𨼆。尹元凱。當嘉謨。劉憲。李邕呂向。王翰。遜逖。成簡。李白。張旭。王維。鄭䖍。蕭頴士。存。陸據。柳並。皇甫冉。蘇源明。

梁肅。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下。李華。翰。觀。孟浩然王昌齡。崔顥劉太眞邵說。於邵崔元翰。於公異。李益。盧綸。歐陽詹。櫃李賀吳武陵。李啇𨼆薛逢。李頻。

吳融。第一百二十八。方技。李淳風。甄權。許亂宗。張文仲。𡊮天綱。客師。張憬藏。乙弗弘禮。金梁鳳。王逺知。薛頣。業法善。明崇儼尚獻甫嚴善恩。杜生張

果。邢和璞。師夜光。羅思逺。姜撫桑道茂。第一百二十九。烈女李德武妻裴淑英。楊慶妻王。房玄齡妻盧。獨孤師仁姆王蘭英。楊三安妻李。樊會仁毋

敬。衛孝女無忌。鄭義宗妻盧。劉寂妻夏侯碎金。于敏直妻張。楚王靈龜妃上官。楊紹宗妻王。賈孝女。李氏妻王阿足。樊彥琛妻魏。李畬毋汴女李。崔

繪妻盧。堅貞𥱳婦李。符鳳妻玊英。髙睿妻秦。王綝妻韋。盧惟清妻徐。饒娥竇伯女仲女。盧甫妻李。鄒侍徵妻薄。金𥱳婦。髙愍女。楊烈婦。賈直言妻董

李孝女妙法。李湍妻。董昌齡毋楊。王孝女和子。叚居貞妻謝楊含妻蕭韋雍妻蕭。衡方厚妻程。鄭孝女。李延𥱳妻崔。殷保晦妻封絢。竇烈婦。李拯妻

盧。山楊女趙。周迪妻。朱延壽妻王。第一百三十。外戚。獨孤懷恩。武士彠。士棱。士逸。永嗣。三思懿宗。攸暨。韋溫。王仁皎。守一。楊國忠。李翛。鄭光。第一百

三十一。宦者上。楊恩最髙力士。程元振。駱奉先。魚朝恩。竇文場霍仙鳴。劉貞亮。吐突承璀。馬存亮。嚴遵美。仇士良。楊復光。第一百三十二。宦者下。李。

輔國。王守澄。劉克明。田令孜。楊。復恭。劉李述。韓全晦。張彥弘。第一百三十三。酷吏。索元禮。來俊臣。來子珣。周興。丘神勣。侯思止。王弘義。郭弘霸。姚紹

之。周利貞。王旭。吉溫。羅希爽。崔器。毛若虛。敬羽。第一百三十四。藩鎮。魏慱。田承嗣。悅。縉。李安。懷諌。縉。史憲誠。何進滔。弘敬。全皡。韓允中。簡。樂彥禎。羅

弘信。紹威。第一百三十五。藩鎮。鎮冀。李寳臣惟岳。惟簡。王武俊。士眞。承宗。王廷湊。元逵。紹鼎。紹懿。景崇。鎔。第一百三十六。藩鎮盧龍。李懷仙。朱滔。劉

怦。濟總朱充融。李戴義。楊志誠。史元忠。張仲武。直方。張允伸。張公素李茂勲。可舉。李全忠。匡威。匡等。劉仁恭第一百三十七。藩鎮淄青橫海李正已。

納。師古。師道。程日華。懷直。懷信。權。李全略同捷第一百三十八。藩鎮宣武彰義澤潞。劉玄佐。鄧惟恭。吳。少誠。少陽。元濟。李祐劉悟。從諌稹。李佐之。李

師晦李丕。第一百三十九。突厥上。第一百四十上。突厥下。第一百四十下。吐蕃上。第一百四十一上。吐蕃下。第一百四十一下。回紇上。第一百四十

二上。回鶻下。第一百四十二下。沙陀第一百四十三。北狄。契丹。奚。室韋。黑水靺鞨。渤海。第一百四十四。東夷。髙麗。百濟。新羅。日本。流鬼。第一百四十

五。西域上。泥婆羅。党項。東女。髙昌。吐谷渾。焉耆。龜茲。跋祿迦。踈勤。于闐。天竺。摩揭它山罽賓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下。康。寧逺。大勃律。吐火羅。謝䫻識

匿。箇失宻。骨咄。蘇毗。師子。波斯。拂菻。天食。第一百四十六下南蠻上。南詔上。第一百四十七上。南蠻中。南詔下。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 

詔。第一百四十七中。南蠻下。環王。盤盤。扶南。具臘。訶陵。投和。瞻愽。室利佛逝。名蔑。單單。騍。兩爨蠻。南平獠。西原蠻。第一百四十七下。姦臣上。許敬宗。

李義府傳游藝。李林甫。陳希烈。第一百四十八上。姦臣下。盧杞。崔胤。崔昭緯。柳璨。蔣玄暉。張廷範。氏權琮。來友恭。第一百四十八下。叛臣上。僕固懷

恩。周智光。梁崇義。李懷光。陳。少游。李錡。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下。李忠臣。喬琳。髙駢。朱玫。王行瑜。陳敬瑄。李巨川。第一百四十九下。逆臣上。安祿山。

慶緒。髙尚。孫孝哲。史思明朝義。第一百五十上。逆臣中。李希烈。朱泚。第一百五十中。逆臣下。黃巢。秦宗權。董昌。第一百五十下。曾公亮進新唐書

表雲。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蹟。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𠕋。而紀次無法。詳畧失

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蓋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沬。補緝闕亡。黜正偽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為萬世之傅。成之至難。理若有待臣公亮誠

惶誠恐。頓首頓首。伏惟體天法道。欽丈聦武。聖神孝德。皇帝陛下。有虞舜之智而。好問。躬大禹之聖而克勤。天下和平。民物安樂。而猶垂心積精。以

求治要。日與鴻生舊學。講誦六經。考覧前古。以謂啇周以來。為國長乆。惟漢與唐。而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意陋。不足以起其文

而使明君賢臣。雋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禍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惡。以動人耳目。誠不可垂勸戒。示乆逺。甚可歏也。乃因邇臣之有言。適契上心之

所閔。於是刊脩官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給事中知制誥臣歐陽脩。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尚書吏部侍郎臣宋祁。與編脩

官禮部郎中知制誥臣范鎮。刑部郎中知制誥臣王疇。太常愽士集賢校理臣宋敏求。秘書丞臣呂夏𡖖。著作佐郎臣劉羲叟等。並膺儒學之選。悉

發秘府之藏。俾之討論。共加刪定。凡十有七年。成二百二十五卷。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至於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傳紀實。或增或損。義

類凡例。皆有據依。纖悉綱條具載別録。臣公亮典司事領。徒費日月。誠不足以成大典。稱明詔。無任慙懼。戰汗屏營之至。宋史列。傳。歐陽脩。字永叔。

廬陵人。㓜敏悟過人。讀書輙成誦。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累官遷翰林學士。奉詔脩唐紀志表。嘉祐二年。書成。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

宋祁。字子京。為龍圖學士。史館脩撰。脩唐書十餘年。自守亳州。出入內外。甞以藁自隨。為列。傳百五十卷。後知鄭州。書成。遷左丞。進工部尚書。姓

氏遙華 郊。祁。俱晏殊客。祁知成都府奉詔脩唐書。在郡開門垂簾。然燭焚香。侍兒和墨舒紙。邦人逺觀宋尚書脩唐書矣。初賈昌朝建議。上命祁。王 

堯臣。楊察。張方平。范鎮。邵必。宋敏求。呂夏𡖖。昌朝。提舉丁度兼領劉沅。歐陽脩。分撰紀志。劉羲叟撰天文五行律曆志。梅堯臣脩方鎮百官表。祁范

鎮在局脩書一十七年。王疇一十五年。宋敏求呂夏𡖖十年。書成。祁進工部尚書。翰林承㫖。九朝長編紀事本末明道二年十月丙寅。崇文院纂唐

遺事翰林學士承㫖盛度。請命官刊脩唐書故也。慶曆五年五月己未。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判集賢院王堯臣。翰林學士史館脩撰張方平。侍

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判史館脩撰余靖並同刊脩唐書。閏五月庚子。度。支貟外郎集賢校理。兼天章閣侍講史館檢討曾公亮。宗正丞崇文院檢

討兼天章閣侍講趙師民。殿中丞集賢校理何中立。校書郎宋敏求。天理丞館閣校勘范鎮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邵必。並為編脩唐書官。必以為

史出衆手。非是。卒辭之。七年六月庚戌。命參知政事丁度。提舉編脩唐書。皇祐元年六月甲戌。改命同刊脩唐書翰林侍讀學士宋祁為刊脩官。三

年二月戊申。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給事中史館脩撰宋祁。坐其子與張彥方遊。出知亳州。三月乙卯。命知亳州宋祁。就州脩唐書。易史館

脩撰為集英殿脩撰。至和元年七月甲子。詔脩唐書宋祁。編脩官范鎮等速上所脩唐書。八月戊申。命龍圖閣直學士吏部郎中歐陽脩。刊脩唐書。

二年十月庚戌。翰林學士刊脩唐書歐陽脩。言自漢而下。惟唐享國最乆。其間典章制度。本朝多所參用。所脩唐書。新制最宜詳備。然自武宗以下。

並無實録。以傳記別說。考正虛實。尚慮闕畧。聞西京內中省寺監司御史臺。及鑾和諸庫。有唐朝至五代以來奏議。案簿尚存。欲差編脩官呂夏𡖖

詣彼檢討。從之。嘉祐四年六月戊戌。翰林學士歐陽脩等上所脩唐書二百五十一卷。刊脩及編脩官皆進秩。或加職。仍賜噐幣有差。宋元憲公集

伏見劉昫唐書及范質五代史。並是近代脩纂。𨿽粗成卷帙。而實多漏畧。義例無次。首末相違。案唐自武宗以還。實録皆闕詳。昫等輯綴之日。因舊

史。存體統續後事者。不無叢脞。至於序篇賛論。褒貶大方。訂之前世。訖無可采其五代帝紀。則殆是全冩。實録別傳。則更同銘誌。比於唐史。抑又甚

焉。自宋興八十餘年。上距李氏。歷載踰百。五姓相代。故老淪亡。語授耳傅。寖以踈闊。若不因時脩定。則二書者。非徒取愧於來葉。固將遺恨於當年。

乃者威武軍𥱳度。使知樞宻院事盛度任學士日。亦甞乞搜訪唐事。以禆史闕。雖文移徧下。而州縣俗吏。罕或省知。逮此數年。莫克如詔。臣誠不自

揆。然由布衣之日。伏膺簡𠕋。竊觀二史。未甞不廢書結欷。但恨家乏篇籍人無師仰。區區之志。誰與憫之。比者幸蒙陛下教育之仁。乆塵史觀讎撰 

之職。每緑是正文字。見祕府所藏唐家紀傳。詔令及偏記小說之類名種尚多。五代實録。諸國僭偽之篇。徃徃完具若得裒類而通閲。猶足以整齊

年月。補緝散亡。勒成新書。或矯前病。然念臣才織蒙淺。見聞凡近。必依朋類參質。否臧。竊覩同館脩撰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吏部貟外郎李淑預脩

三朝正史。愽貫前載文雄學奧。儻諧咨定。實繄宗矩。臣弟尚書刑部貟外郎直史館祁。稍勤篇翰頗及輩𣴑俾之編刪。亦必盡力。臣欲望聖慈差李

淑及臣弟等三人。同將唐書及五代史。別加撰著。然乞不為官局只許於館閣內。正行公文。更互輟借。應係唐書及五代史。照對文字。各就本家纂

録。並不煩官司供給。庶得寖尋史法。寬假𡻕期。上賴。好文之明。恣窮希古之樂此亦千載一時之遇耳。臣又案唐張說退罷。許在家脩史。沈傅師出

為湖南觀察使。亦令在州撰述。彼本朝記注。尚許私藏況前世成書。詎勞公禁。如臣等或有外補差擇。亦乞如傅師故事。秘府書林舊史凡一百九

十萬字。新史紀志傳一百六十四萬字。表一十一萬二千九百三十字。自趟充國珍以下至一。行等。凡六十一人。舊史有傳新史無傳。自郭貴妃以

下至董昌等。凡一百三十人。舊史無傳。新史有。傳。新史紀。傳賛志有條不紊。如陽城昔在𨼆遯。今書於卓。行。秦系昔人之不傅。今書於𨼆逸。韓愈使

王庭湊之𥱳。舊史不書。今乃書之。明君子之𥱳義也。太宗拒魏徵之諫。有殺田舍翁之語。舊史書之。今乃不書。掩人君之闕也。此新史之得舊史以

外戚首雜。傳。以良吏次宦者。以忠義次酷吏。是先小人而後君子也。以髙志周。薛季昶王方翼之功業槩之良吏。以陳子昂之諫諍。劉蕢之切直。槩

之文苑。以吳叔之忠義。槩之外戚。以陽城之卓。行。槩之𨼆逸。以孫思邈之髙尚槩之方技。是棄大。行而取小𥱳也。此舊史之失。新史紀與志表。則歐

陽公主之。列。傳則宋祁公主之。帝紀編年。得於孫氏南齊録。述姚崇十事。得於開元遺史賛房杜本之柳芳。賛五王本之呂溫。傳叚秀實。則得於子

厚文集。傳張廵許逺。則得於李翰韓愈。傳甄逢甄濟。則得之元稹。李郭相勉以忠義。則得之杜牧。哲宗時吳縝進新史紏繆凡二十條。又以為脩書

之初。有失有入此新舊二史之得失也。晁公武讀書志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右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詔刪定。歐陽脩撰紀志宋祁撰列傳。舊

書約一百九十萬。新書約一百七十四萬。而其中增表。故書成上於朝自言曰。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也。而議者頗謂永叔學春秋。每務褒

貶。子京通小學。唯刻意文章。采雜說既多。徃徃抵捂。有失實之歏焉。錦繡萬花谷慶歷四年。賈昌朝建言脩唐書。令在館學士。日供唐書外事二件。

分附本。傳。至五年始命王堯臣。宋祁。張方平。為脩撰。曾公亮范鎮為編脩。其後相繼出外。獨宋祁下筆。祁又出。皆將藁草自隨。或有疑難。移文徃復。

至和元年。范鎮乞歐陽脩修紀志。詔從之。又命劉義叟脩天文律曆志。梅聖俞王堯臣修方鎮百官志。文唐志。𨿽歐公脩。而天文律曆五行志則劉

義叟為之。方鎮百官表。則梅聖俞王堯臣為之。禮儀兵志。則初出於王景彛。業未竟而卒。編年張芸叟雜記仁宗深患七史。讀之不成文。嘉祐中有

詔重脩。唯唐書卒業。所廢緡錢十萬有畸。既進御。翌日有㫖。舊唐書不得毀。乆之。喻執政雲。當時何不令歐陽脩為之。魏公對曰。修分作帝紀表志。

既退相語曰。亦應其文病也。經史百家制度紀載皆有所據。 紀志表。則歐陽公主之。列。傳則宋公祁主之。帝紀編年。則得於孫氏之南齊録。述姚

崇十事。則得於開元之遺史。其賛房杜。則本之柳芳。其賛五王。則本之呂溫。傳叚秀寔。則得子厚之文集。傳張廵許逺。則得之於李翰韓愈。傳甄逢

甄濟。則得之元。李郭相勉以忠義。則得之杜牧。 二史是非同異。舊史李光弼父。開元中封薊國公。新史以為在武后時。是時之先後。不可合

也。舊史欽宗第六子成美。而新史以為第五子。昭宗十子。而新史以為十七子。是數之多寡。不可知也。舊史陸德明字子元。而新史乃作陸元明字

德明。徐有功無字。而新史乃名洪敏以字行。是名字之訛謬。不可究也。按光弼在天寳至德間。其父宜在開元時。舊史是按二史。敬宗止五子爾。安

得言第六也。新史是。按舊史昭宗諸王自豐王祈至蔡王祐等七王。皆失其傳。宜其為十七子也。二史皆是。按十八學士賛。亦以元明為名。而德明

為字。與新史同。按孝敬皇帝諱洪。故有功避之而行。其字。與新書同辨二史之得失。 新史紀傳賛志有條不紊。如陽城昔在於𨼆遯。今乃書之於

卓。行。秦系昔人之不傳。今乃書之於𨼆逸。韓愈使王庭湊之𥱳。舊史不書。今乃書之。所以明君子之𥱳義也。太宗拒魏證之諫。而有殺田舍翁之語。

舊史則書。今乃不書。所以掩人君之闕。此新史之得也。舊史以外戚首雜。傳。以良吏次宦者之後。以忠義次酷吏之後。是先小人而後君子也。以髙

智周薛季昶王方翼之功業。而槩之以良吏。以陳子昂之諫諍。劉蕢之切直。而槩之以文苑。以吳叔之忠義而槩之以外戚。以陽城之卓異而槩之

以𨼆逸。以孫思邈之髙尚而槩之以方技是棄其大。行而取其小𥱳也。此則舊史之失也。 紏繆凡十八條。 哲宗時。吳縝進唐史紏繆凡二十條。

一以無為有。二似寔而虛。三書事失寔。四自相違舛。五年月日時差互。六官爵姓名繆誤。七祖系鄉里無法。或誤推考。八尊敬君親未嚴。不足垂教。

九紀志表。傳不相符合。十一事兩見。而異同不全。十一載事脫誤。十二事狀叢複。十三宜削而反存。十四當書而反缺。十五義例不明。十六先後失

序。十七編次未。當。十八予奪不常。十九事有可疑。二十字書非是。 新書之失有八。脩書之始。其失有八。一曰責任不專。二曰課程不立。三曰初

無義例。四曰終無審覆。五曰多採小說而不精擇。六曰務舊文而不推考。七曰不知刊脩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不舉校勘之職。而惟務苟容。何謂

責任不專。夫古之脩史。多出一家。故司馬遷班固姚思廉李延壽之徒皆父子論撰。數十年方成。蓋通知本末。則事寔貫穿不抵捂也。惟後漢東觀

群儒。纂述無統。而前史譏之。況夫唐之為國。幾三百年。其紀事亦衆矣。而紀志表。則歐陽脩主之。傳則宋祈主之。所主既異。則不能通知其事。故紀

有失而傳不知。傳有誤而紀不見。豈非責任不專故歟。何謂初無義例。夫史之義例。猶網之有網。匠之有繩墨也。故唐脩𣈆書。而令狐德棻之徒。先

為之定例。則一史之內。凡秉筆者皆遵用之。今之新書不然。取彼例以較此例則不同。取前傳以較後。傳則不合。詳畧不一。去取未明。書法無凖。一

史之內。為體各殊。豈非初無義例乎。餘失不載。八失不足為累。 八失之中。所謂取彼例以較此例則不同。取前。傳以比後。傳則不合。而曰初無義

例。則如春秋之書盟。同盟。來盟。涖盟。及盟。弗盟。乞盟之類。而盟例不齊。其書伐。會伐及伐。以某師伐之類。而伐例不等。𨿽謂之初無義例。其誰曰不

然所謂其書頒行已乆。而踈繆舛駮於今始見之。則知春秋之尹氏君氏。衛俘衛寳。渝平輸平。與夫地名之或差。爵位名姓之或異。𨿽謂之終無審

覆。其誰曰不然。至其謂今之新書殊不參較。但循舊而書之為務。因舊文而不推考。則春秋之作。正因舊史或書王。或書天王。或書天子。囚舊文而

然也。所書之事或繫之日。或繫之月。或繫之時。因舊文而然也。𨼆威之問少有書日。定哀之際。日例居多。因舊文而然也。以不推考之。夫言之其亦

可矣。即是而推。則夫所指八失者又烏足為新書之失耶。夫以春秋之作。所紀二百四十二載。無慮萬八千餘言。正簡嚴立法之書也。夫子豈不能

削去疑異。以塞後世之議論也哉。其所以存而不削者。乃所謂闕文。而其勸戒之法。初無預乎此也。 二十條不為累。 愚亦甞思之矣若是之類。

固非足以為新書之不幸也。抑甞以其所擿之條而求之春秋。亦不能無疑。則彼之所謂疑與繆者正史氏之所畧。而其勸戒之法。所以垂之後世

者。端不在是也。春秋之書陳侯鮑。而甲戌己丑兩言其日。其書衛侯之卒武父之會。而丙戌𠕂書則時日不能無差互矣。其書仲孫忌而又言何忌。

書𣈆魏多。而又言曼多。則姓名不能無繆誤矣。其書公。孫遂。而又言仲遂。書公孫嬰齊而又言仲嬰齊。書黑肱而不繫於郲之類則祖系鄉里。失於

參考者矣。其書郭公書寔來無所考證。則謂之宜削而反存可也其於隱威之閒。或不具秋冬首時。於昭定之際。或無冬字至於或書夏五而不言

日。或書五月而不言夏。則謂之當書而反削可也。其書君氏卒。書紀子帛莒子盟於宻之類。則謂之載述脫誤可也。即是而推則夫分門二十者。烏

足為新書之累耶。 立法得於春秋。 新書立法深有得於春秋者。敘帝紀之文。得春秋簡嚴之義也。列蕃。將之傳。得春秋進吳楚之人也。列宗室

宰。相之。傳。得春秋書公子之義也。其傳忠義與卓。行。得春秋字名臣之義也。其。傳蕃鎮。得春秋書墮郈墮費圍城之義也。至於一裦一貶。皆有以示

勸戒之法。異議之士。不求諸此。而切切指擿其文而謂之辯疑。果可以為疑也耶。謂之紏繆。果可以為繆也耶。使此屬稍知論史。明於立法則辨疑

紏繆之不作也必矣。何必譊譊膝口。何此屬之不憚煩。昔何休之發摘二傳。目為箴膏盲。起廢疾。而入室操戈者已至矣。啖助之訕摭三家。憑私臆

決。而誣與固之議已起矣。然則異議之士妄興貶剝。著為辯疑紏繆。而欲以釣名於天下。其何以逃天下之公議。 唐史名字之疑。 唐之新書。成

於我宋歐陽文忠公脩。漢而下。卓推遷固之亞惟公也。至考其書。則公之失。亦有類遷固者。公之䟦古録也。謂溫大雅字彥洪。弟彥愽字大臨。弟大

有字彥將。兄弟一體。而名大者字彥。名彥者字大。已疑其非。而又謂封德彛名倫。房元齡名喬。髙士廉名儉。顔師古名籕。皆以字。行而又復疑其非

焉。自謂余於中書見顔氏裔孫。有獻其家世所藏告身其一思魯除儀同制雲。內史令臣瑀宣者。蕭瑀也侍郎臣封德彛奉舍人臣彥將行。不應內

史令書名。而侍郎舍人書字。又必不稱臣而書字。則德彛彥將當為名其一師古加正議制雲。左僕。射元齡。石僕射士廉。尚書君集者。侯君集也。侍

郎纂者。楊纂也不應二人書名。而二人書字。則元齡士廉當為名。又師古與令狐德棻同制。不應德棻書名而師古書字。則師古當為名。審此。則五

人之名之字。宜悉以制正。今新書惟元齡師古是正。餘三人乃不之正。我宋暨唐不逺而文忠又親見唐舊制明甚。且於䟦雲。不知三人者獨何疑

使制見於書成之後。則二人何所據而正。書未成而見制。則五人者又不當正二而遺三。公甞有疑於姓纂瑩兆記。恐士廉德彛或以是弗正。則彥

將亦併遺之可乎。況不以制證。而信夫纂記之私又不可。 唐史名字之辯。 唐之新書我宋歐陽文忠公實成之端。可謂雄視遷固而嗣夫子之 

絶響者也。自夫編年易而紀。傳興。吾夫子一字之㫖。殆不可繼。遷固蓋粗窺之而不免有所牴牾公之新書。例則遷固。而法則春秋所謂大法。公蓋

得之矣。或者徒見彥愽大有其為體一。而名字之或差。德彛元齡之徒既以字行。而制告之或戾。以為公之失在於無所訂正。吁。是何足為公之累

哉。公之作是書也或采諸碑誌之所述。或摭諸制命之所遺名字異同。惡能詳究之哉。則亦踵其舊而闕其疑可也。且老子一人爾。史記所傳。既以

耳名而或曰老萊。或曰太史儋。莫不備録。公於跋古。第疑其非。而未甞主其一。公之意史遷意也。況公之集古秦之鍾韓城之鼎。岐陽之皷。是皆微

物也。一有異說。猶兩存以俟其後。則名字之際。豈不其然。或者又見元齡師古之名。悉以制正。而士廉德彛三子則遺之。其。惑也滋甚。吁。此正所

以兩存之也。蓋正元齡師古之名。則知遺制之可信。置三人而不之正。則知舊史之可憑。是亦。傳疑之義也。且孟獻子之友五人。孟子非不能旁搜

而備記也。今所著者。樂正裘牧仲。而三人者則忘之。蓋著其二者。知所可知。而忘其三者。疑則闕也。公之於五人。其名其字。或正與否。公之意。孟子

意也。況公之集古。蓋甞謂碑碣鉻志。其世繫子孫官封名字無情增損。每據以正史。則凡有可據。宜無不正也。而薛仁貴名禮。載於碑明矣。今則仁

貴其名而未始增。孔頴達字仲逺。載於碑明矣。今則仲達其字而未始易則夫名字之正與否。公曷甞加意於其間哉。 唐史非一人作。 作史者

非一人。則所以足其史者非一事。夫惟不可以一事足也。則所得不能無先後而作者非一人。則所見異同。亦或不免。唐之新書。其採摭搜獵。可謂

勤且愽。傳張廵則得之李翰。傳叚秀實則得之柳宗元。至於姚崇十事。舊史不傳。而新書則詳之。彼其所得者不一。惟恐夫事之有所遺也。求無遺

乎其事。則眞偽是非。初不之辨。非不辨也。不暇辨也。而況乎名字之不必辨也。而又秉筆之士。類非一人。當是時宋公祁。范公鎮。與夫王疇。宋敏

求之徒。並典其事。而列。傳之作。宋公實屍之。則刊其舛戾。正其重椱。在公有不可專者吾固非以閣筆相視者期公也。誠以名字之訛於大法。初無

加損。則不若兩存之也。歐陽公存大義。 我宋歐陽文忠公脩。在仁廟朝甞受詔脩唐史矣自慶曆開局。迨嘉祐成書。凡三百年興衰得失之跡。

皆聚此書。炳而。易見也。實而無華也。遷固而下。皆公所僕視。然考之溫氏兄弟德彛元齡之徒。名字之細。容有未正。則其為書。似不能無失。愚切謂

公深知作史之體而不見其失也。何以言之。公忠厚人也。方其脩書也。紀志表則公領之。傳則宋景文公祁領之。其書諸臣名字之不同。則景文之

為也。非公也。及書之既成也。天子以書出兩手。詔公刪脩列。傳。合為一體。公受命而退。一無所易。且謂人之所見。各有不同。何可悉如己意。使公而

輙加紏竄。則矛盾之論。紛紛未已。前朝。盛典未有告成之期。況公之於新史也。立法命意。動以春秋為的。春秋所以因魯史之疑而闕之者。為有勸

懲者存。而區區細故臧否不繫焉者。畧之可也。公為武后紀。則與之名以著其罪。於禮樂志。則明三代禮樂之本出於一。而後世為虛名。於五行志。

則不書事應。盡破漢儒菑異傳會之說。其論撰莫不有體。則深得夫子之用心矣。名字之正不正。又惡是以溷公邪新舊史之得失。 自三代兩

漢而下。獨唐為盛時。其歷年三百。歷世二十。其行事之跡。著之於書。然其紀次無法。詳畧失中。文辭叢碎。氣韻衰落使當世之明君俊臣。豐功偉績。

與夫卓絶之。行。慷慨之𥱳。卒能彰顯發揮。以聳動後人之耳目。至其褒貶之語。則牽於文章。而以辭害意。賛敘之語。殆若俳優之辭。讀之令人慾寐。

則舊史之失。灼可知也。逮慶曆中火臣建議。請加刊正。而天子可之。乃命儒臣。因舊典而裁為新書。凡十有七年。其書始成。討論讎校。纖悉備且。畧

其繁文。增其事實。補其闕亡。黜其謬偽。使其君臣行事之終始。治亂之跡。與其典章制度之美。著在簡𠕋。粲然可觀。列於班馬之間。庶幾乎無嫌爾

自新書之出逮今數十年。舊史不復對閲。而委墻壁。覆醬瓿者多矣。壯齒之士。或不知有舊史。舊史既𨼆。而新書所畧皆一時細碎陳跡。事無撃於

得失治亂。適足以資談緒耳。 紀録詳畧褒貶。 若以為事實首尾牴捂不合。則失在於舊書。紀次無法。而新書得以改而貫之矣若以為紀録未

實。詳略失中。與奪未公。則是又非所疑也。夫新書之作。據舊書而作也。據舊書而作。則記録未實非所疑也。𨿽於舊書所著而增益之則去唐未逺。

可以跡考而信之也。司馬遷為史記。首尾該五千餘年。而言止於六十萬班固敘漢二百年。而其言至於八十萬後世不以固為得。不以遷為失。則

書不以詳為貴可知矣。則二典之文。纔二千言。亦足見矣。故新書之作。擇可略而略之。所略皆書之蔓也。擇可增而增之。所增皆事之實也。則詳畧

失中。非所患也。孔子約魯史為春秋。𨿽意在於寄褒貶。而代王者之賞罰至其文則約而不顯。善惡自明後之作者識既不逮於聖人。則其書亦冝

乎據實而録。以示於後則得失予奪。所不待言。而觀者自解矣。𨿽作不能無疑於後世。其予奪或得或失。亦撃乎人之所見何如耳。事善而貶。有事

在焉。事惡而褒事亦在焉。事之善惡有如皎日。則其褒貶。可誣於史乎。𨿽班固之褒貶。愚亦未之能信也。主觀國學林近時有唐史辯疑一帙䟽。新

唐史之舛誤數百。頗為詳悉觀國讀唐史於辨疑之外。復有可疑者。今列於下方宰。相世系曰。房玄齡字喬松。本。傳字喬。世系曰髙士廉名宗儉。本

傳名儉。世系曰裴世矩字洪大。本。傳名矩。世系曰溫彥將字大有。本。傳大有字彥將。世系曰崔安上字敦禮。本。傳敦禮字安上。世系曰薛振字元超。

本。傳只作元超。世系曰楊綝字𠕅思。本。傳只作再思。世系曰薛禮字仁貴。本。傳只作仁貴。世系曰劉晏。相肅宗代宗。據帝紀只。相代宗。世系曰崔仁

師。相太宗。髙宗。據帝紀只相太宗。世系曰杜審權相宣宗懿宗。據帝紀只。相懿宗。世系曰薛稷。相中宗睿宗。據帝紀只。相睿宗世系曰李嶠相武后。

據帝紀又。相中宗。世系曰郭待舉相髙宗。據帝紀又。相武后。世係曰白敏中。相宣宗。據帝紀又。相懿宗。世系曰鄭餘慶。相德宗。據帝紀又。相獻宗。

宗室世系曰。終唐之世。宰。相十一人。宗室宰。相賛曰。唐宰相以宗室進者九人。觀國案宗室宰相實十有二人。世系謂十一人者。無李麟。賛謂九人

者。無李麟李宗。閩薛。王知柔。髙氏宰。相四人。少髙季輔。當作五人也。崔氏宰相二十三人。少崔沆崔敦橙崔造。當作二十六人也。趙氏宰。相四人。少

趙𨼆。當作五人也。韋氏宰。相十四人。少韋承慶。韋安石。當作十六人也。趙郡李氏宰。相十七人無李藩世系也。張氏宰相十七人。無張光。輔世系也。

陳氏宰。相三人。無陳希烈世系也。 世系三入相者。武承嗣。崔湜。而帝紀乃四入相也。世系再入。相者張洪靖。杜鴻漸。而帝紀乃一入。相也。世系再

入。相者褚遂良。而帝紀乃三入。相也。觀圖案史再入。相者。又有髙士廉。李固言。陳夷行。夏俟孜四人。而世系皆不書也。宰。相年表。有武什方。李景諶。

孫元亨。王本立。杜景佺。任知古。王及善。於惟謙。相武后。有李義甫相髙宗有俟希逸相德宗。有李訓。相文宗。有鄭肅。李遜夷。相武宗。有豆盧琢。相僖

宗。有鄭綮。朱朴。相昭宗。而世系皆不書也世系有韓滉。相德宗。而年表則不書也。凡此皆脩史之際討論之失也。梁谿漫志唐會要。開元二十九年

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樹。學者以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樹介。言其象介胃也。寧王見而歏曰。此所謂樹架者也。諺雲。樹架達官怕。必有大臣

當之。吾其死矣。新唐書五行志。記永徽年凝凍封樹引劉向語。亦謂之樹介。而舊唐書作樹稼。白樂天樂府新豊折臂翁雲。君不見開元宰。相宋開

府。不賞邊功防黯武。注云。開元初。笑厥數。𡨥邊。天武軍子。將郝雲岑。斬默啜獻首闕下。自謂有不世之功。時宋璟為。相。以天子。好武。恐徼功者生心。

痛抑其賞。逾年始授郎。將。雲岑遂慟哭嘔血而死。按此則名雲岑。而舊唐書作靈儉。新唐書作靈佺。資治通鑑作靈荃。考異中亦無之。或雲歐陽公

取新唐書列傳。令子叔弼讀而臥聽之。至藩鎮傳敘。歏曰。若皆如此傳敘。筆力亦不可及。此恐未必然。藩鎮。傳敘。乃全用杜牧之罪言耳政如項羽。

傳賛。掇取賈生過秦論。故竒崛可觀。而非遷固之文也。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百三十六








重錄總校官侍郎臣髙拱

學士臣胡正蒙

分校官編修臣陶大臨

書冩儒士臣金琦

圈點監生臣徐浩

臣曲成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